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Fri, 30 Dec 2022 17:32:5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458165.html Sun, 03 Jul 2022 16:24:41 +0000 //www.otias-ub.com/?p=1458165
一、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 17.8%,比上季下降 16.6 个百分点。其中,有 33.1% 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 “正常”,比上季减少 29.0 个百分点;有 65.7% 的银行家认为 “偏冷”,比上季增加 31.1 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 31.9%,高于本季 14.1 个百分点。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 66.0%,比上季下降 6.1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3.6 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 60.1%,比上季下降 5.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3.7 个百分点。

三、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 56.6%,比上季下降 15.8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13.9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59.7%,比上季下降 10.7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 58.5%,比上季下降 8.8 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53.8%,比上季下降 8.9 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41.5%,比上季下降 5.7 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51.4%,比上季下降 8.9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 54.2%,比上季下降 9.5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 61.0%,比上季下降 13.0 个百分点。

四、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 69.3%,比上季上升 6.5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 16.4 个百分点。其中,有 40.3% 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 “宽松”,比上季增加 12.7 个百分点;57.9% 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 “适度”,比上季减少 12.6 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 73.6%,高于本季 4.3 个百分点。

编制说明:

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 2004 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 PPS 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 3200 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

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赋予 “好 / 增长” 选项权重为 1,赋予 “一般 / 不变” 选项权重为 0.5,赋予 “差 / 下降” 选项权重为 0),将各选项的占比乘以相应的权重,再相加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 0~100% 之间。指数在 50% 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 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 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 “偏热” 和“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2.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 “偏松” 和“适度”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3.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 “增长” 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4. 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 “增长” 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5. 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基础设施贷款需求 “增长” 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6. 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求 “增长” 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7. 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求 “增长” 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8. 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 “增长” 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9. 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审批条件 “放松” 与“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10. 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经营状况 “较好” 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11. 银行盈利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盈利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 “增盈(减亏)” 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
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45350.html Tue, 04 Jan 2022 05:30:27 +0000 //www.otias-ub.com/?p=1545350

一、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17.4%,比上季下降2.5个百分点。其中,有33.2%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减少4.2个百分点;有66.0%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增加4.6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29.3%,高于本季11.9个百分点。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5.8%,比上季下降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1.3%,比上季下降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三、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9.5%,比上季上升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8.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2.2%,比上季上升1.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0.6%,比上季下降0.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7.1%,比上季上升0.8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3.7%,比上季上升3.1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4.6%,比上季上升1.0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56.4%,比上季上升0.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62.5%,比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

四、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68.0%,比上季下降4.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3.9个百分点。其中,有38.0%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减少7.9个百分点;60.0%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增加7.0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69.6%,高于本季1.6个百分点。

编制说明:

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PPS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3200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

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将各选项的占比乘以相应的权重,再相加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偏热”和“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2.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偏松”和“适度”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3.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4.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5.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基础设施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6.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7.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8.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9.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审批条件“放松”与“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10.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经营状况“较好”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11.银行盈利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盈利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增盈(减亏)”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和0.5后求和得出。

]]>
央行:2019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86776.html Thu, 26 Dec 2019 08:23:18 +0000 //www.otias-ub.com/?p=986776  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一、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0.7%,比上季下降3.3个百分点。其中,有40.0%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比上季增加6.6个百分点;58.7%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减少6.7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期指数为34.4%,高于本季3.7个百分点。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70.7%,比上季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7.6%, 比上季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三、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5.3%,比上季降低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9.2%,比上季提高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0.6%,比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4.9%,比上季提高0.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57.1%,与上季持平;小微企业为69.6%,比上季降低0.6个百分点。

  

  四、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55.1%,比上季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其中,有15.0%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增加2.0个百分点;80.2%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减少2.7个百分点。对下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61.1%,高于本季6.0个百分点。

  

  

]]>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50382.html Sun, 24 Mar 2019 14:34:56 +0000 //www.otias-ub.com/?p=850382 一、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6.4%,比上季回升 2.0 个百分点。其中,67.7%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提高 0.9 个百分点; 29.8%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 冷”,比上季降低 2.5 个百分点。对下 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 为 39.3%,高于本季判断 2.9 个百分点。 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 70.1%,比上 季上升 1.6 个百分点。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 71.2%,比上季 和上年同期均提高 2.5 个百分点。银 行盈利指数为 66.7%,分别比上季和上 年同期提高 1.0 和 0.8 个百分点。

三、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 70.4%,比上季提高 7.4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62.5%,比上季提高 3.9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 63.4%,比上季提高 5.5 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贷 款需求指数分别为 58.3%和 60.8%,比 上季分别提高 4.3 和 4.2 个百分点; 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71.8%,比 上季提高 3.9 个百分点。

四、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 58.4%,比上季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 5.3 和 18.7 个百分点。其中,有 20.3%的银行家认为 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提高 7.8 个 百分点;3.5%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紧”,比上季下降 2.8 个百分点; 76.2%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 对下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61.4%,高于本季 3.0 个百分点。

编制说明:

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 2004 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 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 合作社采用分层 PPS 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 3200 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 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 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

