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报告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31 Oct 2022 12:59:0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Digital Science:2022年开放数据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512797.html Mon, 31 Oct 2022 22:00:30 +0000 //www.otias-ub.com/?p=1512797 该报告由Digital Science(数字科研)公司、Figshare 知识库和施普林格·自然年度合作发布,这是相关机构第七年发布该报告。报告基于2022年进行的一项全球调查,涉及超过5400名受访者,是该年度调查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占所有受访者的11%,与美国持平。中国和美国是回应本次调查人数最多的两个国家。

今年报告的主要发现表明,研究人员赞成数据公开获取作为一种普遍做法的趋势日益显著(每五位研究人员中就有四人对此表示赞同)。如今有超过70%的受访者被要求遵守数据共享政策,这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一趋势。

然而,研究人员还是提及了有助于他们分享数据的关键需求:更多有关数据访问、分享和再利用政策的培训或信息(55%),以及长期存储和数据管理策略(52%)。荣誉和认可也再次成为研究人员共享数据时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前曾分享过数据的人中,有66%的人获得了他人对其工作的某种形式的认可——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另一篇文章中的完整引用(41%),其次是在使用了他们数据的论文中成为共同作者。 促使研究人员更倾向于分享其研究数据的因素是对引用量(67%)和研究可见度(61%)所能产生的影响,而不是公共利益或期刊/出版机构的要求(均为56%)。

今年的报告还包括了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出版机构和大学的开放数据专家的特邀文章。

Figshare创始人暨首席执行官马克·哈内尔说:“我们报告所得出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尽管大多数研究人员接受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的概念,但他们也对开放数据政策和实践如何会影响到他们存有一些合理的疑虑。在一个开放数据的规定不断增多的环境中,资助机构如与研究人员更紧密的合作,并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持,以顺利过渡到完全开放数据的未来,那他们也会从中获益。”

施普林格·自然开放数据项目经理格雷姆·史密斯说:“过去七年,这些调查有助于展现研究人员对开放数据的看法。该报告不仅向我们表明所取得的进展,还包括了尚需采取的措施,以支持科研界走向开放数据的未来。无论是为研究人员提供广泛的支持,让研究数据公开获取成为普遍做法,还是针对开放数据规定的态度上的不断变化,我们都必须从中学习并推进具体措施,以解决科研界告诉我们的问题。”


]]>
Sonatype:2020年软件供应链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01666.html Sun, 16 Aug 2020 21:50:14 +0000 //www.otias-ub.com/?p=1101666 这是 Sonatype 发布的第六份年度软件供应链状况报告,此报告分析了超过 1.5 万亿个开源下载请求,24,000 个开源项目和 5,600 个企业开发团队。报告指出,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其共记录了 929 次下一代软件供应链攻击。相比之下,2015 年 2 月至 2019 年 6 月之间记录的此类攻击则只有 216 起。

对此,Sonatype 首席执行官 Wayne Jackson 表示,“ 在 2017 年臭名昭著的 Equifax 违规事件发生之后,企业大幅地增加了投资,以防止对开源软件供应链的类似攻击。我们的研究表明,商业工程团队应对新的零日漏洞的能力正在提高。因此,当对手将活动转移到“上游”时,下一代供应链攻击增加了 430% 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攻击者可以感染单个开源组件,该组件有可能被“下游”分发,并被战略性地、秘密地利用。”

研究发现,企业软件开发团队对开源软件组件中漏洞的响应时间也有所不同。其中,有 51% 的组织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来补救新的零日漏洞。此外,报告还指出,高性能的开发团队在检测和修复开放源代码漏洞方面的速度提高了 26 倍,并且部署代码变更的频率也比同行高 15 倍。同时,他们使用自动化软件组成分析(SCA)的可能性要高出 59%,且成功更新依赖关系和修复漏洞而不出现破绽的可能性也要高出近 5 倍。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

]]>
世卫组织: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032432.html Thu, 09 Apr 2020 21:00:06 +0000 //www.otias-ub.com/?p=1032432 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预测,如不采取行动,至2030年全球护士队伍缺口将高达460万人。

“应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这一问题已变得空前突出,”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博士称。“此时此刻,护士们正奋斗在抗击2019冠状病毒病的前线,不舍昼夜地挽救生命和保护全体公众。西太平洋区域各国政府必须要加大对护理队伍的投入,将其作为应对卫生挑战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不仅应对新发传染病等卫生挑战,也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和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所带来的卫生挑战。”

《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介绍了中国护士队伍的情况:女性仍占护理队伍的98%;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各项举措来缓解护理人员的普遍短缺,但护理人员在城乡之间、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布仍不均匀;此外,中国还需确保护理人才覆盖从重症、急诊到精神卫生的各种专业学科。

“在抗击2019冠状病毒病的前线,中国的护士们表现出对护理事业和人民健康的极强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医生表示。“今后,中国要培养和留住足够的护士队伍,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卫生挑战,就要像《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加大对各学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培训的投入,提高护士收入。”

报告下载: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Rakuten Marketing :2019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953024.html Tue, 22 Oct 2019 22:17:31 +0000 //www.otias-ub.com/?p=953024 Rakuten Marketing 发布了“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状况”报告的第二版,提供了澳大利亚在线购物习惯的一些见解,并将澳大利亚与亚太周边国家进行了比较。

该报告深入研究了亚太地区9个主要市场(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新西兰)中500名消费者的在线购物行为和偏好。该报告在2019年新增了日本和印度市场的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在全球电子商务领域处于落后状态。在澳大利亚,只有36%的购物是通过在线交易进行的,而亚太其他地区这一平均水平达到47%,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比例则要低得多。

Rakuten Marketing国际董事总经理Anthony Capano表示:“ eMarketer预测,到今年年底,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3.5万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对于所有零售销售额增长的贡献达到64%。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为希望进入该地区的品牌和零售商提供了大量机会。”

