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19 May 2025 17:39: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世卫组织:202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7563.html Mon, 19 May 2025 22:00:22 +0000 //www.otias-ub.com/?p=1757563 世卫组织发布了《202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揭示了COVID-19大流行对生命损失、寿命以及总体健康和福祉造成的更深层次的健康影响。在2019年至2021年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1.8岁,这是近些年来最大的降幅,扭转了十年来的卫生进展。与COVID-19相关的焦虑和抑郁水平的上升使全球健康预期寿命减少了6周,抵消了同期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降低所带来的大部分收益。

报告还总结了实现世卫组织3个十亿目标进展方面的全球数据,不仅揭示了大流行冲击的影响,还揭示了大流行之前开始的进展放缓的长期趋势,以及此后更缓慢的复苏。世卫组织警告说,总体进展受到威胁,需要紧急采取全球行动,以回到正轨。

卫生方面的进展和挫折

《2025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世卫组织实现3个十亿目标的进展喜忧参半。到2024年底,过上更健康生活的人口估计增加了14亿人,超过了10亿人的目标。烟草使用的减少、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及获取水、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机会改善推动了更健康生活方面的进展。但是,在扩大基本卫生服务覆盖面和应急保护方面进展缓慢;能够获得基本卫生服务而不会遭遇经济困难的人口只增加了4.31亿人,面对突发卫生事件受到更好保护的人口增加了近6.37亿人。

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的下降速度不够快,无法实现全球目标。进展陷入停滞,数百万人的生命面临危险。这一放缓是在二十年的显著进展之后发生的:2000年至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40%以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但是,初级卫生保健投资不足、熟练卫生工作者短缺以及免疫接种和安全分娩等服务方面的差距正在阻碍各国的发展。

如果不紧急调整方向以实现2030年目标,世界可能会失去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避免另外70万孕产妇和8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机会。

慢性病导致更多人失去生命

在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推动下,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正在上升,目前占全球70岁以下人群死亡人数的大多数。世界目前偏离了到2030年将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轨道。在政府和民间社会承诺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取得进展成为了可能:烟草使用正在减少,2010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人均酒精消费量从5.7升降至5.0升。空气污染仍然是全球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神健康状况不佳的影响继续阻碍进展。

基本卫生服务仍未完全恢复。预计到2030年仍将短缺1 110万卫生工作者,其中近70%的缺口集中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和东地中海区域。

传染病方面的进展参差不齐

艾滋病毒和结核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需要治疗被忽视的热带病的人数也在减少。但自2015年以来,疟疾一直在死灰复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挑战。2023年,儿童疫苗接种覆盖率(包括第三剂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尚未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许多国家在应对基本健康风险方面也落后了,如营养不良、空气污染和不安全的生活条件。

最近国际援助的中断进一步危及进展的稳定,特别是在卫生保健需求最大的国家。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成果和应对日益严重的威胁,迫切需要来自国内和国际来源的持续的和可预测的资金。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世卫组织:全球50亿人无法避免反式脂肪 会致命的有毒化学物质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4317.html Thu, 26 Jan 2023 10:25:56 +0000 //www.otias-ub.com/?p=1554317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3年倒计时:世卫组织2022年全球反式脂肪消除情况报告》,目的是跟踪2023年消除反式脂肪目标的实现进展。

报告发现,全球仍有50亿人无法避免有害的反式脂肪,这增加了他们患心脏病和死亡的风险。全世界每年有多达50万人因冠心病过早死亡,而摄入反式脂肪是罪魁祸首。

据了解,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通常存在于包装食品、烘焙食品、食用油和涂抹食品中。

世卫组织表示,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反式脂肪是一种会致命的有毒化学物质,并会给卫生系统带来巨大的成本。

2018年,世卫组织首次呼吁全球在五年内消除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43个国家现已实施针对食品中反式脂肪的最佳实践政策,全球有28亿人受到保护。

