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投融资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30 Mar 2023 09:56: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PEA:2022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7738.html Thu, 30 Mar 2023 20:00:05 +0000 //www.otias-ub.com/?p=1577738 2022年受新冠疫情、医药政策、集采常态化和中美对抗等多种因素影响,资 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更加谨慎,投融资有所降温,市场也更加超于理性,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2022 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总计 57 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完成 IPO。其中A股上市49家、H股&家,分别募资 749 亿人民币、36.38 亿港元。美股 无企业成功上市。2022 年IPO 总金额和企业数量较 2021 年度出现较明显下滑。

然而,作为 IPO 主力的科创板,仍表现出了“逆境而上”的趋势:科创板平均 单次 IPO 融资额 20 亿元,较 2021 年单次融资额(17 亿元)有显著提升,涨幅约 18%;再融资共40起,累计融资总额约598 亿元,与2021年(47起,589 亿元)相 比金额稍有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二级市场对于 IPO 企业的“信任度〞持续稳态 并略有提升。

2022 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一级市场共发生 463 起融资事件,除 61 家未披露融资 金额外,剩余 335家生物医药企业总融资额为 770 亿 4084.0万人民币,其中221号 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累计294 起融资事件的融资额占比为 66.62%。

中国1类新药临床在研品种总计2104个,与2021年(1586个)相比增长明显:肿瘤仍为主打领域,同时也获得最高的融资关注度。“新冠〞靶点及相关品种“淡出 视野”,眼科、神经领域成为后起之秀。2022 年研发投入 TOP100企业研发投入保持相对稳定,融资紧缩尚未明显影响到 金业的研发投入及支出。

2022 年,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融资热度降温,总计 57 家中国生物医药 公司在中国和香港二地完成 IPO,美股无企业成功上市。其中 A 股上市 49 家(科创 板上市 23 家,创业板 21 家)、H 股 8 家、分别募资 749 亿人民币(科创板募资 466.15 亿人民币、创业板 253.91、主板 21.71 亿元、北证 7.22 亿元)和 36.38 亿港元。相比 2021 年 89 家企业成功上市并累计获得约 1400 亿人民币的总募集金额,2022 年在 IPO 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上均出现较大下降,降幅分别为 36%和 44%。

科创板仍然为医药企业 IPO 主力板块, 2022 年共计 23 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科 创板上市,IPO 累计融资金额约 466.15 亿元。其中,3 月和 8 月为单月 IPO 数量之 最,包括荣昌生物、联影医疗等 5 家企业登陆科创板。2022 年 8 月,企业上市募集 资金累计 146 亿元,创单月上市募资之最,当月上市企业联影医疗上市融资达 109 亿 元,为 2022 年登陆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最大 IPO 融资事件。相比 2021 年 34 家企业 累计约 577 亿元的总募集金额,2022 年在企业数量和融资总额上均出现下降,降幅 分别为 32.35%和 19.21%。但从平均单次 IPO 融资来看,2022 年 23 家企业平均单次 IPO 融资额约为 20.27 亿元,较 2021 年的 16.97亿元有所提升(上涨幅度 19.45%)。


]]>
火石创造: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特征与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6677.html Wed, 21 Sep 2022 07:46:30 +0000 //www.otias-ub.com/?p=1496677

日前,第九届国际生物药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火石创造旗下火石数链,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及唯一官方直播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实时转播。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在会议期间就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趋势做了深度分享。本文基于论坛分享,通过简析2022年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市场情况,总结当前阶段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市场的几大特征,研判未来趋势。

011-8月融资概况及特征分析

20221-8月,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共发生1026起融资事件,累计金额891.74亿元。

120221-8月我国生物医药领域融资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上海、广东、北京、江苏、浙江这几大省市共占据全年融资事件的83%、融资金额的87.67%。其中,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融资事件与融资金额双过百,以上海为例。20221-8月累计发生178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金额达到209.55亿元,占总金额的23.56%

