全民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3 Apr 2020 06:29:3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亚马逊Kindle:2020全民阅读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9334.html Thu, 23 Apr 2020 06:29:33 +0000 //www.otias-ub.com/?p=1039334 过去的一年,你读了多少本书呢?不论你读了多少本书,读过的每一个字,最终都变成了现在的你。

地铁上、候机时、等餐时、排队时,只要打开Kindle,便让我们有机会逃离现实的庸常,拉开梦境的大幕——读武侠小说,梦里是逍遥快意的朗朗江湖;读经典名著,梦里是跨越时代的恩怨情仇;读科幻小说,梦里是广袤无垠的星际宇宙……一本书,就是一个梦的起点,在你读书时,又会诞生出怎样的梦呢?而你是不是也想了解其他人都读了哪些书,做着什么样的梦呢?

今天,《亚马逊Kindle 2020全民阅读报告》新鲜出炉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前的阅读趋势、流行书目吧!Kindle还推出了#读书的人有梦可做#主题活动,为爱读书的你们打造了一份神秘惊喜

七成读者都知道

睡前读书助眠又筑梦

过去一年,大众对阅读的热情持续攀升,六成读者将阅读列入了自己的年度计划,更有25%的读者认为阅读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时长方面,46%的读者每天都会利用30分钟至1小时进行阅读,选择晚间至睡前时段阅读的读者占比达到74%,而卧室则成为他们主要的阅读场景。

不同年龄段口味不一

但经典还是王道

总体上看,经典名著仍是最受读者青睐的图书类别,而中外文学、社科人文、历史传记等类目同样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此外,不同代际读者呈现出多样化阅读偏好,在图书选购时做出差异化选择。

阅读总量的提升

Kindler贡献不少

与此同时,电子书还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发挥着积极作用,七成以上的读者认为数字阅读帮助自己提升了阅读总量,其中四成读者反馈增幅明显。

在数字阅读的带动下,与阅读量一同提升的还有读者的付费阅读意愿。其中许多读者都选择通过Kindle Unlimited电子书包月服务,在15万余本精选中英文电子书中享受丰富的内容选品。

有梦想的人都会多读书

宝宝都知道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许多人都借由读书来充实自我,向着个人目标与梦想迈进。

八成读者认为阅读对实现自我理想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七成读者希望通过阅读提升个人素质水平,陶冶情操;近六成读者想要在书中学习技能、收获新知,提升思辨力,为今后的个人发展积蓄力量。

本次调查还考察了家长对于亲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多达95%的家长认为,阅读对于孩子实现梦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积极的阅读者们

防疫读书两不误

这个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大家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纷纷利用 “宅家”时光,从阅读中获得精神慰藉和自我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七成读者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阅读量相较有所增加。Kindle中国的阅读数据显示,在此期间,一大批与疫情和传染病相关的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例如《血疫:埃博拉的故事》《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经典书目。

]]>
2017年本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800841.html Sun, 25 Nov 2018 13:54:50 +0000 //www.otias-ub.com/?p=800841 数据显示,2017年本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比较令人满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持续增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持续增长,“人均体育消费中位数”持续上升,“人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持续增长。

2017年的300指数总分为244.1分,由“健身环境”、“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三个单项指数构成。

其中,“健身环境”为88.6分,发展总体令人满意。2017年,全市共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14.3万平米,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96平米。从2012年至2016年的5年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总共增长0.16平方米,而2017年则增长0.13平方米。上海市民对体育场地的满意度为81.8分,比2016年的76.9分显著提升。体育场地面积的增加,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投入和保障。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总投入12.1亿元。全民健身人均日常工作经费为22.7元,人均专项工作经费为27.4元,连续六年稳步提升。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主要投入在社区体育场地和群众体育活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和城市绿道建设。

“运动参与”指数为79.1分,总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2017年,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为42.7%,比例稳步上升,40-49岁是增长最快的人群。市民参加体育锻炼首要目的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其次为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娱乐消遣、减肥塑身、防病治病等。数据表明,快走(健步走)、跑步、骑自行车、羽毛球、游泳、健身苑点、力量健美、舞蹈类、足球、徒步登山攀岩位居市民参与的体育项目前十名。50岁以下市民更偏爱激烈、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而50岁及以上市民更偏爱养生、相对舒缓的运动项目。

