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应用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02 Jun 2024 02:59:0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Sensor Tower:2024年社交应用市场洞察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0062.html Thu, 06 Jun 2024 07:55:19 +0000 //www.otias-ub.com/?p=1700062 随着短视频的流行和商业变现的迭代,全球社交应用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社交应用内购收入达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创历史新高。

本报告将分析近年来社交应用下载量和内购收入趋势,头部社交应用收入表现,以及2024年中国、日本、韩国和中东等市场热门社交应用排行,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TikTok》在全球市场的突出业绩和用户画像。

特别说明:本报告仅统计应⽤商店IAP预估值,不包括⼴告变现收⼊和中国地区第三方安卓渠道收入。

 全球社交应用内购收入再攀高峰

全球社交应用在下载量增长放缓的趋势下,内购收入持续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达4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创历史新高。2023年Q2至2024年Q1期间,全球社交应用内购收入环比提升20%,逼近170亿美元。

头部社交应用商业化变现效果显著

得益于直播打赏强劲的吸金能力,2024年1-5月《TikTok》内购收入同比提升26%,突破20亿美元,强势领跑社交赛道。

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Snapchat+订阅数同比增长2倍,超过900万人,Spotlight短视频观看时长同比增长125%,推动《Snapchat》内购收入同比提升157%。付费订阅数增长也带动 《Instagram》收入大幅提升230%。

 《快手》跃居中国iOS市场社交应用收入增长榜冠军

得益于短剧的推出,《快手》多维度变现能力显著提升,根据《2023快手短剧数据价值报告》,2023年快手付费短剧用户规模增长超5倍,2024年1-5月,《快手》跃居中国iOS社交应用畅销榜首。

随着企业用户的增长,2024年1-5月职场社交应用《BOSS直聘》内购收入同比上涨44%,跻身收入榜第2名,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BOSS直聘季度营收同比上涨33%。

 《TikTok》登顶日本社交应用下载榜,《TikTok Lite》广受日本用户青睐

2023年6月,《TikTok Lite》登陆日本市场,随后下载量快速攀升,带动《TikTok》整体下载量同比上涨120%,登顶日本社交应用下载榜。

由邀请制转变为开放下载后,去中心化社交应用《Bluesky》在日本市场下载量迅速飙升,成为2024年1-5月日本下载量增长最大的社交应用。

《YouTube》蝉联韩国市场收入最高的社交应用

近年来,随着创作者的涌入和用户增长,《YouTube》在全球市场内购收入持续上涨,韩国市场也不例外。2024年第一季度,《YouTube》在韩国内购收入逼近3200万美元,是2019年第一季度的近10倍,蝉联韩国社交应用畅销榜冠军。

来自S.M.Entertainment的两款粉丝与偶像社交应用《Lysn》和《bubble with STARS》入围收入榜前10,其中《Lysn》全球累计收入达到1.3亿美元,韩国和中国收入占比34%和27%。

 《TikTok》全球累计内购收入突破140亿美元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短视频+直播”应用《TikTok》全球累计内购收入超过140亿美元,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非游戏应用。与此同时,《TikTok》收入保持强劲增长,2024年3月达到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根据Sensor Tower 用户洞察数据,《TikTok》更受年轻用户青睐,2024年第一季度在美国市场中00后用户占比高达36%,显著高于《Facebook》的14%。《TikTok》用户画像以网络社交名流、时尚达人和灵活支付者为主,展现年轻用户偏好。

]]>
数据报告:社交应用出海趋势洞察与爆量密码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0922.html Fri, 19 Aug 2022 12:55:28 +0000 //www.otias-ub.com/?p=1480922 社交作为互联网用户的核心需求之一,吸引了无数厂商争相入局。尽管 Meta 等巨头早已在传统赛道编织起成熟的社交产品网络,但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能力崛起并不断提出新的社交需求,行业内仍有后起之秀持续涌现。

AppGrowing 国际版 根据 2022 年上半年海外社交类应用移动广告投放数据发布《社交应用出海趋势洞察与爆量密码》报告,解读多元时代下,泛娱乐社交应用的差异化增长之道。

