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发局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07 Jul 2020 16:02:0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0年第二季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1079460.html Tue, 07 Jul 2020 16:02:07 +0000 //www.otias-ub.com/?p=1079460
  •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于2020年第二季为18.2,较上一季纪录低位的16.0微升2.2点。不过,指数仍然处于收缩领域的低点,显示香港出口前景难于短期内大幅改善。
    • 整体而言,若干行业的出口商信心有轻微改善,尤其是机械业(21.0)及电子产品业(18.7),表现继续稍高于平均水平。
    • 一般而言,出口商对香港多个主要出口市场的短期前景依然持谨慎态度,其中日本(46.5)仍是前景最理想的出口市场,而欧盟(35.0)再次被评为最不乐观的市场。
    • 与低迷的出口前景一样,采购指数为10.5,是有纪录以来新低。虽然如此,就业指数及贸易价值指数分别微升至42.1及30.8。
    •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约97.5%出口商都承认业务遭受负面影响,比率较2020年第一季增加3.6个百分点。
    • 新冠肺炎疫情对出口商的最严重影响是自疫情爆发以来买家减少订货量。此外,很多出口商也表示,出现产品延迟付运及物流配送受阻等情况。
    • 为了应对疫情,67.6%的受访者实行遥距工作,另有41.7%也开拓网上销售渠道,以补足传统销售方式。
    • 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出口商依然对中美贸易摩擦持谨慎态度。共有69.8%出口商担心贸易摩擦会损害出口前景,较2020年第一季增加20个百分点。
    • 展望未来,64.6%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知何时及会否受控,仍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其后是全球需求下跌(19.5%),而10.8%则认为是中美贸易摩擦最令人忧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世界经济大受打击,环球贸易也急速恶化。严厉的封锁措施令全球众多企业甚至整个国家大受影响,各行业的需求锐减,导致贸易量急挫。在这个背景之下,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仍有轻微改善由2020年第一季的纪录低位16.0,微升2.2点至第二季的18.2。虽然出口商的负面情绪似乎稳定下来,但由于指数依然处于收缩领域,香港的短期出口前景将持续低迷。

    少数行业的出口商信心略有改善,令人存有一点希望。最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第二季机械业及电子产品业的表现依然较平均水平为高,相关指数分别升至21及18.7,增幅为4.6点及2.4点。玩具业的指数也有改善,升至17.6,增幅为2.7点。珠宝业由2020年第一季纪录低位的8,大增6.7点至第二季的14.7,增幅为各行业之冠。不过,值得留意的是,玩具业及珠宝业依然低于整体平均水平的18.2。钟表业及服装业则分别进一步下跌至13.0及12.6,跌幅为0.9点及1.6点,显示相关行业的短期出口仍将疲弱。

    个别市场方面,香港出口商对所有市场的短期出口前景依然谨慎。在各主要市场之中,日本依然是前景最理想的市场,信心指数为46.5,较第一季上升1.7点。美国排名第二,信心指数为39.3,下跌0.7点,中国内地紧随其后,指数为39.0,上升2.0点。欧盟的信心指数为35.0,虽然微升1.0点,但再次被评为最不乐观的市场。

    由于预期出口前景暗淡,许多受访者同样对离岸贸易(并非经香港付运但由香港出口商处理的贸易)的短期表现缺乏信心。2020年第二季的离岸贸易指数下跌2.0点至10.3,为有纪录以来新低,正好反映上述情况。

    同期,贸易价值指数微升0.2点至30.8,但仍反映出口商品单价于短期内继续受压。其中电子产品业的贸易价值指数为31.6(较上季上升0.9点),较整体平均水平稍高。机械业(29.9)、玩具业(27.1)及服装业(24.8)的指数进一步下跌,跌幅介乎3.1点至5.5点,仅稍为高于纪录低位。珠宝业(22.5)的指数维持在纪录低位,钟表业(22.1)则下跌5.3点,创纪录新低。

    采购指数进一步下跌4.3点至10.5,创下纪录新低。钟表业依然是表现最好的行业,指数为17.3。其他所有主要行业的采购指数都进一步在收缩领域下跌,并达到纪录新低,其中机械业为14.8,玩具业为11.3,电子产品业为10.4,服装业为9.4。珠宝业则由2020年第一季的4.0下跌至2.0,而2020年第一季与2019年第四季相比已大幅下跌19.5点。

    就业指数的表现相对较好,于2020年第二季上升1.9点至42.1,反映许多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在可见未来的招聘活动会保持稳定。在主要行业之中,机械业的就业指数升幅最大(上升4.3点至43.2),其后是电子产品业(上升1.7点至42.6)。玩具业(40.8)、珠宝业(36.3)及服装业(36.1)的指数增幅介乎0.3点至4点。钟表业的就业指数虽然按季增加3.9点,但依然是表现最差的行业,意味著行业雇员数目很可能会减少。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差不多所有出口商都受到负面影响。共有97.5%的受访者认为,若没有疫情,出口业务会有更好表现,比率较2020年第一季增加3.6个百分点。另外,仅2.5%受访者认为疫情没有影响业务,比率较上一季的6.1%有所下跌。

    受疫情影响的受访者中,57%指出,自疫情爆发以来,买家已减少订货量,而逾半(52.3%)受访者表示买家取消订单。其他与疫情相关的影响包括货物延迟付运(55.8%)及物流配送受阻(53.1%)。在极端情况下,约47.5%受访者表示须遵守政府隔离封锁措施而关闭工厂/办公室。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超过三分之二(67.6%)受访出口商已实行在家工作安排。此外,约41.7%受访者开拓网上销售渠道以补足传统销售业务。受访者所采取的其他短期措施包括降低出口单价(27.5%)及开发其他需求会特别殷切的产品种类(25.2%)。不过,在这个阶段,许多香港出口商尚未在销售市场或生产/采购基地方面积极考虑采取长远的多元化措施。

    在中美关系方面,香港出口商对两国贸易摩擦再次变得谨慎。共有69.8%担心贸易摩擦会损害他们的出口前景,比率较2020年第一季增加20个百分点。另外,约有30.2%出口商相信不会受到影响,比率较上一季的50.9%为低。

    展望未来,大部分(64.6%)受访者认同,新冠肺炎疫情何时正式完结对香港的出口前景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出口商依然十分担心全球需求减少(19.5%)及中美贸易摩擦(10.8%)等问题。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旨在反映香港贸易商的短期出口前景。信心指数调查每季进行,邀请来自六大主要行业的500位香港贸易商参与。指数若高于50,显示短期前景看涨,态度乐观。指数若低于50,显示短期前景看淡,态度悲观。