2017年,上海创新举办城市业余联赛等品牌赛事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当年共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1528个,近70万市民参与赛事,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了100%社会化办赛,其中市民参与最多的项目为篮球,青少年参与最多的为围棋和跆拳道,覆盖人群最多的是路跑赛事。

在拥有较强健身意识的基础上,申城市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也逐年提升。在居民健身状况调查中,92.4%的受访者表示在2017年发生了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的中位数为2030元,比2016年增加了530元,体育消费超过5000元占比从2016年的18%,提高到2017年的24.2%。上海市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提升。

“体质健康”指数为76.4分,发展总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2017年,全市共有170905名成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体质测定,其中成年人的体质达标率为97.1%,优良率为58.1%;老年人的体质达标率为97.6%。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稳中有升,其中全市及格率为96.3%,与2016年持平,优良率为42.8%,较2016年上升2.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19-39岁的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逐年下降,其中19-29岁年龄段的参与率已不足1/4。年轻人越来越宅的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市民在科学健身素养测评中的得分为53.0分,上海市民健身素养总体水平不高,与2016年相比,没有实质性提升。

2017年,上海体育事业发展围绕“健康上海”和“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总目标,贯彻《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和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市民健身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上海全民健身工作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7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由上海市体育局委托第三方上海体育学院承担评估工作。报告最后也提出了引领体育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的发展对策。

一是部门协同,改善市民身边的健身环境。本市体育设施的缺口仍然存在,尤其是缺乏可以满足全天候锻炼需求的室内健身场地,未来将加快推进浦东足球场、徐家汇体育公园和嘉定市民体育公园等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市民健身中心,升级改造益智健身苑点,推广“共享社区公共运动场”模式,使得市民在运动健身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是开放创新,激发多元主体的体育活力。针对目前不同项目比赛在赛事质量和参赛规模上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将持续完善社会化办赛机制,推动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多主体参与和多元化治理,着力提升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办赛能力,进一步增强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跨界融合,增强健身意识和健身素养。针对老年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但健身素养偏低,社区健康工作资源不足、服务联动不够等问题,将进一步强化社区的服务综合体功能,强化与老年学校、卫生中心、文化中心等社区服务单元的整合,服务推动健康数据共建共享,加快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全人群健身需求的转化,不断提升市民体质健康水平。

数据说话

健身环境

● 截止2017年底,本市市民健身步道总长度为496.8公里,骑行道总长度为192.4公里,本市共建成社区健身苑点13103个、市民球场473处、市民健身步道639条、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8个、市民游泳池35个、市民健身房16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64个,体育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运动参与

● 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体育社会组织1144个,较2016年增长了38.2%,其中体育类社团410个,体育基金会3个,体育类民非组织731个。全市共有在册体育健身团队49708个,其中社区健身团队37260个,学生体育社团12448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健身团队205个,保持了连续增长的态势。调查显示,青年及中年人依托会员俱乐部、中老年人依托社区健身团队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模式初步形成。

体质健康

● 全市目前共有56676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常住人口比例达2.34‰,其中有56.1%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参与健身团队的日常科学指导,较2016年上升16.9个百分点。此外,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活跃在健身苑点巡查、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培训指导等各个领域中。

● “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全年共为165个街镇社区开展健身技能培训、科学健身讲座、青少年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活动等共计4117场,惠及市民10.9万人次。

]]>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www.otias-ub.com/archives/405865.html Mon, 16 Nov 2015 09:14:32 +0000 //www.otias-ub.com/?p=405865 中青在线11月16日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消息,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对象是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9个街道和乡镇中抽取了8万余居民户,采用入户方式进行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135,229例,其中6~19岁儿童青少年53,401例,20周岁及以上人群81,828例。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一、体育锻炼参与度

1、6~19岁儿童青少年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94.6%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见图1。

IMGb083fe71cace39765666927

图1 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各频次的人数百分比

  在校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3%,不在学校上学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为39.9%。

