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授阿特金森(Atkinson)提出—“弹性企业模型”理论 ,指出企业可利用弹性及多样性方式取代传统单一化人力雇佣,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压力,此为最早的灵活用工学术理论雏形。20世纪初,美国率先出现具有灵活用工特征的用工模式“劳务派遣”,目的是解决严峻的失业问题和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随着社会经济和全球化发展,劳务派遣传入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并得到不同程度的演变,多种形式的灵活用工模式开始出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造成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萎缩6.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萎缩1%,全球失业大潮来袭。在此背景下,灵活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模式,对于特殊时期的社会治理和资源配置起到稳就业、促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中国,灵活用工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消失与劳动者个性化需求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庄闲游戏app官网 等新经济业态为灵活用工市场提供新的用工模式需求,促进灵活用工方式的变革。2020中国两会,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提到:“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零工经济大概能够容纳2亿人就业。” 这个市场正犹如星星之火,在未来将成燎原之势,亟需创新型企业为之贡献专业化服务能力,完善整个市场流程和生态。
亿欧智库基于对全球灵活用工行业的大量桌面研究,以及对行业专家的访谈,撰写此份《2020年灵活用工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从灵活用工的定义出发,回溯灵活用工行业的发展背景和历史,重点研究服务商的业务模式,并分析全球龙头企业The Adecco Group和ADP的发展模式与变化,最后落脚于中国灵活用工服务商的落地实践,探索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灵活用工并非一时盛行,背后反映了企业降本增效、劳动者灵活就业、政府稳定就业等长期需求和痛点。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当下,研究灵活用工模式对促进就业、稳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通过重点研究灵活用工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及代表企业,为灵活用工服务商提供借鉴,为灵活用工需求企业提供用工优化思路,为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提供市场潜力判断借鉴依据,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微观参考。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2020年灵活用工行业研究报告】即可
1、细分行业是增长点:2019年2月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9.73亿,总体趋势稳定,但细分行业依然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社区论坛和内容社交
2、60后最离不开微信:年龄越大,越离不开微信,他们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的频次也较去年有所增加
3、圈子很大,交流很少:超过3成用户好友数多于200人,但实际上大部分用户每周有交流的却不超过20人
4、“内容社交”的本质还只是一个内容产品:主打社交恐将成为伪命题,用户使用内容社交app的动因还是在于内容有趣
5、与其保护隐私,不如展示自己:半数用户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在内容社交上的“痕迹”,仅少数用户表示反对
一、社交网络行业概况
社交网络行业概况
社交网络app是连接用户的交流平台
社交网络行业规模和渗透率
社交网络用户规模较为稳定
社交网络用户表达意愿
熟人面前无话不说,陌生人面前矜持沉默
社交网络用户表达意愿
28.5%的用户对熟人和陌生人的主动性一致
社交网络用户交流习惯
转发分享是常态,近半数人爱用表情包
社交网络用户兴趣领域
男性用户最喜欢时事新闻,女性用户最喜欢美食
二、各类社交app分析
社交网络子行业趋势
微博博客略有下滑,社区论坛和内容社交增长迅速
2-1 即时通讯篇
即时通讯app
微信和QQ有很高的渗透率和活跃用户
微信圈子大小
好友很多,但能说上话的只有那几个
微信依赖程度
过半数用户日常依赖微信
微信朋友圈频率
男性用户发朋友圈更勤
发朋友圈频率变化
原创内容的少了,转发内容的多了
刷朋友圈
与一年前相比,4成用户刷朋友圈更频繁,特别是男性用户
公众号关注和阅读习惯
多数用户会定期阅读重点关注的公众号文章
表情包使用习惯
能用表情包的时候绝不废话
2-2 微博博客篇
微博博客app
新浪微博安装渗透率32.6%,MAU达3亿
微博博客的使用诉求
分享有趣的东西、获取资讯是用户的核心诉求
微博博客的使用习惯
刷名人微博是女性用户的常态
发博频次
男性用户表达意愿相对较为强烈,发博频次相对较高
2-3 陌生交友篇
陌生交友app
陌陌的活跃用户数较为平稳,Soul的渗透率和活跃用户数在持续增长
陌生交友app的使用诉求
聊天解闷和扩大交际圈是两大核心诉求
陌生好友符合期望情况
近半数用户认为很少或者没有陌生好友能符合期望的
App好友人数
多数用户在陌生交友app上的好友人数为20人以内
线下见面好友人数
4成左右用户不与陌生好友见面
社区论坛app
百度贴吧的渗透率在2019年2月有所上升
社区论坛app
产品定位影响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
社区论坛用户兴趣领域
社区论坛用户在主要兴趣领域的比重均显著高于全体样本
社区论坛的使用诉求
信息和圈子是用户使用社区论坛的最主要原因
社区论坛重要性
近5成用户表示社区论坛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
2-5 内容社交篇
内容社交app
内容社交app近期陆续上线
内容社交的重要性
6成社交用户认为内容社交重要
内容社交app的使用原因
内容是首要的,社交是次要的
内容社交“痕迹”是否可见?
