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象限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3 Sep 2019 14:25:4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Gartner:2019 年 Web 应用防火墙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941808.html Mon, 23 Sep 2019 14:25:40 +0000 //www.otias-ub.com/?p=941808 作者:Jeremy D’Hoinne、Adam Hils、Claudio Neiva和Rajpreet Kaur

由于企业纷纷采用云Web应用程序和API保护服务,Web应用防火墙(WAF)市场不断增长。网络和应用安全负责人需要评估WAF如何在满足数据隐私需求的同时,提供易于使用和管理的更高安全性。

战略规划假设

  • 到2022年,Web应用防火墙(WAF)硬件设备在新部署的WAF中所占的比例将不到10%,比今天的30%大幅下降。
  • 到2023年,30%以上面向公众的Web应用程序和API将受到云Web应用程序和API保护(WAAP)服务的保护,WAAP服务结合了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防御、机器人程序缓解(bot mitigation)、API保护和WAF。这比今天的不到10%明显增长。
  • 到2024年,为生产环境中的Web应用程序实施多云策略的大多数企业组织将仅使用云WAAP服务。
  • 到2024年,结合API管理网关、WAF和机器人管理功能的更广泛的云Web应用安全平台将保护20%面向公众的Web API。这比今天的不足5%大幅增长。
市场定义/说明

客户需要保护公共和内部Web应用程序,因此推动WAF市场发展。WAF可保护Web应用程序和API免受各种攻击,包括自动化攻击(机器人程序)、注入攻击和应用程序层拒绝服务(DoS)。它们应提供基于特征的防护,还应支持主动安全模型(自动化白名单技术)及/或异常检测。
部署WAF以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内外攻击、监控和验证对Web应用程序的访问,并收集访问日志用于合规性/审计和分析。WAF以物理设备或虚拟设备的形式存在,日益从云端来交付,作为云Web应用程序和API保护服务(比如云WAAP服务)。WAF最常以嵌入(in-line)方式加以部署,部署成反向代理。这是执行全面检查和策略执行的最简单方法。其他部署方案包括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系统上的WAF插件,或带外部署。有意用作反向代理的云WAAP服务大行其道,以及采用需要嵌入式流量拦截(比如中间人攻击流量)进行解密的最新传输层安全性(TLS)套件,加大了使用反向代理的力度。
Gartner将云WAAP服务定义为第一批云WAF服务的进化版。云WAAP服务将通过云交付的X即服务部署与订阅模式结合起来。云WAAP服务提供商可能提供托管服务;对于一些人来说,托管服务是此类产品的强制性组件。一些供应商决定充分利用其现有的WAF解决方案,重新包装成SaaS。这让供应商能够更快地为客户提供云WAF服务,它们可以利用现有功能,与拥有更有限的保护功能集的云原生WAF服务产品区别开来。这种做法的困难之一是简化管理和监控控制台——源自于满足客户在易用性方面预期的综合WAF设备功能集,而又不缩小安全范围。强制性托管安全服务(MSS)常常是云WAAP服务发展过程的中间步骤;在这个环节,产品是利用WAF设备技术构建的。
从长远来看,一开始面向多租户、以云为中心而构建的云WAAP服务避免了旧代码的昂贵维护。它们还提供了竞争优势,发布周期更短,可以迅速实施创新功能。一些企业组织选择利用WAF设备构建的云WAAP服务,这么做是为了获得统一的管理和报告控制台,或云原生WAAP服务还没有提供的高级功能(比如主动安全模型)。
该魔力象限包括在Web应用程序外面部署,没有直接集成到Web服务器上的WAF:
  • 专用的物理设备、虚拟设备或软件设备;
  • 嵌入在应用交付控制器(ADC)中的WAF模块;
  • 云WAAP服务,包括嵌入在大型云平台中的WAF模块,比如内容分发网络(CDN),以及直接从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提供商交付的云WAF服务;
  • IaaS平台上可用的虚拟设备以及IaaS提供商提供的WAF解决方案。
独立的机器人程序缓解解决方案、API网关、专用API保护解决方案、运行时应用程序自我保护(RASP)是WAF市场的周边产品,可能会争夺同样的安全预算。这促使WAF供应商在适当的时候添加来自这些市场的相关功能。比如说,云WAF服务常常将Web应用程序安全与DDoS防护和CDN捆绑起来。WAF与其他企业安全技术集成的能力是支持WAF在企业市场获得强大地位的一种能力,比如应用安全测试(AST)、Web访问管理(WAM)或安全信息及事件管理(SIEM)等技术。将WAF与ADC、CDN或DDoS缓解云服务等其他技术整合起来有其自身的利弊。然而,说到Web应用程序安全,该市场评估报告更侧重于买方的安全需求。这包括WAF技术如何:
  • 最大限度地提高已知和未知威胁的检测率和捕获率;
  • 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警报(即误报),并适应不断变化的Web应用程序;
  • 将自动化流量与人类用户区分开来,并对这两类流量实行适当的控制;
  • 确保通过易于使用和极小的性能影响提高采用率;
  • 自动化事件响应工作流程,以协助Web应用程序安全分析员;
  • 保护面向公众、面向合作伙伴以及内部使用的Web应用程序和API。
Gartner认真分析了这些功能和创新,观察它们的这种能力:通过充分利用通用特征规则集,加强Web应用程序安全性,而不是仅限于网络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IPS)和开源/免费WAF(比如ModSecurity)所实现的功能。
由于许多本地安全提供商、CDN和ADC可能采用ModSecurity引擎,并使用可用的规则集之一,如今市面上有大量的WAF解决方案。
Gartner的入围和排除标准现包括要求从供应商所在国以外的市场获得至少一定的收入,还要求云WAF服务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客户。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规模较小或区域性更强的供应商被排除在外。
Gartner 2019 年 Web 应用防火墙魔力象限:
Gartner 2018 年 Web 应用防火墙魔力象限:

Gartner 2017 年 Web 应用防火墙魔力象限:

新增和跌出的供应商

新增的供应商:阿里云、Signal Sciences
跌出的供应商:
  • 思杰跌出魔力象限是由于现在要求供应商的云WAF服务拥有的付费客户的数量比过去更多。
  • Ergon Informatik跌出象限是由于现在要求供应商提供云WAF服务。
  • Instart跌出象限缘于其WAF产品发生了变化。不再对它另外收费。
  • Rohde & Schwarz Cybersecurity跌出象限是由于 Gartner 更新了入围标准。
市场概况

Gartner预测,2019年WAF市场总产值将达到9.49亿美元,比2018年的总产值8.53亿美元增长11.2%。综观全球,北美预计会成为最大的区域市场,达到4.25亿美元,占整个市场的45%。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将获得2.95亿美元的客户支出,占整个市场的31%。包括大中华区和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将达到2.0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1%。拉美将达到2600万美元,仅占整个市场的3%。
Gartner与客户讨论WAF采用情况时,注意到网络防火墙上的应用控制功能(应用感知)方面偶尔存在认识不清。WAF的主要好处和差异化优势是,为企业开发的Web应用程序代码中的漏洞提供保护,而不仅仅针对现成的Web应用程序软件中的漏洞提供保护。这些“自己造成”的漏洞不然得不到主要防御已知漏洞的其他技术的保护。针对这些企业应用程序的大多数攻击来自外部攻击者。
云WAF服务成为WAF的主要细分市场

企业组织在构建更多的Web应用程序,它们已成为业务的核心。因此,安全负责人日益需要在运行时进行安全控制。Gartner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咨询与WAF采购有关,更多的企业组织考虑针对WAF采用云优先的方法。仍在运行本地应用程序的大企业开始添加与统一管理有关或更常见的是与事件响应统一流程有关的需求。
Gartner注意到考虑使用云WAF服务的客户和考虑使用WAF设备的客户期望不一样:
  • 寻找云WAF服务的企业组织通常期望易于部署、易于操作的软件包中拥有多项捆绑的功能,尤其是DDoS防护、机器人程序管理和CDN。它们日益要求安全控制更纵深、配置选项更精细化,但它们常常在部署WAF方面遇到时间上的压力。
  • 寻找WAF设备(物理和虚拟设备)的企业组织更有可能已经部署了一套设备。它们对主动安全模型、先进安全功能以及事件响应工作流程中集成WAF寄予更高的期望。
Gartner继续看到企业组织决定将部署选项作为第二步,比较云WAF和WAF设备各自的优缺点。
WAF设备市场尚未消亡。遗留Web应用程序有一条长尾,一部分企业组织使用托管在云基础设施上的虚拟设备,以此简化管理和事件响应。然而Gartner的分析师观察到,许多提供设备和云WAF服务的WAF供应商在确定路线图的优先级时,改而采用“云WAF优先”的方法。依赖WAF设备保护其应用程序和API的企业组织应该对路线图承诺有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个细分市场在Gartner的《炒作周期》中已进入到实质生产的高峰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
为了反映最近的变化,今年的魔力象限对WAF提供者增加了一个要求,即必须提供云WAF服务,使用该解决方案的客户至少达到一定数量。由于这个要求,几家供应商跌出了象限。
影响力仅限区域市场的知名供应商也跌出了这份WAF市场全球评估报告。由于亚太区包括一些比较大的WAF供应商,2019年会继续有一份结合上下文的魔力象限。
云Web应用程序和API保护服务成为更模块化的安全平台

在“定义云Web应用程序和API保护”中,Gartner建议:
安全负责人要适应Web应用程序和API威胁领域出现的变化,为此提高Web应用程序安全要求,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全面的WAAP,而不仅限于传统的WAF范围和期望。
随着更多的提供商加强这一能力:基于WAAP的四个核心原则(WAF、机器人程序缓解、DDoS防护和API保护)提供足够好的防护,云Web应用程序和API保护服务成为了现实。
在过去的12个月,WAF供应商在机器人程序缓解方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机器人程序缓解供应商的收购应该会使这些提供商阻止恶意机器人程序的能力带来全面的提升,包括Radware收购ShieldSquare、Imperva收购Distil Networks以及Barracuda收购Infisecure。机器人程序缓解方面的进展不仅限于收购,因为大多数提供商都试图同时提升嵌入式功能。
API安全遵循类似的发展轨迹。它没有得到足够的服务,因为产品不太成熟,企业组织为发现新API的第一步而苦苦挣扎。在“API安全:保护API需要采取的措施”中,Gartner预测:
到2021年,90%拥有Web功能的应用程序因暴露的API而面临的攻击面将大于用户界面(UI),比2019年的40%大幅增长。
更多的WAF供应商在提供API安全功能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Gartner的分析师与寻找解决方案以保护面向公众的应用程序的企业组织交谈时获悉,现在总体上比过去更容易为更全面的Web应用程序安全找到业务理由,但更难证明有必要投入相关成本。一旦掌握了针对其他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最佳实践,客户很重视能够逐步启用更多的控制措施,轻松添加新模块。
来自:云头条
]]>
Gartner:2019年全球 IaaS 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910910.html Tue, 23 Jul 2019 09:34:14 +0000 //www.otias-ub.com/?p=910910 从全球企业采用、功能和服务可用性等方面来看,IaaS市场中每家提供商的区别很明显。

市场定义/描述

云计算是这样一种计算模式:使用互联网技术,将可扩展、有弹性的IT功能作为服务来提供。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一种云计算服务,它与IT部门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项目相似。在该魔力象限中,云IaaS的定义是这样一种标准化、高度自动化的产品:计算资源(辅以存储和网络功能)归服务提供商所有,按需提供给客户。资源可以近乎实时地扩展且具有弹性,按使用量计费。自助式界面直接显露在客户面前,包括基于Web的UI和API。资源可供单租户或多租户使用,由服务提供商托管或放在客户数据中心的本地环境。

因此,该魔力象限涵盖公共云和私有云IaaS产品

企业采用云IaaS常常始于现代工作负载,强调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灵活性。但企业在为传统IT购买越来越多的IaaS,注重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IaaS用于传统IT时,基础设施及运维(I&O)领导者通常负责采购。相比之下,现代工作负载的采购通常取决于企业架构师、应用软件开发负责人和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该魔力象限既考虑采购模式,又考虑相关的客户行为和需求。许多企业需要第三方托管服务提供商才能有效利用IaaS。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魔力象限和“全球公共云基础设施托管服务提供商魔力象限”结合使用,后者涵盖第三方托管服务提供商。

了解供应商的概况、强项和注意事项

面向大中型企业客户的IaaS提供商一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拥有出色的可用性、良好的性能、高安全性和良好的客户支持。该魔力象限在评估每家提供商时会注明例外情况。请注意,我们所说的“所有提供商”具体指“该魔力象限中包含的所有被评估提供商”,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所有IaaS提供商。阅读供应商概况时请记住以下几点:

  • 所有提供商都有公共云IaaS产品。少数几家还有行业化的私有云产品,或者已发布了详述此类计划的公告,表明每个客户都使用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和云管理工具。有了面向公共云和私有云IaaS的单一架构和功能集以及跨云管理,客户更容易根据需要来组合、跨服务模式来迁移。它们还使提供商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其技术投入。大多数提供商还提供自定义的私有云。
  • 所有提供商都瞄准大中型企业以及大规模使用技术的其他公司。一些提供商还可能瞄准小企业和初创公司。然而,就因为提供商瞄准某个细分市场,不一定意味着它非常适合该细分市场的要求。此外,并非所有提供商都有能力为超大规模客户提供服务,一些提供商在某些地区服务客户的能力受限制。
  • 所有提供商都提供基本的IaaS: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即服务。它们还提供额外的增值功能,尤其是云软件基础设施服务(通常是中间件即服务和数据库即服务),包括平台即服务(PaaS)功能。这些服务以及IT运维管理(ITOM)功能即服务(尤其是与DevOps有关的服务)是市场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化优势,对于灵活的模式2(Mode 2)IT买家而言更是如此。虽然所有提供商都有IaaS产品和PaaS产品,但只有一些提供商提供集成的IaaS+ PaaS;该魔力象限特别注明这些提供商。
  • 如果存储和网络资源是共享的,我们认为该产品是公共云IaaS;计算可能供多租户使用、供单租户使用或两者兼而有之。私有云IaaS使用单租户模式的计算和存储,但除非解决方案部署在客户本地,否则网络通常仍是共享的。
  • 所有提供商都声称拥有很高的安全标准。不过,为客户提供的安全控制程度大不相同。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评估的所有提供商都能提供满足常见合规要求的解决方案。所有供应商都通过了SOC 1、SOC 2和SOC 3审查,以及SSAE 16、ISO/IEC 27001、ISO/IEC 27017和ISO/IEC 27018审查。这提供了级别较高的保证,即提供商遵守公认的实践以确保系统安全,但并未表明为客户提供的控制程度。安全是共同的责任;客户需要正确配置控制,除了提供商提供的机制外,可能还需要额外的控制。此外,提供商的透明度也各不相同,不过客户通常可以在签署保密协议的情况下访问第三方评估报告。
  • 通常,每月计算可用性达到99.95%或更高的服务级别协议(SLA)是常态,它们通常高于托管主机方面的可用性SLA。若某月出现故障,提供商补偿的服务积分通常最多是月费的100%,但一些提供商最多只有月费的25%。这种可用性百分比通常是不可协商的,因为它基于对底层基础设施可靠性的技术估计。维护窗口通常不包括在SLA中。
  • 一些提供商订有计算可用性SLA,要求客户在至少两个故障域(有时名为“可用区”或之类)使用计算功能;两个故障域都失效,才算违反SLA。我们明确注明订有这种SLA的提供商订有多故障域SLA。
  • 很少有提供商订有针对计算或存储性能的SLA。这些提供商没有一个在标准计算实例中超额预订计算或内存资源,但一些提供商可能有特殊的、较便宜的实例类型,比如“突发式”实例。
  • 许多提供商都有额外的SLA,涵盖网络可用性和性能、客户服务响应能力及其他服务方面。
  •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基础设施资源通常不会自动复制到多个数据中心;客户对自己的业务连续性负责。一些提供商提供可选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 所有提供商都至少提供按小时计费的虚拟机(VM),一些提供商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来计费,这对于短期批量作业来说更具成本效益。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提供商按虚拟机计费。
  • 越来越多的提供商能够动态提供裸机物理服务器,按小时计费。提供裸机选项的提供商会予以注明。
  • 所有提供商都跟与运营商无关的主机托管平台(colocation exchange)合作。这让客户可以从位于这些设施的众多运营商获得连接。此外,许多客户需要少量的补充性主机托管,与云提供商邻近,确保低延迟。比如说,它们可能有大规模数据库、专用网络设备或大型机之类的传统设备。
  • 一些提供商提供软件市场/平台,软件供应商专门许可和打包在该提供商的云IaaS产品上运行的软件。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市场/平台软件可自动安装,可以通过提供商进行结算。一些市场/平台还含有其他第三方解决方案和服务。
  • 所有提供商都提供企业级支持,确保24/7客户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聊天以及客户经理提供支持。大多数提供商的产品都有这种支持。一些在默认情况下提供较低级别的支持,但允许客户另花钱购买企业级支持。
  • 所有提供商都会与客户签订合同,可开具发票,并合并来自多个帐户的账单。所有提供商还提供在线注册和信用卡结算,因为它们认识到企业买家更喜欢合同和发票。一些提供商会签署不需要客户承诺某个使用量的“零美元”合同。
  •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提供商都会签署以下合同附录:
  • 美国《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性法案》商业伙伴协议(HIPAA BAA)
  • 欧盟《数据保护指令》(95/46/EC)数据处理协议(DPA),这包括标准条款
  • 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GDPR)DPA
  • 一些提供商在IaaS上提供可选的托管服务。这类提供商可能并不在IaaS上提供与其在更广泛的托管主机或数据中心外包服务中提供的同样类型的托管服务。一些可能有提供托管和专业服务的托管服务提供商(MSP)或系统集成商(SI)合作伙伴。
  • 所有评估的提供商都提供门户网站、说明文档、技术支持、客户支持和英文合同。一些提供商用英文之外的语言提供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尽管服务的所有方面都是纯英文,大多数提供商可以用本地语言开展业务。
2018 VS 2019年

