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市场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13 May 2025 13:26: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Omdia: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68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5676.html Tue, 13 May 2025 13:26:38 +0000 //www.otias-ub.com/?p=1755676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报告,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683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了25%。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相关芯片的强劲需求,尤其是高带宽内存(HBM)的大幅增长,这一需求的激增弥补了汽车、消费和工业市场领域芯片销售下滑的影响。

其中NVIDIA在2024年的全球芯片公司营收排名中跃居首位,相比之下,英飞凌(Infineon)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均跌出了前十名。

Omdia的数据显示,与AI和内存相关的公司排名上升,而那些主要销售模拟和功率芯片、更易受市场萎缩影响的公司则排名下滑。

内存需求的激增也使得制造商受益,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在2024年均跻身前七大公司之列。

Omdia分析师Cliff Leimbach指出,工业半导体市场在2021年和2022年经历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但在2024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此外,汽车市场在2024年也出现了收缩,而在2020年至2023年间,该市场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图片描述
自 快科技
]]>
英伟达:2025财年黄仁勋薪酬达4990万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53771.html Mon, 05 May 2025 15:02:05 +0000 //www.otias-ub.com/?p=1753771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可能因其持有NVIDIA 3.4 % 的股份而成为亿万富翁,但他最近才获得加薪——而过去十年他的薪水一直没有变化。这位 62 岁的首席执行官目前的总薪酬是 NVIDIA 员工平均薪酬的 166 倍。

从 2014 财年到 2024 财年,黄仁勋每年的薪水接近 100 万美元,约为 996800 美元。根据周四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最新代理文件,在截至 2025 年 1 月 26 日的 2025财年,黄仁勋的基本工资上涨了 50%,达到 150 万美元。

英伟达薪酬委员会在文件中指出,这是“黄仁勋10年来首次加薪”,考虑到同类公司高管的基本工资,此举“是合适的”。例如,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Lisa Su)自2024年7月起的基本工资为126万美元。

黄在2025财年的总薪酬为4990万美元。其中包括黄作为非股权激励计划的一部分获得的600万美元、3880万美元的股票奖励,以及350万美元的住宅安保、司机服务、安全监控和汽车费用。

文件指出,2025 财年 NVIDIA 员工的平均薪酬为 301233 美元,首席执行官与员工平均薪酬比率为 166:1。

Google母公司 Alphabet 上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另一份文件显示,Google员工的平均收入与此相当,2024 年的中位数工资为 331894 美元。Google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 (Sundar Pichai) 的收入是公司中层员工的 32 倍,去年的年薪为 1070 万美元。

尽管黄的基本工资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但他的整体薪酬一直在稳步上升。他在2024财年的薪酬为3420万美元,2023财年的薪酬为2140万美元。

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黄仁勋位列全球第17位富豪,净资产达979亿美元。黄仁勋的大部分财富来自其持有的英伟达股份,截至本文撰写时,这些股份的价值已达960亿美元。其余19亿美元净资产为现金。

英伟达已占据人工智能芯片市场70% 至 95% 的份额,成为一家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巨头。Meta 和微软是其主要客户。英伟达股价在过去五年中上涨了 1500% 以上,过去一年上涨了 33%。

黄仁勋,十年来首次加薪

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自 2015 年以来首次大幅加薪。

英伟达周四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这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在截至 1 月 26 日的 2025 财年将黄仁勋的基本工资提高了约 50%,达到 149 万美元。(当然,由于英伟达股价飙升,黄仁勋当年实际获得的工资要高得多,为 3.44 亿美元。)

图片描述

 

该公司在周四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表示:“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将黄先生的目标薪酬总额提高了700万美元,使其与同行公司CEO的薪酬中位数更加接近。” 该公司还写道,黄先生的新薪酬“与同行的75%水平一致”。

“CC认为,考虑到内部薪酬与其他NEO(指定高管,或必须公开披露薪酬的高薪高管)基本工资的公平性,并且这是黄先生10年来首次基本工资上涨,因此这种调整是合理的。”

图片描述

 

