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乘用车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4 Jun 2025 13:31: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乘联会:2025年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24万辆 同比增长3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61356.html Wed, 04 Jun 2025 13:04:56 +0000 //www.otias-ub.com/?p=1761356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到124万辆,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1-5月,累计批发销量已达522万辆,同比增长41%,新能源市场持续火爆。

在厂商批发销量榜单中,比亚迪以绝对优势领跑,5月批发销量高达37.7万辆,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吉利汽车紧随其后,以13.8万辆的成绩位居第二,长安汽车则以8.8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三。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分别以6.5万辆和6.2万辆的销量排名第四和第五,其中特斯拉较以往前三名的位置有所下滑。

此外,奇瑞、零跑、理想、赛力斯和小鹏等品牌也成功跻身前十强。小米虽然以2.8万辆的销量位居第13名,但作为新进入者,其表现仍值得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吉利、零跑、一汽奔腾、极狐、东风日产、长安马自达等企业5月新能源销量均创出历史新高,为新能源车市场的总体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图片描述
自 快科技
]]>
乘联分会: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2823.html Tue, 13 Aug 2024 07:13:07 +0000 //www.otias-ub.com/?p=1712823 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7月份因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区高温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总体市场走势不强。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截至7月25日中午,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36.4万份,单日新增已超过1万份,申报量大幅增长体现了报废更新的拉动效果喜人。随着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高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新补贴标准提高至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补1.5万元,随着报废更新的新能源较燃油车补贴多5000元的补贴优势,新能源车市场消费热情进一步激发,插混与增程的市场表现进一步走强,7月车市终端销量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的趋势,新能源车受益尤其明显。

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油电不同权下的市场分化加剧,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全国乘用车市场2024年6月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6月全月销量的90.6%。根据初步数据,这些6月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厂商企业的7月预估销量为86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7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在95万辆左右。从国内零售对应预判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0%。

综上,根据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5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下降3%。

7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4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8911.html Thu, 18 Jul 2024 02:37:03 +0000 //www.otias-ub.com/?p=1708911 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6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跟进,打通堵点实现了以旧换新的持续增量,打消了对以旧换新的质疑和顾虑。6月取消200公里以下微型电动车的车购税免税,对入门消费群体消费带来不利影响。但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后,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北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放号是6月最重要的增量,带来的新能源购买力释放效果好。半年末的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实现了相对较好的冲刺表现。

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油电不同权下的市场分化加剧,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初步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2024年5月新能源批发万辆以上厂商的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5月全月销量的88.8%,这些企业6月预估销量为86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6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97万辆左右。

综上,根据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8%。

6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分会:2024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6086.html Thu, 04 Jul 2024 06:53:30 +0000 //www.otias-ub.com/?p=1706086

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6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跟进,打通堵点实现了以旧换新的持续增量,打消了对以旧换新的质疑和顾虑。6月取消200公里以下微型电动车的车购税免税,对入门消费群体消费带来不利影响。但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后,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北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放号是6月最重要的增量,带来的新能源购买力释放效果好。半年末的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实现了相对较好的冲刺表现。

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油电不同权下的市场分化加剧,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初步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2024年5月新能源批发万辆以上厂商的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5月全月销量的88.8%,这些企业6月预估销量为86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6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97万辆左右。

综上,根据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7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8%。

6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4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1650.html Thu, 20 Jun 2024 07:20:30 +0000 //www.otias-ub.com/?p=1701650 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市场分化加剧。根据初步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2024年4月新能源批发销量万辆以上的厂商销量,占4月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6.6%,这些企业的5月预估销量为79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5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91万辆左右。

综上,根据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6%。

5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会:2024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1634.html Tue, 18 Jun 2024 07:52:45 +0000 //www.otias-ub.com/?p=1701634 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虽然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落地实施、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市场观望群体消费热情被激发,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进入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近期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市场优势持续扩大,市场分化加剧。根据初步数据,全国乘用车市场2024年4月新能源批发销量万辆以上的厂商销量,占4月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6.6%,这些企业的5月预估销量为79万辆,按照上月结构占比预测,5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91万辆左右。

综上,根据月度初步数据综合预估,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6%。

5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2023年9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车型榜单TOP10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0607.html Fri, 17 Nov 2023 07:55:49 +0000 //www.otias-ub.com/?p=1660607

7月和8月汽车终端市场“淡季不淡”的市场态势,没有透支市场的消费潜力。受到车企的价格战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推动,9月乘用车终端销量达到了191万辆,同比增长了5.8%,环比增长了1.9%。从1月至9月,乘用车终端销量总计达到了1,481万辆,同比增长了4.1%。展望未来,车市已经进入了“金九银十”消费旺季,车企也在迎来第四季度冲击年度目标的阶段。新款车型和全新车型的起售价将进一步下调,汽车促销和优惠也将会进一步增加。例如,启源A05打破插混车型的最低定价,起售价降至8.99万元起。因此,可以预计车市的消费热度将会持续上升。此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宏观环境持续改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如CPI、PPI、PMI等)显示出明显的复苏趋势。这些因素将多方面推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

就车企销售情况而言,截至9月,比亚迪的销售量稳步增长。9月份,比亚迪的销售达到了23.2万辆,同比增长了39.2%,环比增长了9.2%。从1月到9月的累计销售量为168万辆,同比增长了60.3%。在其他TOP车企中,奇瑞汽车表现出最明显的增长。尽管在9月份出口了超过8万辆的汽车,但在国内市场,奇瑞汽车的终端销量同比和环比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奇瑞汽车9月份的终端销售量为7.2万辆,同比增长了44.2%,环比增长了10.3%。

在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68.7万辆,同比增长27.5%,环比略有增长1.9%。新能源车型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达到了36.0%。从1月到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累计达到了488万辆,同比增长了37.6%,新能源市场占比为32.9%。

就车身类型而言,轿车和SUV仍然是新能源车型的主要销售来源。新能源SUV不再受到燃油经济性的顾虑,同时又具备更出色的乘坐体验和更大的装载能力,因此成为家庭用户的首选。在9月,SUV市场份额同比增长了6.4个百分点,增至47.2%。

2023年9月,各细分动力类型的销量呈现不同的趋势。纯电动车型销量出现了同比增长,但环比略有下降,主要因为特斯拉的Model 3焕新版上市,而特斯拉的产线改造也对其交付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来说,纯电动车型销售达到了47.7万辆,同比增长了17.3%,但环比略微下降了1.4%。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14.9万辆,同比增长了35.8%,环比增长了8.9%。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则表现出双位数增长,同比增长了173%,环比增长了13.8%。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益于理想、深蓝和问界等品牌的不断增长。

注:以最低厂商指导价为判定区间依据

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分段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在价格低于35万元的各价格区间,新能源车型的市场渗透率普遍高于30%,尤其是在30-35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渗透率接近60%。由于车企不断推出性价比出众的新车型,持续的“价格战”因素对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新款问界M7的起售价为24.98万元,位于20-25万元价格区间,其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至10%,排名第三。

9月新能源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分别是:

Model Y、海鸥、元PLUS、海豚、秦PLUS DM、宋PLUS DM、AION Y、五菱缤果、宋Pro DM、五菱宏光MINIEV。

在9月的热门车型排行中,虽然Model Y的销量依然位居榜首,但由于产线升级的原因,销量环比下降了近20%。Model 3的销量更是降至了0.2万辆。与之不同的是,比亚迪品牌的车型表现出色,有六款车型跻身榜单前十。除了海鸥稍有下滑,其余车型的销量环比都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这为比亚迪冲击年度300万销量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来自: 盖世汽车新能源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9982.html Mon, 13 Nov 2023 06:03:20 +0000 //www.otias-ub.com/?p=1659982 8 月新能源车市场季节性回暖,国内零售环比 7 月小幅上升,出口仍保持强势增长。消费升级换购插混增长迅猛,因此 8 月新能源车市场的换购较强,拉动插混的强势增长。1-8 月新能源乘用车实现 39% 的较强正增长,这也是超越预期的良好表现。

8 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8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80 万辆,同比增长 26%,环比增 8%。
1-8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508 万辆,同比增长 39%。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8 月的中国销量较强,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8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8 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 71.6 万辆,同比增长 35%,环比增 12%。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 446 万辆,同比增长 36%。8 月新能源车的走势相对较强,燃油车促销潮带来的抑制效应不强。

8 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8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7.8 万辆,同比增长 2%,环比 7 月下降 12%,这在特斯拉季度末出口偏低的情况下是很不错的。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由于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因此市场前景向好。

1-8 月累计出口 65 万台,同比增 1.1 倍。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8 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未来几个月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仍较高增长。

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

此图是 1:3 的比例,可清晰看到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新能源大幅向上,传统车回升缓慢。纯电动与传统车走势相对分化。插混和混动的走势也是较强的。8 月的燃油车走势较强,高于 3 月销量。8 月的插混新能源持续大幅走强。増程表现也很强。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8-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今年的市场需求逐步走稳,纯电动 2023 年 8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2.1%,较年初稍有提升。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8 月的纯电动出租租赁比例保持近期高点。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2 年下降 3 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不考虑特大城市限购的特色因素,车市的增长主要是中型城市和县乡。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县级市场延伸,新能源车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插混车型也是逐步扩展,未来潜力较大。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8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上海、深圳等限购表现较差。8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武汉和重庆、郑州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下滑的是丽水和深圳等市场区域。
2023 年新能源车相对于 2022 年同期仍是大幅增长,上海、广州、郑州、成都、杭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芜湖、佛山等表现相对较差,没有增量贡献。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中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下降,2021-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0% 左右,但 2023 年 8 月回升到 11%,其中限购城市和大型城市的占比提升迅猛。

近期限购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上升,中型城市的私人市场仍是快速上升。今年非限购大城市的出租市场规模较大。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 8 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中型市场增长 1-2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 8 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中小城市市场,特大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理想 L7 在 8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8 月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占比下降,县乡市场的插混形成较好的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下降,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8 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20 年 8 月的 11% 上升到 2023 年的 35%。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8 月上升到 25%,县乡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表现也是较强。

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城市,今年 8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1%;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上海由于插混牌照政策的拉动,8 月插混占比 4%,回落较大。深圳与杭州的插混市场在 8 月也环比下降较大。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8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全面位居第二。长安、长城也是走势较强。

由于比亚迪之外的插混市场主要是増程式,合资车企的私人插混表现相对偏弱。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3 年 8 月销量达到 2.2 万台,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牌照指标充分消化。2023 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35% 的表现较好。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目前增速偏低,部分 2018 年购车的用户应该换车了,但市场总量仍不高,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8 月份开始出现年末抢购行情,今年的 8 月销量下降较大,上海新能源车呈现增长放缓特征。

2023 年 8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 3.1 万台,相对去年 8 月的 3.1 万下降 3%,去年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目前已经明显恢复,抢牌照行情结束的影响不大。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3 年 8 月份达到 17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41% 的较好水平。

2022 年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132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94%,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非双限城市累计达到 27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96%,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2023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8 月份销售 38.2 万台的增速 56%。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3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7182.html Mon, 11 Sep 2023 06:51:40 +0000 //www.otias-ub.com/?p=1647182

7 月是新能源车市场季节性走弱,国内零售环比 6 月小幅下降,出口仍保持强势增长。消费升级换购插混增长迅猛,因此 7 月新能源车市场的换购较强,拉动插混的强势增长。1-7 月新能源乘用车实现 42% 的较强正增长,这也是超越预期的良好表现。

7 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74 万辆,同比增长 30%,环比下降 3%。

1-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430 万辆,同比增长 42%。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7 月的中国销量较强,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7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7 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 64 万辆,同比增长 32%,环比下降 4%。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 374 万辆,同比增长 37%。7 月的新能源车的走势相对较强,燃油车促销潮带来的抑制效应不强。

7 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7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8.8 万辆,这在特斯拉季度末出口偏低的情况下是很不错的。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由于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因此市场前景向好。

1-7 月累计出口 57 万台,同比增 1.5 倍。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7 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未来几个月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仍较高增长。

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

此图是 1:3 的比例,可清晰看到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新能源大幅向上,传统车回升缓慢。纯电动与传统车走势相对分化。插混和混动的走势也是较强的。7 月的燃油车走势较强,高于 3 月销量。7 月的插混新能源持续大幅走强。増程表现也很强。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8-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今年的市场需求逐步走稳,纯电动 2023 年 7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2.1%,较年初稍有提升。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7 月的纯电动出租租赁比例保持近期高点。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2 年下降 3 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不考虑特大城市限购的特色因素,车市的增长主要是中型城市和县乡。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县级市场延伸,新能源车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插混车型也是逐步扩展,未来潜力较大。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7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上海、深圳等限购表现较差。7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武汉和重庆、郑州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下滑的是嘉兴和潮州等市场区域。

2023 年新能源车相对于 2022 年同期仍是大幅增长,上海、广州、郑州、成都、杭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芜湖、佛山等表现相对较差,没有增量贡献。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中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下降,2021-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5% 左右水平,但 2023 年 7 月回升到 17%,其中限购城市和大型城市的占比提升迅猛。

近期限购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上升,中型城市的私人市场仍是快速上升。今年非限购大城市的出租市场规模较大。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 7 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中型市场增长 1-2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 7 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中小城市市场,特大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理想 L7 在 7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7 月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占比下降,县乡市场的插混形成较好的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下降,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7 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20 年 7 月的 10% 上升到 2023 年的 32%。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7 月上升到 23%,县乡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表现也是较强。

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城市,今年 7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1%;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上海由于插混牌照政策的拉动,7 月插混占比 4%,回落较大。深圳与杭州的插混市场在 7 月也环比下降较大。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7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全面位居第二。长安、长城也是走势较强。

由于比亚迪之外的插混市场主要是増程式,合资车企的私人插混表现相对偏弱。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3 年 7 月销量达到 2.5 万台,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牌照指标充分消化。2023 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36% 的表现较好。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目前增速偏低,部分 2018 年购车的用户应该换车了,但市场总量仍不高,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去年 6-9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 7 月的表现也是算较强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7 月份开始出现年末抢购行情,今年的 7 月销量下降较大,上海新能源车呈现持续增长特征。

2023 年 7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 2.4 万台,相对去年 7 月的 2.7 万下降 10%,去年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目前已经明显恢复,抢牌照行情结束的影响不大。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3 年 7 月份达到 15.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41% 的较好水平。

2022 年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132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94%,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非双限城市累计达到 27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96%,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2023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7 月份销售 33.8 万台的增速 48%。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3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3373.html Tue, 29 Aug 2023 06:17:06 +0000 //www.otias-ub.com/?p=1643373 随着2022年末新能源补贴退出,新能源车市场需求逐步恢复。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3.6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下降3.1%。今年1-7月累计批发430万辆,同比增长42%。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4.1万辆,同比增长31.9%,环比下降3.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74万辆,同比增长37%。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指引频出,旨在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工信部、商务部推动新能源车下乡,启动“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等活动效果较好,各地车展及发放消费券等丰富多彩的促消活动,厂家半年末冲刺力度强,均对提振消费信心有较好的增进效果。新能源车的入门级车型表现压力较大,高端相对较强,蔚来、小鹏、理想等总体较好,传统车企新能源高端发展较快,新能源格局激烈变化。

新能源乘用车总体走势

 7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4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下降3%。

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30万辆,同比增长42%。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7月的中国销量较强,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7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4万辆,同比增长32%,环比下降4%。

今年以来累计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74万辆,同比增长37%。7月的新能源车的走势相对较强,燃油车促销潮带来的抑制效应不强。

7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8万辆,这在特斯拉季度末出口偏低的情况下是很不错的。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由于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因此市场前景向好。

1-7月累计出口57万台,同比增1.5倍。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7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未来几个月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仍较高增长。

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

此图是1:3的比例,可清晰看到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新能源大幅向上,传统车回升缓慢。纯电动与传统车走势相对分化。插混和混动的走势也是较强的。7月的燃油车走势较强,高于3月销量。7月的插混新能源持续大幅走强。増程表现也很强。

全国新能源渗透率-批发

7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5.7%,较2022年7月26.4%的渗透率提升9.3个百分点。

7月乘用车各类品牌新能源走势分化。7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9%;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8%。

全国新能源渗透率-零售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6.1%,较去年同期26.8%的渗透率提升9.4个百分点。

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9.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3%;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1%。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分析

7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9.4万辆,同比增长15.3%,环比下降6.1%;插电混动销量24.2万辆,同比增长80.0%,环比增长3.8%,新能源车占比33%,较同期增加9个点占比。7月插混中的增程式电动车厂商销量5.5万辆,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4%,増程占插混总体的23%,形成高增长的良好态势。

新能源车的级别-各级别相对均衡

7月B级电动车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69%,环比下降11%,占纯电动份额29%。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8.5万辆,同比下降35%,环比增长3%,占纯电动的17%份额,份额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5.6万辆,占纯电动的32%份额,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9.5万,占纯电动份额19%;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今年高端新能源车表现较强,C级占比提升到4%,较2022年提升翻倍的水平,蔚来汽车等走势较强,体现车型需求的高低两极化发展趋势。

新能源车的自主和新势力表现持续较强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自主加新势力78%,超强。主力合资车企加传统豪华车的总体比不过特斯拉。

蔚来、哪吒、理想、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尤其是蔚来、理想等表现较强,这也是细分市场赛道的优势。

自主品牌的纯电动市场占据较大优势,特斯拉是主要高端。近期插混的自主日益占据主导优势。

7月新能源车主力厂家分化

历年逐月新能源车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7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尤为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达到15家(环比增加2家,同比减少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8.1%(上月82.7%,去年同期83.4%)。其中:比亚迪261,105辆、特斯拉中国64,285辆、广汽埃安45,025辆、吉利汽车41,014辆、长安汽车36,897辆、上汽通用五菱34,531辆、理想汽车34,134辆、长城汽车28,896辆、上汽乘用车23,750辆、蔚来汽车20,462辆、零跑汽车14,335辆、上汽大众13,378辆、小鹏汽车11,008辆、哪吒汽车10,039辆、上汽通用10,021辆。

历年纯电动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近几年以来,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仍然是比亚迪、特斯拉和传统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7月纯电动车企表现强的是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呈现强势增长,拉动7月总体较强;而吉利汽车和上汽广汽乘用车等的走势也很好;长安新能源7月销量较好;蔚来等新势力的总体走势较好;广汽埃安和哪吒等表现较好。

