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5 Dec 2023 18:41:3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报告:不可替代代币的进化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4055.html Tue, 05 Dec 2023 21:30:08 +0000 //www.otias-ub.com/?p=1664055 全球经济论坛发布了新报告“不可替代代币的进化”。不可替代代币(NFT)是存储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上的唯一资产的数字表示。它们是Web3的关键组成部分,允许新形式的数字交互、所有权和交换。NFT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的所有权记录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上,因此它们不能被复制或伪造。

NFT在2021年至2022年年中受到欢迎,交易量在2022年初达到峰值。到2022年下半年,由于加密货币的波动性和整体市场的不稳定,交易量开始下降,导致交易量在2022年底暴跌。

公司一直在测试不同的用例,以通过新形式的忠诚度计划、版税、实体和数字收藏品或新游戏体验等方式整合NFT。

不同行业采用NFT的成熟度不同,体育、票务、奢侈品、游戏、消费品/零售和艺术在采用和开发用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尽管如此,随着NFT的不断发展和新用例的普及,采用可能会在广泛的行业中继续增长。

NFT的未来发展依赖于几个支柱,如监管、互操作性、市场势头和用户体验。由于各个司法管辖区缺乏标准化的分类和监管框架,监管和法律清晰度仍然是一个挑战。Web3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有利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鼓励更广泛的NFT采用。

最后,互操作性标准的制定对于NFT的发展以及顺畅、无摩擦、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技术发展还需要解决坚实链的关键要素:可负担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尽管目前NFT的成功最初是由数字收藏品驱动的,并且仅限于其他用例中的小规模概念验证,但NFT的广泛采用将依赖于所有描述支柱的发展。


]]>
Consensys:2023年全球加密和Web3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2576.html Mon, 11 Sep 2023 21:30:19 +0000 //www.otias-ub.com/?p=1642576 研究发现,1/6的人认为,一旦他们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数据,这些数据就不再属于他们了。许多人表示,他们会故意对品牌隐瞒自己的个人数据。大多数的美国人(62%)认为,如果没有公司收集他们的数据,他们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完成。数据隐私对全球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很重要。

在美国,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着有趣的差异。在18-24岁(74%)、25-34岁(75%)和35-44岁(75%)年龄段的受访者中约有3/4认为数据隐私对他们很重要;而在45-54岁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跃升至87%;在55-65岁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94%。

平均而言,在接受调查的15个市场中约有83%的受访者同意数据隐私对他们很重要,但只有略多于一半的受访者(45%)相信当前的互联网服务(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游戏等)使用他们的数据和个人信息。

此外,7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应该分享公司从他们的数据中获得的利润。这似乎很遥远,因为研究发现,只有一半的美国消费者从与品牌分享数据中获益,比如定制服务和/或通信。

与此同时,Consensys的调查还显示,79%的消费者强烈(58%)或有些(21%)同意他们希望在互联网上对自己的身份有更多的控制权。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绪略有上升,年龄在55岁至65岁之间的受访者中有83%同意这一说法;而18岁至24岁的受访者中有76%同意。

总体而言, 67%的人认为他们应该拥有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东西,一半的人认为他们为互联网增加了价值。即便如此,只有不到四成的人(38%)认为他们为互联网带来的价值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补偿。


]]>
世界经济论坛:Web3.0将使全球经济活动都变得可编程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9370.html Thu, 12 Jan 2023 05:44:08 +0000 //www.otias-ub.com/?p=1549370

世界经济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深刻转型的早期阶段。

19世纪初,工业革命在欧洲西北部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角落发迹。工业革命用机器的力量代替了动物和人力,经济生产围绕着工厂系统进行组织。很快,工业革命使得数以百万计的人类从自给自足、勉强维生的经济中进入了一个富足的世界。

数字经济在起初也同样地不被看好。2008年底,中本聪在互联网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发表了他的比特币白皮书。我们现在称这一事件为Web3的起源,因为这是第一个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诞生的时刻。但其实,这场革命还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当时科学和军事上的数字通信技术开始缓慢地在经济活动上得以应用。其第一波创新是在计算机、密码学和互连网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Web1。

到20世纪90年代末,所谓的“电子商务”出现了。新兴公司很快就发展成为全球平台,其技术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新的数字市场找到产品、服务和彼此。这就是Web2,社交媒体和科技巨头的网络时代。

但真正的数字经济时代并不来自于这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而是需要一种非常不同的创新:信任的制造。而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正是将信任产业化的技术。

数字经济离不开信任

工业经济借助蒸汽机和工厂等物理创新来做到经济生产的工业化。这种制度化技术组织人类和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蒸汽机之于工业,就像信任引擎之于当今社会一样。数字经济节约的基本生产要素是信任。

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不仅仅是一种新工具,它还是一种新的经济基础设施,允许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信任记录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上的基本事实,其中包含身份、所有权和智能合约中的承诺等。

这些经济事实是任何经济的基础。它们通常在家庭、村庄或小企业等小群体中运作良好,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验证这些事实和监测其变化的成本越来越高。

解决信任问题的制度性解决方案已经发展了数千年。更深层次的制度涵盖法治、民主治理原则和官僚机构的独立性。还有各种行政组织结构,其中包含公共企业、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类似的合作技术。然后我们有了市场,一个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相关机构。

正是由于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了“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的卓越能力,我们今天的世界才能如此繁荣。

完成数字连接的最后一环

信息技术增强了我们与他人互动的能力,拓宽了我们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各个层面的视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互联网零售。90年代后期,互联网上出现了广告。到2000年代中期,新闻、信息和熟人社交已经迁移到互联网上。自2008年出现以来,加密货币和原生数字金融资产也进入了互联网。剩下的最后一个挑战是将现实全世界的实物资产也放到互联网上。

执行此操作的技术已经存在。很多人认为NFT(Non-Fungible Token)只是一些JPEG文件,但它的用途远不止是可收藏的数字艺术品。NFT是一项正在进行的数字产权演化实验。NFT不仅能够被认为是所有权凭证,还能够被认为是现实全世界资产的数字孪生体。它们使独特的资本资产“可计算”,就能够搜索、可审计和可验证。换句说法,NFT能够在数字市场环境中以极低的信任成本进行交易。

物联网也是一种能够实时跟踪现实世界资产的技术。预言机能够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上实时更新数字市场上交易的实物资产的行踪。只要你这两年用过快递包裹的追踪功能,其实都体验过了这项技术的早期雏形。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一直在努力构建所有必须的社会基础设施,以在数字世界中复制现实世界。我们现在拥有货币(稳定币)、资产(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产权(NFT)和一般组织形式(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一些新锐人才也在设计选用智能合约的纠纷解决机制。其他人正在开发机制以更多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这些创新何时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上的难题已经被先行者攻克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让这些新的实践和技术为所有人所用。今天,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我们能够在网上工作、购物甚至娱乐,而且数字连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增强这种连接性的新技术从某种角度看来,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不难接受。