半数用户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在内容社交上的“痕迹”
三、社交上的电商
社交上的电商
基于社交平台的电商随处可见
用户对社交电商的态度
总体来看,用户对社交电商接受程度较高
社交电商接触频次
近7成用户认为接触到社交电商的频次太多了
社交电商购买次数
超过半数用户一年内购买过基于社交电商的产品,平均花费320元
四、不同用户群体的社交差异
表达意愿差异
年龄越大,对熟人越主动,对陌生人越被动
交流习惯差异
年龄大爱转发,年龄小爱斗图
社交隐私态度差异
90后和00后对“痕迹”可见的意愿相对较弱
社交圈子规模差异
年轻用户好友多,但真有交流的没几个
微信依赖程度差异
60后最依赖微信,00后依赖程度最低
兴趣领域差异
年龄越大越喜欢时事新闻和运动健康,年龄越小越喜欢游戏
五、用户画像
行业用户画像
男性用户占比略高,26-35岁用户占比45.2%
行业用户画像
社交用户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较高
微信用户画像
微信用户年龄略高于全体社交用户
新浪微博用户画像
用户较年轻,25岁以下用户占57.4%
陌陌用户画像
陌陌用户男女比例3:1
百度贴吧用户画像
用户非常年轻,7成用户25岁以下
多闪用户画像
男性用户占比略高,比全体社交用户略年轻
1.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极光调研数据,通过极光调研平台进行网络调研,共回收社交网络用户的问卷840份
2.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02 – 2019.02
3.数据指标说明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4.法律声明
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5.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极光大数据(NASDAQ:JG)发布《2019年1月网约车行业研究报告》,从网约车市场动态、运营数据、用户画像等方面勾勒出网约车下半场的行业态势。
极光观点:
网约车市场近期发展动态
车企集中发力布局网约车和网约车企业走向合规经营是网约车领域近期两大动态
主要网约车企业简介——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是领先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
主要网约车企业简介——首汽约车
首汽约车围绕“高品质” 的品牌核心打造优质出行服务
主要网约车企业简介——曹操专车
曹操专车是吉利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
网约车app用户规模和渗透率
网约车app 2018年12月用户规模达1.9亿
网约车app月均DAU
首汽约车月均DAU逆势上升,位列第二
网约车app MAU
首汽约车MAU逐月攀升,跃居行业第二
网约车app日人均使用时长
首汽约车日人均使用时长达7.2分钟
网约车app日人均启动频次
首汽约车日人均启动频次超过3次
网约车app安装渗透率
截至12月31日,滴滴出行渗透率达14.71%
网约车app 2018年下半年渗透率增长率
首汽约车2018年下半年渗透率增长达117.3%
网约车app日新增用户7天活跃留存率
滴滴出行日新增用户7天活跃留存率为12.2%,位列行业第一
网约车app日新增用户30天活跃留存率
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专车分列日新增用户30天活跃留存率排名前三甲
主要网约车平台app偏好top 10
网约车平台app用户多偏好出行服务和生活服务app
滴滴出行用户地域分布
北京、上海、成都是滴滴出行用户量排名前三的城市
首汽约车用户地域分布
每五个首汽约车用户中有一个来自北京
曹操专车用户地域分布
天津、西安和苏州是曹操专车用户占比最高的三个城市
报告说明
1.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2.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06-2018.12
数据指标说明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法律声明
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4.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极光大数据(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G)发布《2018年Q3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从智能手机保有率及销量、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手机app安装情况和国内运营商市场等维度分析当前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格局。
数据亮点:
一、 智能手机保有率分析
2018年Q3国内主流手机品牌保有率
华为是2018年Q3国内保有率最高的手机品牌,每五个中国移动网民就有一个华为手机用户
Q3主流手机品牌保有率变化趋势
iPhone和OPPO竞争激烈,iPhone以19.1%的保有率反超OPPO
Q3各主流手机品牌城市等级分布
iPhone用户中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最高
Q3主流手机品牌型号分布
华为的型号分布最为分散,top 5仅占两成
iPhone机型分布变化趋势
iPhone X在iPhone用户中的占比进一步增长,截至2018年Q3,占比达11.7%
二、 智能手机销量分析
2018年Q3国内手机品牌销量占比
2018年Q3 vivo销量占比达17.3%
Q3主流手机品牌销量占比变化趋势
iPhone销量占比连续三季度下滑
Q3主流手机品牌销量价格分布
Q3所售智能手机中,价格在3000元以下的超过8成
Q3销量top 10手机机型
OPPO R15以4.2%销量占比强势登顶
三、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分析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华为
2018年Q3,华为的换机用户忠诚度为39.9%,近四成用户会继续选择华为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 OPPO
OPPO换机忠诚度降至30.5%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 iPhone