    ]]>
    2019年第一季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中美贸易谈判提升出口商信心 //www.otias-ub.com/archives/848119.html Tue, 19 Mar 2019 08:50:06 +0000 //www.otias-ub.com/?p=848119
    •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于2019年第一季反弹至39.2,较2018年第四季的35.2(为8季以来最低水平)上升4点,显示出口商信心正在改善。
    • 所有主要行业的信心均显着增强,机械业依然是前景最为理想的行业,指数为42.2,其后是玩具业(41.4)及电子产品业(39.7)。与此同时,反弹幅度最大的是玩具业,指数由2018年第四季的24.3上升至2019年第一季的41.4。
    • 个别市场方面,出口商预期所有主要出口市场的前景都有所改善。整体来说,日本(48)和欧盟(47.4)的短期市场前景最为乐观,其后是美国(46.1)和中国内地(45.7)。
    • 各项附属指数,包括就业指数(48.9)、贸易价值指数(45.9)及采购指数(44),与上季度比较都有所回升,反映出口商的信心正在改善。
    • 短期来说,中美贸易摩擦被视为香港整体出口表现的主要威胁,约48.5%受访者表示,贸易摩擦已为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最明显是订货量已见减少。
    • 不过,香港出口商对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的结果较之前稍感乐观。本季约有51.7%受访者预期,他们的出口表现于短期内将受到负面影响,比率较2018年第四季的54.4%为少。
    • 英国脱欧方面,假如英国在3月29日脱离欧盟,绝大多数受访者(82.9%)预期,他们的出口表现于短期内依然不受影响。

    出口商信心在2018年下半年明显转弱,之后中美贸易谈判于12月初展开,似乎令出口商稍感宽心,认为双方有机会达成解决方案。

    因此,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在2019年第一季反弹至39.2,较2018年第四季的35.2(为8季以来最低水平)上升4点。

    各主要行业的指数虽然仍处于收缩领域,但出口商的情绪已见改善。机械业依然是前景最为理想的行业,指数上升至42.2,是各主要行业之冠。玩具业指数在上季急挫至近10年的最低水平,在2019年第一季反弹力度却最大,较2018年第四季增加了17.1点,上升至41.4。与此同时,占香港出口总额近70%的电子产品业,行业指数为39.7,较整体平均水平略高。其他主要行业包括钟表业(35.5)、珠宝业(33.5)和服装业(32.3)的信心也明显有所改善。

    时期 贸发局
    出口指数
    电子产品 服装 玩具
    珠宝
    钟表
    机械
    2019年第一季 39.2 39.7 32.3 41.4 33.5 35.5 42.2
    2018年第四季 35.2 35.9 30.3 24.3 30.5 34.0 36.6
    2018年第三季 35.8 35.4 32.8 43.6 38.5 43.5 42.5
    2018年第二季 54.1 55.2 43.6 53.2 41.3 49.0 54.9

    至于个别市场的表现,出口商预期所有主要出口市场的前景都有所改善。由于日本和欧盟大致上不受中美贸易摩擦所影响,两者的短期前景最为乐观,信心指数分别为48和47.4。以往,许多出口商都担忧美国市场的前景,但今季较为乐观,令美国市场的指数在2019年第一季达46.1,上升4.6点,中国内地紧随其后,为45.7。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
    (按市场划分)
    美国 欧盟 日本 中国内地
    2019年第一季 46.1 47.4 48.0 45.7
    2018年第四季 41.5 41.8 47.3 44.7
    2018年第三季 39.8 43.3 48.9 50.2
    2018年第二季 51.2 54.0 51.3 53.8

    虽然整体出口情绪有所改善,但离岸贸易(并非经香港付运但由香港出口商处理的贸易)的前景与之相反,短期来说表现将不及整体出口。事实上,离岸贸易指数由2018年第四季的48.7,下跌15.2点至2019年第一季的33.5,为8个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然而,贸易价值指数由2018年第四季的44.8升至2019年第一季的45.9。具体而言,玩具业的指数反弹至55.7,重回扩张领域,代表单价于短期内可能面临上涨压力。不过,机械业(47.5)、电子产品业(46.3)、钟表业(44)及珠宝业(43.5)仍处于收缩领域。服装业的指数为39.5,是各主要行业中最低,单价于短期内上升的可能性最低。

    时期 贸易价值指数 电子产品 服装
    玩具
    珠宝
    钟表 机械
    2019年第一季 45.9 46.3 39.5 55.7 43.5 44.0 47.5
    2018年第四季 44.8 44.7 44.3 46.8 38.0 43.5 49.1
    2018年第三季 44.8 44.9 42.0 52.5 37.0 45.5 44.7
    2018年第二季 54.6 55.5 45.6 56.4 48.6 49.0 56.5

    采购情绪方面,表现有所好转。采购指数由2018年第四季的43.4升至2019年第一季的44。当中,玩具业最为突出,其采购指数为55,重回扩张领域,居于各主要行业之冠。钟表业及服装业在上季均处于扩张领域,但于2019年第一季双双回落至46。电子产品业从2018年第四季的42.2(7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反弹至2019年第一季的43.6,紧随其后的是机械业(43.1)。珠宝业的采购情绪依然最低迷,但在2019年第一季仍然上升4点至38。

    时期 采购指数 电子产品 服装 玩具 珠宝 钟表 机械
    2019年第一季 44.0 43.6 46.0 55.0 38.0 46.0 43.1
    2018年第四季 43.4 42.2 50.0 44.3 34.0 53.0 51.9
    2018年第三季 45.5 46.3 39.0 52.1 25.0 39.0 43.1
    2018年第二季 57.3 57.7 51.5 62.9 42.3 47.0 62.3

    就业指数由2018年第四季的46.6,升至2019年第一季的48.9,代表就业市场可能会有改善。电子产品业的招聘意欲看来较为积极,从2018年第四季的47.8上升到2019年第一季的49.7,仅较50的分水岭水平稍低。紧随其后的是玩具业(47.1)。服装业在上季的就业指数最低,但在2019年第一季上升至46,较其他数个主要行业为高,包括机械业(44.4)、钟表业(43)和珠宝业(42)。

    时期 就业指数 电子产品 服装 玩具 珠宝 钟表 机械
    2019年第一季 48.9 49.7 46.0 47.1 42.0 43.0 44.4
    2018年第四季 46.6 47.8 38.5 44.3 48.0 40.0 40.6
    2018年第三季 47.9 48.7 40.5 47.9 44.0 50.0 45.0
    2018年第二季 53.2 54.2 44.1 55.7 51.0 48.0 51.9