基于Web3的可计算经济

我们很容易想象一个互联的世界,到2030年,公民、消费者、投资者和劳动者能够随意在物理平面和数字平面之间无缝地生活。

这样的经济模式被称为数字经济,因为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发生在数字世界,而数字经济创造的经济价值来自Web3技术带来的信任产业化。但鉴于经济活动的物理部分和数字部分将无缝融合,我们能够将其称为“可计算经济”。在可计算经济下,全球市场可享有低成本信任。

要做到可计算经济,仍然缺乏可用的“可计算资本”。

我们现在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的实物产品和服务标记为一种通用的、可互操作的格式,将它们列在一个公共账本上,并以低信任成本做到市场交易,这些交易能够由底层编码和执行的规则进行管理参照结合。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可计算的资本,借助它来实现“可编程商业”,之后会做到我们将其论为“图灵完备经济”的经济模型。

本文作者

Justin Banon

玻色子协议(Boson Protocol)联合创始人

Jason Potts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Sinclair Davidson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Chris Berg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
世界经济论坛:Web3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用户财产安全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0410.html Fri, 02 Dec 2022 06:20:33 +0000 //www.otias-ub.com/?p=1530410

目前的加密货币和 Web3 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最近比特币的价格经历了暴跌,所谓 “稳定币”Terra(LUNA)也面临崩溃,而且 Web3 现存的早期项目实用性都不强,主要是由一些规模小、声量大的社区推动的资产投机行为,诈骗账户更是普遍存在。不过,有另外一个问题同样值得关注,且其影响远比市场波动和监管缺位更大。Web3 这一囊括了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加密货币的宇宙,虽然有着崇高理想:使投资、行动和艺术的一切都去中心化,但其对用户而言却非常难用。

华兹华斯曾诗意地批判资本主义:“我们在索取和挥霍中虚度光阴”。而对于加密货币来说,耗费时间的或需要技术知识的并不是获取货币这一环节。事实上,加密货币如果不易购买,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么热门。购买比特币或以太坊就像在证券交易所开户然后绑定一张信用卡(或其他资金来源)一样简单。

在过去的几年里,使用加密货币来消费倒是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并且我们认为这真正限制了创新改变世界的能力。起初,加密货币除了在丝绸之路等网站上进行非法购买外,无法用于其他用途。不过随着 NFT 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出现,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这些去中心化组织的用户可以在其中购买数字艺术作品、投资音乐家并获取版税份额作为报酬、抑或是通过加入线下活动(IRL)俱乐部来参加各种音乐会或社交活动。但用户要想参加这些活动或只是单纯使用 Web3,就必须要能够在几秒钟之内理解用代码编写的智能合约,并做出回应。

我们两位笔者都在技术领域工作了几十年,其中一位还精通加密领域的编程语言。然而,即使是我们也会觉得,虽然与智能合约进行交互或是用加密钱包投资 Web3 项目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又晦涩又无聊。

如果您想尽早投资您感兴趣的 NFT,有时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弄清楚确切的过程。参加某个项目后参照结合贡献获得奖励也会有问题。有些 NFT 项目甚至可能没有网站,你需要在 Twitter 上自行研究项目详情以及如何购买,具体说明因项目而异。如果您要在 Discord(Web3 的主要对话平台)上寻找建议,那就更难了。Discord 上的人很有可能会给你相互矛盾的建议,有些是出于好意但不正确,有些则是恶意提供虚假信息。

完成一笔 NFT 交易,通常需要在指定网站绑定加密货币钱包,并借助智能合约签署交易。通常情况下,交易细节的呈现难以让用户直观理解,具体的交易要求也不会明确表述,从而致使用户不小心签订恶意合约,损失钱包中的加密货币等资产。

Kartik 是本文的两位作者之一,他试图从一个致力于让更多女性加入 Web3 的项目中购买 NFT。不幸的是,鉴于该项目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提供的 NFT 数量相对较少,他没有成功购买。后来有人直接私信给 Kartik,说最近发布了新的 NFT。当时他正在接听另一个电话,直接点击了私信中的链接,没有注意到链接指向的是假网站,并购买了对方声称的 NFT。虽然他几秒钟后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他被诈骗了大约 350 美元。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严重,因为骗子能够在他签署的合约代码中隐藏更多恶意权限,并直接清空他的加密货币钱包,而不仅仅是转走几百美元。

诚然,Kartik 被骗的部分原因是 “害怕错过”(FOMO)。如果他等到电话结束再仔细阅读合同,并向专业人士仔细检查他是否理解正确,他可能会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但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会错过一个令人羡慕的项目机会。

同样,另一位作者 Myriam 也曾想从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项目中获得免费的 NFT。对于这样的项目,越快获得 NFT 越好。但是当时间如此紧迫时,你没有机会在签署智能合约之前进行通常所做的研究。为了降低这种风险,Myriam 有一个加密货币钱包,她将其称为 “一次性钱包”,她只在其中存放少量资金,并用它来与不信任的网站和合约进行交互,避免像 Kartik 一样被骗。然而,尽管 NFT 是免费的,而且她选用的是一次性钱包,但鉴于该项目需要用户直接与合约进行交互,Myriam 无法及时完成繁琐的流程,最终购买失败。这批免费的 NFT 后来以高溢价出现在了二级市场。

FOMO 或快速决策的需要并不是 Web3 独有的问题。但是让我们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去年冬天,很多人都在抢购 Gap 的 Kanye West 联名毛皮夹克。但那些人绝不会因为不小心走进一家同样也叫 Gap 且设计得一模一样的山寨商店而直接被骗走几十万美元。而且,不管是现实全世界还是今天的网络骗局,比如唐人街的山寨货、假邮件等等,一般不需要是不需要大学读过计算机才能识破的。

Web3 怎样才能更加安全?

大多数加密货币爱好者希望 Web3 有更好的措施来防止诈骗和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因此,明确 Web3 在法规方面的定义并出台相关法规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Web3 也应当需要更多用户体验设计师和易用性工程师的参与。以下是能够在硬件、应用程序和社区级别采取的几个办法,以使 Web3 更加用户友好。

设计更全方位的用户体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现有的交易请求文本难以理解,难以草率同意交易,也容易被误导。我们最好用简单的文字来解释交易的内容,直接告诉用户正在选用哪些资金,资金将转入谁的账户,以及用户在签署交易时将授予哪些具体权限。

标记高风险交易:如果加密货币钱包发现用户正在与之交互的合约具备潜在的恶意性质,它们可以及时予以相关信息。钱包服务商能够允许用户对交易或商户进行评价,跟踪其他用户是否将合同或交易方标记为涉嫌欺诈,并在用户签署合同之前显示警告消息。

全面提供教育资源:NFT 空间是去中心化的,自我监管是 Web3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与 Web2.0 最大的不同。更多的教育资源将帮助更多新用户安全地进入该领域。

