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20 Sep 2023 17:06:1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3年7月全国IPTV总用户数达3.93亿户 月度新增用户144万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9414.html Mon, 25 Sep 2023 08:34:14 +0000 //www.otias-ub.com/?p=1649414

用户数量:

7月全国IPTV总用户数达3.93亿户,月度新增用户144万户。

使用情况:

本月IPTV用户日活率52%,较上月有上涨;

本月直播、点播分别上涨1分钟、8分钟,其他场景平均收视时长与上月持平;

7月不同省份到达率和平均收视时长有较大差异;

直播场景中,新疆、安徽、湖北、青海、贵州等省份时长占比有小幅下降;

点播场景中,福建、新疆、西藏等省份有上涨。

内容价值:

全天时段中,CCTV-6电影、CCTV-14少儿在线率分别上涨8.0%、10.9%;

晚间时段中,CCTV-6电影、CCTV-5体育频道在线率分别上涨7.1%、9.5%;

全天时段中,四川卫视在线率上涨5.1%;

晚间时段中,四川卫视在线率上涨4.1%;

7月电影类节目日活率上涨15.8%;

电视剧方面,湖南卫视《我的人间烟火》、东方卫视《不完美受害人》、《繁华似锦》有较不错的收视表现;

综艺方面,湖南卫视《你好星期六》有较不错的收视表现。

以下是报告正文:

来自:勾正科技

]]>
2022年广东、云南、江西三省IPTV收入分别为11.13亿、1.6亿、1.91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8406.html Wed, 31 May 2023 08:50:38 +0000 //www.otias-ub.com/?p=1608406 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

近日

广东、云南、江西分别发布了

2022年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

以下是IPTV相关数据

广东2022

IPTV用户数2049.05万户

IPTV收入11.13亿元

IPTV用户381.48万户

IPTV收入1.6亿元

江西2022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06.39万户

IPTV收入1.91亿元

以下是具体数据

2022年广东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

01、节目制作播出情况

2022年我省公共广播节目制作时间59.81万小时,同比下降7.70%。其中:制作新闻资讯类节目时间10.77万小时,同比下降0.15%;制作专题服务类节目时间13.41万小时,同比下降5.82%;制作综艺益智类节目时间7.74万小时,同比下降8.06%;制作广播剧类节目时间1.37万小时,同比增长3.36%;制作广告类节目时间4.45万小时,同比下降16.92%;制作其它类节目时间22.07万小时,同比下降10.56%

2022年我省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84.67万小时,同比增长2.18%。其中:播出新闻资讯类节目时间15.57万小时,同比增长9.01%;播出专题服务类节目时间14.40万小时,同比下降1.00%;播出综艺益智类节目时间11.42万小时,同比增长1.87%;播出广播剧类节目时间2.69万小时,同比增长8.88%;播出广告类节目时间8.10万小时,同比下降3.77%;播出其它类节目时间32.48万小时,同比增加1.72%

2022年我省公共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4.20万小时,同比下降29.67%。其中:制作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时间5.99万小时,同比增长1.34%;制作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时间3.68万小时,同比增长1.58%;制作综艺益智类节目时间1.68万小时,同比下降11.67%;制作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时间3003小时,同比下降31.64%;制作广告类节目时间1.20万小时,同比增长3.57%;制作其它类节目时间1.36万小时,同比下降81.06%

2022年我省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3.71万小时,同比下降2.53%。其中:播出新闻资讯类节目时间13.82万小时,同比增长4.18%;播出专题服务类节目时间11.52万小时,同比下降2.45%;播出综艺益智类节目时间2.82万小时,同比增长7.73%;播出影视剧类节目时间30.62万小时,同比下降7.87%;播出广告类节目时间10.51万小时,同比下降3.74%;播出其它类节目时间14.40万小时,同比增长2.74%

02、传输覆盖情况

2022年我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与2021年持平,均为99.98%

2022年我省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1535.92万户,同比下降10.17%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1476.91万户,同比下降10.05%;有线双向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750.90万户,同比增长1.79%;高清实际用户数469.25万户,同比下降11.04%;超高清实际用户数423.51万户,同比增长13.26%

2022年,我省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有效用户数2049.05万户,同比增长0.71%;互联网电视(OTT)累计用户数4.76亿户,同比增长25.63%

03、收入情况

2022年我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421.87亿元,同比增长32.69%其中:实际创收收入1329.24亿元,占我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3.49%;其它非实际创收收入92.63亿元,占我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6.51%。 

2022年我省广播电视行业广告收入168.35亿元,同比下降12.74%。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22.14亿元,同比下降26.97%;网络媒体广告137.81万元,同比下降4.36%;其他广告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54.68%

2022年我省有线电视网络收入86.54亿元,同比下降1.92%其中: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落地费、有线电视机顶盒广告、付费数字电视频道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43.15亿元,同比下降3.83%;增值业务收入20.79亿元,同比增长1.57%。集团客户业务等其它收入22.60亿元,同比下降1.30%

2022年我省新媒体业务收入920.94亿元,同比增长91.96%。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2.49%;互联网电视(OTT)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3.34%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收入653.98亿元,同比增长92.90%;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253.91亿元,同比增长98.37%

2022年我省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12.26亿元,同比下降7.26%。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节目制作相关服务、电视购物频道等指标收入17.44亿元,同比下降10.44%

04、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2022年我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79703人,同比下降0.23%,其中,女职工32472人,占比40.74%。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4765人,占比18.53%;专业技术人员39086人(含播音员、主持人2040人,编辑、记者9212人,艺术人员2979人,工程技术人员12339人),占比49.04%;其他人员25852人,占比32.44%;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981人,占比6.25%;本科及大专学历64719人,占比81.20%;高中及以下学历10003人,占比12.55%;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41100人,占比51.57%36岁至50岁人员29393人,占比36.88%51岁及以上人员9210人,占比11.56%

2022年云南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

01、节目制作出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7.95万小时,同比下降6.54%;播出时间45.35万小时,同比增长1.65%。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0.27万小时,同比下降5.85%;播出时间95.21万小时,同比增长1.19%

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新闻资讯类广播电视节目。2022年全省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3.93万小时,同比下降13.84%;播出时间11.23万小时,同比增长2.27%。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5.09万小时,同比增长4.17%;播出时间14.50万小时,同比增长0.61%

深入实施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引导创作优秀理论节目。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6.03万小时,同比下降11.21%;播出时间10.14万小时,同比增长0.57%。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21万小时,同比下降8.45%;播出时间10.7万小时,同比下降4.08%。理论节目《自信中国说》入选广电总局创新理论传播工程领航新时代重点节目。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公益广告传递正能量。广播公益广告制作5.68万条,同比增长45.83%;播出时间1.87万小时,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播出广播广告节目时间的45.72%。电视公益广告制作1.7万条,同比下降27.99%;播出时间9.52万小时,同比增长5.84%,占播出电视广告节目时间的72.50%。《云岭楷模 张桂梅》实现我省公益广告一类精品零突破,《唱支山歌给党听》入选广电总局建党百年优秀作品库推荐全国展播,《微光》、《奔跑吧追梦少年》分获黄河奖银奖和铜奖。

