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安全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04 Nov 2024 15:39:4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FAO: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4908.html Mon, 04 Nov 2024 21:30:01 +0000 //www.otias-ub.com/?p=1724908 报告指出,2023年约有7.33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非洲每5人中就有1人面临吃饭难问题。

这份年度报告警告称,各国进展严重不足,难以到2030年如期实现零饥饿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SDG2)。报告表明,全球消除饥饿的步伐不进反退,食物不足水平倒退15年,相当于2008-2009年间水平。

尽管在发育迟缓和纯母乳喂养等特定领域有所进展,但令人无法释怀的是,仍有大量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2023年有7.13亿至7.57亿人食物不足,中位数高达7.33亿,较2019年新增约1.52亿。

区域趋势差异悬殊:就饥饿人口比例而言,非洲持续攀升(20.4%),亚洲虽然保持平稳(8.1%),但因区域内饥饿人口占全球半数以上,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拉丁美洲取得一定进展(6.2%)。2022至2023年间,西亚、加勒比和非洲大多数次区域饥饿形势呈现加剧趋势。

上述五家联合国专门机构警告称,如果放任当前态势发展,到2030年将有约5.82亿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半数身处非洲区域。这一预测接近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5年获得各国通过时的世界饥饿水平,可见进展停滞不前,前景不容乐观。

饥饿之外,形势堪忧

报告强调,仍有数十亿人难以获取充足的食物。2023年,全球约有23.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这一数字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骤增,此后并未发生显著改观。其中,8.64多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有时整日甚至多日忍饥挨饿。从2020年起,这一数字始终居高不下,虽然拉丁美洲有所向好,但各地仍普遍面临广泛挑战,非洲的形势尤其严峻,58%的人口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因经济拮据而无力负担健康膳食,是全球三分之一以上人口面临的严峻问题。本年度报告运用全新的食品价格数据,并对评

估方法加以改进,发现2022年共有超过28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这种差异在低收入国家中极为显著,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人口比例高达71.5%,相比之下,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仅为6.3%。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和北美及欧洲的这一数字已降至疫情前水平以下,而非洲的这一数字则大幅增加。

虽然在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方面有所进展(48%),但就实现全球营养目标而言,仍然挑战重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徘徊在15%左右,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率虽已降至22.3%,但仍未达标。此外,儿童消瘦发生率没有显著改善,15至49岁女性贫血发生率则出现上升。

同样,最新估算表明,在过去十年中,成人肥胖率稳步攀升,已从2012年的12.1%升至2022年的15.8%。预测表明,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12亿成人面临肥胖问题。此外,营养不良的双重负担,即营养不足与超重和肥胖并存的现象,在全球所有年龄组中急剧增加。在过去20年中,瘦弱和体重不足人数有所减少,但肥胖人数却急剧增加。

五家机构表示,这些趋势突显出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挑战,亟需采用“精准滴灌”策略,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各国重回正轨,到2030年如期落实七项全球营养目标。

在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全球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恶化,包括食品价格出现上涨,不断侵蚀许多国家普罗大众的经济利益。主要不利因素日益频发、不断加剧,例如冲突、气候变化和经济衰退等。这些问题连同深层因素,例如健康膳食成本高昂、食物环境不利于健康和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正在交织叠加,形成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

发挥融资拉动效应,助力消除饥饿

今年的报告选定“为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提供资金”作为主题,强调实现SDG 2(零饥饿)需要多方联动、多点发力,积极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加强农业粮食体系建设,消除不平等,以及确保所有人负担得起并便捷获得健康膳食。报告呼吁加大融资力度,提升融资成本效益,并明确对粮食安全和营养领域融资进行标准化定义。

在报告前言中,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农发基金总裁阿尔瓦罗·拉里奥、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粮食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指出:“准确估算粮食安全和营养供资缺口,并探索创新融资途径来弥补缺口,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要消除饥饿、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取安全、营养且充足的食物(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1),彻底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目标2.2),必须出台并落实政策、法规和干预措施,为此需要筹措大量资源。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投资,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定致力于保障当代及子孙后代享有充足食物和营养的权利。”