Web3 有潜力成为未来互联网的新范式,但我们相信,除非 Web3 社区能够解决现有的可用性和安全挑战,否则这一愿景将无法实现。

本文作者

Kartik Hosanagar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

Myriam Brouard

渥太华大学泰尔弗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
音乐NFT平台报告:Web3音乐试验 当音乐人不用再仅为爱发电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9783.html Tue, 26 Jul 2022 15:56:45 +0000 //www.otias-ub.com/?p=1469783 Web 3 音乐赛道如今引起了资本和社区的注意,根据不完全统计,从 2021 年到现在,Web 3 音乐项目的融资金额超过 2 亿美金,生态也愈发壮大。本次调研中,我们采访了首位发行 NFT 的华语音乐人陈奂仁,并从传统音乐产业入手,探究我们为什么需要 Web 3 音乐,主要原因是传统音乐模式下艺术家报酬过低,产业链冗杂不透明。整个 Web 3 音乐上下游包括:上游的创作和生成音乐,中游的交易平台以及下游的流媒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向包括版权和唱片 DAO 等。最后我们讨论了 Web 3 音乐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链下版税上链的复杂性,商业链条比较短,缺少视觉冲击和应用场景,IP 和流量不足以及代币经济模型弱等问题。

一.为什么需要 Web 3 音乐?-分配得不到合理解决

世界最大流媒体平台 Spotify 上,每播放一次,艺术家获得的版税在 0.003-0.005 美金,流媒体版税收集机构 Audiam 创始人表示,尽管 Spotify 的用户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支付给艺术家的版税却在大幅下降,版税下降在 2013 年已经开始。

  • 版税的两级分化严重。向 Spotify 上传歌曲的音乐人有 800 万,每天上传新歌大概 6 万首,有 99.3% 的艺人年收入不到 1 万美金。
  • 艺人收入低。这 1 万美金也没法全部流入艺术家的口袋,音乐产业链条极其冗杂和不透明,过了下游的流媒体这关,向上游还有版税分成的大头唱片制作公司,唱片发行公司,艺人经纪人公司以及代理商发行商,最后分到音乐人手中的版税则是少之又少。
  • 黑匣子版税。因为没有同步披露音乐产业链条的相关主体,每年大概会产生 6.55 亿的黑匣子版税。陈奂仁也指出,人们近年来都认为音乐是一个免费的产品,此外版税收入很多时候没有到达核心创作者手中,超过一半的音乐人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水平。

音乐 NFT 则可以为艺术家解决收入、费用和粉丝圈建立的烦恼:

  • NFT 直接创收。试想一个不是很出名的独立音乐人在平台上卖出了一个价值 0.1e 的音乐 NFT,这就相当于 Spotify 上 67000 次的播放,这对小众的独立音乐人来说往往是无法企及的数字。这笔钱可以作为音乐家的收入,让音乐家的创作不再是为爱发电。
  • 建立后续启动资金。此外销售音乐 NFT 也可以被视作是为了未来的音乐产品和计划的募资行为,相比传统上百万的市场调研和营销费用,省时省力。
  • 形成和粉丝良性互动。艺术家也可以反过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回馈投资人和社区,粉丝和艺术家二者之间就形成了闭环效应,陈奂仁也指出粉丝往往支持的不单单是音乐,而是艺术家本身。艺术家原来是在流媒体上免费上传自己的音乐得到了泛粉丝群,但无法量化,粉丝之间也是无差别,是一对多的模式,有了 NFT,投资了音乐的 “忠实粉丝” 可以分享艺术家成长的权益,受到艺术家的回馈和重视,二者的关系变成了一对一。

二.Web3 音乐产业链 – 完整而传统,处于探索阶段

Web 3 音乐的主要赛道包括:1)上游的创作;2)中游的交易;3)以及下游的流媒体播放;4)其他还包括音乐社区和唱片 DAO,版权以及粉丝经济等。整个赛道还比较早期,以四月为例,OpenSea 音乐板块月交易量大概在 400 万美金左右(最活跃 40 个音乐 NFT 地址),目前市值最大的 Audius market cap 在 3 亿 2 千万美金左右, FDV 在 5 亿美金左右,融资活动也主要集中在种子轮,也有部分项目没有过融资。

2.1 流媒体 Streaming – 直面粉丝的流量入口

如前文提到在传统流媒体模式下,流媒体作为第三方平台处在艺术家和粉丝之间,艺术家报酬相对微薄,Web 3 音乐流媒体则有强烈的去中心化色彩,通过代币激励艺术家进行内容创作,实现营收,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 Audius。

2.1.1 Audius – 去中心化音乐门户

参与门槛低:Audius 的保留了传统 Web2 音乐流媒体的影子,对互联网用户进入 Web3 相对比较友好。平台不需要用户必须有去中心化钱包,邮箱登陆即可,而且用户登陆后,如果没有 metamask, 平台会自动分配一个 Hedgehog 的 AUDIO 钱包地址,整个网页的使用过程和传统播放器也很类似,比如点赞转发歌曲,创建歌单,上传音乐,关注喜欢的创作者等,用户体验比较流畅,门槛也很低,全部功能免费,这也是 Audius 在 Web3 音乐赛道可以积累相对较多的原因之一。

内容吸引用户:平台的音乐大多数以电子音乐和 Hip Hop 以及 rap 为主,音乐资源相对丰富,IP 入驻包括 RAC、deadmau5、3LAU、Skrillex、kennybeats 等,去年也官宣了和 Tik Tok 的合作。平台的活跃用户数在去年十月达到最高峰 483 万,最近几个月有所下降,目前大概在 254 万左右,持币地址大概 2 万 5 千个,可见大部分用户来自传统 Web2。此外项目方开放了 API,其他应用也可以调用 Audius 的数据,本月的 API call 达到 1 亿次以上,最后不排除会形成 Audius 和其他第三方应用的共同生态。

强生态,弱代币:代币 AUDIO 的作用主要就是维护存储在 IPFS 上的内容节点和搜索节点,以及进行投票治理,此外还有一些基本的激励活动,比如奖励创建歌单或发布曲目的奖励。目前平台创作者除了微薄的奖励之外没有其他有效的营收方式,上传音乐也不需要审核,代币除了运维节点之外,没能有有效的内容创作激励机制,这是平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但 Audius 的好处是有去中心化愿景,流量强,门槛低,积累了可以说是 Web3 音乐应用中最多的用户,特别是从传统 Web2 音乐爱好者中引流,未来也将引入稳定币付费购买内容,艺术家发行个人代币等模式为艺术家创收,并且团队有计划将 90% 的收入全部分给创作者,10% 分给节点,平台零抽成。

来源:Audius

2.2 交易平台 – 差异化赋能

音乐 NFT 交易平台的模式基本是和售卖其他 NFT 一样,所以交易平台的其他差异化赋能就是用户比较不同平台的关键,比如流量 IP 的比拼以及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

2.2.1 Sound.xyz – 强调社交属性

Sound.xyz 上面的每一首歌都可以免费收听,但只有几位用户可以购买,单价不定,大概在 0.1e 左右 是基于一种 1 of many 的碎片模式,门槛不高,用户可以听完整首歌曲之后选择是否支持该艺术家。项目比较出彩的一点是其社交属性。如下图,用户购买音乐 NFT 碎片后其头像可以显示在 Audience 中,越靠上的是越早期的支持者。除此之外每位用户都可以在歌曲的某一个时刻评论,艺术家会在某个时刻埋下彩蛋,在最接近彩蛋的时刻留言的话用户会收到艺术家的特别 NFT。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每首音乐的早期支持者。

