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张网页,排名高的广告往往获得更多的眼球。在一个眼球带动消费的时代,占领优势的网页排位对营销者意味着什么呢?一个小豆腐块的广告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呢?看看这幅信息图吧。
IBM的Netezza@Factor就是这样一款产品,它能够实现高性能的数据流分析,迅速实现价值,同时解放思想,引发创新思维。IBM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以及产品创造的后续效果为内容,制作而成的信息图,在巧妙推销其产品的同时,告诉我们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为商业创造的无数潜在机会可能。
来自:DamnDigital
via:picsays
投稿者:dodocris叶子
黑莓13年兴衰史
北京时间4月28日上午消息,美国在线商业教育网站MBAOnline.com今天发布了一张信息图,回顾了RIM 13年来的兴衰历史。
以下为信息图主要内容:
曾几何时,RIM黑莓(微博)是广受科技潮人追捧的玩物。但由于创新乏力,这家曾经炙手可热的巨头已然过气。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行业,“不思进取”的RIM或许再也无法重现辉煌。
1999年
RIM给世界一个礼物——黑莓850。这款产品内置电子邮件、无线数据网络和Qwerty键盘,从而重新定义了“移动”的含义。RIM当年的销售额暴增80%,达到8500万美元。
2004年
黑莓用户突破100万,RIM收入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2007年
黑莓用户达到1000万,RIM也成为加拿大最赚钱的公司。凭借Qwerty键盘,黑莓成了“酷”的代名词。但很快,厄运不期而至——第一代iPhone于同年6月发布,并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发明”。
2008年
当年10月,谷歌(微博)开源Android平台发布。忠实的黑莓用户希望RIM作出回应,但最终的回应却很无力——黑莓Storm。这是首款抛弃了键盘的触摸屏黑莓手机,它被寄予厚望,第一年的销量也的确不俗,达到100万部。但与iPhone上市3个月就卖出100万部的卓越战绩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此后,RIM股价一路狂泻,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中总是慢人一步。
2010年
RIM推出了黑莓Torch。这款触摸屏手机附带了Qwerty键盘,上市首周销量达到10万部,但却仅为iPhone 4首周销量的十分之一。随后,黑莓的出货量也被iPhone全面赶超。
2011年
当年春天,RIM下调了本已糟糕的预期,但最终仍未达到目标。这也迫使该公司在全球裁员10%。同年10月,五个大陆的数百万黑莓用户遭遇断网故障,没有电邮、没有网络、没有即时通讯,而这一切都源于RIM的基础设施故障。12月,两位RIM联席CEO绝望地将各自的年薪下调至1美元。
2012年
尽管已经重组了管理层,但RIM的未来依旧难以预料。2008年,RIM股价高达150美元;而现在,却陡降至15美元。他们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未能追赶创新的步伐,如今,RIM已然出局。
via:picsays
在被调查的开发者中,58% 是独立开发者,40% 在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中,45% 的公司员工只有 1 人,27% 的公司是 2-5 人,22% 的开发公司超过十人以上。
52% 的人发布过 6-9 个应用,13% 的人发布过 1-5 个应用,4% 发布过 10 个以上的应用,还有 32% 的人仍然在开发应用。除了官方的应用市场,Amazon 的 Appstore 显然是最受欢迎的,66% 的开发者会选择它,其次是 Slideme。58% 的人将 Android 开发作为主要工作。
Android 市场是免费天堂再次得到验证。93% 的人开发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应用。46% 的人为平板特意开发应用。在 Android 平板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个数字令人鼓舞。
61% 的人不会推销自己的应用,31% 的人会做交叉推广,17% 的人会在其它应用上投放广告,12% 的人会使用推广墙。
开发者以年轻人为主,其中 26-32 岁的居多,其次是 18-25 岁的,但是33 岁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提到拥有的设备,三星绝对是完胜。53% 的人拥有三星的手机,HTC 紧随其后,22%,摩托罗拉和索尼的差距太大,尤其是索尼,只有 3% 的开发者有索尼手机。
开发者所在的国家。美国毫无悬念的排在第一位,其实是印度,中国紧随其后。比较特别的是,在欧洲国家中,保加利亚开发者的比例超过了英国和法国。
开发者中,宅男的比例不少。业余活动上,18% 的人会上网,12% 的人会宅在家里搂着新设备,8% 的人会玩视频游戏。不过,喜欢户外运动的同样多,28% 的人会进行户外活动,18% 的人会喝酒搞聚会。然后,还有 6% 的人会去听音乐会(文艺型开发者?)。
或许是编码枯燥的缘故,多数开发者喜欢动作电影和喜剧片,都是让人放松的类型,还有小部分的人会看音乐剧、正剧和恐怖电影。
音乐品味上,喜欢摇滚和流行乐的占大多数,其次是喜欢古典乐和 Trance / House 乐的人。7% 的人喜欢重金属,6% 的人喜欢爵士,还有 3% 的人喜欢氛围音乐。
