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3 Aug 2025 15:52: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研究显示:高盐饮食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776866.html Sun, 03 Aug 2025 15:52:31 +0000 //www.otias-ub.com/?p=1776866 一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补钙,很多人平时也比较注意要补钙预防骨质疏松了。

钙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确实有益,不过,很多却忽略了家里的一个烹调习惯也会让全家人骨质疏松——炒菜喜欢多放盐!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大约是健康推荐量的 2 倍。高盐摄入会增加钙的流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骨质疏松有多大危害?

骨质疏松症,说直白点就是“骨头变松”了。

我们的骨头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壳,包裹着里面的骨小梁(一种海绵状的骨组织)。健康骨骼的内部结构类似海绵,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之外,骨头还储存钙等矿物质。在骨头的代谢过程中,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骨组织被溶解吸收,又有相当数量的骨组织生成,两者的平衡维持骨的稳定。一旦骨头的生成小于其溶解吸收,骨头组织就会慢慢变细、变稀甚至断裂,造成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19.2% ;65 岁以上人群达到 32.0% ,其中男性为 10.7% ,女性高达 51.6%。更严峻的是,国人的骨骼健康水平也令人堪忧,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调查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我国 40~49 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 32.9%,其中男性为 34.4% ,女性为 31.4% 。

骨质流失通常悄悄地发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骨质疏松的加重,会有背部疼痛,驼背,变矮等症状,还很容易发生跌倒、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跌倒和骨折,对老年人来说是个很致命的问题。其中,股骨骨折尤其危险,大约 20% 的患者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去世也与一次意外跌倒有关。因此,骨质疏松又常常被称为“寂静的杀手”(可回顾往期文章《为什么老人身体好好的,摔一跤没多久就走了?》)。

高盐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盐除了提供咸味,还是负责调和味道的最佳主角。它能消除苦味、弱化酸味、提升甜味,可以通过丰富食品的香气来带动饮食的整体风味,所以美食里总少不了盐,不少人也习惯在炒菜时多放两勺盐。

不过,盐吃多了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排出的同时还会把一部分的钙给带出来,有增加骨量丢失的风险。

肾脏每排出 2300 毫克钠(相当于 6 克盐),同时就会损失 40~60 毫克的钙。摄入过量的盐意味着会带走更多的钙。如果需要排出的钠太多,钙又不够用了,就只能从骨骼中“抢”。久而久之就会造成钙流失,就会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有不少研究显示,钠盐的摄入与髋部或椎体骨密度降低相关。

现实情况是,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就存在很大不足(人均约 330 毫克/天, 90% 以上的人都不足),如果盐再吃得多了,对骨质疏松只会雪上加霜。

正因如此,目前我国关于骨质疏松的健康建议都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低盐饮食,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克,老年人不超过 5 克。

我们吃了多少盐?

都说中国是美食大国,有很多各种各样美味的“下饭菜”,这些美食里都少不了盐的功劳。

过去 40 年期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食盐摄入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5 克)的两倍。

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 10.5 克。

2016 年的评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是 9.2 克,最多的地方是河南,其次北京、辽宁、陕西并列。

2019 年,《柳叶刀》发布了全球 195 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因饮食问题引发的死亡率在全球处于第二档,其中一个原因是盐吃太多了。

随着国民营养计划、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我们开始了“三减”行动,减盐是其中一项。到了 2020 年已经有了一些效果。《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食盐摄入量达 9.3 克/天。

然而,健康中国行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等都推荐我们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 5 克。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总的来说,我们吃的盐确实偏高,大约是健康推荐量的两倍,少吃盐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少吃盐?

中国居民钠摄入约 80% 来自家庭厨房,包括烹饪时放入的盐、调味品以及咸菜。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盐的摄入呢?建议从几个方面做起:

1.用限盐罐或限盐勺。日常做饭菜时可以使用限盐罐和限盐勺来提示自己用了多少盐,限盐勺有 2 克、3 克的,这样就能更精准地控制自己的用盐量。

2.巧用烹饪技巧减少用盐。平时烹调食物时不用或者少用盐、酱油或鱼露等含盐的调味料,等到食物快出锅再加盐调味,这样吃起来会有咸的味道。

3.利用食物本身味道来丰富口味。一些食物天然的味道也能让菜肴的口味变得更好,做某些菜时可以放醋,柠檬汁,或者辣椒来替代盐的咸味,既满足口味需要,也能减少盐摄入。

4.限制咸味零食和快餐,当心隐形盐。很多儿童/成人零食,快餐含钠量都很高,比如薯片,一些汉堡包和披萨。此外,豆瓣酱、辣酱、榨菜、酸泡菜、酱黄瓜、黄酱、大酱、腐乳、咸鸭蛋等食物中的隐形盐也不容忽视,尽量避免少吃或者不吃。

5.看营养标签,选择含钠较低的食品。购买包装食品时,注意看营养标签,主要看钠的含量,优先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