目前 Sound.xyz 只有一级市场的发售,二级市场需要到 OpenSea,目前 a16z, FlamingoDAO, The LAO 都投资了该项目。业务数据方面,艺术家总共在平台上已经获得了超过 210 万美金左右的收益,平台共有 124 个艺术家,8660 个 NFT,其中 Snoop Dog 贡献了 2000 个 NFT,共发行 2 个系列,占全部 NFT 的 23%,共筹集 200 ETH。平台的 first release 在去年 12 月,月度 new release 数量持续增长,四月达成了 3463 个 new release 的新纪录。

来源:Sound.xyz

Sound 的音乐 NFT supply 和新系列情况

来源:Dune Analytics

2.2.2 Catalog – 将收益返还音乐家

Catalog 是一个基于 Zora 协议的 1/1 音乐 NFT 交易平台,所有 NFT 都没有 mint 副本,支持拍卖,到目前为止,总销售额奖金 300 万美金,1311 个 NFT 被 mint, 平台上有 373 位艺术家已经 mint, 73% 的艺术家卖出了自己的作品,平均售价为 3450 美元,交易量在 21 年 10 月达到顶峰 60 万美金,目前大概在 20 万美金左右,还比较早期。Catalog 平台基本不抽成,艺术家获得首次售卖的收益,二次收益分成艺术家可以自己决定,主要支持独立的对加密货币有了解的小众艺术家,Delphi 的报告指出艺术家在 Spotify 的受欢迎程度和 Catalog 上的销售情况相关性不强,比如巴巴多斯说唱歌手 Haleek Maul 在 Catalog 上卖出了总计超过 100e 的音乐 NFT,他每个月在 Spotify 上月流量大概只有 4k, 这也应证了 NFT 可以切实解决音乐人的收入问题。

Catalog 月交易量

来源:Dune Analytics

2.2.3 Pianity – 有特色的经济机制

Pianity 是基于 Arweave 的音乐 NFT 交易平台,一二级市场都有开放,买卖方法有即时买卖和拍卖。Pianity 的亮点在于代币激励,为了鼓励交易,Pianity 也采用交易挖矿,但不是简单的刷量,而是采用流动性补贴,一周内购买最多 NFT、二级市场购买最多 NFT、花费最多、最频繁 Bid、邀请了最多新用户的前三名,都可以获得 PIA token 的奖励,奖励分为 2000PIA, 1000PIA 和 500PIA 三档。此外其余在平台上购买了 NFT 的用户也会获得奖励,奖励的 PIA 数量为用户 Pianity 上 NFT 的总价值占平台全部 NFT 总价值的份额乘以每周发放的 PIA 数量,由此激励玩家购买和收藏。目前 PIA 还不能交易,定价在 0.1U。除了购买返现,PIA 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持币人投票决定歌曲的上架,社区决定 waitlist 中的哪一首歌曲可以上架,每天第一名的歌曲可以被铸造成 NFT,审核权下放到了社区,有效减少去中心化音乐平台的侵权问题。

来源:Pianity

2.2.4 OneOf – 自带传统流量

OneOf 是基于 Tezos 网络的 NFT 平台,平台创始人团队自带流量,包括著名制作人 Quincy Jones,目前已经与华纳音乐,格莱美奖,iHeartRadio 建立了合作关系,OneOf 与格莱美奖签署了三年协议,为 64 届、65 届、66 届格莱美奖发行 NFT。平台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发布了惠特尼休斯顿 17 岁时未发表的录音,价格超过 100 万美金。OneOf 上 NFT 的玩法非常多元,音乐人可以在平台发行 NFT,不同 NFT 的玩法也不同,包括粉丝福利,盲盒,等级,收集兑换,合成等等,基本是销售藏品的逻辑,没有播放器。平台需要做 KYC,所有 NFT 用美金标明价格,支持信用卡购买。

来源:OneOf

2.2.5 Mint Songs – 强投资人资源

Mint Songs 是一个建立在 Polygon 上的帮助创作者免费 mint 音乐、专辑海报 NFT 以及建立 Web3 粉丝社群的平台。艺术家免费 mint 音乐 NFT 后,可以在平台的 marketplace 中售出 NFT,首次售出可获得 95% 的收益,二次转卖可以从中收取 10% 的收益,所有音乐 NFT 储存在 IPFS 上。这些海报以及音乐 NFT 可以免费空投给艺术家的社区,也有供艺术家分析自己作品和社区情况的 dashboard,帮助艺术家管理社区。目前平台上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简单的 mint 歌曲以及交易,粉丝和音乐人之间的社区建设还非常早期,平台上的 top seller 艺术家的推特粉丝数一般不超过 1000,属于比较小众的音乐人。Mint Songs 在去年 12 月完成了 3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Castle Island VC 领投,Coinbase Ventures 和 IOSG Ventures 等参投,该轮融资将用于继续拓展团队以及为艺术家开发社区管理工具。

来源:Mint Songs

整体比较下来,各个音乐平台都有其亮点:包括 Sound.xyz 的强社交属性和碎片化模式;Catalog 完整单曲 1/1 的售卖形式;Pianity 的代币激励;Mint Songs 的投资人资源;OneOf 的音乐资源和流量。

2.3 二次创作 / 生成音乐 –Web3 音乐的创意来源

二次创作即用户可以根据平台已有或者其余用户上传的音乐资源进行创作,平台提供创作工具。而生成音乐也是 Web3 音乐上游创作的一个分支,即玩家可以购买或收藏单个音轨组合成不同音乐,音乐单元的引入可以增加整个音乐创作板块的杠杆,参考 PFP NFTs 的玩法和多样性,为音乐赛道带来更多想象力。

2.3.1 EulerBeats – 主打算法生成音乐

算法音乐平台 EulerBeats 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个系列的音乐 NFT 系列:Genesis,Enigma 和 Futura,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三个系列 Futura, 前两个系列虽然也是由算法生成的音乐,但主要在 Web 3 音乐版权方面有一些有趣的玩法。

Futura 的模式是首先发行 4040 个 Mixpass NFT, 每一个 Mixpass NFT 持有人可以生成两个 Mix NFT,每一个 Mix NFT 有一个随机生成的封面图片以及音乐,音乐一共有三十个属性,每个音乐的稀有度不同。Mix NFT 的数量上限是 8080 个,现在一共兑换了 5423 个。此外,EulerBeats 团队自己也创建了 11 个 Master NFT, 所有的 Master NFT 和 Mix NFT 都是未来用户来做混音的,混音叫做 Remix NFT,两个输入源可以组成一个 Remix,混音的过程将在 Remix Studio 中进行(还未上线,具体有哪些混音工具以及如何混音还未知)。未来 EulerBeats 还将引入代表 Mix 音乐中不同 Stem 的 Clip, 用户可以购买单独的 Clip, 未来如果 Clip 在混音中被用到,Clip 持有人将会得到抽成,但目前也没有上线,还不知道抽成具体的模式。

