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文有删减。
在谷歌创投,我们总在和创业公司的产品设计打交道。我们希望项目能快速运行,创业公司也是,于是我们想用五天甚至更少的时间就做出好的产品。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产品设计冲刺”,这对意味着进展中的项目能够加速运行,畅通无阻。
我在CustomMade已经进行了100个这样的冲刺,先是跟谷歌本身合作,后来是跟谷歌创投里的项目合作。
这个冲刺的方法,是沿用自IDEO和Stanford’s d.school优先使用的那些,这几年尝试了很多次,这个方法有几点值得注意:它认为好的点子都是由个人提出来的,而不是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二是Deadline的压力和束缚是非常有效力的,这两点综合起来,快速争取用户反馈,就能使创业团队开发产品的速度提高10倍。
以下就是详细步骤:
冲刺之前:准备
第一天:理解
第二天:殊途
第三天:决断
第四天:原型
第五天:检验
本篇先讲前三步,在明天的推送中,我们会讲后面三步。
▼
准备
准备好大干一场了么?
A.要找到要合适的人
也最好要包括:
B.安排能够随时去进行用户测试的人
C.找一个能当督促者的人
让其维持讨论的进行,实时阻止交流,这样的人最好能是一个旁观者,他要保证不干预设计本身。
D.制定日期
把每个成员这五天的日程清空,在一个白板足够多、环境好的空间里准备这场仗。
E.准备好工具(清单如下):
▼
第一天
理解
A.用这些去帮助理解
我们运用这些步骤去收集大量的信息,去建立基本的理解。试着10分钟组织一次展示或讨论,这样能让人能集中注意力。
在步骤中,每个参与冲刺的人需要在便签纸上列出问题,我们用“要怎样做呢”的形式去抓住发掘好点子。比如,“我们要怎样才能建立信任呢?”或“我们怎样才能判定用户的喜好呢?”下面以供考虑的因素。
如果觉得这一步在冲刺阶段不能完成,请在冲刺过程前收集数据。
Heart模式
Happiness:通过调查搜集用户的态度。如满意度、易用度或网络推广等。
Engagement:用户参与产品的层级,特别是对其使用频率、密度和交互的深度进行评测。比如登陆的用户一周在多少时间内上传了多少照片。
Adoption:对产品或功能上新用户的评测。
Retention:去衡量“回头客”的比率。比如,目前有多少活跃用户,他们未来还会在么?你需要尤其注意那些不再做回头客的用户。
Task Success:这个包括传统意义上对用户体验的一些测量,比如有效性、完成度和容错率等等。
B.抓取最重要的用户场景
制造出一个用户用产品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督促者(或其他志愿者)需要站在白板前纪录这个过程。这里有一个例子:
如何抓取最重要的信息呢?这取决于你要在这个冲刺过程中解决怎样的问题。比如
这些步骤可能会很耗时间,但是十分重要!
C.现在到了集中精力的时间
你现在快速地做了一个用户研究,但是你并不用把所有的东西都做成原型,你需要在其中选择几点去推进。你需要在白板上去规划这些讨论。
现在来想想这样的事情——在冲刺过程中的结束阶段,当你把产品原型拿给客户看的时候,你想看到什么?你的设计和原型也是为了这些而进展的么?这时候整理的思路很可能影响你冲刺阶段的其余工作。督促者可以用计时器去保持这个讨论的速度,另外,问一些貌似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是会帮助深度思考的一种方法。现在你已经能够越过对一个问题的普遍认识,集中精力来进行产品开发了。
▼
第二天
殊途
A.不要抛弃老想法
对产品的所有想法,需要在这个阶段一一进行检测,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对最初的想法的认同。而往往最初的选择表现也不错,这时候督促者就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的步骤,不要理解成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起码不是整个团队都在头脑风暴。各位组员要安静地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
B.从一张纸开始
在冲刺过程中,我们往往要从一张纸开始。原因如下:
接下来,我们要跟着下面的步骤进行,让每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心工作。当开始冲刺的时候,我会告诉每个人,知道我们一起做storyboards之前,都要各自工作,不要相互交流。要让每个人都要保持紧张,让大家知道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第一天中,我们有了一个基于用户行为的图表。接下来就要对这些步骤进行分类,找出我们要专攻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对团员进行分组,各自解决不同的问题。不管怎样,督促者需要保证在这个阶段中团员要对相对应的部分负责
现在白板上一定都贴满了图表、笔记和“要怎样做呢”的便签纸。那么你需要花5分钟整理思路,把你需要的笔记整理出来。
然后,再把这些零碎的笔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这张思维导图将成为交互设计的“小抄”,以防在设计中遗漏。下面是一张例子。
把纸对折成这样八个小块,并把产品的一些关键步骤视觉化。我们来做一个数学题——对,你平均要用40秒去画其中一步。这看起来的确很疯狂,但是有助于让你的创意思维得以集中,保持紧张,激发产出。如果遇到了一些障碍,请对上一步进行一些改变。理想地是做两次这样的“Crazy Eights”,但请平等地去看旧点子和新点子,新的不一定就能推倒旧的。
现在我们要把用户的故事图表变得更集中,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展示出来,接受整个团队的批评。做这个Storyboard的目的就是看用户要怎样在应用中活动——他们怎样点击,他们进入了怎样的信息页等等。
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贴三个便签,每一个便签都是整个故事版的一个框架。这就像一个填色漫画书一样。然后对照你的“疯狂八步”的产出,然后找到最好的想法,完善细节,然后把它们摆上这个Storyboard。
这里有三个故事板的规则:
给每个人一些点状便利贴。现在,每个人不说话,在故事板上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甚至不排除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热点图,有些好点子自然而然地会脱颖而出。
现在,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聚拢到故事版前面来。首先,让大家谈自己喜欢的,然后我们再去问点子的提出者有没有需要补充的。通常,最好的、最受欢迎的点子就是那些不需要解释的,所以提出者不会有太多补充。这样就比一个个陈述自己想法的过程要快得多。
现在我们再来看所有的点子,每个人拿1-2个特殊的便签(和之前的相区别的)。接下来,你就要为自己最喜欢的点子投上“最关键的一票”了。比较这幅图和开始的热点图,就很容易看出那些点子占优势了。
这个超级投票的过程中,每个人所占的权重可以是不一样的。如果CEO真的是决策者,那么他可以有三票。在投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尴尬,但这都是正常的,彼此需要坦诚地来谈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又要重头来一轮这个循环了。一个Storyboard解决了一个部分的问题,我们需要把所有的部分都解决掉。但根据经验,有时候我们要针对某一部分进行两次讨论。不管如何,这个循环所耗的时间有限,在一天内我们可以来多次。
在下一篇中,我们将继续介绍这五天内会发生的突破和创造,谈一谈如何把点子变成原型。敬请关注。
出处:gv.com
编译:林文婷
来自微信公众账号: 特赞Tez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