    很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在短期内仍然是香港整体出口表现的主要威胁。因此,约48.5%受访者表示,贸易摩擦已为其出口业务带来负面影响,但有相同比例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今仍未受贸易摩擦影响。

    在那些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负面影响的出口商之中,有超过一半受访者(69%)表示,最主要的影响是买家削减每宗订单的订货量,比率较2018年第四季的65.8%为高。

    除了订货量减少之外,出口商在本季较少担心其他潜在问题,较少受访者表示,被压价(34.9%)、取消订单(22.7%)及承担关税成本(16.2%)是主要担忧。

    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负面连锁反应,香港出口商采取了多种不同策略和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长远而言采取分散市场策略。超过一半受访者(54.1%)考虑发展美国以外的市场,约27.4%受访者则有意物色其他生产/采购基地。

    相比之下,短期技术策略对香港出口商的吸引力不大。少于3%受访者会采取「关税工程」或向美国申请豁免关税。

    展望未来,香港出口商对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出现的结果较之前稍感乐观。超过一半(约51.7%)受访者担心贸易摩擦在短期内会为他们的出口表现带来负面影响,而2018年第四季的比率为54.4%。与此同时,认为贸易摩擦未必会为业务产生负面影响的出口商比率,也从2018年第四季的42%,微升至2019年第一季的45.2%。

    英国脱欧方面,假如英国于3月29日脱离欧盟,绝大多数受访者(82.9%)预期出口表现不会在短期内受到影响。事实上,只有16.2%的受访者担心英国脱欧会对他们造成不利影响。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旨在反映香港贸易商的短期出口前景。指数若高于50,显示短期前景看涨,信心增加。

     
    ]]>
    香港贸发局:2019年钟表市场前景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795621.html Tue, 13 Nov 2018 14:20:51 +0000 //www.otias-ub.com/?p=795621

    香港贸发局香港钟表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钟表业展览会。在2018年,贸发局于展览会现场访问了522名买家及333名参展商,以了解业界对钟表市场前景、产品趋势及网上商贸业务最新发展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业者对未来12个月的销售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而在评估产品趋势时,买家及参展商的看法有所分歧。买家认为,智能手表依然是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别,参展商则认为石英式手表将成为市场的新宠儿。

    业界对2019年前景越趋审慎

    与去年的调查相比,更多受访者对来年的销售表现较为谨慎。有24%买家及27%参展商预期,未来12个月的整体销售额会减少,去年调查的比率仅为低单位数,原因或许是在美国新一轮301条款加征关税措施之下,协调制度第91章内一些非消费类钟表受到影响。

    业界对产品价格的预期同样持审慎态度。在买家之中,23%预期旗下产品的零售价会上升,2017年调查的比率为32%;另有15%买家预期会下跌,去年调查的比率则为5%。

    产品的离岸(FOB)销售价格方面,28%参展商预期会上升,去年调查的比率为41%;另有13%参展商预期会下跌,去年调查的比率则为7%。

    在采购及生产成本方面,92%买家预期采购成本将维持不变或上升,而38%参展商则认为,生产成本会维持不变或减少。

    中美贸易摩擦的预期影响

    有44%买家及半数参展商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对钟表出口的影响会是非常/有些负面。品牌钟表及钟表成品大致上不受影响,原因是美国近期宣布的301条款加征关税措施仅涵盖少数非消费类钟表。或许也是由于这个因素,56%买家及50%参展商认为贸易摩擦不会为旗下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智能手表及石英式手表不相伯仲

    买家及参展商对来年最受欢迎产品类别的看法各有不同。40%买家认为,智能手表于未来12个月将继续领导市场,但有相约比例的参展商(41%)预期石英式手表会越来越受欢迎。

    在产品增长潜力方面,41%受访者认为,智能手表于2019年的增长潜力最大,其后是休闲式手表(40%)及时尚手表(37%)。此外,休闲式手表的平均零售价预期将由去年调查的478港元增加至今年的1,201港元,智能手表则由2,281港元下跌至1,615港元。时尚手表的价格趋势同样向下,平均零售价预期将由去年调查的1,744港元下跌至1,347港元。

    最佳产品开发策略

    买家及参展商对最佳产品开发策略各有不同看法。

    买家之中,有42%认为,推出「可配合智能装置使用的手表系列」是2019年最重要的产品开发策略,其后是「附有可更换配件以配衬服装的手表」(29%)及「限量版手表」(29%)。

    另一方面,35%参展商也认为,推出「可配合智能装置使用的手表系列」是最佳产品开发策略,另有35%及23%参展商则视「配合当季时装潮流设计的手表系列」及「Crossover/联盟推广」为最佳产品开发策略。

    网上商贸业务不断扩展

    网上商贸依然是钟表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根据今年的调查结果,42%受访者使用网上商贸作为直接销售渠道,较2017年调查的54%为低。在未有从事网上商贸的公司中,21%计划于未来两年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在现正或计划从事网上商贸的公司中,48%藉此销售休闲式手表,其后是时尚手表(47%)、智能手表(28%)及运动型手表(23%)。

    在现正从事网上商贸的公司中,63%使用阿里巴巴平台进行采购,其后为亚马逊(31%)及淘宝(31%)。平均而言,网上商贸业务占这些公司总营业额32%,2017年调查的比率为20%。这些公司预计,网上商贸业务所占比重于未来两年将增加18%。

    中国内地的市场潜力

    分别有50%买家及55%参展商在中国内地有销售业务。买家及参展商对销售前景的看法都较去年谨慎。45%买家及43%参展商预期未来12个月销售到中国内地的货品数量会增加,2017年调查的比率分别为52%及61%。

    看好中国内地市场销情的受访者中,81%的原因是市场需求更大。另一方面,预期销货量将会减少的公司,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58%)及市场需求减少(42%)。

    中国内地市场发展策略

    整体而言,买家及参展商在发展中国内地市场方面采取不同策略。虽然两者均认同「扩充中国内地现有的零售/批发网络」是最重要的市场发展策略,但买家一般也较倾向以「在中国内地开设零售/批发的网络」(19%)及「采购更多『香港制造』的手表」(19%)为发展策略,其后才是「以电子商贸开拓内地市场」(17%)。不过,参展商则认为,除了「扩充中国内地现有的零售/批发网络」外,「以电子商贸开拓内地市场」(16%)是较佳策略。

