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at, 20 Jun 2020 11:27:2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商务部:2020年春季中国服务贸易状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1068569.html Sat, 20 Jun 2020 20:25:20 +0000 //www.otias-ub.com/?p=1068569 2019 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逆差持续下降,结构显著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2020 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服务贸易造成较大影响,服务进出口规模下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加快实现服务贸易提质增效。

2019 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2019 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 54152.9 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8%。其中,服务出口总额19564.0亿元,增长8.9%;服务进口总额 34588.9 亿元,微降 0.4%;逆差 15024.9 亿元,下降 10.5%。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额 18777.7 亿元,增长 10.8%,高于服务进出口整体增速 8 个百分点,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上升 2.5 个百分点至 34.7%。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世界卫生: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健康状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473531.html Fri, 20 May 2016 03:48:07 +0000 //www.otias-ub.com/?p=473531 根据今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健康状况》,自2000年以来全球在期望寿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依然存在较大不平等情况。

期望寿命在2000年和2015年之间增长了5岁,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最快增幅。这一进展扭转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倒退情况,当时非洲的期望寿命下滑是缘于艾滋病流行,而东欧则在苏联解体后出现。

最大增幅发生在世卫组织非洲区域,期望寿命提高了9.4岁,达到60岁。其主要推动力是儿童生存得到改善,疟疾控制取得了进步,以及用来治疗艾滋病毒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获得性出现扩大。

“全球在减少因可预防和可治疗疾病带来的不必要痛苦和过早死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说。“但这些进展还不够均衡。支持各国以强有力的初级保健为基础向全民健康覆盖迈进,这是我们为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而能做的最佳之举。”

期望寿命取决于出生地点

全球在2015年出生的儿童期望寿命为71.4岁(女性73.8岁,男性69.1岁),但单个儿童的生命前景取决于其出生地点。报告显示,29个国家(全部为高收入国家)的新生儿平均期望寿命为80岁或更高,而另外22个国家(全部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新生儿期望寿命则低于60岁。

日本妇女的平均寿命为86.8岁,预计可能为女性长寿之最。瑞士男性达到81.3岁,属于男性平均生存时间最长之国。塞拉利昂人的男女期望寿命都属于世界最低:女性50.8岁,男性49.3岁。

健康期望寿命所衡量的是2015年出生的新生儿预计可以达到的良好健康年份数量,其全球数字为63.1岁(女性64.6岁,男性61.5岁)。

今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汇总了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与卫生相关的具体目标的最新数据。报告突出说明了为可靠跟踪与卫生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需要填补的重要数据差距。

比如,尽管包括巴西、中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南非和土耳其在内的若干国家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估计全球死亡数中仍有53%没有得到登记。

非洲和东地中海区域与全民健康覆盖相距甚远

千年发展目标侧重于一套范围较窄并以2015年为时限的特定疾病卫生目标,而可持续发展目标则着眼于2030年,其目标范围要宽泛很多。比如,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确保健康生活,促进全人类福祉”这一项广泛卫生目标,并呼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

今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显示,在用获得16项基本服务这一指数进行衡量时,许多国家依然与全民健康覆盖相距甚远,尤其是非洲和东地中海区域。此外,大量服务使用者面临灾难性医疗费用问题,后者被定义为自付医疗费用超出家庭总支出的25%。

报告纳入了可以显示国家之内在卫生服务的获得性方面存在的不平等情况数据——特定国家中一套生殖、孕产妇和儿童卫生服务国家均值相对于最穷居民数字。在能够获得近期数据的有限国家中,斯威士兰、哥斯达黎加、马尔代夫、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约旦和蒙古在以最平等的方式获得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卫生服务方面走在各自区域的前列。

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与卫生相关的具体目标的最新数据

《2016年世界卫生统计》全面概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与卫生相关的具体目标的年度最新数据,由此可以表明其困难程度。每年:

  • 30.3万名妇女死于妊娠和生产并发症;
  • 590万名儿童在满五岁之前死亡;
  • 20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毒,有960万名结核病新发病例,以及2.14亿疟疾病例;
  • 17亿人需要得到被忽视的热带病治疗;
  • 有1000多万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血管病和癌症;
  • 80万人自杀;
  • 1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损伤;
  • 430万人死于因烹饪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
  • 300万人死于室外污染;
  • 47.5万人被凶杀,其中80%为男性。

不解决引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就无法应对这些挑战。当今全世界:

  • 有11亿人吸烟;
  • 有1.56亿名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420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出现超重;
  • 18亿人饮用受到污染的水,9.46亿人在露天排便;
  • 31亿人主要依靠污染燃料做饭。

对编辑的说明

世卫组织自2005年以来每年公布的《世界卫生统计》是有关世界人民健康状况的权威消息来源。

它包括来自194个国家的数据,内容涉及一系列死亡率、疾病和卫生系统指标,包括期望寿命;由主要疾病导致的疾患和死亡;卫生服务和治疗;卫生方面的资金投资;以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行为。

世卫组织全球卫生观察站通过含有1000多项卫生指标的在线数据库全年提供卫生统计更新数据。公众可用之查找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卫生统计最新信息。

]]>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60493.html Tue, 30 Jun 2015 17:46:04 +0000 //www.otias-ub.com/?p=360493 1435627202314

北京发布的2014年度《健康白皮书》披露,去年北京人均期望寿命为81.81岁。其中显示,西城女性期望寿命最长,达到86.82岁。

期望寿命,即0岁时的可预期寿命。此次白皮书首次发布了北京“人口金字塔”。目前北京“50后”、“60后”最多,每五人当中就有一名老人。

东西城居民期望寿命超84岁

昨天,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公开发布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即每年定期发布的北京《健康白皮书》。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增加了北京市户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图即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16个区县户籍居民期望寿命的数据、吸烟情况的调查结果、肥胖儿童慢性病风险评估数据、控烟立法、政策环境等内容。

从北京新公布的各区县人口期望寿命“地图”上来看,作为核心区的东西城最为“长寿”,平均分别达到了84.38岁和84.26岁,分列全市第一、第二位。

按照此前已公布的数据,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81岁,比2013年上升0.30岁。其中男性79.73岁,女性83.96岁。

5个北京人中1个是老人

据昨日发布的《健康白皮书》,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户籍人口为1333.4万。在京居住的非京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从2013年的38.0%,上升到2014年的38.1%。

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这意味着,5个北京人中,至少有1个是60岁以上老人。

平均每天113人患癌

健康白皮书披露,慢性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2014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共占全部死亡的73.2%。这意味着癌症已连续8年成为北京人“头号杀手”。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41272例。这表示,平均每天都有113名北京人被新诊断为癌症。

释疑

期望寿命是怎样算出来的?

