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风险 – 庄闲棋牌官网官方版 -199IT //www.otias-ub.com 发现数据的价值-199IT Sun, 27 Jul 2025 14:27:0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4.2 2025年每日步行7000步可降低47%全因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775673.html Sun, 27 Jul 2025 14:27:05 +0000 //www.otias-ub.com/?p=1775673 近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新研究表明,每天步行7000步能显著降低健康和死亡风险,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7%,而且对心脏病、癌症和痴呆症等均有额外保护。

据了解,长期坚持走路健身可以提高身体心肺耐力水平,从而促进慢性病防治和降低死亡风险,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度走路来缓解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错误的走路姿势会造成损伤,我们在走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保持挺胸抬头收腹,避免含胸低头;二要注意我们的脚,不要内八字和外八字;三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步幅太大,应该通过步频来提高我们的速度。

另外,无论是走路还是其他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有三类人群不适宜长时间走路,首先是冠心病人群,长时间运动的话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其次是肥胖人群,体重过大会对下肢造成过重负担,容易引起损伤;第三类是下肢骨关节有疾病或损伤的人群,走路时间过长会造成损害或疾病程度加重。

自 快科技
]]>
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显示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 12% 左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9000.html Tue, 23 Apr 2024 12:12:00 +0000 //www.otias-ub.com/?p=1689000 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朋友圈没有了生活痕迹”“关闭朋友圈一年后的变化”这些话题的热烈讨论。

有些网友觉得人们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或者关闭朋友圈感觉更轻松了,还有一些网友觉得比起朋友圈更愿意在别的社交平台上发动态,因为不想让亲友看见。

发朋友圈,真的像网友们认为的,是我们生活的累赘吗?

“爱发朋友圈” 死亡风险直降 12%

其实早在 100 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就在《自杀》一书里,研究了欧洲的自杀率,发现缺乏社会联系是自杀率高的原因。

一篇总结了 1994~2021 这 27 年间发表的共计 1187 项研究、参与者超过 1.458 亿的荟萃研究发现,相比较有着充分社交生活和社会支持的人群,缺乏这些因素会导致死亡风险要高出 11% 至 53%,患病的风险则高出 23%,更有的甚至高出 6 倍。

其中,女性群体的产后抑郁症,与是否有社会支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项更加具体的调查研究,这篇研究在 2016 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 1200 万名 Facebook 用户的在线社交活动,得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

第一,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 12% 左右,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有所降低,例如癌症、冠心病、药物滥用和自杀,尤其是那些经常能够接收到好友申请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社会联系和支持对于长寿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频繁地去发起好友申请一般意味着自己缺乏社会支持,想要去寻求友谊,而接收好友申请一般都意味着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这些人往往都拥有着比较充分的社会支持。

第二,相比起经常发表文字状态但不发布照片的人,经常发布照片但不经常发表文字状态的人死亡风险低于平均水平的 30%,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由于缺乏对具体照片和文字内容的分析,暂时无法肯定其中的原因,但推测可能是经常发布照片而不仅仅是发表纯文字,往往体现着丰富社交生活,而不包含照片的纯文字状态则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感想等内容,与个人有关,而非社交。

照片和文字发布数量与整体死亡风险的关系,红色—蓝色区域分别表示低—高死亡率。


照片和文字发布数量与因特定疾病死亡的风险的关系。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社会支持为什么会让人长寿?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交活动除了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外,它所带来的社会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压力缓冲假说,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压力涉及三个方面:

1.对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存在真实的或人为的威胁;

2.会持续激活大脑的防御系统,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髓质轴(SMA);

3.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估,是否存在威胁性以及防御反应的有效性等。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压力所导致的大脑防御系统长期激活,会导致心血管和自主神经失衡,让交感神经张力高而副交感神经张力低,从而增加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心理学家埃森伯格在 2011 年做了一个研究,让被试在观看伴侣、陌生人、物体照片这三种情况下,分别接受中等和高度两种程度的痛苦热刺激.

结果发现,在观看伴侣照片时疼痛感要明显降低,同时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脑区(背侧前扣带回和前岛叶)激活降低,而与安全信号相关的大脑区域(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增加。

这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感,提升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孤独感:侵蚀心理健康的黑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发朋友圈似乎成了一件带来负担的事情,变成了“想发朋友圈吐槽一下,但回头一想又怕家人担心、朋友不理解而默默删除”,慢慢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也变得没有了生活的痕迹。无处倾诉的我们,孤独感也逐渐在心里蔓延。

心理学家西格纳在《孤独与工作场所:2020 美国报告》发现,61% 的美国人感受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孤独感,38% 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亲密关系,34% 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

在报告的最后,西格纳总结认为孤独感在当今社会中正在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进一步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种形式的爱: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来自于陌生人的关爱,这些被心理学家称为是社会支持中的情感成分,让我们相信自己是被爱和关心、尊重和重视的,是我们人类社会独特且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们不是只有发朋友圈这一种方式才能与亲友联系,但这些联系却很有可能是我们在一些困难处境中唯一的依靠,在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候,成为抵抗情绪漩涡的一把抓手。

发朋友圈使人长寿,不妨现在就行动起来,把这篇文章转发到你的朋友圈吧。

参考文献

[1] Hobbs, W. R., Burke, M., Christakis, N. A., & Fowler, J. H. (2016). Online social integ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risk.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46), 12980-12984.

[2] Vila, J. (2021). Social support and longevity: meta-analysis-based evidence and psychobiological mechanis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717164.

[3] Cigna (2020). Loneliness and the Workplace: 2020 U.S. Report.