“本报告的调查结果将帮助品牌商和营销人员对亚太地区消费者的行为差异有更深的了解,并帮助他们发现新的机遇。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企业就如何在该地区实现增长和运营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市场概况

在进行网上购物的澳大利亚人中,交易主要发生在电脑(占50%)端,其次是移动设备(占36%)和平板电脑(占14%)。该研究表明,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亚太其他地区移动购物占在线销售总额的大头,平均占比为45%。

运输成本高昂是阻碍澳大利亚人在线购物的主要原因。与去年相比,今年运输成本增长了14%,有52%的受访者称运输成本高是主要的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退货(27%),付款安全性低(22%)和网站合法性(22%)。

在决定购物地点时,澳大利亚和整个亚太地区的消费者主要受价格的影响(分别为81.3%和80.9%)。推动澳大利亚消费者在线购买的其他关键因素包括产品种类多样(63%)、交货时间(55%)和网站可用性(50%)。20%的消费者受到优惠券和促销活动影响,而16%的消费者受到现金返还和奖励的影响。

热销品类

此外,大多数的在线购买集中在旅行产品(14%)、杂货和家庭用品(12%)和女性时装(10%)上。

搜索渠道

在线搜索是澳大利亚消费者用以寻找品牌比较受欢迎的方法,有77%的受访者表示偏好在线搜索,其次是家人和朋友(35%)以及社交媒体(27%)。澳大利亚消费者还表示,他们还会通过促销和优惠券网站(占15%)以及现金返还和奖励网站(占9%)发现新品牌。

与品牌建立联系后,澳大利亚人主要通过Facebook(29%),其次是电子邮件(28%)和Instagram(20%)进行与其进行互动。有趣的是,只有3%的澳大利亚人通过Snapchat与品牌互动。

本文编译来自:雨果网

PDF版本将分享到199IT交流群,支持我们发展可加入!

]]>
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2019) //www.otias-ub.com/archives/911020.html Tue, 23 Jul 2019 15:40:11 +0000 //www.otias-ub.com/?p=911020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随着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广大青年劳动者已经成为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深入研究上海青年就业的总体规模、结构特征、流动规律和变化趋势,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青年就业状况报告(2019)》,以2013年至今的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部分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16-35岁的上海青年就业状况。

近500万青年在上海就业,为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贡献了半壁江山

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本市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共有493.8万人,与去年同期(500.6万人)相比减少6.8万人,减幅为1.4%;与2013年同期(481.3万人)相比增加12.5万人,增幅为2.6%。从所占的比重来看,16-35岁的青年约占全市登记就业人数的48.7%,为上海人力资源市场贡献了半壁江山。

青年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既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民族复兴的参与者、推动者。近年来在上海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人数,持续稳定在500万人左右的规模;因季节性变化引起的波动幅度基本上保持在5%以内,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仅为2.9%。这说明上海青年就业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为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持续作出贡献,同时也反映了上海的公共就业服务日趋均等化、城市综合管理措施不断完善、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的客观现实。

上海户籍青年就业人数六年减少50余万,外省市来沪青年占比超过六成

按户籍分类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在本市登记就业的上海户籍青年179.1万人,与去年同期(193.1万人)相比减少13.9万人,减幅为7.2%;与2013年同期(229.9万人)相比减少50.8万人,减幅为22.1%。

从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看,上海户籍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持续减少,2013年以来降幅逾两成。随着上海户籍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人口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这是上海户籍青年登记就业人数下降的首要原因。此外,上海户籍青年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劳动参与率有所降低,选择升学、出国的人数较多、比例较高、时间较长,也是影响本市户籍青年劳动力供给数量的重要原因。

外省市户籍的来沪青年(以下简称来沪青年)在本市登记就业的共有314.6万人,与去年同期(307.5万人)相比增加7.2万人,增幅为2.3%;与2013年同期(251.4万人)相比增加63.2万人,增幅为25.2%。

从数量对比关系来看,2013年以来,上海户籍青年登记就业人数大幅减少,来沪青年登记就业人数则迅速增长,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曲线呈现此消彼长的“喇叭形”。据此判断,未来几年内两者之间的数量落差仍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

来沪青年四成来自长三角地区,总人数超过130万

统计数据显示,安徽户籍的来沪青年在沪登记就业的数量最多,为66.3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8万人,增幅为1.2%;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4万人,增幅为14.6%。其次是江苏户籍的来沪青年,在沪登记就业的人数为51.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9万人,增幅为1.8%;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10.3万人,增幅为25.0%。

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来沪青年,在沪登记就业人数共131.7万人,约占在沪登记就业的来沪青年总人数的41.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万人,增幅为1.7%;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23.7万人,增幅为2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推进,制度性的、系统性的成果开始批量出现,长三角地区人们的就业、学习、生活的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速,预计未来几年内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来沪青年还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近六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增长迅速

从登记就业的青年人的学历结构来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91.9万人,约占59.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0万人,增幅为4.3%;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0.9万人,增幅为38.4%。

值得关注的是,具有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学历的青年登记就业人数为37.7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6万人,增幅为13.8%;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17.8万人,增幅为89.4%。所占比重也由2013年同期的4.2%,增长到当前的7.7%,几乎翻了一番。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青年作为最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往往代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才竞争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上海不断增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吸引着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劳动者选择在上海工作、生活、发展。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上海各类用人单位对于知识型、技能型青年劳动者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高学历青年的就业选择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八成从事第三产业,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持续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第三产业的青年397.7万人,约占81.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万人,增幅为0.4%;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51.7万人,增幅为14.9%。

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90.7万人,约占18.6%,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1万人,减幅为8.2%;与2013年同期相比减少35.7万人,减幅为28.2%。

从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看,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持续减少,既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性因素,也有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就业观念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客观性影响。随着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预计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人数和所占比重未来仍将保持小幅震荡下行的态势,具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型、技能型青年劳动者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

