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调查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4 Aug 2019 16:18:1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UPS:2019年亚太地区网购消费者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17015.html Sun, 04 Aug 2019 22:00:05 +0000 //www.otias-ub.com/?p=917015 亚太地区的全球网络零售占比超过 50%,是世界电子商务变革的核心。 但是随着网上购物的流行,客户需求日渐细化,期望值不断上升,企业需要变得灵活并快速适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UPS《网购消费者行为调查》研究报告提供对网购消费者从购买前到发货后的日常购买习惯洞察。他们在哪些地区进行此项调研?他们愿意接受多久的递送时间?他们对零售商的退货政策有何期待?以及如何才能将一名生客转变为常客?

2019 亚太地区调研精要

2019 UPS《网购消费者行为调查》研究报告关注网购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他们来自亚太地区的四大关键市场 – 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韩国。 除企业对客户 (B2C) 趋势之外,2019 年的研究报告还首次针对企业对企业 (B2B) 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提供了独特见解。

该研究报告深入分析了塑造当下网络零售格局的三大方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您的业务:

·  可视性: 客户期望能够轻松便捷地了解产品详情、寄件费用、递送时间或退货政策,让整体购买路径清晰可见。

·  激励机制: 消费者并不一定仅因为某件特定产品而购买,还有许多促使其购买产品的因素或方式。

·  定制化: 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客户希望零售商能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想其所想、供其所需。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绿色和平: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研究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00798.html Fri, 09 Jun 2017 16:59:06 +0000 //www.otias-ub.com/?p=600798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委托国际市场调查机构在中国大陆14个一、二线城巿抽样访问了年龄在20到45岁共1800人。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绿色和平东亚办公室项目主任邓敏琳表示:“‘社交购物模式’的作用在中国大陆特别显著。朋友穿着好看的衣服发在微信上的自拍,网红在微博上做的产品推广—— 社交媒体与电商平台的结合,既满足了大家的社交需要,也勾起了购物的欲望,从而刺激了过度消费。”

“社交购物模式”成为新常态,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结合是主要因素。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意大利。

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衣物过剩几乎成为普遍现象。51%的消费者家中有未拆标签的衣物。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衣物过剩情况显著高于深圳、广州。二线城市中,成都相对突出,许多消费者表示拥有多于需求的衣服和鞋。

中国消费者平均每月购物的花费约910元。一线城市每月平均购物花费(970元)高于大多数二线城市(860元)。其中,北京、上海、成都的消费者每月平均购物花费(约1000元)最高。

从网购时间来看,受访者平均每天花将近2小时在网络购物上。67%的受访者承认有时候会在上课或上班时网购。

中国大陆受访者购物时更倾向受外界的评价影响。73%的认为穿上好看的衣服能让自己更自信,42%的大陆人认为穿戴大牌衣服会使别人对他有比较好的评价。虽然频繁购物,但50%的受访者因为担心花费高而被周围人责备而向他人隐瞒自己的实际购物状况。

邓敏琳指出:“时尚行业高速膨胀,2000到2014年间,衣服制造量翻了一倍。2015年,时尚行业消耗近800亿立方米淡水,排放出近一百万吨的CO2和9200吨废弃物。购买新衣服不一定能带来愉悦,但肯定是为地球带来了更重的负担。”

自2011年起,绿色和平发起“为时尚去毒”行动,已成功促使79个国际时装与纺织品国际品牌、供应商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淘汰生产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自2017年起,绿色和平将更进一步呼吁企业及品牌改变商业模式,产品销售不应以量取胜,而是从质量引导消费者,提供对消费者内外在的可持续选择。同时,绿色和平将致力于引导消费者减少过度消费,建立环保的“可持续时尚”理念。

PDF版下载可加入我们小密圈,199IT感谢您的支持!

]]>
Vasona Networks:《精灵宝可梦Go》游戏玩家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513672.html Fri, 02 Sep 2016 17:53:08 +0000 //www.otias-ub.com/?p=513672 Pokemon-GO-cover

Vasona Networks于8月17日-23日在网上调查了18岁以上的506名美国《精灵宝可梦Go》玩家。

据Vasona Networks的调查显示:在用户兴趣上,《精灵宝可梦Go》只是增强现实游戏中的冰山一角。在11%玩过这款游戏的美国人中,有一半的人玩过类似可以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与角色进行交互的移动游戏。大部分受访者至少每周都会玩一次《精灵宝可梦Go》,另外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想玩下一个版本的游戏。