黄的新薪酬与其他芯片制造商高管博通首席执行官 Hock Tan 和超微半导体公司 ( AMD ) 首席执行官 Lisa Su的薪酬更为接近。

首席执行官薪酬上一次出现两位数增长是在 2015 年,当时上涨了 19%,达到 998,000 美元以上。

然而,对于科技高管来说,薪水可能只是薪酬的一小部分。虽然黄仁勋在2024财年(这是目前可获得的最新数据)的基本工资低于微软(MSFT)的萨蒂亚·纳德拉和苹果(AAPL)的Tim Cook,但就总薪酬而言,他的收入却超过了他们。黄仁勋当年的实际薪酬为2.34亿美元。纳德拉和库克分别获得了1.71亿美元和1.69亿美元。

图片描述

 

虽然黄仁勋的收入高于这些首席执行官,但他的薪酬远低于竞争对手博通首席执行官 Hock Tan,后者在 2024 年的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

NVIDIA、苹果和微软轮流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

由于今年芯片龙头股英伟达股价下跌15%,其市值在2025年将受到重创。目前,其市值仍高达2.78万亿美元,落后于苹果的约3.1万亿美元和微软的3.25万亿美元。

过去五年,NVIDIA 股价仍上涨超过 1,500%。

 

自 半导体行业观察
]]>
SK海力士财报:2024年SK海力士营收创历史新高 达到66.19万亿韩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738822.html Thu, 23 Jan 2025 15:24:01 +0000 //www.otias-ub.com/?p=1738822 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制造商韩国SK海力士公布财报。财报显示,在人工智能热潮之下,SK海力士的HBM芯片销售强劲,为公司带来了创纪录的季度利润。财报显示,SK海力士在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财报中,

营收19.7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01.83亿元),同比增长75%;

营业利润为8.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0.67亿元),略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测的8万亿韩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460亿韩元,同比暴增超2000%。

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达到66.19万亿韩元,轻松超过2022年创下的纪录21万亿韩元。

HBM芯片需求火热

让人意外的是,在HBM芯片的火热需求下,该公司的季度营业利润(8.1万亿韩元)已经超过了韩国的芯片巨头三星电子。此前三星电子预计,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利润为6.5万亿韩元。

分析师表示,这是SK海力士的季度营业利润首次超过三星,再次凸显出在HBM芯片竞争赛道上,SK海力士已经领先于三星,并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

“HBM和高密度服务器DRAM的需求持续增加……”SK海力士在声明中表示,“随着全球大型科技企业对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投资不断增加,人工智能推理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将继续增加。”

在财报发布后的财报会上,SK海力士表示,该公司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已经向客户供应目前量产的最先进的HBM型号——12层HBM3E芯片。

SK海力士表示,其HBM芯片占其第四季度DRAM总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HBM销售额2025年还将增长100%以上。

芯片市场需求将全面回暖

SK海力士预测,随着对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投资不断增长,对HBM芯片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同时推理芯片的重要性也将日益提高。

对于传统存储芯片市场,SK海力士预计,客户将减少PC和智能手机的库存,“配备人工智能的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销量将扩大,市场形势将在今年下半年好转。”

SSK海力士在财报中表示,公司计划今年增加HBM3E的供应量,并适时开发出HBM4,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供应。并且在需求稳定持续的情况下,将为了具有竞争力的DDR5和LPDDR5生产,推进所需的先进工艺转换。

NAND闪存方面,继去年之后公司也将以盈利为主的运营、满足需求情况的灵活销售战略来应对市场变化。

今年以来,受其与英伟达的业务谈判推动,该公司股价上涨了约30%,表现优于三星,后者年初至今股价仅上涨2%。

自 游民星空

]]>
WSTS:预测2023年芯片市场将以4.6%增长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4540.html Tue, 11 Oct 2022 12:44:22 +0000 //www.otias-ub.com/?p=1504540

近来半导体行情走势杂音频传,看衰看涨齐飞。其中,知名分析机构Future Horizons创始人兼CEO Malcolm Penn已将他对2022年半导体成长预测降至个位数,并警告2023年恐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及预计全年将崩盘大跌约22%。此前,《经济学人》杂志则以“芯片制造商在经历了涡轮增压式的荣景,是否会陷入超大规模的萧条?”为题撰文,称芯片的“供不应求”已经反转为“供应过剩”。

花旗集团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则称,市场正面临至少十年甚至是近20年来以来最严重的半导体衰退,预期每家公司和每个终端市场都会经历一次调整。