供应商的强项和注意事项

阿里云

阿里云是一家注重云的服务提供商,总部在中国,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原本为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平台服务,现在销售对象面向全球各地的公司。该魔力象限评估侧重于阿里云的国际业务(总部在新加坡),我们使用国际服务来进行技术评估。

产品:阿里云是集成的IaaS+PaaS。它提供Xen和KVM虚拟化多租户计算(Elastic Compute Service)和与计算无关的块存储(云盘)。它还提供对象存储(Alibaba Object Storage Service)、CDN服务、基于Docker的容器服务(Cloud Container Service)、预先配置的私有云基础设施(Apsara Stack和ET Brain)以及包括数据库服务系列(ApsaraDB)的众多PaaS层服务。

位置:阿里云在中国多个地区经营业务,版图覆盖美国(东西海岸)、德国、澳大利亚、香港、印尼、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英国。它在美国、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和新加坡都有本地销售团队。中国服务门户网站、说明文档和支持都使用中文。国际门户网站、说明文档和支持使用英语、中文和日语。

采用概况:阿里云目前在中国是云IaaS的市场份额领导者(占42%),在中国数字化企业和公共部门组织当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中国,阿里巴巴为希望采用混合云模式的中国公司提供私有云基础设施选项。在中国之外,尽管2018年宣布与SAP和VMware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但阿里云最常用于在亚太地区为灵活工作负载寻找平台的模式2买家。

推荐用途:云优先的数字化业务工作负载,适用于(1)总部在中国或东南亚,并希望利用阿里云与其母公司关系的客户,或(2)需要在中国布局云基础设施的客户。

强项

  • 阿里云拥有广泛的公共云集成IaaS+PaaS产品,其范围可与其他放眼全球的超大规模提供商的服务组合相媲美。
  • 阿里云是中国云IaaS的市场份额领导者,它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客户满意度,并与中国公共部门关系密切。中国企业将阿里云视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开始赚取数字收入的渠道。
  • 阿里云与阿里系公司关系密切,使阿里云得以成为国际公司进入中国的桥梁、中国公司迈出国门的桥梁。

注意事项

  • 阿里云的国际版产品不具备中国版产品的全部功能,也没有几大全球竞争对手(AWS、微软和谷歌)那样丰富的功能。在许多地区,只有使用某些类型的计算实例时才能使用特定服务。
  • 阿里云90%的收入来自中国,中国境外的企业客户群没有明显增长。阿里巴巴在MSP生态系统、第三方企业软件集成和运维工具方面能力有限;小型全球现场团队限制了其在中国境外的采用。
  • 阿里云的财务亏损在增加,可能阻止该公司继续投入于必要的扩张、作为领先的超大规模提供商服务国际市场。
AWS

AWS是亚马逊的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云的服务提供商。它在2006年开辟了云IaaS市场。

产品:AWS是集成的IaaS+PaaS。其弹性计算云(EC2)提供按秒计费、采用多租户和单租户模式的虚拟机以及裸机服务器。AWS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基于Xen和KVM。有多租户模式的块和文件存储,另有广泛的IaaS和PaaS功能。这包括带有集成CDN的对象存储(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和CloudFront)、Docker容器服务(Amazon EC2 Container Service[ECS]、ECS for Kubernetes [EKS]和Fargate)以及事件驱动的“Serverless计算”(AWS Lambda)。VMware在AWS数据中心内提供了VMware Cloud Foundation服务(VMware Cloud on AWS)。外加企业级支持。它订有多故障域SLA。通过合作伙伴平台(AWS Direct Connect)满足主机托管需求。

位置:AWS将其数据中心分为多个区域(Region),每个区域至少包含两个可用区(数据中心)。它在美国全境有多个区域,在加拿大、法国、德国、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瑞典和巴西也有区域。它还有一个专门面向美国联邦政府的区域。它有两个中国区域:北京(光环新网运营)和宁夏(宁夏西部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NWCD]运营),需要专为中国开设的AWS帐户。其销售团队遍布全球。门户网站和说明文档用英语、荷兰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中文、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来提供。支持方面的主要语言是英语、日语和中文,但AWS会在合同中承诺用其他众多语言提供支持。

采用概况:AWS对寻求灵活运营的买家极具吸引力,但也经常被选择用于传统的IT运营方式。AWS是因面向整个组织的战略性采用而最常被选择的提供商。最好与系统集成商(SI)一起开展转型工作。

推荐用途:在虚拟化环境下顺畅运行的所有使用场合。在多租户环境下虚拟化或运行可能具有挑战性的应用软件,包括高度安全的应用软件、严格合规或复杂的企业应用软件(比如SAP商业应用软件),需要特别关注架构。

强项

  • 与其他任何超大规模提供商相比,企业在AWS上的每年财力投入更大,部署的关键任务型工作负载更多。这表明,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提供商,众多企业将AWS视为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的战略提供商。
  • AWS拥有比市场上其他任何提供商更多样化的客户,从初创公司、中小企业(SMB)到大企业,不一而足。使用AWS的企业受益于早期采用,这有助于将新技术推向主流,消除这类服务的风险,因而使它们更易使用和管理。
  • AWS是最成熟的企业级提供商,确保客户成功方面有着最出色的表现,拥有用途最大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因此,不仅注重创新、正实施数字化业务项目的客户选择这家提供商,将传统数据中心迁移到云IaaS的客户也青睐它。

注意事项

  • AWS宣称多次降价。客户将此解读为广泛适用于该公司的服务,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尽管原始部件市场价格下跌,但AWS计算服务的默认、最常配置的存储自2014年以来并未降价。
  • AWS更注重率先进入市场,而非提供新服务和功能。因此,它愿意推出功能欠佳的服务或没有深度跨平台集成的服务,它常常在以后解决深度跨平台集成。率先进入市场有时会导致服务需要多年的重大技术更新。
  • 鉴于亚马逊CEO进军另外的市场,处于可能受威胁的垂直行业的那些公司的董事会已下令IT部门尽量避免使用AWS。这可能最终会限制AWS在一些垂直行业的成功,并可能影响相关的生态系统。这些垂直行业的IT领导人应考虑为董事会层面的指令制定应急计划。
谷歌

谷歌是一家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谷歌自2008年以来就有aPaaS服务,但直到谷歌Compute Engine在2012年6月推出后才进入云IaaS市场(2013年12月推出正式版)。

产品:谷歌云平台(GCP)结合IaaS产品(Compute Engine)、aPaaS产品(App Engine)和一系列配套的IaaS和PaaS功能,包括对象存储、Docker容器服务(Google Kubernetes Engine [GKE])和事件驱动的“Serverless计算”(Google Cloud Functions)。谷歌还提供GKE On-Prem(本地部署软件),这种基于容器的产品面向企业部署环境。它订有多故障域SLA。通过合作伙伴平台(Google Cloud Interconnect)满足主机托管需求。

位置:谷歌在美国有多个区域,在比利时、日本、新加坡、德国、荷兰、英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香港、瑞士和台湾都有布局。谷歌拥有全球销售团队。用英语和日语提供支持。门户网站有英语、荷兰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俄语、葡萄牙语、韩语、日语、普通话、粤语和泰语等版本。说明文档有英语、德语、日语和巴西葡萄牙语等版本。谷歌运营的区域分有可用区,但这些可用区可能是独立的建筑物,也可能是单独的电源、冷却系统、网络和控制平面。

采用概况:GCP最初吸引模式2买家,它在大数据及其他分析应用、机器学习项目、云原生应用或针对云原生操作优化的其他应用方面具有优势。GCP还开始吸引拥有SAP等传统模式1工作负载的企业。

推荐用途:大数据及其他分析应用、机器学习项目、云原生应用或针对云原生操作优化的其他应用。

强项

  • 谷歌提供拥有PaaS功能的可扩展IaaS产品,紧紧围绕开源生态系统,以此充分利用其内部的创新技术功能(比如自动化、容器和网络)。谷歌最初面向云原生初创公司,现正在将覆盖范围扩大到企业客户。
  • 谷歌拥有带来差异化优势的IT前沿技术,尤其是分析和机器学习方面。这已促使一些企业选择谷歌作为战略云提供商,它们已部署了依托BigQuery的应用软件。
  • 谷歌推出了客户可靠性工程计划,这一创新旨在帮助客户完成运营转型过程。该计划使用共享运营方法来教客户以谷歌网站可靠性工程师的方式来开展运营。这可能使谷歌与企业客户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注意事项

  • 谷歌应对企业客户时表现出流程和程序不成熟的一面,这可能使客户有时很难与该公司打交道。这可能归因于它刚关注企业市场。流程的不成熟在合同谈判、折扣、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许可、与企业系统集成和支持等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谷歌正在积极克服这些不足。
  • 与该魔力象限中其他供应商相比,谷歌拥有的经验丰富的MSP和以基础设施为中心的专业服务合作伙伴的数量少得多。它自己的专业服务在推动客户实施方面仍受到追捧。一些准客户发现,生态系统方面的这些限制加大了迁移风险。
  • 从现场销售和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谷歌的整体企业覆盖率落后于其竞争对手。此外,企业常常为谷歌在与解决方案架构师沟通时无力设计满足企业需求的适当解决方案感到遗憾。
IBM

IBM是一家大型多元化技术公司,拥有一系列与云有关的产品和服务。IBM Cloud产品基于IBM在2013年7月收购的SoftLayer及之前的Bluemix产品而建。

产品:IBM提供多租户和单租户模式的虚拟化计算资源以及裸机服务器。它有与S3兼容的Cloud Object Storage(云对象存储)。通过Akamai合作伙伴提供与CDN集成的机制。IBM Cloud提供基于开放容器项目(OCI)的容器服务(IBM Cloud Kubernetes Service)、事件驱动的Serverless计算(IBM Cloud Functions)、基于Cloud Foundry的aPaaS以及其他PaaS功能。IBM还提供基于Kubernetes和容器的私有云产品(IBM Cloud Private)。托管服务是可选的。通过合作伙伴平台(IBM Cloud Direct Link)满足主机托管需求。

位置:IBM在美国的多个数据中心拥有SoftLayer基础设施,另在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挪威、澳大利亚、香港、印度、日本、韩国、瑞典和新加坡设有数据中心。IBM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提供之前品牌名为Bluemix的服务。IBM拥有全球销售团队。它用IBM开展业务所用的众多语言提供支持。门户网站和说明文档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韩语和日语等版本。

采用概况:IBM吸引明显偏向从IBM购买大部分技术的现有客户。这类客户主要有模式1使用场合。然而,IBM Cloud基础设施功能也可用于补充其他IBM解决方案,比如Watson。

推荐用途:IBM外包使用裸机服务器作为托管平台的协议,客户需要互补性的基本云IaaS。基础设施还可以用作使用IBM Cloud PaaS功能构建的应用软件的组件。这种场合下也应该考虑它:需要对可扩展基础设施和裸机服务器进行API控制,以满足性能、合规或软件许可等方面的要求。

我们要求补充相关信息,或对本文的草案内容进行审查,IBM都未予以回应。因此,Gartner的分析基于其他可信公认的公共来源。

强项

  • IBM拥有很庞大的客户群,客户的关键应用系统正开始采用云服务。IBM完全有能力与其服务公司合作,帮助这些客户顺利完成云转型。
  • IBM在全球拥有强大的品牌和现有客户关系,可以提供采用本地语言的支持、本地合同以及按本地货币结算。IBM的战略外包客户群可能有助于推动IBM Cloud基础设施得到采用。
  • IBM已转向围绕混合和多云计算的消息传递,这并没有直接挑战该魔力象限中的许多提供商。确切地说,它为企业提供功能和工具,让企业可以选择最适合其特定应用需求的云环境,在选择过程中将IBM Cloud作为一种利基或专门产品。

注意事项

  • IBM的下一代基础设施(NGI)项目对之前隶属SoftLayer的基础设施服务进行了逐步改进,然而它没有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基于超大规模架构的原则,开发一系列新的云IaaS产品。有鉴于此,IBM不太可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云IaaS提供商。
  • 尽管有许多全球数据中心,但IBM Cloud的体验仍缺乏连贯性,因为许多功能仅在特定位置才可使用。再加上表现平平的用户体验,IBM在用户当中的不满意度高于本文中的其他供应商户。
  • IBM提供周边工具(比如成本管理、安全和治理)的合作伙伴组成的生态系统较小。此外,与其他提供商相比,它与主要软件开发商(微软、SAP和Oracle)的合作伙伴关系较少,这可能会影响IBM Cloud上的部署。
微软Azure

微软是一家大型多元化技术供应商,越来越专注于通过云服务提供软件功能。微软在2012年6月推出Azure Virtual Machines进入云IaaS市场(2013年4月推出正式版)。