[4] Eisenberger, N. I., Moieni, M., Inagaki, T. K., Muscatell, K. A., & Irwin, M. R. (2017).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he co-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social

自 科普中国

]]>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的做法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1%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81333.html Fri, 22 Mar 2024 11:07:13 +0000 //www.otias-ub.com/?p=1681333 一项对 2 万多名成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遵循 8 小时限时进食计划(一种间歇性禁食)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 91%。患有心脏病或癌症的人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每天进食 12-16 小时的标准时间表相比,每天进食时间限制在 8 小时以内与长寿无关。

3月18日至21日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流行病学与预防│2024年生活方式与心脏代谢科学会议上发表的初步研究报告显示,对2万多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一项分析发现,与每天进食12-16小时的人相比,每天进食时间限制在8小时以内的人更有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该会议提供了有关人群健康和保健的最新科学信息以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了解限时进食

限时进食是间歇性禁食的一种,是指把每天进食的时间限制在特定的小时数内,24 小时内的进食时间从 4 小时到 12 小时不等。研究人员指出,许多限时进食的人都遵循 16:8 的进食时间表,即每天在 8 小时内吃完所有食物,其余 16 小时禁食。以前的研究发现,限时进食能改善多种心脏代谢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研究结果和影响

“将每天的进食时间限制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每天8小时,作为一种减肥和改善心脏健康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主任、教授钟文泽(Victor Wenze Zhong)博士说。”然而,限时进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包括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尚不清楚”。

研究细节和局限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遵循 8 小时限时饮食计划对健康的潜在长期影响。他们审查了2003-2018年年度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参与者的饮食模式信息,并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国家死亡指数数据库中2003年至2019年12月期间美国死亡人口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分析发现:

  • 每天用餐时间少于 8 小时的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要高出 91%。
  • 患有心脏病或癌症的人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 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每天进食时间不少于 8 小时但少于 10 小时的人,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要高出 66%。
  • 限时进食并没有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总体死亡风险。
  • 每天进食时间超过 16 小时与癌症患者的癌症死亡风险较低有关。

“我们惊讶地发现,遵循 8 小时限时进食计划的人更有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尽管这种饮食方式因其潜在的短期益处而广受欢迎,但我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与每天12-16小时的典型进食时间范围相比,进食时间越短与寿命越长并无关联,”钟说。”对于患者,尤其是患有心脏病或癌症的患者来说,了解8小时进食时间窗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我们的研究结果鼓励对饮食建议采取更谨慎、更个性化的方法,确保这些建议符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和最新的科学证据,虽然这项研究发现了8小时进食时间窗与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联,但这并不意味着限时进食会导致心血管死亡。”

研究细节和背景:

  • 研究对象包括约 2 万名美国成年人,平均年龄为 49 岁。
  • 研究参与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 8 年,最长为 17 年。
  • 该研究纳入了 2003-2018 年间至少年满 20 岁的 NHANES 参与者的数据,他们在入组后的第一年内完成了两次 24 小时饮食回忆问卷调查。
  • 大约一半的参与者自我认定为男性,一半自我认定为女性。73.3%的参与者自我认同为非西班牙裔白人成年人,11%自我认同为西班牙裔成年人,8%自我认同为非西班牙裔黑人成年人,6.9%的成年人自我认同为其他种族,包括混血成年人和其他非西班牙裔成年人。

该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它依赖于自我报告的饮食信息,这可能会受到参与者的记忆或回忆的影响,也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典型的饮食模式。除每日进食时间和死因外,其他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也未纳入分析。

作者指出,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探讨限制进食时间与不良心血管后果之间关联的生物机制,以及这些发现是否与生活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相似。

专家观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限时进食可能会带来短期益处,但长期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的斯坦福大学雷恩伯格-法夸尔医学教授、美国心脏协会2023年科学声明《流行饮食模式》撰写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加德纳博士说:”当这项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来时,了解更多的分析细节将是非常有趣和有益的:与美国心脏协会 2021 年膳食指南保持一致。”

“其中一个细节涉及不同子集参与者典型饮食的营养质量。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就无法确定营养密度是否可以作为目前以进食时间窗口为重点的研究结果的另一种解释。其次,需要强调的是,对不同限时进食窗口的分类是根据两天的饮食摄入量确定的。”

“同样关键的是,我们要看到被划分为不同限时进食窗口的各组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的比较–例如,与遵循其他进食时间表的人相比,限时进食窗口最短的一组在体重、压力、传统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或与不良心血管结局相关的其他因素方面是否具有独特性?这些额外的信息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有趣而有启发性的摘要中所报告的短时间限制进食模式的潜在独立贡献”。

自 cnBeta.COM

]]>
The BMJ:研究发现强迫症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76618.html Tue, 20 Feb 2024 11:36:58 +0000 //www.otias-ub.com/?p=1676618 最近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上的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表明,与没有强迫症的人相比,被诊断患有强迫症(OCD)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因自然和非自然原因死亡的风险。研究人员指出,许多自然死亡原因都是可以预防的,这表明应该实施更好的监测、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以降低强迫症患者出现致命后果的风险。

强迫症是一种典型的长期精神障碍,约占总人口的 2%。它的特征是侵入性想法、冲动或图像会引发高度焦虑和其他痛苦的感觉–即强迫症,患者试图通过重复行为或仪式来中和这些想法、冲动或图像–即强迫症。

强迫症还与学习成绩不佳、工作前景不佳、酗酒和使用药物失调以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以往对强迫症患者具体死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自然死因(如自杀)上,但对具体的自然死因却知之甚少。

为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研究人员开始估算强迫症患者与普通人群中匹配的未受影响者及其未受影响的兄弟姐妹相比,所有原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的风险。

他们利用瑞典多个人口登记册中的数据,确定了61378名强迫症患者和613780名非强迫症患者,并按性别、出生年份和居住县进行了匹配(1:10),还确定了一个由34085名强迫症患者和47874名非强迫症患者组成的兄弟姐妹组。强迫症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 27 岁,从 1973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各组平均接受了 8 年的监测。

死亡率风险研究结果

总体而言,强迫症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强迫症患者(分别为每千人年8.1人和5.1人)。

在对出生年份、性别、县、移民身份、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一系列潜在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强迫症患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增加了 82%。

自然死亡(风险增加 31%),尤其是非自然死亡(风险增加 3 倍)的超额风险更高。

在自然死亡原因中,强迫症患者因呼吸系统疾病(73%)、精神和行为障碍(5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55%)、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47%)、循环系统疾病(33%)、神经系统疾病(21%)和消化系统疾病(20%)而死亡的风险增加。

在非自然原因中,自杀的死亡风险最高(风险增加近五倍),其次是意外事故(风险增加 92%)。

性别差异与研究局限

研究人员指出,女性和男性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但女性强迫症患者死于非自然原因的相对风险要高于男性强迫症患者,这可能是由于普通人群中女性的基线风险较低。