值得注意,调研机构通常对市场行情的预测每个季度会有所不同或调整变化。但在5月、7月和8月的公开发言中,Malcolm Penn一直坚称2023年芯片市场将下滑22%。

对于这一跌幅比例,集微咨询研究总监赵翼表示,明年芯片市场下降幅度并不会这么大,其中主要看存储器的情况。而近年来存储器价格对于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波动性影响已经明显下降。

另外,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和调研机构IDC也分别从产业调研走势角度预测,2023年芯片市场将呈现个位数增长,即分别为4.6%和6%。

显而易见,由于新冠疫情、局部冲突、地缘博弈、经济下行和产业“内卷”等因素,全球半导体行业已经到了复杂多变的拐点时空,而这时某种程度上“信心或许比黄金重要”。

因此,在推动全球半导体、科技乃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尽管市场出现疲软,但大肆鼓吹行业下行的焦虑或许不宜被大肆渲染,而需更务实求真、携手共进及攻坚克难的内核传达,以及更长远和深入的审慎看待行业发展。

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业绩喜忧参半

诚然,在经历疫情红利期后,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逐步进入结构性调整的下星期。

花旗集团警告称,随着经济衰退风险的增加,半导体股票将走向长期低迷。这一悲观预测是在半导体行业的英伟达和美光科技等主要公司在对收入前景发出警告以及股价暴跌之后做出的。

具体来看,根据WSTS的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前15家半导体供应商的业绩喜忧参半。

图源:semiwiki

其中,2022年第二季度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分别以13.6%和11.0%的收入增长领先。得益于收购Xilinx,AMD的收入增长了11.3%。表现最差的英伟达由于游戏业务疲软而下跌19%,英特尔由于PC市场疲软而下跌16.5%。

半导体行业分析机构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SI)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的主要半导体企业前景也喜忧参半。其中,最强劲的增长来自主要提供模拟IC和分立器件的公司。意法半导体的预期最高,其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有望环比增长10.5%。这得益于强劲的整体需求,尤其是在汽车和工业领域。

此外,英飞凌科技、恩智浦半导体和ADI公司也将得益于汽车和/或工业领域,预计2022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增长;智能手机市场的疲软,可能会导致联发科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由于游戏业务持续疲软,英伟达预计下降12%。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认为,2022年第三季度收入降幅最大的将来自内存公司,其中美光的跌幅将达21%。虽然三星没有提供具体的营收,但三星半导体业务负责人Kye Hyun Kyung博士表示,2022年下半年“看起来很糟糕”。

对于各主要半导体企业后续经营走势,集微咨询研究总监赵翼概述道,受通货膨胀以及乌克兰危机造成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影响,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比今年放缓。但中国市场相信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消费需求的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

“智能手机、PC等终端消费电子产品2023年不会比2022年有大幅增长,会比较平稳。苹果公司iPhone14销售不及预期,很多相关半导体公司2022年还比较平稳,但是2023年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赵翼进一步补充称,“受需求不景气、中美贸易摩擦影响,CPU、GPU等公司2023年营收也将较为平稳或下滑。另外,汽车半导体公司2022年还是保持着较高速增长,但2023年增速可能会放缓。”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很多分析师将行业低迷归咎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销售因经济衰退而大幅降温,但他们指出汽车和工业部门持续强劲是乐观的理由。然而,花旗集团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认为这些强劲行业已显示出未来疲弱的迹象。

由此,分析师观点的迥异,也为相关调研机构的对芯片市场行情数据预测的大不相同埋下了伏笔。

各机构预测芯片市场行情“看跌”居多

虽然“2023年芯片市场将崩盘大跌22%”的论调和数据存在危言耸听之嫌,但综合来看各机构对明年芯片市场“看跌”居多。当然,其中也不乏预测为正增长的分析机构。

作为Future Horizons的创始人兼CEO,Malcolm Penn一直在警告第17个市场衰退期的到来,甚至宣称其是唯一一位警告行业衰退即将来临的分析师。

他在一次网络会议上指出,“在经济、单位需求、资本支出和平均售价(ASP)四大方面,每一个警告灯现在都在闪烁红色。”前景很少比这更糟,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同时走向衰退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Malcolm Penn称,”崩盘”稍微提前到来,这导致了增长预期的下调。在2022年1月,他预测芯片市场将增长4%到14%,最有可能是10%。如今,Penn认为2022年的增长率在2%到6%之间,其中最可能的数字是中间值。