产品:微软Azure是集成的IaaS+PaaS。它提供按秒计费的Hyper-V虚拟化多租户计算(Azure Virtual Machines),以及专门的大型实例(比如面向SAP HANA)。有多租户模式的块和文件存储,以及许多额外的IaaS和PaaS功能。这包括对象存储(Azure Blob Storage)、CDN、基于Docker的容器服务(Azure Container Service)、批量计算服务(Azure Batch)和事件驱动的“Serverless计算”(Azure Functions)。Azure Marketplace提供第三方软件和服务。通过合作伙伴平台(Azure ExpressRoute)满足主机托管需求。

位置:微软称Azure数据中心位置是“区域”。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挪威、阿联酋、瑞士、日本和韩国有多个Azure区域,爱尔兰、荷兰、香港、新加坡和巴西也有区域。还有六个专门面向美国联邦政府的区域;两个专用于国防部。(两个Azure中国区域是世纪互联运营的独立服务的一部分。)微软设有全球销售团队。说明文档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巴西和葡萄牙)、日语、韩语和中文等版本。支持和服务门户网站除了那些语言的版本外,还有捷克语、荷兰语、匈牙利语、波兰语、俄语、瑞典语和土耳其语等版本。

采用概况:微软Azure对模式1客户和模式2客户都有吸引力,但原因不一样。模式1客户往往重视使用Azure扩展偏重基础设施的微软关系和微软技术方面的投入这一能力。模式2客户往往重视Azure与微软的应用开发工具和技术集成这一能力,或者对集成的专用PaaS功能感兴趣,比如Azure Data Lake、Azure Machines Learning或Azure IoT解决方案加速器。

推荐用途:在虚拟化环境中顺畅运行的所有使用场景,尤其适用于以微软技术为中心的组织。

强项

  • 微软技术方面有重大投入的企业通常选择Azure作为主要的IaaS+PaaS提供商。对使用Visual Studio及相关服务构建.NET应用程序,同时将它们部署到Azure的企业来说,集成的端到端体验无与伦比。微软在利用庞大的销售网络以及与其他微软产品和服务搭售Azure的能力,以推动采用。
  • Azure在边缘计算和物联网(IoT)方面提供了全面集成的方法,通过Azure Stack和Data Box Edge等边缘解决方案,其产品可从其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适用于边缘。
  • 微软Azure的功能变得日益创新、开放,50%的工作负载基于Linux,还有众多的开源应用堆栈。微软对未来有着独特的愿景:通过原生的第一方产品,比如VMware、NetApp、Red Hat、Cray和Databricks提供的此类产品,引入技术合作伙伴。

注意事项

  • 微软Azure的可靠性问题仍是客户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由于Azure面临成长期痛苦。自2018年9月以来,Azure遇到了影响服务的多起事件,包括涉及Azure Active Directory的重大故障。问题是,面对许多这些故障,客户没有办法缩短停运时间。
  • Gartner客户常常很难在不超支的情况下按时实施,这源于微软使客户抱有高得异常的期望。这主要是由于微软的现场销售团队在客户群中对Azure合理定位和销售的能力没有在大幅提升。
  • 企业经常为微软技术支持(以及不断增加的支持成本)和现场解决方案架构师的质量感到遗憾。这对客户满意度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Azure的采用,因而阻碍了客户支出。
Oracle

Oracle是一家大型多元化技术公司,拥有一系列与云有关的产品和服务。2016年11月,它推出了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OCI,之前名为Oracle Bare Metal Cloud Services)。Oracle继续运营老式服务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Classic,但正迅速弃用,改而力推OCI。

产品:OCI提供按小时付费、KVM虚拟化的虚拟机以及裸机服务器(包括Oracle Databas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和Exadata的一键式安装及配置),还提供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的容器服务(Oracle Container Engine for Kubernetes)。Oracle还提供对象存储(OCI Object Storage,之前名为Oracle Bare Metal Cloud Object Storage)。Oracle此前还提供一种私有云IaaS产品Oracle Cloud at Customer,但现不再销售。通过合作伙伴平台(Oracle FastConnect)满足主机托管需求。

位置:OCI数据中心分成区域,有些区域只有一个可用区,比如在加拿大和日本。拥有三个可用区的区域位于美国东西部、德国和英国。Oracle拥有全球销售团队。OCI的门户网站说明文档只有英文版,但门户网站提供另外28种语言版本。

推荐模式:OCI将吸引采用模式1运营方式、以Oracle工作负载为主的客户,尤其是对性能有要求、非常适合裸机服务器的客户,以及只需要很基本的云IaaS功能的客户。

推荐用途:OCI最适合需要将云IaaS用于Oracle应用软件和需要Oracle数据库的应用软件的企业。

强项

  • Oracle的云战略以其应用软件、数据库及其他中间件为依托,覆盖IaaS、PaaS和SaaS。Oracle的云IaaS主要是其其他业务的基础设施基石。Oracle主要面向希望在云IaaS上运行Oracle软件的客户,尤其是更喜欢在Exadata设备和裸机服务器上运行的客户。
  • 很少有公司能够设计出真正的超大规模架构。OCI之所以脱颖而出,就是能够吸引来自领先云服务提供商的一流人才,以实现打造精心设计的云基础设施这个目标。
  • Oracle在新客户同比增长和现有客户的OCI使用同比增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参考客户还表示该平台的性能表现不俗。

注意事项

  • Oracle不太可能被市场视为集成IaaS和PaaS产品的通用提供商。这是由于超大规模提供商占主导地位、Oracle在OCI方面起步较晚,以及Oracle在常常是公共云IaaS主要影响力者的开发人员心目中两极分化。
  • 为OCI开发的许多功能不会被Oracle的核心客户群广泛使用,因为该公司主要在针对采购需求表(RFP)开发功能,RFP常常围绕老牌超大规模提供商的功能来设计。
  • 在过去一年,面对客户反馈,Oracle再次优先考虑开发路线图。实施了基本管理功能,代价是在当前云IaaS市场推出被认为最起码的其他服务方面大大延迟。考虑到OCI功能较新颖,加上需要基于获得的订单动态优先考虑路线图,这种偏离计划中路线图项目的现状在情理之中。
市场概况

云IaaS市场趋于成熟,但收入增长势头不减。Gartner预计,到2022年,云IaaS市场的收入将从2019年的414亿美元增加到815亿美元。

但企业兴趣和收入目前主要针对两大提供商:AWS和微软,市场将AWS和微软视为能够支持众多工作负载的通用提供商。

谷歌在企业采用方面正取得稳步进展,但就年度总收入和Gartner企业客户当中的兴趣而言,它仍处于第三位,与前两名差距很大。

鉴于AWS和微软的发展势头及其运营规模,该市场的所有其他供应商都被迫专注于区域优势或小众工作负载。

阿里巴巴和Oracle就是两家典型的专注于区域和小众市场的供应商。阿里巴巴在中国的云IaaS市场占主导地位,而Oracle自然主要专注于Oracle工作负载,它试图在重新考虑云举措的过程中扩大规模。

最后,由于改进云IaaS产品的速度缓慢,IBM仍处于不牢靠的地位,这些产品最终无法与市场领导者一较高下。

来自:云头条

作者:Raj Bala、Bob Gill、Dennis Smith和David Wright

报告原文链接:https://www.gartner.com/doc/reprints?id=1-1CMAPXNO&ct=190709&st=sb

]]>
Gartner:2019 年 iPaaS 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869090.html Mon, 29 Apr 2019 11:46:07 +0000 //www.otias-ub.com/?p=869090 企业iPaaS产品支持越来越更广泛的使用场合,正迅速被企业采用以实现混合集成平台策略。这份魔力象限评估了17家供应商,帮助你根据贵企业的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

市场定义/描述

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提供的功能使订户(又叫“租户”)能够实施涉及任何组合的云端和本地端点(包括API、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的集成项目。这通过开发、部署、执行、管理和监控连接多个端点的集成过程和流程来实现,以便它们可以协同工作。

iPaaS功能包括:

  • 通信协议连接件,比如FTP、HTTP、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和适用性声明1(AS1)/ 2/3/4。
  • 面向SaaS和本地套装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连接件/适配件。
  • 数据格式,比如XML、JavaScript对象标记(JSON)和抽象语法标记1(ASN1)。
  • 数据标准,比如管理、商业和运输用电子数据交换(EDIFACT)、Health Level Seven(HL7)和全球银行间资金转账系统(SWIFT)。
  • 数据映射和转换。
  • 数据质量。
  • 路由和编排。
  • 集成流程开发和生命周期管理工具。
  • 整合流程运营监控和管理。
  • API管理。
  • 支持各种集成场景,比如应用程序集成、数据集成、B2B生态系统集成、流程集成、物联网集成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iPaaS通常用于云服务集成、应用程序集成、数据集成和B2B生态系统集成,并日益用于API发布、移动应用程序集成和物联网等场景。

如果iPaaS满足下列条件,Gartner认为它是企业iPaaS(EiPaaS):

  • 旨在支持企业级集成项目,即需要高可用性、灾难恢复、安全性、服务级别协议(SLA)和提供商技术支持的项目。
  • 提供使最终用户能够独立于EiPaaS提供商,自行开发和管理集成的用户体验。这种体验必须支持多种集成角色,尤其是集成专家和临时(ad hoc)集成者。
  • 提供执行多种集成场景的功能,包括实时应用程序集成和批量数据集成。
  • 提供API管理功能。
  • 完全由供应商管理,提供补丁和升级。
  • 得到针对战略性整合平台买家的广泛的入市战略的支持,而不是专注于特定的整合场景、行业或地区。

EiPaaS可能是一套iPaaS产品,这些产品共同提供必要的功能。然而,客户必须能够直接从EiPaaS供应商处购买所有这些功能,无需与第三方合作,供应商必须至少为这些功能提供一线支持。

这个市场只包括在集成应用程序、数据源和API方面提供公共EiPaaS产品供订户使用的供应商。Gartner认为以下几类供应商不属于EiPaaS供应商:仅销售支持iPaaS的软件的供应商,仅提供嵌入在其他“xPaaS”解决方案(比如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aPaaS])中的iPaaS功能的供应商,或者将iPaaS功能嵌入在SaaS应用程序中的供应商。

2019年企业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魔力象限:

2018年企业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魔力象限:

新增和跌出的供应商

新增的供应商:Azuqua、Software AG、TIBCO Software

跌出的供应商:Built.io,已被Software AG收购;DBSync、Scribe Software,已被TIBCO Software收购

市场概况

受iPaaS商机的启发,老牌集成平台软件提供商一直将战略性投资转向iPaaS技术,作为新的业务重心或拓展产品组合。在一些情况下,这通过收购专业提供商而实现,比如最近Software AG收购Built.io以及TIBCO Software收购Scribe Software。一些老牌集成软件供应商充分发挥交叉销售方面的潜力,并竭力保护现有客户群,避免被锐意革新的iPaaS提供商抢走,比如Dell Boomi、Informatica、Jitterbit、SnapLogic和Workato。IBM、Oracle和SAP等大型供应商正日益将iPaaS纳入更广泛的“大型PaaS”解决方案,从而将iPaaS变成广泛云平台的一个支持组件,这种云平台适用于数据和分析、物联网解决方案、智能机器部署及其他场景。普遍的集成技术以及具体的iPaaS具有战略重要性,这从实力强大的云公司通过重大的合作项目或收购投资于这个领域中可见一斑。

拥挤的iPaaS市场格局分化为两大阵营:面向企业的产品和特定领域的产品:

  • EiPaaS产品是一整套功能,而共享的元数据可实现跨不同职能部门的协作。这使EiPaaS与典型的集成软件产品发生冲突。然而,EiPaaS功能有时可能过于一般化,并不是很适合特定的使用场合。
  • 特定领域的iPaaS产品其定位是超高生产力、度身定制、面向角色的平台,针对很特定的市场、使用场合、行业或生态系统。

在创新激增和时间受限的数字化业务计划的推动下,超过110家提供商活跃于整个iPaaS市场――新的提供商继续出现,主要集中于针对特定领域的iPaaS细分市场。然而,市场极其分散,iPaaS功能日益融入到SaaS应用程序和大型PaaS产品,以及大型软件和云提供商进入市场,这些因素将使客户的采用过程变得更复杂。这对于将iPaaS作为整体集成战略的一个战略要素来评估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Gartner估计,iPaaS市场在2018年期间继续显著扩张。与2017年相比,该市场的收入接近17亿美元,服务提供商的订阅收入方面增长了约56%。

采用EiPaaS产品的几个主要驱动因素是易用性及生产力优势、适用于以云为中心的使用场合以及用途广泛。正因为如此,它们通常被采用:

  • 用作战略性多功能平台,旨在用作众多以云为中心的集成项目和数字化转型计划中的集成能力中心。EiPaaS产品很适合这些计划,这些计划常常需要支持混合型集成场景(比如应用程序、数据、生态系统、API和物联网集成)。
  • 用于支持应用程序小组、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团队、业务(LOB)开发人员、SaaS管理员及其他临时集成者(以及不太常见的平民集成者:业务用户)所从事的自适应、快速实现价值的集成任务。

虽然一些EiPaaS产品面向集成专家,但大多数产品显然专注于临时集成者。越来越多的提供商还在添加面向平民集成者的功能,因而将其产品变成适合多种集成角色使用的平台。提供商还在为EiPaaS添加使不同的角色能够协作的功能,这越来越常见。这些功能使集成专家能够将最佳实践变成正式模板,以便临时集成者和平民集成者可以迅速定制和重复使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生产力。

作者:Eric Thoo、Massimo Pezzini、Keith Guttridge和Bindi Bhullar

来自:云头条

]]>
Gartner:2019年 APM 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850986.html Tue, 26 Mar 2019 08:47:39 +0000 //www.otias-ub.com/?p=850986 最近,Gartner发布了其2019应用程序性能监控魔力象限。Gartner给应用程序性能监控(APM)套件所下的定义是“便于应用程序监控满足三个主要功能方面的一个或多个软件组件。”这三大功能是数字体验监控(DEM)、应用程序发现、跟踪及诊断(ADTD)以及面向IT运营的人工智能(AIOps)。

  • 数字体验监控(DEM):DEM是一种可用性和性能监控体系,支持对数字代理(人类或机器)在与企业应用程序和服务交互时的操作体验和行为进行优化。出于该研究的目的,它将包括针对基于Web的最终用户和基于移动的最终用户进行实际用户监控(RUM)和综合事务监控。
  • 应用程序发现,跟踪和诊断(ADTD):应用程序发现、跟踪和诊断是一套流程,旨在了解应用程序服务器之间的关系,跨这些节点映射事务,并使用字节码检测(BCI)及/或分布式跟踪对方法进行深度检查。
  • 面向IT运营的人工智能(AIOps):AIOps平台结合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功能,以支持IT运营。针对应用程序的AIOps支持自动检测性能和事件模式或集群,检测时间序列事件数据中的异常,以及确定应用程序性能问题的根本原因。AIOps通过机器学习、统计推断或其他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Gartner继续将DEM和针对应用程序的AIOps作为APM套件评估的两个部分,同时将它们作为性能分析市场的独立子部分进行评估。

Gartner预计,到2021年,企业的APM功能将增至四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业务功能。它预计,到那时APM套件将涵盖所有业务应用程序中的20%。为了帮助评估不断发展的APM工具市场,Gartner撰写了该魔力象限,基于前瞻性和执行能力对12家APM供应商进行了分析和排名。

2019年应用程序性能监控魔力象限:

图片来源:Gartner(2019年3月)

2018年应用程序性能监控魔力象限:

图片来源:Gartner(2018年2月)

领导者、挑战者和特定领域者的一致性

Gartner的魔力象限分为四类: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每家供应商都根据优势、劣势、市场份额、用户评论以及其他度量指标列入到相应的象限上。Gartner为该魔力象限分析的12家供应商是:博通(冠群科技)、思科(AppDynamics)、Dynatrace、IBM、ManageEngine、Micro Focus、微软、New Relic、Oracle、Riverbed、SolarWinds和听云。

通常你会看到供应商在象限当中有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在新兴或发展中市场。然而,2019年的APM魔力象限与去年的报告保持惊人的一致性。就供应商位置而言,领导者和挑战者这两个类别保持不变。博通、思科、Dynatrace和New Relic保持领导者的位置,而IBM、微软、Oracle和Riverbed仍然是Gartner的挑战者。相反,有远见者象限没有一家供应商入围,就跟去年一样。

供应商位置的唯一变化出现在特定领域者这个类别,2017年Micro Focus收购HPE的软件部门后进入了该魔力象限。与去年相比,三家供应商跌出了该象限:BMC、Correlsense和Nastel科技。BMC不再提供APM工具,而Correlsense和Nastel今年没有满足Gartner的入围要求。

有远见者象限空空如也意味着什么?

