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5 Sep 2014 16:38:2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GROUPON:调查显示近半台湾人有社群恐慌症 //www.otias-ub.com/archives/277598.html Thu, 25 Sep 2014 16:38:25 +0000 //www.otias-ub.com/?p=277598 safe_image

      全球最大在地网购集团GROUPON,发布“GROUPON 2014社群恐慌症调查”,发现台湾人48%有社群恐慌症,居亚太地区之冠。

  FOMO事实上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思是“害怕错过某些事物”,害怕自己被排除在社交圈外,担心自己错过新奇好玩的事物、新推出的热门商品、朋友家人的盛大聚会,甚至是媒体报导上的新话题及新潮流。

  调查显示,48%台湾民众害怕错过这些新事物,高于亚太平均值37%,由于脸书和社群通讯软件加深“FOMO”的现象,造成 53%民众害怕被排除在社交圈外,像是在社群中看到朋友家人分享旅游、聚会或美食照时,自己却没跟到,也有23%民众怕自己不知道媒体报导的新话题。

]]>
GlobalWebIndex :团购网站的持续增长 //www.otias-ub.com/archives/200439.html Tue, 11 Mar 2014 01:26:41 +0000 //www.otias-ub.com/?p=200439 尽管经常有评论说团购网和同城交易网站,如Groupon等,已经失去他们的吸引力。但全球互联网用户通过它们购买产品的数量仍旧在增加,从2011年底的30%上升到2013年底的44%。

当然,这些平台的特征自从进入主流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诸如交易被激活的最低购买人数的要求很久以前就被大多数商家放弃了。但是毋庸置疑,它们对相当一部分网购者确立了自己作为主要的首选目的地的地位。

从市场层面分析这一行为,揭示出了亚太地区一些新兴互联网国家的参与度最高。中国以68%占据榜单的主导地位,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紧随其后,都在45%以上。许多更为成熟的市场的数据低得多:美国31%,澳大利亚25%,德国18%,日本11%。然而,团购平台的中短期未来似乎是自信的:现在它们已经建立,不会突然消失。

7th-March-2014-44-of-internet-users-buying-through-local-deal-sites

]]>
Groupon:调查显示亚太国家中韩国人挑圣诞礼物最伤脑筋 //www.otias-ub.com/archives/177181.html Wed, 04 Dec 2013 11:14:41 +0000 //www.otias-ub.com/?p=177181

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4日公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亚太地区国家中,韩国人挑选圣诞礼物最伤脑筋。

今年10月底-11月10日,Groupon针对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12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25070名顾客进行了有关圣诞礼物的问卷调查。在1287名受访的韩国人中,有67%回答说,挑选圣诞礼物让人头疼。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比例分别为60%、58%、53%,分列第二至四位。日本的比例最低,只有13%。

大部分韩国人回答说,即使经济不景气也不会节省购买礼物的支出,只有11%的受访者表示会节省开支。韩国人用于购买圣诞礼物的平均预算约为15.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900元),计划买四份礼物,一份礼物预算约为3.8万韩元。人均预算最高的是澳大利亚,为47.6万韩元,其后依次是新加坡、新西兰和香港。

]]>
Groupon财报:2013年Q3 Groupon营收为5.951亿美元 净亏损260万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723.html Fri, 08 Nov 2013 03:34:33 +0000 //www.otias-ub.com/?p=168723

美国团购巨头Groupon今天发布了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Groupon第三季度营收为5.9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86亿美元增长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60万美元,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0万美元。

美国团购巨头Groupon今天发布了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Groupon第三季度营收为5.9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86亿美元增长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60万美元,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00万美元。Groupon第三季度营收及第四季度业绩展望均不及华尔街分析师预期,推动其盘后股价下跌近2%。

在截至9月30日的这一财季,Groupon的净亏损为260万美元,每股亏损为零,这一业绩略好于去年同期。2012财年第三季度,Groupon净亏损为300万美元,每股亏损为零。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及其他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roupon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美分,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Groupon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美分。

Groupon第三季度营收为5.9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686亿美元增长5%,这一业绩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Groupon第三季度营收为6.157亿美元。

营收划分:

Groupon第三季度直接营收为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45亿美元。Groupon第三季度第三方及其他营收为3.9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4.24亿美元。

按地区划分,Groupon第三季度北美营收为3.6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92亿美元增长24%。Groupon第三季度来自于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营收为1.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87亿美元下滑21%。Groupon第三季度来自于来自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营收为86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970万美元下滑4%。

其他数据:

Groupon第三季度毛收入(指Groupon通过出卖产品从客户中收取的毛收入,不包括任何税收,也不包括估量的退款净额)为1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2.2亿美元增长10%。其中,来自于北美地区的毛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0%,来自于EMEA地区的毛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但来自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毛收入则同比下滑13%。

Groupon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1380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54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减少1360万美元。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及其他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roupon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3920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050万美元,比上一季度减少1990万美元。

Groupon第三季度毛利润为3.59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868亿美元。Groupon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即未计入利息、税费、折旧和摊销前的净利润)为623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580万美元。

在截至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Groupon的运营现金流为1.059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roupon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700万美元;在截至9月30日的12个月时间里,Groupon的自由现金流为2230万美元。截至第三季度末为止,Groupon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1亿美元。

并购交易:

Groupon宣布,该公司已经达成了一项协议,将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电子商务公司Ticket Monster,其中至少1亿美元将以现金方式支付,1.6亿美元将以Groupon A类普通股的形式支付。

Ticket Monster成立于2010年,是韩国市场上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隶属于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LivingSocial旗下。这项收购交易预计将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需经过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的监管批准,并需满足其他惯例成交条件。

Groupon首席执行官埃里克·莱夫科夫斯基(Eric Lefkofsky)表示:“Ticket Monster已在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成功建设起了一项移动商务业务,它将成为我们亚洲业务的基石,为我们带来规模效应和面向亚洲地区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

业绩预期:

Groupon预计,2013财年第四季度营收为6.90亿美元到7.40亿美元,其中值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

Groupon预计,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及其他一次性项目(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13财年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400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每股收益为0美元到2美元,这一预期中包括约300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Groupon作出预期的基础是这一季度中不进行重大的并购交易或投资,且汇率没有重大变动。

Groupon还预计,2013财年运营利润将在7200万美元到9200万美元之间。

当日,Groupon股价在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下跌0.51美元,报收于9.50美元,跌幅为5.05%。在随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7:13(北京时间8日5:13日)为止的盘后交易中,Groupon股价再度下跌0.15美元,至9.35美元,跌幅为1.58%。过去52周,Groupon最高股价为12.76美元,最低股价为2.60美元。

]]>
关于Groupon的一些数据–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96713.html Tue, 26 Feb 2013 15:43:50 +0000 //www.otias-ub.com/?p=96713

]]>
Towers Watson:2012年技术领域超亿元的并购案增多 //www.otias-ub.com/archives/92798.html Mon, 28 Jan 2013 14:34:37 +0000 //www.otias-ub.com/?p=92798 Towers Watson 最新发布了 2012 年的交易表现报告,里面对交易额超过 1 亿美元的并购案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在技术板块,交易额超过 1 亿美元的并购共有 94 起,平均价值是 7.17 亿美元。同年所有板块相同规模的并购案共有 768 起。

跟 2011 年相比,2012 年技术板块的并购表现似乎更为活跃、规模更大。2011 年技术领域超亿元的并购按共有 75 起,平均价值是 5.12 亿美元。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可能是大公司 IPO 遇冷及过年估值上升的影响。

从上市技术公司在公开市场的表现来看,Facebook上市后表现不佳,而Groupon、Zynga的股价有发生了大幅的下挫,因此以 10 多亿美元的估值去上市不再成为有吸引力的退出选项。

另一方面,Yammer以 12 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漂亮退出,Kayak更是卖出了 18 亿美元(给 Priceline)。本来 Yammer 有可能成为 IPO 的候选者,但是他的创始人 David Sacks 选择了将公司卖给微软。而 Kayak 本来就是上市公司且表现也相当不错,但是 Priceline 的给出的价钱令人无法拒绝。