简而言之,他已将对全球芯片市场的看法降至2022年增长4%,随后在2023年收缩22%。

不过,赵翼表示,“我不认为下降幅度会这么大,这主要其实看存储器的情况。2019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下降了12%,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储器价格的下跌。”

“早在2002年之后,全球半导体市场没有遭遇过两位数的下跌。2018年存储器价格是一个高点,当时其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比例达到了34%,而近两年存储器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26-28%。存储器价格对于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波动性影响已经明显下降。”

基于此,赵翼认为,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在-5%到+3%范围内,但倾向于-5%之内的小幅下跌。其中,存储器、微处理器、逻辑器件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分立器件、传感器、模拟芯片、光电器件会比较稳定。

与之类似,调研机构Gartner的预测中表示,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增长7.4%,低于其上一季度预测的2022年增长13.6%。

Gartner研究业务副总裁Richard Gordon称,“尽管芯片短缺正在缓解,但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疲软期,这将持续到2023年,届时半导体收入预计将下降2.5%。”

总体上,由于预计全年经济状况将恶化,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已从上一季度的预测减少 367亿美元至6392亿美元。对于明年,Gartner预计芯片收入将收缩至6231亿美元。

此外,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预测称,2022年的半导体增长为5%,比2021年的26%增长减速21个点,这在最近公开的预测中是最低的。

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进一步指出,从2022年第一季度到2023年第一季度,半导体市场可能会出现至少连续五次季度环比下降。如果全球经济的疲软程度不超过当前预期,那么半导体市场应该会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温和复苏。然而,季度趋势将推动市场负增长,预计2023年下降6.0%。

与之不同,部分调研机构则预测明年的芯片市场仍将正向增长。

图源:evertiq

例如WSTS预计,芯片需求将再次连续强劲,继2021年26.2%的强劲增长后,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再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预测值为增长13.9%至6330亿美元。

WSTS指出,大多数主要类别在2022年预计将出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中逻辑类增长24.1%,模拟类增长21.9%,传感器增长16.6%。光电产品仍然是预测中最弱的类别,预计将同比大致持平(+0.2%)。

“到2023年,在几乎所有类别的中个位数增长的推动下,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将增长4.6%至 6620亿美元。预计所有地区都将在2023年实现增长。” WSTS表示。

多重宏微观因素影响市场行情走势

对于2023年芯片市场的行情走势,各机构的预测可谓喜忧参半。

图源:semiwiki

简单概括: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预测下降6.0%;Future Horizons预测大幅下降22%;Gartner预测小幅下降2.5%。

不过,IDC和WSTS预计2023年芯片市场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低于2022年。其中IDC预计增速为6.0%,而WSTS最新的预计增速为4.6%。

在调研预测数据大不相同背后,各机构也均给出了部分相关原因。

其中,在预测2023年增长为负的机构方面,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表示,除了消费电子市场疲软,全球经济前景是另一个导致半导体市场放缓的重要因素。

IMF等金融机构最近对2022年全球GDP增长的预测是在2.7%到3.2%之间。与2021年的增长相比,下降(或减速)的百分点在2.9点至3.3点之间。

基于此,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的预测模型显示,GDP增长减速3个百分点将导致半导体市场增长减速16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全球GDP将出现0.3至1.0点的持续增长减速。

然而,全球经济衰退已然是一种较大可能性。彭博社的调查数据显示,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为48%,欧元区为80%。

另外,Malcolm Penn表示,几个季度以来,芯片单位出货量的增长超过了长期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客户一直在重复订购,并将部件托付给库存。随着客户开始削减订单,平均销售价格也随之下降。

因此,逻辑、微芯片和模拟器件的平均售价在2022年第三季度下降只是时间问题。

在资本支出方面,Malcolm Penn指出,这几年来其一直处于历史高位——占销售额23%,而长期平均水平约为销售额的13%。他强调,这些支出中的大部分将在不需要时创造产能。综合来看,这些因素导致了增长预期的下调。

