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B:数字经贸协定在亚太发展中地区的角色与未来展望报告

在后疫情时代,亚太地区的数字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经济格局。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以数字方式交付的服务出口增长势头已显著超越传统的货物和服务贸易。然而,伴随这一增长浪潮的是一场“监管风暴”。从2020年1月到2024年4月,全球范围内针对数据治理的政策或监管干预措施累计超过1600项,其中大部分增长集中在2022年之后,凸显出各国政府在抢占数字经济规则制定权方面的紧迫感。

当前亚太地区的数字监管环境呈现出高度碎片化的特征。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差异巨大。例如,哈萨克斯坦的限制指数高达0.567,而澳大利亚仅为0.02,这反映出从严格的数据本地化要求到相对自由的数据流动政策之间的巨大鸿沟。这种监管异质性为跨国企业的合规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催生了对统一规则框架的强烈需求。

为应对监管碎片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双边及区域性的数字经济协定(DEA)应运而生,并在近年呈爆炸式增长。自2000年以来签署的432份区域贸易协定中,有214份包含了数字贸易条款。尤其在2019年之后,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代表的协议显著增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在推动这些协定方面表现尤为活跃,旨在为数据流动、电子支付和数字信任等关键领域建立可预测的通用规则。

数据治理是这些新型贸易协定的核心与焦点。相关协定中关于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本地化的条款数量急剧上升,反映出各方在促进数字贸易便利化与维护数据主权、网络安全之间的复杂博弈。协定试图在允许企业为商业目的进行数据跨境传输与保留政府必要的公共政策空间之间寻求平衡。这一平衡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区域内数字经济一体化的深度与广度。

驱动这场规则重构的根本动力,是亚太地区庞大的数字经济潜力。到2023年,该区域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总额的贡献已达到约23%,而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稳步增长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消费者基础。同时,数字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展现出巨大价值。例如,亚洲作为全球最大的汇款接收地,2022年接收汇款总额高达3560亿美元,但平均汇款成本仍有6.51%,远高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3%门槛,这为数字支付解决方案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望未来,全球数字贸易的竞争焦点已从传统的关税壁垒转向数据流动、技术标准和监管框架的构建。亚太地区正成为这场规则制定的关键舞台,但统一的全球标准短期内难以实现。相反,一个由不同监管模式并存、相互竞争又寻求互操作性的多极化数字世界格局正在形成。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普及,以及高达83%的区域内央行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未来的数字经济协定将更侧重于在新兴技术治理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取得突破,这预示着新一轮更深层次的全球数字经济整合与竞争的开始。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感谢支持199IT
我们致力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咨询及IT行业数据专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共享平台。

要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只需关闭您的广告拦截器并刷新页面。
滚动到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