正如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高级别政治论坛活动所强调,报告着重指出,融资缺口日益凸显,各国亟需创新思维,寻求兼顾公平的解决方案,国内饥饿和营养不良状况在气候影响下愈演愈烈的国家更应如此。

最亟需扩大融资的国家往往面临突出的融资难问题。在报告分析的119个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中,约有63%的国家掌握的融资渠道有限或尚可。此外,大多数国家(74%)受到一项乃至多项加剧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困扰。各方协调配合,努力调和数据、提高风险容忍度、加强透明度,可为填补资金缺口以及加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框架奠定重要基础。

文档链接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查阅!

]]>
FAO:2023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文版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5581.html Sun, 16 Jul 2023 20:00:34 +0000 //www.otias-ub.com/?p=1625581 按照食物不足发生率(可持续发展 目标指标 2.1.1)衡量,2021 至 2022 年间全球饥饿状况相对维持不变,但 仍远高于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疫情暴发前水平。2022年全球约有 9.2% 的人口受此影响,高于 2019 年的 7.9%。

2022 年,全世界估计有 6.91 至 7.83亿人面临饥饿。按中位数(约 7.35 亿)计算,2022 年全球较疫情暴发前 的 2019 年增加 1.22 亿饥饿人口。

2021 至 2022 年间,亚洲和拉丁美 洲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进展,但西亚、 加勒比和非洲各次区域饥饿水平仍在 攀升。

到 2030 年,全世界预计有近 6 亿 人长期食物不足。由于疫情和乌克兰 战争,将有约 1.19 亿人陷入这种困 境,其中因乌克兰战争,将有约 2300 万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因此, 全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消 除饥饿的具体目标方面挑战巨大,其 中非洲的形势尤其严峻。

2019 至 2020 年间,全球中度或重 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可持续发展目 标指标 2.1.2)一度飙升,现已连续 第二年维持不变。2022 年,24 亿人 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约 占全世界人口的 29.6%,其中约有 9 亿人深陷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占全 世界人口的 11.3%。

纵观全球,面对粮食不安全,女 性和农村地区居民首当其冲。2022 年,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影响农村地区 33.3% 的成年居民,城郊和城市地区 的比例分别为 28.8% 和 26.0%。疫情 暴发后,全球粮食不安全方面的性别 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已从 2021 年的 3.8 个百分点缩小到 2022 年的 2.4 个 百分点。

2021 年,全世界超过 31 亿人无 力负担健康膳食,比例高达 42%。尽 管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总人数较疫情 暴发前的 2019 年增加 1.34 亿,但在 2020至 2021年间实际下降了 5200万。


]]>
FAO: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5290.html Fri, 14 Jul 2023 22:00:03 +0000 //www.otias-ub.com/?p=1625290 按照食物不足发生率(可持续发展 目标指标 2.1.1)衡量,2021 至 2022 年间全球饥饿状况相对维持不变,但 仍远高于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疫情暴发前水平。2022 年全球约有 9.2% 的人口受此影响,高于 2019 年的 7.9%。

2022 年,全世界估计有 6.91 至 7.83 亿人面临饥饿。按中位数(约 7.35 亿)计算,2022 年全球较疫情暴发前 的 2019 年增加 1.22 亿饥饿人口。

2021 至 2022 年间,亚洲和拉丁美 洲在减少饥饿方面取得进展,但西亚、 加勒比和非洲各次区域饥饿水平仍在 攀升。

到 2030 年,全世界预计有近 6 亿 人长期食物不足。由于疫情和乌克兰 战争,将有约 1.19 亿人陷入这种困 境,其中因乌克兰战争,将有约 2300 万人处于长期食物不足状况。因此, 全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关于消 除饥饿的具体目标方面挑战巨大,其 中非洲的形势尤其严峻。

2019 至 2020 年间,全球中度或重 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可持续发展目 标指标 2.1.2)一度飙升,现已连续 第二年维持不变。2022 年,24 亿人 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约 占全世界人口的 29.6%,其中约有 9 亿人深陷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占全 世界人口的 11.3%。