 平均月薪7342元,年均增长11.6%

统计数据显示,在沪登记就业的16-35岁青年2018年全年平均月薪为7342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743元,增长幅度为11.3%。2013年以来,上海青年登记就业人员的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1.6%。

从青年劳动者与面上全体劳动者月薪水平的比较情况来看,青年人的平均月薪略低于2018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7832元),但其增长幅度则明显高于同期社平工资的平均增长幅度(9.2%)。据此预计,上海青年的月薪水平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并逐步缩小与社平工资的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工资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是提高广大青年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重要渠道,符合青年人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美好期待。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该全面、理性地看待薪资待遇,合理确定薪酬定位。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根据市场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工资水平,就会遭遇招聘难、留人难的现象;同时,如果青年求职者对薪酬的心理期待过高,不但会增加求职的时间和成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稳定经营、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最终反而可能损害青年人的自身权益。

 九成青年对当前就业岗位感到满意,就业满意度连年稳步提高

就业满意度是劳动者基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薪资收入、晋升空间等相关因素的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对其本人当前就业岗位作出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16-35岁青年的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45.8,与上年度调查结果相比上升了1.1点,高于总体就业满意度(144.6)1.2点,处于“比较满意”区间。

调查对象中,表示对当前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约占23.8%,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8.8%,两者合计约占92.6%,与上年度相比提高1.7个百分点;对当前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约占1.8%,与上年度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

青年群体的思维最为活跃,对于工作、生活的要求往往也最为理想化、最为挑剔。近年来上海青年就业满意度持续走高,连年高于总体水平,这意味着青年人的就业质量总体较高,既有利于广大青年保持安居乐业的稳定状态,从而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对稳就业、稳预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宽带发展联盟:2017年Q3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647479.html Fri, 27 Oct 2017 16:52:08 +0000 //www.otias-ub.com/?p=647479 宽带发展联盟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6.40Mbit/s,比2017年第二季度提高2.29Mbit/s,季度环比提升达到16.2%。

报告显示,自2015网络“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固定宽带可用下载速率连续11个季度快速提升,总提升幅度达到3.2倍。同时,我国移动宽带用户使用4G网络访问互联网时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5.41Mbit/s,环比2017年第二季度提升14.5%。随着我国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深入开展,本季度固定及移动宽带下载速率双双超过15Mbit/s,向20Mbit/s大关逼近,并均取得10%以上的环比增长速度,视频下载速率和网页首屏呈现时间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网络提速成效明显。

近年来,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不断推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落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提速降费”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基础电信企业,艰苦奋进,砥砺前行,通过全力推进光纤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扎实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大4G网络建设和覆盖力度,加快城域网和骨干网扩容,优化互联网网络架构,推进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推动互联网企业增强服务器处理能力等一项项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国宽带网速速率取得大幅提升,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次报告还发布了全国各省(区、市)、主要城市和基础电信企业宽带网络相关速率的排名情况。固定宽带下载速率方面,上海、北京率先超过了18Mbit/s,位列全国前两位,辽宁、山东、河南位居三到五位,紧随其后;全国主要城市固定宽带下载速率排行榜上,上海、北京、济南、郑州、福州位居前五位;各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宽带下载速率,中国移动最高达到16.56Mbit/s,其次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宽带下载速率差别不大。移动宽带下载速率方面,上海、重庆、河南、山西、浙江的4G网络用户下载速率排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前五位;4G网络下载速率仍然呈东、中、西部由高到低排列的格局;不同电信运营企业中,中国联通的3G网络用户下载速率和4G网络用户下载速率均最高,分别达到5.79Mbit/s和17.66Mbit/s。

此外,报告同期还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用户的网页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为1.06秒,网络视频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2.40Mbit/s,提升速度也较快,环比第二季度提升达到20.6%。而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持续保持在100%以上,符合《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要求,变化相对平稳。

获取PDF版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

]]>
美联储: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172页) //www.otias-ub.com/archives/596377.html Wed, 24 May 2017 17:03:09 +0000 //www.otias-ub.com/?p=596377 获取4份【2013-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PDF版可加入我们小密圈!

美联储上周五(5月19日)发布的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显示,美国家庭的整体财政状况继续改善。好消息是,7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或者“生活舒服”,或者“过的还行”,这一比例稍高于一年前(69%),也高于2013年(62%)。美联储从去年10月开始进行这份调查。

财政状况的改善部分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失业率已经从2015年调查时的5.3%下降到今年4月的4.4%。目前美国失业率接近许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充分就业。此外,美国股市和房价的上涨也对家庭财富的增长有所贡献。

但调查同时发现,没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比一年前生活更为艰难。50%拥有高中或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称自己有财务困难,比2015年的调查高出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只有17%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有财务困难。

基于美联储的此份报告,美国财富问题的解决之道可能就是逼每个美国人上大学,但这需要确保他们在大学里没有贷款。甚至连纽约联储主席达德利(Bill Dudley)在今年4月都指出,学生贷款和违约正在阻碍美国的经济活动。他表示,美国不断增加的学生贷款最终会伤害整体住房市场和消费支出。

报告还发现,将近一半的美国人拿不出400美元来救急。44%的调查对象称,遇到修车或看病等紧急情况,如果不借钱或变卖东西,自己连400美元救急钱都拿不出来——尽管这比2015年的调查下降了2个百分点,比2013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23%的调查对象付不起每月账单,25%的人在此前一年因为费用太高而选择有病不就医,28%还没有退休的调查对象表示,对退休没有任何准备,暗示他们没有退休储蓄或者养老保险。

不同种族和民族的财政状况也有差别。51%的白人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比父母生活地更好,而这种情况在非洲裔和拉美裔中的比例分别为60%和56%。

美联储从2013年开始实施美国家庭财政状况调查,旨在观察美国从2007-2009年经济衰退的复苏情况,并确认威胁美国家庭财政稳定的风险。

“每个生活在底端的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不同的境况中,就像他们跟那些有大学文凭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美国一样……不稳定和缺钱真的正在伤害(生活在)底端(的美国人)。”纽约大学公共政策教授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说。

获取4份【2013-2016年美国家庭经济状况报告】PDF版可加入我们小密圈!

