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分析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29 Jul 2020 01:47:2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EnergyTrend:2020年下半年硅料市场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1092433.html Wed, 29 Jul 2020 01:47:22 +0000 //www.otias-ub.com/?p=1092433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新疆、内蒙和四川三大产业基地布局,而硅片的拉晶环节也将逐步转移到内蒙、四川、云南等低电价地区,光伏供应链上游“西进”布局初步形成。硅业分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约20.53万吨,同比增长33.1%。2020年上半年供给市场增量主要来自于永祥股份的 1GW 产能;下半年国内企业计划新增产能为:东方希望3万吨、保利协鑫2万吨,由于韩国OCI 、韩华退出光伏多晶硅市场,国内其他部分企业的产能也在陆续检修、退出,硅料总体增量有限。
 
随着国内龙头企业硅料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价格不断下滑,2020年二季度开始进口硅料的供应量大幅下降,市场份额跌破20%。相比2019年中国硅料进口硅料市场份额30%(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进口硅料市场的下降比例会更大。
 
根据各海外硅料企业生产运行计划来看,硅业分会认为6月份多晶硅进口量将环比基本持平,预计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进口量将在5.5万吨左右。而预测下半年进口总量可控在4万吨以下,月度进口量在6500吨左右。
国内硅料市场供给情况(单位:吨)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202年7月,国内在产的多晶硅集中在11家企业中,由于前期3家万吨级企业延续检修或设备维护减负荷生产,硅料产能缺口逐渐扩大。而西北地区硅料企业连续出现生产事故,在7月中旬新疆疫情防控影响下,物流运输受阻,导致硅料供应更为紧张。
全球硅料市场主要企业供给情况
注:德国Wacker,马来西亚OCI 2020年产能变动幅度较大,2021年产能为硅业分会预估数字。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终端市场反弹硅料需求转旺 高品质用料占比拉升

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上半年光伏市场需求骤减,随着国内政策推动终端需求抬升,海外的市场不确定性也在逐步改善,下半年整体硅料需求将迎来新高。

 
目前硅片环节发展路径指向大尺寸、薄片化、N型,高品质硅料需求得到拉升。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将推动单晶市场份额持续增加。硅业分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中单晶用料16.2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78.9%,多晶用料占比缩减至21.1%。
 
分月度来看,单晶占比从1月份的73.1%逐月提升到6月份的85.2%,一线企业单晶用料占比从80%提升至90%以上,二线企业单晶占比从70%左右提升至80%以上,各企业均能满足N型用料需求。
2020年单多晶硅料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2019-2021年硅料市场需求趋势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
 
根据硅业分会统计,2020年上半年国内硅片产量总计约71.2GW,其中单晶硅片产量61.8GW,多晶硅片产量9.4GW,单晶占比86.8%,对应2020年上半年国内硅料市场的需求量为23.8万吨,其中单晶硅料需求量为20.4万吨。
 
2020年三季度隆基、中环、晶科等企业硅片扩产项目推进,预计下半年单晶硅片新投放产能将增大需求弹性,硅料将因抢装市场迎来阶段性需求高峰。
 
短期硅料价格上涨提速 中期仍依赖供应链调节

2020年上半年硅料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低,经历二季度海外需求低谷与硅料企业去库存化,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数据显示,6月下旬以来硅料市场价格涨幅已接近10%,单晶用料价格重回至60元/kg,达到主要硅料供应商综合成本水平。
 
受近期硅料市场供应瓶颈影响,目前下游硅片、电池片市场均已抬高短期内产品订单报价。在四季度产业链供给紧张的前景下,国内外光伏项目招标和采购周期有望提前,同时硅料供给侧紧缺阶段性,将助推硅料价格在3季度呈上涨趋势,预期将拉动下游各环节价格短期上行后趋于稳定。
 
2020年硅料价格趋势(单位:元)
来源: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
到2020年4季度,随着供应链各环节产能陆续释放,硅片、电池、组件的供给产能处于均过剩状态,其开工率或有所下调,长期来看市场价格仍呈现下行趋势。而同期多晶硅供应逐渐提升,难以满足下游产能过剩的市况,硅料持续面临供应紧张局面,整体市场依赖供应链各环节资源调控。而2021年终端市场大尺寸、高效化需求预期,将有助于拉动高品质硅料需求持续增长,高纯单晶用料市场有望维持紧平衡状态。
]]>
150家知名百货集团开关店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459737.html Thu, 07 Apr 2016 13:08:58 +0000 //www.otias-ub.com/?p=459737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实体店拐点出现,零售企业进入销售下降、利润下滑的区间。从2010年至2014年,连锁百强销售增幅持续回落,年销售增速分别为21%、12%、10.8%、9.9%和5.1%。2014年,百强企业门店数增长4.2%,其中23家企业关店数超过新开店铺数,7家企业店铺数与上年持平。2014年,百强企业正式用工人数比上一年下降0.3%,减少用工的企业数已超过增加用工的企业数。2014年,47家以百货为主营业态的企业销售增长2.7%,销售在各业态中最低。2014年,有30家百强企业的销售和23家企业的门店出现负增长。但同时,百强企业中还有31家企业的销售增幅和26家企业的门店增长达到两位数。2002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465亿元,2014年达到20964亿元,十二年增长8.5倍;2002年连锁百强门店16986个,2014年达到107366个,十二年增长6.3倍。

其中,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数据显示,2013年,40家主营百货的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和店铺数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3.74%和38.21%。在百货业门店快速发展、分流客流的同时,导致原有百货企业竞争加强,弱质店铺倒闭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百货业态整体增速放缓,年商品销售总额增幅首次降为个位数。

而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行业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百货行业会员企业经营状况统计报告》则认为——中国百货业态从2014年进入“后百货时代”。报告内容显示,根据2014年207家会员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分析,2014年商品销售总额的整体增长水平为6.45%,参照2010年、2011年的20%与2012年、2013年的10%,去年的增幅首次降为个位数,低于全国GDP增速(7.4%)近1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5%)超5个百分点。根据207家会员上报数据分析,企业销售额增长面在42.03%,降低面在57.97%,相对于2013年和2012年七比三的比例,首次倒置!增长超过20%的企业个数减少54.17%;增长10%-20%的企业个数减少57.39%。就整体而言,市场销售与2013年相比不太景气。2015年百货业景气度进一步下探。

一、150家连锁百货集团2013-2015年开店情况统计

1460034476-6034-2016040515034664-y

↓中国大陆2013-2015年150家百货集团开关店数量比对↓

1460034476-4757-2016040516434939-y

TIPS:由于百货项目签约至建成开业往往滞后2-4年,故2014年新百货商场不减反增并达到历史高位,但百货企业放弃在建百货项目的情况自2013年起已有所增加。王府井、百联、金鹰、银泰、友阿等名企均已向购物中心与奥莱转型,华地、文峰、茂业则主攻复合式的百货购物中心。就新增百货企业门店类型来看,6万平方米乃至10万平方米以上自成一体的百货购物中心及占比日趋增加,并于2015年首度成为主体,而购物中心引进百货作为主力店及独立中小型百货新开店的情况均略有下降。除此之外,由于奢侈品销售外流海外,高端定位的百货新店正在逐年减少,2015年新增高端百货占比仅占3%,接地气的中档大众百货新店占比显著提升。