插电混新能源车企业

2023年7月份插电混动市场走势分化,主要的厂家是比亚迪处于绝对领先,比亚迪由于销量较高,放到右轴。理想汽车、长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跟进比亚迪发展插混,但差距较大。近期吉利和长城新品的插混产品很有竞争力。

7月插混中的增程式电动车厂商销量5.5万辆,同比增长173%,环比增长4%,増程占插混总体的23%,形成高增长的良好态势。零跑、赛力斯新能源、长安、理想汽车共同推动增程式插混增长。近期赛力斯的纯电动也开始启动,形成差异特色。

合资车企插混市场表现相对较弱。由于产业链差异,插电混动动力车型的部分合资企业表现相对优秀。欧系的上汽大众近期插混较强,豪华车的插混不强。

混合动力企业表现较强

7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6.4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11%。其中一汽丰田24,636辆、广汽丰田22,385辆、东风本田4,703辆、广汽乘用车4,066辆、广汽本田3,232辆、东风日产2,166辆、长安福特1,299辆、东风乘用车962辆、东风悦达起亚646辆、吉利汽车126辆,混合动力市场表现持续弱化。

2023年混合动力车型还是日系4家表现相对较强,丰田和本田两个品牌为绝对主体,其中丰田表现优秀,广汽丰田品牌表现相对较强,综合的总量相对均衡,体现在两家相对走势平稳。

混动车型品种随着日产新品进入而呈现更充分竞争格局,丰田与本田抱团发展市场的特色逐步改变。自主品牌仍是探索,东风、广汽传祺等更多新品上市拉动混动的持续走强。

7月新能源车主力车型销量表现较强

7月新能源车型批发量均较好

7月总体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16个(去年同期19个):比亚迪宋51,258辆、比亚迪秦44,695辆、Model Y 43,961辆、朗逸33,027辆、比亚迪海豚31,950辆、比亚迪元31,456辆、海鸥28,001辆、轩逸27,562辆、长安CS75为25,345辆、比亚迪汉25,237辆、速腾24,394辆、埃安S 22,437辆、卡罗拉21,286辆、哈弗H6为21,265辆、瑞虎8为20,440辆、Model 3为20,324辆。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3位,优势地位明显。

7月纯电动车型批发量均较好

7月纯电动车型表现相对较强的是特斯拉MODEL Y、海豚、比亚迪元、海鸥、埃安、MODEL3等产品。

微型电动车的海鸥、吉利熊猫MINI崛起,长安lumin等新品表现较好。新势力的私人市场开拓较好。

前期微型电动车的五菱一枝独秀,五菱宏光MINI之后的宾果产品力超强,也符合入门需求,但近期压力较大。

插电混动车型批发走势

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体现传统内资企业为主的特色。近期比亚迪宋、秦PLUS、汉、理想L7、唐等销量较好。欧美豪华插混车型的市场接受度不足,销量走势也相对平稳。

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L7表现明显较强,而且深蓝SL03也表现较好,说明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还是有很好的接受度,增程式如果消除顾虑也是被接受的。

近期纯电动和插混出口车型走向欧洲市场的表现较好,上汽荣威等出口较多,形成欧洲新能源市场对中国插混的拉动。

7月纯电动车型分价段主力车型

7月10万以下纯电动车型

纯电动车的10万元以下市场主要竞争格局还是以小车为主的特征,尤其是A00级的比亚迪海豚,长安lumin、吉利mini、宏光mini还有奔奔以及哪吒V等车型表现是相对较强,而A0级的10万元高端的像比亚迪海豚、东风EX1等表现都是不错的。

10-20万纯电动主力车型批发走势

10-20万元纯电动市场,比亚迪的主力车型较强。比亚迪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比亚迪元、埃安Y表现相对较强,而比亚迪秦近期大幅走强。

上汽的出口主力车型木兰等表现较强,潜力巨大。埃安S、埃安Y等车型表现也很强。

20-30万车型批发销量表现较好

20-30万元市场纯电动车型,主力车型仍然是Model Y、Model3,还有比亚迪汉、极氪001等车型,尤其是Model Y销量(含出口)7月份走势较强,同比也是正增长状态。未来来看,Model Y的销量仍然是在20-30万区间绝对领军的车型。高端的比亚迪汉的销量也是压力不大的走势特征,但像小鹏P7等的表现也是仍需努力。

30-40万元市场较强

30-40万元市场里有蔚来ET5、蔚来ES6、宝马X3等表现相对较强,蔚来品牌高端车型较强,产能提升后ES6市场表现超强,ET5销量表现进一步提升。目前总体来看,市场竞争表现体现自主新势力与豪华全面竞争的特征。

40万以上纯电动主力车型

4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市场,近期销量不断走强。领军车型主要是蔚来ES8、蔚来ES7、蔚来ET7、奔驰EQE、红旗EHS9以及奔驰和凯迪拉克锐歌等车型相对应的组成,近期40万以上车型总体较稳,蔚来ES8、蔚来ES7、蔚来ET7、奔驰EQE和红旗EHS9、凯迪拉克锐歌上市后起步表现不错。

40万以上高端轿车市场呈现蔚来等自主高端品牌较强的新特征。国际豪华品牌车企的电动化需要加速。

]]>
乘联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经逼近40%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2096.html Tue, 22 Aug 2023 12:15:15 +0000 //www.otias-ub.com/?p=1642096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从装车比例上看,新能源乘用车在L2级以上的装车比例要显著高于燃油车型。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经逼近40%,从价位区间来看,16万以上的车型大多都已经配备了L2级的辅助驾驶功能。

反观燃油车方面,2023年上半年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只有18%,16万元以上车型装车率也只有20%左右,40万以上车型安装率反而只有5.5%。

而L2+级辅助驾驶功能当前的普及率偏低,主要由于实现L2+级辅助驾驶需要更多的传感器硬件辅助,上车成本偏高。

另一方面,在城市路况驾驶时,客户对L2+级功能的体验感知并不强烈,使得L2+级辅助驾驶功能上车的性价比相对偏低。

自 快科技

]]>
乘联会:2023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7139.html Tue, 08 Aug 2023 06:19:34 +0000 //www.otias-ub.com/?p=1637139 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由于受到去年7月高基数的影响,今年7月市场增长压力较大。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逐月走高的独立特征,随着大量有竞争力的新品推出,价格促销力度不断加大,7月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持续释放。

随着商务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全面推动汽车消费,“百城联动、千县万镇”汽车促消费活动深入开展,地方性促消费活动效果良好,各厂商和经销商积极开展各种促销营销活动,支撑7月淡季的终端零售实现淡季不淡的良好局面。

海外市场环境保持良好态势,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走强,形成国内外新能源市场同步走强的特征。

乘联会2023年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量以上的13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2.7%,这些企业的7月预估销量为62.4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7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75万辆。

2023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乘联会综合预估7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75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下降1%。今年以来累计批发430万辆,同比增长42%。

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

7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会:2023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711.html Mon, 24 Jul 2023 09:22:50 +0000 //www.otias-ub.com/?p=1629711 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逐月走高的独立特征,随着二季度大量有竞争力的新品推出,价格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逐步释放。各厂商和经销商为冲击半年目标,积极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地方性补贴叠加企业半年度冲量双重优惠,支撑终端零售环比持续升温。

由于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加之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走强的促进,形成国内外新能源市场同步走强的特征。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保持强势增长特征,整体车市延续5月的强势走势,销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乘联会2023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2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2.8%,这些企业的6月预估销量为61.1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6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74万辆。

2023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乘联会综合预估6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74万辆,环比增长10%,同比增长30%。预计1-6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353万辆,同比增长44%

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

6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1067.html Wed, 05 Jul 2023 05:32:40 +0000 //www.otias-ub.com/?p=1621067

5月是新能源车市场持续走强,国内零售环比4月小幅增长,出口强势增长。随着上海车展的盛大举行,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逐步恢复,烟火气重归生活,因此5月新能源车市场的出租网约暴增,拉动纯电动的强势增长。1-5月新能源乘用车实现47%的较强正增长,这也是超越预期的良好表现。

1.   5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7.4万辆,同比增长60%,环比增11%。

1-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78万辆,同比增长47%。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5月中国销量较强,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2.   5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8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10%。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43万辆,同比增长42%。5月的新能源车走势相对较强,燃油车促销潮带来的抑制效应不强。

3.   5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5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9.2万辆。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由于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市场,因此市场前景向好。

1-5月累计出口41万台,同比增1.6倍。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5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未来几个月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仍较高增长。

4.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8-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2020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今年的市场需求逐步走稳,纯电动2023年5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12.8%,较年初稍有提升。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5月的纯电动出租租赁比例达到近期高点。

5.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20%,较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不考虑特大城市限购的特色因素,车市的增长主要是中型城市和县乡。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县级市场延伸,新能源车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插混车型也是逐步扩展,未来潜力较大。

6.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5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上海、广州、杭州等限购表现仍较强。5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武汉和郑州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下滑的是嘉兴和那曲等小车市场区域。

2023年新能源车相对于2022年同期仍是大幅增长,上海、成都、杭州、广州、郑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菏泽和佛山等表现相对较差,没有增量贡献。

7.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2020年出租租赁的占比下降,2021-2022年表现下降到15%左右水平,但2023年5月回升到18%,其中限购城市和大型城市的占比提升迅猛。

近期限购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上升,中型城市的私人市场仍是快速上升。今年非限购大城市的出租市场规模较大。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5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中型市场增长1-2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 5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县乡市场,特大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8.   纯电出租市场快速发展

由于部分网约车实际没有改为经营车辆,仍属私家性质,因此网约车数量远大于表观统计数据。此处主要是出租数量。

5月的各地出租市场更新电动化力度较大。尤其是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区相对于前几年的5月更新数量大幅增长,体现电动化的公共领域较强特征。

目前大部分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的购买中20%以上是出租租赁,广州、杭州的纯电动的30%左右是出租网约。

9.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理想L8在5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5月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占比下降,县乡市场的插混形成较好的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下降,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10.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5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20年5月的10%上升到2023年的31%。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和2020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5月上升到22%,县乡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表现也是较强。

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城市,今年5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11%;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上海由于插混牌照政策的拉动,5月插混占比3%,回落较大。广州、深圳的插混市场在5月也环比下降较大。

11.5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5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全面位居第二。长安、长城也是走势较强。

由于比亚迪之外的插混市场主要是増程式,合资车企的私人插混表现相对偏弱。

  1. 12.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3年5月销量达到1.4万台,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牌照指标充分消化。2023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7%的表现较好。

2018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目前增速偏低,部分2018年购车的用户应该换车了,但市场总量仍不高,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去年6-9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5月的表现也是算较强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3.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年5月份开始出现年末抢购行情,今年的5月销量拉升较大,仍是历年5月新高,上海新能源车呈现持续增长特征。

2023年5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2.9万台,相对去年5月的0.2万提升1693%,去年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目前已经明显恢复,抢牌照行情结束的影响不大。

14.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3年5月份达到14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70%的较好水平。

2022年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132万的水平,同比增长94%,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5.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年非双限城市累计达到274万台水平,同比增长96%,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2023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5月份销售31.2万台的增速66%。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3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IDC: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接近600万辆 渗透率达到27.6%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2179.html Tue, 04 Jul 2023 06:08:18 +0000 //www.otias-ub.com/?p=1622179

IDC《中国季度乘用车市场数据追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接近600万辆,对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27.6%。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在过去两年取得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板块。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和出行体验。汽车市场围绕新能源车出现新一轮产业链调整升级,车联网、智能化等成为供应商与车企竞相关注的新焦点,市场孕育出更多新机会。

2023年IDC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结合市场调研数据与行业研究,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研究内容,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关注: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加速智舱、智驾功能在乘用车市场实现落地;

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成为车联网市场发展的两大热门领域;

作为车联网的基础设施,汽车云市场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新能源车出货量一枝独秀

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

IDC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在整体市场受政策影响出现波动的背景下依然逆势上涨,不仅新势力品牌整体势头不减,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也纷纷取得阶段性进展。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IDC预测,中国乘用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2023年将超过30%。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表示,

乘用车作为汽车市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进程是整个汽车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电动化使车辆底层架构更适合智驾与智舱技术落地,是车辆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智驾与智舱是汽车市场智能化的两大支柱。IDC针对乘用车市场开展数据追踪,主要研究内容包含智驾与智舱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落地现状。

研究显示,自动驾驶技术在当下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形式依然以驾驶辅助功能为主,在20至40万人民币价位段尤其集中。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今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3%。

智能座舱不断突破车机与用车者之间的交互维度,并使车舱的应用场景向广义延申。今年一季度,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渗透率达到88.8%。其中,座舱智能化水平的评价一方面在于车机与用车者之间交互模式的直观性与交互维度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在于舱内电子终端设备对车舱应用场景的延展。

王博还强调,近几年,国内智驾、智舱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发展背后,车联网能力的产业升级是重要支撑和推手。

产业升级推手——车联网市场呈“电动化、

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四大趋势

当前,车端IT属性不断增强,逐步具备更多娱乐、自动驾驶等丰富功能。车企推出诸多功能,离不开汽车产业上游技术与产品体系的整体升级。以供应商为主导、以“车端、路端、通信、云基础设施与平台、安全、服务、解决方案”等技术产品有机组成的车联网市场已经形成,并在利好政策、市场需求升级、通信AI等技术成熟的多重因素推动下,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演进。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

车联网是汽车制造与软件、通信领域融合应用的重要方向,对于促进汽车制造、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车联网市场不仅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也是车企满足终端用户对汽车智能、网联需求的重要路径,是技术提供商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抓手。

另外,洪婉婷还认为,车联网市场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一枝独秀体现的电动化已经初步完成、而共享化是未来发展重要趋势,当前以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发展为代表的智能化网联化是市场热点:

随着辅助驾驶功能在车端的不断渗透,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产品成为主流方向,“技术升级、量产”是提供商的发展主题。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仍以搭载AEB、APA等辅助功能的L2等级为主。为了形成差异化优势,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需要提供能够实现高速NOA、城市NOA等更多功能场景的自动驾驶系统,提升安全性与智能化等级,进一步服务优化驾驶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以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完善数据闭环减缓数据成本、以大模型支撑算法提升迭代克服长尾场景挑战、以车路云一体策略形成协同感知规控面对单车智能瓶颈、以量产为目标解决资金挑战等等开始成为竞争焦点。相关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BEV+Transformer”“行泊一体”等技术产品也进入了快速的迭代与商业化落地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汽车电动化初步完成,自动驾驶各场景规模化落地仍需更多突破,距离成为车企核心卖点仍有差距,而智能座舱内产品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成为了车企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厂商的又一差异化突破口。

目前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从功能上看,包含中控屏、抬头显示、驾驶员疲劳监测、娱乐系统等部分;技术体系上维度看,智能座舱包含芯片、域控制器等硬件产品,以及虚拟机、中间件、智能语音、智能推荐等基础算法和各类应用软件。目前,智能座舱内,以HUD、DMS、语音交互等产品为代表的智能化升级已经进入快速渗透期。下一阶段,技术提供商将在网联化方向进行更多投入。如,充分结合车端数据与网联数据,以AI推荐引擎为驱动,形成智能化充电服务、智慧停车、本地生活服务推荐,以此形成对用户个性化、实时化的服务。

洪婉婷最后表示,随着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汽车行业对车联网的基础设施“汽车云”的需求日趋重视,汽车云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汽车云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53.6%

汽车云是指为了满足汽车行业(包括汽车行业供应商、主机厂、以及应用智能汽车的行业用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和私有云基础设施建设;云解决方案包括承载在各类云基础设施上的的平台及应用解决方案。

研究显示,2022年汽车智能网联化进程加速,替代车企数字化转型,成为汽车云市场增长的首要动能。

IDC中国研究经理杨洋强调,

汽车的智能网联化重新定义了云与产业的关系——云即生产系统、数据和算法即竞争优势、软件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

2022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从市场结构上来看,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占比55.5%,同比增长44.2%,市场规模达22.0亿元人民币;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占比44.5%,同比增长38.9%,市场规模达17.6亿元人民币。

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云市场的增速将不断创新高,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53.6%,2027年该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1.4%,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略高于基础设施市场,达56.1%。

整体来看,IDC预计汽车云市场增长将呈现两大突出特点:

一是,在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领域,公有云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刚需。汽车的智能网联化转型具备明显的互联网业务特性,海量终端及数据接入、算力需求的潮汐特性、敏捷的软件开发及迭代、持续的在线服务,推动公有云成为汽车产业的刚需。2022-2027年,预计中国汽车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将以64.0%的复合增速高速增长,预计2027年规模达277亿元人民币。

二是,在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领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将成为汽车云市场的“关键控制点”。自动驾驶从L2开始,每一次向高阶驾驶演进,对于云的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的消耗量都要上升一个量级。自动驾驶开发解决方案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高达90.0%,2027年规模达208.7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解决方案市场比例接近70%。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将成为未来汽车云市场竞争的关键变量。

IDC观点

传统燃油车发展至今已超过百余年,汽车产业的产业分工已成定局、利润分配已经相对固定、各领域巨头地位难以撼动。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进一步普及,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这一升级过程中,汽车产业链将被重塑,也将形成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产业链中各企业如何抓住市场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能力勇立转型升级潮头,成为企业需要思考的重中之重。

]]>
乘联会:2023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612639.html Tue, 06 Jun 2023 04:32:53 +0000 //www.otias-ub.com/?p=1612639 5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逐步走高的特征,随着大量有竞争力的新品推出,价格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逐步释放,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回归较强增长特征,整体车市延续4月的较强走势,销量创出今年新高。

由于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加之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走强的共同促进,上海等新能源车产业链核心地区的车企表现异常突出。

乘联会2023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1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1.1%,这些企业的5月预估销量为54.2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5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65万辆。

2023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乘联会综合预估5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7万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59%。预计1-5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78万辆,同比增长46%。

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

5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会:2023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6865.html Mon, 08 May 2023 02:07:51 +0000 //www.otias-ub.com/?p=1596865 4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2年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实现650万辆销量,增速94%的良好业绩。2023年3月乘用车销量季度末冲刺后,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回归平稳,4月价格战热度逐渐消退,消费者恢复理性消费,观望情绪得以缓解,前期压抑需求有所释放,整体车市延续3月底的态势,企稳修复。

由于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加之近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持续走强的促进,因此上海等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核心地区的车企表现异常突出。