]]>
宽带发展联盟:2015年Q3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99272.html Fri, 30 Oct 2015 12:56:26 +0000 //www.otias-ub.com/?p=399272 对2015年第3季度国内固定宽带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的用户上网体验情况进行了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第3季度,中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网络下载速率达到7.90 Mbit/s,用户进行网页浏览的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为2.18s,平均视频下载速率为6.41Mbit/s,全国基础电信企业签约用户的平均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为113.09%。

2522203112

2522218865

全国平均网络下载速率大幅提升,达到7.90 Mbit/s,比去年同期提升93.15%。从各省情况看,排名前3位的省市为上海、北京和天津,同时,四川、辽宁、山东、河南等13个省份网络下载速率均达到8Mbit/s 以上。

2522182610

2522177861

全国平均视频下载速率持续增长,达到6.41 Mbit/s,比去年同期提升53.73%。从各省情况看,排名前3位的省市为上海、山东、江苏,有12个省份的平均视频下载速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与上季度相比小幅震荡,与去年同期相比缩短了0.13s,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首屏呈现时间介于2.00s-2.20s之间,能较好的满足用户体验。

2522168090

今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提速降费”指导意见以来,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政府、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今年以来,电信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2500亿元,通过城市光纤化改造、建设“全光网”城市、CDN等宽带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宽带网速的大幅提升。

附:宽带发展联盟:2015年Q3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1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2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3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4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5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6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7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8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09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0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1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2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3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4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5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6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7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8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19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20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21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22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23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24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9期(2015Q3)_000025

]]>
宽带发展联盟:2015年Q2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75500.html Thu, 13 Aug 2015 08:46:24 +0000 //www.otias-ub.com/?p=375500 2015年第2季度,中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6.11 Mbit/s,网络视频下载速率达到5.98Mbit/s,用户进行网页浏览的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为2.04s,全国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符合度平均达到112.55%。

2015年第2季度国内固定宽带用户访问互联网时的用户上网体验情况进行了报告。2015年第2季度,中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到6.11Mbit/s,网络视频下载速率达到5.98Mbit/s,用户进行网页浏览的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为2.04s,全国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符合度平均达到112.55%。

在文件下载业务方面,本季度全国平均可用下载速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达到6.11Mbit/s,比上一季度提高了0.99Mbit/s,提升了19%。从各省情况看,排名前3位的省市为北京、上海和天津,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速率超过7Mbit/s。

在网页浏览业务方面,首屏呈现时间今年两个季度都有了较大改善,本季度达到2.04s,比第一季度缩短0.13s,提升了6%,一改去年全年基本保持稳定的局面。全国排名前3位的省市为新疆、江苏和四川,全国近半省市都在2s以内。

在网络视频业务方面,本季度全国平均视频下载速率达到5.98Mbit/s。上海、山东、四川居全国前3位,其中上海率先突破7Mbit/s,达到7.49Mbit/s。

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方面,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基础电信企业签约用户的平均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为112.55%,全国各省份固定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均能够达100%以上。

从总体情况看,全国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符合度较好,各省均达到《互联网接入服务规范》的要求。基础电信企业为确保用户服务质量满足要求,普遍在对用户宽带接入速率进行配置时留出一定的余量,因此全国各省份的宽带接入速率符合度均超过100%。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1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2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3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4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5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6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7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8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09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0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1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2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3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4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5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6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7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8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19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20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21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22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23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24 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第08期(2015Q2)_000025

]]>
CNNIC: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66965.html Sun, 19 Jul 2015 17:51:45 +0000 //www.otias-ub.com/?p=366965 2014年,黑龙江省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增长。互联网建设及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网民规模平稳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网民规模、农村网民规模稳步增长,网民结构更趋稳定成熟

截至2014年12月,黑龙江省网民规模达1599万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8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1.7%,较2013年底提升了2.2个百分点。黑龙江省互联网产业发展稳中求进,全省网民规模稳步增长。

截至2014年12月,黑龙江省农村网民规模达401万人,农村网民占比由2013年的23.0%提升至25.1%。2014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非网民的转化率。

2014年,黑龙江省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较2013年分别提升1.1、1.2个百分点,30-39岁较全国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大学本科、高中/中专/技校学历者比例较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初中学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2.7个百分点,网民结构更趋稳定成熟。

手机成为黑龙江省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赶超

截至2014年12月,手机成为黑龙江省网民上网的第一大终端,使用率为80.8%。2014年,黑龙江省扩大3G网络覆盖范围,积极开展4G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服务能力,移动互联网发展良好。截至2014年12月,黑龙江省手机网民规模达1292万人,较2013年底增加132万人,黑龙江省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76.6%提升至80.8%。

网络应用工具性特征突出,商务交易类网络应用使用率提升

2014年,黑龙江省各类互联网应用发展较为平稳。即时通信作为黑龙江省网民第一大上网应用,使用率由2013年81.1%提升至90.2%;2014年,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形态服务产业,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购物、团购、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交易类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提升。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0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1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2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3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4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5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6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7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8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89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0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1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2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3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4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5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6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7 2014年黑龙江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0098

]]>
CNNIC: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54482.html Tue, 09 Jun 2015 17:12:28 +0000 //www.otias-ub.com/?p=354482

海南省网民规模稳中有升,网民结构进一步改善

截至2014年12月底,海南省网民规模达421万人,较2013年底增长1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0%,较2012年底仅提升了0.6个百分点。海南省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仍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速趋向平缓。从网民属性来看,海南省网民男女比例为56.1: 43.9;与2013年底相比,女性网民比例提升5.1个百分点,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均衡。

