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扫描分析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13 Jan 2022 17:25:3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12月27日-12月31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376097.html Thu, 06 Jan 2022 17:15:39 +0000 //www.otias-ub.com/?p=1376097 1.本周车市概述

12月27至31日,乘用车零售54.6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上周下降5%,较上月同期总量增长5%。乘用车批发51.1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上周下降14%,较上月同期总量下降16%。

2.12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12月第一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4.0万辆,同比下降17%,相对11月的同期增1%。

12月第二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5.3万辆,同比下降7%,相对11月的同期增长19%。

12月第三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6.7万辆,同比下降8%,相对11月的同期增长38%。

12月第四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8.2万辆,同比增长6%,相对11月同期增长26%。

12月第五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10.9万辆,同比下降9%,表现相对平稳,相对11月的第5周(总量对比)增5%。

乘联会内部初步统计,12月的总体零售数据达到215.7万辆,日均6.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19%。

由于今年10至11月的生产改善明显,12月的零售回升也应该较明显,但目前的回升速度还是不快,但与2019年的状态相近,也是较好的表现。

去年12月高基数,政策收尾的和促销力度大。近期散点式的疫情容易打乱当地市民的生产生活节奏,保持两点一线出行路径,利好了网络电商、社区团购等无接触行业。目前各地的疫情管控加严、部分地区提倡就地过年等号召,加之恶劣天气的增加均对零售造成影响,但总体来看节前零售仍是走强态势。

近几个月的终端低库存,厂商促销收紧,影响零售增速,未来情况将会逐步的改善。由于疫情的防控需要,购车代步出行的刚需效果更为突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辆的需求持续提升,电动车表现较好。临近年末的车市零售也逐步回升,衔接春节前旺销期的车市逐步走强。

3.12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12月第一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4.6万辆,同比下降12%。相对于11月同期增长17%。

12月第二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6.2万辆,同比下降3%,相对于11月同期增长30%。

12月第三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7.2万辆,同比增长5%,相对于11月同期增长21%。

12月第四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8.5万辆,同比增长20%,相对于11月同期增长1%。

12月第五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10.2万辆,同比下降17%,相对于11月同期下降16%,走势相对平稳。

乘联会内部初步统计,12月总体批发数据达到228.2万辆,日均7.4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6%。

近一段疫情下,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车市增长压力加大。12月工作日多,以及受芯片影响的产能逐步释放。由于对新能源积分的需求大量存在,纯电动产品热度可持续到2021年底,因此新能源车市仍是相对较好的。

低库存带来的传统车供需错配问题仍需要一定时间调整。今年年底的燃油车由于销量的惯性,仍然有增长的空间。由于2022年春节提前,催化12月备货增库存热情,带动批发增长。部分车企12月表现优秀,已经提早完成年度任务,因此12月最后一周的冲刺不是很强。

4.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巨大利好

根据最新发布的政策,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而补贴规模从原来预期的200万辆补贴规模上限放开,实现贯穿2022年全年的补贴。随着规模提升的降成本能力提升,由此2022年年末新能源车增量很强。

由于补贴标准不变,而电池技术在提升,因此是政策主要推动新能源车规模大幅增长,体现了政策大力支持传统车产业转型,这是超预期的新能源强力支持政策。

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目前应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左右。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2%左右。随着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市场认可度的大幅提升,政策补贴的力度稳定,必然推进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总量暴增,继续保持世界50%以上份额的超强领军地位。

5.2021年11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额60%

2021年1-11月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796万辆。其中插混、纯电动、燃料电池的狭义新能源车全球销量达到525万辆,同比增长124%。中国新能源乘用车2019年的世界份额达到51%。但2020年受到政策环境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世界份额下降到41%,欧洲超越态势明显。2021年1-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世界份额52%,其中11月达到60%,占比世界新能源市场六成的表现优秀。

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超强表现的原因是碳排放的压力影响,海外疫情影响下的欧美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较强,2020年下半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逐步恢复。2021年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51%,由于欧洲疫情下市场低迷,11月中国的世界份额回归60%高位水平。中国带动世界增量主要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转向市场化推动,形成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

6.2021年1-10月乘用车新能源积分分析

2020年6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对今年的企业新能源积分的计算带来巨大的变化。新一轮新能源积分政策引导企业加速新能源转型升级速度,双积分政策取得更好的刺激促进效果。

根据测算,虽然2021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两倍,但新能源积分总量592万分仅同比增长64%,较2019年仅增长47%,这也导致新能源积分的压力较大。11-12月很多车企仍会大幅增加新能源投入,尤其是传统车企会在新能源乘用车采取更大力度,获得更好表现。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11月15日-21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9288.html Thu, 25 Nov 2021 15:39:45 +0000 //www.otias-ub.com/?p=1349288 1. 本周车市概述

