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23 Apr 2023 09:37: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阿里研究院:2023年3月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观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1828.html Fri, 28 Apr 2023 09:36:01 +0000 //www.otias-ub.com/?p=1591828 TMIC联合奥维云网共同发布23年3月消费电子市场趋势报告,通过趋势场景、内容分析和品类趋势,洞察新品方向。
]]>
阿里研究院:中国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3328.html Mon, 13 Mar 2023 05:00:03 +0000 //www.otias-ub.com/?p=1563328

县域中小企业在设施、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能够承接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整合。到2020年,数字化转型在一半以上的县域中小企业中推进,一些领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已在企业内和业界得到认可。计算机视觉技术、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数字化成果在县域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恰当的企业治理结构、良好的成本控制和有利的营商环境更适于县域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规模较大、经营基础更扎实的县域中小企业正承担起数字化转型引领者的角色。县域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也面临着现实挑战,人才、设施、政策“三驾马车”还没有充分加速。

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概况

本报告将所在地、注册地以及主要生产园区等定位在县域的私营企业,视为县域企业。根据营业收入与员工数量将企业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与小(微)型企业。本报告主要关注县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情况。本报告使用的中小私营企业数据,部分来自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主持进行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Survey,CPES)。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的“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发布平台为该调查数据正式授权发布渠道。中国私营企业调查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式,样本以中小企业为主,覆盖全国范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抽样除计划单列市或省会城市、地级市以及县级市的私营企业外,还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的区县,覆盖了不同水平的县域经济,对全国县域中小企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根据上述县域中小企业识别方法,从2020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中共识别出7710家定位为县(不包括县级市)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主营业务为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最多,占所有企业总数的32.0%(2471家)。经营农、林、牧、渔业的企业数目次之,占所有企业总数的17.8%(1376家)。主营业务为金融业的企业最少,仅占总数的0.6%(51家)。此外,有182家企业(占总数的2.4%)从事与数字技术关联较紧密的信息服务业。

本报告认为,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致可以分为无数字化阶段、引入阶段、使用阶段、融合阶段和一体化阶段。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数字化转型在一半以上的县域中小企业中得到推进,一些领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已在企业内和业界得到认可。以图像识别为主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等新兴数字化成果在县域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还发现,恰当的企业治理结构、良好的成本控制和有利的营商环境更适于县域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规模较大、经营基础更扎实的县域中小企业正承担起数字化转型引领者的角色。但县域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也面临着现实挑战,人才、设施、政策的“三驾马车”还没有充分加速。需要加强设计师人才培养、补齐专业人才缺口、完善县域数字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技术人才与技术平台布局县域经济,为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造适宜环境和优势条件,最终赋能县域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县域中小企业逐步具备数字化转型条件,过半企业开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大体可以分为无数字化阶段、引入阶段、使用阶段、融合阶段和一体化阶段。其中,处于无数字化阶段的企业或是暂不具备数字化转型条件,或是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而暂未开始数字化转型。后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初始程度、中等程度、应用程度到一体化程度的不同水平。这一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是否覆盖企业经营全链条,生产制造是否与数字技术融合实现深度信息化、智能化,是否具备基于数据分析的管控系统与决策体系等。

图1 中国县域中小企业样本构成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直接体现是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转型以及自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的认知。在被问及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度时,58%的县域中小企业负责人认为他们已经开始数字化建设;36.6%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所在企业并无数字化流程;5.3%的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转型表示“不好”或“不知道”。就负责人表示已开始数字化建设的企业而言,47.0%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所在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始程度,数字化建设刚刚开始;36.1%的负责人认为所在企业部分工作已经数字化,数字技术进入使用阶段;12.2%的负责人认为所在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中等程度,数字化多环节管理已经打通;还有5.6%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所在企业已实现数字一体化、集成化,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就上述结果而言,94%以上的县域中小企业已对数字化概念有所了解。数字化转型在大部分(50%以上)企业中推进,一些领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已经在企业内得到认可。整体上,县域中小企业已为可能的数字化转型做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从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研发基础上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在未来投资倾向上,32.4%的企业决定新增产品研发投入,而25%的企业有计划在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上新增投资。技术研发、创新驱动已经是不少企业的共识。在调查涉及的所有县域中小企业中,约10.7%的企业(824家)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约17.5%的企业(1351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824家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县域中小企业中,有761家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重合率超过92.3%。这些企业同既非高新技术企业,亦不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企业相比,在数字化程度上有领先优势:从比例上看,这些企业中的76.1%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其他企业中已开始数字化转型的仅占55.1%。具体到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企业中处于数字化使用阶段的企业比例高达31.2%,远高于其他企业的18.9%,这一趋势同样表现在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和中等、一体化阶段。(二)县域中小企业转型中部快,东、西部慢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经济来看,位于中部地区的县域中小企业有62.8%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东部地区的企业这一比例下降到59.2%,西部地区的企业这一比例进一步降至54.7%。具体到数字化转型的阶段看,东部地区县域中小企业处于引入阶段的比例最高,为28%,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差不大,为27%左右;从进入数字化使用阶段的企业来看,中部地区此类企业占比为24%,东部地区此类企业占比为21.9%,西部地区此类企业仅占17.9%;数字化转型进度领先的企业(处于融合阶段或一体化阶段),在中部地区占比11.9%,在东部地区占比9.2%,在西部地区占比9.8%(如下图所示)。
图2 中国县域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程度
图3 中国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地区差异从各省(区、市)县域GDP来看,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2020年江苏、河南、山东、浙江与湖南位居我国县域GDP排名前五位,吉林、甘肃、青海等因县域人口、经济体量等差异对全国县域GDP的贡献相对较少。这种差异同样体现在各省份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上。2020年,各省县域中小企业已开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占比,浙江省最多,达76.6%。县域GDP排行靠前的省份(如江苏、河南、福建等),其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浙江省县域中小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使用阶段的最多,占全省的34.5%;湖北省次之,为30.1%。
就上述数据而言,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整体呈现中部开展全面,东、西部转型开始较晚,整体数字化水平由中部到东、西部递减。考虑到县域中小企业紧密依托县域经济,县、乡、镇产业结构对县域企业影响较大的现实,中部、东部地区发展起步早、速度快,和经济发达城市联系密切,位于中部地区的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具备相对更好的区位条件。
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进展
(一)图像数据重要性凸显,云计算与物联网备受青睐就县域中小企业而言,已开始数字化流程的企业与无数字化流程、不熟悉数字化概念的企业之间存在分化。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是与企业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等具体过程紧密相关的两种数字技术,云计算为企业提供外部算力以支撑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运转;物联网通过将企业有形资产“数字化”,能反馈企业实体生产资料的即时状态,并统一控制,是实现智能制造、智慧生产的关键技术。相较于图像识别、系统决策等具体计数模块,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更强调对生产流程的整合与全面覆盖。已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县域中小企业中,有24.1%曾在业务工作中使用过云计算技术,23.2%使用过物联网技术,而暂未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县域中小企业,使用过上述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的仅占14.7%。开始数字化转型企业与暂未展开数字化流程的企业,其主要区别在于缺少整合性技术的接入,尽管两类企业都保有对先进技术如图像识别的接触,但能否在生产、经营、服务等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整合性地接入数字手段,是区分数字化企业与非数字化企业的一个分水岭。
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会更多地使用前沿数字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更为高新技术企业重视。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县域中小企业中,曾在实际业务中接触过云计算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占27.2%,不仅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19.2%,还高于已有数字化转型流程企业的比例(24.1%)。高新技术企业对机器人技术也比非高新技术企业更熟悉,18.3%的高新技术企业曾经接触过机器人,而接触过机器人的非高新技术企业比例仅有10.4%。反之,非高新技术企业在对3D打印、语音识别的接触率上高于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为20.8%、18.8%。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县域中小企业同样更加熟悉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此类企业有26.8%接触过物联网技术,有25.5%接触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在战略性产业中可能发挥着供应链管理、生产线监控等重要作用。图像识别技术则在所有类型企业的具体业务中都具有不低的出镜率,图像数据正超越文本数据、音视频数据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资产最重要的载体(如图4所示)。
图像识别、3D打印、语音识别等技术相对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门槛较低、普适性强、解决方案丰富且易于部署、应用,技术供应商容易将上述数字技术整合进单一的数字产品(摄像头、3D打印机、录音笔、手机App等),更多非专门性企业对这些技术有更多接触。但诸如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要求与企业业务有更具体的适配和更紧密的结合,“一企一案”是上述技术进行适配的必要过程。云计算、物联网的数字技术整体性更强、一体化程度更高,能为企业提供针对多个环节的全过程监测、后置分析乃至前置智能预测,对企业智能化运营、数字化转型有更明显的推进作用。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还需切实分析具体业务,科学、合理地选择数字化解决方案,真正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最终要求,实现高效顺畅的数字化模式衔接和高水准、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二)数字化运营优势被广泛认可,企业管理数字化需求强烈县域中小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的需求具有行业特征,与主营业务结合紧密,对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明显,呼声较高。在各行各业,县域中小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通过数字化转型改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期待。特别是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能为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帮助的县域中小企业比例达到了83%左右,在其他行业,这一比例均不低于六成(最低为信息服务业,为65.9%,不包含未披露具体经营行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能通过数字化技术连接企业生产经营乃至整个业务流程,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收、提效”的核心目标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智能支撑。但是,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针对全行业企业的调查报告,截至2021年上半年,仅有7%的企业对本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转型满意。尽管企业对管理数字化存在客观需求、具备技术基础,但转型过程的“应然”与“实然”之间依然存在需要弥合的差距。
图4 中国县域中小企业对各类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对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企业来说,企业管理数字化同样是其关注重点,但相比于其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倾向于在产品、供应链方向应用数字科技;非高新技术企业更青睐数字技术在销售管理与客户管理上的应用。具体来说,无论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能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增益的比例均在74.5%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该比例稍高,为85.3%;其次是认为数字化转型能协助安全监控、安全生产的比例,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占36.3%,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占29.8%。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效果的主要认知差距,在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管理上,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4.3%的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能更好地协助产品设计,使其符合市场需求,这一比例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则为22.1%。有39.0%的高新技术企业认为供应链管理能从数字化转型中得到提升,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这一比例为26.1%。非高新技术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提升作用的认识和期待更多集中在销售管理和客户管理上。整体而言,县域中小企业普遍能够看到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全链条的改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以及处于市场不同位置的企业对这些改进有不同的认识和期待。一般企业将改进的重心放在内部治理与销售管理上,而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企业会更注重数字化过程带来的产品设计及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型企业高举高打、中小企业小步快跑

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开疆拓土。根据上市公司报告数字经济词频统计,规模更大、发展更好的大型上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样关注电子商务、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前沿发展,其中电子商务的词频权重最高,为1.44,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词频权重紧随其后,分别为0.13与0.91。这与县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关切不谋而合:在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县域中小企业中,有24.1%在业务工作中使用过云计算技术,23.2%使用过物联网技术;特别是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县域中小企业和从事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的企业,同样保持着对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密切关注。大型上市公司和县域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上有类似之处,有利于县域企业承接大型上市公司的技术栈和解决方案,为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和路径。

另一方面,大型上市公司与县域中小企业对数字化的关注也有差异。从上市公司报告中的数字经济词汇使用来看,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同样是上市公司数字化关注的重点,词频权重分别为0.72、0.35与0.33。数据挖掘(词频权重0.02)、深度学习(词频权重0.011)等底层技术方案也同样在上市公司报告中得到了体现。

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势能
(一)企业组织结构影响转型进程有关中国私营企业经营的研究认为,家族涉入有时能为私营企业带来资源优势和更紧凑的管理,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家族涉入越深,企业绩效越好,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家族管理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执政党工作的重要内容,私营企业党组织建设能够引导企业投入更多生产性活动,从而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效果、绩效水平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域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其数字化进程可能产生比较重大的影响。(二)县域企业成本感知稳定,经营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放开手脚完成数字化转型县域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来自人力、物流、能源、融资、税费和行政等方面。总体上,经营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放开手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也能为企业引入数字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留下更多空间,但经营成本的下降并不必然带来顺畅、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过程。

(三)政府补贴激活县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是企业转型的“风向标”除了经营成本外,政商关系和外部营商环境也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因素。县域中小企业对财政、政策支持有期待、有需求,来自政府的帮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开始和初期发展有助推作用。就本报告调查的县域中小企业而言,56.8%的企业将税收等财政优惠作为影响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将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态度纳入投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的企业同样为数不少(54.9%)。处于不同数字化阶段的县域中小企业比例也能说明政府补贴力度对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影响。54.6%的企业未获得政府补贴,这部分企业有50.2%没有开始数字化转型,仅有24.0%的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引入阶段。相比之下,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增大,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越多,选择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越多,而对获得财政补贴最多的20%的县域中小企业而言,仅有18.8%的企业不具备数字化流程或不熟悉数字化转型。县域经济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政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注和鼓励有利于降低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形成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规模效应。
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难与阻力
从实践上看,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以及包括县域中小企业在内的中小微型企业在逐渐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投入,但同时也要看到,数字化转型仍是“新鲜事物”,企业尤其是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有许多痛点难点问题有待解决。人才、政策、环境、技术与企业所在地基础设施完备程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甚至阻碍县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存在困难和阻力是几乎所有县域中小企业的共同体验,对超过半数的企业来说,这些困难和阻力有多个来源,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和难点具有相当大的共性,人才短缺和技术门槛较高的问题明显。(一)专业人才缺口持续存在技术驱动下工作内容和场景的不断变化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新需求。处于不同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县域中小企业对数字化人才有共通的需求,但随着企业数字化水平、层次的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数字化人才缺口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营特定行业、领域,采取特定商业模式的县域中小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供给波动更加敏感,也更需要高新技术人才、专业人才的加入。(二)数字技术门槛较高、维护较难

县域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整合能力有限,往往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购买软件、系统以及服务,但这些解决方案难以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程,甚至伴有不稳定性风险。就本报告调查的县域中小企业而言,50.1%的企业报告了与技术平台企业合作出现困难,19.8%报告了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渠道较少,还有12.8%的企业报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易出故障。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平台企业的出现更新了技术推广和散布的模式,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

(三)数字化转型环境有待优化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硬条件”,包括5G网络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内的应用都需要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和更强性能、更高带宽的运行环境。较好的硬件基础设施有利于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数字化,而来自当地政府的硬件建设更多起到的是“激活”作用;当企业数字化水平提高后,对当地硬件基础设施的依赖将逐步减小,数字化的要求更多转向了企业自身开发能力和技术使用能力等个体因素而非环境因素。

对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加强“设计师”人才供给,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当前,一是拥有顶尖数字技能的人才供不应求,二是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供不应求,三是初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跟不上需求增长。从当前的教育体系来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数字化转型中“设计师”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二)加强数字化人才引进和留人机制建设。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关人才。从不同城市来说,当前大城市的中小企业并不缺乏相关数字化人才,而二线、三线城市人才问题最为突出,人才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应当建立起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也应该尊重人才的流动规律,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使得人才招得来,留得住。应加大投入,用政策留人。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建立并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和扶持其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奖励分配和人才激励制度。靠事业留人、靠平台留人、靠物质激励留人、靠感情留人。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