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网民月均收入在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区间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18.7%和21.2%,与2013年相比,分别提升1.8和3个百分点。大学本科及以上即具备高等教育程度的全体规模有所增加。海南省网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网民增长比例高于农村网民。

海南省手机网民增速超过海南省整体网民

海南省手机网民的增速超过海南省整体网民。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手机网民规模达360万,较2013年底增加28万人,而2014年海南省整体网民增长10万人。海南省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0.8%提升至85.5% 。

2014年,海南省网民通过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67.7%,与2013年底基本持平;通过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达到48.7%和85.5%,较2013年底分别提高4.2和4.7个百分点;平板电脑的娱乐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使用率达到3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8%)1.8个百分点。

网络电视的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了现代家庭娱乐需求,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截至2014年12月,海南省网民网络电视使用率已达到16.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6%)1个百分点。

海南省互联网应用商务化倾向明显

2014年,海南省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与2013年相比,各类商务类应用使用率增长幅度在3.5%-14%之间,而且除互联网理财外,均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其中,网上支付使用率领先全国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使用率分别领先全国平均水平9.5和 8.9个百分点。互联网商务类应用的活跃极大的促进了海南省互联网的消费的增长,互联网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海南省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0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1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2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3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4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1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2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3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4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5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6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7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8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59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60 2014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_061

]]>
360: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25900.html Fri, 30 Jan 2015 12:24:44 +0000 //www.otias-ub.com/?p=325900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1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2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3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4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5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6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7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8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09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0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1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2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3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4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5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6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7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8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19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0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1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2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3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4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5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6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7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8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29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0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1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2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4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5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6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7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8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39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0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1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2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3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4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5 2014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_046

]]>
河南省通信管理局:2013年河南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776.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776.html#comments Fri, 02 May 2014 16:31:33 +0000 //www.otias-ub.com/?p=217776

  河南一亿人口,超过一半都是网民,数量居全国第5位。

  有趣的是,河南5803万网民中,六成以上都是男人,职业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居多;八成以上通过手机上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新闻。近五成河南网民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超过5000元的只占13.1%。

  解读篇

  河南网民5803万

  每两人中就有一个上网

  昨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赵会群在会上发布了《2013河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2013年,河南省新增互联网用户566.6万户,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5657万户,居全国第5位,同比增长11.8%。

  其中,固定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103.8万户,同比增长8.1%;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4553.3万户,同比增长11.9%。全省网民规模达到5803万人,普及率为61.7%;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886万人,占全省网民的84.2%。

  也就是说,河南一亿人口中超过一半都是网民,可以说平均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上网。

  报告称,截至2013年12月,全省5803万网民中,城市网民规模达3598万人,占比超过六成,低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网民规模达2205万人,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总体看来,全省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相对较高。

  数据篇

  八成以上用手机上网

  最喜欢聊天、看新闻

  全省5803万网民中,用手机上网的“低头族”占到八成以上。73.8%的手机网民每天手机上网时长在1小时以上。

  河南网民上网都干啥?排名前三位的是:即时通信、网络新闻、搜索引擎。

  在即时通信工具中,QQ占据首位,比例达到65.3%;其次是微信,占比为51.9%。

  获取新闻信息依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河南手机网民登录手机网站类型最多的是新闻资讯类,占比达到73.6%。登录休闲娱乐类、搜索类和购物类网站的占比分别为49.9%、44.1%和30.7%。

  此外,河南56.5%的网民喜欢网购,近一半人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在网购人群中,一半人通过手机进行,占比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问答篇

  关于河南网民习惯的10道问答题

  1.河南网民每天上网时长多少?

  答:每周上网25.7小时,每天上网3.67小时,也就是说,每周有一整天都在上网。

  2.河南网民上网时间集中在什么时候?

  答:晚上6点以后占比最高,其次是下午,即12:00~18:00,七成以上网民在18:00~24:00上网。

  3.河南网民新手多还是老手多?

  答:在触网时间上,一半以上的网民触网7年以上,新手即触网不足一年的只占2.4%。

  4.河南网民网购都上哪儿?

  答:90%的上淘宝,81.5%的上天猫,53.4%的上京东商城。

  5.河南网民最喜欢用什么邮箱?

  答:使用QQ邮箱的最多,其次是网易邮箱。

  6.河南网民用的手机什么牌子?

  答: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三星、苹果和联想,随后是华为、步步高、小米、中兴、诺基亚、酷派、HTC。

  7.河南手机网民都在什么时候上网?

  答:习惯在等待时、乘坐交通工具时和睡觉前上网。

  8.河南网民中什么学历居多?

  答: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占比为31.1%,大专学历网民占比21.8%,本科及以上网民占比为16.1%。

  9.河南网民多数时间在哪里上网?

  答:87.6%的人在家里上网,超过六成人在单位上网,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占比低于全国水平。

  10.河南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在哪些方面与全国差别较大?

  答:互联网娱乐类应用水平整体偏低,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文学的渗透率,低于全国30个百分点左右。

  问题剖析

  网络下载速度慢,互联网应用深度不足

  2013年,河南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中,2M~4M用户占比11.8%,排名全国第12位; 而8M以上用户占比6.3%,排名全国第28位。

  昨天上午的发布会上,赵会群介绍,我省网民互联网应用水平整体偏低。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网民在信息获取类、商务交易类、交流沟通类和网络娱乐类四大类共16项应用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等10项应用的网民渗透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的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抓住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机遇,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入驻河南,推进4G网络建设,加快光纤改造工程实施,推进全省行政村通光纤和自然村通宽带,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和移动互联网。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创建工作。加快建设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中国移动(河南郑州)数据中心、奇虎360云计算及数据处理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

]]>
//www.otias-ub.com/archives/217776.html/feed 8
CNNIC:2012年上海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118415.html Wed, 29 May 2013 07:05:56 +0000 //www.otias-ub.com/?p=118415