这个趋势对游戏开发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于移动运营商可能会造成麻烦,因为这可能会摧毁已经拥挤不堪的无线网络。

这份调查显示:

23%的人认为《精灵宝可梦Go》最令人兴奋的特色在于要走出户外,另外有17%的人指出AR功能是最令人兴奋的部分。

69%的人计划玩这款游戏的下一个版本,而24%的人则不太确定。

67%的人至少每周都会玩几次《精灵宝可梦Go》,这些人中超过33%每天都会玩。

一些《精灵宝可梦Go》玩家会考虑这款游戏所用到的流量。如果流量是免费的话,51%的人表示会更加愿意经常玩这款游戏,另外有26%的人表示可能会更加经常玩。不过,35%的受访者担心在收服小精灵时的流量使用情况。而随着一些运营商推出新的不限流量方案,AR游戏所消耗的网络流量会相应地增多。

Vasona Networks的产品管理总监John Reister表示:“移动运营商很走运,因为《精灵宝可梦Go》只带来相对比较低的流量消耗。下一个移动AR热潮可能会一夜之间就会来临,运营商需要回答这些问题,随着开发者增加更多的功能,其流量需求又会增长多少,而运营商又有什么对策呢?”

据这份调查显示,《精灵宝可梦Go》未来的功能会令到这款应用产生更多的流量需求。在被问及希望看到怎样的功能时,受访者的回答是:

39% 地图叠加,更丰富的地图信息。

26% 实时看到朋友的位置和进程

21% 角色可以与玩家进行交互

9% 游戏内语音聊天

6% 游戏评论弹幕

《精灵宝可梦Go》可以将大部分的玩家带出他们传统的应用使用舒适区。当不在玩游戏的时候,55%的受访者会使用社交网络或者即时信息应用(Facebok、Instagram),其次是看视频(12%)和浏览网页(12%)。只有7%的人表示,很有可能会玩其他的移动游戏。

“移动网络越来越拥挤,尤其是游戏带来的影响。”Reister如是说,“随着运营商继续投入现有的网络并开始搭建通往5G的桥梁,他们必须准备好消费者对时间敏感、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要求。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惜继续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

]]>
清华大学: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69492.html Thu, 05 May 2016 07:33:49 +0000 //www.otias-ub.com/?p=469492 清华大学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首度揭示了这一群体的财商状况。报告用数据翔实地展示了90后大学生财商特征,出人意料的是,这一群体对提升财商素养的需求非常迫切。

首份大学生财商摸底 数据喜忧参半

《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蚂蚁金服商学院,清研智库三方合作完成。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采用线上调研与拦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筛选出有效样本总量4980个,最终形成报告。

报告显示,目前90后大学生存在4方面财商特征:财商观念存在明显误区;消费社会化和消费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勃发和财商素养欠缺;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赵曙光说,财商指认知、管理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继智商,情商之后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目前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在大学生中被广泛使用,但我国的财商、金融普及教育并未跟上,调查有助于我们了解90后大学生真实的财商现状。

大学生理财动机强 银行理财产品知晓度最高

不良P2P产品抬高大学生收益期望值;三成盼年化过10%

1462433516-2899-4z9q-fxrtztr3675479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90后大学生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纯消费者”,打理自己手上的钱财让财富增值,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一点也不稀奇。调查显示,这一群体对理财的接受程度很高,15.6%的人对理财持“非常欢迎”态度,44.6%的接受理财,只有0.5%的人对理财非常反感。这意味着有60.2%的90后大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理财动机。

虽然90后常常被认为是新新人类,但在理财产品的知晓度上,90后大学生认知最高却是传统银行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其次才是更新的互联网金融。

在旺盛的理财需求背后,有几个调查数字也显出90后大学生理财知识储备不足。受一些高风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虚假宣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理财误区,亟需加强教育和引导。例如,尽管目前处在利率下行周期,市场上各种金融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普遍下降,但90后大学生的理财预期却很高,30.8%的人理财产品利率的期望值在10%-18%之间,更有4.3%的人期望在18%以上。在成熟投资者看来,不应片面追求如此高的投资收益,因为那意味着高风险。可不少90后大学生们并不这么认为,调查中有62.2%的人认为市场上是存在利率很高、风险很低的投资理财产品的。调查中发现,这种错误观念的形成,和一些不法P2P不断宣传“高收益、低风险”有很大关系。如果不对90后大学生在投资理财上的误区加以纠正,则容易被不法分子拖入泥潭。

