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9 Apr 2023 13:17:2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 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4551.html Sun, 09 Apr 2023 13:17:25 +0000 //www.otias-ub.com/?p=1584551 提起寺庙咖啡,你是否有所耳闻?

实际上,这并非一个新连锁品牌或者是新式新品,就是字面意思,在寺庙里卖的喝的咖啡。

关于寺庙咖啡开始受到年轻人的喜欢,甚至寺庙景区被90后、00后蜂拥前往打卡,一些媒体也做了调查和解读。

在线票务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以寺庙咖啡为例,中国经营报援引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的话,随着咖啡消费人群的持续扩容,其消费场景也进入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阶段,寺庙只是其中的一个流量场景,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场景出现。

杭州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北京潭柘寺的“加福咖啡”、法喜寺的沐欢喜咖啡、德寿宫的德寿宫咖啡等更是成为网红单品,消费者排队购买的盛况屡见不鲜。

另外,寺庙景区外的咖啡店、餐厅等同样人气不减,南普陀寺工作人员介绍,其咖啡馆是在结合当下年轻人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单日客单量在500单以上,仅一间咖啡馆就需要六七名咖啡师轮流换班。

还有的店计算后发现,日售三百杯以上,一年就能回本。

除了寺庙咖啡,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的素面、雍和宫的“香灰手串”等也成为年轻人潮流打卡项目。中新经纬援引从业者的观点,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在寺庙附近喝咖啡是一种心灵寄托。这点对于员工也是一样,在寺庙旁边工作久了,我们的心境也会变得更平静,没有那么浮躁。随着寺庙游客越来越年轻化,放松、享受慢生活的需求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流量经济往往来的快,去的也快,比如去年风靡一时的露营热,所以从咖啡本身出发,礼佛、合十、禅意等拉花的确丰富了咖啡形态,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品质、价格等层面的比拼,才是经营生意的长久之计。

自 快科技

]]>
女性消费:90后、00后成消费主力,年轻人熬得越晚,花得越多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8035.html Thu, 11 Mar 2021 18:35:36 +0000 //www.otias-ub.com/?p=1218035 90后、00后女生年订单量占比过半,成新一代消费者中的主力军;“悦己”支出大幅攀升,女装、美妆等产品订单量,增幅显著高于其他产品;逛国潮、买国货成为女性消费新风尚;年轻群体习惯晚间拼单,“熬得越晚,花得越多”。

3月8日,拼多多发布“新电商·新女性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展示了女性消费的新趋势。

  

  ▲3月8日,拼多多发布“新电商·新女性消费报告”显示,服饰鞋帽、美妆个护、母婴亲子类产品仍是女性消费的主流,聚拢型内衣订单量增长最快。

  报告显示,服饰鞋帽、美妆个护、母婴亲子类产品仍是女性消费的主流,聚拢型内衣、保湿润肤水、抗皱眼霜等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地域分布上,上海、广州、北京分列城市女性消费金额榜前三,低线城市女性购买力与一线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女性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女性消费趋势也随之发生变化。”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正紧盯相关趋势,通过不断加大的优惠举措和持续丰富的产品品类,全力满足女性消费者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

  据悉,目前正值拼多多“福女节”,平台“百亿补贴”再度提高了对女装、美妆、个护,以及HPV疫苗等热门女性产品的资金补贴,部分大牌单品的补贴力度高达50%。

  90后、00后女生成新一代消费主力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步入职场和社会,90后、00后女生成为新一代消费主力。报告显示,2020年,拼多多90后、00后女性消费者年订单量占平台女性全年订单量的51%。其中,00后女生的年消费额增长最为迅猛,同比上涨61%。

  

  ▲报告显示,2020年,拼多多90后、00后女性消费者年订单量占比过半,达到51%。此外,有58%的女性消费者订单在18点至24点之间完成。

  受家庭、教育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新时期的年轻女性乐于尝试各类新奇的产品、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新产品“拔草”、购物心得分享、与朋友拼单是此类消费者的显著特征。

  在消费时间分布上,大量女性消费者在晚上购物,甚至出现“熬得越晚,花得越多”的迹象。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有58%的女性消费者订单在18点至24点之间完成,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她们会选择观看直播、在线逛街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90后、00后年轻女性甚至会活跃到凌晨。报告显示,在0点之后拼单的女性消费者中,90后占比达44%,有不少千元以上的高客单价商品,在这个时间段成功拼单。00后则紧随其后,0点后拼单占比为29%。

  报告显示,年轻女性是最喜欢分享购物喜悦的群体之一,个性化商品、大牌底价商品,是该群体分享推荐的主要目标。相关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0%参加问卷调查的女性,至少有过1次自己推荐商品,并且和亲朋好友共同拼单的经历。32%的受访用户,好友拼单的次数在3次及3次以上,家人和闺蜜是她们合作拼单的首选。

  

  ▲年轻女性是最喜欢分享购物喜悦的群体之一,有90%参加问卷调查的女性至少有过1次自己推荐商品、与亲朋好友拼单购物的经历,家人和闺蜜是她们合作拼单的首选。

  年轻女性注重独立与自我表达

  报告显示,2020年,女性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购买频次最高的产品品类依次是服饰鞋帽、美妆个护、母婴亲子、水果零食和家居百货。其中,女性购以自用的女装、美妆等产品订单量增幅明显高于其他家庭公用类产品,“悦己消费”趋势明显。

  

  ▲过去一年,女性购以自用的服饰鞋帽、美妆个护等产品订单量增幅明显高于其他产品,“悦己消费”趋势明显,90后、00后女生购买的宠物用品订单量大幅增加。

  报告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去年购买服饰鞋帽产品订单量同比上涨118%,位居涨幅榜第一。化妆品、护肤品等美妆个护产品订单量同样实现三位数增长,同比上涨102%。

  90后、00后的悦己趋势更为明显。报告显示,服饰鞋帽、美妆个护等产品的订单量占90后、00后女生订单总量的比例接近50%。过去一年时间里,聚拢型内衣、保湿润肤水和抗皱眼霜最受年轻女性的欢迎,仅90后、00后女生购买的聚拢型内衣订单量就同比上涨了217%。

  除“悦己”消费外,年轻女性对“爱宠”也非常上心。过去一年,90后、00后女性消费者购买各类猫粮、狗粮、玩具等宠物用品的订单量同比涨超260%。

  相关数据及调查显示,年轻一代消费者不再将“吸引关注”“生活所需”等放在首位,取而代之的是“打扮自己”“愉悦心情”。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她们都变得越发独立,在消费动机和产品选择上更注重“自我表达”。

  城乡女性消费持续靠拢

  报告显示,相较一线城市,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女性的消费潜力在不断释放,消费产品类别与大中城市趋同,下沉市场与一线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

  

  ▲上海、广州、北京位列拼多多城市女性消费金额榜前三。

  城市女性消费金额榜方面,上海、广州、北京位列前三。作为新兴城市的代表,成都强势挤进榜单前五,杭州、武汉、南京、重庆、苏州等紧随其后。

  同时,低线城市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力在快速提升。报告显示,2020年,拼多多平台来自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女性消费者的订单量,同比增速较一二线城市高出了9个百分点。在新电商时代,移动购物愈发便利,产品触达范围更广,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被彻底激活。

  在品牌选择上,女性消费者不再单纯聚焦国外大牌,特别是90后、00后女生,逛国潮、买国货成为消费新风尚。以竞争激烈的美妆产品为例,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90后、00后女性消费者购买国产新锐品牌的订单量已经超过了国际品牌,占比接近60%,以百雀羚、完美日记、珀莱雅等为代表的新老品牌通过不断迭代、优质优价的产品,以及年轻化、个性化的运营理念,赢得了众多年轻女性消费者的芳心。

]]>
余额宝90后攒钱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8680.html Wed, 22 Jul 2020 16:20:36 +0000 //www.otias-ub.com/?p=1088680 根据报告显示:平均每4个90后就有3个在用余额宝攒钱,90后攒钱的人数已经超过60、70、80总和;嘴上说着买买买的90后其实是口头上的月光族,余额宝平均是待还花呗金额的4.5倍;奶茶正在成为90后攒钱的度量单位,6成90后平均每笔攒钱金额在20元以下;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40%,攒钱已经成为90后的生活方式。
]]>
珍爱网:2019年90后单身人群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989643.html Mon, 30 Dec 2019 02:38:36 +0000 //www.otias-ub.com/?p=989643

伴随21世纪20年代的来临,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正式迎来属于他们的三十而立

中国的90后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6

90后一代人最小的在2017年全部成年,最大的在2020年开启人生的30岁。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大多数的人为独生子女。根据2017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90后占中国总人口的17%,每6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90后,他们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先锋者,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未来。

这是一群个性鲜明、独立自我的一代,也是被标签裹挟的一代。曾经,生活贪图安逸、工作眼高手低、个性独立、交往随性、疏远父母、敏感颓废是他们,现在,独立创新、真实自信、活泼开朗、勇敢乐观、有想法有干劲也是他们。随着第一批90后已经开始在生活中结婚生子、工作上逐渐走向高位,社会价值被认可,转瞬间大家对90后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中国90后高知分子的婚恋观念也正在转变期,越来越西式的思维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过独立高品质的生活,这使得中国正快速的变成单身大国。2018年全国单身人口达一亿,有超过36.8%的单身女性选择不结婚,有63.2%的男性选择单身。其中,90后占比47.68%80后人群占比41.62%70后人群占比10.7%90后单身人群占比最高。

单身90后真实的婚恋观和生活观到底是什么样?

近日,珍爱网联合36氪发布《2019-90后单身人群白皮书》深度解读已近而立之年的90后单身人群的生活及婚恋状态。报告中从单身90后婚恋情感和工作生活两方面做了详细的调研。

报告数据显示,790后渴望恋爱;90后最能接受办公室恋情,其次为姐弟恋、异地恋;490后微信提分手,2成遭遇分手冷暴力;平均每100个单身里有15个离异;学历越高换工作的频率越低 390后拥有副业;90后平均收入达8000元,年终奖孝顺父母为首选;2019年度三大困扰:单身、穷、没朋友;90后的三十而立:事业稳定发展、金钱财富积累、对未来有明确规划。

单身90后婚恋情感篇

1、单身心态:790后渴望恋爱,半数人恋爱次数不足3

都说90后是佛系一代,对恋爱的想法到底佛不佛系呢?调查显示,近七成90后一直渴望恋爱,其中超2成(26.42%)表示迫切结婚,迫切之心尤为明显,只有3成(30.02%)人对脱单无所谓。而恋爱次数方面,近半数(49.91%)90后恋爱次数为2次,2成(21.54%90后恋爱次数为1次,另外还有近1成(9.61%)人恋爱次数为零,是名副其实的母胎solo。从学历背景看,学历越高,恋爱次数越少。

2、恋爱类型接受度: 办公室恋情>姐弟恋>异地恋
形式、年龄和距离对想要恋爱的90后都不算什么。调查显示,超7成(73.07%)单身男女表示能接受姐弟恋,且男生相比女生更愿意尝试姐弟恋;从代际差异看,90后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高于95后。此外,超6成(66.72%)表示能接受年龄在5岁以内的姐弟恋。
对于异地恋的调查发现,5成90后能接受异地恋,其中单身女性对异地恋的接受度高于单身男性。但恋爱处在异地时间也不宜过长,数据显示,近7成单身男女表示最多能接受异地时长为一年。
而90后对于办公室恋情的看法,调查显示,近8成(77.53%)单身男女表示可接受办公室恋情,且男生比女生更愿意接受职场恋情;他们认为职场恋情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有更多话题(43%),促进情感发展(31%)、可以经常见面(25..49%)以及在工作中有更多交流(24.63%),促进事业发展(18.3%)和有更多时间了解彼此(18.08%)。

3、择偶主张:最爱体贴型,最讨厌邋遢型

在择偶方面,90后较为注重对方的性格、三观和颜值,其次才是经济收入和家庭环境。除此之外,就个人特质而言:体贴(17.05%)、有趣的灵魂(16.24%)及情商高(10.79%)这些特征都是加分项。从年龄差异来看,95后尤其看重高情商、有趣的灵魂及优渥家境,而90后则更注重善解人意、工作稳定及为人成熟。可见,90后在择偶中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的需求。

调查显示,择偶中最不讨喜的类型里,邋遢型、妈宝型、软饭型这三大类型。男性则最不喜邋遢型(53.61%)、绿茶型(52.09%)和懒宅型(34.22%),女性则对邋遢型,妈宝型(91.44%)和软饭型(88.99%)无法忍受。
4、90后分手观:4成90后微信提分手,2成遭遇分手冷暴力
恋爱难免分手,三观不合(21.14%)、性格不合(19.85%)、异地恋(12.73%)及经济条件受限(11.76%)是单身90后分手的四大主要原因。从代际差异看,90后分手更多因为三观不合,而95后分手的原因则更多在于没有共同爱好。
总说分手要体面,但调查显示,竟有4成(40.82%)人会选择微信分手,只有不到五成(46.83%)90后单身男女会选择当面提出,就性别差异来看,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微信提分手,难以当面提出。此外,分手方式上,90后惯用不告而别“玩失踪”式分手,95后则更“傲娇”,选择冷战等待对方提分手,希望减轻分手负罪感。
而在分手的遗憾方面,调查显示,超4成(41.17%)单身男女认为分手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和TA一起走到最后,还有近2成(19.21%)表示后悔没有早点分手,另有1成(10.46%)表示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对方。就性别差异来看,分手后的男生更多的是遗憾没能走到最后,分手后的女生更多的是后悔没能早点分手。

5、第一批离异90后:每100个单身里有15个离异

有些90后还在单身,而有些90后已经离婚了。珍爱网大数据显示,90后单身人群里,未婚单身人群占84.09%,离异单身占比15.01%,每100个单身90后里就有15个已离异。深入调查发现, 90后离异人群中,上一段婚姻普遍维持在1-3年,可见,相爱容易但相处难,如何维持感情更值得重视。

90后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三观不合(20.32%)、性格不合适(16.89%)、对方出轨(12.66%),其次为婆媳关系(9.76%)、家庭暴力(8.7%)以及双方感情不再(8.7%)。就男女性别差异而言,女生离异的更多是因为对方出轨(28.93%)以及家庭暴力(24.79%),导致男生离异的更多原因还有处理婆媳关系(30.16%)以及不爱对方了(20.16%)。

离异对90后带来的影响主要有缺乏安全感(41.53%)、激励自己努力赚钱(42.08%)以及更加期待真爱(32.24%)。深入分析发现,离异后的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缺乏安全感,同时也更愿意努力赚钱,男生则比女生更容易信心受挫,担忧自己在相亲或交往时处于不利地位。

6、结婚新观:490后不办婚礼,且女性更支持不办婚礼

结婚一定要彩礼,结婚一定要…”,对于个性自由的90后,结婚连婚礼都可以不要。调查显示,婚礼作为结婚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有近4成(35.33%90后选择不举办婚礼,且女生(44.34%)比男生(24.62%)选择不办婚礼的比例更大;从年龄差异看,年龄越大,选择不办婚礼的概率越大。

针对不办婚礼的原因,53.99%的单身男女认为可以有其他形式代替婚礼,19.04%的单身男女认为结婚形式可以多样化,还有11.66%的单身男女认为婚礼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太大意义。

单身90后生活工作篇

190后职场情况:学历越高换工作的频率越低,390后拥有副业

追求自由的90后,在面对工作时,明显稳定性不足。调查显示,近半数(47.69%90后到目前为止都换过2-3份工作,且近5成(48.2%)工作年份时长基本稳定在1-3年,其次是1年内;从学历差异来看,学历越高,换的工作频率越低,职业坚持的时间越长。

“副业刚需”已成为时代潮流,90后也纷纷开启自己的副业生活。调查显示,有近3成90后拥有副业,从收入差异看,月收入为1万到1万2的副业占比值最大(38.18%)。关于副业种类的调查显示,低门槛“微商”已经成为众多单身男女发展副业的第一选择,开淘宝、设计及开兴趣班紧随其后。其中女生主要的副业为微商、开兴趣班及代购,男生从事的副业则为设计、摄影和微商。

290后经济状况:90后平均收入达8000元,年终奖孝顺父母为首选

调查显示,90后的平均收入达8000元,其中有290后月收入超1万。对于这届单身男女的资产调查,390后零存款,290后存款在3万以内,另外有290后存款达到10万以上,可见,90后的存款状况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

即将到来的年终奖,又将去向何处呢?调查显示,790后拥有年终奖,其中90后主要将年终奖分配在给爸妈封红包(27.35%)、把钱存起来(23.81%)、旅游(12.63%)、买买买(11.91%)及投资理财(11.42%)这些方面,可见这届90后依旧把孝顺爸妈放第一,理性存钱的同时也不忘通过旅游、买买买等方式来奖励自己,既做到经济独立又实现生活品质及精神追求的提升。

从年龄差异看,95后更愿意把钱花在旅游(31.71%)、养宠物(7.32%)及社交娱乐(19.51%)方面,90后则更愿意存钱(60.09%),且比95后更愿意买保险(2.19%)。

32019年度剁手行为大赏:砍一刀、养宠物、盖楼、打卡网红店、买奢侈品

2019年,单身90后有哪些剁手行为大赏?调查显示拼多多砍价(35%)位居首位,万万没想到,你以为都是长辈在做砍一刀的事,没想到都是90后。 其次养宠物(26%)、淘宝盖楼(24%)、打卡网红店(21%)及买奢侈品包包(18%)的消费行为也越来越普遍。

从性别差异看,男生更多选择养宠物(21.13%)、买AJ13.21%)及直播打赏(15.47%),女生更多选择养宠物(30.58%)、打卡网红店(25.69%)及购买奢侈品包包(24.77%)。可见不论男女,都难以抵宠物带来的诱惑。

42019年度三大困扰:单身、穷、没朋友;95后比90后更烦脱发

人生在世,难免会面对诸多困扰。调查显示,单身90后最大的困扰莫过于单身(63.88%)、穷(44.84%%)和没朋友(28.09%),其次为被催婚(20.74%)、拖延症晚期(18.73%)、长期熬夜(15.05%)、没有才艺(17.56%)、减肥失败(15.72%)。

就年龄差异看,95后的烦恼主要是单身难题(68.28%)、经济压力(53.66%)、减肥失败(24.39%)、脱发(17.07%)及拖延症(17.07%),90后的烦恼则主要是单身(63.16%)、穷(49.56%)、催婚压力(24.56%)、拖延症(22.81%)、懒癌(20.18%)、及相亲失败(13.60%)。可见,95后对于脱发的忧心程度高于90后。

590后的三十而立:事业稳定发展、金钱财富积累、对未来有明确规划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0年,第一批90后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调查显示,事业稳定发展(24.65%)、金钱财富积累(14.35%)、对未来有明确规划(12.71%)及成功组建家庭(11%90后认为实现三十而立需要的必备因素。

性别差异而言,男生认为成功组建家庭(35.47%)是三十而立必要因素的占比高于女生(25.38%),而女生(11.31%)比男生(3.40%)更重视个人魅力的提升。

 

单身90后是如何实现的三十而立的?