相比之下,强迫症患者死于肿瘤(瘤)的风险要低 10%。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原因,研究人员指出,登记数据只包括专科护理中的诊断。目前还不清楚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具有不同人口、卫生系统和医疗实践的环境。

尽管如此,这是一项基于高质量国家数据的大型研究,而且在对精神状况和家庭因素进行进一步调整后,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研究结果经得起推敲。

因此,他们得出结论”非传染性疾病和外部死因,包括自杀和意外事故,是造成强迫症患者死亡风险的主要原因。应实施更好的监测、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以降低强迫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自 cnBeta.COM

]]>
研究发现缺乏财务规划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63510.html Wed, 29 Nov 2023 12:10:09 +0000 //www.otias-ub.com/?p=1663510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进行长期财务规划的老年人死亡风险较低,这表明积极的财务习惯与健康状况的改善之间存在联系,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而言。

此外,早先的研究表明,许多家庭在为晚年进行财务规划时面临挑战。然而,对于主动做出财务选择的行为是否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关的探讨却很有限。

为了研究这种潜在的联系,格拉德斯通和亨德托夫特分析了11478名居住在美国并参与了”健康与退休研究”(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的老年人长达22年的数据,以及11298名参与了”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的英国人长达10年的数据。

这两项研究都要求参与者填写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有关健康、预期寿命以及他们在做出支出或储蓄决定时通常会对未来多长时间进行财务规划等问题。

研究结果: 财务规划与健康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在研究期间,财务规划更长远的人死亡风险更低。即使在统计了其他可能影响死亡风险的因素(如人口统计学、收入和自我报告的预期寿命)后,这种关联仍然成立,而这些因素可以为财务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此外,对未来有更长远规划的人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更好,这种关联在经济条件最差的参与者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那些没有资金缓冲来应对大额或突然支出的人来说,长期规划可能对他们的健康最有利。

研究人员还指出,这些发现并不能证实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不过,这项研究有助于为减少老年人的健康差异提供信息。

作者补充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缺乏财务规划不仅不利于你的钱包,也不利于你的健康和长寿。通过鼓励人们更多地考虑自己未来的需求和目标,我们或许能够改善他们的福祉,减少健康差异”。

]]>
BMJ研究8万多年轻人数据,即使是肾功能适度下降20-30%,死亡风险也会增加1.4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629602.html Thu, 07 Sep 2023 06:00:59 +0000 //www.otias-ub.com/?p=1629602 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代谢器官,它全年无休运转堪称人体内的劳模,维持肾脏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食盐摄入量多等等)肾脏问题越来越年轻化,但因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导致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肾脏功能已经开始下降了。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Associations between modest reductions in kidney function and adverse outcomes in young adults: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的文章对加拿大8万多年轻人展开研究,发现即使是适度的肾功能丧失(20-30%)也与死亡风险增加1.4倍,心脏事件增加1.3倍和肾衰竭风险增加6倍等健康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研究使用加拿大安大略省临床和评估科学研究所(ICES)的医疗保健管理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安大略省的所有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成年人,并且他们在随访时间内至少进行过一次门诊血清肌酐测量。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程度与不良结果(如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和肾衰竭)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1.3岁,他们的随访时间范围在5.711.4年之间。当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平均eGFR时,发现18-39岁年龄组的平均值为113.6 mL/min/1.73m²40-49岁年龄组为101.8 mL/min/1.73m²50-65岁年龄组为93.1 mL/min/1.73m²

与最年轻的年龄组(18-39岁)相比,50-65岁年龄组的高血压(14.9% vs 2.1%)和糖尿病(8.5% vs 1.5%)的患病率较高。一般来说,18-39岁年龄组的eGFR值较高。

将指数eGFR值与特定年龄组的参考范围进行比较时,发现18-39岁年龄组低于参考值的患病率为18.0%40-49岁年龄组为18.8%50-65岁年龄组为17.0%

 

 

Fig.1. Proportion (%) of participants in index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categories relative to age specific reference categories.

该研究还发现,肾功能的下降(以eGFR为指标)与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有关。eGFR 较低时,任何不良后果的粗发生率呈阶梯式增加。此外,在eGFR低于特定年龄参考值时,18-39岁的相对危险度始终高于老年组,各年龄组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Fig.2. Incidence rates (events per 1000 person years) and adjusted hazard ratios for any adverse outcome.

除此之外,这项研究通过图表展示了按年龄组划分的eGFR增量和白蛋白/肌酐比率与不良结果的风险。总体而言,针对任何不良结果的调整后风险比在18-39岁的成年人中最高(而粗发病率最低),相比之下,40-49岁和50-65岁年龄组的风险比较低。在每个eGFR分类中,不论年龄组,较高的白蛋白/肌酐比率分类与每个结果的发病率和风险比呈正相关,且较低的eGFR与不良结果的发病率和风险比呈正相关。这一发现在年龄为18-39岁的年轻成年人中尤为明显,无论是哪种不良结果。

 

Fig.3. Adjusted hazard ratio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any adverse outcome.

总而言之,年轻人在达到当前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阈值60 mL/min/1.73m2之前出现较大的肾功能下降,这一水平会引起对其进行识别、监测和入组试验的关注。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发现17%的年轻成年人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略有下降,虽然高于当前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阈值,但低于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且稍有下降的eGFR与更高的不良风险相关。这些发现表明,即使是年轻成年人中的轻度肾功能下降(大约20%或更大),也与不良结果显著相关。

而相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评估,想必如何预防肾功能下降亦是关键,这与人们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1. 保持血压血糖水平的正常及稳定。

2. 选择健康的饮食,限制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3.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肾脏功能正常。

4. 避免过度使用非处方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在长期或过量使用时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5.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降低患肾脏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监测肾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肾功能下降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Hussain J, Grubic N, Akbari A, Canney M, Elliott MJ, Ravani P,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modest reductions in kidney function and adverse outcomes in young adults: ret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2023;381:e075062.

2.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13) 3, 1-150.

3. Jha V, Garcia-Garcia G, Iseki K, 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lobal dimension and perspectives. Lancet. 2013;382(9888):260-272.

