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电视面板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Mon, 06 Nov 2023 16:42:5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Runto:2023年10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预测及波动追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657438.html Thu, 09 Nov 2023 07:41:42 +0000 //www.otias-ub.com/?p=1657438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美元

2023年10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趋势

–9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的走势弱于8月20日预测。中小尺寸32、43、50、55寸价格维持8月水平。大尺寸65、75寸上涨1美元。85寸上涨至多2美元。

–当月市场平均结算价格和面板厂的月初报价存在一定差异。预测战略大客户真正形成共识,完成结算尚需一定时间

–核心观点:面板价格自2月起至今单边上行了7个月,已经积累不少涨幅,处在相对高位。而整机市场的基本面未发生利好反转,终端需求长期低迷,整机企业内生的拉货动力难以维系,面板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回归到常态

–预测10月液晶电视面板的各尺寸价格将全面持平。10月之后将进入相对稳定或温和波动状态,年内难见大尺度下跌。11月存在发生微幅下跌的可能性。

–32寸/43寸:均已经在8月达到目标价,9月维持不变。预计10月大概率仍将持平,亦存在下跌可能。中小尺寸是当前市场杂音比较多的尺寸段。32寸的贸易市场存在低至35美元的成交价。

–50寸/55寸:9月,10月维持8月份价格。

–65寸/75寸:9月市场均价分别增长1美元,达到183美元和247美元;对于面板厂,这已是比较理想的结果,核心大客户在真正达成当月价格共识后,甚至可能维持至8月价格。预计10月维持9月价格。

–85寸:9月市场均价实现2美元的增长至343美元。当初的目标价为360美元,已无可能实现。预测10月维持9月价格。

–98寸:5-10月价格未有变化,保持在600美元。

–全球第一的整机品牌三星电子和大陆面板大厂的谈判逐渐破冰。考虑到进入整机传统旺季,以及专有面板型号等问题,面板厂开始陆续恢复三星向的出货需求量。

–预测液晶电视面板大厂从10月起的稼动率会降至75%左右,但已难以再撬动价格。面板价格在Q4保持相对稳定,应该是供需双方相对愿意接受的状态。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美元

备注:红色竖线所示意的最高或最低点指的是面板价格在过去连续12个月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RUNTO:2023年9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预测及波动追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647756.html Wed, 13 Sep 2023 07:40:14 +0000 //www.otias-ub.com/?p=1647756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美元

2023年9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趋势

–8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结算价格的波动曲线如之前预测完全一致,这也印证了当前市场交易的特点:缺失弹性、谈判余量小

–8月,85寸均价上涨15美元,65和75寸分别上涨6和8美元,50和55寸上涨5美元,32和43寸分别上涨1和3美元。

–核心观点:8月的市场交易中没有发生高强度的博弈,基本上结算价即等于通知价。不过,各尺寸涨幅正在有序收窄。洛图科技(RUNTO)认为,此轮面板价格的上涨周期正接近尾声,各尺寸陆续触达目标价。后市还有9月明朗的、缩幅的最后一涨,10月之后将进入相对稳定或温和波动状态,年内难见大尺度下跌

–产能:8月,面板大厂G10.5和G8.5/8.6产线稼动率已下调至在80%-85%之间,预计进入Q4,稼动率将下调至75%左右。

–32寸/43寸:8月,32寸产品达到目标价40美元,预计9月大概率将持平,部分客户不排除上涨最多1美元。43寸8月上涨3美元,至68美元,预计9月仍有2美元的涨幅。中小尺寸是当前市场杂音比较多的尺寸段。贸易市场存在比原厂要低的成交价,这是两个价格运行体系。电视品牌仍将倾向于向原厂购买相对价高的面板,从而获得战略关系维护、物量、质量、售后以及万一价格崩塌之后的rebate保障

–50寸/55寸:8月均价分别上涨5美元,至112和133美元。50寸价格相对宽幅,贵达119美元,低至110+美元。55寸仍然相对紧缺,部分客户结算至138美元。预计9月,两尺寸将维持3美元的涨幅,分别至115和136美元。55寸的面板厂目标价为140美元

–65寸/75寸:8月增长6和8美元,分别达到182美元和246美元;预计9月分别上涨5美元,至187和251美元。

–85寸:8月均价实现15美元的增长至341美元,涨幅比7月的20美元减少25%。预计9月将再涨10美元至351美元。面板厂目标价为360美元

–98寸:5-9月价格未有变化,保持在600美元。

–进入9月,电视整机厂商需要开始准备双十一大促的备货,这是2023年度KPI达成的最后一个机会。今年以来表现优秀、目标激进的品牌企业继续保持之前下达的面板采购Forecast,尤其在大板产品。而近两年衰退的企业考虑到后期价格和库存风险,开始谨慎地小幅下修采购计划。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美元

备注:红色竖线所示意的最高或最低点指的是面板价格在过去连续12个月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供应商表示,液晶电视面板技术的研发已基本停止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1132.html Tue, 04 Jul 2023 08:57:39 +0000 //www.otias-ub.com/?p=1621132 长期的行业观察家鲍勃·雷克斯(Bob Raikes)指出,液晶(LCD)电视这个怪物已经停止了进化,默克公司已经证实,他们不再有任何专门用于液晶电视面板的重大研发项目。

多年来,液晶电视一直是在VA或IPS面板上制造的,在核心液晶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近年来,“QLED”和“mini LED”液晶电视的画质和性能的改善可以归功于LED背光等其他组件。预计这些组件还将继续发展一段时间。

作为液晶面板液晶材料的主要供应商,默克公司已经证实,该公司在该领域不再有任何重大研发项目。

-“因此,在今年的展会周上,我问EMD(这是默克KGaA的美国名称,目前是LC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他们正在做什么来推动显示器的LC材料进入下一个阶段。他们告诉我,他们没有大屏幕液晶材料的主要研发,尽管在VR/AR领域有一些关于反应介质的工作。他们正在开发用于隐私窗口和天线的LC,但他们告诉我们?客户对LC材料的重大开发没有需求。”Display Daily的鲍勃·雷克斯写道。

LCD怪物

液晶面板技术的最新发展是由默克公司为LG显示器和京东方开发的被称为IPS Black的IPS的改进版。

考虑到LG display和三星display等领先的显示器制造商已经或即将放弃LCD面板的生产,默克的这一声明并不令人意外。中国企业近期也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向近期OLED和长期更奇特的显示技术。

鲍勃·雷克斯喜欢把它称为“LCD怪物”,因为多年来LCD已经完全淘汰了阴极射线管(CRT)、等离子体,甚至是SED等未来的显示技术。

LCD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但随着OLED、QD-OLED、直视LED和其他更有前途的显示技术的出现,我们有理由对显示器的未来更加兴奋。

来源:flat panels hd  *本文由未来媒体网络编译

]]>
RUNTO:2023年4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1950万片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9527.html Mon, 05 Jun 2023 07:17:57 +0000 //www.otias-ub.com/?p=1609527

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出货月度追踪》,2023年4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19.5M片,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3.9%;出货面积为13.7M平方米,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1.8%。

出货面积维度的表现优于出货量,主要原因在于平均尺寸的向上升级。至今年4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已达48.5英寸,比3月增加0.5英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英寸。

连续13个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月度出货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千片,%

2023年4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特点

电视面板业时下正处在明确的卖家市场。面板厂的经营思路不再是“唯满产”、“份额竞争”,而是“要价格”、“自救共识”。其通过调整稼动率和出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今年以来的电视终端市场并不景气,因此,在第一季度面板出货量大幅度降低16.5%之后,4月继续下滑。

当月,中国大陆电视面板厂出货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稳定在70%,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环比微增0.4个百分点,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业的话语权彻底地、全面地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厂商。

BOE(京东方)当月出货量超500万片,排名第一,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6.2%。32寸、43寸和65寸三大主力尺寸市场上,BOE继续保持领先;超大尺寸产品85寸和86寸两个产品合并出货量接近100K,当月超过AUO(友达);98寸产品环比翻倍增长;4月起100寸产品BOE已开始量产出货。

CSOT(华星光电)当月出货量近400万片,同比增长7.3%,环比下降1.8%。优势产品55寸和98寸今年以来持续第一,其中55寸年累计出货的市占率达到37.8%,领先第二名11.5个百分点;98寸产品环比翻倍增长,当月出货量超过20K;广州T9项目50寸产品线仍处于爬坡阶段,本月出货超过150K。

HKC(惠科)本月出货量约340万片,同比增长12.8%,环比下降6.5%。尽管32和43寸截至4月仍然是HKC的出货主力尺寸,但大尺寸化已经相当显著,今年以来55寸及以上产品的内部占比逐月上升,4月达到24.7%,较去年同期增长8.3个百分点。85寸产品当月出货再次超越AUO夺得第一,市占率达到34.1%,已连续两个月出货超过90K。超大尺寸100寸产品出货目前已经占到整体市场的80%以上。