如上所述,Gartner今年没有将一家供应商列入到有远见者象限中。这延续了去年该魔力象限的趋势。有远见者通常拥有更高的前瞻性,但执行能力较弱。Gartner描述有远见者是这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已制定了令人信服的计划,积极应对APM套件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不过其目前的产品组合可能仍在完善中。”

缺少有远见者表明APM市场目前在发展方面停滞不前。这可能表明现有的APM解决方案目前完全有能力处理新出现的问题。目前的APM领导者是否紧扣市场的脉搏?考虑到除了博通外的所有领导者已经连续七年被提名,这绝对是有可能的。

除非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否则我们预计明年的魔力象限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Gartner得出结论,新的APM供应商继续涌现出来,这表明尽管象限变化不大,但市场仍然健康发展。然而该公司特别指出,即将出现的APM供应商不仅仅要做好最基本的方面。新供应商需要引入新的功能或强烈关注特定的利基市场,以便与老牌供应商一较高下。

集成的一体化监控功能

Gartner在研究报告中发现了一个趋势:APM供应商在所有领域增加监控功能。供应商目前专注于提供一体化监控套件,以涵盖多个领域的性能分析,包括应用程序、网络、数据库和服务器。通过扩大监控功能,这些供应商希望牢牢抓住每个监控市场、大做文章。Gartner建议企业在一体化工具套件之间认真选择以满足所有监控需求,或者精心挑选每个监控解决方案领域中的佼佼者。

市场概况

APM市场是IT运营管理(ITOM)市场最大的子领域之一,2019年的初步预测收入约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10%,将一直持续到2022年。鉴于这种增长势头,Gartner观察到新老供应商正投资于APM市场也就不足为奇。虽然Gartner观察到许多新的初创公司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我们也看到IBM、Oracle和微软等各大软件公司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其他非APM公司也表示出了对这个市场的兴趣,比如ITIM和日志分析提供商以及那些专注于对微服务加大支持力度的公司。由于面向应用程序的多云平台在2019年后期及以后变得更普遍,专注于云可观察性的供应商可能会进入APM市场。ITOM市场继续上演并购好戏,最引人注目的是博通收购冠群科技。其他交易包括New Relic收购CoScale技术及员工。

使用机器学习(面向应用程序功能的AIOps的关键技术)被认为是有资格入围魔力象限的APM套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APM供应商开始对自己的解决方案被认为是AIOps工具表示出了兴趣。IT运营部门及其他部门已经充斥着数据,随着云、微服务和物联网大行其道,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具挑战性。因此,Gartner看到Splunk、Sumo Logic和开源Elastic Stack(现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等公司利用目前的存储库功能充当APM数据的数据湖。然而,许多APM供应商现正在使用NoSQL数据库以及Kafka等消息总线充当扩展缓冲区。这就不需要第三方数据存储库。

监控SaaS应用程序现成为APM提供商提供的最受欢迎的功能之一。决定订购Salesforce、Office 365及其他SaaS解决方案时,基础设施及运营(I&O)领导者往往“在消息圈外”。他们突然负责监控该解决方案时,经常措手不及。除了综合事务监控和实际用户监控(RUM)外,这个领域还有一些创新,包括由外而内的网络分析及建模、图像识别以及在可能的情况下直接集成到操作系统中(比如说,远程执行微软DDL,作为综合事务监控脚本的一部分)。

大多数APM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很少提及配置更改或漂移是问题的潜在根本原因。虽然许多解决方案已与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或应用程序发布编排(ARO)管道集成,可以将新版本部署与性能问题关联起来,但是对于来自ITSM工具的配置更改并没有做太多的工作。虽然有用于APM解决方案和ITSM工具相集成的API,但如今要做到这方面基本上是一项开发工作。随着服务台和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之间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加上APM解决方案提供商将这作为一种自动化工作流程来交付,Gartner预计这种情况会逐渐发生变化。安全事件更进一步集成到根本原因分析中也是如此。拒绝服务等安全问题会对应用程序性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像这样的情况以及其他不太明显的入侵应该被认为是导致应用程序性能问题的可能原因。

大多数APM供应商仍然为用户提供一种复杂的多代理部署模式,不过一些供应商简化了统一或单代理技术。供应商必须简化在主机和临时基础设施(比如容器)上安装代理的工作,以提高部署的简易性。

供应商加大支持面向分布式跟踪的新检测框架,并在努力共享跟踪上下文,做到与监控工具无关。这些是大有前途的库集,可自动捕获分布式跟踪和度旺指标,将分布式跟踪结合起来,并在各种跟踪工具之间共享上下文。如今这些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但借助自动化,它们有望取代应用程序监控的标准模式:代理。对于迟迟没有采用这些新技术的供应商来说,这可能是一种颠覆性力量,可能影响微服务架构的采用率和IT运营移向开发的速度。

数字体验监控(DEM)是APM的一个重要功能方面,这方面在不断发展。DEM包括RUM、综合事务监控和最终用户情绪监控以及其他功能。DEM解决方案无疑受到限顾客的追捧,但从最终用户的角度以及一直回到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需要全面监控应用程序将继续将这类解决方案联系在一起。这个魔力象限中评估的APM供应商对DEM都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我们认为针对特定DEM的公司会继续增多,与更传统的APM提供商相辅相成。

来自:云头条

]]>
Gartner:2019 年运营支持系统(OSS)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831043.html Fri, 08 Feb 2019 13:57:29 +0000 //www.otias-ub.com/?p=831043 该魔力象限评估为通信服务提供商(CSP)提供运营支持系统的领先供应商。CSP基础设施和运营领导者可以利用此评估来选择供应商/合作伙伴,确保其服务设计、履行和保证运营符合现代化需求。

战略性规划假设

到2021年,60%的CSP从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手中获得OSS转型的控制权,以便更好地管理技术变化,远高于2018年的40%。

到2022年,运营技术解决方案的本地部署将从2018年的70%降至40%,以支持加快转型和降低成本。

市场定义/描述

Gartner给运营支持系统(OSS)所下的定义是一种商用现成软件解决方案,满足通信服务提供商(CSP)面向网络的服务履行和服务保证需求。

OSS软件能够为最终用户管理服务,并且管理与底层网络功能有关的服务――涵盖跨众多网络的服务设计、履行和保证,针对各个客户群。OSS有助于跨不同类型的网络(包括物理网络、虚拟网络和混合网络)交付和管理服务。按功能来划分,OSS可以大致分为核心系统和相邻系统。

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 服务设计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是用于建模、设计、开发模板和编目各种网络服务的系统和工具。它也可能包括最终用户服务。
  • 服务履行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是物理和逻辑清点、配置、供应及激活系统。它们包括支持日常容量规划和管理的功能。
  • 服务保证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是故障、性能和服务质量管理系统。

相邻功能

相邻功能是支持CSP需求的必要功能。然而在此评估中,它并没有被视作供应商产品套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可以内部提供或通过合作伙伴提供。相邻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 劳动力管理-管理现场劳动力的系统。
  • 事件管理-通常用于管理故障单和相关工作流。
  • OSS调解系统-跨多个OSS、有时跨多个业务支持系统(BSS)来管理数据。
  • 故障排除和诊断-诊断故障或评估更改对服务造成的影响。
  • 支持自组织网络(SON)。

分析、报告和策略管理等功能是提供各种核心功能和相邻功能的系统的一部分。上面列出的核心功能和相邻功能代表CSP的传统OSS需求,还代表帮助CSP采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以及支持服务编排的需求。BSS功能未包含在该魔力象限中,可以在《面向CSP的综合收入和客户管理魔力象限》中看到。

魔力象限

魔力象限基于一组特定的评估标准和相应权重分析了市场的当下行情。

Gartner建议魔力象限用户切勿将今年的供应商象限位置与前几年的象限位置进行比较,原因在于:

  • 市场在发生变化,选择和评估供应商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 评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反映了所有供应商解决方案的前瞻性和执行能力的演变。

Gartner建议CSP基础设施和运营领导者切勿简单地选择出现在领导者象限中的供应商,原因在于:

  • 所有选择都应针对特定的买方。
  • 来自挑战者象限、特定领域者象限或有远见者象限的供应商可能更适合某家CSP的业务目标和解决方案需求。

交互式魔力象限中的滑动块让决策者得以根据其偏好来调整评估标准。

2019年运营支持系统魔力象限:

2018 年运营支持系统魔力象限:

来自:云头条

]]>
Gartner:2017数据科学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574240.html Tue, 21 Mar 2017 16:48:19 +0000 //www.otias-ub.com/?p=574240 2017年Gartner数据科学平台(在2016年被称作“高级分析平台”)的魔力象限报告于近期出炉了。今年的报告对16个数据分析公司进行了15个标准的评估,并基于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和执行能力(Ability of Execute),将他们按评分放置在四个象限中(魔力象限的横坐标表示的是前瞻性,纵坐标表示的则是执行能力)。

尽管像Python和R这种开源的平台在数据科学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Gartner研究方法论不涉及它们,因此本报告只评估了商业化的厂商。

图一:2017年Gartner数据科学平台魔力象限

据了解,这16个公司分别是:

  • 领导者(四名):IBM, SAS, RapidMiner, KNIME
  • 挑战者(四名):MathWorks (新入围), Quest (前身是Dell), Alteryx, Angoss
  • 有远见者(五名):Microsoft, H2O.ai (新入围), Dataiku (新入围), Domino Data Lab (新入围), Alpine Data
  • 特定领域者(三名):FICO, SAP, Teradata (新入围)

Gartner指出,即使是MQ得分最低的厂商也依然是目前热门的数据科学市场前100的供应商中排名TOP16的。

本次新入围的五个厂商分别是MathWorks, H2O.ai, Dataiku, Domino Data Lab, and Teradata,而对应的从2016年报告中消失的厂商则是Lavastorm, Megaputer, Prognoz, Accenture, Predixion Software。

今年,KDnuggets的Gregory Piatetsky将2016年和2017年的魔力象限报告进行对比,就今年的变化、赢家和输家逐个进行分析,我们做了详细编译:

图二将2016年的MQ(灰色背景图层)和2017年的MQ(前景图层)表现在一张图片上,并用箭头将同一个公司在2016年与2017年的位置进行连接。当该公司今年的位置相对于去年大幅提高,则箭头标记为绿色;当该公司位置发生了削弱,则标记为红色;绿色的○形表示新入围的公司,而红色的×则表示今年落榜。

领导者

今年的领导者依然是四大供应商:IBM, SAS, RapidMiner, 和KNIME,他们自2014起就一直保持象限中的领导者地位。Dell software在2016年11月被收购了,并重新命名为Quest。今年它的产品Statistica Analytics则从领导者行列中掉队成为了挑战者。

2017年的MQ显示了IBM今年在前瞻性上的获胜一筹,而SAS则在执行能力上丢了一些分数。RapidMiner在执行力上表现强劲,而KNIME和RapidMiner同在前瞻性上表现式微。

IBM:基于SPSS Modeler和SPSS Statistics产品的优质表现,IBM今年又是领导者。尽管Gartner今年并没有对其新的数据科学体验平台(DSx)进行评估,但DSx对IBM在横坐标前瞻性的提升上贡献显著。IBM的优势包括其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持续创新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能力。但其产品的广度(包括SPSS, IBM Watson, DSx, Cognos )则造成了市场的困惑,并且SPSS的产品线还具有互操作性的问题。

SAS:SAS为数据科学提供了多种产品。Gartner的评估涵盖了产品SAS Enterprise Miner(EM)和SAS Visual Analytics Suite(VAS)。SAS更专注于VAS的交互建模,同时继续支持其传统的基础SAS。今年SAS在领导者里面依旧处于强势地位,但市场在选择其多个产品时的困惑和对其高额成本的担忧则导致了SAS今年在执行能力上的下滑。

KNIME:KNIME提供了开源的KNIME分析平台,平台为高级数据分析师提供了强大功能。在部分行业,特别是生产和生命科学领域功能强劲。但相对于其他领导者,由于KNIME在营销和创新能力的减弱,它在前瞻性上输掉了一些。

RapidMiner:RapidMiner提供了数据科学平台的图形可视化界面,这对于初学者和数据分析专家都十分适宜。它还提供了源代码的访问权限。同时,RapidMiner有两个版本,免费版和企业版(带有为大数据设计的额外功能并可连接多数据源)。由于其市场占有额和成熟的产品,RapidMiner今年继续保持领导者地位。

挑战者

Mathworks:因其MATLAB产品今年新入围Gartner魔力象限。Matlab的产品在工程师中很受欢迎,并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

Quest:Dell Software在2016年被出让的产物,现在销售Statistica平台。今年Quest进入了挑战者象限(去年Dell在领导者象限),掉队的原因归结于未来3年中Statistica产品拥有权的第二次变化和Quest缺乏与云相关的产品改进(尽管这点在其发展路标上)。

Alteryx:提供了便于使用的数据科学平台,带有自主数据准备和高级分析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具备了数据模拟和优化的能力。由于其稳定的客户增长,它从去年的有远见者象限跳跃上升至今年的挑战者象限。

Angoss:提供了可视化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工具,包括归一化的数据分析和优化工具。今年它继续保持了去年在象限中的位置。

有远见者

Microsoft:微软的评估是基于Azure的数据学习平台(微软Cortana智能套件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个基于数据科学平台的强大的云。Gartner将微软继续放在有远见者象限的原因则归结于其缺乏可比的现场解决方案。

H2O.ai:新入围,提供了开源的数据科学平台,并在深度学习和其他高级机器学习方法上执行力强。

Dataiku:新入围,它的产品Data Science Studio(DSS)具备创新性、开放性和协作功能,适合不同技能水平的使用者。因此,Gartner将其评为有远见者。

Domino Data Lab:新入围,其产品Domino数据科学平台专注协作,主持多种开源技术。

Alpine Data:它的产品“城市数据科学”平台,Chorus,给业务分析师和一线用户在构建和运行工作流时的协作提供了方便。相较于2016年,Alpine依然处在有远见者象限,但是因其扩张市场份额的困顿,在执行能力表现上评分下滑。

特定领域者

SAP:SAP将其数据科学平台更名为SAP BusinessObjects Predictive Analytics。SAP执行能力的下降导致了它从挑战者象限降级,并导致了它在产品活力、开源支持和云布局的落后。