体育运动上,喜欢英式足球和篮球的人不少,其次是喜欢板球和赛车的人,也有部分喜欢橄榄球和棒球的人。
你是 Android 开发者吗?请对号入座。
via:picsays
via:@图说PicSays
诞生于1976,最早创办者为Ronald Wayne。在创办12天之后,用8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Steve Jobs、Steve Wozniak。现今市值约来到220亿美元,但Ronald一毛也拿不到… Apple的首次成功来自1977AppleII的销售,当时年销售额为一百万美元;现在Macbook系列每月就可卖一百万美元。 1980年12月Apple平均股价为4.438,目前2011年超越了350美元。 1984年一台Mactonish价值2495美元,现在已经不怎么值钱了。但若拿这个价钱去买当年的Apple股票,现在可以握有187万美元的股票。 现今苹果总值已经超越微软,为2940亿对2390亿美元。
via:picsays
Created by MBAonline.com
via:@图说PicSays
无论对公对私,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司运用它进行进行市场营销吸引顾客,消费者用它进行社交娱乐活动等等。如今双方都开始运营社会化媒体这个平台进行服务支持。
女性用户更喜欢自己设定隐私权限,男性用户则多使用公开隐私设置。将自己的隐私设置为“公开”状态的男性用户占比26%,女性仅占14%;设置为“部分公开”的男性占比23%,女性占比16%;设置为“仅好友可见”的男性占比48%,女性占比67%。
年轻用户更新隐私设置状态的频率更高,多数社交网站用户认为设置隐私状态并不困难。
首先我们来看看担任社会化媒体相关工作的职位的情况:
社会化媒体管理/执行官,这是高级职位,薪水在8万-11万刀不等
社区管理,包括客户服务、公关等,薪水在6万-9万
编辑/发布者:薪水在3万-4.5万
分析师:薪水在4-6万
产品经理:薪水在7.5-10万
5分钟获得一份社会化媒体的工作
首先,你要建立帐号和个人页面,连这个都没有,你怎么找社会化媒体的工作?
第二点,别只在一个地方搞,多个地方都要搞
第三点,既要有创意,又要相关
第四点,要专业
第五点,了解行业和公司
第六点,社交和建立关系
第7点,该知道的都要知道
根据美国的数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乘用车市场,美国公路上有2.54亿部注册在内的乘用车,每年有平均1670万辆新车卖出。
下图是美国人乘用车的使用数据:
美国人驾驶的汽车中,55%为美国品牌,33%为日本品牌,7%是韩国品牌
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汽车品牌份额最高
2/3的美国人拥有汽车
只有5%的美国人租车
在美国,显然是车越大越流行
最流行的型号是:Corolla、ACCORD、Civic、Camry
男女对车的看法显然存在差别
女性重视安全,男性重视性能
Twitter.com网站:64%
移动APP客户端:16%
Twitter客户端:10%
什么原因驱动人们转发微博
有趣的内容:92%
个人联系:82%
幽默:66%
激励:32%
转发请求:21%
名人状态:26%
你怎么决定关注谁?
朋友建议:69%
在线搜索:47%
Twitter建议:44%
推广:31%
AYTM市场研究公司以随机的方式抽取了2,000名互联网用户,就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进行了调查。
来自:DamnDigital
但品牌需要对他们与这些手机用户沟通方式倍加小心,30%的受访者称他们希望提供位置相关的促销建议,2/3的人称他们不希望品牌知道他们的在哪,超过一半的人担心他们的信用卡信息被盗,将近一半的担心注册钓鱼网站。
转自:picsays
1、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为30%,社交网络渗透率为22%,手机渗透率为86%
2、不同地区的渗透率不同,亚洲互联网渗透率为44%,社交网络和手机渗透率分别都为50%
报告: http://vdisk.weibo.com/s/2fb6r
Simpliflying团队分析了航空公司如何利用Google+,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
• 现有70家航空公司在Google+上建立了品牌资料页面。
• 大部分页面使用英语(约78.5%)。但一般来说,使用西班牙语的页面更常被“赞”。
• 被“赞”(或称为“+1”)次数最多的是墨西哥的廉价航空公司Volaris(3000次左右),是欢迎度排名第二的航空公司被“赞”次数的两倍。
• Google+页面上最常见的内容与品牌相关(而Facebook页面上最常见的内容与销售相关,Twitter页面上则是与客户服务相关。)
相比其竞争对手Facebook,对于Google+的整体价值,人们意见不一。当然,那些能够利用其价值的公司可以看到一些成果。
例如,Fresh Networks(总部在英国的代理商)的战略总监Matt Rhodes就认为Google+将逐渐改变基本的搜索模式,而数据(Google正通过其他关联平台获取并提供这些数据)正成为社交图谱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各品牌必须理解并利用好社交图谱。
以下是Simplifying团队制作的信息图表,其中包含分析结果:
2012年2月13日下午消息,市场研究机构Hitwise今日公布了对美国视觉社交网站Pinterest的分析报告。Hitwise美国数据显示,从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其月度总访问量增长了1745%。