    受访者资料

    522名买家:51%来自香港,14%来自中国内地,35%来自其他地区。

    333名参展商:49%来自香港,40%来自中国内地,11%来自其他地区。

    资料提供 
    ]]>
    2018年第二季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进入扩展领域 出口商审慎乐观 //www.otias-ub.com/archives/777133.html Tue, 26 Jun 2018 07:19:59 +0000 //www.otias-ub.com/?p=777133
    •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由2018年第一季的49.4跳升至第二季的54.1,达到29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并踏进扩展领域,反映香港短期出口表现料可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
    • 主要行业的出口表现好坏不一。整体而言,预期电子产品业(55.2)、机械业(54.9)及玩具业(53.2)的出口表现理想。这些行业的单价、采购情绪及招聘意欲料会有所上升。
    • 出口商对主要海外市场前景的看法大致相同。欧盟的信心指数达54,这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回升至扩张领域。中国内地的信心指数(53.8)达到29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
    • 贸易价值指数(54.6)、采购指数(57.3)及就业指数(53.2)仍远高于50点的分水岭,进一步确定整体出口信心正在改善。
    • 虽然如此,出口商依然关注中国内地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约62%受访者表示,于2018年第二季在内地面对劳动成本上升问题,比率较第一季的60%有轻微增加。
    • 有迹象显示,出口商对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影响变得更加悲观,约43%受访者担心贸易摩擦最终会产生负面影响,而2018年第一季的比率则为26%。
    •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令香港未来出口表现蒙上阴影,但真正影响还未浮现。大部分受访者(77.4%)表示,他们的出口表现至今未受影响。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于2018年第二季上升至扩展领域,反映香港出口于短期内将保持目前的增长动力。出口指数于2018年第二季回升至54.1,不但较第一季的49.4有明显改善,而且是2011年第一季以来(即29个季度)最高水平,显示香港出口商的信心大为增强,对短期出口表现十分乐观。

    虽然整体贸易指数有所上升,但主要行业的出口表现好坏不一。在表现向好的行业之中,预期电子产品业(55.2)和机械业(54.9)的短期出口表现特别理想,两者的指数都录得自2013年初以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玩具业(53.2)保持上两季的升势,明显处于扩展领域。虽然服装业(43.6)处于收缩领域,但其指数已是17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不过,钟表业及珠宝业的指数分别下跌至49(2018年第一季为57)及41.3(2018年第一季为44.1),反映两者于未来数月的出口表现或会转弱。

    尽管主要行业的出口表现不一,但出口商大都认为主要海外市场的前景有所改善,而香港的出口表现最终会受这些海外市场的需求所影响。最令人注目的是,欧盟的信心指数由2018年第一季的49.1上升至第二季的54,自2011年以来首次重回扩展领域,也较其他主要市场为高。中国内地排名第二,指数为53.8,达29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出口商对日本(51.3)及美国(51.2)的信心也见回升,两国多年来都未获如此垂青。

    离岸贸易与香港短期出口表现一样令人乐观,其指数也走进扩展领域,由2018年第一季的44.1升至第二季的51.1,反映出口商对离岸贸易(非经香港付运但由香港出口商处理的贸易)业务的短期表现感到乐观。

    随着整体出口价值预期向上,单价料会增升。2018年第二季的贸易价值指数上升至54.6,是17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整体而言,机械业(56.5)、玩具业(56.4)和电子产品业(55.5)的指数均处于50点分水岭之上,单价可望上升。相比之下,钟表业(49)、珠宝业(48.6)和服装业(45.6)的指数依然处于收缩领域,加上在整体出口指数中的出口表现相对呆滞,单价应不会上升。

    采购指数由2018年第一季的46.7大幅攀升至第二季的57.3,整体采购情绪达到近5年来最高峰。玩具业(62.9)和机械业(62.3)的采购情绪特别乐观,其后是电子产品业(57.7)及服装业(51.5)。不过,钟表业(47)和珠宝业(42.3)的指数依然处于收缩领域,反映行业可能出现投入成本下跌及/或未来需求不振。

    2018年第二季的就业指数为53.2,是30个季度以来最高。招聘意欲提升是短期出口前景改善的另一证明。玩具业(55.7)和电子产品业(54.2)的招聘意欲最强。机械业的就业指数维持于51.9,珠宝业则由2018年第一季的52.9下跌至第二季的51,仅仅处于扩展领域。钟表业的就业指数在上个季度短暂回升后,于第二季下跌至48,再次回落到收缩领域。服装业的招聘意欲依然最低,就业指数则由上季的43.1微升至44.1,预示行业短期内会出现就业人数减少的情况。

    尽管整体情绪乐观,出口商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仍然持审慎乐观态度。不过,整体而言,持悲观态度的受访者比率则由2018年第一季的25.8%上升至第二季的42.8%。仅逾半数受访者(55.4%)依然充满信心,认为贸易摩擦不会损害未来的出口前景,明显较2018年第一季的72.8%为少。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令香港的出口前景蒙上阴影,但至今很少企业受到负面影响。整体而言,虽然有42.8%受访者预期会有负面影响,但77.4%表示到现时为止他们的整体出口表现仍未受到影响。此外,约五分之一的受访出口商认为,若没有发生贸易摩擦,其出口表现会更好。

     

    资料提供 
    ]]>
    香港贸发局:香港经贸概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734368.html Fri, 08 Jun 2018 01:16:26 +0000 //www.otias-ub.com/?p=734368
    • 香港经济继2017年实质增长3.8%后,于2018年第一季按年增长4.7%。政府维持对2018年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于3-4%。
    • 零售业销货额,以名义计,继在2017年增长2.2%后,于2018年1-3月按年上升14.3%。
    • 劳工市场偏紧。截至2018年4月为止的3个月的经季节性调整失业率为2.8%,2017年则为3.1%。
    • 消费物价继2017年上升1.5%后,于2018年1-4月按年上升2.4%。政府预测2018年香港的消费物价将会上升2.2%。
    • 香港货物出口继2017年显着增长8%后,于2018年1-4月按年上升9.3%。
    表:主要经济指标(香港)
    表:货物贸易表现(香港)
    表:服务贸易表现(香港)

    经济现况

    • 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 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服务业占GDP 90%以上
    • 外来直接投资存量及投资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1. 最新发展

    2018年第一季,香港经济按年实质增长由2017年3.8%上升至4.7%。本地方面,私人消费开支的按年实质增长由2017年5.5%加快至第一季8.6%。投资开支在2017年按年上升3.5%后,温和增长3.8%。外部经济方面,货物出口由2017年上升5.9%后,于2018年第一季按年实质显着增长5.2%;服务输出则继2017年上升3.2%后,于第一季按年实质稳步增长7.5%。受环球经济持续扩张的势头和内部需求强劲支持,政府维持对2018年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预测于3-4%。

