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娱乐产业链中,IP开发和后续衍生的渠道质量一直是决定IP价值的关键所在。而随着泛娱乐产业链的线上化和人群习惯的不断培育,网络文学的下游孵化逐渐超越了传统影视改编的传统形式,以更多传播渠道方式对用户进行触达,让泛娱乐内容的可与用户在多场景中进行适用,智能硬件的发展更促进音频对内容的传递。碎片场景的发展可能将成为Z世代泛娱乐场景的又一方向,本次报告中触宝(NYSE:CTK)大数据研究院将剖析听书的需求增长与海外移动有声书市场的发展,以及次头部甚至腰部IP在垂直渠道中的新机遇。
移动应用增加场景,次头部作品的孵化空间增长
泛娱乐内容由从前另外随着用户习惯的变化,更多用户习惯在网络上进行参与内容创作,泛娱乐UGC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Z世代需要参与感,IP形式与渠道逐渐融合
低成本全方位触达用户,挖掘多线程工作优势
对于与网络阅读用户需求相近的的线上漫画、音频、游戏、短视频等泛娱乐内容,都可以成为IP的孵化空间,从投入产出来说,音频改编无疑成为投入较小的试水方式,其多场景性,伴随性和非眼球流量特性也能通过更多应用和设备触达到用户。
音频明显的特征在于用户可以在更多的场景中接受内容,相对而言避开了流量竞争。可以参与到用户的多线程工作当中,无需阅读的打开方式也降低了用户的触达门槛。良性的PGC可以让IP得到更广泛的覆盖粉丝群体,由于听书过程中用户注意力分散,更适合收听节奏较快,情节起伏性较大的作品,与快餐式网络文学IP有一定的重合,更适合于改编。需要注意到的是,不少用户对于长时间的文字阅读需求不大,而听书则无形中增加了这类用户被内容触达的几率。目前音频类内容主要由真人播主与机器语音共同产出,用户对播主的粘性不高,仍然追求专业的标准化的内容。
欧美版权完善,东南亚押注Z世代
在新兴市场,Z世代是随着移动应用成长的一代,他们对于内容的需求让泛娱乐内容的孵化快速增长。而他们更习惯标签性的,快节奏的作品。针对这类受众的应用也快速迭代,目前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漫画作品的IP衍生,很多IP直接在移动应用端进行孵化,他们的需求将会对IP的孵化形式进行重塑,随着智能硬件及移动设备的发展,以及更多对文字阅读不敏感用户的加入,陪伴式有声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
丰富硬件构成阅读场景,听书服务于深阅读
美国长途的交通场景和已经普及的智能硬件也让他们的音频阅读在各个场景中发生,成为智能家居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当地用户对于宗教内容需求较高,教义的音频化也客观促进了他们对于音频的使用习惯程度,他们的有声产业发达,已经出现音频朗诵类的KOL,大部分有声书都是由播主演播,用户以KOL的参与作为内容选择决策的一部分因素。
美国用户的耳朵经济较为发达,但他们的收听习惯更偏重于对播客的收听,即希望在收听时听到原创内容,且有互动性,目前12岁以上的用户中有68%有在线收听音频习惯,而随着智能硬件与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IP的音频孵化将会越来越普遍。
二次元习惯较好,需硬件更多功能加持
印尼用户的听书习惯尚未养成,一方面他们的付费习惯比起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他们的移动设备性能和智能硬件渗透率不足以支撑全场景的收听习惯培养。但他们的阅读应用中含音频收听的比例并不低,主要以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馆配有声书籍与宗教教义的音频为主,。短期而言有声的变现潜力较低,但由于他们对IP的粘性,在流量吸纳上意义较大。这类IP的挖掘及硬件的发展普及和升级将成为重要因素。
线上泛娱乐内容充分,直播覆盖有声需求
目前他们的IP孵化以视频为主,短视频与直播在当地覆盖了收听需求。目前音频消费主要以明星及KOL的名人效应进行消费,当地拥有有声功能的阅读类应用占比也偏低,但已有部分阅读应用涵盖听书功能进行内部孵化,会随着在线阅读的行业发展有所增长,而在当地有声行业的增长则需要整体行业的娱乐化程度提升以及更多KOL的诞生的带动。目前有声需求在语音直播中体现更多。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