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7 May 2025 09:31:1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GSMA:2025年全球移动支付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2882.html Wed, 07 May 2025 22:00:00 +0000 //www.otias-ub.com/?p=1752882 GSMA发布了“2025年移动支付行业报告”。2024年移动支付实现了两项重要里程碑:全球注册账户数量突破20亿,月活跃用户超过5亿人。该行业自2001年起用了18年时间达到10亿注册账户和2.5亿活跃用户,而在随后的五年内规模翻了一番。

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移动支付账户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2024年通过移动支付账户处理的交易量约为1080亿笔,总金额超过1.68万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交易量增长了20%,交易额增长了16%,高于2023年13%的增长率。

移动支付对全球GDP的影响

移动支付持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截至2023年底,拥有移动支付服务的国家总GDP比没有这些服务的情况下高出7200多亿美元,反映出移动支付推动GDP增长了1.7%。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23年移动支付就为GDP增加了约1900亿美元,显示出其持续的经济影响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领先,东亚太平洋地区势头强劲

撒哈拉以南非洲仍然是全球移动支付最活跃的地区,这得益于东非和西非新注册账户的增加和月度活跃度的提升。

东亚太平洋地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月度活跃账户增长率位居第二,仅次于中东和北非。

GSMA发现,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许多移动支付提供商已发展成为全方位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广泛的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事实上,最成功的提供商往往是那些积极创新产品广度的公司。

使用场景持续成熟

移动支付提供商越来越多地提供信贷、储蓄和保险等周边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44%的提供商提供信贷服务,使其成为最常用的周边金融产品。约1/3的提供商提供储蓄服务,而保险仍然是最不常见的服务,只有约28%的提供商提供。

尽管增长,障碍依然存在

尽管取得了进展,但采用移动支付仍存在一些障碍,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在接受调查的12个国家中有8个在移动支付拥有率方面仍存在性别差距,自2023年以来几乎没有改善。认知度有限和数字金融素养低是主要障碍,尤其对女性而言。

拥有移动支付账户的女性在过去30天内使用账户的可能性几乎与男性相当。GSMA解释说,为应对这些挑战,近60%的移动支付提供商已启动数字金融素养计划,以提高金融技能并推动长期采用。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KORE :2024年体育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1872.html Sun, 27 Apr 2025 22:00:58 +0000 //www.otias-ub.com/?p=1751872 KORE 发布了“2024年体育行业报告”,在赞助行业变革时代的最前沿,通过数据与合作伙伴洞察的协同作用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去年,KORE发起了一场关于赞助增长力量的关键对话,预测该行业将在2027年突破1160亿美元的支出规模。今年,我们继续用具体数据验证这一远见:通过我们的数据点、分析、行业调查和洞察所揭示的明确价值与增长轨迹。

报告发现突显了一个关键需求——一致性是核心。虽然70%的权利方试图确定品牌合作伙伴的目标,但高达81%的受访者认识到与合作伙伴在目标、价值观和战略契合度上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品牌方同样认同这一点,强调合作伙伴关系中目标一致、品牌共鸣和成本效益的必要性。脱节仍然存在——63%的品牌认为权利方对其目标的理解存在差距。

2023年关键数据

全球体育赞助支出增长4%。

社交参与增长10%。这种参与度增长的最大动力是全球足球实体,其中皇家马德里(3.5%)、欧洲冠军联赛(2.8%)和曼城(2.4%)占了增长的一半。

社交品牌价值增长3%,达到124亿美元。

在接受调查的品牌中有1/4正瞄准与女性运动合作。

2027年预计全球支出将大大1160亿美元。

尽管支出增长,但是交易预计将下降14%。

社交媒体仍然是品牌曝光的重要来源,预计2023年跨平台调整后广告价值(AAV)将达到124亿美元。尽管2022年略有下降,但由于2021年创造的交易减少,2019年至2023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76%。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Houzz:2022年英国家居装修趋势行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9370.html Wed, 12 Oct 2022 20:00:55 +0000 //www.otias-ub.com/?p=1469370 2022年2月21日到2022年3月9日,Houzz调查了英国建筑师/设计师、建造和安装、设计和建造、建筑与装修、装潢,以及园林绿化和户外等行业。主要发现包括:

设计和建造公司对2022年的展望最乐观

设计和建筑公司员工对2022年的收入增长最为乐观(88%),其次是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增长率分别为80%和76%。所有行业的公司都计划通过引入更大的预算项目来增加收入(60%)。

2021年收入增长超过预期

2021年,报告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比例高于过去四年(69%)。2/3的公司报告称,今年的收入增长达到或高于他们最初的预期(69%)。近3/4的设计和建造公司和建筑师报告称,2021年的总收入增长(72%),其次是室内设计师行业(70%)。

招聘人数正在提高

超过1/4的企业在2021年增加了员工人数(29%),而2020年只有17%的企业这么做了。与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公司相比,设计和建造公司最有可能在去年进行招聘(35%),前者分别29%和26%的公司招聘新员工。预计到2022年,1/3的企业将继续招聘以支持收入增长(38%)。

做生意的成本增加

近4/5的企业报告称,2021年的经营成本增加了(77%)。设计和建造公司受成本上升的影响最大(94%),其次是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分别有70%和65%的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了。1/5的企业(22%)报告称产品和材料的价格波动是最大挑战之一。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磁力数观:2020快手彩妆行业数据价值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98763.html Wed, 17 Feb 2021 17:52:04 +0000 //www.otias-ub.com/?p=1198763

短短三年,花西子从籍籍无名到国潮先锋,登上央视舞台。完美日记从初出茅庐到强势崛起,站上敲钟舞台。这期间,完美日记入驻快手超级品牌日设专场活动,引发直播间超1000万老铁围观抢购,最终成交1608万,收获商家号粉丝20万。作为消费者信任的巨大流量入口,快手始终助力彩妆品牌将内容影响力转化为商业潜力,并见证它们不断刷新战绩。20207-12月,快手老铁购买力持续释放,彩妆全品类消费高速增长,彩妆购买人数上涨29.7%,彩妆总消费额上涨39.5%

划重点

◾用户活跃:快手彩妆用户活跃,爱看彩妆内容,喜搜彩妆品牌和教程推荐◾消费爆发:购买力持续释放,消费增势猛◾健康生态:彩妆全品类消费高速增长,呈现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型产品结构◾女性是核心人群并保持稳定增长,高线女性购买力强且增速高◾Z世代精致领先,粉底、眼影、口红是最爱

◾熟龄人群加速超赶,遮瑕产品购买增长快。高线熟龄人群有更强的商品单价能力

◾彩妆创作者数量持续增长,题材丰富,内容快速增长

◾创作者和粉丝关系紧密,打赏收入节节攀升

◾信任经济下彩妆创作者带货能力更强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万字解析美国SaaS行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1018167.html Tue, 10 Mar 2020 15:02:02 +0000 //www.otias-ub.com/?p=1018167 我把一年前,Copy-Paste的美国SaaS市场概况报告,又拿出来修修补补,搞出了一个ABC 的report,可作为一个还不错的行业概览。文章不长,也就一万多字吧。

本来准备写个中美SaaS市场/行业对比的,但是觉得对国内的这个行业看着有些隔离,就没敢乱写啦。

具体的deal analysis,有时会参考里面的部分matrix,但还是需要更具体的分析和思考,以及综合对非可量化因素的评估。其实,我个人感受是,report也就是个guideline,具体还是实践出真知啊。

而在美国这种标准化程度较高,信息较透明,创业者又相对坦诚和遵守契约的环境里,当你deal看多了,给几个关键的指标(比如ARR, MRR, Growth rate etc.), 听完,就应该能很快sense到这家公司是大概什么水平的了,再和创始人聊聊,就算不当面聊,phone call也很快能八九不离十的判别出对方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程度。

但关键是你能不能挤进去这个deal,又是另外一说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颇像做记者时,挤着去拿大脑袋的采访/专访。

回归这个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一.   美国SaaS行业概况

二.   美国SaaS商业模式

三.   美国SaaS行业的估值方法

四.   为何美股对SaaS企业估值如此高?

五.   美国SaaS公司的关键指标

一、行业概况

1. SaaS概念

云服务通常将其提供的服务自下而上分成三层: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平台(platform)和软件(software)。

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在线服务)的简称,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与“on-demand software”(按需软件),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应用服务提供商),hosted software(托管软件)所具有相似的含义。

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2. SaaS分类

SaaS 服务依据服务客户的范围分为两种,分别为通用型SaaS 及行业垂直型SaaS。通用型SaaS 不区分客户所在行业并为其提供通用服务,包括CRM、HRM、协同OA、ERP 等,行业垂直型针对特定行业提供服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市场概况

据Gartner预测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2016年约2100 亿美元,其中SaaS市场规模约385.7亿美元;2020年全球共有公市场服务规模将增加到约3800 亿美元,SaaS市场规模约760亿美元,对应的CAGR分别为12.87%, 14.75%.

图2:全球公有云市场服务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Gartner

美国在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从市场发展阶段来看,美国市场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作为云计算的“先行者”,北美地区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年美国云计算市场占据全球59.3%的市场份额,增速达20%,预计未来几年仍以超过15%。

欧洲作为云计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英国、德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占据了 18.1%的市场份额,近两年增长放缓,2015 年以来增长均未超过 10%,其中西班牙等国家出现负增长。2017 年日本云计算市场全球占比 3.6%,增速为 11.8%。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为 6%,近几年呈上升态势。

图3: 2017 年全球云计算区域分布格局

 数据来源:Gartner

从服务商来看,呈现出向巨头汇聚的特点,云计算领域为四大巨头占据:亚马逊(1847.0646.452.58%)微软(154.543.922.60%)IBM(117.54-0.27-0.23%)和Google。其中,2017年亚马逊AWS收入173亿美元,增速达到47%,服务规模超过全球IaaS领域第二到第十五名厂商总和的十倍,数据中心布局美国、欧洲、巴西、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服务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

图4: 云计算领域为五大巨头市场份额

4. 发展历程

企业级服务SaaS 始于90 年代末,最早在美国出现。1999 年salesforce 公司最早推出通过互联网交付的CRM 产品,由此诞生SaaS 服务雏形。2006 年Amazon 推出S3、EC2 服务实现了硬件、存储云化,SaaS 投融资迎来爆发式增长,涌现Netsuite、ServiceNow、Workday(149.026.054.23%)、Ultimate 等一批知名上市企业。

K&L GATES 数据显示过去10 年风投基金在SaaS 领域投资额达1460 亿美元,全球SaaS相关企业IPO 数量达307 家。

图5:全球SaaS 独角兽概览

数据来源:Battery Ventures (2015 year data base)

Salesforce(155.013.802.51%)一枝独秀到各细分领域百花齐放,美国企业级SaaS 行业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周期,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定时期。

咨询公司Saugaluck technology 研究认为,从2001 年到现在,基于企业普及率、SaaS 产品发展方向、产品及特点等维度,美国企业级SaaS 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同时产品形态逐步由最初的1.0 逐步过渡到2.0。

1) 启动期2001-2005 年:市场进入云服务的启蒙阶段。Salesforce、Netsuite、Successfactor公司依次成立。通用领域的云服务率先发展。该阶段云服务的扩展重心聚焦在新模式的经济型和易用性上,通过标准化的交付模式、更快的上手速度、以及与业务量匹配的收费模式开拓原始客户。互联网、游戏类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成为SaaS 模式的先行者。通用领域的云服务率先发展并以此为主。

2) 快速发展期2005-2010 年:PaaS 服务的出现为SaaS 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应用平台,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云计算所需的基础技术不断完善。Microsoft、IBM、Amazon等巨头开始布局云计算产业,各细分领域的公司开始涌现。产品形态逐步过渡到2.0 时代,产品向可定制的综合解决方案逐步演进。

SaaS 生态逐步形成,头部企业通过PaaS 平台构建应用商店,整合大量ISV,搭建初步的生态系统,并推动商业模式的丰富和升级。大量的企业开始使用SaaS 产品。新领域的企业级SaaS 公司大量出现。许多SaaS 公司相继上市,市场进入向上的拐点。

这个阶段部分发展相对成熟的SaaS 公司以向企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为目标,从原来的产品提供方向平台提供方迈进,提升留客率与单客户价值。同时,也不乏创业公司从新模式新领域切入,快速打开局面,SaaS 行业逐步走向百花齐放的局面。

3)稳定发展期2010 年开始:美国云计算市场达到较高成熟度,用户认可度较高。在市场充分竞争下,技术、商业模式等优势企业脱颖而出,行业规范进一步标准化。产品形态进一步演进,帮助企业衔接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信息技术生态系统。

专注于企业革新,移动化、数据资产化等新趋势为行业带来新的机会,促进服务模式的升级,使得SaaS 软件更深入地影响企业的管理流程,并通过数据分析和交易撮合为企业带来增量业务。

在此阶段,Zenefits、Slack(25.010.120.48%) 等新秀快速崛起。新技术、新模式继续驱动产业向前。

图6: 美国SaaS 行业发展路径

数据来源:Battery Ventures
数据来源:Saugaluck Technology

总体来看美国SaaS 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1)技术路径:从承载单一功能的软件方案到企业业务导向的综合方案演进;

(2)产品形态:通用模块先行,并逐步向行业垂直模块扩展;

(3)竞争格局:并非一家独大,格局较为分散,传统软件企业、消费互联网公司缺乏明显优势。

由此可以看出,典型SaaS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概括为:企业需求导向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线下渠道推广能力,以及产业纵向资源整合能力。

5. 目前美国SaaS 行业特点

1)美国企业级SaaS 市场处于成熟发展期。自1999 年Salesforce 成立开始,美国企业级SaaS 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周期,目前已经稳定发展时期,行业相对成熟。

2)行业规模大且保持较快增速。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预测,2016 年全球SaaS 行业的收入规模达到930 亿美元,且相较2015 年增长20%。

其中,欧美SaaS 行业收入占到全球80%以上,是推动SaaS 行业成长的主要生力军。相对来说,Gartner的增速预测相对保守,在云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背景下,行业增速将从2010 年20%下降到10%-15%左右。

3)美国企业级服务市场细分领域众多,SaaS 化率各有不同。美国SaaS 公司差异化竞争特点显著,每家公司的切入点各有不同,造就众多细分领域。在各细分领域中,CRM、办公协同等领域移动化、标准化程度高、企业决策门槛低、价值提升显著,更易规模化扩张,这些领域率先SaaS 化。

HRM、BI 等领域由于业务流程相对复杂,专业化要求高,处于逐步SaaS 化的阶段,近几年将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ERP、SCM 等领域非标准化程度高,定制化需求高,云渗透率相对较低,行业机会较多。

4) 各细分领域出现众多独角兽公司,格局相对分散。截止 2019 年 5 月 11 日,美国共有68 家新兴SaaS 公司,总市值为 6404 亿美元,平均市值94亿美元。

其中,Salesforce 市值超过1440亿美元,Workday 的市值超过380亿美元。同时,在未上市公司中,也不乏估值超过10 亿美元的SaaS 独角兽公司,包括人力资源领域的Zenefits,商业智能领域的Domo 等。以及众多被收购的公司,包括人力资源领域的Successfactor、Taleo,差旅管理领域的Concur 等。

美国SaaS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为各类型公司提供生存空间,而公司众多反映了SaaS 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和商业模式驱动下,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

图7: 美国SaaS 行业各细分领域诞生众多独角兽公司

数据来源:Bessermer Venture Partners

7. 美国SaaS 行业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

从美国SaaS 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科技及政策的推动三大要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奠定了SaaS 发展的土壤。早在2001 年,美国互联网用户占比已达到80%,光纤接入用户达600 万。互联网的普及及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为SaaS 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庞大用户基础。

其次,数据处理、混合云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SaaS 行业发展,提升了服务质量,使SaaS 被接受的程度大幅提升。开源集群计算框架Apache Spark 2.0 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隐私感知混合云与数据脱敏技术感知实现对敏感数据的保护,防止敏感数据泄露;自适应安全架构能够更好地应对高级定向攻击,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新技术的不断突破打消了大型企业转向SaaS 的顾虑,进一步推动海外SaaS 行业发展。

再次,知识产权保护法及隐私相关法律的完善为SaaS 行业保驾护航。第一,发布《电子通信隐私法案》、《国家安全法》以及美国各州建立的信息安全法,通过立法的方式为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第二,云计算行业的安全和服务标准制定取得显著的进展,提升了SaaS 服务的质量。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编制了标准,对云服务的安全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三,美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为云服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012 年美国发布数字政府战略,要求政府必须保证美国民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任何平台或设备获取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

8. 美国SaaS 行业的驱动因素

1)底层技术驱动应用层变化

SaaS 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的拐点是底层技术的逐步成熟。2005-2010 年,云计算技术逐渐成熟,亚马逊、谷歌(1239.3523.791.96%)、微软等企业分别进行云计算基础设备的商业化推广。

云计算市场规模的爆发为SaaS的发展提供了更稳定的底层架构和应用环境,驱动SaaS 行业迅速发展。

伴随着对云计算及其共享资源理念的接受度提高,企业用户对于数据安全性及保密性的担忧减缓。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进一步提升SaaS 服务的稳定性及并发性、提升客户体验效用,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图9: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走势图

数据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

2)SaaS 模式相对于传统软件交付模式具备优越性

低成本,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可维护性。对于企业来说,SaaS 初期采购成本低,后期按需付费,企业无需准备机房、购买服务器设备、安装软件、维护管理等。这大大降低企业决策成本,提升企业软件的可伸缩性,风险低且更为经济。

同时,SaaS 软件更容易升级更新,PC 时代的软件生命周期的说法将不再存在。另外,SaaS 软件更适合当今移动办公的趋势,移动化和SaaS 化相互促进相互加强。

图10: 传统模式下硬件、实施等各项费用繁多,云服务模式下以订阅费用为主

Source:People

4)企业业务线上化、多屏访问、实时同步成为传统软件痛点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业务流程已趋于线上化。电子商务的成熟,导致众多的销售采购环节,必须通过网络发布或者获取信息。而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的普及,使得客户、员工、合作伙伴间的沟通更为密切高频,多屏方位、实时同步成为迫切需求,而这恰恰是传统软件的痛点。

5)企业治理精细化,数据成为企业隐形资产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企业向治理精细化、业务流程化、决策科学化迈进。数据分析作为提升生产、销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数据成为企业的隐形资产,服务于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

SaaS 软件的交付模式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使得数据真正得流动起来,从而可以精准分析,挖掘数据价值,促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一点个人实际感受,SaaS在美国的普及离不开:

US企业(无论大中小)普遍信息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基础数据比较完善且真实度高;

企业的决策机制更加bottom up ,以数据分析/事实为基础;

企业内部合规要求高,software的使用,能避免人力造成的错误;

人力成本高,需要Software帮助降低成本;

整体大环境,用户已形成了很好的付费习惯(各行各业software,app基本都要付费使用 );

Cybersecurity 产品和技术相对完善,降低了SaaS安装和使用中风险, 解除了客户的顾虑;

成熟的法律监管,和IP保护专利;