    零售业销货额继在2017年增长2.2%后,于2018年1-3月按年上升14.3%。然而,劳工市场仍偏紧,截至2018年4月为止的3个月,经季节性调整失业率为2.8%,2017年则为3.1%。同时,消费物价于2017年上升1.5%后,于2018年1-4月按年上升2.3%。展望将来,消费物价压力料会有所上升。政府预测2018年香港的消费物价将会上升2.2%。

    2017年访港旅客共5,850万人次,为本地人口的7.9倍,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占总数的76%。访港旅客继2017年增长3.2%后,于2018年1-3月按年上升9.6%。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增长则继2017年上升3.9%后,于2018年1-3月按年上升12.6%。2017年年,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总消费金额为2,967亿港元,按年上升1%。

    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是:贸易及物流业(2016年该业增加值占GDP的21.7%)、金融业(17.7%)、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12.5%)和旅游业(4.7%)。另一方面,香港具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发展的六项产业是文化及创意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创新及科技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以及环保产业。2016年,这六项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8.9%。

    2. 财政预算案及施政计划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2017年10月11日发表施政报告。林郑月娥强调政府作为「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及「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带来的机遇。政府将积极推动香港作为「一带一路」及 大湾区的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并鼓励香港与大湾区法律业界之间的合作。为发展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林郑月娥亦列举一系列促进创新及科技和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政府定下目标,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结束前把本地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由0.73%倍升至1.5%。为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政府致力推动本港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政府将带头在下个财政年度发行绿色债券,亦会探讨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的渠道。浏览2017施政报告全文,可登入网址

    2018年2月28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18-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香港经济发展。政府将会预留额外500亿元支援创科发展,其中200亿元用于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创科园)第一期。政府将积极寻求与其他经济体,包括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投资协定)和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及投资枢纽的地位。另外,政府将会向香港贸易发展局增拨合共2.5亿元,协助香港企业把握「一带一路」和大湾区机遇、推动电子商贸,并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高端会议展览及采购中心的地位。浏览2018-19财政预算案全文,可登入网址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最先于2003年6月签署,其后双方多次增加和充实CEPA的内容,于2004年至2013年间,双方共签署十份补充协议,扩大市场开放及进一步便利贸易和投资,以促进两地经贸合作。在CEPA下,除少数违禁物品外,目前所有原产香港的货物可按零关税进入内地;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多个服务领域可享有优惠待遇进入内地市场;两地亦已签署了多项专业资格互认的协议或安排。

    2014年12月在CEPA框架下签署的《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率先在广东对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在《广东协议》的基础上,2015年11月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在开放的宽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当中包括把大部分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推展至内地全境实施、减少负面清单中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在跨境服务和文化及电信领域的正面清单中增加28项开放措施。

    在CEPA的框架下《投资协议》及《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于2017年6月签署。《投资协议》扩大了市场准入承诺至《服务贸易协议》没有涵盖的非服务业,并为服务业及非服务业引入投资保护的义务。《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整理和更新香港和内地之间经济技术合作的内容。其将一带一路建设经贸领域的合作和次区域经贸合作纳入CEPA的制度性框架下。浏览CEPA详情及最新发展,以及关于CEPA对香港影响的分析文章,请登入网址

    3. 投资流向

    在直接外来投资方面,香港是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于2016年吸纳直接外来投资为1,080亿美元,全球排第四,亚洲排名仅亚于中国内地(1,340亿美元)。在向外直接投资流出方面,香港于亚洲排名第三位,金额达620亿美元,排名次于中国内地(1,830亿美元)及日本(1,450亿美元)。

    据政府调查显示,在2016年底,香港的直接外来投资存量估计为16,260亿美元。这些直接外来投资有一大特点,就是许多投资都是在税务天堂设立的无业务经营公司间接转移回港的资金。在此背景下,2016年,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荷兰和百慕大分别占直接外来投资存量的34.2%、7.7%、6.3%和4.7%。除了税务天堂外,中国内地仍是香港最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地(占总额的25.7%)。其他主要来源地包括美国(2.5%)、新加坡(2.3%)和英国(2.2%)。大部分直接投资存量均与服务业有关,包括投资及控股、地产、专业及商用服务;银行业及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

    若要查询进一步资料及协助在香港设立业务,请联络香港投资推广署

    4. 贸易关系及税务协定

    香港是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的创始会员,而且一直积极参与其事务。香港亦是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及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的成员。香港是亚洲发展银行和世界海关组织的正式会员。中国香港亦是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的非正式会员,并参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而自1994年4月起,香港更成为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属下贸易委员会的观察员。除此之外,香港亦自2017年6月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员。

    除了CEPA外,香港分别与新西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由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组成)、智利、澳门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签订了自贸协定;亦分别与格鲁吉亚、马尔代夫和澳洲正谈判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此外,香港亦与19个经济体签订了投资协定,另分别与巴林、墨西哥、缅甸及阿联酋完成了有关谈判;而分别与伊朗及俄罗斯的投资协定则仍在谈判当中。另一方面,香港已跟约30个管辖区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安排,跟另外13个国家/地区的谈判则在进行中。

    近期贸易表现

    • 2017年全球第七大商品输出地
    • 2017年全球第十五大商用服务输出地

    香港货物出口继2017年显着增长8%后,于2018年1-4月按年上升9.3%。2018年1-4月,香港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内地、欧盟、美国、东盟、印度及日本,分别占香港总出口的54.5%、8.9%、8.4%、7.3%、3.5%及3.3%。在这期间,香港对上述市场出口的按年变动分别为+12.7%、+10.2%、+8.5%、+2.5%、-20.7%及+5.3%。进口继2017年上升8.7%后,于2018年1-4月按年上升10.7%。2018年首四个月,有形贸易逆差为227亿美元,相当于进口货物总值的12.4%。由于大多数香港公司的生产基地已扩展至广东,香港的贸易表现部分会受到广东外发加工活动的影响。2016年,香港对中国内地的总出口,有27.6%涉及外发加工活动。

    受正在改善的全球贸易环境所带动,2017年香港的出口增长录得六年来最大的升幅。由于比较基数较高,预料香港出口增长于2018年将略为放缓。主要下行风险包括:潜在的中美贸易磨擦;欧盟的政治不明朗因素;新兴市场的浮动表现;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升级。

    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 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转口港
    • 中国内地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地
    • 中国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
    • 中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外来投资来源地

    迄今为止,香港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转口港。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2017年,58%的转口货物原产地为内地,而54%则以内地为目的地。据中国海关统计,香港是中国内地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7年占贸易总额的7%。