01、海外移动广告大盘趋势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在海外移动广告大盘中,活跃的社交类应用的数量占比在持续下降,而投出的广告量份额却先降后升,今年上半年的广告量数据同比和环比分别上升 0.8% 1.4%

将上半年投放趋势放大后可以看出,海外社交应用的每月广告素材消耗量涨幅远超在投的应用数量,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交应用广告素材的生命周期在逐渐缩短,广告主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广告素材。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买量竞争越来越激烈。

通过追溯广告量 Top 500 社交产品的开发者地区则能够看到,国产出海社交应用在买量上拥有着强劲的竞争力。在投放量最高的 500 款社交应用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产品占到了 31.2%,远超后几名地区的份额。

东南亚和中东是国产社交应用出海数量最多的地区,超过 70% 的出海社交应用都会在这两个地区上线。

但结合广告量来看,二者则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超过 26.7% 的社交应用广告会覆盖东南亚地区,而中东地区的这一数字则仅有 14.3%,低于欧洲、北美,这意味着社交应用东南亚市场上往往需要投放更多的广告,而反观中东市场,社交应用广告主面对的营销压力则会相对更小。

02、重点广告主盘点

按照广告投放量排序可以看出,处在头部地位的社交产品多数是已经运营多年成熟稳定的产品,并且更多地集中在直播、短视频、图文分享这样的传统赛道中。

而在排行榜靠后的位置中,则出现了更多包含语音聊天、陌生人匹配等玩法的产品,同时产品也普遍更加年轻。

厂商方面,中国内地社交厂商频繁上榜,Top 20 中有 9 家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厂商在美国市场上的主要买量竞争主要来自 Meta 这样的全球社交巨头,而印度市场上的竞争来源则更多是一些专注于印度本土市场的厂商。

在已经有巨头占领市场的情况下,传统的短视频和直播类别已不再是厂商们热衷追逐的赛道,近期的社交类新品更加关注 1v1 视频匹配、语聊、约会等社交性更强的玩法。

一些新品也会以方言、精英人群、音乐爱好等主题为营销卖点,专攻某一小众群体,走精细化运营的路线。

03、广告素材创意指南

针对不同的细分赛道,AppGrowing 国际版也观察到不一样的素材创意趋势。例如,直播应用的广告往往以 “主播” 作为核心营销点,在广告中快速切换不同种族、性别、造型的主播,从而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心动主播。

视频匹配应用则通过展示 1v1 互动聊天和左右滑动切换对象的场景激发用户荷尔蒙,狙击情感需求。

约会类应用的用户往往更加希望在匹配后将关系带入现实生活而非仅仅保持在应用中。因此,在广告中能够见面的 “附近的人”,或是使用真人出镜素材,从第三人角度讲述如何通过应用找到爱情是增强信任度的技巧之一。

许多音频社交应用都会在广告中强调 “匿名”、“自由”、“潮流” 等关键词,同时展示不同主题的语音聊天室中,人们因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的场景。

作为近期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社交赛道中也出现了很多带有 “元宇宙” 标签的产品。从广告的角度来看,元宇宙中的虚拟形象以及虚拟世界等概念是最容易被应用于广告创意之中的。

]]>
TikTok超越Instagram:成为美国青少年第二喜欢的社交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1130342.html Wed, 07 Oct 2020 12:04:55 +0000 //www.otias-ub.com/?p=1130342 根据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TikTok已超越Instagram,成为美国青少年中间第二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仅次于Snap的Snapchat。

这份来自Piper Sandler的报告发现,34%的青少年将Snapchat列为他们最喜欢的社交应用,其次是TikTok(29%)。排在Snapchat和TikTok之后的是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只有25%的青少年觉得Instagram是他们最喜欢的社交应用。在2020年春季版的报告中,TikTok排名第三。

但报告另外指出,应用的使用量则是另一番情景。在使用量这方面,Instagram仍是用户参与度最高的应用,达到84%;其次是Snapchat(80%)和TikTok(69%)。

