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无可替代的最佳餐食。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还可保护妈妈的心脏,起到长期促进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母乳喂养的护心效果进行了分析。参试者包括1998~2004年期间在密歇根州50多家诊所招募的678名女性。这些女性在参与研究时已经怀孕,并在7~15年后参加后续健康评估。研究人员将这些妇女分为三组:从未母乳喂养组(157人);产后母乳喂养不足6个月组(284人);产后母乳喂养6个月或以上组(133人)。经阶段性测量三组女性的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颈动脉直径和厚度,研究人员评估了她们的心脏疾病风险。结果发现,怀孕期间血压正常、产后母乳喂养六个月或以上的妇女,在7~15年的研究期间好胆固醇水平显著较高;甘油三酯水平较低;颈动脉厚度符合标准。而没有哺乳过的妇女患大动脉硬化的风险则比哺乳过的妇女高5倍。
研究人员分析原因称,泌乳可通过增加母亲体内的催产素激素降低血压,还能抵消怀孕期间一些代谢变化,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不过,母乳喂养对妊娠期高血压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并无明显益处。
有不少人可能认为,使用社交媒体能增进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美国一项研究却表明,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多,感觉与社会隔绝的可能性越高。
为了检视社交媒体的使用与社会隔绝感之间的关联性,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员,招募了1,787名年龄介于19至32岁之间的成年人,并询问他们使用脸书、推特、Instagram、YouTube、Reddit等11个常见社交媒体的时间和频率。
他们采用一种自评系统,让参与者报告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借此来测量其社会隔绝感。
结果发现,这些参与者每天平均花费61分钟在社交媒体上,而其每周使用社交媒体次数的中位数为30次。在所有参与者中,有27%的人认为自己有高度的社会隔绝感。
就整体而言,使用社交媒体越频繁的人,其社会隔绝感越高。举例来说,每天使用时间超过2小时者产生社会隔绝感的可能性,是每天使用时间低于30分钟者的2倍。
此外,就使用次数而言,每周达58次以上者产生社会隔绝感的可能性,是每周少于9次者的3倍。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在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越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互动的时间就越少。其次,看到朋友的幸福与成功,可能会使自己产生嫉妒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正面的经验,这扭曲了人们看待现实生活的视角。
然而,研究人员并未提及因果关系,也不确定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或是两者兼有。也就是说,有可能是越用社交媒体越有社会隔绝感,也有可能是越有社会隔绝感的人越爱用社交媒体,或是两者都有。不过,即便是有社会隔绝感在先,使用社交媒体似乎也无法缓解这个问题。
主导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普利玛克(Brian Primack)表示,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隔绝感在年轻人身上十分常见,所以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
超市经营的法则可说百年不变,首先,先把店裡面弄得跟迷宫一样要绕来绕去的,然后,把消费者一定要买的东西,譬如说生鲜蔬果、鸡蛋、米,分散放在不一样的角落,好让消费者得在店裡头穿来穿去,在他们经过其他货架时,就会意外注意到其他要买的东西,最后,就是把糖果饼乾等等衝动性购买的货品堆在一定要经过的结帐柜檯前,就这样,完成了「购买最大化」。
不过新科技还能让这招已经炉火纯青的艺术再更上层楼。美国匹兹堡大学凯兹商学院进行了一项研究,或许会改变未来超市的经营方式。
研究团队找上了奥勒冈州与宾州的 2 家连锁超市,找上其中数百个志愿消费者,进行这个野心勃勃的研究计画,利用的科技并不複杂,只是 RFID 标籤,与智慧型手机的 App,研究团队在消费者进入店家前先做访问,然后请进入店家的消费者在背包上或衣服上戴上 RFID 标籤,如此一来就可以随时追踪消费者在店内的动向,然后再以 App 传送讯息给他们,最后在结帐时看他们最后花了多少钱买东西。
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智慧是正确的,消费者每走 55 英迟,也就是说 20 步,就会多花 1 美元,也就是约新台币 30 元。
再度确认了这项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愿意自发性的在店内走更远呢?毕竟超市店长可不能押著消费者把店裡头都走一遍。
不能用强迫的,但可以用诱导的,这时就是手机 App 派上用场的时候了,研究团队打算实验能不能以手机 App 诱导消费者走更远的路,于是,把志愿消费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会接收到离他们所在的路线远处商品的折价券,对照组也一样会收到商品折价券,不过是在他们行经路线上的商品折价券。
结果发现,折价券果然都会增加消费,不过,诱导走远路果然效果更好,收到在行经路线上商品折价券的消费者,平均每人多花了 13 美元,但收到远处商品折价券的消费者,则多平均每人花了 21 美元,增加达 61%。
美国超市的毛利率有时低到仅 1%,又在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步步进逼,以及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如健全食品超市(Whole Foods)和 Trader Joe’s 等新竞争对手掘起下,面临相当大的困境,如 Albertsons 以 94 亿美元买下美国第二大的连锁超市喜互惠(Safeway),力图以扩大规模增加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匹兹堡大学凯兹商学院的这项研究,能让平均消费增加 6 成,不啻是大增竞争力的全新武器,利用的科技又不複杂,势必会引起业界积极研究类似的机制,而追踪消费者动向,也不一定要用 RFID,可利用监视摄影机搭配软体辨识技术等等,可以预见各大超市将开始以科技发挥古老传统,尽可能让可怜的消费者走越远、买越多,直到走到腿痠又被榨乾荷包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