来自: 生物谷

]]>
加利福尼亚大学:调查发现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12%左右 //www.otias-ub.com/archives/1609251.html Mon, 29 May 2023 12:44:17 +0000 //www.otias-ub.com/?p=1609251 最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网络上对“朋友圈没有了生活痕迹”“关闭朋友圈一年后的变化”这些话题的热烈讨论。

有些网友觉得,人们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或者关闭朋友圈感觉更轻松了。

还有一些网友觉得,比起朋友圈更愿意在别的社交平台上发动态,因为不想让亲友看见。

发朋友圈,真的像网友们认为的,是我们生活的累赘吗?

01、“爱发朋友圈”死亡风险直降 12%

其实早在 100 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就在《自杀》一书里,研究了欧洲的自杀率,发现缺乏社会联系是自杀率高的原因。

一篇总结了 1994~2021 这 27 年间发表的共计 1187 项研究、参与者超过 1.458 亿的荟萃研究发现,相比较有着充分社交生活和社会支持的人群,缺乏这些因素会导致死亡风险要高出 11% 至 53%,患病的风险则高出 23%,更有的甚至高出 6 倍。

其中,女性群体的产后抑郁症,与是否有社会支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项更加具体的调查研究,这篇研究在 2016 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 1200 万名 Facebook 用户的在线社交活动,得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

第一,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 12% 左右,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有所降低,例如癌症、冠心病、药物滥用和自杀。尤其是那些经常能够接收到好友申请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社会联系和支持对于长寿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频繁地去发起好友申请一般意味着自己缺乏社会支持,想要去寻求友谊,而接收好友申请一般都意味着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这些人往往都拥有着比较充分的社会支持。

Facebook 用户的整体死亡风险,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第二,相比起经常发表文字状态但不发布照片的人,经常发布照片但不经常发表文字状态的人死亡风险低于平均水平的 30%,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由于缺乏对具体照片和文字内容的分析,暂时无法肯定其中的原因,但推测可能是经常发布照片而不仅仅是发表纯文字,往往体现着丰富社交生活,而不包含照片的纯文字状态则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感想等内容,与个人有关,而非社交。

02、社会支持为什么会让人长寿?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交活动除了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以外,它所带来的社会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

根据压力缓冲假说,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压力涉及三个方面:

1. 对个体的生理或心理存在真实的或人为的威胁;

2. 会持续激活大脑的防御系统,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素-髓质轴(SMA);

3. 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估,是否存在威胁性以及防御反应的有效性等。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压力所导致的大脑防御系统长期激活,会导致心血管和自主神经失衡,让交感神经张力高而副交感神经张力低,从而增加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心理学家埃森伯格在 2011 年做了一个研究,让被试在观看伴侣、陌生人、物体照片这三种情况下,分别接受中等和高度两种程度的痛苦热刺激。

结果发现,在观看伴侣照片时疼痛感要明显降低,同时大脑中与疼痛相关的脑区(背侧前扣带回和前岛叶)激活降低,而与安全信号相关的大脑区域(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增加。这说明社会支持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感,提升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03、孤独感:侵蚀心理健康的黑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发朋友圈似乎成了一件带来负担的事情,变成了“想发朋友圈吐槽一下,但回头一想又怕家人担心、朋友不理解而默默删除”,慢慢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也变得没有了生活的痕迹。无处倾诉的我们,孤独感也逐渐在心里蔓延。

心理学家西格纳在《孤独与工作场所:2020 美国报告》发现,61% 的美国人感受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孤独感,38% 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亲密关系,34% 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

在报告的最后,西格纳总结认为孤独感在当今社会中正在达到流行病的程度,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进一步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种形式的爱: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是来自于陌生人的关爱,这些被心理学家称为是社会支持中的情感成分,让我们相信自己是被爱和关心、尊重和重视的,是我们人类社会独特且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们不是只有发朋友圈这一种方式才能与亲友联系,但这些联系却很有可能是我们在一些困难处境中唯一的依靠,在感到焦虑、抑郁的时候,成为抵抗情绪漩涡的一把抓手。

有句话说得挺好的:“你没有那么多观众,不妨大胆一点生活。”有些欲望确实需要克制,但分享欲不需要。

参考文献:

[1] Hobbs, W. R., Burke, M., Christakis, N. A., & Fowler, J. H. (2016). Online social integ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mortality risk.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46), 12980-12984.

[2] Vila, J. (2021). Social support and longevity: meta-analysis-based evidence and psychobiological mechanism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2, 717164.

[3] Cigna (2020). Loneliness and the Workplace: 2020 U.S. Report.

[4] Eisenberger, N. I., Moieni, M., Inagaki, T. K., Muscatell, K. A., & Irwin, M. R. (2017).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he co-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2(1), 242-253.

自 科普中国

]]>
警惕!BMC:我国学者调查44万人健康数据显示:每周1~3天食用腌菜,死亡风险提升0.32倍!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2048.html Mon, 08 May 2023 12:25:46 +0000 //www.otias-ub.com/?p=1592048 腌制蔬菜因其特殊的口感和味道在中国甚至全球各地都深受欢迎,常常是各式菜肴的灵魂,炒菜、汤和炖菜都能看到腌菜的身影。不过,人们一直对食用腌制蔬菜的潜在健康风险存有顾虑,我国对腌制蔬菜消费是否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存在关系的研究也尚存在空白。

近日,《BMC Medicine》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张宇、焦晶晶团队的新文章,该研究基于一项名为China Kadoorie Biobank数据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跟踪来自我国10个不同地区440415名30~79岁无主要慢性病人群近10年的健康数据后,发现经常食用腌制食品与增加中国成年人因出血性中风和食道癌而过早死亡的风险呈显著相关。

这项研究调查了来自中国十个地区,包括五个城市(青岛、哈尔滨、海口、苏州和柳州)和五个农村(四川、甘肃、河南、浙江和湖南)的 440,415 名年龄在 30-79 岁之间且无重大慢性疾病的参与者,以揭示腌制蔬菜消费与死亡率结果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份由11个部分组成的调查问卷,收集参与者的饮食习惯数据,包括一般人口特征、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和饮茶等)、个人和家族病史以及药物的使用,当然,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他们食用腌制蔬菜的频率。