报告还显示,TikTok在美国年轻用户中间正越来越受欢迎,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这类用户是广告主的主要针对人群,而广告收入则是社交媒体应用的主要收入来源。

为规避TikTok日益增长的威胁,Facebook曾于今年8月份发布Reels——“山寨版的TikTok”,该功能可允许Instagram的用户制作短视频。

根据周二发布的一份报告,TikTok已经超过了Instagram,成为美国青少年第二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该报告显示,有34%的青少年将Snapchat列为他们最喜欢的社交应用,有29%的用户选择TikTok和25%的用户选择Instagram。

]]>
CNNIC: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社交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1042489.html Mon, 11 May 2020 18:18:33 +0000 //www.otias-ub.com/?p=1042489 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即可

截至2020年3月,微信朋友圈、微博使用率分别为85.1%、42.5%,较2018年底分别上升1.7、0.2个百分点;QQ空间使用率为47.6%。

2019年,社交产品不断创新,社交元素推动流量变现 ,社交平台助力社会公益,社交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社交产品创新丰富,满足用户多元需求。一是社交与视频融合,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出现了以音频、短视频、直播等作为新形式的社交产品或功能,如基于短视频的“多闪”、基于声音的“吱呀”“音遇”、知乎开通直播功能等。二是企业挖掘社交关系细分市场,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出现了陌生关系、“点赞之交”等不同社交深度的产品,如腾讯陌陌陆续推出多款匿名社交App,搜狐、微博相继推出浅互动社交产品“狐友”“绿洲”等。

社交元素助推流量变现,拓宽平台收入渠道。一是社交元素助推优质内容生产,从而提高收入,如今日头条提供社交群服务,创作者可建立付费社交群获得创作收益。二是社交电商持续拓宽数字消费渠道,社交平台为多类用户建立了丰富的连接渠道,如品牌账号、自媒体账号、明星KOL 账号、个人用户账号等,推动社交电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社交平台发挥更多公益效能,社会价值不断扩大。社交平台为公益活动的传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公益捐助的重要来源。2019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募捐总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其中腾讯公益、微公益等都利用社交平台助力公益慈善捐助行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上亿用户通过微博关注最新疫情、获取防治服务、参与公益捐助。截至2020年2月4日,微博热搜榜上疫情相关话题的占比超过60% 。

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即可

]]>
eMarketer:2021年TikTok美国用户将超过5000万人 //www.otias-ub.com/archives/1014648.html Tue, 03 Mar 2020 18:00:38 +0000 //www.otias-ub.com/?p=1014648 TikTok去年在美国的用户基数几乎翻了一番,但随着竞争和营销者的担忧加剧,TikTok的增长在未来几年将放缓。

TikTok的美国用户群今年将增长21.9%,达到4540万人。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000万(5220万)。在此之前,这个充满活力的短视频平台在2019年增长了97.5%。它吸引了大量用户,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到2022年,随着这款应用在核心年轻用户中变得严重饱和,增长率将放缓至个位数。

eMarketer首席分析师Debra Aho Williamson表示:“TikTok在2019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它在青少年中非常受欢迎。一些人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这款应用上,这证明了这种滚动视频的粘性令人难以置信。但它还没有在老一辈人中培养出强大的追随者。”

今年,21.6%的美国社交网民至少每月使用TikTok一次。尽管它的普及率低于更成熟的竞争对手,但它是少数几个普及率正在增长的社交应用之一。

竞争也可能阻碍TikTok在未来几年的增长。

Williamson补充说:“今年,我们预计Firework等新进入者以及Instagram和Facebook等传统平台将与TikTok展开竞争。Instagram是一个特别大的威胁;它最近在其Boomerang循环效果功能中添加了新的工具,模仿TikTok上的类似功能。”

虽然许多营销人员对这款应用很好奇,但有几个问题可能会阻碍人们采用这款应用。同时,TikTok还面临着审查制度、数据隐私以及品牌安全等问题。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

]]>
CNNIC: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社交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762893.html Mon, 20 Aug 2018 15:17:36 +0000 //www.otias-ub.com/?p=762893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CNNIC42】即可!

