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地产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Tue, 25 Apr 2023 16:49:4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CBRE:2023年第一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8416.html Mon, 08 May 2023 06:21:18 +0000 //www.otias-ub.com/?p=1588416

2023年首季并未录得新增供应入市,年内新项目主要集中在二季度。整体市场租赁需求稳定,空置率持续改善,租赁市场情绪积极。单季新增吸纳量9.7万平方米,环比基本持平,但较历史同期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市场仍处于缓慢恢复中。在无新增供应交付的情况下,市场的持续去化令空置率继续改善,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18.2%。金融与科技板块需求对调后,以37.4%的需求占比重新回至榜首,主要贡献来自某大型证券企业的搬迁需求,并带动证券类新租需求,占全市比例12%。此外,来自金融行业中的保险、金融科技以及其他金融服务中的财富管理的需求表现也较为活跃。而科技板块以16.7%的需求占比位列第二,软件系统开发和平台互联网板块需求占比各半,共同支撑科技办公需求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某外资科技巨头企业本季在深业上城T1租赁了6,000平方米用来开展其研发业务。以法律和供应链管理为主的专业服务以12.5%的需求占比成为市场的第三大需求驱动。

搬迁需求依然主导市场,占比为67%,其中约4成来自升级搬迁。新设立需求在本季录得明显上升,占比为22%,主要来自外地来深的律所、疫情后回归的留学教育类以及外地来深发展的金融企业的扩张。本地企业依然是需求主力,占比超6成,在国内企业在深扩张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需求占比环比提升7个百分点至29.9%。本季华强北和后海片区为全市贡献了主要的吸纳量,主要来自科技及电子企业的新租和扩租推动。

租金方面,在租赁需求回暖实地落地前,业主依然延续2022年的租赁优惠策略,令全市平均租金环比小幅下跌0.2%至每月每平方米184.4元。但与此同时,市场有监测到少量租金增长的项目案例,释放了市场复苏的积极信号。

深圳第一季度录得一个新项目入市,为位于罗湖4.3万平方米的万象城三期,该项目由底商改造而成,高零售占比且定位小众潮流,为市场引入了众多优质及首入品牌,入驻率表现良好。

需求方面,单季共录得1.6万平方米的新增吸纳,受个别项目影响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虽有微升,但依然在4.7%的低位运行。

受新项目带动,单季零售业态占比同比及环比分别上升了2010个百分点,依然延续了一直以来以服饰和珠宝配件为前两大需求的态势。其中服饰类新租赁需求占比为19.1%,品牌不但涵盖国内连锁女装、潮牌,而且还有来自于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国际品牌。珠宝配件品牌为全市贡献了11.0%的需求,除热度持续的传统珠宝品牌周大福、谢瑞麟和老凤祥外,美国钻石品牌Tiffany & Co.也在深圳开出了第二家店。此外,同样受新项目的带动,运动品牌在本季表现不俗,共录得22个品牌入市,全市需求占比为8.9%,其中New Balance和安踏均开出3家,Descente开出2家。

餐饮业态需求季内表现稳定,存量项目积极引入餐饮品牌进行租户调改。随着全面放开后人们实体消费的回归,餐饮扩张表现积极且更为多元,中餐、简餐、特色餐饮、甜品及茶饮店的扩张力度相当。中餐方面,李师傅脆肚开出两家,而海门鱼仔和南乡也在深圳开出了第二家门店。简餐方面,最为活跃的是老碗会面馆,季内开出三家门店。特色餐饮方面,湘辣辣现炒黄牛肉、海南鸡饭和大渔铁板烧均有开出。茶饮方面,依然来自传统茶饮品牌的扩张,霸王茶姬和奈雪的茶分别开出两家。

汽车品牌的扩张力度有所减缓,季内仅录得10家店铺新开,同比和环比下降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导致的优胜劣汰以及新能源车企对于收益的更高追求。本季依然在购物中心扩张的汽车品牌有沃尔沃、蔚来、大众、LOTUS、阿维塔和理想。

随着全面重启后线下消费的逐步回归,业主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市场平均租金在本季实现了止跌回稳,平均租金保持在每天每平方米19.8元。

