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主营业务利润(2001-2012)及变动幅度
根据财报显示,2012年,中移动取得收入5604亿元、纯利1293亿元,平均1天赚3.54亿元。
中移动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移动员工总数达到57万人;用户总数超过7.1亿户,同比增长9.3%。同年,该公司的运营收入达到6112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无线上网业务收入达到683亿元,同比增长53.6%。
报告显示,在经济绩效稳定增长同时,中国移动在上缴税收、带动就业等方面也有相应增长,通过发展带动就业超过240万人。
2012年度票房TOP10影片榜单内除《泰囧》外,榜单内均为高成本的3D或IMAX影片。未来国产电影制作对3D、IMAX等影片投入将会加大。但同时需注意到目前国内该类影片制作水准相较好莱坞进口大片仍有一定差距,随着近年来中美贸易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国产3D、 IMAX影片寻求与好莱坞合拍,或将是一条发展捷径。
2013年2月20日戴尔今天公布2012年四财季(截止2月3日)业绩,期内营收143亿美元,净利5.3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64亿美元,同比下降31%。
戴尔今天公布了2012年四财季及全年业绩,单季营收143亿美元,全年营收569亿美元。四财季企业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达52亿美元;全年营收为194亿美元,占全年戴尔总营收的34%。
业绩
营收:四财季营收1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环比增长4%。2013财年营收569亿美元,同比下降8%。2012财年比2013财年多一周。
GAAP运营利润:四财季GAAP运营利润6.98亿美元,占营收4.9%。全年则为30亿美元。
Non-GAAP运营利润:四财季Non-GAAP运营利润9.54亿美元,占营收6.7%。全年则为40亿美元。
GAAP每股收益:四财季为30美分,同比下降30%。全年为1.35美元,同比下降28%。
Non-GAAP每股收益:四财季为40美分,同比下降22%。全年为1.72美元,同比降19%。
运营现金流:四财季达14亿美元,到四财季末,戴尔有现金与投资153亿美元。全年运营现金流33亿美元。
业绩数据
2013财年四财季营收143.14亿美元,上年为160.31亿美元,同比下降11%。2013财年全年营收569.4亿美元,上年为620.71亿美元,同比降8%。
四财季GAAP运营利润6.9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31亿美元,同比降25%。四财季GAAP净利5.30亿美元,上年同期7.64亿美元,同比降31%。全年GAAP净利23.72亿美元,上年34.92亿美元,同比降32%。
四财季Non-GAAP运营利润9.54亿美元,上年同期11.43亿美元,同比降17%。全年Non-GAAP运营利润39.73亿美元,上年同期51.35亿美元,同比降23%。四财季Non-GAAP净利7.0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9.13亿美元,同比降23%。全年Non-GAAP净利30.17亿美元,上年39.52亿美元,同比降24%。
按产品和解决方案划分
戴尔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5%,戴尔网络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Quest软件为公司贡献的营收超过1.8-2亿美元目标,桌面与移动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0%、环比增长3%。
按业务部划分
大企业部营收47亿美元,同比下降7%,该部门四财季运营利润3.93亿美元,同比下降16%。服务器和网络营收同比增长25%,ES&S业务增长10%。全年该业务部营收178亿美元,同比降5%。
公共部门四财季营收35亿美元,同比下降9%。四财季运营利润为2.36亿美元,同比降25%。服务器和网络营收同比增长11%,全年营收148亿美元,同比降8%。
小型和中型企业部营收34亿美元,同比降5%。四财季该部门运营利润3.85亿美元,同比下降4%。小型和中型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营收同比增长9%。该部门全年营收134亿美元,同比下降1%。
消费部门营收28亿美元,同比下降24%。该部门四财季运营利润800万美元,同比降87%。全年该部门营收109亿美元,同比降20%。
按地区划分
欧洲、中东和非洲营收同比降14%,美洲区营收同比降10%,亚太和日本营收同比降9%。
业绩展望
2月5日,戴尔曾宣布达成私有化最终协议,因此不再提供2014财年或者一财季的业绩预期。
2012年1月24日消息,在2012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彩电零售市场在2012年共计销售4300余万台,占全球彩电销量的20%,从出货量上看,前6家中国彩电业表现不俗,全年电视出货量约5700万台,而日系品牌出货量仅为4500万台,国内企业彩电出货成功超越日本企业。