6.购买食盐时,可选择低钠盐。普通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低钠盐含有 70% 左右的氯化钠和 30% 左右的氯化钾,如果你选择摄入等同重量的低钠盐的话,无形中你就减少了 30% 左右的钠离子摄入。至于市场上什么竹盐、雪花盐等一些高端盐,它们可都是盐,多吃没有什么好处。

7.不咸≠不含盐。比如,话梅、番茄酱、面包、夹心饼干等食品,吃起来感觉好像不咸,但是也有不少“隐藏钠”,相当于过多摄入了“盐”,也要注意少吃。

自 科普中国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食用西梅可减少炎症发生并改善骨骼健康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4813.html Tue, 05 Apr 2022 10:15:28 +0000 //www.otias-ub.com/?p=1414813

一项针对绝经后人群的研究表明,每天吃营养丰富的西梅可能有利于骨骼健康并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炎症因素。这项研究将于本周在费城举行的美国生理学会年会上公布。据估计,到2030年,美国50岁以上的1360万人将患上骨质疏松症–由骨骼矿物质密度降低引起的骨强度损失。

骨质疏松症会增加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在老年人中。经历更年期的人的雌激素水平较低,这引发了体内炎症的增加,而这也可能导致骨质流失。

以往的研究表明,西梅中的多酚提取物是作为抗氧化剂和减少炎症的植物化合物,其能促进一种叫做破骨细胞的骨细胞降低氧化压力和炎症水平。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综合与生物医学生理学项目及营养科学系和运动学系的研究人员探讨了西梅对更年期后骨骼健康的影响。

骨矿物质密度得分–骨子疏松症的标志–被定义为低的绝经后妇女被分为三组:

一组每天吃50克西梅(约6颗),持续12个月;

第二组每天吃100克西梅(约12个西梅),持续12个月;

对照组则没有吃西梅。

研究小组查看了试验前后所有志愿者的血样,结果发现跟对照组相比,吃西梅的两组人的炎症标志物都明显减少了。

这项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Janhavi Damani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食用6至12颗西梅可能会减少可能导致绝经后妇女骨质流失的促炎症介质。因此,西梅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此来防止作为衰老过程的一部分经常观察到的炎症介质的上升。”

自 cnBeta.COM

]]>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显示女性抑郁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92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925.html#comments Sun, 23 Jun 2013 03:39:17 +0000 //www.otias-ub.com/?p=126925

女性当今生活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容易忧心烦恼的女性,常常会喊腰酸背痛。最新研究显示,MM抱怨可能是对的,因为忧郁者的骨质密度比正常人来得低。

女性抑郁也会影响骨头健康

现在人都知道,忧郁不止是心理问题,也会严重影响身体。美国心理健康卫生研究院最新一项研究更发现,忧郁也可能会影响骨头。

关键应该是在可体松,忧郁者体内的可体松浓度较高,它会让骨质流失。此外,忧郁和黄体素与生长激素浓度的降低也有关,它们会让骨头变得脆弱。

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临床副教授依凡表示,容易忧郁的女性要特别留意,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的问题。积极的做法是成年女性每天补充500毫克的钙片,停经女性1000毫克。此外,还要开始运动,因为忧郁者通常不太爱动。

假如你深受抑郁之苦,又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如已经停经或曾有其他妇科疾病),就去找医生做一次骨密度测试。美国心理健康卫生研究院研究主持人斯萨表示,抑郁症和骨质疏松都可以治疗,关键在是否能找出这两者的关连,并做正确诊断。

专家:四招预防骨质疏松

内分泌专家指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可归纳为如下四个要点,即适量运动、平衡饮食、戒烟限酒、合理用药。

适量运动

可根据个人体力、体质及年龄,选择适当的运动方法,中老年女性宜选用早晚户外散步,打太极拳,扭秧歌,游泳及其他轻运动量活动,早晚晒太阳等。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症来说既是预防,也是治疗。

平衡饮食

适当喝茶(特别是绿茶),避免长期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各种汽水等),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及钙质、维生素D的食品,此类食品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如牛奶、酸奶、豆浆、豆腐、海带、木耳、小鱼、小虾、各种果仁、新鲜蔬菜等等,合理搭配。避免过多食用肉类(特别是肥肉)及油炸类食品。

戒烟限酒

据调查,长期吸烟不仅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也可引起骨代谢紊乱,加快骨丢失。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肝细胞,影响肝功能,也可引起骨质疏松。因此,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尽早戒烟;酗酒也有害健康,应当有节制,据调查饮用适量红酒,对身体有益。

合理用药

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适量补充钙质+D是有益的。研究表明人从出生至20岁是骨量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的时期,30岁时人体达到骨量的峰值,此后又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慢地丢失。一个人的骨量峰值高,则日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就低。

年轻妇女特别是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更应补充钙+D。因为年轻妇女不仅需要补钙,力求使自己的骨峰值达到较高水平,而且还要保证胎儿或婴儿生长发育的钙需求。一般正常人每日应保证钙摄入量为500~800mg,而青少年及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钙摄入量应保证每日1200~1500mg。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925.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