现实的恋爱是成家的基础

最近有专家称中国结婚率再创新低,说到结婚率,已经和80后没太大的关系了。现在是90后谈婚论嫁的时期了,但是90后比80后普遍结婚更晚,不想结婚的也更多。对于男性而言,房子、车子和彩礼是最大的压力,对于女性而言,老人和孩子足以让女性对婚姻产生畏惧。

从婚恋市场的现状来看,目前中国的大行情是结婚率一直在下滑,离婚率一直在上升。根据《2018结婚登记报告》显示,在90后蓝领群体中,已婚的仅为12.5%2018年所有人口中,结婚率仅为7/1000,不难预测未来中国80后、90后的光棍预计会有300万人之多。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现在单身的90后人群中有近七成是渴望拥有爱情并想要快速步入婚姻的,但是依然有30%90后单身青年愿意维持现在的单身状态,整体90后人群的恋爱中位数是2次,可谓是佛系恋爱青年。

恋爱次数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缘,机缘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办公室恋情对90后来说是接受度是最高的,同一行业、同一工作环境会使双方的共同话题更多,感情发展障碍也更少,同时互帮互助也能够促进事业的发展。相对的,对于一个成熟的90后而言,异地恋是相对不太容易被接受的,异地恋能够带来的现实的安稳太少。

就择偶观而言,90后的追求也比较现实一些,相比较于80后注重的经济收入和家庭环境因素,90后更注重对方的性格、三观和颜值,善解人意、为人成熟方显大气。而95后的追求又有所不同,高情商和有趣的灵魂成为重要的加分项。

以上,造成90后单身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90后普遍追求高质量的爱情和现实主义的生活,不以委屈自己为原则,性格和爱好是成熟90后在意的爱情观。

稳固事业、积累财富是90而立之年的目标

90后一代人在生活方式上表现出鲜明的特征:比80后更享受灵活支配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生活较为安逸;生活方式追求的是健康、自然和个性化。

90后的工作观是更尊崇自己的内心所向,也更注重发展空间。90后普遍对财富有一定的追求,也擅长利用资源创造财富。根据我们调研数据,有近5成的90后工作稳定,且学历越高换工作的频率越低;同时,3成的90后都有副业,副业月收入在1~2万的比例高达38.18%

消费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伴随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长,90后有望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自2013年至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1.8万元增至2.8万元,人均消费支出也从1.3万元增至2万元。其中,90后正处于事业发展阶段,收入提升更为显著。90后是中国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90后的生活观是更加注重理性消费。从90后的经济状况来看,90后的平均月收入是8000元,有7成以上的90后存款超过3万元。对于年终奖的支配90后也有明确的规划,给爸妈红包和储蓄是这届90后普遍会去践行的行为,孝顺父母的同时,通过储蓄和投资理财为自己做财富积累,在有余力的同时通过旅游提升自己,用买买买来满足自己对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的提升。

90后的剁手也并非大手大脚。调查显示,在90后的消费中,拼多多砍价和淘宝盖楼的行为分别占比35%24%,性价比消费成为90后消费的大趋势。在消费行为方面,饲养宠物成为90后男女的共同爱好,为宠物买单的消费行为占比高于买AJ、打赏、打卡网红店、买奢侈品等。

距离第一批步入而立之年90后还有1天,我们调研的90后各自对自己都有一些期许。事业的稳固发展和金钱财富的积累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对于众多男性而言,组建家庭成是三十而立的必要因素,而女性则更注重个人魅力的提升。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差异化,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女性不得不自立自强、增强自身实力才能与男性得到同等的待遇;另一方面,中国女性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都在进步且越来越独立,而男性的思维相对还比较传统,成家立业是男性认为的三十而立必要因素。

]]>
探探:首批奔三90后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987518.html Fri, 27 Dec 2019 09:06:29 +0000 //www.otias-ub.com/?p=987518 对于“90后”来说,即将到来的2020年,充满了岁月“翻山越岭”的仪式感。因为他们中最早的一批人,即将正式迈入30岁的门槛。这批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代人,他们的30岁到底过得怎么样?

近日,国内青年社交平台“探探”发布了一份《三十而立 首批奔三90后报告》,对该平台90后用户(即1990年~1991年出生的人群)进行采样调查。从生活状态、经济实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首批奔三“90后”的各方面现状。

 

  30岁:承担更多责任 慎重对待婚姻

现代社会,对“三十而立”有很多注解,“事业有成”“婚姻美满”“有车有房”,最好还能“儿女双全”“前途无量”。但对于“90后”来说,“立”的含义更加多样化。

三十而立该怎么立?首批“90后”表示,最重要的“立”是对待感情坚持自己的态度,66.2%的受访者都选择“对感情不将就,但即便有自我的坚持,56%用户还是向往结婚成家的。同时,健身减肥、持续学习一项新技能也是大部分受访者对“立”的理解,分别占比41.1%、33.5%。还有23.8%的受访者则选择、独立攒房子首付。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奔三“90后”对于晚婚保持了较高的宽容度,44.6%的受访者认为“脱单越来越难”,32.6%受访者表示“没结婚很正常”。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代际间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很多“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现象越来越常见,社会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报告显示,在首批奔三“90后”眼中,30岁还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有63.2%的受访者选择了“承担更多责任”,这意味着,过半首批奔三“90后”的心中明白,即便他们或许还把自己当作“宝宝”,但“宝宝”也知道要开始扛起更多责任。于是,追求“事业有成,涨薪很重要”也成为超三成(34.4%)受访者的选择。

  30岁:睡得越来越晚 总在凌晨失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行至30岁这一人生关键节点,首批“90后”的睡眠数据略微有些“扎心”。报告显示,54.2%的受访者经常凌晨失眠。11点前入睡的人仅有18.9%。12点至凌晨1点入睡的最多,达33.2%,还有5.8%的受访者甚至2点之后才能入睡。

 

从熬夜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四川、北京是熬夜“重灾区”,上述地方的奔三“90后”能在11点后才入睡的比例分别为90.5%、87.8%、84.8%,其后便是福建84.2%、上海83.5%。

 

而黑龙江、吉林、山西、辽宁、河南的奔三“90后”却更能做到早睡,其在11点前入睡的比例分别54.2%、49.9%、44.5%、36.1%和32.2%。

 

城市发展的璀璨灯火里,是无数个年轻人的不眠夜。尽管早睡不太能实现,但为了增加身体和人生的“双重”安全感,奔三“90后”确实尝试了一些其他方法:49.9%的受访者用保温杯泡枸杞、红枣养生;44.5%的人看过牙医;36.1%的人开始投资理财;32.2%的人给自己买过保险。

 

 

  30岁:一线城市每月税前2万 才有安全感

高负债、超前消费、追求“精致”生活,这些外界贴上的标签似乎让“90后”们在钱这个话题面前有点抬不起头来。但事实如何?

此次调查中的奔三“90后”显示,男生平均存款达98210元,而女生平均存款为66120元,男生为女生的1.49 倍。这意味着,奔三“90后”并非都是月光族,日积月累的积蓄让钱包或多或少都有盈余。

月工资要达到多少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从受访者给出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30岁的心理安全月薪 (税前)的平均数为21401.5元,二线城市则为14588元,三线城市也达到了8003.5元。

 

从奔三“90后”的工作跳槽频率来看,他们中只有 21.3%的人从没换过工作,13.5%的人跳槽 1 次,65.2%的人换过2次及以上工作,其中跳槽 5 次以上的奔三 “90后”比例达 18.7%。由此可见,父母那一辈传统的“铁饭碗”概念在奔三“90后”心中已不太能站得住脚。

 

  30岁:成为家庭主心骨 开始为爸妈拿主意

对于家人来说,孩子“三十而立”也意味着会赋予更多的期许,即将奔三的“90后”,无论是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都正在发生转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七成以上( 74.7%)的奔三“90后”已经开始为他们的父母“拿主意”了。父母遇到问题时会打电话或发信息询问自己的意见,“叛逆”的“90后”正在逐渐成为家里的主心骨。

报告还称,近六成受访者开始定期给父母钱,过半受访者会在父母生日或节日时给父母寄礼物,45.7%的回家会为父母做饭,33%的会带父母旅游。

 

回报父母多少钱?数据显示,奔三“90后”一年为父母花费(包含直接给父母的钱)的平均金额在 7719.5 元,近三成受访者一年为父母花费(包含直接给父母的钱)的金额10000 元以上。

30岁:开始怀旧 磁带和还珠格格最难忘

相比起更广泛的“90后”,首批奔三“90后”的共同记忆还是要更加遥远一些。兜里揣着悠悠球跑着回家就为了趁父母回来前赶紧玩一下小霸王,即便每次寒暑假都重复播放但依旧看不腻的还珠格格,一直觉得汤姆太笨杰瑞太聪明每次都能被它俩逗笑……

  报告显示,首批“90后”最怀念的物件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磁带 、MP3、小霸王游戏机、跳跳糖和悠悠球;而他们有关时代文化记忆最深的依次是还珠格格、背鲁迅课文、猫和老鼠、葫芦娃和流星花园。

  这一批有着共同回忆的奔三“90后”的在30岁这一年的新年愿望会是什么?赚钱!

调查显示,总体看,79.6%的受访者的新年愿望是多赚钱,其他愿望还有(家人)身体健康、恋爱脱单、学习新技能/深造、瘦。其中,81.3%都市青年希望自己来年多赚钱,而有72%小镇青年希望带家人出国游。(游苏杭/综编)

]]>
90后惜命指南 //www.otias-ub.com/archives/979603.html Thu, 12 Dec 2019 08:37:00 +0000 //www.otias-ub.com/?p=979603 数据显示,90后的健康焦虑更重于80后甚至70后,近年来,90后饱受重度脱发、重度失眠症、逐渐肥胖、记忆力骤减、脾气暴躁等症状困扰。在此基础之下,他们对养生、健康类产品的需求正在逐年增长,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双双提高,食补、运动和医疗是90后最重要的“惜命”方式,而“购物式惜命”则成为将30岁大关的90后的主流生活方式。

现阶段,食补、运动和医疗是90后最重要的“惜命”方式。其中,食补式惜命主要体现在90后对食物的需求上。根据淘宝方面的数据显示,近三个月,燕窝和食用阿胶糕在淘宝天猫平台的销量分别增长了146%、232%,枸杞的销量提升了355%。相应的,各类养生吃法开始流行,包括蒸蛋、炖排骨、蒸糕等多种。

而运动式惜命主要体现在各类健身器材的消费上。根据淘宝方面的数据显示,近三个月,肩颈按摩仪销量增长253%,蛋白粉销量增长41%,跑步机销量增长52%;左旋肉碱销量增长69%;筋膜枪销量增长300%。而购买这些商品的,过半数都是90后。

在医学式惜命上,90后通过各类体验套餐和疫苗来保障自身的健康。据淘宝方面的数据显示,淘宝平台上最热衷于购买体检套餐的人群是90后,近四成体检套餐都是被他们买走的;购买宫颈癌疫苗和基因检测类产品的热情同样高涨。最近三个月,在淘宝天猫平台上,宫颈癌疫苗的预约人数增长高达509%,基因类产品的销量增长了400%。

此外,“购物式惜命”则成为将30岁大关的90后的主流生活方式。淘宝数据显示,90后买养生产品的高峰时间是每天的12点以后,每当夜生人静,就到了90后则将阿胶、黑芝麻、保健品装进自己的购物车完成“心理养生”任务的时间,完成惜命任务。

]]>
抖音上的80后、90后、00后 之 00后篇 //www.otias-ub.com/archives/934444.html Thu, 05 Sep 2019 20:51:00 +0000 //www.otias-ub.com/?p=934444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零点数据:2019年90后孕妈行为洞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19149.html Wed, 07 Aug 2019 20:27:12 +0000 //www.otias-ub.com/?p=919149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辣妈帮&苏宁红孩子:80后90后母婴消费蓝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727506.html Tue, 22 May 2018 16:42:59 +0000 //www.otias-ub.com/?p=727506 2018年5月20日,辣妈帮在六周年之际与苏宁红孩子共同发布《80 90母婴消费蓝皮书》。该蓝皮书联合苏宁红孩子平台,及在第三方数据平台尼尔森进行数据修订下,精准调研超30000份调研样本,历时三个月,呈现出一份关于8090后新时代女性育儿理念、消费行为习惯和生活消费观点报告,旨在为全面洞察母婴人群提供参考,也为母婴消费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效果也在持续的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消息,单2017年一年,全国出生人口就有1723万人。受出生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推动,母婴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巨大,到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约4万亿元。未来的几年,随着新生儿的数量攀升,母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也将加速中国母婴市场行业的战略升级和深化改革。

辣妈态度:新时代辣妈造就新母婴生态需求

本次报告中调研人群年龄处于20——38岁区间,她们学历高,有自己的事业,相对独立并有个人主张。此次调研对象基本归为四类:随缘淡定系、萝莉少女系、时尚妖精系、气质淑女系,她们在品牌消费和育儿方面都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除了母婴类话题(聚焦母婴产品推荐、宝宝教育、宝宝用品等),她们对美妆、时尚潮流、等方面的关注度也在日趋上升。以此可看出,在母婴行业迎接变革的当下,以传统母婴产业为中心,以多元化的家庭服务为方向的新母婴生态正在形成。

移动端消费行为:母婴消费升级,口碑至上质量为王

调研发现,价格不是购买母婴产品的决定性因素,超过70%的辣妈对产品本身的关注远高于品牌和价格,64%的辣妈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较高,另外时尚妖精系辣妈使用新品的几率会更大。而同时,名人效应对其购买力的催生作用却不复往日,只有1%的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界内口碑质量是四系辣妈选择母婴产品考虑的重点品牌口碑对母婴人群的影响不可小视。重品质、信口碑的80-95后新一代母婴人群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母婴市场的未来,极有可能推动着母婴行业高端产品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购买渠道细分:母婴平台综合体升级,移动互联网巅峰时期

手机的发展导致消费渠道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母婴人群的媒介使用从习惯在改变,从2012年开始,移动端母婴平台用户人群一直呈上涨趋势,其中母婴垂直类APP成为当下母婴人群获取母婴信息的主要手段,无论那一类型的妈妈,都是希望通过专业型APP,获得对宝宝早期成长有帮助的指导内容,其次再是购物与交流的需求。只有更专业、更精细化的母婴内容才能吸引用户。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百度:90后汽车人群洞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740916.html Sat, 24 Jun 2017 01:37:23 +0000 //www.otias-ub.com/?p=740916 1.jpg

我们是这样决定做这份报告的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90后行为报告,甚至00后报告,现在再做,是不是晚了点?晚与早,要放到具体的情境和行业里看:

  • 近几年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数据告诉我们:车越来越难卖。而90后,这一占据中国人口15%的群体中,仍有80%的人尚未拥有自己的汽车(数据来自汽车之家&AC尼尔森2015年联合调研),未来的销售机会,大部分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2.jpg

3.jpg

  • 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其平均购买年龄一定会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比如买一盒牛奶或一件衣服,00后的小朋友就都能掌握选择权并完成购买,而买一栋房子,很有可能30岁往上的人才有这样的需求和实力,因此,此时研究90后(即18-27岁群体)对选车的偏好刚刚好,小部分的人已经进入购车需求迸发期(25-35岁),而剩下的大部分人,在未来5-8年中,也会成为购车主力群体。

我们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 从百度底层调取cookie数据,利用百度大脑深度学习和运算能力,匹配出每一个cookie的属性和行为,亿人亿面绝不空谈。
  • 百万级汽车人群样本,上千维度标签应用。
  • 汽车之家产品库数据匹配,让百度广众数据在行业中更权威。
  • 数据加工算法逻辑清晰,真实还原人群本身样貌。

4.jpg

5.jpg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的汽车用户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上有什么差异。

Part1:汽车人群代际属性特征
  • 众所周知汽车是男性占主导权的消费品,如果将性别按照年龄代际拆开,会发现男性比例在90后中占到了78%,明显高出其他年龄层。

6.jpg

  • 关心汽车的90后中,天蝎座、狮子座、天枰座占比最多;天蝎的超强控制欲,狮子的强势执着,天秤的犹豫不决可能都成为他们在选车中“掌权”或“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而金牛座,处女座,双鱼座虽然人数绝对值占比不高,但相比其他年龄层,更偏好关心汽车。

7.jpg

8.jpg

  • 90后中无车比例高达75%(这里解释一下我们是如何计算出有车或者无车的,通常,传统调研使用的方法是调查问卷或访谈,而百度的计算方法是:1.利用注册用户真实数据库算出有车人群行为模型,每当有新的cookie出现类似行为即有一定概率被判定为有车人群;2.利用搜索词矫正,如搜索“违章缴费”的人群有更高概率被判定为有车人群)。

9.jpg

  • 90后汽车人群收入不高,但很贪吃。中高收入人群占比明显少于其他年龄层,而餐饮消费水平和其他年龄层没有明显“代沟”;相比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人们在快消品中追求“高品质”显然变得更加容易。

