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28 Jun 2024 13:58:4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经济学人智库:2024年全球最宜居城市 维也纳以98.4分连续第三年登顶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4906.html Fri, 28 Jun 2024 13:58:48 +0000 //www.otias-ub.com/?p=1704906 经济学人智库近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宜居指数》显示,维也纳连续第三年被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得分为98.4。西欧和北欧仍然是宜居指数表现最好的地区。哥本哈根、苏黎世和日内瓦均跻身前十,分别排名第二、第三和第六。

此外,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和悉尼、日本的大阪和新西兰的奥克兰四个亚太城市也进入了最宜居城市前十名。

总体而言,接受调查的173个城市的平均得分略有上升,为76.1分。

经济学人智库的全球宜居指数综合了173个城市的稳定性、医疗保健、文化和环境、基础设施和教育等五个关键类别,满分为100分。

经济学人智库副行业总监巴尔萨利·巴塔查里亚 (Barsali Bhattacharyya) :“虽然全球宜居性在过去一年中略有上升,但稳定风险仍然存在。”

经济学人智库表示,“地缘政治冲突、国内动乱以及许多城市的住房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的宜居性。

生活成本危机也在许多国家持续蔓延,住房成本已成为通货膨胀最棘手的因素之一。

报告指出,这种情况“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尤其令人担忧”,这两个国家的出租物业供应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尽管利率上升,但价格仍在持续上涨,“这进一步助长了反移民情绪”。

随着世界人口在国家选举中投票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农业、移民等多个领域颁布的政策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同时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也日益加剧。

她表示,世界各地民间骚乱和示威活动日益增多,包括新喀里多尼亚努美阿的骚乱和美国各地的校园抗议活动,宜居性面临的压力将持续存在,且短期内不太可能缓解。

中东城市排名稳步上升

迪拜、阿布扎比、利雅得和吉达等中东地区城市在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中有所上升。而各地对医疗和教育的持续投资,是这些城市表现强劲的重要因素。

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和迪拜是中东和北非地区排名前两名的城市,均比去年上升了两位,分别位列全球最宜居城市76和78位,分别得分81.7和80.8。

注: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宜居城市 来源:经济学人智库

巴塔查里亚表示:“今年,迪拜和阿布扎比的宜居性在我们的宜居指数中达到了最高级别。”

在宜居城市排名中,80分或以上即为最高级别。

她表示,“这两个城市在稳定性、基础设施和教育方面得分都很高,过去几年总体评分稳步提高。近年来医疗保健一直是阿联酋的政策和投资重点,旨在改善民众健康状况,减少出境医疗旅游,未来五年公共医疗支出可能会继续增加。”

她补充说,与全球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及越来越多提供不同课程的国际学校也有助于提高当地教育评级。

沙特的利雅得、吉达和阿尔科巴尔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该国于2018年启动了“生活质量计划”,旨在通过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将沙特阿拉伯转变为居住、工作和娱乐的顶级目的地。沙特还大力投资国内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和侨民,实现经济多元化。

与此同时,由于加沙巴以冲突持续严重影响城市宜居性,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比去年下降了20位,降至第112位。

自 财联社

]]>
EIU:2030年中国新中产:韩式消费,美式理财 //www.otias-ub.com/archives/540869.html Fri, 25 Nov 2016 11:07:17 +0000 //www.otias-ub.com/?p=540869
你设想过自己15年后的生活吗?没想过也不要紧,《经济学人》杂志的“姊妹机构”经济学人智库(EIU)新出炉这份《中国消费者2030年面貌前瞻》,已经给出了生动描述。

1. 15年后,四分之三国人迈入“中产”

过去30多年,中国开启了堪称全球最大规模的“造富”运动:中国人不仅成功从温饱线上站了起来,如今还能挺直腰板走遍全球“买买买”了。

虽然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也似乎有点“卡壳”,但也不乏好的迹象——“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提升,经济看起来正朝着由消费需求来驱动的方向发展。

其实,很多国际机构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仍相当看好,原因也不难想到:伴随着经济起飞中国人过去这些年财富积累速度很快,加上人口规模的优势,所累积的社会总消费需求还是相当可观。

这份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的低收入(年收入低于13000元)人群比例将从2015的37%大幅下降至2030年的11%,取而代之的是“中等收入”(年收入介于13000元-200000元之间)人群的兴起。

1480071983-3918-eac7f3c248c16585454bd1121dd7

经济学人智库认为,预计2030年中等收入人群将占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三,而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届时中国将更像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另外,高收入人群(年收入大于20万元)占比也达15%,总量超过2亿人,是2015年这个人群数量规模(3500万)的5.8倍,高收入群体的巨大消费力,将给社会带来更多活力。

不过也别忘了,虽然低收入人群比例大幅降低了,但财富不平等现象将长期存在,这仍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挑战。

2. 北上广深之后,一大波二三线城市也土豪“遍地”

眼下的中国,一个经常被年轻人吐槽的现实是:北上广深摄取了太多资源,但房价高得惊人、户籍门槛难以逾越。大家在大城市很难安定下来,而家乡呢,又往往由于资源有限,收入较低,吸引力不足,很多人因此陷入了“融不进大城市”、又“回不去家乡”的无奈状态。