1块钱也要打理 四成投资意愿低于1000元

大学生理财“草根化 凸显互联网理财意识觉醒

 

1462433516-9086-5G4U-fxrunru8714199

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不管钱多钱少,只要运用合理都可以进行打理。自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开启了1元钱起理的碎片化理财时代后,整个社会的投资理财门槛大大降低,加速了理财观念在全社会的普及。

调查显示,这一“草根化”,“碎片化”理财观念也在大学生中形成市场。有24.1%的90后大学生认为即使是1块钱也可以尝试进行理财,有40.6%的人意愿投资金额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理财意识已经初步觉醒。但受腰包所限,真正能用于投资理财的金额并不大。

四成大学生炒股 高风险理财偏好令人忧

1462433516-9445-2JhL-fxrunru8714232

2015年A股的牛市,吸引了不少新投资者的加入,其中就不乏90后大学生的身影。在90后大学生中最受欢迎的两种理财方式是炒股票和买基金,40.2%的受访90后大学生参与过炒股,36.7%的受访人买过基金。股市的热浪也吹进了象牙塔内,让不少大学生跟着涌入股市。然而,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毕竟较弱,如此大比例的90后大学生参与炒股,也显示了加强财商教育的紧迫性。

让人稍微感觉可以松一口气的是,大部分90后大学生通过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是“练手”,选择 “积累社会经验,提升个人投资技能”作为第一目标的占到63%,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

大部分大学生愿试水互金理财

1462433516-1320-k6gu-fxrtzte9914987

在互联网金融深入千家万户的潮流之下,调查发现:在未来一年内,有多达40.06%的大学生有意愿购买互联网金融(服务)。还有22.75%的大学生选择了“未来,等互联网发展成熟之后,会考虑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

目前一些高风险甚至伪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校园内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伤害,有声音建议彻底禁止互联网金融产品进入校园。但调查显示,在当前校园财商教育缺失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而得到“实战经验”,45.1%有大学生选择了”尝试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实战’中学习”的选项。说明互金产品在90后大学生中拥有较高的正面形象。

调查发现,手机成了大学生理财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在手机里普遍会安装1-3个理财软件,当然安装不等于实际进行理财。如果进行实际的理财,七成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2-3种理财产品进行组合购买。

几大典型财富误区 财商教育亟待加强

1462433516-5174-4aEe-fxrtzte9915012

“不欠债不贷款是最好理财”:约59.1%的学生认为“不欠债、不贷款才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我国,关于财商教育的古训源远流长,但社会、家庭、学校对孩子的财商启蒙普遍较晚,应该给孩子、学生灌输正确的金钱概念,既要量入为出,又要明白钱并非省出来的,而是通过流动创造财富,短期“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长期应该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与经济承担能力”。

“世上有高利率、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有62.2%的学生搞不清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认为世界上存在“利率又高、风险又低的理财产品”。分析原因,一方面说明大学生还未建立健全、健康的理财观念;另一方面说明现在部分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的p2p理财产品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值得警惕。

“盲目憧憬高收益理财产品”:或许因为对“高利率、低风险”理财产品的盲目憧憬,有六成以上学生期望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在给出央行一年期正常存贷款利率的前提下(一年定期利率是2%;一年贷款基准利率是4.85%),有31.8%的学生期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5%-10%之间,更有30.6%的期望达到10%-18%,说明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金融知识储备不足,也缺乏足够风险甄别和应对能力。

消费“成人化”

但花钱“不成熟” 媒体曾报道过一名大学生两个月的电话费单据长达33米,部分舆论将90后贴上了“败家”标签。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消费区间在1000-3000元/月之间,28.2%的大学生消费额度在3000-5000元/月,极少数在8000元以上。

1462433516-2000-rDhC-fxrunru8714521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元。大学生的消费数据与全社会整体水平相当。而消费结构上也出现一致化特征,调查显示,近七成(68.8%)的大学生选择了日常购物支出,62.4%的大学生选择了休闲娱乐,超越了食品的消费支出。说明90后大学生消费“成人化”,抑或“社会化”趋势明显。

1462433517-8940-t5-D-fxrtztc3186634

大学生的消费随意性大,寅吃卯粮,大学生上半学期小康生活,下班学期省吃俭用的情况并不少见。数据显示,40.5%的大学生消费时没有计划、随心所欲,22.7%的大学生消费计划不明晰,仅有9.8%的大学生有非常明确的消费计划,并能坚持。