随着年龄的增长,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在每周参加10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9岁人群占30.5%,而16~19岁人群仅占17.0%。

2、20岁及以上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指:被调查者在2014年中参加过1次及以上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包括徒手或器械),以强身健体、调节心理为主要目的,并达到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健身、健美运动,娱乐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但饭后百步走、上下班的行走、骑自行车等不视为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0.7亿人。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图2)。其中,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8.2%,7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为26.0%。

IMGb083fe71cace39765669428

图2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百分比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14.7%,其中,城镇居民为19.5%,乡村居民为10.4%。与2007年相比,城镇增加了48.0%,乡村增加了154.0%,乡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的增长幅度高于城镇。

20~39岁年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低,30~39岁年龄组仅为12.4%,而4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60~69岁年龄组达到18.2%。

20~69岁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图3)。

IMGb083fe71cace39765671629

图3 20岁及以上人群各龄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越高。研究生人群中25.6%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他依次是,大学(含大专)22.0%,高中(中专)18.1%,初中12.8%,小学及以下为8.5%。

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有24.1%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它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1.1%,办事人员20.0%,商业服务人员15.2%,农林牧渔水利人员8.8%,生产运输操作人员11.9%,无职业人员[主要是指离、退休人员,还有少数家务和待业人员。]16.2%,其他人员14.3%。

二、体育锻炼强度

在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90.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4本次调查以被访者体育锻炼时的身体感受来划定体育锻炼强度。小强度是指与平时相比,呼吸、心跳变化不大;中等强度指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大强度指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出汗较多。]。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的百分比分别为80.8%、81.2%和84.0%。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等强度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2.9%,其次为小强度,为20.3%;有16.7%的人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随年龄增大,采用小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增加,20~29岁年龄组为14.5%,70岁及以上组为42.2%;而采用大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下降,20~29岁年龄组为27.0%,70岁及以上组为4.0%(图4)。

IMGb083fe71cace39765674030

图4 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

  三、锻炼时间

数据显示,在校上学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有98.1%的人能够每周上体育课,每周上2~3次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81.3%;有74.2%的人能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8.8%,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7.5%。

在校外体育锻炼中,6~19岁儿童青少年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是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0.4%,其次为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为21.2%,持续时间30分钟以内的人数百分比占到18.3%。

20岁及以上人群,在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8.9%;其次是早晨,为44.5%,在下午有22.9%的人也参加体育锻炼。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9.6%,其次是“60分钟以上”的为31.9%;“不足30分钟”的为18.5%。从各年龄组来看,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岁及以上人群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图5)。

IMGb083fe71cace39765676631

图5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不同持续时间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

  四、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少年儿童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地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生长发育。]、长跑和篮球(图6)。

IMGb083fe71cace39765680832

图6 6-19岁人群在校外经常参加的各种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百分比

  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 “健身走”和“跑步”,百分比分别为:54.6%,12.4%;其他依次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场舞”、“大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与2007年相比,采用“健身走”和“广场舞”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最多,分别提高了12.8%和3.9%。

6-1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体育游戏、跑步和篮球, 20~2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健身走”、“球类”和“跑步”;而5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主要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百分比在63.4%~78.7%之间(图7)。

IMGb083fe71cace39765682733

图7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百分比

  五、参与形式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同学(朋友)、同事自发组织”,其它依次为“自己练习”,“参加校内项目俱乐部”,“与家人(家长)一起”,“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和“参加业余体校”(图8)等。

IMGb083fe71cace39765684834

图8 6~19岁儿童青少年各种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人数百分比

  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54.2%的人参加过学校运动会,但参加其他体育竞赛活动的人数百分比较低(图9)。在参加过体育竞赛的儿童青少年中,有37.9%的人获取过名次。

IMGb083fe71cace39765690735

图9 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活动)的人数百分比

  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自己练”,和“与朋友、同事一起练习”百分比分别为 38.3%和33.7%(图10)。

IMGb083fe71cace39765695036

图10 20岁及以上人群各种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人数百分比

  六、锻炼指导

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百分比较高,有84.6%的人接受各种指导,自学的百分比仅为15.4%。(图11)

