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转型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01 Jul 2024 14:01:0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工业储能:推动中国工业领域企业场内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 //www.otias-ub.com/archives/1705487.html Thu, 04 Jul 2024 06:59:15 +0000 //www.otias-ub.com/?p=1705487
  • 在2023年,中国表前储能占新增投运新型储能的97%,仍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 2023年被称为中国工商业储能元年,研究显示仍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 世界经济论坛“工业领域的清洁电力”倡议邀请3位来自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高管和专家,从不同视角剖析中国工业领域企业推进储能部署与应用的洞察。
  • 在《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气候目标和中国践行“3060”战略的背景下,工业领域承担着落实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然而,在工业领域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弃风弃光及能源出力波动性等问题,为转型带来了不小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业领域清洁电力转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配储将成为一种可行的途径,不仅能够平衡能源供需,还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图片来源: 阳光电源,埃森哲分析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工业储能市场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储能的关键作用,安装储能设施的意愿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在储能采购和部署过程中依然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包括土地、接入以及融资等方面的费用,这大大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世界经济论坛“工业领域的清洁电力”倡议邀请了三位专家,围绕推动工业储能部署分享洞见。

    1.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储能行业比以往更加需要一个高质量、高层次的升级。天合光能在储能领域致力于构建品牌、可融资性、产品、系统集成、交付和服务在内的五维驱动力,打造高质量光储发展路径。”

    工业储能具有“自发自用、峰谷套利、容量电费、供电可靠”等特征,是解决光伏和电网的时间匹配性和空间匹配性的关键之举。在这其中,高效安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是重中之重。

    在江苏盐城德龙等竣工项目中,天合光能提供的一套完整储能解决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多系统高效集成,并利用能量管理系统(EMS)对储能变流器(PCS)及电池舱进行通讯监测,显著提升了系统效率和电能质量。

    天合光能德龙项目通过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存储电能,并在用电高峰期间放电,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在电网发生故障或维护时提供备用电源,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生产中断风险。此外,储能系统帮助业主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和运行效率,通过提供电力辅助服务获取额外收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该系统还使业主能够更好地融合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融资模式上,天合光能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并签署能源管理合同的方式,既为储能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也确保了项目的稳定运作。

    2.  河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

    “能源结构是钢铁行业高碳排放的根源,河钢以氢能、绿电和储能为突破口,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构建多元互补清洁能源体系,推动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河钢集团积极应对绿色转型和绿色电力需求的挑战,在钢铁行业率先开展绿电交易,年绿电交易量位列全国前十;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计划到2025 年总装机容量达到 350MW。为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河钢集团正在加快推进储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与产业示范,不断优化电力使用效率。

    布局储能战略庄闲游戏在哪 ,拥抱储能市场的蓝海。成立了河北大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钒钛资源优势,建设总规模为300MW/年钒电池储能装备产线,推进钒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不断迈向高端,培育建立起新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发挥用能场景优势,推动储能技术应用示范。依托承德钒钛周边丰富的光伏资源,推动钒钛新材料产业园15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为推动风-光-电-产业一体化的绿色能源布局提供样板示范。在河钢舞钢实施了157MW/ 314MWh电化学储能建设,大幅提升电炉短流程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降碳、降本增效。在张宣科技规划实施压缩空气储能,探索压缩空气储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构建多样化的储能技术布局。

    按照“6+2”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河钢集团将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加大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新能源+储能建设项目,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探索新路径。

    3.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

    “前期的政策引导是激活地区性工业储能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一机制不仅为企业及地方政府带来了双赢,还实现了正循环的产业生态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在储能系统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背后的政策引导机制值得深入挖掘与学习。例如,浙江具有丰富的用能需求场景,然而面临高昂的储能建设成本和长回收周期。通过多样化的用户侧储能激励政策,浙江提高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支持了光伏配储产业的发展。

