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0 Feb 2025 00:54:3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洛图科技:2025年1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442万台 同比增长5.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41618.html Thu, 20 Feb 2025 00:54:31 +0000 //www.otias-ub.com/?p=1741618 研究机构洛图科技发布《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442万台,同比增长5.5%。洛图科技提到,进入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政策的无缝衔接让产业界倍感振奋,刺激效果不仅反映在产业情绪,也反映在了企业备货出货动作上。

从去年10月的高能效电视大规模上市起,到今年1月,中国电视市场的出货量已经连续四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具体到厂商,今年1月,中国电视市场前八大主力品牌,即TCL、小米、海信、创维、长虹、海尔、康佳、华为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约为427万台,同比增长5.8%,合并市占率达96.5%。

TCL、海信和创维三大传统主力品牌(含子品牌)1月合并出货量约为273万台,同比增长18.7%,合并市占率为61.8%。

其中,TCL系以行业唯一的百万台以上出货量居当月第一,同比增幅约50%,涨幅也是行业第一。

小米(含REDMI)1月出货量约85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9.2%,位居第二。

与此同时,华为和外资四大品牌三星、索尼、夏普、飞利浦虽然也受益于“国补”大环境,但在1月的出货量继续承压,挑战则来自国产传统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自 快科技

]]>
洛图科技:2024年11月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381.5万台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1142.html Thu, 05 Dec 2024 12:10:41 +0000 //www.otias-ub.com/?p=1731142 近日消息,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数据,2024年11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381.5万台,环比下降1.0%。

然而,前八大主力品牌——海信、小米、TCL、创维、长虹、华为、海尔和康佳及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约为368万台,同比增长8.4%,这八大品牌的合并市占率高达96.5%,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海信系以约90万台的出货量居当月第一,同比增长11.0%,市占率达到23.9%。

紧随其后的是小米(含红米),11月出货量约为73万台,同比大幅增长21.7%,涨幅位居TOP4之首;市场占有率为19.1%,环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位列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TCL和创维。

排在TOP4之后的长虹、海尔和康佳三个品牌在11月的合并出货量约为56万台,同比增长23.1%。

相比之下,外资四大品牌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的合并市占率仅剩不到5%。

自 快科技

]]>
RUNTO:2024年Q3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811.5万台 同比下滑6.6%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2172.html Thu, 17 Oct 2024 12:32:38 +0000 //www.otias-ub.com/?p=1722172 近日消息,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电视市场的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了811.5万台,同比下滑6.6%。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视市场的前8大品牌——海信、小米、TCL、创维、长虹、康佳、华为和海尔,以及它们的子品牌,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合计出货量份额高达惊人的96.1%。

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国产品牌在市场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更创下了历史新高,预示着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外资电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日渐低迷。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这四大外资品牌,在第三季度的出货总量甚至不及8大国产品牌中的任意一个。

同比持续大幅下降的趋势,使得它们的市占率不足5%,长期处于市场底部。这一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光环是否正在逐渐褪去?

究其原因,相较于国产电视,外资品牌的电视通常价格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普及率。

同时,在本地化适配等方面,外资品牌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完全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

自 快科技

]]>
洛图科技:2024年7月中国电视市场出货量217万台 同比微降0.9% //www.otias-ub.com/archives/1712689.html Sat, 10 Aug 2024 03:40:02 +0000 //www.otias-ub.com/?p=1712689 近日消息,2024年7月,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量略有下降。

根据洛图科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为217万台,环比下降16.2%,同比微降0.9%,而这一下降趋势自2月份起已连续六个月。

在线上市场,电视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5.9%和2.7%。

具体到品牌表现,海信、小米、TCL、创维、长虹、康佳、海尔、华为等前八大传统主力品牌及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为207.5万台,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15.1%,市占率高达95.6%。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7月份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1.3个百分点,实现了自4月以来市占率的连续第四个月增长