再从整体趋势来看,近年来,百货关店最集中的城市为沈阳、天津、北京、广州、上海等商业高度竞争的一二线城市,常州、湛江、桐庐、海盐等百货业原本较饱和的地级市则出现了新入局百货店水土不服退市的现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150家连锁百货企业新增门店135家,扣除收购的4家老百货、4家2期扩建项目及新增的5家郊区奥莱,全年新增百货商场及百货购物中心122家。外加非连锁企业百货20来家,总数仍维持在150家上下,大致接近于2008年行情,情况并不算坏(只是正常值回归而已)。但扣除关店数量后,全年新百货净增量的确是近十年来最低值。

1460034476-4706-2016040515532124-y

1460034476-3356-2016040515541951-y

但新百货店的构成特点已与2010年之前大不相同。就2014、2015年百货新店而言,四大一线城市新开百货商场分别为15家和10家,占比仅8.1%、7.4%,占比逐年走低。而三线以下城市新开百货商场分别为102家、69家,占比高达55%、61%。可见百货业态渠道正在日趋下沉。近两年来,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地区及山东、辽宁、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等省份百货门店增加显著。

1460034476-6862-2016040517031376-y

1460034476-2803-2016040517035121-y

2016年百货业闭店情况仍在继续,但从正面意义来看,百货店数量的减少对于幸存的位于热门商圈的优质百货店来说,是一个逐步释放生意的机会。更何况,百盛优客等众多百货店正在积极创新求变。并且,就行业整体现状来看,迄今,我国百货商场的坪效还是大于购物中心的。

就近3年新开百货店最多的十大集团来看,全国拓展与区域集中发展的企业各占一半。就150家集团来看,区域集中发展的诸侯企业占比高达95%。

70大百货集团2013-2015年开店情况统计

1460034477-9545-2016040518564443-y

二、中国百货业三次停业潮背后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中国百货行业发展历史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1840年前后,上海、香港、广州、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出现了首批外资洋行(洋杂货店)——中小型百货商场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诸如上海租界南京东路老四大公司(英商的泰兴公司即后来的连卡佛百货前身、惠罗公司、汇司公司、福利公司,均为自营为主的杂货商场,单店规模都在数百至6千平方米之间)。1900年则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规模较大的百货公司——俄资的哈尔滨秋林公司。

1911年,广东香山籍(今中山)华侨实业家们陆续在香港、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武汉等地创办起首批中国人自己的上万平方米的大型欧式寰球百货,先施、永安、大新等商厦大放异彩。及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南京路新四大公司,竞相远赴欧美采购自营环球精品,橱窗陈设争奇斗艳,加上异彩纷呈的霓虹灯,使夜上海有了“东方巴黎”的美称。1929至1933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及战争影响,中国惨遭首次百货停业潮,70多家百货店陆续关停。其后,受美货涌入影响,上海、香港等地百货业陆续复苏。

1950年,大陆各地仅有的百余家百货商厦陆续收归公私合营(48家国营百货店,外加87个门市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百货进一步加大了自营业务的比重。各地纷纷开始投建国营百货大楼及供销社门市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成为新中国第一楼。至1986年,全国拥有1.7万家百货网店,但单店规模很小,年营业额过5千万的仅20余家。改革开放后,武汉商场、上海华联、郑州亚细亚相继带动了百货扩建升级潮流。1991至1995年,包罗万象的国营百货依靠自营家电业务迎来了顶峰期。

1992年,全国年销售额在1.2亿元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为98家,到了1997年,这一数量升至上千家。

TIPS:1992年全国百货七强——尚未扩建的上海第一百货、上海华联商厦、北京西单商场、北京百货大楼、天津立达、沈阳中兴、广州南方大厦(2004年停业)的年营业额分别高达13.5亿、10.35亿、8.65亿、7.77亿、7.60亿、6.87亿、6.86亿元(家电业务占比均较高),净利分别高达7322万元、6133万元、5068万元、5438万元、2395万元、2788万元、1378万元。当年陈旧的上海第一百货单位面积坪效之高,大陆至今尚难有出其右者。但在如今,百货业租金及人力成本却数倍于当年。

且自1992年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后,外商投资零售业的政策几经演变,零售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后,零售业于2004年对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开放。外商投资零售企业从单店到连锁,从零售到批发,从沿海到内地,再加之日台系百货、美欧系卖场超市、本土家电连锁纷纷围抢传统国营百货的市场份额,导致一时间,大卖场及家电卖场风光无二,而传统百货的食品、生活用品及家电业务大幅萎缩。

于是,1996-2000年,我国百货业遭遇第二次停业潮,大批以家电及食品业务为主的国营百货企业关停并转型,亚细亚仟村全国扩张过速致死,上海一百在重庆、合肥、无锡、江阴、武汉等8个地方开店却全军覆没。上海华联当时也在江阴、无锡、江西开了3家店结果惨遭失败。首批外资百货企业中也不乏水土不服、无奈铩羽而归的失败者,如当年的香港瑞兴协和先施永安、台湾大叶、法国老佛爷及巴黎春天、新加坡美罗、韩国新世界等。

从1996年起,中国大陆百货业中传统自营模式的国营百货大楼及供销社商场开始逐步向日台系联营百货模式转型。2001至2010年堪称中国百货业黄金十年,聚焦时尚服饰的台湾太平洋、日本伊势丹、马来西亚百盛、香港新世界风光无限,王府井、银泰、金鹰等本土企业也是异彩纷呈,现代百货迅速渗入三四线城市,山东银座、重庆新世纪、河南丹尼斯、东北大商与兴隆、西北世纪金花、新疆友好、内蒙维多利、苏南华地、苏北文峰等百余家地方诸侯——区域连锁百货企业纷纷雄起。期间,全国每年新增约130至160家百货单店,而每年被优胜劣汰关停掉的百货单店也大致维持在10至20家的正常水平。

至2015年底,全国大大小小的连锁百货企业近200家(但部分企业已退市如仁和春天、中国春天、侨鸿、尚泰、华氏、津乐汇、中都、古井百货等),麾下拥有连锁百货门店达到二千来家,门店数约占全国百货店的7成,营业额则占8成以上。

TIPS:全国百货业总门店数近三千家,包括华堂永旺之类的GMS百货及部分大型银座购物广场(但剔除了只有超市没有服饰的小型银座购物广场),及衣之家等折扣百货,但不含HI百货之类的小型特色百货,及三福、玛莎等全自有品牌服饰“百货”门店数。