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讴歌乡村振兴伟大成就。对农广播节目制作时间3.72万小时,同比下降11.22%,占广播节目制作总时长的20.71%;播出时间7.72万小时,同比下降6.88%,占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总时长的17.03%。对农电视节目制作时间5.45万小时,同比下降3.02%,占电视节目制作总时长的53.06%;播出时间15.23万小时,同比下降8.53%,占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总时长的16%

02、传输覆盖情况

持续推进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稳步提升。截止到2022年底,全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7%,均比2021年(广播99.60%,电视99.63%)提高了0.04个百分点。广播节目无线覆盖率97.96%、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率97.87%,分别比2021年(广播98.20%、电视98.32%)下降了0.240.45个百分点。农村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5%,农村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8%,分别比2021年(广播99.45%、电视99.52%)增加了0.10.06个百分点;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118.55万户,同比下降4.79%2022年,加强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推行十有服务标准,上线基层广电公共服务运维信息化系统,已在69个县设立8180个便民服务网点和627个市场维修网点。

积极推动电视频道高清化建设和频率频道精简优化。完成全省州(市)级以上47个电视频道高清化建设,是全国实现完整高清化建设任务的6个省份之一。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到32.7%7.57%1.8%。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广电5G建设一体化加快发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数共769.58万户,同比增长1.67%其中,数字电视覆盖用户数738.08万户,双向电视覆盖用户数373.99万户,分别比2021年增长1.91个百分点、2.8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392.79万户,比2021年减少了16.5万户,较上年小幅下降。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369.03万户,比2021年减少了15.44万户,降幅4.02%;高清和超高清实际用户数156.31万户,比2021年增加45.22万户,增幅40.71%。高清和超高清点播用户数57.93万户,比2021年增加了6.94万户,增幅13.61%全省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381.48万户,比2021年增加了22.09万户,增幅为6.15%。互联网电视(OTT)用户791.09万户,比2021年增加了173.5万户,增幅28.10%广电5G网络正式开通运营,广电5G用户达到11.75万户。

03、收入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78.84亿元,同比增长13.85%。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6.38亿元,同比增长23.7%;财政补助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9.59%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下降,新媒体广告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广告收入11.92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8.46亿元,同比下降17.46%;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2.39亿元,较上年0.08亿元大幅增长;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报刊广告、楼宇广告、户外广告、品牌推广等其他广告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22.43%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持续下降。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0.3亿元,同比下降17.34%。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3.84亿元,同比下降25.87%;落地费收入0.4亿元,同比下降33.33%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滑明显,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大幅增长。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0.77亿元,同比下降1.9%;电视购物频道收入0.03亿元,同比下降72.73%;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151.81%

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实际创收收入中,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6.07%。主要收入构成包括: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业务收入1亿元,同比下降52.61%;有线电视网络宽带、集团客户等增值业务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3.58%IPTV平台分成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661.9%

04、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共652家。其中,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137家,持证及备案的网络视听机构151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64家。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3万人,同比增长1.77%,其中女职工0.92万人,占比40%。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0.3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1.48万人(含播音员、主持人0.08万人,编辑、记者0.63万人),其他人员0.5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3.92%。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0.09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1.96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0.25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9.13%。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0.86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1.11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0.33万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37.4%

2022年江西省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

01、节目制作播出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时间总体平稳,供给结构优化。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7.02万小时,同比下降5.52%;播出时间37.85万小时,同比下降3.30%。电视节目制作时间8.05万小时,同比增长0.56%;播出时间65.57万小时,同比增长0.04%

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4.01万小时,同比增长2.00%;播出时间8.74万小时,同比增长2.00%。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07万小时,同比增长2.68%;播出时间9.16万小时,同比增长0.65%

农村广播节目制作时间0.83万小时,同比下降0.62%,占广播节目制作总时长的4.88%;播出时间7.81万小时,同比下降4.60%,占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总时长的20.63%。农村电视节目制作时间0.90万小时,同比下降0.47%,占电视节目制作总时长的11.18%;播出时间6.38万小时,同比下降11.51%,占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总时长的9.73%

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3.64万小时,同比下降11.81%;播出时间6.64万小时,同比下降11.27%。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83万小时,同比下降0.51%;播出时间6.63万小时,同比增长5.69%。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06万小时,同比下降8.90%;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42万小时,同比增长3.01%。广播剧类节目制作时间0.58万小时,同比增长4.16%;播出时间2.94万小时,同比下降6.42%

广播广告节目制作时间1.32万小时,同比下降17.13%;播出时间

24万小时,同比下降10.56%。电视广告节目制作时间0.88万小时,同比下降11.48%;播出时间6.79万小时,同比增长0.19%。其中,广播公益广告节目制作时间0.21万小时,同比增长7.54%,占广播广告节目制作时间的15.91%;播出时间1.35万小时,同比增长7.21%,占广播广告节目播出时间的41.67%。电视公益广告节目制作时间0.11万小时,同比增长50.70%,占电视广告节目制作时间的12.50%;播出时间3.44万小时,同比增长12.78%,占电视广告节目播出时间的50.66%

电视剧播出7015部,同比下降1.27%;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0.78万小时,同比下降1.27%。制作纪录片0.17万小时,同比增长44.04%;播出时间2.50万小时,同比增长23.15%。电视动画片播出时间1.57万小时,同比增长2.91%

综艺益智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4.65万小时,同比增长1.78%;播出时间8.22万小时,同比下降0.12%。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0.57万小时,同比下降5.12%;播出时间2.85万小时,同比下降3.10%

其它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2.82万小时,同比下降12.84%;播出时间8.07万小时,同比下降0.32%。其它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0.82万小时,同比增长13.73%;播出时间9.35万小时,同比增长0.90%

互联网音视频节目增量9337小时,其中网络剧48144.5小时、网络动画片6417.5小时、网络纪录片3823263小时。

02、传输覆盖情况

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惠民提升工程,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有所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5%,同比分别提高0.240.12个百分点。

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536.31万户,同比增长2.05%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506.39万户,同比增长1.12%,占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比例为94.42%。有线电视智能终端用户92.24万户,同比增长18.71%

2022年农村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15%,农村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0%,同比分别提高0.160.16个百分点。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292.64万户,同比增长16.23%

03、收入情况

2022年全省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94.31亿元(注:指广播电视服务业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7.60%。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49.02亿元,同比增长29.66%

新媒体业务收入10.63亿元,同比增长353.95%。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23.02%;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438.95万元,同比增长432.00%;其他新媒体业务收入8.68亿元,同比增长1006.33%

广播电视行业广告业务收入12.88亿元,同比增长21.07%。其中: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8.64亿元,同比下降9.24%;网络媒体广告收入0.38亿元,同比减少3.99%;其他广告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463.11%

有线电视网络收入16.36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收入5.27亿元,同比下降4.88%;付费数字电视收入0.17亿元,同比下降24.13%;落地费收入0.32亿元,同比下降12.94%;有线电视机顶盒广告收入38.68万元,同比下降79.40%;增值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5.91%;集团客户业务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68.94%;其它网络收入2.13亿元,同比减少54.87%