220221-8月生物医药领域各地域融资事件及金额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从融资阶段看,1-8月融资事件大多集中在B轮及以后轮次,共有529个项目获投。从融资金额看,A轮获得最高融资金额236.88亿元,占总体融资金额的26.56%B轮也获得了较高融资金额230.24亿元,占总体融资金额的25.82%。其中,药品领域最吸金,融资金额高达294.8亿元,占总融资金额33.06%。从融资项目数看,医疗器械领域较为活跃,融资事件342起,占比33.3%

火石创造认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融资呈现出以下特征:

1.融资市场热度整体回落,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备受资本青睐

今年1-8月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回落。相比去年同期的1174次、1627.58亿元,下滑幅度分别为12.6%45.2%。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创新要素齐全的一线城市仍为融资主阵地。但是,全国资本下沉已初现萌芽,武汉、苏州、杭州、南京、成都、 合肥、无锡、南通等新一线和二线重点城市的融资数量和金额呈现双增长。根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苏州2021年融资额超过20亿元,较2017年增长超6倍;20221-8月融资金额达95.6亿元,占总金额10.7%;成都2021年融资总额达92亿元,较2017年增长5倍;20221-8月融资34起,在新一线和二线重点城市中仅次于苏州。

2.政策与利益双重驱动下,资本向早期投资市场倾斜

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早期阶段的融资事件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 39.7%上升至2022年的48.4%,近五成投融资交易处于A轮及更早阶段。资本对早期阶段项目青睐度显著提升,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基金鼓励投早投小;二是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持续的大量的科研资金投入是保障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三是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在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医药股破发潮倒逼投资机构聚焦早期阶段项目。

3.疫情推动融资领域结构性变化,区域差异化格局初显

在新冠疫情推动下,以体外诊断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领域以及数字健康领域掀起资本投资热潮,融资事件数和金额实现翻倍增长。区域差异化格局初显,其中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药品为核心,广东省以医疗器械为主导,北京市以数字医疗为特色。

4.行业高估值加速去泡沫,资本逐渐回归理性

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新股上市破发频现。如下面所示,亚虹医药等7家上市公司上市当日均跌破发行价,跌幅最高的接近30%。可见资本趋向理性,资本套利时代已结束,未来更多的资本将投入到具备原始创新属性的创新研发和前沿技术领域。

120221-8月生物医药 IPO 破发企业明细(部分)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02、投资市场表现以及趋势分析

从投资端来看,20221-8月,有319家投资机构参与了至少10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

从机构投资项目覆盖城市数量、投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投资生物医药企业金额、捕获独角兽数量等指标看,红杉资本、启明创投、高瓴资本、元生创投、君联资本位列重点投资机构投资能力TOP5;复星医药、泰格医药、国药集团等医药企业开始参与风险投资,主要投向医疗产业链中游,通过输出产业链支撑要素,加速初创企业发展。

2:  20221-8月生物医药投资机构投资能力TOP20

来源: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

从投资覆盖城市上看,红杉资本、中金资本、元生创投、君联资本、深创投投资生物医药项目覆盖城市数量位居前列,其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为投资机构热门布局城市。从投资企业数看,2022年最活跃的生物医药投资机构为红杉资本,投资企业达38家,其次是启明创投、高瓴资本,投资企业均超过20家。从投资金额上看,TOP5机构投资总金额达到260.66亿元,占市场总融资金额29.2%,其中红杉中国投资最多,达到70.01亿元。

结合1-8月投资市场的表现来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也呈现出四大特征和趋势:

1.“北上广深投资机构最为活跃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五个省市的投资机构投资次数位居前五,其中广东、上海、北京的投资机构家数均超过350家,广东的创投企业则大部分集中在深圳。

2.多元化主体持续入局,政府基金迎来大爆发

在国家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加快投资引导基金的建设步伐。政府引导基金以地市级、区县级基金为主,在分布上呈现下沉式特点。

3.药企与资本联手合作成新亮点,共建生物医药生态圈

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稳健医疗等医药巨头纷纷加码生物医药投资,并与各类资本开启深度合作,逐渐成为投资市场中流砥柱;苏州、杭州、深圳等国内几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医药龙头企业活跃度较高。

