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产业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6 Jan 2018 16:31:5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17年韩国ICT产业出口额为1976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676287.html Tue, 16 Jan 2018 16:31:57 +0000 //www.otias-ub.com/?p=676287

韩联社首尔1月16日电 据韩国科技信息通信部和产业通商资源部16日发布的数据,2017年韩国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21.6%,自2010年后时隔7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2017年韩国ICT产业出口额为197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进口额为1021亿美元。ICT贸易收支实现955.6亿美元顺差。

从出口项目来看,半导体出口额为996.8亿美元,同比增加60.2%。显示器出口额同比增加7.8%,为302.9亿美元。电脑及周边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0.0%,为96.4亿美元。手机出口减少28.8%,为190.4亿美元。

从出口对象国来看,对华出口增长22.2%,出口额为1043.9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对越南出口增长60.2%,为257.8亿美元;对美出口增长3.7%,为181.6亿美元。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自越南和中国进口额分别增长16.5%和40.8%。

]]>
2016年ICT产业趋势预测 //www.otias-ub.com/archives/432549.html Thu, 21 Jan 2016 17:29:04 +0000 //www.otias-ub.com/?p=432549 2015年,ICT产业热闹非常,精彩纷呈。除了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革命也席卷全球,而可穿戴设备、3D打印、人工智能等更多指向未来的技术更是大步向我们走来。可以说,ICT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这个社会。那么,在已经到来的2016年,ICT产业又将涌现哪些创新,呈现哪些精彩?我们不妨看一看,猜一猜……

1 “互联网+”的法制与监管将逐步完善

2015年“互联网+”在改变传统产业的同时,也遭遇着传统产业、传统商业模式的抵触,比如“互联网+出租车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滴滴打车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带来行业新的活力的同时也面临法制化管理欠缺的状态,导致每个城市管理态度相差很大,传统产业模式下的经营者和互联网模式下的经营者出现了利益博弈、社会冲突;2015年伪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屡现跑路事件,导致行业管理混乱,这些都需要健全的法制来改善,需要法律、社会机制来调节。

3362046572192189735

2 分享经济风险投资额增大,互联网生态圈加速淘汰

分享经济本身不是什么新概念,“互联网精神”即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正因为移动网络建设从2G、3G到4G,移动带宽逐步提高才催生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果没有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革新,这些移动互联网新业态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笔者认为,个人分享经济是六大信息化方向中个人信息化应用的一种,类似“58同城”、“滴滴打车”等企业属于大型风险投资范畴,普通中小型信息化企业缺乏行业发展机会。同时,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也面临更残酷的优胜劣汰,小型的市场细分和比较单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将逐步被淘汰,而只有信息可靠、质量好、附加功能越来越多、业务模式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才能生存下来。

3 智慧化向信息化回归

后工业化时代,社会发展轨迹应该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这样的渐进进程,虽然具体行业、具体领域的需求和技术基础会存在超前现象,但整个社会是这样的路径。

物联网是智能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就像程控交换机之于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是总体趋势,因此过于提前布局则不利于产业整体有序推进反而会引起产能过剩,就像2010年前集中上马太阳能项目。信息化时代仍处于发展中期,以智能传感、机器学习和简单决策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云计算设施建设完成之后才能有决策分析数据来支撑物联网的这些智能化功能。虽然中国自2001年起就布局物联网,但是物联网产业的成长期还没有到来,预计最早在2020年前后。政府出台各类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各种新型业态、新型商业模式、新型工具也是为了新常态下培育经济增长点。企业应有自己对市场的独立判断。但是需要重视的是在具体行业,确实已经发展到了接近智能化的水平,但还远远未到“智慧”的水平。在智能化水平已经接近成长期的行业做智能化的事情,尚在信息化成长期的行业则需做好信息化的布局。

4 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兴未艾

当前,我国在工业领域正处在信息化中后期,因此应集中精力做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并储备工业智能化技术(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浪潮的标志。2012年,作为美国制造业龙头的GE公司率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依靠机器以及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分析软件,改变以前以单体智能设备为主的模式,通过高性能设备、低成本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等的组合,大幅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并创造新产业。面向的是工业服务业企业、车间信息化系统集成企业。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制造业水平,解决的是信息化问题,并为未来的工业智能化奠定基础。但是不得不重视互联网经济与制造业的同步发展问题,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高阶水平,在尚未到3D打印式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客户定制时代”时,互联网经济就这么跟着欧美发达国家的步伐顺应着中国通信业基础设施大发展而来了,互联网经济短期内(10年)对中国制造业是有一定冲击的。