广播电视传统机构融合发展业务实际创收收入为11.71亿元,比2021年增长50.32%。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广告收入为0.37亿元,比2021年减少13.33%;增值业务、集客业务等有线电视融合业务收入为8.47亿元,比2021年增长59.81%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收入为1.91亿元,比2021年增长23.23%;新媒体业务收入0.95亿元,比2021年增长86.27%

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5.45%。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7.45%

电视购物频道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37.49%

其他创收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24.95%

04、机构和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省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有704家,其中,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96家,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63座,卫星地球上行站1座,网络视听机构125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319家。

全省广播电视从业人员21223人,同比增长2.18%,其中,女职工8101人,占比38.17%。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4982人,专业技术人员9424人(含播音员、主持人765人,编辑、记者3477人,艺术人员278人,工程技术人员2279人),其他人员6817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44.40%,同比增加0.98个百分点。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60人,本科及大专学历15723人,高中及以下学历474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77.67%,同比增加1.73个百分点。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人员7020人,36岁至50岁人员10206人,51岁及以上人员3997人;35岁以下人员占比33.08%,同比增加0.96个百分点。

来自:智能电视大数据

]]>
2022年广电行业统计:IPTV超3亿户,OTT超2.7亿户,有线电视2亿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7732.html Thu, 18 May 2023 05:49:55 +0000 //www.otias-ub.com/?p=1597732 一、聚焦主责主业,优化结构供给,深耕内容建设

2022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787.65万小时,同比下降3.08%;播出时间1602.15万小时,同比增长0.80%。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85.21万小时,同比下降6.78%;播出时间2003.64万小时,同比下降0.51%。

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新闻资讯类广播电视节目。2022年全国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42.73万小时,同比下降2.05%;播出时间318.59万小时,同比增长1.68%。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09.17万小时,同比下降0.18%;播出时间290.50万小时,同比增长0.57%。《二十大时光》《中国正在说》《江河奔腾看中国》等系列主题报道,在全社会营造迎接学习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

深入实施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引导创作优秀理论节目。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216.79万小时,同比下降2.61%;播出时间334.94万小时,同比下降0.45%。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74.30万小时,同比下降6.27%;播出时间277.10万小时,同比增长1.05%。《思想耀江山》《思想的田野》(第五季)等理论节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公益广告传递正能量。广播公益广告节目播出时间58.92万小时,同比增长4.51%,占广播广告节目播出时间的41.94%;电视公益广告节目播出时间113.51万小时,同比增长5.02%,占电视广告节目播出时间的51.81%。《冰雪有你更精彩》《小丽相亲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等公益广告广受社会好评。

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题材广播电视节目讴歌乡村振兴伟大成就。对农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43.07万小时,同比增长1.07%;播出时间444.28万小时,同比下降2.93%。对农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7.22万小时,同比下降2.62%;播出时间423.59万小时,同比下降3.37%。《春风又绿江南岸》《三泉溪暖》等对农节目展现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

二、加强规划引导,扎实推进重点作品创作

强化价值引领,打造电视剧精品力作。2022年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剧160部、5283集,制作发行部数同比下降17.53%,影视剧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6.07万小时,同比下降19.28%。全国电视剧播出20.82万部,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8.95万小时,同比下降0.61%。推出了《超越》《人世间》《大考》《县委大院》《幸福到万家》等电视剧,奏响主题宣传交响曲。

聚焦新时代伟大变革,用优秀纪录片描绘奋进新征程。全国制作纪录片8.31万小时,播出时间79.34万小时,同比增长7.11%。推出了《黄河安澜》《国医有方》等纪录片,记录新时代幸福故事、展现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

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动画、少儿节目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全国制作发行电视动画片331部、8.91万分钟,制作时间同比增长11.51%;电视动画片播出时间46.53万小时,同比增长2.85%。少儿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7.75万小时,同比下降3.51%;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64.33万小时,同比增长2.75%。涌现了《你好,辫子姑娘》《林海雪原》《杨家将(上)》等优质动画片,国产动画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鼓励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创作,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加强。2022年获得上线备案号重点网络电影426部、网络剧251部、网络动画片330部、网络纪录片8部、网络微短剧336部。年度新增互联网视频节目4328.69万小时,互联网音频节目6005.60万小时,短视频51873.53万小时。网民人均每天观看互联网视频节目(含短视频)超过2小时,收听互联网音频节目约20分钟。推出了《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开端》《中国奇谭》《幸福中国》《老吴的传承》等网络视听作品,丰富多元的品质内容受到网民点赞。

文化综艺类节目创新创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艺益智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89.09万小时,同比下降2.46%,播出时间358.46万小时,同比增长1.17%;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7.99万小时,同比下降6.76%,播出时间104.24万小时,同比下降4.77%。全国广播剧类节目制作时间20.14万小时,同比下降10.05%,播出时间99.43万小时,同比增长1.69%。《“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黄河文化大会》《博物馆之城》《声生不息·港乐季》等文化综艺类节目火爆荧屏。

三、推动新技术创新应用,智慧广电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

深入实施重点惠民工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5%,分别比2021年提高了0.17和0.09个百分点。农村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9%,农村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5%,分别比2021年提高了0.23和0.13个百分点。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0.66亿户,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直播卫星用户1.50亿户,同比增长1.35%。广播电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纵深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广电网络开启“有线+5G”融合传播新格局。全国地级及以上播出机构经批准开办的高清电视频道1082个,4K超高清电视频道8个,8K超高清电视频道2个。新闻资讯类、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到70.72%和64.99%,分别比去年提高了8.39和5.56个百分点,电视高清化超高清化进程显著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广电5G网络正式开通运营,广电5G用户超过550万户。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0亿户,同比下降1.96%;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实际用户9820万户,同比增长1.23%;高清和超高清用户1.10亿户,与去年基本持平,高清超高清视频点播用户3981万户,占点播用户的比例达94.43%;智能终端用户3745万户,同比增长12.63%。全国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超过3亿户,互联网电视(OTT)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超过2.7亿户,互联网视频年度付费用户超过8亿户,互联网音频年度付费用户1.5亿户,短视频上传用户超过7.5亿户。

四、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2419.34亿元,同比增长8.10%。其中,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10668.52亿元,同比增长10.29%;财政补助收入1037.29亿元,同比增长7.07%;其他收入713.53亿元,同比下降15.75%。按主体分,网络视听服务机构总收入6687.24亿元,同比增长23.61%,占行业总收入的比例超过一半。

传统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下降,新媒体广告收入持续增长。全国广告收入3342.32亿元,同比增长8.54%。其中,广播广告收入73.72亿元,同比下降28.09%;电视广告收入553.23亿元,同比下降19.11%;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取得的新媒体广告收入2407.39亿元,同比增长20.28%;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楼宇广告、户外广告等取得的其他广告收入307.98亿元,同比增长5.65%。