但仍有50亿人面临反式脂肪对健康造成破坏性影响的风险,世卫组织呼吁各国遵循世卫组织制定的特定标准来消除反式脂肪,包括强制性国家限制:所有食品每100克总脂肪中最多含2克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国家强制禁止生产或在食品中使用部分氢化油(反式脂肪的主要来源)。

自 快科技

]]>
WHO:研究发现缺乏锻炼将使全球年损失270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8732.html Thu, 20 Oct 2022 13:27:12 +0000 //www.otias-ub.com/?p=1508732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向部分国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鼓励民众锻炼,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近5亿病例!而这将进一步导致每年2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英国《卫报》18日报道称,WHO对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调查后发现,只有不到半数制定了有关体育活动的政策。

而在这些政策中,具有可操作性的不到40%。WHO在报告中称,民众缺乏锻炼带来的各类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痴呆症和抑郁症等,而定期锻炼可将过早死亡的风险降低20%-30%。不过,报告发现,尽管定期锻炼有明显好处,但许多国家实施相关鼓励政策“进展甚微”。报告补充道,目前已经吃紧的卫生系统正承受着巨大负担,而这种“不作为”将在未来带来更为沉重的后果。此外,预计到2030年出现的数亿例病人中,将有40%以上出现在低收入国家。WHO总干事谭德塞呼吁各国政府出台政策,推动民众体育锻炼,以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他说:“这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对社会、环境和经济也有巨大好处。”

]]>
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战疫术”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7525.html Fri, 22 Jul 2022 00:55:33 +0000 //www.otias-ub.com/?p=1467525 简介:在一次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世卫组织通过社交媒体力促防疫信息传播“跑赢”疫情传播。

作者高瑜静,滑昂

2022年7月以来,全球猴痘确诊病例过万,疫情扩散至全球60余个国家。面对来势汹汹的猴痘疫情,世卫组织召开了第二次紧急委员会会议,并在推特上发布了这一消息。评估猴痘疫情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以下简称“PHEIC”),仍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图1  2022年猴痘疫情全球扩散轨迹

注:疫情扩散轨迹以世卫组织会员国首次报告猴痘确诊病例日期为时间线。

猴痘确诊病例数据来源:世卫组织官网《猴痘疫情情况报告》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m/item/multi-country-outbreak-of-monkeypox–external-situation-report–1—6-july-2022

来自尼日利亚的谢伊·卡利,在推特上关注着世卫组织的紧急会议进展。尽管尼日利亚自2017年爆发猴痘疫情后流行至今,但近期出现的猴痘病例迅速增加,甚至出现了1例死亡病例,这让谢伊有些担忧。他希望及时了解猴痘疫情扩散情况,获取预防猴痘的有效建议,世卫组织总部的推特发帖一直是他的首选信源。

在推特平台上,世卫组织总部的官方认证账号拥有1100万像谢伊这样的粉丝,而在脸书、微博平台上,其粉丝数量分别达到了3800万、225万。此外,世卫组织的六大区域办事处、会员国办事处纷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创建账号,逐渐形成了一张以世卫组织总部、区域办事处、国家办事处的社交媒体账号为节点的信息传播网。

随着疫情大范围流窜扩散,通过信息传播网将疫情动态、疾病科普、防护建议等同步传播至全球各地,帮助公众获取所需信息以保护和改善自身健康,成为世卫组织应对PHEIC事件的重要法门。信息传播“跑赢”病毒传播,意味着在“战疫”过程中占得先机。公众根据科学信息采取有效的防护举措,合力遏制疫情。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广泛渗透至生活日常,掺杂虚假信息、谣言的“信息疫情”不胫而走。有时虚假信息的传播“跑赢”了病毒传播,但人们根据虚假信息作出错误决策、盲目采取行动,反而加速疫情扩散。在一次次与PHEIC事件对弈过招中,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战疫术”愈发娴熟,但同时也面临新考验。