此外,小米在7月Mini LED电视的线上市场销量表现亦相对不错,显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海信以近5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当月出货量第一,小米(含红米)以48万台的出货量紧随其后,市场占有率达到22.1%

自 快科技

]]>
洛图科技:2023年10月中国电视市场出货总量达到374万台 环比上涨5.4%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9089.html Thu, 09 Nov 2023 12:39:17 +0000 //www.otias-ub.com/?p=1659089 洛图科技(RUNTO)发布《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电视市场出货总量达到374万台,环比9月继续上涨5.4%,同比下降达10.3%。分品牌来看,海信(含子品牌Vidda)10月出货量超80万台,夺得当月第一。

TCL(含子品牌雷鸟)位居第二,10月出货量约75万台,创下年内最高,其中雷鸟当月增幅高达40%。

小米(含红米)10月出货量约70万台,位居第三。

今天早些时候,小米电视官微宣布,小米电视在2023年1-9月份的累计出货量位居中国第一。

今年以来,在国内市场,海信与小米的份额竞争相当激烈,截止10月,两品牌的年度累计出货量已几乎相当,均超过了650万台。

排名第四的是创维(含子品牌酷开),当月出货量不到70万台,同比增长且增幅位居第一。

位居第二阵营的品牌:长虹、康佳、海尔三家在10月的合并出货总量不到55万台。

自 快科技

]]>
洛图科技:2023年Q3全球电视代工市场出货总量为2944.5万台 同比增长8.9%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5015.html Mon, 23 Oct 2023 12:06:58 +0000 //www.otias-ub.com/?p=1655015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最新的全球电视ODM工厂季度出货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代工市场整体(含长虹、康佳、创维、海信四家自有工厂)出货总量为2944.5万台,较2022年同期增长8.9%;年度累计出货总量7964.8万台,同比增长9.6%。

统计范围内,2023年第三季度,前十家专业电视ODM代工厂(不含四家品牌自有工厂)的合并出货量占到整体全球代工市场的71%。

工厂之间的分化在第三季度仍然较大,其中,拥有核心面板资源的MOKA(茂佳)以及海外区域增长带动下的AMTC(兆驰)出货增幅均超过20%,涨幅居前列;KTC(康冠)和Express Luck(彩迅)增幅也接近20%。

而Foxconn(富士康)的出货量几乎拦腰折半,富士康Q3出货量为125万台,在专业代工厂中排名第八,同比大幅下降48.3%。

富士康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出货同比下降超30%,其客户基本就是SONY和Sharp,结构过于集中导致工厂缺乏弹性。

进入2023年,SONY和Sharp两大品牌的全球出货均大幅下滑达两位数。


2023Q3 全球专业电视ODM工厂出货排名

自 快科技

]]>
RUNTO:2023年4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281万台 同比增长12.9%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7953.html Tue, 09 May 2023 12:00:49 +0000 //www.otias-ub.com/?p=1597953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281万台,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2.4%。4月,中国电视市场前7大传统主力品牌,即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货总量约为258.5万台,同比上涨16.3%,环比微增1%,合并市占率稳定在90%以上。

其中,小米(含红米)4月份出货65万台位居第一,同比增长19%,这是今年以来小米国内出货同比表现最好的一个月,主要原因在于今年4月重启米粉节,以及主销渠道的放开备货。

最近小米电视频发,4月发布Mini LED电视新品小米大师86英寸;5月初再次发布两款90英寸电视,小米Redmi MAX 90和小米游戏电视ES Pro 90。

海信含子品牌Vidda 4月出货超60万台,同比增长26%。在4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海信发布了8K激光电视、ULED X系列电视新品U7K、E8K和移动智慧屏、激光投影、艺术电视等多场景新品。

TCL含子品牌位居第三,出货大幅增长40%,是当月涨幅最多的品牌,还是今年以来主力品牌中唯一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的品牌。