截至2018年6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86.9%、64.7%,基本保持稳定;随着短视频和MCN 机构的兴盛,微博在粉丝互动和内容分发等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强化,用户使用率为42.1%,较2017年末增长1.2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半年增长6.8%。

2018年,社交应用移动化、全民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是网民消费碎片化时间的主要渠道。

移动社交产业链不断拓展,“社交+”应用模式创新。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社交平台也开始顺应市场趋势,在广告、短视频、电商、游戏、教育、支付等领域进行渗透,利用社交关系背书,吸引用户使用,获得商业变现,赋予社交平台新的活力。在电商领域,新型的社交电商企业通过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用户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拼单,提升线上购物信任度,降低电商引流成本,成为电商发展的突破口,而社交平台则获取流量变现,实现商业模式多元化,两者实现共赢。在网红领域,社交平台也为网络红人提供了完整的生态体系,推动网红产业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以实现平台方、网络红人和经纪机构的共赢。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更是凭借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和粉丝沉淀能力,成为大多数网红必选的运营平台。

社交用户隐私泄露问题凸显,社交平台应承担用户隐私保护的主体责任。2018年3月,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超过5000万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引发广大用户和媒体关注,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凸显。用户日常网络社交行为中,会产生大量的个人信息、社交关系、地理位置等信息,形成庞大的信息数据库,社交应用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催生数据交易出现。社交平台要主动承担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加强安全技术研发创新,从技术和应用角度保护网络社交时的数据安全。

报告下载:添加199IT官方微信【i199it】,回复关键词【CNNIC42】即可!

]]>
美国各大社交应用在青少年心中都是什么样? //www.otias-ub.com/archives/321715.html Wed, 14 Jan 2015 13:00:17 +0000 //www.otias-ub.com/?p=321715 现在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关于社会科学的谬论,它以一到两个案例为基础进行推论,这很明显有失偏颇,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不要过分解读媒体所报道的19岁的Andrew Watts本人以及他的朋友们使用哪种社交平台。换句话说,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社交服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可能最令人惊讶的是Watts指出,有青少年对于使用Facebook几乎没有任何兴趣,但是他们所有人都仍然有一个账号,因为这个账户是他与某些人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Watts将它描述成: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使用Facebook,那是因为当时它很洋气,但是现在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东西,就像一个我们不能真正离席尴尬的家庭聚会。”

这样的解释非常符合现在年轻人对待Facebook的态度,其中有一些人将社交网络描述成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东西,就像有一些资深互联网使用者对于恼人的电子邮件的态度一样。虽然这些东西他不得不用,但是他们在其中没有任何乐趣可言。Gigaom的一名作家Eliza Kern曾经把社交网络比喻成“有线电视公司”。

06307ec4b982f80

 

Instagram现在是一哥

然而,我们在Facebook的一个分支部门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这些是Watts和他的朋友们依旧在使用的服务,但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他们使用Facebook的Messenger,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并且他们使用“群服务”,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很简单并且迅速的找到一些东西,而且不用接触Facebook主页里面的复杂的算法和那些像新闻一样的东西。Facebook现在是一种“身份中心”,在这里可以迅速弄清楚谁是谁。

他说:“Facebook的出发点是让许多人在互联网上找到你,因为在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使用它。假如我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你,我不会试图翻遍整个Twitter或者Instagram找出来你是谁。相反的,大多数人会选择Facebook简单且强大的搜索功能,然后反馈给你的信息就包括了你想知道的人的信息。

就这些服务来说是非常令人喜欢的,Instagram就在这些服务列表的顶端,这也完全符合我们面试青少年的经验,其中也包括了我的女儿和她的朋友。他们认为Instagram只是一个蹩脚的分享那些用过滤镜的照片。但是我认为,这里同样也是一个成熟的社交网络,在评论中能够与人进行交谈,并且可以使用标签来查找需要的内容。Watts说他的一部分朋友喜欢Instagram是因为它使用起来的感觉比Facebook更亲密。