一组猴痘疫情信息的50次发布

自2022年5月13日英国向世卫组织报告本土出现猴痘确诊病例以来,该轮猴痘疫情在欧洲、美洲等非流行地区迅速蔓延。期间,世卫组织通过其主要社交媒体渠道持续发布疫情变化情况、疾病科普及预防建议等信息。

当尼日利亚的谢伊在推特平台上查看世卫组织总部的推文以了解猴痘扩散趋势时,来自东南亚岛国东帝汶的贝洛德斯,正在脸书平台上查看世卫组织东帝汶办事处发布的猴痘症状科普视频。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罗晓在微博平台上转发了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发布的《世卫组织关于猴痘常见问题的官方解答》一文。谢伊、贝洛德斯与罗晓从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取的猴痘疫情信息,尽管形式各异、语言不同,但它们有着相同的来源——世卫组织的猴痘疫情沟通文库。此类文库,有时以在线文档的形式出现,有时被纳入命名为“沟通工具箱”的指南中。它们像是世卫组织应对PHEIC事件的“装备库”。其中分门别类陈设的科普文章、信息图、互动问答、科普视频等,就像一件件制作精良地“防护服”,随时等待世卫组织的各个传播渠道取用,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公众,以防控疫情侵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5月以来,至少50个世卫组织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猴痘疫情科普信息。这些社交媒体账号间的信息流动如图2所示。

 

图2  2022年猴痘疫情初期,世卫组织部分社交媒体账号间的信息流动

注:箭头表示信息流向。

统一的疫情科普信息,再借由社交媒体账号矩阵构筑的网络传播,世卫组织在PHEIC事件应对中实现了“一呼百应”。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5月20日,世卫组织在推特上拥有75个认证账号,在脸书上拥有104个认证账号,新浪微博上拥有1个认证账号。这些账号分属世卫组织总部、区域办事处、国家办事处。在图3中,将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账号标记在地图上可见,世卫组织六大区域中,美洲区域、非洲区域、东地中海区域的会员国,在推特和脸书上创建官方认证账号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图4中,将世卫组织现有社交媒体帐号根据账号创建时间标记可见,大多数账号创建于2012年~2021年间。若以世卫组织应对六次PHEIC事件的时间作为参照,每次应对PHEIC后,疫情主要暴发的区域,有更多的会员国办事处创建账号,加入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网。

图3  世卫组织社交媒体账号分布及信息传播网

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图标代表相关平台上的账号。

图4  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账号创建时间分布表

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图标代表相关平台上的账号。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所附的决策文件规定,世卫组织宣布有可能构成PHEIC所依据的标准包括四条:事件对公共卫生影响的严重性;事件性质的不寻常或意外;事件有可能在国际间传播;事件有可能引致限制旅行或贸易的危险。迄今为止,PHEIC总共被宣布过6次,依次为:2009年4月25日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简称“H1N1”)构成PHEIC,2014年5月5日宣布脊髓灰质炎疫情(简称“WPV”)构成PHEIC,2014年8月8日宣布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简称“EVD”)构成PHEIC,2016年2月1日宣布寨卡疫情(简称“Zika”)构成PHEIC,2019年7月17日宣布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简称“EVD”)构成PHEIC,2020年1月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简称“COVID-19”)构成PHEIC。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世卫组织发布着疫情动态、疾病科普、防护建议等信息,这些社交媒体账号犹如一个个发声元件,在每一次PHEIC事件中,将世卫组织的声音传播至世界各地。信息传播“跑赢”疫情传播,世卫组织也在遏制疫情过程中占得先机。

《世卫组织公报》2009年8月刊发的一篇社论中提到,“通过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工具,发布关于突发疾病的情况说明或者紧急信息,可以传播地比任何流感病毒更快”,社论作者如是说道。彼时,世卫组织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小试牛刀。社交媒体传播信息的高效率,也让世卫组织将社交媒体传播纳入其战略传播框架,逐步提上日程。