乘联会2023年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1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0.7%,这些企业的4月预估销量为48.2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4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60万辆。考虑到4月的工作日偏短因素,因此4月销量与3月61.7万基本持平已经是很好的表现。尤其是4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同比翻倍暴增是很振奋人心的。

2023年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乘联会综合预估4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0万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114%。预计1-4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210万,同比增长43%。

乘联会预测,2023年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50万辆,年度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目前运行状态与预测基本是吻合的。

4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2178.html Tue, 25 Apr 2023 06:13:43 +0000 //www.otias-ub.com/?p=1592178

3 月是春节后的真正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因此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逐步恢复,烟火气重归生活。因此 3 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环比增长较强,1-3 月实现较强正增长。

1.3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61.7 万辆,同比增长 35%,环比增长 25%。相对于历年的 3 月新能源低于 2 月的惯例,今年的 2 月新能源较低,带来 3 月的强势回升。

1-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150 万辆,同比增长 26%。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价格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3 月的 150 万台的销量较强,同比增量 31 万台,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2.3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3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 54.3 万辆,同比增长 22%,环比增长 24%,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2 月的零售谷底在 3 月反弹效应较强。

1-3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 132 万辆,同比增长 23%。3 月的新能源车的走势相对较强,燃油车促销潮带来的抑制效应不强。

3.3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3 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7.0 万辆。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1-3 月累计出口 22 万台,同比增 106%。从自主出口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3 月出口增长较强,未来几个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

4.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今年的市场需求逐步走稳,纯电动 2023 年 3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2.4%,较年初提升较大。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5.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3 年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2 年下降 3 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不考虑特大城市的限购特色因素下,车市的增长主要是中型城市和县乡。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县级市场延伸,新能源车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插混车型也是逐步扩展,未来潜力较大。

6.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3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限购表现仍较强。3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武汉和长春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下滑的是柳州和佛山等小车市场区域。

2023 年新能源车相对于 2022 年同期仍是大幅增长,郑州、杭州、西安、上海、广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7.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下降,2021-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0% 左右水平,但 2023 年 3 月回升到 13%,其中限购城市占比提升迅猛。

近期限购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上升,中型城市的私人市场仍是快速上升。今年非限购大城市的出租市场规模较大。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 3 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表现较好。从特斯拉来看, 3 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县乡市场,特大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8.纯电出租市场快速发展

由于部分网约车实际没有改为经营车辆,仍属私家性质,因此网约车数量远大于表观统计数据。此处主要是出租数量。

3 月的各地出租市场更新电动化力度较大。尤其是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相对于前几年的 3 月更新数量大幅增长,体现电动化的公共领域较强特征。

目前大部分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的购买中 20% 以上是出租租赁。

新能源网约出租规模近几年高速增长,这些有正规变更手续的出租租赁车辆增长较猛。广州、成都、深圳等的每年规模巨大。北京的规模不大,但按照北京出租的人大代表建议就是,北京的网约车规模已经严重超容量。

出租网约超容量发展,导致大量空驶车辆导致单车效率降低、价格较低,等客的低速行驶也带来道路通行效率不高。由于网约车长时间占用道路,且网约车收入在北京等地还不低,因此更多的灰色网约车将持续涌入。

9.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理想 L8 在 3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3 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占比下降,县乡市场的插混形成较好的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下降,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10.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3 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20 年的 15% 上升到 2023 年的 34%。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3 月上升到 23%。

2023 年 3 月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 9.8% 的前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 3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0%;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上海由于插混牌照政策的拉动,3 月插混占比 3%,回落较大。广州、深圳、天津的插混市场在 3 月也环比下降较大。

11.3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3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四川市场,还有江苏、浙江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河南地区的五菱超越比亚迪也是很好的微车强势增长。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全面位居第二。长安、上汽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

12.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3 年 3 月销量达到 1.5 万台,稍高于去年同期,牌照指标充分消化。2023 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18% 的表现较好。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目前增速偏低,部分 2018 年购车的用户应该换车了,但市场总量仍不高,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去年 6-9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今年 3 月的表现也是算较强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3.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3 月份开始出现年末抢购行情,今年的 3 月销量拉升较大,仍是历年 3 月新高,上海新能源车呈现持续增长特征。

2023 年 3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 3.2 万台,相对去年 3 月的 2.1 万提升 55%,去年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目前已经明显恢复,抢牌照行情结束的影响不大。

14.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3 年 3 月份仅达到 1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15% 的较好水平。2022 年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132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94%,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5.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非双限城市累计达到 27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96%,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2023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 3 月份销售 28.4 万台的增速 22%。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3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2万 渗透率31%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6177.html Mon, 17 Apr 2023 04:00:49 +0000 //www.otias-ub.com/?p=1586177

随着2022年末新能源补贴退出,新能源车市场需求逐步恢复,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1.7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25%。补贴政策切换和部分车型促销降价潮带来的新能源销量波动较大,3月新能源车市逐步恢复活力,实现同比和环比较强的节后开门红表现。自主品牌高端表现较强,中低端面临复杂的价格竞争,格局激烈变化。

一、新能源乘用车总体走势

1.   3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1.7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25%,相对于历年的3月新能源低于2月的惯例,今年的2月新能源较低,带来3月的强势回升。

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50万辆,同比增长26%。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3月的150万台的销量较强,同比增量31万台,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2. 3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54.3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24%,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2月的零售谷底在3月反弹效应较强。

1-3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32万辆,同比增长23%3月的新能源车的走势相对较强,燃油车促销潮带来的抑制效应不强。

3. 3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3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0万辆。,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1-3月累计出口22万台,同比增106%。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3月出口增长较强。未来几个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

4. 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

此图是1:4的比例,可清晰看到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新能源平稳向下,传统车加速向下。纯电动与传统车走势相对分化。插混和混动的走势也是较强的。3月的燃油车走势很弱,形成一路下行的趋势。3月的新能源持续大幅走强。

近几年的乘用车市场需求出现分化的K型走势,传统燃油车占比持续下降,伴随着新能源车占比持续提升,形成国内车市的结构性增长态势。传统燃油车产品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而新能源车产品的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社会供应链体系仍在创新上升阶段。

出口市场与国内需求差异较大,纯电动的占比很高,插混和混动比例很低。出口新能源中纯电动占比94.3%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新能源55%

5. 全国新能源渗透率批发

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1%;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46.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6%;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7%


3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31%,较2022325%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渗透压率走势规律符合预期。

6. 全国新能源渗透率零售

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4.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3.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3%

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4.2%,较2022328.1%的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

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分析


3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5.3万辆,同比增长22%,新能源车占比73%;插电混动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92%,新能源车占比27%,较同期增加8个点占比。纯电动的主力车型仍是轿车为主,插混是SUV为主,形成差异化走势。插混的SUV车型价格较高,而SUV价格的本身利润较高,也有一定的促进。

1.  新能源车的级别各级别相对均衡

3B级电动车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20%,占纯电动份额32%。纯电动市场的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5.7万辆,同比下降52%,环比增长42%,占纯电动的13%份额,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A0级批发销量13.3万辆,占纯电动的29%份额,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A级电动车10.9万,占纯电动份额24%。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2. 新能源车的自主和新势力表现走弱

自主品牌的纯电动市场占据较大优势,特斯拉是主要高端。自主新能源新势力表现偏弱。近期插混的自主日益占据主导优势。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自主加新势力77%,超强。主力合资车企加传统豪华车的总体比不过特斯拉。

蔚来、哪吒、理想、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仍较强,尤其是理想、蔚来等表现较强,这也是细分市场赛道的优势。

三、3月新能源车主力厂家分化

1.   历年逐月新能源车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改善,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回升到11家(环比增1家,同比少2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7%(上月83.1%,去年同期80.2%)。

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其中:比亚迪206,089辆、特斯拉中国88,869辆、广汽埃安40,016辆、长安汽车33,484辆、上汽乘用车31,154辆、吉利汽车27,993辆、理想汽车20,823辆、上汽通用五菱15,880辆、长城汽车13,155辆、蔚来汽车10,378辆、哪吒汽车10,087辆。

2. 历年纯电动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近几年以来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仍然是比亚迪、特斯拉和传统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3月纯电动车企表现强的是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呈现强势增长,拉动3月总体较强。

而吉利汽车和上汽、广汽乘用车等的走势也很好;长安新能源3月销量较好。新势力的总体走势分化,蔚来、理想较好,但一线主力地位下降明显。广汽埃安超越小鹏汽车较大。

3. 插电混新能源车企业

20233月份插电混动市场走势分化,主要的厂家是比亚迪,处于绝对领先。比亚迪由于销量较高,放到右轴。理想汽车、长安汽车、长城、赛力斯、吉利汽车等跟进比亚迪发展插混,但差距较大。近期吉利和长城新品的插混产品很有竞争力。

赛力斯新能源、长安、理想汽车共同推动增程式插混增长。近期赛力斯的纯电动也开始启动,形成差异特色。

合资车企插混市场表现相对较弱。由于产业链差异,插电混动动力车型的部分合资企业表现相对优秀。欧系的上汽大众近期插混较强,豪华车的插混不强。

4.   混合动力企业表现较强

3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57,003辆,同比下降24%,环比增长6%。其中丰田27,397辆、本田20,584辆、传祺4,112辆、日产1,405辆、东风2,774辆,混合动力的自主品牌逐步走强。

2023年混合动力车型还是日系4家表现相对较强,丰田和本田两个品牌为绝对主体,其中丰田表现优秀,广汽丰田品牌表现相对较强,综合的总量相对均衡,体现在两家的相对走势平稳。

混动车型品种随着日产新品进入而呈现更充分竞争格局,丰田与本田抱团发展市场的特色逐步改变。自主品牌加速混动发展,东风、吉利、广汽传祺、长城等更多新品上市拉动混动的持续走强。

四、3月新能源车主力车型销量表现较强

13月新能源车型批发量均较好

3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两万辆的车型有12个:Model Y61,667辆、比亚迪秦为40,850辆、比亚迪宋为40,510辆、比亚迪元40,400辆、名爵ZS34,208辆、轩逸32,627辆、比亚迪海豚30,077辆、Model 327,202辆、埃安S26,392辆、雅阁22,501辆、帕萨特21,551辆、凯美瑞21,137辆、长安CS7520,685辆。其中新能源位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前4位,优势地位明显。新能源车列总体乘用车车型销量排名榜单优势地位明显,领军新能源车较燃油车领军车型销量均高出1倍。

MODEL Y高端等不需要补贴支持,因此市场化的拉动更强,比亚迪宋的零售同比暴增,比亚迪秦和比亚迪汉较强,车市主力格局逐步形成。

23月纯电动车型批发量均较好

3月纯电动车型表现相对较强的是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元、海豚、MODEL3、埃安等产品。

微型电动车的吉利熊猫MINI崛起,长安lumin、奇瑞EQQQ冰激凌等新品表现一般。新势力的私人市场开拓较好。

前期微型电动车的五菱一枝独秀,五菱宏光MINI产品力超强,也符合入门需求,但近期压力较大。

3、插电混动车型批发走势

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体现传统内资企业为主的特色。近期比亚迪宋、秦PLUS、唐、理想L9、汉等销量较好。欧美豪华插混车型的市场接受度不足,销量走势也相对平稳。

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L7的表现明显较强,而且深蓝SL03也表现较好,说明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还是有很好的的接受度,增程式如果消除顾虑也是被接受的。

近期纯电动和插混出口车型走向欧洲市场表现较好,上汽荣威等出口较多,形成欧洲新能源市场对中国插混的拉动。

五、3月纯电动车型分价段主力车型

1310万以下纯电动车型

纯电动车10万块钱以下市场主要竞争格局还是以小车为主的特征,尤其是A00级的长安lumin、吉利mini、宏光mini,还有奔奔以及哪吒V等车型表现是相对较强的,而A0级的10万元高端的像比亚迪元、东风EX1等表现都是不错的。

210-20万纯电动主力车型批发走势

10-20万块纯电动市场,比亚迪的主力车型较强,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宋表现相对较强,而比亚迪秦近期大幅走强。

上汽的出口主力车型木兰等表现较强,潜力巨大。埃安S、埃安Y等车型表现也很强。

320-30万车型批发销量表现较好

20-30万市场纯电动车型,主力车型仍然是Model YModel3,然后还有比亚迪汉、极氪001等车型,尤其是Model Y销量(含出口)的3月份走势较强,同比也是正增长状态。未来来看,Model Y的销量仍然是在20-30万区间绝对领军的车型。高端的比亚迪汉的销量也是压力不大的走势特征,吉利极氪001等车型在其中表现也都是不错的,但像小鹏P7等的表现也是仍需努力。

430-40万元市场较强

30-40万元市场里,有蔚来ET5、蔚来ES6、宝马X3等表现相对较强,蔚来品牌高端车型较强,ET5产能提升后销量表现进一步提升。目前总体来看,市场竞争表现体现自主新势力与豪华全面竞争的特征。

540万以上纯电动主力车型

4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市场,近期销量不断走强。领军车型主要是蔚来ES7、蔚来ET7、蔚来ES8、红旗HS9以及奔驰和凯迪拉克锐歌等车型的相对应的组成,近期40万以上车型总体较稳,蔚来ES7、蔚来ET7、奔驰EQE和红旗HS9、凯迪拉克锐歌上市后起步表现不错。

40万以上高端轿车市场呈现蔚来等自主高端品牌较强的新特征。国际豪华品牌车企的电动化需要加速。

]]>
乘联会:2023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各品牌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2055.html Mon, 10 Apr 2023 04:13:04 +0000 //www.otias-ub.com/?p=1582055 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3年开年后,新能源补贴政策如期收回,又因春节假期提早到1月,故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急剧下跌,进入2月逐步平稳回暖。3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虽然受到燃油车促销潮干扰,但仍保持回暖走势。随着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商一季度产销主动减速,实现生产端降本。

乘联会2023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0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3%,这些企业的3月预估销量为47.7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3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57万多。考虑到部分中小企业的新能源车销量较2月改善较大,因此3月乘用车市场可偏乐观些。

综合预估,3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0万辆,环比增长20%,同比增长30%。预计一季度新能源车厂商销量148万,同比增长25%,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开门红基本实现。

3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4035.html Mon, 27 Mar 2023 04:04:18 +0000 //www.otias-ub.com/?p=1574035

2月是春节后的真正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因此蛰伏已久的消费市场逐步恢复,烟火气重归生活。因此2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环比增长较强,1-2月实现正增长。

1.   2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0万辆,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7%。相对于历年的2月新能源低于1月的惯例,今年的2月新能源较强,带来2月的强势回升。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回落导致动力电池价格有下降的趋势,有利于企业年初减产,去历史库存,实现新品较强增量。

1-2月的88万台的销量较强,体现新能源需求较好,未来仍有上升潜力。

2.   2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新能源车市场零售呈现2月超强的走势特征,补贴政策影响消退带来2月市场复苏,部分车企降价增量,带动新能源市场竞争激化。主力车企销量提升,其他车企也跟进竞争,市场回升较大。

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43.9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33%。

3.   2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2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9万辆,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2月出口增长较强。未来几个月的低基数对出口促进加大,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

4.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2020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今年的市场需求逐步走稳,纯电动2023年2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10%,较年初提升较大。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5.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19%,较2022年下降4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不考虑特大城市的限购的特色因素下,车市的增长主要是中型城市和县乡市场较强。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县级市场延伸,新能源车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插混车型也是逐步扩展,未来潜力较大。

6.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2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限购表现仍较强。2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郑州和成都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下滑的是柳州和芜湖等小车市场区域。

2023年新能源车相对于2022年同期仍是大幅增长,芜湖、上海、佛山、柳州、唐山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郑州和西安等表现相对较差,没有增量贡献。

7.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2020年出租租赁的占比下降,2021-2022年表现下降到15%左右水平,但2023年2月回升到14%,其中限购城市占比提升迅猛。

近期限购城市和中型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上升,中型城市的私人市场仍是快速上升。今年非限购大城市的出租市场规模较大。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2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中型市场增长2-3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 2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县乡市场,大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8.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理想L8在2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2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占比下降,县乡市场的插混尚未全面有效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下降,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9.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2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20年的18%上升到2023年的30%。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和2020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2月上升到22%,县乡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表现也是较强。

2023年2月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9%的前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2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11%;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上海由于插混牌照政策的变化,2月插混占比3%,回落较大。广州、深圳、天津的插混市场在2月也环比下降较大。

10.2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2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四川市场,还有江苏、浙江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浙江、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在河北省五菱超越比亚迪也是很好的微车强势增长。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全面位居第二。长安、上汽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

11.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3年2月销量达到0.9万台,稍高于去年同期,牌照指标充分消化。2023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6%的表现一般。

2018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目前增速偏低,部分2018年购车的用户应该换车了,但市场总量仍不高,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去年6-9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2月的表现也是算较强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2.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年2月份开始出现年末抢购行情,今年的2月销量拉升较大,仍是历年2月新高,上海新能源车呈现持续增长特征。

2023年2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1.8万台,相对去年2月的1.4万台提升26%,去年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目前已经明显恢复,抢牌照行情结束的影响不大。

13.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3年2月份仅达到10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64%的高水平。2022年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132万台的水平,同比增长94%,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4.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年非双限城市累计达到274万台水平,同比增长96%,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2023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 2月份销售22.2万台的增速64%。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3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乘联会:2023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9513.html Tue, 14 Mar 2023 06:42:15 +0000 //www.otias-ub.com/?p=1569513 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2年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实现650万辆销量,增速94%的良好业绩。2022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如期调整,叠加春节提前因素,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因春节假期的关系急剧下跌,进入2月逐步平稳回暖。随着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商年初产销主动减速,实现生产端降本。

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岁末年初产销波动较大,因此用22年11月主力企业销量占比测算。乘联会2022年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4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5.5%,这些企业的2月预估销量为43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2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50万辆,实现春节后开门红。

综合预估2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50万辆,环比1月增30%,同比去年2月增60%。预计2月新能源车市开门红基本实现,实现同比和环比较大幅度增长。

2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3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6967.html Thu, 09 Mar 2023 06:14:22 +0000 //www.otias-ub.com/?p=1566967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在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后,叠加疫情管控冲击,全国新能源车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新能源车近几个月走势超预期增长。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预期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各地出台鼓励消费乘用车政策力度大,但1月的新能源车受到政策退出的影响较明显,体现消费需求的变化。

1.   1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降48%。12月出现的新能源销量走缓特征仍在延续。

