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21 Aug 2023 09:3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INMOMENT:2023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体验趋势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4388.html Mon, 21 Aug 2023 21:00:16 +0000 //www.otias-ub.com/?p=1594388 INMOMENT发布了“2023年亚太地区金融服务体验趋势”。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流行病,客户再次可以在面对面体验和数字体验之间做出选择。虽然有些人正在恢复他们的旧习惯,但新兴的金融服务消费者只对数字、自助服务感兴趣。

研究发现,1/3的年轻客户(千禧一代和 Z 世代)不太可能亲自前往银行网点。这些年轻一代非常喜欢更多的数字功能。当然,人际关系和沟通仍然会提高老一辈人的忠诚度,但对于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来说,他们希望能够自己做事,同时还能打电话问问题,由他们自行决定。

消费者希望支持他们的财务自由

深入探讨该主题,还有一种情绪是消费者将金融服务视为合作伙伴,他们认为服务应该帮助他们实现财务自由。怎么能做到呢? 这就是消费者数据和客户体验计划真正派上用场的地方。

理想情况下,应该围绕利益相关者个人生活的关键时刻调整计划和解决方案。

昨天的经验不会推动成功

看看目前的见解,可以肯定地说,金融服务消费者根本不会满足于旧体验。 即使是在线门户、移动存款等基本数字体验也不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询问消费者他们喜欢的客户反馈方式时,39% 的人表示他们会进行调查;但在线评论同样重要,36% 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更愿意在评论网站上留下反馈,比此前调查的 27% 有显著增长。


]]>
F-Prime:2023年金融科技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8567.html Tue, 15 Aug 2023 22:00:39 +0000 //www.otias-ub.com/?p=1638567 金融科技在2021年火了起来,有77家上市公司(包括历史上最大的10家金融科技公司中的8家)。

但是,在2022年,公众投资者通过优先考虑资本效率,并将其估值倍数从SaaS转向传统金融服务业务,重新评估了许多金融科技公司。

宏观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利率上升将帮助一些企业,同时伤害另一些。

F-Prime金融科技指数在2022年下跌了72%。

2022年,金融科技指数新增6家公司,还有6家公司退出,其中3家因收购而退出,3家根据我们的指数标准退出。

公开市场已经开始将现有金融机构的技术支持版本与真正颠覆性的金融服务方法区分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快速增长的新银行、贷款机构和财富管理公司将与传统银行形成竞争;但是,嵌入式金融科技商业模式被证明是最具颠覆性的。

总体而言,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支付获得的金融服务收入不到10%。

金融科技指数的长期管理收入平均增长48%,仅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总收入就增加了190亿美元(+15%)。

2023金融科技趋势

支付业务流程

商家需要支持更广泛的支付选项,同时将数据源收集到单一的决策和欺诈检测/预防引擎中。

垂直金融科技

更多的垂直软件公司将出现,并无缝地提供嵌入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如支付、信贷、工资等。

私人资产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和分发工具可以促进更多的访问和数据。

新颖的消费者数据API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金融数据的跨平台可访问性将催生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即时支付轨道

全球实时支付显著增长。金融科技公司有很多机会建立实时欺诈检测。

加密合规

在经历了一年的欺诈、黑客攻击和波动之后,监管机构将介入,确保安全是所有加密货币参与者的首要考虑因素。


]]>
世界经济论坛:东盟数字世代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52100.html Mon, 16 Jan 2023 21:30:44 +0000 //www.otias-ub.com/?p=1552100 世界经济论坛调查了东盟数字一代的数字金融服务使用经验、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在金融知识方面的能力、对金融服务进一步数字化的愿望,以及希望如何获得金融服务管理技能。

以下是主要发现:

1、东盟的数字一代继续大力数字化金融服务。数字支付(电子银行和电子钱包)应用程序是继社交媒体之后使用最广泛的应用程序。

2、对于东盟的数字一代,三个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功能是:管理现金流和支出、为未来储蓄、提供安全网以度过困难时期。

3、数字化提供了改善融资渠道的潜力,从而促进对农村居民、微型企业和妇女等服务欠缺群体的包容性。女性采用的数字金融应用程序(65%)的比例高于男性 (59%)。

4、尽管非常重视获得金融服务对社会安全网和储蓄的作用,但只有1/5的东盟数字一代能够获得信贷、投资和保险。

5、精通数字技术并对金融产品有深入的了解与金融服务的广泛采用相关。24% 的受访者表示以前从未学习过如何管理他们的财务。

6、受访者主要通过家人和朋友以及边做边学来掌握财务管理技能。

7、安全保障是数字一代采用金融服务的基本要求。

8、实现更多国际支付有助于减少国际交易的摩擦和成本,为企业扩展和贸易提供更多区域/国际机会。但是,42% 的MSME 企业家报告无法在国际上接收和/或发送付款,这阻碍了他们进行跨境贸易的能力。

9、已查明的差距和障碍要求多方利益相关者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合作:提高数字和金融素养,加强网络安全和对数字金融服务的信任,以及增加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度。

10、由于不同年龄和地点的受访者对金融教育的培训需求和首选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高金融知识,以迎合东盟数字一代的特定群体。


]]>
法兰西银行:批发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实验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3728.html Wed, 22 Jun 2022 19:30:16 +0000 //www.otias-ub.com/?p=1363728 法兰西银行发布了“批发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实验报告”。金融市场和支付的持续数字化改善了金融系统的功能和效率。但是,这一变革也给用户、消费者和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为了继续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公共目标,同时促进可持续创新,各国央行正在考虑发行一种新形式的央行货币(CeBM),称为央行数字货币(CBDC),可用于零售或批发支付。

与此同时,金融业一直在探索新技术的机遇,如分布式账簿技术(DLT),以期将传统金融工具标记化,并以标记的形式在网络上流通。

更一般地说,无论是在零售还是批发层面,支付的格局都在迅速变化。随着DLT等新技术的崛起,新的加密资产,包括稳定币正在涌现,科技巨头等新参与者正在进入支付和金融服务市场,或者扩大他们已经扮演的角色。从央行的角度来看,这些趋势可能带来三类挑战。

首先,如果外国参与者在这些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它们可能导致支付领域主权的丧失。其次,随着外国CBDC或与外币挂钩的稳定货币的发展,货币主权可能受到挑战。最后,CeBM的角色可能会受到挑战。

这些挑战要求中央银行和决策者采取一种整体的方法应对措施。首先是监管,以确保新参与者不会从监管套利中获益。第二个目标是促进私人倡议的发展,以维持欧洲的创新和自主性。最后是央行自己成为创新者并进行自己的实验。

在这种背景下,法兰西银行决定在2020年与市场参与者共同启动一项试验计划,以探索批发CBDC(W-CBDC)的发行和使用。批发CBDC被理解为一种新形式的CeBM,可在分布式账本上实现。实验重点是将CBDC用于批发支付,包括跨境和跨货币支付以及证券结算。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Erlang Solutions:2022年金融科技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2763.html Wed, 27 Apr 2022 22:00:56 +0000 //www.otias-ub.com/?p=1422763 Erlang Solutions发布了“2022年金融科技报告”。金融科技变革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正在利用技术团队来推动创新,以保护市场份额并探索新的机会。在颠覆性宏观经济趋势和潜在革命性新兴技术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者必须确保他们为未来的成功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遗留系统的现代化仍然是现有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并且是需要特别妥善管理使用外包资源的行业。自大流行以来,在线商务激增给系统带来的压力表明,使用经过验证和构建的技术来应对现代世界的不可预测性至关重要。

成功的金融服务公司展示了一种多学科和以使命为中心的新工作方式,朝着同一方向发展,为最终用户实现价值。以客户为中心正在成为一个关键焦点,千禧一代和Z世代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成为这个令人兴奋的未来的一部分,行业中的商业领袖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技术战略,并将软件工程置于业务规划的核心。

本报告结合传统金融、金融科技创始人、投资者、技术专家、开发商和系统架构师的观点,回顾行业最新创新并展望未来。一些关于金融服务(FS)发展方向的专家观点是相互矛盾的,正是这种观点的多样性使金融科技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行业。在本文中,报告旨在捕捉这些技术进步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并提供对未来发展的一瞥。