2012年~2019年期间,世卫组织在每一份双年度规划预算方案中,均单列了“战略沟通”的预算项,用于“建立信息传播增援能力,以支持会员国在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播”。其中,推特和脸书被世卫组织视为主要社交媒体渠道。据2017年召开的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2018-2019年规划预算方案》,“战略沟通”预算金额为4390万美元,占当期预算总额的1%。重金投入之下,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账号矩阵逐渐形成,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触角不断延伸。

延伸信息传播触角

“传播者应确定所有可用的渠道,并物尽其用地触达重点受众。使用正确的渠道组合有助于使受众获得他们所需的信息,以做出明智的决定”,这是《世卫组织有效沟通的战略传播框架》中关于“易于获得”原则的阐述。该框架自2017年3月正式发布后,一直作为世卫组织开展系列信息传播活动的参考纲领。搭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网,是世卫组织确定可用渠道的开始;  以每个社交账号为中心,将信息传播的触角延伸至更多地方、信息传播网触达更多人群,才是世卫组织社交媒体“战疫术”中的物尽其用。

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的东帝汶,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为东帝汶竖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天然屏障,加之入境管控措施,猴痘疫情在当地尚未出现。不过自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地区爆发以来,世卫组织东帝汶办事处的社交媒体账号已多次发布猴痘疫情信息。其脸书账号拥有超22万粉丝,相当于本国2020年总人口的16.73%。换言之,该国每10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关注了世卫组织东帝汶的脸书账号,获取相关信息。而在推特平台上,世卫组织东帝汶办事处仅有1万余粉丝。

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数,往往意味着信息传播潜在受众的规模。墨尔本大学的Ingrid Volkmer团队在与世卫组织合作出具的《社交媒体与新冠肺炎疫情》研究报告中提到,各国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电信基础设施普及率及智能设备渗透率等因素,均会影响各国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社交媒体的内容传播呈现出一种“级联式”互动特征,即从账号主体流向粉丝,然后再从粉丝流向他们所在的社区和其他粉丝,以此类推。内容“级联”在广泛持续的连接中,传播地越来越远。

与东帝汶一样,世卫组织在不同平台上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数量悬殊,发帖内容产生的“级联”效应不尽相同。

如图5及图6所示,将账号粉丝数量与账号对应国家人口数的比值作为指标,比较世卫组织在推特、脸书、微博平台上的社交媒体账号影响力。观察发现,同样的账号主体,脸书账号的影响力通常比推特账号高,该现象在美洲区域、非洲区域、东南亚区域的会员国社交媒体账号中更为显著。影响力较大(图中圆半径较大)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创建时间上更早,账号创建时长更长(图中圆的颜色更深),账号往往使用当地语言发布内容。例如,美洲区域办事处在推特平台创建的英语账号与西班牙语账号,尽管都创建于2009年,但目前西班牙语账号的影响力显然超过英语账号,前者的粉丝数量是后者的3倍多。

图5  世卫组织总部及六大区域的社交媒体账号影响力

注:灰圈代表推特账号、蓝圈代表脸书账号。圆圈半径= (粉丝数/人口数)*10000。

粉丝数量为截至2022年5月20日各社交媒体账号主页显示数据。国家人口数据为世卫组织2022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采用的2020年人口统计数据结果。来源: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1157

图6  世卫组织会员国的社交媒体账号影响力

注:灰圈代表推特账号、蓝圈代表脸书账号,红圈代表微博账号。圆圈半径= (粉丝数/人口数)*1000。

粉丝数量为截至2022年5月20日各社交媒体账号主页显示数据。国家人口数据为世卫组织2022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采用的2020年人口统计数据结果。来源: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51157

在脸书账号影响力高于推特账号的现象背后,是世卫组织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网运行所需基本要素的配给差异。智能终端、网络覆盖、可负担的数据流量,就像互联网世界的阳光、空气和水,缺一不可。对此,世卫组织选择向外借力。