其他类似的二创项目包括 Melos, 主要模式是用户可以用站内其他用户上传的音乐 NFT 进行修改和二创,形成 Gen 1 音乐 NFT(原创作者的 version 是 Gen 0)。

来源:EulerBeats

2.3.2 Async.Art – 突出音乐的可组合性

Async.Art 将音乐分成了不同音轨(即 Stem), 结合了 PFP 生成艺术的玩法,买家可以购买单一音轨 NFT 并选择 Stem 的状态(Variant), 之后 master 本体音乐呈现的状态就取决于每一个 Stem 所有者。如下图 MozartBeats 共有四种音轨,每种音轨下有五种状态,可以组合出 625 种不同的音乐。其他参与者可以通过购买空白唱片录音记录下不同状态的音乐,唱片分为铂金唱片,金唱片,银唱片,稀有度不同但功能相同,录音之后可以在二级市场售卖。可组合音乐未来或许可以引入稀有度和二次创作等要素,拥有更多元的玩法,而非单个音乐 NFT 的售卖,收藏单一音轨或 layer 也可能是另一种收藏策略。

来源:Async.Art

2.4 版税 / 粉丝经济 – 音乐家和粉丝产生良性互动

Web 3 音乐版税的主要的玩法包括发行限量类似黑胶唱片的稀有原盘 NFT,在复刻原盘的过程中,原盘持有者可以持续获利。另外就是将艺术家的线下版税收入按比例分配给粉丝,是艺术家众筹的逻辑,相当于粉丝投资了艺术家,并且共享其成果。这也引出了粉丝经济的概念,粉丝由传统的消费变为了投资,他们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艺术家也收获了更多有效粉丝,除了共享版税之外也有其他的需要兑现的福利。

2.4.1 Eulerbeats

Eulerbeats 的前两个 NFT 系列 Genesis 和 Enigma,对音乐 NFT 的版权玩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核心

思想是原碟持有人有音乐的商业使用权,mint 和购买复刻版本相当于投资原碟。越多人购买副本,原碟和早期的副本价值越高,最后副本和原碟持有人形成利益共享的社区。

Genesis 和 Enigma 的原盘(也叫 LP)都有 27 张,27 张原盘的元数据以及音乐文件都存储在以太坊链上,Genesis 原盘价格都在 0.271E,Enigma 原盘在 OpenSea 上拍卖,Genesis 原盘可以被复制 119 个副本,Enigma 原盘可以被复刻 160 个副本。Genesis 和 Enigma 副本的 8% 版税归属原盘所有者。两个系列副本的价格和副本的 supply 数量相关,bonding curve 的公式都是 f(x)=a(b+x)+cx+d, 两个系列的 a,b,c,d 数值有差别。从价格和供应的曲线中可以看出,复刻版本在初期的成本非常低,到最后一个副本的时候,Genesis 的价格预计可以到达 721e 左右,Enigma 可达到 53e 左右。以 Genesis 为例,只有 LP01 铸造了 61 张复刻版本,mint 价格达到 4.7e 左右,其余 LP 都铸造了 30 个副本左右,价格在 1e 附近,Genesis 的所有版税收入总共为 1184.68e, Enigma 所有版税收入为 136.42e。

来源:Eulerbeats

两个系列的原盘所有者有音乐的商业使用权,可以基于原盘的音乐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有潜在的盈利和升值空间,而副本的复刻相当于是对原碟的投资,原碟的增值会带动副本市场价的提升,同时更多的人会去 mint 该 LP 的副本。原碟持有人和复刻本持有人之间也很容易形成社区,共同经营和决策 LP 原碟的发展,比如混响和其他商用,最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2.4.2 Royal – 解决版税分配

Royal 是将艺人在 Spotify 链下流媒体的版税通过 NFT 售卖给玩家,玩家可以获得未来的艺人的版税收益,不同级别的 NFT 持有人分到的版税百分比不同,相当于收藏者对歌手进行了投资。除了分得版税,不同 NFT 持有人可以获得其他 benefit, 现在平台上已经有 10 首音乐,包括格莱美获奖的 DJ 和电子音乐家 Diplo 的单曲《Don’t Forget My Love》。项目创始人是著名音乐人 DJ Justin Blau 又名 3LAU,平台有相对丰富的音乐资源。

来源:Royal

艺术家自行决定将多少比例的版税分给玩家,以及 NFT 的 tier, 如图 Nas 的 Rare 这首歌的 NFT 分为三个 tier: Gold, Platinum 以及 Diamond, 所对应的版税分成、价格、供应数量以及独家权益不同,但是一些线下权益比如 VIP 演唱会门票以及周边都需要一定的交付能力。其过程就相当于艺术家得到流媒体的报酬后,将报酬的一部分发送到智能合约中,支付给持有 NFT 的粉丝,也就是把粉丝当成是投资人和唱片公司,众筹的过程类似一个经纪公司 DAO。音乐本身不是 NFT,音乐的版权才是。

类似的项目还有 Opulous, 主要逻辑也是将艺人链下的版税生成 NFT,投资者可以购买这个证券 NFT 获得艺人未来 50% 的版税收益,歌手也实现了通过融资筹集制作音乐的费用,是类似 Music+DeFi 的模式。

另一些粉丝经济的模式例如乐队 Avenged Sevenfold 发行的 10000 个 Deathbats NFT 集合,持有 NFT 的粉丝可以进入专属社区,与乐队建立联系,持有稀有 Deathbats 的粉丝可以有其他福利包括线下见面、终身免费门票与最喜欢的成员共度一天等,Deathbats 二级市场销量已达到 345ETH。再有例如 Snoop Dogg 在 Gala Music 上发行的音乐专辑,通过盲盒方式发行,每个盲盒中有专辑 17 首音乐中的随机一首,未来可能会获得空投奖励和去演唱会的机会。如果有玩家集齐了专辑的全部 17 首歌曲,就可以参加 DJ Snoopadelic 的演唱会,也可以直接去 Snoop Dogg 的家共度一个夜晚。利用音乐 NFT 的形式,艺人和粉丝的关系由传统的一对多转变为一对一的模式,对艺术家有更多价值贡献的少数 “有效忠实粉丝” 更值得艺术家在其身上投入更多的关注以及回馈,他们拥有了更高的地位,艺术家和粉丝的社区形成了有效的价值闭环关系(粉丝投入资金给艺术家众筹,艺术家回馈粉丝福利)。

来源:OpenSea

2.5 Web 3 音乐社区 – 去中心化探索,借鉴 DAO 模式

音乐天然就有形成社区的凝聚力,唱片 DAO 和音乐社区是 Web 3 音乐赛道中重要的人才摇篮,虽然现在还尚不成熟,但也切实地在用 Web 3 的方式培育人才、创建社区以及创新商业模式。

Songcamp 就像是 Web 3 音乐创作的黑客松,启动于 2021 年 3 月,以每年两个活动的节奏进行,至今共有 3 个活动:Camp Genesis, Camp Elektra 以及 Chaos,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最新的活动 Chaos。