但这项研究的重头戏并不在于这些数据,而是通过跟当地的死亡登记处和国家健康保险数据库的联系,来确定不同原因导致的死亡率。这些结果的分类包括了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部原因(如事故或自杀)和其他原因。

Fig. 1 Adjusted mean BMI,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according to frequency of preserved vegetable consumption.[1]

Table 1 Number of deaths and adjusted HRs (95% CIs) of all-cause mortality, CVD mortality, and cancer mortality according to preserved vegetable consumption.[1]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腌制蔬菜的摄入量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呈正相关。与从不或很少食用腌制蔬菜的参与者相比,经常食用的参与者的 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都高于基础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虽然腌制蔬菜消费与结直肠癌、肺癌、肝癌或所有其他非消化道癌症的死亡没有太大关联,但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略有相关,每周1~3天食用腌菜,死亡风险提升0.32倍经常食用腌菜(每周有4天及以上食用)也会提高消化道癌症死亡风险(1.13倍)和食道癌死亡风险(1.45倍)

当然啦,我们不能忘记这项研究还有些局限性,比如数据都是靠参与者自己填写的,可能会有一些回忆偏差和测量误差。而且这项研究是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不能保证适用于其他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所以分析结果需要考虑到这些限制因素。

不过,虽然这个研究还有一些局限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频繁地食用腌制蔬菜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至于究竟是为?这个研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可能和腌制蔬菜中高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有关,以及腌制过程中形成的致癌化合物。

这个研究对于中国人群尤其具有公共卫生意义。毕竟,盐渍蔬菜和泡菜在中国人中还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这个研究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杜绝这些小吃,毕竟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不同。但在长期食用的情况下,它们的累积效应可能会逐渐增加。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限制摄入量,或者减少食用频率,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所裨益。记得,健康才是王道,让我们选择更加健康的饮食方式,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哦!

参考文献:

1. Zhuang P, Wu F, Liu X, Zhu F, Li Y, Jiao J, et al. Preserve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among 440,415 people in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BMC Medicine. 2023;21(1):135.

来自: 生物谷

]]>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发现每日适量喝咖啡和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594213.html Wed, 26 Apr 2023 12:33:51 +0000 //www.otias-ub.com/?p=1594213 据健康时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既喜欢喝茶,也爱上喝咖啡,新研究发现每日适量喝咖啡和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

武汉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适量饮用红茶、绿茶或乌龙茶可以降低的2型糖尿病风险,在平均10年的时间内,研究发现每天饮用≥4杯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17%。

而爱喝咖啡的人获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202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2-3杯咖啡,与更长的寿命和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并且适用于现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

那么咖啡与茶一起喝会有怎样的效果?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呢?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的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他们发现每日适量喝咖啡和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与既不喝咖啡也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2~4杯茶和<1~2杯咖啡的参与者具有更低的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使用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近50万人群的纵向队列数据,分析了咖啡和茶单独或组合饮用与总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

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独喝茶和咖啡,还是将茶和咖啡一起饮用,都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有相关性,每天喝<1~2杯咖啡+2~4杯茶可以使人们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31%!

总之,浓醇的咖啡与清香的茶叶中西搭配,更有益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要注意饮用量,适度为佳。

自 快科技

]]>
小酌有益健康?不存在的!JAMA子刊超480万人研究:女性每日饮酒超25克、男性每日饮酒超45克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www.otias-ub.com/archives/1587388.html Fri, 21 Apr 2023 08:00:46 +0000 //www.otias-ub.com/?p=1587388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酒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日常聚会,难免都会够筹交错一番。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似乎成为了爱酒人士的共识,也成为了席间劝酒的经典语录。那么真的如此吗?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世界癌症日】发出警告,酒精是一类致癌物,饮酒没有安全的饮酒标准,这意味着任何计量的酒精摄入都会提高患癌风险。

近日,JAMA Network Open杂志发表一篇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的研究论文,同样向饮酒人士敲响警钟,少量饮酒并不能有益健康,而每天饮酒25克及以上的女性和每天饮酒45克及以上的男性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6185

在学术界,关于低剂量酒精对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同样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适度饮酒者预期寿命更长,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适度饮酒对健康的保护性关联可能是由于系统性偏倚导致的。比如,轻度和中度饮酒者在牙齿卫生、锻炼习惯、饮食、体重、收入等指标方面优于戒酒者;部分研究存在病退者偏差,即未能排除因健康原因不再饮酒的因病戒酒者前饮酒者”; 并且大多数研究的样本不具代表性。

为了阐明偏差控制、饮酒情况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者对PubMedWeb of Science进行了系统检索,将19801月至20217月期间发表的107项关于酒精使用和全因死亡率研究纳入本次荟萃分析,共包括4 838 825名参与者和425 564例死亡病例。

研究人员从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独立提取和编码数据,提取的数据包括(1)结局、全因死亡率;(2)饮酒措施;(3)研究特征,包括招募和随访时的队列年龄;(4)饮酒者和禁酒者的误分类错误类型;(5)个别研究中的控制变量。进而从研究人群的中位年龄(小于56岁或56岁及以上)、研究人群的性别分布、长期随访队列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与终生不饮酒者相比,该研究还估计了前饮酒者(即现在完全戒酒)、当前偶尔饮酒者(每周<9.1克)、低量饮酒者(每天1.3-24.0克)、中等量饮酒者(每天25.0-44.0克)、高量饮酒者(45.0-64.0克)和更高量饮酒者(每天≥65.0克)的全因死亡率。并在分析过程中调整了研究特征的潜在混杂效应,包括研究样本的中位年龄、性别分布、饮酒者偏倚、进行研究的国家、随访年份等。

通过对研究对象特征分析得知,在确定的107项研究中,86项研究将前饮酒者和/或偶尔饮酒者纳入禁酒者参照组,只有21项研究没有这两种禁酒者偏见。双变量分析表明,酒精消费者的死亡风险受到酒精消费测量的质量、基线时是否排除不健康的个体、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得到控制等研究特征的影响,研究者猜测控制前饮酒者偏见/错误分类对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

