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06 Dec 2021 13:12:0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标普全球:2021年全球网络支付和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41450.html Mon, 06 Dec 2021 22:00:13 +0000 //www.otias-ub.com/?p=1341450 标普全球发布了“2021年全球网络支付和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报告”。美国受访者占总样本的26%,亚太地区受访者占32%,拉美占受访者的22%,欧洲占21%。从世代的角度来看,这项调查由8%的Z世代(18-21岁)、42%的千禧一代(22-37岁)、28%的X世代(38-53岁)、19%的婴儿潮一代(54-72岁)和4%沉默的一代(73岁及以上)组成。

金融科技调查对象来自总部位于美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和英国的金融科技公司的 100 名受访者。

主要发现

–新冠病毒启动了数字行为转变,将继续塑造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1/3的数字支付用户是去年开始使用的,超过一半(52%)的消费者将其全部或大部分店内消费转移到了网上。

–数字支付的全球状况既强劲又充满希望。超过9/10的受访者(94%)表示他们了解数字支付服务,59%的受访者使用至少一种数字支付服务。

–新兴市场是数字支付活动的温床。尽管美国和欧洲对各种数字支付体验感兴趣,但拉美和亚太地区消费者压倒性的数字支付需求超过了这一趋势。

–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数字支付行业扮演着核心角色。3/4的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至少有一款来自非银行的金融服务应用程序。

–数字钱包在全球消费者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20年,数字钱包占店内支出的27%,占电子商务支出的41%,占移动电子商务支出的46%。到2025年,全球交易量将超过10万亿美元。

–新兴的支付体验具有强大的潜力。61%的消费者有兴趣让联网设备自动进行购买,76%的消费者对工资自动转入银行账户等功能感兴趣。

–支付公司是金融科技的重要合作伙伴。86%的金融科技供应商将其作为战略和/或运营的一部分。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2021年中国主要网络支付服务认知度(附原数据表) ​​​​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1463.html Wed, 01 Dec 2021 04:41:24 +0000 //www.otias-ub.com/?p=1351463

]]>
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支付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2424.html Wed, 29 Apr 2020 18:21:40 +0000 //www.otias-ub.com/?p=1042424 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即可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8亿,较2018年底增长1.68亿,占网民整体的85.0%;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7.65亿,较2018年底增长1.82亿,占手机网民的85.3%。

2019年,网络支付覆盖领域日趋广泛,加速向垂直化应用场景渗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网络支付业务稳步增长,有力拉动消费升级。一是网络支付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数据显示 ,2019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7199.98亿笔,处理业务金额249.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和20.1%,实现较快增长。二是移动支付有力拉动消费增长。非现金支付工具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不仅重塑了居民个人的消费行为,变革了企业的商业模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各地区居民的消费增长。三是移动支付优化大众家庭消费结构。研究 表明,移动支付可促进我国家庭消费增长16.0%,使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比)降低1.7%,同时带动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实现大幅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食品、衣着、居住等生存性消费。

网络支付正成为境内企业走出国门、境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活跃领域。一是网络支付业务走出国门、境外业务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民出境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需求日渐强烈,越来越多的网络支付企业大力拓展跨境业务。例如,2019年2月,支付宝全资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公司万里汇(WorldFirst)后,在全球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数目已超过250家;5月,网易支付上线跨境收款平台“收结汇”业务,旨在助力境内卖家实现资金的收款与结汇,支持自有电商业务出海。二是支付行业逐渐成为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先行者。在国家放开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后,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贝宝(PayPal)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标志着首家外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境内市场;1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Visa、Mastercard等五大国际卡组织与腾讯开展合作,使境外开立的国际信用卡能够绑定微信支付,目前已支持电商购物、旅行预订等国内消费场景。

网络支付与科技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推动行业效能提升。物联网、近场通讯等新技术在垂直领域加速渗透,不断催生并变革着相关支付方式与形态。例如,在交通出行领域,基于感应识别、数据联网交换等技术的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全国ETC客户累积达1.85亿,2019年全年新增1.05亿,全国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车ETC平均使用率达到70.0% 。此外,随着技术与支付的融合加深,支付企业竞争焦点正逐渐转向技术。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为代表的人机交互技术和以防攻击、防诈骗等为代表的风险控制技术在网络支付领域应用日趋广泛。