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降48%。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2.   1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3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降48%。前期新能源乘用车保持趋势性上升走势,1月的谷底效应较强。

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33.2万辆,同比下降6%。这是近几年首次下降。

1月的新能源车的预测是偏高的,原来主要是考虑补贴退出后的抑制效应不强。

3.   1月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强

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5万辆,伴随着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的完善,市场前景向好。

1月,特斯拉中国39208辆、上汽乘用车15316辆、比亚迪汽车10409辆、易捷特4260辆、长城汽车1244辆、吉利汽车749辆、神龙汽车722辆、创维汽车668辆、奇瑞汽车565辆,其他部分车企也有少量新能源车型出口。

从自主出口的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控看,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较强。除了传统出口车企的靓丽表现,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海外市场也有数据开始显现。

4.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2020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今年的市场需求逐步走稳,纯电动2023年1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4%,较去年稍有下降。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5.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23%,较2021年下降6个百分点,2023年1月继续下降。不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速逐步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大中型城市市场需求旺盛,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剔除限购城市后的需求仍是大中城市较强,小城市和县乡较弱。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县级市场延伸,插混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插混车也是逐步扩展。

6.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1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二线大城市表现仍较强。1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西安、郑州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

7.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2020年出租租赁的占比下降,2021-2022年表现下降到15%左右水平,2023年1月降到6%,透支明显。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1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大城市和中型市场增长2-3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 1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小型城市,大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8.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相对较强。

1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县乡市场的插混近期表现较强。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9.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1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19年的6%上升到2023年的24%。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和2020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1月上升到17%,县乡市场的渗透率提升表现较差。

2021年1月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8.5%的前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大型市,今年1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12%;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上海由于插混牌照政策的拉动,1月插混占比3%,下滑正常。

10. 1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1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浙江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全面位居第二。长安増程表现很强,大众也是走势较强。

11.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年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5%的表现一般。2023年1月销量达到0.6万台,稍低于去年同期。

2018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目前增速偏低,部分2018年购车的用户应该换车了,但市场总量仍不高,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1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2.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年1月份开始出现年末抢购行情,今年的1月销量下降不大,插混退出的影响不大。

2023年1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1.2万台,相对去年1月的1.9万下降36%,抢牌照行情将逐步结束。

13.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3年1月份仅达到7.8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的低水平。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132万的水平,同比增长94%,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4.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3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一般, 1月份销售16万台降5%,1月增速放缓,走势较弱。

]]>
乘联会:2023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7392.html Wed, 08 Mar 2023 04:24:12 +0000 //www.otias-ub.com/?p=1567392 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2年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实现650万辆销量,增速94%的良好业绩。2022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如期调整,叠加春节提前因素,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因春节假期的关系急剧下跌,进入2月逐步平稳回暖。随着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商年初产销主动减速,实现生产端降本。

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岁末年初产销波动较大,因此用22年11月主力企业销量占比测算。乘联会2022年1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14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85.5%,这些企业的2月预估销量为43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2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50万辆,实现春节后开门红。

综合预估2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50万辆,环比1月增30%,同比去年2月增60%。预计2月新能源车市开门红基本实现,实现同比和环比较大幅度增长。

2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会:2023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9684.html Wed, 15 Feb 2023 04:31:55 +0000 //www.otias-ub.com/?p=1559684 1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2022 年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实现 650 万辆销量,增速 94% 的良好业绩。2022 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如期调整,推动部分新能源用户的提前购买行为。为应对补贴退坡,部分新能源企业陆续出台限时保价措施,为 2023 年的订单收集打下一定基础。

在新能源车国家补贴退出后,1 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如期迅速进入冰点,随后逐步回暖。由于春节前销售时间仅有 20 天,新能源车市仍未全面回暖。因此,1 月损失春节 7 天以上的有效销售时间,加之元旦后销量环比剧烈变化的因素,共同导致 1 月总体厂商销量环比 12 月大幅下降。随着近期碳酸锂降价趋势明显,部分厂商 1 月产销主动减速,实现春节前的顺势休整,待 2 月的开门红。

乘联会 2022 年 12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万辆以上的 14 家厂商批发销量占总体新能源乘用车全月销量的 81.4%,这些企业的 1 月预估销量为 33.5 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 1 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 41 万辆,处于近期乘用车厂商销量谷底。

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个别企业 1 月减产因素与增量因素的平衡,上月主力企业(万辆以上)的 1 月份销量占比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预估 1 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41 万辆,环比 12 月约下降 45%,同比去年 1 月基本持平。预计 2 月新能源车市会出现开门红,实现同比和环比较大幅度增长。

1 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会:2022年1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快讯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3491.html Wed, 07 Dec 2022 06:39:33 +0000 //www.otias-ub.com/?p=1533491 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尽管国家出台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鼓励政策,但11月疫情影响持续扩大,消费鼓励政策作用发挥受限,乘用车总体市场需求难以快速恢复。而新能源厂商抢抓政策红利,11月走出分化行情。

在国际油价高位徘徊、国内新能源需求平稳向好、新能源领军车企强势增量推动下,11月新能源车市场化增长动力较强,尤其是当前各地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促消费政策,无论在补贴金额还是覆盖面上均不低于燃油车,推动新能源车持续加速增长。

11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产销态势较强,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等领军厂商保持强势良好态势。10月15家厂商批发销量万辆以上企业的全月销量占比84%,这些企业的11月预估销量为61.4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11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73.2万辆,创出乘用车厂商历史新高的销量。

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个别企业11月减产因素与增量因素的平衡,11月主力企业占比较上月主力企业(万辆以上)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预估11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73.2万辆,环比10月增长约8%,同比去年11月增长约71%。

11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6296.html Sun, 06 Nov 2022 17:57:55 +0000 //www.otias-ub.com/?p=1516296 10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10 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产销态势平淡,领军厂商努力保持强势良好态势。9 16 家厂商批发销量万辆以上企业的全月销量占比 83.3%,这些 9 月超万辆企业的 10 月预估销量为 56.7 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 10 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 68 万辆,较 9 月销量增 1%

由于近期本土疫情多点频发,新增涉疫城市数量较多,全国防疫管控再度强化,受疫情波及市场规模增大,经销商静态管理,消费者流动受阻,四季度销售压力较大。多个大中城市将原定于 9 10 月的车展延期至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举办,整体销售节奏后移。

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个别企业 10 月减量因素与增量因素的平衡,10 月主力企业占比较上月主力企业(万辆以上)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预估10 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68 万辆,环比 9 月增 1%,同比去年 10 月增长约 87%

10 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2022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9689.html Tue, 25 Oct 2022 07:37:06 +0000 //www.otias-ub.com/?p=1509689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在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后,全国新能源车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新能源车 6-9 月走势超预期增长。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各地出台鼓励消费乘用车政策力度大,9 月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环比走势都受到政策推动明显。

1.  9 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9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67.5 万辆,同比增长 95%,环比增长 12%。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持续环比改善超过预期。1-9 月走势呈现持续走高的特征,市场火爆增长动力没有衰竭。

1-9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433 万辆,同比增长 115%。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前期两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影响暂时不明显,9 月的涨价也没有明显影响。首先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手里有较多的未涨价前的订单,导致 3-5 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订单,6 月各地促消费政策推动,其中对新能源车都有特殊优待,目前新能源销量进一步火爆。

其次是,新能源插混对燃油车市场的分流,高油价导致新能源的优势加大。现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传统车市场就更艰难了。

第三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小幅的价格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第四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涨价前的订单价格锁定,形成早订车的锁定价格便宜的结果,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的新局面。车企对疑似黄牛炒订单现象也采取措施规范秩序。

2.  9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9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61.1 万辆,同比增长 83%,环比增 9%,1-9 月形成趋势性上升走势。1-9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基本没有季节规律,季度内走势也较强。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1-9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 387 万辆,同比增长 113%。目前的年累增速保持高位。

4 季度的新能源车的预测是偏保守的,主要是考虑 3 季度走势超强弥补了 2 季度的损失, 4 季度初要考虑调整年度预测。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由于私人市场供给不足,纯电动 2022 年 9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2%,较年初提升较大。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 1-9 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2%,较 2021 年下降 7 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基础的人口规模对需求有约束。由于人口基数大,公共交通差,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相对燃油车逐步向低线级市场延伸,新能源车的步伐更快,尤其是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经达到较高份额。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未来潜力较大。

5.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9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上海、杭州、深圳等限购表现仍较强。9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郑州、武汉等非限购核心大城市。

2022 1-9 月新能源车相对于 2021 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杭州、佛山、深圳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 6 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它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限购城市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纯电动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私人消费市场回升较慢。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逐步下降,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4% 左右水平,但 9 月较强。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 9 月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增量,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大城市和中型市场增长 2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 9 月份较同期的的主力区域更延伸到小型城市,中型城市的纯电动市场增长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单位用车和出租占比持续萎缩。插混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问界 M5 9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9 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县乡市场的插混尚未全面有效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8.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9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19 年的 6% 上升到 2022 年的 30%。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9 月上升到 22%,县乡市场的渗透提升表现也是较强。

2021 年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 6% 的近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 9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2%。在其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9.  9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9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四川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广西与山东的上汽通用五菱较强。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电动车市场表现也较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在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的绝大部分主力市场表现下降。金康塞力斯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四川等市场已经超越理想汽车,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稍好。

10.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 9 月销量达到 1.9 万台,稍高于去年同期。但 2022 1 月的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 1-9 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23% 的表现一般。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6-9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 9 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9 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 9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不足 4.6 万台,相对去年 9 月的 2.8 万提升不大,9 月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未来应该能明显恢复。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 9 月份又达到 13.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 60%。而且 1-9 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90.8 万台的水平,同比增长 131%,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我们说的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 9 月份销售 26.3 万台,同比增速 71%。总体来看,1-9 月份累计达到 187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129%,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2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9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4720.html Tue, 11 Oct 2022 08:51:47 +0000 //www.otias-ub.com/?p=1504720 9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

9 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保持强势良好态势,8 16 家厂商批发销量万辆以上企业的全月销量占比 84.2%,这些企业的 9 月预估销量为 55.8 万辆,按照正常结构占比预测 9 月的全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约 66.4 万辆。

尽管国家出台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鼓励政策,但在国际油价高位徘徊,国内新能源需求平稳向好、新能源领军车企强势增量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化增长动力较强,尤其是当前各地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促消费政策无论在补贴金额还是覆盖面上均不低于燃油车,推动新能源车持续加快增长。

考虑到主力企业中的个别企业 9 月减产因素与增量因素的平衡,9 月主力企业占比较上月主力企业(万辆以上)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预估 9 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66.4 万辆,环比 8 月约增长 5%,同比去年 9 月增长约 90%

9 月主力厂商新能源批发销量

]]>
乘联会:2022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预估66.4万辆 环比约增长5%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3717.html Mon, 10 Oct 2022 11:59:28 +0000 //www.otias-ub.com/?p=1503717

乘联会公布2022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预估9月销量66.4万辆,环比8月约增长5%,同比去年9月增长约90%。具体厂商方面,比亚迪以超过200973辆的销量一枝独秀,不仅是唯一突破10万销量的厂商,也是唯一突破20万销量的厂商。

此数据与比亚迪10月3日披露的9月销量非常接近,当时“成绩单”显示,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0.13万辆。

比亚迪一家销量,相当于第2名到第5名四家厂商之和。9月,每卖出10辆新能源车,就有3辆是比亚迪。

特斯拉以83135辆的销量排名第二,上汽通用五菱52377辆排名第三,吉利汽车39800辆排名第四,广汽埃安30016辆排名第五。

乘联会表示,尽管国家出台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鼓励政策,但在国际油价高位徘徊,国内新能源需求平稳向好、新能源领军车企强势增量推动下,新能源车市场化增长动力较强,尤其是当前各地对于新能源车型的促消费政策无论在补贴金额还是覆盖面上均不低于燃油车,推动新能源车持续加快增长。

自 快科技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2496.html Mon, 22 Aug 2022 17:11:40 +0000 //www.otias-ub.com/?p=1482496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在燃油车车购税减半政策实施后,全国新能源车市场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新能源车 7 月走势超过预期增长。在 6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57 万辆后,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56 万辆,同比增长 123%,环比下降 1%。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预期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各地出台鼓励消费乘用车政策力度大,7 月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环比走势都明显受到政策推动。

近两年锂价上涨主要是需求端比供给端更容易扩张所导致。需求端的电池产能扩张通常会更快一些,而锂矿开采的产能扩张第一受能评、环评、采矿权证、化工园区、尾渣处置等制约;第二,勘探和风险找矿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第三,主要矿山项目在国外,不可控因素多。这些原因综合起来,使得锂资源供给的增长不是那么快速。

目前高昂的碳酸锂价格实际上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因为大多数供需双方执行的是长协价,以高昂的现货价格来成交的只是很少一部分。锂矿供给的实际放量存在错配现象,导致部分时段供不应求,推涨了锂价。资源价格趋势性上涨,卖家惜卖、买家囤货、中间商囤积居奇等,导致真正的供给事实上在迅速偏紧被市场误读为供给端可能出了问题;而电动汽车市场超乎预期的大发展似乎在印证市场认为供给不足的判断,从而引发碳酸锂价格扶摇直上。随着美联储加息效果体现,锂价大致会在 47-50 万元 / 吨之间,突破 50 万元的概率不大。我判断锂矿资源是充足的,未来几个月新能源车受锂价制约不大,销量将持续强势增长。

1.   7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56.4 万辆,同比增长 124%,环比微降 1%。在车购税减半政策利好燃油车的基础上,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超过预期。在新能源车市场方面,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我们 4-7 月份油价的高位状态,虽然说有油价的三连跌,但是仍处于高位的水平,所以推动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进一步火爆的情况。

1-7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303 万辆,同比增长 123%。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2.  7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7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48.6 万辆,同比增长 119%,环比增长 – 8.5%1-6 月形成 “W 走势。7 月走势继续保持火爆状态,作为季度第一个月的起步较好,预示着 3 季度的销量超预期。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由于私人市场供给不足,纯电动 2022 7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3%,稍有上升。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 1-7 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1 年下降 9 个百分点,上海损失较大,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限购对需求有约束。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7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杭州、深圳、广州、上海等限购表现仍较强。7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成都、郑州等非限购大城市。

2022 年 1-7 月相对于 2021 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佛山、重庆、杭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 5.3 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他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新能源车市场的纯电动份额近期稍有下降,2022 1-7 月下降到总体的 78%。由于上海的需求偏弱,纯电动在特大型市场表现较强占到纯电动 15% 比例。

而插电混动在特大城市和小城市和县乡市场总体表现相对是较低状态。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逐步下降,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3% 左右水平。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以五菱宏光 MINI 为代表的增量,7 月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小城市和县乡市场增长 2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来看,7 月份的份额下降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前期上海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他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持续萎缩,2022 年占比大幅下降到 1% 左右的比例。

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问界 M5 7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7 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县乡市场的插混尚未全面有效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8.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7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19 年的 5% 上升到 2022 年的 26%。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7 月上升到 19%,县乡市场的渗透表现也是较强。

2021 年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 6% 的近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 7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0%。在其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9.   7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7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东、四川、江苏浙江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四川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发达地区基本都是第一;河南与山东的上汽通用五菱也不错。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表现也较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的绝大部分主力市场表现很好。金康塞力斯在江苏市场已经超越理想汽车,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稍好。

10.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 7 月销量达到 1.7 万台,稍高于去年同期。但 2022 1 月的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1-7 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24% 的表现一般。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6-7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而且特斯拉供车较少,北京 7 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7 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 年 7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不足 2.7 万台,相对去年 7 月的 1.6 万提升不大,7 月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未来应该能明显恢复。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 年 7 月份又达到 10.9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1 倍的水平。而且 1-7 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65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151%,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也目前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7 月份销售 22.9 万台,增速 125%,7 月低于 3 月增速的表现不多。总体来看,1-7 月份累计达到 137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149%,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2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6638.html Tue, 19 Jul 2022 14:42:23 +0000 //www.otias-ub.com/?p=1466638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6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57 万辆,同比增长 141%,环比增长 35%,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超过预期。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预期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车订单表现火爆。6 月的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环比走势都受到政策推动明显。各地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力度大,部分补贴和消费券政策属于先到先得或到 6 月底截止,进一步拉动 6 月车市火爆。

近几个月的主流自主车企的新能源车表现日益走强,在前 8 名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中,除了特斯拉,都是主流车企的新能源车品牌。相对于前两年的传统车企新能源表现较弱的情况,6 月的主力乘用车企业的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的转型效果很突出。

1.   6 月新能源车批发很强

6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57 万辆,同比增长 141%,环比增长 35%,在车购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超过预期。1-6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246 万辆,同比增长 122%。

1-6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246 万辆,同比增长 122%。未来供给改善后,实现进一步拉动措施才能追回销量损失。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目前的两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影响暂时不明显。首先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手里有较多的未涨价前的订单,导致 3-5 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订单,6 月各地促消费政策推动,目前新能源销量进一步火爆。

其次是,新能源插混对燃油车市场的分流,高油价导致新能源的优势加大。现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传统车市场就更艰难了。

第三个原因是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小幅的价格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第四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涨价前的订单价格锁定,形成早订车的锁定价格便宜的结果,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的新局面。车企对疑似黄牛炒订单现象也采取措施规范秩序。

2.  6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6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53.2 万辆,同比增长 132%,环比增长 48%,1-6 月形成 “W 型” 走势。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1-6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 224 万辆,同比增长 121%。目前年累增速没有高位的快速回落。今年是补贴调整,因此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没有明显的需求变化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2022 年降到 9%。由于私人市场供给不足,纯电动 2022 6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0%,稍有下降。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大部分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转向私人需求的趋势。

在非营运市场中,2021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78% 的表现较强,2022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81%,进一步形成私人市场高增长。单位用途持续下降到 10%

近期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2020 年年初出租租赁电动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仍较差,6 月的出租租赁电动乘用车占比下降到 10%,符合私人消费持续增长的结构变化。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 1-6 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1 年下降 9 个百分点,上海损失较大,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增速放缓,限购对需求有约束。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6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前期受抑制的疫情重灾区,限购的杭州、深圳、广州、上海等限购表现仍较强。6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还有成都、苏州等非限购大城市。

目前的市场增量在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限购城市表现分化,目前上海等特色区域推广地区下降较大。

