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据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hu, 24 Oct 2024 12:20:4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英国医学杂志》:研究发现全球自杀率在周一和元旦会达到最高峰
//www.otias-ub.com/archives/1723132.html Thu, 24 Oct 2024 12:19:49 +0000 //www.otias-ub.com/?p=1723132

研究表明,全球自杀率通常在周一和元旦达到最高峰,不同地区在周末和节假日的自杀率趋势并不一致。 这一重大发现强调了针对特定时间和人口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策略的必要性。

今天(10月23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上的一项对26个国家数据的最新分析显示,周一的自杀风险最高,元旦的自杀风险也有所上升。 不过,周末和圣诞节的自杀风险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可以增进人们对短期自杀风险模式的了解,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策略和开展宣传活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9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 这一数字超过了疟疾、艾滋病毒/艾滋病和乳腺癌造成的死亡人数。

自杀发生率的每周和节假日变化

以往的研究表明,自杀风险因星期而异,但关于主要节假日与自杀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地域范围有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多城市多国合作研究网络数据库分析了1971年至2019年26个国家和地区740个地点的自杀数据。 纳入分析的自杀人数略高于 170 万。

在研究期间,韩国、日本、南非和爱沙尼亚的自杀率最高,菲律宾、巴西、墨西哥和巴拉圭的自杀率最低。 在所有国家中,男性(与女性相比)和 0-64 岁人群(与 65 岁及以上人群相比)的自杀率较高。

地区差异和时间模式

在所有国家中,与其他工作日相比,周一的自杀风险最高(约占自杀总数的 15-18%)。

周末对自杀的影响好坏参半。 在北美、亚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周六或周日的自杀风险最低。 然而,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国家、芬兰和南非,周末的自杀风险则有所上升;

所有国家在元旦期间的自杀风险都有所上升,尤其是男性,而圣诞节期间的自杀风险则各不相同,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以及南非的自杀风险略有上升,而北美和欧洲国家的自杀风险则普遍下降。

在庆祝农历新年的三个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韩国和台湾)中,只有韩国的自杀风险有所下降。

对预防自杀的启示

可能的解释包括:一周开始时工作压力造成的痛苦,以及元旦前、元旦当天和周末较高的饮酒率。 作者说,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

在许多国家,其他国定假日的自杀风险都有微弱的下降,只有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例外,这些国家的自杀风险通常会在假期后的一两天内上升。

这些都是观察发现,研究人员承认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一些国家可能存在自杀数据报告不足或分类错误的情况,以及无法评估不同类型的节日(如节日或纪念日)对不同国家自杀风险的影响。

不过,他们表示,这些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有助于制定与节假日和星期相关的更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和应对计划”。

编译自/SciTechDaily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本来生活“2024夏日鲜食消费报告”:性价比需求突显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6649.html Thu, 04 Jul 2024 09:54:10 +0000 //www.otias-ub.com/?p=1706649 7月已至,夏天进入“全盛期”,啤酒、小龙虾,西瓜、冰淇淋等贴着“夏日限定”标签的鲜食迎来高光时刻。

当火热的天气与重磅体育赛事“激情碰撞”,酒水饮料、休闲零食的销量乘势而上。无论是“刚需”还是“氛围感”,畅爽时刻离不开美味助兴。

今夏“水果自由”照进现实,肉食爱好者也迎来一波“福利”。亲民的价格加之品类繁多的时令上新,推高市场热度。

这一季生鲜食品消费表现主打一个“轻量化”。首先,消费需求更精细,高频刚需转向“复合型需求”,既要吃好也要体现情绪价值;其次,健康饮食深入人心,“无负担”成为热销零食、饮料的不二法门。随着食品行业快速“汰旧换新”,“less is more”已成为消费者舌尖新选择。

据本来生活消费大数据分析,在盛夏的热力感染下,“吃好喝好”需求仍在,“性价比”成为更关键的决策因素。

01 熬最晚的夜,喝无糖的茶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低糖、低脂、低卡路里、0添加的食品越来越受欢迎。

伴随着远隔万里的欧洲杯,卤鸡爪、鸭货、鱿鱼丝、鸡肉干等开胃解馋小零食霸占了茶几。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休闲零食产品的销量也在同比显著增长。

在酒水饮料中,更加健康化的茶饮料和椰子水成为销量翘楚。其中,椰子水健康、好喝,相比椰子饮用更方便,入夏以来销量环比、同比均明显增长。

深受年轻人追捧的还有茶饮料。与前两年红火的气泡水不同,茶饮料是真正的0糖0卡,同时拿捏着“健康”、“新中式”双重消费风潮,还为不爱喝白水的年轻人在水里添了点味道,茶饮料大卖不足为奇。

本来生活买手解读今夏“食品消费”关键词:性价比心智不可撼动

食品买手邢妍:食品消费偏好中,“性价比”对于消费者决策影响日益突出。在更便宜、更实惠的消费追求下,食品市场整体价格呈下滑趋势。因此,今夏食品总体销量虽有增加,销售额却基本与往年持平,消费者在面对高价食品时叠加了一层“理性选择”的过滤眼镜。

02 水果吃“流行”,海鲜吃“小众”

入夏以来,大批时令鲜果集中上市,激增的出货量让水果市场陷入“价格战”。

以夏天的标志性水果西瓜为例。

今年国产西瓜大丰收,加之众多线上渠道在促销期将西瓜作为引流单品,打出“超低价”吸引眼球,使得西瓜整体市场价格显著下降。

不过,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西瓜价格在各方因素影响下依然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网红西瓜”北京庞各庄西瓜、上海南汇8424就凭借高知名度、高品质特性,在终端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价格。

另一边,水产品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正适宜夏季清淡饮食。入夏以来,罗氏虾,龙虾尾、海参等同比销量上涨,鳕鱼、大黄鱼等老幼皆宜的明星商品环比销量也显著增长。

此外,精加工、即食类水产品也因独特的“清凉”属性迎来夏季销售高峰。例如,“冰醉蟹”今夏销量同比上涨近六成;冰鲜三文鱼等刺身类商品也成为“本土化”夏季鲜品代表,6月销量较12月上涨超五成。

本来生活买手解读今夏“生鲜消费”关键词:要新鲜,也要新奇

生鲜买手张湘海:今夏,时令水果、牛羊肉、水产品等生鲜品的总体价格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跌趋势,主要原因是消费端需求趋弱,让供需两端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错位。

不过,目前国内牛羊肉的人均消耗量是逐年上升的,消费者对原切、有机等高品质牛羊肉的需求反而在快速上涨。同时,水产品方面,消费者对于即食海参、鲜牡蛎、淡水鳖、鱼籽酱等“新奇特”商品还是非常欢迎的。

结语: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愈发精细化,平台商家也在运营端积极创新,应对多重挑战。以水果产品为例,本来生活主打“最佳赏味期”,经验丰富的水果买手正在通过优化供应链协同效率不断缩短货架期,将来自各核心产区最优生产时段中最佳品质的果子领“鲜”一步带给用户。

]]>
印第安纳大学:研究显示美国25%的住宅土壤铅含量超出安全建议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3993.html Mon, 24 Jun 2024 12:08:16 +0000 //www.otias-ub.com/?p=1703993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美国约有 25% 的住宅土壤中铅含量超过了美国环保局(EPA)新规定的 200 ppm 标准,而这一标准最近已从 400 ppm 降低了一半。由于近 40% 的家庭有多个铅暴露源,使用传统方法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成本可能高达 1 万亿美元,这凸显了该问题的广泛性和昂贵性。

近 40% 的家庭可能因多种铅暴露源而超出安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标准修复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成本可能超过 1 万亿美元。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大约每四个美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的土壤含铅量超过了美国环境保护局最新的筛查阈值,即百万分之 200(ppm),比以前的阈值降低了百万分之 400。此外,对于面临多种来源铅暴露的家庭,美国环保局已将指导值进一步降至百万分之 100;研究发现,近 40% 的家庭超过了这一更严格的水平。

领导这项新研究的印第安纳大学生物化学家加布里埃尔-菲利佩利说:”我对有多少家庭超过了新的 200ppm 指导值感到震惊。我以为这个数字会比较适中。而 100ppm 指导值的结果更糟”。

该研究计算出,使用传统的”先挖再倒”土壤清除方法对大约 2900 万个受影响家庭进行补救,可能需要花费高达 1 万亿美元。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理健康》(GeoHealth)杂志上,这是一份开放获取的 AGU 期刊,旨在发表有关人类健康与地球健康的交叉研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菲利佩利是《地理健康》的前任主编。

全国铅问题”远未结束”

铅是一种重金属,可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毒性作用。儿童接触铅与教育成果较低有关。在美国,由于红线和其他歧视性做法,铅暴露的负担历来落在低收入社区和有色人种社区身上。铅污染可能来自老化的水管、旧油漆、残留的汽油和工业污染,但如今,即使在含铅基础设施被拆除后,大多数铅暴露还是来自受污染的土壤和灰尘。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于 1991 年首次将血液中的铅含量限制在每分升 10 微克,之后又多次下调,直至目前的每分升 3.5 微克。但环保局的土壤铅筛查水平 30 多年来一直未变,直到今年 1 月才公布。一些州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较低准则;加利福尼亚州的筛选水平最低,为 80 ppm。

芝加哥土壤样本中的铅含量,由社区铅门户网站生成。城市家庭可能有多个铅暴露源,因此筛选水平为 100 ppm。请注意,这里低于该水平的样本很少(最深的蓝点)。资料来源:AGU

研究报告的作者写道,这种滞后可能是由于”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规模之大令人震惊,而国家的铅和修复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这是因为,一旦环保局降低了筛查限值,他们就需要告诉人们,如果他们的土壤超过了这个限值,该怎么办。

当美国环保局降低筛选水平时,菲利佩利和他的合著者决定利用他们多年来从美国毗连地区收集的15,595 个住宅土壤样本数据库,找出有多少样本超过了新的标准。

家庭健康危害

研究发现,从庭院、花园、小巷和其他居民点采集的住宅土壤样本中,约有 25% 超过了新的 200 ppm 含量标准(只有 12% 的样本超过了旧的 400 ppm 含量标准)。(从全国范围推断,这相当于约 2900 万户家庭。

美国环保局针对有多种接触源的家庭(如同时受到铅污染的土壤和铅管)发布了单独的指南,将这些情况下的铅含量设定为 100 ppm。菲利佩利说,实际上,大多数城市家庭都是如此。研究发现,40% 的家庭超过了这一限制,受影响的家庭数量增加到近 5000 万户。

通常情况下,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是清除,俗称”先挖再倒”。但这种做法成本高昂,通常只有在一个地区被列入国家优先修复名单后才会使用,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根据作者的计算,对所有受污染的家庭进行”先挖再倒”修复将耗资 2,900 亿至 1.2 万亿美元。

一种更便宜的方法是”加盖”:用大约一英尺厚的土壤或覆盖物掩埋受污染的土壤。也可以安装土工织物屏障。菲利佩利说,大多数铅污染都在土壤顶部 10 到 12 英寸的地方,因此这种简单的方法要么可以掩盖问题,要么可以将其稀释到可接受的水平。

菲利佩利说:”无论如何,城市园艺家一直都在使用高架花坛,因为他们直觉地关心自家土地的使用历史。”

“加盖的一个巨大优势是速度快。它能立即减少接触,”Filippelli 说。”你不用在名单上等上两年,让你的院子得到补救,而你的孩子却在中毒。一个周末就能完成。”

盖土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居民必须找到干净的土壤,将其运到家中并铺开。但菲利佩利说,对健康的益处可能超过这些成本。

菲利佩利说,由于加盖的做法较为非正式,因此关于其寿命和可持续性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这正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尽管问题的规模”惊人”,但”我真的很乐观,”菲利佩利说。”铅是我们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它在哪里,也知道如何避免它。现在只需要采取行动”。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研究发现散步对减少下背痛复发效果显著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3991.html Mon, 24 Jun 2024 12:07:35 +0000 //www.otias-ub.com/?p=1703991 近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揭示了经常走路对下背痛病史的成年人的显著益处。研究发现,这些成年人如果坚持走路,其背痛复发的持续时间几乎是不散步者的两倍。

下背痛,即背部肋骨下缘以下区域的疼痛,常见于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间,俗称“腰痛”。

全球范围内,高达8亿人饱受此病症的折磨,且其反复发作的特性令人困扰。数据显示,下背痛患者在恢复后的一年内,高达70%的人可能会再次经历疼痛。

当前背痛管理和预防措施虽结合了锻炼和专业指导,但某些锻炼方式不仅成本高昂,且效果参差不齐。鉴于此,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更为简单且成本效益高的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精心选取了701名最近康复的下背痛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执行了个性化的步行计划,并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接受了6次指导课程;而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对这些参与者进行了长达一到三年的跟踪调查。

令人振奋的是,干预组的患者在背痛复发次数上显著减少,且两次发作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显著延长,中位数达到了208天,相比之下,对照组仅为112天。这一发现无疑为背痛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式。

尽管研究团队尚未明确步行为何能如此有效地减少背痛复发,但他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步行时,身体轻柔的振荡运动可能有助于加强脊椎结构和肌肉的韧性,从而减轻压力。

此外,步行还能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这是一种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同时,走路对心血管健康、骨密度、体重以及心理健康都有诸多益处。

自 快科技

]]>
班戈大学:研究发现只需看看树就能促进心理健康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2574.html Sun, 16 Jun 2024 11:25:29 +0000 //www.otias-ub.com/?p=1702574

新的眼动跟踪研究显示,在城市散步时观察自然元素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这项研究由班戈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共同完成,发表在《人与自然》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如果关注绿色植物而不是人造建筑,就会减少焦虑,增加恢复感。