首先,我们着眼于全球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推动变革的宏观因素。接下来,我们考虑影响该行业的一些主要技术趋势。最后,我们着眼于当前和长期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用于取得成功的软件工程原则。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Morning Consult:2022年第一季度个人银行与支付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93090.html Wed, 09 Mar 2022 22:00:12 +0000 //www.otias-ub.com/?p=1393090 Morning Consult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个人银行与支付报告”。即使在当前的大流行中,消费者也对他们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表示满意,很少有人改变这些关系。但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是财务状况不佳和支付习惯的转变。

Morning Consult追踪了个人银行和支付行业不断变化的趋势,并评估了态度变化对每个行业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报告调查了50000多名来自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成年人,深入了解消费者与其主要银行和支付提供商的关系,以及他们用来满足其需求的其他金融服务。

报告还仔细研究了千禧一代的财务状况和银行习惯、加密货币,以及消费者对嵌入式金融的采用情况。

关键要点

消费者信任和满意的背后是未满足的银行需求

美国人对他们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感到满意和信任,但他们继续转向诸如发薪日贷款和“先买后付”(BNPL)等替代品,以减轻大流行引发的财务压力。

千禧一代的财务状况仍然很糟

由于经济衰退、持续的流行病破坏了主要工资收入,千禧一代已经筋疲力尽,他们对近期和长期财务的前景都不乐观。

为2022年的加密货币热潮做准备

加密货币所有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提振了加密相关品牌。但加密货币所有者并没有放弃与传统提供商的关系。相反,他们正在与更多人合作。

嵌入式金融威胁传统服务提供商

随着消费者发现支付、贷款和保险无缝集成到品牌体验中,传统提供商需要重新考虑他们如何参与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以保持相关性。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Morning Consult:2021年增长最快的品牌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0452.html Tue, 15 Feb 2022 21:30:30 +0000 //www.otias-ub.com/?p=1360452 Morning Consult在今年的榜单中看到了这种情绪:与前几年不同,2021年没有一个品牌看到两位数的上涨。今年前20名的平均增长率也低于过去几年。今年的分析覆盖1159个品牌,平均增长率为0.3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进入今年排行榜的品牌确实吸引了消费者。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是加密货币、金融科技和数字支付的标志性年份,而新的流媒体平台在拥挤的市场中也看到了增长,Tiktok则得到了老观众的新关注。

2021 年是加密货币、金融科技和数字支付的元年

在增长最快的20个品牌中有5个是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拓者:Coinbase、Afterpay、Cash App、Chime和Bitcoin。

疫苗品牌得到提升。

现代和辉瑞分别增长了7.3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尽管消费者同样有可能考虑任何一个品牌。

每一代人都能享受到一种流媒体服务。

在每一代人中都有至少一个品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方面有了巨大的飞跃,但Z世代除外。

Z世代渴望传统快餐店、休闲快餐店和奢侈小吃品牌。

Wendy’s、Chipotle Mexican Grill、Snickers和Ruffles在最年轻、最挑剔的一代中快速成长。这四个食品品牌则没有出现在其他任何一代人的品牌名单上。

TikTok正在寻找美国老年人中的新受众。

千禧一代、X世代和婴儿潮一代正在使用短格式视频平台。其在千禧一代中增长最快,达到8.1个百分点。

婴儿潮一代过着最好的生活。

Smirnoff Vodka、Indian Motorcycles、Crown Royal 和 Vizzy Hard Seltzer 都看到了婴儿潮一代的购买意愿的显著增长。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Atomik Research:金融服务领域大多数人愿意减薪和放弃福利以继续居家办公 //www.otias-ub.com/archives/1382075.html Sat, 22 Jan 2022 13:40:57 +0000 //www.otias-ub.com/?p=1382075

新冠大流行的影响之一是,许多人现在居家办公或使用家庭/办公室混合系统。根据最新的一系列调查,金融服务领域绝大多数员工希望保持这种方式,并愿意放弃薪酬和福利作为交换。

“金融服务领域工作的未来:远程办公还是重返办公室?”是市场研究机构Atomik Research和企业视频平台制造商Vidyard之间的合作。它使用了从503名从事销售、营销、人力资源和客户服务的金融服务专业人士那里收集的数据,重点关注他们对居家办公的看法。

调查显示,有96%的人愿意放弃一定比例的工资,永久居家办公。30%的人愿意放弃一半或更多,而五分之二的人愿意减少25%至50%的工资,以保持无限期在家工作。

9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放弃一项或多项福利来永久在家工作。在这个群体中,38%的人说他们会牺牲自己的健康保险,另外38%的人说他们会放弃所有的带薪休假,10%的人愿意失去这两项福利,以换取永久的居家办公或混合工作。

为什么这么多员工不愿意回到办公室?在这项调查中,最常见的原因(40%)是担心他们的生产力会下降。其次是担心他们的狗会想念他们,其他人则担心工作满意度直线下降(33%)和压力增加(30%)。

虽然很多首席执行官认为,办公室工作对于从员工那里获得最大利益是必不可少的,但88%的金融服务专业人士表示,他们居家办公时经历了更多的成功,82%的人认为,自从居家办公计划开始流行以来,他们组织的生产力已经提高。几乎有一半的人说,有限的分心和没有办公室政治帮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但与办公室相比,在家工作也有一些负面因素。大多数(86%)受访者认为选择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比远程员工获得更好的福利,他们经常感到被忽视和不被认可。还有人抱怨说收到的反馈较少,并错过了商业机会。

几家科技巨头在新冠大流行爆发之初鼓励员工居家办公,大多数员工不想重返办公室,但许多高管认为他们应该这样做。微软甚至发布了一项研究,称居家办公威胁到生产力和创新。然而,随着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许多公司一直在推迟返回办公室的日期。

自 cnbeta

]]>
一文读懂蚂蚁集团:C轮融资估值已达1500亿美元,如今价值几何? //www.otias-ub.com/archives/1087467.html Mon, 20 Jul 2020 15:18:18 +0000 //www.otias-ub.com/?p=1087467 2020年7月20日,蚂蚁集团官宣计划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市场消息称,蚂蚁集团据悉计划在香港寻求100亿美元的IPO。

稍早前,媒体报道称,蚂蚁集团据称寻求至少2000亿美元的IPO估值。此前,据报道蚂蚁金服在2018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的估值水平约为1500亿美元。

虽然此前市场早有传言蚂蚁集团即将上市,但官宣直接点燃了市场热情,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盘前大涨近5%。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财年年报,其直接持有蚂蚁集团33%的股权,此外,代表马云和阿里系、蚂蚁系员工的君瀚和君澳持有蚂蚁金服50%股权。

作为支付宝的母公司,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蚂蚁集团的价值几何?

本文精编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蚂蚁金服深度报告之业务篇:如何评估蚂蚁金服的价值》,从业务层面为大家呈现蚂蚁集团的增长曲线和价值空间。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当前蚂蚁集团通过三大业务板块——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完美演绎了「能力输出」商业模式下的引流——变现——赋能逻辑。此外,公司借助国际化布局,将「能力输出」模式向海外复制。

  • 场景+支付,「入口」逻辑:强化获客与粘客,实现业务引流与数据沉淀;
  • 数字金融,「变现」逻辑:将体内客户与场景赋能予合作金融机构,使其扩大业务范围并提升效率,同时借此实现高质量收入变现(协同类收入);
  • 科技服务,「赋能」逻辑:将金融级的技术对外输出,通过数字经济解决不同行业的痛点;
  • 国际化,「拓展」逻辑:将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的模式,在海外国家拓展与发展,并探索构建全球网络。

支付:内固场景布局,外拓跨境业务

蚂蚁金服对支付场景的持续布局,主要通过对外合作与投资实现。

2014 年成立以来,场景类投资已逐步延伸至网上购物、零售店、游戏、日常缴费、餐饮、汇款、公益、信贷、金融服务、充值、校园服务、交通和医疗服务等。整体而言,公司的场景布局遵从两条主线:布局 O2O 和可圈培育。