口袋里没有钱之后,怎么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90后大学生的选择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四成90后大学生会采用“金融手段”满足自己消费需求,其中18.6%的大学生会选择分期付款,13.0%选择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或产品。这是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与其他时期青年的时代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金融手段”时,还缺乏甄别能力。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受到“低风险、高收益”等理财宣传手段的误导,从而增加了投资亏损的风险性。

1462433517-4657-KFwP-fxrtztc3186686
1462433517-1468-rBlS-fxrunru8714648

七成大学生想学但无处学 校园财商教育待加强

本次调查发现,约七成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的财富管理技能有着强烈渴望。在受访大学生中,41.4%的大学生认为财富管理技能作用较大,28.4%的大学生认为财富管理技能是一项必备技能。两者合计69.8%。只有不超三成的大学生认为财富管理技能作用不大、没有作用或“说不清楚/不确定”。

大学生对财商教育也普遍持欢迎的态度。有19.8%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支持”选项,他们认为“财商是智商和情商之后,现代人离不开的第三种基本素养,也是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的有效手段”。有18.5%的大学生点选了“支持”选项,认为“懂得省钱诀窍或赚钱技能,总归是好事”。有47.1%的大学生点选了一个偏中性的支持选项,认为“因人制宜,有兴趣或需求的人可以尝试接触一下”。 以上三项相加,总计85.4%的大学生构成了财商教育的潜在需求者。

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认为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教育三大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和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认为学校财商教育、实际理财投资、网络媒体传播是靠谱的财商教育途径。57.5%的大学生首选学校教育作为财商教育的靠谱途径,他们希望学校财商教育的模式是“大学的选修课、公开课等开放式进座”。其中,更有39.7%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财商课有“纳入大学生必修课作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有49.2%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媒体、专业财经网站等媒体传播也是重要的财商教育渠道。

财商学什么,八成大学生最需要“理财知识和方法”。83.4%最希望学到理财知识与方法。第二渴望学到的是财富故事和成功案例,第三渴望学到的是正确的财富观念和态度,第四是靠谱的理财产品。

中国青年财商公益计划启动

设立财商公共课、选修课、奖学金、测试等项目夯实计划

为满足90后大学生对提升财商素养的需求,同时响应“一行三会”提高国民金融素养的号召,报告发布现场,蚂蚁金服商学院牵头,联合了清华,北大,人大等10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基金等30来家金融机构,以及10多家权威媒体,共同发起此项公益计划。

据悉,未来这一计划主要从八个方面着手推进,包括发起机构共同搭建财商培养、金融教育的学习平台和生态组织;和教育部门、高校联动,推动设立金融、财商基础知识公共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在线财商测试、实践等公益产品和服务;在部分高校设立财商奖学金,力争通过生态合作伙伴等各方努力,使各种金融教育覆盖100所院校、惠及100万学生,服务1000万青年、学子。

]]>
Nielsen:网民每日聊天应用访问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39704.html Wed, 17 Feb 2016 15:43:54 +0000 //www.otias-ub.com/?p=439704         199IT原创编译

        纽约时报认为等待短信是导致焦虑的原因之一。根据Nielsen 手机洞察,79%的美国无线通讯用户表示一般情况下会发短信;但是根据Nielsen Electronic Mobile Measurement,18岁以上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每个月在通讯类应用上消耗4小时39分。因此问题不是人们是否与其他人保持联系,而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其他人联系。

        在开始调查之前,我们观察了OkCupid (约会应用) 和 Tinder这两款受欢迎的约会应用的趋势。这两款应用分别发布于8年前,但是网络约会的方式有些差异。例如,OKC一般在早上访问量比较多,大部分用户起床后会查看匹配和消息。下午6点左右Tinder用户访问量出现峰值,而且访问量高出OKC。傍晚10点到11点是两个应用访问量最多的时候。

        观察单独用户时,我们发现大部分OKC用户在早、晚登录应用;Tinder用户则更喜欢在中午和午夜访问应用。12

        我们还观察了其他聊天应用的情况。在Facebook Messenger, Snapchat 和 Tinder之中, Facebook Messenger从早上到下午2点是访问量最多的。过了下午2点,Snapchat的访问量会超过Facebook Messenger。到傍晚8点,Tinder的访问量超过前两者。34

        调查发现,超过20%的Facebook Messenger、 Snapchat 和 Tinder用户每个小时至少访问一次应用。这方面Snapchat领先,超过60%的Snapchat用户每个小时检查应用。