人对契约的遵守度高,比如Software接入后,企业就是规规矩矩服务用户,不会乱窃客户数据/信息。

二、美国SaaS商业模式

目前,美国SaaS公司的商业模式大多是相似的,即subscription-based model,也就是SaaS公司向客户提供企业软件服务,然后收取用户/客户subscription fee (订阅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此前,不少software 公司会采用perpetual license形式,但目前美国大部分SaaS公司都是以订阅付费为主。

具体:SaaS公司向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客户按月支付or 按年支付,一般是预付一年的费用,之后可续订。

一般,SaaS创业企业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投入扩张期:企业创立初期,研发投入,销售团队建设和销售投入。另外,服务器、运维、安全灾备等成本在短期内转移给了SaaS厂商,这意味着仅靠订阅收入,厂商需要有较大客户规模时才能分摊这些成本。这个时期企业以融资投入为主。

第二阶段,现金流为正,稳定扩张期:随着公司客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付费客户积累,特别是多年付费客户增加,大量的预收账款递延收入使得公司现金流为正。这时候公司有资金进行进一步扩张。

第三阶段,开始盈利,业绩爆发期:当公司付费客户积累到一定规模,大量老客户的持续续费拉低公司每年的平均获客成本,即LTV>3CAC时,公司开始盈利,并且会随着CAC的持续降低,利润水平不断提升,公司进入盈利爆发期。2014年开始的Adobe(316.6410.853.55%),2018年开始的Salesforce就处于这个阶段。

 SaaS 公司 Cash Flow Trough

一般情况下, SaaS 公司会经过如上的Cash Flow Trough, 但也有可能不是曲线,而是直线,具体格局付费方式,销售人员数量,以及hiring time等因素而定。

此处需要的注意的是一点会计准则,在subscription-based model下,一般客户预付的年费需要平均amortized到未来12个月内。

有人可能会为啥要amortized啊?为啥还是平均amortized,而不是其他方式的amortization,比如accelerated method, or the units-of-production method? 这个可能需要去补充一点accounting 的知识。

简而言之,客户提前预付了一年的费用,but SaaS公司尚未完全delivery 其产品服务,根据 Revenue recognition accounting rule, 这个收入被计作deferred revenue(本质也就是liability),amortized 到未来的一年中。You earn and recognize the revenue until deliver the service/products。

但是对于占比较高的R&D和获客成本则不会被amortized,一般是expensed 到income statement中。恰恰,大部分SaaS公司为保持持续的高增长,需要不断的增加R&D费用,迭代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又开拓新客户,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SaaS公司在扩展时期很难实现财务上的盈利,即使是现金流很好看。

透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对于快速发展和扩展期的SaaS企业来讲,虽然没有财务上的盈利,但若能产生足够的Net Opera(6.77-0.11-1.60%)ting Cash Flow,  其实比账面的盈利更为重要。而目前美国投资者对此亦能客观看待和接受。

三、美国SaaS行业的估值方法

每个行业都有其通用的衡量标准,和重点参考指标,SaaS也不例外。如上文所提到,目前SaaS企业在这种订阅付费模式和自身不断扩张的需求下,大多SaaS在上市前,甚至上市后并没有净利润,所以用传统的P/E ratio来给目前的SaaS企业估值是不合适。

取而代之,美股以 EV/ forward Revenue Mutiples作为SaaS 公司的主要估值指标,通常,forward Revenue使用的是企业未来12个月收入预测。

2015年前,美国SaaS公司估值倍数中值处于4.0X-6.0X之间,行业长期收入倍数中值约5.0X。龙头厂商享受估值溢价。

2015年之后,美国SaaS公司估值倍数亦节节上升。2019年中旬,美国SaaS公司估值倍数中值约为8.0X,历史均值达到了12.9X。而去年上市的几家美国SaaS 公司更是trading at high NTM revenue multiples:ZOOM at 41x, CrowdStrike(45.9950.260.56%) at 34x, Slack at 28x (as of 9-July-2019)。

Source: Public market data. Consensus estimates as of each trading day

通常,SaaS企业的估值倍数与收入增速呈现正相关关系。根据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2016年的统计分析,SaaS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 率每增加 10%,收入倍数平均增加 1 倍左右。

Source: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四、为何美股对SaaS企业估值倍数升高?

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就是,资本是逐利的,因为SaaS企业给投资者带来的高回报。来看一组公开数据:

首先,明确样本量,选取过去15年在美递交S-1的70家SaaS公司,除去了三家上市前已被收购的(AppDynamics, Adaptive Insights, 和 Qualtrics)。

时间跨度:2014年6月-2019年7月

选取的公司发展节点:从公司IPO到2019年7月 or到中途被收购时间

具体选取的样本公司如下:

Source: Public company data.

上述67家SaaS上市公司,上市后有16家被收购,51家仍为独立独立公司。其中,这51家SaaS公司平均回报率(截止到2019年7月9日的股价/IPO price)是5.3X,而这组公司的平均交易时间仅为3.4年。

Source: Public company data. Multiple returns defined as current price over IPO price as of 9-July-2019. *WORK IPO price assumed to be IPO reference price.

16家被收购的SaaS公司,平均平均回报率(截止到2019年7月9日的股价/IPO price)是2.8X, 略低于51家独立的SaaS公司。

Source: Public company data. Multiple returns defined as current price over IPO price as of 9-July-2019. *DATA share price as of 9-July-2019.

整体来看;截至2019年7月9日,这67家公开交易的纯SaaS /云公司的股价平均回报是IPO价格的4.7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家公司的股价回报是IPO价格的10X以上,具体包括Shopify, ServiceNow, Paycom, Salesforce, Zendesk, 和Twilio。

在过去15年里,Salesforce的营收以近40%的年复合年增长率增长。Shopify的营收以7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同时Shopify的股价回报率也是最高的,达到了18.9X。

Source: Public market data as of 9-July-2019

由此可见,收入增速对于SaaS企业的重要性,不仅与估值倍数呈正相关,也是提高SaaS企业的股价回报率的最关键因素。

此外,与Salesforce 这种Market Cap超过1200亿美元的巨头对比,后起之秀的另外5家SaaS公司,目前Market Cap 虽远远低于Salesforce,但其增速却超过早些年的Salesforce。

截止到2019年7月9日,上述六家SaaS公司市值

Source: Public market data as of 9-July-2019

自2004年6月首日收盘价4.30美元以来,Salesforce的股价上涨了约3500%,而且Shopify,ServiceNow,Paycom,Zendesk和Twilio的这些新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比早些年的Salesforce更快。

Source: Public market data as of 9-July-2019

个体对比有限,再来看一下在美上市的SaaS企业(市值加权)股指表现:过去15年,这67所上市的SaaS企业(市值加权)股指表现,远超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24095.5098244.491.03%)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及纳斯达克(8082.6012131.931.66%)指数)。

Source: Public market data

五、美国SaaS公司的关键指标

此处指可量化的指标,非可量化指标亦非常重要,但此处不多阐述。

1、快速的收入增长,具体重要性和原因见上文论述。但具体到如何算是收入增长快,如何算是收入增慢?Battery Ventures的General Partner Neeraj Agrawal在《The SaaS Adventure》给出了T2D3的准则,即triple, triple, double, double, double。

也就是说,如果早期的创业公司产品与市场匹配(PM Fit),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以$1M ARR为起点,前两年每年翻三倍,后三年每年翻两倍,最要达到$1亿美元的ARR,大概需要6-7年的时间。

当然,现实中,有些公司增长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到$1亿美元的ARR目标,这也足以说明这是一家快速发展的SaaS公司。如Salesforce和workday在不足四年内,达到这一目标。但大多数SaaS公司目前还达不到这一速度。

Source:TechCrunch
Source: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Bessemer给出统计数据,目前已上市的SaaS公司:

Top25%公司平均花费5.3年达到1亿美元ARR

中间50%的公司,平均花费7.3年达到1亿美元的ARR

最低的25%公司,花费10.6年达到1亿美元的ARR

Source: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所以如何根据收入增速来评判一家SaaS公司? 的Bessemer给出的具体评判标准如下:

Source: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2、收入增长的可预期性

两个主要衡量指标:

1)企业Billings的增长

一般,SaaS企业在交付服务时才会确认当期收入,即使公司已经与客户签署了金额巨大的合同。因此,尚未被确定为收入的合同金额就会被计作deferred revenue(也即liability)。营业收入其实并不能完全反应出SaaS公司一定时间内业务的成长性。

鉴于此,投资者广泛使用新的指标来衡量SaaS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具体计算公式为Billings(t) = Revenue (t) + (Deferred Revenue (t) – Deferred Revenue (t-1 )。

只要SaaS企业产品订阅业务在扩张,无论是业务的扩张动力来自于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企业的billings一定会增加。因此,既考虑本期已确认收入又考虑本期增加未来潜在收入的Billings增长率将更准确的衡量和描述企业业务的成长性。

2)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净收入留存率)

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 的计算方式是:本期 MRR/前期MRR

前期 MRR: 同一群付费用户在 12 个月前的付费收入

本期 MRR: 同一群客戶在本期付费收入(不包含新付费用戶或前期免费客戶升为付费客戶)

不同的公司,所采用计算Net retention rate的营收指标可能不同,比如有的用ARR, 有的用ACV来计算,但基本大同小异。本质反应出的是老客户的留存率,持续付费能力,和对产品的忠实度。

如果原有客户带来的新增收入超过原有客户流失造成的收入损失,那么公司的收入留存率会超过100%。反之,则会低于100%。

根据CrunchBase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公开上市的SaaS企业年净收入留存率的中值为104%,相对健康的数据为106%。

目前,行业排名最为靠前的Slack和Zoom(107.05-6.70-5.89%)。Slack在2017、2018、2019 年的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分別是 171%, 152%, 143%。Zoom 2019的 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是 140%。

各家SaaS 企业的 Net Dollar Retention 表现

Source:https://about.crunchbase.com/blog/net-dollar-retention/

较高Net dollar retention rate,从本质上反应出的是该公司的产品是能够持续不断,并且真正解决了客户的痛点,满足的了客户的需求,客户才会留存,持续付费,并增购该公司的产品。公司未来收入的可预期较强。

3、收入增长的有效性

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于SaaS公司增长是很好的事情,但对于发展最快的公司,高流失率和用户增量乏力这两大杀手也是致命的。如果该SaaS公司快速成长但却无法持续留住客户,那么扩展规模将变得非常复杂和难以实现。

SaaS Quick Ratio = (New MRR + Expansion MRR) / (Churned MRR + Contraction MRR)

如果一家SaaS Quick Ratio数值大于4的,说明该公司的增长相对有效,会收到投资者的亲睐。如果数值在2到4之间,被关注度会稍微减少但仍然在考虑范围内,而一家公司如果在2以下,那么投资者可能不会对其感兴趣了。

4、收入的质量

主要关注两个指标Subscription gross margin 和销售服务费用占比。也就说,在看SaaS企业的收入来源时,要重点看这家企业的收入是来自于软件服务付费收入,还是说来自于销售人员的服务收入。

一般行业内标准gross margin在70%-80%之间,优秀的企业,多是超过80%。

Source: Capital IQ

同时,Subscription gross margin越高,企业的估值倍数也越高。

Source: Capital IQ

为什么市场会比较倾向于Subscription gross margin高的SaaS公司?道理很简单,Subscription gross margin高说明该SaaS公司主要是通过软件产品/服务获得收入,即该SaaS公司提供的软件产品/服务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帮助客户解决了问题,客户愿意付费,受销售人员的变化影响小。即客户一旦接受了SaaS产品,不会因为销售人员的变化,而停止使用产品。

本质上,反应出了该SaaS产品真正解决了客户的痛点,客户的黏贴性高,未来可持续性收入较强。

同时,相比较销售服务(本质上是人力服务),SaaS产品更容易管理,且管理成本低,轻运营,产品易可迭代,因此在企业内部合规性要求高,信息化程度高的美国,更容易扩展/scale。

5、LTV/ CAC比率

一把,投资者认为,SaaS企业的LTV至少为CAC的3倍, 说明SaaS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可行的,表现好的SaaS公司LTV可以达到CAC的7至8倍。如果LTV非常接近或者小于CAC,意味着该公司难以从新客户手中赚取利润。

Source: public data

鉴于有部分读者可能对CAC和LTV还比较困惑,就简单介绍下:

1)CAC即平均每个客户的获客成本

The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Formula= (Sales Cost + Marketing Cost)/# of New Customers

2)LTV即客户生命周期价值,也就是平均每个客户在使用该公司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期间,所能带来的毛利。

一般LTV = ($) ARR * Gross Margin/ Churn Rate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LTV/CAC比率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销售和营销效率以及用户留存的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优化这个数值,只看所谓的“最终数字”并不能帮助做直接判断,而要多分析里面可优化的各方面做得如何。

6、CAC Payback 即收回用户获取成本所需要的时间。表现好的SaaS企业的成本收回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具体计算公式CAC Paybackt = 用于获取新客户的销售费用t-1 /(ARRt – ARRt-1)*毛利率。如果成本收回期低于12个月,意味着公司可以用不超过1年的时间从一个新客户身上实现盈利。

一般情况下,对于客户流失率较低而且营收增长率较高的公司,不超过24个月成本收回期都是可以接受的。

Taken taken from Bessemer presentation

7、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业内又称Bessemer Efficiency Score=Net New ARR/Net Burn

这一指标主要体现出了初创公司的收入/支出的有效性,即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对于ARR小于3000万美元的初创公司来量,Bessemer 给出的三类评级标准:

Source:Bessemer 

8、Churn Rate(流失率)

流失率是衡量公司产品客户满意度较好的量化指标,低流失率意味着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满意度较高。目前美国SaaS企业年收入流失率的中值为7%。

Tomasz Tunguz:月度/年度客户流失指标

小结:

1)以上叙述内容,以美国市场和SaaS企业为基础,请不要完全照搬到我国的SaaS企业。基于两国SaaS生态环境,信息基础化程度,产业化阶段,客户群体结构、决策机制、以及用户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我国SaaS企业与其会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也不少。

2)以上评价标准,多选取了可量化/定量分析,但不可否认非量化条件/标准的重要性,比如团队机构,企业创始人的特质,营销/市场策略等。Qualitative insights are usually more valuable than quantitative ones.

3)上边说了一堆,简单谈下个人感受,在美国市场,尤其是硅谷,核心就一条:提供的产品/服务是否真正的解决了用户/客户的痛点问题,是否能持续迭代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好客户。

好的产品最终会被市场认可的,并且用户是愿意付费的。我国则稍有不同,有时间,另讨论。

      来源:SandhillRoad

]]>
全球市场洞察行业规模多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971531.html Wed, 27 Nov 2019 07:57:05 +0000 //www.otias-ub.com/?p=971531 这一次报告的统计口径,从过去相对严格的市场研究行业领域扩展到以传统调研数据和大数据服务企业各方面洞察的相对宽泛的定义。

一,全球市场研究行业2018年总规模为473亿美元,合人民币约3,311亿元。主要市场是北美还有欧洲。

二,但如果按照单一国家来看,中国市场研究行业的总规模是24亿美元,在全球可以排到第五位。与美国(207亿美元)差异较大,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的差距已经很小了。

三,市场研究包括非常多的类型,按照ESOMAR的分类,排名前几位的研究类型分别为:

1,市场测量:常常是指销售统计,铺货统计等

2,媒介受众/研究:研究媒体的受众特征,数量,影响力等

3,使用与态度研究:研究消费者对于某一类产品的使用习惯与态度。

4,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满意度:这是围绕客户的管理的研究。

5,新产品/新服务开发:这是围绕产品与服务创新进行的而一系列研究。

6,用户体验研究:常常是围绕产品使用,交互界面进行体验优化的研究。

7,民意调查:

8,搭车调查:

9,广告/品牌追踪:对广告效果,品牌表现进行持续追踪管理。

10,广告前测:广告创意投放前的测试,用于优化创意质量。

11,市场模型:利用数据构建模型。

12,神秘顾客:雇佣神秘顾客对现场进行抽查,用于提高服务质量。

13,员工满意度:

14,B2B研究:

四,加上更广义的洞察行业。市场研究+广义数据洞察行业,全球规模789亿美元。

更广义的数据洞察行业包括

1,在线分析:120亿美元

2,咨询公司的研究业务:69亿美元

3,IT与电信研究:59亿美元

4,市场报告与研究:49亿美元

5,社交媒体追踪:36亿美元

6,社交媒体和社区:26亿美元

7,网页分析:15亿美元

8,调查样本供应:10亿美元

9,调查软件:8亿美元

来自: 智能营销实务 

]]>
一文读懂美国加密货币行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969861.html Fri, 22 Nov 2019 10:02:05 +0000 //www.otias-ub.com/?p=969861 先来看看美国加密行业的关键现状:

  • 当前,有58%的美国人说他们听过比特币
  • 在过去一年,在谷歌上搜索“比特币”的人数超过搜索“皇家婚礼”或“选举结果”的人数
  • 迄今为止,美国超过70%的州已经制定应对加密货币或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的法律
  • 加密行业正成为当地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拥有加密货币的人口比例来算,美国排名前10的州是:加利福尼亚、新泽西、华盛顿、纽约、科罗拉多、犹他、弗罗里达、阿拉斯加、内华达以及马萨诸塞。

如果你想了解美国人对某个话题的感兴趣程度,没有什么比金·卡戴珊更好的基准了。金·卡戴珊的社交网络优势使得她在我们的集体意识中占据很大比重。从今年年初开始,引起我们更多关注的少有想法之一就是比特币。

就平均而言,美国谷歌用户搜索“比特币”的频率高于他们搜索金·卡戴珊的频率,并且该数字呈上升趋势。

在今年6月下旬,随着价格上涨,谷歌上搜索“比特币”的量要比搜索“卡戴珊”的量高三倍。不仅仅是真人秀明星。去年,美国人在谷歌上输入“比特币”的次数还高于“皇室婚礼”和“选举结果”等头条新闻短语。

换句话说,比特币在美国正走向主流——尽管比特币只有十年多的历史(它出生于1月),它俘获了美国人的想象力和关注。下文是关于美国人对加密货币的认知和采用方面的报告,例如美国哪个州参与率最高,热情最高等。这项报告由coinbase整合YouGov的报告、以及coinbase自身用户活动的宏观层面数据,这些数据以匿名和汇总形式报告。

我们还研究了越来越多的州,这些州的立法机构已针对加密货币和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制定了积极的法规,以应对当地的需求和对该技术的兴趣。

最后,通过与coinbase当地客户的交流(这些客户有不同的年龄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以了解哪些地区的哪些人对加密货币为什么感兴趣。

意识增强

当给出可供选择的加密货币列表时,研究表明,有58%的美国人听过说比特币。人们说出了参与比特币的各种理由,有的是渴望给他们的投资组合增加多样性,也有的对安全和去中心化的货币范式转移的潜力有深入认识。

“对我来说,加密货币和比特币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是,它是一种世界货币的想法,可以跨国转移,且不用考虑汇率或高额转账费用或较长的时延。”一位新泽西州的26岁的小企业主克里斯托弗说到。“假如未来某一天我搬到其他国家?我的加密货币会自动伴随着我。我想的并不是通过比特币致富。我只是真的相信加密货币,并希望这项技术成功。”

加密行业,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

在美国全境,有37%的美国人,在没有加密货币列表选项提示的情况下,在回答关于加密货币的询问时,会主动提到比特币。

而在某些州,这个数字比例极大增加。在威斯康星州和犹他州,有57%比例的被询问者无须提示的帮助即可主动说出比特币。紧随其后的是科罗拉多州、马萨诸塞州、怀俄明州。甚至仍然有些地方对比特币的意识低下,这一事实对于某些当前参与的人来说,还像是个机会。

来自北弗吉尼亚州的49岁的IT主管托德说:“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以及纳米技术都是前沿技术,它们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很多普通人很少听说过它们。”

根据coinbase的研究,拥有加密货币的人口比例最高的前五个州是: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华盛顿州、纽约州以及科罗拉多州。(有趣的是,阿拉斯加州在拥有加密货币比例排名最高的州名单上排名第8位,但在无帮助提示下主动提及比特币的认知却是最低,只有18%)

加密货币拥有者比例最高的一些州,如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华盛顿州,同时还具有最大的人均持有量,也就是说,这些州不仅有很多人持有加密货币,而且持有量还更大。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类别,其中包括拥有加密货币的人口比例较低但人均持有量较高的州,也就是说,这些州中的少数人每个人持有的加密货币量要高于平均持有量。经人口调整后,拥有这种类型人口最多的州是特拉华州、内华达州以及怀俄明州。

是什么在推动需求?