FICO:其产品决策管理套件(DMS)提供了多个分析工具。它和去年一样,保持在特定领域者象限,但是今年评估其在前瞻性和执行能力上都有一些失分。

Teradata:提供了Aster分析平台,其具有三个层:解析引擎,预置的解析函数和Aster应用中心,其应用可进行数据分析并可连接外部BI工具。因其低使用率,今年Gartner继续将其评为特定领域者。

来自:雷锋网

]]>
从2016年魔力象限看全球大数据厂商风起云涌 //www.otias-ub.com/archives/504255.html Thu, 04 Aug 2016 17:38:07 +0000 //www.otias-ub.com/?p=504255 一. Summary

大数据存储与分析市场风云变换,全球行业对于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的需求加速增长,无论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IT基础支撑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功底。各大数据厂商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相应的适用场景,本文基于Gartner 2016年发布的魔力象限对全球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阐述,可对企业大数据解决方案选型提供最具前沿的参考价值。

二. 什么是Gartner魔力象限

Gartner魔力象限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据标准对市场内的厂商所进行的分析。Gartner公司并不对在魔力象限中描述的任何厂商、产品或服务出具官方认可,也不建议技术用户只选择那些位于“领导者”象限里的厂商。魔力象限仅用作一种研究工具,并不意味着是行动的具体指导。Gartner公司对该项研究不承担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担保,包括适销性或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的任何担保。

魔力象限的四个象限依次分别为领导者、挑战者、有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Niche Players):

•特定领域者:公司发展前景的完备性和执行能力方面都得低分的公司也许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还是比不上规模大一些的厂商。这些公司通常关注功能性或其他特定领域,要么就是新成立的公司。

•有远见者:了解市场动态并且有潜力进行创新,但也许尚缺乏执行这些的能力。虽然这是早期市场中的企业标准,但是在较为成熟的市场中,有远见者则常常要么是设法实现的小企业,要么是不想按常理出牌的大厂商。

•挑战者:执行能力高,但缺少强劲的发展势头。挑战者往往是大型一点的成熟厂商并且不愿打破其当前的发展计划。随着公司的发展他们完全有实力成为行业领袖。

•领导者:公司发展前景的完备性和执行能力方面均得高分的行业领袖往往是大型的成熟公司、拥有大量客户群并且在市场上知名度极高。行业领袖在市场中有巨大的拉力,甚至有实力影响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其提供的产品应包含额外的功能,且能提高市场对这些功能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显示出对市场的影响能力。

三. 市场需求描述

目前的大数据分析市场,企业需要一套能够管理和处理各种类型、不同格式、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解决方案。除了企业信息化的数据之外,可能还包括一定的监测与交互数据,如物联网传感器的数据等。随着数据量和数据种类的增加,经常面临对企业已存在的数据仓库系统及架构进行改造。本文提及的数据管理与分析解决方案(The 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anagement Solutions for Analytics, DMSAs)主要包括:

1.支持不同文件管理系统(XML,TEXT)和异构数据库的数据整合

2.能够进行结构化的数据查询与处理

3.支持不同的数据访问接口

四. Gartner定义的四类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不仅是一个单一的数据库,它是一整套的数据管理系统,包含很多的辅助工具、一些设计理念和管理方法。

1.传统数据仓库:一般指存储处理各种结构化历史数据的数据管理系统,不同数据源通过批处理的方式加载到仓库。这类数据仓库采用集中化的架构,处理的数据量能力有限,水平扩展能力较差。

2.操作型数据仓库:操作型数据仓库把对数据的实时访问和操作进行了提升。数据不再是T+1的模式,而是T+0或准实时的模式,也就是说当天,甚至是几分几秒,都可以访问到数据。

3.逻辑数据仓库:逻辑数据仓库的数据不再局限于结构化数据,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音频、文档等格式。逻辑上是一个大的数据仓库,底层可以包括各类数据源,进行关联处理。

4.上下文无关的数据仓库:通过利用新的机器学习的统计方法,不仅做传统SQL的统计,还能够从数据关联上面发现规律、关联模式、时序上的特征。通过对它进行一些预测分析,能够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五. Gartner魔力象限详述

1470332253-5325-3417eb9bbd90190bc78248

Source: Gartner (February 2016)

•横轴: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包括厂商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底层技术基础的能力、市场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外部投资等等。

•纵轴:执行能力(Ability to Execute),包括产品的使用难度、市场服务的完善程度和技术支持能力、管理团队的经验和能力等。

下面结合魔力象限对各解决方案厂商进行概要性的阐述:

1. 1010data

1010data是一个致力于管理服务的数据仓库提供商。它的DBMS和BI主要面向金融服务、零售、电信、政府和健康领域。

1)1010data近几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已经超过750家客户。当前集中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方面。

2)其交互式数据分析的简单易用、查询的高效性、数据加载的性能受到一致好评。

3)1010data目前仅局限于逻辑数据仓库(LDW)。主要关注于基于1010data云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支撑;

4)1010data仍然主要在美国。近期开放了德国数据中心,用于欧洲运营。

2. Actian

Actian提供了基于Actian分析平台的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该平台包括3个产品:Matrix,MPP(massively paralell processing)DBMS引擎;Vortex,基于Hadoop的分析平台,Vector,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DBMS引擎。

1)Actian提供了集成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号称可以支持4类数据仓库功能。基于Vortex,可以提供集成的数据分析能力。

2)市场反映,Actian提供的逻辑数据仓库和上下文无关数据仓库功能可以处理多种数据格式。总体上,Actian的查询性能和分析能力值得肯定。

3)Actian Matrix是Amazon Redshitf的基础数据库。但matrix和redshitf在技术和架构演进战略上并不一致。Actian用户无法使用两种技术进行基于混合云和本地化的部署,但Actian可以将Matrix部署于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进行服务提供,如微软的Azure和Rackspace。这样,用户可以使用部署于云上的Matrix进行系统部署和测试。

4)目前在市场上,Actian的使用度并不广,但Actian声称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3. Amazon Web Services

Amazon Web Services(AWS)提供了Amazon Redshift(基于云的数据仓库服务),AWS Kinesis(流数据处理),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s S3(简单存储服务),Amazon Elastic MapReduce EMR 几种服务。

1)AWS被认为是云数据仓库平台服务提供商的领导者。它基于云平台的可扩展性、技术的灵活性进行快速的应用。

2)AWS联合多种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应用。例如,使用S3进行数据湖的支撑建设,利用Redshift进行数据分析。

3)大量用户表示,他们打算追加更多的投资到Redshift,表明了其对此产品的满意度。

4)所有主流的服务提供-IBM,Microsoft, Oracle,SAP和Teradata,现在都积极地通过数据仓库即服务和AWS在云计算领导进行竞争。对于在价格和产品功能上持续竞争,尽管用户对于云产品可以有了更多的选择,但用户需要有一定的产品辨识度。

4. Cloudera

Cloudera提供基于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同时也提供一些用于系统设计、部署、维护、管理的专有系统和数据管理工具。

1)Cloudera不同于其它Hadoop系统提供商,其专注于某些能力的贡献,比如持续跟进Hadoop开源项目,持续提升Cloudera导航器(提供元数据管理、血统管理和审计)。

2)Cloudera将其解决方案作为传统数据仓库的有力补充,并且充分利用了其与传统DBMS提供商的联合,如Oracle。

3)Cloudera持续在全球上进行扩张,如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用户数增长很快。同时,在其全球生态系统上的合作伙伴也一直在增强。

4)尽管Cloudera表现出了对于云部署的兴趣,但Cloudera仅仅把云平台作为IaaS使用,并没有提供可伸缩的、弹性的、可管理的服务支持。Cloudera通过提升Cloudera Director来满足对于云平台部署的需求。

5)Hadoop的模块化设计,允许新的模块能够轻松的加入系统,Cloudera持续扩展它的组件,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5. Exasol

Exasol提供基于内存的列存储DBMS,它提供免费的单节点安装版本,集群部署解决方案和Dell Appliance的集成。 它同时也提供基于EXACloud云平台之上的全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基于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的解决方案,如AWS, 微软的Azure和Rackspace。

1)Exasol的市场表现在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100家客户。尽管它的用户大部分在欧洲,Exasol正在美国寻求新的突破。

2)Exasol基于现有的并行分布系统,引入虚拟模式开发(对于外部数据源)和脚本语言容器。这种结合使得用户或合作方可以使用任何语言(R,Scala,Java,Lua,Python)在Exasol上开发、部署、运行他们的模型。

3)Exasol缺乏市场远见。这种情况在2016年很可能依然如此,因为公司主要选择通过合作方进行欧洲以外市场的扩展。尽管近期在美国的取得了成功,但Exasol于2015年进行了相应比例的缩减。

4)Exasol客户报告Exasol缺乏部署和生命周期管理能力,例如集群的缩减和SQL客户端的功能。另外,Exasol提供的相关文档不够充分,并且缺乏一些市场策略。

6. Hitachi

Hitachi利用Hitachi Advanced Data Binder(HADB)于2014年进入数据仓库和DMSA市场。 主要提供三方面服务:Desktop, “entry” 模型和”standard” 模型. 它的售价依赖于期望的存储容量、CPU处理器的核数和内存总量。

1)日立的路标瞄准解决日本市场的需求。HADB是一个致力于工业界的高速、传统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主要针对结构化数据分析(包括传感器数据)。

2)日立客户会考虑将大量交易数据、传感器数据和地图数据转成结构化数据,通过HADB进行数据分析。特殊地,HADB用户利用它的out-of-order执行特性,可以绕过传统的同步操作来增加处理器I/O的并发度。

3)日立客户极度责怪日立提供的服务支撑。他们报告说明,通过使用HADB极大提升了自己操作的能力。

4)Hitachi在日本市场提供基础的数据仓库解析方案,目前比较成熟高效。在最近的发展策略下,Hitachi正在北美寻求市场。

5)Hitachi在2015年在市场方面增长有限,导致了仅有一小部分的产品增长。因此,Hitachi在魔力象限中处于不利位置。

6)Hitachi的HADB定位于处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高性能分析,并没有解决逻辑数据仓库(LDW)的问题,也就是无法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然后,Hitachi的Pentaho acquistion作为LDW的替代品已经出现于市场之上。

7. Hortonworks

Hortonworks提供基于Linux和Windows的Hortonworks数据平台(HDP)。同时也提供基于不同云服务提供商且运行于Linux之上的Hortonworks数据流工具HDF。Hortonworks与微软(具体是它的Azure HDInsight服务)合作,进行远端混合云的部署。基于此,Hortonworks提供免费的桌面沙箱HDP版本。

1)在2014年12月,Hortonworks成为第一个Hadoop发行版提供商进入公众视野,证明了Hadoop对于企业的活力和流行度。Hortonworks公开其自从上市后新客户有显著增加。

2)Hortonworks由于持续合作伙伴的增加,包括传统的数据库厂商 ,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Hortonworks避免与其直接竞争,这也正符合其对hadoop发行版扩大数据仓库市场的期望和作用。

3)Hortonwork通过与大数据生态的深度合作与集成,保持自身hadoop的特性,这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其它大数据服务商如微软、Teradata也在同其它Hadoop服务商进行合作。

8. HP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s(HPE’s)致力于数据管理与分析解决方案。HPE的Vertica,是一个列式存储的分析型DBMS。同时Vertica也支持基于云计算的部署,并且提供与Hadoop的集成和基于Hadoop的SQL查询。

1)用户可能使用Vertica进行各种use case和各类数据的分析。

2)HPE Vertica能够满足主要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如LWD,基于库内运算等。

3)HPE满足了一定的用户需求,但Gartner的客户调查显示其客户群体量不大。这表明HPE在增加其市场扩展方面面临着不小挑战。

4)用户提出HPE的DBMS在管理上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它在逐渐的提升。

5)目前HPE Vertica在中国的销售遇到不小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其按存储容量进行报价。

9. IBM

IBM提供单机的DBMS解决方案、数据仓库专用设备、z/OS解决方案和Hadoop发行版BigInsights。其专用设备包括IBM PureData分析系统,IBM PureData运营分析系统、IBM DB2分析加速器和IBM智能分析系统。IBM提供基于分析加速器Blu Acceleration的IBM DB2,以及数据仓库管理服务。IBM在2014年10月发布了dashDB(基于IBM旗舰产品DB2关系型数据库的BLU Acceleration内存计算技术。)

1)IBM推出dashDB和DataWorks的云服务。用户可以在一个弹性的环境中通过此服务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模型部署。可以解决快速增长的数据分析需求。

2)2015年,IBM提出了IBM Fluid Query,可以连接关系型和Nosql数据库。IBM还致力于Apache Spark开源项目,将为IBM在流式计算、数据挖掘、高级分析带来产品的竞争力。

3)目前dashDB的使用范围不确定,尽管IBM宣称已经大范围使用,但Gartner仅接到小部分的用户使用报告。

10. Infobright

Infobright是一家全球公司,提供基于Mysql-postgre sql API的列存储、高压缩比的DBMS。主要销售商业版本的Infobright。目前有试用版可下载。

1)用户对于Infobright的处理速度十分满意。主要归功于Infobright的处理方式、压缩比、数据载入速率和对索引的依赖。

2)2014年,Infobright经历了一次重组,导致了现金流转的变化。其中就包括减少对于产品的支持。

3)物联网数据为Infobright提供了机会。已经计划在这方面进行技术的变革与创新。

4)根据用户反映,一些Mysql数据类型Infobright软件不支持。

11. Kognitio

Kognitio提供了Kognitio分析平台,它即是一个数据仓库DBMS,也是一个专用设备。Kognitio提供公有云或私有云的云解决方案,也在AWS上提供公有云服务。

1)一些Kognitio的大客户在单一的数据管理分析环境(LWD)下运行传统分析解决方案,如数据集市、数据仓库和hadoop。

2)为了和Hadoop节点融合共存,与Apache Hadoop YARN和Kerberos集成,实现JSON的解析,Kognitio很可能将其分布式分析作为一个通用的处理引擎。

3)Kognitio客户发现Kognitio与很多第三方BI和数据集成产品无法集成起来。

4)Kognitio用户也发现了数据库管理的相关问题,如内存管理等。另外,他们认为管理UI需要进行提升。

12. MapR技术

MapR提供Hahoop发行版,此发行版对Hadoop的性能、存储进行优化,具有高可用性,且具备一定的管理工具。

1)MapR扩大了其产品范畴,开始和众多合作伙伴开展融合,共同提供解决方案,如AWS, Google,HPE,IBM, Microsoft, SAP, SAS和Teradata。

2)客户称赞MapR在高可用性、集群管理等性能。另外,MapR继续提升在授权、审计等方面的能力。

3)MapR聚焦其大范围的use case。支持流式处理、分析型用例。

4)尽管MapR在市场上的努力,但它仍然缺乏市场的可见性。

5)MapR的用户表示其升级和安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apR现在已经提升了GUI的安装界面,playbooks,专业升级包等。

13. MarkLogic

MarkLogic提供NoSQL数据库,可使用XML,JSON,Text,RDF和二进制存储,提供元数据驱动的语义实体管理层。MarkLogic还包括对索引、分层存储、HDFS/Amazon S3、移动复制、全文本查询、地理空间能力、SQL/ODBC和支持。

1)MarkLogic过去三年在收入和用户群上有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客户源自全球,主要包括北美、中国、新加坡、南韩、法国、东欧等地。