2021年8月,世卫组织曾宣布与脸书合作,通过脸书平台的Discover和Free Basics应用,为世界上最脆弱的人群提供免费数据流量来访问定向网页,定向网页包括世卫组织的官方网站、脸书平台、当地政府信息网页等,而不包括推特、微博此类同业竞争对手的网站。

“只要人们有一部正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又身处互联网覆盖区域,那Free Basics应用就相当于直达脸书平台的快速通道”,来自东帝汶的贝洛德斯说道。自2015年10月,脸书与东帝汶当地的通信服务商合作,推出Free Basics应用,像贝洛德斯这样的普通公众可以获得免费数据流量访问特定网页,脸书也在当地获得快速增长的新用户。这正是世卫组织东帝汶办事处的脸书账号拥有比推特账号更多粉丝的背景因素。

据世卫组织公开信息介绍,借助脸书平台的Discover和Free Basics应用,将促使55个以上国家的脆弱社区可以获得拯救生命的新冠疫情防控信息。

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服务加持下,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网的触角延伸至全球更多地方。而在网络非覆盖、人均拥有智能终端不足的地区,传单、海报及墙画则成为世卫组织应对疫情的辅助工具。

疫情中心的信息流

“在猴痘爆发的早期阶段,我们最好的工具是跨越国界、跨社区和跨人群产生和分享关键知识的能力”,世卫组织欧洲区域总干事汉斯·克鲁基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道。在此轮疫情中心的欧洲区域,信息传播与疫情传播的“竞赛”更为胶着。详细的信息传播材料供给、频繁的社交媒体发帖,汇聚而成的信息流,实现着跨国界、跨社区及跨人群传播。

7月5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发布了一份关于猴痘疫情的信息传播“工具箱”,其中包含适用于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图、与社会活动相关的风险沟通信息社交文案等。一条关于猴痘疫情科普的社交媒体发帖,文案怎么写,配图怎么选,如何附上网站导流链接,英语版本、法语版本、俄语版本等等,均可在这份“工具箱”中找到现成的传播材料,可谓手到拈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的格鲁吉亚、土耳其等会员国,纷纷从中选用以当地语言发布。

实际上,世卫组织在历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疫情爆发中心区域的社交媒体账号,往往成为疫情防控信息流的枢纽。如图7所示,在以往PHEIC事件的早期阶段,相同时间区间内,世卫组织东地中海、非洲、美洲、欧洲、西太平洋五大区域的办事处,在推特平台的发帖数量多于脸书平台。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在两个平台上的发帖数量差异小,但脸书账号发帖数量略高于推特账号。

图7  世卫组织六大区域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帖数量同期比较

注:历次宣布PHEIC的疫情初期阶段,世卫组织六大区域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帖情况。

此外,世卫组织六大区域的社交媒体发帖数量往往与PHEIC事件区域内的波及范围成正相关。如图8所示,世卫组织第二次宣布PHEIC,对应2014年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初期主要在东地中海区域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暴发,世卫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的社交媒体账号在该时间区间内发帖数量,多于其他区域办事处。再如,世卫组织第四次宣布PHEIC,对应2016年寨卡疫情,主要在美洲区域内的国家暴发,世卫组织美洲区域办事处的社交媒体账号在该时间区间内发帖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办事处,亦多于该账号在其它几次PHEIC事件早期阶段的发帖数量。从图9中亦可观察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阶段,当世卫驻华代表处向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世卫总部报告病例初步情况后,随着报告感染病例的国家数量增加,即疫情波及范围扩大后,世卫组织社交媒体账号发帖数量波动上升。

 

图8  第二~第六次宣布PHEIC时,世卫组织六大区域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帖数量同期比较

注:在统计历次宣布PHEIC的疫情初期阶段发帖数量,定义疫情初期阶段设置的时间区间时,自一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之日起,到疫情引发国际关注(WHO宣布构成PHEIC)日止。具体时间区间依次为:2013/10/11–2014/5/5,2014/3/23–2014/8/8,2015/3/2–2016/2/1,2018/8/1–2019/7/17,2019/12/31–2020/1/30。