期望寿命具体是怎样“算”出来的?市卫计委介绍,人的寿命与体质、遗传、生活条件等自身条件有关,同时受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等影响,人的寿命是很难真正预计的。

在此前提下,平均期望寿命常用于衡量人的寿命水平,它也是世界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水平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国际通用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

从人口学角度,期望寿命的“算法”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追踪,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到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平均寿命。最后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

市卫计委表示,在实际计算中,会利用各区县人口和死亡数据,通过人口数据平滑和死亡漏报的调整校正,计算分年龄组死亡率,进而可以计算出该区县的平均期望寿命。

专家表示,北京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81.82岁,达到国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韩国、德国、英国等(2012年)。此外,东西城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其期望寿命与香港(2013年)日本东京(2013年)的水平相近。

焦点

北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今年,北京市首次公布了市户籍居民“人口金字塔”图即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数据显示,北京人口金字塔呈现“纺锤形”,也就是年龄段位于两端的较窄,人数较少。“纺锤”中部,有两段较为突出。

这两段中,最为突出的是45-60岁年龄段。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段人群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出生高峰,也就是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群。第二段是25-35岁年龄段,主要是上世纪70-80年代、改革开放后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

从2014年北京老龄人口比例来看,已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近几年北京出生率稳中有升,10岁以下儿童数量有所增加,“金字塔”底部有变宽趋势。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人口金字塔与全国基本一致,更接近收缩性状况,这意味着未来北京的人口呈减少趋势。从金字塔结构看,目前,北京市25-35岁,以及45-60岁是人口金字塔上人数最多的两个人群,在10-20年后,45-60岁组人群将陆续进入老年行列,也就是说,北京市户籍居民的人口负担正在逐步加重。

同时,随着青少年人口比重上升,2014年,北京已呈现少儿负担和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双增长”的态势。

北京三成“30+”男性肥胖

2014年全市开展的北京市居民慢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吸烟率为28.6%,比2011年下降2.7%;饮酒率为31.2%,比2011年下降33.3%;体力活动不足率为26.0%,比2011年降低18.0%。这些指标都说明,北京市居民正在逐渐远离吸烟、过量饮酒、不运动的不良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吸烟率、有害饮酒率、危险饮酒率仍然居高不下。居民慢性病成上升趋势, 2014年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主要慢性病与2011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加3.3%,糖尿病患病率增加1.1%,肥胖率增加3.8%。

数据显示,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超重率达到35.6%。其中,60-69岁年龄段的居民的超重率最高,男性达到47.6%,女性达到44.4%。

此外,18-79岁常住居民肥胖率达到21.9%。其中,30-39岁男性肥胖率最高,达到30.3%。而女性人群中,70岁以上人群肥胖率最高,为27.7%。

近7成“小胖墩”高血糖

据白皮书,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与上一学年度相比上升2.6%。有研究表明,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过早患上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013年北京市对肥胖儿童进行的健康评估结果显示,肥胖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为30.7%,高血糖检出率为66.6%,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3.2%,脂肪肝检出率为16.0%,高尿酸检出率为39.7%,部分肥胖学生已经表现出严重的慢性病体征,慢性病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据悉,肥胖儿童空腹血糖异常的检出率接近7成,而这个数据在2004年只有13.4%,近10年高发趋势持续。不仅如此,同期在整群抽查的学龄儿童自然人群中,高血糖检出率也高达50%左右。专家提示,除了肥胖,仍有其他危险因素并存,比如,摄入含糖饮料过多、运动不足等。

]]>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O2O市场发展状况(7) //www.otias-ub.com/archives/326905.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326905.html#comments Tue, 03 Feb 2015 08:23:12 +0000 //www.otias-ub.com/?p=326905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调查介绍(一)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基础资源(二)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络安全环境(三)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规模与结构(四)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五)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六)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O2O市场发展状况(7)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状况(8)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状况(9)

一、 O2O市场评估模型

O2O是Online To Offline和Offline To Online的缩写,是利用互联网使线下商品或服务与线上相结合,线上生成订单,线下完成商品或服务的交付。

O2O市场评估模型的统计指标包括三个维度:环境因素、应用水平、发展潜力,这三个维度始终存在于O2O发展的全生命周期中。O2O的环境因素,主要反映一个区域支撑O2O发展的经济、社会、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特别反映一个区域O2O产业发展就绪的潜力,即个人、企业利用互联网使线下商品或服务与线上相结合,线上生成订单,线下完成商品或服务交付的基础条件,如互联网的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使用、快递服务的效率、O2O的安全诚信水平等。O2O的应用水平,主要反映O2O消费的规模、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等。例如:O2O用户规模、O2O用户覆盖面、O2O业务覆盖面、O2O应用使用程度等。O2O发展潜力,主要从潜在消费角度评估一个区域O2O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机会。例如:O2O消费能力、O2O消费意愿。

ALgQ-avxeafs0747171图 61 O2O市场评估模型

估指标体系的权重设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等权分布。评估数据主要来源为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www.cnidp.cn)在线监测数据、国家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各省公开的统计信息以及其他二手资料收集。

二、 O2O市场发展水平评估

近年来,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与实体商业纷纷加速布局O2O领域,O2O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为了更好的挖掘市场机会和投资潜力,CNNIC根据O2O市场评估模型对我国1-3线城市、三大经济圈和重点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对比,本次评估调查统计基于全国网民的O2O应用行为。

(一) 各线城市发展水平评估

从综合实力来看,一线城市得分最高,为44.6分;二线城市得分34.3,二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7分);三线城市得分30分,与一二线城市及全国平均水平尚有差距。

从O2O环境水平来看,一线城市O2O环境因素得分67.8分,领先优势明显;二线城市得分49.6分;三线城市得分43.4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线城市网络发展水平、信息需求力度、产业支撑能力均明显高于二线城市。

从O2O应用水平来看,一线城市得分最高为40分;二线城市得分27.8分;三线城市得分23.8分,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究其原因:一二三线城市O2O用户渗透水平相差较为悬殊,一线城市得分最高,遥遥领先于二三线城市,但是各线城市彼此之间的O2O应用水平和O2O应用深度相差不大,均处于发展阶段。应用维度下,一线城市团购餐饮美食O2O用户渗透率为28.5%,休闲O2O用户渗透率为25%,二者均高于二线城市5个百分点以上。二线城市团购餐饮美食O2O用户渗透率为23.2%,网上订餐订座O2O用户渗透率为17.5%,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为15.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从O2O潜力水平来看,一二线城市的O2O潜力水平得分相差不多,分别为25.8和25.5。三线城市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分),为22.7分。究其原因:一线城市非O2O用户的消费意愿相对较高,尤其是餐饮和医疗O2O消费方面,二者非O2O用户将来愿意尝试使用餐饮和医疗O2O应用的比例分别为31%和25.7%;二线城市紧随其后,倾向于休闲和家政O2O消费方面,二者非O2O用户将来愿意尝试使用休闲和家政O2O应用的比例分别为29.6%和16.2%;三线城市相对较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分。

V0tw-awzunex9712634图 62 一二三线城市O2O发展水平综合评估对比

综上所述,一线城市O2O市场综合实力最高,环境因素、应用水平、发展潜力均高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具有较好的O2O网络发展环境,网民对O2O的信息需求巨大,促使O2O用户迅速积累颇具规模。不过,一线城市O2O用户规模增长的红利阶段进入后期,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难度与二三线城市相当,因此O2O产业逐渐渠道下沉拓展二三线城市用户。一线城市O2O市场机会在于加强O2O用户的应用深度和频次,特别是在餐饮O2O、休闲O2O和旅游O2O领域。

二线城市O2O市场综合实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分,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和开发潜力。二线城市O2O网络环境基础一般,网民对O2O的信息需求力度不大,使得O2O应用的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分布比例较大,亟需通过O2O产品服务的促销推广和O2O网站及APP用户体验的提升,将二线城市迫切需要释放的商务、娱乐需求转化为O2O需求。二线城市O2O用户的社交和互动分享意愿更为强烈,是O2O市场需求挖掘和促进的着力点。二线城市餐饮O2O和网上叫车O2O的市场机会较大,休闲O2O和家政O2O是其亟待开发的潜力市场。

三线城市O2O市场的综合实力略逊于全国平均水平,其O2O网络发展环境和产业支撑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潜力。三线城市O2O用户使用社交平台、登陆视频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概率最高,网络社交和娱乐是其促进O2O需求转化的良好平台。三线城市手机支付用户比例较高,手机终端是其促进O2O习惯培养的主要载体。三线城市的餐饮、休闲O2O领域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概率较高。

(二) 各经济带发展水平评估

三大经济圈O2O市场综合实力均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8.5分以上。环渤海经济圈的综合实力最强,为43分;长三角经济圈位居其次,为41.2分;珠三角经济圈排在第三位,为39.5分。

