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告预测,2014年度中国RFID行业仍将保持超过30%增长率的发展态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311亿元。
图表1: 2010-2018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市场受金融IC卡、NFC手机预装项目驱动明显
通过报告可以发现,中国RFID市场2013年增长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内金融IC卡迁移项目、NFC手机预装项目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2013年,中国金融IC卡发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该市场录得年度市场规模达17.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98.19%;而受近距支付短期内爆发的预期影响,众多智能手机开始对自身所产的中高端手机进行NFC模块预装,该市场的规模快速壮大,共录得35.1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2012年增长227.73%。”国际物促会研究部主任潘岐灼表示,金融支付的两大重头戏金融IC卡迁移、近距支付的快速发展,成为了2013年度中国RFID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主导因素。此外,在未来的3-5年阶段内,上述两块市场的发展,仍将占据整体市场的重要份额。
图表2: 2014-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图表3: 2014-2017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也正因为上述两块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中国RFID应用市场的结构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受此影响,高频RFID市场份额逐年下滑的势头开始得到了缓解,而金融支付的市场占比开始超过身份识别市场,在2013年度,金融支付以21.20%的市场占比成为中国RFID行业市场第一板块。
图表4: 2013年中国RFID应用市场结构
via:rfid世界网
2013年,国内各大银行大力推动金融IC卡迁移项目发展。国际物促会(IIPA)上调2014-2015年中国金融IC卡迁移进度预期: 2014年、2015年,预计国内金融IC卡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2.1、51.9亿元。
2013年金融IC卡迁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下称规范)。规范在2010年颁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版》(2010版)(JR/T0025—2010)基础上,兼容最新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总结国内金融IC卡推广经验,并对小额非接支付应用功能加以扩展和完善,支持双币电子现金支付应用,规范了IC卡互联网终端技术要求,丰富了安全算法体系。
金融IC卡规范版本的升级为金融IC卡进一步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自此,中国金融IC卡迁移项目开始快步前进。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9月,中国各大银行共发行金融IC卡4000万张;截至2013年3季度末,全国金融IC卡累计发卡3.8亿张,远超业界预期。
IIPA上调2014-2015年预期
根据国际物促会(IIPA)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IC卡新发行量达3.9亿张,远超此前2.5亿张的乐观预测。中国金融IC卡发行进入爆发式发展的阶段。
受惠于政策的推动,国内金融IC快速得到推广与普及,国际物促会(IIPA)预测,2014-2015年中国各银行将发行超过11亿张的金融IC卡,并逐步开始完成部分银行卡的替代。预计,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规模将达51.9亿元。
2014-2015年中国金融IC卡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国际物促会)
国际物促会(IIPA)研究部主任潘岐灼表示,“随着前期市场铺垫的完成,2013年中国金融IC卡发行获得了远超市场预期的发展,这将进一步带动未来几年市场的快速成长,并迅速形成规模。”IIPA上调中国金融IC卡发展预期,正因为金融IC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过去几年铺垫期的迟滞局面,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批量发行时期的到来,以及金融IC卡芯片的逐步国产化的影响,将使得金融IC卡产品价格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虽然行业在短期内进入调整阶段,但国际物促会的市场调研显示,经过短期调整后,中国RFID行业将在2015年左右再次进入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并将出现更令业者惊喜的市场特征与发展方向。
2012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81.1亿元
根据IIPA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RFID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81.1亿元,较2011年增长26.31%。
图1 2010-2012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国际物促会)
报告指出,目前RFID已经在国内的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军事与安全、资产管理、防盗与防伪、金融、物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部分领域开始进入规模应用阶段。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RFID技术开始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中。
其中,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军事与安全、资产管理等市场领域,已经或将逐步成为国内RFID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图2 2012年中国RFID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国际物促会)
在产业链构成的完善上,目前,中国RFID产业链已经基本搭建起来,形成了从芯片设计、封装、设备、系统集成、行业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格局。
从产业链的分布结构来看,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企业以深圳企业数量最多。深圳作为国内最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具有极其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中游和下游市场,为RFID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深圳地区以远望谷为代表的众多RFID企业,近年来不断通过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活动,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增强了企业间的协同效应,完善了产业链结构,进一步推动了深圳地区RFID产业的发展。