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降幅收窄。有线电视网络收入719.55亿元,同比下降2.04%,降幅较去年收窄0.92个百分点。其中,收视维护费、付费数字电视、落地费等传统有线电视网络业务收入451.74亿元,同比下降7.35%;增值业务等新业务收入267.81亿元,同比增长8.44%。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和电视购物频道收入下滑明显。传统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330.68亿元,同比下降24.54%;电视购物频道收入81.59亿元,同比下降29.43%;付费数字电视内容与播控收入20.86亿元,同比下降10.85%;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252.81亿元,同比下降6.99%;技术服务、游戏、主题乐园及衍生产品等其他创收收入1243.99亿元,同比增长1.58%。

网络视听相关业务收入带动行业收入增长。网络视听收入4419.80亿元,同比增长22.95%。其中,用户付费、节目版权等服务收入大幅增长,达1209.38亿元,同比增长24.16%;短视频、电商直播等其他收入增长迅速,达3210.42亿元,同比增长22.51%。

广播电视传统机构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小幅下降。在实际创收收入中,广播电视机构智慧广电及融合发展业务收入1063.30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广播电视机构新媒体广告收入273.71亿元,同比下降1.08%;有线电视网络宽带、集团客户等增值业务收入267.81亿元,同比增长8.44%;IPTV平台分成收入169.79亿元,同比增长4.96%;OTT集成服务业务收入87.15亿元,同比增长11.70%;广播电视机构网络视听收入264.84亿元,同比下降17.81%。

五、分类打造视听产业基地,为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入驻基地(园区)的广电视听各类企业持续向好。截至2022年底,28个国家级广电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规划建筑面积总计3.91亿平方米,入驻广电视听各类企业9942家,新增企业1386家,实际投资额550亿元,吸纳就业超过20万人,营业收入1450.74亿元,同比增长16.54%,应缴税金76.71亿元,同比增长24.07%。

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带动效应凸显。除广电视听企业外,产业基地(园区)吸引其他相关企业入驻7000家,就业人数近12万人,带动实际投资额超过56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542亿元,应缴税金超过220亿元。产业基地(园区)作为大视听产业发展高地、创新高地,在推进资源整合,增强规模优势和集聚辐射效应方面持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六、加快广电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才队伍

截至2022年底,全国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6万多家,其中,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2527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约5.7万家,持证及备案的网络视听机构2974家。

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104.75万人,同比下降0.25%,其中,女职工44.92万人,占比42.88%。从岗位上看,管理人员17.5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54.25万人(含播音员、主持人3.09万人,编辑、记者18.08万人,艺术人员3.21万人,工程技术人员14.88万人),其他人员33.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51.79%。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7.07万人,本科及大专学历人员83.39万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4.29万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6.36%。从年龄上看,35岁及以下人员45.86万人,36岁至50岁人员44.48万人,51岁及以上人员14.41万人;35岁及以下人员占比43.78%。

2023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稳中求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团结奋斗,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现代化大视听发展格局,努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广电事业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广电贡献。

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指通过电信专网获取广播电视服务的用户。

互联网电视(OTT)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指本年内互联网电视月度活跃用户数的平均值。

新媒体广告收入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通过互联网网站、计算机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等取得的广告收入。

网络视听相关业务收入指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与互联网视听相关业务的各项收入,包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版权收入、用户付费收入等)、其他网络视听收入(短视频收入、电商直播收入等)。

融合发展业务收入指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及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等广播电视机构开展新媒体广告业务、增值业务、IPTV、OTT、网络视听等业务取得的收入。

文章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
广东电信IPTV全网超高清创新升级发布会成功举办 //www.otias-ub.com/archives/1476449.html Mon, 08 Aug 2022 07:03:11 +0000 //www.otias-ub.com/?p=1476449 2022 年 8 月 9 日,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下称 “广东电信”)、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媒股份”)主办的“广东电信 IPTV 全网超高清创新升级暨天翼高清节发布会” 在广州隆重举行。新媒股份董事、总裁杨德建、高级副总裁彭伟与广东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常文卓总经理、马泽威副总经理等领导和各界嘉宾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本次大会围绕 “数智视界 · 焕新时代” 主题。广东电信 IPTV 全新升级,整合行业最优质内容资源,打破爱优腾定价模式,响应用户需求,以 5G + 超高清时代的智慧科技,给全龄家庭带来更清晰、更稳定的智慧大屏体验。

全网升级亮点纷呈 超高清点亮数智生活

新媒股份董事、总裁杨德建先生对出席大会的各界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是贯彻落实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当前,新媒股份积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联合广东电信等合作伙伴,聚焦 4K/8K 超高清标准制作,向 5G+4K/8K 超高清人工智能等领域全面拓展。升级后的广东电信 IPTV 平台,将借助中国电信三千兆 + 云 + AI 的能力,全域化扩张视频应用,整合行业内最优质的视频内容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沉浸式、智慧化、全领域、多场景的极致视听享受,推动大屏产业新生态发展,全面赋能数字新生活。

广东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常文卓对广东电信在新媒体电视领域的运营发展、共享共建平台合作模式和 IPTV 超高清升级等方面做了最新的解读和发布。中国电信积极践行数字中国和云改数转战略,依托 5G 和千兆光网大底座,着力打造新型共享数字生活。通过对智慧大屏全新场景的深入探索和创新,广东电信 IPTV 将升级打造更智能化、数字化、互动化、便捷化、多元化的大屏产品及服务,满足用户对大屏端内容质量、互动娱乐及信息应用的需求,助建广东 IPTV 行业新生态,助力广东融媒体加速向前发展。

会上,新媒股份专网事业部总经理钟永昌对本次平台升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据悉,本次广东电信 IPTV 全网升级亮点纷呈,拓展出更丰富的产品功能,在视觉交互、内容质量、产品体验、用户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蜕变;构建了更强大的产品体系,打破 BAT 定价模式,满足全龄家庭智享所需;打造了更极致的影音效果,热门频道率先上线卫星直播,点播采用极速转码技术,带来更清晰、更稳定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全新产品体系深化媒体融合践行 “用户价值” 思维重塑生态

在 “万物皆媒” 的 5G 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箭在弦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广东电信 IPTV 全新升级的产品体系,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了一份答卷。全新推出的影视超级会员包,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内容全能看,打破付费壁垒,真正理解并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本次产品体系升级,深刻践行 “用户价值” 思维,以 “用户价值” 定义产品价值、重塑产品生态。响应用户个性化的内容消费需求,优化升级影视产品,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资费产品,消费更灵活。针对低频用户,全国首创推出爱优腾单点资费,低门槛看大片;针对普通家庭,推出影视会员包,满足一家老少全龄观影需求。高清院线大片,会员更是无需额外付费、额外用券,消费更划算、更自由。

除主会场的升级发布外,主办方还特别为此次发布会设置了广东电信 IPTV 体验专区,集中展示以 IPTV 为核心的相关技术和应用,从 IPTV 产业发展历程、超高清极致体验、4K/8K 内容体验、喜粤 TV 内容生态等模板,为各位来宾提供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产品演示。

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 标志着广东电信 IPTV 超高清产业生态的发展步入新的里程。未来,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和新媒股份将把握 5G 时代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坚持以国家战略布局为方向,围绕广东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齐心协力打造 4K/8K 生态圈,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并肩前行,共筑产业繁荣,共享机遇无限的超高清时代,共创数字经济的美好未来。

