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资趋势:
在北美(加拿大和美国),构成效应在 2020 年非常明显,平均实际工资突然上涨了4.3%。工资增长随后在 2021 年下滑至0%,并在 2022 年上半年下降3.2%。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构成效应也非常明显,2020 年实际工资增长了3.3%。然后工资增长率在 2021 年下降到 –1.4%,在 2022 年上半年下降到 –1.7%。
在欧盟,工作保留计划和工资补贴在大流行期间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就业和工资水平,实际工资增长在 2020 年放缓至 0.4%,在 2021 年增至 1.3%,并在2022年上半年降至 –2.4%。
在东欧,实际工资增长率在 2020 年放缓至 4%,2021 年放缓至 3.3%,并在 2022 年上半年降至 –3.3%。
在亚太地区,实际工资增长率在 2020 年放缓至 1%,在 2021 年增至 3.5%,并在 2022 年上半年再次放缓至 1.3%。
在中亚和西亚,实际工资增长率在 2020 年下降了 –1.6%,在 2021 年强劲复苏,并在 2022 年上半年放缓至 2.5%。
在非洲,2020 年实际工资增长率急剧下降 –10.5%。2021 年实际工资增长率为 –1.4%,2022 年上半年为 –0.5%。
在阿拉伯国家,工资趋势是暂定的,但预测表明 2020 年工资增长率较低,为 0.8%;2021 年为 0.5%;2022 年为 1.2%。
现在,55%的全球消费群体(22亿人)生活在亚洲,特别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消费市场,印度和中国。尽管印度的消费阶层增长超过了中国,但预计到2030年,中国仍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同年,5200万孟加拉国人将加入消费阶层,这将使他们的国家在消费市场TOP榜单上迅速崛起,从第28位跃升到第11位。到2030年,巴基斯坦和菲律宾将分别增加近6000万和近3800万消费者,这将使两国在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排名中上升7位。
在30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中,预计亚洲国家消费阶层在未来几年的绝对增长率保持最大。尽管美国消费阶层扩大了2400万人,仍在最大消费国家中排名第8位,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其他成熟市场几乎没有增长,这导致它们在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名单上排名较低,因为它们正被发展中经济体的市场所取代。这也适用于亚洲的发达经济体,如韩国。
这种发展可以从发达国家消费阶层以外的少数人身上看出来,但也与这些国家的人口增长更慢,甚至停滞和萎缩有关。这一现象在日本、德国和意大利都可以观察到,预计到2030年这些国家的消费阶层规模将缩小。
在新冠大流行之前,西班牙裔已经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根据去年的西班牙裔市场报告,西班牙裔占美国人口的19%,占最年轻一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费者)的近1/4。到目前为止,西班牙裔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占过去二十年增长的57%,在此期间增加了2800多万人。
2021年,有超过6360万西班牙裔美国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增长趋势将持续下去。按美国人口的百分比计算,在未来5年内,西班牙裔将占美国人口的21%,到那时,美国30岁以下人口的27.2%将是西班牙裔。同样重要的是西班牙裔消费者的购买力。2020年为1.9万亿美元,2021年将超过2万亿美元。西班牙裔家庭将在未来5年对消费者支出的增长做出不成比例的贡献,特别是在超过指数的类别中。
随着如此惊人的增长,这一现实将更加重视了解西班牙裔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并将要求所有行业的营销人员采取新的战略和灵活的方法来吸引线上和线下的西班牙裔客户。为了在这一不断增长的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营销人员必须了解如何、何时、何地在语言和文化上吸引西班牙裔消费者。
事实上,残疾群体包括超过2/5的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43.8%),超过1/4的女性(27.2%),以及近2/5的非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或阿拉斯加原住民,这些数字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群体。
美国研究院(AIR)在2018年计算出,2000万美国残疾在职成年人(16岁至24岁)的税后可支配总收入为4900亿美元,略低于非洲裔消费者(5010亿美元)和拉美裔消费者(5820亿美元)。平均每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约为1.7万美元,总计2100万美元,超过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的总和(1900万美元)。
虽然这种购买力对营销人员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机会,但许多人没有抓住目标。残疾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营销人员经常以“一刀切”的广告活动来瞄准他们,或者以其他方式排斥、刻板或歪曲他们。IProspect在2019年10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全球只有15%的营销人员回忆说,在他们最近的活动中残疾人的形象得到了积极的评价,这让残疾人社区排在了榜单的末尾。
199IT.com原创编译自:IProspect 非授权请勿转载
蛰伏十年后,星际大战重返江湖。
《星际大战:原力觉醒》将在12月18日登陆院线,全球粉丝为之疯狂。同时,新电影将带来巨大的利润。星际大战首部电影发行40年后,对各年龄层的粉丝仍然有吸引力。
根据Nielsen N-Score的调查,Carrie Fisher, Harrison Ford, 和 Mark Hamill代言潜力均高于平均水平(74)。Ford是三个主角中最有潜力的(100),90%的美国人知道他,56%的美国人认为他有影响力。