10.jpg

  • 78%的90后汽车人群都处在为婚姻和下一代准备或已经步入婚姻拥有下一代的状态。其中,39%的人正在备孕或怀孕中,22%人处于备婚状态,17%的人已经处在育儿阶段。通常人们的搜索需求会前置于实际行动。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身边的90后早已长大,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孩子”了。

11.jpg

  • 90后中从事IT通讯、汽车、日化百货行业的人群更偏好关心汽车(下图中红色代表负向偏好,黄色代表正向偏好)。

12.jpg

  • 90后关心汽车的人当中,大多数人暂未登上管理者岗位,同时,也不愿意从事一线“劳力”工作,如生产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等;他们更愿意成为技术或文职人员,甚至下海成为个体经营者。

13.jpg

上文分析的主要是不同代际的汽车人群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上的差别,接下来,我们将实现聚焦到专业情境——选车,一起来看看不同年龄的汽车人群在选车上有什么差异。

Part2:汽车人群代际选车偏好
  • 将不同年龄层的汽车人群分开看,他们对选择轿车还是SUV有明显的区别。和笔者预计的结果略有不同,8090这一代相对年轻的人还是偏好选择轿车,而5060后的人对SUV有着浓重的兴趣,这应该和本土SUV在三四线城市的迅猛崛起不无关系。

14.jpg

  • 同时,按照大众集团区分车辆大小的方法(即用字母顺序来表示车辆的大小),对不同代际汽车人群和车辆大小的关系做偏好分析(下图中越深的橙色代表偏好较高,越浅的橙色代表偏好越低),结果不出乎意料,90后汽车人群对B级(中型)及以下车型有较大需求。

15.jpg

  • 90后汽车人群最关心的top5车系级别分别是:紧凑型车、中型车、小型SUV、跑车和中大型车;而偏好度方面,相比其他年龄层,90后更偏好关心紧凑型车、中型车和跑车。

16.jpg

  • 按品牌国别来划分,德国及日本品牌在各个年龄层中的平均渗透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即各个年龄层都有很多人都知晓并搜索德国&日系汽车品牌;而韩系品牌在8090一代心中有着很高的普及率(性价比高且属于合资);意大利品牌以跑车为主,在00后和90后中有着很高的“搜索知名度”;而中国品牌,虽然不乏哈弗,长安,传祺这样的王牌品牌,但因其品牌数众多,且其中有很多不知名厂商,平均战斗力较弱。

17.jpg

  • 从偏好度角度看,90后相比其他年龄段更偏爱英系和法系品牌;00后对意大利跑车深深着迷;日系德系品牌在50后60后中受到喜爱;美系车则在各个年龄层中分布平均,无明显年龄偏好 。

18.jpg

  • 越年轻的汽车人群对自主厂商车系的接受度越高,而年纪越大(除00后)的人群对进口厂商的车系有偏好,合资品牌在各个年龄层的接受度相近。

19.jpg

  • 90后汽车人群对各种车身结构的车型接受度平均,其中,对三厢车和掀背车的接受度好于其他年龄层;00后则依旧痴迷于小众车型的检索(硬顶跑车、硬顶敞篷车、皮卡、货车等);70后则对空间要求,对MPV和旅行车有很高偏好。

20.jpg

  • 将品牌入门车型售价进行降序排量,我们也将品牌划分成四类(超高端、高端、中端和低端),不出意外,高端品牌(BBA等豪华车品牌)在各年龄层汽车人群中的平均渗透率最高。

21.jpg

  • 50%以上的90后会选择起售价格在5万到15万的车;从5万元起一直上升到40万,90后的需求逐渐减弱,而这一趋势在40万以上的区间正好相反,由此我们大胆推测:起售价格40万是90后汽车人群“搜索消费需求”和“搜索认知需求”的分水岭。

22.jpg

在分析完不同年龄段的汽车人群选车偏好后,我们也尝试将关注点下探到品牌层级,看看形形色色的90后们究竟对哪些汽车品牌更感兴趣。

Part3:90后汽车人群品牌偏好
  • 我们将每个汽车品牌的90后男性cookie和女性人群的cookie分开,依据汽车行业的平均男女占比来计算每个汽车品牌的性别偏好。最男性的品牌是比亚迪(猜测和电动车专业属性有关),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众豪华品牌;而女性偏好品牌则比较“大众”,大众、斯柯达、绅宝、传祺何奔腾,要么是纯正的欧洲品牌,要么是欧洲血统本土化,要么是欧洲设计并主打颜值的品牌,看来在选车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实际,便宜好看即可。

23.jpg

  • 前文提到75%的90后尚未拥有自己的汽车,在这里,我们也将有车的90后和无车的90后区分开来,看看他们在汽车品牌上有何偏好。有车的人群偏爱搜索豪华(及超豪华)品牌,改装品牌,具有历史感的小众品牌;而无车人群则现实的很,以低价国产品牌和合资入门品牌为主,所谓“有车人群搜索梦想,无车人群搜索现实”。

24.jpg

  • 不同学历和收入水平的90后汽车人群对品牌也有明显偏好;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对超跑有着极高的热情;大专学历用户以关注中端品牌为主;大学及以上学历用户更关注豪华品牌。

25.jpg

26.jpg

  • You are what you search,每个人的搜索内容都反馈了他是谁,他的生活状态如何。从事法律商务工作的90后更关心大众、讴歌、沃尔沃和特斯拉;从事餐饮工作的90后关心宝骏、北汽威旺、众泰和力帆;交通运输行业的90后更关心福田、五十铃、开瑞和江铃;农林渔牧行业的90后更关心宝骏、五菱,金杯和东风;而体育娱乐行业的90后则关心一众超级跑车,当然笔者猜想,这其中大多数的用户很可能并不是从事娱乐行业,而是关心“娱乐”行业。

27.jpg

]]>
【友盟+】:2017年70后80后90后00后网民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03978.html Wed, 21 Jun 2017 02:34:37 +0000 //www.otias-ub.com/?p=603978 “柒零后”、“捌零后”、“玖零后”、“零零后”成为主要网民群体,他们既是互联网的使用者,也是影响互联网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研究他们的习惯和需求,就是研究互联网生活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为此,【友盟+】特别制作了这份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这四个群体的分析,观察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深度和趋势。为方便研究,报告选取了一线二线城市网民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地区互联网信息服务更新速度快,多样化程度明显,更能凸显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和价值。

每一代网民对互联网的印象不同

柒零后成长于网络媒体(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发展时期,他们对互联网的印象更多的是信息渠道;捌零后成长于自媒体和社交网络时期,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更多的是娱乐和关系维系;玖零后成长于社交和移动互联时期,网络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关系连接和工具性质;零零后是当下互联网生活化的重要体验者。

“捌零后”、“玖零后”处于重要的人生阶段

通过网民的行为和兴趣,结合中国社会常态人生发展阶段,可以得到网民的“人生轨迹图”。在不同时期,网民会根据自身任务和需求,将时间、精力和支出分配给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婚恋、孕哺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恰好是捌零后、玖零后正在经历的人生阶段。对“捌零后”、“玖零后”的研究就从这三个阶段开始。

社交、医疗健康类应用受青睐

18至30岁是网民从单身贵族过度到二人世界甚至三口之家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需求是社会交往、婚恋以及孕哺。

从TGI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在社交聊天和医疗健康方面表现出高度兴趣,母婴育儿类应用的集中度也接近整体水平。

医疗、母婴类应用受青睐

21至36岁是二人世界升级为三口之家的主要变化期。

从TGI数据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网民依然在社交聊天、医疗健康、母婴育儿类应用的集中度最高,不同之处在于,社交聊天的集中度相对减弱;另外,由于孕产期和照顾宝宝占据了大量时间,网络使用机会减少,大部分兴趣的集中度都低于整体水平。

母婴、教育类应用受青睐

26至38岁是家庭抚育下一代的重点时期,其中涵盖了婴幼儿、儿童、小学生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家庭生活和消费的重心在于孩子的成长。

从TGI数据可以看到,网民在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类应用方面的兴趣很高。

对游戏、社交和读书兴趣深厚,教育类应用使用机会多

零零后是当下最年轻的网民群体,处于成长期的他们好奇心强烈,普遍对科技信息、娱乐八卦兴趣高。

而TGI数据显示,他们在文学读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方面的兴趣非常突出;另外,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使用教育培训类应用的机会多。

回归大人的世界

37至47岁的网民大多已为人父母,他们的下一代逐渐具备学习能力,成长为可以独自探索世界的新一代网民。子女逐渐分离的生活给予这一阶段网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在兼顾孩子教育的同时,逐渐回归新闻、生活服务、汽车、经济金融这些“大人”关注对事物。

PDF版下载可加入我们小密圈,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中国零售银行研究报告:侧重如何吸引“90后”客群 //www.otias-ub.com/archives/517690.html Thu, 15 Sep 2016 07:32:16 +0000 //www.otias-ub.com/?p=517690 1473924706-4297-l-57d8fc3a403af

盖洛普咨询公司在北京发布《中国零售银行研究报告》。基于调研分析结果,报告提出了提升零售银行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子。更具创新的是报告侧重阐述了中国的零售银行应该如何管理管理90后员工和吸引90后客群。

盖洛普《中国零售银行研究报告》分别从中国银行业客户投入度、渠道使用、产品购买及90后客群四个方面对中国零售银行竞争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调研数据与全球和亚洲分别对标,结合盖洛普在全球银行业的服务经验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随着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增长,90后将逐步成为社会财富积累和消费的重要的人群。因此,发布会现场重点分析了中国零售银行“90后”客群的客户投入度、渠道使用和产品购买三个方面的情况:

1. 90后客户呈现了最低的品牌投入度——仅19%的90后客户为“高投入度客户”,22%的90后客户为“极不投入客户”。

2. 与泰国和马来西亚相比,中国 90后拥有最高的信用卡持卡比例——中国 90 后的信用卡拥有率为 25%,表明该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零售银行需要关注这一趋势,设计符合年轻一代的消费类产品。

3. 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对90后尤其重要——22.5%的中国90后在过去的6个月中只使用了这两项数字化银行渠道,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上遥遥领先,数据接近美国的两倍,未来数字化渠道会是中国90后最依赖的方式。

4.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90后对渠道和产品的满意度偏低。总体来说,无论是在渠道方面还是产品设计方面,90后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中国零售银行应该抓住中国目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机遇,设计内容新颖,符合年轻一代口味的渠道和产品。

报告分析显示,不同的银行客户体验将影响推荐率、产品使用率、利润以及品牌认知等企业管理指标。基于多年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及银行业服务经验,盖洛普认为:“为了赢得忠诚的客户,不能仅仅停留于理性的满足,必须获得客户情感上的认同”。

盖洛普首席咨询顾问吴涛博士表示:“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中国零售银行可通过持续跟踪客户投入度、差异化渠道运营、产品创新和精细化客户管理,实现银行的有机增长和业绩提升。”

]]>
90后即使当妈也不“放弃”自己–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504646.html Fri, 05 Aug 2016 17:20:26 +0000 //www.otias-ub.com/?p=504646 1470417577-1079-n9trcHapRJGFibBgpOkoD3L0ynvA
1470417577-3459-DkGuvxsxkSCqVtSqvMunRzgPVG2g

]]>
RBC:调查显示近半数80后、90后希望在未来两年购买房产 //www.otias-ub.com/archives/462206.html Thu, 14 Apr 2016 08:08:15 +0000 //www.otias-ub.com/?p=462206 003zHkYnzy6LrewmN9ye4&690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加拿大的80后和90后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关注房地产市场,鉴于目前涨势迅猛,很多人希望在房价没有超过他们承受程度之前能够购买到长期居住的空间,甚至很多人愿意与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共同购买房产。

调查报告显示,在18到24岁的年龄段受访人士中,43%的加拿大人表示在未来的两年中将会考虑购买房产,而去年这个比例为34%。在80后的范围内,25到34岁的受访加拿大居民中,47%表示在未来两年中将会考虑买房。而年龄更大的受访者相对买房的热情大幅下降,55岁以上的加拿大人在未来两年想要购房的比例仅为16%。

年轻人希望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原因之一是温哥华和多伦多等地疯狂的房市涨幅。在过去一年中,加元贬值以及海外市场避险需求增加大大提高了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在全球范围的需求。美国、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加拿大房地产的投资激增,导致房价涨幅达到世界前列。这打乱了当地年轻人继续存钱一次性购买更大房产的计划,很多人转而考虑在房市没有更进一步火热之前购买房产,保证居住条件。

皇家银行住房抵押资产副总裁Erica Nielsen表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对于年轻人来说具有强大吸引力。但进入房地产市场比看起来的要难得多。现在的情况下,年轻人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房地产投资进行储蓄、计划和做好准备。”

Erica Nielsen表示,在现在的环境下,年轻人在投资房产时最好量力而行,与贷款专业人士、家人和朋友多进行沟通再慎重投资。除了自身负担极限之外,投资者最好还要考虑其他包括养老等方面计划再进行投资。

Erica Nielsen表示,“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年轻人花费太多在房产上,而在其他方面过得非常拮据。”

在年轻人资金不足和目前房市涨幅明显的两难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家人、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共同拥有房产或是土地。RBC的调查显示,24%的受访人士表示可能会与家人朋友共同出资买房。甚至有3%的年轻人表示,可以接受与不认识的人共同出资购房。

温哥华和多伦多两市在过去一年中房价涨幅惊人,温哥华独立屋涨幅平均超过20%,达到世界首位。部分地区房产价格已经超过当地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承受能力,但当地居民住房的刚性需求仍在,同时全球整体经济避险的情绪依然高涨。这成为房市在大幅上涨之后继续保持火热的主要动力。

但在另一方面,房地产过热使一些投机以及违规行为出现,加拿大各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近来已经开始对这方面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大力度打击违法的炒房行为,力求满足真正需要住房的当地居民需求。

]]>
腾讯:70/80/90后春节行为数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42696.html Tue, 01 Mar 2016 09:52:01 +0000 //www.otias-ub.com/?p=442696 猴年春节长假刚刚落幕,年味的气氛犹在。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团圆饭、放鞭炮、看春晚是春节一直以来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互联网文化也逐渐渗透春节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
1456825861-5093-7YXLR2tRQm7pQGtX3SSxLuibiaug

1456825861-6759-VuKUqgsFJPzQBpMK6ScTIb96TEtA

1456825861-6631-jp8wqiccKBHgsfGZQPH88PQsiaYw

1456825861-7736-PQPfLY1wtVdyUWKwxlyNZoAkqxrA

1456825861-9234-Mo2oTjR7ibBwDkp17kG2xh6P0tkQ

1456825861-8273-o4pyXhmeanQKgbBye7VvDqOSw6PA

1456825863-1649-sH7fB1gVdFGB1osBy6NBzUkveSKQ

 

1456825863-2085-GEbhQYhoviae5dicjJQBdbnGWqaQ

1456825863-7871-4BuoEzWkMCyLPtyqs8CKXSL5YMww

1456825863-6096-a2bzGGFUTEZ6BQhwa5OOpCqH6XIg

 

1456825863-6337-O6JM137bYSRNVGc9dtjcMv0QHUUw

1456825864-7145-doZ8lX2jTr8vVaJnjsE5fX8qicoA

来源:腾讯大数据

]]>
美国新闻学会报告:90后新闻消费迥异 //www.otias-ub.com/archives/389736.html Tue, 29 Sep 2015 12:55:56 +0000 //www.otias-ub.com/?p=389736 ninja144349292731940

千禧一代(Millennials),指出生于1984年至1998年的一代人,他们几乎与电脑同时诞生,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在中国,与千禧一代最为接近的说法恐怕是以五年或十年分节点的人群划分,如“90后”、“95后”等。

由美国新闻学会(American Press Institute)和美联社全国民意调查中心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ssociated Press-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Research)在今年3月曾联合发布Media Insight Project项目报告,最近,他们又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根据新闻消费习惯将千禧一代分为四大类别,发布了一份深度分析报告。

对于争夺年轻受众的出版商和内容提供商来说,这份报告可谓是了解年轻新闻受众的绝佳窗口。

千禧一代“四分法” 同一个时代,不同的消费者

在这份最新报告中,研究人员根据新闻和信息的消费行为,将千禧一代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分立者(The Unattached) 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年龄在18至24岁,占千禧一代总人数的34%。他们大多未成家立业。找工作较难,收入少于其他同龄的千禧一代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同。

ninja144349309320805

探索者(The Explorer) 这一类泛指千禧一代中积极寻找新闻与讯息的18至24岁人群。占千禧一代总人数的16%。他们的人口数量要小于分立者,没有成家立业,男性数量多于女性,就业率较高,收入也高于分立者,多数探索者仍处于受教育阶段。

偏移者(The Distracted) 这类人指千禧一代中年龄较大的25至34岁人群,占千禧一代人总数的27%。他们已经开始构建家庭,并且是中产阶级的一部分,收入较高,大部分拥有大学教育背景或学历。与人种与族群结构多样的前两类略有不同,大部分偏移者都是非拉丁裔白人,在四类中比例最高。偏移者与探索者类似,男性数量略多于女性。

活跃者(The Activist) 这是千禧一代人25岁到34岁年龄段中的另一类人群,占千禧一代总人数的23%。这些人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就业率位居四类榜首,大约一半人都有大学学历,收入也比前三类更高。活跃者也是人种与族群最多样化的一类。46%为非西班牙裔白人,13%为非西班牙裔黑人,29%为西班牙裔。

ninja144349313210263

下面是针对千禧一代的四类人群进行调查的数据结果。

ninja144349424366018

研究者设计了六个关于新闻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分类问题,由上到下分别为:

定期上网去追踪新闻大事件;

付费订阅新闻刊物;

与他人聊天时谈到新闻;

是否认为新闻让他们获得知识,

成为更优秀的公民;

定期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

定期关注国家政治和政府新闻。

那么,这四类人的新闻消费行为具体来看又有何不同呢?