与此同时,自1996年逐步丧失百年自营传统的中国百货企业,自2012年起受到购物中心大幅放量(时间消费被分流)、百货商场增量过快(同业竞争加剧及商圈辐射力缩小)、网络电商普及(大众消费分流)、海外旅游购物与免税店及跨境电商兴起(中高档消费分流)、限制三公消费(中高端消费限流)的多方蚕食,其总体门店规模、销售增速也在明显下滑,利润增幅渐趋下降。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2012、2013、2014、2015年,全国150家连锁百货企业麾下分别停业10、15、22、40、100家百货门店,2011及2012年停业百货门店数不足当年新开店的10%,但2013年起当年关店数占开店数比率分别达到15%、22%、74%(剔除万达百货数据为33%),2014至2015年更可谓是中国第三轮百货停业高潮期。

TIPS:就自营业务而言,虽然欧美香港日本的百货同行自营表现光鲜靓丽,但在我国多数地区却颇为艰难。目前,我国百货自营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市场封闭的三四线城市,例如胖东来、信誉楼等,而信息透明、渠道多维的内地一二线城市却难以创出佳绩(在早年间,上海第一八佰伴、北京乐天、杭州尚泰等外资百货均尝试过难度极高的自营业务,但最终都无奈清货告终)。不过,虽然百货自营业务叫好不叫座,更缺乏专业人才及制度监管保障,但市场仍需积极创新前行,北京老佛爷、上海连卡佛、金鹰、银泰、百盛、王府井、百联、香港新世界等百货巨头近年来均不约而同加强了自营板块的尝试。

来自:搜铺网商业地产研究院

]]>
2016年度交互设计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449982.html Thu, 17 Mar 2016 12:28:33 +0000 //www.otias-ub.com/?p=449982 作者:沪江用户体验部 交互设计团队

前言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开始侵入更多的产业领域,随着诸如制造、医疗、交通、金融、教育逐步触网,越来越多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正在加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 这些产品中,除了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与服务体验的创新之外,沪江用户体验部的设计师们也发现了许多交互设计上的创新案例。一年来,我们在日常的分享交流中 收集了大量的创新的交互设计案例。在年末的回顾总结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看似新颖的设计却只是昙花一现,在随后的产品迭代中被逐渐优化替换;其中也有一些的 设计开始成为经典,被更多的产品加以运用。

2015年底,我们在团队的年末总结中增加了一项工作:分组遍历了各大应 用榜单推荐的App,以收集更多交互设计创新的案例并加以整理归纳。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其中六项,作为2016至2017年度移动互联网交互设计趋势 的预测。以及,从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应该特别予以关注的产品功能与技术革新上的变化趋势。这些将成为2016年沪江用户体验设计工作上的重要参考, 也希望对行业中的其他伙伴们有所帮助与启发。

一、导航革新 Innovated Navigation

5 寸以上的大屏手机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的标准配置,原本顶部菜单以及侧栏汉堡包式的导航开始变得难以触达,进而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界面中最为重要的导 航模块上,我们发现了很多结合产品自身的使用场景,它们通过优化界面布局,融合简易手势为用户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体验。

1458217553-4390-q23在之前的导航设计上,功能性按钮一般被放置在顶部或则隐藏在侧栏导航。但对于大屏用户而言单手点击这些区域会变得更加困难。好奇心日报、MONO、Amazon Video等应用都选择了将主要功能置底的方式,从而缩短了点击路径,提升了使用效率。

而 用户对于手势的认知日益增强,一些新的导航形式被应用到一些特定的场景中。譬如格志,通过上下左右的滑动手势来完成模块之间的切换,使得任务之间的关联更 为顺畅自然。譬如MONO,在下拉“刷新”的标准动作之外,加入“玩游戏”,“看文章”,“看视频”,“听歌”4种核心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下滑的手势快速 触达目标,从而提升了交互效率。

1458217554-3573-q31458217554-3804-q41通过改变导航的方式来适应现在大屏操作的需求,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APP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以内容为中心,减少界面干扰 Content Centric, Seamless Interface

1.滚动界面时,隐藏操作按钮

在 以阅读信息为主的产品中,许多产品采用了向上滚动时隐藏操作按钮,滚动停止或者页面回滚时再次出现的交互方式。当用户向上滚动页面时,主要目的是浏览信 息,这种贴心的按钮隐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视觉干扰信息,帮助用户轻松的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信息本身。而适时的出现操作按钮又让用户能在需要的时候操作,方 便用户在阅读的同时做出想要的操作。

1458217553-1304-q51458217553-3537-q61458217554-6718-q72.空间调整

除此之外,由MaterialDesign与iOS7所带来的立体化思维开始真正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设计上开始利用界面的层次去打破物理屏幕的限 制,在空间感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原来很多需要按钮或者交互控件完成的操作,能够通过更自然、更容易理解的手势完成。页面空间更大,不再刻意强调导航,打破 了现有的屏幕限制,做更多空间感上的尝试。在Y轴更是可以无限滚动,除了长内容加载的部分,篇与篇之间的切换也采用Y轴不断向下加载的方式,提升了阅读效 率。增加Z轴维度的延展,提升产品在空间层面上的层级感。

1458217587-2722-q81458217555-7289-q91458217555-6394-q10

例 如paper的页面布局可以让用户随意的拖动画布,不再刻意强调导航。这样的方式,单个页面的空间被无限拓宽,能将较多的信息都囊括于之中,减少为了分屏 而进行的页面转换带来的割裂感,带给用户更为连贯的信息阅读体验。Musical.ly、知乎日报等都是在Y轴可以无限滚动,提升了阅读效率,在Y轴上可 以做到无限延伸。加之Z轴维度的延展,提升产品在空间层面上的层级感。例如musical.ly,Google移动搜索等APP都将主导航的核心功能凸 出,增加Z轴方向的空间感。支付宝、淘宝、QQ音乐等产品的半屏设计,都是在Z轴上提升了产品的空间感。

长远看来,未来的很多的APP都将更加专注于让用户减少操作,关注内容并且在页面的设计上更加具有层次感,在空间上有更多的尝试。

 

三、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元素 Wider Use Of Multimedia Elements

随着网络技术和硬件水平的进步,用户终端的接入速度越来越快。多媒体元素——尤其是视频——开始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界面设计之中。宣传性的网站首页使用大幅面的视频背景已经不再稀罕。沪江网于2015年7月上线的首页视频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458217555-6155-q11我 们观察到,移动端和网页端界面中,视频元素的展现方式不断创新。以往设计中界面中的视频会像“豆腐块”一样插入网页,类似界面排版中的图文混排模式,在播 放时再扩展为全屏。视频控制的交互展现方式和视频网站中的大同小异。然而在Periscope为代表的移动直播App中,视频被当做整个界面的背景来使 用,用户的评论、点赞和界面交互叠加其上,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是要沉浸在视频中,还是参与更多互动。

1458217566-3200-q12

和视频作为背景类似,“弹幕”互动也逐渐褪去ACG小众标签,被各大视频网站、新闻网站、甚至音乐网站应用。覆盖在多媒体元素上的文字信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干扰视频内容的传达,反而因为穿插了更有趣的评论,带来了更丰富的互动体验和娱乐效果。