“我使用Instagram的时候并没有担心的感觉,我不用担心自己会像信息流一样出现在某人的动态里,他们也不会截图,我喜欢它的原因是在Instagram里我对“互粉”没有压力,在这里我指的是在我的Instagram只会出现那些我想看的东西。”

 

Snapchat和Tumblr

在这个列表上紧随Instagram的是一款大部分人都使用过的应用,名字叫做Snapchat,该公司近期完成了100亿美元惊人的融资。Watts强调了我和其他人关于类似Snapchat“稍纵即逝”的服务的观点,他说,他和他的朋友使用这款应用的原因就是在内容上少了很多社会的压力。

“这里没有你担心的或者评论的内容,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被带走。Snapchat相对其他类似的非常受欢迎的社交媒体来比较,Snapchat少了很多社会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够如此让人上瘾和放纵的原因。如果我在Instagram或者Facebook上发布的一张照片15分钟内得不到任何一个赞的话,可以确定我肯定会删了它。”

短暂的“拿铁艺术”伴随着Snapchat的标志,在你抿的第一口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snapchat

有一项没有被青少年大量关注的服务,尤其是被雅虎收购了以后,使得很多业内观察者的脸几乎都贴到了地上。这就是Tumblr。Watts说这个平台在他很多朋友那里很受欢迎,因为Tumblr允许发布和分享各种各样的内容,没有人会核实这些真实信息。

“Tumblr就像一个秘密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其中,但是没有人提及。Tumblr其实就是你的真实自我,通过你关注的人,发现周边和自己相同爱好的人。它通常被视作一种“无法律区域”,由于在这个网站上缺乏身份认证,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唯一的Tumblr URL地址是识别现实生活中我的朋友的唯一办法,反之亦然。”

我能够确认Tumblr隐私性很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20多岁的女儿沉迷于这款应用的时间比任何社交服务都要多,甚至超过了Snapchat。对她来说,在这里可以看到任何东西,包括电视节目、电影、书籍等等,都能够通过她的Tumblr面板看到,因为她朋友们的社区有人谈论这些,并分享出来了。

 

和Twitter

同样有趣的是,在Watts所描述的圈里,Twitter似乎是一个“小众”社交网络,他说,我们当中很多人不了解Twitter,除了在每个学校里的一小群人“使用它们非常熟悉”以外,几乎没有人在这个平台内,(在我家,我的小女儿在用它,并且,事实上她同时在用很多个账号,年长的人几乎没有人关注它。”

Watts和他的朋友们的社交网络中另外一个名叫Yik Yak慢慢开始流行,这是一款基于位置分享的平台,我们的Carmel DeAmicis已经写了很多篇关于它的文章。Watts说Yik Yak的一部分吸引力来自于它也是匿名的,同样缺少来自社会的压力,Yik Yak使那些疲于真实世界身份的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Yik Yak让人上瘾。他说:

“因为它只关注你帖子里面的内容,没有粉丝,没有资料,什么都没有。任何有意思或者相关的内容在顶部,其他的消息就在下面,Kanye West写到,这款应用绝对不会在课堂上被孩子们谈起。”

Yik-Yak

是否Watts或者他朋友的经验能够外推到全球市场中还存在争议,因为他现在才19岁,是一名在奥斯丁的德克萨斯大学上学的学生,所以并不是他所有的行为都适用于年轻人或者非大学生用户。但是,有大量的信息存在于他对感兴趣的社交媒体及其演化的描述中。如果我在Twitter或者Facebook工作的话,我定会仔细阅读。

Source:Gigaom

编译:猎云网

]]>
PricewaterhouseCoopers:美国近七成拉丁裔网民频繁使用社交应用 //www.otias-ub.com/archives/25265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52658.html#comments Sat, 09 Aug 2014 01:50:09 +0000 //www.otias-ub.com/?p=252658         199IT原创编译