从O2O环境水平来看,三大经济圈O2O环境因素相差不多。其中,珠三角经济圈得分最高,为49.2分;环渤海经济圈位居其次,为47.2分;长三角经济圈得分为44.3,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究其原因:珠三角网络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75.6分, 较高的手机互联网使用率、4G用户规模和网络安全意识对其环境因素领先优势贡献最大。环渤海经济圈的需求驱动力度最大,O2O信息需求与其他两个经济圈拉开明显差距。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支撑能力领先优势明显,快递业务量和收入水平较高。

从O2O应用水平来看,环渤海经济圈O2O应用水平较高,得分46,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23.8分);长三角经济圈位居其次,为37.3分;珠三角经济圈排在第三位,为34分。究其原因:环渤海经济圈O2O用户渗透得分最高,北京地区O2O用户渗透情况明显优于上海和广州。环渤海经济圈O2O用户网上预订火车票的比例为32.9%,高于长三角经济圈1.5个百分点,高于珠三角经济圈7.4个百分点。环渤海经济圈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为20.6%,医疗O2O用户渗透率为13.6%,两者均高于长三角经济圈1.4个百分点,且分别高于珠三角经济圈8和1.2个百分点。三大经济圈O2O应用广度相差不多,用户覆盖面和业务覆盖面在同一水平上。而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O2O应用深度,即O2O中度用户和重度用户的分布水平明显高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O2O中度和重度用户的比例之和为38.2%,珠三角经济圈中度和重度用户的比例之和为26.9%,分别高于环渤海经济圈30.4和19.2个百分点。

从O2O潜力水平来看,长三角经济圈O2O发展潜力水平最高,得分42.1;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相差不多,分别为35.8和35.1。三者均高于O2O发展潜力全国平均水平(24.3)。究其原因:长三角经济圈O2O发展潜力最大,该地区居民消费能力较高,非O2O用户团购订餐、网上叫车和家政O2O消费意愿更为强烈,其非O2O用户未来愿意尝试使用网上团购订餐、网上叫车和家政O2O应用的比例分别为31.6%、23.7%和17.4%;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O2O发展潜力水平相差不多。相对而言,环渤海经济圈非O2O用户餐饮、休闲、家政、医疗O2O消费的意愿强于珠三角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非O2O用户未来愿意尝试使用餐饮、休闲、家政、医疗O2O应用的比例为31.4%、29.4%、15.2%、26.2% 。

VlOH-awzunex9712651图 63 三大经济圈O2O发展水平综合评估对比

综上所述,三大经济圈O2O投资价值和开发潜力也较大。从O2O环境优势看,由于珠三角经济圈网络发展水平较高,长三角经济圈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在上述两个地区进行O2O产业布局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从O2O应用优势看,环渤海经济圈O2O用户规模较大,但是O2O应用深度相对较低,其市场机会在于深化O2O用户的应用习惯。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O2O中度和重度用户较多,其发展重点在于拓展O2O用户市场规模。从潜力优势看,三大经济圈较容易拓展的市场是餐饮O2O和休闲O2O,家政和医疗领域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概率较高。

(三) 重点城市发展水平评估

CNNIC研究显示,O2O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纵观O2O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25个城市,其地域分布主要沿三大经济圈展开。泛渤海O2O经济带由一线城市北京、天津,省会城市沈阳、石家庄、济南,其他城市大连、青岛组成。其中,沈阳和大连形成辽宁省的O2O经济城市群,青岛、济南形成山东省的O2O经济城市群。泛长三角O2O经济带由一线城市上海,省会城市武汉、南京、长沙、合肥、南昌、杭州,其他城市苏州、宁波组成。其中,苏州、杭州、宁波形成苏杭的O2O经济城市群。泛珠三角O2O经济带由一线城市广州、深圳,省会城市福州,其他城市佛山、厦门组成。其中,广州、深圳、佛山形成广东省的O2O经济城市群,福州、厦门形成福建省的O2O经济城市群。无论是泛O2O经济带,还是O2O经济城市群,充分发挥集群效应联合推动发展O2O经济,将会取得规模效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50Lg-avxeafs0747220图 64 O2O综合发展水平TOP25城市O2O经济带分布

横向对比一线城市O2O综合发展水平:北京遥遥领先,排名第一;广州紧随其后,排名第二;深圳超越上海,排名第三;上海和天津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究其原因:北京网络发展水平较高;O2O信息需求量较大;北京O2O用户规模较大,酒店预订O2O用户渗透率21.7%,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19.4%,医疗O2O用户渗透率16.1%,非医疗O2O用户转化成医疗O2O用户概率为27.1% 。广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快递业务总量139031.4万件;餐饮O2O用户渗透率较高,团购餐饮美食的O2O用户渗透率为30.2%;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的概率较高,非订餐订座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5.8%,非休闲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2.5%,非家政O2O用户转化概率为17.0% 。

深圳移动网络发展水平较高;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63.1%;其中,休闲O2O用户渗透率为24.5%;机票预订O2O用户渗透率为23%;非团购餐饮O2O用户转化成餐饮O2O用户的概率为32.2% 。上海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快递业务收入高达3613060.4万元;网上预订旅游度假产品O2O用户渗透率为14.3% 。天津O2O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各项指标表现整体靠前。

EAyg-cczmvun5733889图 65 O2O综合发展水平TOP25城市-一线城市排名

横向比较省会城市O2O综合发展水平,武汉、长沙、杭州位居前三位;沈阳、南京、合肥、成都、石家庄位列第四至八位;南昌、济南、西安、兰州、郑州、福建排名第九至第十四。究其原因,武汉O2O信息需求较大;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69.1% 。其中,团购餐饮O2O用户渗透率34.8%;休闲O2O用户渗透率35.9%;酒店预订O2O用户渗透率22.3%;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31.5%;医疗O2O用户渗透率13.3% 。长沙移动网络发展水平较高;产业支撑能力较强;非O2O用户转化为O2O用户的概率较高,非团购餐饮O2O用户转化概率为41.8%,非休闲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7.1%,非网上叫车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7.6% 。杭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强,快递业务总量84562.8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022279万元;旅游O2O渗透水平较高,机票预订O2O用户渗透率为22.1%,旅游度假产品O2O用户渗透率15.5% 。

合肥非O2O用户转化成O2O用户概率较高,非订餐订座O2O用户转化概率为40.9%,非家政O2O用户转化概率为23.4% 。济南订餐订座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8.3% 。兰州非医疗O2O转化为医疗O2O用户的概率较高,为31.8% 。

3g45-awzunex9712709图 66 O2O综合发展水平TOP25城市-省会城市排名

横向比较其他城市O2O综合发展水平,苏州、佛山、青岛位列前三名,宁波、大连、厦门分列第四至第六位。究其原因:苏州产业支撑能力较强;O2O信息需求较大;团购餐饮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5.4% 。佛山网络发展水平较高;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62.5%;其中,酒店预订O2O用户渗透率为20.8%,旅游度假产品O2O用户渗透率为13.7% 。青岛机票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1.6%;网上叫车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30%;非团购餐饮O2O用户转化成餐饮O2O用户概率较高,为34.1% 。宁波产业支撑能力较强;订餐订座O2O用户渗透率为22.1%,医疗O2O用户渗透率为17.9%;非O2O用户转化为O2O用户的概率较高,非休闲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1.9%,非网上叫车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0.8%,非家政O2O用户转化概率为26%,非医疗O2O用户转化概率为30.1% 。大连非订餐订座O2O用户转化为餐饮O2O用户的概率较高,为32.4% 。厦门网络发展水平较高;休闲O2O用户渗透率较高,为25.6% 。

vArW-awzunex9712739图 67 O2O综合发展水平TOP25城市-其他城市排名

(四) 用户群体应用水平研究

研究过程中,CNNIC将“经常使用”O2O应用的用户定义为重度用户,将使用程度“一般”的用户定义为中度用户,将“偶尔使用”的用户定义为轻度用户,将“知道但没用过”的用户定义为潜在用户,将“根本不知道”的用户定义为待开发用户。