2)MarkLogic用户使用它的产品多用于半结构化数据集(也含结构化)。

3)MarkLogic是一个小的服务提供商,主打个性化的服务能力。但目前能够在整个大的市场下开展竞争 。

4)尽管同期相比,Marklogic在提升,但主要还是依靠口碑进行平台的宣传与扩展。

14. MemSQL

MemSQL为事务型用例提供基于内存的DBMS,结合基于磁盘的列存储提供分析服务。

1)MemSQL的策略主要聚焦提供低时延的事务和分析用例能力。目前集成Apache Spark提供流式、事务和分析能力。

2)MemSQL于2013年进入DBMS市场,解决运营用例。现在它进入数据仓库和DMSA市场,主要致力于运营分析用例。

3)用户表示MemSQL的定价是一个问题,并且MemSQL没有提供免费的社区版本。

4)MemSQL的定位在于提供混合的交易、分析、处理(HATP)的用例,但目前仅提供初级的操作型DBMS。

15. Microsoft

微软在市场上有多种数据分析产品,SQL Server,微软分析平台系统(整合了SQL Server并行数据仓库和HDInsight),基于云的Azure SQL数据仓库和基于Hadoop的Azure HDInsight。

1)微软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包括一个融合Azure SQL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环境,目前已经吸引了大量客户关注。

2)微软Azure联合查询、Azure机器学习、Azure数据工厂为微软用户提供了自我服务的数据管理分析环境。另外,基于微软的Azure数据湖商店、Azure数据湖分析,微软的用户社区由其自己品牌的公民科学家支持。

3)用户提出一些偶然的后端和架构问题。同时也指出微软灾难性的恢复功能、SMP和MPP的整合、平台绑定展现管理以及部署问题。

4)微软对于分析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定位并不明确,它需要明确如何同时支持个人用户和企业级用户。

16. MongoDB

MongoDB提供一个开源的文件DBMS。其支持自动分区、容错、二级索引、地理空间数据及和文档数据检索、以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他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json的bson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1)MongoDB由于对操作型数据强大的处理能力而被人所知。它的软件通常采用嵌入式的方式进行使用。

2)用户经常强调MongoDB在操作型数据分析上的能力,以及MongoDB所具有的管理接口。

3)尽管MongoDB满足用户操作型分析需求上的功能,但用户仍然很难将其看作是一个企业级的分析平台。

4)用户也暴露出MongoDB的一些问题,如读写锁管理、授权、复本以及网络存储的性能等。

17. Oracle

Oracle提供Oracle 数据库12c,Oracle Exadata数据库设备,Oracle大数据设备,Oracle数据库Exadata云服务,Oracle大数据管理系统,Oracle大数据SQL以及Oracle大数据连接器等产品。

1)Oracle用户表示将软件硬件整合在一套解决方案有利于部署与管理。其用户满足Oracle系统的性能与稳定性。在2015年,Oracle报告显示其在北美、EMEA、以及亚太地区,大量企业采用Oracle大数据设备。

2)目前Oracle数据库的版本包括基于JSON数据之上的SQL能力、基于内存和列式的数据存储。

3)Oracle大数据机是一款集成设计的系统,旨在简化大数据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4)Oracle数据集成Hadoop应用适配器通过Oracle数据集成器易于使用的界面,自动生成Hadoop MapReduce代码,简化了Hadoop应用与Oracle数据库的数据集成。

5)Oracle Hadoop装载器使客户能够利用Hadoop MapReduce处理功能建立优化的数据集,从而在Oracle数据库11g中进行高效率加载和分析。

6)Oracle Direct Connector可通过SQL语言从Oracle数据库直接访问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上的数据。

18. Pivotal

Pivotal是一家由EMC、VMware和GE联合成立的公司。它提供开源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它的产品主要包括Pivotal GreenPlum和Pivotal HDB。它也通过Pivotal实验室对外提供服务。另外,Pivotal通过它的大数据套件整合提供产品服务。

能力:

1)首先Pivotal大数据套件中的所有组件都是业界最领先的大数据产品,同时拥有大量顶级的客户案例。

2)Greenplum的开放架构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除电信、金融等大企业之外,Greenplum在互联网公司也拥有广泛的应用。

3)Pivotal HD是最强的Hadoop发行版,它提供了企业级的支持与版本延续性管理。更为重要的是,Pivotal大数据套件中的所有产品都实现了无缝的集成与联动,全分布式架构涵盖了大数据处理的各个领域

4)Pivotal客户报告了其一系列优势,包括速度、分布式处理能力、稳定性和高可用性。

19. SAP

SAP提供SAP IQ和SAP Hana。SAP IQ,第一个列式存储DBMS,支持单机。SAP Hana是一个基于内存的列式存储系统,支持操作型和分析型的用例。SAP也提供一体机,基于云的解决方案(SAP Hana云平台)。另外,还提供基于Hana之上 的SAP商业数据仓库。

1)SAP在数据仓库方面持续取得成功。采用基于Hana的SAP商业数据仓库增加了不同的客户群。

2)SAP持续提升其在云部署方面的伸缩性和灾难恢复的高可用性。

3)SAP通过扩展SAP Hana Vora和其它DBMS与Hadoop的关系,使其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持续改变SAP Hana的市场定位

4)尽管SAP上下的努力,SAP Hana目前还仍然主要是被已有的SAP用户采用。这也表现出SAP扩展其分析型数据管理市场的挑战。

5)SAP用户提出SAP Hana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功能性缺失、稳定性问题。

20. Teradata

Teradata的产品包括DBMS解决方案、数据仓库设备和云数据仓库解决方案。Teradata同时提供传统数据仓库和逻辑数据仓库(LDW),也就是Teradata声称的统一数据架构(UDA)。它也提供特定硬件和基于特定分析数据库软件的融合服务,比如基于各类设备的Teradata数据仓库一体机。

1)Teradata持续开展大数据产品以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如Teradata云,基于AWS的Teradata分析和基于Hadoop的Aster分析。这些新的方法为客户提供了一定的伸缩性,也为独立采用Teradata产品提供了机会。

2)Teradata开始处理流式数据的处理需求。在IoT时代,将会带来一定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应对市场需求与趋势的重要转变。

3)客户对于Teradata软件称赞其性能、稳定性和对工作负荷的管理。

21. Transwarp(星环科技)

Transwarp提供Transwarp数据集中器(TDH),它是一个Hadoop发行版的套件,在此之上补充了SQL引擎、机器学习算法、NoSQL查询引擎和流式处理功能。

1)尽管Transwarp是一个年轻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断的提升。在18个月内获得了200个客户。

2)Transwarp拥有独特的数据能力,包括基于Apache Spark的Inceptor SQL组件,融合Oracle SQL和PL/SQL提供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和ACID操作。这些组件功能被用户极度赞扬。

3)客户表示,其不仅对Transwarp的产品非常满意,对公司提供的培训和支撑也一样满意。

4)到目前为止,Transwarp仅在中国。Transwarp到目前还没有提供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尽管其声称云已经在其路线图中。

六. 小结:

本文主要结合Gartner魔力象限对目前全球主流数据管理与分析厂家的产品功能、市场定位进行了阐述。相关内容可作为企业大数据架构及产品选型的参考。另外,本文不涉及商业智能及数据挖掘厂商,因此,像SAS,Tableau等厂家并不在讨论范围之列。

本文为中国联通网研院网优网管部IT技术研究团队独家提供,作者:苏飞

]]>
Gartner:2016年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77046.html Fri, 27 May 2016 01:32:17 +0000 //www.otias-ub.com/?p=477046
2016年,传统BI厂商集体沦陷,全部被驱除出了领导象限。IBM、SAP、SAS、Microstrategy等无一幸免,Oracle甚至已经完全消失。全球商业智能与分析行业市场正在发生哪些剧变?
概述
这几年,全球商业智能与分析平台市场经历了从“IT主导的报表模式”往“业务主导的自服务分析模式”转折的临界点。最近发生的采购大多是现代的、以业务用户为中心的自服务数据分析平台,全新市场观念的形成,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数据分析市场格局。

战略规划设想

1. 作为转向部署现代BI平台的一部分,大多数业务用户和分析师都借助自服务工具进行数据准备,即自服务数据准备。到2018年:

2. 大多数独立自服务数据准备工具将扩展为一站式分析平台,或者作为一部分功能集成到已有的分析平台。

3. 智能的、企业级管控的、支持Hadoop的、支持搜索和可视化的探索式分析会打包到下一代数据分析平台中,一站式平台还包含自服务数据准备和自然语言生成功能。

魔力象限评估

基于以下5个使用场景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1.敏捷且中心化的IT驱动的交付。支持敏捷且中心化的IT驱动的BI交付。基于平台自有的数据处理能力,IT部门能实现从数据到内容的交付,整个工作流程处于良好的企业级管控之下。2.去中心化的分析。支持业务用户实现从数据到自服务分析的工作流程。3.良好管控下的探索式分析。在良好管控之下,支持业务用户基于数据进行自服务分析,再生成可复用的内容,再提升为系统级可复用的内容。

4.嵌入式BI。支持将数据转化为可嵌入到其他流程或应用中的BI内容。

5.公网部署。这类似第一个使用场景,但目标用户变成了外部客户、公众部门,或者普通公民。
基于以下14条标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一、基础构架
1.BI平台管理。具备扩展性、性能优化、高可用性,以及高容灾性等功能。

2.云BI。具备平台即服务和分析应用即服务的功能,以实现分析应用的开发、部署和管理,且支持云端部署和本地部署两种形式。

3.安全性和用户管理。具备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可监控用户行为、可审计平台的访问和使用状况等功能。

4.连接多数据源。让用户能访问结构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内容,这些数据存储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中,既可能在云端也可能在本地部署。

二、数据管理
5.元数据管理。让所有用户能分享同一个语义模型和元数据。利用强大且集中的功能,管理员能搜索、捕获、存储、复用各种元数据,还能把业务用户创建的数据模型提升为系统级的数据模型。

6.ETL和数据存储。具备ETL功能,可接入、融合、转换、加载数据至自有存储层,还能索引数据,管理数据加载,或通过任务计划更新数据。

7.自服务数据准备。通过拖拽式操作,用户可融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并创造分析模型,例如,自定义指标、集合、分组、层级等等,更高级的功能还包括自动语义识别、自动关联、自动可视化,数据分层,数据血统、多结构化的数据融合等。

三、分析和内容创建

8.内嵌的深度分析。让用户能轻松接入深度分析功能。除了平台自有的深度分析功能,用户也能导入或集成平台外部的分析模型。

9.分析型仪表盘。支持制作高度可交互的仪表盘和内容。当用户访问这些仪表盘时,可以进行探索式分析、深度分析、地理分析等。

10.可视化的探索式分析。支持通过操作图表的颜色、亮度、大小、形状等手法去展现数据。这也包括一系列的可视化选项,包括饼图、柱形图、线图、热量图、树状图、地图,散点图和其他特殊的图表。这些工具让用户能以可视化的交互方式来分析数据。

11.支持移动端。支持将内容交付给移动设备,这既可以是发布模式也可以是交互模式,还支持移动设备自有的各种功能,例如触屏、拍照、地理位置、自然语言查询等。

四、知识分享

12.嵌入式分析。通过SDK和API接口,以开放标准支持创建和修改分析内容,以嵌入到其他业务流程、应用,或门户中。平台既可以在应用内也可以在应用外支持这些功能,但必须简单而无缝地集成到应用内,让用户无需在不同应用之间来回切换。平台还让用户能选择需要嵌入的业务流程。

13.发布分析内容。让用户能以各种输出形式和分发方式对分析内容进行发布、部署、操作。平台应支持内容搜索、故事叙述、任务计划、预警等功能。

14.协作与社交。让用户能以帖子、聊天、注释等方式分享并讨论基础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内容等。

评估结果:

1464312680-1941-Tfxv0ee2EDz1vmcTtibp1qCuYKOw

2016年商业智能与分析市场发展趋势

全球商业智能与分析市场的整体份额继续扩大。根据当前Gartner对该领域的年度综合增长率的预计,市场增长率可能维持在2014年的5.8%,直至2019年。然而,伴随着购买模式和需求的变化,不高的增长率反映了一个处于转变过程中的市场:购买决策持续从IT部门的领导转换为业务线的领导和用户,他们需要更敏捷和更灵活的个性化选择——新准则是先落地再扩展。现在与以往那种带动企业两位数增长的大规模的企业级交易截然不同,那时的IT部门掌握更多的预算,并对采购决策施加着更多影响。在如此快速进化的市场中,带动商业智能与分析市场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正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新供应商持续出现,使得市场上有更多创新的产品供买方挑选。在以后几年,买方将从关注那些提供新型BI和分析产品的供应商中获益,他们有充足的机会去投资那些进入市场的创新产品。如果买方需要试运行大量的创新产品以及大量的供应商参与到POC验证中,随着时间累积,其不利之处在于机构可能面临技术负债——作为多个独立解决方案所体现出的商业价值急速转变为缺少对设计、实施和技术支持足够关注的产品部署。在这个快速进化的BI市场中,机构需要形成正确策略和参考架构,用于评测各种可选的产品,以此降低他们的技术债务,从而避免在未来产生较多的返工和再设计的问题。
2、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驱动的数据分析平台得以部署,监管需求正持续增长,这将触发IT部门以新的形式介入其中。最初,当市场转变时,业务用户感觉到有能力绕开IT部门通过自主采购的方式去使用能够填补他们业务缺口的BI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部署持续扩大,用户变得越来越多,使用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业务用户与IT部门的合作又将重新展开,他们会协同开发出敏捷的流程去支持自服务数据分析的需求,即通过适度的企业级管控,去确保恰当而负责任的使用范畴。这将促成自服务数据准备结合探索式分析产品的场景,提供敏捷而集中的使用方式去成功地替代传统的使用方式,旧的方式往往缺乏敏捷性,而且也不支持IT部门与业务用户间的协作开发。这与在这个行业多次发生的“钟摆”现象相吻合,在这个行业,最终用户的实践最终将转向以IT为中心的方式的另一极端。在业务用户生成的内容急剧扩张的背景下,对监管的需求正在使钟摆回归至更注重企业级管控和协作的中间地带。
3、市场对智能的探索式分析的了解和接纳会让探索式分析获取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新产品触及的范围和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加。在不需要建模和写算法以及查询的前提下,这些新出现的功能让用户能从越来越多的、复杂的、多结构化的数据集里发现大量的隐藏模式。除了探索式分析,通过交互的可视化、搜索和自然语言查询等技术,业务用户和分析师还能从深度分析中直接获益(高亮和可视化诸如重要发现、相关性、集群、预测、异常值、反常、关联、趋势等结果)。有些工具还会为用户说明分析结果,例如生成自然语言的文本去突出显示模式和阐释洞察。这样可以减少发现洞察的时间,也节省了手动探索和手动建模的时间开销和专业技能要求。探索式分析并非替代了高级数据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而是为他们增加了一群公民数据科学家。这些公民数据科学家帮助他们产生了更多的设想,再随之开展更细化的探索,数据学家可以帮着确认最终结果。
4、机构从持续增长的多结构化数据源中融合和获得洞察的需求,将推动智能的自服务数据准备和智能的探索式分析领域的持续创新。市场需要更加强大的软件功能,包括自动提取、推论、浓缩和创建搜索索引访问新数据源。以手动方式去完成这些工作将会难以匹配数据多样性和复杂度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增长将是指数级的。同时,通过自动的模式探索和洞察发现,机构可以扩大分析规模,也可以让更多的用户群体可以受益于分析洞察功能。
5、通过自然语言查询,基于搜索的探索式分析将让更多的用户获益。由于BI和分析平台对自然语言查询支持得越来越好,更多的非技术用户能以对话提问的方式来分析数据,新用户将更有可能参与到利用探索式分析中。业务驱动的自然语言查询需要底层的基于多结构化数据的搜索功能,这一领域的进展将不断提升该功能的易用性和可信度。
6、市场将不断扩张且更加成熟,这将为机构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购买或销售分析应用。一个活跃的市场可以让买家和卖家汇聚起来交换分析应用、聚合数据源、自定义可视化和算法,这将增加对BI和分析领域的需求,并推动其未来的增长。成熟起来的市场将为BI供应商们提供新的销售渠道,基于他们平台的分析应用可以在自有的渠道和合作伙伴的渠道销售。这一成熟市场的主要好处在于这是一个面向终端用户的市场,他们几乎可以获得想要的任何分析应用,以用于内部解决方案和流程的开发。
7、为更好地支持物联网,机构需要支持实时动态和流数据抓取。为了使机构能处理在这个互联世界中由设备、传感器和人产生的大量数据,机构必须在捕捉和加工这种数据上进行投资。BI和分析市场的竞争者们也需要在类似方面进行投资——让买家在同一平台中合并实时动态和流数据以及其他来源的数据,去开发新一代的具备很大影响的分析应用,让用户能利用这种实时洞察能力。