第一,总体社会需求没有变化,而商品单价在网络比价中降低了,因此只是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迫使企业降低质量压缩成本;第二,互联网经济冲击下带来的消费行为变化与制造业未能适应消费行为变化会引发矛盾;第三,国内制造业品牌还不足以抗衡国际、外资品牌的时候,大部分消费者对比质量和功能后选择外国品牌,导致中国制造业发展速度失衡,只能靠一点发力,那就是大型装备制造:高铁、飞机、轮船、核能、电力。因为这些既能带动传统产业提升,又能创造外汇,最主要的是它们都不能在“网上消费”。同时,在房地产经济已不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就只能靠这些高科技装备制造来打开局面。但最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到政府、企业再到个人应真正重视工业产品品牌建设,把所有产品都做到极致,以生产劣质产品为耻,从学校教育到企业研发真正培养创新企业的能力(最新发布的世界百强创新机构美日占了75%,中国大陆基本没有),而不是做产品,急功近利图一时之利。

5 手机物联网将附加更多功能

在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逐渐普及的时候,笔者就预测手机物联网是趋势,二维码将普及,如今生活中二维码已无处不在;未来手机终端将承担更多的物联网功能。笔者认为,“手机物联网”仍是大势所趋,其应用除了二维码、GPS、移动支付,未来会有更多接口与应用,比如家庭远程医疗、视频监控、远程看护,甚至初级的机器人,这些更高带宽需求的应用将在4.5G~5G时代逐步变成现实。事实上,在信息通信行业,不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是“需求总在建设后”。

6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速放缓

2015年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但是这种高增长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传统消费空间减少以及消费者对手机消费心理预期的变化,例如,过去消费者每月ARPU为70元,4G网络普及之后,移动互联网业务丰富多彩,消费者愿意接受流量消费的增长,但如果出现大幅增长,如ARPU到140元,老百姓就很难为之长期埋单。可以看到,在4G普及之前,运营商的互联网业务收入仍为抛物线式增长,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长久之计并不是流量经营,而是跨界经营。就算移动互联网应用足够精彩,但是如果消费者总是感觉在克制消费,那么就意味着是时候改变商业模式了。

7 速降费促使CDN需求增加

与之前预料的一样,提速降费必然促使相关政府决策部门引导行业投资重点向CDN、IDC实装率转移,数据中心圈地运动渐进尾声,CDN业务将是IDC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传统通信机房的发展方向未来也是IDC化,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全路由的瓶颈决定了客户访问网站、发出应用请求的带宽响应速度。如果仅仅是电信运营商单方面提升本地网速度或骨干网速度,而互联网企业没有部署更多的CDN节点,则网络访问速度依旧会很慢,因此,这是全路程的提速问题。

8 互联网企业在网络设施上的话语权会逐渐增加

互联网企业“BAT”三家的市值节节攀升,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投资网络建设,而电信运营商传统“烟囱式”网络架构已经积重难返,SDN发展已经十分迫切,如果说在业务端电信运营商输给互联网企业,那么在网络架构这个最基本的饭碗上再输给BAT,那么电信运营商就只剩下传统业务分类法下的营业牌照了。

9 SDN/NFV等将促进网络网格化、扁平化

SDN/NFV是网络架构的第四次变革,SDN正在走向成熟期,不过当前电信运营商貌似还执着于流量经营和沉醉于暂时的互联网流量收入的高增长。焦点都放在了业务前端,比如零散利润微薄的政企业务、存量客户维系、4G客户推广、通信套餐设计等,没有来自外部的改变通信网络的事实压力。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业务端和网络端将出现来自互联网的竞争压力,互联网企业已不满足于业务的增长,他们在寻求网络独立能力,这种过程是渐进式的、“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10 通信机房功能逐渐向数据中心机房迁移

随着网络IP趋势深入、SDN的推进,通信机房原来烟囱式的网元结构、成排的传统交换机机柜等将向服务器方向转变,现在很多传统通信机房(例如传输机房OTN机柜)等应用已经出现了设备功耗较大带来的热岛问题,2000年后电信运营商普遍实施了三线分离,去除架空地板。从目前来看,架空地板又要回到机房,传统通信机房的建设模式将参照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去实施,或者干脆将功能迁移到数据中心。将有更多的通信机房空余出来,电信运营商应利用机会盘活这部分固定资产。