图9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阶段,世卫总部的社交媒体账号发帖数量统计表

注:各类防护建议的词频统计结果动态呈现。

就社交媒体发帖内容而言,疫情中心区域的社交媒体账号发挥的信息流枢纽作用,可见一斑。如图10所示,将世卫组织总部及六大区域在PHEIC事件早期阶段的社交媒体发帖内容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发现,在第二次(NO.2)宣布PHEIC对应的脊髓灰质炎疫情(“WPV”)、第三次(NO.3)及第五次(NO.5)宣布PHEIC对应的埃博拉疫情(“EVD”)、第四次宣布PHEIC对应的寨卡疫情(“Zika”)中,“疫苗免疫”类建议的词频在防护建议中均占据一定比例。而在第六次(NO.6)宣布PHEIC对应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早期阶段,“疫苗免疫”类在整体防护建议中占比较低。除早期处于疫情中心的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外,其他五大区域在社交媒体发帖中均未提及“疫苗免疫”相关词语。该现象或许源于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阶段尚未研发出新冠疫苗,而在第二次~第五次PHEIC事件的早期阶段已有相关疫苗研发经验。

图10  第二~第六次宣布PHEIC时,世卫组织六大区域的社交媒体发布防护建议的词频统计

注:将世卫组织总部及六大区域在PHEIC事件初期阶段的社交媒体发帖内容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就防护建议方面的发帖内容,大致可分类为“出行”、“卫生清洁”、“信息”、“医疗”、“疫苗”、“饮食”共六类高频建议。以“疫苗”类别为例,该类别纳入了包括“免疫”、“疫苗”、“接种”、“接种疫苗”等单词的原形及其不同时态变形共19个单词。其他几类防护建议以相同方法统计。

在世卫组织历次应对PHEIC事件的实践经验中,倡导疫苗接种成为遏制疫情的重要举措,应对猴痘疫情概莫能外。然而,当新冠肺炎疫情与猴痘疫情同时在全球多国肆虐时,信息洪流中以错误信息、谣言、阴谋论为蓝本的“信息疫情”正在干扰此项建议的科学性。

据法新社6月初发布的事实核查报告显示,“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区爆发以来,世界各地共享的社交媒体帖子错误地声称猴痘病毒是部分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为反驳此类谣言,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制作了互动视频予以澄清。但截至2022年7月15日,该视频在世卫组织尼日利亚办事处的推特账号发布中的最大浏览量不到200。与此同时,在尼日利亚邻国贝宁的世卫组织办事处推特账号下,仍然有留言提问“猴痘病毒真的与接种新冠疫苗有关吗?”共处于同一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此时更像是咫尺天涯。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列表构筑起“信息茧房”,就像一座座礁石,当世卫组织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网中的信息流经过时,只能绕道而行。

后记

基于对世卫组织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网的账号分布及发帖数量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呈现世卫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使用社交媒体提高信息传播效率、触达全球广泛受众的方法。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世卫组织运用社交媒体账号传播信息的主要方法包括:(1)依托组织现有层级机构划分,建设社交媒体账号矩阵,连接各级组织辖区内社交媒体用户。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交媒体账号矩阵以本土化语言发布传播信息,声量合鸣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2)借助通信技术,打通现有信息传播渠道的各个环节,补齐薄弱社区的信息传播能力短板。在以社交媒体为主传播渠道的同时,兼顾线下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线上线下触达受众。(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早期阶段,疫情中心地区的信息需求高,增加信息传播频率,提供帮助人们正确决策的科学信息,有助于遏制疫情扩散。