Chaos 作为 Songcamp 的第三个活动,比之前两个活动的范围更大,于 2022 年 3 月启动。它是一个八周的音乐创作实验,80 位参与者来到 Songcamp Discord 中进行音乐创作,组建一个 headless band。Chaos 中包含 7 个团队: 音乐、视觉、运营、开发、电台博客、经济模型设计以及跨职能团队。

来源:Chaos Twitter

45 名创作者被分成三人一组的 band ,共 15 组,每组都配备有歌手、制作人以及一位其他职能的音乐人,8 周的时间被分为 4 个节点(如下图),进行随机的创作和碰撞,以及有些小组(参加过 Song Camp 之前的活动的 alumni)必须要基于其他组的创作灵感,下图是 Chaos 八周的 pipeline。最后的产出是 45 首歌曲,45 首歌曲因其封面稀有度的不同将被编辑成 20,000 个 NFT 进行售卖。

为期八周的时间安排

45 首歌曲打包成 20,000 个 NFT

来源:Songcamp

2.5.2 Good Karma Records

Good Karma Records 是一个 Web 3 唱片 DAO,在签约任何艺术家之前,Good Karma Records 将在洛杉矶举办现场 showcase,向成员展示潜在的签约者,活动将为 $KARMA 代币持有者和创世 NFT 持有者提供独家访问权限,艺术家需要通过 mirror 的众筹来 onboard, DAO 成员可以使用 $KARMA 代币直接投票选择他们最喜欢的表演和艺人。艺术家在签约后会获得 $KARMA 代币,分配给每位艺术家的 $KARMA 代币金额将由 DAO 在签约时投票,从而给予了艺术家 DAO 的治理权。会员通过与艺术家签约、从事唱片制作工作比如(制作、平面设计等)以及为 DAO 的日常运营做出贡献,获得 $KARMA 奖励。DAO 可以为艺术家做的服务包括:设置钱包、创建和分发 NFT,并回答所有与 Web3 的相关问题;录制,制作歌曲等工作;宣传工作。但潜在的风险是 DAO 组织未必有非常专业的运营和制作能力去宣传艺人以及其唱片。

一位艺术家正在 mirror 众筹的专辑

来源:Mirror

三.Web3 融资集中于种子轮,表明行业较为早期

以下我们整理了主要 Web 3 音乐板块的项目融资情况,大多数项目集中在种子轮融资。

四. Web 3 音乐发展前景思考

4.1 Web 3 音乐可以加强粉丝和艺术家之间的闭环经济生态,但目前商业链条过短

粉丝对于艺术家的投入变得可以量化,二者的关系也由一对多变为一对一,艺术家可以更关注自己的忠实粉丝,这些粉丝也值得拥有不一样的福利,他们是艺术家的投资人。艺术家的融资变得简单,也可以直接实现创收,创作音乐不再是为爱发电。但目前 Web3 音乐的粉丝经济的整个商业链条比较短,大部分歌手借助 Web 3 音乐还是停留在周边售卖的逻辑,将售卖 NFT 视为另一个增加收入的手段,粉丝和艺术家的联系不够紧密,仅仅依靠交易周边和藏品这一套逻辑也很难依靠音乐 NFT 形成艺术家社区。

4.2 音乐 NFT 可以让产业供应链更加透明,但实际操作有难度

前文提到传统音乐产业行业中存在大量的黑匣子版税,而将音乐铸造成 NFT 可以自动分配版税收入。就例如 Delphi 研究报告中指出的 Sound 与厂牌 Soulection 合作的活动中,聆听派对结束后,300 多个 NFT 以 0.1e 的价格售卖给买家,之后用 0xSplits 技术自动分割给厂牌,策划和艺术家。不过,传统音乐产业供应链链条相当复杂,包括上游的创作者、歌手,中游的唱片公司,下游的流媒体等。若将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全部搬到链上,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和实操的复杂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实际上比如只考虑到上游创作层,就包含作词、作曲、艺人、造型、视觉、设计师、摄影师、制作人以及导演等等相关方,很多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将所有主体的收益采用和链下一样的模式用百分比的形式记录在智能合约内。如果是参与主体非常少而精简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 0xSplits 这类链上收入拆分协议去分割收入。

4.3 音乐 NFT 和 PFP 相比更多应用场景等待挖掘

音乐 NFT 和图片 NFT 相比,视觉冲击力不够强,人们至少需要 10 秒以上的时间去聆听音乐,从而决定是否购买,这也决定一般情况下 Web3 音乐应用同时配有播放器尤为重要。在应用场景方面,图片 NFT 最直观的应用是社交媒体的头像、游戏以及元宇宙的 avatar, 有天然的强大社交属性,但音乐 NFT 除了藏品之外更广泛且具有传播性应用会在哪里?会是 twitter 个人主页或者是游戏人物的出场 BGM 吗?不过 Gala 生态下的 Gala music 也在尝试将平台上的音乐 NFT 作为其生态游戏的背景音乐,音乐的流量来自于游戏,同时音乐 NFT 持有者、节点以及艺术家都会在音乐播放时获得奖励。此外,对于 Web3 音乐的社交属性和社区,sound.xyz 的可视化社交和聆听派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

4.4 传统 Web 2 音乐资源不可忽视

项目方早期需要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名音乐人 IP,只依靠长尾或者小众音乐人无法吸引流量,尽管 Delphi 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Web3 艺术家在 Catalog 的销售情况和在 Spotify 的流量情况不具有相关性,twitter 追随者也大概只有几千位左右,大部分 Web3 平台上的歌手是独立的,也受到了收藏家的早期支持。但是对于大部分项目来说,拥有流量和 IP 都是项目启动最好的方式,早期没有较好的音乐资源和运营能力的平台上的独立音乐人作品很容易成为无人问津的僵尸音乐。参考 Royal, Emanate, Audius, Opulous,OneOf 这些团队的创始人或投资人,无疑都有很强的传统音乐行业背景,平台的音乐资源也可圈可点,比如 Royal 上的格莱美获奖者 Diplo 以及有 “纽约 rap 帝” 之称的饶舌歌手 Nas。参考小图片的爆发之路,虽然人们对于 crypto native 的事物接受程度似乎高于传统艺术作品上链,但是不可否认村上隆,西班牙幽默艺术家 Joan Cornellà 这些在传统艺术领域已经有所成就的艺术家的 NFT 作品热度依然非常高。

4.5 音乐的传播和宣发创新模式是 Web 3 音乐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如上文,Web3 的僵尸音乐可能最后的结果是无人问津,音乐 NFT 的天地也是留给在传统音乐行业有一定积累的人。Web3 虽然给了音乐人平台,但本质上没解决曝光度的问题,那小众音乐人究竟如何冷启动呢?我们可以参考去中心化音乐分发平台 sonorus 的形式,平台和越南本地播放器合作,平台 track link 和 SDK 共存,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将音乐分享到社交媒体,第三方 APP 也可以调用项目方曲库和数据进行 promote to earn,传播的人会得到代币奖励,从而聚集传播能力强的人,传播和宣发也正是小众独立音乐人最急需的。Spotify 对于没有厂牌的独立音乐人以及其歌曲的宣发操作是将他们的歌曲放在热门曲库和歌单总宣传,此外短视频和直播这类平台也允许艺术家宣传音乐、培养音乐人,但这些平台比如 Tik Tok 对上游版权商依赖性强,需要先将版权商的曲库放在 APP 里面供创作者使用。而且大多数音乐人和厂牌之间是独家的,不可以使用其他宣发渠道。所以参考 sonorus 的模式,从宣发、传播和曝光的角度出发,长尾市场音乐人在 Web 3 世界中的冷启动就似乎不再那么困难了。

