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一看,全球经济前景似乎令人沮丧。世界银行预测,2025-2026年经济增长率仅为2.7%。这表明,世界经济只是在“前行”,而不在加速。
然而,在整体停滞的背景下,印度和孟加拉国等经济体正在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发展。这些“局部的进展”传递出一个关键信息:我们仍然很有可能实现增长。那么,如何能够把握增长潜力,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实现更多增长,并为未来做好准备?我的回答是创业精神。
游戏规则已经改变。过去,企业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只需要遵循最佳做法并提高效率。如今,我们正身处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新的裂痕不断出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供应链支离破碎,联盟关系频繁变化,使可预测性的边界变得模糊。
在这样的世界里,不再存在一种“正确”的模式。传统企业也许仍能运转,但其容错的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这是因为不确定性现已成为一种永久性特征。常规做法不再适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呢?显然,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通过“卓越运营”。研究表明,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需要勇敢承担风险并具有创造力。在我看来,创业者最具备应对这种形势的能力。
我们如今看到的最具前景的模式之一,是那些旨在创造收入并推动积极影响的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采用“影响促收入”的模式,设计的解决方案能够同时应对商业和社会挑战。举例来说,设想有一个农业科技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小农户提高产量并减少资源使用;或者,有一些循环经济初创企业,将废弃物转化为新产品的原材料。这些不是一时兴起的项目,而是真正的企业。它们创造可衡量的价值,并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模式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兼顾目标,与利益相关方的资本原则保持一致。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采纳该理念的大型企业可以获得长期收益,包括客户信任、投资者信心以及员工参与度等方面。有目标的创业者将成立更具韧性、适应性强、可规模化的企业。
在通胀压力、资源限制及气候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多重挑战。尽管如此,新兴市场仍孕育着发展良机。由于传统基建不足,这些地区对创新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以东南亚新能源企业、非洲金融科技项目及拉美数字医疗平台为例,这些创新力量正通过解决区域性问题,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市场机会往往青睐适应力强的公司,而非规模最大的企业。只有坚持长期主义、不受短期干扰的机构,才能吸引志同道合的投资,凝聚具有使命感的团队,并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架构。
创业精神不仅限于创始人和初创企业,其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研究指出,培养敏捷思维、责任感和探索欲有助于各行业和组织实现增长并提升抗风险能力。一些具有远见的政府已将创业思维纳入国家战略,以推动包容性发展。
为促进创新创业,”初创印度”项目构建了完善的制度框架,其内容涉及监管支持、融资渠道开拓以及国际平台对接。另一方面,孟加拉国的实践显示,重点扶持城乡女性经营的中小企业成效显著。这些案例证实,创业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政府部门在生态体系中的全方位支持,具体涵盖多重扶持举措。
搭建数字网络基础,优化监管政策,推进政企协同,构建兼顾技术与人文的人才培育体系,并重点吸引初期及使命导向型资本注入。
当代社会,创业精神已不再局限于特定身份,而是体现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在大型企业内部,那些被称为”内部创新者”的员工往往能带来突破性的变革。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积极探索,并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以谷歌公司为例,其推行的”20%时间制度”便是典型代表,该制度赋予员工每周一天的自由时间用于个人创新项目。
在交通、能源、医疗及教育等即将被颠覆的领域,适应能力尤为关键。面对由气候适应与新兴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敏捷性需深植文化内核,而非仅停留于组织架构层面。
当今社会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创业者大展身手的时代。他们通过质疑传统观念,在模糊环境中探索,并迅速采取行动,开辟新的增长途径。面对挑战,我依然保持乐观,因为机遇与困难并存。那些能够适应时代、在收益与影响力、创新与韧性之间找到平衡的人,不仅能够持续发展,还将在未来发挥引领作用。
创新思维助我们为明天规划,实现美好愿景。
本文作者
Piyachart Arm Isarabhakdee
BRANDi and Companies首席执行官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