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ci ,并分别赋 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qi(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 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 0.5, 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 0),将各选项的占比 ci 乘以相应的权重 qi ,再相加得 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 0~100%之间。指数在 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 好或扩张状态;低于 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

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偏热”和“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 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2.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反映银行家对整体宏观经济信心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正常”和下季“正常”的占比, 再将两个占比相加后除以 2 得出。

3.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偏松”和“适度”的占比, 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4.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 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增长”和“基 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5.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 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增 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6.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 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 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7.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 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 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8.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 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 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9.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 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审批条件“放松”与“基本不 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10.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 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经营状况“较好”与“一般” 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11.银行盈利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盈利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增盈(减亏)”与“持平”的占比, 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

]]>
央行:2015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90249.html Wed, 30 Sep 2015 11:01:56 +0000 //www.otias-ub.com/?p=390249 2015 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 19.4%,较上季下降1.9 个百分点。其中,36.8%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 “正常”,较上季下降1.5 个百分点; 62.2%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上升2.7 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23.4%,较对本季的判断提高4 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40.6%,较上季下降2.8 个百分点。

101266069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2.2%,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2 个和10.2 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64.5%,较上季上升1.8 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1.1 个百分点。

101266070

  三、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6.7%,较上季下降3.7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和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49.9%和54.9%,较上季分别下降3.2 个和1.4 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1.9%、53.4%和59.1%,较上季分别下降1.1 个、2.3 个和3 个百分点。

101266071

  四、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58.5%,较上季下降4.6 个百分点;有23.1%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松”,较上季下降7.9 个百分点;70.9%的银行家认为“适度”,较上季提高6.6 个百分点。对下季度,35.1%的银行家预期“趋松”。

101266072

  附件:银行家问卷调查指数表

10126607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注1:2014 年第二季度对银行家调查问卷进行了修订,停报“银行竞争力”一题,银行竞争力指数不再进行计算和公布。

注2:本表数值保留一位小数,与同期或与上季相减后的数据与报告有出入的,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引起的。

注3:本季对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具体见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2004 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PPS 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3100 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

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比i c ,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i q (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0.5, 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0),将各选项的占比i c 乘以相应的权重i q ,再相加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0~100%之间。指数在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

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偏热”和“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2.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反映银行家对整体宏观经济信心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正常”和下季“正常”的占比,再将两个占比相加后除以2 得出。

3.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偏松”和“适度”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4.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5.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6.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非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非制造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7.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8.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9.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10.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审批条件“放松”与“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11.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总体经营状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经营状况“较好”与“一般”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12.银行盈利指数:反映银行家对银行盈利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增盈(减亏)”与“持平”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1 和0.5 后求和得出。

]]>
“大数据”告诉你如何成为顶尖投资银行家 //www.otias-ub.com/archives/349042.html Thu, 21 May 2015 14:36:52 +0000 //www.otias-ub.com/?p=349042 投行,所有打工职业中工资最高的职业之一,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经济、金融专业学生的“梦想之地”。精英、高薪、权力、野心……这份所有人都挤破头想得到的offer究竟有多神秘呢?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此份高薪、高平台、高地位的工作呢?你的毕业院校、留学经历、实习经历又能帮到你什么?今天职小问将带来投行大数据报告,为你揭开投行从业者神秘的面纱。

LinkedIn领英和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教研室合作,以领英平台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一系列调查统计分析,送上高大上的投行大数据研究报告。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拿到年薪百万的投行offer,他们能否胜任光鲜而残酷的投行环境呢。

640.webp

1、教育背景

640.webp (1)

640.webp (2)

640.webp (3)

640.webp (4)

640.webp (5)

640.webp (6)

2、入行前准备

640.webp (7)

640.webp (8)

640.webp (9)

3、职业发展

640.webp (19) 640.webp (18) 640.webp (17) 640.webp (16) 640.webp (15) 640.webp (14) 640.webp (13) 640.webp (11) 640.webp (12) 640.webp (10)

 

4、从业趋势

640.webp (20)

5、求职及职业发展建议

知识技能储备

若大学并非金融相关专业,应注意储备金融相关知识,提高外语熟练程度。如果以进入投行为目标,申请国外院校时,商学院MBA可列为首选申请目标。

实习

在寻找投行相关实习的时候,应努力进入行业内一流公司,注重实习质量。

人脉积累

在LinkedIn上拓展联系人数量,在校期间也可通过参加讲座、社交活动以及实习的机会多结识业内人士。

心理准备

投行薪水高、平台广,但同时压力大、竞争激烈,尤其是向本行业高级职位晋升时,难度更大。

6、职业发展建议

晋升

进入投行初期可以依靠个人努力快速升职,但越向上越需要人脉关系及良好机遇。

读MBA

部分投行从业人员在工作两年多后会选择出国读MBA,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跳槽及转行

职业发展初期,如果本公司晋升空间较小可以考虑跳槽去其他投行;工作经验更丰富时,可以考虑去往互联网、管理咨询等行业,在金融、咨询顾问、销售等岗位,更好地应用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更大职业发展。

说明:该份报告描述的是LinkedIn平台上中国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国内职业发展路径,不包括本科在国外就读的中国学生,以及目前在国外工作的中国学生。

数据来源:来自LinkedIn主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擅长技能、人脉数量等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