四类千禧人深度透视 同样的新闻,不同的消费

尽管都是出生于数字时代,但千禧一代人彼此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

分立者:多数爱娱乐信息,只有三成会消费新闻

大部分分立者新闻消费动力不足,他们多数都是偶遇新闻,而非主动搜寻新闻。尽管大约53%的分立者说自己会对新闻事件保持跟进,但与在线听音乐、看电视和看电影的人(74%)相比,这类跟进新闻的分立者依然是少数。

在新闻付费消费方面,85%的分立者说他们至少为一种娱乐或新闻服务付费。不过,只有48%的分立者会付费订阅新闻刊物,购买纸质或电子刊物的分立者仅为31%。分立者是所有四类中唯一一类付费订阅人群不占多数的类别。

ninja144349332586119图表:《分立者是最不愿意为新闻付费的群体之一》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如下为几种付费产品或付费,请选择你去年定期使用过的产品或服务。请标明每件付费产品或服务是否为您本人付费。

如图所示,大部分分立者不会追踪时下热点,而是更可能去了解与兴趣和娱乐有关的新闻。多达65%的分立者会关注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的新闻,73%的人会去了解其朋友在做的事。只有38%的分立者会关注与自己的工作或专业有关的新闻,追踪国家政治及政府新闻、商业新闻、国际新闻、教育新闻的分立者所占比例基本都只有或不超过三分之一。与另外三类人相比,分立者关注健康和医疗信息的人的比例也很低,仅为27%。

在社交媒体和在线活动方面,许多分立者都不会上网看新闻,而是为了娱乐。高达80%的分立者会上网听音乐,看电视以及看电影。

ninja144349339531225图表:《许多分立者上网是为了娱乐》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你定期上网进行以下哪种娱乐活动?

探索者:愿意跟进新闻事件,倾向实用类信息

在新闻消费动力方面,大部分探索者认为追踪新闻对社会与个人都有重大意义,并且很多人都会同时跟进许多新闻事件。他们认为阅读新闻对个人有益。64%的探索者认为多了解新闻能让自己获得新知,55%的探索者认为读新闻能让他们保持与自己周围人和环境的联系。

探索者还是四类人中最愿意了解实用类新闻的人群。例如,探索者(52%)比分立者(38%)更倾向于了解与个人工作有关的新闻;此外,探索者也比分立者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生活的城镇有关的新闻。

ninja144349346546162图表:《许多探索者为社交和个人目的而消费新闻及各类信息》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人们消费新闻和各类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你个人倾向于处于什么目的来消费新闻和各种信息?

在社交媒体和在线活动方面,与最热衷于网上娱乐的分立者不同,探索者更愿意利用社交平台和网络搜集信息,并与他人取得联系。

这种将互联网视为信息源和打通人脉的方式的思维在探索者中很明显,他们比其他三类人群更愿意在网上完成一系列任务。例如,52%的探索者一天中会多次在Facebook上阅读新闻,他们同样也在Twitter,Instagram和YouTube等其他平台上获取新闻。

ninja144349351961689图表:《探索者是最可能在一天中登录多种社交平台数次获取新闻的群体之一》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请选择,你在以下平台上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频率如何?

除此以外,探索者还会利用平台去查找新闻中的个别内容或其他信息,这是相较于其他三类人更为明显的特点。探索者也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阅读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调查性观点。

偏移者:步入中产,忙于生计,不关心新闻

约占千禧一代人群四分之一的偏移者似乎更专注于自己刚成立不久的家庭和刚发展起来的事业。在某些层面,这类人群是千禧一代人中最不关注新闻的。他们在网上更喜欢流行文化,以及与朋友互动。

在新闻消费动力方面,偏移者与年龄较小的分立者一样,多数时候都是被动地与新闻偶遇。不过,偏移者这样消费新闻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忙碌,而分立者则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小以及阅历不足而缺乏对新闻的关注。

偏移者关注的少量新闻中,多数都与他们的工作、孩子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他们倾向于关注那些能够节约时间、提升生活的信息,而不太会出于社会或个人目的去关注新闻。

在被问及“新闻是否能帮助他们采取行动,解决问题”时,赞同此说法的偏移者仅为所有偏移者的26%,远低于另外三类人群。同样,只有47%的偏移者认为新闻帮助他们获得新知,只有44%的偏移者说他们会在与朋友家人和同事聊天时提到新闻,这两个比例同样低于另外三类。

ninja144349365414943图表:《许多偏移者为社交和个人目的而消费新闻及各类信息》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人们消费新闻和各类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你个人倾向于出于什么目的来消费新闻和各种信息?

与其他三类人相比,偏移者获得的大部分新闻和信息较少来自于社交媒体,只有10%的偏移者会在一天中多次使用YouTube获得新闻。

ninja144349376871118图表:《偏移者是最不可能在一天中登录多种社交平台数次获取新闻的群体之一》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请选择,你在以下平台上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频率如何?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的新闻参与度方面,偏移者的表现也较差。在Twitter用户中,就某个新闻编写和发送推文的偏移者占比最小,仅为同类中的11%,只有20%的偏移者会转发一个与新闻有关的推文。

偏移者对网上存在的大量个人信息并不表示过多的担忧,真正就此事感到担忧的偏移者仅占16%,这其中四分之一的人会担心政府搜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而对此表示担心的分立者、探索者和活跃者则分别高达37%,44%和35%。

活跃者:“新闻真爱粉”,关心时政关心社会

生活相对稳定,已经成家立业,又有一定社会阅历的活跃者表示,他们会因为各种个人原因而阅读和消费新闻。

67%的活跃者说读新闻能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公民,49%的活跃者认为读新闻能让他们与自己的社区联系更紧密。活跃者也是千禧一代人中最可能跟进时下热点的人群,五分之三的活跃者都会追踪国家政治和政府新闻,许多人还会跟进比较冷门的国际新闻和商业新闻。活跃者比偏移者更愿意阅读科技新闻。不过,在跟进教育类、社会类、罪案和公共安全类新闻方面,活跃者与其他三类人群相仿。

ninja144349391259968图表:《活跃者是最有可能跟踪多条时下热点的群体之一》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下面是一些当下的热点事件和话题,你会定期跟进哪些事件和话题?

活跃者对实用信息的关注度也比较高,有一半的活跃者会关注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信息,49%的人会关注自己生活的城市或社区的新闻,42%的人会寻找信息比较价格或做产品调研。

在生活类新闻方面,活跃者的关注和消费状况与其他三类人群类似,但他们对音乐、电视、电影、时尚、美容等方面的关注却低于分立者。大部分活跃者都通过网络获知新闻,但与其他千禧一代人群相比,他们不大会因为社交或娱乐需求而上网。

ninja144349397396338图表:《活跃者是最不可能为了娱乐或社交目的而上网的群体之一》 调查数据收集问题:你定期在网上进行以下哪种活动?

与其他三类相比,活跃者并不太会定期上网去更新朋友的动态,听音乐,看电视或看电影。只有38%的活跃者表示自己会去Facebook寻找有趣的文章阅读,只有33%的人会与他人分享内容。

尽管这类人群的新闻和信息大部分都来自网络,但并不是都来自社交平台。此外,只有少量活跃者从Twitter、Reddit、YouTube和Instagram这样的平台得到信息。

媒体及出版商能做什么? 针对不同新闻消费观分类出击

千禧一代人因为年龄、生活背景等差异,在新闻消费方面的表现各有不同。这对于内容商来说有何启示?如何根据不同类型受众的口味,把90后、95后受众都装到碗里来?

这份报告表示,单一对策或单一内容已经不再适用于口味多变的不同读者群。

比如,要赢得分立者,新闻媒体机构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增加他们“偶遇”新闻的次数,然后通过Facebook吸引这些自身阅读欲并不强的受众,从而筛选出他们愿意阅读的内容。

此外,尽管年轻的分立者看起来是最难赢得的读者群,但他们可能是娱乐和流行文化的最好受众。这类人群喜欢游戏、音乐、电音和朋友。像Buzzfeed那样的媒体就很可能在他们当中赢得成功。

ninja144349408333136

对于探索者来说,新闻媒体机构或许可以考虑使用较传统的方法来接触并赢得他们。

探索者尽管年龄较小,却已经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关怀和兴趣,他们还浸泡在社交媒体中,在社交平台上积极与他人互动。

探索者还更喜欢能够被用来闲聊的新闻,因此针对探索者,应该把重点放在利用他们的兴趣点来吸引他们,提供他们愿意拿来闲聊和与朋友分享的新闻。新闻的社交机制对这类人群更重要。

年龄较大的活跃者更容易定期阅读和消费新闻,这对于一些地方新闻媒体来说尤为如此。但是,活跃者仅占千禧一代总人数的23%,热衷于新闻的他们并不是大多数。

同样年龄段的偏移者在新闻消费方面显得精力不足,也更难以将其转化为受众。他们对一半的新闻都不大关心,但他们对于自己繁忙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信息则更敏感。新闻人只有理解了偏移者们的个人经历和他们关心的事,才能制造出打动这些人的新闻。比如说,讲述更多有关家庭、教育和工作的故事,不要讲太多罪案、校董会或股票交易的新闻。

这一代“网络原住民”对信息及新闻的需求各有不同,但也非无规律可循。以上四大类别剖析出年轻读者的消费侧重及趋势,对于媒体机构,你想瞄准哪一类读者?先把他们的类别属性搞清楚!

来自:《全媒派》

]]>
2015年90后暑期娱乐生活调查报告:35.3%选择玩游戏 //www.otias-ub.com/archives/372213.html Mon, 03 Aug 2015 14:34:22 +0000 //www.otias-ub.com/?p=372213

火热的暑期正在进行中,电影、电视剧的暑假档也不断掀起热潮,令人应接不暇。90后的假期娱乐生活是怎样的呢?某社交网络进行了一个90后暑期电影、电视剧的兴趣调查。本次调查共有2541名90后参与,其中男生1217人,女生1324人。

1438571414_19

  影视剧成90后娱乐生活必备三成称会幻想自己成为剧中人物

调查显示,看电视剧(68.6%)、看电影(65.7%)、外出活动(65.4%)成为90后平时娱乐休闲的最主要的三种方式。除此之外,有37.1%的90后选择看书看报;35.3%的90后通过玩游戏来休闲娱乐。

1438571430_0

  在接受调查用户中,42.9%的90后表示经常看影视剧,51.4%的90后偶尔看,仅仅只有5.7%的90后极少才看。在调查观看电影电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时,有31.4%的90后观众反应有时会幻想自己成为影视剧中的人物;有37.1%的90后表示能清楚的分清影视剧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有 28.6%的90后认为观看影视剧对生活有益处,比如学习语言等;还有2.9%的90后会把自己投入到影视桥段不能自拔。

1438571445_2

  《煎饼侠》挤满暑期档, 90后热爱喜剧的爆笑轻松 《煎饼侠》、《捉妖记》上映第一周,联袂接连打破内地影市单日、单周纪录。据调查显示:喜剧类型电视电影成为90后放松休闲的首选,选择率高达 40%;分别有14.3%和11.4%的90后表示最期待惊悚恐怖和言情类型的电视电影;最期待家庭伦理、动作武侠和科幻童话类型点的90后分别占 5.7%、3.1%和2.9%。另有22.6%的90后选择其他类型。

1438571473_19

  暑期档电影中,有45.7%的90后观众最期待《煎饼侠》,紧追其后的还有《栀子花开》(40.4%)《小时代4》(28.6%)、《西游记(微博)之大圣归来》(22.9%)、《捉妖记》(20.5%)。除此之外,《少年班》、《横冲直撞好莱坞》、《新步步惊心》、《滚蛋吧,肿瘤君》、《华丽上班族》等也是90 后期待的电影,均收获一成以上90后的关注。

1438571487_6

  而 90后最期待的电视剧是《盗墓笔记》,高达42.9%的90后观众最期待它;《花千骨》成为90后观众第二期待的电视剧,占比34.3%,同样由赵丽颖饰演女主角的《加油吧实习生》开播一周多以来,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除此之外,《两生花》、《偏偏喜欢你》、《华胥引》也是90后期待的电视剧。

1438571501_20

  当下越来越多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而这些影视剧有叫好反应热烈的,也有差评如潮的。在接受调查的90后观众中,有31.4%的90后认为小说改编影视剧挺好的,重温小说精彩;有34.3%的90后观众认为改编拍摄后,破坏了小说在心中的美好形象;还有34.3%的观众认为无所谓。 美剧成为年轻人最感兴趣的剧种

在调查中,45.7%的90后在最感兴趣的国家电视电影中选择了美剧,美剧成为最受90后年轻人喜爱的剧种。美剧为何这么能够火遍年轻人呢?接受调查的网友表示:电影电视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故事内容好、情节丰富,画面感好。而美剧恰好符合观众的口味,美剧不单是拥有巨大的投资,使得画面感好,还有投资者对创作人和观众这两个终端的尊重和重视。

1438571517_10

  美剧的命运 步步惊心,是边拍摄边播出的,要根据其收视率表现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制作下一集,只要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电视台都会毫不留情地“腰斩”。就是在如此残酷的竞争坏境下,才诞生了一部部令观众热爱的美剧。除此之外,77.1%的90后观众认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大约在 10-30集最合适,恰好一部美剧的长度一般25集左右,这是由美国特有的播映方式决定的。 霍建华、李易峰、井柏然等高颜值明星最受90后追捧

调查显示:吸引90后观众选择一部影片的原因中,除了最重要的故事类型及情节(74.3%)以外,有57.1%的90后认为演员阵容也是选择电影电视很重要的一点。有48.6% 的90后认为演员演技高超是最重要的特点;31.4%则认为演员要独树一帜,有自己的风格;17.1%的90后则认为演员一定要颜值爆表。而在回答最喜欢哪几位暑期热门影视剧中的热门演员时,有37.1%的90后选择了霍建华;31.4%的90后选择了李易峰;紧追其后的还有井柏然、彭于晏、杨洋。可见其实演员的颜值还是很影响观众的选择。 大于七成的90后观众反对广电局封杀海外剧以及限制国产剧的尺度

在接受的调查网友中,有74.3%的90后观众认为广电局封杀海外剧、限制国产剧的尺度会影响电视剧的选择及效果;11.4%的90后观众认为有些东西确实少儿不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有14.3%的90后观众选择了保持中立态度。

1438571532_5

  调查显示:51.4%的90后观众喜欢追剧,演一集看一集;31.4%的90后观众喜欢一气呵成的看剧。广电局剧封杀海外剧的政策确实引起了不少剧迷的强烈反应,不少网友反应,自从政策实行以来,境外剧必须拿到整季全片并配好字幕审核通过方可上线播出。对边拍边播模式的剧种来说,这意味着目前多部影剧在视频网站同步直播的情况将不复存在,预估以后可能滞后当地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国内播出,这样能更好的推广国产剧。然而前段时间热映的国产剧《武媚娘》变成一部 “大头剧”之后,网友也少不了各种吐槽,那么90后的观众是如何看待国产剧实行分级的呢?在这些接受调查的网友中,认为中国影视剧实行分级是非常有必要的观众占到25.7%;40%的90后观众则认为实行分级是有一定必要的;仅有8.6%的90后观众认为是没这个必要的;25.7%的90后观众则认为无所谓。

1438571547_6

]]>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研究报告–216页完整版 //www.otias-ub.com/archives/367107.html Mon, 20 Jul 2015 04:04:46 +0000 //www.otias-ub.com/?p=367107 青春的散伙饭还没吃完,毕房族(毕业就买房或者毕业前就买好房的人)就成为地产商眼中“最亮的星”。“毕房族买房忙,90后成为最大刚需购房群体“一时成为热点话题。

其实不只是地产商,各行品牌君们也都盯准了”90后市场“这块肥肉。然而,“90后”消费起来真得是“有钱就是任性”吗?“90后”们都是品牌控吗?主打态度营销的网易联手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针对90后群体的分析报告—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告诉你流行在90后之中的广告观、消费观、品牌观念。

一、仅有不到两成的90后会因为品牌代言人而喜欢该广告或营销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之90后喜欢的广告营销类型占比(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90后系列研究)

请代言人是品牌们长久以来普遍热衷的一项运动——仿佛没个明星代言,都不好意思出来混。然而,明星代言人真得能起到预想的营销效果吗?未必。报告显示,因为品牌代言人与自己调性相符而喜欢这类广告的90后只占19.3%,不知看到这个数字,那些动辄斥千万、百万巨资邀请大牌代言的品牌们作何感想。

因为90后的广告观已经较成熟——据报告显示,创意十足、丰富优惠和“有鲜明的品牌态度且同我观点一致”才是他们对广告的最普遍要求,单纯因为代言人就“买买买”的“脑残粉”只占较小比重。

在接触广告的渠道方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他们主要通过移动APP,其中视频类APP和社交类APP市场覆盖最高,对90后的广告影响也最值得重视。

二、西北地区的90后品牌态度指数最高,西南最低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之90后品牌态度指数地区分布(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90后系列研究)

品牌态度指数是神马?它意衡量消费者对品牌态度的在乎程度,指数越高,代表90后越会因为品牌有态度而对品牌有好感,从而产生越高的品牌溢价能力。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指标上居然是大西北的小伙伴们夺得榜首。揣测,大概是因为西北地区民风淳朴,人们性格直爽使然吧。报告还显示,华东紧随其后,华南和华中也高于平均水平,西南、东北、华北则低于平均水平。具体到城市,京沪陕粤居高不下,徽滇桂垫底。由此可见,城市线级越高,品牌态度指数越高。

知道了这些,品牌们就可以看菜下饭,量体裁衣了:吃一、二线城市这块肥肉的,那必须拒绝暧昧,态度鲜明地亮出自己的品牌理念,提高90对品牌的认可度,培养其品牌忠;而在广阔的三四五六十七八线城市,务实的人们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品牌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

三、演唱会居然比鞋子衣服重要,也比说走就走的旅行重要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之90后随性消费(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90后系列研究)