除 了替代大幅面的图片,带来更强的视觉印象之外,视频元素一个常见的,也愈加流行的应用场景还在于新用户引导和新功能介绍,很多APP在首次启动时触发的引 导页不再是以静态图片和文字或者最为经(lao)典(tao)的蒙层引导,而是以短视频的形式为用户展示使用场景和操作方法;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新功能的 引导也加入了真人视频教学的方式,增加了引导的趣味性和亲和性。

1458217555-8149-q131458217556-4598-q14

musical.ly 这款APP在新手教学中将视频运用到了极致:第一次打开APP时,引导页中通过其主打的音乐视频呈现了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将“对口型”“二人转”的玩法直 观地呈现给用户;而针对“摇一摇”功能的引导,不再是传统的文字说明引导,而是将一个酷似屌丝女士的女性疯狂摇手机的小视频作为示范,用户看到后大概不想 摇手机都难。

手机QQ新推出的“视频对讲”功能使用了明星录制的小视频作为新手引导,原本用户忽略甚至嫌弃的新手教学环节通过这样的包装变得更具吸引力。

 

四、提高操作效率的手势操作 Improving Efficiency With Natural Gestures

相信大家对“手势操作”已经不再陌生了。随着一些产品功能的强大及界面的复杂化,简单操作不再满足需求,用户在操作上也感受不到快感。为了提高使用效率,合理运用符合自然语言的手势可以达到去繁存简的效果。所以,快捷手势在未来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一 些硬件厂商也在硬件层面上增加了新的特性,以识别用户更为精密的交互操作,比如iPhone6S所具备的新特性3DTouch——新引入的Peek和 Pop手势从硬件层面给予移动设备更多的交互形式,会给应用开发者更加广阔的功能开发空间,这会让今后的应用体验更加丰富。

在 软件层面,一些复杂的功能操作可以通过快捷手势变得更为高效和有趣。当然,这需要适当的引导用户来发现,并且这种手势不可太复杂,否则会事倍功半。POF 是一个相亲APP,它会推荐一些匹配对象供用户选择,用户若不喜欢,只需左滑,喜欢则只需右滑。通过滑动手势来满足选择对象的功能。当然,运用手势来提高 效率的还有淘宝,在搜索结果页中下拉就可以完成在收藏店铺中搜索的功能,否则用户还要找到收藏页,进入某一个店铺搜索。

1458217556-6594-q151458217557-3192-q161458217557-3337-q17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喜欢快速简单的解决方法。在合适的引导和合理运用的前提下,快捷手势是简化产品界面并提高复杂操作流程效率的方法之一。

五、与品牌结合的趣味修饰元素 Fun Decorations With Brand Elements

1.信息加载与空值页

信 息加载的等待时间可以短暂到毫无知觉,也可以漫长到让用户抓狂,这短短的几秒钟在使用移动产品的过程中被几何倍的拉长或缩短,比如下拉刷新、比如启动页、 比如页面切换。与其使用单调的菊花转来浪费生命,不如做点有趣的事情。例如京东的下拉刷新、timehop和same的上滑加载、snapchat在静止 的背景页面上都做了一些有趣的尝试,好玩的同时也很好的传达了产品的理念。

1458217558-7530-q181458217558-5893-q191458217558-7040-q20

2.节日运营

2015 年我们发现每逢重大节日或特殊事件发生,敏感的互联网公司们总能在自己的App上做出一些趣味性的品牌营销事件,比如双十二淘宝与京东在各自首页分类入口 icon上的骂战,上海大暴雨Uber将一键打车改成满屏幕的一键叫船。沪江网校的双十二也做了类似的尝试。虽说这种方式完全不符合icon的设计语义学 要求,但是作为一个与品牌结合的营销案列的确赢得了足够的眼球和用户的好评。在未来的品牌运营活动中,在此基础上的延展及变化也被看好。

1458217558-6183-q211

 

六、跨设备互动 Cross-Device Interactions

跨 屏互动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跨屏互动发展到今天还有着很多的市场空白。我们相信2016年跨屏互动依然是设计趋势所在。因为互联网设备和使用情景呈现出多 样化的倾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PC等设备各自承担着不同场景下的用户需求,不同的设备协作完成一个任务、转换设备环境后继续完成工作的跨设备操 作愈发频繁。

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手机上看见一个电影不错,希望和家人一起用电视观看;工作时间在电脑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想要存下来,下班后回到家用Pad观看。手机上有几个刚拍的视频,但手机没有强大的视频编辑功能,需要传到电脑上编辑。

在 设计跨屏互动的功能时,要充分结合各种设备的不同特性,让每一种设备做最适合的事情。例如手机具有轻便可移动的特点,键盘输入方便,并且自带麦克风。但是 屏幕小,不适合多人一起观看。而电视屏幕大,可看性高,但是不方便移动,更不要说键盘输入了。那么可以考虑让手机搜索视频内容,电视负责播放。

1458217559-2369-q221
虽然跨屏互动还没有蓬勃的发展,但现如今已经涌现出一些好的跨屏互动的案例:微信中提供了摇一摇检测当前声音,从而判断电视节目的功能;通过Pad/手机 App操纵TV;乐视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可以发送弹幕到乐视T

沪江的设计团队也发现跨屏在沪江产品中的运用点,下面是小伙伴画的一些概念图来提现在我们的产品中也可以实现跨屏互动。

1458217559-3091-q231

七、无障碍设计 Accessibility

在美国,由于508法案的存在,产品经理与交互设计师们会尤其重视产品可以让障碍人士的使用体验,以保障最基本的可达性。然后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由于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无障碍设计在国内的软件与互联网企业中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重视。

沪江的愿景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对于如何让占人口总数1/16的障碍人士能够公平地使用在线教育工具学习,是沪江UED团队一直关注的课题。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的交互设计的趋势,相信在未来的设计中可以看见更多的无障碍设计。

1458217559-7271-q24国外知名厂商humanware设计的产品可以为低视力人群提供盲文显示器,手持放大镜,彩色扩视机等各种生活辅助设备。

参考阅读:
1)IOS无障碍指南
2)Android无障碍指南
3)美国508方案
4)W3C的Web端无障碍指南
5)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6)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八、游戏化 Gamification

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环境中将游戏的思维和游戏的机制进行整合运用,以引导用户互动和使用的方法,游戏化可以增加受众参与度、忠诚度和乐趣,它能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金融等领域中影响到用户使用时的心理倾向,进而促进用户的参与与分享。

虽 然游戏化早已不是个新概念,但越来越多App设计(尤其是复杂的产品或功能)中,亦越来越多的引入游戏的思想,通过任务式的引导或游戏化的操作方式,替代 枯燥的文案说明,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帮助用户更快上手,同时提升用户黏性。常见应用包括游戏化的运动类App、任务式新手教学、收集类任务、好友竞争排 名机制、奖励系统等。