纵观全球,面对粮食不安全,女 性和农村地区居民首当其冲。2022 年,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影响农村地区 33.3% 的成年居民,城郊和城市地区 的比例分别为 28.8% 和 26.0%。疫情 暴发后,全球粮食不安全方面的性别 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已从 2021 年的 3.8 个百分点缩小到 2022 年的 2.4 个 百分点。

2021 年,全世界超过 31 亿人无 力负担健康膳食,比例高达 42%。尽 管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总人数较疫情 暴发前的 2019 年增加 1.34 亿,但在 2020 至 2021 年间实际下降了 5200 万。

2019 至 2020 年间,全球中度或重 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可持续发展目 标指标 2.1.2)一度飙升,现已连续 第二年维持不变。2022 年,24 亿人 处于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约 占全世界人口的 29.6%,其中约有 9 亿人深陷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占全 世界人口的 11.3%。

纵观全球,面对粮食不安全,女 性和农村地区居民首当其冲。2022 年,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影响农村地区 33.3% 的成年居民,城郊和城市地区 的比例分别为 28.8% 和 26.0%。疫情 暴发后,全球粮食不安全方面的性别 差距进一步扩大,但已从 2021 年的 3.8 个百分点缩小到 2022 年的 2.4 个 百分点。

2021 年,全世界超过 31 亿人无 力负担健康膳食,比例高达 42%。尽 管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的总人数较疫情 暴发前的 2019 年增加 1.34 亿,但在 2020 至 2021 年间实际下降了 5200 万。


]]>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文版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1617.html Sat, 16 Jul 2022 22:00:57 +0000 //www.otias-ub.com/?p=1461617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天联合发布《2022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报告指出,2021 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已达 8.28 亿,较 2020 年增加约 4600 万,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累计增加 1.5 亿。报告提出的最新证据表明,全世界正在进一步偏离目标,无法保证到 2030 年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

报告介绍了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最新状况,并提供了健康膳食成本和可负担性的最新估算结果。鉴于世界多数国家的公共资源有限,报告还为各国政府出谋献策,旨在通过调整当前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努力降低健康膳食成本。

从数据上来看,形势十分严峻:

2021 年有 8.28 亿人受饥饿影响,较 2020 年增加了 4600 万,较 2019 年增加了 1.5 亿。

从 2015 年起,世界饥饿人口所占比例相对稳定,却在 2020 年急剧上升,并在 2021 年继续升至 9.8%,高于 2019 年的 8% 和 2020 年的 9.3%。

2021 年,全球约有 23 亿人(占比 29.3%)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增加了 3.5 亿。全球近 9.24 亿人(占比 11.7%)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两年间增加了 2.07 亿。

2020 年,新冠疫情及相关防控措施重创经济,食品消费价格随之上涨,以致近 31 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较 2019 年增加了 1.12 亿。

约有 4500 万五岁以下儿童出现消瘦,这是最为致命的营养不良形式,会将儿童死亡风险提高 12 倍。此外,由于膳食中长期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有 1.49 亿五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另有 3900 万儿童超重。

纯母乳喂养率稳步提高,2020 年全球近 44% 的六月龄以内婴儿获得纯母乳喂养。不过,这与实现 2030 年 50% 的目标仍有距离。令人尤为关切的是,三分之二的儿童未能享有最基本的多样化膳食,阻碍了他们实现健康成长、充分发掘自身潜能的可能性。

展望未来,即使全球经济实现复苏,预计到 2030 年仍将有近 6.7 亿人(占世界人口的 8%)面临饥饿,与 2015 年的水平相近。然而,也正是在 2015 年,《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到 2030 年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目标。

报告编写期间,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交战双方均是全球重要的主粮、油料和肥料生产国。受此影响,国际供应链中断,粮食、肥料、能源和严重营养不良儿童的即食治疗性食品价格上涨。冲突爆发前,各国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供应链已然受到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的不利影响,因此冲突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产生深远影响。

“本报告一再强调,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冲击,是造成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不断加剧,与日趋突出的不平等现象叠加共振,” 五家联合国机构负责人(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儿基会、粮食署和世卫组织)在今年的报告前言中写道,“关键问题不在于种种不利因素是否会持续出现,而是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采取果断行动,增强抵御未来冲击的韧性。”