对未来预期不足也是企业不敢轻易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原因。对此应下大力气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中小企业的改革获得感,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依靠良好制度、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增强未来预期。

(四)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有序推进数字化。

在数字化实践过程中,企业应当明确自身的转型类别,在企业战略和数字化技术上,选取合适且匹配的方案策略,从而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不同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定位与目标,然后制定发展战略,结合数字化发展现状,根据内外部资源和人才结构,制定适合特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大企业要高举高打,小企业要小步快跑。要引导数字化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注释已省略

文献来源:李凌浩、吕鹏、刘金龙,2022,《中国县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中国经济报告》第6期。
]]>
东北师大&阿里研究院: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6017.html Fri, 03 Mar 2023 20:30:54 +0000 //www.otias-ub.com/?p=1566017 报告指出,数字经济平台在提供新增就业岗位、优化就业结构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要渠道。

2020-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有11.68%在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就业创业,这意味着高校毕业生每10人中,就有1人进入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且占比将逐年提高,就业创业总体满意度达88.17%。

报告预测,到2030年,数字经济将带动就业人数达4.49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834.98万个,与2021年相比预计增加1200多万。数字经济将阶段性成长为新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平台型就业”,“生态圈就业”逐步成型。


]]>
阿里研究院:数字贸易时代我国跨境产业链变迁及新比较优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8415.html Mon, 19 Sep 2022 18:00:36 +0000 //www.otias-ub.com/?p=1488415 报告指出,数字贸易下我国跨境产业链迎来新比较优势建立的黄金发展期,且前期实践经验与基础夯实,具备领跑全球数字跨境贸易的先发优势。

这份报告梳理了2019年至2022年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平台(国际站)ICBU上服装、消费电子等重点行业上下游产品出口情况,分析全球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通过行业协会、企业商户、业务调研座谈等方式,在全球数字贸易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梳理中国产业创新实践,探讨构建未来跨境产业链发展的新比较优势,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究发现:首先、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是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市场,但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市场近年来需求增长强劲。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跨境B2B业务的电商平台之一, ICBU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的演进变化。从研究结果看,2017年至2021年通过ICBU向主要国家出口的平均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向美国、韩国出口的平均增速超过平台整体水平,向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的平均增速也相对靠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是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主要市场。

但值得关注的是,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增幅变化较大,其中通过ICBU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速提高了42%,对印度提高了32%,对菲律宾提高30%。反之,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增速均出现回落,特别是2021年通过ICBU对美国出口增速较2017年回落了54个百分点。东盟国家成为近年来通过ICBU出口表现最为抢眼的高增长市场。

其次,通过 ICBU 对东南亚服装、消费电子上下游产品的出口多次出现增速分化,行业中间品愈发成为东南亚国家跨境产业链的主要需求。

2020年第二季度到2021年第一季度,通过ICBU对东南亚服装下游出口出现明显分化,服装中间品出口快于成品,并超出平台同类品自然分化区间1,而同期通过ICBU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服装出口并未出现类似的分化迹象。ICBU消费电子产品同样出现近似情况,且该分化早在2019年就已出现。

报告分析,这种增速分化反映了出口目的地本地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即中间品与原材料日益成为其主要需求。结合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对东盟十国出口纺织品4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远超对美国4%的同比增速;其中纺织织物、纱线为代表的服装中间品和原材料占比超过8成。2022年第二季度,两行业在ICBU平台增速分化已明显减弱,并回归至自然分化区间,即分化呈现非季节连续性特点。

第三、东南亚主要国家对通过ICBU平台出口的服装、消费电子上下游产品需求差异,折射出当地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

2020年第三、第四季度的分化高峰为观察期,通过构建产业上下游分化度指标可以发现,东南亚不同国家对产业上下游产品存在需求差异,且分化方式不同。例如,越南服装跨境产业链主要需求分化来自下游,即对ICBU服装中间品的需求明显高于服装成品,折射出本地服装产业依托中间品进口再加工的发展路径;泰国、印度的分化来自上游,即对ICBU服装原材料的需求更大,反映该国强调产业源头的制造能力,重视产业自主加工能力闭环。

调研了解到,以泰国消费电子产业为例,早在2010年前后,苹果、三星等国际手机制造商就开始在泰国布局设厂,近年来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也陆续到泰国投资建厂。泰国的人力成本每天330泰铢(约合人民币每天62元),同时泰国背靠缅甸、老挝、柬埔寨,仅缅甸每年就有400万到500万人在泰务工,丰沛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泰国承接制造业的主要优势。

第四,在ICBU平台上,新能源、建筑工程类等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产品并未出现出口分化,产成品仍是产业链主要需求。

ICBU对东南亚光伏产业上下游产品出口的增速差与服装行业、消费电子行业表现出反向的研究结论,即ICBU对东南亚新能源类产品的出口,仍以产成品为主要,中间品和原材料需求相对较弱。此外,农业机械设备、机床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机械类产品,土工材料、木料、石料等建筑类产品并未表现出区域分化,仍与平台保持收敛走势。

第五,通过ICBU对东南亚产业上下游出口的分化程度,弱于一般贸易以线下为主要形式的出口分化度,可部分缓解因成本上升而带来的出口冲击。

借助海关统计数据,将ICBU与一般贸易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2019年第一季度到2022年第二季度,一般贸易服装原材料出口平均增速(42.2%)超过服装成品出口的平均增速(10.4%),两者出口的平均增速差为31.8%,存在分化走势。同时期,通过ICBU的服装原材料出口平均增速(45.2%)与一般贸易增速接近,但通过ICBU的服装成品出口增速(22.8%)明显高于一般贸易增速,其中间品出口与成品出口的增速差(22.3%)也小于一般贸易水平。消费电子的对比情况更加突出,一般贸易出口的环比增速差(9.2%)明显高于ICBU的增速差(-3.51%)。

该结果说明,对于服装和消费电子类产业,ICBU线上平台出口的产业链分化程度,弱于一般贸易以线下为主要出口形势的产业分化程度。此外,报告研究发现,以ICBU线上为代表的跨境电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价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上升而带来的出口冲击。

第六、越南产业链与国内跨境产业链竞争关系与补充关系对等并存,但仍难以取代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越南作为东南亚代表国家,近年来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越南在中国出口经济体中排位第22位,2020年越南首次超过韩国,成为首个位列中国前三大出口目的国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成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相比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情况,中间品已成为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型,占比超过七成,其中以电子集成电路、钢铁锻件、机械零件、纺织服装面料为代表。

社科院世经所的研究显示,越南产业中53%与中国产业形成一般性生产地转移等竞争关系,42%与中国形成跨境价值链贸易等互补关系,但从中国产业全口径看,中国对越南仍具有压倒性的产业优势。从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我国服装行业占全球超7成的原材料产地优势,国际领先的纺纱、织布、印染自主技术装备优势,基于完整链路体系的柔性供应与小单快返能力;消费电子行业可实现的“1小时零部件配套圈”能力等,均使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难以取代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

最后,数字贸易下中国跨境产业链迎来新比较优势建立的黄金发展期,前期实践与经验积累,使我国具备领跑全球数字跨境贸易的先发优势。

全球贸易数字化的转型趋势,给跨境产业链新比较优势的建立提供了土壤和契机。国内跨境电商平台的早期实践和经验储备,为中国更多的产业参与全球跨境电商的市场竞争带来先机。

从实践看,以阿里国际站等代表的跨境平台,借助数字化基础能力的不同提高,不断深耕我国数字时代跨境贸易的新比较优势。例如,阿里巴巴际站通过自建物流基础设施,为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搭建起26000条运力专线;速卖通B2C业务,为商家提供“下单锁价”、“保舱保柜”、“甩柜必赔”等多种确定性的仓储物流服务,大幅降低商品库存的周转天数%;“一达通”通过建立大数据智能合规体系和智能报关平台,显著帮助企业节约制单和申报时间;国际站“客户通”、“外贸直通车”等产品,更加关注B类小数据,助力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搭建的“信用保障”服务体系,增加了跨境买家的询盘率和客单价;此外,阿里国际站还通过打造星级供应链成长体系,聚焦商家快速响应与质优价廉的产业供给优势,做厚商家贸易价值。

具备更完整的新基建商贸基础设施,进而降低出海不确定性;拥有全流程的跨境数字服务体系,进而降低合规等外部成本;沉淀跨境商贸市场洞察研判工具, 助力海外市场开拓;搭建商贸市场主体诚信评估体系,营造良性市场环境;实现消费与产业双向驱动的数字贸易,带动国内品牌升级;开拓全球区位优势产地供给资源,进而助力优势资源共享。这些均将成为未来全球数据贸易的新比较优势,也将更好地为每个境内商家打造“家门口的数字化出海口”,实现世界更小,生意更大!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微信公众号【i199it】,回复关键词【数字贸易时代我国跨境产业链变迁及新比较优势】即可

]]>
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与中国妇女就业创业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2536.html Sun, 13 Mar 2022 20:00:17 +0000 //www.otias-ub.com/?p=1402536 《报告》指出,在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领域,数字经济已创造5700万女性就业机会。数字经济创造数字性别红利,扩大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价值,减少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为女性开创了新的就业空间和领域。

《报告》认为,女性的职业发展是衡量劳动力市场运行质量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为女性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缩小城乡女性发展差距,提升女性就业创业质量。通过连接弱势个体与劳动力市场、共享信息与资源,数字经济降低了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创业壁垒。

《报告》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率,拓宽了女性的就业选择面,促进女性创业比重提升,特别是增加了低学历女性的就业规模。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阿里研究院:五一假期消费数据有哪些新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0833.html Thu, 06 May 2021 05:01:43 +0000 //www.otias-ub.com/?p=1240833
阿里巴巴发布2021年五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数据显示相对于跋山涉水拍照留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气候宜人,风光美好的乡间度假。五一期间,飞猪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涨超220%,增速超过酒店。丽江、大理、舟山、厦门、嘉兴、北海、黄山、桂林等地乡村民宿表现抢眼。
五一酒店涨价,并不会劝退当代年轻人,“睡进风景里”的露营蹿红。仅今年4月,就有超200万人在天猫搜索露营相关的商品。80后和90后是露营的主力军,数量占总人数的半壁江山。然而,00后人数增速是所有群体中最快的,同比增长约2.4倍。
天猫超市数据发现,五一前一周,有31%的白酒销量为异地收货,“人未到酒先到”成为年轻人五一回乡探亲的方式之一。
环比节前,饿了么的五一数据显示,秦皇岛、北海、龙岩、漳州和恩施等多地的乡村民宿外卖量增幅明显。以阿那亚走红的乡村酒店订单环比增长超1倍,同比增长2倍;而以古村落知名的龙岩和漳州,乡村酒店外卖需求环比节前也涨了60%以上。
此外,阿里巴巴数据显示,这个五一见证了中国县域人群的火热消费。小镇青年重健身,男颜经济崛起。5月1日-3日,淘宝特价版县域消费者最爱购买的商品里,男士彩妆购买同比增长1692.6%。在其他受到县域消费者追捧的商品中,蛋白粉增长276.8%,洗脸巾,筋膜枪,无钢圈内衣紧随其后,同比增长分别为239.4% 、192.7%,145.4%。
线上消费火爆,线下消费回暖显著。5月1日-3日,支付宝线下消费笔数TOP10的县城分别为:郑州中牟县,温州永嘉县、苍南县、平阳县,南昌南昌县,长沙长沙县,合肥肥西县,福州闽侯县,嘉兴嘉善县,惠州惠东县。其中南昌县消费笔数的同比增幅超50%。
同期的高德驾车导航数据显示,惠州博罗县、惠东县和长沙长沙县等成为自驾游最受欢迎的县域目的地。“汽车一响黄金万两”,自驾不仅满足了人们出行需求,也给拉动了当地旅游消费。淘宝特价版上,惠州博罗县、惠东县和长沙长沙县的消费笔数明显领先,甚至高于沪、深、杭等发达城市的某些城区。
乡村消费还离不开生产力的提升。据悉,乡村网购“生产力”已成为趋势。数据显示,淘宝农资市场规模已超百亿,买家56%来自六线以下的县域乡村。今年前4月,淘宝农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喷灌/滴灌设备较去年同期翻了300倍,温室大棚配件翻了37倍;水产养殖、养蜂工具等商品同比涨幅超300%。今年前四个月,淘宝上挖掘机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63%。
在夸克上,县域人群的五一出游相关搜索量同比大涨超过200%。在飞猪上,乡村居民最爱去的城市是,上海、杭州、北京、成都、广州、武汉、西安、重庆、郑州,以及长沙。乡村银发族去一二线城市旅游的预订量同比涨超40%。
]]>
阿里研究院: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0201.html Tue, 06 Oct 2020 21:21:33 +0000 //www.otias-ub.com/?p=1130201 阿里研究院《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72%,其中医药健康、美妆个护、食品行业线上中国品牌市场规模同比增幅位居前三。中国品牌继续通过品类创新推动市场规模扩大,品类创新对市场规模扩大的总体贡献度达到44.8%,较2018年增长了15.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财富500强榜单中,大制造和大消费类的上榜公司数量超过180家,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实现了双位数的收入增长,行业整体增长节奏稳健。国际品牌曾经是舒适、现代化、中产生活方式的标志,而中国品牌正在努力升级产品的品质、性能和价值。以快消品行业为例,近两年中国品牌抢占了超过五分之四细分品类的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特别是某些中国品牌供应的商品处于细分品类的高端价格带。调查显示,在乳制品、数码产品等品类中,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在高端产品上会选择中国品牌。

国货崛起正当时,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国货创新、扶贫助农、助力实体”政策引领下,中国消费品牌和品质共举;中国消费者消费模式持续发生转变,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日益相像,2015-2019年,居民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消费快速攀升。

报告分析,中国产业加速迈向全面品牌化发展阶段,平台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报告发现,中国消费品牌先行者也是走在数字化转型前沿的企业,他们的先行实践为更多中国消费品牌带来了借鉴意义,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些先行企业更加具有韧性。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阿里研究院:上海数字餐饮服务消费人群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5951.html Mon, 15 Jun 2020 02:37:13 +0000 //www.otias-ub.com/?p=1065951

]]>
阿里研究院:2019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83467.html Wed, 18 Dec 2019 15:39:44 +0000 //www.otias-ub.com/?p=983467 2019,数智化转型的最佳实践不断浮现,转型效益的马太效应也开始显现。更重要的是,数智化转型的方向和目标,数智化推动增长的动力机制,数智化转型的日程表与路线图,在这一年里,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深化和拓展。

基于对大量优秀企业的调研,2019年12月18日,在阿里巴巴第二届ONE商业大会上,阿里研究院联合四大权威机构,重磅发布《重构增长力量:2019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报告》。

作为数智化转型领域的重要成果,报告致力于面对和回应如下重大议题:

  1. 竞争态势分析:数智化的新势力,如何全面冲击旧格局?数智化转型缓慢,又将必然面临哪些重大风险?
  2. 数智化的企业:作为新商业的新主体,数智化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为什么?作为数智化转型引擎的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究竟是什么,又给企业创造了哪些价值?
  3. 先行者的启示:面对复杂的技术和商业环境,先行者看到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4. 转型的路线图:数智化转型的原则和议题有哪些?可能的转型方案是什么?
  5. 从未来看现在:面向未来,企业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思维框架,设定哪些关键议题?
]]>
德勤咨询&阿里研究院:2019年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64139.html Sat, 09 Nov 2019 21:34:32 +0000 //www.otias-ub.com/?p=964139 直播电商引领进口新消费形态

报告显示,数字化赋能的进口消费形态日趋丰富,直播电商对消费者引流作用明显。2019年,各类进口消费品直播引导浏览商品人数、引导购买商品人数及引导支付金额都呈现增长趋势。

2019年7月至9月,天猫国际直播引导浏览商品人数从2018年同期的855万增至3503万,引导支付金额从6159万增长至4.7亿。其中,美妆与保健品行业增长显著。

跨境电商消费升级趋势逐渐下沉到中国的低线城市

报告指出,90后消费金额占比逐年提升,并在2018年达到46%。同时,银发群体逐渐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主要消费者。

从地域上看,随着县域地区人们收入逐年增加,跨境电商消费升级的趋势也逐渐下沉到中国的三至五线城市和县域地区。2018年县域进口消费金额top20中,有17个县级市的人均消费金额已赶超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平均水平。

据天猫国际数据,三至五线城市和县域地区用户占全国用户数的45%。其中,县域地区跨境电商用户占比达23%。从2014年至2018年,县域地区跨境电商的渗透率从1%增长到7%。

斯里兰卡等国家进口消费品增长超200%

不仅如此,消费品进口来源国逐渐趋向多元化,小众国家进口消费品数量持续上涨。天猫国际数据显示,拉脱维亚、斯里兰卡、印度、越南、保加利亚、俄罗斯、古巴、塞浦路斯、阿根廷、希腊、柬埔寨、卢旺达等国家进口消费品同比增长均超过200%。而跨境电商主要大进口国别/区域总体份额呈现出下降趋势。

在跨境电商品类发展趋势上,目前国家区域较为集中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韩国,其中护肤品消费在跨境电商消费中占据主要比例。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阿里研究院:2019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www.otias-ub.com/archives/947083.html Wed, 09 Oct 2019 13:29:42 +0000 //www.otias-ub.com/?p=947083 以数字经济为基础,长三角的数字一体化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10月9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发布《打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2019数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报告》,基于自身数据库以及官方数据,全面上海、杭州、湖州、嘉兴、宁波、舟山、绍兴、金华、台州、温州、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泰州、扬州、盐城、镇江、常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27个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区域创新进程、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和数字一体化推进状况。

报告显示,在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以1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GDP、人均GDP正在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长三角地区,有着良好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区域内部空间、商业、人才、民生服务、政务、科创等领域一体化进程都在加速。

所谓的数字一体化,根据报告的定义,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为生产资料、云计算为生产力、互联网平台为纽带,推动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一体化,商业和产业协同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形成全球领先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主要涵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

报告认为,在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应有之义。报告建议,下一步要优化长三角一体化的商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推动消费增长;搭建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数经济产业集群;创新建设长三角金融科技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共建高效协同的“长三角协同治理平台”,推动长三角数据治理标准统一;打造“长三角政务服务网”,借助“智能+”提升群众获得感;建设安全可靠的“长三角区域信息枢纽示范区”,实现数据安全可控。

一体化潜力巨大

继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之后,长三角一体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长三角要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合作与竞争,打造我国发展强劲的增长极和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定位为“一极三区一高地”,即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长三角地区的数字一体化潜力如何?

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报告指出,长三角是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群,仅用全国10%的人口,创造了近20%的GDP、25%的进出口总额和34%的货物吞吐量。从2016年开始,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人均GDP达到13652美元,已跨越世界银行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整体迈入高收入阶段。报告预计,27城将在2023年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整体越过发达经济体门槛(以IMF定义的39个发达经济体中的人均GDP下限估算)。

从数字化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63万亿,占全国的28%,数字经济占当地经济总量的比重也达到了41%。发达的数字经济孕育出各类独角兽企业,总体估值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排名第一,显示出不凡的科技创新实力,这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报告还将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与发达地区做了横向对比。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四大湾区相比,27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由于纳入了很多内陆城市,在地均GDP产出和人均GDP产出上均有很大差距。不过,世界500强企业占16家,一体化潜力可以想象。随着数字经济等业态发展的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无疑将迎来缩小区域内部差距的良机。

如何做好区域一体化?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提出,建好一张网、打造一个库、编好一张图、共认一个章、办好一张卡的“五个一”是近期长三角一体化的着力点。就是以要素、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为目标,从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发展规划、数据共享等多个领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些都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浙江、江苏、安徽相继推动各自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在各地的实施方案中,基础设施、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成为关键词。报告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

数字经济全国领先

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的一体化,需要以数字经济为推动力,实现数字一体化。作为一个发端于电商、新零售业态,逐渐成熟于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的经济业态,数字经济正在对商业、产业等区域经济重要领域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

一方面,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数字治理等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方向天然契合,使得数字经济天然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技术普惠与制度创新,从电商带来的日常生活便利化开始,正自下而上地,逐步向促进市场一体化、分工有序化,服务和制度均质化、政府工作高效化过渡。指数的多项数据均显示,在第三方支付接口等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数字民生等贴近民生的指数,是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中得分差异最小的。

对此,报告专门发布了27城的数字经济指数。从总体排名来看,杭州与上海以83分和74分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具备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排名3到10位的城市分别是苏州、南京、宁波、金华、合肥、嘉兴、温州和常州。这些城市在数字经济得分上各有千秋。

在创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道路上,杭州已经领先其他城市一个身位。指数的5项二级指标中,杭州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商业、数字政务、数字民生4个指标都排名第一。作为电商零售行业的中心城市,杭州以此为基础,近年来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从产业到生活,数字经济正在全面改造这座城市。

此外,别的城市也各具亮点。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在指数总分排名第二。新零售带给上海与众不同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习惯,在数字商业、数字民生等领域都排名靠前,三级指标中的物流指数与品质消费指数都位列第一。

苏州工业数字经济发展与交通出行支付指数均列第一,这个苏南模式的典型在工业方面数字化程度较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浙江金华区域贸易指数排第一,义乌小商品产业与电商的紧密结合,这个城市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淘宝村,对数字经济的带动功不可没。

数字一体化加速

报告认为,在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基础上,数字一体化已经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初见雏形。

长三角一体化,数字一体化是必由之路。从一体化发展的外延看,数字一体化突破传统一体化发展的边界和阻碍,能真正促进要素的自由、高效流通。

在一体化发展深度上,数字一体化能够做得更深。数字一体化可以打破行政壁垒,政府治理水平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居民消费、出行、就医等各方面享受到极大的便利;传统产业得以改造提升。在一体化发展的广度上,数字一体化能够做得更广。数字一体化带来新的产业如5G,产生新的领域如移动支付等。

以空间一体化为例。作为区域一体化最直观的体现,导航等移动数字技术的普及,让区域内部的交通和通勤呈现出监管更精细、使用更便利的特点,有效的推动了空间一体化进程。同时,其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也更为直观的显现了长三角空间一体化进程。

高德数据显示,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跨城出行紧密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跨城出行量,占到全国的总跨城出行量的14.5%,是所有城市群中最高的,是排名第三的京津冀城市群的接近三倍。

在一些城市,人车出行活跃区域已经开始超出城市辖区。以“沪昆同城”为例,其跨城出行核心活跃区出现了明显的同城化趋势,不仅两城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在上海与苏州边界的苏州昆山,逐渐向东与上海对接,形成了新的出行热点。

此外,一些地理条件造成的“跨省出行”,比如上海与周边城市,和南京与周边的滁州、马鞍山等地,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旺盛,滁州、马鞍山与南京的跨省交通联系密切程度,甚至明显高于与本省省会合肥之间的联系。

在数字商业一体化上,电商等数字经济业态的发展,使得长三角在商业一体化上也呈现全新的特点:从建设智慧物流体系、供应链创新到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商贸繁荣、物流畅通、供应链高效的一体化大市场。同时,服务型消费正在成为长三角居民的消费领头羊,呈现出高端化、多元化和日常化的特征。

其中,作为“江浙沪包邮区”,长三角地区物流运输时效性在全国具有优势。上海、杭州、南京、无锡、嘉兴、苏州分列前六位,且物流效率都超过全国30%。伴随着新零售对于这些区域人、货、场的重构,物流业也逐步开始数字化进程,长三角物流时效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区域的商业一体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依托于数字技术、体制机制改革与互联网平台建设,在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环境治理等领域,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

报告建议,长三角区域与世界发达地区的城市群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通过不断改革开放,推动商业、产业、金融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一体化,不断提升生产效率,进而塑造全球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要优化长三角一体化的商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推动消费增长。长三角区域要进一步优化支付、物流、云计算能力,不断提供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化内容,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

还要搭建长三角区域产业升级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通过人货场数字化重构,将商品产地和目标市场进行最直接的连接,实现库存更低、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产业,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核心技术与长三角制造网络等既有优势,通过数据双向传导,将新零售、新制造通过智能骨干网进行全链接闭环,打造世界领先的服务制造业网络,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向智能化升级。

创新建设长三角金融科技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技术优势,探索在普惠金融、反洗钱、智慧风控、智能运营、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不断丰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提供支持金融保障。

共建高效协同的“长三角协同治理平台”,推动长三角数据治理标准统一。以数字化、智慧化推动社会事务的跨界治理,应对都市圈、城市群等城镇化发展形态带来的对社会治理能力的挑战,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

]]>
农村淘宝&阿里研究院:2018县域网购橙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824024.html Fri, 18 Jan 2019 06:40:51 +0000 //www.otias-ub.com/?p=824024 农村淘宝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2018县域网购橙皮书》。阿里线上平台今年前11个月的数据显示,电商下沉,驱动全国近3000个县域区划消费潜力集中释放,消费升级、分级趋势明显,呈现高端化、地域化、小众化和精细化等特征。

网购零食方面,江苏昆山的消费额超过2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胃王”;浙江义乌、江苏常熟位列二三。女性最爱梅干果干、卤味与海苔,男性则钟情于各类肉铺。

江西庐山、云南嵩明、湖北鹤峰,最“无辣不欢”,辣味零食在食品订单中的比例均接近20%。最爱营养品的前五名县域被河北和新疆垄断,河北井陉、曲周、大名和新疆霍城、奎屯,滋补营养品在食品订单中的占比也都接近20%。

把家务活交给智能设备,不再专属于大城市家庭。购买扫地机器人的前十名县域,累计销售额达到1亿元,浙江瑞安、慈溪与乐清排在前三。山东聊城东阿县,智能厨电消费排在全国首位,炒菜机器人最受欢迎。

县域消费不限于吃喝,还注重精神食粮。浙江乐清、慈溪与福建晋江的图书消费额均超过4000万元,主要购买教辅材料、儿童读物与小说。江苏兴化、河南新乡、云南大理爱好文艺,乐器消费额领先全国。

来自日、韩、法、美等全球各地进口商品,通过阿里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县城。东部的福建晋江,浙江慈溪、乐清,江西南昌县,是进口消费主力军。全脂奶粉、燕窝、麦片等十大进口食品在县域销量超过2亿元,补水保湿、防晒等十大进口美妆产品销售额接近4亿元。

小镇青年特有个性。互联网塑造的服装品牌,在县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MG小象、HEYBIG,是18到24岁年轻人的心头好。最受欢迎的女装品牌前十位订单量超过400万单,男装接近200万单。

除了满足“美好生活”,阿里电商平台还助力现代农业生产。耕地广袤的东北三省,对“黑科技”需求最旺。黑龙江富锦、桦南、萝北三县,排进农用无人机消费额前十;吉林蛟河、敦化,买了最多的母猪测孕仪。

]]>
中国国际商会&德勤&阿里研究院:2018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90135.html Wed, 31 Oct 2018 16:46:22 +0000 //www.otias-ub.com/?p=790135
2018年10月31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前夕,中国国际商会、德勤与阿里研究院在上海共同发布《持续开放的巨市场——中国进口消费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中国进口消费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洞察,为海外品牌进军中国消费市场提供参考。
 
中国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购买进口商品的习惯逐渐养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在一般贸易之外增加了一条高效的渠道,代替了部分海外消费,同时创造了巨大的购买需求,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产品选择。我们通过对历年新用户的观察发现,在尝试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进口商品后的几年,新用户的客单价、人均购买过的品类数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报告要点概述:该报告指出,从消费、投资、出口带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角度来看,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8.5%,贡献率自2014年开始便持续上升,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报告显示,消费持续扩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占全球零售总额的约25%。网络零售的影响日益凸显。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整体规模超过7万亿元,全年继续保持高位增长32%。推动消费升级的引擎之一,来自以天猫国际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迅速崛起。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渗透率(指通过跨境电商购买进口商品的人数占网购消费者人数的比率),从2014年的1.6%迅速攀升至2017年的10.2%。2017年天猫国际的消费者人数是2014年的10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国城市,已进入全球100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列。上海连续多年高居天猫国际第一大进口消费城市。

进口消费群体的年龄分化呈现更年轻化特征。2017年,天猫国际的90后、95后消费者人数占45.2%,已超过80后成为最大的进口消费群体,2018年这一占比更超过50%。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模式的平稳发展以及全球商家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作为中国最大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天猫国际的购物体验大幅提升。由菜鸟网络支持的全球供应链服务,零售进口保税模式的平均收货时间从2014年的9.2天缩短到2017年的4.5天。在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国内跨境试点城市,通过天猫国际购买全球好货,次日达、当日达已是常态。

报告对于海外品牌进入中国的路径也进行了分析。报告指出,从目前进入中国的路径来看,国外的零售商或者品牌,可以借助两条路径进入中国,即传统的一般贸易模式和新兴跨境电商模式。两者相较,跨境电商模式对于进口商品的准入门槛更低,最关键的是大大缩减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周期;同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进行营销、渠道和产品端调整。在过去四年多时间里,天猫国际已引进75个国家3900个品类近19000个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八成以上是首次入华。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阿里研究院:2018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780055.html Sun, 30 Sep 2018 16:56:42 +0000 //www.otias-ub.com/?p=780055 2018年9月27日,在上海市商委指导下,阿里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锐教授共同完成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线上发布,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TOP100榜单(2018)新鲜出炉!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产品背后的文化、历史也愈加重视。传统老字号凭借精湛的工艺与品质、蕴藏的”匠人精神“开始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悠久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传承与创新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为此,商务部、发改委等16个部门于2017年2月3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次《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的提出,旨在对老字号品牌发展和创新活力进行全面的数据评估,总结挖掘表现突出的老字号品牌,以此激励各老字号品牌进行改革创新,借力数据技术和电商平台,创新产品呼应消费者的新需求,重塑供应链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走向全球统一大市场,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名牌”。

老字号品牌发展现状

1.大部分老字号发展受限,产品创新不足

商务部数据显示,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总计1128家,其中仅10%蓬勃发展,不少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经过对阿里平台上一百多家老字号企业的调研发现,大部分老字号企业都存在创新发展的障碍,产品创新动力不足、组织架构陈旧、人力资本匮乏成为阻碍老字号进一步发展的前三大障碍。

