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已经实施了其一百多年来最高的关税。此次关税骤增史无前例,市场对此也反应激烈。世界其他国家的回应及其连锁反应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发酵。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国际贸易的新时代。这场动荡会导致许多企业倒闭,但也将催生出新的公司和商业模式。在快速变革中,技术创新将成为企业家寻求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4月初宣布的具体关税条款或许不会持久,但大规模的贸易转移和供应链重组已成定局。然而,当今全球价值链相互关联,错综复杂,要准确预测结果并制定战略十分困难。
人工智能(AI)系统在过去几年逐渐兴起,正是为了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源、非线性因果关系和模糊结果等情况。它们将全力运转,帮助贸易企业掌握不断发展的局势。这将是对AI应对划时代巨变的一次决定性考验,而非只需在既定参数范围内进行推断。
AI最显著的应用将体现在处理贸易进程上,而在这方面它已经开始站稳脚跟。新关税意味着更多的数据处理需求和新的贸易合规义务。美国摒弃以“最惠国待遇”原则为基础的共同关税(基本上无视原产国差异),迫使企业需要更细致地跟踪供应链上所有部件的来源。
事实上,驾驭繁杂规则的能力将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直接生产效率本身。
从市场准入视角观察,传统贸易壁垒的强化正驱动企业重构全球业务网络。面临欧美成熟市场的监管收紧,智能化技术正成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赋能工具:既可通过数据建模精准识别潜在合作伙伴,又能通过智能决策系统优化跨境供应链布局,显著提升新兴贸易走廊的经济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非关税壁垒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梗阻。跨境物流成本高企、流程复杂化及风险不可控等现实难题,在与欠发达经济体开展贸易时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贸易便利化改革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形成关键破局点。特别是以机器翻译为代表的智能化工具,正在降低跨国交易中的制度性摩擦,助力中小型贸易主体突破复杂多变的跨境交易壁垒,这种技术渗透使得原本碎片化的区域市场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的数字贸易生态。
除了关税和海关要求,完成一笔贸易交易可能还需要处理贸易融资、计量机构、植物检疫认证及其他无数环节。AI则已经开始处理并逐步解决贸易从业者所面临的非标准化、半数字化的繁杂任务。
至少在初期,美国的新关税制度并未触及快速增长的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其中也包括AI技术本身在国际上的推广。但这一领域仍有可能卷入贸易争端,比如通过报复性数字服务税、知识产权变更或其他法规。
从积极视角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度整合或将推动人工智能跨国治理协同机制的完善,但短期内制度性合作仍面临不确定因素。
实现贸易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公平透明应用,需系统性构建包含数据流通机制、用户认知适配度、跨辖区监管兼容性在内的多维治理体系。在此过程中,既要尊重区域文化特征与技术基础差异,更要重点保障语言资源匮乏地区的数字权益,此类地区往往面临训练语料库不足的结构性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针对算法偏差与生成内容可靠性的责任追溯机制已成为国际共识。当前国际社会已形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治理方案,以七国集团主导的《广岛人工智能政策框架》为例,该框架通过风险分级评估模型和创新激励机制的双轨设计,既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开发准则,也为监管者创设弹性治理空间。
对于阿联酋这类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数字经济枢纽,贸易格局重构既考验其应对技术变革的适应力,也赋予其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机遇。该国充足的光照资源可支撑AI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化转型,而其在智能金融、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正逐步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本文作者
Sean Doherty
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贸易与投资总负责人
执行委员会成员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