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婚恋思想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文化普及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下,尤其是女性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生育产生了不一样的理解。“传宗接代” 不应该再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选项,而应该是一道问答题,每个人都有自由作答的权利。现代单身人群的一种新选择也有了更多答案。
这种选择的背景源于人们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女性在经济独立后,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在自身事业发展上。此外,生育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等也都成为影响生育观念的原因。
显然,“不生孩子,人生不完整” 的劝词,早已不适用于这一代年轻人了。他们更关注自我,关注现实。婚姻和生育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人们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体验或不体验,由自己做主。
调研结果中,关于女性最关心的生育话题前三名分别是:“伴随生育而来的自身健康问题”“ 产后如何恢复身材”“‘丧偶式’育儿”“无法同时兼顾或平衡好育儿与工作”。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职场中担任重要角色,生育对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自然也会成为她们的顾虑之一。当问到会否考虑为了养育孩子暂时离开职场时。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态度差异明显。三分之一有婚史女性表示会考虑为了孩子离开职场,而未婚女性会考虑的仅占两成
相比男性,在职场中女性由于生育因素会面对更多困境。女性需要权衡生育与职业发展,这无形给女性造成更多的焦虑。
实际上,“不愿意”并非代表完全拒绝,只是个人在思想、社会压力等特定情况下作出的阶段性选择。不少人对生育后的未知处于迷茫、摇摆,甚至恐惧状态,而当 “面包” 与“玫瑰”同样具备时,对生育的忧虑就会慢慢消除,或许会影响产生新的变化。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百合佳缘集团支持和帮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涉及婚姻和家庭的相关内容,引起了单身男女们的广泛关注。
3月12日,百合佳缘集团发布《单身男女结婚那点事》婚恋观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对协议离婚设置冷静期、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范围、一方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成为单身男女最关注的三方面。
围绕着对婚姻的抉择,《报告》分别从生育、健康、家庭三个维度的婚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单身男女,对待未来婚姻生活的想法有明显差异。
01
当今社会,随着工作压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健康状况已成为单身男女结婚的前置考题。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提到“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范围、一方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这一法条,凸显出了婚前检查(下称“婚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时代进步,认知迭代,单身男女对婚前健康的意识变得更加主动。为了保证婚后的婚姻幸福,婚检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重视。《报告》显示:80、90后男性会主动做婚检的占比分别为57%和55%;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后女性占比为48%;90后女性则占比高达81%。
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是提升婚后质量和保护下一代健康的关键,但个人健康状况也是单身男女交往中较为敏感的话题。相比有婚史的男女,未婚男女更认为个人健康状况属于隐私。《报告》统计:48%的未婚男性和50%的未婚女性认为个人健康状况算隐私;而有婚史的男性和女性则占比分别为32%和31%。
婚姻家庭建立和稳定的前提,是男女双方相互的坦诚和尊重。婚前任何一方患有健康问题,尤其是重大疾病,都将直接关系到对方的权益,以及对方对婚姻关系作出符合真实心愿的选择,因此坦白健康状况是尊重对方的知情权与生命权的体现。