2.部分老字号借助新技术新平台走在了创新路上

但是,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也涌现了一批积极转型的老字号品牌,借助新技术和平台,在产品、营销、渠道甚至组织架构上不断创新,以新零售为路途,焕发新活力,开辟新市场,并用实践为更多老字号品牌发展带来信心。

本次《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的提出,旨在对老字号创新表现进行全面的数据评估,总结挖掘创新表现突出的老字号品牌,并为政府促进老字号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指数构成上,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从市场、消费者、品牌主体三大视角出发,基于5个一级指标(市场力、创新力、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综合计算得出。计算方法上,针对每一个指标所得原始结果,进行标准化以及加权处理,得到老字号最终的指数结果,用于最终整体、分行业、分区域的老字号创新发展对比。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阿里研究院:2018年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54194.html Sat, 28 Jul 2018 16:59:42 +0000 //www.otias-ub.com/?p=754194 近日,阿里研究院发布了《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更新版)》。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金砖五国网民数合计超过14.5亿,占全球网民的41.9%;网络购物用户数合计超过8.4亿,占全球网购用户的50.8%。金砖国家网民占比、网购用户占比,均高于金砖国家人口在全球中的占比(41.2%)。

报告指出,2017年金砖五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1851亿美元,占全球网络零售总额的51.8%,比2016年上升4.8个百分点;金砖五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296亿美元,占全球跨境网络零售总额的24.5%,比2016年上升1.5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为金砖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成为金砖国家发展的新引擎。

阿里研究院认为,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金砖五国电子商务将快速成长。电子商务在促进贸易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等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为金砖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成为新时期金砖国家发展的新引擎。

阿里研究院预计到2022年,金砖五国网络购物用户数将上升到13.5亿人,占全球网购用户的比例上升到61%;网络零售总额将增加至30061亿美元,占全球网络零售总额的比例上升到59%;跨境网络零售总额将增加到5536亿美元,占全球跨境网络零售总额的比例上升到41%。

报告认为,金砖五国宜把握历史机遇,优化本国电子商务政策和商业环境,特别是要针对新技术和新业态,创新监管方式和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加强在多边贸易体制、区域贸易安排和双边机制中,关于电子商务政策的对话和协调,促进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互利开放和交流合作。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德勤咨询&阿里研究院:科技重塑零售业六大变革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713787.html Fri, 20 Apr 2018 16:59:05 +0000 //www.otias-ub.com/?p=713787 随着零售行业的转型,消费者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生态的中心。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零售市场中出现了广泛的融合和创新。德勤与阿里研究院在今天举行的“新智能、新场景 – GIIS 2018 零售创新峰会”上,联合发布《科技重塑零售业六大变革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指出科技、数据和分析能力的进步,正赋予零售市场的参与者更多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机会和手段,也使得这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来进行价值链的重塑。

报告基于目前科技在市场上的应用与发展情况,归纳出科技对零售业的重塑所呈现出的六大主要变革趋势,即全面数据化、智能普惠化、深度一体化、应用普及化、促进降本增效、加速融合创新。德勤中国消费品及零售行业领导合伙人张天兵表示:“科技、数据和分析能力已经成为未来零售演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态体系中,科技进步使得市场参与者能够借助更加多元和高效的手段触达、洞察并对话消费者,同时也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优化运营和管理,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使得企业能够用最优的商品,及时、准确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报告指出,科技作为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计算能力、算法、数据等核心因素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主要技术的不断演进和迭代,使得多个行业的创新和变革能够围绕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进行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新技术体系正以技术群落的态势加速创新,并且广泛和深入地对整个商业社会产生影响,从而重新定义未来商业模式。而中国零售企业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与实践阶段,也成为零售相关的科技应用以及科技创新的潜在推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消费者对移动端的高度依赖,现实生活和数字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在独特的数字化环境下,从消费者产生需求开始,就已经受到多种线上服务和线上渠道的影响。随着购买行为的深入,消费路径变得更加多元化,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和协同也更加密切。在数字化的大环境下,为了在每一个节点更好地触达并服务消费者,市场参与者需要借助新的工具和方法来把握消费者动向和消费需求,其中包括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渠道融合以及供应链优化升级。

数字化的客户关系管理需包括从数字营销到忠诚度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不同环节,零售科技市场出现了一列针对性的科技应用,不仅涵盖了基本的软件应用,也包含了大量基于核心技术的集成性应用,如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分析和精准营销等,以解决方案的形式针对性地服务于零售市场的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多种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互联网企业在构建行业生态的过程中,亦已积极进行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等,这些企业都希望通过数据的开放、连接和运用,建立起数据流转和应用的体系,赋能用户管理。

而在渠道融合方面,不仅需要数据流的打通和实时的流动,更需要解决的是实体环境中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以门店数字化为例,作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重要一步,已经成为零售科技的重要应用之一。为商品搭载RFID、在门店中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应设备、通过机器视觉来进行消费者行为捕捉、利用智能终端与消费者建立互动等,都是目前市场参与者进行的尝试方向,一方面提升了线下数据的可得性和丰富度,同时也能够在特定环节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供应链管理是零售行业转型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能够适应未来新的零售生态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应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突破传统零售渠道和零售业态的壁垒,为内部用户和外部消费者提供跨渠道的服务和体验,借助深度一体化的零售科技进行端到端的数据采集和应用,以及数据的共享和融合,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重构,消费者需求快速传递到制造端,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高效匹配。

在零售行业持续的转型中,市场参与者不仅需要借助数据和科技手段来重塑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还需要对整体的管理运营进行深层次的优化和提升,技术的革新也在助推新的物种不断涌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亦表示:“随着零售行业转型的不断推进, 技术变革的加速度发展,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新型零售物种快速落地,凭借着数字化的经营理念和零售科技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布局、零售与餐饮的跨界融合以及供应链资源的持续整合,成为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张天兵总结道:“在经历了前期的高投入和不断的试错后,未来零售科技的发展将更具针对性,也会有更多的一体化方案落地,科技对于零售行业的赋能将进一步加速。作为未来零售中持续创新和转型的基础,企业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技术革新,借助技术的进步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即可加入!

]]>
尼尔森&阿里研究院:快递最后100米服务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43923.html Wed, 18 Oct 2017 07:20:04 +0000 //www.otias-ub.com/?p=643923 尼尔森和阿里研究院发布《快递最后100米服务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快递代收成为消费者刚需,且未来将持续增长,多元化、共享代收是快递最后100米配送的未来发展趋势。

快递行业高速增长,最后100米承压

近年,快递量年平均增速超50%,截至去年,快递总量已达312.9亿件,年人均使用22.6个快递。到今年上半年,已接近达成一天1亿件快递量。马云爸爸前不久甚至预测,一天10亿件包裹“估计在6、7年就能实现”。

但现有快递模式是堆人的活,快递员业务量繁重,人员增速难与庞大快递数量增长相匹配;且当面签收又会遇到如家里没人,放在楼道不安全等等问题,快递最后100米面临巨大压力。据百世快递杭州下沙萧山网点运营总监李田介绍,快递员平均每天要派送150-200件左右包裹,在任务重的情况下,快递员和消费者时间常有冲突,一件快递多次上门是家常便饭。

对此,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提出了解决最后100米问题的三大途径:技术自动化、组织社会化、人性多元化。

首先,技术方面,我们能看到如仓储拣货机器人、快递分拣机器人的应用,国外如亚马逊早在2012年就走上智能化仓储物流的道路,近期京东全流程、绿色无人仓也亮相。而技术对末端配送的优化,各巨头也都在探索。京东、亚马逊等试图用无人机送货,还有配送机器人如几天前刚面世的饿了么“万小饿”,及已在阿里园区应用的菜鸟小G等。近期,亚马逊和沃尔玛都在尝试借助智能门铃、智能门锁等智能设备,让快递员进入用户家里,实现送货上门。

组织创新方面,末端组织方式社会化也是可行之策,主要是四大类:1、支线+配送模式。在美国,沃尔玛与Uber合作扩大杂货配送服务范围,亚马逊3年前就联合移动打车应用Flywheel合作,用出租车送快递;2、路人甲送货。如DHL的MAYWAYS征召志愿快递员;3、兼职O2O,包括外卖送餐,兼职人员进行O2O配送,闪送、蜂鸟等是典型;4、众包+共同配送。如雅玛多、佐川急便、日本邮政在多摩地区共同配送的模式,配送员本地众包。

过去快递往往多是送货上门,杨健指出末端基本占整条链路成本50%以上,他提出未来快递将朝多元服务格局转变,除派送到家外,还包含如代收、预约上门等服务内容。

代收成为主要收件方式之一,共享、多元代收成未来趋势

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人选择“代收”作为自己收货方式的备选。《报告》指出,55%的用户因为家里没人/不在家,不方便上门签收,43%的用户提到担心上门签收个人信息不安全的问题,还有如家人不了解情况,不方便帮验货或交接、同时收到很多快递,快递上门次数太多……

消费者需求的存在催生了代收市场。目前我们知悉的有四类代收服务:店面代收、自提柜代收、物业代收及其他私人代收。想必小伙伴们也都有体验过,像物业代收往往受到取包裹的时间限制,私人代收又可能有不规范、乱收费等问题。

而各类代收模式中,成体系、规模的还是店面代收和自提柜代收,前者如菜鸟驿站、妈妈驿站等,后者如丰巢、速递易、云柜等,电商、快递公司、第三方物流平台都悉数入场。同时,自提柜也朝着高科技赋能的路径上走,近期蚂蚁金服宣布将人脸识别技术率先应用在速递易自提柜上,现在已在上海试点。

就消费者接受程度而言,报告数据显示,70%社区消费者认可代收模式提高了快递流转效率,该模式的使用渗透达到7成以上,其中小区越高档,选择代收的消费者比例越高。

这与代收设施建设有关。目前用户社区平均可选代收点有2个,高档小区代收方式平均2.1种,小区代收点2.5个,高于平均社区对应数值。

《报告》预计,未来将有7成消费者愿意使用代收服务,并且75%的消费者认为用了代收服务后整体收件体验将更好。今后预计将有6成用户更主动选择代收服务,尤其高端小区人群使用意向更强。

消费者对快递最后100米配送的核心诉求为安全、便捷、优质服务。安全包括物品及隐私方面的保护,优质服务主要体现在更人性化上,比如大件或指定物品送货上门、持续取件提醒、环境整洁、有增值服务功能拓展等。

因此,落实到代收服务,尼尔森副总裁马荷芳告诉36氪,未来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包括服务和运营的专业性,一方面是需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形成行业规范,另一方面则可以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代收服务效率。同时,在代收服务内容丰富性上,个性化服务包括冷链生鲜、贵重物品代收,定时配送等是未来的需求方向。此外,利用代收点的便利位置,延展更多生活相关的增值服务也将成为潜在发展机会。

来自:36KR

]]>
阿里研究院:2017年网商报告之五大预测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12357.html Thu, 13 Jul 2017 16:52:36 +0000 //www.otias-ub.com/?p=612357 报告指出,当前网商的营业规模,正在从十万亿量级向百万亿量级迈进,网商已经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时期,网商发展呈现出泛化、多元、复杂的特征,网商也将不再有线上、线下之分。

2016年前后,网商迎来了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全新环境。面对未来,阿里研究院从五大方面对网商的未来做出了预测:

基础设施:智能?沉浸式?无现金?

以云计算、新金融、智能物流、跨境平台、电商交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商业基础设施初步建成,智能时代即将全面到来。在智能物流的支持下,到2021年中国的物流包裹数将超过1000亿件,全球物流包裹数超过3000亿件。

从长期来看,数字化基础设施将既能够为商业经营提供服务,也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服务。人类将从信息的互联网,开始进入体验的互联网。 2016年双11,在手机移动端上的AR互动捉猫16亿次。2017年3月,有两个小伙子,不远千里从云南跑到杭州,一连抢劫了3家便利店,结果仅抢到1800元。这些事件也正在不断预示,无现金城市、全沉浸购物正在逐渐普及中。

客户:30年品质红利期!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电子商务正在从“15年的消费者数量红利期” 转向“30年的品质红利期”。除了原有商品将在品质上快速持续的升级,更多高端的新品类也将不断涌现。崛起的富裕阶层、新世代消费者和全渠道的普及将成为未来五年的三大主要消费动力。未来,每个人,都能享受消费,也都能发掘新消费。

主体:四个时代扑面而来

 

  • 人人时代。依托网络平台,未来每个人都将成为网商。而随着庄闲游戏app官网 、3D打印、智能制造等发展,生产也将再次回归以人人为主体的分散阶段。在网络的连接下,新网商、新零售、新制造将协同爆发。
  • 人机时代。随着大数据井喷,深度学习发展,芯片向仿人脑计算方向不断迭代。2020年,第一个机器人网商诞生;未来10年,数以万计的机器人经理进入各类商业组织。“网商大脑”将通过算法、模型、软件,指导、辅助网商来完成内部管理机制和决策流程,人类商业效率将再次极大提升。
  • 账户时代。未来,在线即网商,“网络账户”将取代“银行账户”,代表新商业主体。围绕“网络账户”,网络经济活动必将越来越丰富复杂而高效,而这其中,“信用”做为网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重要性将再次全面提升。
  • 文化时代。网络直播、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认同的价值继续显现。消费者通过共同的爱好,重构成更多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将网红和粉丝汇聚。网红生产内容,内容带动消费者互动,交易就会更加自然而然的发生。

创新创造:Made in Internet

互联网上,一套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日趋成熟,涵盖了从兴趣社区维护、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创意激发、开模及制造对接、品牌打造与精准营销、内容生态开放、商业机会搜寻的多个层面。

该体系正在赋能有原创力、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培育起了以买手、达人、创客、独立设计师、匠人、红人为代表的互联网开放创新生态, “创新、创意、创造”正在全面觉醒,“Made in Internet”时代正在到来。

天下:6亿中小企业的全球协作


2017年3月22日,阿里巴巴与马来西亚正式宣布建设“数字自由贸易区” ,是中国以外的第一个eWTP试验区。随着更多“数字自由贸易区”在全球的建立,未来30年,全球中小企业将在互联网上更加方便的展开分工、合作、经营。预测认为,原有的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化,在未来将逐渐转变以6亿小企业为主体的全球化新模式。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普惠全球化将有效降低全球贸易冲突和经济风险。

PDF版下载可加入我们小密圈,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阿里研究院:2016年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530127.html Wed, 26 Oct 2016 16:27:49 +0000 //www.otias-ub.com/?p=530127 日前,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合发布首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

去年我国内地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直接带动7万个就业机会。

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100元。

高校消费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频率高,人均网购额度低于社会平均。

学校层次越高,学生网购开支也越高。高校内部消费水平也显示出较大差异,211高校的人均网购额为1500元,高出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的36%,985高校人均网购额1650元。