iPhone用户忠诚度半年内连续下降,从2018 Q1的63.4%降至Q3的61.5%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 vivo
34.9%的vivo换机用户仍然选择本品牌,该比例相比Q2大幅上升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小米
约三成小米用户换手机后继续使用小米
四、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华为
华为用户:近七成用户是男性,爱看电影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OPPO
OPPO用户:54.9%的用户性别为女性,87.7%的用户在35岁及以下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 vivo
vivo用户:男性女性用户占比相近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小米
小米用户:男性占比超7成,爱好运动
五、手机app安装情况
高中低端手机app安装概况
平均每台高端机安装59款app
高中低端手机用户app偏好指数
高端机用户最偏爱的app是微软翻译
主流安卓手机用户app偏好指数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最偏好的app类型各有千秋,其中OPPO用户对综合电商类app较为喜好
六、国内运营商市场分析
三大运营商市场占比
71.1%的中国移动网民是移动的用户
三大运营商在主流手机品牌中的市场占比
iPhone的移动用户占比为64.4%,比整体市场占比低6.7%
三大运营商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联通在2018年Q3市场占比有明显增长
报告说明
1.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2.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7年07月-2018年09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数据指标说明
保有率:根据极光大数据在指定时间段内监测到的至少有一次数据上报的活跃手机数量推算的全国活跃手机总量
销量:根据极光大数据在指定时间段内监测到的手机数量增量推算的全国手机销量
用户忠诚度:某手机品牌的用户在更换手机时选择原品牌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则认为用户忠诚度越高
4.法律声明
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5.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Source:公开资料整理
Source:公开资料整理
极光观点
一、移动直播行业概况
移动直播行业发展历程
2016年是移动直播元年,这一年移动直播几乎进入了所有移动网民的视野
移动直播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活跃的移动直播平台几乎都背靠巨头
移动直播行业融资情况
欢聚时代旗下YY已上市,虎牙启动赴美IPO进程
移动直播行业产业链
移动直播平台依靠UGC拉动流量,PGC产生精品内容
二、移动直播行业运营情况分析
直播app整体渗透率及用户规模变化
截至2018年2月,直播app整体市场渗透率高达21.4%,用户规模超过2.2亿人
直播app整体渗透率变化趋势
游戏直播app和答题直播app共同拉动行业增长
2月直播app市场渗透率top 10 app
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三款直播app:斗鱼直播、虎牙直播、YY
渗透率top 10 app(DAU)
斗鱼是过去半年平均DAU最高的直播app
渗透率top 10 app(日新增用户数量)
YY和么么直播过去半年日均新增用户量超过30万人
渗透率top 10 app(30天留存率)
小米直播app的30天留存率超过七成
渗透率top 10 app(用户使用习惯)
映客直播的用户平均每天打开映客3.03次
用户安装直播app数量分布
平均每个直播app用户安装了1.7款直播app
三、移动直播行业人群画像分析
整体直播app用户画像
66.7%的直播app用户不到30岁,近六成用户为男性
整体直播app用户画像
直播app用户城市等级分布与全国网民城市等级分布基本一致
整体直播app用户画像
每100个直播app用户就有超过8个来自广东,还有8个来自河南
整体直播app用户画像
王者荣耀是最受直播app用户青睐的app
整体直播app用户画像
OPPO R9系列是直播app用户最喜欢选购的安卓机型
斗鱼直播用户画像
斗鱼直播:年轻男性用户为主,84.6%的用户为男性
斗鱼直播用户画像
每10个斗鱼直播用户中就有接近1个来自广东
虎牙直播用户画像
虎牙直播:近七成用户不到25岁
虎牙直播用户画像
北京是虎牙直播用户量占比最高的城市
YY用户画像
YY用户:最爱用王者荣耀,其次是新浪微博和快手
YY用户画像
新一线城市重庆、成都进入YY用户量占比top5城市
报告说明
1.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2.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7年2月-2018年2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数据指标说明
报告中的直播app包括斗鱼直播、虎牙直播等911款app
4.法律声明
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极光观点
极光观点
一、智能手机保有率分析
2017年Q4国内主流手机品牌保有率
每五个中国移动网民就有一个iPhone用户
Q4主流手机品牌保有率变化趋势
得益于新品的拉动,iPhone Q4保有率突破20%
Q4各主流手机品牌城市等级分布
新一线城市为各主流手机品牌贡献两成左右用户
Q4主流手机品牌型号分布
OPPO是最依赖明星机型的安卓品牌,其次是vivo
iPhone机型分布变化趋势
截至17年12月,iPhone用户中占比最高的机型还是14年9月发布的iPhone 6
二、智能手机销量分析
2017年Q4国内手机品牌销量份额
Q4每五台售出的手机中,就有超过一台是华为手机
Q4主流手机品牌销量份额变化趋势
OV销量份额你追我赶,vivo Q4暂时领先
Q4主流手机品牌销量价格分布
千元机为小米Q4贡献了接近六成的销量
Q4销量top10手机机型
vivo旗下4款机型进入Q4销量top10手机型号
三、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分析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iPhone