11 月 15-21 日,乘用车批发 44.1 万辆,同比增速 – 10%,环比上周增长 23%,较上月同期增速 14%。零售 34.5 万辆,同比增速 – 12%,环比上周增长 6%,较上月同期增速 – 6%。

2.11 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11 月第一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3.9 万辆,同比下降 18%,相对今年 10 月的第一周降 6%

11 月第二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4.6 万辆,同比下降 23%,相对今年 10 月的第二周持平。

11 月第三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4.9 万辆,同比下降 12%,表现相对改善,相对今年 10 月的第三周降 6%

由于 10 月的生产改善明显,11 月的零售回升应该较明显,但目前的回升速度还是不快,与 2019 年的状态相近,也是较好的表现。

去年下半年高基数,促销力度大。今年 11” 的车市增量效果相对一般,第三周走势仍未明显提升。近期散发式的疫情容易打乱当地市民的生产生活节奏,保持两点一线出行路径,除了利好网络电商、社区团购等无接触行业。目前各地的管控加严、信贷政策的收紧、恶劣天气的增加均造成购车延后。

今年终端低库存,厂商促销收紧,需求端不能完全释放。虽然芯片问题导致家用为主的传统 A 级车市场普遍库存不足,影响零售增速,未来情况将会逐步的改善。

由于疫情的防控需要加之冰雪天气的出现,购车代步出行的刚需效果更为突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辆的需求持续提升,电动车市场表现较好。

3.11 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11 月第一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 4.0 万辆,同比下降 26%。本周相对于 10 月第一周的销量增长 14%

11 月第二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 5.1 万辆,同比下降 15%,本周相对于 10 月第二周的销量增长 15%

11 月第三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 6.3 万辆,同比下降 10%,本周相对于 10 月第三周的销量增长 14%,走势节奏跟上 2019 年同期水平。

近期疫情下的国内外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煤炭供应紧张、严重洪涝灾害等,影响车市增长压力加大。11 月工作日多于 10 月,受芯片影响的产能逐步释放。目前各地有序用电,对汽车产业供应风险不大。由于对新能源积分的需求大量存在,纯电动产品热度可持续到 2021 年底,因此车市新能源仍是相对较好的。

今年 11 月初的厂商批发总体同比下降较大,虽然芯片供给改善,环比 10 月的产销表现较强,目前生产供给明显改善,但相对去年同期的销量下降仍是较大。

供需错配问题仍需要一定时间调整。今年年底的燃油车由于销量的惯性,仍然有增长的空间,四五线城市可以由共同富裕的目标带动收入增长,有可能拉动首购的市场。由于部分地方政策在 12 月份到期,加之今年春节提前,提前催化 11 月、12 月终端需求的热度。

4. 广州车展体现中国车市可持续增长的韧性强

在世界疫情冲击下,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秉承新科技、新生活的主题,顺利开幕。这次车展多角度向观众呈现全球汽车行业在产品升级、品牌升级、产业升级和出行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理念和成果,在疫情后的新经济环境下,中国车市消费可持续增长的韧性强,乘用车产品升级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

以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广汽、北汽为首的国家队车企纷纷展开了纯电动高端领域的布局;在本届车展上,不仅有纯电新车型推出,也有品牌的独立,更有新公司的成立,国家队正全力扩充新能源市场的布局。而新品牌智己、阿维塔、沙龙汽车、飞凡汽车的全面发力,颇有传统车企革命创新的新势力迸发的感觉。

传统车的社会贡献大,传统燃油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由于传统燃油车的整车税收高,汽油税收多,带来传统车的成本偏高。中国企业也是世界企业,不仅要考虑欧美的政策环境,也要考虑世界需求。相对于欧洲企业的激进电动化,我们的燃油车将有逆势发展更大的现实机遇,因此我们不做激进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表态是极其明智的。

相对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全面发展线路,国际车企坚定纯电动线路,应对零排放时代到来。豪华车品牌纷纷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导入中国市场,本届车展上,众多豪华品牌带来新能源车型。

合资品牌占据中国车市半壁江山,也是车企大集团的利润来源,合资企业的社会贡献巨大,合资新能源的发展值得期待。目前的电动化浪潮合资车企的表现分化严重,既有沉着不变的,也有像大众等加速推进的。

5.2021 1-9 月新能源车锂电池 9300 万度

根据测算,按照汽车生产销量数据 2021 9 月新能源汽车产量 24 万辆,同比增长 148%;电池装机总电量约 1102 万度,同比增长 121%。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 88 万辆,同比增长 186%;电池装机总电量约 4211 万度,同比增长 171%2021 1-9 月的乘用车电池需求 9385 万度,同比增长 174%。虽然三元仍是趋势,但磷酸铁锂近期恢复较明显,未来三元电池仍是发展趋势。