热力图显示了所有最受关注的地点。图片来源:Brian Rizowy

共有 117 名城市居民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戴着眼球跟踪眼镜,开始了45分钟的城市漫步。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将视线集中在树木、植物、草坪、花朵、人造建筑或两者的结合上。结果显示,关注自然,尤其是树木,与焦虑水平和恢复感等心理健康指标的改善有关。

散步时关注自然元素可以减轻焦虑。图片来源:Brian Rizowy

班戈大学人文地理学讲师惠特尼-弗莱明博士在澄清研究结果时说:”我们发现,那些被引导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绿色元素的人,焦虑感明显减轻,其中树木的积极作用最大。

这张热图描述了城市公园中最常被浏览的部分。图片来源:Brian Rizowy

研究结果强调了观察绿色元素与提高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表明即使是与大自然的短暂互动也能为心理健康带来益处。这些见解对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尤其有用。他们认为,在城市景观中融入更多的自然景观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自然凝视”研究支持鼓励人们与自然接触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为改善城市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自 中文业界资讯站

]]>
让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5个方法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4092.html Mon, 08 Apr 2024 12:22:03 +0000 //www.otias-ub.com/?p=1684092 人们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人们对幸福还有很多误解。最常见的,就是将“幸福感”与“愉悦感”混为一谈。如果某个足球队的前锋在落后一分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去突破对方的防线,内心焦虑有压力,却又勇敢地承担了责任,兑现了天赋——这是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

幸福不止是愉悦,还应该包括个人潜能的实现、生活的意义、对于他人的帮助以及自我的成长。如果把幸福整体看成已经完成的图景,有一个理论刚好可以告诉我们构成图景的五块拼图,那就是来自于马丁·塞利格曼的 PERMA。

所谓 PERMA,正是幸福的五个要素的缩写,它们分别是: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全情投入(Engagement)

正向关系(Relationships)

意义(Meaning and purpose)

成就感(Accomplishment)

PERMA 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科学地解构了幸福感,更是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提供了切入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可以怎样借助 PERMA,追求更高级的幸福感。

拓宽积极情绪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这样的错误论调所谓幸福感,就等同于金钱、地位、声望、外表和财产。

这种想法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有市场。虽然这些事物许多时候能给人带来愉悦,但研究发现,一旦过于重视这些东西,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反而会上升。你可能认为自己有钱了就幸福,但因为你太在乎这件事,结果不管你有多少钱,都一定会认为自己“还不够有钱”,于是影响了幸福感。

掉进了“物质至上主义”的陷阱,过分关注上述的事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挤占了我们体验其他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幸福感的机会。

如果你非常在意财富,花了海量时间做兼职赚外快,就可能无法体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安逸;如果你极为看重身材,咬着牙过度节食与健身,就可能错失与亲友“炫”一顿大餐的快乐;如果你为了紧跟股市波动,每天花了海量时间在手机上“盯盘”,就可能错过鸟鸣、草叶、鲜花。

积极情绪并不是只有“爽”,平和、恬淡、舒畅、欣慰、感动都算积极情绪,“我比别人强”只能算是一种基于竞争胜出的体验,远远不能囊括积极情绪的全部。

寻找“心流”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感觉到时间飞逝?运动?阅读?钓鱼?手工?还是陪孩子玩?

不管你在做什么,当你感受到时间飞逝的时候,实际上都在体验着“心流”,它意味着你已然“全情投入”。

心流体验往往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幸福感,也可能与消极情绪相关。如果你是一名技术高超的外科手术医生,在焦虑紧张地做手术,也可能会进入心流的状态。这其实并不矛盾,在心流状态中,你完全可以同时体验到焦虑紧张与幸福兴奋。

提出心流这一概念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向几十个领域的专家询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一生中,在什么时候感觉最棒、表现最好”,而所有人都描述了心流体验。当你自愿参与一项具有挑战却也能应对的任务,当你达成了一系列目标,当你不断地处理关于自身进展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的时候,这种体验就会出现。

“全情投入”的价值不言而喻,利用才干、战胜困难和达成价值在这一刻融为一体,更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社交中收获幸福

亲情、友情、爱情对于幸福感都有促进作用,而且正向关系的力量远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你甚至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有效区分,到底是幸福的人爱社交,还是社交的人更幸福——研究发现,幸福的人往往会给社交更高的优先级,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人共处。

不过这种因果关系上的迷思并不影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选择的行动:去交流,去沟通,去与人相处。就算你身在大城市,觉得身边没有一个特别亲近的人,也照样可以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因为就算和你对话的是个陌生人,你的幸福水平也能有所提升。哪怕你实在“社恐”,去逗逗狗,其实也能增加内啡肽、催产素和多巴胺的分泌。

当代文化中似乎有一种对深度关系的拒斥,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从思想到行动都拒斥进入亲密关系,或者坚定地与他人 “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种生存在人际网络中的生物,纵然有独处的客观需要,也很难从彻底的社交隔绝中收获真正的幸福。

让对自己的意义与

对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

芬兰哲学家弗兰克·马尔泰拉把生命的意义描述为“做对你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事”。

善良的利他行为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从数据上看,“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表述甚至都不能描述真正的客观事实——在你帮助他人后,你的幸福感提升水平甚至有可能超过受助对象。

当然,“意义”本身也可以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比如在你的家庭中,恪守传统的长幼礼节具有意义,这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提升;或者你来自于军旅家庭,秩序感对你来说意义非凡,那在你通过身体力行,让生活井然有序的过程中,你也能收获幸福体验。

总之,让自己的意义与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是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的好方法。

能获得幸福的成就不止一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会忽视这点:“成就”的样貌非常多元,远远不止一种。

学历、财富和地位或许很重要,但它们是否能构成我们生活的绝对意义呢?如果所有的人都默认这种意义的构成,“卷”也就成为避无可避的最终归宿,幸福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有的人在获得了学历与财富之后,纳闷地发现自己依然不幸福,而这时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忽视了自己真正在意的成就其实另有其物。

当一名好的父亲;能做出别人比不上的番茄炒蛋;可以辨别各种各样的矿石;精通唐诗……这些成就都无法直接置换财富与权势,却可能造就生命中的幸福感。

不要做那个看见别人排队,就直接跟在后面排队的人——他们排队买的东西也许本身就不适合你,或者你其实并不需要。人完全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成就赛道上飞驰,而不是被强拉硬拽到一个内卷的竞技场内互殴。

在哲学家边沁看来,所谓幸福即是“趋乐避苦”,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跳出混淆了幸福与愉悦的功利主义思维。也许在理解幸福方面,我们更应该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人具有其社会性与发展性,同时有权利、也应该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幸福。也许,你所处的环境工作辛苦、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但这并不妨碍你深刻而科学地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毕竟唯有理解了幸福,才能真正幸福。

相信攒足了上面五块拼图,你也能够获得沉甸甸的幸福。

]]>
加州大学: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差距越来越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0343.html Sun, 07 Jan 2024 12:02:51 +0000 //www.otias-ub.com/?p=1670343

最近的研究显示,美国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差距越来越大,目前已达到自 1996 年以来的最大值。COVID-19 大流行、阿片类药物过量流行以及事故和自杀等其他因素都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研究表明,需要专门的医疗保健,尤其是男性的心理健康,并强调了未来研究和公共卫生干预对扭转这一下降趋势的重要性。

分析表明,COVID-19 和不断增加的”绝望死亡”导致了自 2010 年以来不断升级的趋势。

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知道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然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哈佛大学陈博士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中,美国男女之间的预期寿命差距一直在扩大。造成这一趋势的因素包括 COVID-19 大流行和阿片类药物过量危机。

在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作者发现美国男性和女性的寿命差距在2021年将增至5.8岁,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大差距。这比 2010 年的 4.8 岁有所增加,当时的差距是近代历史上最小的。

大流行病和其他影响预期寿命的因素

大流行病对男性造成的伤害尤为严重,是导致2019-2021年预期寿命差距扩大的最大因素,其次是意外伤害和中毒(主要是药物过量)、意外事故和自杀。

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内科住院医生、哈佛大学陈学院研究合作者、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 Brandon Yan 说:”近年来对预期寿命下降的研究很多,但没有人系统地分析过为什么男女之间的差距自 2010 年以来一直在扩大。”

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8.8岁和2020年的77岁下降到2021年的76.1岁。美国人寿命缩短的部分原因是所谓的”绝望死亡”。这个词指的是自杀、吸毒障碍和酒精性肝病等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而这些原因往往与经济困难、抑郁和压力有关。

Yan说:”虽然男性和女性死于吸毒过量和凶杀的比例都在攀升,但很明显,男性在这些死亡案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扭转致命趋势的干预措施

利用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Yan 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确定了预期寿命降低最多的死亡原因。然后,他们估算了男性和女性所受的影响,以了解不同原因造成的差距有多大。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前,造成寿命差距最大的原因是意外伤害、糖尿病、自杀、他杀和心脏病。

但在大流行期间,男性更有可能死于病毒。这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健康行为的差异以及社会因素,如工作中的暴露风险、不愿就医、监禁和住房不稳定。慢性代谢紊乱、精神疾病和枪支暴力也是原因之一。

Yan说,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问题,即是否应该为男性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如心理健康服务,以解决预期寿命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

“我们对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提出了见解,”Yan 说。”未来的研究应该有助于将公共卫生干预的重点放在帮助扭转预期寿命下降的趋势上”。

Yan和包括资深作者、哈佛大学陈学院公共卫生领导力实践教授、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Howard Koh在内的合著者还指出,需要进一步分析这些趋势在2021年之后是否会发生变化。

“随着大流行的消退,我们需要密切跟踪这些趋势,”Koh 说。”我们必须在预防和护理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确保这种不断扩大的差距以及其他许多差距不会变得根深蒂固。”

]]>
研究显示年轻棒球运动员是肘部受伤的高危人群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5674.html Fri, 08 Dec 2023 13:05:27 +0000 //www.otias-ub.com/?p=1665674

一项针对青少年棒球运动员的研究显示,肘部受伤的风险很高,尤其是那些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运动员。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未成熟球员与成熟球员的受伤模式不同。研究结果凸显了意识和正确技术对降低受伤风险的重要性。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棒球运动员,尤其是骨骼尚未完全成熟的运动员,肘部疼痛和受伤的风险较高。

这项研究是最近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发表的,它强调了棒球投掷的重复性强力运动如何对这些年轻运动员肘部发育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造成巨大压力。这种易感性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骨骼正在生长发育。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儿童医院(CHOP)放射学矫形外科研究学者、理学学士范丹-帕特尔(Vandan Patel)说:”当我们看到棒球运动员,甚至是少棒棒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所承受的力量时,就会明白为什么肘部损伤在这个群体中如此常见。”

肘部疼痛的发病率

据最新估计,20% 到 40% 年龄在 9 到 12 岁之间的青少年棒球运动员在赛季中至少有一次抱怨肘部疼痛。

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都有生长板,生长板是由软骨构成的骨骼区域,软骨是一种橡胶弹性结缔组织,可使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生长并改变形状。生长板比周围的肌肉和骨骼薄弱,容易受伤,可能导致可逆的变化或永久性畸形。

当生长板闭合,不再制造骨骼(或生长)时,骨骼就成熟了。这通常发生在青春期结束时,女孩一般在 13-15 岁左右,男孩一般在 15-17 岁左右。

肘部图像。左侧图像(10 岁男孩)中,生长板尚未融合。右图(15 岁男孩),生长板已经融合。图片来源:RSNA/放射学

核磁共振检查的启示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查看了 130 名因肘部疼痛接受评估的青少年球员(18 岁及以下)的肘部 MRI 检查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是确定关节问题的理想方法,因为它可以无创显示软组织(软骨、肌腱和韧带)和骨骼的横截面细节。

“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肘部疼痛的青少年棒球运动员可能出现的损伤模式,”资深作者、CHOP放射科肌肉骨骼成像部主任、医学博士、医学硕士阮杰(Jie C. Nguyen)说。”组织的脆弱性以及受伤的危险部位会随着生长和成熟而发生变化。年轻球员与年长球员受伤的情况不同。我们希望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个性化护理当前和未来几代青少年棒球运动员”。

本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13.9 岁,其中包括 115 名男孩和 15 名女孩。患者打棒球的频率从每天一次到娱乐性的都有。

两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审查了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对每位患者肘部的骨骼成熟度和不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类。他们将 85 名患者划分为骨骼成熟型,45 名患者划分为骨骼不成熟型。

骨骼发育不成熟的球员最常见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包括关节周围积液、生长板附近的应力损伤、骨折和骨软骨松解症(OCD)病变,骨软骨松解症是指一块骨头和覆盖的软骨受伤并脱落,导致活动范围减小,成年后有过早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相反,在骨骼发育成熟的球员中,损伤模式会从生长板转移到软组织。这些球员最常见的症状是肱三头肌腱膜炎–连接肱三头肌和肘部骨骼的肌腱拉伤、受刺激或撕裂,以及尺侧副韧带附着的肘部骨骼区域积液。尺侧韧带位于肘部内侧,有助于稳定肘部。

需要手术的损伤

需要进行手术的损伤包括关节内体(关节内的小碎片)和不稳定的OCD。

帕特尔说:”在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中,9名患者(11%)有关节内碎块,19名患者(22%)有OCD病变。”

研究人员希望,这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识别打棒球儿童的肘部损伤,并根据骨骼成熟度进行个性化治疗。