台系面板厂Innolux(群创)和AUO(友达)的合并市占为20.4%。Innolux坚守中小尺寸产品路线,50寸及以下尺寸产品的内部占比稳定在99%。AUO当月环比出货增长最高,达到17%,从32到75寸出货环比均有增长。

日韩系面板厂合并市占今年以来均在10%以下,当月为9.5%。Sharp(夏普)的市场占有率逐月增加,本月达到6.5%。LGD在停产和减产影响下,本月出货量同环比均有超30%的大幅下降。

2023年4月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厂出货排名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千片

电视面板价格2月以来持续上涨。依此趋势,5月结束后价格将回到成本线之上,6月面板大厂的当月利润将转正。

稼动率方面,5月,群创、CHOT等满产运行,BOE、CSOT等大厂G10.5产线稼动率约90%,G8.5/8.6稼动率在80-85%之间。根据《6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预测及波动追踪》,从面板厂的经营状况和控盘逻辑来看,6月面板价格仍将继续上涨。在中国大陆618大促销售不容乐观的预判之下,面板厂的稼动率将开启下调通道。

文章来源:Runto洛图科技观研

]]>
RUNTO:2023年6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预测及波动追踪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5792.html Tue, 30 May 2023 08:02:34 +0000 //www.otias-ub.com/?p=1605792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美元

2023年6月液晶电视面板价格趋势

5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继续大幅普涨,涨幅并未如期收敛。85寸均价上涨20美元,65和75寸均涨10美元,50和55寸分别涨7和10美元,32和43寸分别上涨2-3美元。

01 核心观点

高涨幅并不意味着需求旺盛,也不意味着供应缺口严重,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核心工业品市场的博弈程度。时下正处在明确的卖家市场。

02 预测

根据面板厂的经营状况和控盘逻辑,6月面板价格仍将继续上涨,各尺寸回归至成本平衡线。考虑到终端市场表现的靴子落地,涨幅应略有收敛。

03 产能

5月,大厂G10.5产线稼动率约90%,G8.5/8.6稼动率在80-85%之间。彩虹CHOT和群创满产运行中。预测6月稼动率随市场表现而下调。

04 库存

整机厂商的大陆整机库存到达阶段性最大值,以备中国618促销。由于面板厂的控货,整机厂商的面板库存并不算高。LGE出于LGD的可能关厂计划,正在积蓄面板库存。

05 经营

估计彩虹CHOT 5月经营利润已经转正。大厂上半年TV面板业务预亏损约30亿人民币,依据6月涨势,预计当月利润将转正。

06 32寸

5月上涨2美元到35美元;预计6月面板价格仍将有1美元的增长。32寸在市场贸易商保有不少库存,形势容易变化。

07 43寸FHD

5月价格到达59美元,较4月大幅增加3美元,小客户价格达到61美元;预计6月增幅回落至2美元。

08 50寸/55寸

5月分别上涨7和10美元,至93美元和114美元。55寸因LGD减产,以及面板大厂内部IT业务抢占TV产能的影响,是市场相对最缺货的主力尺寸,部分小客户结算至116-118美元。预计6月,两尺寸将维持6-7美元的涨幅,其中,大厂的(+10)美元55寸报价将给买手形成压力。

09 65寸/75寸

5月一致增长10美元,分别达到158美元和218美元;预计6月厂商报价170美元和230美元,最终涨幅大概率收敛至8美元,结算或为166美元和226美元。

10 85寸

3和4月,已有部分客户结价有15-20美元的增长,5月平均价格实现20美元的增长至286美元,60Hz和120Hz差价10美元。预计6月85寸将再涨15美元。

11 98寸

5-6月价格暂未有变化,保持在600美元。

中国618大促的预售即将开启,洛图科技(RUNTO)判断,从厂商和渠道平台的准备情况和市场气氛来看,最终表现不容乐观。

整体面板的供需市场正在出现分歧和割裂:终端市场不看好,面板价格越涨越坚决。一切都源于,电视面板厂出于经营压力,已经不再有过去的满产执念和份额追求。各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最终形成大厂共识,并且从去年10月起实操已经得心应手。而数量众多的整机厂很难形成默契,又对未来价格趋势心里没底,只能被迫现价交易,维持安全库存。

从电视面板厂角度来看,全面盈利之后,7月开始,将维护和整机客户的关系,平衡整体产业链条上的利润分配,面板价格走势走向舒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临界点左右,市场随时可能剧烈转向。

数据来源:洛图科技(RUNTO),单位:美元

备注:红色竖线所示意的最高或最低点指的是面板价格在过去连续12个月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中国顶级电视制造商竞争加剧:2023年液晶电视面板购买力剧增利好中国面板厂商的发展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1105.html Thu, 18 May 2023 07:58:25 +0000 //www.otias-ub.com/?p=1601105

概览

Omdia 的《电视显示面板与 OEM 情报服务》(TV Display & OEM Intelligence Service)显示,来自中国顶级电视制造商的竞争正在加剧,TCL 和海信分别为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电视面板采购商,在 2023 年第一季度的液晶电视面板的购买力增长至 24%市场份额,这同时也意味市场正朝著有利于中国面板厂商的方向发展。此前,TCL 和海信的合并市场份额在 2022 年为 22%,四年来的历史平均水平的总购买份额为 19%。

在过去十年中,三星的购买力最强,其2022 年液晶电视面板购买力市场份额为 13%,但相较于2021 全球 18% 的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是供货至三星相比,这一结果要弱得多。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顶级电视制造商增加了电视出货量,以加强其在品牌和 OEM 业务中的全球电视市场地位。

Omdia 显示产业研究总监杨静萍(Deborah Yang)表示:“我们的报告显示,面对三星在2023 年第一季度液晶电视面板购买力虽然仍然以14% 的份额维持其世界领先地位,TCL 和海信的面板采购量份额仍然持续稳健提升,竞争差距正在缩小。然而,尽管韩国面板制造商在液晶电视面板已经相继退出和缩减,但对全球电视市场需求的保守预测仍让中国面板制造商有所担忧。中国电视制造商强劲的面板采购量以积极扩大其全球电视市场份额,对于中国面板制造商消耗产能和优化供应链效率至关重要。”

2022 年,TCL 和海信购买的液晶电视面板中,76% 来自中国面板制造商,包括京东方、华星、HKC Display、CHOT 和 CEC Panda,比一年前的 73% 或 2019 年的 58% 有所增加。

2023 年,三星显示器和 LG 显示器分别退出或淡出液晶电视面板业务,使得韩国电视制造商在过去是市场上最强大的面板采购商当前在与外部面板供应商商业谈判时不若以往的强势。

杨静萍总结道:“2023 年液晶电视面板的供应链版图将发生巨大变化,全球电视制造商的竞争格局也已发生改变,同时2023 年的供应链议价能力也将有所变动。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这特别对于全球高端电视制造商将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来自: Omdia

]]>
Omdia:2021-2023 年预测液晶电视面板备货中实力变迁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7888.html Thu, 11 May 2023 07:51:34 +0000 //www.otias-ub.com/?p=1597888

要点

• 由于少数实力雄厚的企业主宰著电视显示面板市场,电视厂商和面板厂商在试图维持其议价能力时,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境与风险。

•面板采购计划和面板厂商的供应与备货计划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 2023 年的供应链议价能力也将有所变动。

数家实力雄厚的企业主宰著业务关系或市场,电视厂商和面板厂商在试图维持其议价能力时,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境与风险。如图 1 所示,尽管少数业务关系始终保持著稳定,但近年来有许多业务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京东方与惠科将在 2023 年扩大和顶级中国电视厂商的业务合作,而三星与 LG 电子将失去一些利用集团内部面板供应商的优势。

2023 年将有更多的面板供应链关系发生变化

预计采购计划和面板备货情况在 2023 年将发生变化,原因如下:

韩国面板厂商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採取了下列行动:

在 2022 年退出液晶面板业务
在 2023年关闭其韩国及部分中国液晶面板电视生产线

全球外部市场环境和商业环境可能会改善或恶化。2023 年 1 季度,部分区域市场的银行业危机导致市场中的恐惧情绪和信心不足加剧。目前一些经济学家担心 2023 年可能会发生全球经济衰退。全球电视市场需求复苏能力不足,这将促使电视厂商重新设定在 2023 年的电视业务计画。面板采购计划也将随之发生调整。

面板厂商在 2023 年 1 季度开始采取按需生产的策略,以应对需求变化风险并提升他们在面板价格上的议价能力。

Omdia 在《显示面板行业动态 — 2023 年 3 月:尽管面临许多挑战,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在 3、4 月的上涨早于预期》报告中进行了详细报导。