调整农业政策

报告指出,2013 年至 2018 年期间,世界各国对粮食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力度空前,每年约为 6300 亿美元。这类支持绝大部分以贸易和市场政策及财政补贴的形式落地,让部分农民受益。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扭曲,不仅没有普遍惠及所有农民,反而破坏了环境,同时未能促进生产健康膳食所需的营养食物。

部分原因在于,补贴往往针对主粮、乳制品和其他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这在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尤其突出。大米、食糖和肉类是各国支持力度最大的食品,而水果和蔬菜得到的支持则相对较少,在一些低收入国家尤其如此。

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步步紧逼,公共收入和支出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助推经济复苏的一个方向正是调整对粮食和农业部门的支持方针,向人均消费量尚未达到健康膳食推荐量的营养食物倾斜。

有证据表明,如果政府调整当前资源投入方向,鼓励营养食物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势必会进一步降低健康膳食成本,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获取更经济实惠的健康膳食。

最后,报告还建议政府加大措施力度,减少针对果蔬和豆类等营养食物的贸易壁垒。

五家机构负责人表态:

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在低收入国家,农业是经济、就业和农村生计的命脉所系,可供调整使用的公共资源少之又少。粮农组织致力于通过紧密合作,帮助上述国家政府探索机遇,广泛拓宽公共服务渠道,支持农业粮食体系各类主体取得发展。”

农发基金总裁吉尔伯特 · 洪博指出:“这些数字令人不安,人类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我们与到 2030 年消除饥饿的目标渐行渐远。全球粮食危机的涟漪效应很有可能导致明年的形势进一步加剧。各方需要加紧努力消除饥饿,农发基金随时准备履行使命,加大行动力度,扩大影响范围。我期待各方的鼎力支持。”

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 · 拉塞尔指出:“空前的营养不良危机需要各方采取前所未见的应对举措。各方必须加倍努力,确保处境最为不利的儿童获取营养、安全和可负担的膳食,并获得早期预防、检测和治疗营养不良的服务。亿万儿童的生命和未来危在旦夕,当务之急是树立远大目标,改善儿童营养。这一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粮食署执行干事戴维 · 比斯利指出:“在未来几个月内,局势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乌克兰危机引发的全球粮食、燃料和肥料价格上涨带来了严重威胁,有可能造成世界多个国家陷入饥荒境地。这将导致全球局势不稳、饥民遍地,以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难民潮。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防止这一灾难性的局面成真。”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每年,都有 1100 万人因膳食不健康而死亡。如今,随着粮食价格上涨,这一问题将更为严重。世卫组织支持各国大力完善粮食体系,对不健康食物征税、补贴健康食物、保护儿童免受不良市场营销手段伤害、确保使用清楚易懂的营养标识。我们必须携手努力,实现 2030 年全球营养目标,抗击饥饿和营养不良,确保粮食能助力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文版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5863.html Sat, 16 Oct 2021 21:45:07 +0000 //www.otias-ub.com/?p=1325863 2020年世界饥饿状况急剧恶化,新冠疫情的冲击可能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虽然疫情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但由多家联合国机构联合撰写的《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估计,去年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8.11亿人)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这一数字表明,各国亟需付出巨大努力,立即采取行动,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才能实现在2030年之前消除饥饿的承诺。

《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英文版于今年7月12日全球发布,其中文版于10月11日正式上线。本年度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是疫情暴发后发布的第一份此类全球评估报告。报告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联合发布。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往期报告一直强调,包括儿童在内的亿万民众面临着粮食不安全风险。五家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2]在今年报告的前言中写道:”不幸的是,疫情仍在继续暴露我们粮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威胁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命和生计。”

尽管对加强外交领域的势头寄予厚望,但五位负责人仍然提醒说,世界处于”紧要关头”:即将召开的联合国营养促增长峰会以及有关气候变化的第26次缔约方大会在今年带来了宝贵机遇,让我们能够通过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推进在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取得进展。他们补充说,”这些会议的成果”必将继续推动‘联合国营养行动十年’下半程的发展”。目前,这项全球政策承诺尚未进入大踏步落实阶段。