1458217559-5504-q251458217560-4558-q261458217560-1390-q27学习本身是逆荷尔蒙的行为,如何让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新鲜并获得足够的激励能够坚持下去,15年开始,沪江在游戏化的产品上做了诸多的探索:通过游戏 来 背单词的开心词场,还有pk机制,让背词从此不再无聊;沪江网校口语课程试点班和移动网校任务系统,将课程系统化、路径化,激励学员更高效地完成课程学 习。

1458217560-3877-q28参考阅读:
1)http://www.gamification.co/
2)http://amyjokim.com/blog/2014/10/04/7-gamification-myths-debunked/
3)《Gamification by Design: Implementing Game Mechanics in Web and Mobile Apps》
4)《游戏改变世界》(原版《Reality Is Broken: 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九、新技术,新体验 New Technologies,New Experience

除了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功能和表现上的趋势,我们还关注了一些新技术领域的进步。技术变革会带来行业新的发展,而这必然会体现在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等领域。技术变革,也是我们行业发展的源动力。

虹 膜识别,NFC,超声波指纹识别,VR等新硬件技术趋于成熟,必将会应用在更多的用户场景下,推动更多的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如:虹膜识别,NFC和指纹 识别技术等,会使得在移动场景下的身份识别,安全验证等跳过繁琐的登陆注册验证步骤,使得流程更为简单;而VR技术的应用更是在游戏,教育等产业广受期 待。

1.Apple pay

2015年底Apple Pay联合银联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意味着苹果用户在16年初就可以使用苹果的支付服务了。而苹果和银联的联手,一定会对国内的支付格局带来很大影响。

1458217561-6707-q29

2.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

虚 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可交互的三维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随着像索尼和微软这样大公司的蓄力,Oculus/Facebook,HTC /Valve,VR今年在各大展会上出尽风头,值得期待的是,我们做为终端用户有也会更早的接触到这项技术,16年或将是其井喷的一年。

VR设计主要分为三块:显示、内容和交互。显示和内容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标准,正如以上提到的几家VR头显公司。VR交互从某种意义上更像是3D空间交互,手势跟踪将会提供最好的交互体验。一种是光学跟踪,一种是将传感器戴在手上的数据手套。

1458217561-5784-q30

]]>
2016年度视觉设计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449831.html Thu, 17 Mar 2016 11:55:00 +0000 //www.otias-ub.com/?p=449831 1458215665-4805-startup-593344-960-720

作者:沪江用户体验部视觉设计团队

前言

经历了整个2015年,沪江的视觉设计团队从需求的承接方开始逐渐转型,开始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产品改进的需求,并推进落实,从下而上收集和从上而下推导两种模式的结合,有利于我们梳理更多可以沉淀的内容。

这次视觉设计趋势分析的流程分为:收集素材-划分纬度-小组讨论-分析聚类几个主要阶段:

1. 从互联网、平面媒体、工业设计、时尚、建筑室内等五大主流领域进行素材收集;
2. 根据字体、颜色、材质、形状、版式、动效六个维度归纳;
3. 从前期的脑爆到后期持续做减法,合并共性部分,最终聚类出多个关键词风格。

每个关键词风格包含概念简述和运用案例两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设计领域存在着相当多的通用性,也对如何运用在沪江的产品中也有着很大的指导价值。

期间,非常感谢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 傅炯老师予以趋势研究方法与专业知识上的悉心指教。

步入2016,我们希望能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梳理出一份可以作为我们未来工作专业指导方向的分析。无论是对内部团队的学习归纳,提升行业敏感度;还是对外提升团队影响力,都是新一年我们想要走的方向。

– 沪江用户体验部 视觉设计团队

 

 

柔和冰激凌  LIGHT ICE CREAM

概念简述

低饱和度的色调,冷暖融合,不鲜亮夺目,却更柔和平衡。无视材料的软硬,冰激凌色调都能让我们平静、放松。其自身也可以与各种低饱和度的色调轻松搭配。

这一年来,流行色调趋势越来越偏向沉稳安宁。他们如同空气一般,通过明丽的搭配吹起一股清新怡然的简约之风,朴素、清新的生活之美直入人心。

1458215665-5919-03

运用案例

柔和的色调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界面中,作为网站的背景色营造和谐的氛围以突出前景主体;作为图标色的运用也日益广泛,表达品质的同时不失活泼性;在各类运营图中,以柔和饱满的颜色替代过于刺眼醒目的,提升界面环境的整体气质。

1458215664-3421-03

 

 

弱渐变光影 GRADIENT SOFT SHADOW

概念简述

随着扁平化趋势的发展,从最初的纯扁平基础上逐步增加了更多细节化元素。无论是摄影还是插画,同色系弱渐变与浅阴影相结合,浅阴影突显重要转折面,虚实收放有度,营造出柔美和谐质感。

1458215665-8264-03

运用案例

在扁平基础上增添的渐变光影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无论是体现界面的层次,或图标的质感都可以使用这类元素。

在运营活动中也可加入大块背景,以及文字的变化,使画面变得丰富更吸引用户。

1458215664-9538-03

复古混搭 MIX VINTAGE

概念简述

现在海报设计中,流行实物、图形与文字前后层级排列,利用不同材质的混搭,打破了普通的图文排版方式,在2d的环境下营造出3d的纵深感;时尚圈近来低调内涵的复古色系将会强势来袭,对比去年的亮色系,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压力,放松心境;一些建筑墙面和工业设计领域的陶瓷使用特殊材质,营造出美轮美奂的半透明质感。

1458215665-2066-03

元素提炼

复古花纹与文字的混搭方式在营造空间感和强化主体方面有突出效果。

磨砂材质是扁平设计的一种变异形式,是在扁平加弱渐变的框架下,又加上了材质的效果。

复古色被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低饱和的复古色来作为产品的主色调,更加优雅。

1458215665-6945-03

运用案例

网页的banner或者专题网页的设计可以复古色和复古元素表现更有质感的细节;这种带有复古质感的风格2015年底开始流行起来的,现在有一些引导页已经开始也采用了这种风格来丰富画面,我们在将来也可以运用到引导页、闪屏,以及一些icon的设计当中。

1458215665-2750-03

动感曲线 DYNAMIC CURVE

概念简述

最美的设计,天人合一,应该是圆润的,有曲线的。

工业设计讲究“人体工程学”,作品都已变得有弧度。建筑大师扎哈说“没有曲线没有未来”。

曲线在原本四四方方的移动端,让展现的页面更美、更戏剧、更博爱。

1458215666-5201-03

 

运用案例

曲线在视觉体系里的运用比较多元,无论是控件元素还是一些可视化图表都走向了以弧线取代直线的方向。

以曲面来解构物体是一种类似低面建模的方法,在扁平质感上突显体积感,不失柔韧亦有空间感。

这种形式广泛运用于ui界面元素中,不止图形和字体,通过这些弧线元素的组合后有效提升了整个界面的视觉体验。

1458215666-5331-03

错层叠色 DISLOCATION OVERLAY

概念简述

线型风格的图形样式已经风靡了一段时间,以扁平化的元素点缀,在单色描边的样式上增添更多质感。

错层叠色类似古早印刷的风格,在描边下层以纯色平铺进行叠加,一些新的涂色方案是略微错位的,使画面富有更多活泼趣味性。亦可用浅色平铺作为阴影,增添扁平光影感,即符合时下扁平风又不失细节特色。