深圳

国门开放后物流渠道的畅通令保税仓的出货频率增加,原本在疫情期间囤积的货物得以离岸,带动第三方物流成为本季的主要需求来源。此外,以生物医药和电子产品为主的制造业也为整体市场贡献了不俗的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带动于上个季度新交付的项目在本季实现了入驻率的大幅提升,并由此带动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0.7%的极低水平,整体市场依然呈现极度的供不应求。租金方面,极度供不应求推动市场平均租金保持稳定增长,环比增长0.6%至每月每平方米48.9元。

东莞

东莞高标仓市场在一季度录得了一个新项目交付使用,为位于东莞西的20万平方米的普洛斯新沙物流园,新项目去化良好。与此同时,存量项目也录得了不俗的去化,带动整体市场空置率明显改善,环比下降6.9个百分点至2.5%的市场低位。着眼需求,季内需求主要来自第三方物流和制造业,本季录得日本某知名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新入市项目中租赁了近4万平方米的优质仓储空间用于辐射深圳和东莞麻涌。整体市场平均租金在稳定需求的带动下环比增长1.0%至每月每平方米48.3元。

惠州

惠州第一季度没有录得新增供应入市,整体市场需求变化不大,整体空置率环比持平,保持在7.0%。季内少量的新租赁需求主要来自第三方物流。在整体市场空置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市场平均租金环比继续增长0.8%至每月每平方米36.9元。

深圳优质产业园市场单季共录得1.6万平方米的净吸纳量,同比及环比均有所减少。因无新增供应入市,在需求带动下,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9.6%

需求主要贡献自研发园区,以深圳本地企业搬迁为主,主要来自零售贸易、科技及专业服务,需求占比分别为41.9%11.7%5.9%。其中零售贸易需求以电子产品贸易企业为主,而科技细分需求聚焦于软件与信息服务板块,专业服务则以企业管理类的咨询公司租赁居多。与此同时,工业写字楼也录得了少量去化,以科技和专业服务业需求为主,其中科技板块以36.4%的占比位居首位,软件开发及律所类企业扩张活跃。而厂房子市场的需求则主要源自电子产品和充电桩制造企业的扩张。

市场平均租金环比持平,停留在每月每平方米98.2元。不同类型子市场租金表现分化,厂房类园区得益于长租约效应,租金环比上涨0.6%至每月每平方米49.2元。研发办公园区租金季内保持稳定。而工业写字楼市场因业主继续延用2022年租金优惠政策,平均租金环比下调0.1%至每月每平方米149.1元。

深圳大宗交易市场在一季度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共录得10宗交易,交易总额共计人民币13.8亿元,成交物业类型多样化,涵盖工业、写字楼和商业。虽然成交宗数较多,但成交总额环比及同比下降较为明显,整体市场情绪仍在逐步修复中。

不同于以往季度的是,商业为本季的成交主力,交易额占比为44.1%,共录得六宗交易,均位于佳兆业城市广场,交易总额共计人民币6.1亿元。写字楼成交位列第二,共录得3宗成交总额为人民币4.6亿元,交易额占比为42.3%,主要来自新建或在建的散售型项目的购买,购买目的均为自用。此外还录得了一宗位于宝安区的工业厂房的交易。从成交方式来看,本季的所有成交均以资产交易的方式达成。

市场参与主体方面,季内的卖家以大型的开发商为主,包括华润、华侨城和佳兆业,主要通过出售存量和增量物业来实现资金回笼。而从买方来看,企业买家依然是主力军,写字楼的自用买家主要来自于本地与外地的科技公司。

]]>
CBRE:2022年第三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5433.html Fri, 14 Oct 2022 05:59:55 +0000 //www.otias-ub.com/?p=1505433

受疫情影响,部分写字楼继续推迟交付,第三季度录得2个项目共计3.9万平方米新增供应。

市场单季录得5.6万平方米的新增纳量,环比稳中有升,但同比下降较为明显。较为稳定的吸纳量使得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改善0.1个百分点至17.0%。项目层面,空置率表现分化,部分项目受科技企业退租影响空置率上升,而部分项目则在专业服务业及金融投资公司的需求推动下实现了入住率改善。

TMT在本季重回需求榜首,新租赁需求占比28.7%,主要贡献自科技互联网的软件开发细分板块,内资企业居多。金融业以18.3%占比稳居第二,以投资理财和财富管理类企业扩张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房地产建筑和专业服务业并列第三大需求板块,主要来自建筑工程和设计类企业,而专业服务业继续聚焦律所。此外,以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业务细分为主的零售贸易板块需求环比上升较为明显,占比为8.4%。整体来看,内资企业继续担任市场需求主力,其中超7成是本地公司。搬迁需求受续租需求上升影响,虽继续主导市场,但需求占比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