2022 年 1-6 月相对于 2021 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佛山、重庆、苏州、广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 4.6 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他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新能源车的市场纯电动份额近期稍有下降,2022 年 1-6 月下降到总体的 79%。由于上海的需求偏弱,纯电动在特大型市场表现较强,占到纯电动 15% 比例。

而插电混动在特大城市和小城市和县乡市场总体表现相对是较低状态。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

目前纯电动车租赁市场的表现逐步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逐步下降,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3% 左右水平。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以五菱宏光 MINI 为代表的增量,6 月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大城市和中型市场增长 2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毛豆 3 来看,6 月份的份额下降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前期上海的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他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持续萎缩,2022 年占比大幅下降到 1% 左右的比例。

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问界 M5 在 6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6 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县乡市场的插混尚未全面有效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8.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6 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19 年的 10% 上升到 2022 年的 32%。

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 6 月上升到 22%,县乡市场的渗透表现也是较强。

2021 年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 6% 的近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城市,今年 6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9%。在小型城市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9.  6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6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成都、深圳、北京、广州、杭州、重庆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除了广州外基本都是第一。天津是零跑等较强,郑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 2 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表现的并不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的北京、郑州、重庆等表现很好。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一般。

10.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 年 6 月销量达到 1.8 万台,稍高于去年同期。但 2022 年 1 月的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1-6 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23% 的表现一般。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6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6 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6 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 年 6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近 3 万台,相对去年 6 月的 2.1 万上升较大,6 月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应该能明显恢复。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 年 1 月份限行城市的乘务车销量达到新能源车 7.7 万台的水平,6 月份又达到 12.7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1.6 倍的水平。而且 1-6 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54.5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158%,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也目前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1 月份销售 17 万台增速很强,3 月增速达到 183%,6 月份销售 26.3 万台的增速 172%,6 月高于 3 月销量的表现很好。总体来看,1-6 月份累计达到 11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155%,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2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乘联会:2022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2960.html Wed, 22 Jun 2022 16:57:22 +0000 //www.otias-ub.com/?p=1452960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5 月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强势。2022 年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低迷,但疫情和原材料紧缺涨价并未影响新能源的强势走势。4-5 月的新能源车电池材料价格明显下跌,也是对新能源车的稳定意义。疫情冲击下的上海车市低迷,今年的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私人需求逐步走强,传统车企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强势增长,尤其是 A00 级和 A0 级私车市场表现相对较强,出租需求改善。

自主品牌新势力企业全面发力走强,需求结构日益均衡。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表现尚待改善,比亚迪插混相对合资车企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形成自主品牌全面领先于合资的新局面。

1.  5 月新能源车批发环比较好

5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42.1 万辆,同比增长 111.5%,环比增长 49.8%。新能源发展同样受到当前疫情冲击,但环比改善超过预期。1-5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189.2 万辆,同比增长 117.4%。

1-5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189 万辆,同比增长 117%。未来供给改善后的实现进一步拉动措施才能追回销量损失。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目前的两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影响暂时不明显。首先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手里有较多的未涨价前的订单,导致 3-5 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订单,因此销量影响不大。

其次是,新能源插混对燃油车市场的分流,高油价导致新能源的优势加大。现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传统车市场就更艰难了。

第三个原因是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小幅的价格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第四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涨价前的订单价格锁定,形成早订车的锁定价格便宜的结果,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的新局面。车企对疑似黄牛炒订单现象也采取措施规范秩序。

2.  5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5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36.0 万辆,同比增长 91.2%,环比增长 26.9%,1-5 月形成 “W 型” 走势。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1-5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 171.2 万辆,同比增长 119.5%,但目前年累增速没有高位的快速回落。今年是补贴调整,因此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没有明显的需求变化。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 2020 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2022 年降到 10%。由于私人市场供给不足,纯电动 2022 5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2%,稍有回升。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大部分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转向私人需求的趋势。

在非营运市场中,2021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78% 的表现较强,2022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81%,进一步形成私人市场高增长。单位用途持续下降到 10%

近期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2020 年年初出租租赁电动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仍较差。5 月的出租租赁电动乘用车占比回升到 12%,是异常的结构变化。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 1-5 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19%,较 2021 年下降 10 个百分点,上海损失较大,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稳定,限购对需求有约束。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5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成都、重庆、佛山等非限购大城市,限购的深圳、广州、杭州等限购表现仍较强。但上海的销量均下滑,损失巨大。目前的市场增量在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限购城市表现分化,目前上海等特色区域推广地区下降较大。

2022 年 1-5 月相对于 2021 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佛山、重庆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 3.6 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他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新能源车的市场纯电动份额近期稍有下降,2022 年 5 月下降到总体的 75%。由于上海的需求偏弱,纯电动在特大型市场表现较强占到纯电动 15% 比例。而插电混动在小城市和县乡市场总体表现相对是较低状态。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逐步下降,2022 年表现下降到 13% 左右水平。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以五菱宏光 MINI 为代表的增量,5 月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大城市和中型市场增长 3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毛豆 3 来看,5 月份的份额下降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前期上海的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他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持续萎缩,2022 年占比大幅下降到 1% 左右的比例。

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插混车型的私人消费市场增量潜力较大,中小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问界 M5 在 5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5 月的插混走强,大中型非限购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限购城市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县乡市场的插混尚未全面有效推动。

比亚迪汉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秦宋等低价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8.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5 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19 年的 14% 上升到 2022 年的 27%。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5 月上升到 19%,县乡市场的渗透表现也是较强。

2022 年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 6% 的近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 5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2%。在其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9. 5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5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成都、深圳、北京、广州、杭州、重庆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除了广州外基本都是第一。天津是零跑等较强,郑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 2 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表现的并不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的北京、郑州、重庆等表现很好。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一般。

10.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 年 5 月销量达到 0.8 万台,稍高于去年同期。但 2022 年 1 月的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 1-5 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23% 的表现一般。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5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5 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5 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 年 5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不足 2 台,相对去年 5 月的 1.4 万下降巨大,6 月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应该能明显恢复。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 年 1 月份限行城市的乘务车销量达到新能源车 7.7 万台的水平,5 月份又达到 8.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1 倍的水平。

而且 1-5 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42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156%,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也目前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1 月份销售 17 万台增速很强,3 月增速达到 183%,5 月份销售 18.8 万台的增速 130%,5 月高于 4 月增速的表现很好。总体来看,1-5 月份累计达到 87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150%,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2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4762.html Sun, 05 Jun 2022 17:34:57 +0000 //www.otias-ub.com/?p=1444762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看,4月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强势。2022年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低迷,但疫情和原材料紧缺涨价并未影响新能源的强势走势。疫情冲击下的上海车市低迷,今年的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私人需求逐步走强,传统车企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强势增长,尤其是A00级和A0级私车市场表现相对较强,出租需求改善。

自主品牌新势力企业全面发力走强,需求结构日益均衡。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表现尚待改善,比亚迪插混相对合资车企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形成自主品牌全面领先于合资的新局面。

1. 4月新能源车批发环比较差

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8.0万辆,同比增长50.1%,环比下降38.5%,环比下降幅度异常,新能源发展同样受到当前疫情波及和冲击。

1-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46.9万辆,同比增长119.0%。未来供给改善后,实现进一步拉动措施才能追回销量损失。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目前的两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影响暂时不明显。首先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手里有较多的未涨价前的订单,导致3-4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订单,因此销量影响不大。

其次是,新能源插混对燃油车市场的分流,高油价导致新能源的优势加大。现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传统车市场就更艰难了。

第三个原因是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小幅的价格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第四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涨价前的订单价格锁定,形成早订车的锁定价格便宜的结果,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的新局面。车企对疑似黄牛炒订单现象也采取措施规范秩序。

2. 4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8.2万辆,同比增长75%,环比下降36%,异于历年4月走势。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1-4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135.2万辆,同比增长126%。虽然4月低迷,但目前年累增速没有高位的快速回落。今年是补贴调整,因此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没有明显的需求变化。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随后2020年开始的纯电动出租租赁的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降到9%。由于私人市场供给不足,纯电动2022年4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12%,稍有回升。

近期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纯电动仍是出租最佳选择。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大部分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转向私人需求的趋势。

在非营运市场中,2021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78%的表现较强,2022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81%,进一步形成私人市场高增长。单位用途持续下降到10%。

近期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2020年年初出租租赁电动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仍较差。4月的出租租赁电动乘用车占比回升到12%,是异常的结构变化。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20%,较2021年下降9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稳定,限购对需求有约束。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4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佛山和成都、重庆等非限购大城市,限购的深圳、广州、杭州等限购表现仍较强,但上海的销量剧烈下滑,损失巨大。目前的市场增量在成都、合肥等大城市。限购城市表现分化,目前北京等特色区域推广地区下降较大。

 

 

2022年1-4月相对于2021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佛山、重庆、苏州、广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2.9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他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新能源车的市场纯电动份额相对稳定,2022年4月仍达到总体的76%。纯电动在特大型市场表现较强占到纯电动18%比例,而插电混动在纯电动市场总体表现相对是较低的一个状态。插电混动在中型、小型市场都获得较好的增长,而纯电动目前是在大型和中型市场走势相对较强。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处于峰值,随后2020年出租租赁的占比逐步下降,2022年表现下降到9%左右水平。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改善,尤其是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增量,4月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大城市市场增长2个百分点。从特斯拉Model3来看,4月份的份额下降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前期上海的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他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持续萎缩,2022年占比大幅下降到1%左右的比例。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插混车型的增量潜力较大,各类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问界M5在4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4月相对同期的插混走强,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非限购城市需求尚未全面有效推动。奔驰E、长安uni-k、领克09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比亚迪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8.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4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19年的10%上升到2022年的24%。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和2020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4月上升到23%,县乡市场的渗透表现也是较强。

  
2021年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6%的近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4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11%。在其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9. 4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4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成都、深圳、北京、广州、杭州、重庆、贵阳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比亚迪表现优秀,除了广州外基本都是第一。天津是零跑等较强,郑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2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表现的并不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的北京、郑州、重庆等表现很好。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一般。
 

10. 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年4月销量达到0.9万台,但2022年1月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4月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0.9万台,1-4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30%的表现一般。
2018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4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4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年4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年4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不足千台,相对去年4月的1.7万下降巨大,6月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的损失应该能明显恢复。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年1月份限行城市的乘务车销量达到新能源车7.7万台的水平,4月份又达到7.2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1倍的水平,而且1-4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33.4万的水平,同比增长173%,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也目前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1月份销售17万台增速很强,3月增速达到183%,4月份销售14.5万台的增速89%。总体来看,1-4月份累计达到68.5万台水平,同比增长156%,呈现了较强增长特征。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2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4968.html Mon, 25 Apr 2022 18:06:25 +0000 //www.otias-ub.com/?p=1424968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3 月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强势。2022 年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低迷,但疫情和原材料紧缺涨价并未影响新能源车的强势走势。今年的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车私人需求逐步走强,传统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强势增长,尤其是 A00 级和 A0 级私车市场表现相对较强,出租需求改善。自主品牌新势力企业全面发力走强,需求结构日益均衡。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表现尚待改善,比亚迪插混相对合资车企优势日益明显,形成自主品牌全面领先于合资的新局面。

1. 3 月新能源车批发环比较强

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45.5 万辆,同比增长 122.4%。历年新能源车的走势在年初相对低迷逐步拉升,2021 年 1-3 月新能源起步较强,且 5-12 月持续走强。由于今年疫情下,新能源车需求太旺,因此 3 月走势依旧很强。

2021 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但新能源保持高增长趋势。连续两年的低迷为 2021 年奠定高增长基础。今年的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从基数看,今年后期仍持续较高增长。

2020 年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117 万台,同比增长 10%;2021 年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331 万台,同比增长 183%;2022 年 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45.5 万辆走势较强。2022 年 1-3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119 万辆,同比增长 145%。

2022 年电动车价格上涨相对理性,新能源车市场热度不减。今年 1 月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标准按计划退坡,大部分企业力争通过自身的内部平衡操作和前期的一些成本降低来化解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希望通过让利使新能源车销售良好的势头得以延续,因此春节前企业涨价的行为较少,但部分企业退坡对毛利影响较大,因此采取了调高车价来弥补补贴降低的影响。

在 1 月调价后,2022 年 2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 27.3 万辆,同比增长 180.9%。涨价企业订单恢复较快,总体新能源市场并未因为车型涨价而出现低迷。

今年以来,由于锂和镍等原材料涨价导致动力电池价格上涨的速度大大出乎业内预期,因此在动力电池涨价后的车企压力非常大,只能通过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目前的两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影响暂时不明显。首先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手里有较多的未涨价前的订单,导致 3-4 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订单,因此销量影响不大。

其次是,新能源插混对燃油车市场的分流,高油价导致新能源的优势加大。现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传统车市场就更艰难了。

第三个原因是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的刚性需求较强,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小幅的价格变化不会明显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

第四个原因是新能源车涨价前的订单价格锁定,形成早订车的锁定价格便宜的结果,引发更多消费者理性或跟风抢订的新局面。车企对疑似黄牛炒订单现象也采取措施规范秩序。

2.  3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299 万辆,同比增长 170%,2022 年 1-3 月达到 113 万,同比增长 145%,增速依旧保持高位。2022 年 3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远超 1 月销量的走势,体现持续需求走强的良好趋势。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3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44.5 万辆,同比增长 140%。今年零售走势保持平稳,1 季度较去年 4 季度的销量差距不大,没有高位的快速回落。今年年初的补贴调整力度较大,但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没有明显的需求变化,体现市场化的需求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保险数据与乘联会零售数据差异不大,颗粒度更细一些,均体现了良好的走势。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纯电动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相对 2019 年同期稍有下降。纯电动 2022 年 3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10%,稍有回升。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大部分都是出租用途,其它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在非营运市场中,2021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78% 的表现较强,2022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82%,进一步形成私人市场高增长。单位用途持续下降到 10%。

近期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2020 年年初出租租赁电动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仍较差,3 月的乘用车占比仅有 10%,是近年新低。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前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近期持续下行。2022 年 3 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1 年下降 9 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逐步稳定,限购对需求有约束。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3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西安和成都等非限购大城市,限购的深圳、广州、杭州等限购表现较强,但上海和北京的增量较小。目前的市场增量在成都、合肥等大城市。限购城市表现分化,目前北京等特色区域推广地区下降较大。

2022 年 1-3 月相对于 2021 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佛山、重庆、苏州、广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 2.3 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高颜值和低使用成本的产品在西南地区有较大潜力。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它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新能源车的市场纯电动份额不断提升,2022 年 3 月仍达到总体的 81%。纯电动在特大型市场表现较强占到纯电动 15% 比例,而插电混动在纯电动市场总体表现相对是较低的一个状态。插电混动在中型、小型城市都获得较好的增长,而纯电动目前是在大型和中型市场走势相对较强。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家车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限购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大型限行城市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 32%,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达到 18%,2022 年 3 月表现下降到 10% 左右水平。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目前看出租租赁在大城市恢复相对较快,中小城市的增长也较快。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表现的改善,尤其是以五菱宏光 MINI 为代表的增量,3 月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小城市和县乡市场增长 1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毛豆 3 来看,3 月份的份额下降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前期上海的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它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持续萎缩,2022 年占比大幅下降到 1% 左右的比例。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大幅萎缩。插混车型的增量潜力较大,各类城市市场均有较好需求。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问界 M5 在 3 月表现很强,超越部分老牌明星车型。

3 月相对同期的插混走强,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非限购城市需求尚未全面有效推动。奔驰 E、长安 uni-k、领克 09 等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比亚迪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8.  纯电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3 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19 年的 14% 上升到 2022 年的 31%,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中等城市的 3 月上升到 33%,县乡市场的渗透表现也是较强。

2021 年全国插混市场也达到 6% 的近期最高水平。插混在全国各地市场渗透率都持续增长,尤其在特大型市,今年 3 月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 10%。在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各类城市间的插混渗透率差距相对缩小。

9.  3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3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成都、广州、杭州、重庆、深圳、上海、长沙、海口、贵阳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特斯拉表现相对较强,除了佛山都是第一。比亚迪表现优秀,除了广州和郑州外基本都是第二。天津是天津市的长城,郑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其它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 2 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用车表现的并不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在北京、郑州、重庆等表现很好。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一般。

10.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 年 3 月销量达到 1.3 万台,但 2022 年 1 月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2 月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0.54 万台,1-3 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28% 的表现一般。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影响的效果。

3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好,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3 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3 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 年 3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 2.1 万台,相对去年 3 月的 2.3 万下降不大,下月的上海新能源车遭遇疫情损失较大。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 年 1 月份限行城市的乘务车销量达到新能源车 7.7 万台的水平,3 月份又达到 12.3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2 倍的水平;而且 1-3 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26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197%,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目前也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1 月份销售 17 万台增速很强,2 月增速达到 212%,3 月份销售 23.3 万台,增速 182%,3 月高于 1 月增速的表现很好。总体来看,1-3 月份累计达到 54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183%,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

前期担心的政策影响不大的非限购非限行城市成为销量和增量主力,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叠加限行城市的需求,2022 年的区域市场需求保持强势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2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8418.html Wed, 23 Mar 2022 16:10:25 +0000 //www.otias-ub.com/?p=1408418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看,2 月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强势。2020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起步相对较低迷,但疫情后的市场呈现逐步改善特征,超强走势延续到目前。

今年的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私人需求逐步走强,传统车企乘用车私人表现相对较强,出租需求改善,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新势力企业较强。随着中档和入门级自主新能源车逐步崛起,新能源车市场仍将呈现全面高增长。

1.  2 月新能源车批发环比较强

2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31.7 万辆,同比增长 189%,环比下降 24%,环比降幅小于前几年幅度。

历年新能源车的走势在年初相对低迷逐步拉升,2021 1-3 月新能源起步较强,且 5-12 月持续走强。由于今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影响较小,因此 2 月走势依旧很强。

2020 年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117 万台,同比增长 10%2021 年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331 万台,同比增长 183%2022 2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31.7 万辆,走势较强, 2022 1-2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73 万辆,同比增长 162%

2021 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但新能源保持高增长趋势。连续两年的低迷为 2021 年奠定高增长基础。今年的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从基数看,今年后期仍持续较高增长。

2.  2 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299 万辆,同比增长 170%2022 1-2 月达到 62.4 万,同比增长 148%,增速依旧保持高位。2022 2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 27.2 万辆,走势较强。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2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27.2 万辆,同比增长 181%。今年零售走势保持平稳,没有高位的快速回落。今年是补贴调整,因此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没有明显的需求变化。

