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美国新政府上任后,一系列关税政策冲击了全球贸易流向,尤其中美双边贸易。同年4月,美国拟将对华商品关税从11.4%大幅上调至145%,中国随即宣布对美进口商品最高加征125%关税,引发国际市场震荡。转机出现在双方达成90天关税豁免期,为谈判争取缓冲时间。在此期间,美国将关税税率下调至30%,和中国关税下调至10%。
为规避未来关税风险可能带来的成本上涨,美国主要PC品牌已开始推动生产基地多元化布局。戴尔与惠普早在2023年就启动了中国以外产线的迁移计划,苹果和微软随后于2024年通过越南代工厂实现产能落地。这一战略调整使得东南亚正逐步成为PC组装的核心枢纽,尤其针对北美市场供货的关键节点。
根据Omdia最新《平板与笔记本显示屏及OEM市场情报》数据,全球四大PC品牌正计划削减中国代工订单,同时提升东南亚产能。该地区在全球PC代工产量的占比预计将从2024年平均15%增长至2025年的25%-30%,反映出品牌商持续推进地域多元化布局以优化业务连续性的战略意图。
展望未来,全球PC供应链或将持续分化——中国产能仍将聚焦非美市场,而东南亚正崛起为北美定向机型的主生产基地。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东南亚PC制造生态仍处培育阶段:该地区关键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且跨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但综合物流与基础设施等要素,短期内东南亚总体制造成本仍高于中国。
在此背景下,品牌商正采取渐进策略:初期优先将低端价格敏感型PC机型转移至东南亚新产线。随着当地投资加码与产能升级,中高端机型在东南亚的生产比重预计将逐步提升。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