    香港是在中国内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截至2016年底,在中国内地获批准的外资项目中,44.7%与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9,137亿美元,占全国的51.8%。

    另一方面,中国内地是香港的主要投资来源地。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字,截至2016年底,中国内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资存量,以市值计算达4,180亿美元,占所有来源地的25.7%。

    截至2018年1月,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共有12家持牌银行和7家代表处在香港经营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在香港开展分行业务。其他内地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东莞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及平安银行则在港设有代表处。

    香港也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截至2017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051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为约2.9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66%。自1993年,内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在香港集资超过7,000亿美元。

    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成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的推出是中国开放资本市场迈向双向开放的重要一步。2016年12月,深港通推出,其原则及设计大致与沪港通相似,为两地股市互联互通增添一条新渠道,有利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发展。

    2017年7月,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上线,以促进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共同发展。

    香港是地区中心

    • 设立地区总部或代表办事处的热门地点
    • 亚太地区领先的电讯枢纽
    • 首要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
    • 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货运机场
    • 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之一
    • 亚洲第三大及全球第六大证券市场
    • 亚洲第二大及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

    香港是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或代表办事处的热门地点,藉此管理他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尤以中国内地为然。据政府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6月,香港共有3,752家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代表其位于香港以外地区的母公司,比去年上升1%。在这些公司中,76%是负责在中国内地的业务,由此可见香港的确是与内地经商的平台。这些公司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行业。美国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最多(占19%),其次是日本(18%)、中国内地(9%)和英国(9%)。在香港的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大部分属进出口贸易、批发及零售业(52%)。其他则是专业、商用和教育服务(16%),金融及银行业(14%),以及运输、仓库及速递服务业(7%)。

    香港是亚太区重要的银行和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港共有191家认可机构和49个代表办事处;认可机构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的贷款总额和在香港境外使用的其他贷款总额分别为633亿美元和3,587亿美元。据国际结算银行调查显示,2016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370亿美元。

    自中央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计划以来,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迅速扩大,成功推出了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贸易融资、股票、债券和基金。由计划推行后截至2015年10月,香港银行处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21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约70%。截至2016年11月,不计算人民币存款证,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达6,280亿元人民币,是2009年7月时的10倍有多。

    以市值计算,截至2017年12月,香港是亚洲第三大和全球第六大证券市场。香港交易所共有2,118家公司上市,其中324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香港股市总市值达4.35万亿美元。

    香港是亚太区领先的电讯枢纽。住宅固网和住宅宽频的普及率分别超过90%及85%。香港的流动电话用户超过1,700万,是香港总人口的两倍以上,其中逾90%是2.5G和3G/4G流动电话用户。现时全港有44,000个公共Wi-Fi接入点。

    香港是世界上备受欢迎的营商及大型会议举办地点。每年有超过300个国际会议及展览会在香港举行。举例来说,2005年12月,香港举办第六届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并通过香港宣言。2008年12月,香港主办首个在美国以外举行的克林顿全球倡议国际会议。

    基建发展

    港珠澳大桥由3部分组成,包括主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口岸,以及三地的连接路。港珠澳大桥具有特别重大的价值,将进一步推动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大桥将大大减省旅客和货物往来香港与珠三角西部的成本和时间,加快珠三角与邻近省份的经济融合,并增强其竞争力。工程已于2009年12月动工,项目预计于2018年通车。

    同时,全长26公里的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从西九龙总站直达深圳、东莞及广州,旅途时间将大为缩短。更重要的是,高铁香港段将成为目前正在全速建设的长达16,000公里的国家高速铁路网的一部分,将使香港与内地的经贸联系更加密切。高铁建成后,从香港到北京、上海,行车时间将分别缩短至约10小时和8小时。项目预计于2018年通车。

    除跨境基建外,政府已承诺推行其他大型基建项目,以改善本地的交通运输系统,促进文化艺术的长远发展,以及向市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有关香港铁路的网络扩展,西港岛线、观塘线延线及南港岛线(东段)已开通;沙田至中环线则预计于2021年竣工。另外政府已宣布《铁路发展策略2014》,为香港直至2031年的铁路网络发展提供规划框架,覆盖本地约七成半人口居住的地区,以及八成半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前啓德机场跑道兴建的新邮轮码头。新邮轮码头共有两个泊位,具备完善的配套设施,足以应付和配合两艘总吨位达220,000的巨型邮轮同时停泊。

    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的客运机场之一。机场管理局指香港国际机场现有的双跑道系统即将饱和,因此需要扩建。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建造工程已于2016年展开,整项建造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而新跑道则预期于2022年启用。

    就码头的发展,政府已公布「香港港口发展策略2030研究」及「青衣西南部十号货柜码头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结果,预计香港货运量在未来仍有增长。为应付未来直至2030年的吞吐量增长需求,必须提升现时货柜码头的处理能力及相关基础设施。改善措施包括将昂船洲公众货物装卸区升级为现代货柜处理设施,供远洋轮船或内河船只使用;将现时实际环境能够容纳远洋轮船的内河码头泊位发展为远洋及内河两用设施;于葵青货柜码头提供更多驳船泊位,以纾缓河运货柜吞吐量增加所造成的挤塞;以及善用码头周边的土地及其他设施,以提升营运效率和应付未来转运量增长。

  • ]]>
    香港贸发局:2016年香港照明产品总出口同比下跌8% //www.otias-ub.com/archives/584792.html Thu, 20 Apr 2017 17:26:51 +0000 //www.otias-ub.com/?p=584792 概况

    ♦  香港出口的照明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台灯、床头灯、座地灯和手提灯具。其他主要产品尚有壁灯和天花灯、吊灯、照明装备以及装饰灯具,例如圣诞树用的成套灯饰、灯罩等。
    ♦  2016年,香港照明产品总出口按年下跌8%。

    行业特色

    香港灯饰业者出口多种照明产品,一般用于住宅装修及家居照明。最大出口类别包括使用电池操作的手提灯具,例如手电筒、提灯、手提白炽灯,和户外、运动及/或潜水用的LED灯。

    此外,也有不少公司经营台灯、书桌灯、床头灯及座地灯业务。其他出口类别尚包括壁灯和天花灯、吊灯、照明装备以及装饰灯具,例如圣诞树用的成套灯饰、灯罩等。制造灯壳和灯罩的物料有塑胶、压铸金属、水晶、玻璃、陶瓷及抛光铜等。有些公司并生产作广告或室内装饰用途的霓虹灯、灯光招牌和灯光名牌。