]]>
Gartner:2015年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魔力象限 //www.otias-ub.com/archives/421011.html Wed, 23 Dec 2015 14:58:54 +0000 //www.otias-ub.com/?p=421011 一、市场定义(描述)

2015年9月25日对本文档进行了修订,您看到的是勘误后的版本,欲知更多,请参看勘误表(http://www.gartner.com/technology/about/policies/current_corrections.jsp

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市场被定义为一类磁盘设备,它们作为异构备份软件应用程序的备份目标。这类设备针对备份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具有本机重复数据删除,通常还兼具压缩能力,作为外部备份应用程序或本机备份引擎的磁盘目标。本机的重复数据删除和压缩能力并非来自商业备份软件解决方案。虽然一些通用的存储阵列已被用作备份目标,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主存储,因此,他们并不在评价范围内。

二、魔力象限

120

(一)供应商之优势及警示项

1、戴尔

虽然戴尔才做了几年重复数据删除备份市场,但他们已经在中型企业市场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DR4000和DR6000系列的物理级产品提供了可以接受的在线重复数据删除比率,而且其价格通常比竞争对手更实惠。戴尔还增加了虚拟机形式的DR2000v用于远程办公室(或分公司)使用,它可以将重删后的数据复制到中央物理设备。

优势

戴尔很好的整合了自己的备份软件和DR系列设备,比如支持可以更快备份和恢复性能的Rapid Data Access(RDA)。

基础价格涵盖所有特性、功能和三年维保。

戴尔提供了创新的Rapid Network File System(NFS)和Rapid 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CIFS)功能,为支持这些功能的备份设备提供源端重复数据删除。

警示项

DR系列不支持光纤通道,并且其标注的重删比率相比竞争对手较为谦逊。

DR2000v需要一个物理的许可证服务器,至今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解决方案。

一些不支持RDA的环境可能需要更多的并发备份流,乃至超出了该设备能够提供的支持水平。

2、EMC

在设备数量、用户数、磁盘总容量和销售额方面,EMC的Data Domain在所有参评产品中市场占有率最大。Data Domain Boost作为一个重复数据删除解析引擎,具有最广泛的业内支持。新的ProtectPoint备份软件,对于选定的应用程序可以快速、直接地从EMC主存储备份到Data Domain,能够实现更多的每日全量备份以减小数据丢失窗口。客户对Data Domain的可靠性、功能性和易用性予以好评。

优势

Data Domain拥有全面的特性和功能,以及较高的重复数据删除比率。

ProtectPoint与Data Domain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替代以备份服务器为中心的方法。

许多客户已经使用Data Domain的长期保留层,以便在他们的备份基础架构中完全取代磁带。

警示项

Data Domain缺少横向扩展架构,不可以无中断扩展性能。

Data Domain无法关闭重复数据删除,以支持一些客户所要求的非重删处理的磁盘架。

ProtectPoint保护只涵盖EMC存储解决方案的一个子集和少数流行的数据库环境。

3、ExaGrid

ExaGrid聚焦在中端市场和小企业。不同于运用线内(in-line)重复数据删除的众多竞争者,EX系列产品在备份数据存储于设备中的“着陆区”之后,执行后处理(post-process)重复数据删除。这种架构在从最近的备份恢复、装载虚拟机(VM)即时恢复,或者进行磁带复制时省去了再水化(rehydrate,或称“注水还原”)数据的需要。ExaGrid可以向外扩展到由10种不同容量型号组成的25个节点。

优势

ExaGrid的横向扩展架构和“着陆区”允许不间断的计算和存储扩展,具备一致的数据摄入速度,以及从最近的备份快速恢复或者VM启动。

ExaGrid支持广泛的备份应用程序和实用工具,与Veeam之间的整合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深入。

ExaGrid为每个帐户分配一个专门的技术人员,带来高客户满意度。

警示项

目前,ExaGrid在北美以外地区的部署和支持能力有限。

虽然恢复最近的备份(未经过重复数据删除处理)性能快,但恢复再之前备份的性能会显著下降,因为需要再水化数据。

缺乏一个虚拟磁带库(VTL)接口和光纤通道连接性,可能会限制ExaGrid对大型企业的吸引力。

4、富士通

富士通有两个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产品线,都使用了Quantum的高效重复数据删除算法。富士通 Eternus CS800 的目标客户是小型或中型企业 (Smb),而 CS8000 的目标客户是中型到大型企业,他们拥有大规模数据占位(footprint),通常是混合计算 (大型机,Unix 和 x86) 环境。CS8000 整合重删的工作量和非重删的工作量,提供自有的磁盘和磁带管理功能,独立于存储的备份和归档软件控制。

优势

CS8000 可以将所有的备份和归档目标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同时具备独立的磁盘和磁带管理功能。

CS8000 提供单独的计算和存储,并具有自我修复和磁带刷新功能。

CS8000 利用缓存镜像的拆分提供对应用程序透明的站点故障切换。

警示项

潜在客户应该对比检查一下厂家给出的正在使用重复数据删除的参考客户。

CS8000的重复数据删除只能用VTL 连接。

在欧洲和日本以外区域,富士通存储,包括 CS800 和 CS8000,市场占有率小。

5、日立数据系统

日立数据系统公司(HDS)在2014年第三季度收购了Sepaton。后来HDS将产品线更名为Hitachi Protection Platform(日立保护平台)S2500 grid,并推出了新的固定容量为32TB的S1500产品。S系列执行后处理重复数据删除,内容感知备份和应用工作负载。HDS/Sepaton虽然以一个快速、可扩展、功能丰富的产品较早进入市场,但是让人持续体验到其新架构的产品延迟。

优势

Hitachi Protection Platform高度可扩展,从32TB设备到4PB的可用磁盘容量,在一个网格架构中最多8个节点。

该产品较早期推向市场,且具有高级功能,如节点间自动负载均衡、快速空间回收、安全擦除、集成系统级加密,对赛门铁克的OpenStorage技术(OST)的强大支持以及通过一个基于云的存储库深度报告。

该产品针对虚拟合成全备份和空间回收提供高效、快捷的处理,同时提供良好的恢复性能。

警示项

只支持VTL和OST协议。

OST支持需要独立的多个许可证。

全新的V系列架构提供CIFS和NFS文件接口以及混合(线内和后处理)重复数据删除支持,现在的目标是在2015年底发布,比预期晚了一年半。

6、HP

HP 向用户提供数据减少保证并捆绑3PAR,以此不断增强StoreOnce系列的市场认知。从一个虚拟设备到高端、 高可用性同时拥有一个虚拟存储池的设备,HP StoreOnce系列拥有具备竞争力的摄取速度、 方便管理和客户端重复数据删除。新的恢复管理中心(RMC)提供从3PAR到StoreOnce的直接VMware 备份,绕过了传统的备份服务器。

优势

惠普继续创新,其 RMC 解决方案利用了StoreOnce和3PAR平台。

StoreOnce已扩大客户端重删与备份软件集成的支持范围,除了惠普的数据保护和赛门铁克,包还括 Microsoft SQL Server,SAP Hana和Veeam。

StoreOnce 6500供了一个跨多个节点的虚拟存储池,具有高可用性、负载平衡和易扩展的功能。

警示项

HP 的入门级和中端型号没有StoreOnce 6500的扩展架构和相关特性。

恢复管理中心(RMC),主存储支持有限,而且不支持非VMware工作负载。

StoreOnce虚拟设备不能运行在最新的基础设施之上,比如服务云环境(IaaS),不能用亚马逊AWS和微软 Azure作灾难恢复 (DR)。

7、IBM

IBM 的 ProtecTIER可以作为一个设备,或者更常见的是作为网关,通常还加上IBM Storwize V7000 磁盘阵列。2008 年, IBM ProtecTIER刚上市时,是业内最快和最具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这种优势已经消失了,因为IBM没有重点发展这一产品线。通常用VTL协议连接ProtecTIER,但也提供 CIFS、NFS 和 OST。IBM 声称当容量增加时性能的变化是线性的。内置了iSeries integration,而且可以连接大型机。

优势

通常,数据恢复比备份快。

ProtecTIER结合 IBM 的Spectrum Protect (前身是Tivoli 存储管理器)备份应用程序时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以及价格优势。

True active/active集群可用。

警示项

大多数部署在北美或欧洲。

客户需要以千兆字节为单位购买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许可证,独立于ProtecTIER引擎。

ProtecTIER 缺乏一些高级的功能,如数据粉碎、客户端/媒体服务器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和赛门铁克 OST 自动图像复制支持。

8、NEC

NEC的HYDRAstor是一个线内全局重复数据删除设备,具有弹性和高效的横向扩展架构,可以从1个扩展到165个节点,具有高聚合吞吐量。节点可以无中断添加或者退役,带有自动故障切换、负载平衡和碎片整理。最多可以同时支持三代产品。NEC在2014年底推出了Universal Express I/O,并在最近推出Universal Deduped Transfer,从而在没有任何OST依赖的异构备份应用程序情况下,减少网络流量并提升性能。

优势

可扩展的,真正的网格架构设计使得系统小至2.5TB,最大理论方案超过5PB,以及最快的吞吐量高弹性水平。

HYDRAstor提供了许多独特的存储功能,例如通过擦除编码(erasure coding,纠删码)实现可配置弹性和可用性、数据粉碎,以及广泛的加密和锁定功能。

在受保护的服务器上新的Universal Deduped Transfer选项支持所有备份应用程序,并可产生4到6倍更大的吞吐量。

警示项

与多节点配置相比,最小的、单个节点的配置将不提供一些功能,如高可用性、以及若干纠删码级别和最快的恢复性能。

在日本以外销售额有限;然而,美国的在运保有量最大。

没有提供VTL接口。

9、NetApp

2014年,NetApp从Riverbed中收购了SteelStore 产品线,后来更名为AltaVault。AltaVault 是此次上榜产品中唯一一个利用IaaS云对象存储来降低成本,减少本地备份存储占位。提供物理和虚拟 (VMware和HYPER-V) 和以及基于云的(AWS 和Azure)设备,本地缓存可以扩展到576TB用来提升本地恢复的性能,设备可以保护超过50PBs的生产环境运行的存储。大多数客户使用此设备来替换磁带或更昂贵的重复数据删除目标设备。

优势

标准定价包括所有软件选项和三年保修。

AltaVault支持很多公共云存储以及常见的备份应用程序和实用程序。

客户对这款产品的易用性、整体的可靠性以及售后技术支持称赞有加。

警示项

需要开发更多的优秀的应用案例,因为客户群仍然很小。

发送大型备份作业到云通常需要大型网络吞吐量,比如1Gbps和10Gbps。

AltaVault 摄取和恢复 (进出本地缓存) 性能缺乏竞争力。

10、Quantum

Quantum在备份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而是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市场的早期进入者之一。然而,2014年,其 DXi 系列销售下降。2014年,Quantum更新了其 DXi 系列,性能更快,驱动器更大,且其虚拟设备现在可以运行在AWS。DXi 系列提供了可靠的重复数据删除比率、良好的摄取与恢复速度,以及应用在赛门铁克媒体服务器上的重复数据删除分布式功能(称为Accent)。

优势

Quantum颗粒存储容量许可以及所有包含的软件许可给用户提供了灵活性和经济性。

Quantum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应用广泛,并且在每个区域都提供了级别3的电话支持。

对于希望在其备份基础设施中保留磁带的客户,Quantum提供了富含特性的管理控制台,管理这两种介质。

警示项

如果计划在AWS使用 DXi 虚拟设备,那么最好先做彻底的参考用户调查。

非赛门铁克备份应用程序不支持Accent功能,并且不能catalog DXi的远程复制。

Quantum没有与本机应用程序备份工具 (例如,Oracle恢复管理器 [RMAN]) 的高级集成。

(二)增加和删除的供应商

当市场变化时,我们会审查和调整魔力象限和MarketScopes的纳入标准。由于这些调整,魔力象限或MarketScopes的供应商组合可能随时间变化。一个供应商今年出现在魔力象限或MarketScopes中而明年不在,这不一定表示,我们已经改变了关于供应商的见解。它可能是一个体现市场的变化,因此,改变评价标准,或由该供应商的焦点的变化。

1、增加

日立数据系统因收购先前已经上榜的Sepaton,而被添加到此次的魔力象限。

NetApp 也被加入到该魔力象限,因为它从Riverbed收购了SteelStore并重新命名为 AltaVault。

2、删除

FalconStor 今年被下榜了,因为公司不再专注于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而是转向集成备份设备和综合软件产品。

三、纳入与排除的标准

以下的纳入标准用于确定哪些供应商将涵盖在这项研究中:

  • 其设备必须能够作为异构备份软件应用程序和/或本机备份实用程序的基于磁盘的目标,如 Oracle RMAN。
  • 其设备必须可作为一件单独的SKU进行购买,客户在拥有许可证的前提下在组织所在的场所部署。
  • 其设备必须商业化至少六个月,至少 有10个活跃的生产环境下的客户作为参考。
  • 供应商必须至少在两个主要的地理区域积极推销该设备

从这项研究排除了下列产品:

  • 集成备份设备: 这些多功能一体的设备,如 EMC Avamar和赛门铁克 NetBackup,兼有备份软件,它们已经参评企业级备份软件和集成设备魔力象限。
  • 通用存储阵列: 这些都是可能作为磁盘备份目标,但主要作为主存储,如 Oracle ZFS 存储设备。
  • 云网关或者用来替换主阵列的设备: 如Ctera、 Nasuni 和 Panzura,虽然其中一些设备的诸多应用案例之一可以是作为企业内部署的备份目标。

四、评价标准

(一)执行力

Gartner 分析师评估技术供应商在处理过程、系统、方法和步骤方面的质量和效能,同时考察他们业绩的竞争力、效率性、有效性,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他们的收入、客户留存率以及品牌声誉。最终,技术供应商被判断他们的能力和成功地利用他们的视野。每个供应商衡量后的执行能力的七个标准的权重基于他们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产品。他们包括:

产品或服务 — 技术供应商在特定市场提供的核心产品。这包括目前产品的功能、质量、特性集以及技术,是自产自销还是OEM或者其他合作形式。

总体生存能力 — 生存能力包括评估整个组织的财务健康,业务部门的财政和成效,决策投资部门继续支持这款产品的可能性,继续提供产品并且推进产品先进性的可能性。

销售执行/定价 — 技术供应商的售前活动及其支持体系的总体表现。这包括交易管理,定价透明度和谈判、售前支持以及销售渠道的整体成效。

市场响应速度和跟踪记录 — 响应,改变方向的能力,以及当机会来临,竞争对手行动,客户需求演进以及市场动态变化的时候该供应商灵活性和取得成功的能力。这一标准还考察供应商的历史响应能力,尤其是近三年的历史记录。