对于某些人来说,加密货币的投资机会是他们的主要驱动力。

来自华盛顿州的30岁的系统经理哈里森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认为这比股票、债券、通胀的房产、以及其他贬值资产更有意义,我现在没有交易或出售的计划——在某个价格点我可能会出售一些,用来还清债务或支付公寓费用。但目标是想要实现经济自由。”

同样的,托德也提到,加密货币开辟了一种新的投资获取形式。

他说:“很多最好的可替代投资机会(与股票市场无关),都只向合格投资者开放,这在美国人口中仅占很小的部分。而加密货币人人都可以参与。”

还有些人参与加密货币是为了给其他人授课。

布兰达是一位30岁的注册会计师,当前居住在波多黎各。她最近开始练习,并注意到她所处的领域很少有关于加密货币的培训,因此,她购买一些加密货币,以便于帮助客户理解。她说:“我需要能够解释这项新技术,我了解它的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尝试。”

体验新兴技术的机会也是另外一个关键的推动力。

35岁的埃琳娜是一位居住在纽约的平面设计师,她说:“我对新技术很感兴趣,我实际上在大学学的是加密学和计算机科学,因此,我很容易理解它。我很想找份关于加密货币或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方面的工作。”(根据Coinbase的研究,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有42%的大学至少开设了一门加密技术或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方面的课程,上课的学生来自于各个学科,且对参与该技术领域的课程越来越感兴趣)

立法方面的概览

随着人们兴趣的增加,各州越来越多地颁布法规来应对加密货币和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的需求。截止到2019年6月,美国超过70%的州都颁发了跟加密货币或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相关的法令。4月份,俄亥俄州宣布它将接收比特币支付的税款。俄亥俄州前财政部长兼这项决策的支持者乔什·曼德尔在接受NPR市场采访时说,“我们在尽我们一小部分的努力……创造性地考虑技术如何使纳税人的生活更轻松。”(Overstock.com利用这一机会,使用比特币支付了大约35,000美元的税款)

今年早些时候,怀俄明州通过了一套十三项法律,其中,将加密货币看作为货币,并允许银行“为数字资产提供托管服务”。有了这些规定,这个多山的州试图成为那些想要为全国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和其他加密服务的银行的合法所在地。从2015年以来,纽约州的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将18个所谓的BitLicense授予虚拟货币公司,这些公司想要代理客户进行华尔街式的交易或其他交易。

美国人对购买加密货币有多感兴趣?根据coinbase研究,在不久的将来,超过15%的美国人“有点”或“很”可能购买比特币或其他一些加密货币。加上机构投资者,这一数字可能甚至更高:资产管理巨头富达投资5月份声称,其22%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拥有数字资产,几乎有一半可能会考虑在其投资组合中添加加密货币。

随着意识的增长,这似乎将会继续下去。在油管上关于“比特币”的搜索量今年达到历史新高。新泽西州的客户克里斯托弗解释了他如何从油管中提取片段来创建PPT,这个PPT用来向他婴儿潮一代的父亲解释比特币。他说:“我抓取了一些视频,一些图片,然后将其以他能理解的方式拆解。现在,他也拥有了他个人的加密货币,每当他的代币升值,他都会发给我一张截图,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真正纽带。”

来自: 蓝狐笔记 

]]>
即速应用:2019年小程序行业年中增长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27920.html Fri, 23 Aug 2019 03:08:26 +0000 //www.otias-ub.com/?p=927920 两年多时间,小程序从一开始不被看好的新概念,逐渐成长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其涵盖的行业类目,也由最初的游戏逐渐延伸至电商、餐饮、教育、文旅、政务等多个领域。同时,入局小程序生态的玩家也不断增加,不止于最初的BAT和快应用,如今字节跳动和360也开始下场,从短视频、PC端进一步拓宽小程序的应用场景。

近日,即速应用发布了一份《小程序2019年行业年中增长研究报告》,从市场环境、用户行为、商业表现三个维度深度剖析了小程序的生态现状,并对小程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其中抖音生态是此次报告的新亮点。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小程序正被重新定义。报告显示,2019年小程序保持了高速的发展趋势,预计2019年微信小程序日活将达到3.5亿,支付宝小程序日活也将实现3亿大关的突破。

一、五大超级平台入局,覆盖TOP 30国民应用

2019年,QQ360作为新玩家杀入小程序战场,前者聚焦服务年轻群体,后者主打PC端应用场景。先入局的选手也频繁有新动作,支付宝砸20亿补贴推小程序繁星计划,百度官宣开源联盟成员增至24个,至于最早入局的微信,也于今年8月开始公测PC小程序,意图探索小程序新场景。

至此,互联网流量巨头基本入局完毕,从PC端到移动端,覆盖TOP 30国民应用,小程序全景流量布局成为新趋势。

二、微信小程序成熟度不断走高,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市场层面,微信小程序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不断规范小程序命名及登录方式,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售假等违规小程序,整顿小程序市场乱象;另一方面,大力扶持优质小程序,发布小程序服务商成长计划,推动服务商更好地繁荣小程序生态。整个市场成熟度不断走高。

运营层面,微信小程序现阶段聚焦用户留存和商业变现。上线包括小程序桌面、好物圈、全局浮窗在内多个入口,帮助小程序商户实现更好的留存,同时全面开放激励式广告、插屏广告等小程序广告组件,以更多样化的变现选择加速小程序商业化进程。

三、支付宝小程序打通阿里生态,百度开源联盟崭露头角

支付宝小程序通过整合其丰富的运营工具,以及一众强大的开放能力,赋能B端商户更好的运营。小程序繁星计划的发布,还将以技术和运营补贴的方式,进一步助力各行业商户快速对接整个阿里生态。目前,支付宝小程序已打通高德地图、UC浏览器等生态应用,未来或将借势5G,实现ALIOS、天猫精灵等更多智能服务场景的全面打通。

凭借搜索+信息流+AI”三驾马车的强力拉动,百度智能小程序数量突破15万个,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2.5亿。智能小程序的高速成长,让其有能力扮演好百度实现新连接的管道工角色,其开放的下拉二楼、历史记录等回访入口,也正在帮助帮助小程序商家完成从量运营到量运营的升级。2019年,开源联盟成员增长至24位,其中9位联盟成员应用已支持智能小程序运行,更多场景正在通过智能小程序获得延伸。

四、微信小程序总量达236万,支付宝、百度小程序齐头并进

截至20198月,微信小程序总量达236万,较201811月公布的120万几乎翻番,小程序市场规模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报告显示,微信小程序累积用户量已达8.4亿,月活用户更是突破6.8亿,占微信平台月活用户的62%,用户使用习惯基本形成。后发的支付宝、百度小程序尽管在小程序总量上不占优,但经过春节一役,以及上半年在拉新、留存上的系列更新后,两大平台的小程序累计用户、月活跃用户等数据都出现突飞猛进,小程序成为平台现阶段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现阶段而言,小程序市场依然是一个增量市场。随着小程序生态基础设施的渐趋完善,用户个性化使用需求的快速觉醒,小程序在垂直细分领域、以及其他智能终端场景的覆盖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下沉市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小程序次日留存用户过半,量运营是下半场重点

搜索和下拉任务栏是微信小程序目前的主要流量入口,共计占比44%,其中下拉任务栏作为小程序复用入口以24%的占比位居榜首,搜索则取代了分享,成为微信小程序第二大流量入口,用户使用习惯基本形成。支付宝小程序则有所不同,除搜索和小程序收藏入口外,另一重要流量来源于线下扫码,是由平台的商业属性决定的。

小程序的留存能力有多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程序的商业价值有多大。在小程序桌面的带动下,微信小程序次日留存率较Q4阶段有所提升,目前达到53.46%,尽管其七日留存率低于支付宝,但好物圈、全局浮窗、以及正在内测的微信发现入口,在未来或将与小程序桌面形成合力,共同拉升小程序整体留存数据。支付宝小程序留存数据喜人,凭借其强大的商业服务支撑能力,目前保持次日67.80%、七日56.70%的高留存.

微信、支付宝、百度三大小程序平台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用户积累,下一阶段的任务重心将转向修炼内力,通过开放更多高效留存入口、提供留存解决方案,帮助各自平台的小程序商户更好地运营私域流量。

六、微信小程序交易额增长4倍,教育、体育健身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截至20196月通过即速应用上线的小程序已达15万,后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平台微信小程序交易额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4倍。其中,受“618电商购物节影响,6月的小程序交易额出现明显增幅。

就目前小程序生态而言,电商、餐饮依然是现阶段变现路径最短也最清晰的两大行业。对于电商而言,小程序可以凭借其多样化的社交玩法寻找新的流量增长点,将传统电商从流量瓶颈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至于餐饮行业,小程序线上线下场景融合的能力,能够为其重构消费与服务的关系,并且帮助商户打造私域流量。教育和体育健身属于私域属性极强的行业,与小程序的工具能力天然契合,因此正在成为市场追逐的热门行业,并且目前已展现极强的盈利能力。

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即速应用平台微信小程序平台单笔消费金额近9成集中于千元以下,较2018年千元以下客单占比提升超20%,与之相对的,1000-1500的客单价占比下降近20%,下沉市场的用户消费潜力正在不断被激发。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找到适配小程序生态的变现路径,整个市场正在朝着行业分布更均衡、商业变现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未来依托微信愈加成熟开放的生态环境,小程序的市场交易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七、抖音小程序成新增量市场,电商行业或率先爆发

抖音是今年的一大惊喜,截至20197月,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3.2亿,半年时间猛增7000万,人均单日启动近6次,日均使用时长达1小时之久。不止高活跃,抖音还有着51.22%的超高次月留存,这让抖音在商业化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抖音对商业化早有布局,从购物车到抖店,从“DOU+”再到商品搜索,都是强有力的佐证,而网红带货之于抖音,也已被证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商业变现之路。如今抖音小程序的发力,就是以这一新工具承载、激活、串联原来布局的功能,帮助商户打开抖音这一增量市场。

抖音平台的电商生态正在逐渐成型,从内容生产到IP包装再到商品转化,覆盖线上商城与线下门店。而抖音小程序作为其中最直接的抓手,可以将这些环节、场景更好地串联起来,并且通过多种能力更紧密的联动,帮助商家实现更有效的内容分发和商品变现。

八、2019年小程序未来发展预测

2018年相比,小程序战场又多了新变量,这里的变量不单指QQ360两位新玩家,还指PC端、车载系统、智能家居等新的应用场景,小程序的生态边界正在不断向外扩张。

结合各平台目前的发展状况,报告对小程序2019年的发展做出如下预测:

1. 预计2019年微信小程序日活突破3.5亿,支付宝小程序日活突破3亿

微信小程序桌面、全局浮窗对小程序留存的加持效果已经得到验证,好物圈、附近的餐厅等新功能正在赶来的路上,加之小程序服务商成长计划、小程序提速审核等新政策的利好,微信小程序总量预计将达到300万,日活跃用户有望突破3.5亿。而支付宝小程序预计也将在小程序繁星计划的推动下,实现3亿日活大关的突破。

2. 电商、游戏平台进驻抖音小程序,小游戏行业也将迎来新爆发

抖音有趣有品的短视频内容和聚集红人的超强能力,天然契合游戏、泛娱乐和电商类小程序,同时,抖音基于用户兴趣标签的内容推荐机制,又能保证这类小程序的分发和变现效率。未来,更多电商、游戏平台将进驻抖音小程序,抖音小游戏及小程序电商未来可期。

3. 多端口打开成为平台下半年更新主要方向

目前,BAT三家都在发力车载小程序,对应的车内场景分别是AliOS、小度车载OS、腾讯小场景。同时,微信开始公测PC小程序,阿里的天猫精灵也在测试小程序,多端口打开小程序正在成为各大平台的发力重点。未来随着5G的普及,小程序将能以极低功耗接入大批量终端设备,成为万物互联互通的枢纽。

4. 小程序助力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对人的数字化,是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而后者更多是对企业的数字化,解决的是企业生产、交易和流通的问题。数字化是基础,而小程序作为线上线下的重要连接器,能够很好地帮助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小程序正在逐渐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

以前,大家普遍认为小程序是以平台为核心,平台像是恒星,而小程序是围绕在恒星周围的行星。但随着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巨头入局,这种逻辑很可能是反过来的,应该是以小程序为中心,是恒星般的存在,微信、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抖音、QQ360等超级平台是周围的一众行星。不同平台(行星)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可以赋能小程序,从而延展小程序的生态边界。2019年必定是小程序生态最热闹的一年,巨头们将使出十八般武艺,平台之间的对抗也将愈演愈烈,多元、全景、反转或将成为2019年下半年小程序的关键词。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Focussend:2019年B2B行业营销策略指南 //www.otias-ub.com/archives/914222.html Tue, 30 Jul 2019 04:17:32 +0000 //www.otias-ub.com/?p=914222

点击下载:2019B2B行业营销策略指南

客户的主动信息调研主流化,在这样的营销趋势下,搜索引擎成为其主要 的信息来源,搜索营销的竞争度空前;陌生拜访已经很难规模化,一方面,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建立大规模陌拜团队的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 面,电话推广的方式极有可能会因为被标记为骚扰电话的原因,而很难找 到客户;营销和销售人员的固定成本直线上升;传统B2C的营销方式很难 应用到B2B营销中,企业的一系列难题纷至沓来。

点击下载:2019B2B行业营销策略指南

]]>
国家统计局:2019年1-5月酿酒行业产量数据 //www.otias-ub.com/archives/910881.html Thu, 11 Jul 2019 09:11:54 +0000 //www.otias-ub.com/?p=910881 一、生产经营情况

2019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酿酒企业数量为2121家,营业收入累计达到3485.2亿元,同比增长6.0%;利润总额累计达到682.1亿元,同比增长20.2%。

二、主要产品产量

2019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达到326.0万千升,同比增长0.4%;啤酒企业累计产量达到1508.5万千升,同比下降0.2%;葡萄酒企业累计产量达到20.0万千升,同比下降22.5%。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
奥美:亚洲奢侈旅游行业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33645.html Tue, 05 Jun 2018 16:56:29 +0000 //www.otias-ub.com/?p=733645 近日,奥美发布《亚洲奢侈旅游行业趋势报告》(LUXURY TRAVEL BUT NOT AS WE KNOW IT)。报告显示,超奢、轻奢、大众旅行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模糊,游客旅行的目的更倾向于获得当地体验。报告把新一代旅行消费者定义为「自我的一代」。她们对于「奢华」、「享受」这样的词兴趣一般,更喜欢「吃货」、「文化之旅」、「冒险」这样的标签。对于她们来说,奢侈旅行是为了独特的体验、社交媒体上的谈资与自我表达需求。作为数字原住民,她们对旅行信息有很强的掌控力,不太需要被告知最好吃的餐厅,而更想知道餐厅的最佳位置。比起传统出行,她们更喜欢个人定制化体验。

趋势 1:增长形态发生变化

接下来的三到四年内,我们将会看到奢侈旅行的消费者分布发生转移。

接下来的三到四年内,我们将会看到奢侈旅行的消费者分布发生转移。

就亚太地区而言,中国消费者依然占据着 50% 左右的奢侈游市场份额,而来自印度和东南亚的消费者的奢侈游花费也在以 12% 增长速度迅速上升。

增长重心的转移,使得品牌需要去应对这些消费者所带来的新的需求。

趋势 2:奢侈市场的界线日益模糊

超奢、轻奢、大众旅游这三类市场之间的界线,已经越难越难划分。例如,很多消费者可能乐意乘坐廉价的航空公司,但却希望住在五星级酒店的套间里。同样,很多超奢旅行者也会进入一些低价但却独特的场所。

比起在传统意义上对超奢,轻奢及大众的旅行划分,游客的态度更倾向于获得地道而独特的体验。

趋势 3:新一代消费者日趋成熟

传统界线发生的变化,来源于年轻消费者的驱动。在中国,奢侈旅游市场已经开始出现 90 后的身影。

在未来的 10 年内,这类人群会进入职业生涯收入最高的黄金时期。届时,他们将会成为奢侈游消费的主力人群。

对于品牌,意味着什么?

不难发现,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是这些趋势主要的驱动因素。在这种新环境下,我们应当了解他们的偏好,才能做出正确的市场规划。

例如,比起在私人飞机上享用香槟和鱼子酱,新一代消费者可能更期待这样的奢侈之享出现在胡夫金字塔独特的野餐上。

我们结合对这类消费者喜好、看法和消费习惯的研究,把他们定义成‘自我的一代’,并总结出他们的四点特征:

1、对传统标签不感冒

尽管新一代消费者的旅行花费不菲,当被问及自己是什么样的旅行者的时候,他们很少会用‘奢华旅行享受者’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他们更喜欢用‘吃货’、‘文化旅者’、‘冒险家’这样的标签。

2、注重个性表达

我们的调查发现,建设个人社交媒体上的形象是‘自我的一代’出去旅游的最大目的。在中国表现在,消费者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旅游故事和精美照片。

因此,新一代消费者而言,奢侈旅游的目的已经不是炫耀财富,而是获取难忘、独特的体验,成为社交媒体的谈资,帮助他们表达自我。

3、数字原住民,对信息极度渴望

新一代消费者对信息有极强的掌控力。他们会在选择一款旅游产品之前,会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渠道去了解其评价,在获取品牌的建议之前,他们通常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因此,品牌需要提供更为详尽,以及消费者难以获取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可能不太需要品牌告诉他们哪个餐厅好吃,但他们可能想知道餐厅最好的位置在哪里。

4、期待品牌提供个性化安排

‘自我的一代’希望能对他们的旅行体验拥有更大的掌控权和自主权。我们的调查显示,仅有 22% 的受访者,愿意采用提前定好的包办旅行。

比起传统的旅行套餐,他们更愿意提供自己的个人数据来获取一些定制化的体验。因此,品牌需要提供更个性化的安排,但也应掌握定制的分寸。比如,在没有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一个私人男管家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非常的不适。

品牌如何围绕消费者重塑商业模式?