除了这些交易以外,Facebook 对 Instagram10 亿美元的收购,以及思科 12 亿美元买下 Meraki 也算得上是大手笔。


尽管如此,高科技板块的并购风险仍相对较高。其收购回报率水平相对于摩根士丹利本钱国际公司世界指数要低 0.6 个百分点,相对于其工业指数要低 4.9 个百分点。而在电信领域的并购回报表现则要好得多,比世界指数要高 9.9%,比工业指数高 11.9%。


尽管技术领域不乏成功的收购案,报告指出,高科技行业的买家表现仍显著落后于工业标杆,几乎没有创造股东价值。研究表明,并购的规模、开发技术以及文化差异往往是并购成功的障碍。

Via:TC

]]>
LinkedIn:2012年最受欢迎雇主:1/5为科技软件企业 //www.otias-ub.com/archives/72772.html Fri, 12 Oct 2012 16:10:50 +0000 //www.otias-ub.com/?p=72772 2012年10月12日美国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已经收集了超过1.75亿位“专业人员”资料,在统计和分析了网站数据后,发布了5大国家和4大就业领域的最受欢迎雇主公司排行榜。科技企业在排行榜中数量最多,其中谷歌、苹果、微软和Facebook分列前4名。

另外,进入前100名的科技公司还有Zynga(第42名)、亚马逊(第25名)、惠普(第37名)、Netflix(第39名)、Groupon(第41名)、甲骨文(第60名)和IBM(第74名)等。在5大国家中,美国最受欢迎雇主企业为谷歌,印度为埃森哲(Accenture),澳大利亚为力拓(Rio Tinto),加拿大为森科能源(Suncor),巴西为淡水河谷(Vale)。

按就业领域划分,谷歌在三大领域都排名第一,在营销职业:谷歌、联合利华和微软分列前3,在财务和会计职业: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占据前3,在软件工程师中:前3名为谷歌、微软和Facebook,在大学生和新毕业生中:谷歌、苹果和微软位列3甲。强大的消费品牌起到帮助作用,但并非根本性的。百事、可口可乐、耐克和迪斯尼等消费品公司排名都比较高。

排行榜还显示,规模大的公司并非更好的公司,50%的公司都是7000人以下的企业。去年LinkedIn为专业人士和企业提供了150多亿次的互动。该公司进行了数千次调查访问,并与数据进行交叉参考,确定了最能反映专业人员对某家公司的熟悉程度和兴趣的特定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与应聘者联系、查看应聘者资料、访问公司和职业页面和跟踪公司信息。

]]>
comScore:Groupon和LivingSocial两大团购网站在移动电商领域发力 //www.otias-ub.com/archives/65673.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65673.html#comments Tue, 28 Aug 2012 06:51:51 +0000 //www.otias-ub.com/?p=65673 上周Groupon公布了其第二季度的营收情况,CEO Andrew Mason发布了多项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其中有一项让人眼前一亮,移动设备对流量的贡献已经越发显得重要了,“根据北美地区七月份的数据,将近三分之一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终端,我们正在快速挤进移动电商企业的领先集团。”Andrew如此表示。

当IT行业很多人仍把移动互联网领域当做电商可有可无的一小部分时,移动互联网用事实告诉大家他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但我想仍然有很多人对移动电商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已经占据核心地位感到吃惊,这也正是当今信息行业的转型趋势。

comScore 最近推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行为分析服务Mobile Metrix,通过这项服务提供的数据同样支持了Andrew Mason在Groupon的营收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让人惊讶的是,Groupon以及LivingSocial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传统桌面终端。2012年7月份,Groupon通过移动终端web及app获得的用户量(iOS,Android以及RIM平台18岁以上用户)为1780万,而同时桌面终端的用户量为1240万。LivingSocial的移动终端及桌面终端的用户量分别为880万以及730万。如果我们单独计算Groupon移动终端上web及app的用户量,其单独任一项的流量和桌面终端相比都不落下风,LivingSocial情况也同样如此。

Groupon和LivingSocial是移动电商领域的两大强手,研究他们如何在这个渠道能取得如此佳绩是绝对有价值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电商公司都能在这一领域取得他们期望的成绩,甚至有一些公司在移动电商领域完全没有立足之地。总结下来,以下几个关键点可以让传统电商公司更容易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环境,这几点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应用到了Groupon和LivingSocial。

  • ·终端App拥有足够的用户——对于大多数移动设备上的消费者来说,能够赢得自己赏识的App实在太少了。这种情况和一个网站能不能让用户收藏它为书签类似,不是每个网站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些用户在一年内可能会浏览20甚至30个不同的零售网站,但是他们只会下载其中3或4个网站的App。品牌需要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还要让自身深入到消费者的日常消费中才能争取到自家App的下载量。Groupon和LivingSocial显然满足了这一点。
  • ·时间是关键——时间对购物体验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现今的每日特价、秒杀、竞拍等),消费者越来越希望一款App可以让他们时刻紧跟形势。eBay在移动电商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因为消费者总希望自己在参加的竞拍中保持领先状态,而每日特价这一形式也是能使消费者每天查看Groupon和LivingSocial的原因之一。
  • ·个人信息被预先录入——如果消费者在购物时发现自己的支付信息已经被预先录入了购物系统,移动电商的推广会被极大推进。在电脑或者平板设备上输入自己的支付信息已经很让人恼火了,在屏幕更小的移动设备上进行这一操作的话会显得极端枯燥。如果消费者不需要每次都重复输入支付信息的话,他们会更乐意去点击购买按钮。
  • ·和客户建立常规沟通——电子邮件在零售影响方面仍然十分重要,很多消费者几乎每天都在查找他们喜欢的邮件。人们在一些碎片时间里(比如早晨上班路上)会习惯于点击查看这些邮件,有时会点击进入商家的页面。这种行为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移动设备web流量,我们之前看到Groupon和LivingSocial从移动设备上获得的web流量几乎和桌面web流量持平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 ·地利因素——Groupon和LivingSocial都活跃于线下实体商业市场,当地理因素是某人消费观中重要因素的时候,该用户就会带来更多移动设备上的相关行为。Groupon现在为消费者提供搜索其所在地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消费信息服务,这一服务持续刺激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来和商家建立互动。

Groupon和LivingSocial在这几方面取得的成就都足以让其引以为傲,他们能从移动终端获取大量的消费者也就不足为奇。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已经看到,在一些公司中移动电商马上会成长为销售中较桌面终端更重要的一个渠道,移动平台可以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今年智能手机在移动设备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50%,预计我们会逐渐看到更多的公司(也可能是整个行业)对待移动电商的态度越来越认真。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则是,面临如此形势,他们自己是否准备好去拥抱移动科技的种种便利?如果没有的话,他们是否会在这一极其重要的商业领域被永久性抛弃?

作者:Kendal

 

]]>
//www.otias-ub.com/archives/65673.html/feed 2
分析:Groupon的五大教训 //www.otias-ub.com/archives/63421.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63421.html#comments Fri, 17 Aug 2012 02:30:05 +0000 //www.otias-ub.com/?p=63421 2年以前,Google提出以60亿美元收购Groupon,被拒绝,一年后,Groupon上市,首日交易估值高达170亿美元。但自此之后,因为业绩没有让投资者满意,Groupon的股价下跌了30%到历史最低点,今天Groupon的市值低于40亿。

Wall Street对Groupon商业模式的质疑毫不为奇,正如某个分析师所言,看起来团购生意已经遇到了瓶颈。这可能是真的,但只是故事的一方面。现实来看,Groupon的低迷跟他如何处理与商家的关系有关。

下面是B2B企业能够从Groupon中学到的经验:

1. 在你的客户和你的客户的客户之间插一脚是很难搞好的生意

Groupon通过在本地商家和他们的客户之间插了一脚而构建起了几十亿规模的经济,但这也让他两头不是人。因为要讨好双边市场并不容易,需要智慧和耐心,以及维护好两边的长期利益的平衡和可持续性。显然Groupon没做好

2. 带去用户<传递利润 在为商家带去流量方面,Groupon无疑非常成功,但是很多商家发现,利润并没有随之而来。Groupone的商业逻辑是,用户会成为回头客,但其实却并非如此。 3. 你必须理解你的客户 显然Groupon不清楚本地商户除了帮忙介绍客人外,还需要什么,有什么问题 4. 强大的销售团队不能保证销量 当客户开始怀疑你提供的产品价值时,再多的销售团队也无济于事。 5. 信任问题 当客户参与团购遇到问题,信任问题解决 好很关键,但Groupon并没有做好

]]>
//www.otias-ub.com/archives/63421.html/feed 1
细分领域的团购网站–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56643.html Fri, 13 Jul 2012 02:30:52 +0000 //www.otias-ub.com/?p=56643

上图列举了目前国外团购网站的分类。像Groupon、Livingsocial都属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团购网站。当然,别以为团购网站就这么些了, 也并非所有团购网站涉足面都那么广泛。上图中还列举了不同细分领域的团购网站,比如专为男士服务的The Manly Deal,专做奢侈品团购的Gilt City,还有旅游、女性、大学教育、夜生活、婴童产品等,还有一些团购聚合类服务。

在图的最下方,还列举了一些开辟一个细分市场的团购服务的好处有哪些?

