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波哥大的埃尔多拉多机场通关还是件轻松的事。你只需要提前一小时到达,因为几乎没有人排队。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机场长队不断,游客蜂拥而至,许多家庭开始购买首张机票,机场已然充满了典型的国际机场的喧嚣。如今,如果你打算乘坐航班,最好提前三个小时到达埃尔多拉多。
数据显示显著变化:2009年哥伦比亚航空运输量为2450万次,而2024年则飙升至5650万次,刷新历史记录。
媒体鲜少关注这一缓慢增长现象,其成因虽简单却不容忽视。世界数据实验室的《世界消费者展望》显示,哥伦比亚同期新增消费者数量达1300万,这一数据值得深思。
在生活水平提升后,消费者逐步从基本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消费追求。航空出行、家庭娱乐设备及私人交通工具等非必需品成为新兴消费热点。这种消费升级现象不仅出现在哥伦比亚,更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普遍趋势。
据权威机构分析,2025年预计1.06亿人口将跻身消费群体。
依据2021年购买力平价标准,日均消费超13美元者被世界数据实验室划入消费群体,涵盖中产及富裕人群。
通胀、冲突及贸易变动影响了预测,使消费者阶层人数缩减了1000万。
虽然全球面临诸多困境,但积极态势持续显现。富裕群体及中产阶层总规模已达44亿,超越36亿贫困人口,年度总支出突破60万亿美元。
据世界数据实验室分析,至2025年,全球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将突破40亿大关,首次在人口结构中占据主导位置。虽然这一群体的增长速度是疫情后最为缓慢的,但其发展趋势仍将延续。研究显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消费者群体预计新增10亿人,使全球87亿总人口中的消费阶层扩大至57亿。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新闻标题,趋势分析更具参考价值。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发展态势仍在延续。据世界数据实验室研究显示,本年度家庭消费虽较预期缩减1万亿美元,然而名义增量仍达2万亿美元。若计入通胀因素,实际增幅为1.4万亿美元,折合人均年增长175美元。
尽管全球金融局势不稳定已对消费行为产生冲击,世界银行预计经济增长率将降至近20年最低水平。本研究通过区域消费特征的多维度分析,展现了一种“国际博弈困局”,即各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行动,最终导致集体效益受损的局面。
若美欧中三方携手削减关税并放宽政策限制,预计至2027年,中产阶层将新增3500万成员。反之,倘若这些经济体强化贸易壁垒并实施紧缩措施,全球经济增速必将受挫,约2500万潜在中产群体将难以实现阶层跃升,这一影响在美国工业带及中国出口型地区尤为显著。国际协作能为各国带来共同利益,而政策分化则将导致多方受损。
- 情景(A)挫折:全球借贷成本和风险溢价上升;美国延长减税政策;世界其他地区没有重大改革;严重的中美关税战导致关税大幅上涨。
- 情景(B)基线:美国和欧盟降低政策利率;日本收紧支出;美国和新兴市场承担更多债务;欧盟债务比率上升;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保持高位。
- 情景(C)改革:信心提升金融状况;美国通过改革削减债务;欧盟增加公共投资;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并重组国有企业以降低进入壁垒。
美国经济下行时,民众消费能力显著下滑,中产阶层受影响尤为严重。利率攀升与贸易摩擦的双重打击导致其消费水平大幅缩水。即便经济呈现上行态势,中产群体的收益仍十分有限。增税政策与财政紧缩措施的叠加效应,对普通民众的经济复苏形成了明显制约。
在中国,经济走势对消费群体影响显著。当经济下行时,尤其是中等收入群体,将面临外贸缩减与汇率下跌的双重压力。相反,经济上行期,得益于汇率升值、投资扩张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优惠信贷政策,这一群体将实现持续增长。
与美国贸易关联紧密的欧洲,在全球经济波动中承受较大风险。若经济形势恶化,其外贸依存度将导致显著冲击。相反,当环境向好时,大规模基建投入和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能提振民众消费意愿,推动经济回暖。

情景A——全球挫折和不确定性 | 图片来源:世界数据实验室/World Data Pro
尽管增速趋缓,但2025年全球中产群体预计仍将突破1亿大关,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只是市场角逐态势已然生变。
经济驱动力正从新兴市场转向通胀、汇率、贸易政策及高净值老龄群体的消费能力。
尽管美国在全球消费中占据核心地位,却也是最易遭受经济下行冲击的国度。相较之下,欧洲若能实施合理的政策决策,便具备发展机遇。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