高校快递物流市场体现出与社会完全不同的季节特性,具有明显的寒暑假特征,每年1至2月,7至8月物流量明显下降。其中,11月网购达到峰值,2月网购量最少。

报告指出,近年来校园快递行业整体顺利健康向好发展,已经逐步摆脱了无序运作,但在个体运行上还存在着问题,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报告建议,明确校园快递站点的性质与定位,强化其公益属性,将“校园快递站”作为学校为师生提供后勤服务的公共产品,成为学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通过以下30张PPT了解《2016校园电商物流发展报告》——

]]>
阿里研究院:从全球市值BIG5公司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527707.html Thu, 20 Oct 2016 13:45:23 +0000 //www.otias-ub.com/?p=527707
2016年8月1日,对于互联网科技领域来说是个标志性的日子,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第一次全部花落科技公司,并且都来自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地区的Apple、Alphabet(Google母公司)和Facebook,以及西雅图附近的Microsoft和Amazon。这的节点向世人展示出:全球的经济转型正在悄然发生,今天的科技巨头在个人生活和企业运营中占据更加中心的位置。

10年前在PC如日中天的时代,微软是唯一一家市值挤进全球前20的科技公司。5年前,按市值排名的五大公司中有五家从事石油行业:埃克森、中国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这依然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代表,能源企业占据优势。随着能源行业没落,五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创造的数字平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云计算平台,再到手机聊天应用。互联网科技公司已然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新领导者。

从美国五大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产品技术发展路径和方向看,主要呈现以下7个趋势:

1476971094-8166-icKBH60ib4OZcBpNAUiagozibaBQ

文 | 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 潘永花

趋势一:云计算服务成为业务新方向。

Gartner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1750亿美元,预计2016年达2030亿美元,2019年达到3120亿美元。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尚小,占比不足5%。在云计算投入方面,亚马逊、微软和Google投入力度最大。

其中,亚马逊在公共云服务市场排名全球第一,占据超过30%的市场份额,AWS(Amazon Web Services)除了提供基础存储和计算服务之类的IaaS(基础设施云服务)以外,还提供数据分析、电子邮件、搜索和工作流等成百上千种其他的服务和功能,而提供这些附加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

微软作为传统的IT巨头,在向云计算服务转身的过程中速度迅猛,凭借其Office365和Azure的云服务双引擎获得了市场第二的位置。

Google的云计算平台GAE是从PaaS(平台即服务)起家,聚焦开发者人群,未来Google的方向会是聚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云服务方面,同时Google在云数据中心和硬件方面也拥有独特的技术,比如Google将DeepMind的机器学习系统用在了控制部分数据中心上,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提高能源效率。

Facebook与苹果则主要聚焦在给消费者提供服务方面,目前并未为企业提供云服务。

趋势二: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

以计算机视觉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神经网络训练与深度学习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到大量的场景中。AlphaGo与人之间的人机大战,引爆了世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

2010年以来,苹果已悄无声息收购了15家人工智能公司,并将其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各种产品之中,以机器智能和平衡个人用户的隐私为主,具体在Siri和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布局,苹果还宣布与IBM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健康数据平台。

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很广,在云服务中开源第二代机器学习系TensorFlow,在人工智能硬件方面投入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TPU,未来的应用领域会从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到虚拟现实多个产品中。

Facebook 的人工智能研究深深依托于社交网络的发展,从 Facebook 产品中获得数据,训练数据,得到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发过来服务于社交网络的用户。

微软则认为未来开启对话即平台Conversations as a Platform(CaaP)时代,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助手、VR等领域。

趋势三:虚拟现实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接口。

很多人将2016年视为虚拟现实产业化元年。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将颠覆传统模式,通过提供良好的沉浸式体验而成为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2016年全球的消费电子展(CES)和MWC(移动互联网大会) 上,虚拟现实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根据Digi-Capital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AR与VR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AR市场规模为1200亿美元,VR市场规模为300亿美元。

虽然虚拟现实(VR)技术相关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引起业界的关注当属2014年的一件事:那就是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 VR,一下让沉默多年的VR成为了全球科技界的焦点。

Google已经基于Android N系统的DayDream平台作为VR的技术平台,开始搭建VR生态。微软在全息眼镜HoloLens和深度传感器Kinect方面投入巨资,与其Windows 10平台进行结合。

当前,三星、谷歌、索尼、微软、HTC等传统行业巨头们都将虚拟现实作为创新关注点,大量的创新企业在虚拟现实领域也大量涌现并崛起,虚拟现实硬件、软件和内容领域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虚拟现实技术将深刻影响媒体、游戏、娱乐等行业,VR甚至会成为互联网的另一个关键入口。

趋势四: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下一步发展方向。

据麦肯锡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显示,首批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25年正式上路,到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全球年销量预计可达1200万辆。

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伴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司机可能真的会失业。所谓无人驾驶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目前看,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主导者主要为汽车厂商与互联网巨头们,互联网巨头虽然在汽车以及相关零部件制造等领域缺乏经验,但它们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高精度地图等领域有明显的优势。

2015 年 6 月 26 日,Google 无人驾驶车正式开上美国加州的公路进行测试。Apple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21年上市。2016 年 1 月 15 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计划在未来 10 年拨款 40 亿美元,加速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希望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和交通拥堵状况。

趋势五:无人机应用落地指日可待。

在不久的将来,让无人机与客机共享天空——这是美国白宫正在筹划实施的一项计划。美国政府宣布,它将实施数项旨在扩大无人机应用的计划。白宫提出设想将无人机应用于安全检查、救灾、农业监测、空中交通管制、空中包裹递送等用途。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该行业预计将产生82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并且将创造多达10万个工作岗位。

Google X部门旗下的Project Wing计划于两年前秘密启动,目标是解决在商业性航班空域开展大规模无人机送货服务的问题。

亚马逊的无人机项目为Prime Air,已经开始在英国进行测试,通过无人机送货可以让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下降80%。

Facebook刚刚完成Aquila无人机的第一次全面试飞,Facebook希望向全球没法接触网络的16亿人提供网络,他们计划利用这个太阳能驱动的无人机以激光传输数据,覆盖60英里宽之内的地面区域,并且它能在空中停留长达90天。

趋势六:机器人融入行业应用。

机器人的底层技术要依赖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根据Gartner 公司预测,到2018年,20%的商业内容由机器自动产生,媒体工作者们要小心自己的工作被抢;到2018年,全球将有超过300万工人处于“机器人老板”的领导下。

从工厂楼房到家庭居所,机器人未来会成为工人、伙伴、医疗助理、厨师、保安人员等等,应用需求一直在增加。不少初创公司聚焦在工业级机器人、消费级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安全机器人、通用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比如亚马逊目前已在13个配送中心部署了3万仓储机器人,亚马逊的机器人把装满各种商品的货架运送到采摘中心,然后再由员工完成商品的分拣工作,确保把商品递送给正确的用户。

趋势七:下一代操作系统连接PC、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

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是缺乏统一的底层平台软件,智能设备无法实现互通。Google目前正在致力于开发一款新的开源操作系统——Fuchsia,使用不同的内核全新编写,支持PC、手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Fuchsia的目的就是打通PC和手机,可能会是谷歌未来IoT的融合操作系统。

]]>
阿里研究院:2015茶叶电商微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778191.html Wed, 28 Sep 2016 01:46:28 +0000 //www.otias-ub.com/?p=778191

会上,阿里研究院发布了《2015茶叶电商微报告》,根据报告,阿里零售平台去年共卖出了88亿元的茶叶,同比增长27.5%,相比2013年则增长超过一倍。福建省以年销30亿元成为全国茶叶电商的领头羊,云南、广东、浙江和安徽紧随其后。根据各省的主要茶叶销售品类,阿里研究院还绘制了“2015中国茶叶电商地图”。

报告指出,2015年,国内茶叶电商市场呈现了以下变化:1、纯茶类产品抢占花草茶的风头,成为线上茶叶消费的主体;2、传统茶企绝地反击,纯线上品牌遇到强劲挑战;3、茶叶消费者更趋年轻化,中青年占比超六成;4、消费者购物目的发生改变,茶叶用途从送礼向自饮转变。

以下是为茶叶电商微报告的PPT内容,与大家共享:

]]>
阿里研究院:2016年5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483997.html Tue, 14 Jun 2016 17:18:37 +0000 //www.otias-ub.com/?p=483997 2016年6月8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6年5月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及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

网购商品物价水平(aSPI-core):环比下降0.05%

2016年5月,衡量主流网购商品物价水平变动的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环比下降,降幅0.05%,即主流网购商品较上月物价水平轻微下降。本月aSPI-core同比下降0.97%,较上期降幅收窄0.24个百分点。

从各大类商品对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的贡献率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下涨是推动aSPI-core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图1)

图1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

1       分类环比(aSPI-core):食品类涨幅度最大

从物价水平来看,十大分类核心商品环比价格指数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三大类商品价格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食品类,本月该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2.26%,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是推动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其他七大类商品价格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降幅0.59%。(图2)

图2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分类环比变化(%)

2


     分类同比(aSPI-core):食品类上涨幅度然最大

从物价水平来看,十大分类核心商品同比价格指数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六类商品相比2015年同期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依然是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6.63%;其余四类商品价格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依然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58%,2016年累计下降2.95%。(图3)

图3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分类同比变化(%)

3
全网支出平均价格变动(aSPI):环比下降0.16%

衡量全网支出平均价格变动的aSPI本月环比增速下降,全网支出平均价格环比下降0.16%;全网支出平均价格较上月增幅收窄0.7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24%。(图4)

图4  aSPI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

62
分类环比(aSPI):食品类涨2.60% 幅度最大

从支出平均价格来看,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七大类商品支出平均价格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环比上涨2.60%;其余三大类商品支出平均水平价格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交通和通信类,环比下降1.91 %。(图5)

图5  aSPI 阿里巴巴全网价格指数分类环比变化(%)

51分类同比(aSPI):居住类涨幅度最大

从支出平均价格来看,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相比2015年同期,九类商品支出价格平均水平普遍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居住类,同比上涨17.07%;仅衣着类商品价格平均水平下降,同比下降4.51%。(图6)

图6  aSPI 阿里巴巴全网价格指数分类同比变化(%)


注:为及时反映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基本品类构成的发展变化,aSPI-core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品类选取及权重于2016年1月更新为2015年全年交易的分类权重,经测算,由权数替换造成的指数波动约为0.05个百分点。

        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的分类

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所交易的商品种类极为丰富,细分度极高。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环境下在线商品交易区别于传统零售环境的特点,商品构成具有鲜明特色,商品更新换代频繁。

为应用大数据建立真实可信的价格指数,参考商品零售价格调查与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分类结构,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所覆盖的所有交易商品,在淘宝九级分类结构基础上被重新映射为aSPI四级分类结构。

根据这一架构,淘宝类目不可再分的最细叶子类目与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基本分类”对应,该分类中不同商品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不同分类之间替代性较弱;同时将商品层级的SKU(库存量单位)对应为“规格品”,即具有同一SKU的不同商品项对应了由多方面属性和规格定义的同一种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使用效用上没有差异。

目前,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包括两组指数(图7)。一组是结合了生活消费理论的阿里巴巴网购(全网)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简称aSPI,用来反映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支出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另一组是从固定篮子理论出发的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 core-items),简称aSPI-core,用来反映网购主流商品的一般物价水平变化。

两组指数均由十大分类指数构成,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办公用品及服务及爱好收藏投资。十大分类指数下还包括了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价格指数。

图7  aSPI 与 aSPI-core

6        aSPI-core指数介绍

aSPI-core(alibaba Shopping Price Index-core,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是固定篮子价格指数,通过创新的筛选算法圈定阿里零售平台上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下接近100000种核心商品作为固定“篮子”,每月追踪当前月有代表性的“广义固定篮子“内商品和服务实际网购成交价格变化,以刻画网购主流商品和服务的一般物价水平波动,从而从网络零售渠道反映宏观物价走势。

      aSPI指数介绍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建立在叶子类目每月加权成交均价变动的基础上,以上月成交份额为权重所计算得到的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全网总体网购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它同时包含了商品层面一般价格变动和消费者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

        aSPI和aSPI-core指数的对比

阿里巴巴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建立在严格可比的规格品成交价格基础上,数据误差较小,与通常应用的宏观物价指数在基本方法论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因此也较为直观易懂。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许多产品的销售及价格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即在刚推出时由于相似产品较少,可替代选择不多,因此产品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溢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可替代产品以及技术上更新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这一溢价会越来越低。这一由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特点,会带来物价下跌的自然趋势,从而使得固定篮子指数在长期有可能会低估消费支出成本的上升趋势。由于网络零售中新产品涌现和传播速度更快,这一问题可能更为明显。

以生活费用理论为基础的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在理论上能克服固定篮子指数面临的这一局限。该价格指数衡量的是消费者获得效用不变条件下,由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引发消费数量上的替代效应,所带来的最小支出水平的变动。将淘宝最细叶子类目看作相互之间具有很高替代程度的商品集合,那么叶子类目加权成交均价的月度变化,近似反映了网购消费者在叶子类目各产品价格变动条件下,所作出的替代性支出选择。同时,由于收入及收入预期变化所导致的质量选择上的变化也包含其中。

由于aSPI在一般价格变动以外还包含了网购人群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将aSPI中aSPI-core所反映的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信息排除,就可获得这一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这一结构变动衡量了消费者对同一基本分类下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相对选择。这一选择由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季节性因素以及网购人群收入结构变动所驱动。

]]>
阿里研究院:智联未来,云脑升维 //www.otias-ub.com/archives/446011.html Wed, 09 Mar 2016 05:09:56 +0000 //www.otias-ub.com/?p=446011 阿里研究院、阿里智能生活、华泰证券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智联未来,云脑升维》

“我们在经历的这一次技术革命,是在释放人的大脑。未来三十年,整个变革会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马云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1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2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3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4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5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6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7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8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09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0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1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2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3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4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5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6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7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8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19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20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21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22 智联未来,云脑升维_000023

 

]]>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01585.html Thu, 05 Nov 2015 10:57:14 +0000 //www.otias-ub.com/?p=401585 近日,第三届佛山商博会与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智慧建材与家居展同期于广州举行,活动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约170多家企业参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卢炳辉,佛山市副市长麦洁华等政府领导出席了峰会。会上,阿里研究院首次发布了《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为集群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升级之路提供了方向。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产业集群》报告主要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

一、        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WTO+外贸向电子商务+消费转型

阿里研究院认为,中国产业集群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聚集型集群,始于改革开放,兴于WTO,实质上是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产物。然而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制造业正在丧失人口红利优势,不少品牌生产线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出口陷入负增长。然而与之并行的是国内中产阶级的崛起与消费升级现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总规模10.24万亿元,下降1.8%,而以电商消费为代表的快递业务量,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3%,电商平台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WTO+外贸模式向电子商务+消费模式转型。

中国产业集群企业不是没有优秀的工艺,而是缺乏品牌。互联网在推动自有品牌方面,比传统模式成本更低。例如2015年以来淘宝推出的中国质造项目,在莆田、东莞等多个地区开展活动,扶植了一系列自有品牌。一些企业家感叹,相比互联网,电视台+明星代言的高投入品牌塑造模式已成为过去时。