跨境业务:全球本土化(Glocal)战略的最佳实践者

作为发源于电商系的科技金融公司,蚂蚁金服的跨境支付业务围绕消费者全球购买、商家全球销售以及用户出境三方面展开。蚂蚁金服的跨境支付业务已经成为全球本土化(Glocal)战略的最佳实践者:

  • 全球本土化:已在全球范围拥有 10 个电子钱包;
  • 跨境支付前景:有望实现跨电子钱包的互联互通。

经营绩效:行业增长格局稳定,公司收入模式清晰

第三方支付行业步入稳步增长期。从易观智库公布的第三方数据看,2019 年前三季度全行业第三方综合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分别为 182 万亿/149 万亿,蚂蚁金服市场份额为47%/54%。基数效应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目前仍保持了 20%左右的稳定增速。

基于庞大的客户以及流量经营模式,支付板块业务收入有望保持乐观增势:

  • 境内支付业务步入可持续增长期;
  • 跨境支付业务有望非线性增长:跨境支付业务收入主要涉及跨境支付手续费、增值服务收入、汇兑差等来源,公司在 2019 年全资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公司万里汇(WorldFirst)后,未来有望加大跨境支付业务的布局力度,从而为支付业务板块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数字金融:外部协同,报表策略升级

在完成金融业务持牌和金融生态圈打造后,2017 年以来,蚂蚁金服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业务布局,主要围绕提升客户粘性与强化业务协同展开。

对外投资拓展边界,交叉销售拓宽产品线

对外投资已成为蚂蚁金服在金融业务方面非线性扩张的主要抓手。其金融领域投资可分为两个阶段:

  • 牌照布局阶段:2018 年以前,除公司申领获得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和小额贷款牌照外,蚂蚁金服也通过并购、发起设立公司的模式,先后布局了基金(天弘基金)、基金代销(数米基金网)、银行(网商银行)、保险(国泰产险)、网络借贷(网金社)等领域。
  • 由量到质,纵深发展。2018 年以后,公司金融领域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支付和财富管理方面:  垂直型支付类企业,重点布局公共交通等行业(如,Metro 大都会、通卡联城等);财富管理全产业链,包括投资顾问(先锋领航)、智能投顾(阿法金融)、社交投资(雪球)等方面。

零售金融的核心在于做大客户基数(获客)和强化客户变现(粘客),二者均取决于产品线的丰富度和交叉销售能力。在拥有全谱系的金融产品后(支付、财富管理、融资、保险、征信等),蚂蚁数字金融业务的重心更加聚焦于产品的交叉与协同方面:

  • 支付+财富管理:余额宝支付;
  • 支付+融资:花呗支付;
  • 融资+征信,保险+征信:芝麻信用分作为相互宝、花呗、借呗的准入条件。

从交叉营销的效果看:截至 2019 年 9 月末,支付宝国内用户达到 9 亿人。而在支付、理财、融资、保险、信贷五大类金融服务中,使用 3种及 3 种以上服务类别的用户达到 80%,使用全部 5 种服务类别的用户达到 40%。

业务逻辑:从经营资产负债表转型为经营利润表

在互金领域强监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速背景下,我们推测蚂蚁金服主动转型战略,弱化金融敞口,强化能力输出。对应数字金融业务,实现从经营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策略,转型为经营利润表的「收入」策略。

  • 资产负债表经营模式:引入资金,并依托自有客户、场景和技术独立开展金融业务,业务本质是做大资产负债表规模来扩大盈利规模(资本占用与风险敞口亦不断放大);
  • 利润表经营模式:输出能力(包括技术、客户和场景),助力合作机构的金融业务开展,同时在赋能过程中实现收入(不承担风险敞口,不占用资本)。

利润表经营模式的核心在于,强化开放协同。开放平台定位有助于金融业务的协同,亦符合金控监管大方向、同时兼顾成长性。蚂蚁金服的协同业务主要集中于三大领域:

  • 融资业务:将传统的自营贷款模式转化为「信贷联营」模式,突出自身在场景、客户、数据、方面的优势,并协同外部银行在资金、资本、风控方面的优势。目 前,花呗、借呗、网商贷合作的外部银行家数超过 100 家。
  • 财富管理业务:借助蚂蚁财富(面向 C 端客户)、余利宝(面向 B 端客户)的平台,为资产管理机构引流,代销公募基金、理财型保险、信托产品、贵金属等全品类资管产品。目前,蚂蚁金服合作的外部资产管理机构数量超过 120 家。
  • 保险业务:面向 100 家左右的保险机构合作方,代理多收多保、医疗险、重疾险、养老险等多个保险产品。以相互宝产品为例,上线 9 个月其存量成员数超过 8000万(截至 2019 年 8 月)。

科技服务:始于金融,不止于金融

蚂蚁金服的第三大业务板块是技术研发与科技输出。

一方面,依托自有技术力量和阿里集团的技术团队,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的方式,吸收专 项技术。在盈利模式上,公司输出体系化的科技产品和科技解决方案,收取产品服务费,目前所覆盖客户正由金融领域向非金融领域扩展。

技术研发:聚焦「BASIC」

科技是蚂蚁金服的起点。公司聚焦于「BASIC」基础技术,即 Blockchain (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重点关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和分布式技术:

技术投资:外延方式补短板,服务于业务主线

蚂蚁金服技术投资的方向,反映了公司客户重心的演进:

  • To C 端技术为主(2014-2016 年):这一阶段,蚂蚁对于技术类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生物识别(特别是人脸识别)和电子支付 PaaS 应用方面,目的在于提 升自身电子支付的安全度与效率度;
  • To B 端技术发力(2016-2018 年):Techfin 思路下,加大对金融机构云服务、金融信息安全领域企业的投资力度,补强自身科技输出能力;
  •  To G 端技术试水(2019 年后):2019 年以来,在公司强化政务业务布局背景下,蚂蚁金服连续布局电子政务和财税信息化领域的多家技术类企业。

技术输出:打造核心盈利模式

2018 年,蚂蚁金服正式推出金融科技平台,即将蚂蚁金融云升级为蚂蚁金服 | 金融科技,为技术输出提供了运营平台。在「成熟一个、开放一个」的全面开放发展策略下,蚂蚁金服的技术输出体现出「跨技术」与「跨行业」的双重特点:

  • 跨技术:定位解决方案,讲求多技术融合。丰富的底层技术和基础产品,为蚂蚁金服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 跨行业:金融级的技术,多行业的运用。服务金融行业的初心,使得蚂蚁金服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具备满足高并发、高可靠、高安全要求的特点。

蚂蚁金服技术输出的核心盈利模式正在形成。目前,蚂蚁金服金融科技的分布式技术服务均已形成成熟的运营收费模式,公司网站显示已有超过 40 项产品采用付费部署的模式(包括金融区业务和非金融区业务)。

海外布局:由点及面,构建全球网络

蚂蚁金服的海外业务发展,可以视为三个维度上的同时延展,即广度(覆盖国家及地区)、深度(覆盖金融业态种类)和密度(不同国家及地区间的业务合作与协同)。

全球布局:支付为先,跟随阿里出海

跟随阿里集团的全球化数字经济扩张,蚂蚁金服的海外布局目标是「客户全球购,商家全球售,用户海外出行」。截至目前,56 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户可以受理线下支付业务,10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本地电子钱包(即 Glocal 战略模式),10 个本地数字钱包的 AAU 已接近 12 亿。

纵深发展:多元持牌,复制金融生态

无论是直接投资多元化金融业态公司(如,2019 年投资印尼消费分期公司 Akulaku),抑或是借助当地既有支付机构进行的新业务牌照申设(如,印度支付平台 Paytm 开始布局消费借贷产品 Paytm Postpaid),蚂蚁金服正在海外复制支付宝的「从场景到支付到金融」过程。

由点到面:借跨境支付,构建全球网络

2018 年,全球首推庄闲网络娱乐平台进入 跨境汇款(港版支付宝 Alipay HK 与菲律宾钱包 GCash),是蚂蚁金服在跨境、跨电子钱包支付业务的第一次试水。2019 年,收购世界跨境支付领头羊 WorldFirst 的 100%股权后,公司已经进一步具备连接 1+9 个电子钱包的牌照许可和业务通路。