当然,由于芯片作为嵌入消费终端的商品,消费者对电子消费品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Richard Gordon表示,“通货膨胀、税收和利率的上升,加上能源和燃料成本的提高,正在给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带来压力。这正在影响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支出。”

不过,疫情或将在2023年继续为半导体行业带来“红利”。

毕马威的调研表示,大约56%的半导体行业主要厂商预计,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而由于这种预期或将推高电子产品的价格,95%的受访者表示,相信他们公司的收入将在未来一年增长。

此外,WSTS预计,2022年支撑此前快速增长的运算用逻辑芯片和存储器都将减速。但2023年逻辑芯片和存储器仍将以中个位数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市场保持正向增长。

而IDC则预预测称,继2021年增长6%之后,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在2022年下降7%。但2023 年将恢复到5%的增长率。PC在2021年增长15%,预计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降13%和3%。总体上,这将推动行业在2023年继续保持增长。

“未来十年半导体市场总值将超万亿美元”

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走势,Richard Gordon表示,”虽然消费领域将放缓,但由于持续的云基础设施投资,来自数据中心市场的半导体收入将保持较长时间的弹性,2022年将增长20%。”

“此外,随着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过渡,每辆车的半导体含量将增加,汽车电子领域将在未来三年内继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Gordon指出,“预计每辆车的半导体含量将从 2022年的712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931美元。”

不过,花旗集团分析师Christopher Danely并没有看到同样的积极因素,且认为这些强劲行业已显示出未来疲弱的迹象。

“我们还看到汽车和工业终端市场出现调整的初步迹象,鉴于经济衰退和库存增加,我们继续认为半导体行业正进入十年来最严重的低迷期,” Christopher Danely称,美光科技和ADI公司的高管最近几周都披露了来自汽车和工业部门的订单被取消。

此外,Christopher Danely还表示, “我们预计会有更多公司宣布来自汽车/工业终端市场的订单取消,因为产能增加而需求减弱。”这将导致芯片股进一步下跌。

“我们仍然相信,每个企业/终端市场都会修正,我们预计SOX(费城半导体指数)指数将触及新低,再跌25%。” Christopher Danely强调。

今年以来,SOX指数下跌了32%。如果保持不变,这将是该指数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当时该指数下跌了48%。

整体来看,半导体市场在2023年走向跌势不可避免。

摩根士丹利表示,除了RF半导体、驱动IC、PC半导体导体外,以往为市场认为需求相较稳健的云端半导体目前也出现潜在修正的风险,半导体市况仍低迷,预期下行期会较过往略久,研判应会在明年上半年落底,而部分半导体股最快可在今年第4季领先见底。

但见底之后何时反弹?对此,日本半导体专家汤之上隆曾撰文表示,2020年至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快速增长是由于“新冠中的特殊需求”。这只是过去多次重复的“硅周期”现象之一。因此,半导体市场可能会在2023年陷入衰退,但在2024-2025年之后可能会恢复正增长。

“然而,从2000年以来的硅周期来看,半导体衰退的持续时间从未超过一年。因此,半导体市场势必在不远的将来恢复正向增长。” 汤之上隆写道。

值得一提,2022年7月12-14日在美国举行的SEMICON West市场研讨会上,IDC分析师Mario Morales以《年中总结:我们是否来到了硅周期的顶峰?我们该何去何从?》为题进行了演讲。

Mario Morales预测,世界半导体市场在今后10年内将翻一番,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

集微网 

]]>
TrendForce:预预计2026年全球Micro LED 大尺寸显示用4英寸芯片市场达到27亿美元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3156.html Fri, 02 Sep 2022 19:00:06 +0000 //www.otias-ub.com/?p=1483156 199IT原创编译

根据TrendForce最新研究,到2026年Micro LED 大尺寸显示用4英寸晶圆将达到约114万片。预计芯片市场2021年到202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41%,达到27亿美元。

大尺寸显示是目前众多Micro LED显示应用中最受期待的产品。但是,更大的Micro LED市场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因为品牌制造商尚未推出量产产品。

在传质方面,大尺寸显示器传质技术主要基于印模和激光转印。现阶段冲压转移技术仍是主流,但由于红光晶圆材料的特性,容易造成晶圆损坏和冲压损失,导致产量下降。此外,转移成本取决于转移头的尺寸和晶圆的利用率。与冲压技术相比,激光转移技术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未来将有助于大幅降低质量转移成本。