从电池配套特征看,市场竞争格局剧烈变化,宁德时代、比亚迪、LG 电池的总体优势地位明显。二线企业的表现巨变,中航锂电、合肥国轩、蜂巢能源等随着配套企业的变化而份额波动。

6. 个别合资遭退股是必然趋势

合资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盈利,如果企业持续不盈利,其存在价值也值得思考。目前看合资企业的运行状态分化,随着主力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加之新能源车与传统车的双积分政策驱动,车企需要更加全面的体系竞争力适应中国不断提升的市场竞争。

近两年的车市传统车出现持续萎缩局面,内部结构的豪华车下压与自主品牌上攻,导致合资品牌的主力阵地快速萎缩。随着自主品牌的 SUV 产品竞争力提升明显,合资品牌的中高端高利润市场遭遇严重冲击,SUVB 级市场的合资车企呈现日系与德系表现超强的局面,其他合资车企的高端 SUV 销量下滑,必然导致利润损失巨大。近几年合资企业的本土化和降成本举措仍不够全面彻底,尤其是合资外方的变革速度慢,个别合资企业的运行效益明显恶化。

由于合资企业的产品力提升缓慢,新技术提升慢,因此个别合资企业的中国市场竞争力难以大幅回升,亏损压力将持续。合资企业的中方退出也是合理的选择。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11月8日-14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7377.html Tue, 23 Nov 2021 03:36:16 +0000 //www.otias-ub.com/?p=1347377 1. 本周车市概述

11 月 8-14 日,乘用车批发 36.3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 14%,环比上周增长 31%,较上月同期增长 16%。零售 32.4 万辆,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 23%,环比上周增长 22%,较上月同期增长 0%。

2.11 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11 月第一周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3.9 万辆,同比下降 18%,相对今年 10 月的第一周降 6%

11 月第二周的总体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4.6 万辆,同比下降 23%,相对今年 10 月的第二周基本持平,表现相对平稳。

由于 10 月的生产改善明显,11 月的零售回升应该较明显,但目前的回升速度还是不快,但与 2019 年的状态相近,也是较好的表现。

散点式的疫情容易打乱当地市民的生产生活节奏,保持两点一线出行路径,除了利好网络电商、社区团购等无接触行业。目前各地的管控加严、信贷政策收紧、恶劣天气的增加均造成购车延后。今年终端低库存,厂商促销收紧,需求端不能完全释放。随着异常冰雪天气的出现,购车代步出行是刚需,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持续回升。由于去年下半年高基数,促销力度大,加之芯片问题导致家用为主的 A 级车市场普遍库存不足,从而影响实际零售情况。

3.11 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11 月第一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 4.0 万辆,同比下降 26%。本周相对于 10 月第一周的销量增长 14%

11 月第二周狭义乘用车全口径日均批发 5.2 万辆,同比下降 14%,本周相对于 10 月第二周的销量增长 16%,走势相对放缓。

11 月工作日多于 10 月,受芯片影响的产能逐步释放。目前各地有序用电,对汽车产业供应风险不大。由于对新能源积分的需求大量存在,纯电动产品热度可持续到 2021 年底,因此新能源市场仍是相对较好的。

今年 11 月初的厂商批发总体同比下降较大,虽然芯片供给改善,环比 10 月的产销表现较强,目前生产供给明显改善,但相对去年同期的销量下降仍是较大。

燃油车由于销量的惯性,仍然有增长的空间,四五线城市可以由共同富裕的目标带动收入增长,有可能拉动首购的市场。由于部分地方政策在 12 月份到期,加之今年春节提前,催化 11 月、12 月终端需求的热度。

4. 电池产业扩张大幅加速

从近期的行业信息可以看到,目前的国内电池企业快速扩张,产能增长迅猛。

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竞争力 TOP10 企业规划产能合计已接近 20 亿度电,应该有 60 万亿左右的投资,可以理解为能够满足 4 千万辆续航 350 公里的电动乘用车的用电需求。据统计 10 月,我国内资企业动力电池产量共计 25.1GWh,全年折算 300 GWh,相对于 2000 GWh 的规划,我们的产业布局是很有前瞻性的。

这还不包括特斯拉、LGSKI 等外资企业的未来电池布局。加之原有的在产产能,电池行业的全产业链将成为投资热土。

这些锂电池的投资应该可以够传统燃油车 3000 万辆的产能利用,这也是很宏伟的投资规划。随着产能扩张,未来的电池价格必然大幅下降,这也是很好的充分竞争,降低售价的举措。相信随着储能、电动车等项目的全面推进,中国的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将是世界规模领先的。

与这些产业项目配套的是锂矿等资源的全面布局和提早扩产,由此会带来世界范围的锂矿投资热潮。

5. 乘用车市场芯片供给最黑暗时刻已经过去

10 月乘用车生产 196 万辆,同比下降 4.1%1-10 月累计生产 1626 万辆,同比增长 9.3%。其中新能源车的生产始终保持强势增长态势,近几个月基本没有受到芯片供给太大影响。传统车受到芯片供给影响主要是 9 月的损失巨大,与马来西亚疫情的爆发时间基本一致,在 10 月的传统车供给有所改善。