2012年内销彩电零售规模4262.8万台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为民代指出,中国彩电品牌到2012年二季度就已占据全球彩电出货量的25%,继续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彩电市场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表示,进入下半年,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增速连续6个月逐月回暖,去年11月,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增长17.2%,比6月提高12.6个百分点。1-11月,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4827亿元,同比增长9.0%;出口交货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0.8%,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1-11月,生产彩色电视机12515.3万台,增长9.1%,其中液晶电视增长11.2%,占比83.4%;CRT电视下降40.2%;PDP电视下降26.4%。
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内销彩电零售规模4262.8万台,同比上升1.8%,零售额1482.8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3927.5万台,同比上升5.9%,销额为1353.1亿元,同比下降2.9%。等离子电视销量为251.1万台,同比下降3.2%,销额119.8亿元,同比下降17%。
奥维咨询(AVC)分析认为,2012年彩电零售规模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宏观经济企稳向好,民众消费信心恢复,节能补贴的及时实施拉动整体规模快速增长。2012年上半年受以旧换新政策透支等因素影响,经历政策低谷,加之经济、消费意愿等问题,使得整体规模明显下降,补贴政策的出台,使得节能电视产品与非节能电视产品的价格差距明显缩小,对消费者拉动力显著。在市场上销售的补贴产品比重快速提升,从而拉动了整体规模的止跌回升。
盘点2012,其中最备受关注的是节能补贴惠民政策的颁发实施。政策实施半年时间以来,其成效已经比较显著,家电行业相关企业积极调整企业战略、生产和销售,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在节能补贴新政的推动下,各个企业都在加大对高能效产品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节能产品的推广,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向、产业发展及企业的节能技术升级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政策效应。
中国品牌全面超越日本
从上游面板产线数量上看,随着华星光电8.5代线和京东方8.5代线正式量产,国内面板产线崛起,国内品牌与国内面板产线的联合,更是完全打破了多年来笼罩在中国彩电行业头顶的缺屏阴影,为国产品牌注入一针强心剂。目前,中国大陆G6以上已量产TV面板线数量已达7条,已超过日本(4条),位列中国台湾(10条)、韩国(9条)之后。从中国国内市场销售份额来看,国产品牌始终牢牢占据80%的市场份额,国内彩电行业在市场销量、出货量、上游面板资源数量上全面超越日本。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大尺寸液晶电视零售市场中,国产品牌液晶电视主要集中在50~60寸,该尺寸段中国产品牌份额高达80%。60寸以上细分市场,国产品牌份额较低,日系品牌势头强劲。
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60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销售量约17.9万台,销售额近34.7亿元,其中,日系品牌销售量份额约占84%。2012年,60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销量达32万台,销售额达56亿元,但日系品牌销量份额明显缩水,仅为72%。尽管在60寸以上液晶电视细分市场日本厂商优势仍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的能力不足。值得关注的是,60寸以上液晶电视细分市场,韩系品牌的份额已由2011年的10%,提升至目前的18%,国产品牌的份额则从5%提升至8%。国产品牌份额呈现明显增长,但落后于韩系品牌在这个细分市场的成长速度。奥维咨询(AVC)预计,2013年50寸以上液晶电视销售累计比重会达到15%。
2013年国内电视零售量将达到4349万台,线上渠道销量为381万台,线下渠道为3968万台。其中,液晶电视国内零售量将达到4070万台,与去年相比提升4%,等离子电视零售量将达到229万台,同比下降9%,CRT电视产品销量继续快速下降,零售量将达到50万台,同比下降41%。中高端产品的3D和智能标配,预测全年国内3D平板电视销量有望达到2141万台,在平板电视占有49%,全年智能电视的零售规模为2154万台,占平板电视零售规模的50%。
节能补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5月25日,三部委联合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平板电视节能补贴政策正式出台。6月1日至 12月17日,共发布三批入围补贴机型名单公布,共有液晶电视有4629款,等离子电视98款,共涉及推广企业28家。根据奥维咨询(AVC)月度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2月,补贴机型销量已经占到整体销量的92%。
在节能补贴政策出台前,节能电视因为价格较高,一直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据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节能补贴实施前,2012年1-5月内销彩电零售规模1470万台,同比下降12.9%,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1331.9万台,同比下降9.5%。节能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后,2012年7-9月内销彩电零售规模1093万台,同比上升10.8%。其中,液晶电视销量为1013万台,同比上升15%。补贴政策的出台,成功助力国内行业触底反弹,逆势回升。