]]>
爱立信:2015年ICT产业发展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323624.html Thu, 22 Jan 2015 13:37:20 +0000 //www.otias-ub.com/?p=323624 爱立信在2015年首季“思想+”媒体沙龙上发布2015年ICT产业发展趋势,从万物互联的发展方向、网络社会的数据流、可编程网络、以活数据为中心的价值运营、走向5G这五个方面展开对ICT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以下为报告全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4年全球经济的发展依然低迷。发达经济体在“量化宽松”政策的扶持下步履蹒跚,发展中国家则逐渐步入中速增长的状态。“有人漏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旧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方式尚在酝酿。在世界经济的迷茫暗夜里,ICT产业得益于LTE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和用户的快速增长(见下图),而成为难得的北辰之星。在它的照耀之下,网络社会的大潮正汹涌而来,加速推动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普遍连接,促进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新的产业类型呼之欲出。这一切都仰赖网络社会,以及网络社会所解放的人类创新能力。

2014年,全球的LTE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45%,达到4亿左右,而中国的LTE用户已经突破8千万,月均用户增长率超过50%。预计2020年,全球的LTE用户将达到35亿,占整个移动宽带用户的42%左右。

3041539

站在未来看现在,对网络社会的诸多预测都会显得保守。尽管如此,爱立信认为从2015年开始,ICT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显著趋势:

1.万物互联的两个发展方向:面向个人生活的连接日趋丰富和复杂,连接无处不在;面向生产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开始萌芽

在以LTE网络为代表的宽带网络和云计算的推动下,终端的互联从个人基本需求开始,逐渐扩展至个人生活外延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日益成为处理个人生活的信息中心。互联终端的范畴也从智能手机和装载通信模块的PC、平板电脑,发展到融合传感功能的可穿戴设备。继续向外,应运而生的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智能住宅等纷纷标榜其互联互通的能力,并日益呈现规模化发展。可以被连接的都将被连接,与此对应的各种类型的应用亦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宽带连接提供了方式,智能设备提供了接口,与之伴随的是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正在从一群人共同消费内容转变为更加个人化的体验(例如,电视已经从客厅转移到了第二屏幕);我们让系统跟踪、监测并与事物进行交互,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扩展生活资源的定义,并以更加明智的方式使用资源。网络社会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展望未来,爱立信认为,最先出现的改变有望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家居:网络社会使得我们的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互联互通,但住房的智能性尚明显落后于连接的普及性。这一形势必将很快发生变化。爱立信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希望住房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得力助手:厨房是否漏水,冰箱工作是否正常,孩子是否已经回家……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的最新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以下的智能家居兴趣浓厚:

3041541

分享经济: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分享,网络社会中蕴藏着分享经济的巨大潜力。它能够让消费者不必拥有、却可享受拥有的好处。在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的全球调查中发现,超过50%的智能手机用户对租用他人的休闲设备、房间和家用电器持开放态度。允许他人使用我们的某些闲置物品能够节省资源,但对消费者来说,更大的推动因素是不必拥有这些物品所获得的自由。看起来,通过分享节省资金最终要比借助分享实现盈利更加重要。

面向个人的连接没有尽头。满足了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各个层级的个人需求之后,网络社会的变革还将涌现更深的层次:诸多迹象表明,网络社会正在把工业制造和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你可以把它叫做“工业互联网”,也可以把它叫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名字,一个明确的趋势,网络社会正在把宽带连接和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引入到工业化生产领域,不断推动工业技术的创新升级和各个垂直行业发生转型和融合。

网络社会催生 “工业互联网”,将使得涉及工业生产各个流程的诸多关键部件彼此之间实现通信连接。而基于云的智能计算使得这些冰冷的工业部件有了“智慧”,各个部件之间也因此具备了互相适应和自动纠错的能力。使得这些钢铁能够更加高效和灵活而充满智慧的应对工业生产的诸多环节,为个性化生产和制造奠定了技术基础。

工业物联网对于网络和连接的需求是刚性的。工业互联网的对于网络连接的需求不仅仅体现在连接的有无层次。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类型的连接需求,而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机器通信(MTC)的连接类型(见下图)。工业物联网绝不仅仅是一个标准统一天下的场景。因而对于运营商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同时也面临着多样化、个性化、复杂通信场景需求对自身网络带来的严峻挑战。