3.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纯电动 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相对 2019 年同期稍有下降。纯电动 2022 年 2 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 8% 的低位。插混的私家车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大部分都是出租用途,其它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在非营运市场中,2021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78% 的表现较强,2022 年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 82%,进一步形成私人市场高增长。单位用途持续下降到 10%

近期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2020 年年初出租租赁电动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仍较差,2 月的乘用车占比仅有 8%,是近年新低。

4.   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近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2022 2 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 20%,较 2021 年下降 9 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逐步稳定。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  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2 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是西安和成都等非限购大城市,限购的深圳、广州、杭州等限购表现较强。但上海和北京的增量较小。目前的市场增量在成都、合肥等大城市。限购城市表现分化,目前北京等特色区域下降较大。

2022 年年累相对于 2021 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成都、深圳、杭州、广州佛山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成都的增量达到 1.1 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成都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杭州与深圳、广州等其它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高端车型的增量贡献。

6.  纯电动车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家车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大城市需求虽然很强,但占比逐步下降,县乡市场占比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

纯电动车的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 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 32%2020 年出租租赁的占比达到 18%2022 2 月表现下降到 10% 左右水平。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家车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仍是核心主力。

目前看出租租赁在大城市恢复相对较快,中小城市的增长也较快。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表现的改善,尤其是以五菱宏光 MINI 为代表的增量,2 月相比较同期的份额增量是小城市市场增长 2 个百分点和县乡市场增长 1 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毛豆 3 来看,2 月份的份额下降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前期上海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它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  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持续萎缩,2022 年占比大幅下降到 1% 左右的比例。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表现相对突出。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比亚迪和理想相对较强。

荣威、领克、卡罗拉插混的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比亚迪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2 月相对同期的插混走强,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非限购城市需求尚未全面有效推动,比亚迪的中小城市表现持续拉升。

8.  新能源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 2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 2019 年的 10% 上升到 2022 年的 25%。

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 年和 2020 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 2 月中等城市和小型城市上升到 16% 左右。

2021 年插混市场在全国各地市场占比都持续增长。今年 2 月插混车市场在限购城市占比达到 10%,全国插混也达到 5% 的最高水平,其中小城市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

9.  2 月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 2 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上海、深圳、杭州、成都、长沙、海口、广州、深圳、苏州等,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重庆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家车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除了北京、天津是比亚迪表现优秀,天津市的长城,郑州的上汽通用五菱,其它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特斯拉表现相对较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 2 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家车市场表现的并不突出。

私家车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比亚迪的主力城市几乎全面领先。理想汽车的北京、郑州、重庆等表现很好。上汽乘用车也是走势较强。

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一般。

10. 北京新能源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 2022 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平稳,2022 年 2 月销量达到 0.53 万台,但 2022 年 1 月北京销量低于去年较多,2 月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0.53 万台,1-2 月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 7% 的表现一般。

2018 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2 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消费受抑制的影响效果。

2 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低,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2 月的表现也是算平稳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 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 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 年 2 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2 年 2 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 1.4 万台,相对去年 2 月的 1.3 万略有上升,下月的上海新能源车低基数促进较大。

12. 限行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新能源车在限行城市的表现相对较强,2022 年 1 月份限行城市的乘务车销量达到新能源车 7.7 万台的水平,2 月份又达到 6.1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速度达到 2 倍的水平;而且 1-2 月份累计的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 13.8 万的水平,同比增长 193%,远高于我们总体的车市增长,也高于我们总体新能源车的平均增长速度,体现了限行城市在疫情之下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相对较高。

13. 不限购不限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势

非双限城市也就是说我们燃油车不限购、不限行的地区。由于传统车不限购不限行,这些城市的新能源车需求是真正市场需求。目前来看非双限城市也是相对增长极其迅猛的,这类城市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较广,新能源车销量也目前呈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2022 年新能源车在非双限城市城市的表现极其优秀,1 月份销售 17 万台,2 月份销售 13 万台。总体来看,1-2 月份累计达到 31 万台水平,同比增长 183%,呈现了强势增长特征。整体来看,全国各类地区对新能源车都有强势需求增长的特征。

]]>
乘联会 :2021年8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30.4万辆 同比增长202.3%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8970.html Wed, 08 Sep 2021 12:26:39 +0000 //www.otias-ub.com/?p=1308970

零售 :2021 年 8 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 145.3 万辆,同比下降 14.7%, 而且相较 2019 年 8 月下降 7%, 增速偏弱。8 月零售环比下降 3.3%, 与历年月度环比正增长在 6-10% 的区间相比是异常低迷的,除了 08 年北京奥运会的 7 月偏高的特殊因素,本世纪中国车市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8 月的环比下降。

8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国内影响消费因素对车市零售影响较小 ,7 月下旬南京疫情对 8 月车市没有明显影响。但马来西亚疫情加剧导致 8 月个别品种芯片突然断供,这使国内厂商和渠道信心剧烈受挫,超低库存下的经销商 8 月末零售不强。今年 1-8 月的零售累计达到 1290.0 万辆,同比增长 17.1%, 较 1-7 月增速下降 6 个百分点。减速的原因主要是 2020 年 7-8 月零售高基数的影响。今年 1-8 月同比增量 188 万辆中的新能源车增量就达 100 万辆,占总增量 54% 对 1-8 月同比增速贡献了 9 个百分点。

8 月豪华车零售 20 万辆,同比下降 19%, 环比增长 3%, 但相对 2019 年 8 月增长 9%。 豪华车继续保持结构稳定特征,体现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依然旺盛,竞争影响不大。

8 月自主品牌零售 60 万辆,同比增长 6%, 环比下降 5%, 相对 2019 年 8 月增长 10%。 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 42.1%, 同比增 8.3 个百分点。批发市场份额 45%, 较同期份额增长 8.8 个百分点;且自主品牌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变不利为有利,在新能源获得明显增量,因此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等传统车企品牌同比均呈高幅增长。

8 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65 万辆,同比下降 27%, 环比下降 4%, 相对 2019 年 8 月下降 22%。8 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 22%, 同比下降 2.4 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 9.4%, 同比微降 0.8 个百分点,表现较好。德系品牌受制于供给巨大缺口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出口 :8 月乘联会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 CKD) 14 万辆,同比增长 182%, 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 25.9%。 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 9 万辆,同比增长 106%, 合资品牌出口 2 万辆,同比增长 209%。 外资品牌特斯拉出口 31,379 辆的增量贡献较大,展现了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势头。

生产 :8 月乘用车生产 148.4 万辆,同比下降 11.2%, 其中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 18%, 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 24%, 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 10%。1-8 月累计生产 1255.5 万辆,同比增长 16.1%。 近期芯片短缺影响生产节奏,但自主品牌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强化供应链优势,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取得 8 月生产环比增长的良好表现。

批发 :8 月厂商批发销量 151.2 万辆,环比持平,同比下降 12.9%, 较 19 年 8 月下降 7%。1-8 月累计批发销量 1284.3 万辆,同比增长 16.2%, 较 2019 年同期减少 26 万辆。

库存:今年去库存明显,近几个月厂商库存保持低位 。8 月末厂商库存环比下降 3 万辆,渠道库存环比减少 8 万辆 ;2021 年 1-8 月厂商库存减少 28 万辆,相较历年 1-8 月库存减少幅度偏大,形成连续 4 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

2021 年 1-8 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 86 万辆,较 2020 年同期去库存 31 万辆的水平又有大幅升高,上游生产端短期内芯片短缺,影响整车生产节奏的问题逐步显现。在终端销售层面,伴随库存水平的大幅降低,甚至出现部分畅销车型无车可交、折扣回收、销售政策考核指标趋于宽松化等现象出现。部分合资企业损失大量订单并导致士气受损,同时也给自主和新能源企业留出了窗口期。

8 月份购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家庭第二辆车、暑假学车潮向后推导的本地大学新生练手车的需求更强烈,经济型电动车走势超强。

新能源 :8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30.4 万辆,同比增长 202.3%, 环比增长 23.7%。1-8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164.3 万辆,同比增长 222.5%。8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24.9 万辆,同比增长 167.5%, 环比增 12.0%。1-8 月新能源车零售 147.9 万辆,同比增长 202.1%。 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1) 批发 :8 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 20.1%,1-8 月渗透率 12.8%, 较 2020 年 5.8% 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8 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5%; 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24.1%; 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2.7%。8 月纯电动的批发销量 24.9 万辆,同比增长 200.4%; 插电混动销量 5.5 万辆,同比增长 211.3%, 占比 18%。8 月电动车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中低端走势较强。其中 A00 级批发销量 8.3 万,份额达到纯电动的 33%;A 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 27%, 从谷底回升 ;B 级电动车达 6.1 万辆,环比 7 月增 23%, 纯电动份额 24%。

2) 零售 :8 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 17.1%,1-8 月渗透率 11.6%, 较 2020 年 5.8% 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8 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35%; 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 10%; 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2.8%。

3) 出口 :8 月新能源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特斯拉中国出口 31,379 辆,上汽乘用车的新能源出口 4,074 辆,比亚迪 781 辆,爱驰汽车 103 辆,其他车企新能源车出口也正蓄势待发 。2021 年比利时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出口地。

4) 车企 :8 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比亚迪 60,858 辆、特斯拉中国 44,264 辆、上汽通用五菱 43,783 辆、上汽乘用车 16,998 辆、广汽埃安 11,613 辆 。8 月插电混动的比亚迪销量达到 30,476 辆,环比增长 24%, 推动平价插电混动增长成新亮点。

5) 新势力 :8 月理想、小鹏、蔚来、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和环比表现总体都很优秀,尤其是哪吒、零跑等二线新势力逐步崛起。主流合资品牌中的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批发 11,756 辆,占据主流合资 69% 份额 。BBA 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全面量产,产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6) 普混 :8 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 3.89 万辆,同比去年 8 月增长 37%, 环比 7 月下滑 14%。8 月日系总体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表现较大,产销锐减。

9 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展望

9 月有 22 个工作日,相对去年 9 月少 1 天,与今年 8 月持平。由于 7 月中旬开始的马来西亚疫情已经延续近两个月,因此疫情确诊人数已经跨越峰值逐步回落,未来的芯片供给会在 9 月中下旬逐步改善,车市产销会迎来一定改善。今年中秋节在 9 月 21 日,假设 9 月底前芯片供给恢复,则有利于国庆节前产销供给改善。

8-9 月进入国庆前的年款新品上市期,有利于中高端换购需求增长。历年的成都车展是很火爆的,去年北京车展在 9 月末举办,今年成都车展时间回归正位。但今年的供给不确定问题严重,导致新品上市放缓,也不利于 9 月增量,因而今年成都车展相对低调。成都车展除了延续上海车展新能源车型的高关注度,也有诸如广汽丰田赛那等多款 MPV 车型引发媒体和潜客围观;但考虑到目前车辆交付的不稳定性 ,48V、HEV 等节能减排技术在中大型车辆上的应用或将在明年更上一个台阶 。9 月各区域主要城市车展也是为车市“金九银十”造势的重要舞台,但由于库存车资源不足,展会效应也有所下降。

在 9 月份于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德国汽车及智慧出行展 (IAA) 中,小鹏、零跑等企业均有最新产品亮相,或将促进目前新能源整车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

今年 9 月的同期高基数压力进一步突出。经济周期减速叠加疫情反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8 月 -9 月会有改善。近期 PPI 上行压力仍较大,而 CPI 的增长缓慢,采矿业 、7 月的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速有所加快,中游、中下游和下游小微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消费需求不旺的风险较大。

行业利润水平不均衡,差异较大,汽车产业链成本解析、深化改革乃至重构或将成为关键议题。同样受到芯片困扰的电子消费行业却是利润超强 ,7 月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受产品利润率提升等因素推动,利润同比增长 37.8%,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 37.9%, 但汽车行业利润仅增长 14%。

目前合资车企和豪华车企的渠道库存已经处于极低水平,车市促销力度明显回收,因此目前处于“供给决定需求”的特殊时期 ,9 月总体产销仍不容乐观。

工信部针对汽车生产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一是容缺受理、先办后补;二是压缩时间、增加频次,助力汽车企业渡过缺芯难关。相关政府部门以这样高效有序的政务服务助力车企,相信“金九银十”应能取得更好的促消费业绩。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定让智能汽车更安全

8 月 2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国家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是对目前无序收集信息和相关信息违规滥用现象的重拳治理,也是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接轨的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已经颁布,自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有利于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和各主体的权利义务,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首先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确保国内社会运行数据得到安全合理的利用。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内部都是比较私密的空间,所以很多时候用户在车内都是处于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但是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车内麦克风组、摄像头等信息采集功能超级强大。通过对车内人员数据与行驶特征数据的整合,加上外部其他数据的匹配,大数据下的个人隐私就有可能被充分挖掘,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和风险。在热点事件中对于用户车上信息的使用也成为主要争议点。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坚持“车内处理”、“默认不收集”、“精度范围适用”、“脱敏处理”等数据处理原则,减少对汽车数据的无序收集和违规滥用。随着国内外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平等同台竞争,智能汽车的单车智能化也会进一步提升。

目前资本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追捧实际也有互联网大数据属性,各方可能从智能网联汽车获得更多数据资源,实现更大商业价值。因此也必须立法严控。

合资车企要强化自主意识

这两年自主品牌车企市场表现相对优秀,尤其今年自主品牌生产始终保持在 60 万辆以上的规模 ,7 月份仍然达到 68.3 万辆的水平,相对于 2020 年 7 月份的 52.8 万辆同比增长 29% 良好状态,确保了自主品牌产销两旺的良好的局面,尤其是新能源车呈现同比 2 倍增速的良好状态,这说明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能力得到一个充分的体现。

近期部分合资品牌生产表现相对较差,尤其在今年三月份以来,合资企业的生产呈现持续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合资车企每个月都呈现相对于上年同期大幅下滑的状态,尤其是在五月份之后下行态势日益的明显,今年 7 月相对去年同期销量的水平,则下滑约 30 个百分点。

从今年 1-7 月的国际车企世界各国销量结构看,部分国际车企在中国地区销量下滑巨大。这也与部分国际车企的产品布局和芯片供应的差异化调整密切相关的。

从个别欧洲车企集团的全球表现看,处于需求量扩张期,往往中国市场的表现就很强。但近期芯片缺损,中国市场的表现就弱化。最紧缺的资源给最赚钱的车型,是芯片供给的重要调配原则之一。豪华品牌是最赚钱的,因此首先会得到保障,其次是保障自己全资公司,再次才是合资企业。由此形成生产端巨大的反差。

今年主流合资企业低迷与自主的强势增长形成一定的反差,原因也是自主品牌自主掌控产业链,采取强链补链的措施。考虑到更多的不确定风险,合资企业要强化自主意识,抓住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机遇,减弱产业链僵化的困扰,实现合资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发展优势。

随着合资与豪华车企的芯片持续供给不足,加之新能源车的连续火爆,自主品牌的产销也将明显提升,体现了自主品牌供应链自主可控的产业优势。

目前的芯片短缺问题是疫情下的特殊情况,需要产业链协同应对。由于目前大部分车用芯片短缺的是落后产能,是短期的供需失衡的影响。随着产业投资的急剧加大,预计供大于求必然是明年芯片市场的现实,要理性对应。

自主品牌发展轿车的机会点

随着近期 UNI-V、 影豹等自主品牌轿车新车型曝光,自主品牌进一步实现轿车突破是行业共同的期待。

国内轿车最能展现一家厂商的汽车制造功底,中型轿车市场品牌集中度很高,基本都是大众、丰田、本田等强势主流品牌。以往轿车是自主品牌的短板,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力都不足以和合资品牌抗衡,因此自主品牌选择在 SUV 市场发力,并取得惊人业绩。

现在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在缩小,产品力和品牌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也带来自主品牌新的亮点。

自主品牌对市场反应比合资品牌更快,开发速度快,更能紧抓国民消费审美趋势及变化。随着 “95 后”消费力的提升,合资品牌意识弱化,国潮文化的兴起,用户对自主品牌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年轻人对轿车、尤其是智能轿跑接受度很高,自主品牌可在车辆外观、智能功能等方面继续发力。

自主品牌的产品力提升+智能网联化+品质提升+造型突破+网红文化将成为自主品牌轿车突破的新机遇。

但考虑到传统能源车进入换购为主的阶段,年轻群体的购买力和消费群体规模都是偏弱的,远不如当年车市爆发期的年轻人对车市影响大。因此自主品牌的轿车市场突破是逐步崛起的过程。

新能源积分推动产销加速增长

2020 年 6 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对今年的企业新能源积分的计算带来巨大的变化。新一轮新能源积分政策引导企业加速新能源转型升级速度,下半年会取得更好的刺激促进效果。

根据新规则 2021 年上半年新能源积分总体单车 2.8 分水平,较 2020 年上半年的单车 4.6 分下降了近 40%。 根据新规则测算,虽然 2021 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两倍,但新能源积分总量 294 万分仅同比增长 97%, 较 2019 年仅增长 8%。 这也导致新能源积分的压力较大。

在上半年总积分中,合资品牌新能源积分仅占 8%, 新势力占据 15%, 自主品牌占据 49%。 合资车企发展新能源的压力较大。

从欧洲车市的新能源车下半年爆发的启示看,我们的双积分政策是很有效的推动新能源车加速增长的措施。下半年很多车企仍会大幅增加新能源投入,尤其是传统车企会在新能源乘用车采取更大力度,取得更好表现。

自 乘联会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4.6万辆 同比增长202.9% //www.otias-ub.com/archives/1299181.html Sat, 21 Aug 2021 08:55:05 +0000 //www.otias-ub.com/?p=1299181 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4.6万辆,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202.9%。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33.9万辆,同比增长227.4%。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环比下降3.2%。1-7月新能源车零售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的步伐。

一、新能源乘用车总体走势

1.  7月新能源车批发环比较强

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4.6万辆,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202.9%。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相对传统车的环比大幅下降,新能源车批发呈现独立增长的良好态势。

历年新能源车的走势在年初相对低迷逐步拉升,由于今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影响较小,因此今年1-2月新能源起步较强,且3-7月持续走强。

2020年乘用车新能源车销量达到117万台,同比增长11%。21年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33.9万辆,同比增长227.4%。

