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21 Jun 2016 16:12: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媒介直通车:PC端上网行为专题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486289.html Tue, 21 Jun 2016 16:12:39 +0000 //www.otias-ub.com/?p=486289
我们为大家分析了移动端app的网民行为,在这期的媒介直通车里,我们为大家带来PC端上网行为的专题分析

主要发现如下:

•PC端网民数量已经饱和,使用手机和平板上网的网民数量超越了PC:据艾瑞最新统计,2016年4月PC端月度覆盖人数为5.2亿,移动端月度覆盖人数达6.9亿。相比13年1月分别扩大了14%和246%

•艾瑞统计的32类网站中,大部分网站PC端的流量较同期都有下降,仅有6类网站的流量有所上升:2016年1-4月,网上购物、网络游戏、银行支付、文学网站、军事网站、房产网站六类网站的流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搜索、门户、交友、生活、财经类网站的流量降幅均超过10%

•传统强势网站依旧占据主要上网入口:随着PC端用户数的饱和,网民的上网习惯也已经形成,新兴的网站已经难觅一席之地。百度、淘宝、腾讯、360安全卫士、新浪微博、汽车之家等网站虽然流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在同类网站中依旧排名第一

•使用PC上网的网民以男性居多,用户年龄有向大龄网民发展的趋势:通过比较两年PC端网民的用户构成,我们发现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的占比变化不大,以男性居多。在使用PC上网的用户中30岁以上网民占比有所上升

(数据来源:Iusertracker)

1466512919-5408-9qAZtCiac93ONeGWICqApH7Qy08g
1466512919-7154-5icqCIfK84ZH4woGRHO6a1cQmymg

下图是2016年1-4月PC端Top10类网站中主要网站的流量同期对比。百度,腾讯新浪微博在同类网站中有着绝对优势但是流量下降严重。购物类网站中淘宝依旧排名第一,京东和苏宁易购的流量增幅均超过50%

1466512919-2796-IoWBnMjdEkCiabKh12W1BhcEFm3g

同期对比16年和15年使用PC上网的用户构成。我们发现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的占比变化不大,以男性居多。PC用户的年龄构成有向大龄网民发展的趋势,30岁以上网民占比有所上升。

1466512919-2047-7HkByuOyrZSc2pd7LwbuWWo2ic0g

作者 | Alex Sun-群邑数据中心资深执行

]]>
Compete:2013年三大美国网络零售商PC端与移动端流量对比 //www.otias-ub.com/archives/180993.html Mon, 23 Dec 2013 23:54:23 +0000 //www.otias-ub.com/?p=180993 亚马逊,沃尔玛,Target是美国最主要的三大网络零售商,下面我们通过数据来看下他们在移动和PC领域的表现:

亚马逊网站流量领先,在手机更胜一筹

desktop-unique-visits-amazon-walmart-target mobile-unique-visits-amazon-walmart-target

手机月度人均访问次数更高

可以看到这三大零售商中,手机用户的人均访问次数都优于PC。原因可能是因为使用手机的用户更加铁杆,人均次数高;手机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浏览商品

visits-per-person-amazon-walmart-target

]]>
comScore:2013年7月美国PC端搜索量达194亿次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739.html Sun, 18 Aug 2013 16:54:38 +0000 //www.otias-ub.com/?p=141739 2013年8月15日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今天公布的一份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用户一共进行了194亿次有明确意义的搜索。

search2

需要注意的是,comScore的这份统计只计算了来自PC端的搜索量,并未将移动搜索数据包括在内。

这一数据高于6月的192亿次和去年9月的163亿次。不断攀升的搜索次数表明,美国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借助搜索引擎寻找信息。

从搜索引擎的使用比例来看,谷歌搜索仍是当之无愧的王者。7月,谷歌搜索贡献了67%的搜索量,份额环比增长0.3%,相当于单月增加了1300万次搜索。微软Bing排在第2位,份额为17.9%,与6月持平。雅虎排在第3位,份额为11.3%,环比下跌0.1%。前5名中的另两个搜索引擎是Ask Network和AOL,两者的份额均环比下降0.1%。

search1

]]>
谈谈从PC端到移动端的产品设计差异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755.html Fri, 14 Jun 2013 17:16:11 +0000 //www.otias-ub.com/?p=124755
对于PC与移动客户端(App)的设计有何差异?
对于PC与移动客户端(App)的设计有何差异?