由于芯片供给情况不透明,欧洲和北美车企 10 月产销仍很差。预计到年底芯片供给均有压力,芯片短缺的种类主要是燃油车,目前看芯片问题对合资品牌影响更大一些,自主品牌可以通过供给的灵活调整而填补。

目前看,四季度库存持续补不上去,造成年底冲量的困难,有部分需求转移到 2022 年。综合看需要下调 2021 年预测,芯片供给回复缓慢,四季度车型供应将受到较大影响,对零售有不利影响。认为 2021 年的预测会下调 3 个点左右。

6. 中国二手车出口今年发展较快

2019 4 月,我国启动二手车出口业务以来,截至今年 9 月已累计出口 1.4 万辆,出口金额突破 1 亿美元,销往全球 102 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二手车出口 6816 辆,金额 7217.2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4 倍和 4.2 倍;车辆平均单价 1.1 万美元,同比增长 1.1 倍。

由于芯片的短缺和国际二手车价格的回升,中国二手车出口有很好的国际需求环境,海外竞争因为缺车而不激烈,因此今年中国二手车出口发展较快。从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我们的燃油车出口面临较多售后等压力,仍需要电动车实现出口的良好发展,才能有效做大国际市场规模。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8月23日-8月31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8956.html Wed, 08 Sep 2021 08:32:47 +0000 //www.otias-ub.com/?p=1308956 1.8 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月末数据未齐,本月最后一周数据为暂估。

8 月第一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3.1 万辆,同比增长 0%,表现相对平稳,相对今年 7 月的第一周是基本持平的,表现较平稳。

8 月第二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3.6 万辆,同比下降 18%,表现相对偏弱。

8 月第三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3.8 万辆,同比下降 23%,表现相对偏弱。

8 月第四周是月末,因此数据较慢,目前暂估市场零售达到日均 7.6 万辆,同比下降 12%,表现相对偏弱。

今年 8 月总体初步预计同比下降 13%,应该是消费走势较平淡低迷的。随着国内的疫情防控进入新的平稳阶段,开学季的到来,购车需求相对较强,经销商的订单需求还是较好的,但供给约束突发性加大。

本来 8 月份接送孩子上下学等家庭第二辆车的购车需求强烈,换购增购需求带动新车和二手车市场持续较强。但由于持续的去库存,经销商的库存水平已经很低了,依托厂商生产的改善,部分经销商的 8 月初零售走势较强。

疫情下的购车需求较强,但供给不足,形成一定的供需矛盾。尤其是近期供给突发性不足的信息让经销商很紧张,库存也是宝贵资源,因此形成一定的延缓销售的稳销量报价格的方式,这也使历年的下半月冲刺的销售模式受到到干扰,也不利于经销商的售后利润持续保障。

2.8 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月末数据未齐,本月最后一周数据为暂估。

8 月第一周日均批发 2.8 万辆,同比下降 15%,走势相对放缓。本周相对于 7 月第一周的销量下降 6%

8 月第二周日均批发 3.0 万辆,同比下降 22%,走势相对偏低。本周相对于 7 月第二周的销量下降 6%

8 月第三周日均批发 3.6 万辆,同比下降 29%,走势相对偏低。本周相对于 7 月第三周的销量下降 5%

8 月第四周是月末,因此数据较慢。目前预估日均批发 8.2 万辆,同比下降 9%,走势相对偏低。本周相对于 7 月第四周的销量下降 0%

今年 8 月的前三周厂商批发总体同比下降 23%,最后一周是暂估。由于是供给风险突然加大,芯片问题带来的突发性恶化影响,原来预计 7 月下旬开始芯片供给改善,8 月下旬应销量数据应明显体现。但突发的东南亚疫情加重导致部分芯片厂商停产,马来西亚近日疫情新增确诊人数仍在 2 万水平。芯片产出大幅低于正常水平,供应链信心进一步被摧毁,导致厂商生产节拍干扰严重。

马来西亚地区突发影响导致国内整车厂商生产节奏严重混乱。由于担心 9 月初的供给仍会有压力,因此 8 月下半月厂商批发销量也是进一步放缓。

3. 成都车展低调有亮点

成都车展是中国最著名的车展之一,尤其是在 8 月下旬属于秋冬季市场启动期,成都车展的意义极其重大,因此成都车展应该是北京与上海车展后最重要的车展之一。

但由于今年汽车芯片缺损的异常情况,整体来看,成都车展前后车企的生产相对不足。由于现车不足,成都车展新品上市的节奏放缓,导致了成都车展的卖车与新车发布双双都受到影响。据判断很多车企采取低调的对应措施。但总体来看,自主品牌产品的进步还是相对比较突出的。成都车展低调中看到了更多的是自主品牌抓住行业缺芯的机会推新品抢抓合资产业链空挡的窗口机会。