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即可

]]>
CNNIC: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支付 //www.otias-ub.com/archives/930935.html Fri, 30 Aug 2019 19:51:17 +0000 //www.otias-ub.com/?p=930935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2019年44次互联网络发展报告】即可!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33亿,较2018年底增长3265万,占网民整体的74.1%;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6.21亿,较2018年底增长3788万,占手机网民的73.4%。

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指基于用户数据和金融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金融产品理财服务。

近年来,网络支付行业主动求变,持续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

一方面,网络支付机构主动进行业务调整。2019年1月,备付金账户销户迎来最终期限,第三方机构上缴备付金更为彻底。受此影响,支付企业不断收紧自身优惠政策,主动向以支付体系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服务方向转型。例如,大型支付机构整合支付与金融业务线,优化自身支付解决方案,成为理财、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的有效分发渠道;中小型支付机构不断尝试对接跨境电商平台,深化企业端支付服务、拓展境外用户来源等方式,以实现转型发展。

另一方面,网络支付创新动力十足,应用场景得以延展。继扫码支付普及之后,生物识别、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技术与网络支付业务深度融合,催生出许多不再依赖手机的新型支付方案,并逐步进入商用推广阶段。其中,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刷脸支付发展较为迅速,和扫码支付相比,其便捷性、精准性和支付效率均有所提升。例如,支付宝推出集软硬件为一体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微信支付也推出可接入POS(Pointof Sale,销售终端)机的刷脸支付产品“青蛙”,推广落地均较为迅速。此外,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出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各大银行推出不同力度的优惠活动,服务网点由线下延伸至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利用自身在线上支付的优势,同步开通ETC在线办理业务,以期完善自身在线下支付场景的布局。截至2019年7月18日,全国ETC用户总量达9151万,日均ETC发行量约42万,是2018年日均发行量的7倍。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2019年44次互联网络发展报告】即可!

]]>
联合国报告:中国微信和支付宝的成功经验应在全球推广 //www.otias-ub.com/archives/585021.html Sat, 22 Apr 2017 02:33:31 +0000 //www.otias-ub.com/?p=585021 联合国环境署下的无现金联盟(Better_Than_Cash_Alliance)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社交和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国数字支付生态的成长》(Social Networks,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the Growth of Digital Payment Ecosystems in China),报告认为,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明显领先于全世界,普及率也最高。报告也大大点赞了中国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推动无现金支付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将两家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下来,建议全球政府和机构吸取经验推广。

一、中国数字支付市场发展令全球瞩目

报告指出:中国利用现有平台和网络发展的数字支付手段带来了非常丰富的金融服务,为个体和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和机会。根据麦肯锡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2025年数字金融服务可以为全球带来3.7万亿美元的产值贡献,相当于在现有水平上提升6%。对中国而言,这则意味着增加1.05万亿美元,约相当于4.2%的GDP提升。

那么中国无现金的进展究竟怎样?请看下图。在2010年以前,中国还是个重度依赖现金的社会.2010年中国有61%的零售消费主要通过现金交易的方式进行,尽管当时人均已经拥有1.8张银行借记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人们更信赖现金,交易方便,习惯等。但这个状况很快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改变,2015年,现金交易比例已经下降至40%,而2016年现金交易仍然占英国所有交易额的45%。2010年到2015年,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占零售消费的比例从3%上升至17%。

这份报告预测,2020年在中国零售支付中,移动支付将占到12%,其他网络支付占到16%,现金支付占到三成,银行卡支付占到41%。

同时中国的线下零售业非现金使用也非常发达。中国银联是线下的主要支付和清算提供商,全国有2670万合作商家,现在中国人均拥有3.1张卡。最新的POS终端都要求植入NFC等技术以支持移动支付功能。

非现金比例的高速发展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不可分割。中国无论是移动上网资费,手机终端成本都在快速降低,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中国网络支付市场是两强的竞争。

支付宝去年在中国实现了1.7万亿美元的支付额,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700亿美元。支付宝最大对手微信支付去年支付总额位1.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2012年的116亿美元。