1458215666-4271-03

运用案例

在这两年的网页和移动界面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在一些界面小元素上使用这样的风格丰富画面细节和情感化元素。如引导页、图标、以及页面提示等。

从简单的涂色表现阴影到错层叠色,这样的手法可以很好同时表达阴影和高光部分,平滑的边缘使图形更清爽不黏腻,比普通的扁平涂色更有质感。

1458215666-7816-03

阴影折叠 SHADOW PLEATS

概念简述

为了让用户更加聚焦在他们所应该关注的内容上,设计师们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弱化界面元素,利用形状与景深来表达空间层级关系。其中,折线运用最为天马行空,事半功倍。

如何让一张纸能立起来不倒?——折叠,可以轻易让平面变为立面。无论是Nike Lab最新系列的百褶花边设计,还是来 IF 设计的获奖花盆,或是“折叠设计”鼻祖三宅一生的Issey Miyake包包,平面三角形折叠在建筑学中的运营更是天马行空,在2016它将会继续发光发热。

1458215666-4267-03

运用案例

在低面建模流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折叠以各种类同形式持续发热中。

从形体本身延续到背景,从规则到不规则,各种形状的实验性相互折叠,成为2016非常有趣的设计重点。

1458215667-3361-03

满屏视频 FULL-SCREEN VIDEO

概念简述

近来,随着性能和网速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短视频作为背景在网页和移动端上流畅地播放,代替了网页首屏banner和APP功能介绍。 相比静态画面,视频和动效可以更好地展现产品特性,更直观地展现品牌形象。

运用案例

除了替代大幅面的图片,带来更强的视觉印象之外,一个常见的视频元素应用场景还在于新用户引导和新功能介绍,很多APP在首次启动时触发的引导页不再是以静态图片和文字或者最为经(lao)典(tao)的蒙层引导,而是以短视频的形式为用户展示使用场景和操作方法;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新功能的引导也加入了真人视频教学的方式,增加了引导的趣味性和亲和性。

关于视频元素在界面设计领域的运用,在沪江交互设计团队的2016年度设计趋势分析中将进一步展开。

1458215667-8683-03

下载网址:http://pan.baidu.com/s/1eRsXuCi

]]>
2014年在线教育用户发展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282429.html Mon, 20 Oct 2014 15:30:23 +0000 //www.otias-ub.com/?p=282429 报告认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推荐、智能引擎推送,通过这三个技术,可以让互联网在教育行业走得更深。

 

]]>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显示用户在获取新闻时越来越依赖数字媒体 //www.otias-ub.com/archives/100985.html Thu, 21 Mar 2013 01:09:59 +0000 //www.otias-ub.com/?p=100985  

Pew-News-Audience-Trends-Mar2013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发现,在2011年和2012年之间,美国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群体萎缩了6.5%。而网络电视的用户量也有所下降,降幅达到1.9%。其他传统媒体:报纸(下降0.2%),杂志(下降0.1%),广播(下降0.1%)的用户体量基本维持不变。尽管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有线电视的用户量也仅有0.8%的增长。
这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对于有线电视而言,政治广告一直是很重要的利润来源。2012年,收视群体有明显增加的只有数字媒体,提升了7.2%。
研究报告显示,在消费群体从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移的过程中,新闻机构很难从中获得好处,甚至很难从其中的广告机会中获得收益。数字媒体的广告费率一直在下降,以致于某些新闻机构开始使用付费订阅模式,用户只有付费才能看到他们的内容。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数字媒体营销领域,付费搜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而这种商务模式令新闻机构难以参与其中。即使是经营最擅长的展示广告模式,传统新闻机构也同样面临着问题:一些组织(例如Google和Facebook)控制了主要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广告主更愿意向这些组织投放广告而不是新闻网站。
新闻站点更多寄希望于通过两种新型数字广告形式(事实上目前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来获取利润。视屏广告:研究发现,新闻机构提供的视频广告可以达到较高的费率。但是,一些大型新闻机构(如路透和华尔街日报)在这方面的尝试效果有限。原生广告:其他传统媒体例如Atlantic和福布斯则开始研究内容赞助模式——或者说原生广告——来提高收益。
尽管研究表明,在数字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作为新闻渠道的作用在下降。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仍然表明,电视是美国人获取新闻的最重要渠道。2012年9月的调研发现,5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电视获取“昨天的”新闻。当然,这个数字比2010年的58%要低。毫无疑问,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是数字媒体,近50%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数字媒体获取“昨天的”新闻,这比2010年的44%有明显的增长。

]]>
MarketingCharts: 目前在区域营销的策略组合中移动营销不算重要 //www.otias-ub.com/archives/96652.html Wed, 27 Feb 2013 03:00:08 +0000 //www.otias-ub.com/?p=96652 2013.02.21@MarketingCharts

 CMOCouncil-Channel-Importance-to-Local-Marketing-Success-Feb2013

CMO Council近期的调研发现,高层营销管理人员并不认为移动营销是区域营销重要组成部分。当被问及移动营销会如何影响区域营销的策略组合时,更多的受访者(33%)表示他们还在审视移动互联网上的营销机会。相对而言,仅有6%的受访者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他们的区域营销战略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在2013年,移动互联网将变得更加重要。超过1/10的受访者(13%)表示,他们将增加位置相关移动应用开发投资,并且12%的受访者表示,移动互联网将成为连接国际、区域营销的纽带;另外,10%的受访者认为,移动营销在未来将与搜索和社交媒体一样,对区域营销体验有重要的影响。

尽管如此,移动营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他在区域营销的策略组合中重要性排名垫底,远低于排名领先的线下活动(47%的受访者认为其重要),邮件营销(34%)和SEO(28%);仅排在像户外营销、地方报纸和电台这些不太重要的渠道(均为11%)之后。

在区域营销的用户参与策略中,移动营销也被认为是最不重要的用户接触点。大多数受访者(86%)认为网站是最重要的用户接触点,邮件为72%,现场活动(66%),在线广告(57%),社交媒体为57%,而只有31%的受访者会使用移动广告,与使用电话营销或者呼叫中心的比例差不多。

随着营销人员的营销组合从传统渠道向数字渠道迁移,移动营销将有可能发展的更快。2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增加数字营销领域的投入,而其中的6%预算是从传统营销渠道(电视、广播和印刷媒体)中转移过来。BIA/Kelsey也发现了同样的趋势,它预计移动区域广告的增长速度要更快(快于CMO的预期)。BIA/Kelsey认为,区域移动广告领域的营销支出将在2012至2016年之间翻4倍,并且明年移动广告营收的大部分将来自区域营销。

]]>
MarketingCharts: 移动营销预算预期增长,尽管效果受质疑 //www.otias-ub.com/archives/96461.html Wed, 27 Feb 2013 01:29:06 +0000 //www.otias-ub.com/?p=96461 2013.02.22@MarketingCharts