2012年1月24日电 工信部网站24日发布了2012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网民数净增0.51亿人,达到5.64亿人,手机网民数净增0.64亿人,达到4.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4.5%。
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行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984.6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0762.9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613.8亿元,同比增长8.5%。
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1895.7万户,总数达到139030.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1215.5万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0.0%。2012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590.2万户,达到111215.5万户。其中,3G用户净增10438.0万户,年净增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到23280.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9.0部/百人。
2012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694.5万户,达到27815.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减少228.3万户,达到18893.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减少466.2万户,达到8921.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0.7部/百人,比上年末下降0.6部/百人。
公报还显示,2012年,全国网民数净增0.51亿人,达到5.64亿人。手机网民数净增0.64亿人,达到4.20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4.5%;农村网民数净增0.2亿人,达到1.56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7.7%。网络购物用户净增0.48亿户,总规模达到2.42亿户。微博用户净增0.59亿户,总规模达到3.09亿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比上年末提高3.8个百分点。
公报最后公布了2012年电信业经济效益情况,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0762.9亿元,增长9.0%。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7933.8亿元,增长10.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3.7%;固定通信业务收入2829.1亿元,增长4.9%。
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5322.1亿元,增长16.9%,占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上升至49.5%。话音业务收入5440.9亿元,增长2.3%,其中,移动话音业务收入4814.3亿元,增长4.9%;固定话音业务收入626.6亿元,下降13.9%。
电信业务收入中,增值电信业务收入2161.8亿元,增长6.8%。其中,移动增值业务收入1897.1亿元,增长6.1%;固定增值业务收入264.1亿元,增长12.1%。
2012年1月16日团购导航网站团800近日公布《2012年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根据对国内十多家主流团购网站连续监测,2012年总成交额达213.9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3%,全年总购买人次达到4.56亿人,较2011年增长45%。
两大利好成绩在排除季节性因素外,主要是来自全年商户开团期数的大幅增加和团购平均价格上涨。与2011年相比,商户在售团单期数达到历史新高的249.9万期,较2011年增长3.7倍,同时团购产品的价格也在持续攀升,平均折扣由2010年的3.3折、2011年的3.6折涨至3.9折。
在长达一年的业务形态调整和精细化管理后,一部分团购网站已经于2012年底宣布实现了规模性赢利。而本地服务类团购产品的常态化也推动了团购自身走向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全新生机,并进而催生预约订餐、会员卡优惠等多样化的O2O创新。
专家指出,团购概念从2010年初进入国内,在过去的3年已走完第一阶段的疯狂,并以直接的便利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如果不把它单独割裂来看,而是寄望更长远的未来,可以说它代表了自2000年第一轮互联网狂潮后,互联网与信息科技对社会民生的再一次革新推动。