    香港大部分照明产品制造商已经把厂房迁往中国内地,香港办事处主要是负责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物流支援。他们通常一手包办产品设计、塑料注模、真空涂层、瓷釉镀层及装嵌等工序。

    鉴于市场瞬息万变,技术亦不断进步,香港公司都着重迅速回应,务求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服务。很多港商已进一步加强质量保证及环境管理系统,获取ISO 9000认证及ISO 14000等认证,分别是国际认可的质量管理系统标准以及环境管理系统标准。

    香港照明产品出口表现

    2016年上半年,香港照明产品总出口按年下跌12%。主要产品、包括电灯及照明装备、放电灯及以电池操作的手提灯具等出口均呈下跌。

    2016年,香港照明产品总出口按年下跌8%。虽然本港对美国的照明产品出口表现稳定,但对欧盟和中国内地等其他市场出口却见失色。

    分销渠道

    香港的灯饰制造商大多是为海外进口商及分销商进行生产,当中包括欧、美知名品牌。由于竞争日趋激烈,ODM的扩展步伐已经超越OEM,成为香港灯饰公司的主要业务。少数制造商及贸易商也推销自家品牌或商标的照明产品。

    香港灯饰公司亦直接销售产品予海外的五金器具及日用杂货的大额进口商及区域分销商。有些公司也跟海外买家的香港采购办事处交易。部分规模较大的香港公司更直接销售产品予北美和欧洲的大型零售商,例如大卖场、超级市场和连锁店,以及一些由较小型零售商组成的采购集团或合作社,以减少分销层级和相关费用。

    近年来,海外进口商和分销商倾向较频密地发出小批量订单,并且要求在较短时间内交付货品,以减低存货量。部份香港公司因而重组其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务求缩短制造周期及节省成本,以应付市场需求。此外,一些大型贸易展览会为港商提供推广产品的良机。

    产品趋势

    灯饰业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自行组装”(do-it-yourself,DIY)市场蓬勃发展。DIY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在北美和西欧,销路更为畅旺。市面有林林总总的五金器具,包括照明产品,可供消费者作DIY之用。此外,装饰灯具不再局限于圣诞树灯饰,还包括各式各样的家居照明产品,例如设计新颖的轨道灯、走线灯及射灯。

    消费者日益关注环境问题,倾向选择能源效益较高和更耐用的灯具。值得注意的是,澳洲自2010年起,已经禁止售卖未能达到最低节能要求的大部分白炽灯泡,而欧盟及美国相继自2012年9月及2014年起全面禁止出售这类产品。此外,中国内地自2016年10月已禁止大部分白炽灯泡的进口及销售。

    因此,节能产品如集成电子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需求甚大。不过,业界现正致力开发比紧凑型荧光灯更省电耐用的LED灯和照明装置。

    至于未来发展方面,业界关注“物联网”的出现所带来的“智能”照明系统。物联网科技是利用一个智能平台连接家居及以外地方的不同设备,包括照明器具、其他家庭电器及流动装置。

    ]]>
    香港贸发局:2016年1月日本市场概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454803.html Sun, 27 Mar 2016 04:07:31 +0000 //www.otias-ub.com/?p=454803            主要经济指标

    1459051616-5007-87333942-JapanProfileC1-1305

    最新发展

    • 2015年第四季,日本经济按季收缩0.3%,以年率计则收缩1.1%。在之前一季,日本经济按季扩增0.3%,以年率计增长1.4%。
    • 由于国内需求停滞不前,加上外部环境挑战重重,日本银行于2016年1月29日宣布采取负利率政策,与现行的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同时实施,令金融市场感到意外。
    • 由于能源价格偏软、内需放缓,日本消费物价通胀近月徘徊在0%至1%。失业率改善,由2014年的3.6%下跌至2015年的3.4%。
    • 2015年,日本出口按年下跌9.6%至6,249亿美元,进口则锐减20.2%至6,483亿美元。期内,日本的贸易赤字超过234亿美元。
    • 日本是香港第三大出口市场及进口来源地。2015年,香港对日本的总出口为157亿美元,减少6.6%,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值下跌9.9%至334亿美元。
    • 香港是日本食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2015年,日本对香港出口的食品总值达14.82亿美元,较2014年攀升33.5%,占日本该类出口逾24%。

    经济现况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服务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75%,主要增长动力来自零售批发业、房地产服务及专业服务。农业及矿业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合计占国家收入约1%;工业占GDP余下比重。运输设备、食品饮料是日本主要的制造业。

    2015年第四季,日本经济按季收缩0.3%,以年率计则收缩1.1%。2015年第三季经济按季扩增0.3%,以年率计增长1.4%。经济表现呆滞,主要原因是政府于2014年4月把销售税由5%上调至8%,导致消费开支疲弱;以及全球经济不振以致出口放缓。

    日本银行于12月公布季度短观调查,显示大型制造商的景气指数(diffusion index) 维持于2015年9月份时的12 (正面读数显示乐观的制造商较悲观者多)。数字反映即使2015年第四季日圆回升,而且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情况备受关注,但是日本大型制造商的整体气氛仍然良好。

    2015年,日本出口下跌9.6%至6,249亿美元,进口减少20.2%至6,483亿美元。美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在2015年录得11.5%的强劲增长(电动机械出口增长9.3%,而运输设备出口则增加14.5%)。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虽然日本对中国的运输设备出口锐减14.6%,但是对中国的整体出口仅温和下跌1.1%。

    由于能源价格偏软、内需放缓,日本消费物价通胀近月保持在0%至1%。失业率改善,由2014年的3.6%下跌至2015年的3.4%。

    日本的零售销售于2015年第三季增长0.8%后,第四季下跌0.2%。不过,在2015年,家庭开支下跌7.3%,反映国内需求疲弱。由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日本政府已宣布把提高消费税的第二阶段计划推迟至2017年。

    近年,进境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其中一个亮点,惠及当地零售商、酒店及餐厅等。2015年,访日旅客总数达1,970万人次,增幅达47%。2015年,接近500万访日旅客是来自中国内地,相当于2014年的两倍多,其次是韩国(400万)、台湾(367万)以及香港(152万)。2015年,美国是第五大旅客来源地,访日旅客数目达103万,增长16%。

    经济政策

    自2012年以来,安倍晋三政府为重振日本经济,采取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箭策略,包括扩张性货币政策、具弹性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安倍晋三于2014年12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大胜,在选民支持下继续推行「安倍经济学」。

    由于内需停滞不前以及外部环境挑战重重,日本银行于2016年1月29日宣布采取负利率政策,与现行的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同时实施,令金融市场感到意外。