 经历了 3 月至 4 月的价格蹿升之后,液晶电视面板厂商希望在 5 月持续大幅涨价,尤其是大尺寸面板的价格。然而,5 月份的面板价格上涨幅度预计将小于 3 月到 4 月的涨幅。这是由于 5 月之后的需求前景可能不如 3 月和 4 月强劲。除此之外,部分电视厂商对于采购面板策略可能会持谨慎态度,原因如下:

面板价格上升可能会逐渐削弱部分电视厂商的利润率。

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国 618(6 月 18 日)大促活动的准备工作即将结束。电视厂商趋向于持观望态度,便于在调查实际销售结果后再决定是否在 2023 年 2 季度末和 3 季度补充面板采购。原因在于,在中国在 2022 年 12 月解除疫情限制以促进市场复苏后,618大促活动实际销售结果将是反映消费者对于电视需求情况的一项显著、重要指标。

在北美和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中,对于 2023 年下半年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情绪正在日益显著,在这些地区中,面板价格的上涨有部份会不得不转移到零售商身上。

目前,面板厂商正在高度关注需求是否有可能在 5 月之后降低。因此,有部份的面板厂商计划从 5 月或 6 月开始降低他们的产线产能利用率,从而维持在面板价格上的供应商议价能力。

如果 6 月出现需求变化或 2023 年 3 季度的季节性需求低于预期,当中国的面板厂商决定采取按需生产策略时,面板价格将可以维持在特定水准,足够为面板厂商提供生产和业务运作所需的现金流,或是足以让他们机会扭转部分尺寸电视面板业务的财务形势。

供应端导致的面板价格上涨难以长久维持下去,但最终,需求端的影响将是最重要的因素。控制面板供应的供应端企业必须在需求值降低前采取行动,或是在顶级电视买家以需求下降为由向面板厂商争取更低的面板价格之前采取行动。

}乐金显示在 2023 年的液晶面板电视供应将非常有限,面板备货将优先供给三星和 LG 电子。乐金显示与三星之间的长期供应协议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因此三星在 2023 年必须寻求其他供应商以获取后备供应。它的首选供应商是中国台湾和日本供应商。三星的中国战略面板供应商(如华星光电和惠科)近年来大幅增加了面板备货。

2023 年 4 月,三星计划将在今年采用乐金显示的 WOLED 电视面板,目标是通过 OLED 电视提升其高端电视产品阵容,同时做为抗衡中国领导液晶面板供应商在少数寡头下供应链斡旋能力的提升。这也可能是韩国政府的建议。但是,三星与乐金显示之间的 2023-2024 年液晶电视面板供应计划可能无法得到完全保障。

南京中电熊猫在 2023 年结束其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的面板业务。

华星光电和惠科在 2023 年的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计划能持续成长,但由于其业务仍多以TCL 和三星等部分电视厂商为主,避免供货客户的过渡集中,开发更多元化客户需求是有其必要。

1.图 1:各面板厂商的 2021-2023 年液晶电视面板备货与计划(2023 年 3 月更新),百万片

来源:Omdia

液晶电视显示面板行业已经形成了少数寡头格局。这些为数不多但实力雄厚的中国面板厂商,面对从 2021 年下半年到 2022 年的面板供应过剩的持续性问题采取了透过降产和按需生产的策略扭转供应链斡旋和面板价格议价能力,他们所采取的做法在面对当前2023年仍充满挑战与市场不确定性高风险下,是否仍然能继续确实一致执行更为重要。通过降低产线产能利用率来控制供应是避免价格暴跌的一种方法。同时,管理和优化策略型与商业型电视厂商客户之间的业务关係对他们同等重要,并且维持稳定健康的液晶面板库存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控制生产,总的来看, 2023 年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预计仍然将超出需求。即便如此电视厂商必须强化与战略面板供应商以及后备货源之间的业务关系。

整体来看,面板需求预测和备货计划将时有变化,这取决于电视厂商能否保持其 2023 年的电视业务计划又或是必须降低计划目标。如果市场环境和商业环境持续表现不佳或发生恶化,则面板采购计划也将相应减少。然而供应链斡旋能力的变化还将取决于面板厂商的 2023 年供应计划,面板厂商的财务困难和如果发生可控或不可控的供应链环节生产问题都将可能影响该供应计划。

]]>
RUNTO:2023年1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1670万片 同比下降23.4%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8860.html Sun, 12 Mar 2023 12:08:07 +0000 //www.otias-ub.com/?p=1568860 近日消息,根据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出货月度追踪》,2023 年 1 月,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为 16.7M (1670 万)片,同比下降 23.4%,环比下降 22.2%。

连续 13 个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月度出货,单位:千片

2023 年 1 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特点:

–全球十家电视面板厂变八家。SDC(三星显示)已在去年 12 月份出清最后的库存;同时,CEC (中电)G6 停产。此外,LGD(乐金显示)韩国坡州 P7 工厂停产,广州工厂大幅度减产,GP1 和 GP2 的产能利用率不足 50%;加之中国春节致生产天数减少,1 月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厂整体稼动率仅有约 65%。(“稼动率”英文称作 activation 或 utilization,是指设备在所能提供的时间内为了创造价值而占用的时间所占的比重。)

–中国大陆电视面板厂出货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首次突破七成,达到 72.2%,环比提升 11 个百分点,同比提升 5 个百分点。

BOE(京东方)当月出货量超过 400 万片,排名第一,但同环比均有两位数降幅。32 英寸、43 英寸和 65英寸三大主力产品上,BOE 继续保持领先。85/86 英寸产品出货比较稳定,但在 75 英寸产品上 BOE 开始走弱,与 CSOT 近两月的差距在逐步加大,从 100K 扩大到 160K。

CSOT(华星光电)当月出货量近 360 万片,同比下降 8.9%,环比小幅下降 3.5%。CSOT 在 55 英寸和 75 英寸两大主力产品上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市场份额分别超过 40% 和 50%。超大尺寸 85 英寸产品上,当月同环比均有两位数增长,且是环比唯一增长的面板厂。同时,98 英寸产品的市场份额保持在 70% 左右。

–HKC(惠科)本月出货量超过 310 万片,同环比均有小幅下降。HKC 主要三大尺寸产品 32 英寸、43 英寸和 50 英寸出货较为稳定,其中 43 英寸和 50 英寸同环比均实现增长。超大尺寸 100 英寸产品从去年 9 月开始量产后,每月出货稳定在 1-2K。

–台系面板厂 Innolux(群创)和 AUO(友达)的合并市占为 19.4%。Innolux 是本月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面板厂。台系优势产品 85 寸受到大陆面板厂的挤压,市场份额从去年的 55.6% 下降到本月的 42.4%。

–日韩系面板厂本月合并市占为 8.4%,环比骤然下降 10.3 个百分点。Sharp(夏普)的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在 4% 左右,差异化产品 60 英寸和 70 英寸的出货环比均实现大幅的增长。

2023 年 1 月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厂出货排名,单位:千片

–2 月中旬,液晶电视面板突然涨价,从月初开始,整机品牌就开始追加面板采购订单,涨价确立后加单愈发明显。事实上,目前的加单更多是需求前置,终端市场仍然低迷。

自 IT之家

]]>
Omdia:中国偏光片制造商垄断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偏光片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1404273.html Wed, 16 Mar 2022 09:20:10 +0000 //www.otias-ub.com/?p=1404273

要点

  • 面板厂商在 80 英寸和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面板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市场增长。
  • 中国的偏光片制造商已经垄断了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偏光片市场。
  • 由于偏光片在有限宽幅的生产线上生产,因此根据面板尺寸生产的效率非常重要。

面板厂商在 80 英寸和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面板上表现出积极的市场增长

由于担心 2022 年面板市场供过于求,面板厂商正在考虑扩大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生产,以减少面板供需下降周期的风险。

1 显示了基于长期需求预测追踪结果的超大尺寸电视面板对偏光片的需求转换情况。80 英寸及以上液晶面板的偏光片需求面积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 20% 以上。另外,根据面板厂商的商业计划,Omdia 预计 2022 年超大尺寸面板的产量将比 2021 年增长 69%。虽然数量仍然很小,但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由于超大尺寸面板被认为是高端产品,偏光片制造商正在关注。

180 英寸及以上偏光片面积需求预测

Source: Omdia

不同宽幅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1 显示了切割超大尺寸面板偏光片时的效率。由于下偏光片被放置在面板的水平方向,而且水平方向的长度很长,所以它直接影响了偏光片的生产效率,因为每条生产线的效率都是根据下偏光片来计算的。如 1 所示,90 英寸和更大尺寸的偏光片可以在宽幅超过 2300 毫米的产线上生产,而 98 英寸只能在 2500 毫米宽幅的生产线上生产。