iPhone用户忠诚度在本季达到了历史新高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华为
华为用户忠诚度保持稳定,与Q3持平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OPPO
OPPO用户忠诚度出现轻度下行,选择兄弟品牌vivo的换机用户较Q3上升了1.9%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vivo
vivo用户忠诚度达到五个季度以来的最高点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小米
小米用户忠诚度回暖,OV对小米的影响正在削弱
四、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华为
华为用户:65.6%男性,爱看电影,通过运动健美结识朋友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OPPO
OPPO用户:女性用户更多,近七成用户不到30岁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vivo
vivo用户:男性用户偏多,年龄结构比OPPO更年轻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小米
小米用户:也许是文艺男青年最喜爱的手机品牌
五、手机应用安装情况
高中低端手机应用安装概况
平均每台高端机安装51.2款app
高中低端手机偏好指数
高中低端手机用户对手机app的偏好差异明显
主流安卓手机偏好指数
快手受到OV用户的青睐
六、运营商app专题研究
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
73.9%的中国移动网民是移动用户
三大运营商在主流手机品牌中的市场份额
移动在OV中的市场份额占比高于整体市场水平
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变化趋势
过去五个季度,三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无明显变化,移动始终保持领先
运营商手机营业厅app在主流安卓手机品牌中的渗透率
联通手机营业厅在华为小米中的渗透率较其他两家更高
运营商手机营业厅app在主流安卓手机品牌中的渗透率变化趋势
三大运营商的全国性app渗透率在过去一年整体提高,联通增幅最为显著
报告说明
1.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2.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6年10月-2017年12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数据指标说明
保有率:根据极光大数据在指定时间段内监测到的至少有一次数据上报的活跃手机数量推算的全国活跃手机总量
销量:根据极光大数据在指定时间段内监测到的手机数量增量推算的全国手机销量
用户忠诚度:某手机品牌的用户在更换手机时选择原品牌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则认为用户忠诚度越高
4.法律声明
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
5.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极光大数据观点:
一、行业趋势
浏览器app渗透率及用户规模变化
截至2017年12月最后一周,浏览器app整体市场渗透率为54.2%,用户规模达5.5亿人
主流浏览器app背景
主流浏览器app普遍靠背上市公司,背景雄厚
部分主流浏览器app上线时间
移动互联网兴起,浏览器app陆续上线
二、竞品分析
12月浏览器app市场渗透率top10 app
浏览器市场渗透率top3 app:QQ浏览器、UC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渗透率top10 app(日新增用户数量)
过去半年,平均每天有超过200万人安装UC浏览器
渗透率top10 app(30天留存率)
主流浏览器app的30天留存率普遍低于70%
渗透率top10 app(DAU)
QQ浏览器和UC浏览器过去半年的DAU均值突破五千万人
渗透率top10 app(app独占率)
app独占率top3:谷歌浏览器、QQ浏览器、UC浏览器
根据极光大数据统计,谷歌浏览器、QQ浏览器和UC浏览器的app独占率分别为80.1%、70.0%和57.2%,代表未安装任何竞品的忠诚用户在这三款app的整体用户中所占的比例
部分主流浏览器app用户使用习惯
UC浏览器用户在日均使用时长和频次上表现良好
用户安装浏览器app数量分布
逾七成浏览器app用户仅安装一款浏览器app
三、用户画像
浏览器app用户画像
浏览器app用户:35岁以内男性用户为主
浏览器app用户app偏好指数
浏览器app用户app偏好指数top3应用:QQ浏览器、UC浏览器、应用宝
浏览器app用户画像
OPPO旗下机型备受浏览器app用户青睐
浏览器app用户画像
浏览器app用户城市等级分布与中国移动网民高度一致
浏览器app用户画像
得益于广深莞的拉动,广东成为浏览器app用户数量占比全国最高的省份
QQ浏览器用户画像
QQ浏览器:近九成用户不到35岁,偏爱互联网金融类app
QQ浏览器用户画像
QQ浏览器:城市等级结构与全国网民基本一致
UC浏览器用户画像
UC浏览器:男女比例约为3:2,87.8%用户不到35岁
UC浏览器用户画像
UC浏览器:每100个用户有接近17个来自广东
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用户画像
谷歌浏览器:用户年龄相对较高,偏爱谷歌系应用
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用户画像
谷歌浏览器用户以一线城市和港台地区用户居多
以上为报告节选,完整报告请登录至极光官网下载。
报告说明
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6.12-2017.12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数据指标说明
浏览器app包括QQ浏览器、UC浏览器、谷歌浏览器等1130款app
以下是报告节选,完整报告请至极光官网或关注极光微信公众号下载。
极光观点:
一、手机保有率分析
2017年Q3国内手机保有率
华为市场保有率逼近iPhone,iPhone仅领先0.4%
Q3主流手机品牌保有率变化趋势
华为、OV保有率稳健上涨,小米三星Q3回暖
Q3各级别城市手机品牌保有率概况