“这一信息不仅对医生,而且对家长和球队教练都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都为这些孩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减少了伤害并防止了球场内外的永久性损伤,”共同作者、CHOP 骨科运动医学和表现中心主任、医学博士 Theodore J. Ganley 说。”作为父母、看护人和教练,必须了解这些发现,以确保在棒球赛季中不会忽视疼痛症状”。

虽然他们确实发现受伤的发生率与长时间的比赛有关,但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到底哪些损伤与其他损伤相比更依赖于时间。

帕特尔说:”这并不意味着肘部受伤在棒球比赛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正确的技术和适当的休息,这些伤害就有可能避免。”

自 cnbeta

]]>
《内科学年鉴》:研究发现晚睡时间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出72%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1413.html Mon, 25 Sep 2023 11:26:38 +0000 //www.otias-ub.com/?p=1651413 一项针对中年护士的大型研究发现,具有晚间时间型的人更有可能采取不健康的整体生活方式,尤其是吸烟、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而且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 72%。最近一项涉及 60000 多名中年护士的研究发现,具有”傍晚时间型”的人在一天的晚些时候感觉精力充沛,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这些人往往表现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这是与晨时型的人相比而言的。不过,作者指出,参与者的职业、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这些结果。研究结果于9月12日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了解昼夜节律型

昼夜节律型又称”昼夜节律偏好”,是一种部分由基因决定的结构,指的是一个人对较早或较晚睡眠时间的倾向。大约有 8% 的人具有晚睡时间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与代谢调节能力差、血糖控制紊乱、代谢紊乱以及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较高有关。然而,”傍晚型”与糖尿病风险升高之间的确切原因仍然难以捉摸。

详细研究结果

来自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 2009 年至 2017 年期间年龄在 45 岁至 62 岁之间、无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史的 63676 名护士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与”明确早起”时间型的参与者相比,”明确晚睡”时间型的参与者拥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要高出54%。在随访期间,晚睡时间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高出72%。

据作者称,即使在调整了所有测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人口因素后,这种关联也会减弱,但仍然存在。他们强调,这些结果仅限于近期没有上夜班的人。今后需要对其他人群进行调查,利用基因决定的时间型来确定他们的发现是否适用于男性、非白人种族或民族群体或其他社会经济阶层。此外,饮食、运动和体重方面的代际差异可能会限制他们的研究结果对年轻或年长一代或当今时代的适用性。

社论观点

哈佛大学陈忠和公共卫生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作者在相应的社论中强调,包括心理因素、工作类型和时型的可能终生变化在内的一些因素可能会混淆这项研究的结果。他们补充说,研究结果表明,昼夜节律失调可能是造成这些结果的潜在机制,原因是时型与工作时间不匹配,而不是时型。

社论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为越来越多的证据增添了新的内容,即把晚班时间型工人调到夜班可能会改善轮班工人的睡眠,并改善他们的代谢健康。最后,他们指出,这些结果表明,开发标准化工具来定期评估一个人一生中的时型可能会带来益处。

]]>
《内科学年鉴》:新研究揭示”晚睡型”人群的健康隐患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0594.html Wed, 20 Sep 2023 12:49:58 +0000 //www.otias-ub.com/?p=1650594

一项针对中年护士的大型研究发现,具有晚间时间型的人更有可能采取不健康的整体生活方式,尤其是吸烟、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而且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出 72%。最近一项涉及 60000 多名中年护士的研究发现,具有”傍晚时间型”的人在一天的晚些时候感觉精力充沛,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此外,这些人往往表现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睡眠不足和缺乏运动。这是与晨时型的人相比而言的。不过,作者指出,参与者的职业、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这些结果。研究结果于9月12日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了解昼夜节律型

昼夜节律型又称”昼夜节律偏好”,是一种部分由基因决定的结构,指的是一个人对较早或较晚睡眠时间的倾向。大约有 8% 的人具有晚睡时间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与代谢调节能力差、血糖控制紊乱、代谢紊乱以及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率较高有关。然而,”傍晚型”与糖尿病风险升高之间的确切原因仍然难以捉摸。

详细研究结果

来自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 2009 年至 2017 年期间年龄在 45 岁至 62 岁之间、无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史的 63676 名护士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与”明确早起”时间型的参与者相比,”明确晚睡”时间型的参与者拥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要高出54%。在随访期间,晚睡时间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高出72%。

据作者称,即使在调整了所有测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人口因素后,这种关联也会减弱,但仍然存在。他们强调,这些结果仅限于近期没有上夜班的人。今后需要对其他人群进行调查,利用基因决定的时间型来确定他们的发现是否适用于男性、非白人种族或民族群体或其他社会经济阶层。此外,饮食、运动和体重方面的代际差异可能会限制他们的研究结果对年轻或年长一代或当今时代的适用性。

社论观点

哈佛大学陈忠和公共卫生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作者在相应的社论中强调,包括心理因素、工作类型和时型的可能终生变化在内的一些因素可能会混淆这项研究的结果。他们补充说,研究结果表明,昼夜节律失调可能是造成这些结果的潜在机制,原因是时型与工作时间不匹配,而不是时型。

社论作者认为,这项研究为越来越多的证据增添了新的内容,即把晚班时间型工人调到夜班可能会改善轮班工人的睡眠,并改善他们的代谢健康。最后,他们指出,这些结果表明,开发标准化工具来定期评估一个人一生中的时型可能会带来益处。

]]>
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发现自体免疫疾病目前影响超过10%的人口
//www.otias-ub.com/archives/1630410.html Tue, 25 Jul 2023 12:48:40 +0000 //www.otias-ub.com/?p=1630410

根据一项对 2200 万人进行的最新人群研究,大约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健康细胞。这项研究使用了英国的大量匿名电子健康记录数据集,调查了19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上,并在2023年米兰EULAR大会上公布。这比以前的估计值要高,因为以前的估计值往往依赖于较小的样本量,而且包括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一大类健康状况。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导致身体各部位出现炎症和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 1 型糖尿病等。

在 2000 年至 2019 年期间,有 978872 人被新诊断患有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期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上升了4%,男女发病率相同。巴塞杜氏病、乳糜泻和斯约格伦综合征的发病率增长最为明显,在过去二十年里,这些疾病的发病率翻了一番。另一方面,桥本氏甲状腺炎和恶性贫血的发病率在同一时期明显下降。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社会经济、季节和地区差异的证据。例如,1 型糖尿病和白癜风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更常见。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可能表明,吸烟、肥胖或压力等潜在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参与了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

研究还显示,与没有患自身免疫疾病的人相比,患有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第二种疾病。

比利时鲁汶大学公共卫生与初级保健系的娜塔莉-康拉德说:”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相互关联,尤其是斯尤格林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硬化症。1型糖尿病患者罹患阿狄森氏病、乳糜泻和甲状腺疾病的比例也明显较高,而多发性硬化症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的比例较低,这一点非常突出。”

然而,并非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表现出这种趋势–例如,多发性硬化症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并发率较低,这表明它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这些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负担在继续增加,尽管幅度不大。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在研究期间,人们对某些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编码方法也有所改进,并能更早地识别疾病。从观察到的社会经济、季节和地区差异推断出的另一种可能性是,环境因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作者还得出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向了共同的机制或因素。

]]>
YouGov:调查显示一半以上英国人希望重返欧盟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6786.html Wed, 19 Jul 2023 12:29:32 +0000 //www.otias-ub.com/?p=1626786

YouGov的最新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英国人希望英国能够重新加入欧盟,这是自7年前英国公投脱欧以来,赞成重返欧盟的受访者比例首次超过半数。根据上周进行的民调,约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投票支持英国再次成为欧盟成员国,而32%的人表示他们不愿意重返欧盟。自2021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以来,赞成重新加入欧盟的受访者比例上升了11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反映出,英国民众对脱欧的幻想日益破灭。在英国最终脱离欧盟之前,脱欧问题曾在议会引发了多年的分歧辩论。

迄今为止,英国人尚未看到脱欧承诺的成果,英国度假者在欧洲机场排队的时间更长,购物者面临食品价格上涨,这是由于英国脱欧对移民工人的限制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英国脱欧的一大好处之一,英国与美国的贸易协议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脱欧公投已过去7年,但英国仍处于生活成本危机之中,通胀水平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分析,与英国较富裕的地区相比,许多投票支持脱欧的地区更有可能面临日益扩大的财富和机会差距。

在最近的民调中,约57%的英国人告诉YouGov,英国2016年投票支持脱欧是错误的,这是该民意调查公司记录的最高数字。在2016年投票支持脱欧的英国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现在表示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
密歇根州立大学:新研究发现美国密歇根州多达20%的成年人选择不生孩子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7851.html Fri, 26 May 2023 12:18:56 +0000 //www.otias-ub.com/?p=1607851 在去年夏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最新调查数据,密歇根州大约有170万成年人,大约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不生孩子,因此过着没有孩子的生活。这个数字明显很大,令许多人感到惊讶,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术语 “无子女”被用来描述那些有意识地决定不生育的个人或夫妇。这种选择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喜好、生活方式的考虑、财务考虑、职业抱负,或对人口过多或环境影响的担忧。

“我们发现密歇根州20.9%的成年人不想要孩子,这与我们先前估计的21.6%非常吻合,这意味着密歇根州有超过160万人没有孩子,”MSU心理学教授和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珍妮弗-沃特林-尼尔说。”密歇根州在人口统计学上与整个美国相似,所以这可能意味着有5000万到6000万美国人没有孩子。”

发表在《PLOS ONE》上的新研究试图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复制最初的研究,但采用了新的人群样本。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1000名成年人的代表性样本的数据,这些人完成了MSU的状态调查,该调查由该大学的公共政策和社会研究所进行。为了避免任何数据不完整的风险,研究人员通过事先准确记录研究的方式和他们预期的发现,对研究进行了预登记。

“许多成年人没有孩子,而且似乎没有年龄、教育或收入方面的差异,”MSU心理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扎卡里-尼尔说。”然而,在那些被认为是男性、白人或一直是单身的成年人中,无子女的情况更为普遍。”

一些人表示担心,没有孩子的成年人会后悔不生孩子的决定,特别是在以后的生活中。但沃特林-尼尔解释说:”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无子女的成年人比年长的父母经历更多的人生遗憾。事实上,年长的父母略微更有可能想要改变他们的生活。”

因为有这么多人没有孩子,研究人员说这个群体值得更多关注,特别是在生殖权利被削弱的情况下。

尼尔说:”国家对生殖保健的限制可能导致许多人在不想要孩子的情况下被迫生孩子,这非常令人担忧。”

研究小组现在正在研究堕胎限制是否会影响成年人对无子女的选择,并且正在将他们的工作扩大到密歇根州以外的其他州和国家。

自 cnBeta

]]>
悉尼大学&南丹麦大学:数据显示睡眠不佳会影响长期心脏健康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4250.html Wed, 26 Apr 2023 12:28:02 +0000 //www.otias-ub.com/?p=1594250
悉尼大学和南丹麦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佳可能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这种风险可能持续两到七年,甚至可能导致过早死亡。这项研究分析了英国生物库中30多万名中年人的数据,其结果显示,与拥有健康睡眠模式的人相比,那些经历睡眠干扰的人与日后不同时期的心血管健康受损有关。特别是,与没有这些情况的人相比,有临床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男性失去了近7年的心血管疾病的寿命,而女性则失去了7年以上。重要的是,即使是一般的不良睡眠,如睡眠不足、失眠抱怨、打鼾、晚睡和白天嗜睡,也与男性和女性失去大约两年的正常心脏健康有关。

“任何经历过几个睡眠不好的夜晚的人都知道,这可能导致心情不好,感觉不到自己的最佳状态。我们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性的睡眠不佳会导致中老年的心血管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查尔斯-帕金斯中心和医学与健康学院的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说,他是BMC医学杂志论文的高级作者。”众所周知,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但这些发现是一个警钟,一般来说,睡眠不佳会对心脏健康构成重大风险。”

研究小组使用了一个既定的综合睡眠评分,包括自我报告的睡眠时间、失眠抱怨、打鼾、白天嗜睡,以及该人是夜猫子还是早起的鸟儿,得出了三个睡眠类别:40岁时为差、中等和健康,并将其与他们整体的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预期相比较。

通过将研究参与者的自我报告数据与研究前两年医生提供的临床数据相结合,研究人员能够比较自我报告的睡眠模式和临床诊断的疾病(如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的健康结果。研究小组将参与者在40岁时分为睡眠不佳、中等水平和健康的人,并比较他们在老年时的健康结果。

与健康睡眠者相比,睡眠不佳的女性可能会多经历两年的心血管健康受损,而男性则多经历两年以上。在女性中,中级睡眠者几乎损失了一年无心脏病的寿命,而男性的损失略大。

这意味着打鼾和入睡或保持睡眠的困难可能是未来潜在健康问题的一个警告信号。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黄博慧博士说:”虽然英国研究参与者的平均寿命约为80岁,但有临床诊断的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失去了超过7年的无心血管疾病的寿命,”他是最近从查尔斯-帕金斯中心和医学与健康学院毕业的流行病学家。

查尔斯-帕金斯中心和皇家北岸医院的瑞思迈睡眠医学主席Peter Cistulli教授说,这些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扩展了以前的研究结果,将睡眠不佳与重要的健康结果联系起来。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功能,但迄今为止在公共卫生政策中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发现照亮了睡眠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将其作为良好健康的支柱,与体育活动和营养一起加以承认。Cistulli教授说:”现在是时候确保睡眠在公共卫生政策中得到认可了。

自 cnBeta

]]>
剑桥大学&圣地亚哥智利大学:研究发现怀孕前摄入快餐食品会损害宝宝的健康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3556.html Thu, 15 Sep 2022 13:01:36 +0000 //www.otias-ub.com/?p=1493556