Pinterest是一个新兴的视觉社交网站。它允许用户从任何网站抓取他们所喜欢的图片,通过主题的方式将不同的照片进行分类。Pinterest与其他社交分享网站不同的地方在于,在Pinterest上没有用户个人界面,任何用户都能看到其他用户的信息并再次分享这些内容。
Hitwise美国数据显示:从Pinterest2010年3月上线起,访问次数飞速增长。其月度总访问量从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增长了1745%。相比美国全行业10分11秒的平均访问时长,Pinterest用户在Pinterest网站平均访问时长为18分28秒。
根据Hitwise的数据,Pinterest的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其女性用户占比超过六成,年龄段集中在10-34岁。
此外,对Pinterest贡献流量最大的六个行业依次为:食品及饮料(0.97%),博客类网站(0.51%),在线报刊及杂志(0.25%),居家及园艺(0.23%),社交网站(0.16%),搜索引擎(0.13%)。
via:yeeyan
2011年底,微软在东南亚和大中华区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以深入了解科技产品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家庭生活已经与科技产品密不可分。
的确,从日常生活到工作学习,从休闲娱乐到社交沟通,微软一直致力令科技无缝融入生活,并且为生活增添更多色彩。在下面这张描述了一位普通白领一天生活的信息图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自己与微软的距离到底有多近。
via:picsays
来源:onlineeducation
翻译:Viking Wong@DamnDigital
via:internet2share
63%的数据专家说这个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一直会人员不足——半数情况还可能非常缺乏。特别是传感器的迅猛发展,那个所谓的”物联网“——将会给各个组织机构带来空前的数据财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把原始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只有三分之一的应答者非常相信他们公司的实例,能够依据新数据做出决定。
Andreas Weigend在一份声明中说到,”数据是新的石油”,他是斯坦福社会数据实验室的领袖,是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不幸的是,科技已经比劳动力技能更快地认识到这一点,部门组织必须适应这个新的现实,要么它们就会消亡。”
看一下下面详细信息图表里调查数据的剩余部分——让我们想一下它是不是你想从事的职业。
via:yeeyan
分析机构SimplyMeasured统计了从CES大会Day 0——1月9日一直到1月13日最后一天Twitter上发布的182,112条微博,然后给出以下数据:
Twitter活跃频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CES的活跃气氛在1月9日(Press Day,媒体日)被点燃。然后每天晚上十二点是讨论的高峰时期,但和前一天相比都呈现下滑趋势,每天约下滑20%左右。到13号,twitter热度相比前一天下降了40%左右。另外和2011年(蓝线)的CES大会相比,今年火热程度明显上升。去年的Twitter消息只有120,628条,而今年有182,112条。
品牌活跃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微软显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其次是三星和摩托罗拉,另外诺基亚和英特尔也表现不错。
各品牌CES Twitter消息数量
没有想到,今年CES最的的赢家竟然是摩托罗拉。在第一天,摩托罗拉只发布了Droid 4和Droid RAZR MAXX两款手机,后续又发布了XOOM2平板电脑。没有多少大的惊喜,却已足够抓住观众的眼球了。
文章来自36氪
via:picsays
社会化网络的诞生和起初互联网的诞生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网络和社会化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如何来正面利用他们的能量,我想这幅图中提到的数据,会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一些思考。
via:internet2share
Via:picsays
①有89%的企业会通过社交网络来招聘,和2010年相比,上升了6%;
②65%的企业能成功运用社交网络招聘到合适的员工;
③三分之一的雇主拒绝了候选人是因为他们在社交网络上发现了这些人有一些“不检点”的言行,我觉得这里是值得每个人注意的,你在社交网络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你未来,可能是你现在一时痛快说了一句话,被老板炒鱿鱼或者影响下次的求职;
④linkedin已经不是唯一的社会化招聘平台,在被访公司中,有80%通过linkedin招聘,50%通过facebook,45%通过twitter;
更多详细数据,点击阅读更多看大图。
转自:joboto
来自Kissmetrics的这张信息图对O2O现状进行了总结,如果你的公司也打算借一把O2O的东风,不妨一看。
文章来自36氪
转自:Damn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