  • 增强用户忠诚度的潜力以及更高的用户的贴身服务价值;
  • 更精准的消费者定位;
  • 满足消费者的具体偏好需求;
  • 和其他通用类的团购网站区别开来;

via:internet2share

]]>
Groupon:2012年1季度首次盈利 //www.otias-ub.com/archives/44861.html Wed, 23 May 2012 01:15:34 +0000 //www.otias-ub.com/?p=44861 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 2012年第1季财报首度出现获利,营收也好于市场预期,主因是营销成本下滑与国际市场营收攀升

Groupon 14日表示,上季不计部分费用的获利为1,630万美元或每股盈余2美分,好于去年同期净损41美分;营收为5.59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955亿美元激增89%。第1季营业利益为3,960万美元,同样优于去年同期的1.17亿美元营业损失。

Benchmark Co.分析师莫兰指出,Groupon上季国际市场营收增加逾1倍至3.207亿美元,显示未受海外市场经济动荡影响,”整体而言,事业正持续稳健成长”。
Groupon由毕业于音乐系的梅森创办,主要营收管道是贩售各种折价券,并和业者分享进帐。该公司表示,上月营销成本从去年同期的2.3亿美元降到1.17亿美元,主因是利用电邮打广告策略奏效。Groupon也说,上季57%营收由美国以外的市场贡献。此外,第1季北美市场营收比前季攀升33%,表现创1年来最佳,令市场松一口气

]]>
环球企业家:Facebook和它的中国客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44741.html Mon, 21 May 2012 16:29:19 +0000 //www.otias-ub.com/?p=44741
环球企业家:Facebook和它的中国客户

 

全球最大社交网络的崛起再一次划出了新旧两个世界的界线。如果不想被这一波互联网的革命性巨变甩下,你需要知道怎样利用它与全球消费者更深切的会面

那个从哈佛辍学、被前女友一脚蹬掉、与创业兄弟反目成仇的小个子现在粉墨登场了。

Facebook(股票代码:FB)在纳斯达克上市被视为互联网界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已在过去一年中引燃了全球投资者自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以来久违的热情,从LinkedIn、Zynga,到Groupon等接连IPO,让Google亦黯然失色。Facebook则再一次划出了新旧两个互联网世界的分界线。Facebook在全球有9亿用户,其中日常活跃用户达5.26亿。该网站每日新增评论32亿条,新增照片3亿张。环顾全球,没有比它更大的社交平台了。

刚刚度过28岁生日的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urg)是这一切的缔造者。

疯狂的不只是资本界,也不只是Facebook那些将要变成亿万富翁的近百名员工们,还有它的客户们,他们在心中默念,“我们该怎样利用这个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做营销推广?”

但迄今,中国市场于Facebook而言还是绝缘体。

Facebook今年第一季度营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5%,达到10.58亿美元,其中82%来自广告收入,但在中国仍然是零。“扎克伯格做梦都想去中国,只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得其门而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Facebook员工告诉《环球企业家》。现在,扎克伯格每天都会花1小时专门学习中文普通话。

不过,这并不妨碍它的中国客户们蜂拥而上。

去年,单亮第一次去Facebook香港办事处的时候,心情有些失落也很惊诧。这位四海商舟的副总裁从没有见过如此逼仄的外资企业办公室。“几十平米的办公室里面,只坐着几个人。”单亮告诉《环球企业家》,这个号称是谷歌最大的威胁者竟然像一个皮包公司,“谷歌中国办公室几百号人,一层楼铺过去很气派”。

虽然心理落差很大,但单亮必须坐下来跟他们谈,因为他所在的四海商舟希望能成为Facebook在中国内地的广告代理商。但事情并不顺利,Facebook香港办公室2011年2月份成立,主要负责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两地的广告业务,不包括中国内地。

单亮这一谈便谈了小半年,不过最终还是达成了意向:四海商舟可拿到一定的广告优惠,可直接与Facebook的广告客服人员接触解决广告系统问题。去年6月四海商舟启动了第一个Facebook营销项目,至今已经为几十个内地品牌在Facebook上做系统营销,所获酬劳也达上百万美元,具体数额他不愿透露,只形容“收益颇丰”。

在中国内地,像四海商舟这样专门在Facebook上掘金的营销企业有十几家左右,如艾德思奇、蔷薇工作室、重庆奥路等等,它们的主要客户是一些外贸B2C企业和中小型制造企业。而那些已经杀入全球市场的中国品牌如海尔、联想、华为等,则凭借自己的海外机构在Facebook上已做得风生水起。

现在,如果不想错过这一波新的社交网络浪潮给所有产业带来的革命性巨变,你需要知道如何在这个庞大的社交平台上让你的品牌与全球消费者更深切的会面、互动。

你需要一个Facebook账户

2009年,海尔欧洲公司开始尝试利用Facebook做营销。海尔成为较早应用Facebook的企业,这和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无关系。张瑞敏一直保持对互联网的高度关注,早在2005年,他就开启了适应互联网时代挑战的商业模式创新。

欧洲有着很浓重的传统品牌情结,他们很难接受新的品牌。但进入互联网时代,这个定式一点点被打破。年轻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新的品牌给他们带来的新的体验,如果你能在网络上给予他们难忘的体验,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他的选择。虽然这股力量至今还没完全改变欧洲家电消费格局,但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海尔品牌已经打开了欧洲年轻消费者的心扉。而欧洲传统家电品牌对互联网的兴趣却没那么大,因为,他们的忠实粉丝根本不在互联网上。Facebook的崛起为海尔欧洲公司的网络口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海尔欧洲公司总经理孙书宝被派到欧洲已经10多年了,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去年9月份在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的海尔展台,他告诉《环球企业家》:“真正让海尔开始成为欧洲消费者所关注的品牌的途径就是Facebook。”

2009年海尔开设Facebook官方账号后,其品牌在欧洲的形象有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全球最大广告公司WPP集团旗下的华通明略公司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利用Facebook开展营销以来,海尔品牌在欧洲的知名度从2010年的10.8提升到2011年的14,一年时间提升近4个点,过去从未有过。现在在德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Media Markt里,海尔冰箱成为出样最多的家电品牌。

受益于Facebook的故事在国际品牌中比比皆是。比如福特称,该公司放弃了“超级碗”橄榄球赛的广告竞标,转而通过Facebook推广2011款Explorer,让Explorer的销量激增104%,而以往在投放“超级碗”广告后,销量平均增幅仅为14%。再比如,诞生不到4年的奢侈名表和珠宝零售商Melrose Jewelers称,在一年之内,它的Facebook粉丝数增长了600%以上,它的18万个社交媒体粉丝产生了将近200万美元的销售额。新老品牌在Facebook上飞速成长的案例不胜枚举。

但关于中国品牌的Facebook故事却很少被提及,不过海尔并不是孤例。

中国内衣制造商爱慕集团去年决定走向海外市场。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没有选择去国外建办事处等其他分支机构,而是首先利用FB做营销推广。去年6月,爱慕开始在FB上建立企业专页,并投入少量广告资源。

运营FB几个月之后,爱慕根据用户反馈,找到了自己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定位和用户群,即:华裔。自此之后,爱慕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营销,比如只对美洲、新加坡这些华人多的地区展开攻势。FB对人群的精准定位能力,正好满足了爱慕的营销需求。