]]>
2014年加拿大IPTV网络电视和传统的有线电视总收入65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349967.html Tue, 26 May 2015 15:54:26 +0000 //www.otias-ub.com/?p=349967 20150526082351_7186

近些年来,IPTV电视业务发展十分迅猛,不仅国内有所发展壮大,在国外,也是正在大力推广IPTV网络电视的相关业务。近日,加拿大广播电视和电信委员会公布了近年来加拿大IPTV网络电视的发展情况,相比2014年同期,有所增长,2014年市值达到了65亿万美元之多。这项权威的调查数字显示,2014年,IPTV网络电视和传统的有线电视总收入由2013年的63亿美元增长到65亿美元,其中用户保有量为880万左右。在这其中,IPTV网络电视用户数量出现了29%的增长,而为总营收带来了39%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结果,订阅有线电视付费节目的用户数量也下降了5.2%,营收方面则下降3.2%。除此之外,卫星直播电视业务的总收入也出现了下降,降幅为2.4%,市值为24亿美元。由此可见,就有线电视而言,IPTV网络电视已经在加拿大渐成气候,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这一新兴的业务。

]]>
国内有线网、IPTV、OTT与互联网视频运营情况对比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52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527.html#comments Fri, 11 Jul 2014 08:20:15 +0000 //www.otias-ub.com/?p=254527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主要通过有线网、卫星电视、无线电视三种途径进行传输,覆盖用户数近4亿户。在今天的新媒体环境里,受众在使用媒体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获得新闻和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分享的信息也远远超过互联网诞生之前的年代。三网融合催生下,以电信网为传输载体的IPTV,以互联网为传输载体的OTT等新媒体开始发力。同时,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视频市场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一、国内有线网

根据广电总局计财司统计年报,2012年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总数2.15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8亿户,数字高清用户2000万户。全国卫星电视用户约有1亿户,其中总局推广的合法直播卫星用户,约有2400万户,个体家庭私接卫星用户,约有7600万户。全国无线电视用户3600万户。其中,以有线电视覆盖为主,2012年有线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率占到全国收视总人口的68%。

1

图1 三种传统覆盖途径用户数占比图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对网络视频、IPTV、OTT、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众多新媒体共同发展的现状,多屏传输环境开始形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的自我进化,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广电网络一家独大传输电视节目的格局逐渐弱化,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论资金雄厚不及电信IPTV,论内容丰富不及互联网,论创意新颖不及新媒体,有线网面临着用户市场这块多年独享的大蛋糕,将被逐渐切分的局面。为了在错综复杂、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广播电视产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一是靠技术,通过高清、多屏、点播、互动提升用户体验;二是靠服务,通过多业务捆绑、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三是靠内容,通过频道资源极大丰富、海量内容库、差异化内容经营,增强用户粘性。通过这三方面的相互促进,实现用户持续消费,巩固和提高用户的ARPU值。细究人们对电视媒体的认同,还是以节目内容为基本初衷。受众最能接受的,是电视的视听形式。这也使得在传媒的公信力和媒体价值上,电视屏相对其他屏,仍更具显著优势。

2013年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显示,电视依然是公信力最强的媒体。

“中国信用小康指数”之“媒体公信力”调查,分别对中国的31家省级卫视、在全国报纸发行量排行榜上占据前15位的报纸,以及12家主流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反映电视在目前所有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它的即时性,电视是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在盖洛普进行的一项调研中同样显示,电视是美国公众获得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

2

图2 媒体类型公信力排行榜

公信力与媒体本身的传播效益、传播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有很大关系,从传播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的角度来说,电视可以做现场报道,在权威性方面有优势。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传统媒体仍有发展前景,关键在于如何强化自身优势,根据新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时和有效地转型。

二、IPTV

电信运营商借助IPTV业务,已经成功的切入了电视媒体行业,为其未来全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资源。将IPTV与原有的宽带业务相结合,为其主营的高ARUP值宽带业务提供发展支撑,以便更有效地吸引和黏住用户。

据流媒体网相关统计,2012年国内IPTV用户数为2300万,其中江苏400万居首,浙江300万,上海、广东也已超过100万户。据最新统计截止2014年1月,国内IPTV用户数已达3000万户。[1]

5

4

6

6

图3 用户数量统计(注:上海有线网双向改造已完成,其他地区有线网双向改造正在进行中。)

从IPTV发展趋势上看:第一,IPTV发展区域与有线双向改造区域基本重合。IPTV发展较快、用户数多的地区,通常是经济实力强的地区。IPTV作为宽带附属产品与宽带业务相互借力发展,而宽带业务的发展又跟当地的经济呈正比。同样,各地有线网双向改造进程与当地经济也呈正比。尽管有些地区IPTV涨势较快,而有线网尚未完成双向改造,但为了加强竞争力,有线网势必加速改造过程;第二,IPTV与有线网功能趋同随着各地省网整合、双向网改造的持续推进,我国有线电视双向互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网全双向已经成为行业的潮流。随着双向互动机顶盒的逐步铺开,回看、点播功能已不再是IPTV独有的卖点,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如北京歌华、杭州华数、河南省网、广东省网等众多省级网络公司也早已实现。

从2007年,全国具备点播能力的双向互动电视用户为83.45万户,其中实际双向互动电视订户数量达到60万户,发展到2011年,中国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7650万户,发放双向互动机顶盒2100万户,具备点播功能的双向互动电视用户为1250万户,互动电视订户达到883万户。[1]

IPTV与有线网的市场竞争,是从优质用户资源入手,赢取更高的ARPU值。各地有线网面对IPTV的竞争也开始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功能和用户体验。但IPTV自身还存在部分制约因素,首先是由于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到位,IPTV在高清节目传输上存在困难,节目质量难于有线电视媲美;第二是优质直播类节目数不足,缺少中央电视台3、5、6、8套节目及当地不上星的电视节目。

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在可预见的将来,IPTV与有线网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升温。如果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互补、差异化竞争,各自都找到自己的定位,将使上游的节目提供商和下游的用户同时受益。

三、OTT

IPTV发展的同时,以OTT为代表的其他新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技术企业、内容企业及运营商的高度关注,并进行着探索与实践。因为OTT可以使内容提供机构跨过网络运营商,将节目通过公关互联网送达到用户电视终端,所以业内普遍认为它今后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在国家政策允许和互联网带宽“给力”的条件下,很可能成为未来节目传输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据英国的数字电视研究公司(DigitalTV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中国OTT产业收入将从2010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美元,增长27倍,OTT电视用户数也将过亿。

在我国OTT兴起不久,由于政策制约,OTT自身发展能力受限。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视频服务,OTT TV在传输方式、节目内容、播控平台等方面与IPTV有着极其相似的性质,差别在于:

l OTT TV不像IPTV那样用电信设置的专网传输,而是在公共互联网上。因此,OTT TV机顶盒的使用不受到区域限制,难以监管;

l 按国家规定,OTT暂不能传输直播频道;

l OTT TV的现有7张牌照全部掌握在广电手中,电信企业只能参与合作,没有主导权。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非法的OTT TV“山寨盒子”,不顾版权非法盗播电视节目,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OTT盒子乱象急需规范管理。