‘自我的一代’的崛起,以及他们对数字化体验和个性表达的追求,给奢侈旅游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喜爱的设备、应用和服务,每天都在影响他们对品牌、产品和服务的态度。

因此,品牌应当注重对新兴技术的投资,在发现和巩固消费者偏好的前提下,去影响和塑造新一代消费者的旅行方式。

同时,对‘自我的一代’而言,越是让他们感受到独特,越能增加价值。独特的体验,才是奢侈游的关键。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2017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的5大瓶颈 //www.otias-ub.com/archives/547411.html Sun, 18 Dec 2016 10:50:06 +0000 //www.otias-ub.com/?p=547411 robot-counsellor-900x540

正如比尔·盖茨所言,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机器人将与当年的计算机一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机器人将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业界普遍认为,未来任何可以移动的物体都会成为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至2040年,全球机器人的总量将远远超越全球人口总数,达到100亿左右。虽然中国机器人行业正积极投身到这股浪潮中,整体水平逐年大幅提升,但2017年仍面临以下5大发展瓶颈:

1. 高精尖人才极度匮乏

大体上两类人才最为紧缺:领航型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领航型人才是指能从全球及中国的整体经济状况、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的全局出发,引领机器人发展的潮流,为机器人企业的发展确定方向,同时还能了解机器人研发、制造、推广、销售及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而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数学、神经生理学、仿生学等相关学科较为熟悉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应对之道:

机器人企业应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职业技术学校合作,走“产学研”融合之路,培养实用型较强的人才。这样的合作方式,往往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深圳著名的机器人品牌“阿思特”在与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过程中,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获得了7项国家级专利,并有20多项专利在申请之中。

2. 技术相对落后

最近几年,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技术总体上提升较大,但与美日德等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计算、视觉、语音、驱动等四个关键技术上,只有语音技术能跟国际领先技术不相上下,其他三个领域的差距比较明显。

技术上的差距,导致中国在核心部件上仍然依赖进口,从而促使中国机器人的价格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与成本相互掣肘,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应对之道:

中国企业应加大力量展开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正如联想总裁柳传志所言,“中国的民营企业,包括国家的科研院所,凡是有能力、有抱负、有追求的,都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投入、布局,构建自己的(机器人)研发团队。这样我们对几年后将要发生的事情才能有准备。”

3. 产品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工业机器人往往是为了特定的工业生产目的而设计、研发的,相对而言,部分服务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显得漫无目的,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精确定位与分析,从而使产品的实用价值不高,加上本身偏高的价格,使这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较低。

应对之道:

“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应该成为机器人研发生产的核心原动力之一,审慎研究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并研发相应产品。阿思特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主要是阿思特具有的互动学习、智能娱乐、语音对话等功能,是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而针对性设计的。

4. 浮躁、跟风盛行

正与其他很多行业一样,中国机器人领域的浮躁风气盛行。部分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投资机构抱着赚快钱的目的进入该行业,希望像在股市、楼市一样,用少量投入迅速得到丰厚利润。这样的出发点导致部分企业背离了机器人行业发展的规律,无法沉心研发真正有市场需求的产品,部分产品为了占据市场,只能跟风,甚至概念炒作。

应对之道:

真正沉下心来,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发展战略,精耕细作,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使研发生产的产品有亮点、有市场认可度。

5. 缺乏统一标准,秩序混乱

中国的机器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比如定量的工业化、标准化检测标准、技术及流程仍然是空白。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有待秩序化。伴随机器人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实力良莠不齐的企业,抱着五花八门的目的蜂拥而入,这必将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部分机器人企业对“大而全”有浓厚兴趣,一些原本具有良好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实力的企业转向整机生产,结果使机器人研发、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秩序、细化的产业链难以形成。

应对之道:

国家相关部门需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加以规范,机器人行业的企业自身也需要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强化行业自律。

]]>
2016年5月教育培训行业广告投放总额7.6亿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542127.html Wed, 30 Nov 2016 12:44:18 +0000 //www.otias-ub.com/?p=542127 全球领先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网联全媒体广告监测(AIS)数据显示,2016年5月教育培训行业广告投放总额为7.6亿元人民币,按子行业划分,教育及产品为广告投放的主力,占比为66.7%。全媒体广告投放额前三行业为:山东蓝翔、蓝天航空铁道学校、ABC美语老鼠。PC互联网广告投放额前三行业为:尚德机构、王府学校、美国常春藤大学。

1480509823-9548-201608101001555aeae

1480509822-2548-20160810100157ee5cb

1480509823-5352-201608101001593a0ad

数据来源:尼尔森网联全媒体广告监测(AIS)数据库,提供广告市场监测数据支持,集中对广播、PC互联网/视频等媒体的广告进行监测,一共覆盖160+市场、686+电视频道、1000+互联网频道广告信息、42+广播频率、涵盖21个大类,111个中类,587个小类商品/服务及576+平面刊物基础数据。尼尔森的电视,平面,电台广告花费基于刊例价乘以广告实际播出或刊登次数,不含任何折扣和非常规投放方式,PC互联网广告价值估算基于广告千人成本(CPM)乘以广告浏览量,同时此投放总额不包含户外广告和移动端互联网广告。

]]>
2016年大数据行业产业图谱–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516128.html Sun, 11 Sep 2016 03:04:04 +0000 //www.otias-ub.com/?p=516128 bigdatalandscape2016v12

]]>
P2P网贷行业投资人流失率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83981.html Tue, 14 Jun 2016 16:00:12 +0000 //www.otias-ub.com/?p=483981        报告摘要

为更好刻画网贷投资人的交易行为和偏好,识别不同网贷平台的投资人特性,盈灿咨询基于网贷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独家开发“P2P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具体的指标模型包括平台网贷投资人的流失率、续投率、新投资人留存率等。

《P2P网贷行业投资人流失率报告》为网贷投资人行为系列报告的第一篇。从定义上,投资人在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30天内未进行投资,记为该投资人流失。当月流失的投资人数与平台总投资人数的比率,即为该月平台流失率。

在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有一半以上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平均水平以下,74.81%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20%以下,而流失率在30%以上的平台占比合计不足一成。

影响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的因素,不仅包括平台收益率、借款期限、成交量等交易指标,还包括产品设计、运营、货币政策、上线时间、舆情等。

据《2015年P2P网贷投资人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P2P网贷行业人气飙升,投资多家平台(2家及以上)的投资人数占比高达85.97%,可见较多投资人具备分散投资的意识。

而据美国学者雷奇汉的研究结果表明,客户流失率降低1%,企业利润就会翻一番;而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现有顾客成本的5倍以上。如此看来,留住现有客户,降低客户流失率可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实现利润增长。那么,监测P2P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并适时予以把控,就成为优化平台运营的重要一环。

另外,续投率和留存率对P2P网贷平台运营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为充分揭示P2P网贷投资人的理财习惯,更好服务P2P网贷平台运营,我们在行业各平台投资人相关数据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流失预警模型,尝试开发“P2P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Peer-to-Peer OnlineLending Investor Data Monitoring System”(简称“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IDMS”),以实时监测投资人结构变化、投资人稳定性、投资人重合度,为优化P2P网贷平台运营提供参考。

本报告将从投资人流失率监测角度,分析2015年网贷行业的平均情况,后续我们将基于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发布续投率、留存率等系列研究报告。

一、指标释义

1.流失阈值

基于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我们统计投资人的投资周期发现,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再投资的人群中,一半以上的投资人是在5天内再次投资,80%以上的投资人会在30天内再投资,如图1所示。这说明,最后一笔回款到期后,超过30天不投资的人群比较少。这一发现对我们设定流失阈值为“30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465919953-2734-xIwic6rcmAibiagM0G3IZA1evyPQ
  2.公式定义

根据以上假设,如投资人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30天内不投资,记为流失,那么P2P网贷平台的流失率算式表示为:

1465919952-3251-c1B04jheeJA9qxXEKfY0WhJaiamw
  比如,计算某P2P网贷平台2016年1月的投资人流失率时,假设流失投资人数为200人,而有过待收的投资人数为1000人,那么该P2P网贷平台1月份的投资人流失率为200/1000×100%,即20%。

二、样本选择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有2595家,逐一计算每家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存在一定困难。为简化运算,我们选择网贷之家数据库中数据比较详实的P2P网贷平台为样本,通过样本分析观测P2P网贷行业平台的平均流失率。

另外,为减少P2P网贷平台同质化对平台流失率的影响,在选择样本平台时,我们尽量选择差异性较显著的P2P网贷平台,在地域、业务模式、平台规模、资本背景等参考指标上尽可能体现样本平台的多样性。

最终,我们从网贷之家数据库中选定了270家P2P网贷平台。考虑到部分平台流失率大幅度偏离均值,我们在计算P2P网贷行业平台平均流失率时,再从样本平台中剔除5%的离群值(在数据中有一个或几个数值与其他数值相比差异较大。数据处理中,分别剔除5%的最大值和5%的最小值)。

三、流失率数据分析

1.宏观分析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分析,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受周期因素影响,2016年4月P2P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有所下降,但5月份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再度走高,并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采用了各平台算术平均的方法,如按平台待收人数加权计算,网贷平台月平均投资人流失率数据略低,为12.90%。

1465919952-2339-rRgDfxVZJpzZpwNYd2E6PO75AzmQ
  纵观2015年全年,4月份流失率最低,7月、8月份、10月的流失率较高,如图2所示。2015年3月,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投资人资金需求减弱而理财需求增强,所以3月份收回最后一笔回款的投资人更倾向于继续投资,影响4月份的流失率会较低。6月份,问题平台数量达到全年峰值。大面积跑路事件影响投资人信心,投资人对待网贷投资更为谨慎,持现观望的人较多,所以7月份的流失率也达到了全年峰值。

同样,7月份问题平台数量也是居高不下,受行业环境影响,流失率也较高。另外,7月份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其一就是明确了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归口是银监会,结束了网贷行业长达8年的野蛮生长。监管明确利好P2P网贷行业发展,8月份投资人流失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且受问题平台高企拖累,投资人流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9月份有最后一笔还款的投资人,出于对10月国庆假期资金需求旺盛的预期,投资动力不足;且在互金指导意见的影响下,更多P2P网贷平台接受行业考验,投资人在吃不准平台实力的情况下,也会借国庆假期继续观察平台动向。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10月份投资人流失率较高。

2.微观分析正态分布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投资人流失率呈正态分布。P2P网贷平台两极分化助推部分平台流失率差异性较大。

反应在P2P网贷平台流失率上,较符合监管规范的平台客户粘性大,投资人流失率处于较低水平,而风控不力、业务来源差的P2P网贷平台流失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偏好活动的P2P网贷平台流失率波动较大。在样本的270家网贷平台中,虽然部分P2P网贷平台间的流失率差别较大,但样本平台流失率符合正态分布,如图3所示。

1465919953-7740-xwqROVMdkQia25CjyQY2fvLNElug
  各流失率区间平台占比分布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流失率低的平台占比高,一半以上的P2P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平台平均流失率水平(13.19%)以下,74.81%的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在20%以下,而流失率在30%以上的P2P网贷平台占比合计不足一成,如图4所示。

  流失率-收益率相关度

不同综合收益率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整体表现为,低收益率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低,高收益率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高。8%以下的样本平台多数是一些专业票据平台,因为票据有商业银行或者大型企业承兑,所以这些P2P网贷平台的综合收益率较低。8%-12%区间P2P网贷平台流失率最低,为13.64%;18%及以上高息平台平均流失率较高,为17.56%,如图5所示。

1465919953-1670-f1N43aCY7og1DmU18A41sU4YZOvQ
  流失率-借款期限相关度

不同借款期限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表现为,借款期限越长,投资人流失率越低;借款期限越短,投资人流失率越高。其中,1个月及以下网贷平台的平均流失率最高,为30.67%;12个月及以上网贷平台的平均流失率最低,为4.32%,如图6所示。

1465919953-3751-l2qpquRw3WSw0NaLk1261DIkOL3Q
  流失率-成交量相关度

不同成交量区间的投资人流失率表现为,成交量大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低,成交量小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高。成交量在100亿以上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1.32%,10亿-100亿之间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1.73%,均低于平台平均流失率(13.19%);1-10亿之间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7.29%,1亿以下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6.15%,均高于平台平均流失率,如图7所示。

1465919953-4245-TGMU6sBpPL5E6E43nVfmPs60k3sw
  除此以外,P2P网贷投资人流失率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一是产品设计因素,如风控体系、资金存管、自动投标设置等;二是P2P网贷平台背景,如资本注入情况、资产开发能力等;平台运营因素,如界面设计、浏览流畅性、活动设置、平台安全等;三是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上线时间、舆情等。

四、平台投资人流失率表现

样本平台中统计网贷之家最近一期评级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最低的20家平台如表1所示,并例举两家投资人流失率不断下降的平台作为案例分析。

1.流失率最低排行TOP20

1465919954-5179-4Q3LTdGHLiaib96FlicB2nzDObpw
  2.流失率下降平台例举 金融工场

1465919954-3408-BFK4TMsJADgns4GyU1vqYiabupXw
  金融工场2012年7月上线,是一家有资历的上市系平台,由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信贷(08207.HK)战略控股,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截至2016年5月,金融工场累计成交量已达133亿元;金融工场综合收益率在10%以下,相对行业主流综合收益率,处于不高水平,去年平均借款期限较短,约为1-3个月,影响其流失率稍高。

金融工场依赖运营策略一定程度上调控了投资人流失率,所以2015年至今,其流失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从月份表现上看,金融工场1月流失率最高,此后流失率波动下降。6月和11月流失率较低,3月和4月流失率较高。投资人流失率在一年内成波动态势,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投资人流失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较年初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平台运营状况良好,如图8所示。

金融工场作为一家老平台,线上运营经验丰富。平台在线上建立了广泛的渠道合作,并针对各种节日和周年庆等,均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与投资人进行互动。活动奖励方面,不仅有加息券,还有实物奖励和话费奖励,对投资人有较大吸引力。平台用互动增强了用户黏性,使平台流失率保持在低水平。

在业务类型上,金融工场包含了车贷项目、房贷项目、应收账款项目、供应链金融等,产品类型丰富。目前,平台针对资产端开始在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布局,积极获取优质资产。

在还款方式上,金融工场主要分为一次性还本付息、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等,一次性还本付息的产品占比较大。

我们发现,金融工场作为一家运营经验丰富的P2P网贷平台,通过大量线上渠道和活动,与投资人互动良好。平台用奖励的方式,增加了投资人实际收益率;同时在客户体验不错,各种综合因素影响投资人流失率处于不断走低状态。

易贷网

1465919954-5743-AzZZhPWa905Yhgxibu4qBU9UIzTA
  易贷网2014年初上线,是一家专注于车贷和房贷的风投系平台,两次获得软银中国投资。作为一家四川的P2P网贷平台,易贷网在西南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截至2016年5月,易贷网累计成交额超过240亿元。

2015年以来,易贷网投资人流失率整体表现比较平稳,绝大部分时间,投资人流失率处于10%以下,运营状况优于行业平均水平。8月流失率出现大幅上升,这是由于6月平台为庆祝成交量突破50亿元,推出活动。活动期间新增大批投资人,标的到期后没有续投,造成8月流失率突增。其他月份,易贷网流失率都处于低水平,平台运营状况良好,如图9所示。

在信息透明度上,易贷网披露了大量平台运营信息。平台定期公布月报、季报、年报,并且在网站公布平台实时交易数据和办公地实时监控视频。同时,易贷网不定期组织投资人线下交流活动,接受投资人实地考察。易贷网披露的平台运营数据,增强了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降低了平台流失率。

在流动性上,易贷网设置了债权贷,为投资人转让债权提供了途径。从易贷网公布的运营报告来看,债权贷的交易活跃,平台产品流动性有一定保障,有利于减少投资人流失。

从平台成交量、综合收益率和平均借款期限方面来看,易贷网上线9个月累计成交量突破10亿,上线近2年成交量突破100亿,成交量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据易贷网2016年第一季度运营报告显示,平台90%标的借款期限在1月及以下,收益率在12%的标的较多。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易贷网成交量和平均借款期限处于流失率较低的区间,可适当拉长平均借款期限。

我们发现,易贷网在信息透明度上表现突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平台有活跃的投资人交流社区,有利于投资人全面深入了解平台。同时,债权转让活跃,保证了产品流动性,因此投资人流失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台平均流失率。

 

]]>
斯坦福商学院:研究发现 47% 有先发优势的公司都失败 //www.otias-ub.com/archives/474866.html Mon, 23 May 2016 05:44:52 +0000 //www.otias-ub.com/?p=474866 1988年,斯坦福商学院的教授 David Montgomery 和 Marvin Lieberman 对 “先发优势” 一词进行了普及。这个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商务院校开始传授,一直沿用至今。

所谓的 “先发优势” 是指公司第一个进入某个行业或市场,具有一定形式的竞争优势。

与之对应的 “快速追随者” 是指公司快速模仿竞争对手的创新和商业模式。

在市场上有先发优势一定会有所收获吗?