线上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挖掘之后,爱慕开始考虑线下的需求。“因为胸衣直接关系到女人的身形线条,所以很多人想在实体店试穿体验。”一位专门为爱慕做Facebook营销的人员介绍。正是有了这样的需求,才推动爱慕先后在新加坡和香港开设了实体零售店。

海尔先是通过线下走向海外,中途借Facebook提高品牌知名度,进而让线下销售获益;爱慕则直接通过Facebook走向海外,借助Facebook发现需求、定位需求,进而推动线下店的建立并获益。

另一个成功的故事来自刚刚成立3年的线上外贸B2C眼镜店Firmoo,通过Facebook的营销,已经让其成为全球第三大线上眼镜零售商,仅次于美国本土大牌Zenni和Eyebuydirect。Firmoo的做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在FB上每天送出去近千副眼镜,同时每天花费一定数量的美金在FB上打广告。而这样做的资本便是中国廉价的制造成本,Firmoo的眼镜大多来自重庆一带的小眼镜厂。目前Firmoo在FB上的企业专页的粉丝已经达到42万。

Facebook上不缺乏创造奇迹的客户们。一家卖廉价服饰的外贸B2C网站whosale-dress,80%的流量来自FB。联想在Facebook上的企业专页已拥有60万粉丝,是拥有FB粉丝最多、较早涉足Facebook营销的中国企业。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Facebook和谷歌的区别在于,谷歌是满足需求,而Facebook是创造需求。”Facebook为那些急切想要实现全球化的中国品牌和那些刚刚建立的外贸B2C网站,开辟出了一条完全差异化的竞争路线。

在众多甲方—各品牌商争相在Facebook上低成本进行营销推广时,它的乙方—Facebook又做了什么?

这个乙方还不错

罗立曾是Firmoo在Facebook上做营销推广的主要负责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更新Facebook专页、策划好的营销创意、进入Facebook Adds系统投放广告。Facebook Adds系统是一个如谷歌和百度关键字一样的广告系统,自己登录完成设置即可。

一天,罗立突然收到了来自Facebook海外专员的邮件,在信中这位专员热情地说,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还附带了一份PDF白皮书,上面有详细的Facebook广告运作规则。最后不忘表示:“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让我给你们开一次广告服务。”后来,罗立发现只要在Facebook上投放超过1000美金的广告,对方就会安排一名广告专员发送这样的一封邮件。“Facebook的服务还不错。”罗立告诉《环球企业家》。

 

更让罗立感到Facebook特别适合营销推广的是,它提供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环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出相应的APP插件,然后利用APP插件实现营销。”Firmoo网站上有一个“试戴”的小软件,这个软件允许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然后挑选眼镜试戴,试戴之后的图片效果可以立即上传到Firmoo的Facebook专页。“这种小小的体验在技术上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做好了就会大大提高用户粘度。”罗立认为这是他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个Facebook营销手法。

除了自己开发营销APP插件之外,Facebook也会给企业客户们提供一些已经具备的应用,比如“Product Store”(产品商店),客户添加这个插件之后设置自己的产品及价格,并可以将其链接到站外网站,从而实现购物;另外可以添加一些游戏进行互动,这也是不错的方法。在Facebook平台上有近百万的APP插件可供选择。

今年年初FB推出的时间轴(Time Line)功能,也是展示品牌故事的绝佳网页方式。Facebook企业专页相当于企业档案和资料的展示页面,Timeline让企业所发的帖子和进行的一切活动统一按时间轴管理,就像一本编年册。同时,还可以显示新的程序和功能。扎克说,原来的专页好比你生活过去的5分钟,而2008年升级之后好比你生活的15分钟,今天推出的新专页则能包括一生。

对Facebook现有主页元素的创意应用,也常令人耳目一新。最经典的案例便是宜家图片标记活动,利用了Facebook中的图片标记功能进行放大。国内开心网、人人网中都有类似的图片标记功能,即用户上传一张图片,用户和用户的好友都可以在图片上面标记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人或物,并可以加入简短的注释。宜家创建了一个账户叫Gordon gustavsson,然后定时上传图片,告诉网友们,谁在宜家图片上面第一个标记出自己的名字,图片上面的家具就归谁。这一活动吸引了全球无数人的参??与。

这个创意是由一家瑞典互动广告公司帮宜家设置并完成的,目前仅宜家美国公司的Facebook专页粉丝数就已达到82万人。在Facebook上的营销手法可以花样百出,而且如果你不投放广告,亦不请广告公司运营的话,那么你的花费除了人力成本之外便是零。曾有机构估算,一个企业平均下来的Facebook总营销成本是谷歌的1/3。不过,如果投放Facebook广告,花费则高一些。

Facebook共有两类广告:一是点击广告,同搜索广告一样,你可以选择按照CPC和CPM进行付费。CPC平均竞价为1美金,偏远地区则只有几美分,CPM平均为2美金。与搜索广告最大的不同是,Facebook点击广告可以按照11种不同资料标准对目标人群进行定位。所在地、年龄、性别、性情对象、感情状态、语言、兴趣爱好(关键词)、教育程度和学校、工作场所、联系、联系好友。另一类是互动广告,将广告融入人们在Facebook上的社会化行为中,用户无需离开正在浏览的页面,就可以对放置在右侧的广告视频进行评论,送出经过赞助的虚拟礼物、对主页“Like”、申请免费礼品和回应投票等。但互动广告的起步价在5万美金左右,无疑适合大品牌。

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做Facebook营销,免费专页还是广告投入或两者结合,取决于客户自己。在中国,一般有技术能力的外贸B2C网站,或者开始全球化的中国制造品牌都会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组织去管理Facebook营销。联想集团在新加坡设有专门的“全球社会媒体团队”,其下有专门针对Facebook营销的小组;在中国虽然没有Facebook,但也有专门的团队运营社会化媒体,该组织叫“网络营销处”,设在中国区品牌沟通部下面。

奥利维(Olivier OF. FAUCON)则是海尔欧洲公司专门运营社会化媒体的负责人,在他加盟海尔之前,海尔在欧洲的社交媒体网络营销方面几乎是空白,奥利维与总经理瑞内一起制定了社交媒体网络建设的战略目标:建立海尔品牌;突显品牌的关键价值:设计、品质、创新;创建与客户的情感联系;支持新产品推出;拓宽海尔客户圈;围绕品牌开展口碑营销;在社交网络上营建海尔粉丝社区。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在互动过程中,除了欧洲总部以及各国的管理人员,海尔在每个国家的本地都聘用当地社交媒体专家,每星期5天,每天3至4小时发帖、回复评论,与当地负责营销的人员沟通。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目前海尔已在海外近20多个国家建立了海尔Facebook主页,粉丝数总计近24万人,其中意大利、西班牙粉丝数超过4.5万人,法国粉丝数近4万人,德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英国等Facebook粉丝数均超过2万人。

Facebook实在给人太多惊喜。开心网副总裁郭巍给记者举了一个小例子,当两个好友在Facebook上正聊着未来某个时候计划去欧洲旅游时,Facebook就会在他们的右侧广告区滚动出现一则旅游公司的广告,上面会介绍去欧洲旅游的机票价格和出团时间。虽然这个功能曾被当事人告上法庭,认为侵犯了用户隐私权,但这足以证明Facebook在数据挖掘方面的强大能力,它所宣传的精准营销不是吹的。

Facebook始终强调的Sponsored Stories(受赞助的内容)其实是又一次的深度数据挖掘。如果用户Like了一个广告客户的广告活动,那么就会被推送给该用户的特定好友,至于究竟是谁,Facebook会做大量数据挖掘工作以发现究竟谁会对此感兴趣。客户的广告总会投放给客户最需要的人群。

同样是做SNS社交网站的郭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根据海量用户的使用习惯做数据挖掘,然后对用户进行‘画像’,是社交网络最强大的功能之一。相比其他社交网络,facebook的‘用户画像’能力非常强,这会使它能更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和广告主的需求。如果以素描来做比方,国内的SNS网站可能画的是个大致的模样,但Facebook可能就会非常详细,睫毛多长,眼睛是灰色的还是蓝色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然后穿着衬衫、领带、西装等,还有胡须。”