随着尺寸的增加,可用的偏光片生产线变得越来越有限。另外,在生产偏光片时,有一个用于实际生产的有效宽幅。对于 90 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尺寸面板,即使长度小到几毫米,也能决定生产的可能性。由于每个制造商的有效宽幅是不同的,有效宽幅的管理可能是生产超大尺寸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 1: 超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偏光片的生产线效率(下偏光片)

偏光片的供应链状况和市场份额

80~90 英寸的偏光片与大尺寸电视面板偏光片的趋势类似,都可以在 2300 毫米宽幅的生产线上生产。然而,如 1 所示,能够生产 90 英寸以上偏光片的生产线是有限的,只有三家制造商能够提供 90 英寸及以上的偏光片:杉金光电(Shanjin Optoelectronics)、恒美光电(HMO)和三星 SDI

对于 98 英寸及以上的偏光片,拥有 2500 毫米宽幅生产线的杉金光电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

因此,Omdia 预计中国的偏光片制造商将在 2021 年第四季度占据 90 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面板偏光片市场份额的 93%,并主导 98 英寸及以上偏光片的生产。

表 2:90 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面板的偏光片供应链状况

]]>
Omdia: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在2022年第一季度降至低点后预计将逐渐反弹 //www.otias-ub.com/archives/1368397.html Thu, 30 Dec 2021 03:39:09 +0000 //www.otias-ub.com/?p=1368397
要点

  • 由于电视面板供应链不可预期的波动,2022年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可能出现更显著和更频繁的波动。
  • 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持续下跌,并在2022年第一季度降至上个周期的低点。
  • 韩国电视机厂商削减了2021年第四季度的需求,中国厂商的需求仍然疲软,但略高于预测;韩国和中国电视机厂商的2022年一季度采购计划均降至四年来的低点。
  • 美国零售商对2021年第四季度的电视销售不看好,对2022年的电视业务投资越来越谨慎。
  • 如同Omdia之前预测,在面板价格与采购量均同时到达低谷的情形下,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将在2022年一季度过后恢复稳定并开始反弹。
Omdia预测,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最早将在2022年一季度稳定并反弹。然而,由于电视面板供应链不可预期的波动,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出现更显著和更频繁波动的可能性不能被忽视。

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存在持续下跌的风险,并在2022年第一季度降至上个周期的低点

Omdia分析2022年一季度面板价格持续下跌,降价至上个周期低点的可能性来自以下原因:

面板厂商跟来自电视机厂商的降价压力不断进行谈判;然而目前观察面板厂产能稼动率在9月后的向下调整后,  并无进一步下调,也没有明确的稼动率调整来应对2022年第一季度可能出现的需求修正 。而因应短期需求,  部分面板厂稼动率预计于2022年第一季度再次上调。

  • 季节性需求问题,导致2022年上半年的电视面板需求依旧疲软。
  • 高价电视的库存将延续到2022年上半年,供应链的准备时间较长,导致目前较便宜的LCD面板做成的电视整机在2022年第二季度才能到达北美和欧洲等主要市场的零售渠道。
  • 电视品牌或OEM厂商缩减其2022年的LCD TV销售计划,而增加OLED TV、QD OLED TV等新技术电视。
  • 由于一定数量需求已经因为Covid-19以及全球防疫效应提早在过去这两年发生,以及发达市场的需求饱和,2022年的需求前景较弱。需要新一波的价格需求弹性刺激。
  • 非面板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仍然很高,造成整机厂商相对保守,连带影响面板采购数量跟着保守。虽然面板价格跳水,然而非面板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仍然很高。因此电视机供应链总成本下降幅度有限。
  • 全球经济在2022年面对Covid-19及其变种病毒卷土重来的不确定性,造成整机厂商目前趋近保守。
  • 全球领先的电视机厂商逐渐采取分散供应的战略,并在2022年向中国面板厂商施压,例如三星VD向乐金显示采购更多LCD电视面板。
  • 面板价格下跌时,最快重新恢复平衡的方法是通过减少工厂稼动率来控制供应,但目前液晶面板的供应是由中国面板厂商主导,然而目前观察面板厂产能稼动率在9月后的向下调整后,并无进一步下调,也没有明确的稼动率调整来应对2022年第一季度可能出现的需求修正。因应短期需求与折旧成本考虑,部分面板厂稼动率预计于2022年第一季度再次上调。
  • 原本低端电视机厂商和面板代理商迫于压力抛售低价面板(尤其是32和43英寸) ─ 结果关键取决于在低端电视机厂商和面板代理商将这些面板补货到一定水平之后,2022上半年液晶电视的市场需求前景是否能否持续;不过一线电视机厂商认为这些尺寸的液晶电视的需求无法持续,目前对这些32”,43”面板尺寸的短期强劲需求来自于低端电视机厂商和面板代理商,他们倾向于战略性地储存低价面板,不一定是为了真正的市场需求,而是在押注到未来的价格反弹商机时进行交易。
电视机厂商在2021年四季度的面板采购计划较弱,2022年一季度的采购趋于保守

韩国电视机厂商削减了2021年四季度的面板需求,中国电视机厂商的采购计划仍然疲软,但略高于之前的预测。总的来说,电视机厂商对2022年第一季度的面板采购计划比较保守,采购量估计会下降到四年来的最低点,但同时这也表示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逐渐结束,如图1图2所示。

  • 面板采购量对三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谈判筹码,与竞争对手相比,它可以谈判有竞争力的供应链资源和价格。由于预计面板价格将降至较低水平,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强劲采购之后,三星电视原本计划在2021年第四季度进一步增加面板采购量。然而,在11月,三星决定将其第四季度的面板采购计划削减12%。同时,考虑到市场需求放缓,三星面临压力,将其2021年的电视出货量预测进一步下调至4200-4300万台。
  • 2021年,三星的面板采购量与电视机出货量的差距比例增加到15%,库存水平比安全库存水平多约4周。这是由于在2021年,由于全球物流问题,如集装箱短缺和港口拥堵,供应链准备时间变得更长。进入2022年第一季度,三星对补充面板供应更加谨慎;并同时不断推动面板价格下降。
  • 三星计划在2022年将其从乐金显示采购的液晶电视面板数量大幅提高到400万片以上,同时降低对中国面板厂商的需求预测。除了液晶电视面板,三星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向乐金显示采购OLED电视面板。从长期来看,乐金显示可能是三星电视面板的重要战略供应商之一。
  • 一些中国电视机厂商在最近的2021年终购物销售旺季清理了一些库存,此举鼓励了一些电视机厂商在2021年四季度恢复面板采购,尽管这种增长相对较为温和。大多数中国电视机厂商对未来几个月的电视出货量预测比较保守,因为海外市场仍然没有需求复苏的迹象,而海外市场是TCL和海信等一线电视机厂商全球电视出货量的主要来源。此外,中国电视机厂商并不急于在2022年第一季度补充面板。他们仍然把控制库存和减少存货跌价损失(write-offs)放在首位,因为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面板价格很快就会在近期几个月稳定下来。

图1:三星和LG电子的电视面板采购量,2019-2022年(F),2021年11月更新

Source: Omdia

图2:中国一线电视机厂商的面板采购量,2019–2022 (F),2021年11月更新

Source: Omdia

美国零售渠道对2021年第四季度的电视销售不看好,对2022年的电视业务投资越来越谨慎

Omdia对2021年黑色星期五的销售情况和零售商对电视业务前景的看法如下:

  • 2021年的黑色星期五促销活动,”Go big at home”的口号以及沃尔玛自家品牌Onn非常便宜的价格可能推动了北美的销量。这种激进的定价举措,尤其是70英寸液晶电视以398美元的价格促销,震惊了三星和LG电子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70英寸液晶电视出货商。
  • 70英寸电视的杀手级价格将影响邻近尺寸电视的竞争 ─ 50和55英寸等中端尺寸电视的市场地位可能会恶化。
  • Omdia假设Onn较低的电视价格是以前分配给几个电视供应商的促销预算的结果。然而,在2021年,沃尔玛可能将更多的预算花在了它的自营品牌Onn身上,因为在2021年第二季度,只有很少的电视机厂商愿意向零售商承诺在黑色星期五进行大量的、有竞争力的价格交易。当时,电视机厂商和零售商都受到供应链限制和供应链成本暴涨的影响。
  • 目前电视机厂商不断要求面板厂商提供更多价格优惠,否则他们将被迫放弃一些业务以及数量。此外,在因应来自面板采购不断降价的压力同时,面板厂商可能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再度调整产能稼动率。
  • 如前所述,由于2021年的供应链问题,零售商对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并不看好。零售商担心销售结果会比预期的差,这意味着他们将持有高于预期的高价库存(包括电视供应商工厂的SKD/CKD半成品电视,由于港口拥堵导致的管道中的隐藏库存)。
  • 包括零售渠道商在内的电视面板供应链参与者目前正忙于2022年的预算规划。考虑到管理电视面板供应链动态和价格波动的困难,零售渠道商要么变得更加谨慎,要么将降低他们在电视领域的投资,而倾向于将预算用于IT和游戏设备。
  • 在2021年四季度的季节性促销之后,零售商不愿意过多降低电视的平均销售价格(ASP)。还有一个风险是,零售商至少需要一个季度或更长时间来清理配备较高面板价格的在手和在途管道库存。
  • 零售商并不急于补货,不管它是否比几个月前的价格便宜。北美零售商对美国超级杯 (Superbowl) 运动赛事或政府退税补贴推动的需求并不乐观,因为电视商品的成本仍然很高,因为他们之前超前部属于供应链 ─ 这意味着他们为这些商品支付了更高的价格。
  • 零售商们仍然担心全球市场出现滞胀现象。他们更加关注全球经济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将再次追踪电视面板供应链,直到有明显的供应/需求逆转迹象 ─ 然而,这可能要等到2022年第一季以后才会发生。
  • 鉴于2021年四季度的促销结果(主要是北美黑色星期五和中国的双11),零售渠道商现在正把他们的压力传递给电视机厂商。面板厂商应该对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压力保持警惕,这种压力将持续到2022年一季度。这是因为主要的面板厂商仍然希望将他们的工厂利用率保持在一个有折旧成本竞争力的经济规模。
2022年第一季度为此波面板价格低谷,第一季度底以及第二季度初面板价格将平稳并逐渐反弹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2022年第一季度将为此波面板价格低谷:电视面板采购量以及电视面板价格都将降到此LCD循环的低点。

低谷已到,反弹可期。Omdia预测2022年第一季度底以及第二季度初面板价格将平稳并逐渐反弹。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 价格接近上波价格循环低点,而价格降幅由2021年第四季到2022年第一季逐渐减少,反映了价格与数量之间调整的预期心理,面板厂商与整机面板采购开始对于价格低点的预期有上波低点 (2022年第二季) 当参考,以及对于反弹的预期心理。
  • 整机厂商对于面板采购数量与价格一直呈现买涨不买跌的战略。当预期价格持续下跌时并不会加大其面板购买数量,当价格已跌进低谷时,则必须开始采购战略性面板储备库存。因此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过后将开始提高采购量,以因应2022年整年度的电视销售与出货计划。换言之,2022年第一季度的面板价格将是电视整机厂商在2020年以来到2022年整年度所能买到的面板最低价,加上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终端渠道销售虽然因物流因素而坎坷,但终究持续减少渠道库存。这种预期心理将会持续引导整机厂商自2022年第二季起加大其购买力度。而有些超前部署的整机厂商,甚至在第一季度就必须提早追加订单与数量,以求达成其整年度出货目标。
  • 部分面板价格已经跌到总成本 (现金成本加折旧成本) 以下,而主流电视面板价格也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接近面板厂的现金成本,面板厂将对于持续降价持续保守。相反的,整机厂商的采购数量稍有回升,面板价格便会快速持平,这个现象预计将会发生在2022年第一季底时。
  • 为求提高附加价值,电视整机厂商预计在2022年持续提高高阶电视机种数量,如量子点薄膜、Mini LED backlight,甚至OLED等。然而量子点以及Mini LED backlight都需要更高的非面板成本,这表示整机厂商必须购入较具竞争力的相对较低价格的面板,以免高阶电视的制造成本过高,无法与OLED电视竞争。因此在LCD面板价格呈现低点的2022年第一季,电视整机厂商预计将增加其采购量。换言之,目前电视整机厂商对于2022年第一季采购数量保守,正反映了其对于低价格的预期,面板价格降至低点甚至接近上一波循环的低点后,整机厂商将会开始提高其购买量。
  • 根据Omdia最新预测,因应2021年下半年的供过于求,LCD面板厂商持续将Gen8.5、Gen8.6代液晶生产工厂产能转移至LCD Monitor以及Notebook面板,特别是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同时也不断地往大型化 (特别是85”、86”, 以及MMG等套切) 发展。2022年LCD TV面板全球供应预计为254M,相较于2021年的259M减少2%。这也是LCD TV面板在数量供应上自2019年起连续第四年下降。对于整机厂商而言,2022年起,随着65吋、75吋甚至85吋面板的持续增加,55吋以下的面板供应资源将逐渐减少
  • OLED驱动芯片持续紧张,而LCD驱动芯片虽然在2021年下半年随着新的晶圆产能开出而有所缓解,但预计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随着半导体晶圆的产能转换以及IC设计公司必须加大晶圆代工合约的数量,以及车用半导体的逐渐复苏并占用晶圆产能,LCD驱动芯片预计在2022年第二季度起将会呈现紧张。目前许多晶圆代工价格已经开始酝酿2022年新一波调涨也反映了这个预测。同时面板厂在4K TV面板、8K TV面板以及高分辨率的LCD monitor以及Notebook等LCD面板的持续增产也加大了对LCD Driver IC的需求。在LCD Driver IC将会再度紧张的2022年第二季,预计2022年第一季底将会提前反应到面板价格的止跌回稳。
]]>
三星明年将从LG Display购买更多液晶电视面板 //www.otias-ub.com/archives/1350749.html Mon, 29 Nov 2021 16:41:09 +0000 //www.otias-ub.com/?p=1350749 据The Elec报道,明年将有更多的三星QLED电视配备IPS LCD,因为三星希望采购多达400万块LG显示屏,可能还有OLED面板。

韩国的休战

2017年,彭博社爆料称,由于液晶面板短缺,三星被迫向主要竞争对手LG寻求帮助。因此,三星的几款电视型号,包括2021年推出的“Neo QLED”型号在内,现在都配备了低对比度的IPS 液晶面板,而不是以往使用的VA液晶面板。

韩国The Elec的一份报告称,三星希望减少对TCL CSoT和京东方等中国面板制造商的依赖,并在明年增加来自友达、夏普和LG Display的液晶面板交付量。

– “三星电子的液晶电视面板采购线明年将比以往更加多样化。这是为了减少对主导全球液晶市场的中国面板制造商的依赖,” Elec 报道。还有预测称,LG Display明年将为三星电子提供400万台大型液晶显示器,是今年已知的数十万台的五倍多。在液晶面板质量方面,众所周知,与中国公司相比,三星电子更喜欢 LG Display

然而,对于三星电子打算采购多少LG DisplayIPS液晶面板,各方还存在一些分歧。分析公司Omdia预计,这一份额仅为三星2022年预计的4400万至4500万台电视销量的2%,即约100万块面板。

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过去供应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电视机型的大部分液晶面板,在因冠状病毒决定推迟退出后,该公司可能会在明年退出液晶电视面板生产。

OLED面板?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三星电子正在与LG Display讨论购买OLED面板。The Elec的报告再次提到了这一谈判。

– “三星电子已初步确定明年的高端电视阵容,包括300万台迷你LED Neo QLED200万台OLED电视。在这里,OLED电视是三星显示器正在开发的量子点(QD) OLEDLG显示器批量生产的白色(W)-OLED的数量之和。QD-OLED电视为50万台,W-OLED电视为150万台。根据暂定方案,三星电子将从LG显示器公司获得200万块W-OLED面板,并出货150万台W-OLED电视。

来源:flat panels hd  *本文由未来媒体网络编译

]]>
CINNO Research:2021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1.3亿片 同比增长2.5% //www.otias-ub.com/archives/1307556.html Mon, 06 Sep 2021 12:48:20 +0000 //www.otias-ub.com/?p=1307556

数据显示,三家国产头部厂商2021年上半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占当期全球总出货面积50.9%,首次过半。预计到下半年,大尺寸TV面板的涨价趋势趋缓,甚至将进入快速降价模式。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1.3亿片,同比增长2.5%,出货面积为8,312万㎡,同比增长10.3%。

京东方、TCL华星完成产能并购与新建产能开出后,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势,拉开与其他厂商的体量差距。惠科近年来快速扩产最终反映在了出货业绩上,出货面积排名首次进入前三。以上三家国产头部厂商2021年上半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占当期全球总出货面积50.9%,首次过半。其中,京东方出货面积占比达22.7%、华星光电出货面积占比达17.7%、惠科出货面积占比达10.4%。

自2020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以来,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高企,尽管由于驱动IC等上游关键材料供货不足等因素影响了面板企业生产规模放量速度,但今年上半年各面板厂出货量和出货面积却不减增长态势。

2021年上半年,京东方、TCL华星分别快速完成了产能整合,新建产线也逐渐放量,进一步扩大了与其他厂商的体量差距。作为近年来扩产动作迅猛的后起之秀,惠科新产线为其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大尺寸产品交付能力提供了保障也支撑其出货面积首次升至第三位。