OPPO“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成功,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表现出色
Q3主流手机品牌型号分布
华为、三星机型集中度较低,对明星机型的依赖程度不高
二、手机销量分析
2017年Q3国内手机销量份额
华为销量保持领先,OPPO销量表现优秀
Q3主流手机品牌销量份额变化趋势
iPhone、vivo的销量份额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Q3主流手机品牌销量价格分布
OV聚焦中端机市场,中端机为OV贡献了超过八成的销量
Q3销量top10手机机型
销量top10机型中,OPPO占五席
三、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分析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 iPhone
iPhone用户忠诚度连续三个季度在50%以上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华为
华为用户忠诚度在Q3达到过去一年的最高点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 OPPO
接近两成的OPPO换机用户转向使用兄弟品牌vivo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 vivo
vivo用户忠诚度较兄弟品牌OPPO弱势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小米
小米用户忠诚度几乎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主流手机品牌用户忠诚度——三星
华为是最多三星换机用户选择的品牌
四、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华为
华为用户:男性用户为主,25岁以下用户不足两成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OPPO
OPPO:年轻人的手机,逾九成用户不到35岁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 vivo
vivo用户:年轻男孩用户力捧vivo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小米
小米用户:男性用户占六成以上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用户画像——三星
三星用户:近六成用户年龄在26-35岁之间
五、手机应用安装情况
高中低端手机应用安装概况
高中低端手机平均安装应用数量依次递减
高中低端手机应用偏好指数
高端机用户偏好使用携程,中端和低端机用户则分别偏爱影视大全和乐视视频
主流安卓手机应用偏好指数
快手、WiFi万能钥匙进入OV应用安装偏好指数top5
六、iPhone新机型及iOS11专题研究
iPhone新机型市场保有率
iPhone新机型的市场保有率为0.04%
iPhone新机型在iPhone用户中的占比
每10000名国内苹果手机用户中有24人正在使用iPhone新机型
iOS 11升级概况
10.2%的iPhone用户已将系统升级至iOS 11
关于报告
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6年3月-2017年9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数据指标说明
保有率:根据极光大数据在指定时间段内监测到的至少有一次数据上报的活跃手机数量推算的全国活跃手机总量
销量:根据极光大数据在指定时间段内监测到的手机数量增量推算的全国手机销量
用户忠诚度:某手机品牌的用户在更换手机时选择原品牌所占的比例,比例越高,则认为用户忠诚度越高
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民以食为天。美食是一项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断探索的伟大事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得美食届的武林秘籍——《菜谱》以一种新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现在,更为方便的菜谱类app则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美食宝典。从2004年第一家菜谱网站美食天下出现,到2011年第一款菜谱app——美食天下app的推出,再到其后三年间不下10款主流菜谱app陆续出现,菜谱app市场呈现了一个稳步发展的市场格局。现如今,这个拥有3300万用户的市场仍然处于从用户积累到探索盈利模式的过渡阶段。极光大数据发布《菜谱app行业研究报告》,以主流菜谱app的渗透率、忠诚度、日活及使用习惯等数据为基础,从年龄、地域、性别比例及兴趣爱好、安卓机型偏好等数据分析主流菜谱app的用户画像。
极光观点:
• 菜谱app整体市场渗透率为3.7%,用户规模超过3300万人
• 下厨房是当之无愧的菜谱app一姐,各项运营指标碾压竞品,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
• 菜谱app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73.2%的用户为女性,70.8%不超过35岁
• 吃在广州,广东省菜谱app用户量打败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占比全国第一
• 主流菜谱app中香哈菜谱男性用户比例35.3%居市场首位,成为“最man”菜谱app
一、行业趋势
菜谱app渗透率及用户规模变化
截至今年7月最后一周,菜谱app市场渗透率为3.7%,用户规模超过3300万人
• 极光大数据显示,菜谱app市场在过去一年无大幅变化,市场渗透率维持在3.5%左右,用户规模较去年同期上涨了4.6%
主流菜谱平台上线时间轴
主流菜谱平台从PC端时代开始积累用户
• 早年成立的主流菜谱平台完成了从PC时代到移动端时代的过渡,以最早涉足互联网菜谱领域的美食天下为例,2004年网站成立开始积累用户,随着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疾速发展,美食天下顺势而为,分别于2011年3月和2012年4月上线了美食天下app和菜谱精灵app,在移动端获得了良好的持续发展
主流菜谱平台融资概况
香哈菜谱:目前唯一一款经营菜谱起家并成功上市的菜谱app
• 主流菜谱平台融资情况集中在C轮之前
菜谱app产业链
菜谱app盈利模式:电商、广告、数据、线下课程
• 菜谱app通过前期的美食分享和厨艺交流使菜谱app走向社区化,完成了前期的用户积累,逐渐向盈利模式探索阶段过渡,目前主要有电商、广告、数据、线下课程等盈利模式