本季位于车公庙片区的个别新近交付项目的良好去化带动该片区净吸纳量占比稳居全市榜首,需求主要来自科技、房地产和教育咨询公司。

租金方面,疫情导致租户扩租及搬迁计划延后,续租比例有所上升,叠加科技行业的政策监管带来的需求减弱令部分业主主动调低租金以适应市场,租户主导市场现象明显,整体市场平均租金环比下跌0.7%至每月每平方米185.1元。

“未来六个月,疫情影响下原本于今年交付的部分项目推迟至2023年,预计新增供应将达7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前海和后海片区。而需求方面,科技行业政策监管导致的需求调整在第四季度依然存在,加之疫情反复带来的后续影响,预计整体市场吸纳量将较历史同期减弱,从而推高市场空置率,租金上行也将面临压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释放了许多积极的信号,比如来自软件和新能源汽车等科技新赛道需求的增长,以及‘20+8’产业政策的发布对于战略性庄闲游戏在哪 未来发展方向更精准的定位,均将带动科技产业需求逐步回升,同时以金融产业及以律所为主的专业服务业将贡献稳定的需求增长,共同推动深圳优质写字楼市场的平稳发展。”

本季共录得4个购物中心入市,共计为市场带来24.8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新项目入驻率表现良好,且产品打造可圈可点。万达在光明开出了深圳第三家购物中心,华润的全新产品系列——首个市集型购物中心万象食家也在本季进入市场,铁狮门旗下的后海汇更是瞄准更年轻的Z世代消费需求以祈开拓差异化赛道。

受新项目带动,单季净吸纳量环比跃升至21万平方米,需求活跃度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受个别新入市购物中心的影响,市场空置率环比微升至4.0%,但依然处于市场低位。

需求方面来看,零售依然为第一大需求,其中服饰业态稳居需求榜首,新租赁占比约15.0%,约8成来自国内品牌,以二线服饰品牌为主。珠宝配件类业态以8%的需求占比位列第二,依然主要来自传统珠宝品牌的扩张,尤以周大福表现最为抢眼,季内共开出7家分店,凸显疫情影响下大家对黄金等保值品的追求依然持续。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租户高歌猛进,单季共开出23家店,为年内最高,是上季度开店数量的近4倍,扩张较为活跃的有华为旗下的问界、大众以及广州埃安。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更为多元化,Smart、魏牌、极氪、自游家及高合均有在季内录得新开。餐饮的扩张依然以简餐和茶饮为驱动,其中简餐以松鹤楼苏式汤面表现最为积极,而茶饮季内共开出42家店,丘大叔、奈雪的茶、Hun果汁和比茶大陆均开出多家店铺。

疫情反弹期间堂食暂停,给部分购物中心的餐饮业态带来一定影响,但得益于疫情快速有效的控制以及其后消费券的发放,市场平均租金环比仅微跌0.1%至每天每平方米19.5元。核心区购物中心租金表现分化,空置率较高及竞争较为激烈的购物中心租金小幅下降,而优质购物中心租金依然坚挺。

“未来六个月,预计将有超5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入市,散布于前海、龙岗中心城、坂田和笋岗等片区,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较高的预租率。此外,深圳各区政府积极响应‘双循环’战略,加大商圈升级建设的力度,如福田区政府积极引入太古集团打造香蜜湖高端消费商圈等,对提升城市招商吸引力具有较大提振作用。同时从寻租需求来看,得益于深圳良好的人口消费能力及城市发展平台,高端餐饮、奢侈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品牌将积极推进拓店计划,预计整体市场的空置率将继续保持低位,而租金也将趋于稳定。”

深圳本季新增供应继续空白,全市录得少量净吸纳量,空置率继续保持在0.4%的极低水平。供不应求继续推动市场平均租金实现0.7%的环比上涨至每月每平方米48.3元,主要由保税仓的租金增长推动,需求主要来自3C电子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和进出口。值得一提的是京东于9月份在宝安拿得一宗物流用地,按照规划,未来将打造宝安智慧供应链产业园,包括智能分拨转运中心、城市智慧配送中心、国际冷链供应链储运中心等配套设施。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95,853平方米,其中,仓库和物流建筑等主导功能部分面积比例不低于78%,这是京东第二次在宝安布局物流项目,也显示出深圳城市配送需求的快速增长。