        还有一些应用模糊了网络聊天和通讯的界限。Tumblr, Twitter, Instagram 和 Facebook Messenger使用量都呈现出钟形曲线。56

        电子邮件应用也呈现出相似趋势,Microsoft Outlook使用量在下午呈现出峰值。电子邮件活动频繁显示出这种技术已经深入移动用户的生活。晚上单独用户数量比平时高出20%,用户比例攀升至65%。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用户在晚上每个小时至少访问一次电子邮件。Kik的使用量有些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应用的用户倾向于年轻人。78

        199IT.com原创编译自:Nielsen 非授权请勿转载

]]>
2016年网民购机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34491.html Tue, 26 Jan 2016 14:29:56 +0000 //www.otias-ub.com/?p=434491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客将创业者定义为那些“能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它当作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创业永远是个进行时,需要时刻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能够及时把握消费者变化的手机厂商不会认为手机市场是一个红海,而是会在消费者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处,排兵布阵,占领市场。

2014年人口红利期带来了手机厂商的迅速膨胀,2015年消费者购机行为发生了细微的改变,因此,2015年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中国手机市场的话,应该是“调整”:调整产品线、调整渠道布局,调整品牌定位。

2016年之初,网易科技通过对网民购机行为调查发现了市场上的以下变化。

从价格之殇到品牌塑造

“一年前消费者进入店里选择手机基本上先说要哪个价位段的手机;现在则是直接说要哪个品牌的手机。”迪信通总店店长向网易科技表示。

2011年-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图,会发现2012-2014年是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的高峰期,主要是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过渡,由此带来的人口红利吸引着众多手机厂商的进入。

“这一时期更多是智能机的普及,对消费者来说购买智能手机是第一次,属于小白用户,更容易受到价格和硬件参数的影响。”对行业观察已久的人士表示。

所以主打“性价比”的小米能够迅速占领市场。2014年甚至到2015年上半年,手机厂商都还在打“价格战”:比如2014年手机厂商的千元大战,2015年甚至一度将智能机的价格杀到399元。

不过,随着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替换为主导的新阶段,消费者对手机品质会有更高的要求,换机用户会愿意为了更好的体验而考虑高价位的高品质手机。

来自网易科技对消费者购机行为的调查显示,有59%的消费者在购买新的手机时最先考虑的是品牌,而不是硬件配置。

3560261086254476040

同时,虽然价格仍然是第一影响因素,但影响消费者决策第一要素中,品牌仅比价格占比少2%。

1422039183460031282

国内手机厂商也不再围绕着拼配置、拼销量的低端市场打转,开始塑造品牌。比如中兴手机赞助NBA赛事、vivo借势小黄人跨界营销、荣耀找陈坤代言,360手机找王凯做代言。

TMT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认为,手机厂商开始找代言人说明越来越重视品牌塑造传播了,而不是沉迷于配置站和价格战,这是很大的进步。代言人可以很快的向消费者者传达“我是谁”的定位。

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手机厂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涵,没有真正的粉丝用户,那手机很难有溢价,很难产生创新。

不过,从调查来看,如果只是简单地请明星代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17984998501748594937

从线上红利到遭遇天花板

“我们发现线上成本在逐渐增加,电商渠道红利时代已经终结。”OPPO副总裁吴强在2015年年中曾这样表示。市场咨询机构GfK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国产手机线上渠道销量为1900万,环比下降了22.6%,但线下渠道依然保持了增长,线上渠道爆发增长期已过,线上和线下逐渐呈现协同增长的趋势。

来自网易科技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新机时选择的渠道,排在首位的是网上渠道,然后是实体店最后是运营商。虽然消费者选择线上的渠道比例仍是最大,但在手机厂商看来,随着线上线下同价、线上成本增高,线上渠道终遇天花板。

15366637412680082142

因此,2015年国内手机厂商对线下重视程度和前几年相比提升了很多。一方面,手机厂商开始铺设自己的线下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拥抱苏宁、迪信通、国美、乐语等渠道商。

比如以电商渠道起家的小米开始铺设线下渠道,小米Note顶配版选择在全国19个小米之家展开线下实体首销。

“互联网渠道将中间环节省掉,可能降低了成本。但要知道线下商业在进化,效率在提高,最终线上成本也会提高。因此,没有可能线上将线下吃掉,或者线下将线上吃掉。所以vivo始终没有把线上线下割裂来看,我们认为线上线下最终一定会走向融合。”vivo全球副总裁冯磊在接受网易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