Aquent-Mobile-Marketing-Budget-Plans-Feb2013

Forrester Consulting为Acquent做的调研发现,2013年,移动营销预算应该会有所增加。调研指出,负责或者能够影响企业的移动营销策略的管理人员当中,近6成表示他们今年的移动营销预算会增加——15%表示会显著增加,45%表示会略微增加。尽管预算的投入会有所增加,但受访者对移动营销的ROI顾虑依旧。

当问及执行移动营销的3大问题时,42%的受访者表示ROI和效果衡量最重要;其次是市场细分和数据安全(分别为34%)。有趣的是,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将移动营销与其他营销手段结合很重要,远排在其他事情后面。

CMO最近一次调研发现,1/5的高级营销人员表示他们拥有将移动营销与其他方式充分结合的营销策略。尽管如此,只有1/4的受访者表示移动营销获得了确切的好效果。这意味着移动营销效果在硬指标上仍然有问题。

当谈论到企业采纳移动营销的前提条件时,Aquent的调研发现,6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营销需要证明其ROI优势。但是同样的,一种营销手段的ROI效果提升需要很多有才智的机构加入其中,这似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目前对于受访者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例证移动营销效果的证据,而不是能够快速推进企业移动营销的执行者(比例高出30%)。

]]>
MarketingCharts:视频内容携带的广告数量在增长 //www.otias-ub.com/archives/94831.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94831.html#comments Mon, 18 Feb 2013 05:59:43 +0000 //www.otias-ub.com/?p=94831 2013.02.12@MarketingCharts

FreeWheel-Video-Ad-Completion-Rates-Q12011-Q42012-Feb2013

根据FreeWheel的最新季度数据,尽管在2012-Q4平均每个视频内容携带的广告数量增加了2.5个(从Q3的6.9个增加到Q4的9.4个),但是长时间(超过20分钟)的视频内容携带的广告的完成率仍然保持在93%。长视频内容的广告完成度一直保持上升,2011-Q4为88%,而Q1为85%。而中长度(5-20分钟)的视频内容携带的广告的完成度也在2012年终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81%。

只有短视频(短于5分钟)内容所携带的广告的完成度没有能够在年底继续保持之前的高度。但是也达到了68%(2012-Q2为69%),并且其完成度比2011年也要高很多(2011-Q4为54%)。

FreeWheel的报告指出,从整体数据上来看,视频的展示量年增加23%,而视频广告的展示量年增加49%。这中趋势已经保持了几个季度了,说明视频内容加载的广告数量一致在增加。FreeWheel认为这种持续的趋势将最终将成为视频内容提供商的变现风险,因为视频内容所能加载的广告量很快会达到饱和点。如果是这样,视频内容提供商将必须想办法寻找新的发布渠道,进行新的结盟,或者制作更多新的内容。

不断提高的视频广告完成度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视频内容提供商对视频与广告的比例把握的更好,优化了广告的位置和长度;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权衡享受专业制作的视频内容和观看其中携带的广告这两件事的时候,变得更加宽容。

报告还指出,视频中部的贴片广告发展速度要比前贴片广告快(前者年增长60%,后者为45%),与此同时30秒广告正在逐步替代15秒广告。

]]>
//www.otias-ub.com/archives/94831.html/feed 654
eMarketer:2013年内容营销最受重视 //www.otias-ub.com/archives/93989.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93989.html#comments Thu, 07 Feb 2013 00:43:25 +0000 //www.otias-ub.com/?p=93989 2013.02.05@eMarketer

社交媒体的热度减退,内容营销崭露头角

Econsultancy和Adobe发布了《季度报告:2013年数字媒体趋势》,该报告显示数字营销人员已经迅速理解了渠道资源对内容营销的重要性。该报告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广告客户进行调研,发现在面对各种数字营销趋势时,营销客户已经将内容营销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39%的受访者认为内容营销很重要,而在2012年还只有29%。与2012年相比,其他发生显著变化的还有“转化率优化”,从2012年的34%提高到2013年的39%。

与此同时,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分析”的需求有所降低:2013年仅有9%的受访者将其列为重要的营销手段,而2012年为19%。尽管如此,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参与度仍然是营销人员的关注重点,3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营销指标,与2012年持平。这似乎反映了这样一种现状:企业已经理解社交媒体作为用户接触和搜集名单的手段的重要性,但是却在评估投入回报率方面缺少有效的手段。

这似乎预示着随着社交媒体不再是新生事物,营销人员参与并尝试的热情将有所减退。报告显示:35%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是2013年最令人兴奋的数字营销机会,比2012年的54%下降很多。尽管如此,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的兴致仍然很高,仅次于“面向移动优化”(43%),位列第2位。

也许是察觉到这一变化,Facebook近期推出收费消息业务:用户缴纳1美元费用便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他的朋友圈之外的人发送一条信息。这个业务目前仅对个人开放,如果这项业务流行起来,将会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去想办法接触那些关注自己品牌页面的用户。

]]>
//www.otias-ub.com/archives/93989.html/feed 837
零售商的新机会: GEO+LBS+Social–趋势分析 //www.otias-ub.com/archives/64761.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64761.html#comments Wed, 22 Aug 2012 17:52:01 +0000 //www.otias-ub.com/?p=64761

如今不少零售商的social media marketing活动都会鼓励用户check-In,和朋友分享,然后送点优惠(折扣或小礼品等)。以品牌的角度,这种做法在创造口碑方面效果的确不错,但是在招揽顾客方面却建树不大。因为根据经验,大部份check-in的是那些已经在店里的用户,他们凭着店里的poster或宣传品知道有打卡活动。对于店家而言,这类活动value-added的更多是宣传上的价值,而不是创造销售。如果要量度 ROI,不一定合格。

来源:socialbeta

有经验的markters可能会说,除了check-in之外,我们还可以用Location-based SMS 来推广啊?!的确没错,可是最近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已经在收紧用户私隐条例,不少电讯营运商都相继取消相关的服务,非常可惜!(以前中国移动好像也有类似的服务,但是user profile没法得到确认,但聊胜于无)因此,这类LBS SMS活动也就只好针对品牌自己的用户;一来用户基础小,作用不大;二来,变相是一种retention的活动,对于吸引新客户意义不大.记得去年提过一种叫Gen-Fencing的技术,特别适合零售商。一年过去了,市场对于这类应用的接受度又更进一步,玩法也有不少改变,是时候回顾和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发展。

甚么是 Geo-Fencing ?

Geo-Fence其实并不是甚么新的概念.根据维基的解释:

A geo-fence is a virtual perimeter for a real-world geographic area. A geo-fence could be dynamically generated—as in a radius around a store or point location. Or a geo-fence can be a predefined set of boundaries, like school attendance zones or neighborhood boundaries. Custom-digitized geofences are also in use.