主演持久的吸引力对营销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先前Nielsen调查发现年轻一代更可能表示受到明星代言的影响。
星际大战粉丝跨越种族和年龄。虽然,粉丝以白人家庭为主(75%),但是少数民族家庭粉丝比例高于美国平均值,特别是亚裔美国家庭和西班牙裔家庭。相比之下,非洲裔家庭不太可能有星际大战粉丝。
而且星际大战粉丝中家庭年收入在7万及以上的比例比在美国家庭比例高9%。
考虑到粉丝们的消费倾向,毫无疑问原力觉醒已经有一批高知名度的赞助商,包括个人护理产品、食品、汽车和高科技产品。星际大战粉丝们会比普通电影粉丝支出更多(4,300 美元vs. 4,100美元)。
那么粉丝们会将钱花在哪里呢?很多粉丝家庭有小孩子,他们也许会购买更多糖果、全麦饼干、水果干零食、谷类、披萨和休闲饮品。
199IT.com原创编译自:Nielsen 非授权请勿转载
向后看,京东积累了十年的技术实力和大量用户数据;向前看,未来十年战略定位三大方向,“技术驱动”的自助式B2C、开放业务和金融。何刚解释说,之所以冠上技术驱动这个词,就是要依赖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来推动京东在这三块业务上的发展。
“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这是电商的三大命脉,而如今在电商运营背后支撑这些命脉的技术驱动力是云计算和大数据。”
京东技术动力之一:“云化”所有核心竞争力
在何刚看来,京东云战略分三个阶段逐步拼成一个完整版图:
第一步:“云化”内部各种电商资源和能力
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大命脉分成供应链、仓库、配送、售后、财务金融、营销、交易和数据等不同方向,最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业务都可以被云化。
目前京东在北京地区建有十几个仓库,经过资源整合优化之后可以做成一个云。而且据介绍,京东已经搭建了自己的私有云平台,支持内部上千种应用。 “京东所有核心竞争力都可以被云化,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第二步:创建“电商云” 资源对外开放
资源云化后,不仅成本低于业界水平,而且效率的改善很显著。这时候就可以将资源对外开放,让众多开发者打造各种电商应用,这不但对京东自身受益,而且有利于支持电商生态圈。例如,京东现在已经开放了物流能力,在配送方面也支持其他来源的订单。
那么在这个阶段,云起到了什么作用?“京东电商云为开放者接口支持、云托管、云生产社区、众包和交流中心方面的支持,这就是完整的电商云生态。”
第三步:整合更多外部电商资源
云化和开放都做到以后,仅凭京东自身的平台服务整个电商业显然有些力单势薄。
“这块业务太大,我们需要社会化力量的整合,不管是仓储物理配送还是交易营销,还是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接口方式进入我们的云平台”
因此,京东所谓的“电商云”,目标是打造开放生态的云信息平台,一个从买家卖家需求到开放API、应用开放、应用托管、交易市场、再到众包社区的一个闭环,“全方面帮助中国业界开发者和ISV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商运营生态环境。”
据何刚透露,京东电商云初期上线主要包括五个解决方案:1、京东云汇,2、京东服务市场,3、京东宙斯,4、京东云鼎,5、京东云擎。下一个阶段,京东将把在个人应用市场和“云峰”移动应用开放平台添加进来,成为一个完整的云计算版图
他举例说,“京东宙斯”刚刚上线了商家应用托管和数据推送平台——“京东云鼎”,包括很多传统IaaS意义上的云主机和云数据库,推送服务可以把商家的数据推送到云中,避免用户丢单漏单,同时承担数据查询和帮助商家弹性扩容的任务。面向开发者的“京东云擎”计划,则是可以自动完成从编译、测试、部署以及扩容的一整套动作。
京东技术驱动力之二:大数据撬动购买力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公司之一,京东在过去十年运营中积累了大量关于用户的、蕴藏潜在价值的数据,“我们急需大数据应用,来挖掘这些数据创造商业智慧。”
何刚表示,京东从营销体系、广告推送、捕获系统、销量预测系统、物流配送调用、乃至移动端数据分析,都迫切需要大数据应用的支持。
他列举了京东使用大数据的三个典型场景:销售预测,通过数据分析预测销量做到自动补货,提高库存周转率,提升客户体验;用户画像,从多维度分析,定位出用户的属性类型和购买习惯,个性化地推介商品
光靠电商自身的力量还不够,何刚希望能与相关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厂商合作,“联手技术研发,而且彼此产品整合,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在整个电子商务领域的推广,把这两个理念更深入地引入电商行业,驱动全行业的技术和业务升级。”
一、基于汇率,老美比中国人富5.5倍
第一张图中,为了便于比较,根据人民币和美元当天的外汇汇率(1 : 6.32)将老美收入折算为人民币。中国工薪阶层的平均年薪是4.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是27.2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的5.5倍。另外看到,美国各行业薪酬相对平均,其中金融、信息、科研、能源、卫生、房地产行业都属于第一梯队且相差不大。反观中国,不同行业薪酬悬赏非常大,最高行业(金融)雄踞榜首。可见“男怕入错行”这话在中国是经得起推敲的。
二、基于购买力,老美比中国人富3倍
基于汇率并没有考虑到中美两地物价差别。国际上一般用平价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进行调整,可以更加公平地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购买力。PPP这个东西有很多计算方法,市面上也有很多版本,1:2.0,1:3.45,1:3.99等等。取个认可度较高的1:3.45作为计算基础。这样国人的购买力比基于汇率的计算高了不少,实际购买力高于汇率所隐含的购买力。通俗的说,美国人工薪阶层人均购买力是中国的3倍。
三、一个月的工资能买什么
除了PPP,还有不少对比两地购买力的方式。其中有个有意思的居然用每小时薪水能买多少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作为对比依据。当然麦当劳在中国收费较高,所以通过巨无霸不太适合于中国。
有个直观的方法,是看1个月的工资能购买多少商品。所以我收集了一些常见食品和消费品的在中国和美国的当地价格,用于计算工资的购买力。
现在,你知道老美比你富多少了吧?而笔者对着图看了半天,最大的感慨是:老美的汽车真TM便宜!
文章来自:问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