IMGb083fe71cace39765696937

图11 6~19岁儿童青少年接受各种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3%,其次为“专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还有5%的人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20~29岁年龄组人群有60.5%的人接受过指导,6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接受指导的人数百分比在44.1%以下(表1)。

表1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人群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及以上 总计
同事、朋友相互指导 37.4 34.4 31.6 30.8 26.5 21.4 32.3
没有指导 34.2 44.5 49.6 52.2 55.9 65.0 47.1
专业教练指导 11.4 6.4 4.2 2.9 2.9 1.9 5.7
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 6.4 4.8 4.3 3.6 4.5 2.9 4.7
社会体育指导员 5.3 4.5 5.6 5.7 5.7 4.9 5.3
看资料(书刊、视频) 5.3 5.4 4.7 4.8 4.5 3.9 5.0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19.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4%和2.2%。此外,17.0%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图12)。

IMGb083fe71cace39765702638

图12 20岁及以上人群获取体育锻炼技能各种途经的人数百分比

  七、体育信息获取

我国城乡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DVD,录像)、广播”,人数百分比达57.4%,其次分别为“书刊、报纸”(13.7%),“互联网”(7.2%)。20~29岁人群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为17.8%。随着年龄的增大,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50岁以后基本上不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表2)。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通过“书刊、报纸”与“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取体育信息方面差距明显,城镇居民分别比乡村居民高出9.5和7.5个百分点。

表2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获取体育信息途径的人数百分比(%)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及以上 总计
书刊、报纸 12.7 14.0 14.9 13.6 13.3 12.7 13.7
电视(DVD,录像)、广播 54.2 58.3 61.2 60.5 56.0 47.4 57.4
互联网 17.8 10.9 5.1 1.8 0.9 0.2 7.2
学校教育 2.2 0.5 0.3 0.3 0.2 0.1 0.7
现场观摩 0.4 0.5 0.7 0.7 0.5 0.5 0.6
社交 1.3 1.6 1.5 1.7 1.6 1.3 1.5
其他 0.7 0.9 1.2 1.1 1.3 1.5 1.1
从不关注体育信息 10.7 13.3 15.1 20.2 26.2 36.3 17.9

八、体育锻炼目的和原因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喜欢、好玩”和“为了升学考试”(图13)。

IMGb083fe71cace39765709639

图13 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各种目的人数百分比

  在接受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16.9%的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原因主要是“为国争光”和“展现体育才能”(图14)。

IMGb083fe71cace39765711740

图14 6~19岁儿童青少年想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各原因人数百分比

  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其它目的依次是:防病治病,减轻压力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图15)。

IMGb083fe71cace39765713641

图15 20岁及以上人群各种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

  以“消遣娱乐”作为体育锻炼目的人群中,20~29岁人群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1.2%。随着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逐渐提高,7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25.1%。在以“提高身体素质”为锻炼目的的人群中,在20~49岁随年龄增大,人数百分比增长趋势明显,50岁后相对稳定,百分比在40%~43%之间。但城乡居民以体育锻炼作为“社交方式”的相对较少,各年龄组的百分比在0.6%~1.5%之间。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百分比为93.8%。其中,36.1%认为“非常重要”,而认为“非常不重要”的只有0.5%。城镇与农村居民在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差异,45%的城镇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农村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百分比为28.1%。

九、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6~19岁儿童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学习”,其他依次为“没兴趣”、“不喜欢”、“缺乏体育技能”、“太累”等。而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器材”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仅为4.5%(图16)。

IMGb083fe71cace39765716542

图16 6~19岁儿童青少年不参加体育锻炼各种原因的人数百分比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0.6%,其他依次是:“没兴趣”、“惰性”、“没人组织”、“身体弱,不宜参加”等(图17)。

IMGb083fe71cace39765719143

图17 20岁及以上人群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各种原因人数百分比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时间”,占35.5%;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3.0%)和“惰性”(12.3%)。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排名前三位的制约因素依然是“缺乏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和“惰性”,与2007年一致。