不容忽视地是,世卫组织的信息传播网存在的账号运营相互独立、受限于社交媒体平台应用、访问硬件设备不足等局限,影响信息传播的实际成效。笔者从世卫组织总部传播部门了解到,世卫组织每个区域办事处及国家办事处各自负责其社交媒体传播。包括该区域内的感染病例数量、风险因素、优先事项及其他考虑因素,都可能决定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什么内容。因此,尽管世卫组织总部提供统一的传播材料,但人们最终从世卫组织不同层级机构主体的社交媒体账号中获取的信息存在差异。社交媒体分散化运营,也使得世卫组织各级机构在应对“信息疫情”时缺乏协调性,存在信息流动遇阻、发布内容存在冲突等现象。

为应对社交媒体应用的迭代升级带来的新挑战,世卫组织正通过建设自有的媒体平台,以驾驭信息传播的技术力量,实时制定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反映和适应社区的态度、知识和看法。例如,新冠疫情后,世卫组织风险沟通小组启动了世卫组织流行病信息网络(EPI-WIN),以消除围绕新冠疫情的错误信息。

后疫情时代,医疗卫生机构与公众的沟通互动需求增加,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我国省、市、区县三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纷纷创建社交媒体账号,以此作为与公众沟通的窗口。世卫组织的社交媒体传播方法,可为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信息传播提供参照。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要根据本国受众情况、社交媒体平台特征等因素进行本土化调适。

数据收集说明

感谢杜兰大学王瑞琳同学对本文分析所用推特、脸书数据收集的协助。
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介绍:在微博、脸书、推特各自的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下,我们使用标准的应用程序接口(API)收集了世卫组织部分社交媒体账号的发帖数据,包括发帖文本和发帖元数据(即发布日期、点赞、转发等)。同时手工提取了微博、脸书、推特平台的世卫组织社交媒体账号元数据(即账号创建时间、粉丝数量等),提取对象均为平台认证账号,发帖数据总计11万余条。通过将每次PHEIC事件的疫情名称作为关键词,最终筛选出PHEIC事件相关的2279条数据作为分析对象。

数据可视化说明

文中可视化所用地图来自高德地图,地图审图号为GS(2021)6375号。以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各国首都坐标标记示意世卫组织会员国。地理坐标数据来源:https://unstats.un.org/unsd/geoinfo/geonames/Default.aspx

参考文献

1.Volkmer, I. (2021). Social media and COVID-19: A global study of digital crisis interaction among Gen Z and millennials.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McNab, Christine. (2009). What social media offers to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citizens.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7 (8), 56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M.J. Paul and M. Dredze, “You Are What You Tweet: Analyzing Twitter for Public Health,” Proc. Int’l Conf. Weblogs and Social Media (ICWSM), AAAI, 2011, pp. 265–272.
4.Greene, J.; Choudhry, N.; Kilabuk, E.; and Shrank, W. 2010.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b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on with facebook.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1–6. 10.1007/s11606-010-1526-3.
5.Gabarron E, Larbi D, Dorronzoro E, Hasvold PE, Wynn R, Årsand E. Factors Engaging Users of Diabetes Social Media Channels on Facebook, Twitter, and Instagram: Observational Study. J Med Internet Res. 2020 Sep 29;22(9):e21204. doi: 10.2196/21204. PMID: 32990632; PMCID: PMC7556374.
6.Prosser C. Twitter and Facebook are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graphics of British social media users. Research & Politics. July 2017.doi:10.1177/2053168017720008.
7.Han, W.; Zhu, X.; Zhu, Z.; Chen, W.; Zheng, W.; Lu, J.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Weibo and Twitter. Tsinghua Sci. Technol. 2016,21, 1–16.
8.Hughes, D. J., Rowe, M., Batey, M., and Andrew, L. (2012). A tale of two sites:Twitter vs. Facebook and the personality predictors of social media usage.Comput. Hum. Behav. 28, 561–569. doi: 10.1016/j.chb.2011.11.001.
9.[加]凯莉·李著,林世嘉等译:《世界卫生组织》,台北:台湾医界联盟基金会,2010 年版.
10.《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11.陈敏章.WHO合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
世卫组织:2022年5月全球已出现650例不明病因儿童急性肝炎疑似病例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2221.html Sun, 29 May 2022 12:13:29 +0000 //www.otias-ub.com/?p=1442221