3041543

2.网络社会的血液:数据流

如同石油是工业社会的血液一样,数据流随着其承载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正在日益成为网络社会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数据流如同网络社会的血液一样,不断催生新的应用,不断推动创新发展,不断促进行业融合。而随着应用的井喷,又反过来生成了新的流量,不断为网络社会注入新的血液。这种循环发展的结果,是数据流量以几何级数的增长。爱立信预计,2014年至2020年,移动数据流量有望以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较2014年增长8倍。

3041545

就像石油是工业黄金一样,网络社会中承载复杂信息的数据流,同样具有战略资源的经济意义。对于数据流的变现是网络社会下ICT成员的核心商业模式。如何有效地开发数据流的价值?如何使其在流动的同时不断增值,并最终成为ICT产业成员的利润?这些问题随着网络社会的深入变得越来越重要。流量资源需要赋以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成为促进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血液。

爱立信认为流量货币化将是网络社会流量资源重要的商业模式。将流量直接作为网络社会虚拟资源的货币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有助于真实界定互联网虚拟资源的真实价值。所有的虚拟产品,在网络社会的大潮中,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以及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其真实的使用价值不能被真实地衡量。数据流量则具有天然衡量这些虚拟资源价值的优势。用户在某一类应用/资源上所耗费的流量就是这种应用/资源的真实价值

基于流量的定价方式,有助于促进不同类型的虚拟资源之间自由交换。互联网虚拟资源与实体经济中的商品类似,种类繁多而功用不同,只有采用统一等价物才能确定其真实价值,才能为自由流通和互相交换创造货币基础

以流量作为虚拟资源的定价货币,有助于促进ICT产业的融合发展。网络社会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彼此连接。基于此将诞生数量庞大的新型产业。与实体产业不同的是,这些产业的商业环境将是虚拟环境。因此,采用流量作为其虚拟资源/虚拟产品的统一定价依据,有助于促进这些不同类型的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流量银行”与“流量交易平台”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将随着网络社会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成为促进互联网虚拟资源自由流动、以及整合互联网虚拟资源的重要手段。流量将成为网络社会衡量互联网虚拟资源的天然货币。爱立信认为,在网络社会中,运营商的网络平台具备“流量银行”和“流量交易结算平台”的基础功能。依托于这两个功能平台,运营商将能够真正将流量变成利润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流量”效益,并在未来不断扩展的ICT价值链中占据价值的制高点。

数据是网络社会的血液,不断流动的实时流量数据更是其中的精华,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有效地挖掘和运营这些数据,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业务体验,而这是隐藏在背后影响ICT成员商业模式的最根本的因素。

3.可编程网络

网络社会所开创的终端类型、应用以及用户需求的复杂性对目前的网络架构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更不用说即将到来的工业互联网所带来的迥然不同的网络用例。每一种应用都有不同的网络KPI要求,每个用户、应用和行业对连接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尽力而为”(Best Effort)并非总是恰到好处。未来的网络架构应该首先能够识别这些来自不同需求的应用类型,进一步能够为这些不同类型的应用自动选择最优的业务链(Service Chain)。

例如,联网的自动驾驶汽车与坐在汽车后座玩游戏,二者的网络需求有巨大的差别(见下图)。

3041547

移动宽带正在从标准化、无限量供应的自助餐模式,发展成基于流量的存储容器时代(流量银行),未来则发展成为可以提供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可编程网络是未来应对这一个性化、复杂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如今的网络已经出现了许多可编程的特点,比如在策略制定和业务识别环节,爱立信提出的智能管道解决方案已经使目前的网络初步具备了智能化和可编程的特点。

爱立信认为,软件定义网络(SDN)及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应用将在增加网络可编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编程网络可以实现主要网络功能和节点的虚拟化,并在网络上为各个应用创建虚拟的逻辑网络切片。逻辑网络切片将一个物理网络分成多个虚拟网络,从而实现多种业务在共享一套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保持业务实现的相对独立。可编程性并不是要真实地构建多个不同的网络来支持不同的应用场景,而是要创建具有众多功能的虚拟网络,以满足从个人应用到垂直行业以至于工业物联网等各种应用类型的端到端完美实现。

3041549

爱立信认为,未来的可编程网络的实现将主要依赖以下各方面的发展和演进:

网络功能虚拟化:与传统网络结构中将网络功能固化到各个节点不同的是,未来的可编程网络将实现网络资源虚拟化和网络功能抽象化。这两个变化使得网络控制功能和业务功能的分离成为可能,进而实现对这些功能的灵活调配和组合。这两者是SDN的技术基础。同时,通过利用网络中既有的硬件,使得运营商可以显著降低其网络侧的资本性支出