华为本月在新品发布的带动下降幅收窄,但同比降幅仍有30%,销量不足10万台。

外资四大品牌索尼、三星、飞利浦、夏普4月出货总量不到14万台,合计份额不到5%,出货量已长期在底部。


连续13个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走势

自 快科技

]]>
洛图科技:2023年Q1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852万台 同期略降0.6%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5524.html Tue, 11 Apr 2023 12:58:52 +0000 //www.otias-ub.com/?p=1585524 洛图科技发布了2023年Q1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852万台,较2022年同期略降0.6%,较2021年同期下降8.9%。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前7大传统主力品牌,即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以及子品牌的出货总量达789万台,同比增长2.5%;合计占到全市场出货量份额的92.6%,为历史最高点。

具体厂商方面:

小米(含红米):一季度出货量约200万台,占据整体市场的24%份额,同比2022年略有微幅下滑。

此前,小米(含红米)2022全年出货在884万台,市占率22.2%。小米已经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电视市场第一。

海信(含子品牌Vidda)第一季度出货量近200万台,同比增长达到13%,市场份额较同期增长约3个百分点。特别是在2月和3月,海信系品牌出货量蝉联单月市场第一。

TCL(含子品牌雷鸟和乐华)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实现37%的增长,增长幅度居行业首位。

创维(含子品牌酷开)在第一季度亦出现难得的大幅度增长,高达11%。

长虹、海尔、康佳三大品牌在Q1受第一阵营的强势挤压,出货量和合计市场份额均有下滑。出货总量约130万台,同比下滑超过20%,市占减少约5个百分点。

华为第一季度受内部调整,对销售影响较大,出货量不足20万台,同比下降超过50%。

外资品牌夏普也是腰斩程度的下滑。而其它外资品牌索尼、三星、飞利浦的出货量已长期在底部,基本维持了2022年的市场份额,合计不到10%。

自 快科技

]]>
RUNTO:2023年1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337万台 同比下降16.8%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8949.html Sun, 12 Feb 2023 12:12:29 +0000 //www.otias-ub.com/?p=1558949 近日消息,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China TV Market Brand Shipment Monthly Express)》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 337 万台,同比下降 16.8%,环比下降 24.4%。

连续 13 个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走势,单位:万台,%

数据显示,1 月中国电视市场前 7 大传统主力品牌,即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以及其含子品牌的出货总量为 310 万台,继续占到整体市场的 90% 以上份额,但同比下降 14.6%,环比下降 24.5%。

分阵营来看,第一阵营(年出货 500 万台以上规模)的 TOP4 品牌出货总量达到 260 万台,同比下降约 8%,环比下降超 20%。

小米(含红米)1 月在线上电商和线下门店表现活跃,出货约 100 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近 30% 的市场占有率比去年增长了 5 个百分点。近期,小米电视上线宽带电视服务,可以通过宽带网络直接收看电视频道的节目。

海信、TCL、创维三大品牌(含子品牌)1 月共出货 160 万台,同比下降 12.7%,合并市占 47.3%,环比下降 1.8 个百分点。

海信在 CES 2023 上,推出 8K 电视 UX,包含 110 英寸和 85 英寸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27 万元和 5.6 万元,其中 110 英寸拥有 8K 分辨率,高达 5000 + 背光分区,实现峰值亮度 2500 尼特。TCL 含子品牌同比增长 13%,在 7 大传统品牌中是唯一增长的品牌(群),增长主要来自其子品牌雷鸟和乐华,合并出货量同比增长 69%。创维继去年下降 4% 之后,1 月出货降幅继续扩大至 20% 以上。

第二阵营(年出货 300 万台左右规模)长虹、海尔、康佳三大品牌 1 月出货总量约 52 万台,同比大幅下降 37%。

华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货同比大幅下滑,今年 1 月没有止住趋势,降幅超过 30%。

外资四大品牌索尼、三星、夏普、飞利浦 1 月出货总量约 10 万台,同比亦大幅下降超 30%。三星在 CES 2023 展出了新一代 2023 Neo QLED 8K 系列电视;在中国市场接下来预计将重点推广 QD OLED 电视以及具有艺术特质的系列电视。