不一定。很多公司最早进入市场确实有一些优势,例如 eBay 和可口可乐。但是,基于 Peter N. Golder 和 Gerard J. Tellis 的研究,他们发现 47% 有先发优势的公司都失败了。更糟糕的是,存活下来的公司市场份额比公司刚创建时的市场份额更少。

TED-Bill-Gross-screenshot

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快速追随者失败的概率是 8%。同一份研究表明:快速追随者或者早期的市场领导者能获得长期成功的概率更大。令人震惊的是,研究案例中的很多公司比有先发优势的公司进入市场平均晚 13年。

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先发优势并不是一直能发挥作用。以 Facebook 为例,在 2004年Facebook 被大众接受之前,已经有提供同样体验的社交网站,例如 MySpace 和 Friendster,在 Facebook 崛起之前,这两家公司的规模都不小。

另一个案例是 Google。Google 并不是第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公司,第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公司是 Archie。存在这种现象的不仅只有 Facebook 和 Google,很多其他公司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他们进入市场时并没有先发优势,但是他们跟进的比较快,最终成功了。

最终,创业公司需要好好做功课,研究市场是否已经成熟。

根据 Bill Gross 的创意实验室情况可知,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你无法控制的——市场时机。Bill Gross 对创意实验室中的 100 家公司进行了排名,发现市场时机对成功与失败的影响高达 42%。

据 Gross 所说,了解市场时机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 “看看消费者是不是真正做好了接受你的产品的准备,而且消费者一定要非常非常诚实,不能否定你能预料的所有结果,因为一旦你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想一直向前走。但是你必须完全把握好市场时机。” 这需要很强的分析技巧,也要有很好的直觉。即使你有世界上最棒的想法和产品,如果市场时机不对,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思考公司的策略。

创造出一件其他人都想不到的产品确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对创业公司来说,拥有大量使用你的产品的用户才是对成功更有意义的定义。

来自:36kr

]]>
2015年大数据行业的9大关键词 //www.otias-ub.com/archives/424941.html Sat, 02 Jan 2016 15:48:39 +0000 //www.otias-ub.com/?p=424941 2015年, 大数据 市场的发展迅猛,放眼国际,总体市场规模持续增加,随着人工 智能 、 物联网 的发展,几乎所有人将目光瞄准了“数据”产生的价值。行业厂商Cloudera、DataStax以及DataGravity等大数据公司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相关技术,Hadoop供应商Hortonworks与数据 分析 公司New Relic甚至已经上市。而国内,国家也将大数据纳入国策。

我们在年底盘点了2015年大数据行业九大关键词,管窥这一年行业内的发展。

①BI——挑战

a52cc4dba02448e6a2f664937a4f6cfa

2015年对于商业智能(BI)分析市场来说,正由传统的商业智能分析快速进入到敏捷型商业智能时代。以QlikView, Tableau和SpotView为代表的敏捷商业智能产品正在挑战传统的IBM Cognos 、SAP Business Objects等以IT为中心的BI分析平台。敏捷商业智能产品也正在进一步细化功能以达到更敏捷、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的目的。

②国家政策——战略

37a741e325ab47edab42f533628d9068

今年中国政府对于大数据发展不断发文并推进,这标志着大数据已被国家政府纳入创新战略层面,成为国家战略计划的核心任务之一: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力促进中国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将被作为战略性资源加以重视;2015年10月26日,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具体提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③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崛起

2dfd84b9fcae4192b7d8f1720fb7fc95

人工智能如今已变得异常火热,作为机器学习中最接近AI( 人工智能 )的一个领域,深度学习在2015年不再高高在上,很多创新企业已经将其实用化:Facebook开源深度学习工具“Torch”、PayPal使用深度学习监测并对抗诈骗、亚马逊启动机器学习平台、苹果收购机器学习公司Perceptio ……同时在国内,百度、阿里,科大讯飞也在迅速布局和发展深度学习领域的技术。

④Sort benchmark 阿里云 ——最快

2ca2731d68f241e7bc56b4eeae10ae10

阿里云在Sort Benchmark(全球科技公司“计算奥运会”之称)的2015年排序竞赛中用不到7分钟(377秒)就完成了100TB的数据排序,打破了Apache Spark的纪录23.4分钟。

⑤Spark——共存

0b50812c63f8499ebf509220c2ea9694

Spark近几年来越来越受人关注,2015年6月15日,IBM 宣布投入超过3500名研究和开发人员在全球十余个实验室开展与Spark相关的项目。

与Hadoop相比,Spark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但是它本身没有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 Hadoop 做 大数据平台 ,而 Spark 是运行于 Hadoop 顶层的内存处理方案。Hadoop 最大的用户(包括 eBay 和雅虎)都在 Hadoop 集群中运行着 Spark。Cloudera 和Hortonworks 将 Spark 列为他们 Hadoop发行的一部分。Spark 对于 Hadoop 来说不是挑战和取代相反,Hadoop 是 Spark 成长发展的基础。

⑥Pivotal——开源

b292dc5ac2144864871ff0a093b72b7f

2015年2月,Pivotal宣布其大数据套件的三个核心组件开源:基于内存的分布式NoSQL数据库GemFire、基于 Hadoop架构 的大规模并行SQL 分析处理引擎HAWQ、大规模并行处理分析数据库Greenplum。

Pivotal开放其大数据套件核心组件的源代码,最主要原因是Cloud Foundry开源战略成功驱动,部署大数据战场。

⑦Palantir——神秘&多金

89e31031e35748b4a45dec984b171a04

2015年7月起Palantir开始发起新一轮融资,达到8.8亿美元,截止目前已经共计融资23.2亿美元,公司估值2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Uber。

Palantir是一家位于加州的大数据科技公司。该公司的技术是在海量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寻求有价值的线索,为情报机构提供结论:在摩根大通内部用于定位网络欺诈,在桥水联合基金,Palantir被用来管理157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该公司曾经帮助美国政府追踪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由于其主要客户是政府机构,外界对它的内部状况了解不多。

⑧DBaaS——火爆

1ff2e4c788ad4d07a24418c3d5213567

随着Oracle 12c R2的推出, 甲骨文 以全新的多租户架构开启了DBaaS(Database-as-a-Service,数据库即服务)新时代,新的数据库让企业可以在单一实体机器中部署多个数据库。在2015年,除了趋势火爆,12c多租户也在运营商、电信等行业投入生产应用。

据分析机构Gartner预测,2012年至2016年公有数据库云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86%,而到2019年数据库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与传统数据库相比,DBaaS能提供低成本、高敏捷性和高可扩展性等云计算特有的优点。

⑨数据科学家——性感

7a4c92c563584907a96d72dd48b8b25b

随着行业的发展,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各公司都期待数据科学专业人才能够挖掘数据信息,来帮助公司开源节流。美国招聘网站Glassdoor的报告称,数据科学家的平均年薪为118709美元(约合人民币737550元),而程序员的平均年薪为64537美元(约合人民币400974元)。

数据科学家能够通过统计变成涉及、开发和调用算法而支持业务决策;管理海量数据;可视化数据以辅助理解。其需要具备三项基本技能:数学/统计、计算机能力、在特定业务领域的知识,被《哈佛商业评论》评委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

作者:数梦工场

]]>
360:2015年P2P行业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94667.html Thu, 15 Oct 2015 14:57:38 +0000 //www.otias-ub.com/?p=394667 185124p4mnql4d0bwnm9k7

奇虎360华北金融行业沙龙已圆满落幕!会上,360营销研究院的专家与大家分享了《P2P行业研究报告》。答应你们的行业报告大礼包在此,拿走不谢~

2013年6月,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激活了广大网民的小微理财意识,自此“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逐渐被人们熟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崛起,互联网金融行业风起云涌,而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第二大业态形式,关注度也持续飙升。2015年第二季度,P2P网贷的搜索量占比达到26.9%(图1),而这个数字在今年1月的时候只有19.8%,P2P网贷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85105v1gggsj5gc8l61gc
图1 2015年Q2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搜索流量占比

2014年是P2P网贷发展迅猛的一年,搜索量季度增长率接近50%,进入2015年后,一季度受到牛市和春节的影响,P2P网贷行业搜索量增速放缓,二季度国内股市出现大幅震荡,P2P网贷行业搜索量增速回升至14%,在央行持续的货币宽松政策下,预计三季度P2P网贷行业搜索量增速将回归至20%以上。(图2)

185105pluwpfiiroixffub
图2 2013年第三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P2P网贷行业搜索量

搜索量价值到底有多大?一般来说,搜索行为代表着用户的直接意愿,是行动的起点。根据网贷之家的公开数据,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和搜索量趋势长期保持一致,网民的搜索行为基本可以代表网贷成交的真实意愿。(图3)

此外,搜索引擎对于P2P平台的导流作用明显,在用户访问P2P平台的前后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62%的行业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访问P2P平台,其中好搜占比19%,加上从360导航直接访问P2P平台的部分,360产品为P2P平台的整体导流超过30%。

185105rowzobanvv7cdz4a
图3 P2P行业成交量与搜索流量趋势对比

搜索引擎对于P2P网贷平台如此重要,那么这些人群都有哪些特征呢?他们又是怎样通过搜索找到P2P平台呢?

2014年以来,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P2P平台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搜索引擎的表现上,P2P行业的品牌数字资产持续增长,网民对P2P平台(如“陆金所”、“宜人贷”)直接搜索的占比最大且增速最快。

截止今年第二季度,P2P平台的搜索占比达到了77%,而行业通用词搜索(如“P2P网贷”、“P2P理财”)的占比则持续下降(图4)。与此同时,来自360手机助手的数据显示,人均安装金融理财类APP的数量从年初的人均安装2.5个,降低至二季度人均安装1.1个,金融理财品牌的粉丝现象初步形成,此外截止2015年8月,P2P网贷行业的累计问题平台达到976家,已经达到平台总数的30%(提现困难、跑路等原因导致,网贷之家公开数据),平台是否安全和成熟成为用户必须考虑的问题。至此,种种数据表明:P2P行业的品牌化营销已如箭在弦。

185106hkkgo2cdgct1kg5z
图4 2013年三季度-2015年二季度P2P行业细分领域占比

然而在搜索引擎上,P2P平台品牌关键词的购买竞争可谓极其惨烈。数据显示,P2P平台品牌词的平均购买竞价客户达到41家,用户在搜索结果页看到的结果往往不是期望关注的平台品牌,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用户对于平台品牌的搜索叛变率极高。所谓搜索叛变率就是在观察期内,用户最早搜索关注的是A品牌,而最终却搜索了B品牌。

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那些没有展现排他性品牌词广告的平台,用户搜索叛变率高达42%;而展现了排他性品牌词广告的平台搜索叛变率仅为20%,是未展现排他性品牌词广告平台的一半。(“排他性品牌词广告”即 “品牌直达”,在搜索品牌词时展现的图文类广告,占据搜索结果页首屏的大部分位置,样式如图5)。

185106j6868zjti80j06m8
图5 品牌直达广告示例

不同P2P平台品牌忠诚用户和叛变用户的表现有较大差异,我们抽取了行业内TOP级别的5个平台品牌(按品牌搜索量和成交量公开数据综合计算),运用360营销研究院的忠诚叛变模型,研究用户的叛变过程和平台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图6)。

以平台A为例,其用户忠诚率为74.6%(对角线为忠诚率),流向B平台的用户,即叛变用户为2.4%;而B平台有9.9%的用户流向A平台,所以在A平台与B平台的相互竞争中,A平台占据了绝对优势。对于B平台来说,用户忠诚率仅有37.4%,需要其调整品牌关注人群的营销策略了。还有个现象值得一提,平台A向其他4个平台的流出率合计为5.4%,仅为总流出用户的1/5。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平台,这说明用户的搜索叛变率不但高,而且分散。对于P2P行业平台来说,维护品牌关注人群,降低搜索叛变率任重而道远。

185106rc508fz0d9dc5n85
图6 P2P行业TOP5平台忠诚叛变矩阵

结束语: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至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沧海桑田,今年央妈一次次的“双降”,曾经风光无限的“宝宝类理财”如今已是美人迟暮。回首看来,余额宝最大的贡献,仅在于激发了人们互联网金融的意识,而趋于健康发展的P2P网贷行业,也从早期的疯狂回归理性,逐步接过互联网金融的大旗。伴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品牌意识,P2P平台需要拥抱变化和顺势而为,遥想当年的 “百团大战”,也只有那些善于维护品牌人群的平台才能“剩者为王”。

本文作者:360营销研究院 等待包子

]]>
机器人行业的中国机会详解 //www.otias-ub.com/archives/383171.html Fri, 11 Sep 2015 16:29:03 +0000 //www.otias-ub.com/?p=383171 1115_china_robots_630x420

一、中国机器人市场

(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高速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重要市场。2011年中国机器人出货量达到2.3万台,占全球出货量的13.8%,全球排名第四,同比增速达51%。2004-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复合增速为29.7%,2009-2012年复合增速达到71.9%。

2012年国内机器人装机量达到近2.7万台,相较上年增长19.5%,高于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预测及与相关国内行业内人士交流,2013年增速预计达到20%-30%。

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存量已突破10万台,仅次于日、美、德、韩,占世界存量的8%。

目前,相对美、日、韩等国而言,国内机器人密度还是很低,2011年数据仅为每万人21台,不到世界平均的每万人55台。即使剔除不可比因素,国内机器人密度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除了装机量不断上升,机器人应用的行业也不断拓宽。

汽车行业仍然是国内最大机器人应用领域,占比41%,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消费电子、电子/电气行业,以及半导体(即3C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使用的是SCARA和低负载的铰接式机器人(例如桌面机器人等),合计占比21%;金属制品业也以六轴通用机器人为主,占比17%。食物/饮料/个人护理行业也是用量比较大的领域,近年来更多采用并联机器人快速装卸货物。

从各领域增速来看,3C行业增速最高,其中消费电子行业年复合增长率20.2%,汽车作为传统用量最大的领域未来几年增速最低。

(二)三大因素推动中国机器人需求

1.劳动力成本上升

因素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激发企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诉求。

2.劳动力供给下降

因素二:劳动力供给下降。90年代中期,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大幅下降。98-99年经历了国企下岗危机,纺织等传统制造业首当其冲。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又开始缓慢回升。但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年头,80后、90后劳动人口成为主流,他们不再愿意大量从事单调重复环境差的工作。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低端产业用工荒明显。

3.政策支持

因素三:制造业产业升级,国家政策支持。普及机器人不只是单纯的替代人工,更是提升制造业效率与柔性的重要手段。

(三)国外机器人厂商抢滩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ABB、库卡、安川电机、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中国机器人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9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中,ABB、发那科、安川机电、KUKA四大家族共占57.5%。之后的三大厂商OTC、松下和川崎重工共占16%。而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8%,个体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这种竞争格局和国内机器人大部分用于汽车行业有关,国外机器人厂商通常与大的汽车企业绑定。例如,大众只用库卡的,经常一个新工厂购买库卡1000-2000台机器人,通用主要用发那科的,欧系汽车品牌也更多考虑ABB。国内汽车企业也各有偏好,比如长城用安川的莫托曼,江淮汽车用ABB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竞争不过国外产品,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的优势是因为国外还保留的汽车制造业,其它制造业产能都转移到了中国。

机器人本体最好的还是欧洲的产品,以库卡最为顶级,ABB机器人国产化之后,质量有所下降。日本的安川、发那科、那智不二越、松下等,与欧美产品相比较,属于质优价廉型,更加符合中国客户需求。韩国现代机器人,主要用于现代集团内部的现代重工和现代汽车,外销相对少一些。

安川和发那科等日本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以安川为例,最开始和首钢合作机器人本体,近期又与杭州凯尔达合作机器人本体。而且这几年安川在国内市场布局做得非常好,几乎每个重要市场都有办事处。如果未来国内没有企业能做好本体,估计国内机器人市场主要是日本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

机器人四大家族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但是真正意义上研发和生产都实现本土化的只有ABB,其它如库卡、发那科等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抢占市场的同时,为国内机器人行业培养了人才,以及较为完善的供应商体系。

(四)国内机器人行业现状

1.国内机器人产业链四大环节

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

目前我国机器人企业真正能赚钱的业务是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没有真正国产化,造成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行,很难上规模。

2.国内机器人成本高于国外

国产机器人本体成本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特别是减速机,国内企业购买减速机的价格是国外企业的价格的将近5倍。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价格也显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3.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50-60年代

现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类似于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机器人产业刚刚兴起,众多企业进入机器人行业。不同的是美国当时机器人技术是世界领先的,现在中国机器人技术明显落后于西方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水平。

4.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情况

我国机器人产业园遍地开花,地方政府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催生当地机器人产业。一方面,说明国内机器人行业确实很热,大家非常看好行业前景;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很快就出现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

(一)国产机器人本体未来发展路径

现阶段国内机器人厂商在高端领域不能直接与国外企业竞争,国内机器人的成功之道在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生产经济型机器人本体,尤其要突破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

1.国产机器人本体成功路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国产机器人本体的“成功五要素”:国内机器人本体要发展的好,在“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减速器”,以及“应用和集成技术”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有2-3个是擅长的。

这五大核心技术被称为机器人本体的“成功五要素”。国产机器人本体要发展的好,在这五大领域至少要有2-3个是擅长的。首先伺服系统和控制器这两块要吃透,然后在核心算法方面需要做到比较好。高精度机械传动(即减速机)可以采用外购。应用和集成可以本体企业自己实施,也可以给集成商来完成。

2.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核心零部件”

(1)国内机器人各核心零部件现状

现阶段虽然核心零部件国内有企业研制出来,但是技术方面与国外有差距,还需要突破,特别是减速机。

伺服电机欧美品牌最高端,日本企业的质量也很好,整体来讲国外供应商可选择比较多,议价能力相对弱一些。国内伺服电机进步最大的是埃斯顿、广数和汇川技术。

控制器是国内企业比较拿手的,目前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固高、众为兴、埃斯顿、广数等企业,也有哈工大、北航等科研院所。

国外机器人企业和纳博、Harmonic两家主要减速机企业,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它们需要的采购量也大,可以以较低的成本采购减速机。国内企业议价能力弱,采购成本比国外通常贵3-5倍。三大关键零部件当中,减速机利润空间最大,因此实现减速机国产化是国内机器人企业降低本体成本,实现国产机器人本体销售放量增长的关键。

需要重点讲下贝加莱和KEBA,因为这两家企业不仅仅可以提供伺服系统和控制器,还可以提供整套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国内很多机器人本体企业刚开始就是依靠贝加莱和KEBA。

(2)在所有关键零部件中,减速机国产化是重中之重。

全球减速机市场容量估计100多亿,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按数量看,两者是6:4,RV减速机主要用于20公斤以上的机器人关节,谐波用在20公斤以下机器人关节,RV减速机由于组成零件更复杂,承载强度更高,难度要比谐波减速机大,而且RV减速机生产线投资规模远大于谐波减速机。世界范围内RV减速机企业主要包括纳博特斯克、Spinea和住友,以纳博特斯克为主;谐波主要是Harmonic。

国内正在研制减速机,或者打算研制减速机的企业很多,RV减速机企业包括南通振康、秦川发展、山东帅克等,谐波减速机企业包括江苏绿的和中技克美。目前看谐波减速机可能比较快实现国产化,RV减速机实现国产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如果谐波减速机能够较快突破,可以配合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满足国内3C等行业对20公斤以下小型通用六轴机器人强劲需求,推动机器人本体国产化的进程。

考虑到国内工艺水平以及企业经验欠缺,估计未来减速机实现国产化之后,在使用寿命和精度方面仍然会与国际一流产品有一定差距。

(3)国内机器人本体企业突破关键零部件有两种思路。

思路一:走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路线,国内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等企业利用原来在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的经验,自主研发机器人控制器和伺服系统。

思路二:走深度合作路线,即打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埃夫特等企业,联合上游关键零部件厂商,如固高、南通振康等,共同突破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

3.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机器人本体”

与国外类似,国内许多机器人厂商起源于上下游相关产业,且大多在近5年内进入机器人行业。另外,与国外不同的是,新松机器人和博实股份起源于科研院所转型,是我国进入机器人行业较早的企业。

(1)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关注点不同

中外机器人企业关注点不同:国外企业更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国内企业关注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以及在低端产能行业中寻求规模突破。

国外机器人在国内市场也已经占据了稳固的地位,但是因为国内外对机器人的要求不一样,国内机器人企业也是有机会的。国外要求机器人可以运营10-15年,但成本很高,国内客户的可能注重要求在两年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了。所以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可能就是对寿命的要求不高,但是对成本收回期要求高。要求把人减下来的同时,回收期越短越好。

(2)经济型本体是主要发展方向

在国内外对机器人行业的关注点不同的情况下,经济型本体是国产机器人本体现阶段发展方向,包括低成本的六轴通用机器人和三、四轴专用机器人。从广义上来讲,可以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都算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实现人工替代。

由于国外机器人行业伴随汽车行业的成长,而且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精度、效率和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在汽车领域,国内企业短期不能和国外企业竞争。因此,国内企业应侧重开发应用于汽车产业以外一般制造业的经济型机器人。

所谓经济型本体分为两类:一是国产核心零部件可以突破,国内机器人企业可以批量化生产降低成本的通用六轴关节机器人;二是应用于某一领域的专用机器人。比如,用于电子行业的SCARA机器人、桌面机器人就属于经济型本体中的专机。另外,用于机床上下料的桁架机器人也是专机。这类专用机器人通常三、四轴,国外通常称为机械手。

