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录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Wed, 04 Nov 2015 17:45:3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皮尤研究中心:图解2015电子设备沉浮录 //www.otias-ub.com/archives/401310.html Wed, 04 Nov 2015 17:45:38 +0000 //www.otias-ub.com/?p=40131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某天,突然发现身边原来熟悉的设备不见了踪影。

“我的MP3呢?”听歌怎么能离开播放神器呢?

ninja144660256595931

“我的PSP呢?”那可是曾带给人无限欢乐的游戏机啊!

ninja144660299864315

然而,如今他们都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部手机搞定所有设备。

ninja144660301948894

如今,电子设备已发生了巨变,以下这份来自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将展现最近一年的电子设备趋势。

手机毫无疑问占领绝对优势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最新数据,调查了这一年来的美国成年人数字设备的持有状况。

这些数字产品分别是:手机(包括普通手机和智能手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MP3音乐播放器、电子阅读器和游戏机(包括便携式游戏设备)。

调查发现,最受美国成年人欢迎的设备是手机,手机的持有量在成年人中高达92%,智能机的持有量高达68%。

ninja144660315845123

人手一部爪机早已成为现实,难怪无论是压马路还是坐地铁,看到的都是遍地的手机。

ninja144660321692733
ninja144660324827108

据皮尤研究中心统计,美国成年人的手机持有量从2004年至今,已实现大幅飙升,智能机持有量在2011年的35%,到今年已翻番至68%,调查还显示,智能手机在年轻,富裕,教育背景较好的人群中更受欢迎。

平板的逆袭:持有量节节攀升

与扶摇直上的手机持有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雄霸一方的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以及现在流行的平板)。

ninja144660334890657上图中第二张图表显示的是电脑持有量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几乎一致徘徊在70%左右

尽管它依然是调查中第二受欢迎的设备,但比起曾经的辉煌历史,如今的电脑使用状况的确令人堪忧。

现在,73%的美国人都拥有一个台式机或一个笔记本电脑,这与10年前情况类似:2004年的美国成年人电脑持有量为71%。

虽然说电脑持有量并无明显变化,但整体呈徘徊不前之势,但与此同时,各类电脑中平板电脑的持有量却节节攀升,实现逆袭。

下图反映了2010年至2015年平板电脑的持有情况,这5年间,平板电脑从4%的持有量升至45%。

将近一半的美国人成人手中都有一台平板(如苹果ipad,三星Galaxy Tab,Google Nexus以及亚马逊的Kindle Fire),且平板电脑的使用者趋向于年轻、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

ninja144660343220525

在电脑持有量整体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平板电脑却涨粉迅速,不得不让人担忧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现状。

曾经的MP3,你在哪?

那些年人们曾使用过的电子设备中,MP3音乐播放器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然而,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MP3近年来的风靡之势已经退却,整体持有量自2008年起就停留在40%左右,并无明显上升。

在更年轻的18到29岁人群中,MP3持有量在过去5年中以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下滑。2010年,此年龄段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有MP3,而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仅剩51%。

ninja144660352521890如图所示,18至29岁的年轻成年人中,MP3持有量已跌至51%。

曾经伴随的听歌神器MP3已不复当年,随着智能手机正在变成全能工具,MP3类工具的退市似乎可以预见。

游戏机和阅读器渐渐失宠

与MP3情况类似的是游戏机。如今,40%的美国成年人称自己拥有一个游戏机,该数字已有5年未发生巨大变动,而且,便携式游戏设备的持有量更低,仅为14%。

电子书阅读器的持有量在过去不断下滑。如今,只有19%的成年人称自己拥有一个电子阅读器,而在2014年,该数字还为32%。

ninja144660361338862上图显示的是2010年至2015年美国成年人电子书阅读器的持有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2015年出现明显回落

设备使用者的年龄“鸿沟”

年轻人的喜好的确值得研究,那么老年人呢?