即是说,geo-fence可以由我们自由定义,以对应真实世界的地埋位置。不少LBS的应用已经有在运用这个技术(例如在定位check-in位置时, 或是推荐附近的商店时).将这个技术进一步利用,加上push technology,就是这一两年在讲的Geo-fencing technology了。

Geo-fencing的案例

回顾一: Shopkick」的push message、会员、存积分、换礼品模式

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关于一家做的比较成功的公司-Shopkick的应用。当时我觉得它的模式不错,比起Foursquare的单向推送更能促进零售商的销售。

Shopkick是一家从事移动奖励计划的 location-based service provider。和Foursquare、Gowalla等LBS不同,它在店的附近是不能Check-In的,用家必须走进店内,手机才能接受到安装 在店内的transmittor的讯号。因此,理论上它更能针对真正的顾客而不是只是在店附近走过的人群。

它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参加的店家必须在店内安装一个讯号收发器
  2. 讯号收发器会发出一些人类耳朵听不到的noise(讯号),由装了Shopkick App的Smartphone接收和解读
  3. 顾客可以通过Check-In、scan产品条形码上/宣传品上的barcode、或走进指定区域赚取积分.Shopkick为积分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kickbuck”
  4. 通过累积积分,顾客可以升级成为VIP客户,享受不同的优惠.(level 1, level 2, level 3..etc)

(箭咀所示是Transmitter安装的位置)

一年过后,它的客户的确增长了不少,口碑也很不错.根据报导,2011年为客户们带来US110 million的销售额。可惜的是目前这种做法还是未能普及(目前Shopkick大约有40个客户,大部份是美国的百货公司)。总结原因,一来是它需要 加装硬件(主要针对店内的LBS),在推广和执行需要更大的力度。二来,它自成一个系统,和其他网络互不相通,用户基础太窄。

回顾 (二): Placecast Opt-in 推送模式 

去年也介绍过另一家公司-Placecast,它的解决方案是不需要装硬件,利用电讯商的发射站来确定geo-fence的范围,免却安装和维护硬件的困 难.顾客只须要opt-in(接受)商家的推送信息而已.

PlaceCast就是一家专门做LBS Advertising and Service 的公司(口号为:Powering location-based programs at scale).办公室座落于美国三潘市.它的产品线里有一个叫ShopAlert的产品,可以有效的将促销的message有效地传送给在商店附近的潜在 顾客的手机里.这个产品得奖无数,同时也得到零售界的认同,于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上拿了创意大奖.

它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1. 用家可以通过不同途径登记(opt-in)成为有兴趣接受商家的promotion message(SMS/MMS)的顾客 e.g. 网上、流动网页、印有QR code、甚至Facebook的Page等。
  2. 用家可以填上自己的兴趣(optional),同以filter只对自己有兴趣的SMS/MMS。
  3. 当人们走过商家商店附近时,系统会根据之前定的范围 (PlaceCast所谓的”geo-fences”)..e.g.离商店直径100米内,将信息(促销/活动)发送到登记顾客的手机上。
  4. 系统只容许商家在同一个星期内发送3个SMS/MMS到同一个顾客.同时,两个SMS/MMS之间最少要隔开24小时,以免造成滋扰。
  5. 如果顾客想停止收到信息的话,只须简单的回复”STOP”就可以了。

一年过去,Placecast也找到它的生存之道。排除了自有App的模式,它转战白盒模式 (white labeling),也即是将shopalerts的技术授权给商家自己开发的App,它则负责提供支持、整合以及加入支付功能。虽然用户基础还是很窄,一样没法普及,可是它走的是B2B的模式,用户基础的多与少已经不是它关心的事了,重要的是有多少零售商接受GEO+LBS的推广方法。只要有足够的零售商开发自己的App,它就有机会做大。

总结这些应用,问题总是出在用户基础太窄。如果geo-fencing能结合拥有大量用户的LBS App(例如Foursquare),效果如何?加上社交媒体的传播又如何?近期看到几个很不错的案例,选了其中两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和十家分享。

GEO + LBS + Social 的最新案例

街旁:Cross Over 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新浪微博

街旁是一家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应用(App),于2010年5月投入市场,主要市场在中国大陆,如今已拥有300万个用户、400个合作品牌以及超过 9000家的本地合作商户.和Foursquare一样,早期以check-in、领徽章、做地主为主,近期已经发展到利用geo-fencing将商家 活动的信息push给地理位置附近的用户。

六月份,它和马莎中国合作,为新开幕的上海淮海金钟旗舰店作推广活动.操作如下:

  1. 推出【MS马莎】徽章:在打卡并同步发布新浪微博,就可以获得【MS马莎】徽章,凭着徽章到店内可以领取一个特别版英伦购物袋和实物徽章一个
  2. 打卡和同步发布新浪微博的时侯,同时将在店内拍摄到的照片上载到街旁,可以有机会获得英伦巴士的饼干车作为奖励

内容方面,这次活动结合伦敦奥运(英伦)的题材,扣紧M&S的背景(来自英国的百货公司),加上充满英伦风(米字旗)的奖品,完美地演绎这个活 动.操作方面,利用街旁LBS的特色,将人流(尤其青年人)吸引到店里.然后借着同步新浪微博的做法,很大程度地扩大受众的基础,操作的逻辑性强,有 sense!不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街旁能够利用「地点广告推送」,将活动信息push到在淮海金钟旗舰店附近的街旁用户.如此一来,目标更精确,转化率 (成功率)也更高.试想一下,上海其实很大...如果将信息push给较远地方的用户,他们参与的机会率大吗?(起码坐半个小时车...I doubt!)

Foursquare : Cross Over Time Out New York + Twitter

Time Out是英国伦敦的一家出版公司,以出版城市生活指南为主,Time Out New York是其中一本非常受欢迎的刊物,除了饮食消闲的信息以外,也邀请了不少在纽约生活的作家或媒体人士撰稿。

Foursquare和它合作推出 ”real-time online scoreboard”,每次用户为「Top 50 recommended New York activities」名单中的活动提供建议(tips)会得到分数,每周最高分数的三位用户会被登在Time Out New York指南上。操作如下:

  1. Foursquare将Time Out New York的「Top 50 recommended New York activities」做成一个Tip list.
  2. 用户打卡并 提供建议,可以获得积分.积分榜(leaderboard)会放上Time Out New York的网站上
  3. 用户在Tip list的商户打卡超过三次就可以得到独有的”King of New York”徽章
  4. 如果用户将他们的Foursquare帐户连结Twitter的账户,每个星期最高分数的三位用户会被登在Time Out New York指南上
  5. 借着Foursquare的「Radar」技术,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To-Do-List或者在「Top 50 recommended New York activities」Tip list的地点,将有关信息推送给用户

不少人看好去年被大事宣传的Radar功能,可是Foursquare一直宣称没有打算将它商业化(monetize)的计划。不过,随着Jonathan Crowley, Foursquare的Director of Media Partnership最近表示说Radar很适合一些”with city-specific content”的媒体;加上Apple Inc前iAd主管, Steven Rosenblatt最近去Foursquare当Chief Revenue Officer。是不是解封在即?值得留意。

 via:damndigital
]]>
//www.otias-ub.com/archives/64761.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