东莞优质物流仓储市场本季无新增供应入市,整体市场空置率稳定在3.7%的市场低位,市场平均租金环比增长1.1%至每月每平方米44.8元,市场需求主要来自第三方物流和电商。本季东莞录得一宗物流仓储用地的成交,UI松澜在东莞谢岗拿得一宗物流用地,未来将打造包含供应链在内的航空制造园区,预计将释放一定量的物流仓储供应。未来六个月预计将迎来3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入市,主要位于东莞东片区,预计整体市场空置率将小幅上升,但依然将处于市场低位,在旺盛需求的推动下市场平均租金将稳步上涨。

相较深圳和东莞,惠州优质物流仓储市场总供应量为104.6万平方米,总体规模较小。本季没有新增供应入市,位于惠阳区的个别优质物流项目的空置率进一步改善,单季共录得7,900平方米的净吸纳量,整体市场空置率下降至2.2%的较低水平,平均租金环比上涨1.5%至每月每平方米36.7元。季内的需求主要来自制造业,录得了一宗来自制造业上万平方米的租赁交易。未来六个月,预计将有超过4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入市,均分布在惠城区,预计整体市场的空置率将会上升,而租金在深圳外溢的需求带动下将实现继续增长。

“未来六个月预计深圳将仅有一个约10万平方米的高标仓交付使用,预计整体市场空置率将保持低位,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将推动租金稳步上涨。7月4日,深圳发布《深圳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策略及近期行动方案》,未来深圳要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和全国物流创新应用中心,将确保高标仓面积超过60%,加大坡道库和立体库的使用,预计未来深圳仓储市场高标仓和楼仓将共同成为市场主力。东莞和惠州未来新增供应的入市将在短期内缓解两市供应紧缺的情况,深圳外溢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将加快莞惠两市新增供应的去化,令两地空置率保持低位,租金保持增长。”

2022年第三季度未录得新项目的交付,受疫情反复影响,单季共录得1.7万平方米的新增吸纳,环比下降超5成。需求主要贡献自研发园区和工业型写字楼子市场,搬迁需求占主导。其中工业写字楼子市场需求多来自深圳本地企业,而研发用房子市场则本地企业和国内企业需求兼而有之。市场进一步去化推动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继续改善0.3个百分点至11.2%

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厂房类园区物业需求主要来自于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和贸易公司三大板块。研发办公类园区则以科技,零售贸易及专业服务业这三大行业为主。科技细分聚焦于软件信息开发类企业,而零售贸易则主要来源于电子产品类,专业服务集中在企业管理咨询和供应链管理细分板块,二者占比近4成。工业型写字楼子市场以房地产建筑和金融业扩张为主,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表现积极,而金融业则以非传统金融类的投资理财类企业表现最为活跃。

受疫情反复影响,全市租金环比下降0.4%至每月每平方米98.6元。不同类型子市场租金表现分化,厂房类园区得益于长租约效应,租金环比小幅上涨0.6%至每月每平方米48.9元。研发办公园区和工业写字楼子市场则分别录得0.4%和0.6%的环比下降至每月每平方米73.6元和149.7元。

“未来六个月,研发办公类园区新增供应较为充沛,将有超过3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入市,分布于龙岗的大运、坪地以及坂田。但受疫情影响,不排除部分项目会推迟交付。预计整体市场需求仍将以科技、医药及生命科学、3C电子产品和制造业为主。受新增供应影响,预计市场空置率将小幅上升,而受疫情和科技行业调整带来的后续影响,租金将依然存在上行压力。”

第三季度大宗交易市场表现活跃,共录得6宗交易共计人民币107.2亿元,交易总额破百亿元,环比上涨超4倍,同比增长高达1.7倍。

市场成交物业类型继续聚焦写字楼和工业,包括5宗写字楼 1宗工业物业交易。从交易金额来看,写字楼成交继续主导整个市场,成交金额占比高达97.4%。其中最大宗交易权益货值超80亿元,为中信城开购买佳兆业位于福田区的佳兆业金融科技广场,该项目现已更名为中信城开大厦,以资产包的交易形式达成。其他的写字楼交易均为散售型的资产交易,自用和投资的购买兼而有之,自用买家主要来自金融类的私募、风投企业和科技电子产品企业。

