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用手机收发短信早已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青少年。很多青少年在上厕所和洗澡时发短信,甚至会在性爱期间在亲人的葬礼上发短信。对短信如此痴迷,原因何在?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对美国青少年的发短信习惯进行的一项新研究,青少年在收到短信后会产生立即回复的冲动,这种“迫不急待”导致他们陷入痴迷。此外,这种行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人类躲避捕食者的本能。
研究过程中,宾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收到短信后往往立即回复,收到短信的通知声和亮起的屏幕让他们无法抑制住立即查看的冲动。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人类躲避捕食者的本能。大学生可能意识到在洗澡时或者在葬礼上发短信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但很多人还是照做不误。研究领导人玛莉萨-哈里森指出:“在此之前,我们就曾对不合时宜的发短信行为进行分析,例如开车时发短信。我们希望确定一点,即人们在进行这种行为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恰当与否。”
研究人员表示大学生往往难抵诱惑,迫不急待地回复短信。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收到短信后,查看和回复短信的冲动非常强烈,迫使他们将注意力从当下所处环境转移到短信上。虽然绝大多数参与者认为洗澡时发短信是一种不易被人接受的做法,但仍有超过34%的参与者照做不误。此外,绝大多数参与者认为在宗教仪式上或者在背诵《效忠誓言》时发短信是一种错误做法,但仍有超过22%的人在宗教仪式上发短信,大约11%的人在背诵《效忠誓言》时发短信。调查显示有近7.4%的人在性爱期间发短信,即使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
对于在如厕时或者用餐时发短信等行为,大学生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一些人可能认为有点怪异,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用餐和如厕时发短信是一种‘新常态’。” 进化心理学家哈里森指出自然选择可能在形成这种行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手机的嘟嘟声和发光的屏幕可能预示着某种机会或者威胁,导致人们降低了对当下所处环境的关注,转而更关注未来。她说:“作为一种本能,我们会更多地关注运动和变化,手机收到短信时发出的通知声就像是预示着捕食者正采取行动的确定声响,迫使人们立即查看短信。”
在最新一期《社会科学杂志》中,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的研究发现。研究过程中,他们让152名大学生接受一项共有7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在各种环境下发短信的态度以及他们发短信的习惯。很多受调的大学生经常用短信与他人交流。有超过34%的受调者表示他们每天收发100条以上的短信。哈里森指出未来将对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进行研究,例如高中生,进一步揭示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发短信背后的原因。她说:“大学生往往是手机短信的重度用户。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进行研究,以了解他们是否也像大学生一样频繁收发短信。”(
人们常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性和女性的大脑连接真的存在根本性差异么?两个研究团队从相似的神经成像数据中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不受性别的影响。2013年年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发表的一项大脑成像研究颠覆了这一观点。宾州大学的Ruben Gur等人发现,男性和女性的大脑连接模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然而,这项研究很快便遭到了质疑。批评者们认为,作者并没有提供效应量(effect siz)数据,难以证实两性之间存在所谓的“根本性”大脑连接差异。此外,Gur等人可能忽视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兴趣爱好或脑部大小的差异。
统计数据和实际意义
Gur等人通过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获得了428名男性和521名女性(共949人)的大脑连接图谱,这些人的年龄在8-22岁之间。研究显示,在两个脑半球内部男性的大脑连接比女性多,但在两个脑半球之间女性的大脑连接更多。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人类的大脑结构存在根本性的性别差异。
批评者们指出,这篇文章没有给出支持这一结论的效应量(effect siz),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可能并没有实际意义。Gur回应称,任何人都可以用这篇文章的数据来计算效应量。
于是,牛津大学的Gerard Ridgeway计算出了这项研究中的效应量,但他认为这一数据并不足以支持Gur的结论。他指出,平均起来两性之间的大脑连接差异可能并不大。然而加州大学的Larry Cahill强调,效应量小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大多数生物医学研究是基于统计学显著性,而不是效应量。”
脑部大小
有研究者认为,Gur等人没有排除可能引起大脑连接差异的其他原因,比如说与性别有关的经历或者脑部大小。
今年十一月份,苏黎世大学的Jürgen Hänggi发表文章指出,Gur等人观察到的大脑连接差异和性别关系不大,是由脑部大小造成。Hänggi等人研究了69名男性和69名女性的大脑连接模式,发现脑部大小与连接模式存在明显关联。较大的大脑,脑半球内部的神经连接更强。在脑部大小相当的群体中,性别和连接模式并没有明显的关系。Hänggi在被PNAS拒稿之后把文章发表在了Frontiers of Human Neuroscience上。
墨尔本大学的Cordelia Fine也相信,大脑连接差异主要受到脑部大小的影响,与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并没有太大关系。
针锋相对
Gur并不认为Hänggi等人的数据能支持他们的结论,“用这么小的样本量来解释大脑连接和脑容量的关系是没有意义的。”Gur补充道,自己在进一步分析中考虑了脑部大小,而性别的影响依然存在。
Cahill指出,就算Hänggi的结果成立,也不能否定男女之间的连接差异。性别是决定脑部大小的最大因素,平均而言男性比女性高,脑袋也比女性大。不管怎么说,性别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脑连接。但Hänggi坚持认为脑部大小对连接模式的影响更大。
via: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