]]>
360安全中心: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46111.html //www.otias-ub.com/archives/46111.html#comments Tue, 29 May 2012 10:01:21 +0000 //www.otias-ub.com/?p=46111 2012年529360安全中心发布《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Android(安卓)平台成“最暗黑”平台:第一季度新增安卓恶意软件及木马3336个,是Symbian(塞班)平台的2倍,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大幅增长了1785%,被感染人数超过395万人次。

图1:安卓平台感染人数与新增木马数同比剧增,成为“最暗黑”平台
Android水货手机用户“最悲催”
  
  《报告》分析,Android平台之所以如此“暗黑”,与越来越多的Android水货手机不无关系。从360安全中心从已感染的Android水货手机与行货手机等比配额抽取的样本显示,Android水货手机的感染比例达72%,远高于行货手机的27%
 
  
  而更“悲催”的是,在已经感染的Android水货手机中,有80.5%的木马是通过ROM预植进行传播。除了直接在Android手机ROM中直接刷入木马之外,应用商店和应用市场也是Android木马传播的第二大途径,占到所有传播途径的28%
  
  即使从木马感染量分析,Android手机用户也难逃“最悲催用户”的命运:Android平台木马感染量高度集中,有近6成用户感染了“广告偷窥者”、“白卡吸费魔”、“流量杀手”、“系统组件伪装”和“功夫木马”这五大木马系列中的一个。其中,仅“广告偷窥者”系列木马感染数就将近70万人次。“隐私窃取”与“资费消耗”是Android平台手机木马的主要危害,分别占据Android平台木马总数的40%34%
图2:已感染的Android手机中,水货手机感染比例高达72%
北上广手机木马传播“最高危”
  
  根据360手机云安全的数据统计,《报告》还首次公布了手机木马传播的最高危地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以及山东等五大地区分别以21.3%17%15.6%10.9%7.5%的感染比例“领跑”,排名全国前五大最高危地区,占据全国手机木马感染量的72.3%
图3:粤、京、沪、苏、鲁手机木马感染总量占全国七成
垃圾短信超400亿条“最泛滥”
  
  对于不少人都关心的垃圾短信,360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360手机卫士为近1亿用户拦截的垃圾短信总量已超过40亿条。如按此数据测算,预计全国超过10亿手机用户在本季度实际遭受的垃圾短信骚扰超过400亿条次。
图4:第一季度全国10亿手机遭垃圾短信骚扰超过400亿条次
通知栏强制推送广告“最流氓”
  
  除了手机恶意软件及木马,《报告》还强调,Android通知栏强制推送广告,手机广告插件流氓化现象加剧。经360安全中心检测,目前已有超过5万款Android应用使用了第三方公司开发的“通知栏广告插件”,会频繁向用户匿名推送各种广告,强制下载软件,且无法关闭,上述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如果任其发展,不但将极大地伤害广大手机用户的体验,而且从长远上来看,也不利于移动互联网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报告》最后,360安全中心给全国智能手机用户提出了保障手机安全的五大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手机、从大型、可信站点下载手机软件、安装软件时注意观察软件权限、不要轻信不明短信、安装有效手机安全软件为手机保驾护航。
]]>
//www.otias-ub.com/archives/46111.html/feed 2
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美国新闻媒体状况报告 //www.otias-ub.com/archives/30209.html Tue, 10 Apr 2012 16:59:52 +0000 //www.otias-ub.com/?p=30209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计划”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官网发布了“2012年新闻媒体状况报告”。以下为该报告之中的几个重要发现。

1、受众方面

在2011年,尽管一些部分收益较少,但大多数新闻媒体都成功阻止了受众的流失;这与去年所遭受的损失截然相反。新闻网站有了最大幅度的增长,而印刷媒体的受众则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较之于前一年下降了5%左右。

数字:

不论设备装置如何,数字新闻消费在2011年是持续增长的。尼尔森在线调查结果显示,顶级新闻网站的每月独立访客人数以17%的速度增长,这与2009到2010年的增长趋势相似。

如今,美国人已经完全走入数字时代。美国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成年人拥有一台手提电脑或者台式电脑,除此之外,有44%的美国人拥有一台智能手机;18%的人成为平板电脑的所有者,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夏天时仅达到11%。人们使用这些设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浏览新闻,51%左右的智能手机拥有者使用手机获取新闻,56%的平板电脑拥有者也是这样做。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大约占人口的23%,现在主要依靠多重数码设备获取新闻。以上数据均由皮尤研究中心“卓越新闻计划”研究结果所提供。

网络电视新闻:

在2011年,所有电视新闻节目的观众人数均有所增加。而这其中,网络电视新闻的观众增长最为明显,同时也是十年来这一数字的首次增长。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数据的“卓越新闻计划”分析表明,在2011年,三家广播电视网络的晚间新闻平均收视率增长了4.5%,也就是增加了972,700名观众。2011年,每晚平均有2250万人收看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或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而在每天清晨,大约有1310万人选择收看,这一数字比2010年增加了5.4%。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新闻时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几乎没有变动,在2010至2011年,每晚的收视人数基本保持在110万人左右。

地方电视新闻:

在经过多年的下降以后,地方电视新闻在2011年表现出了一个新的生命迹象。上午电视收视率增长了1.4%,深夜节目则增长了3%——是五年来的第一次收益。清晨收看新闻的观众增加了四倍,但大部分所在的时间段都仅有非常小的收视总数,其中就包括凌晨4:30。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当地电视台仍然是最主要的新闻信息来源。然而,这并不适用于它们的网站。“卓越新闻计划”的一项调查表明,几乎10倍左右的人转向通过电视新闻广播了解重大突发新闻和天气,就像之前依赖当地电视台网站一样。

有线电视新闻:

一年的重大新闻事件,包括国际灾难、动荡以及国内政治事件,导致了有线电视新闻评级的下滑。根据尼尔森媒体研究表明,在2011年,收视率总共增长了1%。同时,日间节目和黄金时段节目的增长速度也保持了这一速率。无论在晚上的任何时刻,总会有330万人左右观看有线电视新闻。