季内的工业交易来自一个产业园,包括三栋厂房和一栋研发楼,成交金额为人民币2.8亿元,买方为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国内智能景观照明行业首家上市的科技公司,交易目的为自用,卖方出售该物业的目的是为了盘活资金。

“未来六个月,受政策影响的开发商调整将依然持续,开发商出售物业意向依然较强,市场上可售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物业的增多或将继续带来写字楼大宗交易的增加。而工业类物业凭借租赁面的预期良好表现也将继续吸引投资者将其作为基金或者保险资金的配置资产,长期持有从而赚取利差,预计来自工业类物业的成交也将保持活跃。”

]]>
CBRE: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1419116.html Tue, 12 Apr 2022 16:19:45 +0000 //www.otias-ub.com/?p=1419116
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高位供应依然持续,四个甲级写字楼超3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于春节前交付使用,主要分布在前海和后海两大片区。

受疫情影响的租赁计划延后叠加房地产租户的租赁调整令单季吸纳量同比及环比有所下降,但总体看来仍然保持一定体量,单季新增吸纳共录得18.5万平方米。

聚焦新租赁需求,科技板块继续独扛大旗,为市场贡献了超5成的新增需求,细分主要来自于科技互联网板块的软硬件开发。本季录得两宗上万平方米的国内头部科技企业的扩张需求,其中一宗达3万平方米。金融类板块需求占比在本季达21.1%,位列第二大需求,主要来自传统金融企业的扩张,大面积成交聚焦银行、保险两大类子板块。专业服务和房地产建筑并列市场第三大需求,占比均约5%。

受新增供应影响,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17.1%。

本季前海以及高新园片区表现优异,二者共为市场贡献了60.3%的净吸纳量。着眼租赁类型,搬迁类需求居市场主导,占比约7成,主要来自科技、非金融类企业从产业办公楼以及乙级以下的写字楼搬迁至优质写字楼。

租金方面,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退租或寻租消失的情况目前并未出现,且在疫情快速有效受控的情况下,全市企业及时复工。深圳全市以及各区均出台了疫情期间的租金补贴政策,但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物业以及小微企业,对于商务楼宇减租均为非强制性的鼓励措施,因此季内并未监测到优质写字楼业主主动减租的案例。整体市场平均租金在本季保持平稳,录得每月每平方米187.7元。

“未来六个月,新增供应依然充沛,主要分布在南山和福田两个区域。受疫情以及新增供应的影响,不排除部分项目会推迟交付,但新增供应总量依然可观,预计整体市场空置率将小幅上升。需求方面,若后期疫情不再反复,在来自科技和金融两大板块持续扩张的需求推动下,预计整体市场平均租金将依然保持稳定。但从项目层面来看,受新项目不断入市的冲击,老旧项目的租金将有所下调,从而导致部分片区市场的租金出现波动。因此老旧项目业主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品质升级以及优质租户的留存。新旧项目更替迭代,对于企业来讲也是进行扩张以及新租的良好时机,企业可以择机而动,果断决策。”

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录得一个新增供应入市——位于福田区的绿景红树林购物中心于1月份开业,为市场带来7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此外福田中心区的卓悦中心北区也在本季全面开业,主打潮流文化,引入了多个城市首店。

新入市项目良好的租赁状况以及已有项目持续引进租户共同推动整体市场空置率在低位运行,至季末录得3.6%,环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因新入市项目较少,餐饮业态新租赁占比反超零售,总体占比超4成,特色餐饮、简餐和茶饮依然为三大细分业态来源。特色餐饮中,素食馆和椰子鸡类单品扩张较为积极。简餐方面,受资本推动的马记永兰州牛肉面连开3家。而茶饮方面,主打鲜果的野萃山及主打椰汁的椰够够积极扩张。与此同时,除本地品牌外,来自台湾的奶茶品牌Machi Machi也在万象天地开出深圳首店。零售方面依然以服饰和珠宝品牌扩张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类品牌扩张热度持续高涨,共录得17个汽车品牌入市,占比超过7.0%。且打造汽车品牌专区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共识”,多个购物中心均在本季引进多个汽车品牌。汽车品牌丰富度也在进一步提高,英国高端汽车品牌LOTUS NYO在本季进入深圳。