桁架机器人、桌面机器人的等专用机器人,通常可以避开关节零部件受制于国外企业的弊病。例如,桁架机器人关节是并联,每个关节的误差不会累计,不像六轴通用机器人那样关节是串联的,对每个关节精度要求都很高,每个关节误差会累计,会导致终端作业误差很大。因此,专机可以采用精度较低的传动装置。

(3)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

从广义上来讲,可以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都算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实现人工替代。以AGV为例,一台普通标配的AGV可以抵三个搬运工和一个司机加一台运输车,人工替代效果明显。从2010年开始,国内AGV市场需求成倍增长,预计2014年国内AGV的需求量将达到5万台,是2010年的10倍,总装机量将达到25万台,成为全球AGV第一大消费国。目前AGV应用最多的是汽车行业,其次是3C行业。

新松机器人的优势不仅仅在系统集成比较强,而且在尝试各种类型的自动化设备,新松的AGV已经是拳头产品,未来可以把其它专用机器人和可编程的自动化设备发展起来,比如真空清洁机械手,以及自动码垛设备等。

4.看好能研制本体的机器人企业

我们长期看好能研制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本体的机器人企业,因为机器人本体是自动化技术集大成者,在机器人产业链上议价能力最强,可以有效整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商。

从国外机器人企业发展经验来看,通常既有本体和零部件,又有集成业务的机器人企业规模会比单纯做集成,或者只有零部件业务的企业规模要大很多。机器人本体是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面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有最大的议价能力。机器人本体企业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地位,整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企业。

当然,研制机器人本体只完成1/3的工作,还需要将机器人本体,与工艺和集成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最终满足客户需要,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未来国内可能出现的机器人优势企业,肯定是能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机器人本体的企业,而且也会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甚至还有零部件业务。

5.国内服务机器人前沿

与国外类似,医疗机器人是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先行者,哈工大机器人所和北航机器人所的手术机器人国内领先。在家用机器人领域,苏州科沃斯被誉为中国的“IROBOT”,其产品由于价格比国外便宜,并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1)国内服务机器人的产业化先行者:医疗机器人

哈工大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已经完成动物活体取胆试验,估计2年内进行临床试验。哈工大手术机器人性能和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机器人接近,但是有更为先进的地方,比如哈工大手术机器人能够做到手术时的反馈力,进一步提高医生的手术质量。

另外,以苏州博时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积极探索其它类型的医疗机器人,比如康复机器人、伽马刀机器人和肠道手术机器人。以上产品都有望在未来5-10年真正实现产业化。

(2)科沃斯:中国的IROBOT

苏州科沃斯原来是伊莱克斯吸尘器的代工企业,从2009年开始推出“地宝”扫地机器人,价格约为IROBOT的ROOMBA一半,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估计2013年营收已达10个亿规模,国内市场份额超50%。

据专家估计,目前家用扫地机器人在国内的渗透率只有0.4%,而同类产品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时间要比中国早的多,从2001年至今已经过了12年的发酵,美国现在渗透率达到了16%,因此,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

(二)系统集成商“天生”规模小

1.我国系统集成商现状

(1)国内主要集成企业与国外同行营收规模对比

国外系统集成商因为专注于机器人普及率高,且目前系统集成需求最大的汽车行业,通常与汽车厂商有长期合作关系,营收规模可以做到接近100亿。以柯马为例,其在中国的客户也主要是汽车企业,不仅有外资汽车客户,也包括长安、奇瑞和江淮等国内客户。

国内集成企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较,发展时间较短,而且在汽车领域通常竞争不过国外集成商,因此,规模相对小很多。

(2)国内主要集成企业与国外同行对比

国外大型系统集成商通常是在某种工艺里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例如杜尔在汽车涂装生产线集成方面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当然杜尔也拓展了系统集成以外的业务,比如清洁和过滤系统。

国内系统集成企业通常并不局限于某种工艺,但是主要专注于某个行业。只有集成能力最强的新松,可以跨出汽车行业拿到其它行业的很多订单,当然新松除了系统集成业务,还有物流与仓储成套设备和交通自动化系统等业务。在业务多元化方面,新松和杜尔类似。

(3)国内系统集成商的比较优势

然而,与国内本体厂商面对国外企业强大的竞争不同,国内系统集成商却拥有本土的许多比较优势,包括渠道优势、价格优势、工程师红利等。

2.系统集成商“天生”规模小

四大因素决定集成商规模小

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不能100%复制,所以比较难上规模。能上规模的一般都是可以复制的,比如研发一个产品,定型之后就很少改了,每个型号产品都一样,通过生产和销售就能大量复制上规模。而且由于需要垫资,集成商通常要考虑同时实施项目的数量及规模。

由于机器人是二次产品,需要熟悉下游行业的工艺,要完成重新编程、布放等工作。国内系统集成商,如果聚焦于某个领域,通常可以获得较高行业壁垒,生存没问题,但是同样由于行业壁垒,很难实现跨行业拓展业务,通过并购也行不通,因此规模做大很难。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本来就该是小的,起码现阶段国内集成商规模都不大。一般1个亿,5个亿和10个亿是门槛。1个亿以下的企业占大部分,能做到5个亿的就是行业的佼佼者,10个亿以上的全国范围屈指可数。

(1)系统集成商是以人为核心的订单型企业

系统集成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销售人员、项目工程师和现场安装调试人员,销售人员负责拿订单,项目工程师根据订单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人员到客户现场进行安装调试,并最终交付客户使用。几乎每个项目都是非标的,不能简单复制上量。

系统集成商实际是轻资产的订单型工程服务商,核心资产是销售人员、项目工程师和安装调试人员,因此,系统集成商很难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张规模。

(2)系统集成商需要垫资

系统集成的付款通常采用“3331”的方式,即图纸通过审核后拿到30%,发货后拿到30%,安装调试完毕拿到30%,最后剩10%的质保金。按照这样一个付款流程,系统集成商通常需要垫资。

一般来讲集成商资金压力不会太大,但是如果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或者说单个项目金额太大,就会存在资金压力,毕竟集成商很多业务也是外包,需要付给供应商货款,有的外购件是要求货到付款。

3.系统集成商未来发展方向

(1)汽车行业以外的其它行业集成业务迅速增加从机器人各个领域销量可以看到,系统集成业务分布的变化。现阶段,汽车工业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随着市场对机器人产品认可度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根据IFR的数据,2011年国内食品加工工业、金属加工工业的机器人销量增幅明显高于汽车工业,说明汽车以外其它领域的系统集成正在迅速增加。

(2)系统集成行业集中度降低,标准化水平提升由于国内制造业自动化需求迅速增加,自动化集成行业也非常热。根据草根调研获得的数据,仅苏州地区从事自动化系统集成的企业就超过200家,而4-5年前仅有不到30家。由于汽车以外的行业系统集成项目越来越多,细分领域增加会导致系统集成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可以预知,未来几年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降低。参考国外经验,未来拥有核心竞争力且能够把3C等大体量行业集成业务做精的系统集成商将脱颖而出,规模达到数十亿。

系统集成另外一个趋势是项目标准化程度将持续提高,将有利于集成企业上规模。如果系统集成只有机器人本体是标准的,整个项目标准化程度仅为30%-50%。现在很多集成商在推动机器人本体加工艺的标准化,未来系统集成项目的标准化程度有望达到75%左右。

(3)系统集成的未来是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智慧工厂的核心是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将贯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

系统集成商的业务未来向智慧工厂或数字化工厂方向发展,将来不仅仅做硬件设备的集成,更多是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集成。新松机器人近期数字化工厂订单增加,充分说明这一趋势。

三、制造业低端产能自动化趋势是国产机器人的机会

(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效率亟待提升

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2012年,制造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接近美国的两倍。但是中国制造业人均产值只有美国的一半,说明国内生产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制造业处于转型与升级阶段。一方面,制造业寻求效率与柔性制造;另一方面,随着人力成本上升,制造业企业开始寻求机器人替代人。

(二)普及机器人是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途径–日本经验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制造业总产值、GDP的增长都停滞了。但是人均制造业产值和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等数据仍保持增长,说明在制造业员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高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三)“低端产能”的中国机会

相对于汽车行业,我国所谓“低端产能”巨大。2012年汽车整车加零部件的行业产值4.67万亿,而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五个行业产值合计就有8.8万亿,几乎是汽车行业的两倍。另外,电子器件行业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约2300亿,远高于汽车行业的1400亿。这些汽车以外的所谓“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起来之后,肯定会超过汽车行业。

现在国外机器人企业都是伴随着汽车行业一起成长的,但是它们对其它所谓“低端产能”产业不熟悉,国内企业在这些方面有机会。国内家电、陶瓷,石化、饲料等传统行业有巨大的产能,存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自动化趋势不可逆。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近几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民营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

人手短缺无疑是国内制造业需要提升自动化程度的主要原因。关于国内目前的制造业人手短缺,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中国从来都缺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不存在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环境,需要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填补这块空间;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比较脏和比较累的活,稳定程度很差。

“低端产能”进行自动化改造,一方面是生产线人少便于管理,同时效率也高,质量有保证,另外一方面便于公司高层拿出更多的精力关注销售、服务等其它更接近市场的业务模块,便于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

(四)国产经济型机器人适用于“低端产能”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市场上应用于高端产能的关节型机器人(即通用六轴机器人)所占市场份额仍较大,但是增长幅度有限。后期有增长潜力的是应用于低端产能的经济型机器人,如SCARA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

根据IHS的数据,2012年国内机器人市场中,通用六轴机器人占比最大,约87%。但是由于汽车以外领域自动化需求迅速增加,估计从2012年到2017年,SCARA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产生的收入预计将增长最快,因为在使用它们的产业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即食品饮料、3C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机器人。

由于所谓“低端产能”需求持续增加,估计未来通用六轴机器人市场占比会持续下降,但仍是国内使用的主要机器人本体。

1.“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的经典案例:3C行业由于全球大部分3C行业产能在中国,过去主要利用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自动化程度很低。从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可知国内3C行业现在正处于机器替代人工的关键期。3C行业有四大,即收入大、企业规模大、就业人员基数大和机器人替代需求大,是实施自动化升级改造最好的行业之一。

3C行业会用到一部分六轴机器人,比如打磨、搬运,但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还是用于装配的SCARA机器人,以及用于点胶和锡焊的桌面机器人。3C行业包括一些大企业,如富士康、华硕、明基、歌尔声学和瑞声科技等,也有大量的中小型电子厂。

(1)3C行业装配“高手”:SCARA机器人

SCARA机器人主要用于3C行业,理论市场非常大。以华硕为例,员工10万人,起码有1万人是在生产线上打螺丝,每条生产线上面有10-20个工位是打螺丝。如果用SCARA机器人打螺丝,人工替代空间会非常大。

现在SCARA在3C行业应用层面没有完全突破,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未来几年潜力巨大。目前国内市场SCARA销量大概3000台不到。

SCARA机器人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估计爱普生的SCARA机器人一年销量大约2000台,销售额近2个亿。但未来国内有望成长出体量非常大的SCARA机器人企业。

(2)3C行业锡焊和点胶用桌面机器人

国内3C行业对于桌面锡焊和点胶机器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理论上的市场容量有几百个亿。日本企业的桌面机器人也是随着电子产业转移到中国,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电子行业有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对生产线投资回收期要求更严格,一般要求一年内,或者半年,所以对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的价格很敏感。

以前国外(主要是日本几家企业,包括车乐美、IAI、爱普生和雅马哈等)机器人价格高昂,每台15万至20万,价格昂贵,国内很多电子企业用不起。自从国内机器人企业(如常州快克、哈工大铭赛)开发出低成本机器人(单台价格4-5万),3C行业对桌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迅速增加。

2.近两年机器人需求旺盛的几个应用领域

前面主要从行业角度分析机器人的需求情况,撇开行业因素,从具体应用领域来看,近两年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包括机床上下料(包括钣金)、码垛与搬运、打磨与喷涂,以及铸造等。

根据IHS的数据,201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领域是焊接,占51%,主要使用通用六轴机器人。估计从2012到2017以年复合增长率4.5%的速度增长。

3C行业最常见的应用是装配/拆卸、锡焊与点胶。许多3C行业的企业正面临劳动力短缺,工资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由于工作的高重复性,SCARA机器人之类的专用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些简单动作。估计未来装配/拆卸的应用预计将增长最快的,2012年到2017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6%。

物料操作是第二大应用领域,占24%,主要包括物料搬运,码垛,和机加工等。由于对工人安全的日益关注和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被引入到物料操作过程中。预计这一领域2012年到2017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4.8%。

(五)国内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费用估算

(1)未来国内整体自动化市场容量测算

通过估算国内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改造的进程,预计我国2020年自动化集成市场容量将达到1763亿元。

根据产业调研的情况,一般3-4个亿营收规模的制造企业,通常需要1000万-2000万的自动化改造费用。因此我们按4%(3.5亿:1500万)的比率,估算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费用。

考虑到有些行业的自动化改造不能做到完全的机器人替代,而且实施自动化改造需要时间,我们预计到2020年国内制造业产能自动化改造率达到60%。

2012年国内主要制造业总的营收规模大概20万亿,假设不同的行业未来年增速8%-15%不等,预计到2020年国内主要制造业总的营收规模达到46万亿。

根据以上条件,我们可以估算出,2017年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改造费用为1153亿元,2020年将达到1763亿元。

(2)国内机器人市场容量预测

2012年我国机器人本体市场达到48亿元,加上集成,机器人市场容量总计达到192亿元。

结合行业专家分析,我们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未来10-20年均增长率为20%-30%。

机器人是制造业自动化改造的重头。到2020年,机器人市场容量预测量为1234亿元,占总的自动化改造费用估算量的70%,因为有部分自动化改造不需要用到机器人。

四、国内机器人行业近期突破方向与未来发展阶段

(一)产业链各环节的突破思路

我国机器人产业近期需要在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等三个方面都要有突破。

在关键零部件突破中,有两种思路,包括自制和与外部企业深度合作,减速机国产化是重中之重;在本体方面,我们长期看好能够突破关键零部件的本体企业,国产本体短期突破方向在于低端产能的自动化替代,长期来看还是要往高端发展。国内系统集成商相对国外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方向包括两个:一是在体量比较大的应用领域做深做专,伴随下游企业成长而成长;二是有跨领域作业的能力,通过跨领域拿单上规模。

(二)未来3-5年可能的突破点及主要方向

关键零部件:关节零部件有望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RV减速机和谐波减速机,预计RV减速机需要3-5年时间,但是谐波减速机可能更快。伺服电机可能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实现突破。

低成本六轴通用机器人:目前看谐波减速机国产化应该时间不会太长,小型六轴通用机器人可能很快研制出低成本本体。而且从全球机器人应用从汽车向其它行业扩散的趋势来看,小型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近期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小型机器人领域进展较快。大型机器人需要等RV减速机先突破。估计未来5年内会出现营收规模5-10亿的六轴通用机器人企业。

四轴以下专用机器人:随着国内“低端产能”自动化需求增加,桁架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并联机器人和桌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迅速增加。能够研制出上述四轴以上专用机器人的机器人企业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5-10亿的营收规模。

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类似于AGV的其它可自由编程的自动化设备,适用于国内“低端产能”。

医疗机器人:国内服务机器人将是未来几年国内机器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医疗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哈工大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将在两年内实现临床,其它如康复机器人也有望很快实现产业化。

10亿以上规模的系统集成商:随着系统集成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以及出现更多具有跨领域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将出现多家集成业务规模超过10亿的集成商,而且可能存在使用国产经济型本体的大规模系统集成商。

其它机器人前沿技术: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处于创新活跃期,创业型机器人企业可能在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视觉技术、人机交互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取得世界领先的成果。

(三)国内机器人行业长期发展的三个阶段

现阶段我国机器人行业处于行业兴起阶段,我们预计未来5年仍这一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我们预计15年后国内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届时机器人将走入家庭,服务机器人出现爆发式增长。

]]>
百度: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19009.html Sun, 04 Jan 2015 09:39:56 +0000 //www.otias-ub.com/?p=319009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2014中国智能硬件行业报告】即可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1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2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3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4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5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6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7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8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09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0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1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2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3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4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5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6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7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8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19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0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1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2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3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4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5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6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7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8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29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0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1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2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3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4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5 2014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年度调研报告_036

]]>
ZNDS:2014年12月11日智能电视行业TV应用类排名 //www.otias-ub.com/archives/317400.html Sun, 28 Dec 2014 14:30:55 +0000 //www.otias-ub.com/?p=317400  说明:以下数据为2014年12月抽样用户的智能电视(含机顶盒)设备内安装的活跃应用百分比。下图中对比数据为同年6月数据。

  前十五名视频类(包含了视频点播、聚合类TV应用):

  点评:自今年下半年,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PPTV、搜狐视频纷纷下架之后,排行榜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半年以魔力视频、布丁视频、蜜蜂视频为代表的行业新人也表现十分抢眼,而去年的黑马万花筒视频似乎已逐渐被用户所遗忘,其它应用受到政策影响,数据下滑也非常明显。其中,家庭娱乐垂直应用代表,高清劲爆MV和酷歌KTV开始崭露头角。从图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三足鼎立的格局愈加明显,VST、泰捷、电视猫分别稳稳地占据了前三名,并与后来者拉开的差距甚大。

  前十五名直播类:

 

  点评:直播应用的老大的位置仍然被电视家牢牢占据,同时HDP直播的用户量增长十分抢眼。这半年来,同样受政策影响,伴随着不少直播类应用的衰败,也不断冒出了非常多的新人加入,例如橙子TV、ShineTV和小豆直播,都在短短的时间内,以其良好的体验,获得了不少用户的好评。

  前十五名其它类(除直播、点播、聚合之外的其它TV应用):

  点评:工具类应用在下半年开始逐步增多,半年前以一键清理TV版为早期代表的TV工具类应用,现用户量仍在不断攀升。同时,便捷装机工具“装机必备TV版”成为下半年的一匹黑马,斩获了超过30%的用户!值得一提的是,贝瓦儿歌TV版是本类应用中唯一一款教育类软件,榜上有名的暴风影音本地播放器也代表了用户对本地高清播放的需求日益剧增。


  总结:TV大屏刚需视频和直播,教育类、工具类和家庭娱乐类应用开始纷纷凸显,游戏类增速缓慢。根据ZNDS数据小组通过对数千款TV应用的数据监测来看,下半年TV游戏大厅的增长非常之快,以平均每5天一款的速度冒出,而智能电视游戏的开发者数量似乎赶不上大厅的增速,所以在此我们需要向如 运动加加、有乐游戏、西米游戏、快游戏、葡萄游戏 、爱游戏、KO电玩城 等为代表的优质电视游戏内容方致敬!我们(ZNDS和当贝市场)欢迎和支持更多的智能电视游戏内容开发者涌入,一同为中国智能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2014年12月11日发布于ZNDS智能电视网)
]]>
全球TD-LTE行业产业链图谱–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253324.html Wed, 09 Jul 2014 01:55:11 +0000 //www.otias-ub.com/?p=253324 W020110117519860164886

vendors

]]>
数字营销行业年轻从业者何去何从? //www.otias-ub.com/archives/242557.html Fri, 20 Jun 2014 16:22:13 +0000 //www.otias-ub.com/?p=242557          数字营销无疑是中国最朝阳的产业之一,5000亿的企业营销预算正在迅速的投入到数字营销之中。

  写下这个标题之后,我停下来问自己,面对广大数字营销行业年轻人,写下这样一个标题,我是不是太装了?

