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19 Nov 2023 13:27:2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发现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可能有助于降低患肝癌的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1123.html Thu, 07 Jul 2022 12:31:00 +0000 //www.otias-ub.com/?p=1461123

根据一项对9万多名绝经后女性的研究,那些经常喝至少一种加糖饮料的人比那些每月喝不到三份这些饮料的人患肝癌的机会增加78%。这项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博士生Longgang Zhao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饮用含糖饮料是一个潜在的可改变的肝癌风险因素。如果我们的发现得到证实,减少含糖饮料的消费可能会成为减少肝癌负担的公共卫生战略。用水和不加糖的咖啡或茶代替加糖饮料则可以大大降低肝癌风险。”

Zhao在6月14-16日举行的美国营养学会旗舰年会NUTRITION 2022 LIVE ONLINE上展示了这项研究成果。据悉,Zhao跟布莱根女性医院的副流行病学家、哈佛医学院和哈佛大学陈氏公共卫生学院的助理教授Xuehong Zhang共同撰写了这项研究。

在美国,肝癌的发病率在过去三十年中显著增加。虽然大多数患者有慢性肝炎感染、饮酒和糖尿病等风险因素,但约40%的肝癌病例不能用既定的风险因素来解释。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某些软饮是否可能也涉及到。

经常摄入添加糖的饮料如水果饮料和苏打水已经被发现跟一些健康问题有关。虽然多年来加糖饮料的使用有所减少,但它仍非常普遍;在美国,超过2/3的白人成年人报告称,在2017-2018年的任何一天,至少会摄入一些这样的饮料。

目前的研究评估了来自90,504名绝经后女性的数据,她们参加了女性健康倡议,这是一项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长期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者填写了基线问卷并对他们进行了中位数为18年的跟踪。研究人员使用有效的食物频率调查表来测量含糖饮料的消费并使用医疗记录来确认肝癌的诊断。

约7%的参与者报告称每天饮用一份或多份12盎司的加糖饮料,总共有205名女性患上了肝癌。与那些从未饮用这些饮料或每月饮用少于三份的女性相比,每天饮用一份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可能性要高78%,每天至少饮用一种软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可能性要高73%。

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种联系背后的因素和机制,但研究人员称,更多的含糖饮料消费可能会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这些又是肝癌的风险因素。这些饮料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肝脏中的脂肪堆积,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肝脏健康。

Zhao指出:“摄入含糖饮料是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假定风险因素,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炎症,这跟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研究人员提醒称,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并不是为了确定加糖饮料是否真的会导致肝癌或摄入加糖饮料是否是导致肝癌的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一个指标。此外,由于该研究侧重于绝经后的女性,所以需要进行覆盖男性和年轻女性的研究以更全面地检查这些关联。

]]>
WCRF&AICR:调查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摄入较多的乳制品与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总体癌症风险较高相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9811.html Tue, 24 May 2022 12:21:10 +0000 //www.otias-ub.com/?p=143981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乳制品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乳制品不仅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2和B12、以及钙等营养素,奶中的乳糖还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关于乳制品对癌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指出,乳制品可能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但乳制品摄入量较高与前列腺癌的风险较高相关。

由于很多中国人很难消化吸收乳糖,且乳制品的摄入量一直较低,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相关研究十分有限。

近期,一项发表在BMC Medicine的研究,为中国人吃乳制品对癌症的影响增添了重要证据。对中国不同地区50万人随访超过10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摄入较多的乳制品与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总体癌症风险较高相关。论文中指出,针对乳制品与癌症风险,该研究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这项研究由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河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多位专家共同合作完成。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也客观表示,尽管调整了一系列混杂因素,但这项研究还不足以确认这种关联就是因果关系。这些发现以及未来更多研究的证据积累,可能为适合中国人群的癌症预防循证饮食建议提供重要信息。

目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2岁及以上健康人群每天饮奶类300毫升~500毫升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研究方法

这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基于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开展,覆盖了约51万人。这些参与者在2004-2008年期间加入研究,当时平均年龄为52岁,分别来自青岛、哈尔滨、海口、苏州和柳州的五个城市区域,以及在四川、甘肃、河南、浙江和湖南的五个农村区域。所有参与者在加入研究时没有患癌症。