SDN技术:通过SDN技术,可编程网络可以为预制在网络中的诸多黑盒子进行功能命名,并根据应用预制在策略域中的要求,及时调度相应的虚拟网络资源,形成逻辑网络,实现端到端的应用实现过程

跨域协调和配置管理域:应用端到端实现的每个环节会涉及到网络中各个功能域。如何使得这些离散于整体网络中处于不同状态的资源对一个应用所需求的网络性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并能步调一致地保证该应用端到端的符合要求的呈现?这是这一管理域的主要使命和功能(见下图)

3041551

开放架构:可编程网络实际上改变了运营商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运营商的网络不仅仅是一个业务实现的管道,而实际上成为了业务实现的工具箱。这将使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一起成为应用价值设计和实现的成员。从用户的使用体验出发,一个应用的应有性能已经被预先定义,如何实现这些预制的性能,则仰赖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工具箱。因此,可编程网络必须开放部分的网络资源接口和能力接口,以方便第三方业务提供商使用这些“资源”和“能力”工具,灵活自动地创建其应用实现流程,从而保证应用的真实性能。

可编程网络架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高度的个性化业务提供能力。全面实现这一架构,既需要跨域协调机制的不断成熟和演进,也依赖目前网络的各个功能域自身的不断演进和升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目前的智能管道技术已经在网络可编程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演进,可编程网络终将服务于网络社会中面向真实用户体验的个性化连接。

4.从大数据到活数据:以活数据为中心的价值运营

大数据的概念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每个行业所熟悉和热衷的话题。实际上,社会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数据的集合,只不过在技术条件不发达之前,人们并不能获取或者衡量这些数据。随着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数据不断被发现、记录和存储。2014 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预计达到惊人的7ZB,到 2020年,每部智能手机每月将产生3.5GB 的数据。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的类型越来越复杂,非结构化的数据越来越多。

目前,人们对大数据的了解或多或少都是站在处理技术的角度:更好地存储(容量 Volume)、快速的处理能力(速度 Velocity),以及能够处理各种数据源,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多样性 Variety)。这种以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正在日益丰富,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工具与大数据本身则逐渐呈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悖论中。

对于电信运营来说,是否所有的数据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记录和分析数据的初衷在哪里?显然,数据必须要有价值才值得去记录、挖掘和分析。换言之,我们需要的是能带来商业利益的“活”数据,能及时真实反映用户行为的“活”数据,而不是布满尘埃、埋葬在时光中的数据尸体。

爱立信认为,数据必须要“活”起来才对电信运营有意义,数据必须要考虑时间维度才能真实刻划用户的行为。相比传统的大数据,考虑了实时性的活数据能更好地描述用户或者事件的行为和属性。活数据能使得运营策略的建立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和具有预见性,是价值运营建立的基础。

3041553

爱立信认为,活数据必须形成带有预见性的洞察才能真正影响客户的体验。而客户体验是价值运营的核心。在网络社会高歌猛进的时代,尤其是随着可编程网络的引入,运营商与其说是网络提供商,不如说是业务提供商。在此背景之下,用户对于业务的体验是运营商运营的核心价值。与传统的大数据技术强调的3个V相比,爱立信认为,活数据必须要增加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为价值运营提供支持:

数据的充分性:电信运营的数据来源于端到端业务生成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电信网络中诸多不同的域。传统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侧重于将这些域和环节割裂开来,分别提取和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比较单一的目标。基于活数据的价值运营,则需要以整体的概念和更加横向的角度对产生于不同环节、不同子域的数据进行尽可能多的关联分析,并将其置于统一的平台,服务于不同的目标

数据的准确性: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对于描绘客户的体验并不都是准确的。因此,从海量数据中进行准确的挖掘,并辅以实时的观测和反馈,才能获取真正影响客户体验的因素,进而形成具备洞察力的策略。数据的准确性是活数据的中心,也是价值运营的生命所在

数据的可执行性:这些数据洞察的结果要最后形成最佳的客户体验,需要企业的组织、系统和流程能够敏捷响应,例如快速把产品创意实现并上架销售,在云上快速部署应用来应对容量的弹性变化,“即买即用即服务”从而快速实现价值等。数据只有最终被执行,价值才能最终变现

从数据洞察到策略生成,从策略生成到部署实施,从策略部署到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良好用户体验生成的活数据又反过来影响策略的形成。依次循环往复,以活数据为核心的价值运营闭环体系得以良性运转。