《报告》中也提到:除了6%的女性认为在何种情况下询问对方健康状况算触及其个人隐私,绝大多数单身男女认为只要双方“进入谈婚论嫁阶段”,询问对方健康状况不算触及其个人隐私。
流产不仅对女性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还影响未来生育能力,这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而言,更加有所顾虑。《报告》统计:对于女方是否有“流产史”,有13%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男性、20%大专学历的男性、34%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男性表示介意。
而看待“流产史”,绝大多数女性都认为若对生育有影响,应该告知对方。《报告》显示:有25%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女性、31%大专学历的女性、3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认为应该告知对方自己有“流产史”。
此外,民法典生育政策还对各地单身男女生育观念有影响。《报告》显示:东北地区女性认为受影响最大,占比达67%;西南地区男性则认为受影响最小,占比达26%。
生育关乎着婚姻质量,面对如今的生存环境,对很多还在为碎银几两而奔波的普通人来说,生儿育女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耗费自己更多的精力。《报告》显示:“要娃”最大阻力Top3分别是:家庭经济实力、个人精力、个人职业发展。其中,家庭经济实力和个人精力两项对女性的影响远超男性。
基于此,单身男女都认为相比对协议离婚设置冷静期,生娃冷静期更有必要。《报告》指出:在未婚男女和有婚史男女的对比中,未婚女性和有婚史的女性认为生娃冷静期的必要性占比分别为61%;62%。而有婚史男性认为生娃冷静期的必要性达58%,远高于未婚男性14%。
面对婚姻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单身男女都希望在婚前做好约定。尤其在家务内容和比例方面,女性更希望做到提前明确,以便降低对对方的预期,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婚后双方产生矛盾。《报告》显示:21%男性和37%女性希望婚前与恋人明确约定家务分担内容;19%男性和38%女性希望婚前与恋人明确约定家务分担比例。
而对于婚后的家庭地位,单身男女的认知大不同。其中,女性认为只有更加爱自己,才能好好爱别人。《报告》显示:女性认为婚后家庭成员重要性排名第一是自己,其次是孩子和配偶;男性则把配偶放在第一位,其次是父母和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婚后收入分配问题上,单身男女的想法则差异不大,都认为子女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其中,赡养费主要体现在给予父母经济上的帮助。《报告》统计:婚后收入给自己留,男性和女性分别占比72%和76%。婚后收入给父母占比男性为28%,女性为24%。
但面对组建的大家庭,赡养费分配给对方父母时,单身男女各有不同的选择。《报告》显示:49%男性和58%女性认为可视情况给;51%男性和40%女性认为需要给;2%女性认为不需要给。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如今单身男女对于婚姻都有着充分的考虑因素,追求婚姻质量是他们选择谨慎步入婚姻的根本原因。
via 世纪佳缘
2021年2月20日,百合佳缘集团发布了《2021年春节假期大数据》。在2月11日—17日(除夕至初六)春节期间,平台用户数据快速增长再创新高,其中百合婚恋APP日均新增用户数较节前增长81%;高峰期为13、14日(初二、初三),日均新增用户数较节前增长122.2%。
百合婚恋数据
世纪佳缘APP日均新增用户数则较节前增长77.8%;14、15日(初三、初四)达到高峰期,日均新增用户数较节前增长109.8%。
世纪佳缘数据
对于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单身男女,想要摆脱单身状态,却因圈子所限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迟迟无法进入婚恋状态,因此回家相亲成为他们的“重要脱单途径”。
由于今年春节提倡原地过年,单身男女的相亲之路变得曲折,强烈的脱单需求使得相亲途径向线上转移,“云相亲”再一次成为了今年春节的重要主题。
因为工作忙、圈子窄等等,不少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开拓更多的社交渠道,缺少发展出一段感情的条件,相亲则不失为一种简单而直接能够解决婚恋大事的有效途径,进而成为不少单身人士重要的脱单途径。
今年春节,由于疫情的不明朗性,国家号召人们原地过年,这无疑让期待回家相亲的单身们有所失望。因此,不受时空限制的互联网婚恋模式,成为承接单身们脱单需求的重要方式。
从我们的数据来看,春节期间,平台新增注册用户量再创新高。有意思的是,新增注册用户中女性比例不断上升。节前,百合婚恋APP的男女注册比例为74%:26%,单身男性数量远远超过女性。然而,这个数据在春节期间却发生变化,其中女性新增注册比例迅速上升,男女比例达到了56%:44%。