研究者通过问卷,记录了参与者过去1年的饮食习惯。为了便于评估膳食,研究者将所有食物分为12个组,即大米、小麦制品、粗粮制品、红肉、家禽、鱼、蛋、总乳制品、新鲜蔬菜、腌制蔬菜、新鲜水果、和豆制品;并将食物摄入频率分为5类,即每天吃、每周4-6天、每周1-3天、每月吃、从不/很少吃。参与者的生命健康情况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癌症登记处和全国健康保险索赔数据库的信息确定。

研究结果

在所有参与者中,平均每天乳制品的摄入量为37.9克。有20.4%的参与者至少每周食用1次乳制品(有定期食用的习惯),他们平均每天的摄入量为80.8克。有68.5%的人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无论男女,城市地区的乳制品摄入量都高于农村地区。

平均随访10.8年后,共有29277人患癌症。研究者按高危年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层,并根据癌症家族史、教育、收入、酒精摄入量、吸烟、体力活动、大豆和新鲜水果摄入量、以及体重指数(BMI)进行了调整后分析得出:乳制品的摄入量和癌症总体风险、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的癌症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具体来说,每天摄入乳制品每增加50克:

与癌症总体风险增加7%有关(HR=1.07,95% CI 1.04–1.10);

与肝癌(n=3191)的风险增加12%有关(HR=1.12,95% CI 1.02–1.22),且与乙肝感染无关;

与女性乳腺癌(n=2582)的风险增加19%(HR=1.19,95% CI 1.01–1.41)有关;

与淋巴瘤(n=915)的风险增加17%(HR=1.17,95% CI 1.07–1.29)有关。

多次校正数据后研究者发现,乳制品摄入情况与淋巴瘤发生风险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也没有观察到乳制品的摄入和结直肠癌或其他部位的癌症有显著关系。

研究者还发现,与不吃或少吃乳制品的人相比,有定期食用乳制品习惯的人:

更可能是女性、受过高等教育、收入水平较高,并且健康情况通常更好,但是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的比例也略高。

平均身高更高(高0.6厘米)、腿更长(长0.3厘米)。

体重和BMI均较低,在男性中BMI平均低0.4 kg/m2,在女性中BMI平均低0.5 kg/m2。但没有观察到乳制品的摄入与腰围或体脂有明确的关联。

总结

论文中总结道,在乳制品摄入量相对较低的中国成年人中,摄入较高的乳制品可能与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风险较高相关。乳制品的摄入情况对癌症的影响独立于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肥胖)。其可能的机制有:

摄入较多的乳制品可能会导致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增多,这在细胞增殖和癌症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牛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支链氨基酸、乳糖和IGF-I,可以激活和增强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rapamycin complex 1)信号传导的机制,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可能导致致癌。

乳制品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反式脂肪酸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相关,这可能是肝癌和淋巴瘤发展的危险因素。

近几十年来,尽管中国人的乳制品摄入量已大幅增加(平均摄入量从1992年的14.9克/天增加到2012年的24.7克/天),但仍远低于其他国家(如2015年美国人均摄入量约为400克/天)。该研究对身高的分析结果也支持乳制品在减缓骨质流失中的作用。

论文表示,该研究也有局限性,比如问卷调查中仅收集了一部分主要食物组的摄入情况,没有总能量、特定营养素(例如SFA和钙)或特定乳制品的摄入量。而且,尽管记录了大量癌症病例,但某些不太常见的癌症部位(例如前列腺癌)的统计效力仍然很低,即使对于常见癌症类型,病例数也可能尚不足以在亚组分析中得出可靠结果(例如难以分析雌激素受体状态相关的乳腺癌风险)。

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探索乳糖不耐症在乳制品摄入与癌症风险之间的潜在中介作用。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确定其因果关系和潜在机制。

参考资料

[1] Kakkoura, M.G。, Du, H。, Guo, Y。 et al。,(2022)。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BMC Med 20, 134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330-3

自 药明康德

]]>
51万国人11年前瞻性研究,每天多喝50g牛奶,肝癌、乳腺癌及总癌症风险上升!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5889.html Mon, 16 May 2022 04:18:04 +0000 //www.otias-ub.com/?p=1435889 牛奶、酸奶、奶酪、芝士…… 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奶制品,近年来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也越来越常见。

奶制品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 D 的优质来源。在今年刚刚更新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中推荐,每天应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 300ml 以上的液态奶。

图源:中国营养学会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强调奶制品带来的好处。但一味地增加奶制品摄入,是否百利而无一害呢?