二、        互联网正从市场边界、工艺流程、商业模式三方面改变制造业

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并非简单的工具概念,它将改变制造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互联网的特性是可知,可算,可反馈,生产制造业的关键是生产周期、成本和细分市场。互联网+让企业的市场边界级数扩大,信息流的打通让产业集群市场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从以往的区域型市场,变成买全国,卖全国,甚至全球。以1688在线产业带为例,佛山、温州、虎门入驻产业带后,2014年成交额季度平均环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33.4%、88.99%和153.4%。

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让柔性化制造,个性化制造的规模化成为可能,亦改变了制造工艺流程,例如广东尚品宅配,是一家定制化家具企业,之前以软件业务为主,企业配利用其IT优势,使销售、生产各环节做到数据联通,通过匹配非模块化需求,以云计算的方式整合板材加工工艺,摊薄每个部件的成本,做到个性化制造规模化。由消费者驱动的CBBS商业模式正在形成(C指消费者,第一个B指零售商,第二个B指供应商,S指服务商)

三、        互联网+正在重塑整个供应链与空间布局

阿里研究院认为,传统供应链正在从环节与追溯概念上改变供应链。电子商务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信息更加对称,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整个供应链更加健康,另外,信息透明化也使供应链协同更有效率。例如,1688将羊绒产业各环节线上化,并与纱线,纺织等中间环节进行市场数据对接。解决了因原绒产业高度垄断,纱线业高度分散而导致的中小纱线纺织企业采购难的问题,同时也使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快速对接市场需求,提升产品适应性。另外,从B2B到B2C,数据链的打通产生了产品溯源机制,消费者可以快速追溯到原产地和原厂家。据三只松鼠透露,任何一个消费者如果对哪一个产品不满意,现在可以很快追溯到具体车间的具体操作员。

另外,互联网也从空间分布上正在改变传统产业集群的组成形态。原本一些专业市场的发展,实际是信息集散地。现在这些没有产业支撑的专业市场在迅速衰落,很多转型成电商产业园和创业园,例如岭南电商产业园,就由原来的岭南鞋城转型而来。互联网使一些小微代工企业也具备了营销能力,从而走向企业化转型之路,制造业也开始出现从大聚集向小聚集转变的趋势。除传统产业集群之外,淘宝村,菜鸟产业园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产业集群也在形成。

四、         产业转型升级“新雁型理论”

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改变的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必然改变离人最近的行业,例如零售业,随后向批发,制造逐渐转移。而信息供应链是最先改变的,例如电子商务,随后会带动相关支撑服务业的发展,如物流和金融。目前,在信息流领域,零售平台已完全成熟,批发平台已经开始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制造业将是下一个风口。另外,对应零售的物流快递业,第三方支付与小微贷款机制亦趋于成熟,B2B货运物流,B2B互联网金融,将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1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2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3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4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5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6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7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8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09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0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1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2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3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4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5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6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7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8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19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0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1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2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3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4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5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6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7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8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29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0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1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2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3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4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5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6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7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8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39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40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41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42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43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44 阿里研究院:2015年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报告_000045

]]>
阿里研究院: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93005.html Mon, 12 Oct 2015 06:19:20 +0000 //www.otias-ub.com/?p=393005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1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2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3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4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5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6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7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8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09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0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1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2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3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4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5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6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7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8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19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0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1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2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3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4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5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6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7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8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29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0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1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2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3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4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5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6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7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8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39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0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1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2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3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4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5 2015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_000046

]]>
阿里研究院:2015年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88020.html Thu, 24 Sep 2015 02:13:10 +0000 //www.otias-ub.com/?p=38802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0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1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2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3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4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5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6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7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2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3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4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5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6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7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8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89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90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91 中国DT城市智能服务指数研究报告_000093

]]>
阿里研究院:2015年8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383258.html Fri, 11 Sep 2015 17:56:08 +0000 //www.otias-ub.com/?p=383258 2015年9月6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8月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及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

2015年8月,衡量主流网购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环比出现小幅下降,降幅0.95%,显示主流网购商品成交价格继7月短暂上涨后8月开始回落。从各大类商品对aSPI-core的贡献率看,衣着类商品价格上涨是导致aSPI-core小幅下降的主要力量。本月aSPI-core同比增速依然在零点下方运行,同比下降1.61%,较上期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图1)

图1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
55ebfd7658bab

衡量网购加权成交价格总体变动的aSPI本月环比增速小幅上涨,环比涨幅为0.53%;年同比保持上涨趋势,增速涨幅为7.38%,增幅较上月收窄0.38个百分点(图2)。

图2  aSPI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

55ebfd8c34370

分类环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环比价格指数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红色柱体),四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爱好收藏投资类,本月该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1.01%,自2015年初该类商品价格累计涨幅1.79%。在平台上售卖的该类商品分为四类:爱好、金银珠宝、古董收藏及金融保险服务。其余六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衣着类,8月环比下降1.94%,自2015年初该类商品价格累计降幅2.17%。(图3)

图3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环比(%)

55ebfda069965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七大类商品价格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居住类,环比上涨2.73%;其余三大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环比降幅0.82%。(图3)

 

分类同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同比价格指数aSPI-core中(红色柱体),四类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是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60%;其余六类商品价格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仍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9.04%。(图4)

图4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同比(%)

55ebfdadee09a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相比2014年同期,十类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爱好收藏投资类,同比上涨14.09%(图4)。

注:为及时反映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基本品类构成的发展变化,aSPI-core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品类权重于2015年1月更新为2014年全年交易的分类权重,经测算,由权数替换造成的指数波动约为0.02个百分点。

]]>
阿里研究院:2015年7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383273.html Wed, 12 Aug 2015 03:55:08 +0000 //www.otias-ub.com/?p=383273 2015年8月6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7月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及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

2015年7月,衡量主流网购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环比出现小幅上涨,涨幅0.39%,显示主流网购商品成交价格终结持续4个月的回落趋势后出现小幅上涨。从各大类商品对aSPI-core的贡献率看,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商品价格上涨是推动aSPI-core小幅上涨的主要力量。本月aSPI-core同比增速仍然在零点下方运行,同比下降1.01%,较上期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图1)

图1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

1

衡量网购加权成交价格总体变动的aSPI本月环比增速小幅下降,受夏季服装类商品折扣影响,环比降幅为1.14%;年同比保持上涨趋势,增速涨幅为7.76%,增幅较上月收窄0.61个百分点(图2)。

图2  aSPI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

2

分类环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环比价格指数aSPI-core(网购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红色柱体),七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本月该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1.54%,自2015年初该类商品价格累计涨幅1.01%。在平台上售卖的该类商品不含处方药,主要商品为医疗保健用品和个人用品及服务。其余三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交通和通信类,7月环比下降0.58%,自2015年初该类商品价格累计降幅4.06%。(图4)

图3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环比(%)

3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九大类商品价格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衣着类,受换季折扣影响,环比下降3.14%;仅办公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涨,环比涨幅0.06%。(图3)

 

分类同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同比价格指数aSPI-core中(红色柱体),五类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是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9%;其余五类商品价格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仍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7.09%。(图5)

图4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同比(%)

4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相比2014年同期,十类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然是食品类,同比上涨18.94%(图4)。

注:为及时反映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基本品类构成的发展变化,aSPI-core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品类权重于2015年1月更新为2014年全年交易的分类权重,经测算,由权数替换造成的指数波动约为0.02个百分点。

]]>
阿里研究院: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56530.html Tue, 16 Jun 2015 15:31:34 +0000 //www.otias-ub.com/?p=356530 作为“互联网+农村”的典型产物,淘宝村对于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民创业和就业、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淘宝村呈正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其影响的广度、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往。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共有10个省市出现了淘宝村,总数量达212个。

浙江是一块电子商务的热土,这里不仅孕育了阿里巴巴、淘宝网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更孕育了万千草根电子商务创业者。在淘宝村领域,浙江也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2014年,浙江共发现62个淘宝村,是全国淘宝村数量最多的省份,领先于广东、福建、河北、山东等地。

浙江的淘宝村为何能够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和其他省份相比,浙江淘宝村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淘宝村在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近期,浙江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与阿里研究院合作编写了本部报告,希望对以上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回答。

报告主要观点和数据:

  • 浙江淘宝村发展规模全国领先:截止到2014年年底,浙江已发现淘宝村62个,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淘宝村总数29.2%;全省发现淘宝镇6个,在全国也处于首位。
  • 浙江淘宝村就业拉动效应显著:浙江62个淘宝村,共涵盖了1.5万个淘宝店铺,共带来了6万人的直接就业。
  • 崇商文化、块状经济、政策宽松是浙江淘宝村快速发展的三大原因。
  • 浙江淘宝村发展呈现“金字塔形”:浙江存在大量具备相当规模的“准淘宝村”,其中年交易额在百万级的村达396个。
  • 2015年全年浙江淘宝村数量有望突破250个: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境内季度内交易额(按照有效GMV计算)超过250万元的行政村达247个,按此推算,全年浙江淘宝村将突破250个。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1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2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3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4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5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6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7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8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09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10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11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12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13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14 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_015

]]>
阿里研究院&埃森哲:2020全球跨境电商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55519.html Thu, 11 Jun 2015 09:54:34 +0000 //www.otias-ub.com/?p=355519 阿里跨境电商研究中心与埃森哲在北京联合发布全球跨境B2C电商趋势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跨境B2C电商交易额将达到9940亿美元,惠及9.43亿全球消费者,其中,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以53.6%的新增交易额贡献度位居首位。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出席报告发布会表示,阿里近期提出未来十年奋斗目标,把为全世界10亿消费者服务升级为全球20亿消费者,跨境电商在阿里巴巴未来布局的战略地位凸显无疑。与“互联网+”国家战略呼应,这一次主动权在中国,阿里巴巴将依托过去16年一直致力于构建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生态体系,继续服务全球跨境电商。

与该报告发布互相呼应的一个重大利好消息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阿里巴巴集团跨境B2C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岚表示,过去两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天猫国际用户覆盖面已经从北上广深杭州等一二线城市成功向三四线城市以及更偏远的西藏、新疆、云南地区扩大。同时,速卖通业务流量已经赶超ebay和Amazon,并且和它们在全球市场展开了全面竞争。围绕“全球买”“卖全球”,基于阿里集团跨境产业价值链上的服务业态有望逐步繁荣、整合,“当然,这有赖于我们与政府、社会各界一起共建。”

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是基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制造国的基础上正同时演变为世界最大制造国与世界最大消费国并存,国内新一轮消费升级发酵,全球化消费图景已在中国消费者面前展开,中国智造也将参与并融入全球供应链更自由流通进程之中。

报告称,近年来,全球B2C电商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近15%的年均增速,交易规模则将从2014年的1.6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3.4万亿美元。其中,全球跨境B2C电商的增长尤为强劲:年均增长高达27%的将使全球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300亿美元升至2020年的接近1万亿美元。

此外,跨境B2C电商消费者总数将由2014年的3.09亿人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9亿人,年均增幅超过21%,形成一群强劲的消费大军。

今年3月中国官方透露,2014年全国境外消费超1万亿元人民币,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业内人士表示,国人出境消费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一般进口贸易下的价格差价即歧视性定价,而以天猫国际为代表的跨境进口电商则有望改变这一窘境从而实现全球同价。

目前,更多海外品牌、品类正入驻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天猫国际,以全球直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直接触达国内消费者,有效实现了境外消费回流。同时中国智造、国产品牌正通过跨境出口电商平台速卖通直接服务于全球消费者,有利缓解国内消费品产能过剩。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1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2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3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4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5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6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7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8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09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0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1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2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3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4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5 全球跨境B2C电商市场展望:数字化消费重塑商业全球化_016

]]>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综述) //www.otias-ub.com/archives/355106.html Wed, 10 Jun 2015 15:37:08 +0000 //www.otias-ub.com/?p=355106 2015月4月7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3月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及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

2015年3月,衡量主流网购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aSPI-core环比出现小幅回落,降幅0.44%,显示主流网购商品成交价格小幅回落。从各大类商品对aSPI-core的贡献率看,衣着类早春商品促销减价格是推动商品价格小幅回落的主要力量。继aSPI-core同比增速在零点下方运行持续38个月之后,本月首次呈现上涨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0.04%。(图1)

图1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

55239a68b1751

衡量网购加权成交价格总体变动的aSPI本月环比增速小幅回落,环比降幅为4.40%,除爱好收藏投资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外,其余九大类商品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环比价格回落。aSPI年同比增速涨幅为7.80%,增幅较上月收窄约1.92个百分点(图2)。

图2  aSPI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

55239a84a457f

分类环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环比价格指数aSPI-core(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红色柱体),受春节因素影响价格在节后回落,三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爱好收藏投资类,价格环比上涨0.09%;七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衣着类,受早春新款促销影响,价格环比下降0.68%。(图3)

图3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环比(%)

55239a8ed403b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仅爱好收藏投资类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蓝色柱体),上涨幅度13.83%;其余九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衣着类,价格环比下跌10.27%。(图3)

分类同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同比价格指数aSPI-core中(红色柱体),五类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是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4.80%;其余五类商品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仍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96%。(图4)

图4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同比(%)

55239a99e2056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商品价格相比2014年同期全线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爱好收藏投资类,成交价格同比上涨45.10%(图4)。

分类累计变动

自2014年年末以来,十大类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累计变动幅度中,九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累计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1.53%;仅烟酒及用品类商品价格下降,价格累计跌幅0.70%(图5)。

图5  aSPI-core十大分类指数累计变动(%)

55239aab86da1

注:为及时反映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基本品类构成的发展变化,aSPI-core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品类权重于2015年1月更新为2014年全年交易的分类权重,经测算,由权数替换造成的指数波动约为0.02个百分点。

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的分类

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所交易的商品种类极为丰富,细分度极高。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环境下在线商品交易区别于传统零售环境的特点,商品构成具有鲜明特色,商品更新换代频繁。

为应用大数据建立真实可信的价格指数,参考商品零售价格调查与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分类结构,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所覆盖的所有交易商品,在淘宝九级分类结构基础上被重新映射为aSPI四级分类结构。

根据这一架构,淘宝类目不可再分的最细叶子类目与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基本分类”对应,该分类中不同商品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不同分类之间替代性较弱;同时将商品层级的SKU(库存量单位)对应为“规格品”,即具有同一SKU的不同商品项对应了由多方面属性和规格定义的同一种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使用效用上没有差异。

目前,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包括两组指数(图6)。一组是结合了生活消费理论的阿里巴巴网购(全网)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简称aSPI,用来反映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总体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另一组是从固定篮子理论出发的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 core-items),简称aSPI-core,用来反映网购主流商品的一般价格变化。

两组指数均由十大分类指数构成,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办公用品及服务及爱好收藏投资。十大分类指数下还包括了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价格指数。