百合婚恋数据
重要的是,这个数据在世纪佳缘APP更是拉开了差距,男女比例由节前46%:54%,变为了25%:75%,女性注册人数与男性远远拉开了距离。
世纪佳缘数据
在区域方面,华东、华北、华南是百合婚恋APP节前新增注册用户的主要地区,但随着春节的到来,西南地区取代了华南的位置。在世纪佳缘APP中,节前注册用户区域占比前三位,分别是东北、华中、华南;春节期间华南地区再次掉队,华北跃进了第三名。
百合婚恋数据
世纪佳缘数据
根据今年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少人们今年春节纷纷响应原地过年,这使得渴望回家相亲的单身男女们的情感之路再起波澜。显然,在线下无法解决婚恋问题,并不受时空限制的线上相亲,成为了单身们在特殊时期下的最优选择途径之一。
社交新玩法赢得认可
为顺应时代婚恋需求的变化,百合佳缘集团不断求新求变,引领互联网婚恋行业创新发展。在疫情期间,百合佳缘集团首次采用“直播+发布婚恋报告”、“直播+售卖会员卡”等方式,创新婚恋社交新玩法,刺激了年轻用户的兴趣,增加了吸引力。
此外,我们更将线上玩法引到线下,与豫园商城、LINE FRIENDS跨界联合举办“潮玩豫园七夕”主题活动,打造婚恋创意主题,吸引大量潮玩用户,为年轻用户营造轻松、自由、个性的婚恋交友方式。
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更是赢得了用户的强烈认可,增强了年轻用户,尤其是90后、95后群体的吸引力,并在品牌认知、用户活跃、市场份额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春节假期大数据可以看出,百合婚恋APP的日均DAU较平日上升27%;高峰期为16、17日(初五、初六),较平日上涨50.9%。
百合婚恋数据
此外,世纪佳缘APP的用户日均停留总时长较平日增长38.4%,其中14日-17日达到高峰期,日均停留总时长较平日增长62.4%。
世纪佳缘数据
春节用户数据的增长,只是百合佳缘集团创新发展的初始体现。进入后疫情时期,婚恋交友需求将进入全新的需求旺季,我们已做好应变的准备。目前,以情感服务为生态核心业务,从男女互联的婚恋生态向家庭互联生态延伸,百合佳缘集团致力打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生态体系,至今已涵盖了婚嫁、情感、婚礼等多领域的婚恋全产业链,未来将继续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专业、健康、安全的相亲交友,乃至婚礼策划执行等全品类服务。
via 百合网
疫情期间,有人放弃了精致、有人取消了相亲、有人把戴口罩列入好感指标……
3月13日,百合佳缘集团发布《单身男女宅家实录》(下称,《实录》)。该《实录》从多角度、多层次探寻单身男女的宅家生活以及认知变化,透析疫情时期单身男女的婚恋观。
《实录》显示,因疫情无法出门,50%的单身男性会觉得孤单;在“臭美”这件事情上,单身男性以56%的比例打败了单身女性的33%;超过六成的单身朋友圈几乎没人发自拍;被锁家中无法出门,近三成的单身男女对线上社交更加感兴趣;即便疫情来袭,单身男女依然躲不过父母的“催婚”;线下约会变线上,30%的单身男性与41%的单身女性改为线上相亲;疫情影响了超九成男性和女性的婚恋观,变得更珍惜当下,期待爱情。
疫情之下谁能“宅”出精致? “宅”男最孤独 学历越高越幸福
《中国统计年鉴2019》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未婚数量达到2.1亿人。单身人数的逐年递增,单身现象已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之一。
春节往往是相亲脱单的高峰期,单身们的父母从年前就已张罗好一切。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春节“相亲”话题热度连年攀升,较之2019年,2020年春节前的相亲话题及搜索热度同比增加了30%。
但今年的特殊性,让单身们的脱单计划泡了汤,长期的“宅”家状态增高了他们的孤独指数。《实录》显示,因疫情宅家期间,50%的单身男性会感觉到孤单,女性仅有33%。但在“宅”的程度上,单身女性要比单身男性更加适应和享受。在疫情下,有着20%女性和12%男性暴露了“真宅”属性,十分享受居家状态。
而且,孤单指数与学历呈现反向发展,学历越高越幸福。分学历看,随学历上升,感到孤独的比例大幅下降,最孤独的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男性。
相对而言,男性的孤单指数要高于女性。男性孤单指数较高,是对脱单的强烈期待。相关数据也显示,从性别来看,2020年春节相亲话题及搜索热度上,男性比女性更加积极,搜索占比以69%远远超过后者的31%。从搜索大数据的反馈来看,与“宅”男的孤单指数透出潜在的一致性。
男生更注重形象 女生暂停精致自拍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出于工作、社交的需求,人们希望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展现一个最光鲜亮丽的自己。突然而至的疫情,让平日里精致打扮的“小仙女”“小帅哥”只能宅在家里,对于保持精致的形象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实录》显示,“睡衣+不洗头”模式是单身男女宅家最享受的状态,比例占据了16%和26%。对于41%的单身女生而言,只当有需求时会保持精致的状态,例如视频、自拍等等。