全年业绩成长近一倍 折扣力度不如以往
根据团800对国内主流团购网站的监测,2012年12月份国内团购的成交额为21.6亿元达到历史新高,而当月在售团单数量和购买人次两项指标也首次达到36.7万期和4412万人,环比上涨23.9%和15.8%。
这是2012年全年中第二次月成交额超过21亿元(上一次是8月),也是连续三个月购买人次低于4000万人后首次实现大逆转。12月成绩上涨与当月特殊环境有关,以《泰囧》为龙头的贺岁电影大片极大程度的带动了当月电影票房的火爆,也使得团购电影票涨幅异常明显。
此外,岁末节日扎堆也推动了应景的其它团购消费,如餐饮、温泉、滑雪等均较11月有大幅增长。
在团购业绩呈现龙末翘尾的强劲势头同时,也必须清醒意识到除季节红利因素外,2012年团购行业整体规模近一倍的成长,更大程度是来自团购站们对地面商户的大量开垦和长期售卖。
它们在2012年纷纷缩减烧钱剧烈的品牌推广预算,而是采取“提供更多团购选择”的经营思路来大量拓展本地商户,把它们都团购化、搬到页面上去,以期最大化捕获网民的团购消费可能。
据统计,2012年月度在售团单期数为20.8万期,较2011年的4.5万期涨幅剧烈。同时,为了改变长期低迷的毛利率,团购站们在这一年中将团购价格悄然提升,平均价格已升至3.9折,并通过推出一些5至8折的优惠套餐项目来整体提高自己的盈利空间。与此相对应的是,消费者们在2012年的团购心态也发生了明显改变,从抢购囤货转变为按需购买,这使得团购从冲动消费逐渐变为理性选择。
团购网站、商家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变化,使得国内团购行业演进到一种更为常态化的营销模式。这也继而导致消费者的团购行为发生了许多微妙转变,一部分人甚至会在进入影院或者餐厅后才掏出手机查询是否有可用的团购优惠并当场下单购买。
这也使得2012年的团购行业行至岁末,似乎看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曙光。但需要指出的两点隐忧是,团购行业在2013年的持续发展不可能再度依赖挖掘商户开单的方法;如何找到特定时机(如12月的电影团购)再度拉升消费者团购参与度,才能打破月购买人次不超4000万的魔咒。
三四线城市崭露生机 中小团购站夹缝求生
2011年初,团购站们获得充足的风险投资后纷纷跑马圈地拓展地方城市,然而团购概念的普及尚需时日,不少团购站折戟而归,品尝到了超负荷扩张带来的苦果,继而在中小城市拓展上又放慢了速度。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2012年中,正当各大团购网关闭分站采取收缩战略时,团购在三四线城市又开始滋生流行。据团800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三四线城市总销售额达到99.41亿元,占总体量的46.5%,而同样是这些城市,在2011年的市场规模占比仅有不到20%;
在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团购交易贡献从28.3%下滑到22.9%,上海市场在这一年甚至略微领先了北京市场;而深圳、成都、武汉、西安、天津、重庆、杭州、南京8个二线城市对全国业绩的贡献占比从2011年的23.8%微降至22.5%。
面对一二线城市发展逐渐饱和的现状,几家全国型团购站再次开动走向地方的步伐,不过这一次它们可谓是有备而来并且异常谨慎,它们把这些城市视为隐藏的金矿,谁拿到更大份额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与大型团购网站攻城掠地相对比,地方团购网站可谓在过去一年的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上演了一场“饥饿游戏”。没有任何一家团购网站敢大幅提价,因为率先提价就可能将用户拱手相送到对手的网站中去,收益进一步减少而加速死亡,这就导致陷入了长达半年的不稳定平衡中,而各家的现金储备又在僵持中不停消耗。
一次次上演着博弈理论中的“囚徒困境”。与2011年8月超过5000家的高峰期相比,目前全国团购网站仅剩2000多家,而如果把其中指向淘宝网店的“类团购“网站再度剥除,恐怕在今年的春节后又会再次集体逃亡一批。
大型团购站因为彼此的竞争彼此压制着对方的毛利空间,这让许多中小团购站更失去了与商家谈判的筹码,从而被清出主赛场——它们在2012年集体涌向毛利高的垂直行业,比如婚纱摄影和周边旅游(温泉滑雪郊区游),而实际在某个角度来看,它们已经与那些专做批发优惠的票务商角色分不清楚了。
最后的战役尚未打响 前五大站优势明显
相较于Groupon在美国占近80%市场份额的一家独大,2012年国内团购市场也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如果将2012年前十家团购站的座次与2011年相比,前十家一线团购站的规模优势不断加剧,2012年排名前十的团购站成交总额198.4亿元,占全年团购成交额的92.8%。
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是87.6%。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不但前10家的名单出现了更替(24券消失、F团与高朋合并),2012年前五家团购网站的总和占比更是高达74.5%,2011年前5家总和占比则是55.8%。
金字塔尖的团购网站成交额不断集中,“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甚至在2012年下半年在前后5家大型团购站间出现了月成交额1亿至2亿元的真空地带。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团购网站的前十座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据统计,2012年排名前5的团购网站成交额都超过20亿元,其中美团、大众点评更是超过30亿元,而后5名都在10亿元左右;