今年7月份达到24万台,销量同比增速2倍,也就体现新能源车年初受到市场拉动而呈现是爆发增长的特征。

2021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但新能源保持高增长趋势。连续两年的低迷为2021年奠定高增长基础。今年的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从基数看,19年的8-9月同比下降25%,10-12月份销量的基数也不是特别高,今年后期仍持续高增长;

 

2.  7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强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22.2万辆,同比增长169.4%,环比下降3.2%。1-7月新能源车零售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本月相对于20年7月份的走势大幅提升,走势很不错的。今年零售走势上半年与2019年类似,但2019年是补贴延续,今年是补贴调整,20年的下半年的走势与今年下半年相近,今年市场潜力较大。 

3.   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

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新能源向上,传统车向下。纯电动与传统车走势剧烈分化。

4.  新能源与传统车走势对比

7月新能源车国内批发渗透率15%,1-7月渗透率11%,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4%,1-7月渗透率10%,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

 

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分析

1.  新能源车的新势力持续走好

中国新能源车的参与势力相对很多元。自主品牌是传统竞争者,随着新势力的加入,新势力企业份额也达到了15%。近期外资品牌表现相对较强,特斯拉表现优秀。目前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

随着世界新能源车的浪潮,国际新能源车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日益重视。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开始全面量产,市场表现仍待验证。

2.   新能源车的级别-A00级恢复活力

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6.2万辆,同比增长186.1%;插电混动销量3.4万辆,同比增长128.5%,占比17%。

7月电动车高端车型销量强势增长,中低端走势不强。其中A00级批发销量5.0万,份额达到纯电动的31%;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份额26%,谷底回升;B级电动车达4.7万辆,环比6月增长17%,纯电动份额29%。7月插电混动的比亚迪销量达到13420辆,环比增长44%,成为插混增长新亮点。

2016年以来,A级电动车始终是新能源车市场的核心主力。但到20年8月,A00级电动车超越a级电动车,成为市场的核心的主力。与此同时,B级纯电动车也在今年的2月超越了A级电动车,成为市场的第二位的位置,A级电动车总体发展目前呈现一定的压力。

相信随着7月份整个车市的全面回暖,生产运营和私人需求将持续爆发,企业新品也应该持持续推出,A级电动车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7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上汽、广汽表现相对较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比亚迪50,387辆、特斯拉中国32,968辆、上汽通用五菱27,347辆、上汽乘用车13,454辆、广汽埃安10,506辆。

目前新能源车需求相对疲软,前期库存消化相对较慢,社会原有的分时租赁的替换车型被社会冲击仍然很大,因此需求疲软,各厂家走势分化加大。

3. 历年纯电动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至今以来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仍然是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虽然特斯拉进入,但自主车企占据纯电动车的绝对优势地位。除了特斯拉的外资之外,合资车企的没有进入前8名。

7月份纯电动乘车市场的比亚迪,上汽五菱表现相对优秀,但这个月的长安、奇瑞和蔚来汽车表现相对较强,北汽新能源处于相对调整期。

20年的比亚迪表现相对较强,但今年微型电动车走势逐步恢复,下沉的市场仍有潜力。

4. 插电混新能源车企业表现一般

2021年7月份插电混动动力市场,主要的厂家是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理想汽车共三家,二线的华晨宝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表现也很好。

由于销量均较低,排名有一定偶然性。对于20年7月份的走势形成较大的反差,其中上汽大众表现相对较强,一汽丰田和沃尔沃等表现也不错,这也体现了插电混动动力车型的合资企业表现相对优秀。

5.混合动力企业表现较强

混动品种随着日系新品进入而呈现丰田本田平分市场的特色。

2021年混合动力车型还是日系几家的表现相对较强。广汽本田表现相对较强,相对走势平稳,东风本田持续走势平稳,这也体现了丰田和本田的产业链优势。 

6. 7月新能源车型批发量均较好

 

2021年纯电动车型表现相对较强的是五菱宏光MINI、MODEL3、欧拉黑猫、比亚迪秦EV、奇瑞EQ电动车等表现较强..近期的奔奔等车强势增长。

今年新能源车厂家走势的压力相对比较大,主力车型的销量相对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由于北京放号的推动,车市潜力较大。今年北京市场的需求车型主要是中大型,广汽的AION s很强。比亚迪汉的新品表现不错。毛豆3前期表现的好,目前的毛豆y的表现超越。

7.  7月纯电动主力车型批发均走强

 

2020年纯电动车型表现相对较强的是五菱宏光MINI、MODEL3、MODEL Y、奔奔,比亚迪汉EV、比亚迪秦EV、广汽传祺AIONs。

7月的蔚来、理想、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也很优秀。主流合资品牌中的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占据49%份额。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全面量产,产品接受度仍待大幅提升。

 

8、插电混动主力车型批发销量表现较好

 

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体现合资企业为主的特色,近期比亚迪秦PLUS的销量较好、比亚迪汉DM表现也很好。比亚迪宋DM的表现相对较强。

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ONE的表现相对较强,说明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还是有很好的的接受度。

9.普通混动主力车型越来越少但需求良好

20年7月份普通混合动力总体走势较强,日系的丰田车系受到疫情影响的恢复较快,导致混合动力环比增长较大。

丰田本田是普通混合动力的核心推动。目前看一汽丰田等的混动表现较强。但随着疫情的发展,日系的混合动力也面临着产量受损的情况。

目前看,日系高端车型的混动化趋势明显,油耗改善较好。亚洲龙等新品表现很强。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6473.html Wed, 02 Jun 2021 14:59:43 +0000 //www.otias-ub.com/?p=1256473 根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零售数据看,4月市场总体走势继续保持强势。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起步相对较低迷,但疫情后的市场呈现逐步改善特征,超强走势延续到2021年4月。4月的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私人需求逐步走强,传统车企乘用车私人表现相对较强,出租需求改善,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新势力企业较强。随着五菱等的县乡市场的微型电动车逐步崛起,新能源车市场仍将呈现全面高增长。

1、乘联会21年新能源车零售特征表现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6.3万辆,同比增长3倍,环比3月下降11%,相对于历年4月的环比增长幅度较大。

20年末疫情带来的私人出行需求较强,尤其是上海等地的限购前的需求火爆,今年的私人新能源消费有了新的增强动力。担心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可持续性较差,年初的高零售也是不可持续的,但目前拉升的意义很大。

2、乘用车保险增长特征

乘用车的私人消费增长总体较慢,补贴波动导致的增长规律明显。新能源乘用车上牌走势相对复杂,虽然19年总体同比增长较好,但仍属于相对较低水平。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全年的销量中,新能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规律,每年1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高峰对全年销售贡献度极高。

由于部分企业由于部分盲目跟风发展新能源车,导致传统车市场受阻,传统车技术提升缓慢,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加速倒闭退出。

3、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2017-2019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纯电动2020年出租租赁的占比相对2019年同期稍有下降。纯电动2021年4月出租租赁的占比在15%的相对低位。

插混的私人市场占比也是持续提升,出租租赁的插混需求持续下降。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大部分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在非营运市场中,个人市场的占比达到86%的表现较强,单位用途持续下降到14%。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但2020年年初电动市场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改善明显。

4、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近几年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2021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34%,较2020年下降4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市场规模逐步稳定。近期的县乡市场新能源逐步启动。

近期中大型车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效果较好。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非限购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新能源城市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4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仍是特大限购城市,上海相对突出。深圳、杭州、广州等限购表现也很强。目前的市场增量在上海北京等限购严厉的大城市。限购城市表现分化,目前北京等特色区域推广地区下降较大。

2021年1-4月相对于2020年同期全面大幅增长,上海、杭州、深圳、郑州、广州等增长都相对较为迅猛,尤其上海的增量达到4.7万台的规模,形成增量的核心推动力量。

杭州与深圳等其他的限购城市表现相对较强,这也是特斯拉的增量贡献。

而郑州市场也是新能源车呈现高增长的一个特色环境。

 

6、各纯电动车车企的区域需求差异

私人家用市场的逐步启动推动行业发展。今年大城市需求逐步占比下降,县乡市场持续回升。中小城市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回升。
纯电动的租租赁市场目前表现逐步的回暖,2019年出租租赁占纯电动车销量27%,2020年出租租赁的占比达到17%,2021年4月表现回归到15%左右水平。
特大城市的出租租赁车占比下降,私人市场仍是快速回升。今年限购城市的出租市场的仍是核心主力。
目前看出租租赁在大城市恢复相对较快,中小城市的增长也较快。

4月份的区域市场表现为从特大城市到大城市的逐级市场份额回升的情况。4月特大城市的市场份额达到了30%,大型非限购城市的市场份额达到20%,中型城市是19%,小型城市是17%,而县乡市场份额是14%。
4月份较3月份的增量主要还是在小城市和县乡市场的拉动。
从4月相对于3月份的份额看,也是微型电动车占比回升推动的小城市与县乡市场份额回升。

从主力车型的表现来看,也是体现了主力车型在大中城市的表现波动。尤其是以五菱宏光MINI为代表的增量,4月相较3月份的份额增量是大城市增长2个百分点。从特斯拉毛豆Y来看,4月份的减量主要是特大城市,也就是上海的增量的贡献度很大,其他地方的市场相对较好。

7、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插电混动车型的出租租赁占比相对稳定,近一段时间占比始终在8%左右的比例。出租租赁车型主要的需求在特大城市和大型城市市场,今年的特大型城市插混出租表现相对突出。

近几年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宝马和理想相对均衡发展。比亚迪超强。荣威、别克微蓝、卡罗拉插混的限购城市依赖度较高。比亚迪插混在中小城市的表现较强。

4月相对3月的插混走强,限购城市仍是插混主力,非限购城市需求尚未全面有效推动,期待比亚迪的表现持续拉升。

8、新能源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4月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9%上升到2021年的18%,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和2020年都在3%左右的水平,今年4月上升到9%左右。

2021年插混市场在全国各地市场占比都持续增长,尤其在限购城市,今年4月插混

车市场占比达到7%,全国插混也达到2%的最高水平,在其他各地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

8、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4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郑州、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长沙、上海等。

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有些地区的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苏州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除了北京是比亚迪表现优秀,天津市的长城,柳州市上汽通五菱,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特斯拉表现相对优秀,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2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表现的并不突出。

私人插混市场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的表现较强。尤其是理想汽车的北京、郑州、重庆等表现很好。合资车企的插混表现相对偏弱,宝马和南北大众表现较好。

10、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强,12月销量达到1.3万台,但2021年北京销量进度较慢,4月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6593台,销量表现逐步改善。

2018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21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有反差,这是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影响效果。

4月的北京新能源销量较低,考虑在缺乏指标的情况下,4月的表现也是很好了。北京的新能源车档次总体务实,这也是家用需求较好的体现。 

11、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年至今走势极度平稳。202012月份开始,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20214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1.7万台,相对去年12月的3.2万峰值回落较大,体现上海的新能源车抢购行情进入尾声。

]]>
2020年2月-2021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及增长率(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08782.html Sat, 27 Feb 2021 08:09:45 +0000 //www.otias-ub.com/?p=1208782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0年1-7月新能源乘用车区域市场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7062.html Mon, 24 Aug 2020 16:55:23 +0000 //www.otias-ub.com/?p=1107062 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表现相对较低迷,但疫情后的市场呈现逐步改善特征。其中出租表现改善,限购地区的新能源私人需求不强,新势力乘用车私人表现相对不强,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新势力企业较强。但随着五菱等的县乡市场的微型电动车逐步崛起,新能源车市场在下半年必然高增长。

1、2020年新能源车批发特征表现

2020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达到8.1万台,相对于2019年7月份的6.7万台增长21%。由于2019年的前高后低走势,目前看2020年1-7月份较2019年走势相对稍弱,但相对16~17年的走势,2020年1-7月份的表现相对还是较好的。

2、乘用车增长特征

乘用车的私人消费增长总体较慢,补贴波动导致的增长规律明显。新能源乘用车上牌走势相对复杂,虽然19年总体1-7月同比增长较好,但仍属于相对较低水平。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全年的销量中,新能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规律,每年1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高峰对全年销售贡献度极高。

由于部分企业由于部分盲目跟风发展新能源车,导致传统车市场受阻,传统车技术提升缓慢,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加速倒闭退出。

3、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特征

新能源乘用车的出租租赁类占比逐步提升。纯电动2020年租赁的占比相对2019年同期稍有下降。

单位性质的纯电动乘用车基本都是出租用途,其他用途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没有太大市场,或者市场逐步萎缩,这也是补贴减少导致的新能源乘用车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乘用车的市场是波动巨大的市场,但2020年电动市场持续低迷,其中疫情影响的出租租赁市场受冲击巨大。近期

4、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新能源乘用车主要在限购特大城市需求较强,2020年纯电动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到总销量42%,较2019年提升3个百分点,这也是说明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市场需求较为综合全面。

近期大型车市市场的新能源车逐步增长,体现中高端新能源车的市场拓展。而县乡市场的新能源车也是逐步扩展。中间的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走势不强。

5、区域市场的表现在逐步改善

7月的新能源车增长主力仍是特大限购城市,上海、深圳、北京等相对突出。但全年看的市场增量在苏州、南京等大城市,已经运城、林峰、三门峡等特色区域推广地区。

6、各纯电动车车企的区域需求差异

主力车企的区域需求差异较大。目前看特斯拉的区域集中在大城市以上的市场,特大城市的市场份额40%。

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吉利等在各类市场的份额相对均衡,且特大城市和县乡市场的表现稍强。

小鹏与蔚来汽车的客户需求与特斯拉相近,也是高端市场的需求比较集中。

而小型车的奇瑞与长城、五菱等市场的市场主要是中小城市的。

如果上汽通用五菱、奇瑞、长安的市场能大幅开拓起来,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发展的潜力将会真正爆发。

7、插混乘用车的区域需求

目前看非限购城市的插电混动车占比逐步提升,宝马和比亚迪相对均衡发展。

前三强的宝马、理想、比亚迪已经占到插混分份额60%。.

8、新能源乘用车的区域渗透率

目前看限购城市的纯电动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17年的6%上升到2020年的10%,而非限购城市中的,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都在2%左右的水平,

2019年插混市场在全国各地市场占比都持续增长,尤其在限购城市,插混车市场占比达到3%,全国插混也达到1%的最高水平,

在其他各地市场的插混市场的占比也呈现持续提升的特征。

8、出租租赁领域表现偏弱

各厂家也在努力推动出租市场的渗透,各类企业都在出租汽车租赁市场渗透,表现积极突出,有北汽基地,广汽,长安,东风,一汽等表现突出,网约市场渗透率都相对来说较高。

新势力企业的出租网约占比率相对较低,特斯拉及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合众汽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在网约车渗透率都比较低。

9、各区域市场的企业差异化很强

各地出租市场的表现相对差异化较大。今年7月表现较强的出租市场是广州,长沙、上海、深圳、青岛、临汾等。

其中各个厂家在各地的出租市场表现也是差异较大。本地产品在本地出租市场的占有率并不一定很高,比如深圳市场,还有天津市场今年都是外地品牌表现相对优秀。

私人纯电动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除了北京是比亚迪表现优秀,天津市的长城,柳州市上汽通五菱,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在市场低迷期的。

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表现都是很不错的。特斯拉表现相对优秀,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2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在私人表现的并不突出。

插混的宝马和理想汽车的市场表现较强。

10、北京市场走势

北京市场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走势相对较强,7月销量达到5千台。进度较慢,部分消费者购车相对谨慎。

2018年新能源车指标相对紧张以来,2019年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跟全国走势基本相近,3~7月份呈现超高增长的特征,这是补贴退坡和指标发放节奏带来的促进效果。

11、上海新能源市场走势

上海市场的新政策走势与北京市场明显反差,2019年走势极度平稳,只有2019年6月份新上海新能源车呈现一个小爆发增长特征。

今年7月份上海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达到0.8万台,相对去年也属于高位水平,体现上海的新能源车需求被有效拉动。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0年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7万台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6675.html Tue, 16 Jun 2020 04:21:25 +0000 //www.otias-ub.com/?p=1066675 2020年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7万台,相对于19年5月份降幅达近3成,相对4月的同比降幅收窄。但5月零售达到6.57万台,环比也是增长的。 

一、新能源乘用车总体走势

1.  5月新能源车批发环比上升

历年新能源车的走势在年初相对低迷逐步拉升,由于今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相对延续,因此大家对年初的销量并没有太大期待,没有形成像19年一样的抢跑效应。3-5月持续走强。

2.  5月新能源车零售增速低

从乘联会的零售数据看,2020年5月份,今年乘车零售达到5.6万台,相对于19年5月份的走势大幅下降,但是相对18年5月份的走势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19年15月份零售达到13万台的基础上,2020年1月份总体来看没有实现剧烈的负增长,5月下滑幅度远高于传统车,但主要是需求因素,体现新能源乘用车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新能源车下滑原因

A.  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连年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于同级传统燃油车,价格竞争力处于弱势。尤其是国际油价大跌的性价比影响。沿海走私油、地炼油等的价格更低,这些都对新能源汽车推广构成不利影响

B.  新能源汽车当前仍处于明显的政策驱动,距离纯粹的市场驱动仍较远。地补等取消的使用环节补贴没跟上,性价比仍低。

C.  自主品牌车企效益剧烈下滑,没钱补贴发展新能源。

D.  受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在网约车、租赁等出行领域需求受到压制。

E.  国际疫情的影响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不大,主要是自身市场因素的AOO级和A0级剧烈萎缩。

F.  疫情期间,各地取消了限行措施,使得新能源汽车暂时丧失了路权优势,限购城市释放了部分针对传统燃油车的新增指标。

G.  目前续航里程不足问题逐步解决,但安全性能低等行业痛点未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也是困扰。

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结构分析

1.   新能源车的新势力持续走好

中国新能源车的参与势力相对很丰富,豪华车主流,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是豪华车的传统竞争者,随着新势力的加入,新势力造成企业也在流表现突出,尤其是外资品牌表现相对较强。

随着世界新能源车的浪潮,国际新能源车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日益重视。因此近两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各方发展新能源的热情很高。

2.  20年5月的新能源车的纯电动占80%

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呈现电动化越走越强的趋势,插混动车型份额持续下降,目前基本是插电混动跟纯电动是2:8比例的特征。

从产品结构上看,SUV市场的占比在下降,轿车市场的占比在回升,这也体现了整个新能源车产品活力不足的特征。

3.  新能源车的级别-A00级压力较大

纯电动乘用车的增长主要是A00级车的拉动,因此,从16年的44%上升到17年的69%,下降到18年的49%,,19年全年是27%,2020年5月份的纯电动a00乘用车份额仅有13%,是历史最低水平。