首店经济持续,单季共录得17个品牌首入深圳,高度聚集于卓悦中心北区和万象天地。卓悦中心北区引入了4家华南首店,分别为M8 BISTRO、奉天小馆、雍雅合鲜餐饮、法国一星米其林餐厅L’Avenue,同时还有全国首家山池咖啡。L’ARTISAN PARFUMEUR和PENHALIGON’S高端香水品牌也分别在万象天地开出了深圳首店。

疫情波动下,深圳多区暂停堂食以及政府要求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和活动,倡导居家办公,对深圳实体购物中心市场确实带来短暂的影响,但在此情况下商家通过小程序推送外送服务的经营模式及对于疫情快速有效的控制,大多数购物中心的租金在本季并未出现下行,整体市场平均租金环比持平,至季末录得每天每平方米19.9元。

“未来六个月,预计将有超4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进入深圳市场,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将迎来联想集团的后海汇以及深圳首个天河城入市。若后续疫情不再反复,随着消费回升叠加未来项目良好的预招租成果,预计整体市场的空置率将依然保持低位,市场平均租金持续增长。优质的购物中心预计将继续积极地进行租户调整以保持其竞争优势。随着市场总体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新品牌也将更加受到市场欢迎,在无法引进高端品牌的情况下,首入潮牌将成为较好的替代选择。而热度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业态在双积分、碳排放、车型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活跃度。但与此同时,我们建议应密切关注新一轮全国疫情对店铺拓展和新商场开业的直接影响。”

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优质物流设施市场连续3年半未录得新增供应入市,供应紧缺持续。

季内的需求主要来自电商和第三方物流,大部分项目出租率稳定,多个项目依然保持满租状态。与此同时,依然监测到大面积的来自第三方物流和制造业的租户在积极寻租,有头部电商在深圳未寻得大面积的仓储空间转而落位东莞。疫情期间的短暂封控虽然导致部分仓库业务暂停,跨境电商时效有所延迟,但整体来看,各大港口业务依然正常运转,大部分仓库出租依然保持稳定,整体市场空置率环比无变化,保持在0.4%的历史低位。

供不应求的状况继续推动市场平均租金持续增长,环比录得0.5%的增长至每月每平方米47.7元,其中非保税物流园由于项目的稀缺性,租金增长明显。

“未来六个月,预计仅有一个新增供应入市,为位于龙岗区的普洛斯物流中心,总体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整体市场供不应求仍将持续。需求方面,在政府多管齐下的管控策略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管控,来自电商(包括跨境电商)和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将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因此整体市场将呈现租金稳定增长、空置率低位运行的市场态势。鉴于此种情形,一些租户在深圳无法寻得优质高标仓空间的情况下,将会转向厂房类的单层仓,甚至楼仓来进行替代,也会有部分需求继续外溢至周边的东莞和惠州等城市进行布点。”

2022年第一季度,深圳大宗交易市场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共录得5宗大宗交易,包括4宗写字楼交易以及1宗数据中心的交易。单季成交总额共人民币33.4亿元,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

写字楼交易继续引领市场,为单季大宗交易市场贡献了77.4%的交易额,包括3宗散售型成交以及1宗整栋交易,其中3宗散售型成交均发生在前海新落成的写字楼项目,均以资产交易的方式完成。而位于梅林的恒深影联合大厦则以股权交易的方式达成,同时也创造了本季单宗交易额的最高纪录,共约17.3亿元。季内写字楼交易的买方由实业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电子公司和生物医药公司构成,购买的目的均为自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录得一宗数据中心的交易,为上海万国数据以7.5亿元购买了位于深圳观澜的一个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卖方中国新电信集团为一家香港公司,出售的理由是为了回笼资金。

“未来六个月,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预计会有房地产公司和大型综合企业因战略调整,考虑出售部分物业以获取现金流,市场上可售物业将增多,整体大宗交易市场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其中,写字楼市场的高位供应持续更是将带来写字楼散售及整售交易的增加,使其继续担纲市场成交主力。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上M0可售项目的逐渐增多,鉴于其对比商业写字楼的价格优势,预计该类物业的大宗交易谈判以及相应成交也会随之逐步显现。此外,工业类物业将依然凭借良好的租金表现、单体投资额较小且可以通过REITs退出以及可以进行城市更新实现增值等特点而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
CBRE:2018年深圳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 //www.otias-ub.com/archives/820707.html Mon, 14 Jan 2019 09:38:51 +0000 //www.otias-ub.com/?p=82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