根据最近的研究,摄入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如汉堡、薯条和软饮料甚至在受孕前就可能会损害到哺乳期母亲的母乳和她未出生孩子的健康。根据最近对实验室小鼠进行的研究,即使是非常短暂地接触快餐饮食也会对女性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降低她们在产后生产营养母乳的能力。

这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影响并增加母亲和孩子以后患潜在致命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即使是看起来体重健康的妇女也可能患有隐藏的问题如脂肪肝,这可以在超重或肥胖的人身上看到,这是由于食用了富含加工食品的饮食,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脂肪和糖。这可能会导致晚期瘢痕(肝硬化)和肝衰竭。

这项新研究是由剑桥大学滋养细胞研究中心的Sferruzzi-Perri实验室和圣地亚哥智利大学妇女和新生儿健康促进部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Acta Physiologica》上。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胎儿和胎盘生理学教授和研究员Amanda Sferruzzi-Perri教授表示:“摄入倾向于高糖和高脂肪含量的饮食的女性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可能对她们的健康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如果她们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变化。她们可能有更大的脂肪含量–更高水平的脂肪量–我们知道这是许多健康问题的预测因素。这可能不会明显影响她们怀孕的能力,但可能会对婴儿出生前的成长以及出生后的健康和福祉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富含脂肪和糖分的“西式”饮食是导致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肥胖症上升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不仅席卷了发达国家也席卷了像智利这样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全球许多人口中,略超一半的妇女(52.7%)在受孕时出现超重或肥胖问题并给实现和维持健康的怀孕带来困难。

肥胖症先前已经在小鼠身上得到复制,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慢性、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的后果上。在这项新研究中,小鼠在怀孕前三周、三周的怀孕期间和出生后被给予加工过的高脂肪颗粒和甜炼乳的饮食。 这种饮食被设计为模仿快餐汉堡、薯条和含糖饮料的营养成分,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对胎儿发育、生育能力和新生儿结果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短期的高脂肪、高糖饮食也会影响小鼠出生后早期的存活率,在母亲喂养后代的时间里损失会增加。牛奶蛋白对新生儿的发育极为重要,但在食用高脂肪、高糖饮食的小鼠母亲身上发现质量很差。

“我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这些母亲看起来还不错,她们的体型并不庞大。但我们发现,尽管小鼠的怀孕率似乎还可以,但它们在怀孕时和怀孕初期体内的脂肪–脂肪组织–数量更多,”Sferruzzi-Perri教授说道,“他们最终出现了脂肪肝,这对母亲来说真的很危险,而且胎盘的形成也发生了变化。胎儿的重量本身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似乎更轻,但这并不明显。但同样明显的是,怀孕期间胎儿的营养发生了变化。然后,当我们研究母亲在怀孕后如何支持婴儿时,我们发现她的乳腺发育和她的牛奶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这可能是对新生幼崽更大健康问题的解释。”

当体型较大的女性怀孕时,临床医生通常最担心的是糖尿病和婴儿发育异常的风险。但在那些看起来很健康的准妈妈身上,不管她们的食物摄入量如何怀孕期间细微的但有潜在危险的变化可能会在雷达下溜走。

Sferruzzi-Perri教授表示:“令人震惊的是,在怀孕前短期接触一种可能不会明显改变女性体型或体重的饮食仍可能对母亲的健康、未出生的孩子以及她以后支持新生儿的能力产生影响。我们得到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母亲的饮食是相当重要。你在怀孕前的许多年里所吃的东西会对婴儿的发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Sferruzzi-Perri教授称,在尝试怀孕之前以及在怀孕期间和怀孕之后,女性接受有关健康、均衡饮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她还希望看到更多针对个别母亲的怀孕支持,即使她们外表看起来很健康。

由于购买快速加工食品通常比较便宜,Sferruzzi-Perri教授担心,贫穷和不平等可能成为采取健康和积极生活方式的障碍。“购买健康食品、购买新鲜水果和蔬菜、购买瘦肉要花很多钱。通常情况下,最简单和最便宜的选择是吃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往往是高糖和高脂肪的。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那些已经被剥夺的家庭更有可能吃营养价值低的食物,因为他们口袋里的钱更少。这不仅会对他们的健康和福祉产生影响,也会对他们孩子的健康和福祉产生影响。我们还知道,这不仅仅是在出生后的近期,因为从长远来看,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导致孩子终身都伴随有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因此,这些饮食确实可以创造一个连续的负面健康影响并对后代产生影响。”

自 cnBeta.COM

]]>
ECO:研究发现睡眠质量会影响人们在节食后的体重保持
//www.otias-ub.com/archives/1435067.html Fri, 13 May 2022 12:56:27 +0000 //www.otias-ub.com/?p=1435067

随机试验发现,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会促进肥胖症成年人在减肥后重新获得体重。在今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洲肥胖症大会(ECO)上发表的新研究发现,没有足够的优质睡眠会破坏人们在节食后保持体重的尝试,另外还建议每周进行约两小时的剧烈运动可以帮助保持更好的睡眠。

这项研究是由医科学生Adrian F. Bogh、Signe S. Torekov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生Simon B. K. Jensen及其同事进行。

Bogh说道:“看到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减轻体重改善了睡眠时间和质量,并在试图保持体重的同时进行锻炼如何保持睡眠质量的改善,这令人惊讶。另外,耐人寻味的是,减肥后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成年人在维持减肥方面似乎比那些有充足睡眠的人更不成功。”

在英国和美国,超过1/3的成年人经常得不到足够的睡眠(分别定义为每晚少于6或7小时),这是由于现代生活的一系列方面–包括压力、电脑、智能设备和工作生活界限的模糊化。

没有足够的睡眠或睡眠质量差会增加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脂肪沉积在动脉中)的风险。没有足够的睡眠跟肥胖、糖尿病和炎症有关,所有这些都会使心血管疾病恶化。睡眠过多或过少也被证明会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有人认为,睡眠习惯可能是导致减肥后体重反弹的一个因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S-LiTE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数据以调查在饮食引起的减肥期间睡眠时间和质量的变化。总共有195名患有肥胖症(体重指数BMI为32-43公斤/平方米)的成年人(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遵循极低卡路里饮食(800千卡/天)8周,他们平均减去12%的体重。

然后,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一年的减肥维持期,其中包括:每天注射安慰剂(49名参与者)、每天注射3毫克的减肥药物利拉鲁肽(49名)、每周四次运动(48名)或两种治疗的组合(49名)。运动组的每个人都被鼓励参加监督下的45分钟课程,每周两次,以及两次无监督的30分钟课程。

睡眠时间则用研究参与者在低卡路里饮食前后及在维持体重13、26和52周后所佩戴的加速度计的数据来测量的。睡眠质量是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主观测量的,这是一份自评问卷。PSQI的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范围从0表示最好的睡眠到21表示最差的睡眠。分数大于5分被认为是睡眠质量差。

为了研究睡眠和体重增加之间的关系,参与者根据他们在随机化时(低卡路里饮食后)的平均睡眠时间(低于/高于6小时/夜)或睡眠质量(低于/高于PSQI得分)进行分组。

研究人员发现,在为期8周的低卡路里饮食后,所有参与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都得到了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在维持体重一年后,运动组的参与者保持了自我报告的从低卡路里饮食中获得的睡眠质量改善,而非运动组则复发了(组间平均差异1个PSQI得分点)。

跟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治疗对任何睡眠质量或持续时间都没有明显影响。

分析还显示,在研究开始时每晚平均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参与者跟睡眠时间较长者(每晚6小时以上)相比,在1年的体重维持阶段,他们的BMI增加了1.3公斤/平方米。

同样,在研究开始时睡眠不佳的人(PSQI得分5或更高)跟睡眠良好的人(PSQI得分小于5)相比,在体重维持阶段,他们的BMI增加了1.2公斤/平方米。

Torekov教授说道:“睡眠健康跟保持体重密切相关的事实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得到最佳健康和功能所需的建议睡眠量。未来的研究检查改善成人肥胖症患者睡眠的可能方法将是限制体重反弹的下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运动维持的减肥似乎在改善睡眠方面很有希望。”

尽管有这些重要的发现,研究人员们指出,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不能证明睡眠不好会导致体重变化,但却表明它很可能是一个因素。

自 cnBeta.COM

]]>
《BMC医学杂志》:研究显示肥胖会增加男性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9887.html Fri, 06 May 2022 12:49:52 +0000 //www.otias-ub.com/?p=1429887

根据英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的大规模研究,肥胖会增加男性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然而,支撑这种联系的因果机制尚不清楚。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癌症,因此患者在诊断后可以活很多年。事实上,许多被诊断为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在癌症发展到足以造成自身问题之前,最终死于其他原因。

由于这种癌症的普遍性,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更具侵略性的前列腺癌的发展。牛津大学新研究的牵头人Aurora Perez-Cornago说,了解致命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患者避免某些破坏性的生活方式。

Perez-Cornago说:“更多地了解增加前列腺癌风险的因素是预防前列腺癌的关键。年龄、家族史和黑色人种是已知的风险因素,但它们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发现有可能改变的风险因素很重要。”

过多的身体脂肪以前被认为与较高的致命性前列腺癌发病率有关。这项新研究通过对之前的19项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包括来自250多万名男性的数据,着手对体重和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研究人员的总体发现肯定了之前的猜测,较高的体重与较高的致命前列腺癌发生率有关。研究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kg/㎡,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就增加10%。

体重和致命的前列腺癌之间的关联与一个人的体重集中在哪里无关。但研究人员确实计算出腰围每增加10厘米,死于前列腺癌的风险就会增加7%。根据英国的数据,该研究估计,如果男性的平均BMI下降5 kg/㎡,每年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数将减少约1300人。

Perez-Cornago说,体重和致命的前列腺癌之间的联系可能是明确的,但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在驱动这种联系。暗示更高的身体脂肪量可能会推动前列腺癌的发展是合理的。事实上,2018年的一项研究确实假设了饮食中的脂肪与前列腺癌的转移性进展之间存在机理联系。

但研究人员也指出,其他因素可能在发挥作用,包括肥胖男性和健康体重的男性之间在癌症检测方面的差异。例如,血液样本中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浓度在体重指数高的受试者中可能较低,这意味着癌症可能在较晚阶段被发现,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Perez-Cornago说:“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这种关联是由生物学驱动的,还是由于脂肪率较高的男性检测延迟造成的。无论哪种情况,我们的最新结果都为男性提供了另一个努力保持健康体重的理由。”

这项新研究发表在《BMC医学杂志》上。

自 cnBeta.COM

]]>
研究发向说脏话能让自己觉得更强大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6753.html Thu, 28 Apr 2022 11:59:06 +0000 //www.otias-ub.com/?p=1426753

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说脏话,但大多数人都无法避免,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

angry-man-274175_1280.webp

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脏话。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脏话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在社会交往中,脏话可以增强话语的效果和说服力,还能让人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不仅如此,说脏话似乎对身体也有好处,几项研究发现,说脏话有助于减轻疼痛感和增强身体力量。

在实验中(这些实验已被成功复制了多次),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们将手浸入冰水中、坚持得越久越好。他们可以选择一个选定好的骂人词汇、一个中性词汇、或是一个自创的骂人词汇,然后反复地说这个词。当受试者选择现实中存在的脏话时,坚持的时间大约能延长33%,而且要过更长时间才会开始感觉疼痛。有趣的是,受试者自创的脏话并未产生这种镇痛效果。

研究人员还让受试者们尽最大力踩自行车、保持俯卧撑姿势直到精疲力竭、或者尽可能使劲地挤压握力器,并在此过程中反复说脏话、或者用平静的语气重复一个中性单词。结果显示,说脏话能使人们在测试中的表现提升5%至10%。

那么,说脏话为何能增强体力呢?一开始认为,说脏话自带的禁忌属性会让我们感到刺激和兴奋。然而,受试者的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在说脏话时并未出现亢奋现象,心率、皮肤电传导和血压均无明显变化。

事实上,原因也许出于心理层面。也许在我们说脏话时,注意力会被干扰,导致对疼痛的感知下降,受试者在骑自行车和抓握测试中的表现提高可能也是由这种干扰造成的,因为受试者更容易忍受踩踏板和抓东西造成的痛苦。

说脏话一般来说是一种不受鼓励的行为,因此说脏话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解放”的感觉,会让我们下意识地突破原本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碍。毕竟运动员都知道,运动在身体和心理上产生的疲劳感并无区别。

脏话助你成功

想利用说脏话提高自己的运动表现吗?研究人员提供了几点小技巧。

“最好是心中下意识想到什么脏话,就说什么脏话。如果实在想不到,就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脏话。”

研究人员甚至提出,理疗师可以建议想突破身体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在马路上骂骂脏话,这样有助于患者从伤害中恢复。不过只有在患者和医生之间关系较为亲密时才推荐这么做,毕竟脏话是种比较粗鲁的行为。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自然产生的激素或能提供更好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
//www.otias-ub.com/archives/1420814.html Fri, 15 Apr 2022 12:29:17 +0000 //www.otias-ub.com/?p=1420814

据New Atlas报道,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组织的退化,导致骨骼脆弱,容易骨折。然而,利用一种自然产生的激素来治疗这种疾病可能会有新的希望。目前,被称为双磷酸盐的药物是最经常使用的骨质疏松症药物类型。不幸的是,它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令人不快的副作用,而且它们对一些人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和更容易服用的替代品,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叫做Kisspeptin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人体自然产生的。以前的研究表明,注射kisspeptin的试验对象耐受性良好,没有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在新研究的一个实验中,26名18至36岁的男性接受了90分钟的kisspeptin的静脉注射。他们还在另一个半小时的实验中接受了安慰剂。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血液化学反应每30分钟被监测一次。结果发现,当他们接受激素治疗时,他们的身体平均多产生了24%的成骨细胞,这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

骨质疏松症通常发生在一个人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不平衡,后者是骨骼降解细胞。虽然破骨细胞通常具有有益的功能,通过重塑骨骼,使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强大,但当它们的数量超过破骨细胞时,它们只是削弱了骨骼。

在南丹麦大学的一个团队进行的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kisspeptin添加到培养皿中的骨细胞。在这种情况下,该激素不仅提高了成骨细胞的活性,而且还抑制了破骨细胞的活性。

首席科学家Alexander Comninos博士说:“现在还很早,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推进这些新的探索性结果,最终目的是看看kisspeptin是否能成为一种新的安全和有效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在最近发表于《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的一篇论文中进行了描述。

自 cnBeta.COM

]]>
研究发现梦可以巩固记忆还能同化焦虑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5709.html Fri, 18 Mar 2022 12:26:11 +0000 //www.otias-ub.com/?p=1405709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我们睡觉时会产生思想、图像和感受,体验着一种特殊的虚拟现实场景……梦境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但是梦境如何发生的呢?目前,研究人员展开深入分析,让人们能更接近理解大脑处于睡眠状态下都经历了什么。

当人们醒来时,还会记得自己做的梦境吗?你能完全记清梦境吗?究竟这种记忆有多可靠?