从讲究性价比到客单价的提升

另外,线下渠道商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数字:虽然2015年销量不如之前,但手机客单价提高了。

根据第三方机构GfK的研究也显示,中国手机市场经过5年高速增长进入智能机存量替换期,存量换机用户倾向更高端产品迭代。2015年中高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1500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在智能机市场占比将从2014年34%增长至42%。

因此,2015年国产手机不再只提性价比。魅族副总裁李楠甚至提出一个观点:性价比危险。他认为性价比是能解决性能和价格的问题,但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关注的越来越多,包括设计、体验、服务、品牌等因素。

华为算是国产手机中抓住品牌和利润较早的公司。2014年就流传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终端提出要求,要以利润为核心,余承东也认为没有利润就没有未来。从201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来看,2015年上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0%,占手机总出货量的比例提升至31%。

记者手记:来自线下渠道商的负责人向网易科技表示,虽然现在手机市场有些饱和,不如以前好卖。但新品上市还是能够带动一些市场,甚至有些品类会出现有钱买不到货的现象。所以,所谓的红海市场就是个伪命题,只有红海的企业,没有红海的行业。

]]>
Visa :2015年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410743.html Thu, 26 Nov 2015 16:34:41 +0000 //www.otias-ub.com/?p=410743 Visa 发布的《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显示,77%的中国购物者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购信息,并有68%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购买,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数据(分别为65%和51%)。

20151123_8521507994-a
Visa发布的《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 》显示,77%的中国购物者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购信息,并有68%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购买,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数据。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精通电子商务之道。Visa 发布的《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1]》显示,77%的中国购物者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购信息,并有68%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购买,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数据。

未来,中国的移动商务也将有所发展。根据调查,5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在接下来6个月内会更常使用手机进行网购,并且有52%的受访者表示手机逐渐成为他们网购时主要使用的设备。

许多中国消费者随时随地浏览和进行网购:受访者在工作或上学时(45%)、旅途中或通勤时(34%)和在社交场合(32%)从事移动商务相关的活动。此外,也有23%的受访者会在实体商店内用手机比较商品价格及查看商品库存。

在进行网购时,39%的消费者偏好使用“一键支付”,而27%的消费者选择使用“已保存的卡片信息”完成购买支付。

Visa 中国区总经理于雪莉表示:“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率很高,并且中国消费者已经养成使用手机购物的习惯。在 Visa,我们致力于为持卡人提供一个安全快捷的网购支付环境。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在中国市场也推出了 Visa Checkout,它是一项在线支付服务,消费者只需在设备上轻松点击几下,便可完成购物。使用 Visa Checkout,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便捷的网上购物体验。”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排名前三的移动商务购买类别为时尚商品(32%)、电影票(32%)和公用事业账单支付[2](28%)。

中国消费者网购时更加理性

与调查中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消费者对待网购的态度最为理性 只有12%的网购族表示他们最近一次网购是冲动购物。

消费者在网上和在实体店的购买行为也有所不同。与在实体店购物时(36%)相比,57%的中国消费者在网购前更加深思熟虑,但同时也更容易仅因为产品促销而购买计划外的商品(网购时比例为52%,实体店购买时比例为36%)。这说明中国网购族会受促销活动影响。

根据调查,18岁至34岁的年轻网购族更容易因为促销而购买计划外的商品(54%)。

跨境购物逐渐流行

调查显示中国的跨境网购有所增长。在过去12个月中,有45%的网购族进行跨境网购。与2014年39%相比有所上升。

消费者进行跨境网购的首要原因包括更好的促销活动和优惠(26%)、更便宜的价格(24%)、商品设计更独特(24%)以及商品种类更多(24%)。与其它类别相比,中国消费者在运动和户外设备、婴儿护理产品、以及演出门票这三个类别的跨境网购需求更高。

Visa :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_000001 Visa :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_000002

[1]《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由 Visa 公司委托欧维希国际市场研究咨询公司 (ORC International) 于2015年5月到6月间实施,该调查共访问11,760名年龄在15岁到55岁之间的消费者,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澳大利亚、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中国有1,520名消费者受访。