衣鞋诚可贵,旅行价更高,若为演唱会,两者皆可抛。报告显示,90后在演唱会、体育赛事和汽车这三个消费项目上随性消费的比例最高,旅行和服装鞋靴次之。所以想讨好年轻人的品牌,不妨与明星演唱会合作,比如康师傅冰红茶赞助了EXO的上海演唱会,号称摇滚界半壁江山的音帝汪峰演唱会也很受商家追捧。体育营销就更不用提了,奥运会、世界杯、NBA大家都是千方百计地争抢、借势、沾光。

当然,也不是所有90后都对体育赛事“一掷千金”,他们其实呈现两极分化——也有四分之一的90后是理性地对此进行了规划的。这种嬗变的消费观看似“难伺候”,但只要摸清“90后“的思考方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也就手到擒来。

四、90后男生更早买奢侈品,女生逐渐“入坑”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之90后名牌忠诚与年龄、性别的Logistic回归(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90后系列研究)

提起奢侈品,大多数人脑中的第一印象往往是LV包包,香奈儿女装,迪奥香水,似乎,奢侈品和女人才是标配,却忽略了,名牌手表、领带、西服中也有很多奢侈品,男生在购买奢侈品上也很有“钱力”。报告显示,18岁以下的90后男生更大手笔,买奢侈品的比例远高于90后女生,而且他们普遍更忠诚于名牌,而女生们对品牌则更博爱,自带“一遇打折促销就狂掏腰包”属性。

由此可见,并非只有女人和孩子的钱好赚,男人们往往更大方,品牌投资回报率会更高,收益更持久。当然女性旺盛的消费欲望也再次得到证实,品牌君们在进行整合营销时请不要犹豫的增多促销的比例,打折、优惠券、赠品都是俘获女生“芳心“的利器哦。

五、除食品饮料外,有恋爱经历的90后更在意品牌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之90后在意的品牌类别 by是否恋爱(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90后系列研究)

除了地域、性别,恋爱经历也成了影响品牌态度的华丽丽的分割线。报告显示,有恋爱经历的90后比没有的更在意诸如珠宝饰品、服装鞋靴、汽车、箱包皮具等类别的品牌。所以这些品牌就知道感情牌的重要性了,例如戴比尔斯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FORMYROSE(高端手链)和roseonly的“一生只送一人”……成功抓住了多少热恋情侣的心(qianbao)。

当然,品牌君们也不能因此歧视单身狗,尤其是广大快消品——因为报告显示,没有恋爱经历的90后相对更在意食品饮料的品牌——呃,大概是因为没有恋人的呵护,就更要懂得犒劳自己吧。

六、 内心狂野的90后,消费其实很保守
《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之90后消费形态占比(数据来源: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90后系列研究)

对,你没有看错,“挥金如土“真不是90后真实的消费状态,他们其实很”吝啬“。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90后认为自己符合实用消费,其中还各有三成的90后认同规划消费和节约消费。也就是说,大多数90后的消费观偏向理性。

然而,这并不是他们的突然转性或永久形态,而是受现实经济条件“拦截”,不得不理性消费的妥协之举。作为”学生党“或者刚迈入职场的”菜鸟“,90后有限的消费能力决定了他们必须选择理性消费。然而,当迈过依靠父母供读或步入工作岗位逐步尝试独立的时期,当束缚90后消费力和消费欲的经济限制被解除,他们的消费潜力不可小觑,一场更强、更有个性的消费狂潮或从其而起。这类似互联网的“解除”指令,必将给90后的消费观更开放自由的发展空间。

20岁上下是最容易形成品牌忠诚的年纪,在这时陪伴他们的品牌很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所以说,”90后“市场不是绩优股,却是十足的潜力股。品牌君们要沉得住气,立足长远,陪他们走过困顿期,前方无尽的宝藏触手可得。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0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1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2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3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4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5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6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7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8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09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0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1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2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3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4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5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6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7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8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19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6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7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8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09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0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1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2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3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4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5 90后: 互联网时代的原生民_000216

]]>
妈妈网:80、90后妈妈婴幼儿奶粉消费行为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44285.html Mon, 04 May 2015 08:09:33 +0000 //www.otias-ub.com/?p=344285 80、90后已经成为当代消费主力,关于宝宝奶粉的消费,他们更看重的是什么?妈妈网在PC端移动端发起调研,选择80、90后小宝妈妈(0-3岁)为调查主体,全国范围内收集将近40000份有效问卷,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您揭开奶粉消费行为背后的趋势。

101424_80262

七成家庭宝宝喝过不止一种品牌奶粉,大部分妈妈都有更换奶粉的需求。

100722_84960

四成妈妈因“宝宝不适应”而更换奶粉。三成妈妈因“发现更好的产品”而更换奶粉,由此可见,奶粉品牌的忠诚度还有待培养。

100747_87784

“宝宝是否适应”、“营养配方”、“奶源”是妈妈们选购时最关注的三个要素。配方和奶源也是奶粉品牌的重要卖点。

100840_48577

最受关注的营养素分别是:钙铁锌等微量元素、DHA/AA、维生素,但对其他营养素的关注和认识都较少,均不超10%,说明妈妈们对奶粉营养成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100904_61695

三成妈妈首要关注“是否易吸收”,可见宝宝的肠胃功能是妈妈最为关心的。

100943_1656

新西兰是妈妈们最喜欢的奶源地,荷兰次之,澳大利亚排名第三。

 

101013_5316

铁罐装是近七成妈妈的首选,防潮性和密封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101046_25017

87%的妈妈会选择150-350元价位区间的奶粉,中高端价格在奶粉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101106_99671

重视奶粉口碑,近三成妈妈的会通过亲友了解,同时母婴类网站/论坛因为口碑意见较为集中,也是妈妈们了解奶粉品牌的主要渠道之一。

 

101207_56587

购买渠道依旧以在母婴用品店购入为主,超市/商场因为其便捷性排名第二,电商平台排第三,占比20%,母婴电商趋势不可小觑。

101352_32535

总结:80、90后妈妈们的奶粉消费更理性,首先会考虑宝宝的适应性,同时也会不断探寻更好的奶粉品牌;所关注因素也会更加的综合性,不单单是宝宝适应性,也会关注奶源、营养配方和各类的营养素;她们不会只盯着价钱,中高端价格的奶粉是大部分妈妈所能接受的;在奶粉消费上,她们更注重口碑,并且逐渐依赖电商。

 

]]>
百度:大数据解读90后-撕下标签的90后 //www.otias-ub.com/archives/344233.html Mon, 04 May 2015 04:12:52 +0000 //www.otias-ub.com/?p=344233 0454291ff48df164e2f210

来源:百度世界CBG论坛

本报告由百度CBG联合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结合百度贴吧、百度音乐、百度视频、百度游戏、百度搜索指数、百度搜索风云榜等产品数据,以及7000位贴吧吧友参与的“90后五观调查”(家庭观、爱情观、友情观、消费观、就业观) 结果研究撰写。

045610f543aaea5e0c982d045711346d694cd07c89b3

0457371870be23d6c1a52f

045754a30ab63c341b5a14

045811e622e102db9b0e2c

045840ea5ef1423d211d0b

045919ce17acaa074fbe62

045954ad939533094e5912

0500134b308922ad4a6ad3

05010236ceb7f19effba88

050116dc25ffe1fda845af

050132f18887e0743c349a

050152bed0df1ad5114b57

050208feed9787c256947b

0502238e82118fa5331688

050239874736927b0ddd3f

05031535d11d9c425b4ef6

050328e8612de41703288a

050346e9038ac849f8680e

050401118d448896cb1307

050415d82cc3636010c5d8

0504323066d40c22b4248a

0504473448aff5ef3d8a64

0505026fb74890efddb43a

050518277a5d9edcaedc72

050532a10baeb805f0448e

050547b562a4c1047adf8a

050600608dbcd2ef449c3a

0506137f04dec032736fb9

0506289f10eee2d734dbe2

050641c9ccc930ddd73027

05070230d7f459b44c66d5

05072137161d1557c6b62b

0507392b2e830e20603b84

050756c6359b58d1d589ce

0508149eccf1fd414e354c

05082529e1a808025a838c

050835b42bccf0ec19b158

 

]]>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44229.html Mon, 04 May 2015 03:44:27 +0000 //www.otias-ub.com/?p=344229 90books

五四青年节前夕,复旦大学发布“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范围内,韩寒、王思聪、马云成为当今“90后”大学生们关注度最高的公众人物。

有些出乎调查者意料的是,紧随其后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竟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

这项调查由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起,通过以“大学-学生”两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从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包含“211”重点院校,普通本、专科院校)的中国大学中抽取1708位新浪微博大学生用户,对样本用户近两年间(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所发表的所有博文进行质性内容分析。关于“90后大学生的偶像观”的调查,研究人员根据一定的方式选取了14名公众人物(不包含党和政府领导人),分析上述大学生微博样本用户的态度。

大学生眼中的公众人物:越有话题越受关注

调查显示,在14位公众人物中,受关注度最高的是韩寒、王思聪、马云和宫崎骏,关注的样本比例分别为10.9%、7.0%、6.6%和5.6%。

研究人员注意到,大学生们之所以关注这些人,主要因为与其相关的热门话题。韩寒身兼作家、职业赛车手、导演等多重角色,个性特立独行,在微博平台也比较活跃,吸引了大学生的关注;王思聪在微博上活跃,被不少网民称为“富二代”,语言风格犀利,也因此受到关注;马云被大学生们视为“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他的励志经历、演讲等常常成为大学生的“心灵鸡汤”;至于宫崎骏,因其动画作品及语录被不少大学生称为“暖心的作品”,也被频频转发。

欣赏经济界“大牛”,不屑于网络“骂战”

单纯从正负评价的角度看,调查显示,14名公众人物中大学生正面评价最高的是任志强和马云,“好评”占比分别为91.4%、90.0%。

相比之下,正面评价占比较低的是一些思想较为激进的人士。其中一名为经常在网络上陷入纷争乃至“骂战”的知名人士,正面评价最低,占比仅为15.8%。

研究人员认为,对任志强、马云的正面评价,表明大学生群体对经济领域“大牛”的仰视;而对于一些常常陷入网络“骂战”的公众人物言论,更多的大学生只是围观并予以嘲讽。

欣赏实力人物,对偶像人物褒贬不一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关注度最高的5名公众人物中(由高到低依次是:韩寒、王思聪、马云、宫崎骏、TFBoys组合),按照持正面评价的样本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马云(90.0%)、宫崎骏(89.2%)、韩寒(86.5%)、王思聪(70.3%)和TFBoys(50.0%)。

根据样本中大学生对于这5名公众人物的态度,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实力类型——马云。研究人员发现,对马云的正面评价源于大学生对其奋斗历程和个人成功的敬慕,他的形象更多反映出一种励志力量,是正能量和自信的一个来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人对创业的热情、对互联网的探索以及对财富与成功的向往。

第二类:“暖心”类型——宫崎骏。研究人员发现,大学生对宫崎骏的正面评价主要源于其动画所包含的温暖与感动的正能量,而且,极少有大学生以民族主义的视角来看日本动画,更多是关注作品本身所传达的人文关怀。

第三类:“明星”类型——韩寒、王思聪、TFBoys组合。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公众人物在微博平台活跃,且个性突出。然而,关注者的态度呈现不同趋向:对于韩寒的关注,一些大学生赞誉他的才华与个性,一些大学生则质疑其文学修养不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王思聪的评价,很少有大学生表现出所谓“仇富心态”,多以围观、调侃态度面对其言行,显示出一定的包容性,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对其过分张扬的个性反感,认为他“太唯我独尊”;对于TFBoys组合,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其“高颜值”,另一部分人则不认同其音乐品味,质疑其过早步入演艺圈,或批评他们的一些追捧者为“脑残粉”。

“90后”大学生心态分析:爱“鸡汤”,有思想

研究人员表示,从对大学生关于公众人物形象的关注与态度角度进行分析,这一以“90后”为主的群体呈现出鲜明的网络心态特点。

其一,爱“鸡汤”,追求自我激励。在样本大学生微博上,所谓“马云语录”“韩寒语录”“宫崎骏经典语录”之类的“心灵鸡汤”获得大量关注和转发,大学生们追求个性,同时也注重自我激励。

其二,常戏谑,围观而不陷入。面对一些网络纷争尤其是“骂战”,大学生常常围观,但不喜欢“参战”,比较典型的心态是戏谑对待,同时坚持自己的观点,比如有大学生网民评论韩寒的网络论争,表示“喜欢韩寒,不管别人怎么说”“不愿意加入这场网络混战”“就让我做个安静的看客吧”。

其三,重个性,关注而不盲目。大学生对于公众人物的个性比较注重,但没有盲目追随。比如大学生对于王思聪的态度,一些网民认为个性张扬不必太过苛责,另一些网民则批评“条件比别人强,也不必成天说‘看脸’‘看爹’,你的无礼会被视为天真”“脸和钱也不能让你无视为人准则”。

]]>
90后毕业生饭碗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30247.html Sun, 01 Mar 2015 11:59:31 +0000 //www.otias-ub.com/?p=330247 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国内知名网站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起薪在2443元/月,要高于去年毕业生2119元的水平。其中,在宁工作的毕业生起薪要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2813元,并超越了苏州、杭州。

2015-03-01_195816

聚焦“饭碗”:起薪2443元,理科生略高

又是一年毕业生就业季,90后高校毕业生陆续走进了工作单位,他们领到的“饭碗”,究竟每个月能收获多少米?日前,相关机构历时3个月,收集到了35.5158万份来自全国68个大中小城市的毕业生调查问卷,全面揭开了90后毕业生饭碗状态。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生平均起薪为2443元/月,这要比2013年饭碗起薪增加了324元。分析人士称,一部苹果5S的南京市场价格4800元左右,这意味着,毕业生起薪每月仅能换得1/2个苹果5S手机,即忙活2个月才能赚到一部苹果。

数据显示,理工科应届生的平均起薪为2546元,而文科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只有2292元,两者相差254元。

行业不均: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物流起薪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行业有不一样的起薪标准,究竟哪个行业最高?该份调研报告也“全披露”,酒店管理类起薪较高,达到了2900元的水平。网购热引发了今年物流专业毕业生很吃香,起薪仅次于酒店管理,达到了2875元的水平。而电子商务类的毕业生薪水也飘红,达到了2714元的水平,计算机应用技术类毕业生薪水也达到了2583元。

网购热也使得电子商务、物流类毕业生就业率高于整体水平。物流类专业就业率最高,达到了24.35%的比例,电子商务类达到了19.44%。

城市差异:南京高校学生起薪超苏杭

调研报告显示,很多毕业生确实把就业城市放在重要位置上,因此,起薪相对较高的城市容易获得毕业生的关注。

在68个大中小城市中,哪些城市给毕业生开出的薪水较高?数据显示,四个一线城市的应届毕业生起薪处于较高水平,如上海以3241元居首,北京以3109元起薪处于第二位,京、沪两个城市成为毕业生起薪超过3000元的城市,超越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水平。而南京紧随一线城市之后,起薪为2813元,要高于杭州的2664元及苏州的2625元的水平。分析人士称,当地生活成本的高低,也对毕业生起薪水平高低产生一些影响。通常房价较低的城市,毕业生起薪水平也较一般。

工作储蓄:近4成毕业生为“月光族”

2014年应届生就业之后,每月能攒下多少钱?统计显示,应届生的每月平均储蓄为325元,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人群月均储蓄为539元,比尚未找到工作的人群多249元。

不过,调查也发现,90后在消费观念上更大胆,超前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通过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造就了“月光族”这样独特的生存状态。起步收入低、生活成本高,使得啃老族涌现出来。被访人群数据显示,有超过3成的人毕业后父母均对其有资助。

新兴职业:90后爱做新时代个体户

刚从高校毕业的赵红,没有参加人山人海的就业季招聘会,在新街口开设一家美甲、跟妆工作室,其最大特点是通过网上挖掘到客户群,并提供超过12个小时的上门服务,还提供跟妆服务。她告诉记者,身边不少毕业生均开办了新兴服务行业,多半与通过网络延伸服务有关。分析人士称,家庭压力整体不大的90后,就业模式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倾向于从事自由度较高的新时代个体户,比如兼职代驾、YY主播、上门美甲、个性化礼仪等服务。并且所有的工作都与网络相关。在是否会尝试互联网新职业的调查中,16%的人明确表示可以尝试,34%的比例考虑兼职,另有3%的人群正在从事互联网新职业。

]]>
90后消费者对广告无感? //www.otias-ub.com/archives/324353.html Sun, 25 Jan 2015 14:46:24 +0000 //www.otias-ub.com/?p=324353 mp711828_1422074387847_3_th_fv23

朋友推荐、网络口碑的作用,远远大于传统广告!

mp711828_1422074387847_4_th_fv23

90后热衷社交分享!

mp711828_1422074387847_5

90后渴望得到表扬和认可!

mp711828_1422074387847_6

选择手机:必须自带拍照和美图应用!

mp711828_1422074387847_7

社交应用:QQ、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空间,而且分工明确,各自代表了一个世界!

mp711828_1422074387847_8

自我定义的群体,品牌主不要妄图定义他们。他们的标签是个性、喜欢参与、喜欢分享、热衷网络文化!

mp711828_1422074387847_9

手机是90后最常用的网购设备!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0

90后平均不到一年换一部手机!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1

90后走到哪买到那;最常用的是C2C平台;而且收入的24%用于网购!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2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3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4

90后海淘最多的是护肤美妆,偏好国际大众化品牌!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5

90后主要的淘货方式是电商平台内搜索!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6

90后网购最经常卖的是个人护理、服装配饰和食品饮料!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7

OK,现在是不是觉得需要重新了解一下90后呢?有没有觉得需要重新规划未来的营销策略呢?