图6  aSPI 与 aSPI-core

5523983f443c6

aSPI-core指数介绍

aSPI-core(alibaba Shopping Price Index-core,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是固定篮子价格指数,通过创新的筛选算法圈定阿里零售平台上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下接近100000种核心商品作为固定“篮子”,每月追踪该篮子内商品和服务实际网购成交价格变化,以刻画网购主流商品和服务的一般价格波动,从而从网络零售渠道反映宏观物价走势。

aSPI指数介绍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建立在叶子类目每月加权成交均价变动的基础上,以上月成交份额为权重所计算得到的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全网总体网购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它同时包含了商品层面一般价格变动和消费者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

aSPI和aSPI-core指数的对比

阿里巴巴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建立在严格可比的规格品成交价格基础上,数据误差较小,与通常应用的宏观物价指数在基本方法论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因此也较为直观易懂。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许多产品的销售及价格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即在刚推出时由于相似产品较少,可替代选择不多,因此产品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溢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可替代产品以及技术上更新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这一溢价会越来越低。这一由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特点,会带来物价下跌的自然趋势,从而使得固定篮子指数在长期有可能会低估消费支出成本的上升趋势。由于网络零售中新产品涌现和传播速度更快,这一问题可能更为明显。

以生活费用理论为基础的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在理论上能克服固定篮子指数面临的这一局限。该价格指数衡量的是消费者获得效用不变条件下,由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引发消费数量上的替代效应,所带来的最小支出水平的变动。将淘宝最细叶子类目看作相互之间具有很高替代程度的商品集合,那么叶子类目加权成交均价的月度变化,近似反映了网购消费者在叶子类目各产品价格变动条件下,所作出的替代性支出选择。同时,由于收入及收入预期变化所导致的质量选择上的变化也包含其中。

由于aSPI在一般价格变动以外还包含了网购人群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将aSPI中aSPI-core所反映的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信息排除,就可获得这一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这一结构变动衡量了消费者对同一基本分类下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相对选择。这一选择由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季节性因素以及网购人群收入结构变动所驱动。

]]>
阿里研究院:2015年4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综述) //www.otias-ub.com/archives/355098.html Wed, 10 Jun 2015 15:30:07 +0000 //www.otias-ub.com/?p=355098 2015月5月7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4月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及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

2015年4月,衡量主流网购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aSPI-core环比出现小幅回落,降幅0.26%,显示主流网购商品成交价格继续小幅回落,较上期收窄0.18个百分点。从各大类商品对aSPI-core的贡献率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类商品价格小幅下降是推动aSPI-core小幅回落的主要力量。颇受关注的同比增速,在本月重新回到零点下方运行,与上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降幅0.36%。(图1)

图1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

554b30a1e48a1

衡量网购加权成交价格总体变动的aSPI本月环比增速小幅上涨,环比涨幅为0.17%,年同比增速为9.60%(图2)。值得注意的是,受到爱好收藏投资类价格环比上涨高达25.63%的影响,本月aSPI环比和同比增速均比实际表现值偏高。该分类指数受“基金”子类消费平均价格和权重双高影响,使得分类指数持续明显升高。预计将于2015年6月初公布aSPI分类及总指数修正结果及专项分析。

图2  aSPI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

554b30d69f313

分类环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环比价格指数aSPI-core(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红色柱体),五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烟酒和用品类(该类商品不含烟草,但包含酒类和烟酒用具),价格环比上涨7.03%;其余五类商品价格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下降1.46%。(图3)

图3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环比(%)

554b30e25d266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爱好收藏投资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受“基金”子类成交价格及权重双双上升影响,该大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幅度高达25.63%,此外,办公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涨幅0.62%;其余八类商品价格小幅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仍是衣着类,价格环比下跌4.29%。(图3)

分类同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同比价格指数aSPI-core中(红色柱体),六类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是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98%;其余四类商品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仍是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5.26%。(图4)

图4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同比(%)

554b30ec75b85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八类商品价格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爱好收藏投资类,成交价格同比上涨80.71%,原因参见前文分析,此外,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同比上涨21.29%;其余两类商品价格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居住类(与aSPI-core一致),环比降幅1.11%(图4)。

分类累计变动

自2014年年末以来,十大类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累计变动幅度中,七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累计涨幅最大的是烟酒及用品类,其累计价格变动方向在本月逆转,价格累计上涨6.28%;跌幅最大的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累计跌幅0.59%(图5)。

图5  aSPI-core十大分类指数累计变动(%)

554b30f5d2d3e

注:为及时反映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基本品类构成的发展变化,aSPI-core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品类权重于2015年1月更新为2014年全年交易的分类权重,经测算,由权数替换造成的指数波动约为0.02个百分点。

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的分类

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所交易的商品种类极为丰富,细分度极高。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环境下在线商品交易区别于传统零售环境的特点,商品构成具有鲜明特色,商品更新换代频繁。

为应用大数据建立真实可信的价格指数,参考商品零售价格调查与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分类结构,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所覆盖的所有交易商品,在淘宝九级分类结构基础上被重新映射为aSPI四级分类结构。

根据这一架构,淘宝类目不可再分的最细叶子类目与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基本分类”对应,该分类中不同商品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不同分类之间替代性较弱;同时将商品层级的SKU(库存量单位)对应为“规格品”,即具有同一SKU的不同商品项对应了由多方面属性和规格定义的同一种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使用效用上没有差异。

目前,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包括两组指数(图6)。一组是结合了生活消费理论的阿里巴巴网购(全网)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简称aSPI,用来反映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总体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另一组是从固定篮子理论出发的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 core-items),简称aSPI-core,用来反映网购主流商品的一般价格变化。

两组指数均由十大分类指数构成,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办公用品及服务及爱好收藏投资。十大分类指数下还包括了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价格指数。

图6  aSPI 与 aSPI-core

554b30fe7d05c

aSPI-core指数介绍

aSPI-core(alibaba Shopping Price Index-core,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是固定篮子价格指数,通过创新的筛选算法圈定阿里零售平台上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下接近100000种核心商品作为固定“篮子”,每月追踪该篮子内商品和服务实际网购成交价格变化,以刻画网购主流商品和服务的一般价格波动,从而从网络零售渠道反映宏观物价走势。

aSPI指数介绍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建立在叶子类目每月加权成交均价变动的基础上,以上月成交份额为权重所计算得到的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全网总体网购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它同时包含了商品层面一般价格变动和消费者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

aSPI和aSPI-core指数的对比

阿里巴巴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建立在严格可比的规格品成交价格基础上,数据误差较小,与通常应用的宏观物价指数在基本方法论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因此也较为直观易懂。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许多产品的销售及价格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即在刚推出时由于相似产品较少,可替代选择不多,因此产品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溢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可替代产品以及技术上更新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这一溢价会越来越低。这一由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特点,会带来物价下跌的自然趋势,从而使得固定篮子指数在长期有可能会低估消费支出成本的上升趋势。由于网络零售中新产品涌现和传播速度更快,这一问题可能更为明显。

以生活费用理论为基础的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在理论上能克服固定篮子指数面临的这一局限。该价格指数衡量的是消费者获得效用不变条件下,由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引发消费数量上的替代效应,所带来的最小支出水平的变动。将淘宝最细叶子类目看作相互之间具有很高替代程度的商品集合,那么叶子类目加权成交均价的月度变化,近似反映了网购消费者在叶子类目各产品价格变动条件下,所作出的替代性支出选择。同时,由于收入及收入预期变化所导致的质量选择上的变化也包含其中。

由于aSPI在一般价格变动以外还包含了网购人群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将aSPI中aSPI-core所反映的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信息排除,就可获得这一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这一结构变动衡量了消费者对同一基本分类下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相对选择。这一选择由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季节性因素以及网购人群收入结构变动所驱动。

]]>
阿里研究院:2015年电子商务经济体2.0 //www.otias-ub.com/archives/355085.html Wed, 10 Jun 2015 15:15:54 +0000 //www.otias-ub.com/?p=355085 电子商务已不仅是工具和渠道,而是经济体,这是一个不断进化、扩展的生态演进过程。

广义的电商经济体包括电商应用,电商服务(支撑、衍生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制造。

预计到2020年,电子商务经济体规模将接近50万亿,为2012年的5.8倍。消费升级将引起电子商务经济体整体升级发生量变,进入2.0。

0495a673433c755dcf41ee83103d1327

fbc599cc1a85afc305f312c5579299de

406cc114f684b45301aeba782fa53613

7ae1b3fdc60f16d9636994bd18a8a487

cb5dad0706bb13969dec5109f20bad87

f9a03e5ceaa088cd5ca23851bdf635b7

0e2673dbdd0096628e5f189d6892cc71

00fbd6c4ae75f2e7c5c5759378120279

c0def287b7615efcacc45014164c2c2b

23c978be5dede5fb56bfe83920527fdc

44c66b341de64452ce6723fe664c1eb6

]]>
阿里研究院:2015年5月网购价格变化情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355078.html Wed, 10 Jun 2015 15:12:11 +0000 //www.otias-ub.com/?p=355078 2015年6月7日,阿里研究院发布2015年5月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及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

2015年5月,衡量主流网购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aSPI-core环比出现小幅回落,降幅0.29%,显示主流网购商品成交价格继续小幅回落,较上期扩大0.03个百分点。从各大类商品对aSPI-core的贡献率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商品价格继续小幅下降仍是推动aSPI-core小幅回落的主要力量。本月同比增速仍然在零点下方运行,降幅0.54%,较上期扩大0.18个百分点。(图1)

图1  aSPI-core 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

20150607211231

本月衡量网购加权成交价格总体变动的aSPI进行了公布以来的首次修正。分析发现,aSPI爱好收藏投资类商品分类指数下包含“基金”子类,该类自2013年11月进入市场后,消费平均价格和权重双双持续攀升,使得分类指数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明显升高。由于消费者在平台上认购基金的数额增长迅速,使得权重和基金价格(=认购份数x单价)双双攀升,而基金价格不同体现的是认购份数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价格差异;且基金属于投资而非消费。至此,自2015年5月开始做出如下品类调整,即剔除原爱好收藏投资类商品下“基金”子类。经修正后的aSPI本月环比增速小幅上涨,环比涨幅为0.51%,年同比增速为7.03%(图2)。

图2  修正后的aSPI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

20150607211452

分类环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环比价格指数aSPI-core(固定篮子价格指数)中(红色柱体),两类商品价格出现上升,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然是烟酒和用品类,本月该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0.55%,自2015年初累计该类商品价格已上涨6.87%。在平台上售卖的该类商品不含烟草,主要商品为酒类和烟酒用具;其余八类商品价格出现普遍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仍然是交通和通信类,5月价格环比下降1.00%,自年初累计交通和通信类商品价格已下降1.58%。(图4)

图4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环比(%)

20150607211823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九大类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烟酒和用品类,与aSPI-core表现一致,涨幅3.18%;仅衣着类商品价格环比下跌1.19%。(图3)此外,通过对爱好收藏投资类“基金”子类商品的剔除处理,本月该大类商品价格变化已趋于合理。

分类同比
十大分类核心商品同比价格指数aSPI-core中(红色柱体),六类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仍是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32%;其余四类商品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仍是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5.02%。(图5)

图5  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十大分类指数分类同比(%)

20150607212048

十大分类全网价格指数aSPI中(蓝色柱体),商品相比2014年同期,九类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食品类,成交价格同比上涨19.55%;仅居住类商品价格下降,环比降幅1.77%(图4)。

注:为及时反映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基本品类构成的发展变化,aSPI-core指数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品类权重于2015年1月更新为2014年全年交易的分类权重,经测算,由权数替换造成的指数波动约为0.02个百分点。

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的分类

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所交易的商品种类极为丰富,细分度极高。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环境下在线商品交易区别于传统零售环境的特点,商品构成具有鲜明特色,商品更新换代频繁。

为应用大数据建立真实可信的价格指数,参考商品零售价格调查与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分类结构,aSPI网购价格系列指数所覆盖的所有交易商品,在淘宝九级分类结构基础上被重新映射为aSPI四级分类结构。

根据这一架构,淘宝类目不可再分的最细叶子类目与固定篮子价格指数的“基本分类”对应,该分类中不同商品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不同分类之间替代性较弱;同时将商品层级的SKU(库存量单位)对应为“规格品”,即具有同SKU的不同商品项对应了由多方面属性和规格定义的同一种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使用效用上没有差异。

目前,阿里巴巴网购价格系列指数包括两组指数(图6)。一组是结合了生活消费理论的阿里巴巴网购(全网)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简称aSPI,用来反映阿里巴巴网购平台上总体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另一组是从固定篮子理论出发的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libaba Shoping Price Index, core-items),简称aSPI-core,用来反映网购主流商品的一般价格变化。

两组指数均由十大分类指数构成,分别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办公用品及服务及爱好收藏投资。十大分类指数下还包括了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价格指数。

图6  aSPI 与 aSPI-core

20150607212403

aSPI-core指数介绍

aSPI-core(alibaba Shopping Price Index-core,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是固定篮子价格指数,通过创新的筛选算法圈定阿里零售平台上近五百个基本分类下接近100000种核心商品作为固定“篮子”,每月追踪该篮子内商品和服务实际网购成交价格变化,以刻画网购主流商品和服务的一般价格波动,从而从网络零售渠道反映宏观物价走势。

aSPI指数介绍

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建立在叶子类目每月加权成交均价变动的基础上,以上月成交份额为权重所计算得到的价格指数,用以反映全网总体网购支出价格水平的变化。它同时包含了商品层面一般价格变动和消费者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

aSPI和aSPI-core指数的对比

阿里巴巴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建立在严格可比的规格品成交价格基础上,数据误差较小,与通常应用的宏观物价指数在基本方法论上具有较高一致性,因此也较为直观易懂。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许多产品的销售及价格具有生命周期特征,即在刚推出时由于相似产品较少,可替代选择不多,因此产品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溢价,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可替代产品以及技术上更新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这一溢价会越来越低。这一由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特点,会带来物价下跌的自然趋势,从而使得固定篮子指数在长期有可能会低估消费支出成本的上升趋势。由于网络零售中新产品涌现和传播速度更快,这一问题可能更为明显。

以生活费用理论为基础的阿里巴巴全网网购价格指数(aSPI),在理论上能克服固定篮子指数面临的这一局限。该价格指数衡量的是消费者获得效用不变条件下,由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引发消费数量上的替代效应,所带来的最小支出水平的变动。将淘宝最细叶子类目看作相互之间具有很高替代程度的商品集合,那么叶子类目加权成交均价的月度变化,近似反映了网购消费者在叶子类目各产品价格变动条件下,所作出的替代性支出选择。同时,由于收入及收入预期变化所导致的质量选择上的变化也包含其中。

由于aSPI在一般价格变动以外还包含了网购人群在叶子类目下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将aSPI中aSPI-core所反映的商品一般价格变动的信息排除,就可获得这一消费结构变动的信息。这一结构变动衡量了消费者对同一基本分类下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相对选择。这一选择由高价商品和低价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季节性因素以及网购人群收入结构变动所驱动。

]]>
阿里研究院:2014年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 //www.otias-ub.com/archives/352283.html Mon, 01 Jun 2015 13:37:18 +0000 //www.otias-ub.com/?p=352283

 

 

]]>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外贸” //www.otias-ub.com/archives/349750.html Mon, 25 May 2015 14:17:01 +0000 //www.otias-ub.com/?p=349750 互联网网+制造业,柔性化生产加速

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B2C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