整体排名与去年的榜单相比,24券早已不见身影,背靠腾讯的高朋网与F团合并后将以全新面貌发起冲击,前三强也从2011年的拉手、美团、窝窝团变成了如今的美团、大众点评和窝窝团。中国团购行业的大型玩家各自背靠母体资源,彼此的较量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许最终可以在不断膨胀的市场下为彼此找寻到一个合理的比例。
团购转型与创新 与电商平台的竞与合
在2012年中,许多团购站在竞争不断加剧时,有过路线的摇摆——到底是坚守平均毛利率不到8%的本地服务类团购,还是利用既有用户群基数转型网购类团购?对于后者而言,将为团购网站极大缩减地面销售人员的成本开销。
不少团购网站在2012年放弃本地服务类彻底转型至实物类团购,整个行业也在这个指向未来的路口徘徊。根据截至12年底的数据显示,在总成交额213.9亿元中,本地服务产品销售总额192.4亿元,占比达到89.9%。
而网购类产品销售额仅为21.6亿元,仅占总体一成左右,2011年占据四分之一体量。这意味着团购网站们转型实物类团购的努力可以说收效甚微,最终还是将发展重心落到了本地化服务团购上。
实际上当团购网站们转型网购时,还要面临做大后自建仓储物流的准备,以及最大的挑战——消费者的网购习惯。与更加成熟的团购平台聚划算相比,这些主流团购网站在网购类团购的能量上似乎个头悬殊。根据聚划算公布的2012年团购数据显示,其全年交易额达到了207.5亿。
消费专家、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分析,聚划算、京东等团购复合平台与美团、大众点评等团购网站间形成了一个略有重叠又各有所长的良性互补,这就好比一个蝴蝶的两个翅膀,在本地服务和网购类团购上各具优势和发展重心,虽有交叉但区隔又非常明显,将共同完善国内的互联网团购生态系统。
从近日几家独立团购网站纷纷加入聚划算和京东的平台也可以看到,电商网站的大平台对于仍在求生存的团购站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与2011年相比,团购网站们失去了耀眼的光环,恶性竞争、市场遇冷、IPO折戟、资本断粮、裁员关站,团购行业在2012年历尽坎坷,在煎熬下坚持,在生存中求变。
2012年并没有终结中国的团购行业,这些满脸青涩不足3岁的网站们似乎刚刚找到活下去勇气和智慧。近日几家团购网站相继宣布盈利消息为行业与公众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场奇幻漂流的历险,也使得它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求生的渴望,也使得整个O2O行业的发展蓝图逐渐清澈。
2012年,我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同时还放缓了对新股发行审核的速度,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大幅下滑。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仅有154家企业实现境内上市,融资额为164.84亿美元,平均每家上市企业融资1.07亿美元。融资额较2011年同期下滑近62.3%,创下自2009年以来近四年的新低,上市数量减少127家,同比缩水近半。其中,今年12月境内市场提交了白卷,已核准发行的企业无一家在本月发行上市。
市场分布方面,2012年境内IPO依旧主要集中于深圳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两市场分别有74家和55家企业上市,各占境内上市企业总数的48.1%和35.7%;上海证券交易所有25家企业上市。融资额方面,深圳创业板融资58.54亿美元,占融资总额的35.5%,虽然创业板IPO数量最多,但单笔融资额规模较小,平均不足1.00亿美元。
发行市盈率方面,2012年全年境内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0.12倍,较2011年同期46.94倍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估值正在逐步理性回归。具体来看,深圳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虽然已由2011年的52.59倍下滑至33.57倍,下滑幅度达36.2%,但该市场平均发行市盈率水平依旧最高。其中,2012年2月登陆创业板的“华录百纳”发行市盈率就高达82.46倍,国瓷材料、远方光电、天山生物、天壕节能发行市盈率也均在50.00倍以上。
首日回报方面,2012年全年境内市场平均首日回报率为26.4%,较去年20.9%有所上扬。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平均首日回报率由2011年16.0%水平上涨至2012年的39.3%,涨幅较大,主要是因为,10月登陆上交所的大盘股“洛阳钼业”虽然缩股低价发行,但上市首日还是受到追捧,最终以9.63元/股报收,较3.00元/股发行价溢价221.0%,从而拉高了上交所整体水平。另外,11月中小板上市发行的“浙江世宝”上市首日更是遭到热炒,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626.74%,但由于中小板破发企业数较多,所以“浙江世宝”的超高首日回报也未能明显拉高该板块水平。
表1 2012年中国企业境内IPO市场分布
2012年国内股市大盘走势不佳,上证综指一度下探至2000点以下,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新股发行市盈率虽然正在理性回归,但仍然较高,受此影响,2012年新股破发率依旧居高不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统计,2012年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首日破发企业数最多,均为17家,破发率分别为30.9%和23.0%,大体与去年持平,上交所破发率最高,为32.0%。其中,1月在中小板发行上市的“加加食品”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跌去26.3%。