具体数据

在2015年前后,饥饿现象已开始呈上升之势,逆转了持续消除饥饿问题的希望。令人不安的是,在2020年,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占比来看,饥饿人数都在急剧增加,增幅超过了人口增速:据估计,去年的食物不足发生率约为9.9%,高于2019年的8.4%。

2020年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在继续增加。2020年世界上共有7.2亿至8.11亿人面临饥饿。如取其中间值(7.68亿),2020年饥饿人数比2019年增加约1.18亿,如取其上限值,则增加1.61亿。

一半以上(4.18亿)的食物不足人群集中在亚洲;三分之一以上(2.82亿)处于非洲;还有一小部分(6000万)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但是,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食物不足人数占总人口的21%,是其他区域的两倍多。

图源粮农组织|2020 年世界饥饿人口半数以上(4.18 亿)生活在亚洲,三分之一以上(2.82 亿)生活在非洲。

在其他指标方面,2020年的形势也非常严峻。总体而言,超过23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30%)无法保证全年获取充足食物。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相当于过去五年增幅的总和。性别不平等问题不断加深:2020年,遭受粮食不安全的男女性别比为1:1.1(2019年为1:1.06)。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已连续六年缓慢上升,目前30%以上的世界人口受其影响。

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依然广泛存在,儿童遭受严重影响。2020年,估计有超过1.49亿五岁以下儿童发育不良,或身高不达标;超过4500万五岁以下儿童身体消瘦,或体重不达标;近3900万五岁以下儿童超重[3]。整整30亿成年人和儿童仍然无法获取健康膳食,主要原因是经济负担过重。近三分之一的育龄妇女患有贫血症。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在某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例如全母乳喂养的婴儿数量有所增长,但世界尚未走上在2030年实现所有营养指标目标的正轨。

造成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其他因素

在世界多个地区,疫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危及食物获取。然而,即使在疫情暴发之前,饥饿已开始蔓延;应对营养不良的努力进展滞后。面临冲突、极端气候或经济衰退影响,或存在严重不平等的国家往往形势更为严峻。报告指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而粮食不安全又会加剧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4]。

图源粮农组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是2017至2019年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食物不足发生率升幅最大的区域,而非洲是唯一一个同时受三种因素影响导致食物不足发生率上升的区域。

《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估计,按照当前趋势,距离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还有近6.6亿人的饥饿问题尚待解决。其中,约有3000万人可能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

对策出路

去年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粮食体系转型对于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取健康膳食至关重要。今年的报告更进一步概述了六大”转型途径”。报告作者指出,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制定一套”协调一致的政策和投资组合”,应对造成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多种不利因素。

考虑到每个国家面临的具体不利因素(或多项不利因素的组合),报告敦促政策制定者:

  • 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将人道主义、发展和建设和平的政策相结合。例如,出台社会保护措施,防止人们变卖微薄的家产来换取食物;
  • 加强粮食体系的气候韧性。例如,扩大小农户气候风险投保渠道,基于预报提供资金支持;
  • 加强最弱势群体应对经济不景气的韧性。例如,发放实物或现金补助,降低疫情冲击或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
  • 在食物供应链中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营养食物的成本。例如,鼓励农民种植生物强化作物,或扩大水果和蔬菜种植者的市场准入;
  • 解决贫困和结构性不平等现象。例如,开展技术转让和认证计划,帮助贫困社区发展食物价值链;
  • 加强食物环境,改变消费者行为。例如,消除工业反式脂肪,减少食物供应中的盐和糖含量,或保护儿童免受食品营销的负面影响。

确保粮农、环境、卫生、社会保护和其他体系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促进粮食体系转型,加强粮食安全、改善营养、为所有人提供可负担的健康膳食。