梦境是科学家所选择最不切合实际的研究主题之一,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但其本质上是主观意识,无法从客观事物的角度进行完全分享。我们如何才能从总体上理解梦境,而不仅仅是清醒时模糊、不可信的记忆呢?我们如何科学地研究它们并回答这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做梦?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试图解释梦境是如何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解释根植于人类身体之外的精神存在,梦境被理解为来自神灵的信息,或者是与过世亲人进行交流,将梦境作为大脑活动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著名的梦境理论指出梦境是人类潜意识愿望的虚拟实现,梦境满足了人们白天感兴趣而未实现的愿望,梦境是人们关于愿望的简单而毫不掩饰的虚拟实现。

弗洛伊德创立了心理分析学派,然而,当时他的心理分析方法经常被其他专家认为是不科学的。但很有可能弗洛伊德实际上是想以科学的方式研究大脑是如何产生梦境的,他仅是没有相应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情。当时弗洛伊德作为维也纳大学的一位年轻研究员,花了数年时间研究七鳃鳗和鳗鱼的神经系统,并且发表了几篇科学论文。同时,弗洛伊德还研究了人类神经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神经组织样本,但是显微镜对于研究人们做梦的大脑毫无用处。

弗洛伊德明白要想真正研究做梦,必须知道大脑中发生了什么,就当时的科学技术,他无法做到,当时并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和相应的技术用于研究分析大脑,因此弗洛伊德放弃了关于大脑的深入研究,转而专注于人类心理学,当然这是大胆的举措,但显然是不够的。

霍布森对睡眠和做梦的大脑机制进行了60年研究,直到他88岁去世,多亏德国上世纪20年代的一项发明,实现了弗洛伊德未做到的事情。

汉斯·伯杰(Hans Berger)是一位对心理活动特别感兴趣的精神病学家,他想找出大脑活动和心理活动之间的关联,这让他想到了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在实验中,他将银电极插入头皮之下,然后将电极放置在患者头部表面,就像现今我们进行的脑电波测试,他的分析记录揭示了脑电活动的模式,并能将脑电活动“翻译转录”在纸上,转录图像看起来像波浪,他们将其称为“脑电图(EEGs)”。

科学家和医生开始使用脑电图来记录人们在不同活动时脑电波模式的差异,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在分析梦境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当时,科学界认为睡眠是大脑关闭和休息一段时间,与此相符的是,脑电图记录显示出慢波,表明大脑皮层活动水平较低,看似未发现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但是阿瑟林斯基的导师纳撒尼尔·克莱特曼(Nathaniel Kleitman)却提出了不同观点,他告诉阿瑟林斯基一定要更加专注于睡眠研究分析。

在一个夜晚,阿瑟林斯基决定进行一项特殊实验——将自己8岁儿子与一台脑电图机建立连接,将电极连接在儿子头骨和眼睛周围的皮肤上,当儿子睡觉时,阿瑟林斯基观察脑电图机产生的大脑模式,起初他看到的是自己期待的缓慢波浪,这是一种睡眠迹象,但有一次,他注意跟踪儿子眼球运动的指针——用于记录大脑活动的指针,竟然来回摆动,记录了不稳定眼球运动和更快的脑电波。此时,他离开脑电图机去观察儿子是否苏醒过来,起初他认为儿子可能醒来正在四处张望,但结果发现儿子仍处于睡眠状态。

之后阿瑟林斯基在其他睡眠研究对象也观察到同样的大脑活动,其特点是快速眼球运动,并被称为“快速眼球运动”或者“快速眼动睡眠”。此时,他意识到睡眠者在夜间可能会经历多个阶段的快速眼动睡眠,最重要的是,当人们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被唤醒时,他们更有可能回忆起生动的梦境,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1973年《心理学年度评论》发表一篇关于睡眠的评论文章,该文章指出,很明显睡眠至少有两个不同阶段:一是被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慢波睡眠;二是快速眼动睡眠,该状态下大脑更为活跃。

随着睡眠状态现象学相关数据不断完善,越来越清楚的证据表明,睡眠不仅仅是一种人类休息状态,在连续警惕性最低点处忽高忽低,同时,睡眠似乎是一种极其复杂、不断变化、但又循环的精神心理模式。

请大家记住这一点,我们将重新回到睡眠概念,尤其是做梦,它与我们清醒时的意识状态并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基于脑电图绘制结果,我们可以洞察到睡眠状态下的大脑是一个活跃器官,而不仅仅是一个休息中的器官,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忽略我们不可靠的记忆内容,真正研究梦境现象。现在科学家可以监测睡眠状态中的大脑,他们知道某人在睡眠中什么时候可能做梦,当前研究人员对睡眠状态的深入研究,或将改变人们的传统认知,脑电图的出现开启了20世纪下半叶梦境研究领域的探索,所以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使我们进入睡眠研究的新时代,跨入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梦境研究,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寻找某人做梦的生物迹象。

40多年以来,睡眠实验室一直是研究做梦的主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艾伦·霍布森(Allan Hobson)就开始进行关于梦境的大脑研究工作,他曾指出,当时我们有一间病房,这是我们的目标实验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身体与电极建立连接,电极穿过墙壁,我们就坐在隔离房间里,记录着患者脑电波状况,当受调者进入快速眼动或者其他我们感兴趣的阶段时,我们就会唤醒受调者,并试图弄清楚他们在快速眼动阶段中发生了什么。

当他们唤醒受调者时,要求他们做一份“梦境报告”,梦境报告并非新鲜事物,从弗洛伊德时代开始,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就一直要求患者讲述自己的梦境,但是这些早期报告可能是在真实梦境发生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后才做出,通常情况下,患者只讲述自己最难忘的梦境,或者可能是被提问者引向特定的回忆,霍布森希望梦境报告更科学化一些。

霍布森说:“我逐渐意识到,我们对梦境的研究真正需要的是对主观活动进行更量化处理,这就是为什么我研发了这种评分系统。”霍布森的评分系统是一种记录和量化人类梦境内容的方法,包括统计出现在梦境中的人物、地点、情节连续性等。

他指出,我认为人们必须意识到梦境的真实意义,事实上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到,我们研究梦境是为了创造一种学科,而不是探讨一种思辨心理学。

梦境内容分析表明,尽管梦境似乎是非常奇特的,主要是主观意识为主,例如:受调者所熟知的事物特征,他们熟悉的地点,清醒时执行的日常活动,以及脑海中浮现的构想。所以,网球运动员可能会梦到自己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打网球,而滑雪爱好者则可能不会梦到打网球,但很有可能梦到自己在练习雪道下坡转弯。这些发现听起来似乎不会有突破性,但在20世纪60-70年代,每一项类似的发现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时人们对梦境知之甚少。

到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开始对人类梦境有了较好的理解认知,但是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梦境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然而,1978年一篇关于睡眠和梦境的综述报告试图揭晓这个问题,该报告的标题是《关于梦境的下半场》,作者是罗莎琳德·卡特赖特(Rosalind Cartwright),她是从事梦境研究领域的女性之一,经常被人们称为“梦境女王”。她的正式身份是一位心理学家,在1978年发表的这篇研究报告中,罗莎琳德文中开头就感叹尽管当前具备研究梦境的仪器工具,但人们对梦境的理解仍不充分。

梦境作为认知行为的一部分,其意义和功能、以及与其他类型睡眠和清醒认知活动的关系,梦境在人们更普遍地理解人类行为方面的作用,都明显滞后于其他认知行为。

梦境之所以被认为是未解谜团,是因为它的形成理论及功能作用很难被验证,一个引起罗莎琳德注意的理论是梦境可以帮助我们“同化焦虑”,研究人员已在该领域做了大量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证据都不是强有力、令人信服的,但都为这样一种假设提供了支持,即当正常人的梦境较为完整时,之前引发情绪的清醒状态会更直接地面对、更冷静地处置……

罗莎琳德对此非常感兴趣,并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该理论,她找到了29位离婚女性,并在睡眠实验室对她们进行6个夜晚的跟踪分析,这些女性受调者被分为两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与一组婚姻幸福的女性进行比较,1984年,她在《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了该研究发现:与其他两组受调者相比,那些没有严重情绪困扰的离婚女性的做梦时间更长,总之,做梦可以作为一种夜间治疗方案,也是一种旨在帮助我们处理困难情绪的夜晚疗法。

近期的一些研究对大脑中的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及研究人员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观察大脑哪些区域在睡眠不同阶段最为活跃,从而使睡眠梦境观点得到了更新。2014年,一篇标题为《睡眠在情绪大脑功能中的作用》的综述报告总结了一些研究结果,具体如下: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与情绪相关的区域活动会显著增加……这些脑功能活动的变化与神经化学的显著改变处于平行支配状态,也许最显著的是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会大幅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是影响人体“战或逃”机制的化学物质之一,它让我们产生警觉、不安,甚至焦虑感,同时,它为我们的行动做好准备工作,去甲肾上腺素指数失衡通常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严重抑郁有关。

快速眼动睡眠可能具有去甲肾上腺素“管家功能”,它可以减少并恢复每天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至平均水平,从而达到最佳清醒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获得充足的快速眼动睡眠(该状态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很常见,他们时常担心睡眠时出现闪回现象),那么人体去甲肾上腺素就无法恢复正常,我们可能会在一种高度警觉、不安的状态下醒来。

这是关于快速眼动睡眠的有趣发现,但很难确切地知晓梦境的作用及意义,因为尽管我们能记录某人出现多少次快速眼动睡眠,或者检测出他们的去甲肾上腺素指数,但我们仍不能确定他们夜晚有多少时间处于梦境之中。

关于人类为什么做梦的另一个理论是——梦境帮助我们巩固记忆,这就是美国傅尔曼大学艾琳·瓦姆斯利(Erin Wamsley)研究出来的。

艾琳说:“我们知道当动物以及人类进入睡眠状态时,会对近期某些生活体验产生相应的大脑活动模式,随后在睡眠状态的大脑中被重新激活或者重现,例如:在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当一只老鼠穿过路径时,就像在迷宫中四处乱窜,研究人员可以用一系列脑细胞放电描述它们在迷宫中的活动,分别被标记为:细胞5、细胞6、细胞8、细胞7,当它进入睡眠时,我们将观察到还是这些脑细胞处于放电状态,但这些脑细胞以一种快速、压缩时间的方式‘回放’。我们还没有在人类身体上发现这种情况,但当人类在清醒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测量到该任务中发生的大脑活动模式,并看到在学习任务中发生的大脑活动模式也在人类睡眠时再次出现。”

同时,我们也知道自己会梦到近期的一些生活体验和经历,这是之前研究报告发现的情况之一。

]]>
《PLOS ONE》:研究发现女性更积极地从事家务劳动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2214.html Fri, 11 Mar 2022 13:32:34 +0000 //www.otias-ub.com/?p=1402214

一项新的、由10个国家研究人员进行的分析发现,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男性和女性在各种日常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存在国家间的差异。西班牙贝拉泰拉人口研究中心的Joan García Román和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Pablo Gracia于2022年3月9日在《PLOS ONE》这本开放获取的杂志上介绍了这些发现。

尽管取得了进展,但在时间使用方面仍然存在性别不平等,女性更积极地从事家务劳动,男性更积极地从事有偿工作。先前的研究特别阐明了为人父母是如何放大这些差异的。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如何影响从童年到成年后的时间使用方面的性别差异。

为了提供新的见解,García Román和Gracia分析了来自多国时间使用研究的数据,在该研究中,参与者在日记中跟踪他们的日常时间使用情况。时间日记数据包括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10个国家的20多万名参与者从2005年到2015年记录的条目。

统计分析发现,在所有10个国家中,男性和女性在时间使用方面的最大差异是在家务劳动、护理工作和就业活动领域。韩国、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差距最大,而其他西欧国家的差距适中,芬兰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如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差距最小。

在所有10个国家中,花在家务和护理工作上的时间的性别差距从青春期到成年都在扩大,最大的差距从30岁到44岁持续存在,但在65岁以后缩小了。这种模式在意大利和韩国最为明显,而在加拿大和芬兰则不太明显。从30岁到64岁,用于就业活动的时间差距最大;这种模式在荷兰最明显,在美国不太突出。