        美国拉丁裔使用手机登录社交网络应用的比例几乎与非拉丁裔持平,但是当按照同化水平来细分的时候,社交应用的使用量就另当别论了。

173984

        PricewaterhouseCoopers在2014年3月进行的研究发现74%的美国拉丁裔手机用户每周至少使用应用登录一次社交网络,这个比例在非拉丁裔中是73%。拉丁裔更喜欢用手机发送和接收信息,占96%;非拉丁裔中该比例是92%。

        未同化拉丁裔,即说西班牙语不擅长说英语的拉丁裔,推动了社交应用的使用量。Latinum Network在2013年12月调查近70%的美国未同化拉丁裔网民,发现社交媒体应用是他们常用应用前三名之一。这一数字在同化拉丁裔中是51%和双文化拉丁裔中是60%。

175518

        信息应用如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也类似,表明未同化拉丁裔更依靠这些社交平台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52%的未同化拉丁裔表示使用的应用前三名中就有信息应用,这一数字在同化拉丁裔中是17%,双文化拉丁裔中是36%。

        编译自:eMarketer 译者:孙莹

]]>
//www.otias-ub.com/archives/252658.html/feed 2
Tristan Louis:社交应用Google+未来或将胜出 //www.otias-ub.com/archives/120225.html Sun, 02 Jun 2013 13:17:26 +0000 //www.otias-ub.com/?p=120225

福布斯:社交应用Google+未来或将胜出

2013年6月2日《福布斯》网络版近日刊登了署名为特里斯坦·路易斯(Tristan Louis)的文章,称社会化并非社交网站的最终目的地,对社交网站而言,最终的目标应该是给用户提供获得有兴趣服务的社交应用工具。该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Facebook在股票市场表现相当萎靡的讨论不绝于耳,同样,有关谷歌不断加大力度以此把Google+捆绑到现有服务中的消息也层出不穷。这两种服务在社交网络方面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就Facebook而言,用户登录了Facebook这一社交网站之后,多数体验就是通过使用Facebook应用而消费掉;就Google+而言,社会化就像是一种胶水,可以把该服务粘合到搜索、地图、图片和更多的服务之中。

要想更好地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就必须追本思源,看看Facebook之前、甚至是谷歌出现之前的时代。事实上,社交网络一直伴随人类而早已长期存在,不过,在最近几年中,一些大公司试图狭隘地将社交网络定义为一种终极目的地——即人们聚集的场所。无论是sixdegrees.com(第一个基于社交网络的互联网网站,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mySpace、 Orkut、Facebook还是Twitter,其中的多数网站都被认为是一个可以让人们聚集的社交网络场所,而不是突出聚集到这些地方的人。

如果有人比较一下在互联网之前社交网络存在的方式,那么当前被认可的社交网络这一定义就像是一座建筑物,因为那就是人们前往聚集地场所。不过,透过镜片细看后发现,这座建筑物已经开始分离。为什么人们在哪里聚集似乎比人们如何联系更为重要呢?

现在来看看Google+吧。

Google+的确拥有位置服务功能,在此功能的帮助之下,人们可以聚集到一起,不过,事实似乎越来越明显,那就是谷歌并没有将Google+看作是一种目的地,而是将其看作是一个便携式身份服务,可以捆绑到该身份下的不同服务之中。如果从一个真实的世界角度来看,Google+就如同是一个电话薄(尽管现在还可能有人认为这就是智能手机上的地址薄,因为现在电话薄已经多数不存在了),而Google+就是为了要提升现有服务的体验,而不是当作是一个让人们闲逛的场所。

Google+如今已经整合到用户电子邮件(Gmail)、聊天(支持Google hangouts)、日历(Google Calendar)、文档(Google Drive)、图片和视频等服务之中。通过些服务,用户可以对博客网站发表评论,也可以对Zagat和谷歌地图上的商业场所或酒店发表评论。

Google+可以帮助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搜索,而且还支持Google Now。业界预计称,不久后,Google+还将支持用户对YouTube发表评论,并可能会在Android设备上激活,同时还将支持谷歌Chrome浏览器,并帮助用户完整地管理地址薄。