[2] 水费、电费、燃气费、电话费等。

]]>
Stack Overflow :2015年程序员使用开发语言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339008.html Fri, 10 Apr 2015 16:36:38 +0000 //www.otias-ub.com/?p=339008 Stack Overflow刚刚完成了2015年度的用户问卷调查,并发布了调查报告,分析了在该网站上参与活动的社区开发者的情况,通过问答或简单的学习了解他们的技术倾向。该报告除了列举了各种趋势之外,还分析了参与者使用过的技术,喜欢、不喜欢或希望使用的技术,同时也体现了Git的支配地位。

问卷包含了大量的问题,例如开发者的年龄、性别、经验、教育情况,以及使用tab还是空格的偏好等等。但其中有一部分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首先是使用过的技术这一点,有超过半数的参与者使用过JavaScript,而其中有接近一半的人也同时使用一些与SQL数据库相关的技术。Java仍是服务端语言中最流行的第一位,而Angular也首次出现在了问卷的榜单上,出现在第十名的位置上,同时Node.js的使用者比例也达到了13.3%。

61

开发语言行为调查更重大的变化是C#的使用者与2013相比下降了13.1%,这也是问卷里的所有语言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一个。人们是否因为定价的原因而逃避使用微软技术?是否因为Stack Overflow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中的流行度不断上升,而这些国家的开发者更倾向于使用廉价或免费的工具,因而影响了最终结果?而Visual Studio近期的降价举措与这一结果是否又有着什么关联?

我们还想指出一点,在Stack Overflow的这次问卷中最流行的几门技术,同样也是GitHub上最活跃的一些技术,包括JavaScript、Java、PHP、Ruby、C++、C、C#和 Objective-C:

71

另一个有趣的统计数据是与喜欢的、不喜欢的和打算使用的技术相关的。下面这张表格的前两列中表示了开发者在使用某一技术的同时表达出他们对这门技术的喜欢或不喜欢的比例。最后的一列是开发者尚未使用过某项技术,但打算在将来使用该技术的比例。

81

在喜爱的技术一列中,我们注意到了使用者所喜爱的一些技术:Rust、Go、Clojure、Scala、F#和Haskell。而在糟糕的技术一列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名字:Salesforce、LAMP、Cordova和CoffeeScript。虽然问卷结果中没有涉及细节,但我们也很有兴趣知道为什么开发者不喜欢某些技术,例如LAMP或CoffeeScript。在希望使用的技术一列中,Android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一些流行的web技术:JavaScript、Node.js和Angular。

而在源代码控制这一节,问卷结果显示了Git相比于其它系统压倒性的支配地位,但这份问卷中也注意到,有大约10%的开发者完全没有使用过任何版本控制系统。

91

Stack Overflow的问卷调查在二月份通过它们的网站进行,内容为全英文,并且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来自总共157个国家的超过2万6千名开发者回答了问卷中的45个问题。这份问卷调查并不认为它的调查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全世界开发者社区的真实情况,它表示该结果“受到了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自然语言,以及其它一些偏差因素的影响”。

查看英文原文Stack Overflow Survey 2015: Technologies Used, Loved, Disliked or Wanted

]]>
2014年中国移动用户网络使用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255691.html Tue, 15 Jul 2014 17:10:20 +0000 //www.otias-ub.com/?p=255691

·移动用户经常使用哪些应用?

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是活跃用户比例最多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达到了91%

其次是上网搜索和浏览,活跃用户的比例达73%。但是和社交网络相比已经有不少的差距。

网络购物排在第三位,66%的移动用户经常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

注:“活跃用户”为表示经常使用该应用的用户

·在这些应用的使用上,4G用户比2/3G用户更加活跃。因此吸引用户迁移至4G能带来更多的流量消费。

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电子邮件、搜索浏览的4G和2/3G用户比例接近,因为此类需求比较刚性,网络条件改善对它们影响不大。

经常使用视频、音乐、网络购物、支付理财、餐饮地图的4G用户比例明显高于2/3G用户。此类需求较有弹性,网络条件不好时需求被抑制,一旦有了理想的网络条件,此类应用的使用率急速增长。

经常玩游戏、看电子书/漫画的4G用户比例反而低于2/3G用户。这类应用很多对网络要求不高,且对应用户大多是忠实用户,网络改善对用户的使用影响不大。但对4G用户而言,其他应用的使用率增加反而可能挤占了此类应用的吸引力。

·4G用户的用户体验相比2/3G有明显改善。吸引用户迁移至4G可以提高移动用户的整体体验。

4G用户对各类应用体验好评度的提升都非常明显。

对于视频聊天和观看视频等对网速要求非常高的应用,4G用户体验相比2/3G用户提升尤其显著。

·用户经常在哪些场景中使用这些应用?