这些发现表明,国家背景影响了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时间使用的性别差距可能出现和减弱的确切方式。这些发现以及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可以帮助为具体国家的努力提供信息,以消除个人健康和福祉成果的重要活动中的性别差距。

作者补充说:“我们的研究表明,年龄和性别在影响时间使用模式方面有很大的交集,而且国家背景在时间使用分配中的性别-年龄互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 cnBeta.COM

]]>
《自然通讯杂志》:每天饮用一至两杯酒大脑相当于衰老两年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2213.html Fri, 11 Mar 2022 13:32:14 +0000 //www.otias-ub.com/?p=1402213

北京时间3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基于3.6万人的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每天饮用一至两杯酒,将对大脑产生一定变化,相当于衰老两年,过量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甚至更多。

关于酗酒和大脑健康的科学关联非常清晰:酗酒会导致大脑健康恶化,长期饮酒的人,其大脑结构和容量大小会发生变化,并且直接影响认知障碍。

但依据最新研究结论,即使是在大多数人认为适度的饮酒水平——每周喝几杯啤酒或者葡萄酒,也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一定风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支研究小组对3.6万多名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轻度至中度饮酒会导致大脑总容量减少。

研究人员指出,随着年龄增长饮酒量越大,对大脑的危害就越强,例如:当某人50岁时,随着个人每天平均饮酒量从1个酒精单位(大约半瓶啤酒)增加到2个酒精单位,他的大脑会比其他同龄非饮酒者衰老两年;从2个酒精单位增加至3个酒精单位,则比同龄非饮酒者衰老三年。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结果与相关机构提出的安全饮酒限量的指导方针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尽管某些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曾建议女性平均每天饮酒不得超过1杯,但建议男性饮酒量不得超过2杯,但事实上这个饮酒量已超过了影响大脑容量下降的饮酒界限值。

此前科学家大量研究调查了饮酒和大脑健康之间的关联,但结果并不明确,虽然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大量饮酒会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大脑灰质和白质大幅减少,但其他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能不会产生影响,甚至少量饮酒可能对老年人的大脑有益。

然而,这些早期调查结论缺乏大型数据集的支持,在当前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拥有50万中老年人群基因和医学信息的数据集,特别是研究了该数据集中超过3.6万成年人的大脑核磁共振成像,这些数据可用于计算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和白质容量。拥有这样的数据集就像拥有一个放大镜,或者功能更强大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就可以看到之前未观察到的模式和关联。

为了更好地掌握饮酒和大脑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控制可能影响这种关系的混杂变量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受调者的年龄、身高、用手习惯、性别、BMI体重指数、吸烟状况、社会经济地位、遗传背景和居住地情况,他们还对大脑容量数据进行了校正。

据悉,受调者回答了有关他们饮酒量的调查问题,从完全戒酒到平均每天饮用4个或者更多的酒精单位,当研究人员将受调者按平均消耗水平分组时,出现一个很小但非常明显的差异模式:大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减少了,而这可能是由个体的其他特征所体现出来的。

每天饮用零到一个酒精单位对大脑容量没有太大影响,但从一个到两个或者三个酒精单位,则会导致灰质和白质的体积减少,这不是线性变化,如果人们喝得越多,大脑健康状况变越糟糕。即使将酗酒者从该分析中剔除,这种关联性仍然存在,科学家们发现,较低大脑容量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大脑区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影响,研究人员将饮酒导致的大脑容量缩小与老龄化造成的大脑容量缩小进行了比较,依据他们的分析模型,平均每天多饮用1个酒精单位的酒水,大脑就会产生更大的衰老反应。每天平均从0至1个酒精单位的摄入量相当于衰老半年,但每天平均从零至4个酒精单位的摄入量相当于衰老10年。

这项研究关注的是平均酒精消费量,但让人好奇的是,每天喝1杯啤酒是否比一周工作日不喝但周末喝7杯更好,有证据表明,狂饮酒水对大脑有害,但还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能更明确一些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性,这可能与跟踪年轻人年龄的纵向生物医学数据集有关,随着时间推移也许能观察到这些影响,并与遗传学一起梳理出因果关系。

有证据表明饮酒对大脑的影响呈指数级变化,所以每天多喝1杯可能比当天的任何1杯饮料都有更大的影响,这意味着减少晚上最后1杯酒的摄入可能会对减轻大脑衰老产生很大影响。

]]>
ONC: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民众不会在手机上访问他们的医疗记录
//www.otias-ub.com/archives/1319259.html Wed, 29 Sep 2021 12:49:55 +0000 //www.otias-ub.com/?p=1319259

据外媒The Verge报道,根据美国卫生部下属的医疗信息技术全国协调员办公室(ONC)的一份新报告,即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在网上查阅他们的医疗记录,大多数人仍然更倾向于使用电脑登录病人门户网站,而不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根据该报告,近40%的美国成年人说他们在2020年通过病人门户网站访问他们的健康记录,该报告分析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的健康信息国家趋势调查(HINTS)的数据。这比2014年的25%有所上升。

该调查只收集了2020年1月至4月的数据。这涵盖了COVID-19大流行的早期阶段,当时医生开始向远程医疗过渡–这通常需要病人通过一个门户网站登录。

在研究期间确实使用门户网站的人中,大约40%的人说他们只使用或有时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访问它。这与大流行之前就开始的趋势一致。尽管科技公司多年来一直试图激发人们对健康记录的兴趣,但美国民众开始使用应用程序的速度一直很慢。

例如,苹果公司在其健康应用程序中有一个健康记录部分,大约700家医院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很难说有多少病人真正在使用它:MedCity News 的一份报告发现,大多数医院都没有追踪这些数据,而且苹果公司拒绝告诉MedCity News有多少人使用这一功能。但有一家医院(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健康科学学院)表示,只有一小部分病人使用苹果的健康记录。

Google也在开发一个医疗记录工具。这将是Google在这个领域的第二次尝试–它在2008年推出了Google Health,然后在2012年以使用人数少为由关闭了该项目。

该报告无法区分第三方应用程序,如苹果的功能,和由医疗机构或电子病历公司直接发布的应用程序。ONC告诉The Verge,它正在测试额外的问题,希望能在2022年的调查中抓住这一细微差别。

HINTS的数据还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们的门户网站给他们的医生发送信息。研究中不到60%的人说他们在2020年使用这些系统发送信息,比2017年的48%要高。不过,这个数据还是只涵盖了COVID-19大流行的最早期阶段。对2020年电子健康记录数据的其他分析显示,信息传递功能的使用在2020年4月前后激增,并在这一年的其余时间里保持高位。

人们不使用在线医疗记录的原因一直保持一致:人们说他们宁愿直接和医生交谈,而且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在网上查阅他们的医疗记录。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说他们觉得很难登录,20%的人说他们对电脑感到不舒服。

不过,COVID-19的大流行加速了使数字医疗和远程医疗更容易获得的努力。医生们在过去一年里帮助病人建立了在线访问,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他们需要的护理。这份报告概述了在这项工作开展之前,人们对在线记录的舒适度基线。对2020年余下时间的额外分析可以帮助显示这些努力可能是多么成功。

自 cnbeta

]]>
研究发现每天喝半杯至三杯咖啡对健康有益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3049.html Sun, 29 Aug 2021 11:57:58 +0000 //www.otias-ub.com/?p=1303049

据外媒报道,根据在ESC 2021大会上提出的研究显示,每天喝三杯咖啡跟降低中风和致命心脏病的风险有关。“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系统评估定期饮用咖啡对未被诊断为心脏病的人群心血管影响的研究,”该研究的论文作者、匈牙利布达佩斯塞梅维斯大学心脏和血管中心的Judit Simon博士表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定期饮用咖啡是安全的,在10到15年的随访后,即使每天大量饮用咖啡,也跟不良心血管结果和全因死亡率无关,”她继续说道,“此外,每天喝0.5到3杯咖啡与降低中风、心血管疾病死亡和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独立相关。”

尽管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饮料之一,但人们对经常饮用咖啡对心血管健康的长期影响知之甚少。

这项研究调查了经常饮用咖啡跟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包括了英国生物样本库的468629名参与者,他们在招募时没有心脏病的迹象。平均年龄为56.2岁,女性占55.8%。

参与者根据平时的咖啡摄入量被分为三组:不喝(22.1%)、轻度到中度(0.5 – 3杯/天,58.4%)和高度(超过3杯/天,19.5%)。

研究人员利用多变量模型对11年的中位数随访估计了每天喝咖啡跟事故结果的关系。这些分析对可能影响关系的因素进行了调整,其中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吸烟状况、体育活动、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及通常的酒精、肉类、茶、水果和蔬菜摄入量。

跟不喝咖啡的人相比,轻度至中度饮用咖啡的人的死亡风险降低12%(风险比[HR]=0.88, p<0.00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7%(风险比[HR]= 0.83, p=0.006、中风风险降低21%(风险比[HR]= 0.79, p=0.037)。

为了研究潜在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在平均11年的随访中分析了每日咖啡摄入量与心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为此,他们使用了30650名接受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参与者的数据,这被认为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黄金标准。

Simon博士说道:“成像分析表明,跟不经常喝咖啡的参与者相比,每天喝咖啡的人的心脏更健康,功能也更好。”这跟逆转衰老对心脏的不利影响是一致的。”

她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饮用3杯以上的咖啡跟良好的心血管结果有关。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释潜在的机制,但观察到的好处可能部分是因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积极改变。”

自 cnbeta

]]>
塔夫茨大学:研究发现吃粗粮可以帮助预防心脏病
//www.otias-ub.com/archives/1278639.html Thu, 15 Jul 2021 12:31:58 +0000 //www.otias-ub.com/?p=1278639

据外媒报道,根据一项新研究,每天至少吃三份全谷物的中老年人跟每天吃不到一半的相比,其腰围、血压和血糖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幅较小。日前发表在《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这项研究是由塔夫茨大学美国农业部人类衰老营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其研究了长期摄入全谷物和精加工谷物是如何影响心脏病的五个风险因素的。

资料图

据悉,这个五个风险是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有益)胆固醇。

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后代队列(Framingham Heart Study Offspring Cohort)的数据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旨在评估心脏病的长期风险因素,这项新研究调查了食用全谷物和精制谷物的健康结果,持续时间平均值为18年。该研究的3100名参与者大多是白人,在数据收集之初,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

研究团队比较了五种风险因素的变化,在四年的时间间隔内,横跨四类上报的全谷物摄入量从每天不足半份到每天三份或更多。根据《美国人膳食指南2020-2025(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20-2025)》,推荐的全谷物摄入量是每天三份或三份以上。一份食物的例子是一片全麦面包、半杯燕麦片或半杯糙米。

结果表明,对于每四年间隔:

低摄入量参与者的腰围平均增加了1英寸,而高摄入量参与者的腰围增加了约½英寸;

即使考虑到腰围的变化,低摄入量的参与者的血糖水平和收缩压的平均增幅高于高摄入量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四类精制谷物摄入量的五种风险因素,从每天少于两份到超过四份不等。每隔四年,较低的细粒谷物摄入量会带来较低的平均腰围增幅和较高的平均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食用全麦食品带来的健康益处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帮助我们减肥或保持体重。事实上,这些数据表明,长期食用更多全谷物的人能更好地维持血糖和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理这些风险因素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脏病,”Nicola McKeown说道,她是美国农业部HNRCA营养流行病学团队的资深通讯作者和科学家。

“粗粮有助于人们保持腰围以减少其他风险因素的增加,这里是有几个原因的。全谷物中膳食纤维的存在可以产生饱腹感,而镁、钾和抗氧化剂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可能对餐后血糖峰值有好处,”Caleigh Sawicki说道。

参与者中对全谷物摄入量贡献最大的是全麦面包和即食全谷物早餐谷物。精制谷物主要来自意大利面和白面包。粗粮和细粮在健康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因为粗粮比细粮加工得少。全谷物的外层富含纤维,内层含有维生素B、抗氧化剂和少量的健康脂肪。碾磨全谷物去除了这些营养密集的成分,只留下富含淀粉的细粮。

“美国人平均每天食用五份细粮,这远远超过推荐量,所以要想办法用全谷物代替细粮是很重要的。比如你可能会考虑用一碗全谷物麦片代替早餐的白面百吉饼,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零食、主菜和配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你的饮食中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McKeown说道。

自 cnbeta

]]>
研究发现红肉摄入量、大量饮酒和教育程度低与大肠癌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248930.html Thu, 20 May 2021 12:41:17 +0000 //www.otias-ub.com/?p=1248930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JNCI Cancer Spectrum》中的一篇新论文表明,一些非遗传因素–包括更多的红肉摄入、较低的教育程度和更多的酒精摄入与50岁以下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增加有关。在美国,1992年至2013年期间,早发性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几乎翻了一番(从每10万人中8.6人到13.1人),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是由于直肠的早发性癌症。在这个国家,大约1/10的结直肠癌诊断发生在50岁以下的人身上。

研究人员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研究中观察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生的人的大肠癌发病率特别高。在同一时期,所有这些发达国家的年轻一代在饮食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水果、非薯类蔬菜和富含钙质的乳制品的消费减少。与此同时,加工食品(如肉类、比萨饼、通心粉和奶酪等)和软饮料的消费量也在增加。美国人口中的纤维、叶酸和钙的平均营养摄入量也低于推荐值。

年轻时期发病的结肠直肠癌的增加令研究人员感到担忧,因为这些癌症的结果往往比那些在老年人身上诊断出来的癌症更糟糕。它已导致建议在较年轻的年龄开始进行结肠直肠癌筛查。