这背后的推动力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总体增长,其在黄金时间段的节目收视率增长了16%,观众人数的中间值是654,000人。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白天档的节目增长了20%;福克斯新闻频道是三大新闻频道中唯一一家遭受本年度第二次直线下滑的公司,其在2011年结束时,黄金时间段节目收视率下降了3%,白天档节目下降了2%。尽管如此,福克斯在整体上还是一个强势的领导者,其收视人数的中间值为190万人,这一数字也使得2011年成为福克斯连续十年收视率占据统治地位的年份。

音频:

根据电视节目收看状况调查公司阿比创的数据显示,每十个美国人中有超过九个(93%)会表示,他们使用或者拥有一台AM/FM收音机;而且该设备是美国人生活中将其视为仅次于电视,排名第二的最流行媒介。但数字选择正在变得更加具有影响力,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据电子营销人员(eMarketer)估计,有近40%的人使用智能手机设备或是电脑收听在线音频服务,例如Pandora或Spotify,而这一数据到2015年很可能翻一番。

新闻/电台的嘉宾热线节目逐渐流行,并且很可能在明年持续这种趋势。同时,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发现自己在数年来首次遭遇总收听量的下降;但是,该组织在发展数码平台以获得更多新受众方面取得了进展。

杂志:

六家主导的新闻杂志发行量基本上持平(下降了0.05%左右),特别是在2010年遭遇8.9%的衰退之后。发行与订阅的绝大部分也都持平,增长率只有0.01%。报亭销售——这个占很小部分但却未被公司控制的方面,下降了2%;而这一下降也比2010年损失的17.7%要小得多。《新闻周刊》见证了自己的绝对性衰退,下降3.4%;而《经济学人》和《The Week》则仅下降了2%。杂志行业整体的发行量量下降1%左右;而在2010年,损失了1.5%。

报纸:

在所有的媒介部门中,报纸业在2011年损失最为惨重。本章的合著者里克-埃德蒙斯(Rick Edmonds)估计,在9月30日之前,工作日发行量下降了4%,周末下降了1%;这种下降的水准与2010年保持水平。同时,报纸的数字版读者正在增多。报纸网站也正在逐渐流行,并且总访问人数正趋于稳定。

2、经济方面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2011年是在经济上混杂的一年。广告费用紧跟受众进入网络,稳定的商业模型对有线电视施以援手。但是,大部分媒体仍然遭受收益减少。

地方电视新闻:

地方电视台从实况转播广告中获得了最大的收益。这项收益在2011年下降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2011年是一个没有选举的年份,这就导致了可预期的政治广告减少。然而据估计,实况转播广告的收益总计达181亿美元,较之于2007年在地方电视台的收益少了10%。收益的其他方面则持续增长,包括通过电报、卫星系统、网络和移动通信广告方面付出的费用,但这些方面在地方电视台的总收益中只占大约15%左右。

报纸:

除了地方电视(其广告销售趋势与政治兴衰的周期紧密相连)之外,报纸在2011年在经济上的发展较之于其他媒介来说更为不妙。在2011年,印刷广告的收益减少了约21亿美元;也就是说,下降了9.2%。尽管,在线广告收益相比2010年增加了大约2.07亿美元(6.8%);然而,这些收益并不能弥补在印刷广告方面所遭受的损失。总体而言,在印刷广告方面遭受的损失,相较于在网络上获得收益之间的比例接近于10比1。网上和印刷广告的总体收益在2011年下降了7.3%,只有239亿美元。大部分报纸仍然在运营基础上有利可图,净利润(在收取了利息、税收和特殊费用之后)微乎其微。而且,绝大部分报纸都是通过大面积削减开支来保证利润。这一年同样也有更多的报纸收益情况与此相似。《纽约时报》和其他近150家报纸都做出了一种改变,即设置所谓的《纽约时报》“付费墙”计量模型。

数码:

2011年,在线广告相比2010年整体增长了23%。调查表明,在线广告正在持续增长,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最大部分的广告;特排广告的总体收益也在增长。根据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表示,特排广告在2011年实现收益124亿美元,相比年前增加了24%。特排广告的巨大部分增长都来自横幅广告,在2011年,最大幅的特排广告增长为22%。但是,在这方面也并非都是好消息,五家大型科技公司占据了近半数特排广告的收益,其中Facebook是最大的新闻玩家之一。在整个在线广告之中,这类公司占据了68%。

在移动通信领域,广告版块在2011年变幻莫测。手机短信广告成为移动通信广告领域的最大部分,但在2011年,eMarketer的研究表明,调查在移动通信广告领域中居于统治地位。研究显示,该行业在不幸之中仅存的一线希望可能是移动横幅广告和富媒体广告;这也是新闻广告之中最为重要的形式,总计占移动通信广告市场的31%;如今,也比短信广告的收益要多。

杂志:

据出版信息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对于印刷杂志来说,在2011年,该行业的广告版面销售整体下降了3.1%。在2010年,该行业销售基本持平,仅下降了0.1%;而在2009年,则有一个惨重的衰退,下降了25.6%。从出版信息局追踪的213家杂志来看,有136家在广告版面的销售中出现了下降。而广告版面下降的原因则是主要广告种类的减少;汽车广告,这个最大的单一种类广告在继2010年销售上升16.9%之后,今年又遭受了5.7%的下降。食品和食物产品制造商的广告版面在2011年也损失惨重(下降了17%,前一年损失的最高值为3.5%。),这反应了整个广告业最为严重的衰落。由于广告版面减少5.6%,新闻杂志的经营形势更为恶化。这一衰落抵消了在2010年新闻杂志业取得的1.4%的微薄增长。

虽然广告版面(成为该行业最关键的经济指标)在2011年销售下跌,但在一些数字杂志方面则呈现积极态势,开始取得成功。在2011年10月,《大西洋月刊》数字广告总收益以51%比49%的比例超过了印刷广告总收益,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大西洋月刊》出版商杰伊-劳弗(Jay Lauf)估计,2011年广告方面将会给出版业带来186万美元的收益。