而韩国两大面板巨头三星显示和乐金显示因受到面板涨价的影响,分别暂缓了液晶产能清退步伐,其中乐金显示的出货面积占比甚至已达9.4%,重回第五位。

对于今年下半年大尺寸电视面板的发展,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分析认为,进入到下半年,大尺寸TV面板的涨价趋势趋缓,甚至将进入快速降价模式。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全球物流资源极度紧张,终端客户选择提前下单,透支了出货预期;另一方面,面板价格长期高位、半导体零件短缺和国际市场需求走弱等因素,使终端客户备货积极性不足。这将在下半年给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厂商带来明显的业绩压力,迫使一些厂商将部分产能转向IT等需求稳健的市场或降低产能稼动率,行业出货占比将进一步向几家规模较大的中国面板厂商集中。

自 znds

]]>
Omdia:2020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售价(ASP)连续5个月上涨 //www.otias-ub.com/archives/1187367.html Fri, 08 Jan 2021 04:10:16 +0000 //www.otias-ub.com/?p=1187367
要点

  • 2020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售价(ASP),尤其是50英寸以下的液晶电视面板,在连续5个月上涨后,上升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 Omdia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缺货现象仍将持续,面板厂商打算继续将液晶电视open cell的ASP提高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 在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飙升的情况下,液晶电视品牌和OEM厂商仍然实现了盈利。然而,现在他们的盈利能力正在迅速消退,一些电视品牌开始提高零售价格。
2020年6月以来,液晶电视open cell出现短缺,面板价格强劲反弹。2020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持续上涨。

2020年下半年出现的液晶电视面板短缺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 新冠疫情在2020年上半年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的影响,使得一些新的TFT LCD晶圆厂的增产计划和产能履行被推迟。
  • 在家办公和家庭娱乐的趋势刺激了新的液晶电视购买需求。
  • 液晶电视品牌商和OEM厂商保持较高的面板采购量,以推动销售,在终端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厂商将需求量从2021年提前到2020年下半年,因为他们预测由于2022年没有新增产能,需求将长期紧张。
  • 许多国家出台的政府刺激政策,为消费者购买液晶电视提供了更多的预算。
  • 韩国TFT LCD产能重组,将部分LCD产能从全球供应中移除。虽然因订单和合同履行,韩国部分LCD产能将延长至2021年,但韩国大部分TFT LCD产能在2020年关闭。
  • 液晶电视open cell制造商的目标是2020年单位出货量同比下降5%(YoY),2021年进一步下降5%。液晶电视open cell制造商要么将更多的液晶产能转移到IT面板上,要么将目标锁定在更大尺寸面板的出货量上,而不是单位出货量上。
  • 一些关键的元器件正在陷入短缺,尤其是玻璃基板和显示器驱动IC。尤其是2020年第四季度,情况更是如此。这抑制了面板厂商的订单执行力,并促使面板采购商更多地进行double-book。元件短缺的恐慌正在整个供应链中蔓延,导致电视面板采购商重复下单(”double-booking”)的情况增多。
短缺使得液晶电视open cell厂商不断提价,2020年下半年每个月的提价间隔缩短。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月度间波动10%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这种情况在2020年下半年发生了。

由于2018年和2019年供过于求的情况,许多面板厂商在过去的五六个季度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在,一些面板厂商正利用这个机会,瞄准更高的利润率,试图弥补之前的亏损。

过去十年,由于行业性质的原因,液晶电视面板出现了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周期性趋势。面板厂商的过度投资和需求激增,得益于过去十年的经济价格交叉循环。产业界人士称其为 “Crystal Cycle”。

Omdia指出,2020年和2021年Crystal Cycle仍在继续,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是其最突出的代表。

当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增长超过液晶电视面板产能增长时,市场供应紧张,面板价格上涨。当液晶电视面板产能增长大于需求增长时,市场面临过剩,面板价格下降。

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液晶电视open cell一直供过于求,面板价格一直在下降。中国积极的产能扩张导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供过于求。在这两年内,曾出现过短期紧张的情况,如2018年第三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然而大多数时间,价格一直在下降。这两年的供过于求,极大地影响了许多LCD厂商。台湾液晶制造商因为这两年的挣扎而被迫进入利基市场和IT面板制造。韩国LCD厂商也因为这两年的严重亏损而关闭了LCD产能,转而采用OLED战略。

现在,由于缺货以及新冠疫情隔离和居家风潮造成的需求旺盛,面板厂商不断上调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

根据Omdia《大尺寸显示面板市场追踪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面板的ASP,尤其是50英寸以下的面板,在连续5个月增长后,上升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32英寸高清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74美元,随后在2017年第四季度降至65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为35美元,目前为65美元。

图1: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open cell ASP(美元)

Source: Omdia

Omdia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将继续短缺,面板厂商的目标是将液晶电视open cell的ASP提高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将继续缺货的原因如下:

  • 最近,日本电气硝子(NEG)在日本高槻市玻璃工厂的玻璃熔炉和供料槽发生事故,影响了2021年第一季度的玻璃基板供应。
  • 液晶电视面板厂商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面板采购量略有减少,但采购量仍然很高。
  • 8英寸晶圆代工产能有限所引起的驱动IC短缺问题,目前尚无即时解决方案。随着电源管理IC和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占据更多的8英寸晶圆产能,驱动IC在2021年将继续吃紧。面板厂商必须为驱动IC和晶圆付出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产能分配。
32英寸高清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74美元,随后2017年第四季度跌至65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为35美元,2020年第四季度升至65美元。面板厂商的目标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将价格进一步提高到70美元以上。

40英寸FHD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是142美元,然后在2017年第四季度下降到100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为65美元,2020年第四季度升至100美元。面板厂商的目标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将价格进一步提高到130美元以上。

43英寸FHD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155美元,然后在2017年第四季度下降到112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为71美元,2020年第四季度升至112美元。面板厂商的目标是在2021年第一季度将价格进一步提高到130美元以上,接近2017年的水平。

50英寸UHD open cell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210美元,随后跌至2017年第四季度的152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为92美元,2020年第四季度强势反弹至146美元。面板厂商可能会在2021年第一季度争取再涨20-30美元。

55英寸UHD open cell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220美元,随后在2017年第四季度跌至209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又跌至仅111元。2020年第三季度涨价后,2020年第四季度达到178美元。Omdia预计面板厂商将把2017年第四季度的水平作为进一步上涨的目标。

65英寸UHD open cell的价格在2017年第一季度为422美元,随后在2017年第四季度跌至345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跌至175美元。在中国Gen10.5产能增加供应的同时,价格也随之下降。然而,由于短缺,2020年第四季度的价格被提高到227美元。面板厂商可能将目标价位锁定在300美元以上,以便进一步提高。

2017年第一季度,75英寸UHD open cell的价格为949元,2017年第四季度跌至686元。2020年第二季度其价格又跌至297美元。在中国Gen10.5产能供应增加的同时,价格也随之下降。然而,由于短缺,2020年第四季度价格回升至324美元。面板厂商可能将价格目标锁定在400美元以上,以进一步提高。

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有望达到2017年的水平。这至少是面板厂商的目标,只要短期内没有供过于求的可能,他们就会抓住任何机会涨价。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消费者的需求是否会因为液晶电视open cell高而受影响。由于消费者不容易接受较高的电视机价格,所以液晶电视品牌和OEM厂商暂时牺牲了利润率。不过,近来由于需求较强,一些电视品牌和OEM厂商正在提高液晶电视机的平均价格和零售商价格,或者取消市场促销计划。

为了衡量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需求弹性,Omdia建立了一个名为“液晶电视机ASP/液晶电视面板ASP”的指数。将液晶电视机ASP除以液晶电视open cell ASP,然后检验其合理性。

图2为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液晶电视机ASP/液晶电视open cell ASP指数。

图2:液晶电视机ASP/液晶电视open cell ASP指数

Source: Omdia

该指数因液晶电视机的ASP变化和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的变化而波动。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性,液晶电视机的ASP一直呈下降趋势,但open cell的价格却因供需周期性的变化而有升有降。

当指数高时,表示液晶电视机的ASP高,而open cell的价格低,这意味着液晶电视机品牌和OEM厂商享受到了良好的利润率。另一方面,当指数较低时,表明液晶电视机的ASP比液晶电视open cell的ASP高不了多少,这又意味着面板厂商从液晶电视open cell的价格中获益,而电视机厂商却在遭受高成本的困扰。

图3:液晶电视机ASP/LCD open cell ASP指数

Source: Omdia

在过去的10个季度中,该指数飙升至4到5之间,这意味着液晶电视零售商ASP比液晶电视open cell高出4倍到5倍,也意味着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跌至历史低位。在液晶电视品牌和OEM厂商获利的同时,液晶电视open cell厂商却出现了亏损。

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面板价格上涨,该指数开始下跌。2020年下半年面板供应依然紧张,液晶电视open cell价格持续飙升,指数跌至更低。