一直以来,有线网都将IPTV作为最直接和最根本的竞争对手,并通过政策手段减慢IPTV的发展步伐。有线数字电视与电信运营商持续正面交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进行网络改造、机顶盒发放、前端建设以及运营团队建设。但是现在出现了新的情况,互联网公司在基本完成兼并整合之后,以空降侵入电视屏。在风险资本支持下互联网公司无视终端成本压力,从成本价发放到补贴甚至直接免费派送,直接摧毁了有线网和IPTV的运营模式。

此时,有线网对OTT TV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为应对IPTV产生的冲击,开始探索利用OTT方式的解决之道。受制于公益服务的定位,有线电视直播服务是被“低估”的业务,有线电视DVB业务的商业价值没能得到完整体现。有效融合直播和点播的DVB+OTT的模式,可能产生类似“电话+微信”的巨大效应,同时也将弥补单独OTT即使政策允许,但直播服务既无法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在技术上也不具备合理的性价比的短板。有线网DVB+OTT的互相补充、互通有无,将为用户提供目前最佳的业务体验。在可预见未来,电视屏的主要业务形态将是有线电视、OTT TV、有线互动电视(DVB+OTT)以及电信IPTV并存。

四、互联网视频

与电视相比,互联网视频以其非线性、交互性、易分享、广传播等特性在媒介视听领域受到广泛青睐,正在消解着以电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客厅文化”。除了时令性新闻以外,用户收视已经开始转向以网络媒介或是移动终端为载体的视频服务。

截止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数达到3.72亿户,比2011年增长14.5%。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比例达到65.9%,使用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为1.3亿,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2%,增速仅次于手机微博。[2]

长期以来,视频网站面临一些受到版权费用 “高烧不退”,争取用户入口的持续投入,用户付费意识要逐步形成等盈利困扰。但随着广告业务的成长、宽带成本的下降以及付费模式的成熟,视频企业有望走向盈利。近年来互联网视频网站通过并购重组等内部洗牌,对经营策略做出了调整,一方面,将触角伸向上游,以投资或联合投资的形式获取版权;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在自制内容和UGC(用户生成内容)方面的投入,强调内容的独特性、挖掘短视频的价值。

无论是IPTV还是OTT,使用的收视终端还都集中在电视屏上,但互联网视频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打破人们只通过电视收看的习惯,形成智能电视、个人电脑、移动终端等多屏传输环境。

除以上几种主要方式之外,新媒体传播方式还包括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CMMB、公共载体电视(如公共交通载体、户外大屏、楼宇电视)等方式。这些新媒体的定位是作为传统收视渠道的补充,其未来发展将会涉及部分直播,但不以频道直播服务为主,其内容提供商多为商业化机构,主要通过购买电影、电视剧等各类节目版权,播放视频内容,侧重于内容的分类点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五、各媒体情况对比

各媒体情况对比如表1。

 

用户规模

功能特点

运营机构

盈利模式

有线网

2.15亿
(数字1.43亿;双向2006万)

直播、点播

地点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小片网

用户按月缴费

IPTV

2300万

直播、点播

CNTV、各省电视台、电信运营商

用户按月缴费

OTT

3000万

点播

持有平台和内容许可排照的机构
及终端设备厂家

暂不明确

互联网

3.72亿

直播、点播

视频网站

收看免费(广告费)
VIP用户付费

 

(摘自:《现代电视技术》   作者:杜玮)

]]>
//www.otias-ub.com/archives/254527.html/feed 2
老年用户正被OTT网络视频抢走 //www.otias-ub.com/archives/223242.html Mon, 12 May 2014 01:50:44 +0000 //www.otias-ub.com/?p=223242 OTT视频服务绝非只为年轻人准备的,老年人也在拥抱OTT的怀抱

尽管年长的用户OTT的使用比例低于整体人群,在过去一个月,一半的55-64岁的用户和3/10的65岁以上的用户使用OTT服务,其中多数用观看免费节目

55-64岁的群体家庭宽带用户率跟总体差异不大,而65岁以上的用户家庭宽带拥有率低可能是导致两个年龄段OTT服务使用差异的原因

也许老年用户并非OTT这类高科技服务主动接受者,但考虑到家庭结构中年轻用户的存在,传统电视所依赖的中老年用户无疑非常被OTT服务所夺走,而方式可能是家里的下一辈将传统有线电视替代成了网络机顶盒,或者是宽带接入是ISP免费提供的IPTV机顶盒。

199ITd小编就是这样干的

OTT-UseAmong-Consumers

]]>
MIC:预计2014年全球IPTV用户数达到9270万 //www.otias-ub.com/archives/208279.html Tue, 08 Apr 2014 13:50:13 +0000 //www.otias-ub.com/?p=208279 Les plus IPTV en GB
2014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我们为大家带来最新的相关行业数据,敬请关注!

根据市场情报与咨询研究所MIC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IPTV用户数达到9270万,今年年底将有望突破1亿大关。

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7%,在中国的带动下,整个亚太地区的用户数的到来快速增长,亚太地区IPTV总用户数达到4560万, 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9.2%。而之前的IPTV重地西欧,用户达到2730万,而其全球市场份额萎缩至29.4%。在北美,AT&T和Verizon的交锋带动了IPTV业务的发展,北美的IPTV用户数量为1170万,占全球市场的12.7% 。

在拉丁美洲和东欧,由于卫星电视和广播电视当道,其IPTV用户分别只达到120万和6.6万人,分别在全球市场市场上占到了1.3%和7.1%的份额。在中东和非洲地区,由于宽带的可用性程度极低,IPTV总用户只能达到20万,占全球订阅的0.2%。

]]>
工信部:2014年1月中国IPTV用户数近3000万 苏粤浙占43.7% //www.otias-ub.com/archives/19929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99290.html#comments Tue, 04 Mar 2014 04:14:59 +0000 //www.otias-ub.com/?p=1992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官方网站公布了2014年1月份我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份,全国IPTV用户达到近3000万,其中各地区业务发展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东、中、西部地区IPTV用户分别达到1729.2、500.7、684.4万户,占比分别为59.3%、17.2%和23.5%。全国IPTV用户数前三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三省用户之和的占比达到43.7%。

QQ截图20140304092022(1)
图为:2014年1月IPTV用户数前十的省份

  2013年5月,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全国唯一的IPTV中央集成播控总平台, 11月19日,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IPTV合作协议,基于对合作的高度共识,业界认为,此次合作必将成为深化三网融合、推进IPTV业务快速发展的新契机。