以前的研究已经概述了早发结肠直肠癌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更多食用加工肉类、减少食用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更大的体重指数、久坐的生活方式、更多的酒精使用、吸烟、减少使用阿司匹林和糖尿病。然而,研究人员还没有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评估,将这些风险的大小与晚期结直肠癌的风险进行比较,并评估早发结直肠癌的风险是否与特定类型的结直肠癌相关。

利用13项基于人口的研究的数据,研究人员在这里研究了50岁以下人群中的3767个结直肠癌病例和4049个对照组,以及50岁或以上人群中的23437个结直肠癌病例和35311个对照组。

早发性结肠直肠癌与不定期使用阿司匹林、更多的红肉摄入、较低的教育程度、较多的酒精摄入以及(有趣的是)戒酒有关。研究人员还发现,较低的总纤维摄入量与直肠癌的关系比结肠癌更密切。

其他几个结直肠癌风险因素与早发结直肠癌有关联的趋势,包括糖尿病史和较低的叶酸、膳食纤维和钙摄入。然而,BMI和吸烟都不是早发组的风险因素,与晚发组形成鲜明对比。

据这项研究的高级调查员理查德·海斯说。”这项关于早发性结肠直肠癌非遗传风险因素的首次大规模研究为有针对性地识别那些最危险的人提供了初步的基础,这对于减轻这种疾病不断增加的负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
研究发现睡不好会增加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216443.html Mon, 15 Mar 2021 12:26:14 +0000 //www.otias-ub.com/?p=1216443

据国外媒体报道,青少年们早上有时会得“起床困难症”,似乎怎么睡都睡不醒。但你知道吗?确保青少年时期能获得足够的睡眠,对人们日后的健康的确至关重要。假设有一天早上,时间已经很晚了,你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却还在熟睡。

你应该冲到他们卧室里、把他们揪起来吗?虽然这种做法很诱人,但最好别这么做。因为有证据显示,青春期的睡眠对当下及未来的精神健康都十分重要。

睡眠严重缺乏、或睡眠存在严重障碍,是青春期抑郁症的最常见症状之一。这应当不难理解。毕竟,无论你感觉多么疲乏,假如你心事重重、思虑缠身,就很难沉入梦乡。成年人也存在这种情况。有92%的抑郁症患者都表示自己总是难以入眠。

不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睡眠问题也许会早于抑郁症出现,从而增加日后出现精神健康问题的风险。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当对青少年的睡眠多加重视呢?这样可以降低日后患抑郁症的风险吗?

在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一大批青少年从15岁至24岁间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那些在15岁时报告称自己难以入睡、但当时并未患抑郁症或焦虑症的青少年在达到17岁、21岁或24岁后,出现抑郁或焦虑的概率均高于同龄人。

在成年人中,睡眠问题也可以作为未来出现抑郁症的预测指标。一项针对34项研究的大型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总共对15万人进行了追踪调查,时长从三个月到34年不等),存在睡眠问题的人后续患抑郁症的相对风险会比别人高出一倍。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所有失眠的人都会患上抑郁症,大多数人其实都不会。失眠的人最不该做的,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了。

但在有些情况下,糟糕的睡眠的确有可能对精神健康问题起到一定助长作用。睡眠缺乏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是公认的,如疏远亲朋好友、缺乏行事动机、更加烦躁易怒等等,这些都会对人际关系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而在这些影响中,最重要的当属生物学影响。缺乏睡眠可能会导致体内炎症增加,这也与精神健康问题存在一定关联。

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分析睡眠障碍与其它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其中,神经科学家发现,这种关系不仅仅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存在。在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人群中,昼夜节律(即自然的睡眠-清醒周期)紊乱也并不鲜见。在有些病例中,患者的生物钟严重失调,导致患者夜间无法入睡,白天却睡意昏沉。

临床心理学家也呼吁在关照精神健康时,给予睡眠问题更高的重视度。因为睡眠问题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都十分常见,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疾病。睡眠问题有时明明可以得到解决,却被人们所忽视,

此外,即使患者是先出现精神问题、再出现睡眠问题,缺少睡眠也可能会使精神障碍进一步恶化。毕竟,仅仅是失眠一晚上,就足以对人们的情绪和思维产生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了。

睡眠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还不止于此。科学家发现,即使在接受抑郁症治疗之后,睡眠问题也不一定会随之消失。一般来说,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消极想法,从而让他们更容易入睡。但就在去年,临床心理学家团队在试验中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抑郁症疗法。三种疗法减轻抑郁的效果都同样出色,但只有一半治疗对象的睡眠问题得到了解决,另外一半人则依旧为失眠所困,说明后者的失眠是独立于抑郁症存在的,需要分开解决。

话虽如此,但睡眠障碍与心理问题可能由相同的原因导致,如创伤性事件或负面经历、容易过度反思、或各种遗传因素。研究显示,与血清素和多巴胺通路相关的基因、以及会影响个人生物钟的基因,都是会造成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的因素。

并且我们已经观察到,失眠与精神问题会起到相互助长、使彼此进一步恶化的作用。你感到压力很大,因此难以入睡;你缺乏睡眠,于是感觉压力更大……如此循环交替,病情也随之不断升级。

还有一种可能性:缺少睡眠并非后续出现抑郁症的诱因,而更像是一种预警征兆。在有些病例中,患上精神疾病的头一个症状便是无法将烦恼抛之脑后。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要想破解失眠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网,最好的方法就是弄清昼夜节律紊乱对大脑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多种基因、脑区、以及神经递质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考察,才能弄清问题出在哪里。

因此,青少年和成人的持续性失眠也许都应当得到更多重视。睡眠干预措施一般都很简单直接,治疗有时也很成功。一项针对49项研究的大规模分析显示,解决存在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的睡眠问题后,患者的睡眠质量不仅有所提高,抑郁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在英国的26所大学中开展了一项大型OASIS试验(Oxford Access for Students Improving Sleep,意为“牛津学生睡眠改善方法”),结果发现,在患有失眠的学生身上运用数字认知行为疗法,不仅可以改善他们的睡眠,还能减少幻觉和妄想症等精神错乱症状的发作。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睡眠干预能否从根本上预防精神问题的发生?要解答这一问题,还需开展大规模的长期试验。对睡眠问题进行早期干预的优势之一在于,失眠遭到的污名化较少,因此与精神疾病相比,更容易说服人们接受治疗。

与此同时,受失眠困扰的人不妨试试以下方法:在白天获得充足的光照(对大多数人而言,早晨的光照尤为重要),小睡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晚上不要进食、运动、或摄入咖啡因饮料,尽量不要在床上阅读邮件、或讨论令人感到压力的话题,保持卧室凉爽、安静、黑暗,并且尽量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和就寝。

当然,仅靠改善睡眠质量还不足以解决精神问题。那么从长期来看,这是否也能带来一定改变呢?即使不能,也没有比一夜好眠更幸福的事儿了。这一点,相信每个缺觉的青少年都深有体会

]]>
数据说明:婚后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www.otias-ub.com/archives/32837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8378.html#comments Sun, 08 Feb 2015 13:50:27 +0000 //www.otias-ub.com/?p=328378 在刚刚过去的 2014 年,我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告我国已婚人群的婚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此简要介绍,其中对于性别差异、婚姻不同时期的婚姻质量差异的讨论可能对题主感兴趣的问题有帮助。可以通过如下信息查询这篇文章。

程菲、郭菲、陈祉妍、章婕. 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现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9): 695-700.

下面 4 个方面的内容引自该文章:什么是婚姻质量如何测量、研究对象、主要结果、有意思的几点讨论。

不想查询具体数字、图表的知友可以只看粗体字部分、或直接跳到分割线中出现“主要结果”、“有意思的几点讨论”的部分

– 什么是婚姻质量,如何测量 –

婚姻质量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概念,是生活中的许多生活事件、婚姻互动和婚姻机能的大量特征的连续反映[1]。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即如何界定婚姻质量的概念、如何进行测量及其相关因素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根据已有研究[2],将婚姻质量定义为在一定时间里,丈夫和妻子彼此迁就融合的水平

Locke 等编制的婚姻调适量表 (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MAT) [2]作为最有效的评估婚姻质量的一种测量工具[3],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婚姻研究及不同人群的婚姻质量测量[4-6]。题目少,使用方便。共 15 题, 得分范围 2 ~ 158 分,分数愈高,婚姻调适越好, 婚姻质量越高。本研究中 MAT 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系数为 0. 83。

  • 能区分有无婚姻困扰的夫妻[7]:MAT 得分为 100 分或更高,可被解释为表明夫妻没有婚姻困扰、婚姻质量较好[18]。
  • 既强调夫妻关系的事实特征和客观状态,又强调当事人对婚姻关系及其配偶的主观感受[8-10]。
  • 包括区分婚姻调适不良组和婚姻调适良好组最基础的和最有鉴别力的 15 个题目,可获得整体婚姻质量的单 一指标[17]。

本研究采用 MAT 来探讨中国人的婚姻质量情况,以及性别、结婚年限、受教育程度、城乡户籍、子女情况 等变量对婚姻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 MAT 在 国婚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应中国人的婚姻测量工具提供依据。

– 研究对象 –

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7 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15]。该数据库分为青少年版、成人版和老年版,取样按照全国各地区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平衡比例。各城市的成年人群取样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比例分配。青少年版和老年版没有婚姻部分的问卷施测。本研究于 2009 年 11 月 -2010 年 9 月进行。

本研究的对象为已婚者:

  • 在成人版数据库中抽取婚姻状况为已婚 ( 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 离婚和丧偶 4 种情况) 、
  • 符合结婚法定年龄 ( 男性 22 岁,女性 20 岁) 、
  • 具有婚姻调适测验 (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MAT) 得分的

有效问卷共 3373 份。男性年龄 22 ~ 69 岁,女性年龄 20~63 岁,平均年龄(39±8) 岁; 男 1607 人,女 1742 人,缺失 24 人。城镇户籍 2678 人,农村户 籍 374 人,缺失 321 人。不同性别已婚者人口学资 料分布见表 1。

– 主要结果(包括 1 张图,2 个表)-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取样覆盖全国各个地域,同时对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按比例取样,其数据可靠,代表性较好。采用的 MAT 量表涵盖了婚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调适等方面,可以概括我国婚姻质量的基本情况。因此,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基本反映当前我国已婚者的婚姻质量情况。本研究表明:

  • 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总体上夫妻调适情况较好,与以往对我国婚姻的研究结果一 致[19-20]。
  • 对婚姻质量有贡献的相关因素包括结婚年限、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子女以及是否与配偶同住等人口学变量。
  • 随着结婚 年限增长,女性婚姻质量呈“U”型曲线变化,婚姻的中期婚姻质量较低,而初期和末期婚姻质量较高。
  • 婚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差异
    • 对于女性来 说,受教育年限、个人收入水平、结婚年限、是否 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对婚姻质量的得分贡献较大
    • 对于男性来说,城镇 / 农村户籍、是否与配偶居住 在一起对婚姻质量的得分贡献较大。
    • 在某些群体中婚姻调适不良的可能性较高,如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女性、个人月收入为 1000 元以下的女性、农村户籍的男性、不与配偶在一起居住者,MAT 平均得分均<100 分。

7419bbc0abb90abe826e6f5069979998_b

165e0f5dbc3b0e5d5e6ceeed6631161d_b

9c903a3a5aff9ba110a177ae35f553df_b

– 有意思的几点讨论 —

1. 婚姻质量的性别差异

总体来看,男性和女性在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婚姻质量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因素的不同。

  • 女性的婚姻质量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结婚年限、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影响相对较大;
  • 而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显著影响男性的婚姻质量。

结合前人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一些解释:

a. 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面对和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大不同。对于婚姻中的这些压力事件,受教育程度较 高、个人收入较高的女性可能具有较多的个人积极资源,可以更好地应对。而男性在婚姻中面临的调整和挑战与高收入高学历带来的优势没有太大关系。

b. 男性和女性的婚姻满意度受到性别角色约束的影响。角色约束通常降低婚姻满意度水平[21]。

    • 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受性别角色的约束强度相对较小,角色行为的界限相对模糊,如操持家务的时间相对短、在婚姻中的独立性较高,其婚姻满意度较高。
    • 而对于男性来说,性别角色的约束强度可能在不同学历和收入水平的男性群体中差异不大。城市与农村男性的性别角色约束的差异较大,农村男性更多地拥有家庭实权,肩负就业养家的责任,婚姻价值观相对保守[22-24],婚姻调适能力相对较差,婚姻质量相对较低。

2. 婚姻质量在婚姻的不同时期发生变化

  • 已成为父母的已婚者,婚姻质量低于没有子女的已婚者

对于婚姻中的双方来说,孩子的出生标志着婚姻关系进入到另一个时 期。成为父母是欣喜的,同时又是压力重重的。对于使得这个时期的婚姻冲突加剧的原因,一直是国外婚姻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得到大家公认的解释。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这种现象可能出于以下几种情况:

    • 夫妻双方的抑郁风险增高;
    •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婚姻质量陡降;
    • 婚姻双方的性别角色是刻板的;
    • 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家务活和照看孩子的工作;
    • 父亲逃离到工作中;
    • 婚姻中的言语交流和性行为急剧减少[25]。

对于刚刚成为父母的夫妻来说,已有研究发现进行夫妻治疗可以减少婚姻满意度的降低,预防离婚的发生并改善婚姻质量[26]。

  • 相对于中年已婚者来说,较年长的夫妻婚姻调适较好

中年夫妻对婚姻抱有较多负性情绪来说,而较年长的夫妻表现出较少愤怒、厌恶、争斗性和抱怨。可能的原因是年长的已婚者在婚姻冲突中更频繁地出现退缩行为,而这对于夫妻双方和婚姻关系都是有帮助的[27]。以往的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出中年夫妻和较年长的夫妇的明显差异。但在对婚姻互动的录像进行互动时刻的感受的评估时,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果,即年长的夫妻在互动中感受到较多情绪上的正性体验[28]。

– 本研究的不足 —

  1. 从多元回归的分析结果来看, 模型所解释的婚姻质量的变异未超过 5%,此结果 与 Glenn 的研究结果[29]一致。也就是说,尽管本研 究中的人口学变量对婚姻质量有一些影响,在这些 表示已婚者的社会及个人资源的变量之外,还存在 一 些 更 重 要 的 解 释 变 量 ,如 婚 前 同 居 、离 婚 、再 婚 次 数以及是否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等因素。根据 Lewis 的“三段论”婚姻解释模型[30],这些变量还包括生活方式的满意度、来自夫妻互动中的收获等方面的因素。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基础上进 一步考察其他变量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2. 本研究的数据单位为单个个体,建议未来研究采用夫妻互评 的匹配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婚姻质量的性别差 异以及夫妻互动中婚姻质量的变化轨迹。
  3. 本研究结果中女性婚姻质量随着结婚年限增长呈“U ”型曲 线变化,尽管得到了与国外研究相同的结果,本研究为横断研究,研究结果无法说明婚姻质量在婚姻不 同时期变化的原因,还须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才能 讨论和验证婚姻质量在婚姻的不同时期变化的原 因。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婚姻质量的追踪研究,探讨和追踪婚姻过程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袁莉敏,许燕,王斐,等 . 婚姻质量的内涵及测量方法[J] . 中国 特殊教育,2007,( 12) : 85 – 90.