主流菜谱app Slogan
主流菜谱app Slogan:“生活”“美食”高频出现
• 在主流菜谱app slogan中,“生活” “美食”出现的频率较高,app品牌主擅长将菜谱app通过美食将用户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联系起来,几乎所有的美食app slogan都带有较强的温情色彩
二、竞品分析
7月菜谱app市场渗透率top10 app
下厨房:菜谱app一姐,以1.74%的渗透率遥遥领先
• 极光大数据显示,菜谱app的市场渗透率普遍不超过1%,在过去一年中,下厨房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市场渗透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平均每100台手机中就有超过1台手机安装了下厨房app
渗透率top10 app(日新增用户数量)
下厨房:唯一一款日新增用户量逾10万的菜谱app
• 极光大数据显示,市场渗透率top10的菜谱app日新增用户量普遍不超过5万,过去半年日均新增用户量最高的app分别是下厨房、豆果美食和美食杰,分别为11.0万、3.4万和2.0万
渗透率top10 app(30天留存率)
30天留存率top3 app:下厨房、好豆、豆果美食
• 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平均每10个安装下厨房app的新用户中,有超过7个新用户在下载30天后仍保留了该app,好豆和豆果美食也有接近7个新用户选择继续使用
菜谱app市场渗透率top5 app(DAU)
下厨房平均DAU超过其余四款主流菜谱app的总和
• 极光大数据显示,下厨房以155.5万的平均DAU在菜谱app市场渗透率top5的应用中一马当先,豆果美食和香哈菜谱过去半年的平均DAU分别为50.6万和40.9万
菜谱app市场渗透率top5 app(用户使用习惯)
下厨房用户日均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最高
• 极光大数据显示,菜谱app市场渗透率top5 app日均使用频次均超过1次,日均使用时长都在10分钟以上
用户安装菜谱app数量分布
近九成菜谱类app的用户仅安装一款菜谱app
• 通过观察极光大数据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菜谱类app基本能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89.1%的用户仅安装一款菜谱app,而不是同时安装几款竞品,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菜谱类app同质化程度高
渗透率top10 app(app独占率)
2款菜谱app独占率超过八成:下厨房、香哈菜谱
• 极光大数据显示,下厨房用户忠诚度在市场渗透率top10的菜谱app中居于榜首, 87.5%的用户未安装竞品,其次是香哈菜谱和豆果美食
三、用户画像
菜谱app用户画像
菜谱app用户:35岁以内女性用户为主
• 极光大数据显示,73.2%的菜谱app用户为女性,70.8%的菜谱app用户不超过35岁,其中25岁以下用户占比40.9%,26-35岁用户占比29.9%
菜谱app用户画像
菜谱app用户:偏好OPPO旗下机型
• 菜谱app用户偏好度top3 app分别是下厨房、手机淘宝和支付宝,这三款应用在菜谱app用户中的渗透率至少比在全国网民中的渗透率高35%
菜谱app用户画像
一二线城市用户使用菜谱app的意愿更高
• 极光大数据显示,菜谱app的用户中,来自一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各占一半,其中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为47.3%,比全国网民占比高9.7%
菜谱app用户画像
广东省:打败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每10个菜谱app用户就有超过1个用户来自这里
• 菜谱app用户量占比top3城市是上海、北京和深圳,来自这三个城市的用户占比分别是4.4%、4.3%和2.5%
下厨房用户画像
下厨房用户:“女儿国”,79.5%的用户是女性
• 最受下厨房用户喜爱的手机品牌是OPPO,在下厨房用户偏好度最高的top5安卓机型中有四款是OPPO旗下产品
下厨房用户画像
每100个下厨房用户就有超过12个来自广东
• 得益于广深两城的拉动,广东省用户占比以12.1%名列第一
豆果美食用户画像
豆果美食用户:“真·吃货”,最偏爱的app是美团,要DIY也要考察各家美食
• 在豆果美食用户中,72.7%的用户为女性,75.8%的用户不到30岁,其中20-24岁的用户占比35.4%
豆果美食用户画像
北京是豆果美食用户量占比最高的城市
• 江苏、河南、山东、河北四个邻近的省份均进入豆果美食用户量top5省份
香哈菜谱用户画像
香哈菜谱用户:“家庭煮夫”根据地,35.3%的用户是男性
• 极光大数据显示,在香哈菜谱用户中,93.9%的用户不到35岁,其中87.8%的用户对音乐感兴趣
香哈菜谱用户画像
香哈菜谱用户城市等级分布接近全国网民分布情况
• 香哈菜谱的四川用户量占比排名全国第五
报告说明
1. 数据来源
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2. 数据周期
报告整体时间段:2016年7月-2017年7月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3. 数据指标说明
菜谱app包括下厨房、豆果美食、香哈菜谱等90余款应用
4. 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关于极光
极光(www.jiguang.cn)是中国领先的移动大数据服务商。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腾讯、摩根士丹利、豆瓣、Teradata和中国移动等公司。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app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消息推送、统计分析、即时通讯、短信和社会化分享组件等开发者服务。至今我们已经服务了超过50万款移动应用,累计覆盖超过80亿个移动终端,月独立活跃设备超过7亿,产品覆盖了中国国内90%以上的移动终端。基于积累的海量数据,我们拓展了在大数据领域的产品,包括极光效果通和极光数据服务。极光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节约开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业务决策。
199IT知识星球(原小密圈)已有1400+资深用户、3000+份最新最好的行业文档,欢迎您的加入!