其实,高管不懂的可能还有更多:

95前都用QQ、微信、微博,95后(就是不到20岁的少年)用的是QQ、空间、贴吧和微信!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8

mp711828_1422074387847_19

看起来,再过5到10年,高管又要适应最新的一代消费群体了。是不是只能够证明,变化是唯一不会变这个真理呢?

via:sohu

 

]]>
AdMaster:90后网购行为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32432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4327.html#comments Sun, 25 Jan 2015 10:37:00 +0000 //www.otias-ub.com/?p=324327 你们对伴着互联网长大的这群熊孩子们的“网购动向”知道多少?受消费能力所限,他们的网购频率和金额还不及80后,却有着更高的消费意愿;手机剁手党,走到哪,买到哪;爱奢侈,也爱独立品牌,并已经买出国门。想要把握年轻人购物心理,90后网购那些事儿你不得不知。

05

05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7

07

07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4327.html/feed 1
关于80、90后消费者你该知道的事情–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315196.html Thu, 18 Dec 2014 14:45:49 +0000 //www.otias-ub.com/?p=315196 着时间的推移,80、90后消费者已经渐渐走上时代的主流。目前,没有哪类人口比这一群年轻人更吸引营销者的注意,这些出生于1981年至2000年的千禧一代,已经抓住了营销者的主要眼光。许多文章和研究都聚焦于这个特立独行的群落,他们有钱,不拘于传统思维,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并且成长于互联网的影响之下。

本文从针对营销者最爱的目标受众的三项研究中进行了如下统计(包括样本的数量和组成),帮助营销者了解不同类型80,90后消费者的行为习惯。

20141218105046_7232

 

]]>
百度:90后洞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73942.html Fri, 12 Sep 2014 11:46:43 +0000 //www.otias-ub.com/?p=273942 一度被贴了无数标签,被给予太多关注的90后群体,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百度CBG(用户消费业务群组)的用户中,90后占到了60%以上。因此,百度CBG联合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结合百度贴吧、百度音乐、百度视频、百度游戏、百度搜索指数、百度搜索风云榜等产品数据,以及7000位贴吧吧友参与的“90后五观调查” 结果,研究撰写了此份《百度90后洞察报告》。

【核心洞察】

1、互联网原住民:90后平均网龄达7.53年,日均上网时长达11.45小时。百度CBG产品数据显示,移动端用户访问量大幅超越PC端,比重分别为60.52%和39.48%。

2、90后的爱情观——其实挺保守:90后仍有处女处男情结,仍期待一辈子一次的恋爱。但他们也敢爱敢恨,爱得干脆:分手不暧昧,恋人劈腿直接退出不拘泥。

3、90后的友情观——自我但不自私:90后并不爱见网友,强调兴趣圈子的构建,才有“面基”的可能。在乎朋友,但抉择更听从本心。

4、90后的消费观——为喜欢而买单:90后消费务实而理性,对广告无感,强调个性。为喜欢的东西,可以尽一切努力为其买单。

5、90后的家庭观——不说不代表不爱:在乎父母,也强调个人独立。能接受丁克的前卫,也更愿意要两个孩子避免下一代的孤独。

6、90后的就业观——追求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不爱铁饭碗,倾向兴趣和自主创业。在现实面前,又能认得清个人能力,懂得进退。

]]>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90后系列研究先导画像 //www.otias-ub.com/archives/26749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67495.html#comments Tue, 19 Aug 2014 13:00:58 +0000 //www.otias-ub.com/?p=267495 【信息图】速写90后 ——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90后系列研究先导画像

8月19日,北京 ——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今日发布《新现实主义和多样化的一代——中国90后系列研究》先导画像“速写90后”,解读7类90后典型人群,深入呈现7位典型90后生活实景与行为特点,助广告主迅速了解90后,谱写与90后消费者的恋曲。

 

市场中对中国90后人群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仔细阅读后发现不少研究间的结论似是而非,甚至相互矛盾。90后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多元化价值观、社会后发展期的影响、青春期末期、高度互联网化等因素创造了一代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90后。他们无法简单的归一,他们分散在多样化的阶层,他们拥有差异化明显的社会资源。即便他们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发出的声音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到底是社会带来的巨变?还是又一代年轻人呈现青春的方式而已?

 

90后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样。在对这个复杂的群体的研究过程中,HDMR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以人群画像为出发点,结合大面积深访、社会资料研究、问卷和数据分析等,希望以此方式呈现一个更客观、真实的90后。

此次发布的“速写90后”为系列报告的先导篇,展示给大家90后中的7类典型人群:

 

  • 新市民:抛开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中形成了新市井文化:不苛求高大上的物质条件,只要经营好自己的小生活即可;吃喝娱乐、工作学习,他们务实地看待每一件事情,急切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虽然看似独立自主,甚至有些叛逆,但实际上颇受主流价值观影响,也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可。

 

  • 自我修炼者:他们家庭条件一般,儿时的艰辛让他们学会独立、务实,他们不喜欢羡慕别人的感觉,也更坚定了努力追求自己眼中“体面生活”的信念。他们大学期间就外出兼职,实现经济独立;他们有目的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虽然表面看似成熟稳重,内心却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

 

  • 小乖乖:备受父母呵护的他们更加恋家,生活物质上依赖父母、信息获取方面依赖朋友,虽然也有独立、叛逆的意识,但依旧安稳地活在他人为其营造的安全的环境中,追随既定的人生轨迹。这样的他们对新鲜事物也保持警惕的态度,对网络社交无感。

 

  • 世界公民:外国文化与观念的涌入让他们更加崇尚西式的生活观念,乐天自信、个体意识爆棚,相信即便万事顺其自然也可以过上比大多数人更好的生活。他们对新鲜事物与外来文化不设限,热衷于通过不断的体验与尝试找到自己的心头好。

 

  • 闯业者:他们只为自己打工,时刻关注着身边每一个创业机会,在大学甚至高中期间就形成了创业计划或已付诸实践。但通过创业获得金钱成就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他们想要的只是一段能由自己掌控的人生,拥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 迷梦族:相较于现实生活,他们更在意自己营造出的小世界,这个世界或许是自己的兴趣圈子,或许是一帮三观相近的网友……虽然平日里并不显眼,但在自己的圈子中却长袖善舞,并不惜为维护这个圈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 天行者:他们个人能力极强,并有经济背景支撑其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善用网络、好奇心极强的他们眼界开阔,游戏人生,并成为同龄人中的青年领袖。这样的他们自命不凡,虽然看似低调,却难掩大哥架势,将自己身边的同龄人视作“小孩儿”或“小弟”。

 

各类人群典型人物生活图景及行为特点速写,敬请查阅完整版报告内容(PDF版报告下载链接:http://61.232.11.205/HDMR/201408/sketching-90s-generation.pdf

]]>
//www.otias-ub.com/archives/267495.html/feed 4
360:90后移动互联网暑期调研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6538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65380.html#comments Tue, 12 Aug 2014 15:46:37 +0000 //www.otias-ub.com/?p=265380      6106a4f0gw1ej8rwyerohj20c86tob29
       360手机助手通过对2万名网友的在线调研发布《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六成90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近半数的90后用户患有“手机恐慌症”,不到15分钟查看一次手机。
  半数以上的90后认为自己是屌丝,具有很强的自嘲精神!
  54.5%的受访对象表示自己是屌丝,35.8%认为自己不是,而仅有9.7%对屌丝这个词并无概念。屌丝文化对90后年轻人影响颇深。
  44%的90后打算在半年内更换手机。
  手机是90后标配之一,44%的受访对象对自己当前的手机不满意,希望在半年内更换新手机。
  90后男性最喜欢苹果;90后女性最喜欢三星。
  33.8%的受访90后男性喜欢苹果,其次才是三星,占24.6%。
  而45.9%的受访90后女性喜欢三星,其次是苹果,占29.6%。
  手机品牌忠诚度方面
  用小米的90后里只有38.2%的人喜欢小米这个品牌,接近一半的人更喜欢苹果和三星。
  用三星的90后里有67.2%的人喜欢三星,还有22%的人喜欢用苹果,这部分人主要是三星的中低端机用户,因为受限于经济原因而无法购买苹果手机。
  用苹果的90后里有81.6%的人喜欢苹果,苹果的品牌粘性和产品满意度最高。
  晚间和睡觉前是90后用户手机上网的高峰时段。
  在调查中发现,在晚间(18:00-22:00)是90后上网的高峰时期,58.5的用户选择在这个时间段用手机上网。其次是睡觉前,占51.9%。
  近半数的90后用户不到15分钟查看一次手机,患有严重的“手机恐慌症”。
  在闲暇时多长时间看一次手机的问题上,18.9的用户选择了0-5分钟,29.8%的用户选择了6-15分钟,这就意味着近半数90后用户不到15分钟就得查看一次手机,是重度“手机恐慌症”的表现。
  六成的90后每天用手机上网超过3个小时,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长时间是一个不容乐观的调查,高达31.6%的90后用户选择了5小时以上,对眼睛有严重伤害。27.2%的用户选择了3-5小时,这就意味近六成90后每天用手机上网超3小时。
  绝大多数的90后并不喜欢装很多手机软件,50款软件已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相对层出不穷的手机应用,90后的喜好并不是那么广泛,据调查显示78.5%的90后在手机中仅安装了50款以内的手机应用。仅有0.6%的用户选择了会安装200个以上的手机应用。
  七成90后安装了1-5款手机游戏,其中安装3款手机游戏的用户最多。
  90后几乎是随着游戏一起成长的,最初是网络游戏,后来是近年来兴起的手机游戏。在大家都认为90后必须是各项痴迷游戏、爱玩游戏的数量肯定是多不胜数的同时,360手机助手数据显示,69.5%的90后手机中仅有1-5款手机游戏,其中3款手机游戏的用户占19.1%。
  90后用户很少会因为广告下载某一款手机软件,最看重下载量排名。
  90后用户喜欢追赶潮流,因而大众都会选择些什么游戏对90后在手游的选择上影响很大。据统计,32.8%的90后会主动查看软件下载量排行来选择游戏,其次是朋友推荐占21.7%,然后是用户评论占20.5%。
  可见广告实际上对90后影响不是很大,他人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
  半数以上的90后用户不喜欢软件频繁更新。
  对于90后,软件下来之后最好永远不要更新,因为更新太麻烦!不过实际上90后太多有强迫症,47.1%的用户看到可以更新的东西会选择立刻更新。
  六成的90后用户使用的手机网络是3G,对手机网速的需求度高。
  90后喜欢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敢于尝试敢于创新,61.7%的用户在手机网络上使用的是3G,4G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当前4G的90后用户仅占1.3%,但可以预计待4G网络充分开启的时候,90后也必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超过七成的90后每月使用的手机流量在100M以上,平均每天使用3M。
  智能手机耗流量的效果人所共见,智能机最大的使用群体90后对流量要求自然也很高。平均每月使用流量在100-300MB的90后占33.1%,500MB以上的占19.7%。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如何节约使用流量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360手机助手的“免流量专区”计划推出后即刻受到大量90后用户欢迎的主要原因。
  在不少人眼中,90后是一个贬义词,与自私、自负、宅、娇生惯养等同。但实际上90后只是一个时代的剪影,90后不同于以往的选择也与时代本身的社会氛围有着莫大的联系。360手机助手相信,90后有担当,有自信,未来的世界终究要交给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
]]>
//www.otias-ub.com/archives/265380.html/feed 1
针对80、90后的营销关键点: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定制化内容 //www.otias-ub.com/archives/236679.html Sat, 07 Jun 2014 01:30:09 +0000 //www.otias-ub.com/?p=236679 199IT注释:“千禧一代”(那些18至36岁之间80、90后,),他们差不多与电脑同时诞生,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

新的研究表明,80、90后每天翻阅他们的智能手机达43次,他们主要使用社交网络来发现和共享内容。 millennials1-370x370

(千禧一代的手机使用偏好排序,来源 SDL)

千禧一代是公认的(那些18至36岁之间)是最精通技术的一代。当针对这一部分人群进行营销,你需要考虑三个关键要素,

  • 智能手机
  • 社交媒体
  • 定制化内容

在最新的报告《Content Finds the Consumer》中,全球的消费者体验管理公司SDL提供的80、90后媒体使用习惯: 结果表明,接近70%的千禧一代每天使用两个不同的终端设备。其中,智能手机的使用占主导地位。千禧一代每天翻阅他们的智能手机达43次。

同时,千禧一代喜欢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平台沟通,根据该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千禧千禧一代表示,他们更喜欢在社交网络上接触品牌,以获得折扣,而56%的受访者表示在社交平台上获得免费的福利。

此外,千禧一代通过社交网络来发现内容,并进一步分享来自社交媒体内容。相比之下,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则变成了他们次要喜爱的渠道。

经过深入研究千禧一代的媒体使用习惯,报告显示,千禧一代更喜欢定制化内容,在个性化的社交网络中,定制的在线新闻推送、音乐流媒体,71%的受访者选择定制化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如Pandora和Spotify,相比之下,只有11%的人听非定制化的本地电台。

根据SDL的调查结果,为更好针对千禧一代进行营销,该报告提供了一些建议:

  1. 创建可以快速在任何设备上传播的有意思和可分享性的内容(199IT注:可病毒营销类内容)
  2. 将社会媒体加入到营销组合当中
  3. 给你的听众定制化内容,并提供适合其特定的语境。

此次SDL报告的样本调查1,800名世界各地的千禧一代,其中包括女性占53%,男性占47%。(199IT注:样本数不大) 本文原作者:yuyu-chen  编译:ralf   (非专业编译,如内容有瑕疵欢迎指出)

]]>
90后还有哪些未挖掘的社交需求? //www.otias-ub.com/archives/234721.html Tue, 03 Jun 2014 13:54:55 +0000 //www.otias-ub.com/?p=234721 全国数量达到1.4亿的90后,显然已经成为手机第三屏上最活跃的群体。移动端上,围绕移动应用的竞争从未停止,以微信为代表的熟人社交,以秘密为代表的匿名社交,基于地理位置的交友社区陌陌,同性社交的Zank……只要你想到的,差不多已经被这些活跃度极高的APP瓜分完毕,难道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的想象力就此终结了吗?钛媒体编辑试图以基于调研的分析,来探讨一个话题:90后人群对于移动社交还有哪些可能的需求?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陌生访谈

调研范围:在读、在职两个细分90后人群

调研背景:眼下这个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大批年轻的创业团队怀揣着新奇的点子,在这片红海中打拼,然而创业者们比我们更清楚,这是一个最符合二八法则的生态圈,最终能在竞争中成功的团队少之又少,据一项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3的创业团队将被直接拍死在沙滩上。而我们选择90后作为调研对象基于两个基本判断:

一、据我们对创业团队的走访,在竞争压力下,众多创业团队开始致力于“寻求差异化”。比如,产品并非追求大而全,而是针对某一个细分的群体来开发创新型移动应用。90后这一特殊群体,自然成为了创业者们研究的对象。

二、社交,已经是当下产品开发设计的必备元素。那么,90后的社交圈又有哪些特点?在混乱的社交市场,创业者如何成功推出一款针对90后群体的社交产品?

以下是报告全文摘要,由钛媒体编辑宋长乐撰写:

国内社交产品市场的格局和特性

以微信为代表的熟人社交,以秘密为代表的匿名社交,基于地理位置的陌陌,甚至最近比较火爆的短视频社交美拍——这些应用最终能够风靡,根本原因在于:用户分享与猎奇的本质需求和欲望。

社交应用鼻祖Facebook当年崛起,也正是率先发掘出了网络用户强烈的社交需求。

当然,光抓住用户心理只是一个开头,从Twitter到Instagram,产品本身都具备新鲜、有趣、有用、好玩儿等特点,才得以有效保持高强度的用户黏性,促使用户互动、分享,同时获得大量UGC内容。

主流社交产品暂且不论,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产品就已经数不胜数。每一款社交产品都聚集着独有的人群,形成一个小圈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潜意识的为自己贴上标签,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圈子,然后在圈子里交流、分享。

如果我们回溯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历史,如今的线上社群,恰恰是之前线下社交圈的转化,都是以“共同点”来维持关系。但随着我们使用的社交产品越来越多,用户很难不产生厌倦感。当下社交产品同质化过于严重,熟人社交似乎已经没有新意和新玩法。这也正是充满猎奇、刺激的私密社交之所以火起来的原因。

90后群体的移动生活有5个突出特点

作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90后,这个社会给予了他们太多标签:叛逆、另类、自我……但提到社交产品,又不得不说,90后着实是与移动互联网关系最亲密的一代。

根据统计表明,中国的“90后”约有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7%左右;而在个人上网设备中,90后用户通常使用的设备是手机,占比接近40%。为此,钛媒记者在一周时间里,采访了17位90后在校学生,以及13位90后在职人群(再次注明,此次调查针对的是两个90后细分群体的小批量田野调查)。

钛媒体对样本人群的走访,本着对于九零后人群在现象层面的观察,希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调查和后期的分析,钛媒体团队总结出了90后人群在移动生活中体现的几大特点:

一 、少耐心,喜欢快消性产品,乐于网购

二、反权威、更自我

三、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但也容易被鼓动

四、对社交媒体重度依赖

五、注重简单的分享,主动创造性不强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受访者给钛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钛媒体说:“作为90后,比如我,甚至身边的室友、朋友,找实习或者找工作更注重工作是否开心是否有兴趣,而不是非常在意工资,喜欢晒一切自己觉得厉害的东西,以满足认同感,有种炫耀的心理。”

但这位受访者在深入访谈中同时坦言,有时候看到朋友各种晒幸福,会带来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由于思绪很敏感,就会觉得很矛盾,甚至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说70、80后的成长是跟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脚步,那么如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则造就了90后这个特殊群体。

每个阶段,都会衍生新的需求

对于创业者来说,怎样才能发现90后群体最真实的社交需求?