数据显示,O2O应用的渗透使用程度由一线城市向三线城市逐级递减。各线城市对比,O2O重度用户在一线城市分布最多,为21.2%;中度和轻度用户在二线城市分布最多,分别为19.6%和29.2%;潜在用户在三线城市分布最多,为36.6% 。

OGQ9-awzunex9712760图 68 一二三线城市O2O应用轻中重度用户群分布

一线城市O2O用户在休闲时间喜欢社交和购物,其使用社交平台和购物网站的概率最高;二线城市O2O用户在休闲时间倾向于阅读获取信息,其使用门户网站的概率最高;三线城市O2O用户更依赖于社交和娱乐,其使用社交平台、登陆视频网站和玩网络游戏的概率最高。

d4th-avxeafs0747339图 69 一二三线城市O2O用户休闲时间在网络休闲平台分布情况

一二三线O2O用户中每两个人中,有一个人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消费体验。其中,三线城市O2O用户的分享意愿更强烈一些,这部分人群占比56% 。

IZlg-chmifpx6706865图 70 一二三线城市O2O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意愿

一线城市O2O用户更喜欢使用微信分享消费体验,使用人群占比60%;二线城市O2O用户选择社交网站和微博分享消费体验的概率均高于一线城市;三线城市O2O用户在社交网站上分享消费体验的概率最高,使用人群占比63.4% 。

MEdL-chmifpx6706932图 71 一二三线城市O2O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途径

一线城市O2O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频率不高,41.5%的人偶尔进行回复和评论;二线城市O2O用户互动行为不强,33.9%的人只浏览、不回复;反而,三线城市O2O用户互动意愿和程度相对更高,15.8%的人经常回复和评论。

GE1W-cczmvun5734065图 72 一二三线城市O2O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回复/评论行为

三、 O2O市场发展趋势

一线城市O2O消费由增量向提质转变,二三线城市将进入增量增长阶段

研究显示,一线城市O2O市场综合实力最强,良好的网络环境基础为O2O市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O2O企业在一线城市的率先布局,迎合用户较强的O2O信息获取需求,迅速集聚了颇具规模的O2O用户;一线城市较高的消费能力和互联网应用水平,促使大量网民转化为深度O2O用户;由于一线城市非O2O用户成功转化的概率与二三线城市相当,一线城市O2O发展重点将转向深化用户O2O应用行为,提升消费档次和使用频度。二三线城市的网络发展环境和产业支撑能力发展水平较高,将以培养用户O2O消费习惯,迅速拓展用户规模为发展重点。

长三角和珠三角顺势拓展发挥用户规模效益,环渤海深挖用户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O2O通过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线上经济和线下经济协同发展,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较高的网络发展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为O2O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有助于其大规模拓展O2O用户。与此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较高的互联网和第三方支付普及率以及良好的手机互联网应用习惯极大的促进了本地生活化O2O服务的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具备了较高的O2O用户规模和互联网应用水平,城市群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频繁的人口流动会带动天津和唐山地区O2O经济;由于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北京地区的O2O用户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未来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方向将会在深度上挖掘用户O2O需求。

餐饮、休闲O2O市场模式趋向于成熟,医疗、家政O2O市场需求亟需释放

从企业层面来看,餐饮、休闲O2O起源于团购,而团购市场格局已经趋于稳定,餐饮O2O的发展在团购的基础上向精细化拓展;从用户层面来看,一二线城市餐饮和休闲O2O的用户渗透率较高,非O2O用户成功转化成餐饮和休闲O2O用户的概率较高,因此餐饮、休闲O2O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与此同时,医疗和家政O2O的发展刚刚起步。由于就医难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中城市消费能力较强,处理家务时间成本较高,其对于医疗和家政O2O的需求较为强烈,再加上一二线城市非O2O用户转化成医疗、家政O2O用户的概率较高,由此可见医疗和家政O2O市场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关注 199IT 微信公众号,回复『cnnic35』获取 PDF 报告全文

]]>
//www.otias-ub.com/archives/326905.html/feed 1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五) //www.otias-ub.com/archives/326812.html Tue, 03 Feb 2015 08:09:10 +0000 //www.otias-ub.com/?p=326812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调查介绍(一)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基础资源(二)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互联网络安全环境(三)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规模与结构(四)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五)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六)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O2O市场发展状况(7)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状况(8)

CNNIC: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游戏市场发展状况(9)

一、 上网时长

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较2013年底增加了1.1个小时。网民对互联网应用使用广度和深度的提升,继续推动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的持续增长。

BaEL-chmifpx67085501

二、 网民互联网态度

(一) 网络信任

信任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网络信任不仅成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深层网络应用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相比2007年的35.1%,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47-D-chmifpx6708666

在转型期,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从“熟人社会”过渡到“生人社会”,传统社会的信任基础受到冲击,而现代社会信任体系尚未健全,人们的社会信任度有所降低。网络空间自我发展形成的信任机制,在逐步提升了人们虚拟空间信任度的同时,也渐渐影响到线下现实社会的交往、交易等场域,对实体社会信任的缺失也起到了一定的填补作用。此外,尽管一些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但整体上升的网络信任比例体现出整体网民对网络空间的包容程度在提升。

(二) 网络分享

互联网降低了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也营造了互惠分享的网络空间。本次调查显示,2014年,有60.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其中非常愿意的占13.0%,比较愿意的占47.0% 。借助网络空间,网民在信息和资源方面互惠分享,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也创造了新的价值。

Ry_W-avxeafs07478401

与“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相比,“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互惠分享的意愿更加强烈。调查显示,10-29岁的年轻人相对于其他群体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分享,尤其是10-19岁的人群,有65.9%的网民表示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随着未来这个群体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互联网对互惠、分享、合作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Ik90-cczmvun57345231

(三) 网络评论

“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之一,网络空间给广大网民提供了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新公共领域”。调查显示,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其中非常喜欢的占6.7%,比较喜欢的占37.1%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

网络空间“新公共领域”的特征有助于成为社会冲突的“安全阀”,良好、通畅的对话空间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倡导、引导网络参政议政,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反映民生、建言献策,网络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tEYn-chmifpx67088171

与其他群体相比,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强烈,尤其是10-19岁网民网上发言积极性最高,有50.2%的比例;其次是20-29岁的网民群体,有46.6%的比例。青少年处于思想意识形成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网络空间给了青少年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利于培养独立的个性。但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的群体极化效应等也会对青少年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

u8N-avxeafs07479021

(四) 网络依赖

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网民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本次调查显示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其中非常依赖的占12.5%,比较依赖的占40.6% 。

4Rqm-cczmvun57345851

学历程度越高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比例越大。小学及以下网民中有44.9%的人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这一比例达到63.9% 。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比例随学历增长而增长,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精英、白领阶层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

7YXK-awzunex9713476

伴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逐步体现出现,已经有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明显低于城镇网民,55.1%的城镇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高出农村地区7.2个百分点。这表明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其生活服务平台。未来除了要继续缩小城乡互联网接入的数字鸿沟以外,更要重视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距。

1JSz-awzunex97134861

三、 个人互联网应用普及状况

2014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即时通信作为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在高使用率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攀升;微博、电子邮件等其他交流沟通类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博客社交性退化,媒体功能凸显,使用率呈现回升态势;电子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快速发展,手机旅行预订应用表现突出。

即时通信的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

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达到90.6% 。2014年,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的特点,自身定位逐渐从以前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手机旅行预订进入爆发增长期

2014年,中国网民手机商务应用发展大爆发,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63.5%,73.2%和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而长期处于低位的手机旅行预订,2014年用户年增长达到194.6%,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随着我国国民休闲体系的形成,手机旅行预订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互联网理财热度消减、规模稳定