不过,对中国客户来说,Facebook也有令人抓狂的地方。如果出现了广告问题,找不到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就像四海商舟单亮第一次见到Facebook香港办公室一样诧异的是,Facebook做客服的人太少了,更何况根本没有设置对接中国客户的员工。

“FB一共只有3200人,其中1200人是程序员,分到广告系统的只有几百人,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到最后一个国家就只能放一两个,仅仅够维护大客户的。”一位Facebook内部员工告诉《环球企业家》。出现投诉无门的现象不是因为Facebook傲慢,而是真的缺人手。

在如火箭一般的扩充速度下,Facebook确实捉襟见肘。在今年成功超越巴西当地社交网站Orkut之后,Facebook只有在6个国家没有获胜: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波兰、俄罗斯。一个问题是,Facebook的用户和广告虽然几乎涵盖全球,但是它的销售额却仅是谷歌的1/10。一季度两者的销售额对比为:谷歌营收106.5亿美元,Facebook营收10.6亿美元。用这样的规模维护全球市场,Facebook只能甘拜下风。

与谷歌相比,Facebook还要面临一个让Facebook所有客户们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转化率。

别再想转化率了

凡客CEO陈年(微博)去年做了一个决定:将凡客诚品推向国外市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Facebook上营销,并委托四海商舟帮其运营。虽然企业专页做得比较漂亮,但1年下来粉丝互动率连10%都不到,而与之对比的爱慕运作不到1年这一数值已经达到30%。今年开始,凡客果断放弃了Facebook运营。

为什么凡客的Facebook效果不佳?单亮认为首要原因是,凡客没有以很快的速度在海外找到准确的品牌定位。凡客在国内的品牌定位是年轻时尚和便宜。但在海外,这样的定位便直接与优衣库、Zara、H&M构成竞争,显然凡客不占优势。要么凡客像Whosale-dress那样只打廉价牌,但这又不是凡客自己想要的。

更重要的问题是,Facebook究竟能给凡客带来多少海外订单(即转化率)?这也就是所有电商所看重的ROI,即网络广告投入产出比。不过遗憾的是,在Facebook上这点至今缺乏有效数据分析。Facebook上的广告客户们可以通过Facebook Insight功能查看哪些用户看了你的广告,他们的特征如何,但是这些用户是否是因为看到广告而去下单,Facebook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

这也就是Facebook与谷歌的最大区别。谷歌可以追踪用户看谷歌广告之后的所有信息直至最后下单,但Facebook不准在广告中加入浏览器的“Cookies”插件,导致这一行为无法追踪。同时它还不容许独立机构在网站做用户调查,所以最近有广告客户借Facebook上市之机表达了很大的不满。有的广告客户甚至认为,Facebook傲慢自大,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但转化率就一定很重要吗?海尔、联想、Firmoo等等在Facebook上获得收益的企业并没有纠结于此。福特公司的发言人说,该公司在数字媒体上的支出中,有超过20%被用于在Facebook上打广告。他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就是朋友和家人的推荐。Facebook提供了一种利用这一真知灼见进行大规模获利的可靠平台。

全球最大广告公司WPP的客户包括联合利华以及宝洁这样的品牌。WPP说,该公司预计今年经它手投放在Facebook的广告支出将增加一倍,达到4亿美元。

这些品牌看重的都非转化率。单亮也劝那些在国内做规模要上市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果开拓海外市场纯粹是为了订单量,那就不要选择Facebook了。不过,Facebook也没打算放弃客户对转化率的需求。有些广告商透露,Facebook最近已经开始专门研究转化率了,相信很快便会有产品面市。

2004年成立的Facebook只有8岁,2004年上市的谷歌正好用了这8年时间通过收购等多种手段完善了产品和平台。就像很多广告客户所抱怨的那样,Facebook现在更重视的是用户体验,而不是广告客户的需求。ComScore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月份每个用户花费在Facebook网站的时间为405分钟,花在Pinterest和Tumblr两个网站的平均时间都是89分钟。Twitter用户平均每月花费21分钟在该网站,LinkedIn用户平均每月花费时间为17分钟。Google+用户则平均每人仅仅只花3分钟在此停留。

在所有SNS平台中,用户更愿意留在Facebook上,再加上庞大的9亿用户群,这对想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来说,已经足够了。

]]>
Background Check:Groupon的争议和财务问题 //www.otias-ub.com/archives/43075.html Wed, 16 May 2012 13:04:50 +0000 //www.otias-ub.com/?p=43075 Groupon自试图上市以来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曝光,遭受的非议也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种单纯的团购模式收入不可持续,下面这张信息视图回顾了Groupon的理念财务情况,受争议的事件,以及该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等

团购模式如何可持续?概念如何回归现实?如何正在在本地商业推广中寻找长久立足之地?相信这也是众多国内团购网站面临的问题

 

]]>
Groupon:预计2012年Q1 Groupon营收增长80%至5.3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41695.html Sun, 13 May 2012 07:30:11 +0000 //www.otias-ub.com/?p=41695

团购网站Groupon将在下周一发布第一季度财报。该公司预计每股盈利1美分。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们平均预期Groupon当季销售额增长80%至5.306亿美元。去年同期公司销售额只有2.955亿美元。

威廉·布莱尔公司(William Blair & Co.”s )股票调研团队的数据显示,除去某些项目,去年第一季度Groupon每股亏损41美分。而Groupon宣布,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AAP)公司当季每股亏损48美分。

尽管两者相差不大,但许多投资者仍严重怀疑Groupon所披露的数字和发布的公司前景。

Groupon在今年3月晚些时候曾表示,独立审计师们在Groupon的财务报表中发现了“重大缺陷”,导致Groupon修改四季度财报。后来该公司将公司销售额下调了1430万美元。

投资机构Ascendiant Capital Markets LLC分析师爱德华-吴表示:“我们的渠道检查结果表明,团购行业是2012年美国增长最为缓慢的行业,这也将给Groupon的业务增长进一步施加压力。”

但是对Groupon的最大竞争者,亚马逊公司部分持股的LivingSocial却并不是这样。据亚马逊提交给监管机构的备案文件显示,今年第一季度LivingSocial营业额为1.1亿美元,暴涨了168%,净收益增长到1.56亿美元,而LivingSocial去年同期亏损了6000万美元。”

此外,Groupon的高层也风波不断。今年4月,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和风投公司Accel Partners合伙人凯文·埃法西表示,他们将辞去Groupon董事会职务。

与现在热火朝天的Facebook上市炒作一样,Groupon也曾大张旗鼓炒作上市。和大多数去年上市的技术股一样,Groupon以发行指导价的上部区间成功进行IPO,在IPO后首个交易日其股价涨了50%。但是从此该公司股价却一蹶不振,没有好的表现。其他IT公司,像 Priceline和LinkedIn的股价却一直在涨,Groupon股价却在下跌。

Groupon股价本周五上涨了3美分至9.90美元。该价格还不及其IPO价格20美元的一半。去年11月4号,也就是Groupon IPO后首个交易日,其股价曾一路狂涨到31.14美元。

Groupon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梅森近日表示:“公司IPO后六个月来困难重重,但是我们的基本业务仍在不断改进。”

]]>
ForeSee:美国29%团购消费者都是新用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26238.html Thu, 08 Mar 2012 03:02:07 +0000 //www.otias-ub.com/?p=26238 ForeSee:美国29%团购消费者都是新用户

据研究机构ForeSee的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团购网站Groupon和LivingSocial的大多数用户将成为回头客,至少是计划二次购买。

据该机构称,这些用户中29%都是新用户。其中17%知道零售商,但在团购之前从来没买过它家的东西,剩下的12%用户在团购之前从来都没听过该品牌。

与此同时,91%的受访团购者在完成首次团购后,要么会再次回到该团购网站,要么至少是计划这么做。其中44%已经再次访问了团购网站,剩下的47%表示他们未来会这么做。大约有90%的受访团购者表示,在最近三个月内,他们已经兑现过团购票。

团购用户整体在下降,但Groupon仍占主导地位

ForeSee于去年11月和12月在其索引系统中对1万名网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该公司的研究还发现了其它有趣的信息,具体如下:

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订阅了一个团购项目,较ForeSee2011年春天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出的65%有所下降。

63%的团购用户在过去90天内购买过团购商品,低于2011年春季调查的67%。

52%的团购项目订阅用户使用的是Groupon,较2011年春季调查的51%稍有增长。30%使用的是LivingSocial,较之前的24%有所增长。去年大约10%的团购用户订阅的是Woot。

44%的团购项目订阅用户只使用Groupon,12%的用户仅使用LivingSocial,21%的用户只使用Woot.显然,Groupon在团购领域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在过去90天内,有50%的受访者在Groupon进行过购买,但是,这段期间内大约只有25%的受访者在LivingSocial上进行了团购。不过,两家公司的这项数据都比2011年春天增长了3%。

]]>
团800:2012年1月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589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5890.html#comments Sun, 04 Mar 2012 03:31:22 +0000 //www.otias-ub.com/?p=25890  一、1月份国内团购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行业概况

 

  ■行业整体企稳 1月团购成交额13.5亿元

 

  ■资格赛逐渐落幕 进入Q2后层次将更清晰

 

团800统计数据显示,进入龙年的团购行业表现稳定,尽管因春节因素成交额呈现习惯性下滑,但总量仍然达到13.5亿元,同比去年1月增长255%。其中服务类团购成交额占比达到84%,独自撑起11亿元规模的市场——这是关注该行业的人乐于看到的数字,对实物类团购的依赖性降低,说明国内团购业已然着陆,大跃进时代成为历史。团购行业过往的风风雨雨,跑马圈地,广告大战,如今看来就好比体育竞技里的资格赛,真正的高手较量现在才刚刚展开,如我们在2011年全年报告中指出的,2012年才是团购网站的决胜之年。

 

关于团购网站数量变化,我们监控到的数据是截至1月底仍有3790家之多,并且减少的117家并非人间蒸发,绝大部分网站选择了转型。而我们相信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之中,还会有进一步的缩减,但放到全国的格局来看,2012年中国团购行业仍然会维持着千团大战的规模。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团购业所谓洗牌的资格赛已经淘汰了一大批杂牌选手,并且洗牌已经波及到一线网站。随着风投从热捧转为冷眼旁观,想在团购业实现空手套白狼和暴富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但棋盘上的残局,不是一时半会能看清楚,即使大局已定,官子阶段仍然会很漫长。而要看布局者的水平,目前已可见端倪,不仅整个行业正在回归到二八原则上来,一线网站也正在出现分层,而这个分层预计在进入第二季度时会更加清晰。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二、1月份国内团购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团购网站数据

 

  ■格局初定 国内团购将迎来第二次瘦身

 

在本报告开篇的统计范围声明中,我们提到为真实反映国内团购行业的现状会阶段性调整观测团购站。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本期报告我们中止了对团宝网的统计。同时,我们也在本月通过API检测到了聚划算本地服务类团购的情况,但未能就1月份网购部分数据做到完整统计,这不免是一个缺憾,严谨起见将会注明这部分的数据来源差异,供读者朋友们补充参考。

 

从图上可以看到,目前的团购概念已经从单纯的Groupon类O2O团购站,延展至各类衍生模式:在单纯的团购站之外还有团购复合型平台的存在,比如聚划算、QQ团购等,一方面可以直接招募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没有独立网站入口,但有地面商户资源),一方面也会引入各家独立团购网站在平台上销售团购产品(比如F团在QQ团购上的成绩斐然);而复合平台中的网购产品部分又与B2C电商的团购频道、秒杀专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超低价限时超人气购买的营销概念撬动海量网购用户的下单冲动,从来都是电商网站们最擅长的促销手法。到底如何统计才算真正反映中国团购行业的规模?也许本来就如中国的电商行业发展一样,已经交错耦合难以划清界限,只能选择你观察的重点。我们坚信O2O行业的巨大潜力,也期望通过持续的团购统计,来观察和分析涉足本地化电子商务行业的先行者们的发展脚步。

 

经过长时间的洗牌,团购网站数量锐减了一两千家。其中从网购转到团购,再转回去的大有人在。将团800的数据报告连贯来看,团购业目前存活较好的网站,恰恰是具备本地化电子商务运营基础(如大众点评团等),以及一开始就在管理运营上下了功夫的(如美团等)。这些网站在每期团800统计报告中服务类团购份额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同时从连贯数据中也能看到,从亿元俱乐部,到2亿元阵营,一线网站的层级划分已经出现了,格局初步划定。其中,销售额登上2亿元门槛的有3家,包括:拉手、美团、窝窝;1亿元档位的团购网站有3家,包括大众点评团、糯米网和F团。此次前十大团购网站销售额占比接近92%。但是,不论是整个行业还是一线网站内部,洗牌都会继续,可以肯定3000多家团购网站仍然太多了,也可以肯定一线网站中还会有人出局。如开篇所预测,这一剧变很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前后出现——团购网站总数即将迎来第二次瘦身。

 


 三、1月份国内团购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团购类目数据

 

  ■休闲娱乐力撑春节寒潮 贺岁电影达1.2亿元成交额

 

  ■假期旅行需求强烈  酒店旅游团购份额上升

 

1月整体13.5亿元的团购销售额仅比上月下降了14.6%,并未受到“春节流量寒潮”的严重摧毁。1月份餐饮美食与实物团购的份额均呈现下降趋势,相应的休闲娱乐和酒店旅游的份额上升。实物团购的份额下降在意料之内,春节前后的物流压力陡增,再加之快递公司歇业,导致团购网站减少了实物团购的开团次数。而餐饮美食团购份额的下降,则是因为1月份贺岁档电影集中上映以及消费者利用假期旅行的需求异常强烈,这两方面因素双双拉动销售,“此消彼长”而致餐饮类份额下降。团购站们在1月针对春节假日及时调整了产品比重,增加了不少春节期间可用的本地服务类团购项目,比如温泉、KTV、电影票等休闲娱乐类团购恰恰在春节期间通过亲朋聚会等方式得以充分使用。1月份共推出服务类团购5.4万期,实物类团购0.9万期——本地服务类团购产品以其不受快递限制、类目众多的优势为团购站们补上了1月的收入“窟窿”。1月份各类目销售数据的变化,恰恰客观反映了消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以上分析可以从细分类目的数据中得到印证。对比去年12月,电影票团购再次以过亿元的成交额杀进前三,同时酒店客房和酒吧KTV团购的排名也纷纷靠前,实物网购类如服装鞋袜、包装类食品团购,以及餐饮类的日韩料理、西餐厅团购则排名下滑。

 

自助餐团购本月以1.3亿元的成交额夺冠,可以理解为都市消费人群对自助餐团购的刚性需求大于其他类目,这点可以从自助餐团购历来受节日、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得出肯定的结论。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四、1月份国内团购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各城市团购数据

 

  ■百万级城市仍达105个 一二线城市稳定输出现金流

 

由于客观原因,春节前后的团购成交额会习惯性下滑,这个时候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就起到了支撑市场的作用。1月份我们统计到有服务类团购销售的城市199个,其中成交额超过100万元的城市有105个,但77%的成交额是由前40名的城市贡献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首先,三四城市的团购市场并没有因为春节影响全线崩溃,尽管各城市成交额有所下降,但是百万级城市相比去年12月仅减少4个,这是相当喜人的成绩;其次,一二线城市坚挺的消费能力,足以说明团购网站对这些市场的培育是成功的,目前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可以依靠的稳定输出现金流的大后方,对于团购业的长远发展十分有价值。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以下是105个百万级城市中第41-105名的城市,可以看到旅游城市三亚的客单价(平均每人次消费金额)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因为该城市输出的团购活动几乎都是单价较高的旅游项目和酒店客房。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五、国内网络团购优质商户榜——2012年1月榜单

 

 A:2012年1月国内网络团购优质商户榜-酒店旅游类榜单:

 

根据1月份酒店旅游类商户单笔团购销售额进行排名,同一商户在多家团购网站开团或在同一家网站多次开团的情况,均只统计其中销售额最高的一次。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B:2012年1月国内网络团购优质商户榜-生活服务类榜单:

 