《2017自媒体知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希望通过对内容付费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已付费用户画像及消费偏好做客观数据分析,为自媒体人、企业、广告主和投资机构实现内容变现提供参考。
199IT小密圈已有1400+资深用户、3000+份最新最好的行业文档,欢迎您的加入!
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游戏非《王者荣耀》莫属。有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的注册用户已超过 2 亿,日在线人数高达 5000 万。其吸金能力亦不可小视,2017 第一季度,其收入高达 120 亿元,最高日收入达到 2 亿元。
秒针 Social Panel 显示,电竞赛事的关注度已经能够与体育赛事媲美,电竞俱乐部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基于此,秒针针对电竞游戏行业进行研究,试图了解当下行业现状及用户特征,进行一次全景式扫描。
电竞游戏市场:收入与规模同增长
放眼全球游戏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中。近几年,全球市场营收不断增长,其中亚太区带来的收入占比最高,中国是亚洲也是全球游戏收入最高,收入增长最快的国家。相较于 5 年前,中国游戏市场收入增长高达 144%。
从数据上看,2016 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为 996 亿美元,中国游戏市场收入为 244 亿美元。这其中,移动游戏收入占比最高,过去 5 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翻了近 10 倍,增长率高达 809%。
当我们聚焦于中国游戏市场收入数据可以发现,电竞游戏收入规模增长明显,且占比越来越高;电竞游戏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未来用户规模潜力巨大。
电竞游戏用户:游戏是重要社交手段,为游戏付费意愿强烈
从总体上来说,电竞游戏用户有如下几个特征:
1、电竞游戏用户日常玩电竞游戏的频次、时长均很高,游戏粘性强。他们平均每周玩电竞游戏 8.0 次,平均游戏时长达到 13 小时/周,接近半数用户每天玩游戏超过 1 次。
2、电竞游戏地点和场景呈现多元化、碎片化趋势。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不论公司、学校还是宿舍、家里,不论上班间隙还是外出等人,对于他们而言,电竞游戏除了是日常消遣外出的陪伴外,也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
3、电竞游戏用户不但有较强的花钱意愿,也有较强的消费能力。研究显示,54% 的电竞游戏用户目前会在非硬件产品上花钱,平均每月花费高达 149 元,且 62% 的用户以后玩电竞游戏会考虑花钱,人均支出意愿达到 162 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电竞游戏市场收入潜力大,付费用户规模和消费能力两个方面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当前,主流的电竞游戏分类主要有 FPS、MOBA、RTS、体育游戏及其他类型游戏,不同类型的电竞游戏用户特征与行为习惯均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以《王者荣耀》《穿越火线》及《英雄联盟》三款为代表举例说明。
以《王者荣耀》为代表的移动端 MOBA 类游戏,有着极高的渗透率,46% 的用户经常玩,忠诚度高达 74%。从具体数据上看,用户在《王者荣耀》上的粘性很强,每周玩的频次和时长数据都很可观。
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 PC 端 MOBA 类游戏,同样有着较高的粘性,用户平均每天玩《英雄联盟》超过 1 次,且游戏时间较长,尤其是在周末。
以《穿越火线》为代表的 PC/MOB 双端的 FPS 类游戏,用户平均每周玩 8.1 次,平均每周在线游戏时长达到 13 小时。
电竞赛事:受众更深度,消费能力更强
作为电竞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竞赛事日益受到电竞游戏用户的重视。61% 的电竞游戏用户会收看电竞联赛的赛事直播、赛前赛后的专业解说,持续关注联赛的俱乐部、战队、选手、解说、嘉宾等内容。总体而言,电竞联赛的受众是更深度的电竞游戏玩家,其深度不仅仅体现在游戏时长的数据上,也体现在游戏花费数据上。
超过半数的电竞赛事受众是稳定的赛事覆盖的核心人群。联赛期间,他们每周看比赛超过 1 次,平均每周观看比赛时长达到 1.2 小时。
电竞赛事受众一个显著的收视特征就是互动性强,85% 的受众会在观赛时或比赛结束后发生互动行为,近一半的受众会和别人一起看联赛,社交是一个重要的看联赛场景。
对于电竞赛事的受众而言,更加专业的观赛体验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尤其重视赛事运营模式和观众的专业性。以电竞赛事运营商 VSPN 为例,在 2017 春季 BPL 联赛的转播中,引入了 30 路视频信号保证转播水准,在电竞赛事转播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传统体育赛事转播中,一场篮球联赛用到 10 到 20 路视频信号,就堪称顶级转播制作水准。