在驱动背板方面,采用无缝拼接技术的主动驱动设计方案有机会成为未来Micro LED大尺寸显示的主流设计方案。目前,侧线镀玻璃金属化技术尚未完全可行。该技术完善后,快速降低成本将充分发挥有源驱动背板的优势。

TrendForce表示,随着Micro LED大尺寸显示技术和成本的不断提升,加上国际品牌厂商积极布局,将有机会加速实现Micro LED大尺寸显示产品的商业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包括商业级影院屏幕和室内公共显示屏以及以家庭影院为主的消费级电视。

]]>
IC Insights:2021年中国 IC芯片产量占全球市场16.7% //www.otias-ub.com/archives/1440563.html Mon, 30 May 2022 18:00:12 +0000 //www.otias-ub.com/?p=1440563 IC Insights对2022年全球经济的前展望和预测分析了全球各地芯片市场的发展,特别关注了中国市场。

中国的集成电路市场和中国本土的集成电路生产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区别。尽管中国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最大的 IC 消费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 IC 产量会随之大幅增长。到2021年,中国的 IC 产量占其1865亿美元 IC 市场的16.7%,高于2011年的12.7%。此外,IC Insights 预测2026年这一份额将比2021年增加 4.5个百分点,达到21.2%。(平均每年增长 0.9个百分点)。

在去年中国制造的价值312亿美元的 IC 中,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贡献了123亿美元(39.4%),占中国1865亿美元 IC 市场的6.6%。台积电、SK 海力士、三星、英特尔、联电和其他在中国设有 IC 晶圆厂的外国公司贡献了其余部分。IC Insights预计,在中国公司制造的123亿美元 IC 市场中约有27亿美元来自 IDM(垂直整合制造工厂),96亿美元来自中芯国际等纯代工厂。

如果中国 IC 制造业如 IC Insights 预测的那样在2026年增至 582亿美元,那么中国 IC 生产将仅占全球 IC 市场总额(7177亿美元)的 8.1%。即使在为一些中国生产商的 IC 销售额增加了显著加成之后,中国的 IC 生产到 2026 年仍仅占全球 IC 市场的 10% 左右。

]]>
IC Insights:2021年IC市场增长26%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0307.html Thu, 30 Dec 2021 07:06:16 +0000 //www.otias-ub.com/?p=1360307 IC Insights在24年前开始预测芯片市场方向。实际的1Q/4Q变化并不直接预测给定年份的最终年度IC市场增长,而是更准确地描述了与前一年相比的年度IC市场增长率的预期方向和强度。

总的来说,当某一年的1Q/4Q业绩好于前一年的时,该年的年增长率有望好于前一年。当本年度1Q/4Q的表现比前一年差时,情况通常相反。

从1984年到2020年,IC市场1Q/4Q平均下降为2%。2020年第一季度,集成电路市场较2019年第四季度下跌3%,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21年第一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集成电路市场变化率为3%,远好于2020年第一季度/2019年第四季(-3%)。

值得注意的是,1Q/4Q IC市场总增长率为3%,这是自2011年以来第一次出现1Q/4Q集成电路市场正增长(图2)。

IC Insights目前预测,2021年IC市场增长26%,略高于自1984年以来的24%年平均增长率,其中1Q/4Q IC市场增长为正。

尽管由于季节性因素,一季度通常被认为是连续的“下跌”季度,但1Q/4Q IC市场呈现正增长并非罕见。

]]>
IC Insights:预计2021年全球MPU市场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2676.html Fri, 27 Aug 2021 13:04:11 +0000 //www.otias-ub.com/?p=1302676

集微网消息,全球知名半导体分析机构IC Insights 8月26日对全球MPU市场做了最新的展望,并更新了年中报告。报告指出,受益于手机应用处理器收入的强劲增长,今年 MPU 市场总量有望首次超过 1000 亿美元。

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间,MPU销售额在2020年增长了 16%,并且在今年继续保持强劲,预计年增长 14%,这将使MPU市场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37亿美元,1月份该机构的最初预测是年增9%。

机构还预测,今年MPU出货量将达到25亿,平均销售价格 (ASP) 将上涨 4%。如下图:

IC Insights还对MPU的未来五年营收预测上调至7.1%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预计2025年的销售额达到1278亿美元,而2020年的销售额约为 907 亿美元。

去年疫情期间,全球对互联网的依赖日益增加,导致大屏幕、高端智能手机(其中许多是5G手机)的强劲增长浪潮推动2020年手机应用处理器的收入激增。报告显示,手机应用处理器销售额在2021年增长34%,达到357亿美元。该机构预计手机应用处理器的出货量在今年将增长11%,今年这些处理器的平均售价将增长20%。该系统集成了5G调制解调器、更多64位CPU、图形/视频内核的更高性能以及人工智能 (AI)、机器学习和高级相机(能够捕捉3D图片)。

该机构还分析指出,计算机CPU微处理器的销售额在2020年增长了 14%,这是该MPU细分市场10年来的最高增幅。便携式个人电脑的需求在2020年猛增,因为更多的工人、学生和消费者在疫情期间被隔离在家中需要上网。报告将今年计算机CPU处理器销售额的预计增长率降低至4%,不过也达到了近4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年中预测显示,计算机CPU处理器的出货量在去年增长12%之后,今年将增长6%。

在嵌入式处理器领域,报告将2021年的销售预测下调至11%,部分原因是今年经济反弹期间MPU出现了一些短缺。嵌入式MPU的销售额涵盖物联网、汽车、工业、医疗、消费、电信和网络设备等系统应用,今年预计将达到197亿美元,全球单位出货量增长12%。

]]>
IC Insights:2021年Q2三星芯片销售额202.9亿美元 环比增长19%成全球最大芯片供应商 //www.otias-ub.com/archives/1299646.html Sun, 22 Aug 2021 07:55:56 +0000 //www.otias-ub.com/?p=1299646

近日,半导体分析公司IC Insights发布8月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三星近三年来首次超越英特尔,重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宝座。报告显示,在DRAM和闪存产品需求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三星第二季的芯片销售额环比增长19%至202.9亿美元。

其中,集成电路(IC)销售额为192.6亿美元,而光电、传感器和分立(OSD)销售额为10.3亿美元。

相比之下,英特尔第二季度芯片销售额环比仅增长3%至193亿美元。

IC Insights预计,第三季度三星和英特尔的销售额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根据他们预测,三星第三季度芯片销售额可能持续环比增长近10%,达到223亿美元,而英特尔第三季度芯片销售额可能环比下滑3%至188亿美元。

台积电、SK海力士、美光分别位列全球芯片销售额排行榜第三、四、五名,这三家公司第二季度芯片销售额分别为133.1亿美元、92.1亿美元和76.8亿美元,环比增速分别为3%、21%和16%。

所有排名前十的半导体供应商在第二季度的销售额都超过了43亿美元,平均环比增长10%,总销售额达到955亿美元,超过整个半导体行业芯片销售额环比增速8%。

IC Insights预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将增长23%。

自 快科技

]]>
Counterpoint:预计2021年联发科全球芯片市场将达37%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0563.html Wed, 05 May 2021 11:15:24 +0000 //www.otias-ub.com/?p=1240563

Counterpoint Research在其最新分析中预测,联发科和高通等手机芯片制造商将继续主导市场。该公司计算出,联发科将获得全球芯片市场37%的份额,但高通仍将在5G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对2021年的预期是,由于三星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围绕RFIC(射频集成电路)的供应限制,联发科将获得对高通的优势。

另外,5纳米晶圆的产量普遍较小,而联发科甚至没有使用这种晶圆,所以这不会成为高通的优势。

在这场竞争中,最大的输家将是海思,它将被踢出前五名,并被同样来自中国的紫光展锐取代,这是一家为入门级手机生产超低价芯片组著称的公司。

5G市场看起来略有不同,专用的5G芯片组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一旦生产方面的瓶颈消除,高通公司将能在2021年下半年强劲反弹。然而,争夺头把交椅的战斗将变得比以往更加激烈,因为据预测,前三名玩家在市场份额方面相互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已经很小。

10部5G智能手机中几乎有9部将采用高通、苹果或联发科这三家的芯片组,从而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如三星的Exynos芯片。

]]>
IC Insights: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1434亿美元 同比增长9% //www.otias-ub.com/archives/1206045.html Sat, 20 Feb 2021 14:02:05 +0000 //www.otias-ub.com/?p=1206045