全因死亡风险结果显示,与纳入研究中定义的戒酒者相比,前饮酒者的风险明显更高,而少量饮酒者的风险明显更低。在完全调整后的模型中,所有饮酒类别的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R)估计值都有所增加,但对于偶尔饮酒者、低量饮酒者和每天饮酒量为25-44克的中等量饮酒者而言,RR估计值不显著。然而,对于每天饮酒45-64克的高量饮酒者及65克以上的更高量饮酒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另外,研究还以偶尔饮酒者作为参照组对风险进行了评估。偶尔饮酒者参照组避免了可能影响禁酒者参照组的前饮酒者错误分类问题,因此偶尔饮酒者比终身禁酒者更像小量饮酒者。

在未经调整和部分调整的分析中,与使用终身禁酒者作为参照组,使用偶尔饮酒者作为参照组出现的更弱的保护性关联和较低的估计值。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无论是使用终身禁酒者还是偶尔饮酒者作为参照组,小量饮酒者都没有显著的保护性关联。

表:饮酒导致的全因死亡率的平均相对风险估计 (来源:[1]

紧接着,研究者探究了不同人群年龄分层与饮酒死亡风险的关系。发现在未调整和部分调整的分析中,与年轻队列相比,年龄较大队列中低水平酒精消费相关的死亡风险降低幅度更大。在酒精较高消费水平下,年轻队列较年龄较大队列表现出更大的死亡风险。

在完全调整混杂因素的分析中,入组年龄中位数为56岁,研究发现,高于或低于56岁的人群死亡风险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纳入年龄在50岁或以下、随访至少10年的参与者中,偶尔饮酒者和中等饮酒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高量饮酒者和更高量饮酒者的风险估计值大大提高。

表:研究

入组时不同年龄(<56岁或≥56岁)饮酒导致的全因死亡率的平均RR估计值(来源:[1]

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饮酒者的全因死亡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每天饮酒25克或以上的女性饮酒者和每天饮酒45克或以上的男性饮酒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当每天饮酒量超过25克时,观察到女性的全因死亡风险比男性更大。

表:不同性别酒精消费导致的全因死亡率的平均RR(来源:[1]

看到这里,我们心里也有谱了,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很有可能是在自欺欺人,喝酒的伤害只有多与少,并不存在所谓的健康线。看来,为了健康,是时候确定一个小目标了,那就是滴酒不沾!所以还犹豫啥,快转发给身边的爱酒人士吧!

参考文献:

[1] Zhao J, Stockwell T, Naimi T,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JAMA Network Open.2023;63.

来自: 生物谷

]]>
《Public Health Nutrition》:研究显示每周做饭超过5次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63922.html Thu, 23 Feb 2023 12:13:16 +0000 //www.otias-ub.com/?p=1563922 吃完饭谁洗碗,这是人类烹饪史上一个堪比哲学三问的永恒问题。

其实做饭、洗碗、收拾餐具等家务活动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降低死亡风险。

据发表在《Public Health Nutrition》杂志上一项研究显示, 爱做饭的人更长寿,随访10年,每周做饭超过5次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

在排除了经济、健康意识、食材选择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做饭仍可降低41%的全因死亡概率。

研究对1937名参与者进行10年随访,最终有695名参与者死亡,43%的参与者从不做饭,17%的参与者每周做饭1-2次,9%的参与者每周做饭3-5次。

其中有31%的参与者每周做饭超过5次,这些最经常做饭的人居多是年轻未婚女性,生活比较健康。

比如不饮酒、不吸烟、少吃肉多吃蔬菜、有配偶作为晚餐伴侣、认知正常以及每周步行或购物两次以上等。

研究进一步发现,选择自己下厨的人,往往能拥有更佳的营养密度,经常做饭的人脂肪,油以及蔬菜的摄入量较高,但肉类摄入量较低。

此外,烹饪次数最多的人营养素密度越高,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钙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从买菜到加工,对于饮食的安全,营养和健康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做饭不仅是增加自信的好时机,对保持身体健康有益处,家人围桌吃饭时能也增进交流,心情更舒畅,你准备掌勺了吗?

自 快科技

]]>
New Atlas:研究发现每周一小时的重量训练可以将死亡风险降低20% //www.otias-ub.com/archives/1500193.html Wed, 28 Sep 2022 13:48:53 +0000 //www.otias-ub.com/?p=1500193

据New Atlas报道,一项新研究探讨了加强肌肉力量的活动与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并发现每周只要30-60分钟的这种活动就能对我们的寿命产生重大影响。

这项研究是由日本的科学家们进行的,涉及对16项关于没有严重健康问题的成年人的运动习惯的研究的系统回顾。这涵盖了数十万名年龄在18至97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的肌肉强化活动,并使研究人员能够找出与不同生活方式相关的死亡风险的新见解。

虽然研究发现经常性的肌肉强化一般来说有较低的死亡风险,但新研究的作者试图真正深入研究理想的数量可能是什么。他们的系统回顾显示,每周30-60分钟的肌肉强化运动具有最大的效果,它能将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降低10-20%。

肌肉强化的例子包括举重、阻力带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下蹲,甚至用铲子做繁重的园艺工作。研究小组还发现,每周进行这种类型的活动达60分钟,与糖尿病风险的急剧下降有关。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做一个小时以上的肌肉强化活动有任何额外的好处。

研究发现,将加强肌肉的活动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有更深远的影响。这种组合与任何原因导致的风险减少40%有关,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减少46%,癌症死亡风险减少28%。

该研究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局限性,所回顾的文献是基于对肌肉强化活动的主观评估,而不是在临床环境中的密切观察,并且大多数是在美国进行的。作者希望对更多不同人群进行进一步研究,以真正巩固研究结果。

该研究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饮用红茶同样与降低死亡风险有关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8264.html Sun, 25 Sep 2022 11:23:55 +0000 //www.otias-ub.com/?p=1498264

根据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喝红茶可能与死亡风险的轻微下降有关。那些每天喝两杯或更多茶的人的死亡风险最低。该研究最近发表在《内科学年鉴》杂志上。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以前的研究显示,在绿茶是最常见的茶叶形式的社区,喝茶和死亡风险的降低之间存在联系。相比之下,在红茶使用更普遍的人群中发表的研究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