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网络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较2014年6月增长1465万人。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较2014年6月使用率增长2个百分点。由于收益率下滑和中国股市回暖带来的分流作用,互联网理财已基本结束了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增速开始放缓,同时新产品扩容速度也有所放慢。

aNU3-chmifpx67092211
PRiB-chmifpx6709246

(一) 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1.1 搜索引擎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22亿,使用率为80.5%,用户规模较2013年增长3257万人,增长率为6.7%;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29亿,使用率达77.1%,用户规模较2013年增长6411万人,增长率为17.6% 。

搜索引擎是网民除即时通信外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手机搜索也在手机应用中位列第二位。作为基础应用,搜索引擎用户规模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而持续增加;同时,搜索引擎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也吸引着网民积极使用互联网搜索。

搜索引擎应用在2014年表现出的发展特点是:搜索服务与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线上搜索连接线下消费的趋势凸显。搜索服务已经从单一文字链结果的展示方式,转变为文字、表格、图片、应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丰富展现方式,从关键词搜索转向自然语言搜索、图片搜索、实体搜索;另外,通过优化算法,以及结合用户搜索记录、社交活动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形成的个性化搜索,成为搜索引擎的主推服务。同时,随着互联网O2O商业模式的发展,搜索引擎的角色也出现了重要转变,正在逐渐摆脱单纯的流量入口角色,通过旧产品升级、新产品开发、其他业务的收购和布局等举措,转型为对企业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和对用户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除了传统的将用户流量与互联网服务相连接的服务外,更加注重与线下商业的直接对接,打造O2O闭环,这也是目前搜索引擎持续提高流量和收入的重要发展路径。

onG-cczmvun57346701

2014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过去半年使用过搜索引擎的网民中,使用过百度搜索的比例为92.1%;搜搜/搜狗搜索位列第二,渗透率为45.8%;360搜索位列第三,渗透率为38.6% 。专注于移动搜索的神马搜索和宜搜搜索的渗透率较低,分别为3.5%和1.9% 。在手机端综合搜索引擎市场中,品牌表现也比较一致:百度搜索以90.3%的使用率排名第一,其后分别是搜搜/搜狗搜索和360搜索,使用率分别为29.7%和21.9% 。

O0Ng-avxeafs07480351

1.2 博客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博客用户规模为1.09亿,较2013年底增加2126万,增长率为24.2% 。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6.8%,比2013年底增长了2.6个百分点。

自2002年起步,博客在中国已有近13年的历史。博客是一个内容发布平台,它的兴起源自人们自我表达的需求。从社会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草根媒体,让网民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发布者和评选者。早期的博客,兼具自媒体属性和交互属性,是公众交流信息、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兴起,博客的交互属性逐渐被替代。如今博客的创作者主要是精英人群,创造的内容也趋于专业化,博客的阅读者则主要把博客当成获取信息的渠道来源。

RkOT-chmifpx6709393

(二) 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1 网络购物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13年底增加5953万人,增长率为19.7%;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5.7% 。

5585-chmifpx6709448

纵观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主要呈现出普及化、全球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网购群体主流年龄跨度增大,向全民扩散。CNNIC数据显示,2014年最主流网购用户(20-29岁网购人群)规模同比增长23.7%,10-20岁网购人群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0.4%,50岁及以上网购人群用户规模同比增长33.2% 。

跨境B2C业务的开启彰显中国网络零售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海外优质商品的旺盛需求,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的畅销,以及跨境支付体验的不断完善,2014年跨境B2C业务在天猫、京东、苏宁等各大网络零售平台上线。阿里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217个国家和地区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进行交易。至此,跨境电商在中国进入全球化大众消费时代。

手机网购激发移动环境下消费,引领网络购物发展。2014年手机购物市场发展迅速。CNNIC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增长率为63.5%,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3.2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提升了13.5个百分点达到42.4% 。CNNIC研究显示,手机购物并非PC购物的替代,而是在移动环境下产生增量消费,并且重塑线下商业形态促成交易,从而推动网络购物移动化发展趋势。

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87%、69.7%和45.3%,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唯品会以特卖形式后来居上,超过众多传统网络购物平台,位居第四位,品牌渗透率18.8% 。由团购网站转型成功的聚美优品排在第九位,品牌渗透率11.7% 。

u2Xh-cczmvun5734744

2.2 团购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73亿,较2013年底增加3200万人,增长率为22.7% 。与2013年12月底相比,我国网民使用团购的比例从22.8%提升至26.6% 。与此同时,手机团购增长迅速,引领团购市场发展。目前,手机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19亿,增长率为45.7%,手机团购的使用比例由16.3%提升至21.3% 。

8ulU-chmifpx6709565

历经四年的快速进化,2014年团购网站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美团网以56.6%的品牌渗透率位居行业首位。聚划算、大众点评团、糯米网相差不多,分别为33.4%、30.1%、25.9%,位居第二位至第四位。58团购以17.3%的渗透率位居第五位。

ls36-awzunex9713649

团购网站在创立初期仅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色,但是以低价为诱惑吸引用户的发展模式具有先天结构缺陷,团购网站难以长期维系客户。面对2012-2013年团购行业资本市场遇冷的局面,团购网站纷纷谋求转型。

在电影票、酒店、KTV等细分领域纵深发展的美团网2014年占据行业领跑者角色;由于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优势和用户优势,糯米网于2014年被百度收购;横向发力在线预订、订餐服务、向婚嫁领域拓展的大众点评团也在2014年被腾讯注资。2015年团购网站会继续向O2O深化转型,借助移动终端结合LBS拓展本地生活化服务市场。

2.3 网上支付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年底增加4411万人,增长率为17.0% 。与2013年12月底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2.1%提升至46.9% 。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 。

QdwX-chmifpx6709642

2014年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倒逼”传统银行改革,银行业的监管制度不断约束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金融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在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运作下已具备多种金融服务能力(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小额理财工具),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2014年第三方网上支付和银行卡支付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对决,形成当前多元化主体并存的局面。2014年春节期间,大型互联网知名企业通过“红包”和“网上叫车”业务快速占领移动支付市场。随后,各大银行积极推广手机银行业务,同时联合银联、运营商大力推行基于银联移动支付平台的NFC手机支付业务。

2014年央行紧急暂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业务,第三方网上支付则推出“白条”、“花呗”业务曲线信用消费。央行的出发点在确保用户资金安全,第三方网上支付通过小额信用消费化解用户疑虑。此外,第三方网上支付正在积极拓展跨境消费——支付宝和环球蓝联 合作,对银行的海外退税服务形成竞争压力。预计,2015年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与银行业务的竞合博弈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2014年网络支付市场,支付宝拥有88.2%的品牌渗透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银联支付以41.9%的渗透率位居第二位。移动微信支付后来居上,渗透率为21.5% 。腾讯财付通和快钱支付分别以19.6%和13.2%的渗透率位居第四位和第五位。

egXf-cczmvun5734836

2.4 互联网理财

截至2014年12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较2014年6月增长1465万人。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较2014年6月使用率增长2个百分点。

网络理财产品在其发展之初的一年里风光无限,但转入2014年下半年,已基本结束了其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增速开始放缓,同时新产品扩容速度也有所放慢,主要归结于以下原因。第一,由于网络理财产品的购买便捷性、高流动性和其发展之初的高收益等特点使其潜在用户已很大程度得到转化。第二,受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影响,依赖于货币基金的网络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不断下滑,网络理财产品自身的吸金能力在慢慢减弱。第三,2014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的回暖,分流了部分原本流向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资金,这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户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一定影响。