企业App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端的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规划产品时,往往会把PC端和移动端的产品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思考。响应式设计在近一段时间显得火热异常,也说明了大家越来越重视用户在各个设备终端层面的体验。然而,设备的多样性、产品形态的多样性都给了设计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大地挑战。PC、PAD、Phone甚至TV及WAP、Client的组合形成了多样的产品,这些产品在设计之间有何不同,如何规划不同平台上产品的功能、设计时有哪些差异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图为 LinkedIn 的 Web、iPhone 和 iPad 版。
图为 LinkedIn 的 Web、iPhone 和 iPad 版。

一、如何来规划不同产品上的功能

在PC端有超大的屏幕,有鼠标和键盘灵活的交互形式,其功能往往比较复杂,用户能通过鼠标指点的形式快速地完成各种任务。然而在PAD与手机端,屏幕能呈现的信息有限,交互形式也是精度相对较差的手势形式,所有的这些都决定了在移动端的功能应该做减法。

对于新产品来说,移动优先或者是移动同等重要的产品规划方式是及其重要的,独立思考在移动端能呈现的功能和内容,让设计师更清晰地看到产品的核心功能、内容,有利于设计师把握产品的方向。甚至可以考虑将移动端优先于PC端,PC的功能在移动的功能基础上去架构,它也不会脱离产品的核心价值。

PC 固有的特点在进行复杂功能操作时会更有优势。那是不是复杂功能就直接转移到 PC 上,而在手机上只展现简单功能呢?我觉得未必,要看产品的目标用户和产品特点,有些产品用户只更倾向于移动端使用,甚至还有些使用本产品的用户都没有 PC。因此,在考虑用户特性的基础上,优先规划移动端的产品信息架构。如果有些功能觉得转移到 PC 上衡量过没有问题,那我觉得可以进行转移,在移动端突出最核心的功能给用户,并保持界面简洁。

对于老产品,像淘宝网这样的产品,其 PC 端本身及其复杂。那在产品设计时,更多地思考在移动端用户的使用情景和核心功能,先去满足最核心的功能,满足有手机特色和移动情景的功能。

二、设计上的差异在哪儿

当前的设计手法在各个平台、各种形态上都有融合的趋势,在Web端的设计也越来越客户端化,许多Web App都让人很难判断到底是HTML5做的还是Native的。因此,在设计手法上的差异会越来越小。

然而,基于 PC、PAD、Phone的设备特性有较大的差异,PC 的指点操作与PAD、Phone 的触摸操作有很大的不同,触摸优先的设计原则对移动端的设计有较大的帮助。其次,用户的设备的性能和网络特征千差万别,在设计时需要去思考各自用户使用的环境。再次,多设备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如何进行设备间的切换,如何衔接不同设备的操作而不被丢弃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WAP与Native的设计,主要关注浏览器的支持特性及Native上能发挥的手机、各类传感器的特性,这需要设计师拓宽思路去思考,好的设计能极大地提升体验。

三、设计上的策略有哪些

从PC端到移动端的Web设计时,响应式设计是提得最多的方法。且在许多公司都有很多实践。在淘宝,梓佑(编者注:淘宝资深 UED 总监)之前也一直在推动响应式的设计,在一淘网、淘宝搜索等许多产品上都有实践,总得来说对用户体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我们看到的响应式做得好的网站往往是结构相对简单的博客类、新闻类网站,这些页面结构简单,响应规则容易定制,前端实现也不复杂。而对于复杂的网页的响应式设计,则都会遇到不少挑战,淘宝资深设计师,乐乘,在做玩客项目时,总结了一套设计方案,值得参考。但是总的来说,复杂页面是不是要使用响应式还值得探讨。

对于PC与移动客户端(App)的设计有何差异?成功移动客户端产品往往是基于用户任务与使用情景进行设计,发挥了手机的特性,使原本PC的功能得到更好地弥补与提升。如大众点评中的LBS使用户能快速地发现附近的店铺;微博能快速地上传即时拍摄的照片,能随时随地的查询等。

那WAP与客户端的上有什么侧重呢?从使用情景上来讲,这两者是一致的。主要的侧重有两点,其一是两者的流量原来往往不一致,根据流量来源来区分用户的特征,基于用户特征的不同来使两者在产品上的不同。其二是WAP上一些限制和优势,WAP上有许多功能还无法实现,另外WAP有快速迭代的优势,也可以进行一些项目的试错等。当然,当前WAP与客户端也在融合,这也是一个方向,随着HTML5等技术的成熟,两者的融合是迟早的事情。

最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移动用户的体量也会越来越超越PC,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思考移动平台是必然的,如何能进行更好地全平台设计,还有待业内人士更多地探讨。记得几年前,我非常信奉移动端的产品应该是PC的补充,现在看来完全不靠谱。像微信这样的产品,PC端的设计纯粹是移动端的补充,更多产品则根本没有PC端的产品。因此,如何能进行全平台的设计,也需要根据各自的产品特征、用户特征、情景特征来决定,最大地发挥产品的核心价值给目标用户,这就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