总体看,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跨境支付的技术基础、业务通路和牌照许可,未来蚂蚁金服有望依托本地电子钱包作为「节点」、跨境支付作为「通路」,构建全球范围的支付网络,进而组成全球范围的服务网络。

未来:分享全球数字金融的非线性增长

从估值看业务发展:三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已在万亿量级。2015 年、2016 年、2018年,蚂蚁金服分别完成 A 轮(约 18.5 亿美元)/B 轮(约 45 亿美元)/C 轮(约 140 亿美元)融资。

根据彭博报道,蚂蚁金服在 2018 年 6 月完成 C 轮融资后的估值水平约为 150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9700 亿元。

业务展望:有望分享全球数字金融的非线性增长

蚂蚁金服的业务布局从经营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策略,转型为经营利润表的「收入」策略。公司优先发展「协同金融产品」、「科技输出产品」来保证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同时通过「外延发展」分享全球数字社会「从场景到支付到金融到收入」的非线性增长未来。

未来展望:公司价值来自于增长潜力

现有业务的行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提升:包括支付业务、金融协同收入、科技输出收入等:

  • 支付业务收入重点受益于行业增长,其中多项业务有望保持 20%以上增长,个别业务可能超过 50%;
  • 数字金融业务同时受益于行业扩张与市占率提升,特别是具备平台效应的资管代销等业务;
  • 科技输出收入伴随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增长的上升期,亦有望在实现 30%以上的增速水平。

从更长远的未来看,行业潜力和份额潜力充分挖掘之后,推测公司可能会基于垄断优势提升定价能力,比如在支付网络完成布局后,公司对于收费客户比例、费率等的提升空间。

风险因素:

监管。部分创新业务发展迅猛,不排除监管条件的变化。

行业规模。金融科技业务模式灵活,不排除部分细分行业增长低于预期。

via 富途牛牛

]]>
GSMA:2020年性别移动鸿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18990.html Mon, 04 May 2020 21:20:50 +0000 //www.otias-ub.com/?p=1018990 GSMA发布了“2020年性别移动鸿沟报告”。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移动互联网使用方面的性别差距仍然很大。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女性比男性少3亿多。负担能力仍然是拥有移动设备的关键障碍,而意识较低,以及缺乏识字和数字技能也是阻碍女性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因素。该报告旨在重申移动行业为女性提供数字和金融服务的承诺,以解决长期存在的性别差距。

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性别差距已经缩小。目前,中低收入国家有54%的女性使用移动互联网,高于2017年的44%。但是,手机拥有量的潜在性别差距基本没有变化,拥有手机的女性比男性少1.65亿。手机为用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好处。大多数男性和女性移动用户报告说,拥有移动设备让他们感到更安全、更有见识,并支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今年是两个意义重大的周年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发表25年,与GSMA女性联网项目启动至今已有10年。GSMA宣布了第一批运营商做出或延长其心系妇女承诺倡议至2023年的消息。

GSMA在2016年推出了心系妇女承诺倡议,以推动缩小性别差距。在此期间,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39家移动运营商已经做出正式承诺,到2020年缩小其移动或移动网民中的性别差距。这些运营商已经通过移动互联网或移动货币服务帮助3500万名女性接触到移动服务,并正在推动增加女性的数字和金融包容性。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埃森哲:1/3的金融公司缺乏隐私风险计划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0142.html Sat, 18 Apr 2020 18:00:52 +0000 //www.otias-ub.com/?p=1030142 根据埃森哲的一份新报告,1/3的金融服务机构在未来12个月内缺乏明确的计划或资源来应对与客户数据相关的隐私风险。

70%的受访者认为隐私是他们公司面临的关键风险,这增加了明确隐私战略的必要性。近3/4的金融企业(72%)会在用户同意后制定面向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埃森哲建议金融服务公司将隐私纳入整个客户之旅,给予客户更多对其数据的控制权,并根据要求删除个人信息。

当被问及哪些隐私风险在未来一年需要最大努力进行补救时,受访者最常提到隐私风险监控(51%)、记录处理/信息资产登记的准确性和维护(44%),以及记录、管理和数据保留/删除(41%)。

GDPR和CCPA下的“删除权利”加剧了这些风险,消费者可以要求公司删除他们的个人数据,这使得适当的记录管理变得至关重要。而公司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方式是使用自动化工具。

尽管3/4的受访者(76%)计划在明年增加隐私投资,但没有明确隐私战略的公司可能无法从这些投资中获得预期价值,而那些制定明确战略并在其组织中灌输隐私意识文化的公司将使自己脱颖而出,并建立消费者信任。

199IT.com原创编译自:埃森哲 非授权请勿转载

]]>
FindAble: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指数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4192.html Mon, 10 Feb 2020 21:59:32 +0000 //www.otias-ub.com/?p=1004192 FindAble发布了“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指数”,它标志着全球经济新篇章的开始,也标志着旧篇章的结束。全球金融科技城市排名的结果证明了旧经济体与新兴地区经济体融合的程度和速度。

事实上,排名提供了一个明显的证据,即“先进经济体”和新世界“新兴经济体”的融合远不只是一种感觉,而是可以衡量的。

全球最重要的20个金融中心中有8个不在最大的20个金融科技中心之列。而在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百强城市中,几乎有一半位于新兴市场。

研究表明,蓬勃发展、举世无双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正通过建立在一个基于价值观的金字塔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金融科技是近十年网络发展的引擎,一座城市的金融财富和商业实力之间的联系不再是隐含的。同时,金融科技正在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并减少了对全球金融巨头的依赖程度。

2、金融科技是一个平衡器。以金融科技为中心的小城市和偏远地区可以或正在推动其重要性超越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中心。

3、金融科技的成功备受关注,一个国家作为金融科技枢纽的地位和它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的地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金融科技公司可能会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运营,但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采取机动性的政策,激活当地人才库并清除障碍,以帮助数字企业能够自由交易。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Yes Marketing:2019年金融服务消费者生命周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32147.html Fri, 27 Sep 2019 22:13:13 +0000 //www.otias-ub.com/?p=932147 Yes Marketing发布了“2019年金融服务消费者生命周期报告”。

虽然常识要求消费者选择留在金融服务公司,因为他们信任该公司,但事实是信任远远不是对客户忠诚度的主导影响。根据对过去年中使用过金融服务的1,000名消费者的调查,获得最优惠的费率和最低的费用实际上是消费者保持忠诚的主要动力。

43%的受访者表示,费率和费用是使他们忠于金融服务公司的最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只有19%的受访者选择可用的服务种类是他们的忠诚度最高的驱动因素。

9%的消费者表示,实体分支机构或便利设施的接近使他们保持忠诚。同样比例的受访者(9%)将公司的可信度列为忠诚的首要原因。

由于金融服务行业内似乎持续存在数据泄露,因此对信任的期望很高。尽管如此,只有大约1/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忠诚度最高的驱动因素是对公司保护数据的信任。但是,近1/3的受访者(31%)将数据保护列为其三大忠诚度驱动因素之一。

在选择新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时,影响因素包括与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相比更低的费率和费用(42%)、服务的种类(22%)、对公司保护数据的信任(13%),以及与分支机构或设施的接近程度(10%)。

朋友和家人仍然是最重要的推荐媒介,超过2/5的受访者(43%)因为朋友和家人的推荐使用了他们从未听说过的金融服务公司。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埃森哲:2019年全球金融服务消费者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47333.html Wed, 14 Aug 2019 22:07:02 +0000 //www.otias-ub.com/?p=847333 埃森哲发布了“2019年全球金融服务消费者报告”。近6/10的消费者愿意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分享重要的个人信息以换取更低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如位置数据和生活方式信息。

埃森哲对28个市场47000名消费者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愿意分享数据以换取更快速的贷款审批、健身房会员资格折扣和基于当前位置的个性化优惠。

当然,有些消费者对隐私十分谨慎,3/4的受访者(75%)表示他们对个人数据非常谨慎。安全漏洞是导致他们放弃某家银行或保险公司的第二大原因。

消费者对个性化保险费表现出强烈的支持,64%的人对接受基于安全驾驶调整后的汽车保险费感兴趣,52%的人对与健康生活方式相联系的人寿保险感兴趣。4/5的消费者(79%)会向保险公司提供个人数据,包括收入、地点和生活习惯。