报告还呼吁营造”有利的治理机制和制度环境”,使转型成为可能。报告要求政策制定者广泛征求意见;向妇女和青年赋权;进一步提供数据和新技术。最重要的是,报告作者敦促世界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引发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不利因素还会卷土重来,势头会更加猛烈,在疫情结束后还将造成长期影响。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联合国健康与卫生: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7253.html Tue, 13 Jul 2021 21:30:05 +0000 //www.otias-ub.com/?p=1277253 多家联合国机构今天联合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0年世界饥饿状况急剧恶化,而非洲饥饿人数激增幅度最为显著。新冠疫情的冲击可能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去年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这一数字表明,各国亟需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在2030年之前消除饥饿的承诺。

该报告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发布的第一份此类全球评估报告。报告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

具体数据

报告表示,在2015年前后,饥饿现象已开始呈上升之势,使持续消除饥饿问题的希望出现逆转。令人不安的是,在2020年,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占比来看,饥饿人数都在急剧增加,增幅超过了人口增速:据估计,去年的食物不足发生率约为9.9%,高于2019年的8.4%。

一半以上的食物不足人群集中在亚洲;三分之一以上位于非洲;还有一小部分身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但是,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食物不足人数占总人口的21%,是其他区域的两倍多。

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相当于过去五年增幅的总和。性别不平等问题不断加深:2020年,遭受粮食不安全的男女性别比为1:1.1。

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依然广泛存在,儿童遭受严重影响。2020年,估计有超过1.49亿五岁以下儿童发育不良,或身高不达标;超过4500万五岁以下儿童身体消瘦,或体重不达标;近3900万五岁以下儿童超重。近三分之一的育龄妇女患有贫血症。

亚洲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上食物不足人口半数以上、约4.18亿生活在亚洲。与2019年相比,2020年亚洲的饥饿人数增加了5700万。

全球十分之九以上的发育迟缓儿童、十分之九以上的消瘦儿童以及十分之七以上的超重儿童生活在非洲和亚洲。受营养不良困扰的五岁以下儿童多数生活在非洲和亚洲。

造成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报告指出,在世界多个地区,新冠疫情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危及食物获取。然而,即使在疫情暴发之前,饥饿已开始蔓延;应对营养不良的努力进展滞后。面临冲突、极端气候或经济衰退影响,或存在严重不平等的国家往往形势更为严峻。报告指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造成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而粮食不安全又会加剧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

报告估计,按照当前趋势,距离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还有近6.6亿人的饥饿问题尚待解决。其中,约有3000万人可能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

往期报告一直强调,包括儿童在内的亿万民众面临着粮食不安全风险。五家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在今年报告的前言中表示:不幸的是,疫情仍在继续暴露粮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威胁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命和生计。

尽管对加强外交领域的势头寄予厚望,但五位机构负责人强调,世界处于”紧要关头”: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营养促增长峰会以及有关气候变化的第26次缔约方大会在今年带来了宝贵机遇,希望能够通过粮食体系转型推进在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取得进展。

他们表示,这些会议的成果”必将继续推动‘联合国营养行动十年’下半程的发展”。目前,这项全球政策承诺尚未进入大踏步落实阶段。

对策出路

今年的报告进一步概述了六大”转型途径”,并指出,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制定一套”协调一致的政策和投资组合”,应对造成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多种不利因素。

报告敦促政策制定者采取以下行动:

  • 在受冲突影响的地区将人道主义、发展和建设和平的政策相结合
  • 加强粮食体系的气候抗御能力
  • 加强最弱势群体应对经济不景气的抗御能力
  • 在食物供应链中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营养食物的成本
  • 解决贫困和结构性不平等现象
  • 加强食物环境,改变消费者行为

报告还呼吁营造”有利的治理机制和制度环境”,使转型成为可能。报告要求政策制定者广泛征求意见;为妇女和青年赋与权能;进一步提供数据和新技术。

最重要的是,报告敦促世界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引发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不利因素还会卷土重来,势头会更加猛烈,在新冠疫情结束后还将造成长期影响。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联合国: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6610.html Sat, 18 Jul 2020 21:54:37 +0000 //www.otias-ub.com/?p=1086610 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据当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总人口8.9%,一年中增加了1000万,五年中增加了近6000万。