皮尤研究中心本次调查的几款电子设备时将被调查者分为四个年龄段:18至29岁,30至49岁,50至64岁,和65岁以上。调查显示,所有电子设备均呈现随着用户年龄上升、持有量逐步下降的趋势。

然而老年人也并不是什么设备都不喜欢用。以下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持有电子设备情况,

持有手机者占比78%持有智能机者占比30%持有电脑者占比55%持有平板电脑者占比32%持有MP3者占比13%持有电子阅读器者占比19%持有游戏机者占比最低,仅为8%

相比起68%的智能机平均持有率和78%的老年人手机持有率,65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智能机的比例很低,仅为30%。这意味着大部分老人使用的还是普通手机。

ninja144660369382848

在诸多电子产品中,除了手机,持有电脑的65岁以上老人是最多的,超过总人数的一半。然而,比电脑操作简单、且风靡较早的MP3和电子阅读器则不那么受老人青睐。

女性用户更爱玩?

曾经风靡一时的MP3、电子阅读器和游戏机如今的持有量均不如前,但如果细分到使用者的性别、收入等因素,还是有不少有趣的发现。

女性的MP3持有量比例为42%,高于平均值40%,也高于男性的38%。

在电子阅读器的持有量上,女性也比男性更高,且女性电子阅读器持有者比例高于平均值19%。

在游戏机的使用上,女性游戏机持有者高达42%,而男性仅为37%。

ninja144660379335297

所以说女性比男性更爱玩吗?

真正的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目前还无法仅通过一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城会玩vs村会玩:设备使用城乡差别

皮尤研究中心将被调查者分为三种类型:城市人口、市郊人口和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持有这几款电子产品的比例普遍高于后二者。然而细细比较每一款产品的使用情况就会发现,农村人,也会玩!

从手机持有率来看,农村与城市人口相差无几,但农村地区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较差,仅为57%,而城市和市郊人口中智能手机用户占比分别高达72%和70%。

农村人口使用电子设备并不总是落后于城镇居民。从电脑使用情况来看,农村人持有电脑者占比与城市人口相同,均为67%,不过其持有平板电脑者占比则较低。

至于如今颓势已现的MP3、电子阅读器和游戏机,农村人口的持有者占比分别为30%,19%和34%。可见持有电子阅读器的农村人口比例最小,而游戏机则相对更加普及。

ninja144660388378374

皮尤研究中心之所以研究这几款产品,是因为它们的使用情况通常能够反映人们与他人联系、获取信息和接触新闻的状况。

这些设备也影响着人们分配时间的方式,每一种设备都有其使用特点,用户使用不同设备所进行的互动形式也不尽相同。同时,设备使用状况还反映丰富的社会和文化信息,甚至能反映出对政治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智能手机+年轻用户的模式正在改变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方式。皮尤的这组数据说明去年以来美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如果对比中国用户,又会有哪些发现呢?

本文系《全媒派》编辑

]]>
asymco:1975-2011年个人计算设备沉浮录 //www.otias-ub.com/archives/93707.html Mon, 04 Feb 2013 15:05:12 +0000 //www.otias-ub.com/?p=93707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爱情是不深刻的。我则想说,没有经历过沉浮的行业是没有创新力的。作为发展最快,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计算机设备(这里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也纳入计算设备),在过去的 30 年又经历了什么“宦海沉浮”呢?请看asymco制作的沉浮录图:

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成 3 个阶段:1975-1991;1991-2007;2007-2011

  • 1975-1991:这个时代的计算设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是品牌林立,并没有谁一家独大,市场处于多国混战状态
  • 1991-2007:这个阶段基本就是微软一家独大,也就是WinTel时代,尽管苹果仍然在市场存在,但是市场份额太小
  • 2007-2011:在这个阶段,尽管PC仍然处于高位,但是随着iPhone、Android以及随后iPad的出现,市场向移动端倾斜的趋势不可阻挡,而且来势汹汹

2011 年,如果我们不算 Mac 电脑,iOS+Android 设备以 3.58 亿部的销售量超过了 PC 的 3.36 亿部。如果我们不算手机和平板电脑,则传统 PC 市场的份额变化大致如下:

整个市场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虽然 Mac 电脑在不断获得市场份额,但是仍然是小众

如果算上 iPad,那么情形则是下面这种情况,整个市场的份额开始遭到蚕食:

如果再算上 iPad、iPhone 以及 Android 设备,PC 的市场份额则回落到不到 50%,而且这个趋势仍在持续:

尽管这几个数据可能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情况,而且也可能比较极端,但是在趋势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这些变化趋势是我们可以真实感受到的,看看那些没有跟上这个趋势的巨头们如今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未来 30 年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想要不了 30 年,可能 10 年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就看谁能发现并赶上趋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