4.2021 1-7 月上游挤压下游、汽车行业利润率 6.6%

今年 1—7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49239.5 亿元,同比增长 57.3%,比 2019 1—7 月份增长 44.6%,两年平均增长 20.2%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恢复、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一季度汽车销售相对平稳,企业收入、利润加速恢复,盈利水平回升较明显,但随后的压力加大。2021 年,在 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绝大部分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汽车制造业利润继续保持微弱增长,1—7 月份利润同比增长偏低,尤其是汽车销售利润率 6.6% 仍是近期低位。很多车企日子很艰难。

5.2021 1-7 月中国汽车进口 61 万辆增 42%

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 2017 年以来持续 10% 左右下行。2021 年的进口车市场受到低基数和市场需求回暖刺激而走强。2021 1-7 月进口车市场高涨, 1-7 月进口量 61 万辆,同比增 42%。进口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乘用车的消费升级增长空间,豪华车与进口车的走势总体是很好的。今年 1-7 月的奔驰保持豪华车第一,宝马、奥迪仍保持前三强的地位,雷克萨斯成为第四位,而特斯拉、凯迪拉克走势也较好。

2021 年在疫情后进口车恢复的表现分化,1-7 月欧洲的进口车 31.2 万辆,增长 82% 的表现相对较强,但亚洲的日本 1-7 月进口 19.2 万辆同比增长 5%,而泰国等进口车负增长表现一般。

日本 2021 7 月进口车较 2020 年同期下降 14%,其中四驱 SUV 下降速度较快。德国下降 1% 的主要原因也是四驱 SUV 下降速度较快。美国增长 74%,主要是四驱 SUV 增长速度较快。斯洛伐克的四驱 SUV 也是增长速度较快。

6.2021 1-7 月中国汽车出口 112 万辆,同比增长 118%

2017 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表现相对较强,2018 年和 2019 年中国汽车出口都出现 6% 的正增长,2020 1-12 月汽车出口下滑有 13%2021 1-7 月在海外疫情冲击下,中国汽车出口 112 万辆,同比增长 118%,中国出口市场持续走强。尤其是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出口利好明显,中国对欧洲出口暴增,新能源出口欧洲 11.4 万辆,主要是出口西欧。

中国汽车出口的比利时出口量第一,英国等成为新能源出口亮点,而且对澳大利亚等国出口表现很好。

出口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仍然是乘用车的增长空间,尤其是在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出口表现相对较强,而欧洲、墨西哥等市场近期较好。新能源车出口总体表现较强,虽然是新能源低速车出口下降较大,但对欧洲新能源车出口增长迅猛,上汽和特斯拉等表现较强。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6月7日-6月14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266950.html Wed, 23 Jun 2021 02:46:08 +0000 //www.otias-ub.com/?p=1266950 1.6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由于去年6月的疫情影响已经大为缓解,因此基数相对合理,由此可以主要对比2020年的走势分析。6月第一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2.5万辆,同比2020年6月的第一周下降7%,表现相对平稳,但相对今年5月同期下降26%的表现偏弱。
6月第二周的市场零售达到日均3.5万辆,同比2020年6月的第二周下降2%,表现相对平稳,但相对今年5月同期下降4%的表现仍稍显偏弱。
今年6月前两周总体同比下降4%,应该是消费环境受到一定影响的。广东疫情和部分地区封闭等措施暂时影响车市的销量,日系车的走势不强。随着广东疫情的有效防控,加之高考后的车市消费恢复,车市下半月应该持续恢复活力。

2.6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6月第一周日均批发2.5万辆,同比2020年6月同期下降26%,走势相对放缓。相对于5月同期的销量增长2%。
6月第二周日均批发3.3万辆,同比2020年6月同期下降17%,走势相对放缓。本周相对于5月同期销量下降9%,厂商产销相对偏弱。
6月初的厂商产销相对平淡,但5月初因休假导致批发偏低,因此对比上月同期,批发表现好于零售表现。
因6月初的疫情,加之芯片的影响仍在延续,因此部分厂商的月初产销节奏相对偏慢。部分车企休假时间稍长,厂商销量偏低。
但毕竟6月是半年冲刺期,广东疫情应该逐步缓解,因此产销表现也还是有希望月末相对恢复的。