新年开局不利,已经到来的报复性消费潮并没有普惠到彩电行业。洛图科技(RUNTO)判断,2023 年第 1 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将继续低迷,消费市场的恢复需要节奏,消费者情绪的缓解需要时间。预测整体电视市场的当季出货规模将不超过 800 万台,下降幅度在 5% 以上。

自 IT之家

]]>
洛图科技:2022年全球电视ODM工厂年度出货量1.01亿台 同比增长3.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2359.html Sun, 15 Jan 2023 14:03:34 +0000 //www.otias-ub.com/?p=1552359 近日消息,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全球电视代工市场出货月度追踪(Global TV ODM Market Shipment Monthly Tracker)》报告中显示:2022 年全年,全球电视代工市场整体(含长虹、创维、康佳、海信四家自有工厂)出货总量达 1.01 亿台,同比 2021 年增长 3.4%,同比 2020 年下降 6.6%

2020-2022 年 全球电视 ODM 工厂出货量变化,单位:百万台

下面是 2022 年全球电视 ODM 格局特点分析

统计范围内,全球前十家专业代工厂(不含四家品牌自有工厂)出货总量为 7616.8 万台,同比 2021 年增长 0.6%,占到全球代工总量的 75.7%。

十家专业代工厂涨跌各半。其中,MOKA(茂佳)和 BOE VT(视讯)分别作为拥有稳定品牌出海口和面板资源的代表性工厂,核心竞争力显著,两大工厂较去年同期增长 25.8% 和 40%,增幅分列 TOP10 专业代工厂的前两位。

TPV(冠捷)全年排名稳居榜首,出货 1357 万台。但是,作为绝对头部厂商,表现不及预期,同比去年下降 4.2%。自有品牌 Philips(飞利浦)和 AOC 的出货在其工厂的内部占比超过了四成。2022 年,Philips 在欧洲市场的战略拓展并不顺利,出货同比下滑约 7%。同时,主要客户 Bestbuy 和 Vizio 较 2021 年均有 40% 左右的下滑。海信的代工订单在 2022 年翻倍增长,成为除自有品牌之外的最大客户,占比达到 13%。预计 TPV 2023 年第一季度出货总量约 280 万台,同比或将下降 20%,TPV 在 2023 年将继续承受压力。

MOKA(茂佳)全年出货超 1200 万台,年度排名上升 2 个名次至第二,同比大幅增长 25.8%。2022 年下半年,工厂的出货量罕见稳定,连续六个月均保持在百万级物量。集团自有品牌 TCL 和海外客户松下的明显放量,成为其当年上涨的主要贡献。

Foxconn(富士康)全年出货在专业代工厂中排名第三,出货量达 889 万台,同比下降超 10%。其中,夏普出货在 410 万台左右,索尼出货在 450 万台左右。客户群的过于集中,导致工厂在全球终端市场下滑的大背景下缺乏弹性。

AMTC(兆驰)排名专业代工厂第四,全年出货约 850 万台,同比大幅下滑近 20%。其以海外市场为主,需求不济严重影响了当年业绩。

BOE VT(视讯)出货略超 820 万台,同比大幅增长超 40%,挺进专业代工厂出货排名的前五。主要客户结构包括海外的三星、Vizio、LG、Bestbuy 和国内的小米、海信和华为。其中,最主要的增量来自第一大客户小米,小米的出货占比从 2021 年的约三成提升到 2022 年的近四成。Vizio 和 LG 更是翻倍增长。值得关注的是,2022 年,VT 切入了智能投影代工业务,并实现向小米和坚果的出货;加上显示器、平板等其 ODM 业务,更加有助于整体工厂 2023 年冲击超 300 亿营收。

KTC(康冠)全年出货量约 700 万台,在专业代工厂中排名第六,下滑约 10%。中东非和拉美区域的客户同比增长较多,填补了其它地区出货的下滑。其客户群相对较散,小米、Fine Star、巴西蒙代尔、巴拿马 GRUPO KAYVE 是其部分主要客户。