1.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传统B2C模式下的生产制造与同时代的市场消费需求、分销渠道、大众营销等固有特点密不可分。其基本形态是:大规模生产+大众营销+大品牌+大零售。传统模式下的大批量、规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线生产,追求的是同质商品的低成本。大量商品生产出来后怎么办?依靠的是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主要载体的大众营销的狂轰滥炸。在这种广告模式下,品牌是靠媒体塑造出来的,消费者是被灌输的、被教育的。例如,1965年,宝洁只需在“新闻60分”节目中做三条插播广告,就可以触及美国80%以上的成年观众,完成对消费者的教育过程,为大零售做好铺垫。传统B2C模式下,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环节。而且生产商都通过设定折扣、运费政策鼓励分销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生产商往往数月后才能从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以“猜”的方式进行库存和生产。而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猜测的准确率非常的低。管理学中有个名词称这个现象叫“牛鞭效应”。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用“啤酒游戏”详细介绍了这个现象。传统的B2C模式下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畅销的商品往往缺货,滞销的商品却堆满货架和仓库,既错失销售机会,又积压资金。

2.电子商务倒逼制造业变革

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和品牌商。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拉动式的生产并不一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关键是供应链的各方面更紧密的协同,以实现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谓“柔性化”是指供应链具有足够弹性,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多款式的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单、补货也能快速做出来,而且无论大单、小单能做到品质统一可控,成本相差无几、及时交货。对于企业而言,柔性化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在于把握销售机会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库存风险。

销售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在大众营销、大批量分销订货、同质性消费的模式下,不可能产生柔性化生产的需求。而互联网确实释放了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也催生了新的销售模式和生产方式。目前,在淘宝网上,“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以服装业为例:在消费端,淘宝网上固然有一些单款销售数万件的服装,但另一方面长尾效应也越来越显著,一款女装销售百余件,在淘宝网上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实。这意味着,企业生产体系必须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才能“接得住”蓬勃的个性化需求。在生产端,从纺织机械来看,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开始对数码印花、数控裁床、三维人体测量仪等适应于柔性化生产的设备,加大了引入力度。从软件来看,诸如爱科在线的服装自动排料服务,以SaaS(软件即服务)方式推动着中高端软件走向普及化。从生产方式来看,原来的服装企业大都采取捆包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但部分服务电商企业,则越来越多地开始采取更适应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单件流或小批量转移。事实上,不只是服装业,互联网上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以倒逼之势,持续施压于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端,并倒逼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并将进一步推动整条供应链乃至整个产业,使之在响应效率、行动逻辑和思考方式上逐步适应快速多变的需求。

[案例:共创供应链的价值]

广东东莞共创供应链于2013年下半年成立,是专门瞄准服装电商“小多快、柔性”需求而设立的柔性供应链服务商,目前服务于天猫服装类TOP商家。共创供应链为适应服装电商“小多快”的需求变化,以数据全流程贯通和共享为基础,通过IT系统、管理方法(TPS和TOC)、设备(柔性化设备)、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人(多能工)等五个要素对生产线、生产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实现了 “可大可小”的真正柔性化生产。

(图:C2B供应链–数据驱动的柔性供应链)

柔性化生产对于下游的品牌商产生了巨大价值。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品牌商每周上新100多款,首单都是50-100件的小批量来测试市场;通过淘宝平台上消费者的点击、收藏、购物车数据,品牌商就可对消费偏好和销售数据进行精准的预测,这些数据实时传递给生产车间;通过建立工厂与品牌商之间的动态补货-ERP系统-生产系统,工厂就可以根据销售和库存情况,进行物料和产能准备;当出现热销款、爆款的时候,车间快速翻单,多频次小批量补货。这对品牌商的效益是:最大限度地把握销售机会,延长每一个单品的生命周期,同时保持最小库存水平。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共创也证明了:在TPS和TOC等先进管理思维的指导下,结合电商大数据的天然优势,即使传统行业的制造企业也可以获得良好盈利。共创成立仅一年时间,订单量突飞猛进。2014年实现人均劳动生产率是同行业的3倍,企业净利润率达到15%,是同行业的3-5倍。2015年预计还能实现有效产能增长200-300%。林总认为,没有前端电子商务的大数据,没有柔性化的销售方式,也不会体现柔性化供应链的价值。

拉动式生产、柔性化供应链对于企业价值巨大。但在过去30年里,只有极少数企业有洞察力也有资金采取这种模式。他们是制造业的丰田,流通业的沃尔玛,服装业的ZARA。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终端数据的掌控、敏捷的供应链体系,以及远高于竞争对手的营业利润率。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要实现“拉动式柔性供应链”耗资巨大,注定只能成为企业巨头的专利,如沃尔玛80年代的卫星,ZARA90年代的POS、SAP,动辄几亿美元以上的lT投入,让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但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由于交易、营销活动的在线化,可以利用大数据精准地进行市场调研、细分,选定目标客群,评估天花板。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不需要再用“猜”的方式预测市场,而是可以用小批量来测试市场,再利用灵活的试销、AB测试等方式,从销售相关数据中找到潜力款,然后根据生产周期与销售周期多频次小批量补货。最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以数据趋动的C2B柔性供应链,可以灵活应对。

电子商务倒逼制造业转型的另一个方面是推动制造业在线化交易。这方面,阿里巴巴的“淘工厂”项目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淘工厂是阿里巴巴搭建的电商卖家与优质工厂的桥梁,旨在帮助工厂实现工厂电商化转型,打造贯通整个线上服装供应链的生态体系。连接电商卖家和工厂,将懂电商但不懂供应链的电商卖家,和懂供应链但不懂电商的工厂连接起来。

[案例:“淘工厂”让产能在线化]

“淘工厂”实质上是把服装工厂的生产线、产能、档期搬到互联网上,打包作为一种服务出售。在产品设计上,阿里要求工厂将产能商品化,开放最近30天空闲档期。档期表示工厂接单意愿,如果工厂没有空闲档期,则卖家搜索时会默认过滤掉。淘工厂最大的特点在于生产将更加符合淘宝卖家的需求,淘宝卖家可以尝试小批量试单,并快速翻单。阿里巴巴要求入驻的代工厂为淘宝卖家免费打样、提供报价、提供档期,并且接受30件起订、7天内生产、信用凭证担保交易等协定。同时,阿里将通过金融授信加担保交易解决交易的资金缺乏和资金安全的问题。淘宝卖家在支付货款可使用阿里的授信额度。工厂可凭信用证收回全款,如果买家失信,阿里将会补上这份金额给工厂。目前已经有上千家服装工厂入驻“淘工厂”平台,除了中小微的服装厂,包括浙江富春江织、西格玛服饰等国际品牌代工厂也入驻平台,专门给淘宝商家开辟“柔性化”小型生产线。

从淘宝网零售到1688在线批发,再到“淘工厂”,可以清晰看到从需求端到供应链端的紧密连接和互相依存。从某种角度看,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也是供应链协同的平台。未来,随着下游在线交易规模比重进一步加大,势必会以需求牵动的形式将更多的批发、分销和生产制造环节“拉”到互联网上来,而生产制造业的内部也会随着需求端的变化而变化。

互联网+外贸,跨境电商崛起

互联网与外贸的结合,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现代物流与支付等信息经济基础设施,以网络方式进行交易和服务的跨境贸易活动,就是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推动传统外贸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

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虽然增速较缓,但仍是过去三年中最好的。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兴起的推动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约4万亿元,根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至6.5万亿元。在传统外贸年均增长不足10%的情况下,中国跨境电商却连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说:“跨境电子商务是外贸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实现外贸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优化产业链、扩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还具有重塑国际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建立全球贸易新秩序等作用。

1.跨境电商改变价值链格局

近年来,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的传统竞争优势在弱化,中国土地、劳动力、环境等资源要素的压力使得制造业外资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经济结构有待完善、质量有待提高,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

传统外贸经济下,因受制于信息不发达,支付和物流条件不足的限制,出口商品需要通过层层供应链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一般需要四到七个中间环节,中国制造商的利润被多重中间商稀释。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更加扁平化,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2.跨境电商帮助小企业快速成长

国际贸易的特点是,各国经济情况错综复杂、贸易线长面广、风险大、具有不稳定性等,因小企业受制于资金、成本、人才、经验等条件限制,所以,多年以来国际贸易成为大企业的专属。随着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和支付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出海通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

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代替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使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小企业有机会与大企业平起平坐、同台竞技,互联网真正帮助了小企业发展,为小企业开创了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的先河。

3.跨境电商凸显中国制造优势

长期以来,因缺乏先进技术和自主品牌,我国的外贸代工企业始终处于国外品牌商的依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产品附加值的最底端。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国内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外贸代工企业发展面临生存考验。

跨境电子商务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节约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开拓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小而美”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诞生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将产品以跨国在线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直销到海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卖遍全球,打通一条通往全球的便捷通道。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外贸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从外贸代工到自主品牌]

深圳卡奈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网络饰品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的企业。成立8年来,从依靠批发商供货,到自己做工厂,再到自身研发设计,形成了研、产、销及物流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实现了珠宝首饰价值链的升级,利润率从工厂代工的10%增加到自主品牌的30%以上。在全球饰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偏低的情况下,通过“速卖通”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消费数据,扩大了销售渠道,提升了研发水平,创建出ROXI等自有品牌,产品远销俄罗斯、巴西、日韩、欧美等地区。ROXI更是被“速卖通”评为优质供应商品牌和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中国饰品品牌。

4.跨境电商拉动服务贸易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解决了小企业找外贸订单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小订单与小需求完成对接,相比传统贸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交成本。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则通过一站式服务,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模式是中国市场需求催生的原发性创新,是互联网时代贸易便利化的有效创新。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由“制造驱动”向“服务驱动”升级转型,助力外贸焕发新活力,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外贸综合服务业通过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一站式为中小微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微企业参与外贸数量巨大、运行效率低、外贸专业度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中小微企业外贸效率。外贸综合服务不仅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服务于广大中小微企业,也整合国内外企业大量外贸服务需求,批量、标准、高效地导向物流、金融等第三方服务业,降低我国外贸物流的整体社会成本,扩大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半径。

[案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

“一达通”通过互联网为全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退税、融资、物流等一系列外贸出口服务,通过集约分散的流通服务资源,让小企业享受“大服务”,再通过“大服务”产生有效“大数据”打造跨境贸易诚信体系。“一达通”积极创新,实施出口服务补贴,对小微企业每一美元补贴三分钱人民币,直接缓解中小企业盈利压力;“一达通”联合商业银行为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一达通”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达15,000多家。2013年全年实现进出口额近40亿美元,进出口单量近10万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贸易融资55亿,在银行无一笔坏账发生。“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了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改善了外贸的服务水平,也为中国外贸升级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路径。

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发全球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对正在面临转型升级困境中的“中国制造”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高效、便利的贸易环境,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优化了外贸产业链,为产品创新和品牌创立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和宝贵的机遇。随着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千上万的中小微企业涌入到外贸市场,并将诞生更多国际品牌,这将彻底改变中国外贸格局。

]]>
阿里研究院: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 //www.otias-ub.com/archives/349675.html Mon, 25 May 2015 09:30:45 +0000 //www.otias-ub.com/?p=349675 无论接受与否,互联网金融这一产生于信息经济、金融压抑以及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的新浪潮正在飞速改变中国金融业的面貌。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降低投资理财门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激发了无穷的想象力。当互联网金融发展渐趋平稳后,整个行业都在探寻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点。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片蓝海将出现在农村。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同时还是金融覆盖的“半荒地”。这里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却面临供给不足;对发展的渴望强烈,却出现了经济“空心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管,对农村地区的供血明显不足,服务层次有待提高。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改善。

近年来,农村经济正在走上“电商化”、“信息化”的道路,当电商化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就能在这片海洋中准确定位自己,通过与新经济形式的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农村产生跨时代的变革!

 

【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两个误区。一是农村金融不是扶贫金融、慈善金融。不能够要求金融机构不顾自身的盈利一味地扶持农村金融。扶贫金融和慈善金融可以作为农村金融的有益补充,但绝不是农村金融的全部。农村金融要获得长久的活力,必须坚持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必须回归商业的本质,必须允许相关金融机构将借贷利率提高到盈亏平衡点以上。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 指出,“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17%-847%。中国也有无数案例表明,那些资本稀缺的农户和微型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可以创造出比城市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二是农村金融也不完全是农业金融,而是涵盖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金融”。在同一份研究报告中,世界银行又指出,要避免用“狭隘的农业信贷取代更为广泛的农村金融。”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促进农村发展,同时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相较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更加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更好地将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提供服务,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出金融服务的大协同作用,促进农村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金融作为经济的高级形式,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中国农村金融最大的瓶颈在于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低效率。稀缺的金融资源被“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等“不差钱”的经济单位占用。这个本该“雪中送炭”的体系变成了“锦上添花”所在。由于存在层层上报和逐级审批,政府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大打折扣,金融活动变成了“慢牛拖快车”。互联网金融将通过自身的草根、快速等多重优势,真正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缓解资源错配,改善配置效率。

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中现金使用比例高,导致支付效率低,经济非正规化程度居高不下。近年来,传统金融积极创新,发展出了“按址汇款”、“惠农卡”、“无卡取款”以及手机银行等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仍然存在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和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新范式已经将丰富的场景嵌入支付领域,成果卓著,当这些应用真正和农村场景结合之后,必将产生“1+1>2”的效果。

从经验和调研的情况看,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仍在于信贷。对于农民而言,这一问题更多地体现在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价格。对金融机构而言则是贷款风险和收益。在农村地区经济空心化、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匮乏以及抵押品不足的背景下,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引入非结构数据挖掘潜在需求,精准配置资源,提高贷后管理有效性。同时高速放款和灵活的期限,也切实降低了农民财务成本。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与地广人稀并存,物理网点的建设成本高,覆盖人群有限。经过多地调研,一家标准的物理网点的成本通常接近200万元人民币/年。互联网金融利用技术优势,在覆盖同样人群的时候,成本要低得多。尤其是当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国家基础设施,而是成为用户的“延伸”后,互联网金融覆盖农村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

 

“每一个农民都是企业家。”对于拥有几千年独立经营历史的广大农户而言,这句话并不夸张。中国农民有着最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改革开放就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在电商经济席卷全国城市之后,随着新农人(见图3 )的崛起,农村经济正在经历“电商化”过程,电子商务高频、小额、快速的特征与中国农村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高度契合。当“电商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便能利用电商平台沉淀的数据嵌入农村新经济,助力新经济发展。

 

信贷问题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贷款偿还率和坏账率。多年来,“输血式”信贷未能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还款能力,传统金融小额农户贷款中联保贷款违约率高企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当互联网金融与电商结合后,产生了“造血”金融新范式,能有效解决还款能力不足问题,降低违约风险,改善农村新经济环境下的金融环境。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1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2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3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4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5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6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7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8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09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0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1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2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3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4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5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6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7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8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19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0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1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2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3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4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5 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_026

 

]]>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32572.html Thu, 12 Mar 2015 14:07:51 +0000 //www.otias-ub.com/?p=332572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1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2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3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4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5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6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7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8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09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0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1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2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3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4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5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6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7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8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19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0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1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2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3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4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5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6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7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8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29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0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1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2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3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4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5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6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7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8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39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0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1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2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3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4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5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6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7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8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49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50 阿里研究院:2015年3月互联网+研究报告_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