3.乘用车全周期汽油碳排放仅占3% 碳达峰主要是柴油车压力

全国的碳交易平台就要正式上线交易了,没有将汽车产业纳入其中是很合理的。从车企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看,乘用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碳排放控制的特别好,目前不需要纳入碳排放管理。
在讨论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时,笼统的把卡车和乘用车的碳排放合并考虑是错误的,因为卡车是用柴油为主,是运输工具,是与铁路和水运竞争的,而乘用车是生活消费品。
不能模糊了乘用车与卡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应该在碳达峰背景下大力发展乘用车消费,促进车市销量增长。
中国目前乘用车家庭普及率严重偏低,与中国的世界地位不符。中国是世界工厂,目前的碳排放主要是工业领域和运输领域的。不应该简单说汽车排放的碳,而是要乘用车和卡车分开。过去几年的中国卡车销量暴涨,而乘用车暴跌。在双积分运行效果良好的状态下,社会不应为乘用车碳排放施加过多压力,而是想办法促进私车消费。
不要把碳排放责任扔给乘用车消费者,而是转变增长方式,改变运输物流的高排放发展模式。

4.乘用车换电模式成本高 应该侧重卡车领域

海口换电服务费上限标准为0.60元/公里,400公里就是240元,充电才25元,换电相当于充电费用的十倍,这样的高成本,出租司机应该还是比较敏感的。
目前一些城市推动换电乘用车模式,中短期内其应用范围应该是出租和超高端车型为主,主流市场仍以充电为主。脱离了电动车的低成本和不用去充电站的时间成本,换电的综合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包括一些出租司机都舍不得换电。
而重卡的换电模式已经持续市场化,并非政策推动,其低速重载的节能效果明显,应该是电动化的重要体现。尤其是近期的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较快,百度等已经加速无人驾驶的园区模式推广,这对行业降低成本和减少人工有巨大的促进。

5.21年5月汽车消费增6% 新能源车产24万增177%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5月的汽车生产1075万辆增长38%,其中轿车的增速37%。5月新能源汽车24万辆,增长176%;5月的汽车增加值8%,处近期高位,好于去年走势。5月汽车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目前看今年汽车产量同比有望接近持平,新能源车同比高增长。
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改善。面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去年下半年以来效果逐步显现。乘联会数据显示,1-5月份乘用车批发销售量同比增长38%,稳定实现正增长。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1年1月18日-1月24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201584.html Thu, 04 Feb 2021 03:23:00 +0000 //www.otias-ub.com/?p=1201584 1.1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1月第一周的日均零售是4.7万辆,同比下降7%,环比12月第一周增长3%。
1月第二周的日均零售是5.8万辆,同比下降25%,环比12月第二周下降9%。
1月第三周的日均零售是6.3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12月第三周下降17%。
1月一至三周的日均销量是5.5万辆,同比下降4%,环比12月下降8%,走势总体平稳。
目前的进度按照预期销量与去年12月的零售进度相对稍慢,较2019年的1月走势在逐步改善。
休假时间较长是今年开局第一周不强的重要因素。由于今年1月元旦休假3天,加之9-10日的休假,一共休假5天;相对去年的1-10日总共休假3天,今年的休假时间较长,产销的节奏相对慢一些。1月月初的车市零售表现平稳,另一个原因是去年的年末最后一周走势较强,今年的1月第一周的销量尚未有效恢复。
第二周零售走势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一方面是去年的第二周是零售峰值,另一方面是疫情影响下的零售走势不强。
第三周零售平稳回暖,因去年同期已经进入春节及出现疫情而基数偏低,因此增长较好。
随着防疫措施的进一步强化,北方部分地区的消费者进店购车等节奏放缓。随着春节临近,即使返乡购车潮较弱,但车市零售月末仍会持续拉升。

2.1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1月第一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4.5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12月第一周下降11%。
1月第二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4.8万辆,同比下降24%。环比12月第二周下降21%。
1月第三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5.6万辆,同比增长37%。环比12月第三周下降14%。
由于今年1月元旦休假3天,加之9-10日的休假,一共休假5天;相对去年的1-10日总共休假3天,今年的休假时间较长,对厂商销量的节奏影响比零售节奏影响更大一些。
由于20年的1月处于节前旺销期,因此提早开票提早运车到店是很重要的。去年1月批发前高后低,这是考虑到商品车在途时间,必须早开票,否则因春节早,18号以后到店就可能卖不出去了。类似问题在2019年也有体现,因此今年的前低后高的特征仍会很明显。相信月末的批发零售会很强。
目前的疫情带来的东北、北京与河北的部分地区的运输稍有影响,加之目前鼓励不返乡过年,因此春节前的县乡车市已经受到疫情的变换因素。
从进度预期走势看,第二周和第三周的零售进度持续偏慢,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不强,而春节前是销售高峰期,能否零售火爆是经销商进货的关键,目前进货积压库存到2月的春节后消化,财务风险就比较大。