SwZL-awzunex9713747

2.5 旅行预订

截至2014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2亿,较2013年底增长4096万人,增长率为22.7%,网民使用率由29.3%提升至34.2% 。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行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6.6%,13.5%,13%和7.6% 。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度假产品的用户规模达到1.34亿,较2013年增长8865万人,增长率为194.6%,网民使用率由9.1%提升至24.1%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在线旅行预订是移动端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务应用,手机火车票预订对其用户规模增长贡献最大。

UELY-chmifpx6709883

回顾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虽然企业竞争加剧盈利压力突显,但市场前景看好。各国对中国免签和延长签证时间的政策激发更多出境游需求。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全面展开。首先,价格战仍然在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携程与同程的景区门票大战,途牛掀起的“1元出游”大促等。其次,商业模式相互渗透融合阻击竞争对手。携程开启平台化思路,去哪儿引入OTA 理念,经济型酒店自建OTA重拾主动权。再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整合作战。百度系旗下拥有去哪儿、百度旅游;阿里系麾下拥有阿里旅行(去啊)、穷游网、在路上、美团网(酒店团购)等;腾讯系拥有艺龙、同程、QQ旅游。携程投资途风旅游网、入股同程、途牛,投资并购线下旅游产业等。最后,企业业务拓展抢占细分市场。携程与百程的签证价格战,同程与途牛的公关战、广告战极大促进了出境游市场的快速增长。

激烈的行业竞争,用利润换市场的战略迫使在线旅行预订行业2014年的财务报表面临利润亏损局面。迫于盈利压力,2015年在线旅游预订行业的竞争将更加理性。

NLH8-cczmvun5734880

2014年在线旅行预订市场中,品牌渗透率最高的是12306火车票官网,为50.2% 。去哪儿网以24.8%的渗透率位居第二位。携程网与去哪儿网的竞争呈胶着之势,以24.1%紧随其后。淘宝旅行/去啊、同程旅游和艺龙网渗透率分别为17.2%、14.7%和11.2% 。其他品牌的渗透率均不到10% 。

QbFE-avxeafs0748238

(三) 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3.1 即时通信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比2013年底增长了5561万,年增长率为10.4% 。即使通信使用率为90.6%,较2013年底增长了4.4个百分点,使用率位居第一。

即时通信服务作为互联网最基础的应用之一,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在手机端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5.08亿,较2013年底增长了7683万,年增长率达17.8% 。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

6-YX-cczmvun5734912

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的特点,自身定位逐渐从以前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在未来,寻求差异化路线与独特定位,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服务,将成为即时通信发展的新方向。

3.2 微博客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较2013年底减少3194万,网民使用率为38.4%,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7.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微博客用户数为1.71亿,相比2013年底下降2562万,使用率为30.7% 。

2014年随着腾讯、网易搜狐等公司纷纷减少对微博客的投入,各个微博客服务商之间竞争逐步趋缓,用户群体主要向新浪微博倾斜,这也促使新浪“微博”用户也较以往略有提升,微博客一家独大的格局明朗。

社交媒体与社交类沟通应用体现出不同的应用属性。2014年上半年的“马航事件”和2014年下半年的“冰桶挑战”凸显了新浪微博作为社交媒体的快速的传播速度、深远的传播范围和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qXij-avxeafs0748273

(四) 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4.1 网络游戏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6亿,网民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至56.4%,增长规模达2782万。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48亿,使用率从2013年底的43.1%提升至44.6%,增长规模达3288万,手机端游戏用户成为最核心增长动力的同时也意味着电脑端网络游戏用户向手机端的进一步转化。

客户端网络游戏一直占据中国游戏市场最主要的位置,而其发展也为其他游戏类型的发展奠定了巨大的用户基础,从市场趋势来看,目前中国的游戏行业已经逐步进入高质量、多元化的发展时期。首先,游戏政策进一步松绑,Xbox One、PS4等游戏主机于近期在国内正式发售,使得游戏用户的使用选择拓宽;第二,网络的完善和上网设备的多样化,4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硬件的提升促进了精品化、大流量移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游戏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与影视、文学等产业的结合日趋紧密,逐步形成影视、文学与游戏的多向互动,促进了游戏产业与周边生态产业的整体发展。

VXSe-chmifpx6710122

4.2 网络文学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较2013年底增长1944万人,年增长率为7.1% 。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较2013年底增长了0.9个百分点。

网络文学自出现以来,以其低门槛和内容的非传统性,迅速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认同并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了一条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培养大量用户、制造口碑,再通过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实体书出版等连带产生一系列衍生产品,实现了文学、游戏、影视、动漫等产业的交叉融合,不断在原有内容上创造出更多价值。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与3G、4G网络的迅速发展,网民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使得网民的碎片化阅读需求被大大满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阅读市场。

wslj-avxeafs0748323

4.3 网络视频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较去年年底增加478万人,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6.7%,比去年年底略降,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3.13亿,与2013年底相比增长了6611万人,增长率为26.8% 。手机网民使用率为56.2%,相比2013年底增长6.9个百分点。网络视频用户整体规模仍在增长,但使用率略有下降,手机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网络视频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期。

2014年,中国视频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战略层面上,资本结盟合作仍在继续,阿里入股优酷土豆,搜狐视频收购56网,小米与顺为资本投资爱奇艺和优酷,强强联合,完善自身的产品线,抢占流量入口优势;硬件层面上,自2013年底起,互联网行业刮起一阵智能硬件风潮,视频网站联合传统企业推出互联网电视、互联网盒子、视频手机等产品,试图布局“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内容层面上,2014年,主要视频网站都打着“自制元年”的旗号,大力发展自制剧,也涌现出一批知名度较大的自制剧作品,但绝大多数自制剧难以自立品牌,广告价值不高,利润率低。为此,视频网站将目光投向版权上游的影视公司,通过投资来获取内容版权,以此摆脱强势的电视台对优质内容资源的控制;行业合作上,视频行业开始与电商、支付等行业合作,将视频和购物场景相结合,实现“视商合一”,用户在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在文化、娱乐、商务和支付方面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

在未来几年内,视频行业会朝着多屏幕、一体化的方向发展,PC、手机、PAD、电视等多屏幕协同发展,视频网站也会继续向内容制作和硬件设备上渗透,建设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

LdzF-awzunex9713887

2014年,中国视频行业的格局基本稳定:过去半年内使用过网络视频的用户中,63%的用户使用过优酷网,排在首位;奇艺/爱奇艺、腾讯视频的品牌渗透率都在55%左右,分列第二、三位;百度视频凭借自身平台的优势和海量用户的基础,与多家版权内容方合作,成为多家视频网站的流量入口,其品牌渗透率达48.8%,排在第四位;土豆网、搜狐视频等有自身特色的视频网站的渗透率也都在40%以上。

近两年,网络视频用户持续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移动端成为视频网站竞争的主战场。2014年,主要视频网站在手机端的格局略有不同:优酷网在手机端的品牌渗透率为48.3%,仍居榜首;腾讯视频、搜狐视频、PPTV网络电视在手机端的排名表现优于整体。

eldT-avxeafs0748345

关注 199IT 微信公众号,回复『cnnic35』获取 PDF 报告全文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www.otias-ub.com/archives/132781.html Wed, 17 Jul 2013 06:41:45 +0000 //www.otias-ub.com/?p=132781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属性数据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接入方式
  • CNNIC:2013年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基本保持2012年的发展趋势,发展较为平稳。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规模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电子邮件、论坛/BBS等传统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继续走低。

    网络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最多,手机端发展超整体水平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使用率为85.7%,网民规模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PC端娱乐类应用增长乏力,手机端成重要突破点

    相比2012年,各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网民规模并没有显著增长,使用率变化不大,网络游戏的使用率甚至略微下降,整体行业发展放缓,手机成为重要突破点。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0%,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率。

    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上升,手机支付涨幅最大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发展迅速,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相较其他类应用涨幅更大,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的涨幅最大,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3.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长了43.0个百分点。此外,手机购物、手机网上银行、手机团购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3.3%、2.7%和2.1%。