Google+就像是一种粘胶服务,而不是当作用户的最终目的地,这就意味着,在Google+和Facebook之间进行比较就像是把那些喜欢纽约的人与纽约帝国大厦进行比较一样:一个比较对象是一群人,这些人能够根据一些无形的个性而做出不同的事,而另一个对象则是目的地,在这儿,那些人或其它人可以进行短暂的聚集,然后又转移到其它地方。

正是这种重要的差别,表明了Facebook及其追随Facebook模式的公司(例如Twitter和Tumblr等)都面临着一个现实的威胁,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创建的网站只是一个当作目的地的服务场所,一个在某一天具有吸引力而此后可能就失去吸引力的场所。通过比较而言,Google+的方法可能会更让人厌烦,但是却不会引发用户的放弃,主要就是因为Google+以人们之间的联系为重点,而不是将其看作是一个目的地。

一般而言,联系更难货币化,这一点要比目的地创收更难,主要是因为目的地服务更适合人们喜爱的传统模式,而联系却更适合将网络一体化的模式。另外,联系也比目的地服务更加富有弹性和活力:一旦建立了某种联系,那么放弃这种联系将比努力从一个目的地转换到另一个目的地更难。

这就是Google+战略的核心所在,也是其可能赢得社交应用未来的原因所在。通过这一计划,谷歌正在创建一个基础架构,这种架构可以把用户和用户的好友捆绑到此应用及其伙伴应用可以做的一切事情上去。这样,谷歌公司将能够打造一种更加完善的服务,可以让用户更加感兴趣,或者通过搜索整合功能来查找想要了解的服务、已经到达过或想要到达的地方(通过地图整合功能),并找到你需要维持的关系(通过分析Gmail电子邮件和聊天方式等)。

像Facebook、Twitter以及雅虎(通过近期的业务并购获得了Tumblr)这样的公司一直都忙于创建那种目的地网站,在这样的网站上,这些公司可以播放广告,而谷歌却一直在使用目的地作为播放下一个广告的驱动力,这种依据此前方式的推理模式也成为了Google+未来思路的核心内容。有意思的是,谷歌公司的一位好友却创建了一个针对这一目标的公司,即Foursquare,如今,Foursquare似乎有意转向谷歌公司,而这似乎也是将有助于谷歌提供完美的位置信息数据库。看来,谷歌与Foursquare的合并将是一种自然的联姻,除非有另外的竞争对手改变这一格局,并认识到社交化并不是一种目的地,而是一种可以联接和整合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程序。

]]>
ACCESS:新兴移动社交应用走红的六原则 //www.otias-ub.com/archives/70332.html Mon, 24 Sep 2012 15:57:09 +0000 //www.otias-ub.com/?p=70332 美国的电子商务估计2000亿美元的市场,到2016年也只达到零售总额的9%,所以空间是巨大的,以领跑者Amazon和ebay来看,始于1995年,却在最近经历了再次繁荣,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有四件事改变了。

1. 垂直领域社交媒体的崛起:电子商务是个巨大的市场,所以有条件继续深化各个垂直市场,专门针对特定消费者群,然后开始动摇“赢家通吃”的理论。消费者们也会在垂直领域越来越活跃,目前成功的例子包括 Homeaway(假期出租)、Etsy (优良手工品)、Open Table (饭店预约)。

2. 基于地理位置的自定义模式:本地的巨头们已开始寻思着应该根据地理位置提供自定义的商业模式,比如中国的淘宝,占据了超过65%的市场、印度的Flipkart。

3. 平台颠覆:移动平台对现任平台是具有颠覆意义的,比如Poshmark就是一个垂直的妇女时尚市场,女士们只需轻轻几个点击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衣服放在衣橱里,每个人能从自己的手机里浏览后简单又快地购买衣服。