在液晶电视面板价格飙升的情况下,液晶电视品牌和OEM厂商仍然实现了盈利。然而,现在他们的盈利能力正在迅速消退,一些电视品牌开始提高零售价格。

2020年四季度的指数还没有达到2017年四季度或2017年一季度的水平。这意味着面板厂商将继续推动open cell价格上涨。

来自:Omdia

]]>
Omdia:2021年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有望增长达两英寸 //www.otias-ub.com/archives/1146018.html Tue, 03 Nov 2020 08:24:24 +0000 //www.otias-ub.com/?p=1146018
Omdia预测,在2021年,平板电视平均尺寸将从2020年的47.3英寸增长到2021年的49.3英寸,这意味着一年内将有两英寸的大幅增长。

液晶电视面板产能的增加(特别是中国),以及消费者对大尺寸需求的增长,共同推动了平板电视尺寸的增长。

根据Omdia最新的《显示器长期需求预测市场追踪报告》,2020年和2021年平板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增幅最大,如下表所示。

表1:平板电视面板平均尺寸(英寸)

表2:平板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增量变化(英寸)

Source: Omdia

图1: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面板平均尺寸(英寸)

Source: Omdia

2018年,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分别为44.1英寸和58.9英寸。2019年,液晶电视平均尺寸从44.1英寸增长到45.4英寸,2020年又增长到47英寸。仅以55和65英寸为主的OLED电视,得益于65英寸的出货量增加,其平均尺寸从2018年的58.9英寸小幅增长到2020年的60.2英寸。

推动液晶面板平均尺寸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液晶电视。Omdia预测,在2021年,平板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从2020年的47.3英寸增加到2021年的49.3英寸,这意味着一年内将有两英寸的大辐增长。

从需求预测的角度来看,2021年平均尺寸的增长是2021年液晶电视面板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因为供应面积增长和需求面积增长比较接近。

Omdia预计2022年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将达到49.7英寸,但此后,2023年至2026年,平均尺寸的增长将放缓。换句话说,2018年到2021年,平板显示面板的平均尺寸增长幅度最大。这在意料之中,因为虽然液晶电视尺寸会继续增加,但消费者的客厅空间是有限度的。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可以购买的最大液晶电视是65英寸或75英寸。8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可能会超出消费者的预算,也可能就是太大了,虽然价格可以承受,但是房间里放不下。

液晶电视平均尺寸将从2018年的44.1英寸增长到2021年的49英寸,即在4年内增长约5英寸。

Omdia将这种大幅增长归功于以下因素:

  • 消费者开始倾向于大尺寸,尤其是50英寸及以上的电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50英寸及以上的电视作为客厅电视,尤其是在中国和北美。
  • 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家庭来说,出于对预算的考虑,都会优先选择32英寸作为家中的第一台电视。然而,越来越多的电视OEM、ODM和面板厂商正携手合作,以诱人的价格推广43英寸电视。一些OEM、ODM和品牌商甚至考虑将43英寸作为32英寸的高价值替代产品。这将逐步改变32英寸和40/43英寸的格局。2018年,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9000万片,但2019年下降到8400万片,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7300万片。2021年,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预计仅为5900万片。另一方面,40和43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在2018年达到6000万片,然后在2019年增加到6300万片。2020年,Omdia预计40和43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为6000万片。换句话说,32英寸面板的出货量正在减少,而40和43英寸的出货量正在增加。这引发了平均尺寸的增长。
  • 65英寸和75英寸是10.5代线(2,940mm×3,370mm)的经济型产品,中国大陆新的10.5代面板产能的投产有助于促进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的供应。
  • 许多中国8.5代和8.6代面板产线正在增加43、50和55英寸的面板供应。尽管韩国液晶工厂正在关闭其旧的7代和8代产能,但中国的8.5代和8.6代线正在快速跟进。
  • 2018-2020年的液晶循环最终鼓励了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大幅增长。当市场供过于求时,面板厂商为了保持产能稼动,面板价格会大幅降低。同时,液晶电视面板的尺寸越大,其价格降幅越多。面板尺寸的下跌,尤其是大尺寸液晶电视(如50-、55-、60-、65-、70-和75英寸)的面板价格下降,有助于电视OEM、ODM和品牌商推广产品。另一方面,当市场出现短缺时,面板价格会大幅上涨,但小尺寸的价格上涨比例要大于大尺寸。例如,2020年第三季度由于缺货,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每月上涨8-10%,但同期65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价格每月上涨幅度仅为5-7%。当出现供应短缺时,面板厂商更倾向于生产大尺寸的产品,以便最好地利用其产能,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这就使得从单位面积的价格来看,大尺寸的比较价格涨幅小于小尺寸。
  • 套切模式的应用,利用混合法在单块基板上实现不同的面板尺寸切割,帮助面板厂商生产了一些超大型尺寸,如82英寸、85英寸和86英寸等。
  • 新的画质规格提升都集中在大尺寸和超大尺寸上,尤其是55英寸及以上的产品。这些规格的改善包括8K分辨率、mini LED背光、量子点背光(QLED)、高色域、超窄边框、四面超窄边框、超纤薄、高动态范围(HDR)对比度等。由于这些新功能在32英寸、43英寸、50英寸这样的小尺寸上都无法实现,所以消费者倾向于购买55英寸及以上的电视,以便享受这些高端功能。
]]>
IHS Markit:中国面板制造商开始主导大型液晶电视面板市场 //www.otias-ub.com/archives/870841.html Sat, 04 May 2019 16:00:47 +0000 //www.otias-ub.com/?p=870841
中国面板供应商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比一年前增加了近10倍

伦敦(2019年4月30日–随着中国面板制造商加速大型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LCD)电视面板的批量生产速度超过预期,他们占60英寸及更大尺寸LCD电视面板的市场份额在2019年第一季度达到了33.9%。据商业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NFO)称,他们的市场份额相较一年前的3.6%增长了近10倍。

韩国面板制造商仍占60英寸及更大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的最大份额,第一季度占45.1%。然而,中国面板制造商在大型液晶电视面板市场的份额预计将继续增长。

“当BOE的B9 10.5代产线在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批量生产时,业界预计,由于学习曲线,它的产能爬坡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IHS Markit首席分析师Robin Wu表示。 “然而实际上,自2018年底以来,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京东方已成为60英寸及更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最大供应商。”

2019年第一季度,京东方占60英寸和更大液晶电视面板总出货量的29%。据估计,2019年第一季度B9 10.5代产线已经达成最大设计产能120,000张投片。

华星光电也在第一季度开始在其T6 10.5代产线大规模生产大型LCD面板。 中电熊猫和彩虹光电的8.6代产线也在第一季度达成最大设计产能投片。富士康/夏普广州10.5代产线预计也将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由于中国大陆和韩国的面板供应商都专注于大型液晶电视面板,他们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大型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在2019年进一步受到压力,”吴说。

根据IHS Markit的大尺寸显示屏市场追踪,2019年第一季度9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出货量达到1.783亿部,比去年同期下降1%。按面积计算,同期出货量增加6.7%至4910万平方米。

2019年第一季度,京东方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出货量占据了24.6%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LG Display(18.8%)和Innolux(16%)。按出货面积计算,LG Display占据了20%的最大份额,其次是京东方(19.9%)和三星显示(14.1%)。

]]>
IHS Markit:2018年Q1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将下滑 //www.otias-ub.com/archives/695836.html Sun, 04 Mar 2018 07:30:59 +0000 //www.otias-ub.com/?p=695836 IHS Markit最新报告指出,尽管2017年末韩国和中国电视制造商对液晶面板需求强劲,但他们2018年一季度的面板采购策略可能出现回调。

尽管一些电视品牌仍维持原先的面板采购计划,但其他厂商将减少采购需求。因为一季度通常是淡季,一些需求已经在上个季度提前预支。

2018年一季度,韩国电视制造商的液晶面板采购量将较上季度减少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旧增加了1%。

  韩国品牌电视面板采购情况(2015-2018)

  中国六大电视制造商(长虹、海尔、海信、康佳、创维和TCL)的采购量预计较上季度减少30%,年同比减少5%。

  中国六大电视制造商面板采购情况(2015-2018)

  据预测,由于要为1月初和2月的中国春节促销季作准备,中国品牌需要在2017年底保持相对高的库存。考虑到这点,这些品牌在一季度并不急于寻求更多的面板供应,可能会通过谈判获取更低的价格。

由于面板销售淡季即将到来,电视制造商将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顶尖电视品牌需要担心的是,多功能高端和大尺寸面板的供应仍存在不确定性。中国面板制造商尚未确定是否要在一季度启动10.5代线的65寸液晶面板大规模生产。