而插电混合动力的A级的插电混合动力车,份额也在持续下降.b级和c级他的混合动力份额在逐步增长之中,尤其20年理想增程式的销量较好。

今年的5月的A0级电动车同比降74%,体现政策退出的私人购买压力较大,年轻人对电动车的兴趣不是很大。

而B级电动车虽然数量较小,因新品贡献,同样出现同比暴增,环比表现稍弱。

三、新能源市场政策跟踪

1.   国家政策

l  工信部: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发力新能源汽车

5月25日下午,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发力新能源:供给侧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的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这种方式,同时对有检测能力的企业实行自检自证;需求侧方面,除了落实好财税支持政策之外,还要鼓励换电新模式的发展;使用侧方面,要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个充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

分析:

l  工信部: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

2020年5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通信业稳定发展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带动下,4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2.3%和4.4%,销量在连续21个月下降后第一次实现正增长。

发布会上,苗圩表示汽车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汽车产业链复工复产。一是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二是行业管理方便企业出实招。三是促进供需对接,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苗圩同时表示,从整体来看,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发生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

分析:

l  工信部部长苗圩:将有序放开新能源车代工生产

从供给侧来说,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同时对有检测能力的企业,实行自检自证,减少重复检测。另外,对于研发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行品牌授权试点。

从需求侧来说,除了落实好前面提到的财税支持政策之外,工信部还将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鼓励地方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使用新能源汽车,比如执法车、物流车、环卫车、公交车、出租车等等,以此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从使用侧来说,工信部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另外,工信部也鼓励地方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出台停车、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分析:

l  工信部公示新能源车国补资金清算及预拨审核情况

工信部发布《关于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情况的公示》。统计显示,工信部此次共计清算补贴78亿元。工信部预拨付一部分2018、2019年完成上牌的车辆的补贴,预拨补贴为28亿元。

分析:

l  工信部拟将三项电动汽车强标列入公告管理标准目录

近日,工信部表示,将积极做好标准贯彻实施工作,拟将三项强标(《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列入公告管理标准目录,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提前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

分析:

l  关于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情况的公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了2018年度、2016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18年度、2019年度补助资金预拨审核工作。

分析:

l  财政部下发氢能汽车“十城千辆”征求意见函

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提到:要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汽车,平均单车累积用氢运营里程超过3万公里。此次被征求意见的省份有北京市、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财政厅(局)等八个省份。

分析:

2.   地区政策信息

l  广东能源局:未验收合格充电设施不得投入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相继发生电动汽车自燃事故,5月8日东莞市以充电站又再次发生火灾。

5月20日,广东能源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开展充电设施的设计、安装、建设、竣工验收和运营,未经验收合格的充电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得投入使用。对已经建成使用的充电设施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正常使用。

分析:

l  广州发布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征求意见

近日从官方获悉,为更好促进广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市场的发展,充分释放充电设施投资运营商的经营活力,更好地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能力和水平,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广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办法》明确了补贴标准,充电设施建设补贴,按照充电设施额定输出功率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其中,直流充电桩、交直流一体化充电桩、无线充电设施:不高于300元/千瓦;交流充电桩:不高于60元/千瓦;换电设施:不高于2000元/千瓦。

分析:

l  海南:购买新能源车奖励1万元

5月20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关于实施海南省新能源车促销临时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购买及初次登记日期在2020年4月30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的所有人,购买新能源车将获得资金奖励。奖励标准为每辆新能源汽车奖励人民币1万元,新能源汽车奖励总量不超过1.5万辆。

分析:

l  海南省:每辆新能源车奖励1万元

海南省政府印发了《海南省促进汽车消费临时性措施》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为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综合奖励人民币1万元。

分析:

l 广州将发布充电基础设施补贴管理办法

广州市工信局对《广州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充电设施建设补贴方面:1.直流充电桩、交直流一体化充电桩、无线充电设施:不高于300元/千瓦。2.交流充电桩:不高于60元/千瓦。3.换电设施:不高于2,000元/千瓦。

分析:

l 北京丰台区给予用户购车补贴每辆最高3,000元

5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发布《丰台区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若干措施(暂行)》。文件指出,购买价值1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补贴1,000元/辆;购买价值10万元(含)-20万元的乘用车,补贴2,000元/辆;购买价值20万元(含)以上的乘用车,补贴3,000元/辆。补贴将从5月20日开始。

分析:

l 北京市昌平区:明确皮卡禁限行驶区域及道路

昌平区发改委批复了昌平区安装禁限轻型普通货车(皮卡车)的交通设施设备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规定皮卡的禁限行驶范围。项目的实施是落实昌平区轻型普通货车(皮卡车)禁限方案的需要,建设内容包括在进入禁限区域和禁限道路入口处设置标识标牌391套,在缺少监控设施的进入禁限区域和禁限道路入口位置设置监控35套。项目总投资1158万元。

分析:

l 上海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贴细则发布每辆补助5,000元,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新能源汽车充电补贴细则。按照最新政策,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除了继续享受中央财政补助和购置税减免等政策外,上海市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发生的充电费用,再给予5,000元补助。

分析:

l 深圳:放宽个人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

深圳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放宽个人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购买新能源车给予最高2万元补贴等五大政策。

分析:

l 济南中心城区 初步实现电动汽车“4公里充电圈”

从国网济南供电公司了解到,截至4月底,济南供电公司累计建成107座充换电站和14座高速服务区充电站,电动汽车充换电日服务能力突破2.5万辆。

济南是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之一。济南供电公司不断加强济南市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布局,目前,全市已有168个新建小区、14.66万个车位开展充电桩配套电网建设,中心城区初步实现“4公里充电圈”。

分析:

l 广州花都:购买本新车可补贴5,000元

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宣布将联手东风日产和东风启辰对在花都区购车客户专属补贴。5月1日-7月31日,在广州花都购买东风日产、东风启辰全车系车型,即可领取5,000元消费官方大礼包。内含2,000元购车券、2,500元商场消费券、500元花都区内停车券。

分析:

1.  陕西:对无车家庭购置汽车给予适当支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应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加大各市(区)新能源公交车替换力度。有条件的市(区)对购买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可给予适当支持。

其中: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至2022年年底。结合落实《陕西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加大各市(区)新能源公交车替换力度。有条件的市(区)对购买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可给予适当支持。

分析:

l 陕西放宽皮卡进城出鼓励汽车消费新政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明确鼓励汽车消费,包括组织开展汽车下乡促销活动、放宽汽车限行规定、支持各市适当放宽或全面取消皮卡进城限制;而针对购买新能源汽车,还建议有条件的市(区)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可给予适当支持。

分析:

l 广州新能源车购车补贴1万元每辆

5月7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和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关于广州市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补贴申领工作指引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广州市购买符合本指引车辆要求的新车、并在广州市办理注册登记的个人消费者,在充电、停车、通行等使用环节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分析:

l 深圳提出强有力政策补贴2万/停车免费

4月30日,深圳市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放宽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指标、提供购车补贴等五个方面,政策措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l 天津:将适度增加个人增量指标

4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投资扩消费稳运行若干举措》,指出要挖潜汽车消费,扩大本市汽车消费,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适度增加个人增量指标,制定盘活废弃指标措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在围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天津将结合城市公共停车场和小区停车位建设,年内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000余个。

分析:

1.   海外市场动态

l  。4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降16%市场占有率升11%

今年4月份欧洲新能源乘用车的注册量为3.15万辆,同比下降16%。鉴于疫情导致欧洲多个国家采取了封锁措施,整体新车销量大跌78%,当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表现可谓强劲,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11%(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为5.8%)。

分析:

l  奥迪开发多合一充电系统

奥迪开发了一套集装箱式汽车充电系统。该系统储电容量约为1000kwh,可同时为3辆车充电,充电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50kw。

分析:

l  从ID系列开始大众推电动车新营销模式

大众集团5月20日宣布,其零售合作伙伴已100%同意做电动车的“代理商”这一新角色,将为电动车主提供全新的购车体验。

分析:

l  大众为电动化战略初步投资约4.5亿欧元

从大众官方获悉,大众汽车自己将为合资公司的“northvolt zwei”工厂(即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工厂)建造厂房和基础设施,该公司是大众汽车集团与瑞典电池生产商northvolt ab的合资企业,此项目将投资约4.5亿欧元。该工厂的电池生产计划于2024年初开始,初始生产能力为160亿瓦时。

分析:

l  德国当局批准特斯拉超级工厂建设计划

德国当局批准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建设计划,特斯拉可以开始基建。马斯克允许小网友拍摄德国工厂厂址。

即将破土动工的柏林工厂是特斯拉在欧洲的第一个工厂,也是特斯拉美国之外唯二的工厂,另一个海外工厂是众所周知的上海工厂。

现在,德国环保局5月27日终于宣布批准特斯拉在德国建厂,特斯拉可以开始工厂基建工作。但这只包括地基建设,德国当局仍在审核特斯拉工厂涉及环保方面的内容,特斯拉还不能大规模破土动工。

分析:

l  法国财长:雷诺应在法国生产电池

法国财长要求雷诺加入德法电动车电池联盟,并且应该在法国生产电动车电池。

欧盟不能再严重依赖中国和韩国的电池,“我们必须重视电动车电池生产,我们需要在法国本土生产电池”,他强调德法电动车联盟有望打破亚洲对电动车电池的垄断,雷诺应该加入到联盟之中。

欧盟多国协议在欧洲建立两家电动车电池超级工厂,德国和法国领衔,第一个欧洲电池工厂由标致雪铁龙、欧宝和法国电池制造商Saft组成,第二个联盟由宝马、巴斯夫、比瑞(BMZGroup)和瓦尔塔(Varta)组成。

分析:

l  法国投资80亿欧支持车业提高电动车补贴

路透社5月26日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5月26日宣布,政府投资80亿欧元帮助汽车产业度过疫情危机,跃升成为欧洲环保汽车的领头羊。

 

四、5月新能源车主力厂家分化

1.  新能源车新品表现

2-4月受到疫情影响较大,5月是新能源车新品推出较多时期。

2.  历年逐月新能源车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由于今年5月属于新能源补贴的过渡期后的新一年的起步期,市场处于新能源补贴冲刺后修整阶段,补贴影响较大。

目前新能源车需求相对疲软,前期库存消化相对较慢,社会原有的分时租赁的替换车型被社会冲击仍然很大,因此需求疲软,各厂家走势分化加大。

 

3.  历年纯电动主力厂家销量走势

 

至今以来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仍然是自主品牌为主的格局,虽然特斯拉进入,但自主车企占据纯电动车的绝对优势地位。合资车企的没有进入前5名。

5月份纯电动乘车市场的特斯拉、比亚迪,广汽新能源表现相对优秀,但这个月的威马汽车和蔚来汽车表现相对较强,北汽新能源处于相对调整期。

19年的比亚迪表现相对较强,但今年微型电动车没有几个企业走势表现优秀,下沉的市场压力较大。

 

4.  插电混新能源车企业表现一般

2020年5月份插电混动动力市场,主要的厂家是华晨宝马,理想汽车和比亚迪三家。

由于销量均较低,排名有一定偶然性。对于19年5月份的走势形成较大的反差,其中上汽大众表现相对较强,一汽丰田和沃尔沃等表现也不错,这也体现了插电混动动力车型的合资企业表现相对优秀。

5.  混合动力企业表现较强

2020年混合动力车型还是日系几家的表现相对较强,其中一汽丰田表现优秀。

广汽本田表现相对较强,相对走势平稳,东风本田持续走势平稳,这也体现了丰田和本田的产业链优势。混动品种随着日系新品进入而呈现丰田本田平分市场的特色。

 

五、5月新能源车主力车型销量表现一般

1.  5月纯电动主力车型批发均较低

2020年纯电动车型表现相对较强的是MODEL3、北汽EU、广汽传祺AIONs,比亚迪秦EV.今年新能源车厂家走势的压力相对比较大,主力车型的销量相对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由于北京放号的推动,车市潜力较大。今年北京市场的需求车型主要是中大型,北汽EU表现的好,广汽的AION s很强。20年的蔚来ES6新品表现不错。

2.   插电混动主力车型批发销量暂时调整

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体现合资企业为主的特色,宝马5系的表现相对较强,近期荣威I6的销量较好。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ONE的表现相对较强,说明消费者对高端电动车还是有很好的的接受度。

3.  普通混动主力车型越来越少但需求良好

20年5月份普通混合动力总体走势低迷,日系的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导致混合动力环比变化较大。因为疫情对北方影响小一些。一汽丰田等的混动表现较强。但随着疫情的发展,日系的混合动力也面临着产量受损的情况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积分情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991458.html Thu, 02 Jan 2020 16:44:46 +0000 //www.otias-ub.com/?p=991458

全国新能源车的总体续航和新能源积分表现近两年持续提升。根据测算20191-1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90万台,较2018年同期增长7%,而新能源积分达到385万分,较2018年同期增长29%20181-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100万台,形成新能源积分361万分,每台乘用车平均3.6分,较2017年的2.9分提升25%

201911月单车积分4.5分,而201811月新能源车单车平均积分3.8分,201911月提升19%也是很好的效果。20191-11月较20181-11月单车积分提升18%

近期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实现较快增长,201911月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产量2.2万台,市场占比达到30%,较2018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积分总体表现很好,比亚迪、上汽、北汽新能源等新能源车主力车企都是很好的表现。

1、新能源积分实际值计算

我们根据工信部的合格证分型号数量与对应的续航里程进行计算。由于目前基本没有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有效批量产品,因此目前仍是插混和纯电动的产品,也是较好测算的。

插电混动产品从车型数量看大部分是50-80公里之间的,但主力车型的已经跨越80公里门槛,插混应该都能拿到2分,这次测算也是都按照两分测算。

2、新能源积分占比分析

根据双积分政策早期的征求意见稿,2018-2020年我国新能源积分比例分别为8%10%12%,之后行业内对于2018年完成8%的积分比例都担心无法完成,经过多方博弈,最终双积分政策的正式版本,取消了20188%的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目前看双积分的运行状态良好。

201812月的新能源车积分达到32.6%表现很强,在车市的销量占比也达到8.7%,成为车市的重要增长动力。191-11月的新能源积分达到22%,表现很好。

总体看,20171-12月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占比达到6.8%,较2016年的4.1%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由于2017年是完整的年度,属于前低后高的特征。例如201712月是11.6%,基本保持。20181-12月是16.5%,较20171-12月高出9个百分点,20191-11月的积分比例是22%,高于20181-11月较多,这也是传统车的生产压力大,新能源销量年末恢复,因此2019年的提升幅度显得更大。

3、合资与自主新能源表现分析

20191-11月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速达到近147%2019年合资品牌新能源产品逐步到位,新能源产量积分增长迅猛,体现合资品牌新能源的加速增长态势。

201911月合资品牌新能源产量占比达到24%,较2018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产量占比在76%,也是较好的表现。2019年新能源积分合资品牌占16%,体现插混的积分效果稍弱。自主新能源积分表现很好。

4、企业新能源积分表现分析

 

2019年各厂家的新能源车表现很好,总体积分提升很快,各家车企的积分基本也都是在提升中。比亚迪和北汽、吉利、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奇瑞的新能源车表现优秀,总分和单车积分都有提升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年1-8月新能源乘用车产67万台、4.1分/台、积分比例达24% //www.otias-ub.com/archives/944639.html Sun, 29 Sep 2019 10:47:28 +0000 //www.otias-ub.com/?p=944639 根据测算2018年1-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100万台,形成新能源积分361万分,每台乘用车平均3.6分,较17年的2.9分提升25%。19年1-8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67万台,较2018年同期增长42%,而新能源积分达到279万分,较18年同期增长75%。

2019年8月单车积分4.3分,而2018年8月新能源车单车平均积分3.7分,2019年8月提升16%也是很好的效果。2019年1–8月较2018年1-8月单车积分提升15%。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8月合资新能源产量1.8万台,占比达到26%,较2018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自主的新能源积分表现很好,上汽、北汽新能源等新能源车主力车企都是很好的表现。

1、新能源积分实际值计算

我们根据工信部的合格证分型号数量与对应的续航里程进行计算。由于目前基本没有燃料电池乘用车的有效批量产品,因此目前仍是插混和纯电动的产品,也是较好测算的。

插电混动产品从车型数量看大部分是50-80公里之间的,但主力车型的已经跨越80公里门槛,插混应该都能拿到2分,这次测算也是都按照两分测算。

2018年1-12月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100万台,形成新能源积分361万分,每台乘用车平均3.6分,较17年的2.9分提升25%。2019年1-8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67万台,较2018年增长41%,而新能源积分达到279万分,较18年同期增长75%。2019年8月单车积分提升16%也是很好的效果。

2、新能源积分占比分析

根据“双积分”政策早期的征求意见稿,2018-2020年我国新能源积分比例分别为8%、10%、12%,之后行业内对于2018年完成8%的积分比例都担心无法完成,经过多方博弈,最终“双积分”政策的正式版本,取消了2018年8%的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目前看双积分的运行状态良好。

2018年12月的新能源车积分达到32.6%表现很强,在车市的销量占比也达到8.7%,成为车市的重要增长动力。19年1-8月的新能源积分达到24%,表现很好。

总体看,2017年1-12月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占比达到6.8%,较2016年的4.1%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由于17年是完整的年度,属于前低后高的特征,例如2017年12月是11.6%,基本保持。2018年1-12月是16.5%,较2017年1-12月高出9个百分点,2019年1-8月的积分比例是24%,高于2018年1-8月的1.5倍,这也是传统车的生产压力大,减产严重,因此209年的提升幅度显得更大。

3、合资与自主新能源表现分析

2019年1-8月总体新能源车产量67万台,积分达到280万分,1-8月合资产量同比增速达到近260%.。2019年合资企业新能源产品逐步到位,新能源产量积分增长迅猛,体现合资新能源的加速增长态势。

2019年8月合资新能源产量占比达到26%,较2018年同期增长20个百分点,自主新能源车产量占比在74%也是较好的表现。2019年新能源积分合资占比13%,体现插混的积分效果稍弱。自主新能源积分表现很好。

4、企业新能源积分表现分析

2019年各厂家的新能源车表现很好,总体积分提升很快,每家车企的积分基本也都是在提升中。比亚迪和北汽、吉利、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奇瑞的新能源车表现优秀,总分和单车积分都有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