得益于在电子商务上的主导地位,阿里旗下的支付宝牢牢占据约50%的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而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20%左右。

在移动支付领域,腾讯的财付通一开始被支付宝压制得很惨,但最终通过微信的高频和线下商家的铺开,迅速打开了线下移动支付的市场。2014年支付宝在支付市场的份额为82.3%,微信占10.6%,而到2016年,支付宝的份额跌至68.4%,微信支付的份额上升至20.6%。鉴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垄断性地位,其他苹果支付、小米支付等厂商,在中国市场基本上没有存在感,统计显示其他厂商的移动支付总额,还不到两大巨头的一个零头。

在微信的压力之下,支付宝做了社交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因为如此,蚂蚁金服在资产管理和征信方面布局较早,动作也很快。

从下面这张图也可以看出,支付宝在各个金融业务的布局和营收领先于腾讯,但是在支付软件的活跃用户上,微信达到了八亿人,支付宝只有4.5亿人,庞大的用户规模将成为微信支付的发展优势。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银联和大量的手机厂商遭遇了重挫。银联已经开始对NFC支付心灰意冷,开始发展支付宝微信所推崇的手机软件扫码支付。而各大银行也纷纷与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开展了二维码支付互通的计划。

报告认为中国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一个原因是中国并未进入信用卡时代,刷卡支付并未普及,这使得中国消费者可以跳过信用卡,直接进入了手机支付时代。而在欧美市场,刷卡支付相当便捷,消费者认为手机支付相比刷卡,并未有明显的用户体验增长,不值得去麻烦和尝试。

二、中国推动数字支付的经验和益处值得全球借鉴

1、创新的金融服务非常流行,惠及大众

以蚂蚁金服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支付宝为例,这项货币基金服务以低风险,高收益,存取便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使用。余额宝的资金规模从2013年的2千亿元增至三年后的8100亿元,服务超过1.52亿的用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之一。

2、数字金融显著增加了商家和用户之家的经济活动

2016年9月,蚂蚁金服向411万中小商家贷款7400亿元。新的商业模式得以向中国79%拥有银行账户,但只有10%能够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低收入群体获得贷款。2014年推出的花呗,2016年光棍节,用户通过花呗的消费达到268亿元。

3、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显而易见的好处在吸引用户初次使用数字支付和塑造忠诚度上作用非常明显

以微信红包为例,用户想要收发微信红包,就需要关联自己的银行账号到微信,首周微信就吸引了超过800万用户使用这个服务,新增的银行账号达到数百万。2017年春节期间,微信用户一共发了460亿个红包,比2016年春节高43%。

4、新的征信数据得以可用,尤其对低收入人群和中小企业而言

蚂蚁芝麻信用分覆盖3.5亿实名注册用户,3700万在阿里体系内做生意的中小企业,经用户许可后,这些数据也正在被政府和私营企业所广泛使用。

5、中国主要的支付玩家快速扩张到海外,并收购新的金融科技公司

现在用户可以在泰国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阿里巴巴在印度投资了PayTM18,腾讯则投资了印度的PayU,腾讯还在非洲与其他企业合办了支付公司。

三、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可以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数字支付

根据中国两大支付企业的经验,国外的支付提供商在结合本国本地实际的情况下,可以:

1、利用现有的电商或社交平台,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去加强用户对支付的使用粘性:比如腾讯微信就在现有的平台上搭建了广被使用的支付服务。中国主要的支付提供商都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提高用户对支付的使用率,如优惠券,折扣,结合当地流行文化打造游戏化的玩法等。

2、保持支付平台的开放性,吸引创新者可以无缝整合创新。比如通过开放SDK和API的方式让中小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来增加创新的服务,从而扩大生态圈。

3、通过跨平台的生态圈服务让服务可以随处获取。中国两大支付企业均提供了跨平台的支付解决方案,可以在iOS和安卓终端使用,而不局限于某个品牌。

对政府而言,中国经验的借鉴是:

1、创造有利的环境,平衡创新和风险监管

2、优先投入加快数字化的建设。以中国为例,2016年中国4G用户有5.3亿人,超过美国和欧洲总和,未来三年中国还将在宽带和移动接入上投入1.2万亿元

而政府和企业应该齐头推进的工作还有:

1、鼓励公私合作一起发展用户统一认证系统或相似的方法来识别玩家

2、将即时通讯平台上的支付成功经验运用到自己市场上来

]]>
adyen:移动支付占全球交易量的22% //www.otias-ub.com/archives/256784.html Wed, 23 Jul 2014 01:22:01 +0000 //www.otias-ub.com/?p=256784 2014年Q2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站全球支付量的22%,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在旅游行业占比继续最大,为4/10,高于上季度的1/3

移动支付在零售行业中的交易份额也在增加从1/4增至30%,而零售行业是唯一一个平板电脑支付份额大于智能手机交易份额的行业

Snap1

]]>
fiserv:方便正在改变支付 //www.otias-ub.com/archives/179531.html Tue, 17 Dec 2013 23:31:39 +0000 //www.otias-ub.com/?p=179531 根据Fiserv的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Y一代开始为自己买单,移动账单支付的用户数量也在翻倍增长。

根据Fiserv’s “2013 Billing Household Survey” 的发现,移动账单支付的用户从去年的800万增长至1600万,1/4的平板电脑用户使用平板电脑支付账单。

11315000274_a2dd8d3151_z

智能手机的家庭拥有率从47%增至57%,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智能手机,他们参与的移动活动也就越多,在上面从事的移动支付次数也越多。

方便改变用户支付行为

用户选择通过移动设备支付的原因有:在移动状态下可以便捷支付,随时随地支付的能力,节省时间等,这些移动平台独特的特点正在改变着人们过去的支付行为。

在智能手机用户中,移动账单支付在去年增长了150%。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亲睐移动账单支付时,70%的人选择了方便因素,55%的人表示可以随时支付,49%的人表示可以节省时间。

用户通过移动网页还会做出更多的支付,所以网站最好提供移动优化的支付站点。移动网页支付量大更可能是这些支付场景比单一的APP多。

在支付账单时,排第一位的驱动器是APP的使用和智能手机可以拍照支付功能,36%的人提及了这个功能。

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可以拍照单据和账单支付的功能,剩去了用户填写明细的麻烦,这使得即便在家中,用户仍然青睐移动支付而不是通过PC进行网络支付。

11315040403_2a84a93045_c

平板电脑支付也受欢迎

在过去30天中,超过1/3的平板电脑用户使用平板电脑访问账单网站,63%的人是为了支付账单,36%的人则是查询信息和历史记录。

另外,60%的平板电脑用户希望可以在平板电脑上接收电子账单。

多渠道支付

Fiserv的调研发现83%的用户使用两个以上的渠道来支付账单,用户支付账单的方式数量从2012年到2013年增长了10%,月平均数量为3.2个。

Y一代用户是多渠道支付的弄潮儿,74%的Y一代认为渠道的支付能力是重要的,而全部的受访者中只有67%这样认为。

收款方的好处

收款方也从移动支付中受益匪浅,有了移动渠道,他们可以对用户发起提醒信息提醒他们及时支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几乎3/4的家庭表达了对于接受告警和提醒信息的积极态度,66%的人表示这些提醒会增加他们使用无纸化电子账单的意愿。

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让手机变成了一个强大的销售终端,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移动提款机。

而改变这一切的在于:方便,快捷,场景;无论是国外的支付工具也好,还是国内竞争激烈的微信支付,支付宝,谁能提供更方便的支付,支持更多的支付场景,谁就能成为用户的钱袋子。

via:199IT编译分析,数据来自mobilecommercedaily,fiserv

]]>
中国清算协会:预计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0万亿元以上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857.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857.html#comments Thu, 21 Nov 2013 10:44:30 +0000 //www.otias-ub.com/?p=17285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发布了《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白皮书预计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增长,将达到20万亿元以上。其中,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的增长,预计2013年全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会超过8000亿元,是去年规模的5倍以上。

支付宝钱包方面日前也表示,企业入驻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将一律免除任何认证费等费用,以抢夺高质量企业。

  移动支付爆发

“网络支付相较于银行卡,还有较大空间。”白皮书指出,2012年全国银行卡业务交易规模约为210万亿元,是同期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的100倍。