近日,世卫组织发布疾病通报,4月5日至5月26日期间,已有33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上报了650例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疑似病例。其中至少38例需要肝移植,目前已有9例死亡病例,病因仍然未知。大部分病例来自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国家,75.4%的病例年龄小于5岁。

与此前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相比,这段时间上报病例的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出现急性肝衰竭的比例更高,世卫组织将其全球风险评估为中等。

世卫组织指出,目前其相关的流行病学、实验室、组织病理学和临床信息有限,某些情况下的实际病例数量可能被低估。部分原因是现有的监测能力有限,尚未确定潜在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无法充分评估其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

]]>
世卫组织:2022年欧洲区域肥胖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8114.html Wed, 04 May 2022 21:30:47 +0000 //www.otias-ub.com/?p=1428114 《2022年欧洲区域肥胖报告》显示,在世卫组织欧洲区域,近三分之二的成人和三分之一的儿童超重或肥胖,并且比率仍在上升。报告指出,肥胖是该地区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决定因素之一。

肥胖可能取代吸烟成为可预防癌症的主要风险 

报告表示,肥胖是导致13种不同类型癌症的诱因。肥胖水平上升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报告指出,超重和肥胖是继高血压、饮食风险和烟草之后的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报告认为,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对健康构成威胁。它与许多非传染性疾病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和癌症。

据预测,未来几十年,在欧洲地区的一些国家,肥胖将取代吸烟成为可预防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

报告强调,肥胖不仅仅是一种风险因素,还是一种状况,需要得到特别治疗和管理。

欧洲区域的肥胖和超重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30万人死于超重和肥胖,而且这些数字可能被低估。欧洲地区成年人的肥胖率高于除美洲地区以外的任何其他世卫组织地区。

在欧洲地区,超重和肥胖已经达到流行病的程度,男性超重和肥胖率(63%)高于女性(54%),高收入国家的比率往往更高。

报告指出,地中海和东欧国家的超重和肥胖水平最高,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肥胖率较高。

新冠与肥胖问题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使解决肥胖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肥胖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并死于该病毒。

初步数据还表明,在当前的疫情期间,人们暴露于肥胖风险因素的机会更大,包括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食品消费的增加。

创造健康的环境 

报告指出,肥胖受到环境影响,要从人生每个阶段的角度来看待肥胖问题。例如,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受到数字环境的影响,包括不健康食品和饮料的营销。

报告认为,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成功遏制肥胖,就需制定和实施一套全面的干预措施。例如,限制向儿童销售不健康食品、对含糖饮料征税和改善卫生系统对肥胖管理的反应。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世卫组织: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2432.html Thu, 09 Apr 2020 21:00:06 +0000 //www.otias-ub.com/?p=1032432 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预测,如不采取行动,至2030年全球护士队伍缺口将高达460万人。

“应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这一问题已变得空前突出,”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博士称。“此时此刻,护士们正奋斗在抗击2019冠状病毒病的前线,不舍昼夜地挽救生命和保护全体公众。西太平洋区域各国政府必须要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将其作为应对卫生挑战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不仅应对新发传染病等卫生挑战,也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和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所带来的卫生挑战。”

《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介绍了中国护士队伍的情况:女性仍占护理队伍的98%;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各项举措来缓解护理人员的普遍短缺,但护理人员在城乡之间、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布仍不均匀;此外,中国还需确保护理人才覆盖从重症、急诊到精神卫生的各种专业学科。

“在抗击2019冠状病毒病的前线,中国的护士们表现出对护理事业和人民健康的极强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表示。“今后,中国要培养和留住足够的护士队伍,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卫生挑战,就要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加大对各学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培训的投入,提高护士收入。”

报告下载: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