长期的单调生活里,人们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各地疫情的消息报道中,个人生活并没有更多值得分享的内容,因此被“圈”在家里的单身男女不再精心打扮,而朋友圈自拍作为当代青年的社交门面也被“冷落”。《实录》显示,在非常时期,大部份单身的朋友圈 “几乎没人发自拍了”,其中一直母胎solo的男女生比例都超过了65%。仅有三成的单身男女维持着朋友圈自拍的状态,但也从精致自拍改为了居家模式自拍。
情感诉求强烈 线上交友火热
由于疫情关系,线下社交活动几乎全部停滞,单身青年们爆发出了强烈的社交情感诉求。对于原本就热衷线上冲浪的年轻人,对线上社交的依赖显著增强,线上交友的兴趣被激发。
《实录》显示,四成单身保持了一贯的网上交友兴趣。面对百般无聊的“宅”生活,网络成为了疏解情绪的主要途径,其中三成单身更加热衷网上交友,但同样存在6%男性和11%女性的网上交友频率变低了。
近期,网友们因无法出门而调侃的一个热门话题:#疫情过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其中答案“网友奔现”的呼声很高。“宅”家时间不断延长,广大单身男女们有了“闲工夫”在家解决自己的情感诉求,因此线上社交婚恋领域收获了一波线上红利。
据百合佳缘公布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视频交友的用户在线总时长,较去年春节假期同比增长约29.8%;用户平均使用时间,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93%。2020年1月份,百合佳缘集团旗下视频交友的用户在线总时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01%。
疫情下的催婚大战 催婚压力不减 女性抗压力强
子女的婚姻问题成为了广大父母共同担忧的问题, “每逢春节必催婚”成为了定律。今年因“疫情”与众不同的春节,单身男女依然逃脱不了父母、亲戚长辈的“催婚”拷问。《实录》显示,在特殊时期下,那些依旧被关心婚恋情况的单身中,68%男性与46%女性表示自己的压力更重了。其中受年龄压力的影响,85后面临的催婚压力最重,其中男性比女性压力大,比例高达78%。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亿人。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人口7.1351亿人,女性人口6.8187亿人,男性比女性多了3164万人,比例严重失调。
由于男女比例的失调,在找伴侣这件事情上,女生比男生具备更多的选择余地,所以女性显然更能扛,其中46%女性对催婚没什么感觉,远超过男生的26%。
在疫情下,“宅”成为了防护病毒的方式,也成为了单身男女们逃避催婚的正当理由。即便如此,操心的父母依然爱讨论催婚话题,催婚主力军的地位毫无动摇。《实录》显示,关于催婚这件事上,61%男性与44%女性的父母一如往年;还有超过一成的父母,逮住与子女待在一起时间长的机会,催得更厉害。受特殊状况影响,仅有24%男性与44%女性父母不得不改变相亲计划,暂时放弃了催婚。
有趣的是,特殊时期里,无法探亲访友,单身们避免了不少亲戚长辈们的“催婚”逼问。其中55%男性与68%女性的亲戚暂时放弃了催婚,放弃的比例远远高于父母。但也有三成以上的亲戚长辈,对单身们的婚姻大事一如既往地额外关心。
过年相亲跑不了 线下约会变线上
消费生活水平高、工作压力等等原因,让人们忙于工作无法顾及自己的情感生活,因此“落单”的人越来越多。父母是单身们婚恋压力的来源之一,实则也是最重要的助力。《实录》显示,在今年过年期间,41%男性和31%女性原本安排了相亲计划。
但春节各地封村封路,把人们锁在了家里,原来的相亲计划泡汤了。除了不到两成比例的单身们依然进行线下相亲外,大部分人的计划因时而变,30%以上单身们的相亲计划被无限期延后,超过20%的单身则彻底取消了相亲。
一方面,单身们要做好疫情防护,不轻易出门,另一方面进入适婚年龄的紧迫状态,让他们以及父母都不愿放弃春节的相亲机会。因此,单身们借助视频直播、短视频等更符合使用习惯和自我展示的途径,选择更灵活的方式进行相亲。《实录》显示,30%男性与41%女性从线下相亲转为线上聊天,愿意将相亲继续进行下去。
事实上,线上相亲的接受程度,跟单身们的相关收入有着一定关系。其中月收入五千到八千的女性占据了44%,月收入一万到两万的男性比例为46%,这部分的单身男女将见面相亲改为线上聊天的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
情侣珍惜当下 单身期待爱情
婚姻大事始终牵动着父母的心,盼望子女成家是心中最大的愿望。但疫情之下,人们与寻常的生活轨迹被割裂了,并把原本定好的计划全部打乱。《实录》显示,因为疫情,超过四成的男女耽误了见家长或者结婚计划。
重要的是,疫情将伴侣间的相处模式分化成两种形态——时时刻刻“困”于一片屋檐之下,或长时间无法见面。不管如何,有人牵挂与陪伴,便是一种安全感的象征,能够给予情绪的反馈,也是一种幸福。《实录》显示,近七成单身男性和近五成单身女性十分羡慕凑巧被隔离在一起的情侣。
疫情爆发至今,单身们看到了“大爱”下的动人故事,也了解到“小爱”中的甜蜜爱情,这样的经历对九成以上单身们的婚恋观产生了影响,更加变得珍惜当下、期待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