2013年7月11日,央行再度颁发27张支付牌照,使得非金融机构的支付牌照总数达到了250张。相应地,互联网支付正在向多个行业领域渗透,提供多样化支付解决方案——从网上购物、公共事业缴费,向航空旅游、教育、基金理财、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行业或区域覆盖,跨境支付业务方兴未艾。

白皮书指出,移动支付在2012年迎来了发展新纪元。当年,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达5.35亿笔,金额为2.3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32%。2013年以来,支付宝日常交易的三分之一来自于手机,相比去年增长800%以上。“双十一”期间,日交易量最高达4518万笔。

当然,网络支付也存在潜在风险。巴曙松说:“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欺诈与网络环境安全风险对网络支付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当前产业链相关方的安全防范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支付安全可能受到木桶效应影响。”

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网络支付市场风险水平约为0.01%,包括支付宝在内的主流支付机构风险水平明显更低。移动支付由于木马、病毒威胁更少,安全性要高于PC支付。

  争夺优质客户

白皮书显示,互联网支付的特点是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机构优势明显,前十位机构占整个市场份额的93.98%。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均已拿到跨境支付牌照。

当前还不断有企业进入第三方支付行业,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竞争颇为激烈,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腾讯微信方面11月18日表示,微信上的公众账号永远不收费。支付宝钱包方面也表示,企业入驻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将一律免除任何认证费等费用。此外,支付宝钱包会对每一个入驻企业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所有入驻商家均为真实可信的品牌企业,不会出现一家机构一堆公众服务号的情况。10月底支付宝钱包7.6版正式上线公众服务以来,大批银行、电信运营商、公共事业缴费机构、零售商等已经加入其中。

分析人士指出,移动支付只是互联网巨头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工具,更是营造020模式闭环的关键一环,因此,可以预期在移动支付领域各巨头还将有更多举措以争夺用户。而巨头之间的争夺,也是放大的营销效应,将使得支付市场更为集中。

]]>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857.html/feed 2
CNNIC: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80691.html Fri, 23 Nov 2012 05:00:28 +0000 //www.otias-ub.com/?p=8069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87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34.8%。本次报告显示,整体网上支付安全使用状况较好,仅5.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不安全。而用户可能遭遇的不安全事件中,钓鱼网站诱骗支付占首位,占64.4%。

中国网络支付发展空间巨大,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并驾齐驱,快捷支付渗透近半用户。中国互联网从娱乐向商务转变,支付成重要平台性应用,网络零售和本地消费服务激增,支付市场蕴含巨大空间。调查显示:我国网上支付用户不到四成网民,未来增长趋势良好。当前我国网上支付用户最主要使用的网上支付类型是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分别覆盖了79.2%和75.7%的支付用户。快捷支付和卡通支付也成为新的支付趋势,网民使用比例也达到了40.4%。

支付宝用户覆盖优势明显,银联在线成长较快。中国用户覆盖最广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是支付宝,有80%的网上支付用户使用支付宝实现网上支付,其在网民中的覆盖率遥遥领先于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排在第二位的是财付通,有21.1%的使用率;第三位的是银联在线,有16.9%的使用率。

整体支付安全使用状况较好,仅5.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不安全。网上支付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性给予较高的评价,有9.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非常安全,69.4%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比较安全,还有16%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的安全水平一般。只有5.3%的网上支付用户感觉网上支付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分终端看,60.9%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电脑支付安全性高于手机,安全感知受熟悉度影响较大。分支付类型看,网上支付用户感觉安全性最高的支付服务类型是具有担保机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有47.2%的选择比例;其次是普通网银支付,有29.2%的选择比例。

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仅一半网上支付用户关注网上支付安全问题。52.8%的网上支付用户关注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还有47.2%的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问题表示非常不关注或较不关注。此外,有57.6%的用户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相对而言,用户对透露个人信息警惕性高,对即时通信链接防范意识不强。当接到电话称退款,需要告知自己的姓名、账户或手机验证码信息时,只有2.9%的用户愿意透露信息。当用户使用即时通信工具遇到对方发来的不明链接时,有15%的用户会直接点击。