HKC(惠科)出货量约 520 万台,排名专业代工厂第七。集团内部的面板业务客户群相对完整,面板价格结算相对市场化,对其整机 ODM 业务助力不少,接下来的增长潜力值得关注。

其它专业代工厂中,Express Luck(彩迅)近 500 万台,大幅增长超过 20%。Innolux(群创)全年出货 310 万台左右,同比大幅下降超 20%,业绩大幅下滑,正在退出领先厂商的行列。

2022 年 全球专业电视 ODM 工厂出货排名,单位:百万台注:电视 ODM 排名不包含长虹、创维、康佳、海信四家自有工厂

针对四大品牌的自有工厂,全年出货均实现不俗增长。长虹 OEM 出货 910 万台左右,其在 2021 年开始新增国内代工,当年即超过百万物量;OEM 之外的自有品牌在 2022 年国内出货约 300 万台,同比上升超过 15%。

此外,创维 OEM 出货近 700 万台,康佳 OEM 出货约 270 万台,海信 OEM 出货约 130 万台。

自 IT之家

]]>
RUNTO:2022年11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413万台 同比下降9.3% //www.otias-ub.com/archives/1534344.html Fri, 09 Dec 2022 12:02:53 +0000 //www.otias-ub.com/?p=1534344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快报(China TV Market Brand Shipment Monthly Express)》数据显示,2022 年 11 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到 413 万台,同比下降 9.3%,环比小幅下降 1.2%。

2022 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趋势,单位:万台,%

11 月电视零售市场双十一大促业绩不及预期,垂直电商和平台电商 GMV 金额同比分别实现-4% 和-3%,加上其它线上平台,整体零售金额同比下降 5% 以上,线上渠道库存增加;线下大型渠道国美苏宁的经营难题未得到缓解。诸多原因叠加,导致品牌出货呈现同环比下跌。

市场需求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令人乐观的好转,世界杯体育促销的效果仅在部分品牌上有所体现。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11 月,中国电视市场前 7 大传统主力品牌,即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以及其含子品牌的出货总量 380 万台左右,同比下降约 8%,环比略跌 1%,继续占到整体市场的 9 成以上份额。

分阵营来看,第一阵营(年出货 500 万台以上规模)的 TOP4 品牌表现稳定,出货总量达到 314 万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比上月少了 10 万台。

小米(含红米)11 月出货约 80 万台。10 月至今,小米及其子品牌红米新上架 4 款产品,均集中在大尺寸。在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从三季度起,小米的出货数量开始略显乏力。

海信、TCL、创维三大品牌(含子品牌)11 月共出货 234 万台,同比增长超 10%,合并市占继续保持在高位,达到 56.7%,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10 个百分点。海信的 11 月出货量达到百万级,同比与去年持平。TCL 在 11 月的出货同比增长达 30%,其子品牌雷鸟和乐华合并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创维继 10 月小幅下降 2% 后,11 月出货降幅继续扩大至 9%。

第二阵营(年出货 300 万台左右规模)长虹、海尔、康佳三大品牌 11 月出货总量约 66 万台,同比继续两位数的大幅下降。其中,长虹同比实现增长超 20%。

IT之家获悉,华为 11 月同比下降超过 30%,当月发布一款具备旗舰音画和超级娱乐体验的全能智慧屏 V 3 代,相对侧重音画质技术的提升。

外资四大品牌索尼、夏普、三星、飞利浦 11 月出货总量不足 20 万台,同比两位数下降。随着三星、索尼在 Mini LED 电视领域的新品不断涌现,该细分市场竞争升级。

截止 11 月,全年的品牌出货情况大致明朗。洛图科技(RUNTO)预测,2022 年中国电视市场的全年出货将微增 2%,规模将在 3950-4000 万台箱体内。这是一个久违的增长,而同期全球市场预计将不超过 2 亿台出货,下降近 9%。

自 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