    贸易政策及发展

    除被纳入进口限制制度的产品,例如化学产品及武器外,大部分产品均可自由进口日本,毋须进口许可证。香港出口到日本的大部分产品,例如成衣、玩具、珠宝、家具、钟表及大多数的电子产品都不受进口限制。

    日本关税率表包括5种适用税率,分别是基本税率(General)、世贸协定税率(WTO)、特惠税率(GSP)、特别特惠税率(LDC)及暂定税率(Temporary)。除非有适用及较低的「暂定税率」,否则源自香港的产品一般按世贸协定税率征收关税。日本实施普及特惠税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征收较低税率或免税。香港已于2000年2月完全脱离日本普惠制的受惠行列。

    2015年10月,12个环太平洋国家包括日本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些经济体合计占全球经济约40%。该协定旨在降低成员之间的进口税及订立共同规则。根据该协定,日本将开放其农产品市场,而日本汽车和零件出口至美国市场可享有较低关税率。

    截至2015年10月底,日本签署了15项自由贸易协定及经济伙伴协议,所涉国家包括新加坡、墨西哥、马来西亚、智利、泰国、印尼、文莱、菲律宾、瑞士、越南、印度、秘鲁、澳洲以及蒙古。而与东盟签订的全面经济伙伴协议已于2008年12月实施。此外,日本亦与其他经济体展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包括加拿大、哥伦比亚、欧盟和海湾合作理事会,并磋商多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全面性区域经济伙伴协议(RCEP)。

    香港与日本在2010年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于2014年更新该协定。

    香港与日本的贸易

    日本是香港第三大出口市场。2015年,香港对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5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跌6.6%。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讯设备及零件(占18.4 %);半导体、电子管等(6.8%);玩具、游戏及运动用品(6.5%);钟表(5.5%)以及电脑(5%)。

    另一方面,日本是香港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香港从日本进口的产品总值为334亿美元,下跌9.9%。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半导体、电子管等(占20.1%);电讯设备及零件(10.6%);供电路用的电力器具(6.2%);电动机械及器具(6%)以及石油(原油除外)(5.6%)。

    香港是日本食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2015年,日本对香港出口的食品总值达14.82亿美元,占日本该类出口逾24%。

    1459051616-2768-87412588-JapanProfileC2-1305

    日本在香港的经济活动

    日本企业积极参与香港的经济活动。许多日本公司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以管理他们在其他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业务。截至2015年6月,在香港设有地区总部的日本公司共238家,而地区办事处则有447家。香港也有多家日资银行,当中包括三菱东京UFJ银行及三井住友银行。

    日本是香港第八大直接外来投资来源地,紧随英属维尔京群岛、中国内地、荷兰、百慕达(群岛)、开曼群岛、美国及新加坡之后。截至2014年底,日本在香港合共投资2,265亿港元。

    香港是区域贸易中心,地位重要,吸引了众多日本大型贸易公司和制造商在港成立采购或分销办事处,当中包括伊藤忠商事、丸红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双日株式会社、万代及Citizen等公司。多家连锁店及食品和饮料公司,例如无印良品、永旺、Uniqlo、A-1 Bakery以及日本萨莉亚意式餐厅亦在香港营业。

    ]]>
    香港贸发局:2016年Q1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454773.html Sat, 26 Mar 2016 16:04:33 +0000 //www.otias-ub.com/?p=454773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旨在反映香港贸易商现时的出口表现以及短期前景。
    • 2016年第一季,香港出口商信心有所改善,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反弹至37.3。
    • 行业方面,2016年第一季电子产品业的改善幅度最大,指数回升至38.4,但仍处于50的分水岭以下,反映短期内出口表现仍然疲弱。
    • 出口商对所有主要市场的悲观程度均告减弱,其中日本的指数最高,2016年第一季达47.4。
    • 大部分行业的采购活动预料将会减少,尤以珠宝业为然,其指数录得自2009年第三季以来最低水平,预示投入成本将会下跌及/或市场需求不振。
    • 中国内地市场的劳动成本压力持续。2016年第一季,53%受访者表示在受访季度内地劳动成本有所上升,2015年第四季的有关比率为50%。

    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由2015年第四季的31.4反弹至2016年第一季的37.3。整体而言,出口商对短期出口表现的悲观态度有所减弱。

    1459008232-7907-1-473806ExportIndex1c-473806

    除了服装及钟表业之外,所有主要行业的指数于2016年第一季均告上升。2016年第一季,机械业的指数最高,达38.9,而电子产品业的指数则上升7.1至38.4,升幅最大。与此同时,玩具及珠宝业的指数分别微升至31.9及28.3,但仍远低于50的分水岭,反映出口商信心有所改善,但短期出口表现仍会疲弱。

    1459008233-3244-0-473806ExportIndex2c-473806

    所有主要市场的指数均告上升,但仍低于50。出口商对日本的信心相对较大。在2016年第一季,日本的指数最高(47.4),其后是美国(46.3)、中国内地(45.0)及欧盟(44.8)。

    1459008232-5336-6-473806ExportIndex3c-473806

    离岸贸易指数由2015年第四季的36.4进一步下跌至2016年第一季的27.3,反映香港出口商对其离岸贸易(非经香港付运但由香港贸易商处理的贸易)表现持悲观态度。鉴于这项指数低于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短期内,香港离岸贸易的表现将较整体出口逊色。

    1459008232-4783-4-473806ExportIndex4c-473806

    贸易价值指数由2015年第四季的38.6上升至2016年第一季的41.6,但仍然处于「负面」区域。所有主要行业的指数均低于50,反映单价于短期内料将下跌,但电子产品、珠宝及机械业的指数均较上季有所上升。

    1459008232-1717-7-473806ExportIndex5c-473806

    采购指数由2015年第四季的35.9上升至2016年第一季的36.3。不过,指数仍处于50的分水岭以下,显示采购活动于短期内可能收缩。受访公司可能预期投入成本下跌及/或需求不振。2016年第一季,机械及电子产品业的指数最高,分别为38.9及37.0,而珠宝业的指数连续第二季下跌,仅为27.4,是自2009年第三季以来最低水平。

    1459008231-5714-1-473806ExportIndex6c-473806

    就业指数由2015年第四季的38.9微升至2016年第一季的42.1。除了机械之外,所有行业的指数均较上季有所上升。2016年第一季,珠宝业的招聘信心最高,指数达49.1,差不多处于中立水平,而服装业的指数最低,仅为40.1。

    1459008232-1073-2-473806ExportIndex7c-473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