4.6 代币赋能和经济模型设计有待完善

大多数 Web 3 音乐平台代币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质押和治理,鲜少有其他赋能的功能比如站内交易、token 付费听音乐以及更多的代币激励模式。关于很多人设想的音乐 NFT 平台的 listen to earn、create to earn 等模式,也有可能出现脚本薅羊毛以及和部分 SocialFi 平台类似的创造大量垃圾内容和侵犯版权等问题,代币没有其他有效赋能的话,平台也会陷入挖提卖的死循环。

]]>
KingData:BSC和以太坊上的DApp已经超过100万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5711.html Mon, 18 Jul 2022 14:03:07 +0000 //www.otias-ub.com/?p=1465711

“消息还没有正式公开,华为至少有三个部门在研究和探索Web3,鸿蒙团队便是其一。”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向虎嗅透露。华为,只是众多探索Web3的手机厂商之一。在它之前,“老对手”三星和HTC早已布局,并成功将Web3与自己的手机硬件进行了结合。而后起之秀Nothing也紧追三巨头的步伐。

想做Web3手机的,不止手机大厂。今年6月以来,Solana和Polygon这两大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巨头也展开了对Web3手机的探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Web3目前大部分产品都展示在电脑网页端,Web3公司想要再度破圈,“占领”手机端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从定义上讲,Web3公司也属于互联网公司,不过与传统互联网公司相比,他们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他们不断尝试做去中心化的事,一步步将数据和金融的控制权从美联储(央行和金融机构)、苹果(大型科技公司)、腾讯(互联网公司)等大平台手中夺回来归还给大众。在实现“金融民主化”与“数据民主化”的过程中,他们中的大部分为了获取用户,无可避免成为一个半中心化、半去中心化的机构。

目前一些优秀的Web3公司(包括加密、Defi、NFT等)已经拥有了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用户。比如StepN拥有超过300万的用户,Metamask拥有超过3000万的用户,Binance的用户甚至超过了1.2亿。虽然想和目前传统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量比肩,Web3公司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是这些产品展现出了和互联网公司一样的爆发速度,一款爆火产品的用户数短短几个月就能破百万甚至千万。

而对于一众手机厂商而言,3万亿美元市值、坐在全球科技公司“头把交椅”上的的苹果无论在硬件、操作系统还是APP生态上都“稳如泰山”,他们想要弯道超车,提前布局拥有超过百万DApp(去中心化APP)的Web3,似乎也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而Web3构建的从软件到硬件的一整套试图媲美苹果的生态系统,也让手机厂商们嗅到了新的机会。

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Web3手机这道城门正在被墙里墙外的人缓缓打开。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

Web3像一个刚挖出一座金矿的城池,引得城外的人十分觊觎。

这些城外人可以粗略划分为诸多大的圈层,比如互联网圈,包括Meta、Google、Amazon、Twitter等;银行圈,包括摩根大通、Unibanco(巴西最大私人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投资圈,包括红杉资本、SIG、A16Z等;运动服装圈,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新闻圈,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香港第一大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等;奢侈品圈、汽车圈、体育圈、影视圈……这些城外人,都想通过Web3做一些创造营收和价值的事情。

而手机圈,作为最能影响Web3发展的圈层之一,因为近两个月的消息不断,引得许多行业内外人士关注。其中,华为、三星、HTC、Nothing这四家手机厂商便展开了对Web3的探索。

HTC和Nothing,相继在今年下半年宣布推出新的Web3手机。

2022年6月,HTC发布了新一版本的Web3手机,这款手机便于管理加密货币和NFT。手机内置了一个加密硬件钱包,用户可以在Ethereum和Polygon上购买和存储NFT资产。

与2018年推出的“加密手机”不同,这次HTC不仅有内置钱包,还尝试了通过NFT为用户提供一个虚拟空间,而且还尝试多种元素的结合:加密货币+NFT+VR+手机,打造出一款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元宇宙手机。

“NFT是元宇宙的基石,NFT的非同质化特征,让元宇宙中的道具、建筑和人物等任何一件事物都独一无二,让虚拟世界拥有一套更加稳定的经济系统,更好满足人类对其沉浸式体验的要求。”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电影《失控玩家》

Nothing,则是手机圈的“新贵”。2022年7月,Nothing与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巨头Polygon展开了合作,正式展开了对Web3的探索。

“我们要塑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帮助用户收回控制权。”Polygon增长副总裁Arjun Kalsy表示。“人们用的每一款苹果和Android手机,都需要登陆Google ID或Apple ID,某种程度上,苹果和Google拥有客户,而用户没有选择数据的使用权利,人们习惯了被这两家公司控制。”

Nothing的想法或许更简单,这家成立不久的公司,想要在苹果、华为、三星等巨头林立的手机行业里突围,需要更加积极拥抱最新的技术趋势,以获取细分领域的用户。

它在2021年推出的无线耳机,支持加密支付。而如今,它将Web3更进一步的融入手机基因中,希望通过在巨头还没有布局的市场中,抢占先机。

近两年,Web3获得了长足进步,不论在基础层,还是在应用层,都已经展现出了可以影响手机生态乃至移动互联网的潜力。

KingData最新数据显示,仅BSC和以太坊上的DApp已经超过100万个

在应用层方面,DApp(去中心化的APP)已经远远超过100万个,并诞生了StepN、Metamask等百万甚至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在偏基础层方面,Web3钱包项目(相当于App store)已经超过95个,公链项目(相当于苹果IOS系统)高达127个。

“以一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DApp相当于人们现在用的APP,钱包相当于App Store,公链相当于苹果的IOS系统……Web3正在构建一整套体系来改变甚至颠覆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一位Crypto fund投资人向虎嗅表示。

不过,现有的手机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APP形成了十分“舒服的状态”,而DApp与现有的手机系统总是出现各种摩擦。“目前的手机系统对DApp(Web3产品)并不友好,手机并不支持加密框架,而且DApp的一些底层基础设施并没有确立好,每次更换都需要更多的成本。”一名Web3创业者向虎嗅表示。

Nothing提前布局Web3,也是希望通过提前适配Web3生态,成为加密友好型手机,成为Web3手机用户的第一选择。Polygon便表示:“通过此次合作,用户将更容易访问Game-fi等DApp,实现更轻松的支付和加密安全的识别功能等等。”

而作为国际手机厂牌佼佼者,华为不论是在海外团队,还是海内团队,也都展现了对Web3不小的兴趣。

“华为(国内)多个部门或者团队在探索Web3,其中便包括华为云、鸿蒙、华为钱包等。”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向虎嗅表示。