    浙江本省电力供需情况,将分时电价调整为“两峰两谷”,新型储能电站每天可进行2次峰谷充放电。此外,一些市、区对储能电站进行额外补贴,主要有按放电量补贴和按装机规模进行补贴两种形式。这些政策有效压缩了储能项目的成本回收期,降低了企业资本投入压力,不仅提升了储能项目的吸引力,还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在补贴持续退坡的大背景下,市场能通过正向循环机制自主推动储能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前期的补贴投资不仅引导了产业发展,还实现了一定的投入产出回报,扩大了税基,增强了地方财政的正向回报。

    这些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合理的政策激励和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实现用能企业和地方财政的双增长。浙江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活化”地区性工业储能规模化部署,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未来已来,共谱工业储能新篇章

     

    据近期研究发现,工商业储能在2030年参与现货市场、提供辅助服务等模式将变得更加容易,收入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高,其中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获益将增加10倍,在项目回本后提供近80%的收入来源。

    未来,工业储能的前景广阔,已然拉开帷幕。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各利益相关者仍需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自身的清洁能源转型和工业储能行业的有序发展。唯有如此,才能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充分发挥工业储能的重要作用,推动工业领域企业和园区自建场内绿色生态。

    Kristen Panerali

    世界经济论坛清洁电力、电网和电气化总负责人

    张逊

    埃森哲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

    ]]>
    世界银行: 释放氢能威力推动清洁能源转型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9329.html Tue, 23 May 2023 08:27:39 +0000 //www.otias-ub.com/?p=1599329

    氢能推动能源转型加速的力量是前所未有的。

    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低排放工艺生产的清洁氢被誉为潜在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它使工业大宗商品的清洁生产成为可能,并可用于航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脱碳。氢能可以作为煤炭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也可以用于生产氨,氨是合成肥料的主要成分。 

    虽然氢能好处多多,但如何才能获得这些好处,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我们确定了需要通过协调行动克服的三大挑战。  

    氢能产业需要清洁化

    目前,约98%的氢能生产使用天然气和煤炭,碳排放量与日本相当,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氢能生产需要脱碳,而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最有前途的选择,辅之以低碳氢。 

    此外,从现在到2050年,氢的总需求量需要增加五倍。为了走上这条路,从现在到2030年,绿氢装机容量需要增加75倍。

    氢能产业需要降成本 

    目前绿氢的生产成本要比使用化石燃料生产的灰氢高得多。通常,位置好的绿氢成本约为4-5美元/公斤,是灰氢或蓝氢(由天然气生产并通过碳捕获与封存支持)生产的两到三倍。 

    好消息是,由于学习效应提升了技术性能和生产工艺以及规模经济,预计到2030年绿氢成本将快速降至2-3美元/公斤。 

    为提升清洁氢能经济性,可采用对灰氢实行温室气体排放定价的方法,以缩小绿氢和灰氢之间的竞争差距。虽然政府补贴会有所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经合组织国家和中国已承诺投入约1000亿美元支持清洁氢能生产,这可能会吸引投资者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其它国家。

    绿氢制备属于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其需要大量可再生资源作为支撑。一般来说,年产100万吨绿氢的生产线需要10吉瓦的电解槽、2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高达3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即所谓的“1-10-20-30规则”。如果要用绿氢代替当前的所有灰氢,那就需要利用当前可运营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全部装机容量。

    抵达终点线

    第三项挑战是抵达终点线的绿氢项目为数甚少。 

    尽管推出了众多项目,但只有极少数已经落地或进入建设阶段。这些项目分布于智利、埃及、阿曼、沙特阿拉伯及阿联酋等国。目前尚有多个大型项目处于筹备状态,其中17个氢能项目计划年产量超百万吨,6个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中亚地区。据悉,其中约一半处于概念阶段,另一半则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累计项目总数达500余个。这些项目计划于2030年前竣工投产。

    绿氢项目的主要挑战在于承购问题。在让投资者确信绿氢能找到买方和买方愿意出多少钱方面有哪些保障?比如,绿氢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使用化石燃料生产的氨,而当前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不足。同时,由于缺乏绿氢及其产品的标准和认证机制,区分灰氢、绿氢或清洁氢也较为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