数字营销行业年轻从业者何去何从?

首先,从年龄上,我差点是个八零后,也许还勉强能混到年轻人的圈子里;其次,我只进入了数字营销行业3年多的时间,是个新人;最后,抛出这样一个很大的命题,你以为你自己是谁,你究竟有什么好说的呢?

我大学读的是法律,在中外律师事务所都实习过,很多同学都成为了律师,而后我短暂的加入了投资银行行业,然后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最后才加入了数字营销的大行业。在这些经历中,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相比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中国的营销服务行业的专业从事人士的成就感、自我认同感和快乐感,是明显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分析的结果是:除了专业人士不得不面对的工作加班、来自客户的期待以及高度竞争的环境等比较通用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特别的原因:营销行业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并不容易总是能够明确的量化,传统营销服务在专业技术上相对门槛不高,以及营销行业内部的管理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较低。这几点原因直接导致了在这个行业工作的年轻人,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浮躁的心态。

而另一方面,我发现数字营销无疑是中国最朝阳的产业之一,5000亿的企业营销预算正在迅速的投入到数字营销之中,目前全国有15万左右的从业者,这个行业过去几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每年不低于30%的速度在增长着,因此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

正是有这样的对比和落差,我越发觉得想和有志于在中国数字营销行业长期发展的年轻人探讨,这也是我认为作为在这个行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先行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哪怕对大家能有一些思考上的启示,也倍感欣慰。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锐,是一家专门给企业提供社会化营销管理服务与软件的公司创始人,我们公司的名字叫时趣SocialTouch。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一开始有30个人,第一年收入只有200万人民币;到今天,我们有340多人,2014年收入可过亿(我们不做媒介投放代理,所以收入主要是服务和软件收入)。

作为一家前身是开发运营互联网社区产品的团队,时趣冲进数字营销这个大行业后,一开始觉得眼花缭乱,因为各种公司、模式和名词,层出不穷,不明觉厉;我们反正是外行,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试错和折腾。三年过去了,社会化营销成为了数字营销领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我们成为了社会化营销领域里的领先企业,对数字营销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北上广招聘入职了400多名平均年龄26.7岁的年轻人,按照1:30的简历阅读率和1:5的面试成功率,我们一共看过上万年轻人的简历,当面聊过2000多人,其中60%的人之前有过在其他数字营销或者传统营销公司工作过的经验。

基于以上的这些经历,我慢慢有以下的这些发现:

和上游的互联网媒体产业相比,营销行业更加高度分散:各类公司众多,竞争激烈,兴衰变化迅速。对那些出于兴趣和眼光,有志于长期投身数字营销行业发展的年轻人来说,其实面对的信息非常庞杂,他们需要有一些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有效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平台的选择。

而且,可能是因为数字营销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出过许多通过高速增长后、实现上市的公司,我发现数字营销行业里的大部分年轻人,相比他们在互联网、IT或者金融行业的同龄人来说,对于商业的本质和事业发展的规律,平均认识水平更低。因此很多人其实对于该如何选择个人发展平台,更缺少共识性的、符合商业规律的判断标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谈不上有合理的、清晰的规划与思考,我甚至感觉有不少人,似乎是在随机的追逐着市场上更好的待遇和更时髦的概念,然而却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自己中长期的规划,以及与当下的发展平台的关系。

回首来时路,我反复思考回推,如果我是3年前的我,当我在选择一个数字营销领域内的企业加入时,我会考虑什么呢?

看过去还是看未来?我将加入的公司“进化”能力如何?

数字营销的环境每一天都在变,以时趣所专注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说,在短短的几年里,平台不断变化,接口不断丰富,商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刚刚熟悉了几个平台,突然又发现其实未来还有无穷无尽的变化在后面:图片社交、即时社交、私密社交、社交阅读……

这还仅仅是数字营销领域的一个分支而已,除此之外,视频、移动、DSP、DMP、SSP、ecommerce、socialcommerce等多个领域也在每天发生着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

变化的驱动力无外乎两个:一是技术进步,二是消费者行为模式变化。有句老话说,唯一不变的只有变。

在变化面前,谁都不能说自己已经充分准备好了,并且有了能够保持领先的秘诀。但是,在变化面前,有很多迹象能够告诉你,某个组织是不是有能力和勇气能够面对变化,保持最强的进化能力。

首先,我想看看我希望加入的这个公司,其核心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以及其中是不是有真正的数字原住民。听上去这像是一种带有年龄歧视的“政治不正确”的说法,但是,如果一个组织的核心领导人不能够每天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数字媒体的深入的使用上,基本上就不用期待这个组织在数字营销上能够有不断增长的动力。而如果一个组织的核心管理层中没有80后甚至是85后的话,也基本上很难谈得上对新一代的数字消费者有多么深刻的认识。数字营销行业在目前这个高速变革和定型的阶段,某种程度上就是属于年轻人的行业,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其次,我一定会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现在和最新获得的重要的客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公司依靠着“历史”来获得和保有着客户:或者是通过国际总部获得的本地合同,又或是通过和客户历史上形成的关系保有着合作;最差的就是通过“关系”来获得客户。真正有进化能力的公司,应该是通过“未来”来获得客户,他们和客户一起,面向未来的挑战而并肩作战,因为这些公司具备着能够帮助客户更好的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可能,因此他们在市场获得的客户也是甲方中最具有战略眼光和本身最具有进化能力的客户。

最后,我会了解一下这个公司内部的学习与培训的氛围和机制是怎么样的。有很多年轻人在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都会很看重这家公司能够提供的在职培训是否有体系,自己汇报的上级是否有较好的手把手带下面人的口碑。这些当然也很重要,但是事实上,我觉得新一代真正聪明的年轻人,必须意识到一个现实:在变化如此之快的数字营销环境中,一切已经形成模式的培训内容和体系,可能都已经是在传授给你陈旧的和即将过时的知识。真正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和能力,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个组织是否能够给你提供一个“知识杂交”的环境、简单高效的沟通与协作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自然会学习到对实践真正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消极的依赖和期待有人给你提供加工和整理过的二手知识。

看局部还是看系统?我选择加入一家什么样“基因”的公司?

基因决定着生命力,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能力。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一些竞争中,如果有些player在先天基因上有优势,其他player后天再努力,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

我们既然选择加入了数字营销行业,我们当然要想清楚到底在这个行业的发展中,拥有哪些基因的公司能够在未来发展的更好,能够让加入其中的人变得更强。

我以前曾经觉得这个问题是一个不需要多谈的话题,因为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但是,直到我在2014年年初,还在听到有年轻人对我说,想去4A的原因是因为在4A能够学到更多前沿的东西,我才意识到其实这个行业里的大部分年轻人,对数字营销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没有认识的。

美剧《广告狂人》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电视剧,可以通过这部电视剧,来理解今天所谓的4A公司在当时以电视媒介兴起的时代里,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当2013年美国的互联网广告第一次超过了电视广告投放后,当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已经绝大部分被我们的社交网络和移动手机占据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上一时代的霸主必然会在下一个时代成为灭绝的恐龙,这是自然规律。

数字营销发展的新的规律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软件改变世界,数据定义未来。

数字营销正在向着逐步通过软件来管理营销过程,通过数据分析来产生更有效的营销洞察,通过让营销者更加直接的通过自建或开放的数字渠道,与消费者沟通和互动等几个重要的趋势来实现新型的营销。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就不在此展开了,希望下面这张描述美国数字营销行业相关科技公司的图,能给大家一些直观的感受。

以上这些公司,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都是传统营销服务公司、4A公司的“掘墓人”。他们的出现、发展和兴旺,伴随着传统营销公司的迟缓、落后和衰败。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公司的基因,是一个技术+艺术结合的基因,而传统的营销公司,只有艺术的基因,缺乏技术的基因。

这种基因上的缺乏,不是很多传统营销者以为的,在团队里多招几个开发工程师,就可以号称自己也是一家在技术上领先的公司的。要判断一个公司,是否真正具有技术基因,首先要看,这个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里,是否真的有理解并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其次要看,这个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薪酬水平,是否能够真正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最后要看,这个公司的战略和产品背后,是否有一个深入应用技术的思考和路线图,是否有相关的中长期技术投资的决心、耐心和资源。

以上三点,对于传统的营销公司来说,每一点如果要说到做到、而不是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的话,都意味着挑战相当大的组织变革、商业模式变革和文化价值观变革。正是因为基因的变化并不容易,因此历史才会不断上演新基因物种战胜老基因物种的故事:柯达、诺基亚、索尼……你猜在营销行业中,谁是下一个倒下的恐龙,甚至是成批倒下的恐龙群?

靠干爹还是靠创新?我到底加入一家什么样“物种”的公司?

所有的商业组织都叫做公司,但是不同“物种”的组织,其文化类型、追求目标所导致的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很不一样的。

营销行业里大致有三种类型的公司:

第一种类型是外资公司,即国际公司在国内收购的或者开设的分支机构,这种公司全部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团队,优点是专业度高、形象好、基础培训不错;缺点是应对中国的变化缓慢,决策周期长,创新乏力,特别是现在面对中国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全面超越美国的事实面前,有针对性的办法不是太多,虽然可以依靠国外干爹的影响力获得客户,但是面临坐吃山空的可能。

第二种类型是以中短期内出售或者利润分红为目标的私营企业。这种公司的股东非常集中,基本上就是老板(们)。公司的创立,往往是因为各种原因公司获得了一个或者几个较大的客户资源,然后老板成立了公司。因此,这种公司可以说是高度的人脉资源导向。但你懂的,所谓人脉资源这种事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老板自己也是过一天算一天。因此他的最大利益在于短期的盈利,以及中期谋求也许有机会能够出售给行业里较大的公司;长期的打算和长远的投资,难免需要加以控制。当然,此类公司的老板,既然有人脉资源,多少在行业里有一些经验,因此往往在团队管理上会倾向于类似家族式的或者情感式的管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跟着我,学东西”,然而从实际上的人才培养和长期激励来说,这样的公司对年轻人来说,其实是最需要随时考虑合作的价值的。

第三类公司,是一种和前两类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物种的公司:已经获得了VC支持的,以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上市的公共公司为发展目标的公司。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创新能力和代表着创新方向的公司,大部分都可以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而风险投资支持一家公司后,基本的要求就是1、这家公司要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必须立足于长远目标进行投资;2、这家公司有足够科学和合理的激励措施,特别是期权制度和分散的股权,才能在市场上快速汇集人才,在竞争中打败那些落后的公司。基于这些基本制度,第三种公司才是真正有志于创新、有志于个人成长、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长期激励的年轻人最应该争取加入的公司。在硅谷,这样的创业公司是所有优秀年轻人职业发展生涯的第一选择。

当然,加入这样的公司对年轻人来说也会有不少的挑战和痛苦的地方。比方说,这样的公司风险较大,有可能成功,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失败。另外,这样的公司往往变化迅速,从组织结构到业务重点,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会让一部分追求稳定或者习惯于柔和变化的人觉得不适应。最后,这样的公司往往不会是市场上开出现金工资最高的企业,也不一定是福利最好的公司。但是,一旦这样的公司走上成功发展的快车道,这些问题在中长期来看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关键是你做出选择时的眼光和勇气。

结语: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数字营销浪潮,我相信,在营销软件与数据分析技术的推动下,一批具有新型基因、新型进化能力的新物种公司将会茁壮成长起来。这些公司通过将营销艺术与数据技术的完美结合,能够真正突破营销行业给客户创造价值的瓶颈,因此一方面他们将会深刻的改变整个营销服务行业的生态和格局,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给新一代的数字营销人才提供完全不一样的职业平台、发展路径和个人成就体验。

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我们这些有志于投身中国自身的数字营销事业发展的年轻人,看清方向,看透规律,看远目标,然后立意高远,脚踏实地、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机会永远只属于那些真正准备好了的少数人。

]]>
MarketsandMarkets:预计2020年数字标牌行业达149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234725.html Tue, 03 Jun 2014 14:22:54 +0000 //www.otias-ub.com/?p=234725 Rail-Station-Digital-Signage-300x196

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综合考量数字标牌市场的硬件,软件(边缘服务,分发和调度,内容管理),应用(商业,基础设施,机构,行业),产品(室内及室外)等因素,预计2014至2020年,数字标牌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8.94%,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49亿美元。

    报告同时还指出了数字标牌产品及其应用在许多领域,如零售、教育、政府、企业、体育和交通,以及在北美、欧洲、亚太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模式转变。

]]>
FirstMark:大数据行业生态图谱3.0–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225732.html Wed, 14 May 2014 14:56:20 +0000 //www.otias-ub.com/?p=225732 big-data-landscape-v3-2013

点击上图,即可打开大图

2012年,FirstMark资本的MattTurck绘制了大数据生态地图2.0版本,涵盖了大数据的38种商业模式,被业界奉为大数据创业投资的清明上河图。两年后的今天,经过漫长的等待,Turck终于推出大数据生态地图3.0版本。(期间bloomberg推出过一个2013版大数据生态地图)

在大数据生态地图3.0版中,Turck从一个风险投资者的角度对两年来大数据市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判,并对未来趋势进行解读,以下是Turck眼中大数据市场的几个最为关键的演变趋势:

竞争加剧:创业者们纷纷涌入大数据市场,尾随的VC们也是挥金如土,导致大数据创业市场目前已经非常拥挤。例如一些创业项目类别,例如数据库(无论是NoSQL还是NewSQL),或者社交媒体分析,目前正面临整合或去泡沫化(随着Twitter收购BlueFin和GNIP,社交分析领域的整合已经开始)

虽然大数据创业市场已经人山人海,但是依然有足够的空间给新的创业公司,现阶段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分析工具领域的创新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当然,这类大数据创业本来就是资金密集型项目。

大数据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大数据的概念已经热炒了数年,但我们依然处于市场的早期阶段,虽然过去几年类似Drawn和Scale这样的公司失败了,但是相当多的公司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例如Infochimps、Causata、Streambase、ParAccel、Aspera、GNIP、BlueFinLanbs、BlueKai等。

还有不少大数据创业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和气候,并且获得了海量融资,例如MongoDB已经募集2.3亿美元,Plalantir9亿,Cloudera1亿。但是就成功的IPO或公司而言,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已经有Splunk、Tableau等成功IPO)。

此外,目前阶段一些传统IT巨头已经展开了收购大战,例如Oracle收购BlueKai和IBM收购Cloudant。在很多大数据创业领域,创业公司们依然在为市场领袖的地位展开混战。

从炒作回归现实:虽然经过几年声嘶力竭的热潮后,媒体对大数据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但这恰恰是大数据真正落地的重要阶段的开始。未来几年是大数据市场竞争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大数据应用从概念验证和实验走向生产环境,这意味着大数据厂商的收入将快速增长。当然,这也是一个检验大数据是否真的有“大价值”的时期。

大数据基础设施:虽然Hadoop已经确立了其作为大数据生态系统基石的地位,但市场上依然有不少Hadoop的竞争和替代产品,但这些产品还需要时间进化。基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开源框架Spark近来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因为Spark能够弥补Hadoop的短板,例如提高互动速度和更好的编程界面。而快数据(实时)和内存计算也始终是大数据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一些新的热点也在不断涌现,例如数据转换整理工具Trifacta、Paxata和DataTamer等。

时下一个关键的争论是企业数据是否会转移到云端(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如果是,什么时候会发生?一些基于云端的Hadoop服务创业公司例如Qubole、Mortar坚信从长远看所有企业数据最终都会转移到云端。

大数据分析工具:就创业者和VC的活跃度而言,大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市场最活跃的领域。从电子表格到时间线动画再到3D可视化,大数据创业公司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分析工具和界面,有的面向数据科学家,有的选择绕过数据科学家直接面向业务部门,由于不同的企业对分析工具的类型有不同的偏好,因此每个创业公司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都有机会。

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但目前阶段大数据确实已经进入了应用层。从大数据生态地图3.0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创业公司开发出了大数据通用应用,例如大数据营销工具、CRM工具或防欺诈解决方案等。还有一些大数据创业公司开发出了面向行业用户的垂直应用。金融和广告行业是大数据应用起步最早的行业,甚至在大数据概念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未来大数据还将在更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医疗、生物科技(尤其是基因组学)和教育等。

]]>
MRG:2013年中兴通讯占点播服务器软件VOD行业20.6%市场份额 //www.otias-ub.com/archives/199477.html Tue, 04 Mar 2014 10:40:35 +0000 //www.otias-ub.com/?p=199477 Les plus IPTV-VOD en GB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MRG(Multimedia Research Group)正式发布了2013年度全球IPTV 市场研究报告(MLR,IPTV Market Leader Reports),该报告从六个市场区域研究全球IPTV市场分布和竞争情况。在报告中,中兴通讯在六大市场领域中的三个领域均占据首位。这六大市场领域是:接入系统、视频输入端系统(encoder)、点播服务器软件(VOD)、机顶盒(STB)、中间件(MW)、和内容保护/数字权利管理(CP/DRM)。

MRG是全球唯一一家多年来始终关注IPTV领域市场研究的咨询公司。MRG IPTV市场研究报告系统研究了全球100多个IPTV设备及软件供应商 和 955个IPTV服务提供商,以产品的实际用户数作为市场占有率的考量标准(头端系统除外)。在全球总计955个IPTV 服务提供商中,中兴通讯是最大赢家,占据点播服务器软件(VOD)、机顶盒(STB)、中间件(MW)三个领域的头名。近十年来,中兴通讯成功和全球IPTV运营商进行合作,包括中国电信、VNPT、Telkom、 Beltelecom、Bulgarian Mtel、CBT (Cincinnati Bell Telecom)、 和法国电信。中兴通讯已经完成48个IPTV商业化项目,拥有超过2500万以上的用户。

报告指出,VOD是六项市场内容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其中,15家VOD公司中则有14家拥有一百多万用户。VOD的领先者是中兴通讯,占有20.6%的市场份额,此前的头名微软公司现在市场份额为16.7%。中间件部分的竞争程度其次,微软的Mediaroom再次丢失榜首位置中间件提供最多的供应商现在是中兴通讯,占据市场份额22.7%。 机顶盒领域的市场竞争参与者最多,共计27家,但中兴通讯依然在此领域市场份额中占据榜首,达22.9%。

“早在1999年从IPTV概念出现起,中兴通讯就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市场开发。在MRG的报告中成为全球的领先者让我们深受鼓舞。”中兴通讯副总裁方晖说:“随着LTE的兴起和光纤大规模部署,中兴通讯将继续提供IPTV、OTT、移动视频以及其他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以帮助电视运营商的用户享受随时随地视频服务。”

中兴通讯 IPTV 平台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可以集成固网IPTV, Web TV和移动TV为一体的平台。此外,中兴通讯在OTT市场将从设备提供商,通过与运营商的互补与互动,拓展为OTT服务提供商。中兴通讯“低码高清与OTT多屏融合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牌照商主导的OTT,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IPTV+OTT,与广电运营商合作的DVB+OTT三种不同的模式,受到全球运营商的欢迎。

]]>
数据解读:印度社交媒体行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191757.html Mon, 03 Feb 2014 15:35:08 +0000 //www.otias-ub.com/?p=191757 india