[2] Locke HJ,Wallace KM. Short marital adjustment and prediction test: Thei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 Marriage Family Living, 1959,21( 3) : 251 – 255.

[3] Clayton AH,Goldmeier D,Nappi RE,et al. Validation of the Sexu- al Interest and Desire Inventory-Female in Hypoactive Sexual De- sire Disorder[J]. J Sexual Med,2010,7(12):3918 -3928.

[4] Celik G,Yildirim V,Metin O,et al. Psychiatric disorders,self and family functions in adolescents with suicide attempts[J]. Anadolu Psikiyatri Dergisi-Anatolian J Psychiatry,2011,12( 4) : 280 – 286.

[5] 徐安琪,叶文振 . 中国婚姻质量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 71.

[6] Smith WT,Traupman EK,Uchino BN,et al. Interpersonal circum- plex descriptions of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for physical illness: application to hostility,neuroticism,and marital adjustment [J]. J Pers,2010,78( 3) : 1011 – 1036.

[7] Fowers BJ. An interaction approach to standardized marital assess- 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 Fam Relat,1990,39( 4) : 368 – 377.

[ 8]李一云,屠监源,季建林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心身特点[J] . 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 9) : 634 – 637.

[ 9]尚文,张进辅 . 军嫂的婚姻质量、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J] . 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13,27(5): 374-377.

[10]徐红红,胡佩诚. 新婚女性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 . 中国性科学,2012,21( 4) : 52 – 55.

[11] 许传新 . 婚姻质量: 国内研究成果回顾及评价[J] . 学习与实践, 2008,( 6) : 105 – 112.

[12]曹中玮. 自我状态、夫妻沟通型态与婚姻满意度之相关研究[D] . 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1984. [13]徐安琪,叶文振. 中国人婚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0 – 127.

[14]程灶火,谭林湘,杨英,等. 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 3) : 226 – 230.

[15] 章婕,吴振云,方格,等 .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 2) : 139 – 143.

[16] 刘培毅,何慕陶 . Locke-Wallace 婚姻调适测定[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 159-161.

[17]Fincham FD,Linfield KJ. A new look at marital quality: can spouses feel positive and negative about their marriage? [J] . J Fam Psychol,1997,11( 4) : 489 – 502.

[18]Sadeghi M,Mazaheri M,Motabi D,et al. Marital interaction in Iranian couple: examining the role of culture [J] . J Comp Fam Stud,2012,43( 2) : 281 – 300.

[19] 陈晨,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分析[J] . 中国青年研究,2007,( 7) : 64 – 68.

[20]程灶火,林晓红,谭林湘,等. 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状况[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 3) : 282 – 287.

[21]Brock RL,Lawrence E.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stress spillover in marriage: does spousal support adequacy buffer the effects? [J]. J Fam Psychol,2008,22(1):11 -20.

[22]张萍,李春霖,郝申强,等. 城乡夫妻个体婚姻资源量对其婚姻 质量及身心健康影响的对比[J].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8,43( 6) : 1243 – 1246.

[23] 苏红 .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婚姻研究[J]. 社会,2007,( 2) : 135 – 146.

[24]王宇中,赵江涛. 我国城乡居民婚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J] .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 2) : 175 – 182.

[25]Fincham FD,Beach SRH. Marria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dec- ade in review [J]. J Marriage Family,2010,72(3):630 -649. [26]Pinquart M,Teubert D. A meta-analytic study of couple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J] . Fam Relation, 2010, 59( 3) : 221 – 231.

[27]Holley S,Haase C,Levenson RW. Age-related changes in demand withdraw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J]. J Marriage Fam,2013,75 ( 4) : 822 – 836.

[28] Henry NJM,Berg CA,Smith TW,Florsheim P.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ouples [J] . Psychol Aging,2007,22( 3) : 428 – 441.

[29]Glenn ND,Weaver CN. A multivariate,multisurveystudy of marital happiness[J]. J Marriage Fam,1978,44(2):269 -283.

[30]Lewis RA,Spainer GB. Theorizing about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 [M ] ∥ Burr WR, eds. Contemporary Theories about the Family. Vol. 1.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79: 268 – 294.

via:程菲,北大药学本硕连读,心理学博士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8378.html/feed 1
高能预警:11件事正在缩短你的寿命
//www.otias-ub.com/archives/183284.html Mon, 30 Dec 2013 10:44:32 +0000 //www.otias-ub.com/?p=183284 你正坐着阅读本文吗?请注意:这可能会让你减寿。

让我们实话实说吧: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正在迈向死亡。虽说如此,一些日常小事却可能会让这个过程加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将这些行为完全摒弃,但是这也证明了一点:做任何事情,即便是看似无害的事情,如果过度的话,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下文中总结了11条日常生活小事,而这些事情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寿命缩减:

1.  寻爱旅程坎坷

在寻觅伴侣中受尽煎熬的人可能会少活好几个月,而长时间单身的人可能会少活整整十年。哈佛医学院的一份研究显示:在一个性别比例严重不均的群体中,如果其中多数为男性或女性,这种情况会造成其中的“少数派”群体减寿。即使这种性别不均的情况只维持一小段时间,像是在男校或女校上学的高中生涯,都可能会导致人们因此减寿。主管研究员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强调:这个性别比例是基于人类的性伴侣基础,而并非出于简单的社会优势群体的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另一份研究发现:一直不婚会将死亡风险提升32%,这还没算前面提到的单身所造成的十年减寿。虽说如此,在研究过程覆盖的60年中,人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渐渐不再将婚姻看作社会必需品,这一点也会对研究结果造成潜在的影响。195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社会的家庭构成中,78%的家庭是由已婚夫妇构成;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48%(译注:也就是说52%的家庭都是由单身人士构成)。换句话说,无论单身还是同居(译注:不限性取向),甚至不婚的人都不再是“少数派”了。

2.  每天坐上好几个小时

假如你一天保持坐姿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因此减寿整整两年。澳洲研究人员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称:即使日常锻炼也无法降低久坐的潜在负面影响。

另一份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的研究表示:相对于每天坐下来不超过4小时的人来说,那些每天久坐超过11小时的人在未来三年内的死亡可能性会增加四成。

是时候换个站着办公的书桌了。

3.  忽略朋友

根据美国杨百翰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研究结果显示:不经常社交的人与社交频繁的人相比,死亡率会高出许多。研究人员收集了148份不同的研究数据后,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此外他们还发现:长时间处于孤独状态对寿命所造成的危害,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

除此之外:研究测试期间还发现,拥有大型社交圈的中老年人与对照组相比,要多出22%的生存率。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社交联系通常能够促进大脑的健康。

4.  泡在电视机前面

根据哈佛的研究人员所述:即使每天只看两个小时的电视,都可能导致早逝、心脏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虽然看似看电视的问题与久坐的潜在负面效应有所重叠,但是看电视会比单纯久坐更糟糕。《纽约时报》报道:“25岁以后,每多看一小时电视就会减寿约21.8分钟。”

5.  食用太多的不健康食品

也许这一点显而易见,也应该很容易避免,但事实上,大多数人还在继续食用不健康食品。“卒中带”(译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发现美国东南部地区卒中的死亡率较高,称之为“卒中带”)的存在——从德州的一部分直到佛吉尼亚州,跨越了美国东南部许多州和地区,而这部分地区同时也覆盖了“糖尿病带”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引发了很多相关研究,人们想要了解为什么这里的平均寿命如此之短,同时中风如此易发。其中一个相关的研究集中在德克萨斯东部的镇子。根据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这个镇上的居民比最健康的德州人要少活7年。

正如《纽约时报》报道:“想要证明为什么安德森郡人有生活艰辛和英年早逝这种风气,就去看一看他们的面包布丁吧——以及炸鲶鱼自助餐,汽车直达的烟叶棚(译注:不用下车就可以直接购买烟叶的地方),还有遍布整个东德州的这大约有57000家的一大堆甜甜圈商店。

特别需要忌口的食物:食用过量的红肉时(译注:烹饪前呈红色的肉类,如牛羊肉等),可能会减少两成左右的寿命。

6.  待业之路悠悠

在研究了15个国家2千万人口40年来的数据后,加拿大研究人员得出发现:持续失业状态会让一个人早逝的可能性提高63%

其他还有:在改变美国白人妇女死亡率的专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两项因素与高居不下的死亡率息息相关,分别是吸烟与失业”。另一项发现表明:在经济衰退期失业的老年人,其平均预期寿命可能会减少差不多三年左右。

7.  通勤之路漫漫

长达差不多一个小时的上下班路程会让人压力倍增,同时也会导致与久坐相同的负面问题。此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通勤路上,也会让持续参加健康相关活动的可能性愈发遥远。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将会面临最大的风险,长期上下班超过31英里(约50公里)的女性员工会严重的减寿。近来有很多猜测,讨论这个趋势的成因,但是该原因目前成谜,即使瑞典的研究人员将上下班与肥胖、失眠和较高的离婚率等因素联系到一起之后,也还是无法精确地指出原因:为何女性的死亡率会更高一些。

8.  旱涸期过长

 

一项关于男性的调查显示:长期没有性高潮的人群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他们的死亡率会比经常爱爱的人高出五成。甚至在去除了诸如年龄、吸烟与否和社会阶层等因素后,这项结果仍旧存在。相反的,获得性高潮意味着可以获得相当不少的额外健康获益。

9.  忍字头上一把刀

跟同事无法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意味着你可能也会失去一部分预期寿命。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所有造成死亡的原因中,同事是否友爱——某人在工作场合中是否能够融入社交圈——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检测标准。尽管感觉上来说,老板和经理给予的鼓励并不会让员工的寿命发生变化,但是在研究期间,那些表示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不怎么愉快的人,比其他人的死亡率要高出2.4倍。

10.  要么睡不够,要么睡太多

哈佛医学院指出:有研究证明,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或大于9小时,都会严重影响到预期寿命。

我们大多数人更多是睡得太少,而不是睡得太多,但是研究显示:这里的确有一个睡眠的“最佳平衡点”——至少在你关心的首要问题是活的够久的时候。

长期缺少睡眠可能会对健康产生较大隐患,引发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痴呆症、认知和记忆问题、增重等病症和早逝问题。一些研究显示:即使是规律的睡眠,如果睡得太多的话(特别多、非常多)也可能会产生问题。

还有研究显示:我们需要平均8小时的睡眠,来确保睡眠产生最大的效果。但是另一个多少会引起争论的研究有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多于7小时的话,有可能会缩短寿命。布莱根妇女医院在2002年的一项研究称:睡八小时的人,比起大约在七小时左右的人来说,死亡率增加了12%。但是,还有调查发现:人们需要过长睡眠的话,可能是身体有其他疾病的信号,从糖尿病到抑郁症都有可能造成这种效果。

11.  恐惧死亡,或是不能想活多久活多久

这是一个痛苦的悖论:人们担心预期寿命被缩短或者恐惧死亡,而这样的想法却有可能造成预期寿命被缩短。2012年发布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上的一项关于癌症病人的研究表示:“病人越是恐惧死亡,他们的预期寿命就越短”。

除了癌症病人以外,还有一项研究是针对2001年9月11日之后害怕恐怖分子袭击的美国人的,其结果显示:对死亡强烈的恐惧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三到五倍。尽管轻微的恐惧死亡会有积极的效果,就像增加锻炼和健康饮食一样,但是恐惧会严重地影响到预期寿命,尤其是对那些接近花甲之年的成年人来说。这些影响还可见于那些少社交的偏执型孤僻者,增加其与世隔绝的感觉——这些情况的负面效果在上面都有讨论到。

很抱歉给你带来难以避免的崩溃心情。 

作者:Todd Van Luling    译者:VeraS    来源:译言

]]>
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字
//www.otias-ub.com/archives/54648.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54648.html#comments Fri, 29 Jun 2012 15:30:11 +0000 //www.otias-ub.com/?p=54648

 

]]>
//www.otias-ub.com/archives/54648.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