知名半导体市场研究机构 IC Insights 发布了对中国集成电路(IC)市场的分析和预测。IC Insights 称,中国自 2005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 IC 市场后,规模一直在稳步上涨。2020 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增至 1434 亿美元,较 2019 年 1313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增长了 9%。

其中占 60% 的份额(约 860 亿美元)的 IC 器件被用于出口海外,而其他 40% 份额(约 574 亿美元)的 IC 器件则用于中国本土。

中国 IC 市场中占销售额最多的是逻辑器件(Logic Devices),也就是具有 “与”、“非”功能的集成芯片,该类产品去年占中国 IC 市场的 26%,约 375 亿美元。IC Insights 预计,到 2025 年逻辑器件销售额仍将是中国 IC 市场第一,并且会保持 10.5%的复合年增长率。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智能手机和各种计算系统的销量均有所增长,所以 MPU(微处理器)成为了 2020 年中国 IC 市场第二大畅销产品。中国的 MPU 销售额在 2020 年增长了 12%,达到 327 亿美元。

▲中国 IC 市场产品种类份额(来源:WSTS,IC Insights)

DRAM 则以 19%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2020 年,DRAM 和 NAND 闪存市场合计占中国 IC 市场总量的 30%。中国高性能内存火热的销售情况,如今正在推动本土 DRAM、NAND 闪存厂商进行发展。

IC Insights 认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的 IC 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的长期趋势是无法被忽略的。它预计中国和亚太地区在全球 IC 市场的份额将从 2020 年的 63.8%增加到 2025 年的 68.1%,复合年增长率为 9.4%。

尽管中国 IC 市场火热,但 IC Insights 也发出警告,中国大陆 IC 的生产能力与其市场地位并不匹配,2020 年中国 IC 市场的 1434 亿美元中,在中国大陆生产的仅占 15.9%,约 227 亿美元。其中,总部位于中国大陆的公司总产值仅为 83 亿美元,仅占中国 2020 年 IC 市场总量的 5.9%。

台积电、SK 海力士、三星、联电等非中国大陆厂商通过在中国大陆建厂的方式,提供了中国大部分的 IC 产量。

结语:中国 IC 生产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大陆的芯片自给率仍然较低,核心类芯片生产能力比较缺乏。但同时,中国 IC 市场庞大,工业种类丰富,有利于发展芯片生产能力。政府政策也一直都在对半导体产业的进行扶持和帮助,从财税、投融资及人才等多方面地支持半导体产业各环节的发展。

同时中芯国际、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兴微电子等本土公司也发展迅速,涉及多个领域,布局较为全面,中国 IC 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自 芯东西

]]>
IC Insights:2020年全球IC芯片产量规模1434亿美元 中国占15.9% //www.otias-ub.com/archives/1190004.html Thu, 14 Jan 2021 19:00:19 +0000 //www.otias-ub.com/?p=1190004 IC Insights研究了全球的芯片市场,并重点分析和预测了中国的IC市场。

尽管中国自2005年以来一直是最大的IC消费国,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内部IC产量的大幅度增长。2020年中国的IC产量仅占其1,434亿美元IC市场的15.9%,略高于10年前的10.2%。此外,这一份额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19.4%,平均每年只增长0.7个百分点。

去年在中国制造的价值227亿美元的IC中有83亿美元来自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仅占中国IC市场的5.9%。台积电、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联电和其他在中国设有IC厂的外国公司生产了其余的产品。在中国公司生产的83亿美元IC中约有23亿美元来自IDM,60亿美元来自中芯国际等纯粹的代工厂。

到2025年,中国的IC制造业将增加到432亿美元,中国的IC产量仍将仅占2025年全球IC市场总额(5,779亿美元)的7.5%。

 

目前,预计中国的芯片生产将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实现13.7%的强劲复合年均增长率。但是,考虑到去年中国的IC产量仅为227亿美元,这种增长是从一个相对较小的基数开始的。2020年,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和联电是中国主要的外国IC制造商。

即使中国存储器初创企业YMTC和CXMT正在建立新的IC生产,外国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IC的主要来源。预计到2025年,中国IC生产的50%以上将来自外国公司。

199IT.com原创编译自:IC Insights 非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