爱立信认为,运营商在为用户服务交付过程中,要关注7个触点(见下图),而在7个触点的交互过程中,对什么用户提供什么级别的服务,提供何种接入优先级等,将决定最后用户体验的好坏。这需要制定各种策略,部署到网络中、OSS/BSS系统,甚至客服人员上。不同策略有不同的经营目的,根据目的可以分为网络、业务和用户策略,也分别对应着活数据洞察的三类数据应用。

5.走向5G

历经数十年迭代,移动技术已从单一的移动电话转变成为一整套覆盖全球的互联网络。到2020年,这些网络将为90多亿用户及500亿互联终端设备提供语音、视频和多种多样的通信服务。与此同时,下一代5G通信技术的性能水平、系统设备和终端设备将达到商用标准。5G旨在满足更高端更复杂的性能需求。而更为关键的是,5G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包含创新的网络设计用于部署机器类通信(MTC),以满足即将到来的工业互联网类的诸多应用。简言之,5G技术是网络社会的关键推动因素。

5G是演进而不是革命,使通信、媒体、机器类通信等遍布全球。5G网络的目标是更高效、更快速,并且能够支持更多用户、更多终端设备、更多服务和新应用场景。

3041557

爱立信认为,未来5G的演进主要包含以下技术要点:

频谱:移动技术代代发展,每一代都提高了用户体验,使他们能够使用更多频段(通常是更高的频段)和更宽的传输带宽,这些使网络容量和可达到的数据速率得以不断提高。5G亦不例外,满足未来的服务需求仍然需要更多的频谱,提高6GHz以下频谱的利用率虽有所帮助,但只有利用更高的频段(10GHz及以上),才能开发更多的频谱资源

虚拟技术:现代虚拟化技术(如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加上现有的存储和计算工具,可以实现网络关键资源集的虚拟化和抽象化。SDN、NFV等技术的总体目标就是将功能、网络及基础设施转变为服务,而非垂直整合系统的僵化功能。通过一切即服务(XaaS)解决方案,运营商能够降低业务提供成本和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多样化通信方式:5G通信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模式。基于传感器数据的应用可以在需要时获得恰当的数据,这样就可以使设备的睡眠周期最大化,并优化带宽的利用。应用可以在多种模式下运行,例如节电模式与数据节省模式、按需数据模式与低延时模式等。用户可以按照成本节省模式、节电模式或即时数据模式,支付应用的费用

自组织网络:目前,自组织网络(SON)的理念主要是可以让基站自动进行自我配置,这一理念将会在5G系统中得到进一步发展。Advanced SON技术不仅会应用于物理网络单元,也可以使运营商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环境下均衡网络负载,并支持流量定向及频谱分配动态。

毛细网络:毛细网络采用短程无线技术,为功能或用途相同的设备组提供本地连接,并通过毛细网关连接全球通信基础设施。例如,毛细网络可以连接一组建筑传感器,为物业管理提供相关信息,毛细网络还可以将运送途中的货物连接到监控应用上以便随时查看。网络社会是由500亿数量级别的设备构成的,这么多设备直接连接无线网络,肯定行不通——仅配置就要占据大量时间和计算能力,网络管理开销巨大。毛细网络可以有效地将功能相同、地理位置一致的一组传感器单独连接,实现分流。

2014年10月,爱立信联合瑞典查尔摩斯工学院在141.5-148GHz频段上实现了高达40Gbps的无线数据传输速率,创造了无线通信领域的世界纪录,为未来5G在未授权频谱上的部署做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爱立信相信,5G将构建灵活的网络,为未来众多业务类型提供连接。但显然,爱立信无法凭一己之力来构建这一未来平台,所有ICT参与者都需对完整的网络生态系统达成共识,并向此目标共同努力。

身处技术发展的长河,我们能意识到人类的科技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再到网络社会,时间的间隔越来越短,其中孕育的创新和发明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个由网络社会驱动的创新爆炸时代:每一个人、每一台机器、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一个创新的中心;而隐藏在背后的是灵活、高效、高速、安全、可编程的网络,承载着创新基因的活数据流动其中,为每一个创新提供个性化的虚拟资源,甚至可以为机器带来智慧。对于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ICT成员来说,迫切需要掌握如何运营这些活数据的能力,使其成为实现商业价值的核心,更快更好地共建一个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爱立信相信,网络社会正在催生变革,促进创新,激发个人、商业和社会的潜力,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