4.IPO成主旋律,退出路径迈入多元发展阶段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退出方式仍以IPO上市和并购为主。2021年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叠加北交所开市, 当年IPO上市数量迎来爆发。同比2021年,今年IPO上市企业数量下降35.8%。随着药企IPO破发频现,医药行业迎来估值调整,未来并购退出等方式或将迎来提升,北京、上海相继获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S基金(Secondary Fund)也将成为国内股权投资新的退出路径。

03、趋势研判

2022年,受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预期价值兑现不确定性等影响,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较过去几年,增速放缓且更为谨慎,生物制药IPO热度有所降温,市场也更趋于理性,但市场规模依旧保持稳健增长。就目前来看,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1.政策引导持续加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深入践行

2.创新药械与合成生物学等生物科技将成资本逐鹿主战场

3.创投市场马太效应凸显,创新型优质项目备受瞩目

4.产业场景与产业资源双重优势叠加,产业资本异军突起

投融资作为金融要素的一种体现形式,无疑是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加速器。相信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将崭露头角,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而火石创造将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携火石产业大脑,基于数据智能实现政策、空间、金融、能源、科技、人才、供应链、销售等产业全要素与企业之间的高效协同。

]]>
CPEA&药渡:2021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9226.html Sun, 27 Mar 2022 20:49:37 +0000 //www.otias-ub.com/?p=1409226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投融资服务专委会发起,联合药渡集团、国投招商投资、富煜亚洲、沈阳三生、财数科技、泱深生物等多家科技企业及投资机构,共同重磅发布《2021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旨在全面梳理、展示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聚焦领域以及投融资企业研发领域布局情况。

《蓝皮书》共分为八大部分,分别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二级市场融资情况、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一级市场融资情况、中国创新药临床阶段统计、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管线布局、中国疫苗企业融资情况、中国IVD企业融资情况、投资公司重点关注的治疗领域分析以及附录。

近三年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生物医药行业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瞩目。中国作为全球医药行业发展重要力量,适应了新冠疫情带来的变化及冲击,虽然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规模出现了一定的周期波动,但整体呈螺旋上升趋势。

《蓝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二级市场共有89家企业在中美两国三地完成IPO融资,融资金额超1300亿人民币;其中:

A股上市57家,募资843亿人民币(含科创板34家,募资577亿人民币);港股上市企业24家,募集总资金560亿港元;美股上市企业8家,募集总资金近11亿美元。

一级市场共有588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融资,已披露的总融资额超1187亿元,其中276家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融资总额888亿元,占比整体市场融资额的75%。由此可见,生物医药新药研发领域始终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领域。

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支出的增长以及居民医疗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等因素驱动,我国医疗消费需求显著增加。生物医药领域,受医保控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要求以及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等政策下,高附加值新药研发能力已成为药企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药产品研发方面,依据药渡数据库统计,中国1类临床在研新药产品共计1586个,其中57%的在研项目处于临床I期。

《蓝皮书》总结了2021年度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项目TOP10靶点和治疗领域,并针对投资公司重点关注的靶点及治疗领域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针对新冠研发的相关产品备受资本市场青睐,2019-nCoV Spike glycoprotein成为2021年度融资额TOP1靶点,除此之外,JAKCD19KRAS等靶点均已纳入融资额热门靶点TOP10该十大热门靶点涉及的中国1类在研项目共计156个(53%集中在临床早期)。融资领域方面,2021年度融资项目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在研发投入方面,2017-2020年,中国医药上市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升高。研发投入TOP100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从1000万左右至几十亿元不等。其中,百济神州近年来的研发投入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医药研发型企业,自2017年的17.3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3.72亿元,是当年研发投入排名第二医药企业的1~2倍。在治疗领域方面,上述生物医药企业在研管线治疗领域集中度较高,尤其聚集在肿瘤领域,占比高达62.48%,其次为免疫性疾病领域,占比为9.15%

此外,《蓝皮书》指出,通过对2021年度靶点投资历史分析,同质化跟随投资情况依然严重,且大部分靶点国外已有多个上市药物,根据创新药上市销售固有规律,资本退出可行性问题将在未来三到五年中逐渐凸显。建议未来的投资热点向创新度较高靶点倾斜,特别对于国内与国外研发进度相同或相近的靶点应给与重点关注。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