4. 线下/线上市场:线上市场已经开始超越线下市场,特别是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互联网、Group 和Yelp的快速增长。Craigslist曾经统治过一段时间,但是用户现在要求一个更简洁、更垂直的体验、具有安全的社交认证,换句话说,不仅要产品本身好,还要地域性强、卓越的运营,出租服务UberLyft、私人交易网站TaskRabbit、邮政服务Postmates、房屋出租Airbnb都是做得很好的例子。

由于社交网络和Web的发展,今天的市场展示了更多的特点,想转型的企业家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而我把方法归纳为6个字母的缩写“ACCESS”: 易访问(accessibility)、内容管理(curation)、社区( community)、高效商务(efficient commerce)、简洁(simplicity)和对称(symmetry)。6点的首字母合在一起就是“ACCESS”。

1. 易访问,这是成功的移动应用的第一个前提。最好的例子就是Open Table的移动应用, 能轻松让用户找到餐馆、预约餐馆,累计3000万时刻已经用过该应用预约餐馆。

2. 因为众包模式市场增长很快,但是通过数据分析、社交信号分析后的内容管理比以往更重要,Poshmark的“橱窗”里每天有4000多件物品,你可以通过设计师、主题、最新等标签分类,内容管理的有效性在巴掌大的移动屏幕上尤为重要,特别是每个顾客最多在上面浪费几分钟。

3. 社交网络的因素使得社区市场尤为活跃,增进了卖家和买家的互动、利用了朋友间的口碑相传、是一个免费的宣传渠道,好的例子就是Fab了,用户们会很自豪展示自己买过的东西,据统计50%的Fab用户就是通过社交媒体购买的。

4. 高效、无摩擦的商务模式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例如Amazon的一站式商务还占据着统治地位,在移动领域这也是必须的。最近的例子Cherry一个移动洗车服务应用,只许个按钮:寻找、订位、付款。

5. 要记得设计第一的心态,移动市场要求出人意料的简洁,好的例子就是Exec,一个移动版的任务兔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发布任务并提供一定奖励,完成任务的就获得相应的奖励。

6. 随着团购的发展,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对称,许多人都可以出租自己的所属物品,而不是像过去由几个大商家把持着,好的例子就是Lyft, 让私家车出租的服务。

垂直领域的移动社交刚刚开始,世界上的企业都在开小公司应对这些行为,而我们很兴奋电子商务企业向下一个新市场转型。

Via TC

via:雷锋网

]]>
serkantoto:2011年6月LINE有2350万日本用户 //www.otias-ub.com/archives/59602.html Sat, 28 Jul 2012 09:15:28 +0000 //www.otias-ub.com/?p=59602 据serkantoto报道,NHN Japan旗下社交应用LINE自2011年6月23日在日本App Store发布以来,历时399天实现5000万次下载量。

line-growth-nhn-japan(from serkantoto)

line-growth-nhn-japan(from serkantoto)

line-growth-nhn-japan(from serkantoto)

line-growth-nhn-japan(from serkantoto)

LINE有2350万日本用户,如果保持目前增势,其用户规模很快就会越过日本最大实名制社交网站Mixi。

]]>
eMarketer:美国妈妈数字媒体使用行为 //www.otias-ub.com/archives/19360.html Mon, 05 Dec 2011 02:00:38 +0000 //www.otias-ub.com/?p=19360 妈妈是数字媒体重要的使用群体,从网页浏览到网络购物到社交应用,她们都吸引了广告主的注意。

2011年美国妈妈的数据

美国妈妈占15%的美国成人群体

3610万的美国妈妈拥有的小孩小于18岁,45%的美国妈妈孩子年龄小于6岁,48%的美国母亲拥有全职工作

2012年美国妈妈的网络使用行为

3610万美国妈妈,其中94.5%是互联网用户;76.2%使用社交网络,66.2%是Facebook用户

2011年3月美国目妈妈工作日的网络行为

千禧一代(18-32):78%,社交;67%使用手机;60%使用社交网络

Gen x(33-46):三种行为分别为68%、71%和58%

婴儿潮(47-64):45%,36%,36%

2011年美国妈妈的购买力达2.4万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