2012年中国境内市场IPO融资最大企业非“中国交建”莫属,3月登陆上交所的“中国交建”融得资金7.95亿美元。但从对比数据不难看出,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A股市场低迷拖累,2010—2012年境内IPO融资整体水平逐年降低,单笔融资规模也不断萎缩,2012年中国企业境内IPO融资十强整体水平明显处于低位。
表2 2010-2012年中国企业境内IPO融资十强比较
92家VC/PE支持中企境内上市 IPO退出回报倍数同比降三分之一
2012年,在境内市场上市的154家企业中,有VC/PE机构支持的企业共有92家,占比近60.0%;92家企业合计融资101.58亿美元,占境内市场上市企业融资总额61.6%。有VC/PE支持的企业境内IPO数量及融资额较2011年分别下降35.2%和56.6%。
平均投资回报水平方面,2012年VC/PE机构通过境内IPO退出实现账面回报5.40倍,而2011年剔除“华锐风电”极值影响后水平为8.22倍,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上交所2012年平均账面投资回报倍数为2.54,较2011年同期剔除“华锐风电”极值后的6.07倍下滑近60.0%。
2010年后,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0年和2011年GDP增速分别为10.4%和9.3%, 2012年预计略高于7.5%,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拖累,2010年创投机构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平均投资回报水平达到巅峰后便呈现逐年递减态势,截至2012年,创投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水平已分别下滑至6.93倍和3.36倍。
2012年市场整体投资回报水平处于低位,有VC/PE支持的境内IPO企业为其背后的投资机构带来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水平仅为5.40倍。其中,50倍以上回报倍数仅有3笔,中国风投和上海永宣对“东江环保”长达十年的投资2012年结出正果,“东江环保”成功IPO分别为两投资机构带来80.09倍、66.18倍的回报;另外,“南大光电”上市为同华创投带来75.37倍投资回报;其余VC/PE机构每笔投资的账面回报水平大多在30.00倍以下。
表3 2012年单笔案例账面投资回报水平前十名
2012年12月28日消息,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今天表示,2013年工信部对我国通信业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用户发展目标要求:新增互联网宽带用户2500万户,新增3G用户将超过1亿户。
据陈家春介绍,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现已达到2.24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我国3G用户现已突破2.2亿,渗透率由去年同期的13%迅速攀升至近20%;微博用户已超过2.8亿,OTT典型业务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7亿,并以每月一千万的速度超高速增长。
2012年8月31日上午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Twitter今年的广告收入有望达到3.5亿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Twitter将增加广告的精准度,并去掉一些引发争议的广告购买限制。详情如下:
广告主现在可以借助Promoted Tweets广告面向全部1.4亿Twitter用户发布精准广告。在此之前,他们只能针对关注自家账号或类似账号的用户发布。
几乎不设最低竞价。每当用户回复、转发或收藏一条广告消息时,Twitter都会收费,此前的最低竞价为50美分,但现在仅为1美分,相当于不设门槛。
广告主可以根据兴趣定位用户。Twitter设定了350种“兴趣类别”。广告主还可以针对某个特定账号的粉丝发布精准广告。
在过去一年间,网易云阅读的用户用9亿分钟完成6亿次阅读,享受了相当于220G的海量文字信息。在此期间网易积累了大量样本,制作并发表了《2012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报告公布了中国人移动阅读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时间地点、使用终端品牌信息,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域、不同星座、不同年代人群不同的阅读兴趣,同时公布了过去一年中国人在手机上最关注的话题。
根据网易云阅读《2012中国人移动阅读报告》中的数据显示,网易云阅读用户的系统设备平台分布基本持平,iOS与Android用户数量势均力敌,用户年龄分布主要为80后。50后、80后与90后的阅读偏好截然不同。
除此之外,中国不同地域用户的阅读偏爱也各不相同,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北京人爱看健康,上海人则爱看韩寒。相对于地域的各有风情,男女用户间的阅读偏好也差别极大:只关心时尚的女性与只不关心时尚的男性。而在对不同星座用户调查习惯的调研中,最爱科学内容的双鱼座、订阅幽默内容源数为0 的摩羯座都让人跌破眼镜。
网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