首先,从本质上看,社交就是联系。而联系就是解决距离,但是同一个人和A的距离,与和B的距离很多时候不是等距离的,现在的社交关系,除了最常联系的那几个人之外可能全部都是弱连接关系。那我们就需要既能维护现有关系,又能得到周围人信息的方法,由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所以关键的一点就是不需要天天联系。除此之外,以微信朋友圈为例,现在充斥着很多买卖交易、心灵鸡汤,这些信息我们不愿意看到,甚至是厌恶的,然而发送这条更新的人恰好是朋友,一方面不能拉入黑名单,另一方面,对方发送的讯息有时很干货,充满趣味,但如果屏蔽了就无法看到对方的任何更新。

所以,从用户需求角度,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屏蔽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只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基本判断:下一个社交需求的关键词就两个字:筛选。也就是说,把所有好友的朋友圈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聚合一起,这个想法是好的,不单是90后,也是大多数人的需求,那该如何实现?单是敏感词屏蔽,就需要很强的内容分析能力,或者可以直接利用大数据监测平时的阅读习惯和喜好?需求到了这里,就遇到了瓶颈,很难突破,当前的大数据也只是炒概念。以上就说明,即便当下的社交产品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到了一定阶段,还是会发现新的需求,这恰恰和90后善于发现、敏感的心理相切合。

如果你恰好是一位创业者,那么要想抓住90后这个细分群体,不妨从上述思路来设计你的产品。钛媒体编辑基于调研结果,尝试为创业者们拟定一份针对90后社交产品的通用版“商业计划书”:

目标市场(人群):90后

人群特点:社交产品重度用户、自我、缺乏耐心和坚持

产品构想(功能特色):

1、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基础上,产品能过滤筛选个人喜欢的信息

2、伴随微信的开放以及一些社交产品新增更多功能,可以看出社交产品几乎是朝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趋势发展,未来可能有一个简单、闭合的产品替代微信也说不定。

3、功能上最好是可以让用户减少对手机和社交产品的依赖

4、90后是一群注意力被分散的群体,但90后有着自己的梦想,沉浸自我表现的他们朋友圈里说梦想担心会被嘲笑,这就需要一个地方(社区),能够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如果这款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梦想实现计划,甚至是进度跟踪,这样用户每天打开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会很有自我成就感。

市场规模:1.4亿90后群体(正在冉冉升起的00后也可以列入其中)

竞争格局:当下社交产品基本满足用户需求,市场趋于饱和,想要改变用户习惯很难,排除几支主流社交产品之外,即便是创新性社交产品推向市场进度也很缓慢,但这样的市场格局下,也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产品、整合资源。

市场时机:社交产品的乱象,很多所谓的硬性需求都是被营销人士炒出来的,禁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迫使人们需要一款简单、有趣、好玩的产品取代当下的社交方式。

关于竞争优势、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颠覆性的创新将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在营销方面,罗永浩着实是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懂得制造话题、吸引媒体和受众注意力的人物,他很明白用户想什么,善于揣摩大众心理。而且在手机市场饱和,很难突破的市场现状,他的宣传点在于情怀和坚持,不为输赢,只为认真,他所宣传的不再是一款产品,而是凸显了一种情怀。创业难,守业更难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话题,所谓“剩者为王”说的就是能够在创业路上坚持下来的团队。

以上就是基于两个细分市场的90后群体的调查获得的结论性内容,以此来评估针对90后这个群体的社交产品机会。事实上,在调查过程中钛媒体团队发现,很多90后不知道自己究竟还有哪些需求没有满足,甚至有人说,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够每天早晨告诉我该穿什么衣服,买东西该选择哪件,就太好了。这话也正透露了当下很多90后的“选择恐惧症”。

90后这个群体,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谁先把90后的社交模式琢磨透彻,谁将占领市场高地,然而对于创业团队来说,首先要做的是针对某一个更细分的90后群体,通过精细的数据和调查,得出最简可行产品(MVP),在此基础上扩展,深入优化,从而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调查团队还将继续提供深入的细分人群调查、研究,欢迎提出你希望看到的调查报告类型及需求。

via:钛媒体

]]>
90后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信息图 //www.otias-ub.com/archives/214456.html Fri, 25 Apr 2014 15:58:52 +0000 //www.otias-ub.com/?p=214456 6f7d6a71gw1efv3gdd77wj20c86sxtzp

]]>
营销人员应掌握的90后独特品牌消费心理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787.html Tue, 22 Oct 2013 10:28:23 +0000 //www.otias-ub.com/?p=162787 0

 

2013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90后大学生逐步走出象牙塔,初入职场,这意味着他们即将摆脱父辈的经济靠山,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劳动力和市场消费主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网购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约占34%;42.4%的90后至少有过一次网购经验;网购的90后平均每月比不网购者消费高出193元。这一代的年轻群体在许多方面都与父母辈和祖父母辈很不相同。

在笔者看来,这个群体独特的成长环境形成了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消费模式,所以,在这部分人群逐渐展现出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下,品牌及市场营销人员需要把更多地注意力投向他们,并且通过恰当的方式触及他们的心理。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结合在专业邮件营销服务商webpower中国区的营销心得,揭示90后这一消费群体独特的消费心理,并以实例的方式,揭示周边关系尤其是父母一辈对90后营销的影响。

90后的5个独特消费心理

90后毫无疑问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消费主力。但是,要想让他们成为你品牌的主力消费人群,却不那么容易。因为他们与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有本质的不同。据webpower中国区观察研究显示,要想触及90后这一特殊的消费人群,市场营销人员必须了解90后的以下5个独特消费心理:

1.不蛮目听从。

这是每一代人群都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对于90后。他们有自我主张,有自己的观点,不会盲目地听从别人,希望自己做主,重视自己的话语权。

2.希望自己尽量去探索更多。

太多的人认为,这一代人考虑问题简单易冲动。但是其实他们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愿意去做更多的探索以获取信息。并且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3.个性化、自我意识。90后不喜欢废话,他们更喜欢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所以你必须能够迅速的讲述完你的故事以及故事相关内容,并且让他们觉得“我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

4. 指尖上的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体验是90后的生活方式之一。据新鲜传媒调研显示:在90后频繁的网络活动中,网络虚拟交往尤为凸显。他们之中36%的人每周会更新博客,以此为发表感想、记录经历和发泄情绪的平台;近30%的90后每天都会登陆社交网络,延续现实世界的社交关系;21%的人天天收看网络视频,来源是自己搜索和他人分享,这之中又有1/3的人看完后会进行分享。

5. 购物:消费价格与品质并重。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实际需求而且品质不差的商品,获得了一种自我满足感。90后在消费上鲜有的务实。

90后营销可以尝试从父母入手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尽管90后已初入职场,具有部分消费能力,但是从父母处获取各种资助支持及意见仍然非常普遍。邮件营销服务商webpower中国区认为如果品牌想要影响90后,吸引他们父母的注意,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梅赛德斯 – 奔驰的传统

梅赛德斯 – 奔驰长期以来一直是汽车行业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作为奢侈品牌,它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却仍然与90后产生共鸣,这对于对象还是不具备消费其产品能力的90后,确实是艰难的壮举。最近的一项AutoTrader.com的调查发现,在婴儿潮的一代人群(指美国1945–1960年间处于高生育率时期出生的人,90后的父母辈)中,奔驰在所有的豪华车处于领先位置,出售了其56%的车辆给到这部分人群。这是一个品牌通过吸引他们的父母,然后把品牌植入到年轻下一代的心理的例子。另外,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如果孩子将来有需要购车首付,也会更容易说服父母得到帮助。

Whole Foods:共生的品牌关系

Whole Foods的成功公式看起来有点像这样:50后、60后…..每一代人都需要吃得健康,90后也需要。虽然道理有点简单,但这远非真相。其联合创始人兼联席首席执行官约翰·麦基说到:“Whole Foods把更多的上一代人转化成客户,因为他们正在老化,所以想要保持年轻、健康,延长长寿。“ 尽管Whole Foods的价格有点高,但是得益于上一代人探索自然和有机食品的选择,它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仍然是受欢迎的品牌。在这种共生的品牌关系中,父母更可能购买那些无论是自己上一代或是下一代们认为值得购买的品牌。

父母、身边亲戚朋友,乃至有某种联系的人,经常被我们的生活和决定中作为参考的指南。在对90后这一年轻的新兴消费群体开展营销前,笔者认为不但要读懂webpower中国区所列出的以上90后独特的消费心理,也应该更多把父母、朋友等其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认真分析到底谁影响了谁,这样向90后的营销将更为有效。

]]>
“90后”的轻奢时尚观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016.html Mon, 12 Aug 2013 16:10:27 +0000 //www.otias-ub.com/?p=140016

90后对轻奢侈时尚的态度,你了解吗?

轻奢网联合新鲜传媒用半年走访了全国170余所高校,访问样本量超过21000位90后,联合发布了《2013年度90后轻奢时尚态度报告》,也借此了解了90后的时尚态度和他们的消费特征。

所谓轻奢侈品主要是指这样一些品牌,它们既不是那些容易沦为街牌的快时尚,也不是Louis Vuitton、Channel等奢侈品大牌所代表的奢侈追求,轻奢侈品注重设计师原创设计和高品质面料工艺,它们不会太过前卫,但又有足够的品质保证。

当然轻奢侈品与奢侈品最大的区分依旧在于价格,轻奢侈品牌定位一般是中高档,普通小资人群就可以支付,当然轻奢侈的消费人群并不能清晰地划分,在很多场合,轻奢侈和奢侈品的消费人群是一并存在、时有交集的,但不管怎样,只有那些懂得90后内心的品牌才能准确的赢得未来。

在这份报告里,90后是自我、数字化的一代,他们追逐潮流,对于流行时尚更为敏锐,因此他们会经常购买别人羡慕的新潮商品。然而他们对于时尚的态度却遵循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忠于自我,更倾向于认为“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更应该享受生活,尊重自己的生活选择”。

他们会与朋友频繁联络,喜欢音乐、聚餐、逛街并关注体育,但他们又更加数字控,大部分信息获取渠道、交流方式和消费途径都依赖于数字信息服务,也向往与自己兴趣相关的高科技产品和装备。在对于90后消费特征的多选关键词中,“潮流控”的点击率最高,占到了81.9%,其次是“数字控”,被78.6%的受访人提及。

90后虽然重视品牌,但对于名人代言却有自己的态度。在对于品牌广告的关注中,时尚、成功、健康3个关键词分别以78.5%、69.4%、62.7%的投票率分列关注度前三名,大多数90后时尚族群认为名人同产品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也会选择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来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

他们认为品牌战略应该以质量和服务为后盾,之所以会选择名牌是因为他们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85%的90后群体在消费时会注意到品牌的美誉度,在消费中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比较高,也要求品牌所传递的个性与自身气质相吻合。

在90后对于时尚产品的关注度方面,数码电子受关注度最高,有76.3%的90后受访者选择了这一类商品。与此同时,服装以68.4%的关注度位列第二位,其次则是化妆品,有52.8%的受访人群选择了它。

90后是更加自我、数字化的一代,有着很强的表现欲,不同于80后以5年为一个特征的群体区隔,90后的群体几乎是以2年为一个年龄段,特征也有细微差异,但“追逐潮流、数字化、重视品牌,但又忠于自我”成为90后的整体时尚态度。

本报告的研究是90后群体时尚态度的共同特征。

 

享受生活、喜欢被众人关注、乐于分享、忠于自我是90后整体时尚态度。

 

不盲从、追逐潮流、数字化、重视品牌、是90后时尚消费的特征。

 

 

结论: 90后族群对“美”的追求大大超过了对基本生活的追求;广告形式和风格影响着他们对于产品的喜爱程度。广告形式更加多元才能吸引更多注意力。同时,他们认为品牌战略应该以质量和服务为后盾,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名牌是因为他们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

 

via:businessvalue

]]>
数据深度解读:90后爱什么?如何打动90后? //www.otias-ub.com/archives/12845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28458.html#comments Mon, 01 Jul 2013 16:24:36 +0000 //www.otias-ub.com/?p=128458 90后爱什么?如何俘虏90后?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8458.html/feed 1
如何满足90后的个性化消费? //www.otias-ub.com/archives/128956.html Mon, 01 Jul 2013 14:26:53 +0000 //www.otias-ub.com/?p=128956 damndigital_views-how-to-meet-personalized-consumption_2013-06_01.jpg

消费,已经越来越超越简单的物质需求,而成为了新人类的存在方式,成为了他们心理安全的保护机制。他们把消费做为树立个人形象,反映精神世界,发布个性宣言的方式。借助消费,他们表达对自由选择的渴望,流露对个人幻想的追求,展现对品质世界的向往。

这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表达为:我要购买那些能够带给我个性化生活的东西。我要购买那些能够让我实现心理自主的服务。我要购买那些能够让我创造自己、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东西。他们深切地渴望商业世界能够在他们的个人心理与行为空间中为他们提供支持。

三种个性化商业服务类型

在新一代消费主流群体的带动下,在无数商家的力推之下,个性化消费浪潮已经到来,按照个性化的“境界”不同,个性化商业服务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多样选择。商家想要告诉多样选择的消费者,如果你很懒,只喜欢点击几下鼠标做选择题,这种多样选择很容易实现。事实上,今天无论是卖家电的、卖手机的、卖数码产品的、卖衣服的、卖鞋的、卖礼品的,早就已经实现了这一点。样式多得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总有适合的一款。

第二种,参与设计。商家想告诉参与设计的消费者,如果你没那么懒,而且仍然觉得缺少独一无二的一款,那就做一点填空题。在电脑上输入你独特的需求后,真的就会有一款独一无二的产品属于你。在酷森服装的网站上,在消费者输入身高、领围和胸围三个数据后,他们会为你提供专属的衬衫。在唯尚的工作室里,告诉设计师你的户型数据,他们会把家具做得恰到好处。告诉适之宝你的头部数据,他们会送上一款只适合于你的枕头。量身定制,从这个意义上,确实已经不再是商家的噱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第三种,主导创造。商家想告诉主导创造的消费者,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如果你希望喷发你的创意才华,那就做点开放式问题,有许多专业工具供你挥洒才情,展现自我。对于那些喜欢分享自己旅行日志、美食体验、心情感悟的消费者来说,他可以使用zinemaker制作属于自己的杂志,把你所有愿意分享的东西专业地展现出去。对于那些一直渴望著书立说的人来说,你可以把你的人生故事传递给iBook,他们会帮你实现一直以来的梦想。对于渴望展现自己对光与影独特理解的人来说,他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嵌入绘声绘影软件,那会帮你打造完全个性化的电影。

举例服装业

下面,我们以服装行业为例,来分析商界如何借助互联网手段来满足来势汹汹的个性化消费浪潮。

首先我们看一下李宁的案例。通过互联网购买李宁的服装可以看到,为了满足用户多样选择的需求,特别为了帮助客户进行快速搜索。李宁把自己的产品类别大类按照男子、女子、童装、运动配件等几个类别划分。而在男装系列里面又分成男装和男鞋。其中,男装包括T恤、编织衫、卫衣、比赛服、运动外套、裤装。男鞋里面包括跑步鞋、篮球鞋、足球鞋、网球鞋等等。而当进入到每个具体的产品品类中,李宁的网站又给客户提供了非常多样的分类方式。比如说可按上市时间排序、按照销量排序、按照价格排序、按照折扣排序等。此外还提供了如经典休闲鞋、综合运动鞋、足球文化鞋等热门标志。这里面所有的设计都旨在帮助消费者进行快速搜索,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而当客户选择了某一款具体的商品之后,李宁会提供该款商品的价格、折扣、颜色、尺码,目的是帮助客户锁定购买意愿,进入到购买状态。

通过以上的过程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品类繁多的体育服装制造商,应对客户多样选择需求的需要做好的是,把自己的产品库中所有的产品类别体现在客户的一个可视界面上,并且提供灵活的分类以及快速的搜索手段,让客户以最小的成本做出决定。

接下来我们考察第二个案例,型牌男装的衬衫定制。这个案例对应客户的参与设计消费体验。

在这种消费场景中,客户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实现真正的量身定制,而服装业恰好是这种需求最直接的体现,因为人与人的身形特征都不一样。型牌男装的客户交互体验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进行你期望的衬衫款式的选择。选定之后,客户的动作是要开始进行输入,输入什么呢?决定你身材的几个关键数据,包括身高、领围、颈胸围和颈腹围这样四个关键参数即可。最终,选择是否要加入一些私人标识,比如说在衣服上绣上自己的名字等等。在完成这几个步骤之后,客户就完成了设计过程。整个过程,对于客户来说是非常便利的,输入的文字量非常少,这体现了型牌男装在界面上的简洁交互能力。

给客户越简单意味着企业内部的动作越复杂,这意味着在其能力开放层需要作出大量的努力

作为服装企业,需要做好这样几件事情。首先是服装充分的构件化、模块化。一款服装从构件角度来看,里面可以把构件划分为肩线、分割线、侧缝线、纹经、下摆、衣袖、衣领、口袋等,而衣领又可以分成无领、平领、立领、翻脖领这样几种,而翻领中又可以细分为平脖领,轻脖领。这里的构件划分得越细,可以给客户提供的灵活选择就越多。此外,为了满足客户参与设计的过程,需要企业在能力上做好的另一件事情是参数化设计,包括尺寸规格的参数,款式风格的参数等等。事实上,客户在购买中输入的数据,就是在帮助企业确定参数值。对于服装企业,还需要做好的第三个事情是,进行有效的拆单动作,也就是说把客户输入的数据转化为工厂制作过程可以理解的数据语言,这在现在定制化服装企业中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完成。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参与设计来购买自己的量身定制的服装,这也意味着企业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以型牌男装为例,到现在为止已经积累了一百多万个体型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组合成的常用服装号型达到了一千多个,可以满足98%的中国男性。这意味着客户即便不选择参与设计的定制模式,也可以通过多样选择的模式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商品。

接下来考察秀我在线的T恤DIY案例。在这个网站上,客户的体验过程是这样的,如果你希望自己主导设计一款T恤的话,那么首先从网站上选择送自己还是送父母、送朋友、送给恋人,接下来需要选择的是双面定制还是单面定制。进入到具体的定制页面之后,你可以开始自己的DIY过程,这里面最主要的是为T恤选择图案,你可以根据这款T恤的基础信息,包括它的尺码、款式选择图案。你既可以从网站提供的图库中选择图案模板,也可以从自己的电脑上添加图片或者添加文字。在整个设计完成并且通过网站审核之后,你就可以购买由自己设计的这款T恤。同时如果你设计的T恤独有特色,纳入到了秀我在线的整个产品体系被别人购买,每件T恤你还可以分享五元钱。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引入了Web2.0思想的体验过程,客户在这个网站上既是给自己购买T恤,同时也是在设计T恤。为了满足客户主导设计的需求,秀我在线在界面上尽可能多地位客户提供支持,包括上传图片和文字之后的文字大小,位置、旋转度等多方面细节的调整。T恤服装的最主要的特色体现在它的T恤图案上,而这一部分企业把设计权交给了消费者。这相当于,秀我在线把自己T恤上图形设置这样一个工艺过程面向客户开放了,并且通过非常便利的手段,通过开放的工艺的能力实现了这一点。同时,这个案例也很好的说明了,事实上任何个性化消费都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定制。以T恤DIY为例,可以看到,它的基本款式,包括它的面料是不能够定制的固定部分。

这三种模式,应个性化消费浪潮而生,同时也在加剧着个性化消费浪潮,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在这样的大潮推动之下,消费者的独特性将日益得到尊重,并充分彰显。只是,对于商界而言,一个两难的问题在于,一方面要正视个性化消费浪潮的惊涛拍岸;另一方面,大规模制造的逻辑统治商界已达一百年之久,绝大多数的企业资产、供应链、流程,都是为大规模制造而生,两者之间的冲突显而易见。今天的企业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使两者很好的协调起来呢?这确实是难题。

来源:虎嗅
]]>
二线城市90后的移动社交行为 //www.otias-ub.com/archives/125967.html Wed, 19 Jun 2013 07:45:26 +0000 //www.otias-ub.com/?p=125967 信息图第160期——二线城市90后的移动社交

]]>
二线城市90后移动社交行为基础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32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320.html#comments Sun, 09 Jun 2013 01:25:22 +0000 //www.otias-ub.com/?p=122320 90后,一个对我们来说熟悉而又陌生的词。网络上随便一搜就有大量的关于90后的研究报告。独立、个性、叛逆、非主流,评价褒贬不一。那么,90后在使用社交产品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线城市,紧紧跟随着一线城市的脚步,又被重重包围在三线城市之中,究竟二线城市的用户会更像哪一边的用户呢?