  近日,北京联通推出IPTV办理优惠套餐,其中宽带老用户办理沃自由套餐,可获赠移动电源一个;办理2年期宽带及沃家庭套餐的用户,可在在IPTV高清机顶盒(含2年IPTV服务)、互联网电视高清盒子(含2年高清云视听服务)和无线宽带路由器之中三选一,IPTV业务同样限宽带速率为20M以上。
]]>
//www.otias-ub.com/archives/199290.html/feed 3
IPTV、OTT发展趋势之OTT观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198817.html Sun, 02 Mar 2014 10:38:10 +0000 //www.otias-ub.com/?p=198817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体、通信等产业开始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2012年 ,“OTT”取代“三网融合”成为视频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不可否认,围绕着OTT的众多新媒体业务已经蓄势待发,内容提供商、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纷纷与七家互联网牌照商合作。另外,关于IPTV与OTT的替代说、DVB与OTT的融合说也不绝于耳。

OTT的大发展

数量增加突飞猛进

根据中广研究的调研,2011年中国平板电视销量在4100万台左右(占彩电总销售量的95%以上),其中互联网电视一体机的销量为1100万台左右,所占比例大约为1/4。其中在2011年第四季度,互联网电视在平板电视销售渗透率已经达到40%以上,显示出互联网功能越来越成为电视机的标配。

2012年上半年,我国智能电视市场渗透率已突破20%,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已经超过50%。如今在中国,互联网智能电视机已经销售了大约3000万台,每月还在以100万台左右的销售量增长。除去运营商采购,国内零售市场OTT盒子实际出货量已超过60万台。全球调查机构Digital TV Research也预测,中国互联网电视的收入将从2010年的500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美元,收入增长27倍,互联网电视用户数也将过亿。

广电总局频出监管政策

2009年9月21日,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以家电厂家为首的互联网电视业务进行了封杀。

2010年4月28日,广电总局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有关互联网电视的座谈会上,从批复中整理出来两份文字稿件,分别是《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和《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低调宣布将对互联网电视采取“集成服务+内容服务”的牌照管理制度,对产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2011年7月14日,广电局发布《关于严禁擅自设立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非法生产销售互联网电视机顶盒的通知》。通知明确,通过互联网经机顶盒(DVD机等)向电视机终端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均须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有关要求,在经批准的试点城市,由广电部门另行组织。

2011年10月28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制定下发《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181号文件),对互联网电视内容、运营及机顶盒终端等多个方面管理都进行了细化。

观点争议:OTT能否替代IPTV?

正方:OTT取代IPTV是必然趋势

OTT 接入方式和IPTV相同,导致用户很容易转移,因此一开始OTT作为新事物会替代一部分IPTV市场。如果OTT的内容与IPTV形成差异化,则OTT的替代趋势会放缓,但如果OTT运营商后期内容整合加大力度,包含了IPTV的内容,则可能完全替代。

IPTV是电信发展视频的早期业务,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发了大量盒子,有了这些存量用户。OTT的形态与IPTV是一样的,但更加开放,有可能让所有互联网企业进入,从而形成对专网IPTV业务模型的冲击。OTT代替IPTV的趋势已经在演进,这不以哪个公司、哪个运营商的意志为转移。但可能时间跨度比较大,因为IPTV有国家政策扶持。

反方:OTT不会完全替代IPTV

就现阶段而言,由于OTT相对IPTV是一种新潮流,可能会对IPTV用户市场有一定冲击,但由于其内容来自视频网站,主要针对个人受众,因此就未来长期发展趋势看,考虑电视的受众大多是家庭,OTT不会完全替代IPTV,而是达到某种稳定比例,除非OTT的内容可以包含IPTV。OTT在广电系统大规模推广可能还有一些问题,不仅有政策问题,还有开展了以后老百姓付费意愿及要求增加服务的意愿问题。目前国内的OTT模式并没有形成如IPTV的付费商业模式,无论是电视机还是机顶盒,利润集中在终端销售环节,其他收入环节难以控制,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服务性收入。相形之下,政策的利好以及电信运营商光网城市等宽带提速的进行使得IPTV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

 

各方联手发力OTT

广电总局181号文印发之后,互联网电视产业链上的各个角色都在纷纷发力,都想在未来的产业链上能占有更大的话语权。 只有广电牌照方、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保证“优质的电视节目+跨网的传输渠道+灵活的运营策略”, 才能构成OTT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开始进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试点工作。首批4个试点省市分别为山西、山东、贵州和辽宁,终端均为机顶盒;吸引了包括央广传媒、华数传媒、百视通和南方传媒在内的多家牌照方参与中国电信互联网电视业务对接测试。

中国联通正在进行互联网电视相关标准制定和产品侧推进,与华数合作,走机顶盒模式,目前在山东、天津等地已开始发展用户。

中国移动成立了OTV互联网电视项目研究小组,对互联网电视业务进行研究。在一些已规模建设有线宽带的省,中国移动正在与牌照商合作探索互联网电视业务的试点,如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

广电牌照商

到目前为止,广电总局发出了7张互联网电视牌照(牌照方为:CNTV、杭州华数、百视通、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电台)。面对未来的市场空间,互联网电视产业链各方积极投入,广电牌照商也开始探索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如“集成牌照方+电视机厂商”、“集成牌照方+互联网视频服务商+机顶盒厂商”等。

终端厂商

家电厂家中,由TCL、海信、长虹三家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简称STV),已经推出了相关应用程序商店的统一标准和SDK开发包等。另外,统一标有中智盟标记的电视机产品也已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视频网站

视频网站等内容提供商也参与到了互联网电视的核心竞争。据悉,目前视频网站主要是通过机顶盒作为数字播控平台,为互联网电视提供传播内容。2012年1月,PPTV与华数集团达成合作,借助后者的牌照,PPTV在拓展互联网电视业务上获得了合法身份。随后,乐视网宣布与CNTV“牵手”进军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市场。2012年7月,爱奇艺又与央广、江苏电视台共同成立互联网电视运营合资公司,低调进入互联网电视领域。另外,腾讯在QQ视频聊天工具上将与未来电视在互联网电视领域进行独家战略合作,腾讯的互联网视频也将引入未来电视的互联网电视平台。

推荐图书: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

智能数字电视终端技术问答与实施

]]>
Pyramid Research:2018年全球IPTV用户数将达1亿 //www.otias-ub.com/archives/182057.html Wed, 25 Dec 2013 16:17:15 +0000 //www.otias-ub.com/?p=182057

Pyramid Research的一项新调查显示,未来五年,新兴市场(特别是拉美、北非和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IPTV业务不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有关报道称到2018年,预计全球IPTV的用户数量将达到1.02亿,上述地区尽管目前用户规模不大,增长速度却是最快的。

在2013年到2018年期间,预计拉丁美洲IPTV业务订购复合年增长率可达56.1%,在所有地区中位列第一,的而非洲和中东增长速度仅次于拉丁美洲,复合年增长率可达22.1%。

研究者表示,截至2013年底,拉丁美洲和北非中东地区IPTV业务订户数分别为90.1万与143.2万人,业务订购率合计仅为2.3%,是全球最小的IPTV市场。通过宽带服务以及IPTV的快速推广,上述地区将摆脱低普及率,成为IPTV业务及营收增长最快的地区。

]]>
Pyramid Research:预计2013年全球IPTV用户数破1亿 亚太涨幅最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101812.html Sun, 24 Mar 2013 15:21:53 +0000 //www.otias-ub.com/?p=101812