而在系统集成方面,RFID产业更多还是以政府项目为主导。这使得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成为RFID应用较早的地区,并逐渐形成了一批以项目集成为主的企业群体。
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则呈现出了以北京为代表的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遥相呼应且快速发展的态势。此外,西南地区的RFID企业发展与应用,也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
图3 2012年中国RFID行业各地区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国际物促会)
据IIPA分析,华南、华东、华北等地RFID企业较为集中,有其内在的因素。RFID在其前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及技术人才的培养,而类似于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和科技都较发达的地区,能够为RFID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及氛围。
身份识别市场是最大亮点
如果说前几年这一波中国RFID行业的高速成长期,是由身份识别市场的爆发所带动的,这种论断一点都不为过。
据IIPA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身份识别市场在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的占比中,高达29.1%,成为中国RFID行业应用规模最大的市场领域。
图4 2010年中国RFID行业细分应用领域市场份额(数据来源:国际物促会)
在中国RFID身份识别市场,二代身份证与社保卡项目是前几年最大的RFID应用项目。自2004年国内开始第一批二代身份证更替开始,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中国共发放了近13亿张的二代身份证,为中国RFID行业累积贡献了超过2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进入2011年后,虽然二代身份证的更换已经进入尾声,但每年新增更换与补卡的二代身份证发放,仍然保持着6000万张/年的数量。
而在二代身份证进入尾声之际,中国还重点对社保卡项目进行了强制推广,并形成了从部分重点城市向全国扩张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据国际物促会的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截止至2012年底,我国已经发放社保卡约3.4亿张。
此外,包括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全运会等系列大型赛事、场馆参观活动,也开始应用RFID作为门票防伪、安保、资产管理与溯源的保证。
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373亿元
虽然中国RFID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间经历过了一段高速的成长期,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投资与消费不振、国内市场发展不均衡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下,2012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据IIPA的预测,2013-2014年间,这种市场增速下滑的态势仍将维持,整体将从以往超过30%的增长速度,降低到25%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短期内行业整体将进入增长速度相对低的时期,但IIPA根据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国内在庄闲游戏在哪 投资逐年加大、部分细分市场RFID应用开始出现规模化趋势等系列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认为2015年开始,中国RFID行业将再一次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预计市场增长速度将从当前的25%左右再次提升到30%以上。
根据IIPA的预测,2015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73亿元,2017年更将高达621亿元。从2013-2017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约2.4倍,年均增长率约为27.88%。
图5 2010-2017年中国RFID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国际物促会)
下一波爆发将由众多细分市场引领
与前一波市场爆发期主要由身份识别市场高速成长所引导不同的是,IIPA的市场调研结果及趋势预测显示,未来一波中国RFID市场的高速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更多细分应用领域的规模爆发。
IIPA预测,未来数年,中国RFID行业的发展仍然将呈现出应用不均衡的特性,但部分细分应用市场如社保卡与健康卡项目、交通管理、移动支付、物流与仓储、防伪、金融IC卡迁移等,将成为新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当中,社保卡项目将在2013-2015年间进入高速发放期;移动支付在国内已经开始完成前期铺垫,预计2014年后将进入高速与规模成长期;金融IC卡迁移经过多年的酝酿,将开始有一定规模的替换量;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将带动RFID在该行业部分环节的快速增长;包括高档珠宝、烟草酒类在内的防伪市场,也将启动。
智能交通RFID应用将可能是最值得期待的细分应用市场,IIPA预测该市场将成为中国RFID行业未来数年最重要的发展引擎,包括高速路收费卡、不停车收费、停车场、电子车牌、公交一卡通、特殊车辆监管、RFID智能信号灯、高铁信号识别、铁路票卡、海关车辆自动核放系统、年审登记等在内的众多RFID应用,将在智能交通行业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尤其是在高速路与城市内不停车收费系统方面,在经过数年的前期试点后,将迎来全国规模快速应用的美好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IIPA虽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RFID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并在部分细分应用领域取得规模化的发展,但是,国内RFID应用的不均衡性仍将长期存在,企业在战略决策、投资等方面,仍需对重点市场作更多的风险分析。IIPA认为,未来几年,中国RFID行业主要靠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为主的局面,不可能发生较大的扭转。
此外,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及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将成为企业能否快速深入市场并获得规模成长的关键因素。
关于国际物促会
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Internet Of Things business And Applic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简称国际物促会,II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