IHS指出,顶尖电视品牌希望确保65寸及以上尺寸面板的充足供应。与此同时,他们仍希望在大尺寸和超大尺寸面板上获取更大的议价空间。

然而,面板制造商并不打算在价格上作出更大妥协。一些面板制造商计划在一季度进行工厂改造,这将导致液晶电视面板,尤其是大尺寸面板供应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可能让2018一季度的电视面板市场出现供需关系波动。

]]>
IHS DisplaySearch:2015年1月出货至中国大陆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回落19% //www.otias-ub.com/archives/336067.html Fri, 27 Mar 2015 16:30:44 +0000 //www.otias-ub.com/?p=336067 根据IHS DisplaySearch最新的月度LCD市场动态报告调查显示,今年1月,出货至中国大陆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回落19%(M/M),低于此前预测2个百分点。虽然群创仍为中国大陆厂商最大面板供应商,但本月需求主要来自于非中国厂商客户,总体面板出货目标达成率较低。

总体而言,第一季度面板的供需状况不再紧张,主要中国厂商仍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对液晶电视面板的採购仍维持相对积极的态度。 但是,供应链风险的提高使中国大陆地区液晶电视厂商得对于第二季的面板採购转趋保守。

IHS DisplaySearch中国市场研究总监张兵表示,“由于今年较晚的春节时点,国内市场节后存在2周左右的空窗期,主要品牌厂商并不急于补货,这势必造成2月和3月液晶电视出货疲弱的状况。因此,近期中国厂商液晶电视面板的需求将来自于海外市场。但海外市场对于本土品牌的市场风险相对较高,其主要目标市场仍然定位于新兴市场,欧美中低端消费和为二三线品牌厂商代工机会。”

:20150326_IHS_1
出货至中国本土厂商电视面板数量走势
Source:IHS DisplaySearch

以下为IHS DisplaySearch针对近期出往中国大陆厂商面板状况的跟踪分析:

由于今年春节假期从2月19日开始,较去年同期推迟了20天。因此,今年1月较去年有更长的电视销售时间,1月液晶电视较去年实现双位元数的增长 为11% (Y/Y).

4K和大尺寸持续为主要品牌厂商推广的热点;光色域液晶电视也开始预热。相较主要一线品牌厂商积极降低先进电视规格溢价拉动销售,主要韩厂和彩电新军则主要借助线上管道优势持续扩大份额。

分析面板和整机的出货差异,4K液晶电视的库存需要特别注意。这将持续影响到后期面板的需求,同时春节期间液晶电视零售状况、渠道库存状况也将对第二季度面板拉货力道产生影响。

春季期间液晶电视的销售基本达到预期,主要拉动力来自于以农村市场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随著面板价格的调整,以及传统淡季的因素,第二季度主要品牌厂商面板採购力道将面临一定挑战。

2月,主要面板供应商下调了对中国厂商的面板出货计划10%。其中,3月下调2%,4月下调8%。由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和厂商策略的不确定性,面板厂商对中国厂商面板出货计画较为谨慎。为维持其出货计画,面板厂商将部分数量移转至非中国客户。

包括海信、创维在内的一线品牌厂商由于本土市场的稳定,以及海外市场的持续成长,他们对于液晶电视面板的需求仍然较为稳定。

从2014年年中开始,阿里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线上交易平台。相当多的中国品牌平板电视通过速卖通平台渗透到海外市场,其中包括品牌厂商自建品牌,也包括通路商甚至是中小卖家销售。因此,包括主要一线品牌厂商,甚至是新进电视品牌如小米、乐视和联想等电视新军也通过阿里速卖通的平台面向海外销售平板电视产品。

回顾2014年,中国本土市场出货数量首现衰退;由于大尺寸化趋势,出货面积仍然实现5% (Y/Y)的增长;而在品牌方面,除海信外,其他五大本土品牌整体出货量衰退7% (Y/Y)。

2014年出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为政|府补贴计画的退出,补贴计画下较高的基数,以及局部的消费透支直接影响到2014年全年平面电视的出货。从2010年到2014年期间,平面电视年度複合成长率仍达到7%,我们认为中国平面电视中长期稳定成长的态势并未改变。

]]>
NPD DisplaySearch:2014年3月中国大陆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到710万片 //www.otias-ub.com/archives/221815.html Wed, 07 May 2014 09:07:05 +0000 //www.otias-ub.com/?p=221815 根据NPD DisplaySearch最新的月度LCD市场动态报告 (MarketWise – LCD Industry Dynamics)调查显示,3月,出货至中国大陆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出人意料地达到710万片,创下近14个月来的新高。事实上,由于Q4 13和Q1 14提前拉货,我们预计3月中国电视面板采购成长会低于往年,但由于出口需求的强劲拉动,3月出货至中国本土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增长51%(M/M)。这与2011年3月54%(M/M)的成长率相当;相对于2012年与2013年同期的24%(M/M)和36%(M/M)成长率则显著拉高。

继今年1月、2月本土液晶电视销售疲软的态势,3月液晶电视销售依然衰退8%(Y/Y),仍低于厂商预期。主要厂商推广的重点仍然集中在4K和大尺寸产品规格上,但这类产品对于销售数量的贡献尚未体现。与之相反,受世界杯的带动,彩电出口在前三个月成长超过40%(Y/Y),呈现全线飘红的态势,特别是中小尺寸平面电视产品。由于出口需求的向好,彩电厂商整体库存水位普遍下降至4周左右,部分规格供需一度呈现紧张的状况。

NPD DisplaySearch预估出货至中国大陆厂商面板数量将在第二季度中有所回落,7月有所复苏。在随后的几个月本土市场仍将维持低迷,如果主要本土厂商在主流全高清和4K液晶电视价格策略持续保守,5月底或6月或将出现一波小幅的库存修正。

在供货较为吃紧,外销出货大幅成长的状况下,本土厂商仍积极补货。根据我们近期调查来看,继3月强劲的面板出货之后,主要面板厂商未来几个月出货计划仍较为乐观。

《国际电子商情》NPD
图一、出货至中国本土厂商电视面板数量走势
Source: MarketWise – LCD Industry Dynamics

以下为NPD DisplaySearch针对近期出往中国大陆厂商面板状况的跟踪分析:

3月,出货至中国大陆厂商液晶电视面板较预期高出25个百分点,达到710万片,为过去连续14个月的单月最高出货量。在此之前,单月面板出货量最高记录发生在2012年11月和12月,分别为740万片和760万片,主要为政府能效补贴计划所带动。

出货至中国大陆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在1月、2月分别下跌26%(M/M)和7%(M/M);相对于去年同期1月33%(M/M)和2月23%(M/M)的跌幅,今年前两个月出货动力更为强劲。因此,此前预期3月液晶电视面板出货力道会比去年来得更弱一些。事实上,3月实际出货量在以出口驱动下意外反转,全线飘红。3月出货至中国本土厂商液晶电视面板增长51%(M/M)。这与2011年3月54%(M/M)的成长率相当,相对于2012年与2013年同期的24%(M/M)和36%(M/M)成长率显著提高。

依照目前面板厂商对中国大陆厂商的面板出货计划,1H’14面板出货量较去年同期成长11%。相对于去年同期能效补贴实施阶段,具有较高的对比基数而言,该出货计划显得非常积极。我们认为主要需求动力仍来自于世界杯而产生的电视出口对于面板的需求。我们观察到包括TCL、海信和创维在内的主要一线本土厂商出口均明显成长。另外,今年上半年,主要本土厂商产品布局朝4K和大尺寸明显转移,更多的新产品线加大了对于新规格面板的需求。由于Q1’14本土需求的衰退,主要品牌厂势必会加大Q2’14和2H‘14的出货动力,以达成全年出货目标。

对于中国本土市场而言,特别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液晶电视销售的季节性波动趋于平缓,消费者集中在传统黄金周式的消费高峰已被显著弱化。但相对于去年同期能效补贴期间较高的产量而言,今年第二季度生产目标仍显积极,该计划的实现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出货拉力。

3月,群创仍为中国大陆厂商最大的面板供货商,出货量达到200万台的新高,较2月成长95%(M/M);同时较既定目标也高出46个百分点。除了一线的本土厂商对于面板需求旺盛之外,包括同方、兆驰在内的中国其他的二三线电视厂商对于面板需求也明显增长。

华星为3月中国大陆厂商第二大面板供货商,其出货量较2月成长55%(M/M)。华星主要出货产品仍为32”的液晶电视面板,主要出货对象为其集团内战略供应客户TCL多媒体。

3月份,LG Display和三星出货量分别成长50%(M/M)和40%(M/M)。LG Display为中国大陆厂商第三大供货商,紧随其后为京东方、友达和三星。三星仍将中国大陆市场列为其战略重点,未来持续加大投入;与三星一样,LG Display也将随其在中国境内G8面板线的逐步量产,而对中国市场持续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