网上支付用户遭遇支付不安全事件比例为3.2%,钓鱼网站诱骗支付占首位。有3.2%的网上支付用户表示自己最近半年曾经遇到过支付不安全事件。用户遇到的最主要不安全问题是遭遇虚假网站欺骗后贸然支付,有64.4%的比例;第二位的是支付账号或密码被盗,有19.2%的比例。遇到支付不安全事件的用户中,40%有实际的资金损失。在遇到不安全事件时,34.2%的用户是申请支付机构解决;9.6%的用户报警求助公安机关;有6.8%的用户自己找不法分子追偿。有41.1%的用户并没有追究责任,而是自己承担损失。

]]>
CNNIC:数据显示近8成用户认可网上支付安全性 //www.otias-ub.com/archives/80201.html Wed, 21 Nov 2012 13:29:57 +0000 //www.otias-ub.com/?p=80201

近8成用户认可网上支付安全性

6成以上不安全支付为“钓鱼”网站欺骗支付

2012年11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2年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6月,中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 1.87 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34.8%。近8成用户认可网上支付安全性,其中,69.4%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比较安全,有9.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非常安全;而在用户遭遇的网上支付不安全事件中,钓鱼网站诱骗支付占64.4%。

CNNIC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网上支付用户最主要使用的网上支付类型是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和网上银行支付,分别覆盖79.2%和75.7%的支付用户。快捷支付和卡通支付也成为新的支付趋势,网民使用比例也达到了40.4%。整体而言,我国网上支付用户不到四成网民,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在网上支付工具使用情况方面,80%的网上支付用户使用支付宝实现网上支付;排在第二位的是财付通,有21.1%的使用率;银联在线以16.9%的使用率居第三位。

在网上支付安全性认识方面,有9.3%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非常安全,69.4%的网上支付用户认为网上支付比较安全,只有5.3%的网上支付用户感觉网上支付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另一方面,超多一半的网上支付用户关注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有57.6%的用户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

此外,有3.2%的网上支付用户表示自己最近半年曾经遇到过支付不安全事件。而用户遇到的最主要不安全问题是遭遇虚假网站欺骗后贸然支付,比例高达64.4%;支付账号或密码被盗,则以19.2%的比例居第二位。

]]>
eMarketer:移动钱包还是全数字钱包 //www.otias-ub.com/archives/73081.html Mon, 15 Oct 2012 02:00:32 +0000 //www.otias-ub.com/?p=73081 管理金钱不止是移动

移动是电商新兴的兵家必争之地,但这不意味着用户就要把在PC上的东西都丢掉。在在可预见的多渠道的环境中,需要保持一致性。移动钱包未必是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顺应用户现有的行为行为,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很多移动支付方案一开始都始于专注于移动领域,慢慢做着,他们就发现移动支付并不是移动支付,于是延伸到了全数字钱包的领域,包括互联网和手机。Google钱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开始只有移动版本,但用户希望能够在多个触点管理他们的钱包,于是Google重定义了其品牌,扩展到数字钱包的领域,提供一个能够在多个渠道间无缝使用的钱包服务。

这个无缝式的体验,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便利。这也是美国消费者告诉Catapult Marketing他们对使用移动钱包感兴趣的首要因素。

其他选手如PayPal, American Express’ Serve (effectively a PayPal competitor) and Visa’s V.me都提供类似全数字全包的服务,他们支持在PC和智能手机上使用同样的设置和用户偏好。PayPal认为他们的目标不限于移动支付,根本就不存在支付,而是关于如何管理和使用金钱的问题。重新想象金钱和重新想象钱包的意义不仅是存在卡片中,手机中或云端中的东西,而是关于如何与用户所使用的不同的帐号、价值和信息相连接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需要重新想象用户管理金钱的方式,2012年Q4由AlixPartners的报告发现美国消费者更加愿意选择他们主要的因素作为他们首选的数字钱包服务商,远远超过Paypal,Google,Facebook和Apple和其他支付服务商。这个倾向在所有年龄群众都是一样

对于从线下开始的企业而言,比如American Express and Visa或者是在线企业如Google and PayPal在进入移动领域前,多渠道的方式顺应他们或者他们的用户做事情的方式,对于移动钱包的提供者,下一个挑战是如何让用户相信他们提供有用的解决方案。