音频:

无线广播在2011年的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却没有了前一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广播广告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总体而言,无线电广播总收益比2010年的水平增长了1%,即174亿美元。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于传统收音机,而这部分收益在去年是呈现损失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数年内有望出现稍微增长。在无线电广播收益中,真正实现收益增长的是数码平台方面,其在网上和移动通信方面收益增长了15%。但是,这些领域只占到无线电广播总收入这块大蛋糕的很小一部分。

网络电视新闻:

网络新闻在2011年的总收入中整体上是呈现衰退的。专门投资于媒体和通信业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Veronis Suhler Stevenson估计,整个网络广告的总收入在2011年下降了3.7%。但是,网络新闻节目在2011年得到了整个十年中的最高收视率,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都从广播广告总收入的增长中受益,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则从其有线新闻频道获得收益。结果,“卓越新闻计划”估计,这三家网络新闻公司每一家的总收益都将增加1%到2.5%左右。当全国广播公司黄金时段非新闻时段的收视率下降之后,其晚间新闻和今日秀仍然在收视率方面与其他网络竞争者打成平手。

有线新闻:

最后看来,2009年总收入的下降越来越像是有线新闻发展之路上的一个磕绊;这得益于稳定的商业模型吸引了订阅者和广告商的资金投入。据SNL Kagan表示,在2011年,三家主要新闻频道的总收入预计将增加8%,达到33亿美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其兄弟频道HLN,预计总收入将增长7%,达13亿美元;而福克斯公司则预计增长9%,达到16亿美元;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预计增长8%,达到4.09亿美元。

在有线新闻广告的总收入增长比例(9%),与订阅者总收入的增长比例(8%)相似的情况下,如果按美元总价值来看,订阅者总收入占到了总收入这块大蛋糕的较大部分,约有18亿美元(较之于广告总收入的14亿美元而言)。不久之前,这些收入是平等的,而订阅费用则有望得以持续增长。

3、新闻投资

数码:

在2011年,媒体公司向网络视频注入了新的内容。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向雅虎新闻提供新的视频内容;路透社成为领导性的新闻组织之一,向YouTube提供原始视频内容,并将最终成为十大原始新闻发布、视频分享网站之一。《赫芬顿邮报》宣布,将创建一个24小时在线的新闻频道,这是继CNN之后推出的一个类似的范本。

然而,其他一些在网络新闻采集方面的努力则遇到了一些障碍与阻力。在2011年早些时候,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为超地方新闻选址定下了基调,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将会有近1000个“区域”,并且在年底时每个独立区域都将变得有利可图。在2011年年末,这些目标仍然并不确定。

有线新闻:

据SNL Kagan表示,有线频道预计2011年在新闻上投入更多资金,使其预算增加5%,达到17亿美元。在连续的第二年中,福克斯计划投入7.32亿美元以引领这一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HLN预计投入6.98亿美元;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利用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作为新闻采集的资源,并预计投入2.23亿美元。各大频道提供的信息显示,尽管不再是投资方面的领导者,但CNN在2011年仍然利用了46个国内外分支机构;这一数字远超过福克斯(只有17个)和MSNBC(有20个)的总和。

地方电视新闻:

电视台在2011年继续招聘人员,分析人士相信雇佣在地方电视新闻中,将回到经济衰退前的记录在案水平。在最大的市场上,电视台员工的平均人数从2005年到2010年增加了21%,而小型市场的新闻工作室并没有增长。但工作人员的构造改变了:大型市场的新闻编辑部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独立的新闻记者;有超过15%的新闻编辑中心表示,他们大部分依赖“一人独奏”。

总体而言,在2011年,地方电视台创造了更多新闻,并将这些新闻更广泛的进行了传播。许多电视台都提供了很早的早间新闻,这种新闻从清晨4:30开始;这类节目的数量是2010年到2011年的两倍。在2010年,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在工作日的平均播放时间为五个小时十八分钟,这一数据仅存在于去年;而在2011年,有望突破这一纪录。

杂志:

新杂志的出版也有所增加。根据MediaFinder.com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共有239家新杂志创刊;而在2010年,只有193家。全年只有152家杂志社倒闭,相比2010年176家杂志社倒闭,2009年596家倒闭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根据《广告时代》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过四年脱离就业重要单位之后,美国杂志业在2011年的就业率仅下滑了1.7%(2010年下滑了5.8%,而在2009年则下滑了12.3%)。

网络新闻:

2011年,在网络方面有众多的人事变动。年末之时,所有三家夜间新闻节目都换了新的执行制作人;好几个新闻节目都更换了新的新闻主播。在全国广播公司,梅瑞迪斯-薇拉(Meredith Vieira)离开了“今日秀”;安-克利(Ann Curry)取而代之。全国广播公司还创办了一个新的新闻杂志《Rock Center With Brian William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在2011年换了一个新的主席和总裁,并彻底改造了其早间节目,重命名为CBS今晨。该节目由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盖尔-金(Gayle King)和艾丽卡-希尔(Erica Hill)共同主持。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在2011年也迎来了一位新的总裁,在斯蒂亚娜-阿曼普尔(Christiane Amanpour)的任期并没有像网络部门期望的那样获得成功之后;网络部门宣布,乔治-史迪法诺普洛(George Stephanopoulos)将再次入主《This Week》节目。

报纸:

各家公司的新闻编辑部持续缩小,以保持盈利,并降低成本以减少运营周期。在使用实际尺寸较小的纸张并减少提供给新闻的空间之后,当代新闻编辑部的实际“产量”较低。但是,剩下的编辑和记者被要求通过制造合格的内容,以适合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使用;就像建立一个社会化媒介存在一样,以衍生更多的内容。这就不仅要将重大新闻既发表在每天的印刷报纸上,还要发表在网页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