二线城市的90后用户,与我们最熟悉的一线城市80后用户,又有着哪些相似?哪些不同?

带着以上疑问,腾讯ISUX用户研究中心在去年年底进行了一次针对二线城市90后用户移动社交行为的基础研究。

 

错位的二线城市

我们走访了昆明、长沙、青岛、西安以及哈尔滨五座二线城市,在每个城市进行了三场入户访谈,以及总计64名路人的拦访,有了如下重要发现。

 

经济水平像一线,科技水平像三线:

五座城市都在大修地铁,繁华的夜生活也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活力。我们访谈的用户普遍都觉得自己的城市已经是座大城市了,北上广深对他们的吸引力有限。

但是另一方面,他们都不太懂科技,买手机时大多是听店员的推荐。此外他们的家庭 WiFi 普及程度很差,很多用户都以为那是需要独立安装的,跟宽带不一样。很多人买了 iPad 以后都需要找一个有网的地方,下载好足够的内容存着慢慢看、慢慢玩。

 

智能手机不智能,社交产品看新闻:

他们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保留了很多功能手机时代的习惯。比如用浏览器当作网络入口,不常用客户端;用 SIM 卡来转存联系人,而不是用 App 来管理等。

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交产品的理解也与我们产品经理的定位有偏差,比如用微信只是看段子,而不是跟朋友聊天。

 

删除过去,满意现在,空想未来:

生活发生了巨变后,比如升学、恋爱、分手等,他们会在社交网络上彻底删除曾经发布的内容。我们在昆明访谈的一个女生在上大学前手动逐条删除了300多条微博,为了不让新朋友了解自己过去的幼稚。

而关于现在,他们的生活节奏很规律,聚会很固定,总是去老地方,也不想探索新地方,他们对现在的生活是很满足的。

对于未来,想移民去美国、当CEO、海边的大房子等,他们的梦想都很大。可当我们问到要如何实现时,他们都摇摇头说不知道,也没有为之进行任何努力。

 

以假乱真的苹果体验店 | 拍摄地:西安东大街

 

二线城市90后特征

有了这些发现后,我们发出了一份关于态度及行为的网络调查问卷,共回收了5730份有效样本。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了访谈发现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二线城市90后用户的大致画像。

然而我们发现,在检验不同城市不同年龄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差异时,二线城市90后并没有很特别。而另一方面,回想到我们访谈的那么多用户,也不能一概而论,当作是一个用户形象来对待。

 

于是,我们重新梳理分析,决定用社交行为来对用户分类,这样更加合理。我们挑选了因子分析结果中最重要的12题行为及态度题来进行聚类,最终得到了三类用户。

 

 

 

三类用户画像

唐小涛,男,22岁

•     手机是iPhone 4S,用了一年多了

•     本科刚毕业,正在找工作

•     咸阳人,在西安上的大学

•     每月有1200的闲钱

 

城市:

•     很喜欢西安,但也很想去深圳闯荡一番

•     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手机:

•     比较懂手机,会跟朋友一起讨论应用

•     经常使用WiFi,手机流量也比较多,每个月有180M

 

线上:

•     每天都用手机刷新浪微博和空间,也会每天发表自己的心情,但更多是在转发有趣的段子

•     平时不太会删除过去发表的内容

•     偶尔会用陌陌找陌生人聊天,也会和同城的陌生人见个面

 

线下:

•     喜欢介绍朋友互相认识,也愿意组织聚会

•     好朋友很多,很想认识新朋友,最近一个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

•     遇到问题更愿意问朋友而不是查百度

•     觉得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生活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觉得朋友之间关系和以前一样亲密

 

魏小琳,女,19岁

•     手机是三星盖世2,最近才买的

•     本科在读,大二

•     潍坊人,在青岛上大学

•     每月有800的闲钱

 

城市:

•     不太喜欢青岛,但也不太想去一线城市

•     觉得目前的生活很无聊,不是很满意,但也没有想去改变

 

手机:

•     不太懂手机,平时手机出问题都是找手机店老板帮忙,自己最多下点应用

•     较少使用WiFi,手机流量也不多,一个月80M,但其实也够用了

 

线上:

•     每天都用手机刷朋友圈和空间,但是很少发表,看到段子也不会转发

•     很在意自己的网络形象,会删除过去发表的一些无病呻吟,也会用小号发表一些不能让朋友看的吐槽

•     不在网上找陌生人聊天,觉得网上骗子很多

 

线下:

•     不太喜欢介绍朋友互相认识,也不愿意组织聚会

•     好朋友不是很多,但也不像认识新朋友,觉得朋友有旧的那些就足够了

•     遇到问题更愿意查百度而不是问朋友

•     觉得最近生活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朋友也比以前疏远了,大家都活在网络上

李小荣,男,16岁

•     手机是诺基亚2220s,两年前家里装宽带送的

•     高中在读,高一

•     土生土长的昆明人

•     每月有300的闲钱

 

城市:

•     喜欢昆明的生活,对一线城市不感冒

•     对目前的生活不置可否,没有喜也没有忧

 

手机:

•     很不懂手机,用的是装天翼送的手机

•     很少使用WiFi,手机流量也很少,一个月只有30M

 

线上:

•     手机不好,所以平时都用电脑看空间,几乎不发表,偶尔剪了头发才会发张照片换头像

•     不会删除过去发表的内容,因为也没什么可删的

•     不在网上找陌生人聊天,主要是不懂

 

线下:

•     不主动介绍朋友互相认识,也不主动组织聚会,主要是跟着大家玩就好

•     好朋友不是很多,很想认识新朋友,但苦于没什么途径

•     遇到问题查百度或是问朋友都无所谓

•     刚升上高中,觉得最近生活中发生了些变化,而且朋友也比以前疏远了

 

三类用户的价值

“普罗大众”是一群每天都会在手机上看和发的用户;而“自我中心”是一群会在手机上看,但是少发表的用户;“科技小白”则基本不会用手机来看发。

 

在三类用户中,普罗大众其实是最符合产品经理期望的用户,活跃、成熟,并不需要太担心。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另外两类用户越过关卡,成为我们理想的用户。

附录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 二线城市90后移动社交行为基础研究 问卷 n=5730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2320.html/feed 4
缔元信:90后移动互联网用户应用现状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923.html Fri, 03 May 2013 14:42:04 +0000 //www.otias-ub.com/?p=108923

]]>
CMI:2012年移动中的‘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5541.html Mon, 17 Dec 2012 16:25:33 +0000 //www.otias-ub.com/?p=85541

第一批“90后”如今已经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登上主力消费舞台的群体,因此,无论是研究机构,还是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商家都开始关注这个 群体,希望了解他们的生活形态、价值观、媒体接触习惯和消费行为。但对于这些问题,其实一直没有专门的机构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研究。近日,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受邀在首届中国传播领袖论坛发布了“2012年移动中的‘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

面对“90后”这一特殊的新兴消费群体和大学校园特殊的营 销环境,传统营销方式已不能有效企及。不断发展的社会造就了不断变化的“90后”,这也正是该报告取名为“移动中的‘90后’”的另外一层深意所在。此次 调研旨在让营销人员和品牌厂商更精准地了解“90后”大学生,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广告策划与品牌推广战略。本期专题让我们走进“90后”这个消费群。

消费篇

90后:拒绝“标签”的一代

都说“90后”是很有潜力的消费大军,但你是否真正了解“90后”?

随着“90后”们逐步走进大学校园或者步入社会,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都乐此不疲地为“90后”贴上张扬、叛逆甚至颓废等各种标签。“90后”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体?他们与“80后”“70后”是否真的存在天然的鸿沟?

“90后”,被夸大的非主流生活

“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爱看农广节目,我爱看农民种地,养鸡养鸭,我就喜欢这个。”上海理工大学的黄同学看上去性格开朗,最不同的就是喜欢农广频道。但是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因为“90后”并不都是具有统一标签的,个性差异很大。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想用统一的标签定义‘90后’群体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单一的社会评价对于鲜活生动的‘90后’确实显得有些乏力,其实拒绝标签化就是他们最大的共性,他们拒绝被代表。”CMI校园营销研究院院长沈虹表示。

因此,“90后”作为不是统一型号的“社会产品”,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个性,与其他几代人相比,他们的个性是突出和鲜活的,从每个个体角度看, 他们的个性是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而“90后”的群体自己对个性的理解则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色,异质思维和多元化表达就是他们个性之一,但他们不会因为多元 而冲突,因为不同而对抗。

一些媒体或者机构,提到“90后”,往往会给他们贴上“非主流”的标签,觉得他们会向主流情感和价值观发出挑战,对着主流文化进行否定。这主要 是因为他们的穿着和语言比较另类,尤其是语言体系的混乱和网络化的特征。然而,这显然有点以偏概全,通过对“90后”学生群体的调查,其实“90后”群体 多数对自己有明确的规划,生活态度也是积极乐观的。

“我们觉得‘90后’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我的觉醒,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自己的想法,较少考虑别人的看法;他们更倾向于个人的社会价值只是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他们更善于表现和表达自己。”沈虹说。

其实“90后”只是比80后更善于表达自己,他们更加热衷于借助互联网工具上传照片、视频、日志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当然,当下流行的“恶搞”也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恶搞学校、老师、电视剧、电影,这显示出他们新奇思想比较突出。

消费:囊中羞涩,敢于尝鲜

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

“买东西的时候我会先看价格,或者是不是名牌,如果价格合理,又是名牌的话,我当然会买,如果是名牌,超出我的消费能力的话,我基本就会放弃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陈同学的观点似乎最符合“90后”学生的消费观。

“90后”的学生群体,尽管和其他年代的大学生相比,经济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但是毕竟没有收入或者刚刚步入社会,消费还是受到比较大的局限。例 如,“90后”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还是以500~800元居多,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学生的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比例更高一些,但高于1500元 一个月的比例比较低。

“90后”大学生毕竟生活在校园,消费无非就是吃、穿、用、玩,日常消费主要包括食品、服饰、护肤品、数码产品,另外休闲娱乐消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最大的开支还是吃,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吃喝的消费超过50%,这主要包括吃饭的花费、偶尔聚餐和零食的消费。

相比之下,数码产品这些引领潮流的产品更能吸引“90后”,尽管他们未必买得起,但是对这类产品却会保持高度的关注,而且在同龄人容易引起攀比和互相影响。不过,大学生对服饰的购买不像想象得那么高,很多人表示一个季度或者一个学期才买一次。

受制于生活费的限制,“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可谓在理性与自我之间痛苦地摇摆,一方面,多数学生还是囊中羞涩,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需 要很理性地规划和计划;但在日常消费中,“我”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我想要,我喜欢,适合我成为最主要的驱动力:在消费中更强调自我,通过消费来满足自 我。

“年轻人虽然很敢于花钱,敢于超前消费,但是也表现出精明实在的消费行为,这是商家不能忽视的。”年轻人营销机构总裁陈亮评价。

因此,他们平日喜欢接触新鲜好玩的事物,非常愿意为新鲜买单,愿意为新鲜进行各种低成本的尝鲜型消费。“这个群体求新、追新的领域广泛:从日常生活的洗护用品和食品,到游戏产品,再到数码产品,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表示。

传播篇

被网络包围的“社交群体”

“当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在大力宣传互联网时,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就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如此写道。

如今,虽然互联网并没有一统天下,四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的“90后”大学生群体,尼葛洛庞帝所预示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真实地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媒体接触:逐渐远离传统媒体

目前在“90后”的大学生中,每天接触网络的比例已经达到61.7%,而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四大媒体每天接触的比例仅为不到40%。这说明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网络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媒体接触率比较低,对“90后”的群体影响力比较低。

虽然传统媒体在“90后”的群体中集体式微,但是也仍占据一定的地位,例如在信息可信度方面,他们会首先相信报纸,其次是电视,最后才是网络。

对于电视媒体,网络是导致“90后”对其接触减少的原因之一,其次,还因为校园中电视安装的比较少,因此,电视在“90后”群体中接触的频次甚 至不如广播。但是,在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被更多的关注,像《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天天向上》《康熙来了》等综艺娱乐节目最受欢迎。这显示出“90 后”群体更具有娱乐精神。

报纸在“90后”中的接触频次也不高,主要是在图书馆和家中才偶尔阅读。但是电子报、手机报等数字化报纸形式在“90后”中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校园广播无处不在,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完全强制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学生普遍比较排斥。

“相比之下,杂志比其他传统媒体更受‘90后’的喜欢,大学生群体中主动购买杂志的人比较多,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从杂志中获取时尚信息,或者读图,这是互联网所不能取代的。”新鲜传媒COO王立欣说。

由于移动性的大大加强,户外媒体反而成为“90后”群体接触频率很高的媒体。他们对户外广告并不排斥,更多的对户外广告的效果也比较认可,除了 对广告比较认可以外,户外媒体中播放的生活资讯类节目也颇受欢迎,彰显出服务性质。他们甚至觉得户外媒体更是都市化气息的表现,是适宜场所出现的合适媒 体,也是排解无聊的利器。

社会化媒体下的一代

“90后”是典型的“社交一代”,CNNIC在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6.2%。而CMI的调查则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00%。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和最信任的媒体都是互联网;在被问及通常上网的途径时,有52.2%的学生选择有线宽带,51.6%的 学生选择校园网(局域网),43.1%的学生选择WIFI,26.4%的学生选择3G,12.6%的学生选择2G。其中WIFI、3G、2G都是移动网 络,可见移动网络在学生上网的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率。

而且“90后”群体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82.5%的学生选择笔记本电脑上网,77.8%的学生选择手机,而且显示多屏联动时代已经来临,因为大家纷纷表示自己开着笔记本的时候也在用手机,一般是用笔记本查资料、看视频,然后用手机挂QQ、刷微博。

受制于在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高校的“90后”学生更多地用手机上网,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而且他们用手机上网已成为习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上网。这也是该报告取名为“移动中的‘90后’”的主要原因。

社交网站是“90后”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大家选择最常使用的的社交网站排名依次是QQ、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朋友网。有趣的是大家在上这些社交网站的时候使用的终端不同、发布的信息不同、展示出来的自我人格也大不相同。

报告显示,食品饮料、日常用品、衣服、化妆品、充值卡和书籍是“90后”大学生最常网购的商品,但是网购渠道各不相同,大家对此有很明确的区 分。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都会注意品牌,这说明了品牌对产品的重要意义,应该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且因为大学校园生活是集体生活,因此意见领袖的口碑传播的功效在这个群体中显得特别重要。”沈虹表示。

迎合年轻化的营销创新

中国现在流行一个特别的字“被”。“被”这个字在新时代已经被赋予新的含义,“被”后面代表着一定的承受。大众传播时代,消费者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被动接收各种传播信息,是典型的“被传播”。

“作为消费主体,角色在数字传播时代彻底改变,即从信息接受者到信息传播者和数字生活者的变化,本质上带来的是大众传播模式的颠覆性改变,消费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沈虹觉得。

“90后”以其天生的主动性寻找自己所需信息、积极传播自己认同的品牌,扬弃了大众媒体的单向度传播,他们是不“被传播”和拒绝标签的一代。有 人觉得他们很可怕,事实上,“90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切漠视这代人的成长和漠视他们成长的人。对于“90后”的研究,只能算是刚刚开始。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与‘90后’年轻人营销划等号的市场营销策略,而且这种假象永远不会存在,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很多,品牌年轻化、网络营销、互动式体验营销、饥渴营销、娱乐营销、体育营销都是比较适合‘90后’年轻人的营销手段。”陈亮说。

在制定针对年轻人的营销策略前,对每个企业而言,先明确品牌年轻化这个品牌战略是必不可少的。像百事可乐、可口可乐、耐克、苹果这些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品牌年轻化是他们不变的品牌战略,有了这个既定战略的支撑,才能看到这些品牌常变常新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