    2012.12 -2013.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一)信息获取

    1.搜索引擎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网民规模为4.70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92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3%,网民使用率为79.6%,与2012年底基本持平。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使用率自2010年后始终保持在80%左右,使用率在所有应用中稳居第二。

    整体上,搜索引擎网民增长已进入平稳发展期,但更加多元化:首先是搜索网站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综合搜索外,还有微博搜索、社交网站搜索、电商网站搜索以及其它垂直搜索,这些搜索分流了部分原本在传统综合搜索网站上的搜索行为。

    其次,搜索引擎的流量来源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除了直接键入网址进入搜索引擎外,还有网站和浏览器默认进入某个搜索引擎,以及即时通信工具、输入法等应用引导使用某个搜索引擎等方式,上述搜索入口也是搜索企业争夺的重点。

    最后,搜索过程多元化发展,搜索关键字输入不仅通过键盘,还通过语音、拍照、扫描等方式输入,搜索结果不仅以传统图文展示,还以地图、短信、语音等方式呈现。搜索引擎多元化发展满足了不同人在不同场景的搜索需求,使得人们搜索更方便,寻找信息的成本更低。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的部分搜索行为转向了移动搜索,移动搜索成为搜索企业未来新的增长点。各搜索引擎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移动搜索领域——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市场营销,力求在移动搜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12.12 -2013.6中国搜索引擎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搜索引擎网民数及使用率

      2.网络新闻

    截至2013年6月底,网络新闻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较2012年6月增长了6860万人,年增长率为17.5%;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使用率为78.0%。

    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已成为网民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使用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使用率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成为网民的主要活动之一;其次,随着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兴起,网民接触新闻的渠道增多,例如,微博对主要新闻事件的快速传播,形成热点话题,并联动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传播,极大促进网民对网络新闻的接触度;最后,各类新闻媒体纷纷发力移动互联网,制作了大量用户体验较好的新闻App,极大提高了手机网民对网络新闻的阅读频率;并且,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推送效果远高于传统PC客户端,使更多的手机网民被动阅读了大量新闻。

    2012.6 -2013.6中国网络新闻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2012.6 -2013.6中国网络新闻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二)商务交易

     

      1.网络购物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网民规模达到2.71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5.9%。与2012年12月底相比,2013年上半年网民增长2889万,半年度增长率为11.9%。

    网络购物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网民购买力的提升,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为网络购物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成为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其次,传统企业纷纷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拓展了网络购物的品类和渠道。线上产品的丰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升了用户的购买体验。再次,网络促销的常态化,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网购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电商之间频繁的价格战。店庆促销、节假日促销、特卖会、1元秒杀等营销手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极大的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移动支付、移动购物快速增长,手机端和PC端的应用互补,促进了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

    2012.12 -2013.6中国网络购物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网络购物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2.团购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团购网民数为1.01亿,使用率提升至17.1%,较2012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与2012年12月底相比,团购网民规模增长了21.2%,依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团购行业从2011年的掠夺式扩张,到2012年的大范围洗牌,再到现在的低调渗透,逐渐调整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向产品端回归。2013年上半年,团购网民增长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团购行为的常态化——一部分网民在进入消费场所后才用手机查询并购买团购券,及其对周围人群的带动作用。

    2012.12 -2013.6中国团购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团购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3.网上支付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到2.44亿,使用率提升至41.4%。与2012年12月底相比,网民规模增长2373万,增长率为10.8%。

    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取得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的引导。截至2013年年初,央行分6批颁发了233张支付牌照,并出台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有力的引导了互联网支付行业的发展。

    其次,市场的支持。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加速;涉及到支付环节的网购、游戏、在线旅游预订等市场的活跃,以及用户对其他付款渠道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了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网民规模的增长。

    最后,基于牌照、商户、用户资源以及商业模式等层面的创新,开创了网上支付新业务模式——个人消费信贷。通过第三方支付可获得贷款的金额从50元到1000万元不等,特别是小额信贷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提供了融资渠道和支付便利,从而促进支付业务的发展。

    2012.12 -2013.6中国网上支付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2012.12 -2013.6中国网上支付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4.旅行预订

    截至2013年6月底,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33亿,占网民比例为22.4%。其中,16.8%的中国网民在网上预订火车票,与2012年12月底相比,使用率增长2.8个百分点;9.1%在网上预订机票,7.6%在网上预订酒店,5.3%在网上预订旅行行程,这三者与2012年底的统计数据基本持平。

    2012.12 -2013.6中国网络旅行预订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网络旅行预订网民数及使用率

    由于在线预订的优势明显,火车票网上预订的发展速度迅猛,与2012年年底相比,网上预订火车票的使用率增长2.8个百分点。与其他商务应用相比,我国的机票、酒店、旅行行程网上预订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网民规模增长空间较大。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意愿的增加,以及旅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调,用户对各类旅行预订服务的使用率将大幅提升,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前景看好。

    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各类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
    2013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各类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

    2013年,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深入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各大垂直旅游网站和App服务商抢滩登陆这一潜力市场。移动旅游预订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首先,各类旅游预订移动客户端整合了各种互联网信息,随时随地的提供查询、比较、预订等服务。其次,旅游预订移动客户端伴随用户整个旅游行程。包括预定前信息查询比较、预订过程中的在线支付、旅游过程中的图片信息分享、旅游后的游记分享等。再次,LBS功能满足即刻需求。比如:用户来到某地搜索周边的酒店、美食、娱乐休闲场所等。未来,移动互联网和在线旅游的无缝对接能够大大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的发展。

      (三)交流沟通

     

      1. 即时通信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半年增长率为6.3%。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4.2%,较去年底增长了1.3个百分点。

    从使用率来看,2011年底至今,即时通信保持着互联网使用率第一,且使用率持续攀升。总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聊天是即时通信产品最基础的功能,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需求,在用户间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工作。因此较其他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为其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其次,随着即时通信产品功能不断的拓展,产品已不再仅仅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而是正在从聊天工具向综合平台转变。平台中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外,购物、支付、游戏等服务的引入为即时通信产品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即时通信功能的不断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带来新用户,也增强了用户黏性。

    2012.12 -2013.6中国即时通信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即时通信网民数及网民使用率

      2. 博客/个人空间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网民数量为4.01亿,较上年底增长2839万。网民中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8.0%,较上年底上升了1.9个百分点。

    近几年博客活跃群体已由早期的草根化向精英化转变,博客内容也由通俗化向专业化转变。由于经营此类博客成本较高、专业知识要求也更高,导致普通网民主动发布博客的积极性下降,自身的互动转移到了微博、社交网站上,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和自我展示,因此博客网民数近年来增长乏力。截至2013年6月底,网民中仍在使用博客的网民占比仅为17.8%,网民规模约为1.0亿人。部分个人空间网站完成了向社交网站的转型,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因此用户数量一直保持增长之势。

    2012.12 -2013.6中国博客/个人空间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博客/个人空间网民数及使用率

      3.微博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中国微博活跃用户数经历了2010-2011年爆发式增长后,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目前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博从满足人们弱关系的社交需求上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越来越多机构及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来发布或传播信息。微博集娱乐、休闲、社交、营销于一身,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弱关系低强度的上网沟通需求,吸引了大批重度用户。但目前各种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分流了部分微博流量。

    2013年以来,微博平台与一些互联网资源和平台联通,微博扮演的角色将会扩展。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移动应用入口,与其它行业合作互通,是微博扩大影响和实现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

    2012.12 -2013.6中国微博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微博网民数及使用率

      4.社交网站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2.88亿,较上年底增加了1295万人,增长4.7%。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比例为48.8%,与2012年底持平。