3.共享不现实-汽车不买而获得使用权模式受挫

中国新能源车发展规划把共享化剔除,新四化变成新三化,其意义重大,减少了靠商业模式讲故事的浪费。
近期宝马和奥迪都将停止其车辆订阅服务。由于对出行服务的需求疲软,梅赛德斯-奔驰和福特去年都关闭了该类服务,凯迪拉克也在2018年就关闭了这项服务。
在订阅服务背后,是汽车销售所有权向使用权转变的尝试。这一模式对车企来说,关键是产品折旧管理和需求是否旺盛;对用户来说,关键是服务价格。而各种服务都是增加成本的,这样的成本增加不被客户接受,国内也是类似的。
未来随着车辆的智能化提升,车辆的订阅服务和共享换车等越来越不现实,有些东西可以共享,有些不能共享,毕竟汽车是私有为核心的产品属性。车企的核心是造好产品,即使是电动车短期内仍是造好产品为核心。

4.2020年海关乘用车出口106万辆,同比下降13%

2020年1-12月海关乘用车出口106万辆,同比下降13%,其中四季度出口36万辆、同比增长15%。
从月度走势看,近几年的出口仍呈现季节性特征,像过山车似的夏季走高见顶回落走势特征,但2020年改变为“V型”走势。19年3-12月出口处于历年的低位水平,20年车市出口开局较强,2-3月低迷,4月出口仍较强,但5-6月走势异常低迷。在疫情下,2020年7-12月出口相对国内走势较强,形成国外较国内慢一步回暖的特征。
2017-2020年的出口是逐步回升的态势,主要是非洲和欧洲的贡献。近期欧洲市场份额增长突出,前两年对北美出口形成持续大幅提升的趋势,近期回落。而非洲和南美洲的表现稍有回升。东南亚市场的低速电动车规模巨大,是很好的创新突破。

5.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117万辆、积分比例达31%,销量占比6.7%

全国新能源车的总体续航和新能源积分表现近两年持续提升。根据合格证数据测算20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117万辆,较2019年同期增长14%。与乘联会新能源车销量基本一致,形成产销相对平稳的较好局面。
2020年新能源积分达到542万分,较19年同期增7%。20年12月单车积分4.6分,而19年9月新能源车单车平均积分5分,20年12月下降6%。
近期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表现平稳较强,特斯拉等表现超强。自主的新能源积分总体表现有压力,自主前期积分好拿一些,但近期的积分太难拿了,自主新能源分化态势明显。相对看新势力车企总体表现优秀,合资品牌仍需销量证明自己能力。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0年12月28日-12月31日车市扫描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187095.html Fri, 08 Jan 2021 02:24:51 +0000 //www.otias-ub.com/?p=1187095 1.12月乘用车市场周度零售走势

(图表为乘联会部分主要厂商数据)
12月第一周的日均零售是3.8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11月第一周增长9%。
12月第二周的日均零售是5.3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11月第二周增长5%。
12月第三周的日均零售是6.9万辆,同比增长33%,环比11月第三周增长33%。
12月第四周的日均零售是7.7万辆,同比下降12%,环比11月第四周增长15%。
12月第五周的日均零售是12.2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11月第五周增长7%。
12月全月主要厂商累计零售为日均6.8万辆,同比增长7%,同比增速较强。环比11月同期的增速是14%,表现较强。
12月月初的车市零售表现较强,原因是去年的年末压力特别大,因此前几年月初偏低,现在是很多经销商没有销量压力,而北京等地消费者购车是刚需,价格平稳回升,月初销量就好了很多。
2020年车市分化严峻,传统自主压力大。目前零售销量增长主要由中高端和新能源拉动,传统车企燃油车并没有享受到市场恢复红利。新能源车市场延续往年的年末高销量水平。与此同时年末不少地方刺激政策即将到期,同时北京等更新增量较大,拉动中高端市场消费热情。
由于目前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出口市场表现良好,因此对冬季出行的个性化选择带动购车的热情相对较高,目前的市场零售较强也带来经销商的销售信心稳定,因此经销商的月初出货节奏也加快,形成更良好的月度销售节奏,导致上旬和中旬增速改善,月末的冲刺压力减少。

2.12月乘用车市场周度批发走势

(图表为乘联会部分主要厂商数据)