在银行业,81%的消费者愿意分享收入、地点和生活习惯的数据,以便迅速获得贷款批准。76%的消费者愿意根据地点获得个性化的优惠,例如零售折扣。一半的消费者(51%)希望银行在下一个发薪日之前向提供他们资金信息,57%的消费者希望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获得储蓄建议。

世界各地对数据共享的兴趣各不相同

与金融公司分享大量个人数据的兴趣在中国最高,67%的消费者愿意分享更多的数据换取个性化服务。一半的美国消费者(50%)愿意分享数据换取个性化服务,在英国和德国只有40%的消费者愿意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分享数据以换取个性化服务。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761721.html Sat, 18 Aug 2018 14:02:44 +0000 //www.otias-ub.com/?p=761721
8月16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和宜信宜人贷联合发布了《Fintech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在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状态”、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

本报告主要研究了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金融科技各业态的发展状况和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能力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宜信研究院将该报告的精编版本发布出来,以飨读者。

概要

本报告基于金融科技视角探讨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报告结构如下: 第一章,阐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第二章,从“普”、“惠”和“人本化”三个视角分析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机理;第三章,从网络借贷、网络支付、网络众筹、智能投顾、互联网保险五个方面说明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第四章, 从六个方面概括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能力的特点及优势;第五章,提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在金融科技视角下构建一套中国的普惠金融指数,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问题和不足

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乏力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深化程度逐渐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6年我国私人部门信贷占GDP 的比例为156.7%,在全世界排名第6;然而,在金融深化的同时金融发展的包容性依然不足,2014年我国成年人账户拥有率为78.9%,在全世界排名仅43位。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也即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普惠金融的研究对象来看,2017年第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3.5万亿;住户贷款中约一半左右的住户贷款流向个人住房抵押市场,除却汽车消费贷、信用卡等消费类产品,小企业主经营贷款估计仅为3万亿左右。债券市场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中,集合票据为44.3 亿、集合企业债115.3 亿、中小企业私募债只有190.3 亿。正规金融体系中还有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但两者体量也相当有限,其规模分别为0.5万亿和0.9万亿。以上所有相加,正规金融体系提供的小微金融贷款约为28万亿,占同期全社会信用总量的比例仅为13.8%。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偏低

 

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依然是主要障碍,二是融资的便利程度不高。UBS(2016)的一项跨国调查表明:中国接近18%的客户选择了P2P贷款,还有16%的客户在未来12个月有申请P2P贷款的意愿;出借人方面,与旺盛的借款需求相对应,中国的网贷投资意愿也是最高的。这反映了中国中等风险中等收益投资产品的不足,也反映出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所产生的严重金融压抑现象,资金的需方和供方难以匹配。

图1  中国网络借贷供需意愿强烈

传统授信方式的固定成本太高不仅造成了信贷资源的可得性低,也使得获取过程不那么便利。金融科技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线上化的流程便利了客户服务;风险信息可以被快速获取并实时分析,借贷流程能够简化,这极大地降低了搜寻成本,加快了授信速度。Nesta(2014)对英国的研究表明,90%的小额投资者认为他们通过网贷平台进行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过程很容易;借款人则表示网贷平台的放款速度是他们最看重的。

金融资金“脱实向虚”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自2005开始其占GDP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17年该比重为7.95%,峰值时达到8.4%(见图4)。金融业的过快增长是自我繁荣的表现:我国经济目前进入三期叠加状态,即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而金融业占GDP的份额却一直在上升,这不符合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因为金融业的利润是对整个社会剩余价值的分割,在整个社会剩余价值增速放缓的前提下金融业本不应分得更多份额。金融资金的“脱实向虚”进一步挤压小微企业融资空间,使得金融不普惠的问题更加突出。

图2  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反映出“脱实向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金融科技视角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机理

金融科技依托互联网,契合了普惠金融“普”的精神

网络具有“泛在性(Ubiquitous)”特征,是一种“泛在”技术,即凭借互联网装备,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联通为目的。网络的这一“泛在”特性在移动互联时代才真正发挥出来:

从硬件方面看,传统银行网络成本较高,即使在PC端互联网时代,使每个人拥有电脑并熟练操作依然很难;智能手机的低至千元的成本以及易操作的特性,使得网络触角伸向每个人成为可能。根据工信部的统计,2016年底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13.4%,即使是中西部地区,其普及率分别达到80.2%和89.2%。从软件方面看,金融科技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和身份验证技术的发展使得账户体系得以变革,远程开户成为可能。

从内在机理上讲,网络的零边际成本效应真正降低了金融内生发展的门槛效应,弥补了传统机构网点和自助设备不足的不利影响,形成了较好的地理穿透性。这也是欠发达地区能够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根本原因。

金融科技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契合了普惠金融“惠”的精神

金融科技促进成本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金融基础设施成本的降低,这主要表现为上文所说的移动互联网导致金融服务门槛降低,这集中体现在移动支付的使用上。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2017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5.0亿人,占手机网民的比例高达69.4%。

其二,金融服务成本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特点,在传统金融体系下人力成本难以覆盖,而在金融科技条件下,资金发放和回款都通过移动端实现,极大降低人工成本。此外,金融科技简化交易流程和提供标准化操作,这也促进合同成本降低。

其三,金融风控成本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风险高,世行推荐的小组贷款、联合担保以及国内开发的“三品三表”等模式都是在传统金融体制下拓展的风控模式,其内在机理是寻找更可靠的增信措施或寻找更可靠的硬信息,然而实践中出现了信息造假、集体骗贷等诸多不良现象。金融科技时代,大数据的运用可在移动端多维度的分析客户行为特征,进而判断客户资信特质和风险偏好,这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

其四,金融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成本,惠及更多小微企业。

金融科技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现了普惠金融“人本化”的精神

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提供高效和个性化的服务,其原因在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除了可以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还可针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转换、形成结构化信息,不仅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可高效匹配客户信贷需求。

有关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指数与贫困率负相关,与人类发展指数正相关,即金融普惠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世界银行(2012)建立了一套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Global Financial Inclusion Database),其中的成年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可作为衡量金融普惠程度的重要指标。账户拥有率低于40%的国家主要集中于中亚、非洲以及拉美地区,这些国家大都是低收入国家(见图3左图),由此可见金融包容性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此外,以最富有的1/5人口账户拥有率是最贫穷的1/5人口账户拥有率的倍数代表金融不平等程度,其与收入不平等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图3右图)。

图3  账户渗透率与经济增长、不平等

从微观角度讲,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包括:第一,普惠金融在解决穷人融资约束困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与经济一起成长的机会,主要包括小本经营以及基础教育的投资等方面。第二,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穷人比富人拥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解决穷人的融资约束后不仅带来供给面的增长,也对需求侧产生边际贡献。第三,普惠金融带来的包容性增长,有助于减少偷窃、抢劫等财产犯罪,从而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

我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

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达到了1.89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2017年GDP比例的17%。P2P网络借贷正是切入了这个目前金融领域服务最不充分的领域,凭借互联网的搜寻成本优势和网络效应优势,表现出门槛低、效率高的特性,对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缺口形成了一定的补充。

我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后来居上是因为它满足了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填补了我国信贷服务巨大的供需缺口,体现出网络借贷深厚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2006年5月,中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宜信公司在北京成立,随后拍拍贷、人人贷、陆金所等网络借贷平台相继成立,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网贷行业步入快车道。据零壹财经统计,2012年我国P2P网贷平台累计上线160家,累计成交额才220亿元左右,到2018年6月30日,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累计成交金额已突破七万亿元。

图4  网贷行业发展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受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专项整治影响,2018年上半年,我国P2P网络借贷成交金额为1.05万亿元,同比下降18.7%,贷款余额为9610亿元,同比下降16.8%,环比下降1.4%,已连续9个月呈下降趋势。