营销执行 — 评估传播企业信息的市场营销项目的清晰度、质量、创造力和效果,检验它们是否有效应影响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业务水平,增加市场对产品的认识以及是否在买家心目中建立了关于产品/品牌以及企业的明确辨识。消费者心理占有率与宣传和促销相关,受到领导力、 口碑和销售活动的影响。

客户体验 — 围绕参评产品,促使客户取得成功的客户关系、产品和服务。具体而言,这包括客户获得技术支持或帐户支持的途径。这还可以包括辅助工具、 客户支持程序 (及其应用质量),例如,用户组或网络服务协议的可用性。

运营水平 — 企业达成目标和兑现承诺的能力。包括组织结构的健康度,涉及技能、经验、程序、系统和其他使本企业能够高校运作的持续发展的基础因素。

216

(二)愿景的完整度

Gartner 分析师评价技术供应商令人信服地阐明观点的能力。这些观点关于当前和未来的市场方向、创新、客户需求和竞争力,以及如何好他们映射到 Gartner 位置关于的备份和恢复的未来。最终,根据产品和愿景的影响力对技术供应商进行分级,同时还要考虑他们是否帮助塑造了新的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主要考察短期内 (12 个月) 的愿景和创新,长期愿景和计划权重很小。有七个标准用来衡量每个供应商的愿景完整性,它们的权重基于产品对用户体验的直接影响。这些评价标准包括:

市场理解 — 技术供应商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高分供应商不仅倾听和理解用户的想要和需要,还塑造或强化用户需求。

营销策略 — 始终覆盖整个企业内外的一套明确的、差异化的信息集,包括广告,客户程序以及定位描述。

销售策略 — 销售团队有效地清楚地向客户传达当前的能力以及未来的愿景和路线图,同时积极地差异化分析竞争对手和替代方案。

供应 (产品) 战略 — 技术供应商的产品研发策略,强调差异化、功能和特性集,兼顾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从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对产品进行评估。

创新 — 客户喜闻乐见的创新或特有功能。这一部分评估整体的产品创新,针对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部分。

垂直/行业战略 — 技术供应商聚集资源、技能和产品,以满足个别市场份额(包括纵向市场)的战略。

地理战略 — 技术供应商自主或者或通过合作伙伴,渠道以及子公司来满足非本地区域的战略,以适应那些地区和市场。

312

(三)象限描述

领导者

领导者在兼顾执行力和愿景的完整度这两方面表现地更为出色。执行力方面,领导者的产品表现出创新、可靠、广泛的平台支持、可扩展性和易用性。领导者往往具有驱使客户接纳新技术的市场份额、信誉、市场营销和销售能力。他们的上榜产品具有良好的财务业绩,拥有强大的市场。在愿景方面,他们被业界视为思想领袖,他们的产品被视为竞争基准。

挑战者

挑战者展现出可靠的执行力,但愿景方面不及领导者,因为他们不是潮流的引领者。他们拥有好的产品,能很好的服务很多家企业。这些供应商的财政资源能支持他们持续增长。挑战者可能拥有强大的产品,但尚未显露如何解决未来的需求。这些供应商不可能投入足够的资源去开发具有广阔市场吸引力并且与时俱进的先锋产品,同时/或者市场认知和市场信息可能缺乏像领导者那样的广告共鸣以及消费者心理占有率。

远见者

远见者提供的创新产品常常领先于市场主流。然而,他们尚未达到领导者那样的解决方案的完整性、广泛的销售以及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消费者心理占有率。有些供应商从远见者象限移到了利基者象限,因为他们的技术已不再具有前瞻性(竞争者已经追赶上来),同时他们尚未建立强大的市场,因而无法进入挑战者象限。

利基者

利基者往往有意聚焦在细分市场,例如中小企业市场、超大型企业的市场或者选择某个区域市场。因而,他们缺乏对客户全规模、全区域乃至全球的支持能力。利基者可能是一些小的供应商,他们在创新方面已经落后并且不能产生强劲的收入流。利基者也可能是大型供应商,入围的利基产品是供应商广泛品类中的一个,这个产品没能得到足够的内部投资和支持,以增加其市场存在感。

五、背景

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备份,从以磁带为中心转变成以磁盘为中心。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是第一个商业上成功的产品,利用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作为一个无中断的磁盘备份应用程序的目标。但是,目标设备和备份软件之间的和平伙伴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正日益成为竞争对手。一方面,所有企业级备份软件供应商都在其应用程序中嵌入了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声称拥有”足够好”的重复数据删除比率。市场领导者的带领下,更多的备份软件供应商也将他们的备份解决方案打包到含有存储硬件的集成设备中。另一方面,重复数据删除目标设备已开始演变,支持更多本机备份应用程序,如 Oracle RMAN,或者甚至直接从主存储备份,绕过旧式备份应用程序。更复杂的是甲骨文的 ZFS 存储设备和零数据丢失恢复设备,它们与 Oracle 数据库应用程序集成得更紧密,但很少看到支持泛型的备份工作负载等其他产品。

六、市场总览

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已经从一个被动的备份目标演变成更积极的角色,致力于塑造未来的备份体系结构。有段时间,他们与备份应用程序争执不休。最近,这种对抗不断升温,更多备份软件供应商出售集成的备份设备内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直接与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的目标设备展开竞争。备份目标侧,一些设备供应商宣称已经具备相应功能,从他们的主存储设备直接备份至重复数据删除的目标、剔除了以往介于中间的备份/媒体服务器。和谐的一方面是,重复数据删除设备和备份软件供应商正在积极合作,例如赛门铁克OST支持在复数据删除设备上运行媒体服务器端软件,这将有利于客户拥有比以前更好的兼容性和更快的性能。选择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目标设备已成为一个更复杂的事情,许多供应商持续改善他们的解决方案以缩小功能方面的差距,以及有更多的力量在起作用,更多要考虑的因素。

本文由穆文杰 (ChrisMu)翻译和汉化

来自:36dsj

]]>
详细解读Gartner每年魔力象限和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02611.html Sat, 07 Nov 2015 15:11:05 +0000 //www.otias-ub.com/?p=402611 作为一名领袖,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至关重要,你不仅需要有对市场足够敏锐的嗅觉,还需要有对业界走向准确的把握能力。美国IT调研机构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很多有关IT不同领域的调研报告,其中最受关注的两个报告——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和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作为IT市场观察的手段和工具,帮助IT专业人士做出未雨绸缪的选择并影响着企业的战略投资。

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五个阶段

技术成熟度曲线是Gartner为企业提供评估新技术成熟度的一个经典的工具,从技术的产生到成熟主要分为5个阶段,再加上技术和公众的期望值两项标准以此来为业内人士分析是否采用该种新技术。

技术从产生到成熟,具体5个阶段分为:

li3BAqMGHa3t2

1.Innovation Trigger(技术萌芽期):当新技术的诞生,随着业界和媒体的关注,无论是大众或者业内人士对技术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这个阶段用户的需求和产品往往并不成熟,但却会有大量的资金进入。

2.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期望膨胀期):公众的期望值达到顶峰,有少量用户开始采用该项技术。

3.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泡沫破裂期):过高的期望值和产品成熟度之间存在鸿沟,公众的期望值下降,出现负面评价。

4.Slope of Enlightenment(稳步爬升期):厂商和相关技术供应商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加上用户需求的明确,产品在设计和使用场景上趋于成熟,最佳实践开始涌现。

5.Plateau of Productivity(生产高峰期):新技术产生的利益和潜力被市场所认可,开始出现产品间的价格竞争。

IT用户需要避免的四个陷阱

每年Gartner会针对不同的技术领域更新八九十个技术成熟度曲线为行业的发展、厂商的判断作出很好的预测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从诞生到成熟这样的周期内, IT用户需要避免四个陷阱。

liwsDq1Jr34g1

第一、接受的过早。当技术处于时下热门的时候,几乎所有媒介都在曝光该技术,但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并不成熟。此外考虑到价格和标准化的因素,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田宇建议一些自身IT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不要过早的采用该项技术。

libTyQFCkTg1

Gartner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 田宇

第二、放弃的过早。当期望值处于从波峰移动到波谷阶段的时候,很多负面评价接踵踏来,导致决策者很快的否定该项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一定会经历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这就需要观察此刻技术正处于曲线的具体位置。

第三、接受的太晚。当前IT技术对于企业的作用愈发重要,并且已经作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新技术接受的过晚则会使厂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四、在过时的技术上耽误的太久。举例来说,,由于硬软件和人力维护的成本较高,小型机替换是大势所趋。很多像运营商、银行这样的小型机用户开始逐渐切换到X86平台上。虽然小型机最终还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Gartner希望用户能在大部分应用上为新的替代技术做好准备。

liYRh9mwrwK821

给IT厂商的几点建议

首先,在技术的初始阶段,厂商应遵循行业标准统一称谓,这样不仅有利于与用户的沟通,同时针对相同技术,厂商可以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利基点。

随着新技术逐渐为人所熟知,负面消息增多,公众预期下降,此时就需要厂商加强宣传,将重点聚焦在成功的案例上,同时加强后端产品的研发升级,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当技术进入到主流阶段的时候,田宇建议厂商整理最佳实践、标准化企业自身的销售、推广策略,为接下来的价格竞争最好准备。

给IT用户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我们都在谈论IT驱动业务,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依靠IT改变着商业模式。在这场逐渐由技术主导经营策略的市场竞争中,走在最新技术的前沿,似乎也就意味着可以为企业赢得最终的胜利带来一丝胜算。相较于IT厂商,企业的最终IT用户对于新技术的态度是拥抱还是拒绝,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当前所处在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具体位置,是尚未成熟还是即将进入成熟期。

·不同企业其文化也不尽相同,是否采用该项技术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力,对新技术的消化能力、风险承担能力。

·新技术给企业业务所能带来的好处。同一项技术对于不同行业的贡献值各不相同,企业需要根据所处行业特性来做出相应决策。

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报告最终形成是由Gartner众多分析师讨论以及基于每年与客户的沟通得出来的结果,具有相对的主观性。在采访过程中,田宇反复强调技术成熟度曲线需要根据行业进行定制化的解读。“IBM的主机业务实际上已经处于成熟到淘汰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立即会从市场中被淘汰出局,纵观全球的趋势来看,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绝大部分仍将自己的核心业务建立在主机平台上,而且这一现状在未来五年不会有太大改变”田宇指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用户在解读技术成熟度曲线时需要有自己的看法。

魔力象限的考量标准

如果说技术成熟度曲线是针对技术而非厂商的话,而Gartner的另一个拥有一大票粉丝的工具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则相反。魔力象限是监测和评估专业科技市场中公司的发展及定位的一种研究方法论和形象化工具。对于有意向找到一家满足自身需求公司的投资者以及力图在市场中PK掉竞争者,获得优势的企业来说,魔力象限研究报告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

Gartner每年都会定期根据相对固定的13项标准对厂商进行分别评分,然后根据权重算出横轴和纵轴的得分,从而发布针对每一个市场的魔力象限报告。很多人会误解魔力象限的评选是根据企业的市场份额来判断,但实际上企业的执行力和愿景的完整度更为重要。

所谓企业的执行力(Ability To Execute),具体体现在魔力象限的纵轴,其中包含了产品及服务、可见度(指市场能力和用户对该产品的反应、评价)、销售执行能力(包含市场份额、增长率)、市场责任和记录(指产品出现问题企业的处理态度,是否负责)、客户体验五大标准。

愿景的完整度(Completeness Vision)作为魔力象限评判的横轴,也包括了对市场的理解、销售策略、市场策略、产品策略和创新五项标准。需要对厂商能否理解行业用户的普遍需求,以及能否了解、把握市场的未来走向方面做出考量和评分。

此外,魔力象限评价对象是厂商。当前很多IT厂商的业务会同时覆盖多个市场,拥有多个产品。但需要注意的是,魔力象限只针对的某一个特定市场,对厂商所有产品进行综合评分,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产品。所以事实上,厂商的某一个产品的性能是无法影响到魔力象限的评判。

liDv3xsSbhyA1

根据标准对每个厂商逐一进行评分、加权,得出纵轴执行力和横轴愿景的分别总分,最后再将所有厂商得分平均。左上区域为挑战者(Challengers),执行能力较高,但缺少强劲的发展势头。一般为大型的成熟厂商,不愿打破当前的发展计划。左下区域为特定领域者(Niche Players),公司发展前景的完备性和执行力较低但或许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通常关注特定的领域或是新成立的公司。右上为行业领袖(Leaders),公司发展前景和执行能力都有较高得分的行业巨头企业,拥有较高知名度,有实力影响市场的走向。右下领域为有远见者(Visionaries),了解市场动态并且有潜力创新,但缺乏足够强的执行能力。通常为规模较小的企业。

“这并不意味着入选在特定领域区域内的企业是落后的,往往这些企业在特定的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Gartner技术与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张瑾强调道。

libm6cjGBVbow1

Gartner技术与服务供应商研究组首席分析师 张瑾

魔力象限的关键入围标准

那么每年入选魔力象限的企业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其入围标准是什么,Gartner以企业备份软件为例,总结了相关的13项标准,以下是其中的重点节选。

·Backup catalog(备份索引):备份软件需要保留一个类似数据库的备份索引,通过索引来确定已备份数据相关属性后才能进行恢复。

·跨OS平台

·支持在数据中心内部使用,提供软件授权

·至少35M USD的授权收入

·产品已经GA至少一年,提供至少15个参考用户:产品必须有足够长时间的积淀,并且已经能够经过市场验证。

·至少在两个大洲以自有品牌销售

·自有知识产权

·在限定时间内与Gartner有过交流并提供完整信息

魔力象限的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在经历了13个看似严酷标准的筛选后,剩下的企业甚至还要经过二次筛选,没有被Gartner的企业客户问及过的产品、内部不含有备份软件的一体机以及备份云的提供商将被淘汰。

]]>
Gartner:2015云计算IaaS魔力象限研究 //www.otias-ub.com/archives/360944.html Wed, 01 Jul 2015 17:14:52 +0000 //www.otias-ub.com/?p=360944 在“2015 Magic Quadrant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Worldwide”中,Gartner 将 Amazon Web Services 定位在“领导者”象限中,并评价 AWS 拥有最完整、最深刻的洞察力,以及最强大的执行能力。
20150630085047514

在 AWS,我们不断加大投资,以更快的创新速度,大规模的高效运营和不断扩大的客户、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保持在云领域的领先地位。我们与行业领导企业紧密合作,从西门子到耐克,从 Condé Nast 到 Intuit,帮助他们转变现有的业务运营模式,速度之快远非传统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所能企及。

这份报告一面世, Network World、TechRepublic、Datacenter Knowledge以及Forbes等权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和解读。Network World“Gartner:Amazon 的云服务规模比其他 14 家竞争对手的规模总和还要高出 10 倍。”TechRepublic“AWS 现在的规模比其竞争对于高出 10 倍:这种云武器的竞赛结束了吗?”CIO“Amazon 统治了 Gartner 的魔法盒。”Datacenter Knowledge“AWS 在 IaaS 魔力象限中进一步拉开了与其他对手的差距。”Forbes“Amazon Web Services… 用户群更大、增长率更高、创新力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