5 月 6 日,一项涵盖超 50 万中国人、历时 11 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更高的乳制品摄入量,与更高的肝癌、女性乳腺癌以及淋巴瘤风险有关。该研究由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的研究者联合发表于 BMC Medicine 上。

这项研究是中国首个,也是截至目前最大规模的,探究奶制品摄入与癌症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乳制品摄入的增加并非对健康无害,或与总癌症及某些特定的癌症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330-3

本研究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CKB 研究于 2004-2008 年间,从中国十个不同地区(五个城市,五个农村)招募了 510,146 名基线没有癌症的参与者。在平均 10.8 年的随访期间,总共记录到 29,277 个癌症病例。

在分析了包括乳制品在内的主要食物种类食用频率信息后,参与者被分为三组:

经常摄入乳制品组:每周至少一次,平均摄入量为 80.8g / 天,占总人数的 20.4%;

偶尔摄入乳制品组:每月至少一次,平均摄入量为 44.4g / 天,占总人数的 11.1%;

几乎不摄入乳制品组:从未或很少摄入乳制品,平均摄入量为 24.0g / 天,占总人数的 68.5%。

基础信息统计表

对比组间的基础信息可以发现,女性、高学历、高收入者会更经常地摄入奶制品,这部分人往往报告自我身体不佳的情况更少。与不摄入乳制品组相比,经常摄入奶制品组在肉类、水果、蛋类、小麦制品等食物种类的摄入量也会更高。

此外,经常摄入乳制品组中,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达 5.5% 和 7.4%,高于不摄入组的 4.1% 和 5.4%。

不同组间腿长、身高、体重、BMI 差异

研究者还发现,较高的乳制品摄入与较小的身高损失、较少的体重增加和较低的 BMI 增加有关。

在所有参与者中,无论男女,经常摄入奶制品组有着更高的身高与更长的腿长。经常摄入奶制品的参与者与不摄入奶制品组相比,站立高度高出约 0.6 厘米,腿长 0.3 厘米左右。

相反,体重和 BMI 则与乳制品消费成反比。在男性和女性参与者中,经常摄入组比非摄入组体重分别轻 0.5/0.9kg,BMI 分别减少 0.4/0.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该数据结果与此前的研究一致,经常摄入奶制品的参与者在基线有着更高的身高,在随访过程中也会有着更低的身高损失。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在减缓骨质流失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那么,奶制品的摄入与癌症又会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在经过平均 10.8 年的随访后,统计到 29,277 个年龄介于 35-79 岁的癌症病例,癌症发病率为 5.47/1000 人年。在所有参与者中,肺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

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分析图

排除混杂因素后的 Cox 回归分析显示,乳制品摄入量与总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风险呈显著正相关。经常摄入乳制品的参与者与不摄入组相比,癌症总体发病风险增加 9%(HR=1.09,95%CI 为 1.06-1.12),罹患肝癌风险增加 18%(HR=1.18,95%CI1.08-1.29),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提高 22%(HR=1.22,95%CI 为 1.12-1.32)。

虽然经常摄入乳制品会导致淋巴瘤患病风险增加 23%,但 FDR 校正数据后关联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乳制品摄入量每天增加 50 克,相对应的总癌症、肝癌、淋巴瘤、女性乳腺癌风险分别增加 7%、12%、19% 和 17%。不过,本研究尚未发现乳制品摄入量与结直肠癌、胃癌或其他特定部位癌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综上,这项针对 50 万国人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提示在乳制品消费相对低于西方人群的中国成年人中,高乳制品的摄入与高癌症、高肝癌、高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

读到这儿,是不是不敢喝牛奶了?事实上,光凭这篇研究并不能下确定性结论,任何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本项研究的基线数据选自 2004-2008 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一段时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因素本身可能会对肿瘤的发生产生影响。

其次,这项研究还有很多变量没有考虑全面。如牛奶的类型,到底是常规牛奶、高脂牛奶、脱脂牛奶,还是酸奶?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同时,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乳制品的摄入是否还会对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产生影响,又反作用于癌症?应该进行综合、全面的考量。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而非随机对照试验,离最终下结论还较早,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因果关联和潜在机制。正如本研究作者提醒得那样,乳制品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对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仅仅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而限制乳制品,并非明智之举。

参考资料
[1]Kakkoura, M.G., Du, H., Guo, Y. et al.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BMC Med 20, 134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330-3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来自: 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