]]>
第一象限:移动终端网购拉动网购支付方式多样化 //www.otias-ub.com/archives/52620.html Mon, 25 Jun 2012 00:30:51 +0000 //www.otias-ub.com/?p=52620 网络购物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给消费者带来多种选择。在网购支付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支付方式(主要是指货到付款、自提现场付款)并不占据优势,一方面是由于网购商城对支付方式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网购的发展,带动了用户支付方式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从各种支付方式来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借力于以淘宝、拍拍网为首的C2C网上商城的发展,成为网络购物消费者的最主要网购支付方式。而移动网购的发展,则推动了账户余额支付方式的发展,用户使用比例提升显著。而手机银行作为新兴业务,尽管总体使用率依旧较低,但从绝对使用人数来看,可以说是拥有较广阔的市场。

图:用户网络购物支付方式类型使用数量

(数据来源:2012年第一季度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Base=2228)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网购消费者中只使用一种支付方式进行网购支付的用户比例为38.69%,另外六成以上的消费者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支付方式。移动网购特别是手机网购最能够带动人们使用更加多样的支付方式,在使用手机进行网购的用户中,只有30.11%的消费者使用一种支付方式,而不使用手机网购的用户中这一比例达到40.89%。

表格:是否使用手机网购用户支付方式使用种类数

(数据来源:2012年第一季度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Base=2228)

 

图:用户网络购物支付方式选择

(数据来源:2012年第一季度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Base=2228)

从消费者网络支付的方式选择上来看,线上支付是选择比例最高的支付方式,其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使用比例最高,达到了78.99%,其次是网上银行,用户使用比例为57.23%。风险较低的货到付款用户的使用比例也相对较高,为30.34%。使用移动终端网购推动了用户尝试使用多种网络支付方式,同时对于账户余额支付、手机银行支付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网购的用户使用账户余额支付和手机银行支付的用户比例分别达到26.84%和22.08%,而不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这两个比例则分别仅为19.28%和5.26%。

表格:是否使用移动终端网购用户支付方式选择

(数据来源:2012年第一季度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Base=2228)

 

 

(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由第一象限、益派联合调研的连续性研究;样本量:2228)

]]>
分析:在线购物与支付 //www.otias-ub.com/archives/46809.html Thu, 31 May 2012 03:35:17 +0000 //www.otias-ub.com/?p=46809

还辛辛苦苦地跑去实体店并用现金支付,这是石器时代的事情吗?信用卡支付?上一次见到别人用它时,谢霆锋和张柏芝还是一对伉俪呢。快醒醒吧,现在是我们该进入移动购物和支付的时代了。

不仅是Paypal、Google在这块领域里明争暗斗,百货零售商沃尔玛和Target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要加入战局,而移动运营商Verizon、AT&T以及T-Mobile共同创办的Isis公司也介入其中,甚至连国内的淘宝、移动及联通都纷纷加入战局。

如今,在移动购物这片战场上,已经是硝烟四起满地狼藉。尽管已经杀得昏天黑地,尽管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不会打赢这场仗,可上述的巨头却依旧不断加大对移动购物研究的投入,因为胜利的故事实在太过诱人,所以没有人愿意在现在放弃。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各种应用服务的完善丰富,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网络,在上面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就给了移动购物和支付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好机会。

根据IBM的统计,在2011年12月的假日期间,全美线上购物的花费较2010年同期增长了7.5%,这其中,移动设备的流量占了14.6%,而去年这一数据只有5.6%,而移动终端上的消费占据了11%的份额,较2010年同期增长一倍。

如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移动购物将是下一个增长点和热点,所有人都会在热潮兴起时一股脑地投身进去,所有人都会人云亦云地对移动购物大唱赞歌,无论是Google那样的互联网巨人,还是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业巨头,人人都想从移动购物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块,可是又有几人会冷静下来正视其中的问题呢?

相比笔记本,智能手机的遗失几率无疑要高得多,而且一般用户的智能手机所受的保护力度也完全无法和电脑相提并论。保证用户在手机遗失后储存在其中的银行账户和购物信息的安全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另外,移动支付和传统的在线购物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两者在用户体验方面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不断优化和提升用户在移动终端的体验对各巨头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任务。

对移动购物和支付来说,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外界对用户隐私的担忧。如果移动支付和购物流行开来的话,那么到时有谁来保证用户的经济数据不会被滥用,有谁来监管各巨头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使用?