而在国外,华为也很“放得开”。今年5月,华为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个叫做Caked Apes的NFT,导致该系列的底价飙升。此外,华为云还为Ankots of Misteria、Revoland等Web3游戏提供云服务。

华为、三星、HTC、Nothing……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关注并探索Web3手机。然而Web3手机是否会成为未来趋势,关键因素并不是他们,而是Web3的原住民们。

Web3巨头“想出去”

Web3的发展史,就是一次次的破圈的历程。

从一开始的单一货币(比特币),发展到独立的金融体系(Defi),再发展到与现实商业世界有更多交互的的经济体系(NFT)……Web3不断突破圈层,触达越来越多的群体。

然而,Web3的破圈,一直局限于Web端,99%的用户则在移动端。占领Web3移动端,做出一款有影响力的Web3手机,才是Web3真正破圈的“标志性事件”。

2022年6月,Solana宣布了正式要做一款Web3高端Android智能手机。这部手机上,将采用其精心设计的软件——Solana Mobile Stack(SMS)。它不仅顺滑适配于Web3手机,让每一笔交易都保存在链上,还单独造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APP Store。

Solana手机希望,每款手机里不仅有App Store,还有DApp Store。在前者的生态里,用户可以下载腾讯、支付宝等APP;在后者生态中,用户可以下载StepN、Metamask等DApp。

Solana的这款手机,是一款真正的Web3手机。Polygon与Nothing合作,但手机仍叫Nothing手机,而不是Polygon手机。Solana与OSOM Products合作,但这款手机叫Solana手机。

这是一个关键的区别。“Web3原住民”终于有了足够的财力、技术和生态来影响围城外的世界,他们也成为了巨头,并且未来或许可以和华为、三星这些主流世界的巨头“扳扳手腕”。

“和以太坊不一样,以太坊更希望能成为一个更纯粹的去中心化组织,它就是目前最成功的DAO,而Solana和Polygon这两个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巨头本质上是基于以太坊的改进,更倾向于向外扩张,他们更像一个半中心化半去中心化的公司。”Glock Ventures投资总监宁文涛向虎嗅表示。

在做Web3手机这件事上,如果说华为、三星、HTC的重点仍是为手机等硬件服务,那么Solana和Polygon则是围绕着Web3这个核心去向外拓展。

Solana的布局,从公链、钱包、Dapp,再到DApp Store、手机软件、手机,它正在一步步将自身塑造成一个Web3帝国。“为了建立一个全新的移动生态系统,Solana基金已经启动了10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来鼓励移动DApp的发展。”Solana在Twitter上表示。

Solana的目标在于拓展更多的用户,它希望软件不仅是自己用,还可以被三星、Google等Android手机应用。Solana联合创始人Anatoly Yakovenko表示:如果这套软件被各大Android手机采用,未来或许人们将见证下一个10亿Web3用户时代的到来。

而Polygon也发表了相似的言论,他们认为Web3手机可以让用户更轻松访问DApp,让加密资金更加安全、加密支付更加便捷,这将成为未来数亿用户的入口。

三星、HTC等中心化巨头,为了抢先布局未来用户,而在一步步尝试去中心化;Solana和Polygon等去中心化的巨头,为了触达更多客户,而选择部分中心化。他们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中心化的世界是危险的、且垄断的,去中心化给创新者带来了更多机会,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两个趋势:Mobile first和APP-Chain

“Web3世界,几乎与现实世界是割裂的。”一位创业公司CEO向虎嗅感慨。

这道出了人们对Web3的普遍印象,这个领域不仅有独立的经济系统和科技树,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圈外人难以理解的语言体系。它也道出了目前Web3发展的窘境:圈内互称同志、热火朝天;大众一头雾水、置若罔闻。

不过,这个现象在不断改变。从货币圈,到金融圈,到互联网圈,再到各个传统行业……当人们每次觉得Web3将灭亡的时候,它总是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国外的加密货币对标国内的数字人民币;国外的公链对标国内的联盟链;国外的NFT对标国内的数字藏品,Web3打动了人性中某种本质的东西,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或许在每个土壤中它的生长情况不同,但生命力一直都在。”一位国内Top2风投机构投资人向虎嗅表示。

而下一次大的破圈,会在哪里?AnchorDAO研究员谢光武认为:Mobile first、APP-Chain。

此前绝大部分Web3公司的产品,都是以网页DAPP的形式展现,而不是以APP的形式展现。这大大增加了用户进入Web3的门槛。

“一方面,是受行业基础设施和人才限制,无论是底层公链的迭代还是在应用层开发投入,都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用户的APP跑在某个公链上,也没有相对成熟的移动端开发团队投入到Web3。另一方面,从Web3本身的网络效应来看, 在面临全球危机的当下,从业者也理应有这么一个使命,将一个去中心化的自由金融网络带到更大规模的移动端用户。对于那些相对封闭的发展中国家,这些用户也主要是移动端用户。 Mobile first和APP-Chain的内核其实不再是只关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底层,而是将这么一个网络,以更普惠与便捷的方式,去影响更多用户,让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触手可及,这也将反过来进一步加强去中心化网络的健壮性。”谢光武表示。

特别是随着StepN的阶段性成功,人们看到了Web3产品在APP端的巨大潜力,以及对公链的带动作用。做一款独立的APP,不仅可以让用户体验更佳,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生态的一个闭环。StepN不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个钱包产品,一个NFT平台。

StepN的出圈,让更多的用户成为了Solana的用户。Binance发现了这一点,与StepN进行了合作,成功让更多人使用Binance。这就是APP带动Chain用户增长最好的案例。

Web3手机的目标,是下一个数亿用户。而要实现这一步,少不了从DApp、软件、操作系统到手机的一系列的改变。

写在最后

Binance 1.2亿用户、Metamask 3000万用户、StepN 300万用户、CoinSwitch 1000万用户……十年来,Web3经历了多次牛熊转换,人们对它的理解和定义也不断被瓦解和重塑。

如今,它站在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在货币、金融领域产生影响,通过NFT,它近两年成功在现实世界、在互联网行业、在上市公司、在传统企业造成了更广泛的影响

如今,挡在Web3前面的一个重要的事便是大部分产品还没能适应以APP的形式展现在用户面前,这直接关系到了大众是否能触达Web3的产品。而手机巨头和Web3巨头纷纷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的互联网仍然是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所有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公司,都需要以APP的形式“适应”苹果的生态而存活,即使腾讯等“大而难倒”的互联网巨头在面对苹果的强硬条款时,也常低下高傲的头颅。当苹果“剥削”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互联网公司在“剥削”大众对于数据的拥有权和使用权,这给Web3的出现带来了理由和更多的机会。

Web3开辟出了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科技体系和经济体系,已经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团队在这个独立的生态里竞争,佼佼者“破圈”,最终展现在大众眼前。

而下一次破圈,将有更多的APP展现在我们眼前。而APP的载体不再仅是电脑,更多的将是手机,甚至VR设备、AR设备、汽车显示屏等其他更丰富的硬件。

自 虎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