是用户使用各种应用最为活跃的场所,其次是工作地点

视频、听音乐、视频聊天、网络购物、玩游戏等娱乐性应用,用户在家中的使用意愿高于其他场景。

·在不同的场景中,用户选择使用何种网络?

在家和单位等有WIFI覆盖的地方,WIFI是移动用户的网络首选。

餐厅/KTV等公共WIFI覆盖的地方,4G用户中选择运营商网络的比例要高于2G用户。在这些场所,4G在快速、便捷等方面相对WIFI具有一定优势。

·为什么还有很多用户尚未使用4G?

终端和资费是阻碍用户使用4G的主要原因,即缺乏优质的4G手机和为用户所知且接受的4G资费。

用户对4G缺乏了解,需要更平民化的普及。

·对4G的认识,4G用户和2/3G用户非常不同

速度:对于4G的速度,4G用户明显比2/3G用户持以更高的认可度。

4G用户大部分认为4G速度最快,胜过WIFI。

2/3G用户更多地认为WIFI速度无可比拟

稳定性:在两类用户对WIFI稳定性认可度一致的情况下,4G用户中更多人认为4G比2/3G稳定,而2/3G用户则不觉得4G和2/3G的稳定性有什么差别。

覆盖率:用户普遍认为2/3G的覆盖率要优于4G,但是4G用户对4G覆盖率的评价明显高于2/3G用户。

价格:在对WIFI资费看法一致的情况下,4G用户更多地认为4G资费比2/3G便宜,而2/3G用户更容易觉得2/3G远比4G有价格优势。

这些结果显示,仍有很多用户对4G缺乏了解,4G的宣传、普及和推广,还有更多工作亟待开展

]]>
UPS&comScore: 网络购物者行为调查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160.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160.html#comments Wed, 02 Oct 2013 13:34:12 +0000 //www.otias-ub.com/?p=157160

针对亚洲和澳大利亚消费者的调查报告——UPS《网络购物者行为调查》显示,在亚洲,与新加坡消费者(51%)和香港地区消费者(38%)相比,中国大陆消费者对他们的整体网上购物体验最为满意(60%)。

尽管中国购物者对网上所提供的品牌和产品多样性感到最为满意,他们依旧指出,零售商可以在售后交付体验方面有所改进,例如更改包裹配送地址的灵活性(42%)以及便捷的零售店提货点(43%)。

这份由数字化测评公司comScore公司携手UPS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网上购物。近八成的中国购物者表示,他们更喜欢使用手持设备访问多渠道零售商户。

中国消费者对多元渠道购物方式有着明显的偏好。这种多元化购物方式综合了实体店的传统优势和网络购物信息丰富的特点。大约54%的购物者强调说,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和一键结算选项是增加他们在网络零售商户处购物可能性的两个最关键因素。

该调查还表明,中国消费者希望在运送过程中有更多的掌控权和灵活性。近70%的消费者认为免费配送是网购结算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近60%的网上购物者认为货物在线追踪是一项必要的服务。

接受调查的购物者中近半数表示,会在购买前查阅零售商的退货政策,它是消费者网上购物时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
//www.otias-ub.com/archives/157160.html/feed 1
Apigee:2013年智能手机App行为调查显示用户又患上了“App依赖症” //www.otias-ub.com/archives/97971.html Mon, 04 Mar 2013 05:56:46 +0000 //www.otias-ub.com/?p=97971 智能手机和App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到了让人无法自拔的地步。已经有多份研究表明很多用户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最近根据API公司Apigee公布的2013年智能手机App行为调查,很多用户又患上了“App依赖症”。

根据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的762名智能手机用户的调查,85%受访者表示他们无法脱离App——哪怕一天都不行,“哪怕没有水也不能没有移动 App”,这些最无法脱离的应用包括 Email(57%)、Facebook(41%)和闹钟应用(31%)。

西班牙是对移动App最为依赖的国家,高达93%的用户表示他们无法割舍即便是一天。在移动App的使用数量方面,72%的用户每日使用10个左右,只有2%的用户每天使用50个。如果让受访者在咖啡和App之间做选择,不同国家的受访者回答也不同,36%的美国人觉得相对于永远删除手机应用,永远不喝咖啡更能接受。其他几国的这一数据分别是:英国(30%)、德国(40%)、法国(33%)、西班牙(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