进入2018年,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扩大和深化,P2P网络借贷行业累积风险得到集中释放,同时也由于集中风险处置而衍生一定的次生风险,致使一些问题平台连续“暴雷”,仅2018年6月就集中出现93家问题平台。但需要清楚认识到,从总量来看,2018年上半年问题平台总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趋势,反而同比减少33家;从结果来看,互金专项整治成果显著,大量潜在风险及时得到处置,一些违法违规平台在早期即受到取缔、处罚,行业乱象得到明显的改善。未来,随着P2P网络借贷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行业将在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普惠性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互联网支付的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非银支付行业的业务规模增长极其显著。2013年非银支付机构处理业务总量仅为371亿笔,而发展到2016年非银支付机构全年处理业务总量已经增长至1855亿笔,其间增长约四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71%。在各项业务中,驱动我国非银支付行业较快增长的主要是网络支付业务,尤其是互联网支付业务和移动电话支付业务。2017年,我国非银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总量达到2867亿笔,较2016年业务总量1639亿笔同比增长近一倍。2017年,我国非银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总金额达到143万亿元,较2016年业务总金额9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五成。

图5  非银网络支付行业发展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17年,我国非银支付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借助各类新兴技术的探索应用,支付效率不断提高、支付体验持续改善、支付安全性有效提升,尤其是在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零售支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从依托电子商务发展,到如今已经自成一体,形成了丰富的生态圈和产业链,并且不断和各金融形式与业态加速合作。随着科技融合的加深,第三方支付不仅在支付便捷性和支付安全性上接连诞生创新,其支付业务带来的增加价值也催生了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产生。以生物识别技术为依托产生了指纹支付、声纹支付、刷脸支付等创新支付手段,凭依支付环节作为入口产生了理财、保险等销售的新渠道,而支付行为大数据则为精准营销和征信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互联网众筹的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各业态中互联网众筹出现较晚,但其发展赶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高速列车,在2014至2015年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据零壹财经统计数据显示,至2015年年末互联网众筹平台历史累计上线数量达到了365家,其间新增平台数量达到325家。截至2017年末,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历史累计上线数量达到672家,其中2014至2015年间上线平台所占比重接近50%。

图6  历年互联网众筹平台新增数量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与此同时,在风险积累程度达到阈值,大量风险事件的爆发造成行业声誉和投资人信心的严重损害。2015年末,我国正常运营中互联网众筹平台已经有281家,自2017年开始我国正常运营中的互联网众筹平台就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15年和2016年全年正常运营的平台分别新增84家和56家,而2017年全年正常运营的平台则减少了168家,仅剩169家正常运营的平台。超过半数平台由于经营情况、政策环境、风险爆发或主动关停等原因退出了互联网众筹行业,结合2017年新增平台大幅下降的趋势,可以充分反映出行业热度已经消退,风险正在释放。

受到政策环境变化、行业热度消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互联网产品众筹平台和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正常运营数量在2016年到2017年均不同程度出现了大幅下降,其中互联网股权众筹的下降趋势最为明显。2016年全年互联网产品众筹平台和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正常运营数量分别减少了44家和29家,2017年这一数据则分别为28和68。至2017年末,我国互联网产品众筹平台和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累计正常运营数量分别降至47家和88家。

互联网众筹是一个典型的“Copy to China”商业模式,其诞生虽然是以取经学习的方式进入中国,但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催化与高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助推下,一度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尤其是在双创背景下,互联网众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关键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监管缺位、行业乱象等造成互联网众筹的冷遇。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我国互联网众筹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蓬勃发展态势下,我国智能投顾公司,包括投米RA、璇玑、资配易、蓝海智投、弥财等在内的数十家公司,亦快速兴起。此外,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同样快速布局。2016年5月,宜信财富推出全球化资产配置智能投顾——投米RA ;2016年8月广发基金推出“基智理财”;2016年年底招行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民生证券和品钛集团旗下的璇玑宣布合作开发数字化资产配置系统;长江证券推出iVatarGo智能财富管理系统等。

在智能投顾行业中,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有技术公司、金融产品代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技术公司主要负责对智能投顾算法的开发和程序的制作,并承担产品推广营销与服务的任务。而智能投顾所需的投资标的则由金融产品代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智能投顾服务当前对于投资者的收费仅为投资环节的交易费用,并未面向投资顾问服务收取服务费用。

目前智能投顾的主要业务模式是面向投资者提供大类资产配置方案,主要标的资产为标准化程度高ETF基金,并通过不同类别 ETF 的动态配置来提高投资组合分散程度,通过被动管理实现长期稳定回报。也有少数机构提供股票市场的选股择时投资建议等主动投资策略,着眼于实现资本市场超额收益。在具体投资组合的配置上,一类机构通过海外ETF基金的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方案,另一类则选择国内ETF基金结合QDII基金的方式,实现国内国外的资产配置。

目前智能投顾采纳使用的人工智能多为弱人工智能,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对资产进行遴选,也有一些模式中将专家经验纳入其中以补充机器学习的不足。因此,智能投顾还尚未能够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完全个性化投资方案建议,主流模式皆为预设几大类不同的投资组合方案,提供给经分析后不同归类的相应投资者。同时,受限于投资账户信息分散、测评分析技术不足等情况,智能投顾对于投资者风险偏好与投资特点的刻画仍多为采用问卷的方式。从这些角度来看,目前的智能投顾尚还不能够完全达到人工投顾的水平,一些投资者的潜在需求需要个性化的沟通才能发掘,而智能投顾与投资者的交互较为简单。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2011-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至2347亿元,互联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提升了69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13年的1.7%增长至9.3%,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2017年年底,国内保险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131家。

图7  互联网保险发展历史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财经

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一大批非保险企业“跨界”“搅局”,专门的互联网保险公司陆续成立。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联合中国平安布局互联网保险市场,联合成立了众安保险;百度、高瓴资本和安联保险三方联合成立了百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财险、安心财险等互联网保险公司陆续成立。

随着2016年互联网保险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互联网保险的业务始现下滑趋势,保费收入规模的增长速度急剧放缓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收缩。2017年全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总收入达到1835亿元,较上年保费收入2347亿元减少512亿元,同比减少约21.8%。2017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占保险业保费总收入36581亿元的比重为5.0%,自2015年开始保费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下降,已经从2015年的9.2%降至2016年的7.6%,至2017年的5.0%。2017年,互联网财产险和互联网人身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93.49亿元和1383.2亿元,在互联网保险保费总收入中占比分别是26.29%和73.71%。可以看出,互联网人身险保费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受到保险科技(InsurTech)概念的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投资热度相较于其他互联网金融行业子类仍保持较高的程度。尽管较多创业公司仍然处于融资早期,但是其估值和融资金额都较大。同时,国内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于2016年6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并于9月29日挂牌交易,成为首家上市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此利好也进一步刺激了行业热度。

随着科技融合的加深,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保险企业运营效率将会继续大幅提升、运营成本也将继续下降。利用技术能够对风险有深刻的掌握,提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进一步降低保险产品的价格。此外,对于投保的金融消费者而言,保险产品也将更为透明,更契合投保人的保障需求。总的来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还很大,未来市场将持续扩大。

]]>
PitchBook:2017年欧洲金融服务获私募股权投资611亿欧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674458.html Wed, 17 Jan 2018 16:50:11 +0000 //www.otias-ub.com/?p=674458 199IT原创编译

在欧洲金融服务行业几近崩溃的十年之后,行业内的一些公司再次面临潜在的生存危机。

新技术正在颠覆这个行业,推动行业整合和以金融服务为重点的投资增长。这意味着该行业私募股权投资和并购交易的改变。

私募股权方面,该行业交易量越来越少,投资额越来越高。2017年,欧洲金融服务领域共完成199宗私募股权交易,投资额611亿欧元。投资交易量下滑16%,而投资额则增长37.6%。

股市疲软提振了估值,一些企业传言以更高的价格结束私营市场生涯。OfficeFirst Immobilien就是一个例子,这家公司去年在IPO之前以33亿欧元的价格被Blackstone收购。

希望卸下资产困境的金融机构成为私募股权的另一个机会,特别是在涉及不良贷款方面。去年欧洲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私募股权交易是包括Blackstone在内的团队以113亿美元收购Bradford & Bingley贷款组合。