由此可见,“没时间”是我国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但此次调查结果与2007年相比程度有所降低。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缺乏时间”影响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由41.2%降低至35.5%。而对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来说,“没兴趣”与“惰性”也是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十、体育锻炼场所

调查显示,有24.1%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利用“校园或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锻炼,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人数百分比达61.1%。

每天使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人数百分比为7.4%,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百分比为46.7%。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室外体育健身广场”,其次为“健身路径”和“篮球、足球场”(图18)。

IMGb083fe71cace39765721244

图18 6~19岁儿童青少年在“住宅小区(村庄)”经常使用各种健身场所的人数百分比

  在20岁及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18.4%的人在公共体育场馆[本次调查的公共体育场馆包含: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大型体育场馆(或城镇体育中心),学校体育场(馆),公园内的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进行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最高,比2007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其次是以“健身路径”为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为15.5%。其他依次为“广场、场院的空地”、“自家庭院”、“单位或社区的体育场所”等(图19)。

IMGb083fe71cace39765723045

图19 20岁及以上人群在各种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

  20~39岁人群在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20~29岁人群的百分比为31.0%, 30~39岁的人群达到了20.1%。40岁及以上人群在“广场、场院的空地”居多,50~59岁人群中的人数百分比为19.4%。在“自家庭院和室内”进行锻炼的各年龄人数百分比比较均衡,稳定在11.2%~14.0%之间。50岁及以上人群到“健身会所”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不足1%(表3)。

表3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在不同健身场所的人数百分比(%)

锻炼场所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岁及以上
公共体育场馆 31.0 20.1 14.0 13.1 10.2 8.9
健身路径 11.1 14.6 16.5 17.0 18.3 19.2
单位或社区的体育场所 12.4 13.5 12.0 10.8 10.6 9.4
健身会所 7.8 4.9 2.4 0.9 0.8 0.4
自家庭院或室内 11.7 13.7 13.6 11.2 13.3 14.0
广场、场院的空地 11.1 13.9 16.0 19.4 16.8 14.9
住宅社区的空地 6.5 8.0 9.6 10.7 11.6 13.2
公路、街道边的空地 4.7 6.7 8.3 9.0 9.4 12.0
公园内的空地 3.2 4.2 5.7 6.3 8.7 8.3
其他 2.6 2.7 2.8 2.4 2.0 1.8

选择就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各年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近60%的人选择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1000米~2000米以内的近24%;2000米以上的约为10%左右,就近选择体育锻炼场所的趋势依然明显,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一致(图20)。

IMGb083fe71cace39765726946

图20 20岁及以上人群选择不同距离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41.6%对当前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满意,但还有22.5%的人认为离期望值“相差较远”。

对体育场馆建设需求的调查发现,希望建设社区(乡镇)健身活动中心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5.2%,其它依次为建设综合健身场所(33%),体育健身广场(29.6%),健身路径(21.7%),体育主题公园(16.4%),大型体育场馆(中心)(13.6%),室内游泳场馆(6.6%),室外游泳场所(4.4%),笼式运动场(1.7%)。

绝大多数人希望将健身场所建在社区附近,百分比为87.5%,其它依次为建在公园绿地附近(26.4%),建在学校附近(18.4%),建在自然山体附近(10.9%),建在大型公共建筑附近(7.0%),建在城市中心(5.6%),建在商业区(4.0%),建在文化餐饮娱乐聚集区(4.0%),建在滨水场所(1.6%)。

十一、体育消费

调查显示,有15.7%的6~19岁儿童青少年花钱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只有5.5%的人花钱观看体育比赛。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926元。全年消费总额在499元以下的人数百分比为47.6%,在500~999元之间的为24.4%,在1000~1499元之间为11.2%,在1500~1999元之间为4.6%,在3000元以上为6.5%。从年龄来看,20~29岁年龄组的人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消费为1162元。随年龄增大消费水平下降,7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均消费仅为422元。

在体育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93.9%,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书刊、支付锻炼的场租和聘请教练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图21)。