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多数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初步评估表明,2019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可能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在2020年新增8300万至1.32亿,具体取决于经济增长前景。

报告除了对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进行常规评估外,还增加了在假设过去十年趋势持续不变的情况下,对 2030 年世界前景的预测。发布报告的五家机构负责人指出,距离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结束粮食不安全状况及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仍然遥远。

从营养不良人口比例来看,受饥饿问题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分别为非洲(19.1%)、亚洲(8.3%)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7.4%)。

报告还显示,各种形式营养不良带来的负担依然是一项挑战。虽然在儿童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和纯母乳喂养相关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进展速度依然过慢。在世界各地区,儿童超重问题尚未得到改善,成人肥胖问题则不断加重。

粮农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应实现粮食体系转型,保障经济型健康膳食。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39页) //www.otias-ub.com/archives/908430.html Wed, 17 Jul 2019 16:54:19 +0000 //www.otias-ub.com/?p=908430 据估算,2018年全球超过8.2亿人没有充足的食物,高于前一年的8.11亿人,世界饥饿人口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这表明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巨大挑战,今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年度报告称。

报告指出,将发育迟缓的儿童人数减少一半以及减少出生体重不足的婴儿的目标进展太慢,这也使可持续发展目标2的营养目标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与此同时,除了上述挑战外,所有地区的超重和肥胖人口都在持续增加,特别是学龄儿童和成人。

在各大洲,女性陷入粮食不安全境地的可能性高于男性,其中拉丁美洲的男女比例差异最大。

“我们必须采取更大胆的行动来应对这些令人担忧的趋势,不仅在行动规模上如此,在多部门合作方面也是如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负责人在该报告的联合序言中如此敦促各方。

在许多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饥饿现象正在加剧,特别是在中等收入国家和那些严重依赖国际初级商品贸易的国家。这一联合国年度报告还发现,在许多饥饿人口不断增加的国家,收入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使贫困、脆弱或边缘化群体更难以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和衰退。

上述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说:“我们必须推动扶贫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重点关注居民,将社区置于中心位置,以减少经济脆弱性,并使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的工作按计划推进。”

非洲和亚洲进展缓慢

非洲的情况最令人震惊,因为该区域的饥饿率最高,且几乎所有分区域的饥饿率都在缓慢、稳步的上升。东部非洲的情况尤为严重,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30.8%)营养不足。除气候和冲突外,经济增长放缓和衰退也是推动因素。自2011年以来,因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而发生饥饿的国家几乎有一半位于非洲。

营养不足人口最多的洲是亚洲(超过5亿人口),其大多数生活在南亚国家。将非洲和亚洲加以合并计算,其在全球所有形式的营养不良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占全世界发育迟缓儿童人数和消瘦儿童人数的比例均达到十分之九以上。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三分之一的儿童发育迟缓。

除了发育迟缓和消瘦的问题外,亚洲和非洲还拥有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重儿童,超重主要是由于摄入不健康饮食所致。

不止于饥饿

今年的报告介绍了用于衡量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和监测可持续发展目标2实施进展的新指标: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该指标基于粮食不安全体验量表(FIES),通过调查直接收集人们在过去1年中的食物获取情况数据。中度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不确定未来能否获取食物,因此不得不依靠降低摄入食物的质量和/或数量来度日。

该报告估计,超过20亿人无法正常获取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他们大多数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高收入国家也存在这一问题,如北美和欧洲8%的人口。
因此,我们要对粮食系统进行深刻变革,以便为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可持续的健康饮食。

主要事实和数据:

2018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8.216亿(即9人中有1人挨饿)
亚洲:5.139亿
非洲:2.561亿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4250万
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人口数量:20亿(26.4%)
出生时体重不足的婴儿:2050万(七分之一)
5岁以下发育迟缓儿童(年龄别身高值偏低):1.489亿(21.9%)
5岁以下消瘦儿童(身高别体重值偏低):4950万(7.3%)
5岁以下超重儿童(身高别体重值偏低):4000万(5.9%)
超重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3.38亿
肥胖成人:6.72亿(13%或8名成人中有1人肥胖)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14615027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