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2030年这种地方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可能会有所缓解,更多的中西部城市将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吸引沿海地区的工业转移,从而带动收入、就业和财富的增长。

这份报告预测,高收入群体增长最快的将是内陆城市。比如说西部重镇重庆,未来15年其高收入人群数量将增长近9倍,总量突破400万,成都、西安和长沙这三个中西部城市将实现类似的高增长。

1480071983-6054-31b05ac3b4557e3ef5d89a42b05b

上图可以看到,到2030年,在高收入消费者人数的TOP20城市分布上,除了北上广深外,二线城市如天津、杭州、重庆、苏州、成都、南京等也都跻身其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城市由于人口较少,高收入消费者的绝对人口数量虽然排不进前20,但富裕人口的占比却非常高。

比如,报告预计2030年广东珠海和浙江绍兴两市的高收入消费者人数在两地人口中的占比将分别达到36%和2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学人智库针对中国286个地级市的统计分析还显示,到2030年,地级市的居民人口中,高收入的比例相比2015年将大幅增加,这预示着:中国富裕的城市将越来越多,中高收入人群的分布也有所扩大。

1480071984-2640-53ffb38b00bc627f8bcd4da65e58

3. 论消费,韩国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

随着高收入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越来越多的城市走向富裕,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消费潜力。

变化已经在发生。过去十年里,中国人消费模式变化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份额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饮料和烟草等项上的平均名义消费支出占比从2005年的37%下降至2015年的30%。这也符合国际趋势: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支出的种类也会增多。

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要预测2015-2030年的中国,可以从韩国的过去找到影子。

作为一个富裕国家,韩国的经济增长已过渡到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阶段。按人均名义GDP衡量(购买力平价法),中国消费者在2030年的人均购买力将达到现在的韩国或者2000年时美国的水平。

可以来看看韩国现在的消费结构:

1480071983-1163-a4dd83dd7ed07855a4d1681e3722

上图的对比可以看出,2015年的中韩两国的消费结构差异较大:现在韩国人在食品饮料和烟草上这类基本消费的占比远低于中国,但在运输和通讯、休闲和教育等方面,却要比中国高得多。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韩国的前例,未来中国人的收入提升后,花在“吃喝”方面的消费占比将减少,而用在出行、通讯、休闲等方面的开支将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学人智库看来,中国人2015年在住房方面的开支占比(22%)比韩国(19%)还要高,这说明中国房地产可能存在的泡沫,也许会阻碍中国的消费结构调整。

4、论理财,中国人向美国人看齐

中高收入人群的崛起,不仅意味着消费结构的改变,还有财富的积累与管理,未来国人会比现在更加注重财富的保值增值。

经济学人智库在报告中引用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甘犁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实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结果称,2012年中国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平均价值为12万元,其中76%为现金和活期存款。对比而言,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持有更多元化,配比也更平均。

1480071983-4905-684e05e5b8643be9e9385734c726

这个差异很大程度和两国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相关。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越会积极地投资复杂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基金和理财产品等。

经济学人智库认为,美国现在的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见中国的未来。随着收入的增长,目前这些中高收入和高收入消费者的储蓄投资会更高,未来中国金融服务需求会强劲增长。

来源:DT财经   本文图文摘编自经济学人智库报告

本文作者张弦:zhangxian@dtcj.com  胡世龙:hushilong@dtcj.com

]]>
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和程序化购买支撑着数字广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77505.html Sun, 19 Oct 2014 15:24:56 +0000 //www.otias-ub.com/?p=277505 smartphoneuse

根据经济学人的数字研究,因为智能手机的增长(用户超过17亿),数字广告将变得越来越观众定制化。

由经济学人的媒体编辑Alexandra Suich主笔的广告个性化报告发现,技术给广告业务的动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消费者和公司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Suich指出,智能手机用户使用设备浏览网站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如今用户喜欢用app(智能手机上的独立程序)来浏览网站主页,而且在美国人们很少使用PC了。”

突出的社交媒体同样给广告主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比如用户的“赞”和详细资料如年龄和性别。这些支撑了实时竞价的增长,或者允许发行商、广告主和中间商利用消费者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广告竞价的“程序化购买”。

Captify的CEO和联合创始人Dominic Joseph告诉Drum:“人们向第三方公司共享个人数据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广告使用的大多数数据是非个人可识别信息。使用数据的目的是确保用户看到的产品是尽可能与他们相关的,以便媒体公司能够确保定向正确的客户。”

“重要的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达成妥协。广告主还需对如何使用和保护数据完全透明化。”

Joseoh补充道:“广告主除了对谁是看到广告后真正购买服务和产品的人感兴趣,对其他都不关心。对行为数据的分析能够以相关的广告定向消费者,为广告主提高ROI并保持互联网的自由。”

报告结论是网页用户不反对使用他们的隐私数据,但是如果他们意识到他们的网络行为被分析了可能就会有些介意了。

本月初World Federation of Advertisers发布了指导方针,来帮助品牌解决程序化广告交易的透明度和套利问题。

199IT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