    社交网站为网民建立了一张强关系网,与自己的同事、同学等进行自我展示或者交流沟通,但随着弱关系社交模式的其它交流沟通类应用的兴起,原先频繁登录社交网站一部分用户,逐渐被分流到其它应用上。当前社交网站面临的压力除了行业内竞争对手外,更多的来自于替代应用,如微博、新型即时通讯工具等。

    社交网站为迎接新挑战,不断优化内容,与其它类型的网站开展合作,拓展分享和转发范围,以达到双赢局面。但未来人们的社交形式会更加多元化,这意味着一成不变的单一社交形式很难满足个人的需求,如何在变化过程中保持用户粘性,将是社交网站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2.12 -2013.6中国社交网站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社交网站网民数及使用率

      (四)网络娱乐

     

      1. 网络游戏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网民规模达到3.4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964万人,半年增长率仅为2.9%。网络游戏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上年底的59.5%降至58.5%。

    中国游戏产业正在逐步改变。首先,用户规模方面,伴随着游戏行业发展时间的加长,用户规模增长也逐步放缓。第二,游戏产品方面,正在从重游戏向轻游戏发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以及大量金钱的MMORPG游戏用户正在流失,ACG以及更为轻度的手机游戏仍保持增长态势。第三,多端化趋势明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游戏设备也在逐步丰富,除了PC以外,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电视等,均可以成为游戏终端,并提供了新的玩法和体验,进而形成了对于传统网络游戏的竞争。

    总之,随着游戏行业的成熟,MMOG游戏一支独大的状况将逐步改变。作为动漫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游戏市场将呈现更为健康的发展趋势,即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协调发展,PC与其他端设备游戏百花齐放。

    2012.12 -2013.6 中国网络游戏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网络游戏网民数及使用率

      2.网络文学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493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4%。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1%,较去年底增长了0.7个百分点。

    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文学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网络文学的出现改变了作品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于文学的传统观念。从网络文学行业整体格局来看,随着互联网知名企业、创业者们纷纷加入到网络文学市场中,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从网络文学内容来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更简单易懂,且更具娱乐性,尤其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然而由于对市场的过分迎合,网络文学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网络文学“轻内容”现象严重。

    2012.12 -2013.6 中国网络文学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网络文学网民数及使用率

      3. 网络视频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视频网民达到3.89亿,较上年底增加了167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4.5%。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比例为65.8%,与上年底持平。

    2012.12 -2013.6中国网络视频网民数及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网络视频网民数及使用率

    最近半年电视热播剧和热播综艺节目较多,带动了网络视频的点播。视频网站仍然通过购买热播剧来吸引用户点播,部分网站在购买热播剧上有所侧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的网站偏向美剧或革命剧,有的网站重点购买大剧,以吸引不同的用户群。同时,为了减轻外购热播剧带来的成本压力,各网站加强了自制节目的投入,不少网站取得了一定成功,部分自制节目点播率较高。此外,一些网站还通过直播体育赛事或者大型活动来吸引用户,取得了一定成果。

    公司战略层面上,视频行业的并购活动进入纵深阶段,视频行业加速合并与洗牌,竞争更加激烈。一些视频网站背靠互联网巨头,利用母公司财力雄厚的优势,并购其它视频网站,通过强强联合来拓展用户,实现资源共享,分摊热播剧购买成本。部分网站为了扩大用户覆盖范围,还与社交网站、微博等联合,提供视频分享资源,实现用户共通,力图在用户覆盖提升上实现双赢。视频网站为了增强竞争力,还纷纷进军硬件领域,推出机顶盒或智能电视,在控制播放入口的同时,通过出售硬件产品或内容盈利。

    二、手机网民应用状况

    2013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尤其手机搜索和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渗透率相对较低,但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为亮点。

    2012.12 -2013.6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应用
    2012.12 -2013.6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应用

      手机即时通信成为综合平台,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半年增长率高达12.8%。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5.7%,较2012年底提升了1.8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率和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手机即时通信产品已不只是单纯的聊天工具,而发展成为手机综合平台,融入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网络娱乐等各类互联网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在这个平台上,利用社交元素,企业产品可以得到快速、广泛传播,营销作用巨大。对于手机即时通信产品来说,产品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社交、游戏、电子商务、支付于一身,更是在手机即时通信产品中形成一个闭环生态,一切服务都可在其中完成,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2012.12 -2013.6中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搜索发展迅速,入口重要性提升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搜索网民数达3.24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1.3%;使用率为69.9%,与2012年底相比提升了0.5个百分点。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性能不断提升、价格进一步降低,加上移动流量资费的下调,网民手机上网的比例逐渐提升,手机搜索是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手机应用,在网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机搜索一方面来自于电脑搜索需求的延伸,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碎片化时间里在各种场景的信息搜寻需求。由于移动性能特点,手机搜索形式更加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综合搜索和垂直搜索,还有各种应用的搜索功能。同时手机搜索输入也变得多元化,不仅有文字图片输入,还有语音、拍照、扫描等输入方式。

    在手机上,网民不仅通过浏览器输入网址进行搜索,还通过搜索App、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浏览器首页推荐搜索引擎、手机内置搜索引擎、以及输入法和即时通信等工具导流进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活动。正因为手机搜索的迅速发展,各搜索企业更加重视移动搜索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同时重视各种手机搜索入口,力求在手机搜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2012.12 -2013.6中国手机搜索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中国手机搜索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微博增长较快,成为主流应用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2710万,增长13.4%。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5%,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微博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微博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视频成为网络视频新的增长点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在手机上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1.6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了2536万。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4.4%,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2.4个百分点。

    多方因素力促手机视频用户增加:首先,随着3G手机用户规模扩大、家庭WiFi上网比例增加,通过手机在线看视频的网速限制已经得到初步解决;其次,手机硬件性能提升为手机视频播放创造了条件,配备双核或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机在热销手机中已经普及,手机屏幕和分辨率都有较大提高;再次,手机视频客户端不断优化完善,带给用户的体验也更好,吸引部分视频用户从PC电脑向移动端转移;最后,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用户的视频分享,也带动了手机视频用户的增长。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视频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视频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网络游戏快速发展,成为重要娱乐方式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为1.6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187万,半年增长率为15.7%。手机网络游戏使用率为34.8%,较2012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

    手机网络游戏市场持续发展的同时仍然面对诸多问题。首先,受终端设备的影响,手机网络游戏用户体验不如客户端游戏。其次,碎片化的特征使手机网络游戏社交性不足,游戏用户往往只停留在浅度社交,无法满足用户深度社交需求。再次,手机网络游戏开发门槛低使得手机网络游戏数量越来越多,但却使手机网络游戏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对游戏黏性降低,大大缩短了手机网络游戏生命周期。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在线支付增速最快,手机网络购物紧随其后

      2013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其网民规模在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增幅最大。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环节用户体验的提升,从侧面推动了手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

    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使用率提升至17.1%,与2012年12月底相比提升3.9个百分点;手机购物网民规模达到7636万,使用率为16.5%,较2012年12月底提升3.3个百分点。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购物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购物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购物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得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能够随时随地的发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手机屏幕的增大和网页设计的优化,手机网络购物的用户体验在逐渐提升,用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与日俱增。最后,二维码、条形码、比价搜索等移动App的发展和手机支付的完善,大大缩短了移动购物的时间和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用户购买,带来手机购物新的增长点。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支付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支付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上涨,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04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185万,半年增长率为12.0%。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3.9%,较2012年底增长了0.6个百分点。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2012.12 -2013.6 中国手机网络文学网民数及手机网民使用率

     

    手机设备更具便携性,网络文学用户可以利用手机设备随时随地进行文学阅读,更能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网络文学的传播速度。手机阅读客户端的推出使用户阅读方式更为多样。手机网络文学市场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互联网知名企业、创业者纷纷布局手机端网络文学。

    完整版报告下载:http://e.weibo.com/1787567623/A0rwIw4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