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调查茶叶消费与所有原因和特定原因死亡的联系。他们还研究了这种关系是否因使用常见的的饮用茶叶时的伴侣(牛奶和糖)、茶叶温度和决定个人代谢咖啡因速度的基因变体而有所不同。

英国生物银行包括50万男性和女性的数据,他们的年龄介于40至69岁之间,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完成了一份基线调查问卷。85%的人报告说他们经常喝茶,其中89%的人喝红茶。自我报告的茶叶摄入量包含与所有原因和主要死亡原因的死亡率,包括癌症、所有心血管疾病(CVD)、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呼吸系统疾病。

在11.2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在每天喝2杯或更多的人中,较高的茶叶摄入量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略有关联。相对于不喝茶,每天喝1杯或更少、2至3杯、4至5杯、6至7杯、8至9杯和10杯以上的参与者的危险比(95%CI)为0. 95(95% CI,0.91至1.00)、0.87(CI,0.84至0.91)、0.88(CI,0.84至0.91)、0.88(CI,0.84至0.92)、0.91(CI,0.86至0.97)和0.89(CI,0.84至0.95)。所有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都出现了逆向关联。无论参与者是否也喝咖啡或咖啡因代谢的遗传分数,研究结果都是相似的。

结论显示,每天喝两杯或更多茶的参与者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死亡风险降低了9%到13%。无论受试者是否也喝咖啡,是否在茶里加牛奶或糖,是否喜欢茶的温度,或咖啡因代谢的遗传变异,都能观察到这种关系。据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即使是在较高的摄入量下,也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自 cnBeta.COM

]]>
《循环》:研究发现每周锻炼150-600分钟的成年人的死亡风险最低 //www.otias-ub.com/archives/1491690.html Mon, 12 Sep 2022 12:01:29 +0000 //www.otias-ub.com/?p=1491690

一项研究发现,每周锻炼150-600分钟的成年人的死亡风险最低。根据最近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旗舰同行评审期刊《循环》上的一项研究,每周进行两到四倍于目前推荐水平的中等或剧烈运动的人,死亡风险要低得多。

这项研究分析了10万多人在30年的随访期间的情况。 每周参加两到四倍于推荐量的剧烈运动的人,其死亡率下降了21-23%,而从事两到四倍于推荐量的中度运动的人,其死亡率下降了26-31%。

广泛的研究已经将定期体育锻炼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和早期死亡风险联系起来。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018年发布的《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成年人每周应至少从事150-300分钟的适度体育活动或75-150分钟的剧烈体育活动,或两种强度的同等组合。

目前,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或两者的混合。这些准则是基于HHS的体育活动指南。

波士顿哈佛大学陈氏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副研究员Dong Hoon Lee, Sc.D., M.S.说:”体育活动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很大,但仍不清楚从事高于建议水平的长时间、剧烈或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是否对心血管健康有任何额外的好处或有害影响。我们的研究利用几十年来对自我报告的体育活动的重复测量来研究中、晚期的长期体育活动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1988年至2018年的全女性护士健康研究和全男性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超过10万名参与者的死亡率数据和医疗记录。数据被分析的参与者中96%以上是白人成年人,63%的参与者是女性。在30年的随访过程中,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6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公斤/平方米。

每两年,护士健康研究或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的参与者完成一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以自我报告他们的业余体育活动水平。每两年,公开的调查问卷被更新和扩大。问卷询问了个人习惯,如吸烟和饮酒,运动频率和家庭病史。

锻炼数据被报告为过去一年中每周用于各种体育活动的平均时间。步行、低强度运动、举重和健美操都被认为是温和的活动。慢跑、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和其他有氧运动被认为是剧烈运动。

分析发现,每周进行两倍于目前推荐范围的适度或剧烈运动的成年人的长期死亡风险最低。

该分析还发现:

符合剧烈运动指南的参与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31%,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15%,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总体上降低了19%。

符合中度体力活动指南的参与者,观察到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22-25%,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19-20%,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总体降低了20-21%。

参与者的长期剧烈运动量(150-300分钟/周)超过推荐量的2-4倍,观察到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27-33%,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19%,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总体降低了21-23%。

参与者进行了2至4倍于推荐量的适度体力活动(300-600分钟/周),观察到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28-38%,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了25-27%,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总体降低了26-31%。

此外,在报告从事四倍于推荐的最低活动量的成年人中没有发现有害的心血管健康影响。以前的研究发现有证据表明,长期高强度的耐力运动,如马拉松、铁人三项和长距离自行车赛可能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包括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钙化、心房颤动和心脏猝死。

这一发现可能会减少人们对以前几项研究中观察到的从事高水平体育活动的潜在有害影响的担忧。

然而,长期从事高强度的体育活动(≥300分钟/周)或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600分钟/周),其水平超过每周推荐的最低限度的四倍,并没有提供任何额外的死亡风险减少。

“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证据,指导个人在其一生中选择正确的体育活动量和强度,以保持他们的整体健康,”Li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目前的国家体育活动指南,并进一步表明,通过进行中度或高度的中度或剧烈活动或组合,可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他还指出,每周进行不到75分钟剧烈活动或不到150分钟中度活动的人,如果长期坚持每周进行大约75-150分钟的剧烈活动或150-300分钟的中度运动,或两者的同等组合,可能对降低死亡率有更大的好处。

美国心脏协会前任主席(2012-2013年)、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市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和流行病学系教授Donna K. Arnett说:”我们早就知道,适度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一个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他担任美国心脏协会2019年心血管疾病初级预防指南编写委员会的联合主席,然而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我们还看到,每周进行30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150分钟以上的剧烈有氧运动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一个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获得这些额外的运动时间也可能降低死亡率是有意义的。”

自 cnBeta.COM

]]>
50万人研究证实:每天2杯以上红茶,可降低近13%的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488455.html Tue, 06 Sep 2022 06:47:03 +0000 //www.otias-ub.com/?p=1488455

茶是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酒是第一,茶为第二,咖啡是第三),但喝茶是否影响总体死亡率或常见死因死亡率尚不清楚。茶富含多酚和类黄酮,即儿茶素及其它抗氧化剂,它们具有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功能。红茶和绿茶是两种常见的茶,它们的成分存在差异。前期对普遍饮用绿茶的中国和日本人群的研究表明喝茶能够降低死亡风险,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主要消费红茶的人群(例如美国和欧洲)的茶摄入量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且结果因研究而异。