12月第一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4.3万辆,同比去年12月增长5%。环比11月第一周下降2%。
12月第二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5.8万辆,同比去年12月增长7%。环比11月第二周增长13%。
12月第三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6.1万辆,同比去年12月增长3%。环比11月第三周增长1%。
12月第四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6.4万辆,同比去年12月下降14%。环比11月第四周下降34%。
12月第五周主要厂商批发销量达到日均14.0万辆,同比去年12月增长38%。环比11月第五周增长70%。
由于11月厂商出货节奏相对较好,12月全月主要厂商月环比11月增长2%。12月同比去年12月的走势也是相对平稳,全月同比增速7%。第四周的经销商进货节奏暂时放缓,这主要是今年的总体厂商销量目标相对理性,因此部分厂商努力提早完成年度任务,随后的部分经销商进货就大幅放缓。而第五周的厂商月度销量增长是预期内的部分厂商的正常销量释放,厂商与经销商共同努力实现调整后的销量目标。
由于市场需求分化,高端车型需求强劲,因今年春节延后导致春节前的主流中低端车型的旺销期还没到,因此部分企业还要月末冲刺销量,第四周成为空档期,由此批发相对偏低。但最后一周的厂商批发销量如预期拉升起来,实现批发全月7%左右的正增长。
近期自主厂商生产和库存下降明显,12月经销商的进货节奏也是月初较强,但总体速度不快。今年年末销量增长主要由新能源和限购城市拉动,大部分自主传统车企燃油车尚未享受到市场恢复红利,未来市场结构性分化还将加剧。由于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好,或降低目标,因此12月的批发走势节奏分化,导致12月第四周厂商销量增速失速,最后一周强势拉升,全月仍实现较好增长。因为部分厂商12月的提早完成任务,预计1月增速异常的高,力保明年开门红。

3.2020年新能源车免车购税新品分析

2020年至今申报新能源车免车购税厂商数量达到224家,汽车厂商相对于2018年和2019年的数量相对稳定。其中今年乘用车新能源厂商数量是73家,相对于2018年的76家和2019年的85家相对减少较多,高于2017年的水平。新能源客车数量77家相对下降稍大,但其中的氢能源客车厂商数量持续增长。新能源专用车厂商137家的数量今年比去年相对增加,这也是新能源客车市场需求低迷,专用车市场需求较大。
乘用车新能源的主力新品推出是国企新能源增长较快。民营企业新能源新品推出大幅减少,从2019年210款下降到137款,自主民营的新新能源市场压力较大。
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产品逐步进入市场化状态,2020年有68款,减少9款。20年的新势力车企阵容变化不大,其中部分19年推出的产品,20年没有持续推出。合资与外资新能源的新品仍是偏低的蓄势状态。
20年纯电动乘用车总体平均续航里程是397公里,而2019年的平均续航里程是365公里,对比看一年以来新能源车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在逐步提升中,主要是500公里以上新品车型数量提升到近30%。
近期新能源车的百公里电耗在不断下降之中,纯电动乘用车的电耗2020年下降到12.5度,连续几年保持平均下降在0.4度左右的幅度,体现技术升级较好,使用成本的下降。

4.2021年新能源补贴推动市场化高增长

上年末,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为平缓补贴退坡力度,保持技术指标门槛稳定,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这样会平稳2021年新能源车发展的进程,实现新能源车较快增长。
此次12月31号发布,也是今年1月执行,形成今年一年的一个完整的一个稳定的一个新政策。对2021年整个新能源车发展起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过程。由于没有剧烈退坡和过渡期等概念,2021年整个新能源车呈现稳定较快增长。这也改变了2019年新能源退坡期之后,导致2019年的一个上半年特别高增长,下半年同比下滑的复杂局面。

5.中国新能源补贴影响下降推动市场化加速

这次新能源补贴的调整没有引起太大的行业震动,这也是新能源车更多转向市场化的特征。甚至出现补贴退坡,产品仍在降价的较好现象,说明市场竞争的影响更大一些。
2021年新能源车补贴是符合行业预期的,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欧洲的新能源车补贴额度相对比较高,例如德国等单车补贴在9000欧元,而我们的补贴现在只有2万元人民币,中国补贴大概在2500欧元的一个水平,中国补贴不足欧洲补贴30%,远低于欧洲的补贴状态。这样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化转型较快,欧洲新能源补贴政策相对滞后中国的补贴政策推进进程。
由于中国企业获得的国内补贴支持远低于欧洲企业获得的政策支持,使欧洲车企在欧洲的新能源转型进一步加速,可能也会使更多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卖到欧洲去。

6.MODEL Y降价主要冲击传统豪华车

北京时间2021年1月1日,特斯拉中国大幅调整了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拉Model Y车型的价格。目前看特斯拉产品国产化后正在逐步改变行业定价规则,尤其是改变了SUV的高溢价的默认规则。
2020年新能源车走强的降价特征明显。五菱宏光MINI、MODEL 3两个产品强势表现的核心特征都是价格力度下降相对较大,实现了通过降价获得增量的新技术产品的特征。这样的价格模式类似摩尔定律:所有存量产能都是累赘,都会被后发竞争者用更高的效率和更新的技术颠覆。未来的新能源车仍需要降价来提升对传统车的渗透率,让更多消费者认可电动车。
特斯拉Model 3通过持续的降价,在B级豪华轿车市场表现持续走强。今年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为33.99万元人民币,特斯拉Model Y与奥迪Q5、奔驰GLC、宝马X3的竞争价格关系应该发生明显的逆转,特斯拉Model Y的价格相对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会获得更多的豪华车消费群体的购买热情。尤其是在特大城市里头,由于牌照的优势巨大,Model Y应该说会有一个更好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