投资额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2016年狂热的融资环境,10家集中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欧洲收购基金共筹集117亿欧元,这使得交易可用资本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企业收购欧洲金融服务公司的数量自2015年以来一直稳步下降,但交易价格更具弹性。

支付行业一直是投资的热点,成熟的公司和初创企业竞相实现数字化。Vantiv在去年收购了Worldpay(93亿英镑),Ingenico则收购了Bambora(15亿欧元)。

更多这样的交易可能正在进行中。新法规的实施允许欧盟通过单一决议委员会干预陷入困境的银行,未来几年,银行并购可能成为欧洲金融服务业的重要趋势。

199IT.com原创编译自:PitchBook 非授权请勿转载

]]>
Cognito:2017-2018年传播和营销调查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63085.html Tue, 19 Dec 2017 16:59:39 +0000 //www.otias-ub.com/?p=663085 199IT原创编译

根据Cognito发布的最新数据,57%的金融服务营销和通信主管认为,营销自动化将影响明年的工作。Cognito在9月调查了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保险、技术和专业服务在内的多个行业营销主管。

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进行智能测量

在接下来的12个月,受访者认为确保预算/投资(86%)、适应颠覆(83%)和适应技术(80%)是营销团队的最大挑战。调查显示,需要证明支出和优化投资回报是推动智能测量和分析投资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79%的受访者认为数据分析是对明年营销工作影响最大的技术发展,其次是营销自动化(57%)。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虽然很难立即对营销产生影响,但是将快速发展。

内容和数字愿景,但技能差距仍然存在

2016年的调查发现,只有18%的受访者对内容质量感到满意。因此,今年61%的受访者将内容创作视为2018年预算的重头戏。网络渠道方面,网络营销(56%)、社交媒体(54%)和网络广告(48%)驱动的定向内容的预算也将有所增长。然而,技术差距仍然是网络营销最薄弱的方面,无论是社交媒体或营销技术。

LinkedIn地位稳固,主流金融媒体仍然很重要

85%的受访者认为,由于有效的付费广告和定向功能,LinkedIn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当今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主流金融媒体的重要性也在增长,尤其是传播者更具诚信和信誉。另一方面,广播频道和综合报纸的重要性都下降了。 Facebook(25%)和Instagram(22%)的重要性稍有增长,这表明大多数B2B金融服务企业还没有完全利用这些社交网络。

 

PDF版本将同步到199IT交流群,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Salesforce:2017金融服务营销趋势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34563.html Wed, 27 Sep 2017 16:59:11 +0000 //www.otias-ub.com/?p=634563 199IT原创编译

金融服务业面临着危机。虽然日常技术使得每个行业的消费者和商业买家都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在其他地方开展业务,但金融服务公司必须与新一代金融科技公司展开竞争。

Salesforce调查了来自银行、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和保险行业的550多名营销高管,并将调查发现编写成最新报告。

在与客户接触中产生忠诚度 

虽然营销人员可能认为不连贯的客户体验只是带来不便而已,但它对忠诚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如果营销部门从服务中消失,客户将会在与品牌的互动中感受到这一点。顶尖的金融服务营销团队正在积极引领消费者。

提供顶级客户体验所面临的挑战

客户体验是金融服务营销人员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新战场。事实上,69%的金融服务营销高管认为,他们公司在客户体验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在众多挑战中,有几个方面很普遍。

孤岛。如果企业内部孤岛限制数据在营销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流动,金融服务行业营销人员无法获得客户完整的洞察。虽然58%的金融服务营销高管表示,在过去12至18个月内更专注于提供单一客户洞察,但只有2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目前的技术方案在推动业务合作方面非常有效。

预算约束。虽然大多数金融营销高管表示,他们的预算在过去两年中有所增加,但许多人都将预算限制作为创建顶级客户体验的最大挑战。好消息是,66%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两年内预算将会增加。

多渠道。为了取得成功,金融服务营销人员越来越关注渠道的连接性,如何利用多渠道交互提供个性化内容等。

AI在金融营销领域将快速增长 

营销人员正在转向新兴技术,简化管理客户流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预计未来两年将有巨大的增长(分别为49%和32%)。

 

获取PDF版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

199IT知识星球(原小密圈)已有1400+资深用户、3000+份最新最好的行业文档,欢迎您的加入!

]]>
盖洛普:约1/3的中国银行客户表示只使用网络银行 //www.otias-ub.com/archives/542611.html Sat, 03 Dec 2016 11:49:47 +0000 //www.otias-ub.com/?p=542611 199IT原创编译

careers-in-banking

中国银行客户的网络知识比美国消费者更丰富。约1/3的中国银行客户表示只使用网络银行(31%),而这个指数在美国只有12%。

在网络钱包使用量方面,中国依然领先于很多国家,如美国、西班牙、德国和阿根廷。而且,阿里巴巴最新的全球销售记录显示,双十一网络支付使用量更高。

中国银行客户广泛采用网络渠道和金融科技的崛起关系紧密。从全球来看,金融科技正在改变整个金融业,从移动支付和借贷到筹资和资产管理。在中国,阿里巴巴和腾讯是最大的金融科技企业,引领金融业数字化进程。

高速数字化正在损害与消费者的关系

很多中国银行不知道消费者最想要什么,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没有获得他们希望的体验。

事实上,23%的中国银行客户充分参与银行服务,比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指数低很多。充分参与的银行客户是银行的忠诚用户,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情感上的联系,这部分消费者也会购买更多产品或向他人宣传服务。

大部分中国银行客户和银行之间缺少情感联系,只是将银行视作工具。8%的中国银行客户认为自己使用的银行是最好的,半数人认为他们使用的银行和其他银行一样(46%)。

因为客户参与水平很低,中国银行的收入和客户忠诚度都在下降,因为人们会追随更好地、更方便的金融科技服务,例如微信或支付宝。

盖洛普的调查显示,中国金融科技领袖通过全渠道部署吸引消费者,而这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尽管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网络渠道。在中国银行客户中,客户参与的最大动力是:实现财务目标和做出更好的财务决策。

提供网络服务和随处可见的银行远不如好的金融建议重要。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很多银行客户希望快速积累财富,对财务指导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不幸的是,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是最差的。换句话说,银行不能满足客户最重要的需求。

那么银行如何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呢?

  • 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文化;
  • 计量每个雇员的个人互动数量;
  • 在自助服务网络渠道提供金融建议;
  • 充分利用雇员的才智和力量。

199IT.com原创编译自:Gallup 非授权请勿转载

]]>
谁革马云的命:2015互联网金融10大颠覆入口揭秘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856.html Fri, 30 Jan 2015 10:44:50 +0000 //www.otias-ub.com/?p=325856 .马年里几位姓马的男淫(人)真的很火,可惜马年将完而羊年将至;颠覆“垄断”已在进行中,“革命”必是铁板钉钉。

马年里马云最火,在互联网向金融的跨界过程中马云更是拿下头筹;没有永远的王者,不按常理“出牌”就能铲平神坛。

马年里互联网金融一火再火,网上网下言必谈互联网金融;其实,2015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此前仅是铺垫。

谁革谁的命?创新者“颠覆”垄断者,勇接地气者“颠覆”故步自封者。

 

NO.1金融“革”互联网的“命”:平安携巨额资金抢占WiFi入口,得渠道者得天下,平安的互联网金融“野心”大矣,抢占免费WiFi的海量端口是一盘“很大的棋”!

 

 

不满足于在传统金融业领先一步的中国平安,如今已明确将阿里、腾讯视为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并开始发起正面攻势。2015年1月27日,中国平安首席运营官兼首席信息官陈心颖在接受上证报等媒体采访时透露,正式推出目前市场上首个零门槛免费WiFi(无线上网),面向所有公众。这一狠招足以令其他几位姓马的互联网大佬“小心肝儿颤颤啊”!