茶中含有咖啡因,人们担心喝茶可能摄入大量的咖啡因,特别是遗传易受咖啡因代谢受损的人群。虽然茶中咖啡因的含量通常低于咖啡,但过量喝茶是有可能摄入大量的咖啡因。此外,以前的研究没有评估喝茶和死亡率之间的关联是否受到茶的温度或使用添加剂(牛奶和糖等)的影响。

近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Maki Inoue-Choi课题组在《内科医学年鉴》”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的题为” Tea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UK Biobank “的研究表明,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红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9%-13%。其中,每天喝2-3杯红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而且较高的茶消费量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死亡风险。

茶叶消费量与全因死亡关系

共有498043名年龄在40-69岁的人员参与了该项研究,其中85%的参与者每天喝茶,研究人员评估了茶叶摄入量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癌症。

研究发现,较高的红茶摄入量能够降低死亡风险。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红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9%-13%

按茶叶摄⼊量调整的累积死亡率曲线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喝茶与心血管特定死亡原因的风险降低有关。具体而言,每天喝两杯以上的茶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14%-24%相关,每天喝10杯或更多的人,风险降低幅度最大。

同样,每天喝2-3杯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降低17%相关,喝4-7杯的人没有看到明显的风险降低。然而,平均饮用8杯或更多,与缺血性心脏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6%相关。对中风而言,只有那些每天喝10杯或更多的人的风险显著降低。不仅如此,每天平均喝2-3杯茶也与适度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死亡和癌症相关死亡的风险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在茶中添加牛奶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负相关,当红茶牛奶的饮用量≥2杯时,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10-22%。而添加糖不影响较高的茶消费量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同样的,茶的温度对死亡风险几乎没有差异。

这项研究有以下优势,除了高患病率和广泛的茶叶摄入量外,英国生物银行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茶叶添加剂和温度信息、遗传数据以及生活方式和疾病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估。与此同时,该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仅在基线时评估整个队列的茶摄入量,并且在随访期间茶摄入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分类,此外在英国生物银行使用的任何膳食问卷中都没有说明茶杯大小,也没有评估喝茶的其他方面(例如,浸泡时间)。此外,英国生物银行的参与率较低(5.5%),并且往往比普通人群招募更健康的参与者。

研究人员指出该项研究结果应该谨慎解释,但许多生物学上合理的机制将茶摄入量与疾病联系起来。英国生物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较高的茶摄入量(红茶和绿茶)与更有利的心脏代谢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关,包括较低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空腹甘油三酯,但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表明,基因预测的茶消费量增加 1 杯与小血管中风风险降低 21% 相关。大多数关于茶或茶提取物的短期随机对照试验规模较小,尽管结果不一致,但有些人发现证据支持红茶和绿茶对 CVD危险因素的有利影响。最后,一些研究表明,习惯性喝茶与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关。

总之,在这项针对英国生物银行中近50万参与者的研究中,较高的茶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和所有CVD、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风险适度降低相关。在茶中添加牛奶或糖的参与者以及基因预测咖啡因代谢较慢的参与者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反向关联。这些发现表明红茶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Inoue-Choi M, Ramirez Y, Cornelis MC, Berrington de González A, Freedman ND, Loftfield E. Tea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UK Biobank :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2 Aug 30. doi: 10.7326/M22-004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037472.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7326/M22-0041

来自: 生物谷

]]>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纽约大学: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和不正确的烹饪方式会增加人们的死亡风险 //www.otias-ub.com/archives/1469212.html Tue, 26 Jul 2022 13:07:05 +0000 //www.otias-ub.com/?p=1469212

一项新研究显示,像空气污染这样的环境变量,连同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都能高度预测人们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心脏病和中风。由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和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的专家进行的这项研究显示,暴露在高于平均水平的室外空气污染中,死亡风险增加20%,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7%。

用没有通过烟囱充分通风的木头或煤油炉做饭会增加总体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3%和9%)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6%和19%)。住在靠近繁忙道路和远离专业医疗诊所的地方也会提高死亡的可能性。

最近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是基于从居住在伊朗东北部 Golestan地区的50045名农村村民那里收集到的个人和环境健康数据,其中大多数是贫困的。所有的研究参与者都在40岁以上,并同意从2004年开始每年接受研究人员的访问,对他们的健康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声称,他们最近的调查为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提供了急需的科学证据,同时也确定了对心脏和总体健康最有害的环境因素。研究人员指出,对环境风险因素的传统研究倾向于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居民,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现代医疗设施。

与那些更容易获得专业医疗服务的人相比,那些居住在离能够疏通堵塞动脉的导管实验室更远的地方的人,例如,每隔10公里(6.2英里),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在 Golestan,大多数人住在离这种现代设施超过50英里(80公里)的地方。

研究结果还显示,三分之一的研究参与者居住在距离主要公路500米(1640英尺)以内,死亡风险增加13%。

“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室内/室外空气污染、获得现代医疗服务以及靠近嘈杂、污染的道路等关键环境因素在所有死亡原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死亡中发挥的作用,”研究高级作者、心脏病专家Rajesh Vedantha说。

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学院人口健康系和医学系副教授Vedanthan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扩大疾病风险概况,使之超越年龄和传统的个人风险因素。”

“这些结果说明卫生政策制定者有一个新的机会,通过减轻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来减少他们社区的疾病负担,”研究主要作者Michael Hadley博士说,他是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心脏病学研究员和即将上任的医学助理教授。

相比之下,该研究显示,分析中包括的其他环境因素–低邻里收入水平、人口密度增加和夜间光线暴露过多–并不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尽管之前在大多数城市环境中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

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截至2018年12月收集的数据。然后他们创建了一个关于整体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

研究小组计划继续分析,并希望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其他国家,以期对其预测能力进行微调。他们说,他们的新工具可以作为评估环境、生活方式和个人健康变化对降低全球死亡率的有效性的指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目前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包括空气和水的质量差,缺乏卫生设施,以及接触有毒化学品。

自 cnBeta.COM

]]>