2013年,印度社交媒体行业成为了全球增长最快的社交媒体市场之一,不断提高的手机和互联网普及率意味着越来越多印度用户开始使用社交媒体。

这里列出了几家重要社交媒体网站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其中包括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和LinkedIn。在合作伙伴和用户数方面,Twitter和Facebook占得先机,而Google+正在迎头赶上。

社交媒体网站 印度用户数 全球用户数
Facebook 1.148亿 11.9亿
Google+ 3000万(估计的用户数) 3亿
Twitter 2000万 2.3亿
LinkedIn 2200万 2.5亿
Youtube 超过5500万 月独立用户访问量10亿

关键趋势

1.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2013年,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印度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正快速发展。去年4月,信实电信允许用户免流量费访问Twitter,而沃达丰7月份推出了类似活动,使用户可以在3个月时间里免费访问Twitter。随着活跃智能手机用户数2014年达到20亿,可以预计将有更多此类合作出现。而考虑到Facebook推动了印度3G用户数的增长(反之亦然),在明年大规模推出4G LTE服务时,巴蒂电信和信实电信寻求这样的合作也不会令人惊讶。

2.社交媒体推动大选投票

今年,对印度的社交媒体而言,大选是一个关键时刻。这或许是印度历史上首次,政治家和政党在大选过程中大量使用互联网。根据IAMAI的一项研究,各大政党将2%至5%的选举预算投入了社交媒体。这里列出了被用于选举的社交媒体的情况:

Google+和Youtube

– 面向政治家推出了谷歌Hangouts,面向普通用户推出了谷歌大选门户。

– 于12月4日推出了谷歌大选门户,用于帮助用户理解大选流程,就2014年大选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Twitter

– 政治家们纷纷加入Twitter,至少获得了数万粉丝。

– 无法证明热门程度,因为政治家的粉丝中有超过50%是虚假的。

– Twitter还针对2014年印度大选招聘一名专门员工。该公司宣布,change.org前通信主管拉希尔·库尔希德(Raheel Khursheed)将担任印度新闻、政治和政府业务主管。

Facebook

– 在生活事件中增加了“注册投票”功能。

3.用户数增长及营收

所有这些活动是否带来了更高的营收?如果媒体报道准确,那么社交媒体的某些领域取得了不错进展,但另一些领域表现不佳。例如,Twittet于11月进行了IPO,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代码为TWTR,但该公司尚未找到商业化模式。此外,尽管该公司在新兴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印度市场功能型手机的流行将影响Twitter的广告发布能力,因此将不利于该公司的运营业绩。

不过,Facebook在印度的业绩似乎即将闪光。有报道称Facebook的印度用户数即将超过美国。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到2015年,Facebook营收将主要来自新兴市场。

4.我们究竟有多透明?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并未放弃对网民的监察。随着政府加强对媒体的控制,这样的趋势还将更明显。以下是政府的做法以及公司如何做出回应:

  • – 在向Facebook发出数据请求方面,印度政府排名第二,其中50%请求获得了Facebook提供的数据。
  • – 向Twitter要求10名用户的信息,但没有得到回应。
  • – 要求Youtube移除163条视频,其中20%得到了配合。
  • – 从1月至6月向谷歌发出了2691次用户数据请求,其中64%获得了回应。

5.转向移动平台

用户向移动平台的转移是今年的一大趋势,这一趋势明年仍可能延续。根据IAMAI的数据,今年有1980万印度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了社交媒体。今年8月,Facebook的75%用户通过手机访问该网站。巴蒂电信等电信服务提供商已发现,印度的3G用户数翻番,而信实电信的3G用户数则创下最高记录。由于3G业务的发展,沃达丰印度的移动数据使用量增长了29%。在此基础上,电信运营商自身已经宣布,数据业务将是未来的关键。

6.与电视的合作

过去一年,社交媒体和电视已发展起了合作关系。巴蒂电信数字电视于去年10月开始与Twitter整合,帮助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发布相关的Twitter消息。在美国,Twitter与NBC环球和康卡斯特合作,发展“社交电视”业务。Twitter在印度采取类似做法只是时间问题。

7.名人路线

Google+今年依靠明星和知名人物推广其品牌。今年的一大亮点在于,116个国家的8.2万人在Youtube上收看了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Google+ Hangouts演讲。Hangouts还进入了印度的电视屏幕:印度一家财经电视频道对财政部长P·奇达姆巴拉姆(P Chidambaram)和阿南德·马恒达(Anand Mahindra)等人的辩论进行了Hangouts流媒体直播。

8.广告营收的转移

2014年,社交媒体公司在广告市场的竞争形势将发生改变。尽管谷歌在印度搜索市场的份额超过95%,但在广告市场将面临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公司的竞争。Facebook已尝试通过移动广告创造收入。

via:http://cn.technode.com

]]>
百度数据研究:2013年Q3化妆品行业搜索行为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186800.html Wed, 15 Jan 2014 01:05:11 +0000 //www.otias-ub.com/?p=186800
  • 化妆品行业市场概览及搜索趋势
  • 化妆品搜索指数在三季度达到363万,比Q2略有增长

    2013年三季度化妆品行业日均搜索指数达到363万,比Q2略有增长。

    随着秋季的到来,8月网民对化妆品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之后保持平稳状态。

    • 化妆品品牌等级分析

    各品牌等级化妆品关注度保持稳定,网民对高档化妆品的关注略有提升

    网民对化妆品的等级关注位次并未发生变化,大众化妆品仍是网民最关注的化妆品。2013年Q3网民对高档化妆品的关注度提升了0.6个百分点。

    • 产品大类分析

    网民对香水的关注度超越头发护理产品

    护肤品是网民最关注的化妆品产品,关注度超过50%。

    网民对香水越来越关注,本季度香水关注度为14.2%,超越头发护理产品。

    • 男士化妆品分析

    男士化妆品搜索指数进入七月份后有所下降

    男士化妆品搜索指数进入七月份后有所降低。

    网民对男士化妆品最关注的内容是品牌和产品。而和整个化妆品行业相比,网民对男士化妆品的发型造型也有较高关注。对化妆品的护肤方法并不太关注。

    • 网民人群属性

    20-29岁网民最关注化妆品

    化妆品网民年轻化特点突出,20-29岁网民占比达到50.7%,远高于这一年龄段全体网民的占比。

    ]]>
    2013年Q4 LED行业产业投资策略(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506.html Fri, 11 Oct 2013 07:05:09 +0000 //www.otias-ub.com/?p=159506 1.产业回顾:照明应用高速增长

      1.1.产业增速:下游>中游>上游

    2012年根据统计数据,LED全产业的产值2059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2011年的增速22%。而在LED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中,应用快于封装,封装又快于芯片。外延芯片领域,根据统计,2012年的产值为72亿元,同比增长20%。这个增速是在消化了大幅度的产品降价的基础上实现的。其背景是,国内芯片厂商技术水平提高,在照明应用中被用户广泛接受。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 中国LED芯片市场规模(亿元)

    封装领域,根据GLII的统计,2012年的产值为397亿元,同比增长24%。封装的销售规模的增速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过在产能投放方向上,新增加的主要在照明和背光相关的白光封装领域。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2 中国LED封装市场规模(亿元)

    应用领域,根据GLII的统计,2012年的产值为1590亿元,同比增长37%。下游应用增速最快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是LED主要应用的全球生产基地,包括显示屏、照明和背光等都是如此,此外,下游应用产品的降价幅度在整个产业中相对更小,所以规模增长转化为销售的增长。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3 中国LED应用市场规模(亿元)

      1.2.应用增长:照明>背光>显示屏

    LED产业发展历程,就是发光效率提升,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从而逐渐替代其它现有光源的过程,现在已经进入了LED照明的发展窗口期间。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4 随着光效提升和成本下降,LED各种应用逐次展开

    1.2.1.背光:渗透率趋向饱和,面板投资带动高增长

    据统计,2012年中国LED背光产值规模达218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是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2条8.5代的产能爬坡年,而这2家公司的OPENCELL的出货比例较高,所以,国内厂商有更好的时机切入背光产业链;此外,小尺寸领域是国内厂商的传统强势所在,2013年受益于智能手机大尺寸化和平民化的趋势,小尺寸背光需求也快速增长。

    2013年则由于上半年基数较低的原因,预计国内的背光产业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2014-15年国内将有4条8.5代面板产线投产,这将使中国背光产业仍保持增长。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5 2010-2015年中国LED背光产值规模(单位:亿元)

    全球来看,LED背光需求将在2013年后进入成熟阶段,未来实际需求将出现下降。背光的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从主要电子产品的LED背光渗透率来看都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不再是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背光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在于手机和电视的大屏幕化,以及电子产品的高像素导致的背光增长(高像素可能因为开口率导致背光源发出光线的通过率下降,变相需要增加背光源的发光强度),而不利因素在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芯片光效的提升,导致对LED芯片实际需求的减少。

     1.2.2.显示屏市场走向成熟,小间距是近期局部的增长热点

    根据机构统计,2012年中国LED显示屏产值达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随着LED显示屏的普及,这一市场已相对成熟,未来的未来的增长相对有限,预计2013-15年,LED显示屏市场增速在10-15%。2013年上半年中国LED显示屏市场发展仍显疲态,下半年我们估计需求略有恢复,预计全年增速在15%。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6 中国显示屏市场规模(亿元)

    小间距显示屏近期成为市场新热点,有望打开显示屏的一个新的细分应用领域。目前LED显示单元的尺寸已经可以做到2mm以下,最小达到1.2mm甚至更小。小间距使得LED显示屏在室内大面积显示应用中,可以达到1920*1080(2K),甚至达到4032*2160(4K),提高成像质量,从而刺激高端需求。室内拼接墙显示领域也是小间距产品的潜在市场。LED小间距产品具有灰度和色彩饱和度方面的优势,有望取代部分DLP的市场。从2012年的市场规模来看,大型拼接墙的市场容量约相当于LED显示屏的1/4左右。此外,微距LED电视还可用于公共显示领域的超级电视,这个市场的全球面板的容量接近20亿美元(占面板产业的1.4%)。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7 LED显示屏和大型拼接屏市场容量(亿元)

    1.2.3.照明市场高增长

      LED室内照明

    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值规模达335亿元,比2011年增长80%。LED室内照明处于持续的应用普及阶段,预计2013-15年国内LED室内照明的复合增速预计为59%。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8 2010-2015年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值规模及预测

    2012年国内LED灯管产值100亿,同比增长66%;球泡灯产值73亿,同比增长41%;射灯产值57亿,同比增长71%;筒灯产值42亿,同比增长85%。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9 2012年室内LED照明的产品构成(亿元)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0 2012年室内LED照明主要品种的增速

    LED户外功能性照明

    根据统计分析,2012年中国LED室内照明产值规模达100亿元,比2011年增长92%。户外照明具有民生特点,所以,地方政府积极推动LED户外公共照明,并积极扶持本地企业,以实现节能减排和战略庄闲游戏在哪 发展的双重目标。2013年,在广东LED公共照明推广方案和三部委招标(LED路灯、LED隧道灯计划安装数量为88万盏)的推动下,预计LED户外功能性照明市场规模将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61%。1.2.4.电光源行业数据表明,LED照明行业的整体环境

    照明产业在经历了2009年的低增长后,一直具有相对比较快的增速,2012年根据华通人的统计,国内(规模以上企业)电光源行业的销售收入为9000亿元,同比增长24.7%。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1 中国电光源销售收入

    2013年电光源行业的月度销售增长速度整体比较稳定,1-5月累计的销售增速为17.4%,其中,5月单月同比增长22%。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2 中国电光源销售收入月度数据(单位:千元)

    尽管这一增速在最近1年的月度数据中处于偏低水平,但是考虑到电光源行业本身的成熟度,我们认为增速仍属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LED照明:商用到家用

    照明将是未来3-5年LED最重要的驱动力,LED照明对于传统照明的替代趋势,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从2012年以来传统照明企业大力度转向LED照明。更值得注意的是LED照明的普及进程,以及随之发生的产业格局的变化。

    2.1.家居市场何时启动

      2.1.1.全寿命的经济价值看商用和家居市场的经济性

    我们对LED照明在寿命期以内进行经济价值分析。我们对于国内商用和家用的使用环境做了不同的假设,主要的差异在于居民电价(0.6元/kwh)低于商用电价(假设0.8元/kwh),家用照明每年使用365天而商用照明每年使用250天。(严格而准确的经济性分析,应该采用全成本比较,包括购置成本、电费、线缆成本、空调成本以及更换成本、环境污染。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仅仅虑购置成本和电费的比较,被忽略的因素在商用照明领域其实也非常重要)

    对于商用照明,每天使用8小时的场合,在LED光源价格为11.23元的时候具有临界的经济性;而如果是每天使用4小时的场合,则在7.76元具有临界经济性。目前LED光源的价格都已经低于上述水平,也就是LED在商用照明的经济性毋庸置疑。

    表1 中国商用照明应用的经济性分析—每瓦全寿命期经济价值(元/W)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国内家居应用经济性分析的参数假设:传统光源1元/W,寿命10000小时,LED光源寿命20000小时,LED整体效率2倍于传统光源,每年使用250天,电费0.8元/度,贴现率15%。

    对于家用照明,每天使用4小时的场合,在LED光源价格为8.02元的时候具有临界的经济性;而如果是每天使用1小时的场合,则在4.36元具有临界经济性。每天点亮4小时对应的是客厅照明,而1小时则包含了厨房、餐厅、书房照明等大部分家居应用。

    表2 中国家居照明应用的经济性分析—每瓦全寿命期经济价值(元/W)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国内家居应用经济性分析的参数假设:传统光源1元/W,寿命10000小时,LED光源寿命15000小时,LED整体效率2倍于传统光源,每年使用365天,家用电费0.6元/度,贴现率10%。

    LED照明的经济价值评价与电价有密切的关系。从2007年的主要国家的电费水平来看,欧洲、日本等地的电价较高,能够接受更贵的LED照明产品。此外,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的工业电价通常都低于其本地的居民电价,这可能使商用和家居照明市场的启动时间更接近。

    表3 全球电价水平(2007年)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2.1.2.价格是关键:从最近报价来看,家用照明即将启动

    价格是家居照明市场启动的主要条件,以最新报价来看,这个市场即将或已经在启动。从9月中旬电商的报价来看,国内厂商对于7W的LED球泡灯报价在30-44元,折合4.3-6.3元/瓦。国内厂商的电商渠道价格已经满足家居照明启动的临界条件。我们认为LED照明产品价格还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2014年家用照明将启动。(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产品价格只是不完全的价格抽样,仅整体反映电商渠道的价格水平,并不能反映特定公司的真实价格竞争力。)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3 国内电商渠道的LED球泡灯价格(7W,单位:元/颗)

    我们在2013/9/20现场采集了某建材超市的LED产品价格信息,LED球泡灯报价折合在4.38-9.99元/瓦。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4 国内某建材超市的LED球泡灯价格(单位:元/W)

    Philip和Osram均推出的LED灯泡的寿命均标为15000小时,使用年限15年。这表明一种降低配置而价格便宜的LED灯泡将可能更适用于家用照明领域(我们了解到,也有国内厂商计划推出7000-8000小时寿命的产品,这类产品适合每天点亮时间非常短的场合)。还值得注意的是电商价格相比建材超市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这可能是因为其更低的渠道费用。

    国际市场方面,LED照明价格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根据Digitimes的研究,2012年8月以来的1年时间内,欧洲市场的60w等效灯泡(通常是7W的LED灯泡)的价格下降约1/3,40W等效灯泡(通常是5W的LED灯泡)价格降幅约15%。日本市场的价格似乎降幅不大,估计可能与2012年下半年以来日元汇率大幅度贬值有关。

    LED行业2013年4季度产业投资策略(上)

    图15 欧洲和日本市场球泡灯价格,40w和60w等效产品价格

    2.2.LED照明渗透率未来有5倍增长空间

    LED照明产品处于持续爆发增长阶段,我们预计2013-2015年LED照明渗透率的平均提升速度为118%、86%和61%。我们估计2013年全球LED照明的综合渗透率(数量)将略超10%,其中,LED球泡灯、LED射灯、LED灯管、LED路灯的渗透率预计都将提升超过一倍,渗透率将分别达到10.5%、16.5%、6.5%和10.5%。而到2015年,我们预计球泡灯、LED射灯、LED灯管、LED路灯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33%、38%、20%和35%。

    ]]>
    奢侈品行业薪酬有多高–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152157.html Mon, 16 Sep 2013 13:48:53 +0000 //www.otias-ub.com/?p=152157 奢侈品行业的高薪酬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招来无数艳羡目光,甚至有从业者自曝“上班必须打的,不许坐公交”的业内“奢侈生活”。

    ]]>
    Enterasys: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行业趋势调查数据–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779.html Mon, 10 Jun 2013 15:04:11 +0000 //www.otias-ub.com/?p=122779 由Enterasys完成的一个有关高等教育领域慕课采用与推广的全球范围内的调查结果。这个信息图侧重于下面几个问题的调查结果:

    1、你所在的学校提供/或计划提供某种形式的在线课程吗?

    2、你所在的学校提供/或计划提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吗?

    3、你认为慕课会补充/或替代面对面的教育吗?

    4、你认为慕课适合于那些课程?

    5、你认为慕课最大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6、你认为慕课最大的缺陷在什么地方?

    7、你会为完成慕课的学生提供学分吗?

    8、你所在的学校会加入 Edx, Coursera以及Udacity之类的在线教育联盟吗?

    9、在未来的某一天,你认为慕课会取代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吗?

     

     

    MOOCInfographic_v2

    ]]>
    百度研究中心:2012年度运动服饰行业用户搜索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9462.html Tue, 12 Mar 2013 23:55:09 +0000 //www.otias-ub.com/?p=99462
  • 运动服饰行业市场概览和搜索趋势
  • 2012年运动服饰行业搜索指数增长27.2%

    2012年运动服饰日均搜索指数为96.9万,与11年相比增长27.2%。

    整体来看,第二季度是一年中日均指数最高的时段。在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运动服饰行业日均指数达到全年最高值104.7万。12年淘宝的双11活动也带动该行业搜索,当日搜索指数达136.5万。

     

    网络购买渠道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搜索份额较年初增长0.9个百分点

    与网络渠道相比,对实体渠道的搜索份额继续下降,较年初下降0.6%。值得提出的是,因受到伦敦奥运营销活动的影响,网民对市场活动的关注有所提升 ,在Q3搜索份额达到5.9%的最高值。

     

    • 运动服饰品牌细分市场

    三四季度服装类关注度连续上升

    运动服饰用户主要关注的品类是鞋和服装,服装类在第三四季度的关注份额连续增长。相对来说,鞋类的搜索份额有所下降。

     

    • 网民人群属性

    女性网民更关注于休闲运动服饰

    与全网相比,运动服饰行业男性网民高于全网5.6个百分点。在主要的品类下,如鞋类和服装类,女性网民占比均大幅度高于行业水平。相比较而言,女性网民对休闲类运动服饰关注高于男性网民。

     

    运动服饰行业80后网民高于全网近6个百分点

    运动服饰行业网民年龄分布最高的是20-29岁,该年龄段网民占比达到48.9%,高于全网近6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