根据1月份生活服务类商户单笔团购销售额进行排名,同一商户在多家团购网站开团或在同一家网站多次开团的情况,均只统计其中销售额最高的一次。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C:2012年1月国内网络团购优质商户榜-休闲娱乐类榜单:

 

根据1月份休闲娱乐类商户单笔团购销售额进行排名,同一商户在多家团购网站开团或在同一家网站多次开团的情况,均只统计其中销售额最高的一次。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D:2012年1月国内网络团购优质商户榜-餐饮美食类榜单:

 

根据1月份餐饮美食商户单笔团购销售额进行排名,同一商户在多家团购网站开团或在同一家网站多次开团的情况,均只统计其中销售额最高的一次。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统计报告
  六、1月份国内团购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团购投诉数据

 

■仅四成投诉得到解决 知名网站相对更靠谱

 

根据团800团购投诉平台(http://bbs.tuan800/complain)统计,1月份共有102家团购网站被团友投诉,投诉次数总计768起,其中331起为针对一线网站的投诉,占比43.1%。截至1月底,所有投诉仅306起获得解决,解决率为40%;另正在解决中的投诉293起,占38.2%。这是否说明一线网站的服务品质更差?从统计的原理上来分析,当然不应该有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由于一线网站用户数量大,开团次数多,因此服务发生问题而被投诉的绝对数量也就会相对多一些;但对应来看,一线团购网站与商户在折扣设计、预约规范、紧急情况应对等方面积累经验较多,能够比较快速处理消费者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一线团购站解决投诉的总量和比例也逐渐超越一般团购网站。

 

以下从投诉率和投诉未解决率两个维度来衡量一线网站的服务品质(如对该排行榜有疑问,请确保已理解规则说明),排名前5位的网站依次是美团网、F团、嘀嗒团、拉手网和窝窝团。

 

2012年1月份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

走入2012年,对于团购行业的马太效应和整合瘦身带来的恐慌,一线大站可能在人气、资源都较占优势,但旅游、美妆等垂直行业类的团购网站以及拥有独特地方商户资源的中小型站也仍然有自己的一块天空。团购网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转型成如同淘宝式网站卖家,或变身优惠券运营商。这种“沃尔玛+社区超市”的并存模式,也许是最符合中国各级城市消费差异的选择。预计今年的团购市场会继续向几家全国型大站割据、地方小站在垂直缝隙中存活的格局演变。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上升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团购行业的诚信建设和团购网站的自我规范。

via:tuan800
]]>
//www.otias-ub.com/archives/25890.html/feed 199
Groupon财报:2011年Groupon营收为16亿美元 增长419% //www.otias-ub.com/archives/23843.html Thu, 09 Feb 2012 17:07:28 +0000 //www.otias-ub.com/?p=23843 2012年2月9日Groupon今天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Groupon第四季度营收为5.0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22亿美元增长194%;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2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3.786亿美元减少89%。

第四季度主要业绩:

-Groupon第四季度营收为5.0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22亿美元增长194%,其中来自于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为350万美元;

-Groupon第四季度毛账单收入为12.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153亿美元增长201%;

-Groupon第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2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3.786亿美元减少89%。Groupon第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亏损为0.08美元,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亏损为1.08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并购相关支出),Groupon第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试算额为980万美元,每股亏损试算额为0.02美元。Groupon去年同期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试算额为1.858亿美元,每股亏损试算额为0.53美元;

-Groupon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15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3.361亿美元,其中来自于汇率变动的有利影响为1160万美元,这是Groupon自2010年第二季度启动国际业务以来首次实现运营利润。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并购相关支出),Groupon第四季度总部门运营利润为4800万美元,去年同期总部门运营亏损为1.434亿美元;

-Groupon第四季度运营现金流为1.6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190万美元增长226%。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roupon第四季度自由现金流为1.5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330万美元增长258%;

-截至2011年12月31日,Groupon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1亿美元,无任何长期债务。

2011财年主要业绩:

-Groupon 2011财年营收为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129亿美元增长419%,其中来自于汇率变动的有利影响为4340万美元;

-Groupon 2011财年毛账单收入为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453亿美元增长437%;

-Groupon 2011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508亿美元,每股亏损为0.97美元。Groupon 2010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563亿美元,每股亏损为1.33美元;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并购相关支出),Groupon 2011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试算额为2.618亿美元,每股亏损试算额为0.72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并购相关支出),Groupon 2010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试算额为2.170亿美元,每股亏损试算额为0.63美元。

-Groupon 2011财年运营亏损为2.034亿美元,2010财年运营亏损为4.203亿美元,其中来自于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为980万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不计入股权奖励支出和并购相关支出),Groupon 2011财年总部门运营亏损为1.143亿美元,2010财年运营亏损为1.810亿美元;

-Groupon 2011财年运营现金流为2.905亿美元,比2010财年的8690万美元增长234%。在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Groupon 2011财年自由现金流为2.466亿美元,比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时间里的7220万美元增长242%。

第四季度及2011财年运营要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Groupon全球活跃用户人数超过3300万人,同比增长275%以上,季比增长20%以上。Groupon对活跃用户的定义是在12个月时间里进行过一次团购交易的用户,其中可能包括多次注册的单个用户;

-在2011财年第四季度,Groupon每活跃用户12个月平均毛账单收入为188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60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有2600多万用户曾使用智能手机下载Groupon移动应用;

-在推出Groupon Now!服务的6个多月时间里,Groupon已将这项服务拓展到31个市场,在北美市场上为近2万个商家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Groupon继续进行投资活动来为商家合作伙伴创造额外价值,在第四季度中发布了Groupon Merchant Center、Groupon Scheduler和Groupon Rewards等商家工具;

-Groupon提高了长期技术投资额,在帕罗奥多扩建了新设施以容纳工程和产品开发员工。在2011年中,Groupon的工程和产品开发员工人数增加了4倍以上。

 业绩预期:

Groupon预计,2012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为5.1亿美元到5.5亿美元,同比增长73%到86%;运营利润为1500万美元到3500万美元,去年同期运营亏损为1.171亿美元。这些预期数据中计入了约3500万美元的股权奖励支出和并购相关支出,并假设没有额外的业务并购或投资活动,以及不对股权奖励支出估测数据作出进一步的修正。

]]>
互联网泡沫是否存在?–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23834.html Thu, 09 Feb 2012 10:12:30 +0000 //www.otias-ub.com/?p=23834 是否存在互联网泡沫?经历过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的评论家们在Facebook上市前夜向人们提出了这个担忧。2000年的.COM公司们疯狂的追求用户数量,却无所谓是否能盈利。而如今,Facebook以5亿的用户群傲立群雄,Twitter、Skype、Linkedin、Groupon也不甘示弱,纷纷追求更多的用户数。但他们的盈利呢?投资者对他们的估值是否处于理性状态?以下面这张信息图来供大家参考。

Via: picsays

]]>
Yipit:2011年11月Groupon毛营收增至1.54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57.html Wed, 04 Jan 2012 16:53:47 +0000 //www.otias-ub.com/?p=21757 2012年1月4日美国团购信息聚合网站Yipit周三称,在LivingSocial等竞争对手毛营收纷纷下滑之际,Groupon仍高歌猛进,去年11月毛营收增至1.54亿美元。

Yipit数据显示,Groupon去年11月毛营收为1.54亿美元,与去年10月的1.45亿美元相比增长6%。相比之下,美国第二大团购网站LivingSocial去年11月毛营收为5200万美元,环比下滑5%。

Yipit分析师乌耐兹·卡班(Unaiz Kaban)称:“去年11月初Groupon的毛营收增长较快,但到了感恩节假期反而急剧下滑,因为查看Groupon邮件的用户越来越少。对于Groupon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很强劲的月份,但表现还算令人满意。”

Yipit还称,除了Groupon,LivingSocial在感恩节期间的毛营收同样出现下滑。此外,亚马逊团购服务Amazon Local去年11月的毛营收为580万美元,环比下滑6%,这是亚马逊团购服务毛营收首次出现下滑。谷歌团购服务Google Offers去年11月毛营收为350万美元,环比略有增长。