另外,从数据上看,接近一半的电竞赛事受众目前会付费观看联赛,平均每年花费达到 209 元,未来花费意愿和潜力也在增长。
我们着眼于具体联赛时,发现 53% 的《王者荣耀》游戏用户看过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其中 79% 表示对 KPL 的喜欢。
将近一半的 KPL 受众每周观赛超过一次。联赛期间,他们平均每周看 KPL 比赛 1.2 次,平均每周收看时长达到 1.2 小时。同样,他们也喜欢通过在线直播平台观看比赛,也更多地在移动端收看赛事直播。有数据显示,2017 年 3 月 24 日,KPL 首个比赛日,仅通过在线直播平台收看比赛的观众人数超过 1000万人。而在 2016 年的首届 KPL 上,为期三个月的赛事,总观赛人次达到 3.5亿,创造了移动电竞的收视记录。
不仅如此,KPL 受众对观赛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73% 的受众会收看赛前、赛后的专业解说,80% 的受众会通过各种方式关注专业战队或选手。
正是基于 KPL 联赛及受众的种种特征,广告主也将目光投入到电竞联赛中,开启了跨界合作。以宝马(BMW)为例,2017 年初,《王者荣耀》与 BMW 开启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王者荣耀》推出与 BMW 品牌合作的限定版纪念皮肤,五位 KPL 职业选手也被特别聘请拍摄 BMW 最新车系广告。
穿越火线职业联赛(CFPL)的表现也值得关注,48% 的《穿越火线》玩家表示看过 CFPL,其中 71% 表示喜欢。
CFPL 受众在联赛期间,平均每周收看 CFPL 比赛 1.1 次,平均每周看 CFPL 1.2 小时,超过半数的 CFPL 受众每周观看比赛超过 1 次。
CFPL 受众同样注重专业的观赛体验,61% 的受众会收看赛前赛后的专业解说,83% 的受众通过各种方式关注职业战队或选手。
而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的受众中,77% 表示喜欢,55% 的《英雄联盟》玩家表示看过 LPL。联赛期间,LPL 受众每周收看比赛 1.6 次,平均每周看 LPL 1.2 小时。 64% 的受众每周看比赛超过 1 次。LPL 联赛受众中,会收看赛前赛后专业解说的比例达到 70%,87% 的受众会关注专业战队或选手。
此次,从秒针对于电竞行业的研究可以发现,该行业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开始向传统体育较为成熟的商业赛事运营模式靠拢。纵观全球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中国电竞游戏用户及电竞联赛受众无疑将越发专业,未来将形成不亚于传统体育赛事的专业观众受众群体。得益于电子竞技的互联网基因,电子竞技联赛的粉丝化、泛娱乐化运营模式,中国电子竞技市场的发展值得期待,中国电竞用户的商业价值也值得深入发掘。
OPSWAT每个季度都要发布一次市场研究报告,内容是关于各种反病毒解决方案的普及率的。去年,微软的MSE(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拔得头筹。而根据这份11月末发布的报道,微软的安全产品市场份额仍然达到了15.9%,是市场上的第一。
紧随其后的分别是15%的Avast,11.6%的Malwarebytes,还有7.1%的ESET和6.1%的Symantec。具体的各位可以看上面的这张图,排在前10的还有AVG、Avira、Kaspersky、Panda Security以及Safer-Networking。Bitdefender和McAfee都在10名开外。这份数据中没有包含Windows Defender,因为这是所有Windows版本中预装的程序。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现如今面向用户最新的反病毒产品。OPSWAT另外也统计了那些已经停止更新或过期的安全产品,如果将已停用的产品也包含在内,那么市场份额前10排序是这样的:Malwarebytes (14.3%),Microsoft (10.6%),Avast (9.7%),IObit (6%),Symantec (5.6%),AVG (4.7%),ESET (4.6%),Kaspersky (4.1%),SuperAntiSpyware (3.4%),Avira (3.3%)。
另外OPSWAT也特别提到,在所有统计的Windows设备中,71.5%的设备都安装了反病毒软件;而Mac用户,这个比例仅有57.2%。苹果用户对自己设备的安全性显然更有信心,小众产品总有这样的好处。
OPSWAT还提到,所有统计的Windows设备中,约有2.7%的设备存在反病毒解决方案无法自动卸载的病毒感染,需要用户手动清除。这类感染通常会在每次重启后重新安装,或者由于同一个感染源反复感染。
OPSWAT同时还分析了Windows硬盘加密市场,结果发现TrueCrypt以21.1%的份额排名第一,随后是13.9%的AVG Internet Security,12.8%的Bitdefender Total Security,10.4%的Sophos Safeguard,7.3%的Kaspersky Total Security。这项统计同样没有加入Windows Bitlockers,因为这也是个预装程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