 

NO.2信用卡信息管理“革”支付和微贷的“命”:信用卡大数据金融的杀伤力巨大

 

史铁生曾说过:“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在发现时已被重组”,正如当下之大数据征信,尽管已悄然发生,但未被发现,而再发现时,却已被改写,局内人的自说自话,局外人的不明觉厉,大数据征信,似乎已成互联网金融的罗生门。千万不要忽视市场上众多的信用卡信息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其数据价值和营销网络的价值巨大,杀手锏正在不断打磨和锤炼之中……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就是征信、小贷、消费金融、垂直电商等领域的“黑马”!

 

 

2015年新年伊始,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启个人征信市场化闸门,民营征信迎来元年,以阿里巴巴芝麻信用为代表的基于消费大数据的征信机构、以鹏元征信为代表的基于公共大数据的征信机构和以社交数据作为征信模式的玖富旗下的闪银(we cash)等征信机构纷纷登台亮相。2015年1月28日上午消息,市场化运作的征信机构——芝麻信用日前开始在部分用户中进行公测,首推芝麻信用分,直观地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自此有了首个个人信用评分。

 

“51信用卡”等类似的互联网平台,掌握海量个人信用、交易等数据,真可谓“暗藏杀机”啊……

NO.3分级基金“革”薪金宝和零钱包的“命”:颠覆货币基金的风险收益模型!

某互联网大神曾经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头猪站在风口,只要台风足够大,它就能飞起来。在他看来,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找到风口,是成功的关键。在2014年年尾掀起的牛市热潮中,风口从一个行业吹向另一个行业,结构化行情的此起彼伏,这也让分级基金投资者们感受到了“抓风口上的猪”的“抓猪快感”。行业指数分级基金,就为看准风口的投资者捕捉牛市机会提供了高效的投资轮动工具。用益财富认为,2015年分级基金将会受到热捧,尤其是互联网理财模式的分级基金将会受到市场的格外青睐。例如,银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成立于2012年的鹏华资源分级,2014年全年的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5.75%;成立于2014年5月5日的鹏华中证信息技术分级、鹏华中证800证券保险分级基金(原名为“鹏华中证800非银行金融分级基金)自成立后的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2%和131%;成立于2014年9月12日的鹏华中证800地产分级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超41%;上述分级基金的母基金(指数基金)都为投资者奉献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NO.4票据理财:互联网金融的“标准化工厂”,擅长互联网金融的“坦克战”和“装甲战”

 

业内人士预计,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余额宝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可能是票据理财。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代表银行的信用,且风险可控,收益相比“宝宝”类产品又更胜一筹,因此在各类互联网理财平台上,票据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

“加入这一蓝海的不仅是淘宝的招财宝、苏宁的零钱宝这些新兴互联网公司,另外也包括发行小票通的平安银行,发行电商E票通的民生银行等传统银行。”据悉,大部分票据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5%至7%之间,相比于宝类产品几近破4%的收益率,优势明显。还有观点认为,原本这些票据掌握在银行或少数中介经纪手中,小微企业想要通过票据融资,或者普通百姓想要投资理财都很难。而现在利用互联网便捷的支付、交易渠道来销售,市场热度迅速放大。

 

NO.5 贸易金融“触网”:互联网模式的供应链金融,让传统租赁及保理等业务say goodbye!

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巨大,风险可控性较强,带来产业、银行、中小企业等多方共赢。供应链金融有效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银行对整个供应链体系的风险掌控更强,改善银行服务质量,增加创收点。这也将对单个中小企业的风险信用评估转移到对信用资质高的核心企业上,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也给物流等产业带来新的赢利点,整个产业链条经济效益明显。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预计到2020 年可达近20万亿,存量市场空间够大,目前已有互联网保理、互联网应收款交易等业务在快速生根发芽……

NO.6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所就在我们身边:资产证券化或成互联网金融新蓝海,流动起来才是硬道理!

《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中取消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行政审批,实行市场化的证券自律组织事后备案,以及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此举被市场认为,小额信贷作为非标资产的证券化需求或将被再次唤醒。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坦言,如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很大可能将成为未来趋势。“资产证券化是十分成熟的商业模式,只不过目前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完成。只要机构能够按照资产证券化该有的流程去操作,这样的复制是完全可行的。”

但对于小贷公司与小贷资产是否能够成为优良的可证券化资产,专业人士表示不可一概而论。“每家公司的资产都必须进行独立评估才能够下结论,首先小贷公司需要有充分的自有资金,其次在产品结构、内控制度、风控手段、增信保障都要完善才行。”他同时指出,由于小贷公司经营以次级债为主,资产证券化则恰好是最合适其发展的业务模式,将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产生一个可交易的资产包,进一步分散小贷公司风险。互联网模式的金融资产交易所,必将抢夺资产证券化的巨大蛋糕,圈地何须留情?而且听说,信泽金2015年2月7-8日的上海场资产证券化金融实务培训还将把ABS细化到房地产、基建和非标债权的资产流动化“精髓”之中,就是拿干货来“解渴”的,金融圈的小伙伴们一起拿时间换空间吧!

NO.7破解地方政府融资难融资贵,互联网金融探路P2G新蓝海,互联网金融帮地方政府融资无疑是“竞相争宠的美差”!

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获取合理回报,同时减轻政府公共财政举债压力、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P2G(private-to-government)浮出水面。

例如,2014年11月13日,四川省投资促进会旗下的四川投促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上线运营。据了解,该公司由四川省投资促进会和重庆市某民营企业分别占股45%、55%,首期投入资金2000万,前者全权负责运营。将互联网金融与地方政府基础建设项目无缝嫁接,产生的P2G模式,这片市场诱人啊!值得注意的是,P2G与PPP是不同的,信泽金2015年2月7-8日的北京场PPP实务及案例专题培训会详解PPP的实战Know-How.

 

NO.8互联网银行是否会革传统银行的命?不知道,但互联网信贷业务模式很潮啊!李克强总理见证互联网银行首笔贷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考察,无疑加速了微众银行业务的全面推进,当然也提高了民营银行的想象空间。在李克强总理见证首笔线上贷款业务后,微众银行于2015年1月18日试营业,并于将于4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而试运营期间,将推出首款名为“信用付”的产品,支持用户在线上消费应用场景下进行“先消费,后付款”。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获批开业,而聚光灯也集中到了这家以互联网基因为内核的网络银行实体之上,微众银行的开业,不仅是国内银行业的一种新尝试,对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的直接受众者用户而言,都将是一次模式的挑战。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传统银行不会“趔趄几步”吧?让我们迎接互联网信贷的大革命时代。

 

NO.9房地产与互联网金融:房产众筹能让房价降低1/3!?

某知名开发商表示,参与房产众筹的投资者年收益率在20%以上。

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各大房地产企业就纷纷打出“互联网思维”的大旗,而这种趋势仍在蔓延。2015年1月23日,万通集团旗下的自由筑屋与众筹网宣布签订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众筹筑屋”。

在众筹筑屋的新闻发布会上,冯仑表示,万通自由筑屋早在2014年4月份已经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类型化社区互联网定制服务,通过此次与众筹网的战略合作,万通自由筑屋的一部分项目将在“众筹筑屋”平台上线,在成功筹得启动资金后,项目将正式进入互联网定制流程。互联网模式的房地产金融,这压根儿不是概念,而是真刀真枪的实践,够强悍!

NO.10牛市里尽情放飞欲望,互联网金融与证券投资有个“甜蜜的约会”:P2P炒股配资业务“曲径通幽”!

伴随着P2P平台数量的直线上升,P2P平台的业务模式的拓展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不,在继P2P平台与保险、票据等业务联姻后,随着国内A股市场逐渐转好,平台又瞄上了配资这块业务。所谓配资就是配资公司在你原有资金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杠杆,给你资金使用,主要有股票配资、期货配资、权证配资等。

据了解,当前已有多家P2P平台开展配资业务,六合资本、贷未来、好借好贷、658金融网、钱程无忧、不差钱、配资贷等即是这类业务的典型代表。从这些平台开展的业务类型上可分为股票配资和期货配资两种。

总之,互联网也直接推动金融业深刻变革,给传统金融带来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将使得金融服务方式发生彻底的变革。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朝阳就在眼前,让各传统金融机构焦灼的是到底应如何突破。转型期的金融资管拥抱互联网,创新合作究竟应如何落地?

(来源/金融行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