但是,或许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各巨头自身,如果真要推动移动购物尤其是移动支付的话,无论对硬件、软件还是整个网络服务来讲都是巨大的考验,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和维护一个网点系统来支持移动支付,毫无疑问,这将是一项耗时耗力规模巨大的工程。对那些势同水火的巨头来说,只想靠一己之力完成这样的计划虽说不是不可能,但起码也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和沉重的压力,而且他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软肋,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分摊彼此的风险,以加快移动购物和支付的进程。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开口闭口举手投足都不再与钱扯上关系,在那个移动购物和支付流行的未来,我们将体验更方便美好的生活。

via: Tech2IPO
]]>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1年中国网络支付用户数达1.67亿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40759.html Wed, 09 May 2012 17:16:05 +0000 //www.otias-ub.com/?p=40759

2012年5月8日中国银行业协会8日发布《2011年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1年,我国信用卡交易金额7.56万亿元,同比增长47.95%;互联网支付、无卡支付和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发展迅猛,蓝皮书建议,加强监管,规范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

国内互联网支付用户达1.67亿人 支付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

“信用卡产业通过提供网银支付或同非金融支付机构合作,网上支付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说,2011年国内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达1.67亿人,较上年增长21.6%,互联网支付用户已占总体互联网用户规模的33%。

蓝皮书指出,信用卡互联网创新支付方式不断涌现,无卡支付逐渐成为信用卡互联网支付发展的趋势。

蓝皮书同时指出,信用卡互联网支付市场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2011年,有101家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机构业务许可资质。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非金融支付机构市场份额的46%和21%。

根据易观智库《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2011年非金融支付机构共收单清算2.03万亿元,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随着网络购物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市场占比将继续提升。

利用互联网业务平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利用互联网业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蓝皮书指出,信用卡发卡机构可通过加强与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在数据资源和资金方面的战略合作,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成本制约和风险控制两大难题,从而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打造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委员会主任、民生银行副行长邢本秀说,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基于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记录了多年来电子商务平台上众多企业的资金流动、企业订单数量、销售增长、仓储周转、投诉情况等数据信息,以及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社会关系信息,信用卡产业可充分利用这种网络化信用信息,筛选出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建立基于“链(供应链、销售链)、圈(商贸集聚圈和制造集聚圈)、群(市场、商会、园区集群)”的客户开发和风险控制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自助便捷的经营性融资服务和其它金融服务,使信用卡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平台。

邢本秀同时表示,信用卡发卡机构与非金融支付机构有各自优势。相互合作,能形成双方市场份额同步提升、收益共同增长的双赢格局。同时,非金融支付机构极具创新能力,信用卡发卡机构需与非金融支付机构合作,增强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的竞争力。

加强监管 规范互联网支付行业发展

“无卡支付等创新业务给信用卡产业带来挑战。”邢本秀说,银行作为发卡方与非金融支付机构进行无卡支付业务合作,无法对其交易辨识具体的商户和商户类型,不利于实施交易监控和欺诈侦测。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支付行业存在系统风险、信息泄漏风险、交易欺诈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问题。蓝皮书建议,切实加强对非金融支付企业的监管,规范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支付定价缺少统一规则。”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信用卡通过非金融支付机构转接支付模式下的价格体系还未形成。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价格指导,使大量非金融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定价游离于监管之外。

互联网支付业务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蓝皮书建议,由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互联网支付定价及收益分配标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现有线上收单业务进行规范。

]]>
eBay:2014年第三方支付收入将超过网购平台收入 //www.otias-ub.com/archives/32934.html Fri, 20 Apr 2012 08:45:02 +0000 //www.otias-ub.com/?p=32934 【eBay的转型,支付赚的钱大于网购平台收入】从下图可以看出,eBay一开始的收入主要来自像淘宝那样的集市,但来自第三方支付的收入在不断增长,按这个发展速度,支付收入将在2014年超过集市的收入。eBay由卖场变成金融帝国!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也是如此,目前虽然只是网购工具,说不定有天就会是现金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