]]>
Gplus:2011年的科技潮流-总结与展望–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21424.html Thu, 29 Dec 2011 13:08:55 +0000 //www.otias-ub.com/?p=21424 2011年IT界什么最热门?GroupOn、Foursquare、iPad、iCloud、Quora、Kickstarter、Instagram…这些热门词汇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又一个年头,分别代表了2011年团购、LBS、平板、云、在线问答平台、大众集资平台、照片分享等热门的服务与应用。那么2012年呢?我们期待什么?又有哪一些会成为新的科技潮流?会是我们现在所热爱的事业吗?Gplus的这张信息图认为数据大爆炸、互联网电视、移动商务将会是2012年的潮流趋势。

Via:picsays

]]>
CBinsight:团购界并购【数据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86.html Wed, 21 Sep 2011 01:19:46 +0000 //www.otias-ub.com/?p=15986
  • 尽管团购界的并购事件还在不断发生,不过估值什么的,以及投资者对这个行业的信心都在降低。尽管如Groupon和Livingsocial这样的领先的团购网站的估值都比之前的估值要低。不过,这是整个团购界出现更大问题的一个信号吗?
  • 2010年5月份,团购界的并购事件为2起;2011年8月份,团购界的并购事件达到了12起;
  • 在投资方面,怎样的机构对团购更感兴趣?这里,风险投资占了46%,天使投资占了30%。不过,最近,在团购界发生投资的案例减少了很多;
]]>
BIA/Kelsey:预计2015年美国团购市场规模或达41.7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43.html Wed, 14 Sep 2011 16:19:01 +0000 //www.otias-ub.com/?p=15743 2011年9月14日早间消息,市场研究公司BIA/Kelsey预计,到2015年,Groupon、LivingSocial和美国其他团购网站的总营收将达到41.7亿美元,较今年增长超过一倍。

根据BIA/Kelsey的数据,今年美国在线团购市场的规模将为19.7亿美元。该公司此次调整了3月份公布的预期。该公司当时预计今年的美国团购市场规模将较小,但从2011年至2015年将出现更快的增长。

尽管Groupon和LivingSocial的营收仍在增长,但其他一些公司正对团购业务失去兴趣。Facebook已放弃了团购服务,而Yelp的团购服务也在收缩。BIA/Kelsey副总裁皮特·克拉西洛夫斯基(Peter Krasilovsky)表示,一些消费者和商家已对优惠券提供商感到厌烦,这意味着团购市场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将会下降。

克拉西洛夫斯基表示:“以团购活动的数量来看,团购行业的增长曲线已趋于平稳。我们将看到更多人注册使用团购服务,但团购活动的数量不会无止境地增长。”

BIA/Kelsey表示,美国市场已有超过600家团购服务提供商,这些公司根据用户所处位置和兴趣来提供团购服务。不过,团购网站上平均的交易数量和每笔交易的价格仍在增长。

团购聚合服务Yipit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北美团购行业较7月份增长9%。comScore的数据则显示,Groupon和LivingSocial网站8月份每周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较6月份有所下降,而LivingSocial的滑坡速度更快。

]]>
Yipit:2011年8月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 营收为1.207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76.html Tue, 13 Sep 2011 16:54:27 +0000 //www.otias-ub.com/?p=15676 2011年9月12日团购行业分析公司Yipit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 8月份营收为1.207亿美元,环比增长13%。Groupon 7月份营收为1.06亿美元。

Yipit报告显示Groupon 8月份营收环比增长13%Yipit报告显示Groupon 8月份营收环比增长13%

  Groupon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平均每笔交易所售优惠券数量上涨10%,平均每笔交易价格上涨5%。这两项数据的上升抵消了交易量下降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Groupon与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合作推出的旅游折扣网站Groupon Getaways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基石。8月份,该业务的营收为960万美元,与7月份相比增加了近390万美元。

数据显示,与Groupon营收保持稳定两位数增长态势相比,另一家美国团购网站LivingSocial在8月份的营收出现了下滑,这也是该公司营收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Yipit指出,美国团购产业8月份整体增长9%,营收总额从7月份的2.09亿美元增长至2.28亿美元。

Yipit还指出,Groupon今年8月份占据了美国网络团购市场53%的份额,而LivingSocial的份额则下降至20%。

]]>
Yelp:团购相关评论平均分数比非团购平均分数低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07.html Mon, 12 Sep 2011 10:04:06 +0000 //www.otias-ub.com/?p=15607

人无信不立,那么商家呢?最近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计算科学家在调研中发现团购虽能促进本地商家的销售,但是会损伤其在一些点评网如Yelp上的评价。

两所大学的科学家们作了如下调研:研究了今年1月到7月份的时间里全美20个城市产生的16000份Groupon交易;每天每隔10分钟的时间监测一次团购交易获取其销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汇总了每份交易在Facebook上被喜欢的次数;此外他们还研究了来自Yelp的大众评价——共有对2332户商家产生的2496份团购交易的56000条评价——以考察消费者对商家的评价在团购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他们对Groupon每个城市每周的收入预测与Groupon提交给证监会的S-1文件中的数据有惊人的相似;他们还发现团购交易在Facebook上被喜欢的次数对团购的销量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现就是团购对本地商家评价的消极影响了。他们发现虽然团购能够增加评论数量,但是与团购相关的评论产生的平均分数要比非团购产生的平均分数低10%。

另外为了具体调查Groupon的影响,他们还进一步筛选了提到“Groupon”这个词的评论,结果是提到的比未提到的评分平均低10%以上,少部分甚至要低20%以上。

显然这对于本来就已经雪上加霜的团购行业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不过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对团购与社交的合并研究显然很有意义,若能构建一个类似的分析引擎,那么人们对社交网络的影响认识将又多一个有力的工具。

文章来自36氪

]]>
Businessinsider:数据解读Groupon“衰落”的真相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93.html Mon, 05 Sep 2011 05:45:12 +0000 //www.otias-ub.com/?p=15393 怀疑Groupon的人一直认为,当团购大鳄削减支出规模之后,该公司的增长将变缓。但事实证明在削减营销支出之后,Groupon的发展速度依然是惊人的。

这是因为Groupon现有的客户基础为它的收益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贡献。因为这个原因,即使Groupon削减了运营成本却依然能高速增长。

那些宣称Groupon是‘庞氏骗局’的人显然看低了该公司的实力,尽管收益的增长速度稍有回落,但不得不承认Groupon从没停止前进的步伐。

怀疑Groupon的人的担心是有理由的。因为数据显示随着顾客群体和总体收益的增长,每一位团购者的花费却越来越少,从Groupon创立伊始09年九月的平均160美元降低到了现在的大约40美元。这说明了两点,一点是随着用户的增长,团购的东西越来越便宜了;第二点就是活跃用户的比例比以前少了。

Groupon在遇到危机时的处理方式和累计的客户资源让它能在低运营成本的前提下继续实现营收增长。随着国内团购的遇冷,洗牌即将开始。以何种方式应对团购的冬天需要各大团购公司思考。

转自:http://tech2ipo.com/2011/09/chart-of-the-day-groupon-revenue/

]]>
Hiwise:美国团购网站独立用户访问量总计下滑25% Groupon下滑近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84.html Sat, 27 Aug 2011 07:20:12 +0000 //www.otias-ub.com/?p=15084 Groupon上周在美国市场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较6月第二周的峰值下滑近50%

Groupon上周在美国市场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较6月第二周的峰值下滑近50%

2011年8月27日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Hiwise的最新数据显示,Groupon上周在美国市场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较6月第二周的峰值下滑了将近50%,而LivingSocial则增长27%。

总体而言,全美团购网站独立用户访问量总计下滑25%。据调查,约有52%的美国消费者对每天收到的大量团购电子邮件感到厌烦。这虽然可以解释全美团购网站流量的整体下滑趋势,但却无法说明Groupon与LivingSocial的流量为何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走势。

业内人士认为,Groupon的流量下滑可能源于媒体对其负面新闻的大肆报道。例如,该公司在IPO(首次公开招股)文件中强调了罕见的会计指标、参与团购的商家难以盈利及其本身的大规模亏损。

除此之外,Groupon提供的团购质量相对较差,无法给用户带来足够的吸引力,这也有可能是造成两家公司流量走势相反的原因所在。

Groupon已经启动了IPO,计划通过公开市场融资7.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