IMGb083fe71cace39765729047

图21 20岁及以上人群不同体育消费项目的人数百分比

  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场租和聘请教练”的消费额度最高,人均876元,其他依次是购买运动服装鞋帽623元,购买体育器材496元,观看体育比赛366元,其他体育相关消费334元以及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142元等(图22)。此结果与2007年的消费结构顺序一致,但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IMGb083fe71cace39765730548

图22 20岁及以上人群不同体育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金额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认为目前体育消费价格合理的人数百分比为53.8%,有39.0%的人认为目前体育锻炼消费价格水平偏高。

十二、观看体育赛事

6~19岁儿童青少年观看篮球比赛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6.2%,其它依次为乒乓球、足球、羽毛球、体操和游泳等(图23)。

IMGb083fe71cace39765732749

图23 6~19岁儿童青少年观看各种体育项目比赛的人数百分比

  6~19岁的儿童青少年中主要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体育赛事,人数百分比为95.1%的,排在第2位的是通过互联网观看,人数百分比仅为42.2%(图24)。

IMGb083fe71cace39765734550

图24 6~19岁儿童青少年观看体育转播各途径的人数百分比

  我国20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最喜欢看的体育比赛项目是篮球和足球,人数百分比分别为31.1%和21.5%。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更喜欢看足球比赛,人数百分比为27.7%,比乡村居民高出11.8个百分点。有5.2%的人花钱观看体育赛事,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

调查发现,95.2%的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体育赛事。通过电脑互联网观看体育赛事的人数百分比为36.9%,排第2位。20~29岁人群利用网络转播观看比赛的人数百分比最高,达到62.0%(表4)。城镇居民在使用电脑网络和手机、ipad观看比赛的人数百分与农村居民的差异较大,分别高出14.6个百分点和6.1个百分点。

表4 20岁及以上人群各年龄组观看体育赛事途径的人数百分比(%)

途径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及以上 总计
电视转播 90.3 94.4 96.7 97.9 98.5 97.4 95.2
电脑网络转播 62.0 48.2 32.3 19.4 10.6 6.3 36.9
手机,iPAD转播 42.8 30.1 17.6 8.9 3.8 1.8 22.4
比赛现场 4.8 3.7 3.3 3.7 3.3 2.2 3.7
电台广播 2.3 3.1 4.4 6.5 7.3 9.6 4.5
报纸 7.5 11.8 16.5 18.7 21.4 21.9 14.6
杂志 3.3 3.4 4.0 4.4 4.6 3.9 3.8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高,与2007年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就近就便锻炼和“花钱买健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到公共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显现了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成效,为全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保障。

但数据也显示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时间少和场地不足”依然是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50岁及以上的年龄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其他年龄人数相对较低;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增加,但科学健身意识薄弱;体育消费水平提高,但“实物型消费”依然是主要方式。

]]>
图解2015全民阅读数据调查–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81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810.html#comments Fri, 24 Apr 2015 14:08:08 +0000 //www.otias-ub.com/?p=342810 6a8c1e07gw1ergtbg2datj20go2f6nbc

]]>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810.html/feed 2
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42115.html Wed, 22 Apr 2015 16:58:05 +0000 //www.otias-ub.com/?p=342115

r1

“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是亚马逊连续第二年开展调查,今年报告显示,以社交媒体为主(刷微信、看微博、看新闻等)的浅阅读,已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睡前”、“节假日”以及“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则越来越碎片化。近一半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几乎是一月一本。而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有Kindle便捷专一设备的存在,对读者阅读量也是提升明显,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一半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书。

既然读书是全民趋势,那么近期有什么好看的书呢?下图就给到亚马逊中国2015第一季度图书排行榜,《解忧杂货店》、《狼图腾》、《自控力》排名前三,《何以笙箫默》、《追风筝的人》、《乖,摸摸头》也都榜上有名,其中《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最近小编再看,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作品,喜欢经管励志类的强烈推荐。此外2015年“挚爱阅读月”系列还包括名家谈阅读、亚马逊阅读创意空间、无手机日活动、新锐作家评选、人生必读的100本书推选等活动。

r2

r3

 

r4

r5

 

r6

r7

r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