市场研究机构Pyramid Research本周三公布的预测结果显示,全球IPTV用户数量将在2013年突破1亿大关,而亚太地区的增长幅度最大。

该研究公司预计,IPTV用户占全球收费电视市场的份额将从2012年的9.3%提高至今年的15.8%。受中国电信大力发展期IPTV客户群推动,亚太地区将的增长幅度将居所有地区之首。

PyramidResearch公司助理分析师吉列尔莫·乌尔塔多(GuillermoHurtado)指出:“在2008-2012年间,全球IPTV用户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0%。”

截止2012年底,世界上前三大IPTV市场(中国、法国和美国)的IPTV用户数均超过1000万,约占全球市场的53%。不过从区域上来看,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IPTV市场,2012年年底共有3820万用户。而家庭普及率来看,西欧和北美地区最高,分别为14.4%和8.8%;拉丁美洲(0.6%)、中东和非洲(0.3%)地区排名垫底。

此外,乌尔塔多补充说:“PyramidResearch预测,在2012-2017年间,全球IPTV收入将以1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在预测期末实现收入4400亿美元。”

]]>
MarketingCharts: 预计到2015年,主要电子市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翻番 //www.otias-ub.com/archives/95433.html Thu, 21 Feb 2013 01:02:46 +0000 //www.otias-ub.com/?p=95433 2013.02.15@MarketingCharts

ZenithOptimedia-Penetration-New-Media-Tech-Advanced-Mkts-2011-2016-Feb2013

据ZenithOptimedia的最新预测,截止到2015年,全球19个最主要的电子市场上,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会从2012年的35.5%上升到71.7%。同时,平板电脑的普及率会相对落后,预计在2015年达到13%(2012年为4.7%)。从按地域细分的市场来看,这个数据将会因考察市场不同而变化:根据德勤的一份报告,美国成年人中平板电脑的普及率超过1/5。

ZenithOptimedia的报告还指出,美国的平板电脑普及率在19个电子市场上处于绝对领先。在2012年,19个市场上平板电脑的平均普及率为5%,而超过15%的包括:澳大利亚、法国、冰岛、荷兰和美国。预计在2015年,法国和冰岛的普及率有望达到45%和50%。

该报告还对IPTV的普及率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预计IPTV的增长将会比较缓慢,鉴于在2012年,IPTV的普及率提高了20%,从5.5%提升到6.6%。报告预计到2015年,IPTV的普及率最多再提升36%,达到9.0%。

]]>
络达咨询:预计2013年中国IPTV用户数或达3480万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8264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82640.html#comments Fri, 30 Nov 2012 16:40:08 +0000 //www.otias-ub.com/?p=82640 广电行业咨询机构络达咨询发布的《中国IPTV市场发展状况及竞争分析报告(2012年版)》称,随着三网融合的迅速推进,IPTV业务势必随着政策的开放得到迅速的发展,预计2012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为3480万户,2013年为5630万户,2015年将突破1亿户,达到10250万户。

2006年中国IPTV用户数量仅为45.6万户,而截至2012年三季度IPTV用户数量达到2830万户,5年间增长了近7倍。报告认为,未来IPTV会极大地分流传统收视用户市场。

在IPTV产业链上,IP机顶盒整机成为重要的入口市场。目前IP机顶盒整机的进入门槛比较低,进入厂商较多,其竞争程度将超过了整个IPTV产业的平均水平。截至2012年三季度,IPTV数字机顶盒(标清)市场规模达到2030万台,IPTV数字机顶盒(高清)市场规模达到800万台。高清机顶盒主要发货地区为上海、河南、安徽、广东、浙江、江苏等地。

随着“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的深入实施,未来中国IPTV数字机顶盒(高清)市场将快速启动。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IPTV数字机顶盒(标清)市场规模将达到2390万台,IPTV数字机顶盒(高清)市场规模将达到1090万台;到2015年IPTV数字机顶盒(标清)市场规模将达到4860万台,IPTV数字机顶盒(高清)市场规模将达到5390万台。

]]>
//www.otias-ub.com/archives/82640.html/feed 1
Nielsen:IPTV,联网电视的崛起 //www.otias-ub.com/archives/6086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60867.html#comments Fri, 03 Aug 2012 02:00:44 +0000 //www.otias-ub.com/?p=60867 新的媒体消费方式给观众新的观看选择,电视也在这场媒体消费竞争中获得新的进展。

美国人每周在多屏上面花费35个小时观看内容,94%仍然花在传统电视上。于是像iPTV这种可以让观众直接上网链接到视频节目并且可以在客厅的电视机上观看的设备开始走俏就不奇怪了。

基于IP协议的电视增长非常快,人们常说电视已死,但未必是那么回事。传统的电视传输方式,如广播或有线网络,仍然是目前的主流。和电子阅读器一样,增长让人醒目但份额仍然很低。2012年2月,10.4%的美国家庭拥有IPTV,而在1年前只有4.7%的家庭拥有。

IPTV的兴起是众多收视选项中的一种,但和其他方式不同的是,IPTV建立在现有和未来的电视模式中,可能会增加其和电视的使用。

2011年10月,IPTV大概占拥有互联网接入家庭的2%,2012年2月,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5%

当传统的电视仍然是家庭的主体时,收视的选择越来越丰富多样,DVRs现在已经进入44%的家庭,自2007年以来增长了80%,一些曾经激起浪花的如dvd等,已经落入市场的尘埃,而唯一不变的是用户对内容的喜爱

]]>
//www.otias-ub.com/archives/60867.html/feed 3
宽带论坛:2011年Q2全球IPTV用户数量达5100万,同比增加7.8%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84.html Wed, 19 Oct 2011 16:52:37 +0000 //www.otias-ub.com/?p=17184 据宽带论坛发布最新统计报告称,2011年第二季度,全球IPTV用户数量达5100万,同比增加7.8%。

研究公司Point Topic统计数据指出,业内机构透露称,法国仍然是IPTV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有1105万用户(或50%的宽带连接家庭)都在接受IPTV服务。调查所涉及到的每个市场,除西班牙外,IPTV用户数量均呈两位数增长。事实上,第二季度,全球宽带连接数量达5.578亿,上个季度连接数量为5.438亿,而去年同期为4.982亿。中国宽带连接数量在全球仍处领先地位,连接数达1.443亿,美国位列第二,连接数达8950万。

据宽带论坛称,印度是固定宽带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巴西和俄罗斯紧随其后。宽带论坛首席执行官罗宾·默什表示,尽管印度宽带普及率相对较低,但如果宽带用户数量以相同速度保持持续增长,印度将在明年同期位列宽带市场前十名。

第二季度,宽带用户中使用DSL技术的比例依然保持最高,占所有新增网络连接的52.7%。但是,默什指出,由于光纤连接所占份额日益增加,特别是光纤和DSL技术混合接入方式,目前已经占据14.8%的市场份额。考虑到这点,宽带论坛也宣布,启动G-PON技术认证程序,旨在通过推动标准兼容和共用网络基础设施等手段的发展和采用加强光纤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